中西方茶文化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1:40:35

中西方茶文化篇1

关键词:茶文化;咖啡文化;对比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236-1879(2017)20-0001-01

一、引言

茶与咖啡是当今社会中普遍流行的饮料,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从茶与咖啡的文化方面的角度来看,其二者各自代表着不同的文化,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从古至今流传而来,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咖啡文化则是西方国家的典型象征,由于历史背景、生长环境等因素的不同,导致其二者有很大的差异性。因此,从这个层面来讲,茶和咖啡,有着不同的内涵、历史,那么这个时候就引发了一个问题,茶文化与咖啡文化到底有着怎样的不同。本文对此进行详细叙述。

二、茶的历史起源及茶文化概述

不同年代,茶的功能也不相同,唐人饮茶谈艺术,宋人饮茶重意境,元代饮茶粗犷豪迈,明清讲求修身养性。自古“琴、棋、书、画、诗、酒、茶”则是文人雅士的七件雅事,俗事文化和雅事文化都包含“茶”,由此可见在这雅、俗两个文化层面,茶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对茶的历史起源与茶文化进行系统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对茶文化有更加系统的了解。

2.1茶的历史起源。

人类的饮茶史据传说从上古神农尝百草之后就开始了,那个时候是作为药用。相传彭祖得饮茶养生之道,活了八百多岁。后其携二子彭武、彭夷定居于闽北山中,武夷山因此而得名。后来周朝统治者借鉴商纣灭亡的原因,颁布禁酒令,倡议群臣百姓以茶代酒。闽北某山被时闽王划为茶山以备上贡茶叶之用。有历史记载的是西汉时一个道人吴理真在四川蒙顶山种植茶叶,此后茶叶种植才作为经济作物推广开来。而中国并没有像日本那样固定下来形式化的茶道,甚至说,中国没有“茶道”这个概念。中国的“道”有两种来源,一是通过反复尝试,熟能生巧,举一反三,积累总结“道”。而后再以此道调养身心,调适行为。再从修行中总结心得体会,进一步完善其“道”。另一种是通过思想感悟而得之“道”,而后以行动来实践、验证此道。对于日本茶道“和、敬、清、寂”的核心精神,国人会感叹中国茶不成道,更无茶道精神。其实日本的“茶道”与中国完全不同。日本是固定下来的泡茶形式和泡茶内涵,而中国文化中,“道”存于万物,不拘泥于时间场合等,二者不能等量齐观。

2.2茶文化的概述。

“茶文化”泛指与茶相关的文化,包括茶产业、饮茶、品茗、器用、茶事等,其层面除了人文历史哲学,甚至涵盖政治、经济等。以茶文化和政治的关系来说,自中唐以来,历代茶政与饮茶方式都有相关记载与论述。就经济的层面来说,唐代时期社会安定、经济发达,因茶风鼎盛,茶的大量生产、促使贸易消费发展迅速。就文学而言,历代文人对茶推崇备至,以茶做为题材,留给后世人许多有关诗、词、书、画、歌、赋、曲等佳作。从自然现象来看,历代茶文化随着制茶工艺的不同而有所改变,如茶树品种、栽培、制作、加工等。从历史层面而言,自茶的源起,不论茶叶加工、饮茶方式,以及历代茶事记载,均有长足演变。文化乃人文化成之意,“茶文化”广义的说法:也即是通过茶事而与人类生活经验相关并化成的人文历史累积。

从历史的演变,可看出各年代有着不同的饮茶文化与审美追求,唐代品茶追求的是崇高与朴拙的美学,茶事崭现超然脱俗。宋代的茶文化就比较发达了,其在斗茶、行茶令等方面非常的发达,各种方式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明代散茶的饮用,茶器多元,文人多追求意趣,超然物外。清代茶馆风气大盛,以市民为主的消费形态逐渐成为风气,茶艺发展更加多元也更崇实。

三、咖啡的历史起源及咖啡文化概述

对于咖啡文化来讲,其与茶文化有着很大的差异性。如果说中国的茶文化代表的是含蓄、内敛,那么西方世界的咖啡文化就是热情奔放的,这不仅与其饮料的差异有很大关系,更重要的是其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深受各国文化的影响,这也就是为什么不同的地区会有不同的茶文化与咖啡文化。

3.1咖啡的历史起源。

首先我们从发源地讲起,根据罗马语言学家的罗士德.奈洛伊记载牧羊人牧童卡迪于公元6世纪于埃塞俄比亚发现了咖啡。传说卡迪采摘了一些咖啡果实给修道院的人们尝,从而咖啡提神醒脑的功效渐渐的被人们所知。由于当时修道士们在晚祷期间容易打瞌睡,因此咖啡变成了修道士们的必备品。后经埃国传至也门,渐渐走进阿拉伯世界。说到阿拉伯世界不得不提起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土耳其在咖啡的传播史上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土耳其人为什么喝咖啡?因为禁酒。那喝酒对于穆斯林意味着什么呢?在他们的民族文化中,其认为喝酒等行为都是不虔诚的行为,是不被赞成的,其不仅不利于身体健康,还会影响人的未来发展。可想而知穆斯林们迫切地需要一款能够代替酒精的饮料。咖啡理所当然的在穆斯林中普及开来。进而形成一种象征性的文化。当时的穆斯林们有多热爱咖啡呢?我们来看一首颂词:“啊,咖啡!你能消除伟人的烦恼;你把迷途的人带回知识的正途。咖啡是给真主的子民所饮用的,是真主赐给渴望智慧的人们的甘露……当别人向你呈上精美的咖啡,你所有的忧愁就会消失殆尽,它迅速地渗入你的情绪,并使你保持活力:如果你还有什么怀疑,就看看喝咖啡的年轻人和美丽的人儿吧……”据说这篇颂词最初是由先知穆罕默德的儿子所写,然后被好奇者从阿拉伯文翻译过来,并刊登在了19世纪早期特兰西瓦尼亚的医药期刊上。

除此之外,在其发展之初还流传着一个这样的故事:公元6至8世纪,埃塞俄比亚有个牧羊人叫卡迪。有一天,他发现自己的羊吃了一种植物上的红果子,变得非常兴奋,活蹦乱跳的。他也大着胆子尝了这种不知名的果子,味道酸甜,人也变得神清气爽。随后,他就跟著羊群每天都吃。有个当地伊斯兰教的长老路过,看到了,因为好奇也跟着吃了。回家后呢,长老梦到先吃默罕默德托梦,指示他用这个红果子煮水喝,可以提神。从此以后,伊斯兰教夜间祷告前,都会喝红果子煮的热果汁,这就是咖啡的前身:“咖瓦”。

3.2咖啡文化的概述。

“咖啡文化”,那就是我们对咖啡的认识和了解,包括咖啡的种植技术,加工技术,和咖啡饮料的制作技术。这些才是咖啡文化的核心内容。文化的深入就会有人文因素的影响,这也是事实。例如美国人之所以喝咖啡人多,这与当年美国商人反抗英国殖民政府,并导致波士顿倾茶事件有关。进而美国人只好以咖啡来解渴,所以不得不把咖啡做的很淡的原因。美国人喜欢喝大杯咖啡也是由此所致。

所以说到哪一个城市的咖啡文化最浓郁,那就要看侧重哪方面的特点了。如果说是“泡咖啡馆”,首选巴黎。但是那里人主要习惯了滴滤咖啡,饮用场所也以家庭和办公室为主。泡咖啡馆则是一个特殊的文化,虽然很特别,但也只是比其他国家多很多,而比起意大利全国人民上街喝咖啡,并不主要泡咖啡馆来说,仍然要少了数十倍,甚至要少近百倍。要想理解这之间的差距,只要想明白一句话就行。那就是为什么当年舒尔茨在去米兰出差的几天时间就对当地咖啡馆的数量有如此深的印象,以至于让他回国之后就决心用星巴克咖啡的名义在美国经营意大利咖啡。这句话看似简单,但是意义深远。

四、茶文化与咖啡文化的对比

茶文化与咖啡文化是不同国家的文化象征,对其二者的关系进行细致的讨论,有助于我们对其文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茶文化与咖啡文化不仅有着很大的差异性,其本身还有很多共同点。咖啡和茶完全不处于对立,,二者都有着一个非常广泛的受众,从大碗茶到金俊眉,从罗布斯塔到geisha,各个阶层都可以受益。也并无高低之分,并且从发展历史来看,此二者均为历史长久的饮料。所以说,茶与咖啡,并不是非黑即白,更不是非此即彼。

4.1基于起源的文化對比。

从文化起源的角度来看,茶文化的起源并没有一个具体的说法,从古至今一直流传下来,虽然有很多学说,但是由于时间久远,至今也并没有一个标准的解释。一般来讲,中国被认为是茶的起源地,也就是说茶是通过中国向世界各个地区进行运送传播的。但是,也有一些资料信息和证据表明印度和非洲等国家也有可能是茶的发源地,从这个角度来看,对于茶的发源地而言,其实没有一个确定的说法,除此之外,在我们中国也流传着许多关于茶起源的故事,追溯历史,最早应该是巴蜀先民利用地理优势制作茶料,而到魏晋南北朝时趋于成熟,到唐朝时达到鼎盛。陆羽的《茶经》便是那时候的产物。那时候的茶已普遍,说到风靡全国,并不为过。如果现在很多人会拿在咖啡厅喝咖啡作为小资的代表,那么那时候喝茶便是超越生活的享受。

而咖啡文化的起源也具有这扑朔迷离的神秘色彩,在民间流传的故事对此有详细的解释,一个穆斯林托钵僧被他的敌人赶入沙漠。在精神错乱的状态下,他听到声音,提示他采食身边的咖啡果。他把咖啡果放在水里,想把它们泡软,由于咖啡果过于坚硬,他没有成功。不得已,他只好将浸泡咖啡豆的水喝了下去。最后,这个托钵僧就靠这种手段存活下来。当这个托钵僧走出沙漠之后,他觉得自己能够幸存,并且自己身上之所以能够获得神奇的能量,全都是真主安拉相助的结果。于是,他就不停地向别人讲述这个故事,并且把这种配制饮料的方法介绍给了别人。

4.2基于种类、制作方法、品尝方法、功效的文化对比。

茶,相传最早发源于上古时期。传说人文始祖神农氏“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解之”。这里的“荼”,就是茶。而后,随着文明的发展,时代的更迭,又出现了“槚”、“荈”、“蔎”、“茗”等字,都是指茶,让我们不得不再一次感叹汉字的博大与包容。因此,对于中国的茶文化来讲,其历史非常悠久的。

4.2.1种类。

中国的茶与西方的咖啡都有着很悠久的历史,从种类的角度来讲,其茶的种类是非常繁多的,包括红茶、绿茶、黄茶、乌龙茶等,同样的,咖啡也有着丰富的分类,其有纯咖啡、花式咖啡、皇家咖啡等。

4.2.2制作方法。

茶与咖啡在冲泡和制作技术与方法上有着很大的区别。具体来讲,不同的茶会有不同的冲泡方法,比如,在对绿茶进行冲泡的过程中,使用温水或者较冷的水冲泡即可,这样的口感更加丰富。咖啡则不同,在具体进行冲泡的时候,主要有虹吸法、高压蒸馏法以及最传统的冲泡法等。

4.2.3品尝方法。

除了以上制作方法和分类上的区别,二者在品尝方法上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在进行品茶的时候,对茶叶的填配也是有要求的,喝的时候再进行茶叶的补充,基本保持茶水浓度的前后一致,喝茶的时候,可以与一些糖果、小点心等一起品尝,味道更加丰富。在对咖啡进行品尝的时候,也是非常有讲究的按照个人的口味来进行选择,可以先加入一点糖和牛奶,细细的对其进行品味,等待牛奶、糖与咖啡充分融合之后,轻轻搅拌之后再进行饮用就可以了。

4.2.4功效。

从功效的角度来看,茶除了可以当做饮品之外,还具有修身养性的功效,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对于咖啡来说,其不仅可以缓解疲劳,振奋精神,还能在此过程中预防胆结石等疾病的发生,可以说,适量的饮用咖啡对人体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五、结语

茶与文化虽然在历史起源、品尝方法、种类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是,不得不说的是,对其适量的饮用,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能最大程度上在品尝的过程中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除此之外,茶文化和咖啡文化作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要加强其二者的交流与合作,从而更好地促进茶文化与咖啡文化的进步与发展。因此,在未来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要积极加强茶文化与咖啡文化的合作与交流,让中国的茶文化走出中国,走向世界。世界各国人民在品茶喝咖啡的同时除了了解彼此文化与历史,更能体会到中西文化的交融与碰撞,相信茶文化与咖啡文化在中外国际文化交流发展中会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参考文献 

[1]贾芳晴.茶文化、咖啡文化与对外汉语教学[D].河南大学,2015. 

[2]王建萍.浅析中国茶文化和西方咖啡文化的差异[J].科技视界,2014,(30):173+356. 

[3]白雪.中西文化比较之英美咖啡文化与茶文化[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02):203-205+216. 

中西方茶文化篇2

中国和西方在文化上的交流过程中,茶文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有着不可或缺的文化交流意义。虽然西方茶文化归根结底源自中国,但在几百年的发展历史中,受到西方不同国家的社会和文化影响,中西茶文化之间逐渐出现了很多差异,譬如说在语言文化、社会文化、精神文化等方面的不同。只有进一步了解中西茶文化在跨文化对比上的不同之处,才能更好地了解茶文化的发展历史,更加深入地了解西方文化,让不同文化之间的跨文化交流又好又快进行。本文从跨文化的角度出发,对中西茶文化进行了对比研究。

关键词:

跨文化;茶文化;交流;对比

茶对东西方的饮者来讲,不单单是生活中的一种重要饮品,更承载了不同的文化内涵。在当下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东西方不同的茶文化以各种各样的方式不断碰撞和融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东西茶文化多元化共存现象。在对其进行跨文化的对比研究中,我们不难发现,由于东方和西方在历史文化、民族性格、政治国情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其茶文化有着很大的不同。在跨文化的视野下对中西茶文化进行对比,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内涵,有助于我们对茶文化的发展脉络和内涵有更加深入的认知。

1中西茶文化在语言文化上的对比

首先来看看中西茶文化在“茶”这一词汇读音上的历史渊源。现代汉语的“茶”字发cha音,这是中古汉语时代所形成的读音。在上古汉语时代,“茶”为“荼”音,古籍《神农本草经》里面记载道,神农氏尝百草,日遇七十多种毒草,后来“得荼而解”。据历史学家考证,里面所说的“荼”,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茶”。那么,我们的汉语是什么时候把“荼”变作“茶”的呢?据学者研究,大概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五胡乱华等历史事件的发生,我国首次出现民族大融合的现象,人口的迁徙和流动就导致语言和文化上的巨大变化,我们的汉语也从上古汉语时期来到了中古汉语时代,很多词汇在发音上都出现了变化。所以有人推测,关于“荼”的读音,就是在这一历史时期内逐渐发生变化,并被人们所普遍认同和接受,而读音上的变化必然会带动文字上的变化,所以“荼”的汉字也就变为“茶”的写法。唐代著名茶学家陆羽在其《茶经》中,首次把“荼”改为“茶”,这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在唐代之前人们就普遍读“茶”的音了,而书籍和文献有一定的滞后性,其在规范一种事物的写法和读音时,必定是建立在一个社会所普遍认可和统一的基础之上的。西方茶文化主要是在英语语境下形成的,所以我们研究西方茶文化的语言文化时,基本上是在英语文化圈的范围之中。与汉语中“茶”的发音不同,英语中茶的写法为“tea”,从读音上看,似乎看不到其与汉语中“茶”的发音有什么渊源,但实际上英语中的“tea”的确是来自于中国。在大航海时代,最早扬帆出海的葡萄牙人和荷兰人先于其他国家来到中国东南沿海,开始了西方与中国的贸易往来。在中西的商贸中,茶与丝绸、瓷器被一同带往欧洲。由于荷兰主要与福建沿海等地的茶商进行贸易,所以他们以闽南语发音来称呼茶。而葡萄牙则主要与广东一带的茶商进行贸易,因此他们以粤语发音来称呼茶。这就导致了一开始茶在欧洲出现两种读音,分别是闽南语的“te”和粤语的“Chaw”,经过一二百年的发展和变化,英语才逐渐用“tea”来规范地称呼茶。因此,现在西方茶文化中对茶的读音,从源头上讲是来自于汉语的一个借词,而且借的是我国方言语系中的闽南语读音。茶在中西茶文化的语境中有着不同的认知意义。通俗地来说,就是说在中国茶文化的语境里,茶只是一个名词,代表了一种事物。而在西方茶文化语境下,茶不仅是一个名词,同时也可以作为动词和形容词,同时有了很多的转义和喻义,这是中西茶文化在语言文化中的一个最大的不同。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是在与茶有关的词汇上的差异。我国茶文化语境中,有着大量的与种植茶、生产茶的词汇,譬如说“茶树”、“雨前茶”、“炒茶”等,这反映出我国是茶的故乡和原产地。而英语中则基本没有此类词汇,因为茶叶和茶文化对于西方来说是一种舶来品,他们接受的是制作好的茶产品,而非其种植和生产过程。二是茶的用法。中国人说茶,指的就是茶这种事物,茶在汉语中只是一个名词。但是在英语语境下,由于受到英语俚语和其它语言的影响,茶从单一的名词逐渐演化出动词的属性,举个例子,汉语语境下会说“下午四点我们一起去喝茶”,茶前面会有“喝”等动词,但在西方茶文化语境下,会这样来表述:“weteaatfour”,这里就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名词,而是直接把茶当做动词,有“喝茶”之意。

2中西茶文化在社会性和人文性上的对比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将茶从单一的饮品升华到了一种具有多种社会功能的文化层面,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中国茶文化,中国的茶文化有着十分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它深深影响着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同样,西方茶文化也对其社会有着很深的影响。中西茶文化在对社会文化的影响概括起来可以从社交功能、社会风俗等方面来对比和研究。首先说说中西茶文化在社交功能上的差异。中国人饮茶,一方面是自饮自酌,通过饮茶来进行思考,另一方面就是以茶会友,把茶当做社交的载体。因为茶具有让人头脑清醒、平和静心、思维敏捷等功效,所以中国人很乐意和朋友一起饮茶聊天,来进行思想和观点上的交流,更好地增进彼此之间的友情。因此,无论是古代的茶肆、茶馆,还是今天的茶楼、茶艺厅,都是茶文化社交功能呈现的载体。而谈到西方茶文化的社交功能,就必须要重点说一说著名的英国“下午茶”。在18世纪前后,随着中国出口欧洲茶叶量的剧增,来自东方的茶叶也从之前的价格昂贵变得更加亲民,这就让饮茶成为英国不同阶层尤其是底层人民都能承受得起的饮品。在当时的英国,喝茶一开始是和早饭一起进行,唤作“上午茶”。但是因为当时英国社会普遍重视早饭和晚餐,而午餐却很简单随意,因此在午后很容易出现饥肠辘辘的现象,于是一些贵族主妇便想到了在下午五点左右一起喝茶吃点心的主意,便开始轮流举办“下午茶”宴会。这种风气渐渐流行到了民间,成为英国社会一个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并渗透到了英国的社会文化当中。从现实意义来看,下午茶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生理需要,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社交载体,让人们以此为平台,与他人在谈笑风生间进行交流和沟通。其次谈一谈中西茶文化对社会风俗的影响。中国茶文化对社会民俗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家庭生活上面,与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密切相关。朋友来家拜访,主人会以茶待客;家中无论是盖房,还是红白之事,都会把乡邻招呼到一起,喝茶谈事。其中尤其要提的就是茶文化对中国婚姻的影响。中国民间在婚姻上素来有“三茶六礼”的风俗,这里面说到的“三茶”,说的是订婚时的下茶、结婚时的定茶以及同房时的合茶。从中可以看到茶文化对我国社会习俗的巨大影响。与中国茶文化不同,西方茶文化对社会民俗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穿着服饰、社交礼仪之上。在此以英国为例,在英国的维多利亚时代,一些贵族之间举办的茶会对参会者的服饰穿着有着很严格的要求,比如说要身穿燕尾服,帽子要选用黑色高帽,衬衣多为白色等等,并且衣服要干净整齐,以没有异色和褶皱为佳。英国的这种茶文化其实能够代表西方茶文化对社会礼仪的影响,体现出的是西方茶文化所蕴含的人文涵养。西方茶文化对社会风俗最著名的影响应当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绅士风度”,这一点在英国人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西方的茶文化与中国茶文化一样,都要求饮茶者要沉稳而平和并具有必要的礼貌,譬如,在饮茶时,要轻拿轻放,禁止任何的鲁莽行为,并保持环境的静谧。另外,男士要有女士和儿童优先的意识,在他们需要帮助时,要随时准备伸出援手。这种茶文化的内涵,从饮茶活动中逐渐走向社会的各个阶层,成为西方人生活中的一种人文特征,具体呈现为以礼待人、沉稳庄重、文质彬彬而善于助人等。

3中西茶文化在经济性上的对比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西茶文化在经济性上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先来看中国茶文化,从现实来看,我国的茶企业很多还是以规模较小的中小企业为主,究其原因就是我国产茶历史悠久,茶类品种繁多,工艺复杂,很多都是一个家族祖祖辈辈来种茶和炒茶,具有不同的工艺标准和口感。这种现状好处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一种茶叶传统的口感和外观。弊端就是只能各自为战,很难形成固定的产业标准和工业化流水线量产,也很不容易形成当代商业所要求的行业统一标准。具体来说,我国茶叶经济在产业发展上的缺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茶树种植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举例来说,很多种茶者过于追求产量,却忽略了茶叶的质量,在茶树种植中还是采用已经落后的“密植免耕”种植模式,这种方式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产量,但是长期以往,极易因为通气性差而引发茶树产生一些病虫害,并且过量的种植还会让土壤变得贫瘠,进而形成茶叶质量下降的恶性循环。第二是品牌上的单一。我国的茶叶种类尽管丰富多样,但却因为各自为战,缺乏高档且具有辨识度的茶叶品牌,这就严重影响了我国茶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认可度。第三是茶企业之间的联合度和组织化程度较低。在这方面首先是企业与企业之间比较分散,布局也较为随意,在前期的投产时缺少科学的规划。其次就是很多茶企业仍然停留在卖茶叶的原始阶段,缺乏现代化的营销思维和方式,很难从文化、精神、历史、功效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产品营销,对市场脉搏和消费者心理的把握能力较差,导致了我国茶叶经济的附加值很低,影响了我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和竞争力。但反观西方茶文化,其在发展茶经济上面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第一,西方茶文化所蕴含的平民化和大众化被很多西方茶企业所发扬光大,他们在进行品牌定位和产品推广时,首先是从大众消费这个基本立足点出发,从而在最短时间内赢得更多的市场占有率。而我国很多茶企业却将自己的产品定位为奢侈品,甚至用一些高档礼品茶来作为噱头,如此不接地气的经营思路,必定无法得到大众的认可。第二,一些著名的西方茶叶品牌,往往追求的并非是茶叶质量的不断提升,而是把质量和口感的稳定排在第一位。他们首先会确定一个产品质量标准,然后按照这个标准去严格把控产品质量。以英国“立顿”茶产品为例,无论我们在世界各个国家购买其同样的产品,其颜色、香气、口感都几乎是一模一样的。产品质量上的稳定就会给消费者极大的品牌认同感和品牌辨识度。中西茶文化在经济性上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差异,这与两种茶文化背后不同的民族性格和人文品质有很大的关系。中国几千年来都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习惯作坊和家族式的生产模式,因此即便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很多企业也会延续之前的传统经营模式。而西方是随着工业革命而崛起的,其文化特点是务实、低调、合作,这是一种充满工人阶级色彩的人文精神。而西方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正是在这一历史时期,因此西方茶文化就不可避免地融入了浓厚的西方文化,因此在茶产业发展上也更加注重品牌化、标准化、合作化。另外,中国茶文化本身蕴含了很多历史文化内涵,加上中国人饮茶往往有喜欢追求一种文化和精神上的享受,因此很多中国茶企业就投其所好,给茶产品增添很多华而不实的噱头,进而获得更多利润。而西方茶文化则更加务实和世俗化,追求的是外观和口感上的美妙,这与西方茶文化产生于工业革命的背景有很大关系。

作者:马晓莉单位:河北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李燕,吴玉伦.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文化比较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4):146-147.

[2]张稚秀,孙云.西方茶文化溯源[J].农业考古,2004(2):327-333.

中西方茶文化篇3

关键词:中西文化;茶叶商标翻译;问题

1中西茶文化差异分析

1.1物质文化层面所存差异

所谓茶叶物质文化实质乃为茶产品综合及人们在所从事的茶叶生产当中具体的活动形式,诸如饮茶场所、茶具及茶叶种类等方面具有物质特性的形态表现。中西方在具体的物质文化层面所具有的差异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不同的品饮种类。中国茶叶种类主要有六大类茶,分别为黄、青、红、绿、黑和白。另外,还有具有药用保健作用的茶叶及花茶等。在所有茶品品类当中,绿茶则为中国人最为喜爱的茶类。而对于西方国家而言,其则对于营养丰富及汤浓味醇的红茶最为喜爱,比如英国则将红茶作为该国的国饮,而此状况则可能与此国所存在的地理环境之间存在相应关系。英国整个国家四面环海,在气候方面则潮湿阴冷。红茶品性较暖,而该国在喝此茶时,总是喜欢将牛奶及糖加入其中,以甜饮料的方式饮用茶水;其次,品饮茶点、品饮茶具也有不同考究,中国具有造型优美及种类繁多的茶具,从中国人个性而言,国人较为内敛,较多人钟情于那些具有浓郁文化底蕴且蕴含古朴气息的紫砂茶具。而对于西方国家而言,所选用茶具较为讲究,诸如具有高贵气息的骨瓷茶杯和十分精致的银质茶壶,然后选用精美的蕾丝花边桌布相配,用清新凸显浪漫的蜡烛及鲜花点缀整个布局,至此便知西方国家人们所追求的奔放热情个性本质。

1.2制度文化层面差异

所谓茶叶制度文化是经过长时间演变最终形成的社会行为规范。中国各朝代统治阶级对茶叶的管理及生产予以强化,从中形成十分完善的茶政措施,而这也是中国茶文化表现于制度层级的重要因素。现以茶管理及生产为例,在中国历朝的茶谚当中,拥有许多与茶叶生产经验及引用相关的表述或概括,从中便可知晓,茶文化作为当时的一种制度文化,影响着经济及生产。比如“春茶苦,夏茶涩,要好喝,秋露白”以及“立夏茶,夜夜老,小满过后茶变草”等,这些茶谚直至今日,依然对于现代茶叶保存及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和作用。而对于西方国家而言,由于这些地区不产茶,不存在关于茶叶管理及生产的各种谚语。然而茶文化以一种制度文化,同样表现在西方国家当中,而付给服务员小费的习惯,就是始发于英国茶文化。对于付给服务员小费的习俗,则与茶存在紧密关联,当时西方国家茶室的侍奉者,将一个锁上的小木盒,放置于桌子上,且上面还刻有四个字母,即t、i、p、S,意思为为确保快捷的服务,如若客人想要侍奉者将茶更快地端上来,则需要将一枚硬币投入小木盒,以此获取更为快捷的服务。至此,此种需付小费的相应习俗,则开始在西方世界流行。

1.3行为文化层面所存差异

所谓茶叶行为文化从根本上讲,就是人们茶叶消费及生产当中,经不断演变而最终形成的行为模式。比如饮茶礼仪,中国人认为饮茶不受时间及地点的限制,随时可以,且在仪式上不固定。而以茶待客的习俗,也成为中国人日常社交及家庭生活当中形成传统且为基本的礼仪。来客敬茶;而在奉茶中,杯中茶水不宜超过八分;且水温不可过烫;而上茶过程中,用右手端茶,且自客人右方将茶送上。而对于西方文化而言,则存在尊茶及嗜茶的社会风气,一天当中饮茶次数多达五次。每当早晨醒来,便需饮上一杯醒早茶,而在上午超过11点之后,则需饮上一杯红茶,且有茶点陪衬;当到了中午午餐时,则需饮上一杯奶茶;而到了下午5点左右,则是下午茶时间;晚上睡前,饮告别茶。

2中西文化差异背景下茶叶商标翻译当中所存在的突出问题

2.1混乱的茶叶品牌,不统一的茶叶商标翻译标准

我国长期在茶叶命名上依据茶叶原产地而为之,这促使我国出现较为混乱的茶叶品牌,依据茶在发酵程度方面所存在的差异,则将茶划分为六类,即黄茶、白茶、黑茶、红茶、绿茶、青茶以及花茶。而依据原产地命名予以划分,则有庐山云雾、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及武夷岩茶等;而基于原产地相应品牌框架下,还有细分,即水仙、玉女掌、水金龟及大红袍等。当品牌出现混乱时,则会造成茶叶商标译名出现混乱状况,比如铁观音,其作为福建名茶,当前其英文译名则多达十几种,如hih-koan-im;ironGoddessofmercy及tieGuanYin等,而此状况则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茶叶的整体竞争力造成削弱后果。至此,影响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的挺进。

2.2对中西文化差异予以忽视,生搬硬套

针对茶叶商标翻译而言,其实质乃为一种横跨文化领域的传播活动,需对目的国相应文化差异予以充分考虑,且对当地的文化禁忌及风俗习惯给予尊重。例如将龙井茶翻译成Dragonwell,乃是不准确的。究其原因,乃为“龙”乃是整个中华民族予以崇拜的的圣物,同时也是体现权威及高贵的外在形象表现,然而从西方人眼中,则将其看作是一种充满邪恶的动物,让人想到邪恶、贪婪及残暴,所以,龙井茶作为我国家喻户晓的一种名茶,其在西方也具有很好的知名度,因此,可直译为Longjingtea。又如大红袍,其作为武夷岩茶当中的知名品种,而其在翻译时,则为RedRobe。对于中国文化而言,红色代表的是喜庆及吉祥,而对于西方文化而言,其则将红色当作一个贬义词,代表着流血、危险及残暴,因此,可将其翻译成Dahongpaotea最为合宜。

2.3未采用正确的翻译方法和技巧

当前诸多茶叶商标翻译,多运用音译法。由于中西文化所存在的差异,且西方人对中国文化还缺乏了解,而运用拼音翻译方式所得出的茶叶商标,则会让外国人难以看懂。尤其是那些与茶相关的术语,如果仅依据字面意思来进行翻译,则会出现错译状况。比如熟茶则被翻译成ripe,生茶翻译成raw。而所谓熟茶,其实质乃是发酵茶,而生茶则为一种未经发酵的茶,因此,将其翻译成unfermented和fermented则较好。再如竹叶青,其由于泡开后形状像竹叶而得名,所以,将其仅仅翻译成BambooLeafGreen,则存在不严谨、不准确状况,不仅易让人理解成为采用竹叶所做成的一种绿茶,而在茶叶自身的性质及原料方面,则不能较好地反映。

3中西文化差异背景下茶叶商标翻译改进对策

3.1规避茶叶商标命名混乱现状,且将翻译标准统一化

对于茶叶商标翻译而言,其现行准则乃为所命名的商标,能够更好地对消费者予以吸引,且还可做到广告宣传、联想产品及识别产品的作用,所以,在商标译名翻译过程中,同样要个性鲜明,名字读起来要优美悦耳,此外,还要易记顺口,至此实现对消费者在购买欲望激发的目的。当前我国茶叶商标在具体的命名方面,则存在较为混乱状况,一些国外消费者较难从茶叶的名称方面,对茶叶种类予以了解,所以,茶叶厂商需在茶叶名称下方,将此茶叶具有的分类名称予以标准化,方便消费者对所购买的茶叶种类进行了解。对于我国茶叶而言,其主要划分为不发酵茶(绿茶)、全发酵茶(红茶)、部分发酵茶(乌龙茶)及后发酵茶(普洱茶)四大类。如若将其深入划分,则绿茶方面则可划分为原型绿茶、银针绿茶、粉末绿茶及蒸青绿茶等八种。其英文翻译分别为LightlyRubbedGreentea、SilverneedleGreentea、powderedGreentea及SteamedGreentea等八种。

3.2对中西方文化差异充分考量

基于中西方文化方面所存在差异,在实际茶叶商标翻译当中,在词语的选用上,应注重与外国消费者语言习惯相符的词语,且在他们的思维方式上也要相符。比如中文当中的“茶”,则有些不同于英文当中的“tea”,而在英语当中,其对单词“tea”在具体的词义方面给予了扩展。英文当中的“tea”,不仅指“茶叶”还涵盖有“茶会”及“茶树”等,另外,其意思还为下午五点时的相应便餐。比如我国著名茶叶“黑茶”,而在西方则将其翻译成“Darktea”,而在英文词汇当中,dark则同义于暗,同时还有忧郁或无知的意思。因此,对于“Darktea”商标,则难以进入国际市场。基于我国传统茶文化而言,黑茶乃是我国独有的一种茶叶类型,因此,可在翻译时,采用拼音译法,直接翻译为Heicha。又如中国红茶,其正确翻译乃为Blacktea。从中可知,西方人对茶叶的颜色十分注重,而中国人则对茶汤的颜色更为注重。因此,在翻译红茶时,不可翻译为Redtea。而应该将其翻译成为Rooibos,其是指耐威一种在南非生长的一种茶树,其与茶树完全不同的野生的植物,因此,不能将其称作真正意义上的茶叶,然而当采用Rooibos冲泡之后,其颜色则呈现为红色,因此,中文将其翻译为红茶。

参考文献

[1]谢莉萍.中西文化差异对文学作品翻译的影响与对策探讨[J].时代文学月刊,2012(8):165-166.

[2]汤鸣绍.中国茶叶贸易发展对策的思考[J].福建茶叶,2015(1):37-40.

[3]杜燕霞,边明华.中西文化差异对商标翻译的影响[J].现代企业教育,2012(10):72-73.

中西方茶文化篇4

陕西虽然是产茶省份之一。但是。坦率地说。很难名列前茅。因为有太多的产茶强省大省。然而,“丝绸之路”的申遗成功,改变了这―切。陕西,成为中国茶文化关注的焦点地区之一。

2014年6月22日,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的陆上丝绸之路的东段“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遒的路网”成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属于首例跨国合作成功申遗的项目。

丝绸之路与中国茶文化的不解之缘。促使人们重新审视陕西茶产业与茶文化。

陕西是中国最早的茶产地之一

一般认为,云贵高原是茶的原产地,巴蜀是茶最早的产地,而且,普遍认为西南、东南是中国最主要的茶产区。所以,往往忽略陕西在中国茶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其实,陕西是中国最早的茶产地之一,这是不争的事实。

看待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历史上的行政区划,了解历史上的文化因缘。

陕西茶产区,位于秦巴山区。这里是古代巴蜀的一部分,属于巴蜀文化圈,和最早产茶的巴蜀同一区域。其次,历史文献资料也可以佐证陕南是中国最早的产茶区。

晋代常璩《华阳国志・巴志》,提到西周初年贡茶、园有香茗的事情,说明巴蜀地区的茶产业以巴地为盛,而汉中与川东、川北等属于同一个荼区。直到先秦时,茶的生产仍然主要局限于巴蜀一带,所以孙楚《出歌》干脆说:“姜桂茶藓出巴蜀。”再次,从后来的茶业发展看,陕南也是重要的茶区。如唐代,当时全国茶区之一的山南茶区,就包括粱州(今汉中)和金州(今安康)。宋代,茶叶生产遍及秦岭以南各地,设有西县(今勉县)、城固荼场。洋州(今洋县、西乡等地)、金州“人户山种茶为生”,可见已形成产业规模。

陕西是最早主导贡茶制度化的地方

既为贡品,当为上乘。贡茶显然是最优质的茶叶。虽然贡荼曾给茶农带来繁重负担,但从提高茶叶质量、发展茶叶生产来说,功不可没。

陕西是最早主导贡茶制度化的地方,对贡茶的主导作用:

一是使贡茶成为定制。贡茶是一种实物税,其起源虽然很早,但唐代以前尚未制度化。唐代贡茶中土贡不但贡有定额、特定地域,而且专门建立了贡茶院,专官督造,贡茶制度得以完善和严密,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开始发挥重大作用。而其政,则出自设在长安的朝廷。

二是最早对贡茶进行品尝品鉴。贡茶是由皇帝和宫廷享用的。唐代张文规曾任吴兴(今浙江湖州)刺史。当时产于浙江长兴县顾渚山和江苏宜兴接壤处的紫笋茶,是著名的贡茶。张文规以切身体会,写有一首诗《湖州贡焙新茶》:“凤辇寻春半醉回,仙娥进水御帘开。牡丹花笑金钿动,传奏吴兴紫笋来。”这首诗,反映出了宫廷对贡茶的喜好与品赏。

三是最早的贡茶产地之一。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唐代进贡茶时的区域有5道17郡,即有河北道怀州河内郡,金州汉阴郡、兴元府汉中郡、淮南道寿州寿春郡等。这些地方,涉及今天的湖北、四川、重庆、陕西、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安徽、河南等省市的许多县市。陕西在进献贡茶之列,是有充分的史实依据的。

陕西出土的文物

弥补了《茶经》记载的不足

唐代陆羽的《荼经》,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本荼书。这本书的第四章“茶之器”,详细介绍了各种茶具的名称、形状、用材、规格、制作方法、用途,以及各地茶具的优劣、器具对茶汤品质的影响等。而陆羽作为民间人士,无法进入朝廷,也就无法得知宫廷茶具的情况。

西安市和平门外曾出土过七件唐代大中年间(847-859)的银质鎏金托盘。器身錾文中自称“茶托子”和“茶拓子”,是真正的金银茶具。西安市何家村出土两件银锅,是放在风炉上煮茶汤用的,就是陆羽《荼经》中的鳆。特别是1987年,陕西法门寺出土的文物中,有一大批唐代皇室宫廷使用的金银、玻璃、秘色瓷等器具。从其铭文可知,是唐僖宗所贡奉的宫廷茶具。后于公元873年放入法门寺地宫。这套宫廷茶具,让我们亲见唐代皇宫煮茶的整套器具,了解了其煮茶的整个程序,显示了皇权至尊的气派和崇金沿银的作风。这套宫廷茶具。也弥补了陆羽《茶经》中对宫廷茶具与茶事记载的不足。因此,茶具出土后就引起了国内外茶文化界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

陕西饮茶习俗

丰富了中国茶俗的内容

陕西关中和陕南都有饮茶习惯,有丰富多彩的荼俗。

关中农家过去有所谓的“茶壶会”,就是早晨起床后,在村庄里,在大树下,每人手持小茶壶,三五成群边饮茶边聊天。品饮满意后,才操持营生。

而巴山地区的农家,则有“宁可三日无盐。不可一目无茶”之说,不分男女,嗜荼成癖。有的喜喝酽茶,抓大把茶叶,放火上熬煮,色浓如紫汤,味苦似中药,唯此方合口味。还有的外出耕作,背篓里要装上茶缸、茶杯、茶叶,到了地头,支起三块石头,舀溪水煮茶,随时饮用。

而且还有陕南特有的“罐罐茶”,用罐罐在灶膛上煨煮茶叶,香浓茶酽,别有风味。其实这“罐罐茶”,若细分的话,在用料、做法和风味方面有多种区别,如“糊油荼”、“油炒茶”、“蒸油茶”等。

此外,陕西待客也以茶为先,有以茶叶作为礼品馈赠亲友、女婿看望丈人要送茶叶等,习俗极为丰富。

陕西的茶馆源远流长,可追溯到唐代长安。到了近代,更是兴盛。茶馆待客,先要“问客点茶”,“壶把式”还要有“笑和尚脸”“八哥嘴”“顺风耳”“飞毛腿”的本领,并且练就一手掺茶的绝技。

陕西是茶马交易的重要地区

留下了许多宝贵文献

茶马交易是内地和边疆经济贸易的方式之一,也是一种政治性的交流交往。茶马交易在中国茶史、经贸史和民族史上都有重要价值和作用。

早在唐代,陕西就是荼马交易的重要地区。唐代《封氏闻见记》(唐代检校吏部郎中封演编撰的一部有关旧闻考证、轶事掌故、典章故事、异闻杂记之书,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卷六“饮茶”条,是人们常引的文献,其中有几句话,就说明了唐代陕西的荼马交易:“按此古人亦饮茶耳,但不如今人溺之甚。穷日昼夜,殆成风俗。始自中地,流于塞外。往年回鹘入朝,大驱名马,市茶而归。亦足怪焉。”

回鹘是现在维吾尔族的祖先,唐代臣服于东突厥,公元744年灭东突厥后的一百多年里控制了整个蒙古草原。而蒙古高原是中国最重要的马匹产地,回鹘用优质马匹换取他们所需要的茶叶,孕育了茶马贸易。

虽然封演对于回鹘用宝贵的马匹换取看似可有可无的奢侈品――茶叶觉得不可思议,但这种贸易方式一直延续到后代。正因为如此,有关茶马交易的著作,多出于曾在陕西为官者。如公元1524年撰的《茶马志》,虽系马志之志,但因“以茶易番马”为该书重点,仍为茶政研究的重要资料。该书作者陈讲为正德辛巳进士,官至山西提学副使。由于他于嘉靖三年(1524年)任职陕西马政,故有此作。而浙江仁和人徐彦登,为万历已丑(1589)进士。他在按治陕西茶法期间撰写的《历朝茶马奏议》,内容广泛涉及明中叶以后茶法,是研究明代茶马贸易的第一手材料,对研究明代中后期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方面均有重要价值。

陕西是中国“茶马古道”

“茶叶之路”的重要枢纽

茶马古道一般认为是指茶马边陲交易的路线,而“茶叶之路”则是指古代的“丝绸之路”“陶瓷之路”。因以运送丝绸、瓷器、茶叶进行国外贸易,故各有其不同称谓,实则“殊途同归”,都是中外物资与文化交流的通道。

从茶马古道来说,云南、四川等地是传统边荼的生产地,也是输出之地。但是.地处陕南的产茶区,茶叶向各地输送,也是通过茶马古道。尤其是唐代长安作为都城,是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贸易枢纽。长安将陕西、四川、甘肃、青海等地连接起来,形成了具有官方性质的茶马古道一一金牛道。打个比方。类似于今日四通八达的“国道”。

当时,长安城人口近两百万,是洛阳的一倍、广州的十倍。作为国际性大都会,长安城外国人数量相当庞大,仅贞观五年(公元631年)就有一万户突厥人定居在长安,此外,还有回鹘、吐火罗、粟特等民族的人员。这么多人员,最主要的是使臣、僧侣和商人。商人们极为活跃,数量庞大,建立了稳定有效的贸易网络。

唐代经过长期对西域的经营,打通了东汉后阻塞的丝绸之路,直达中亚地区,为东西文化的交流和商贸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通过这条通道,大批西域、中亚商人及外国使节涌人唐帝国及其都城。所以有专家认为:“完全可以说唐代,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和唐文化的辐射,茶叶肯定已传到中亚、东北亚、南亚甚至东罗马。”而长安所在的陕西,无疑是这条通道最重要的枢纽。

陕西不仅是历史上“丝绸之路”的起始之地,也是当代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腾飞之地。2013年,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这条经济带大致在古代丝绸之路范围之上,是中国与西亚各国之间形成的经济合作区域。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出,把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与当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中西方茶文化篇5

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带;陕西茶叶贸易;国际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20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4-0138-02

引言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历史遗产之路、文化交流之路、经贸合作之路和创新未来之路,是发展中国茶产业、复兴中国茶文化、建设中国茶叶强国,推动中国茶叶走向世界的有利途径。陕西茶叶曾踏上这条丝绸之路风光过,曾引领饮茶新潮流、纳贡朝廷荣耀过。而今陕西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西北五省区中唯一的产茶省,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新起点和重要承载区,理应继续秉承古丝绸之路的精神,重借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新契机,抓住历史的机遇和国家赋予的重要使命,提高陕西茶叶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追赶超越,重塑辉煌。因此,随着我国农业部取消茶叶农业税,将茶叶列为优势农产品九大产业之一,国家实施茶叶重点种植区域发展规划。陕南茶^也被列为长江中上游出口绿茶重点发展区域,陕西茶叶贸易已然成为陕西践行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必然内容之一,省市政府必须给予重视,给予政策上的导向和大力的支持。陕西茶叶种植户和陕西茶叶产销企业亦应给予重视,提高陕西茶叶种植、加工、研发技术,加强陕西茶叶市场监管,将陕西茶叶品牌做大做强,为促进地方经济和国家经济发展作贡献,提高陕西茶叶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一、陕西茶叶生产贸易概况以及存在问题分析

相对于在中国茶叶市场上甚至世界市场上响当当的西湖龙井、安溪铁观音、云南普洱,陕西茶叶让很多人感觉陌生。陕西茶叶种植历史悠久,茶叶清香独到,茶文化历史厚重,茶叶品种多样,尤其是午子仙毫、紫阳毛尖、汉水银梭、秦巴雾毫、三里垭毛尖、紫阳富硒茶、宁强雀舌、定军茗眉、商南泉茗,以及陕南最多的“陕青”、“八仙茶”。富含芳香油素、单宁、维生素质量不错的陕西茶叶,由于其产量低、市场营销推广不到位而在全国名声不响、世界不知。

(一)陕西茶叶国内外竞争力的基本状况分析

陕南茶由于地势高、含微量元素丰富,是绿茶中的精品。但是陕茶的销量以及市场占有率并不如意,除少量销往北上广等城市,大多数陕西茶叶在本地或西北销售。虽然历史上的紫阳的“陕青茶”曾占领陕西以及整个西北市场,但如今已经辉煌不再,对于陕南茶的报道已经屈指可数。

(二)陕西茶叶国内外竞争力存在的问题分析

陕西茶叶作为陕西第五大支柱产业,作为陕西重要的经济作物,在促进陕西省经济发展进程中尤为重要。但从陕西省的茶叶生产贸易中,我们看到陕西茶叶生产贸易主要有以下问题。

1.生态茶园建设和管理有待标准化

陕西茶叶生产主要在陕南一带,经济基础状况较差,茶叶的种植、采集、加工贸易科技含量较低,仍然存在着种植机具、管理模式、种植技术落后等问题,这样陕西茶叶难以形成产业凝聚力,也难以抵制国内以及国际竞争。陕西部分种植茶叶地区,大量使用防虫害农药除虫是非科学的。而生态茶园是保证茶叶纯天然、高品质的重要生产基地,也是做大做强陕西茶叶品牌的根本载体,可有效促进陕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企业规模有待做大,品牌知名度有待提高

品牌战略实施不足是阻碍陕西茶叶生产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品牌过多,单个品牌规模较小。陕西茶叶大约有一百种,各县甚至乡镇竞相开发自己的品牌,品牌过多,规模较小。目前陕西尤其在陕南有很多中小型茶企,但其中大部分都是以个体经营为主的家庭或家族式企业,规模小、资金不足、设备落后、管理混乱,难以形成有竞争力的品牌茶企,这样在国家以及国际竞争中力量较小,不利于陕西茶叶做大做强,走出陕西,走出全国,重造陕西茶叶辉煌。

3.茶叶市场监管力度不强,茶产品鱼龙混杂

行业经营混乱,管理有待标准化。在茶叶贸易时,由于经营分散,没有龙头产业,市场导向不力,政府难以规范茶叶市场。如前所述,目前陕西茶叶企业中充斥了大量规模小、资金少技术落后的中小型茶企,他们要么为了生存、要么更多盈利,在茶产品生产环节中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以劣充优,甚至在贸易过程中出现乱贴品牌标签现象。这样,在缺乏强有力的规范化市场监管情形下,必然极大扰乱茶叶市场秩序,也给陕西茶叶口碑造成了极大损伤,陕西茶叶也很难适应这样无序的市场竞争。

4.茶产品形式单调,新品种研发滞后

受传统陈旧保守的饮食习惯思想影响,目前我国生产的茶产品最常见的形式就是需要用热水冲泡的茶汤饮品,陕茶也不例外。毫无疑问,伴随着当代人快节奏与时尚生活方式的转变,这种单一单调的茶饮品难以适应消费者的多样化、便捷式需求,尤其是在美国、日本、韩国等外国人研发出茶饮料、茶多酚、茶酒、茶粉、低咖啡因茶等多品种含茶产品及其附属产品后,我国的传统茶产业受到极大冲击和挑战,也必然迫使我国各茶产品企业加大科研力度,创新茶产品。陕茶也不能滞后于这一思想转变和技术变革。

5.陕茶走出国门、拓展海外市场仍有待努力

据了解,虽然陕西目前有很多茶企,但能够走出国门,在世界茶叶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的茶企和茶产品种品牌却很少,其涉足的国际市场范围也局限于韩国、日本、澳大利亚和欧洲少数国家。大部分茶企尚未走向海外市场,陕茶在国际茶产品市场中的占有率仍有待提高。

二、提升陕西茶叶国内外竞争力的思路及建议分析

尽管陕西茶叶在生产贸易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但我们可以借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东风,发挥政府功能,把分散的茶叶企业进行资源整合,提升、改造,形成品牌。加大科技投入,使陕西茶叶的生产、采集、加工、贸易形成规模化,培育拥有竞争优势的龙头企业,走向全国,冲向世界。有陕西大巴山的天然优势,陕西茶叶一定走出全新的生产贸易之路,避免陕茶的优而不名的尴尬境界。

(一)推进陕茶产业生态茶园基地标准化建设

陕西茶叶产业若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在国内国际做大做强的目标,必须推进生态茶园基地的标准化建设,并做好茶园生产经营者创新技术培训工作。这就需要省市政府加大对陕茶相关企业的科技、资金及政策支持,在气候、水源、土壤等方面遵循绿色无公害的标准合理规划生态茶园选址、建设和监管工作,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为生态茶园建设提供科学保证,加大技术培训力度,鼓励引导茶企进行生态茶园建设和无公害茶产品开发,绿色的有机茶是走向国际、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扶持,完善整个茶叶的生产化链条,提升陕西茶叶应对市场风险能力。

(二)结合现代人消费观念,创新茶产品种

想要提升陕西茶叶的市场占有率,就要针对国内以及国际茶叶的需求种类进行分析,及时调节茶叶供给结构。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变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的茶产品已经难以满足消费需求。这就要求各茶企转变思想,在传统茶产品生产的基础上,结合现代人快节奏、喜时尚的消费观念,通过技术创新,从科技入手,以健康的视角挖掘茶叶中蕴含的各种营养成分,研发出诸如茶多酚、茶粉等更多类型的新型茶提取物产品,满足时下消费者多样化、便捷化的生活需求。在产品的外包装上,针对不同的国家文化背景进行不同的图案设计,在外包装上吸引人的眼球,实现市场份额的有效提升。同时,还可以研发出多花色品种的多样茶叶类别。如:保健茶、富锌茶、富硒茶、茶多酚等,来适应不同的消费人群。

(三)加强市场监管,扶持优质品牌建设,培育龙头茶企

打造国内国际知名品牌,重视品牌文化。针对诸多中小型茶企产品涌入市场,尤其是诸多假冒伪劣、投机钻营茶企的坑蒙欺诈行为,政府的有关市场管理机关应加大对茶企市场的资源整合和对违法企业的惩处管理,筛选出一批生产经营规范、产品质量优良、诚信守法的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和培育,加强优质品牌建设,陕西茶叶要扩大国内国际市场份额,必须要有政府的大力扶持,培育出代表陕西茶叶的龙头茶叶。有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共同做大做强。同时政府牵头结合本省的情况,借鉴别人的经验,策划出适合自己的系统化、层层跟进的营销策略,通过统筹部署,大力宣传,扩大陕西茶叶的影响力和宣传力。

(四)弘扬陕茶文化,创新陕茶营销思路

茶叶不仅仅是一种物质产品,更是一种文化产品,这也正是国人将饮茶成为“国饮”、将饮茶视为雅趣的根本原因。因此,想要提升陕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除了要不断提升陕茶产品的质量这一影响因素外,还应充分挖掘陕茶的历史文化优势,陕茶产品与茶文化相结合的道路,如开设茶馆,表演茶艺,举办茶文化节、茶文化研讨会,建设茶叶观光园等。在进行陕茶产品营销时,更多地结合陕西悠久的茶叶种植、生产历史和厚重的饮茶文化,增加陕茶产品的文化内涵,提升陕茶产品的文化品牌效应。陕茶也可以在政府的推动下,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发挥教育资源优势,形成以农林科技大学为依托的农业推广模式。

结语

陕西茶叶一直是陕西省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它的做大做强对陕西省经济的腾飞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认清陕西茶叶国内、国际竞争力的现状,以及陕西茶叶在生产、贸易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由政府牵头优化产品结构,加强监督管理,创新营销思路,提升茶叶产品质量,就一定能够提升陕西茶叶在国内国际市场的占有率,增强陕西茶叶在国内国际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罗龙新.国内外茶饮料生产技术现状[J].饮料工业,2014,(1).

[2]堂恒.茶叶贸易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3]陈义吉.中国茶叶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分析[J].福建茶叶,2016,(7).

中西方茶文化篇6

茶馆是爱茶者的乐园,也是人们休息、消遣和交际的场所,历史十分悠久,据记载两晋时已有了茶馆。自古以来,品茗场所有多种称谓,茶馆的称呼多见于长江流域。两广多称为茶楼,京津多称为茶亭,此外,还有茶肆、茶坊、茶寮、茶社、茶室、茶屋等称谓。称谓虽多,但功能基本类似,千百年来,它像一粒种子,随茶文化一起根植于华夏文明,并茁壮成长、发芽、结果。

那么,千年后的今天,茶馆文化该何去何从,它的未来又在哪里呢?我想,未来的茶馆该是体现中国文化的一个集散地,尤其是让国内外了解中国茶文化的一个窗口。

众所周知,欧美有咖啡屋,日本有酒屋,中国有茶馆。但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日益增强,中国现在的青年人去富有中国特色的茶馆很少,反而对欧美日的咖啡屋和酒屋趋之若鹜。西方的咖啡屋或酒屋诞生了许多西方的文化艺术。最明显的是西方的咖啡屋,多少西方的文学巨匠都常泡咖啡屋,多少世界伟人都常驻足于咖啡屋。咖啡屋俨然成了西方文化的一个代名词或是一张醒目的名片。相对来讲,中国的茶馆在文化方面扮演的角色就稍逊一筹了。大部分国人对于茶馆是望而生畏的,认为茶馆是高品质生活、是富人消遣或商人谈业务的场所。简单来讲,大部分国人一辈子没去过茶馆的比比皆是。相比国外,一般老百姓一辈子没去过咖啡屋的应该说是几乎没有的。这就说明了中国茶馆在传承和发扬中国文化方面做得不够,它在传播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茶文化上是任重而道远的。

对比欧洲的咖啡屋文化,未来的茶馆应该是一个集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为一体的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集合体,不仅是时尚简单也是古典厚雅的一个集中国众多文化为一体的综合体。

首先,从整体布局或设计的思路方针来讲,这个茶馆应是以绿色和红调为主。红色一直为中华文明的主色调,而绿色是茶的主色调。整个茶馆色调以红绿为主,内部色调可以进行微调。这个茶馆要重点突出它的功能性和文化性,所以它的选址应在中国大城市人流较多的地方。它的顶层或外墙应以古典装饰为主,而第一层要以时尚现代的透明玻璃装饰为主,把中西特点结合起来,把古典和现代特点结合起来。

第一层的目的主要是抓住现代中国青年人的眼球,吸引青年人来到这里。它整体的布局既像现代西方的咖啡屋又像中国古典的清茶馆,在人流量大的地方,肯定会对国内外的游客形成强大的吸引力。第一层的功能主要定位为时尚快捷的茶餐厅,适应现代大都市青年人简单快捷的生活方式。一般的快餐店应该说是中国快餐饮食文化的代表,而茶餐厅的快餐文化既包含快餐的饮食文化,也包含了中国的茶文化。这一层的定价策略是低价策略,除了提供便捷的快餐,也提供有特色的休闲空间,更重要的是提供各种茶水服务,让顾客体验到茶文化的氛围。上班族休息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地方就是来到这样的茶餐厅。把这一层的茶餐厅打造成一个文化性的家的概念,不仅可以解决他们的饮食问题,更重要的是打造了一个休闲的空间和家的氛围。这样的地方是一个人除了上班和回家之后的第三个最想要去的地方。这一层的设计以玻璃窗为主的目的是让顾客能看到城市外熙熙攘攘的人群,一边喝着茶,一边欣赏窗外的风景,再一边上着无线网,浏览着国内外最新发生的点点滴滴,这样的休闲,这样的放松,这样的生活真是好极了。

第二层主要是满足人的社交需求和受尊重的需求,以包厢设计为主,吸引中高层收入人群,价格相对于第一层来讲要高出很多。然而第二层必须也是茶与饮食文化的结合。第一层若称为茶餐厅,第二层可称为茶宴厅。可以设置12个左右的包厢,总人数最多控制在200人左右。包厢里面设置的是自行研发的茶宴,不需要客人点单,所有的茶和菜系都是按宋代汴京皇宫茶宴配置好的。包厢的收费是按包厢和时间收费。包厢的总体色调以典雅为主,有中国古典文化特色。包厢靠近马路边的部分应为玻璃装饰,从玻璃窗直接可以观看城市的各种情景。包厢内墙壁的设计应各不相同。墙壁上可挂一些名人字画,可以摆设一些高档的茶具,也可以摆设一些工艺品或艺术品,衬托出包厢的整体档次氛围。第二层包厢里面的整体营业可以分为单独清饮和茶宴两种。顾客觉得第一层品茶档次较低,那么就可以去二层单独品茶。品茶的过程中我们也会设置几道茶,品茶之前茶桌上面都会布置好茶点、水果、鲜花等相应的辅助品茶的东西。按包厢的大小配备的量会有所不同,使用的茶具也会有所不同。原则上设置两个20人左右的大包厢,这两个包厢的茶具和茶点水果等的配备应是精挑细选的,价格当然很高,不过可以凸显顾客的品质生活档次。这两个包厢也可以作为接待用。把这两个包厢塑造成整个茶馆最高档次的包厢,满足顾客的社会名誉和受尊重的需求。这两个包厢内会专门配备一个茶艺师进行茶艺表演活动,顾客用茶之前,可欣赏到15分钟左右的茶艺表演,让顾客体验到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第一层和第二层主要是把中国茶文化和饮食文化、古典文化与时尚文化相结合,还不是软性的纯粹的中国独特的茶文化单体。第三层就可以作为专门进行茶文化单体发展的一个地方,单独地做纯粹的茶文化可能会有一段时间入不敷出,造成茶文化事业难以推行下去,所以以第一层和第二层茶餐饮文化作基础,就不会导致第三层茶文化被架空。第一层和第二层吸引大量的人流和钱流,在很大程度上对第三层的茶文化事业做了宣传和推广作用。第三层单独做纯粹的茶文化,主要是以茶艺舞台演出和茶文化相关的艺术演出为主。第三层的设计以剧场为主。拿西方文化做参考,西方的咖啡屋最早也担当了西方话剧演出的功能。而在我们这里,单独去话剧馆看话剧在普通人那里就是不敢想象的事情,话剧馆成了话剧专业人员圈内活动的地方,但现在还有大量的中国古文化艺术和中国茶文化艺术没有专门的场地供他们展示或者演出。而第三层的剧场就是弘扬中国古文化艺术和茶文化艺术的专门场地,包含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就是恢复中国古文化艺术和传统的茶艺表演艺术,第二层次是发扬创新中国茶文化表演艺术,对中华茶艺表演进行创新,让茶艺表演上升到一种舞台表演艺术。在第三层剧场里,通过茶艺表演可以让人们认识到中国话剧艺术、音乐艺术、绘画艺术以及其他中国古典文化艺术,这些艺术的继承和发展都需要大量茶文化人士参与其中才能完成。第三层的舞台剧表演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舞台剧以传统的中国古典艺术和茶艺表演为主,第二阶段就是把其他艺术融入茶艺表演艺术当中,我把这个艺术表演叫“茶艺剧”,传扬的是茶文化艺术和哲学艺术。以西湖龙井茶艺剧表演为例,西湖龙井茶艺剧表演可以让观众通过一个小时左右的表演,充分了解西湖龙井茶的方方面面,包括西湖龙井茶最早最原始的传统,最早的记录,最早的种植、加工、销售和冲泡方法,让观众通过舞台剧基本上能把西湖龙井茶的方方面面了解清楚,让观众体验到西湖龙井茶的历史文化,也让观众知道怎么通过茶艺表演冲泡西湖龙井茶。这个茶艺剧表演不需要大牌的明星参与,我们是以茶艺表演为基础,让茶文化领域的茶艺师参与表演即可。当然也可以让观众参与表演。我们表演的目的是可以让茶艺剧表演复制传播,能培训普通人参与茶艺剧表演,让普通人也能体会一次当演员的感觉。全国范围内有成千上万种茶叶,所以茶艺剧的编剧就会有成千上万个,每天都会有新的茶艺剧安排演出,所以可以满足大部分人工作之余来到茶馆喝茶、吃茶点、欣赏茶艺剧。

第三层还有一个重任就是为茶叶企业推广茶叶和茶艺,为茶企量身定做茶艺剧表演,可以通过茶文化提升茶企的茶叶销售,也可以做大茶行业这块蛋糕。

整个剧场的灯光应以古典雅致为主,舞台之下应以方形桌为主,分阶梯摆放。一个剧场以200人到300人之间,人数得到控制,可以让来观看演出的观众不虚此行。

中西方茶文化篇7

关键词:江西采茶戏;音乐特征;舞蹈艺术;融合发展;理念阐述

无论是江西采茶戏,还是舞蹈艺术,这都是文化艺术的外在表现。而文化艺术则是植根于相关社会基础的艺术资源,通过对文化艺术进行系统化辨知,我们可以看到其中所包含的价值理念和文化元素。更重要的是这些艺术资源也是我们了解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和载体,对于多元文化成熟发展的今天,传统文化正面临极大危机和压力,因此完善传统文化的传承思路及具体价值形态认知,极为必要。

1我国传统茶文化的内涵分析

通过对传统茶文化进行全面认知,可以看到其具体内涵主要表现为:首先,我国传统茶文化是对社会大众生活的有效展现,无论是该文化体系的表现形式,还是具体内涵,都是茶文化与社会大众生活的有效融合。其次,我国传统茶文化中很多描写现实生活的艺术元素,可以说,现实生活就是该文化体系的创作源泉和重要基础。比如采茶戏就是对现实生活的有效了解和认知。最后,我国传统茶文化中融入了丰富的价值理念,无论是该文化体系的内涵,还是其对人们的影响,都从客观上证明了我国传统茶文化中所融入的价值理念,可以说,在现代文明和多元文明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必须充分发挥我国传统茶文化的优势与作用,探究传统茶文化的时代传承与创新思路。我国传统茶文化不仅是一种文化艺术元素,更重要的是其中通过融入了相关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从而为人们提供有效借鉴。在我国传统茶文化体系中,有着丰富的艺术形式,比如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等,这些艺术能够为我们了解这些文化内涵提供有效帮助和基础。

2当前舞蹈艺术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舞蹈艺术是一种舞蹈文化,无论是该艺术的基础,还是展现形式,都充分展现了其做为独立舞蹈艺术体系的价值和内涵。因此,无论是舞蹈艺术传承,还是其创新,想要对其形成有效了解,都必须基于舞蹈艺术创作的视角对整个艺术体系形成全面的认知。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舞蹈艺术的创作,还是传承,想要实现理想效果,都必须充分注重文化理念和内涵的有效融入。通过对当前舞蹈艺术的具体发展状况进行有效了解,可以认知发展存在一系列问题和不足,具体而言,主要表现为:首先,舞蹈艺术在发展过程中,偏重现代舞蹈艺术和西方舞蹈理念,缺乏对我国民族舞蹈艺术和传统舞蹈艺术的有效传承和认知。实际上,舞蹈并非西方艺术,也不是现代才有的,在我国古代就形成了一系列舞蹈艺术,这些艺术内容中不仅有着完善的价值理念,同时也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随着现代艺术理念传承发展不断加剧,舞蹈艺术过多受西方舞蹈艺术影响,缺乏对我国民族舞蹈艺术的有效传承。其次,舞蹈艺术在发展传承过程中,缺乏发展方向的准确把控,发展定位的清晰确定、发展策略的有效制定等。舞蹈艺术做为一种将创作理念与客观表现具体融合的事物,其做为一种艺术流派,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明确其方向、定位以及自身策略。但是对于当前舞蹈艺术发展状况看,由于其未能形成清晰思路,因此整个舞蹈艺术应该怎样发展,并未形成具体方向和准确定位,这对舞蹈艺术来说,不仅影响其价值定位,同时也对其传承创新提出了较高要求。最后,在舞蹈艺术发展传承过程中,缺乏多元文化理念的有效融入和创新,其整体发展动力较为缺乏,尤其是创作动力的不足,使得我们很难将舞蹈艺术发扬革新,从而实现其最佳价值和理想效果。舞蹈艺术做为创作理念的外在展现,无论是表演者的具体动作,还是在表演过程中所融入的价值理念,都应该注重文化内涵的系统化融入。对于当前整个舞蹈艺术发展状况来说,其发展创新,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压力,由于缺乏文化理念的持续融入和完善的文化创新,从而影响了舞蹈艺术的体系化发展及传承。

3江西采茶戏的音乐特征分析

江西是我国重要的茶叶产地,而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系统化的茶文化资源,采茶戏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尤其是随着我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如今江西采茶戏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完善认知其音乐特征,能够帮助我们准确全面认知传统文化艺术,并实现系统化创新。江西采茶戏主要分布在赣南客家地区、赣西北和赣东北的茶叶产地。采茶戏的出现和形成,客观上反映了江西茶叶产业的发展成熟度,同时其从客观上反映了这里的茶叶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采茶戏实际上就是人们在采茶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艺术资源。首先,整个江西采茶戏的内容,可以分为三类,即:描述生活的采茶戏、表达情感元素的采茶戏和阐述社会生活,尤其是重大仪式活动的采茶戏。这三类内容不仅反映了江西采茶戏的形成过程,同时也影响了采茶戏的音乐特征。首先,整个采茶戏内有着丰富的资源内容,证实了该艺术类型的多样性,决定了采茶戏在演唱过程中,无论是演唱内容,还是其具体形式,都没有直接、明显的界定和要求,通常情况下是一种即兴创作和情感表达。所以我们在江西采茶戏中,可以看到浓厚的生活元素,当然正是该艺术创作和形成的背景决定了整个采茶戏内容更容易理解,其整体旋律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当然整个采茶戏也有着多样变化和多元内容,因此采茶戏在演唱过程中,想要实现最佳效果,需要演唱者有着极为扎实的功底。其次,整个江西采茶戏资源中,有一大部分与整个社会节假日和节庆活动有着重要联系,因此采茶戏在演唱过程中,有着浓厚的节奏感。同时在整个采茶戏中,有很多曲目描述和表达的是喜庆和快乐的内容,因此在艺术表现过程中,采茶戏不仅表现欢快,同时充满节奏感内涵。在采茶戏中,其突出强调了重音的融入,而在节奏速度上,基本在中速以上。采茶戏在表演过程中,即兴成分极大,而整个音乐艺术与其产生背景有很大关系。最后,采茶戏在演唱过程中,还与舞蹈艺术相结合,其通过边演唱,边融入生动形象、极具观赏性的舞蹈姿势,从而实现采茶戏与舞蹈艺术的有效融合。通过对采茶戏进行认真研究,我们不仅能够从中感受到成熟的茶文化内涵,同时也能对其中所包含的生活气息形成有效认知。可以说,采茶戏音乐特征中的变化多样、旋律多变等一系列特征为我们了解江西茶文化提供了有效帮助。

4江西采茶戏对舞蹈艺术发展的作用与价值

舞蹈艺术是一种以文化内涵和舞蹈艺术相结合的文化体系,在整个舞蹈艺术体系内,形成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特征,想要对舞蹈艺术形成全面完善的了解,就必须对当前舞蹈艺术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有效解决,通过融入多样元素,从而对整个舞蹈艺术不断发展提供有效帮助。江西采茶戏做为一种对采茶生活的艺术再现,无论是其中所包含的文化理念,还是其中所具备的价值理念,都是舞蹈艺术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内容,特别是整个采茶戏中融入的生活元素,更是能够为舞蹈艺术创作发展提供有效帮助。当前整个舞蹈艺术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和不足就是缺乏全新的创作元素融入。因此,如果能将江西采茶戏这一艺术资源融入到舞蹈艺术体系中,不仅能够为该艺术发展创作提供更丰富的资源,同时也为提升舞蹈艺术品质内涵提供了有效帮助。江西采茶戏在演唱表演过程中,想要实现最佳效果,不仅需要认真演唱,同时也需要将相关舞蹈融入到整个采茶戏之中,甚至可以说,在江西采茶戏表演过程中,其音乐与舞蹈艺术并没有实现分离,更多情况下以融合的角色来出现。因此,这就是整个采茶戏与舞蹈艺术融合发展的共同点和切入点。将江西采茶戏融入到舞蹈艺术过程中,不仅为其创作提供了有效帮助,同时也为整个舞蹈艺术表演融入更多情感内涵提供了重要支撑。客观的讲,任何一种艺术,尤其是舞蹈艺术,想要实现理想表演效果,不仅需要展现其中所具备的舞姿,还要释放准确的情感内涵。以往舞蹈艺术活动开展过程中,由于过多将精力放在舞姿的展现上,忽略了其中所应该阐述和展现的价值理念。因此,应该将江西采茶戏与整个舞蹈艺术发展紧密融合,从而推动实现最大价值。实际上,将江西采茶戏融入到舞蹈艺术发展过程中,其不仅能够实现舞蹈艺术的体系化发展,同时也能在这一过程中,为江西采茶戏的传承发展寻找到合理完善的载体。在现代文化冲击不断加大的今天,江西采茶戏正在面临传承压力和危机,想要有效解决其传承压力的主要举措就是为其发展寻找到合适的载体。而舞蹈艺术不仅有着丰富的价值内涵,同时也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因此将江西采茶戏与舞蹈艺术相融合,必然能够实现两者共同提升和传承发展。

5结语

江西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茶叶产地,也是茶文化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地区。经过几千年的茶文化发展,在江西地区形成了极具地域特色、富含生活元素、理念全面的江西采茶戏,通过对江西采茶戏的具体音乐特征和价值内涵进行有效分析,我们看到其中对传统茶文化的有效传承和发展。实际上,正是江西采茶戏的创作来源决定了其不仅是一种音乐,更是能够对舞蹈艺术发展形成重要推动力的要素,因此探究江西采茶戏的音乐特征,并探索江西采茶戏与舞蹈艺术传承发展的融合思路就极为关键

参考文献

[1]李小利.江西赣南采茶戏的音乐特征与表演艺术初探[J].福建论坛,2013(11):176-182.

[2]邓芳娟.江西赣西莲花采茶戏的调查与研究[J].中国典籍与文化,2014(7):129-133.

[3]尹维敏.区域环境下的民间舞蹈类型特征及文化内涵的比较研究[J].大众文艺,2015(15):116-122.

[4]闫浩.江西赣南采茶戏的音乐特征与表演艺术初探[J].福建茶叶,2016(1):72-74.

中西方茶文化篇8

睡在茶香中,茶乡中醒来

西康大酒店就在雅安的滨江路边,独一无二的地理位置,逛街或者在江边散步都非常方便。这家酒店历史悠久,走的是源远流长的风格路线,民族气息很浓厚,特别是突出康定地区的文化,各个方面都透着西康风情,房间里堆着一包包的茶包,用鲜艳的彩包绸子裹着,又赏心悦目,又散发着令人愉悦的茶叶清香。

在酒店的每间房中,都有由藏茶做的各类装饰,如背墙是由茶砖砌成,墙的留白处挂着喜庆的中国结茶包,墙角也堆有用竹编包着的碎茶,床上的靠背也是茶叶做的填充物,桌上有三五本有关茶的书籍。茶香伴着书香,高贵而典雅。藏茶内含的多种特殊香气化合物的系列产品,能有效调节人们心境,起到净化环境的独特效果。

在茶香中入睡,再在茶香中醒来,现实都梦境巧妙结合,都是一段美好的回忆。

茶浸泡于水,吾浸泡于茶

据了解,茶内含多种元素的保健功能,用来装饰房间时会散发出各种人体所需的健康元素,帮助人提高免疫力,消除疲劳,放松筋骨,调理神志,净化心境,促进入眠。

当然,作为茶文化主题的酒店,睡在茶乡还不够,也要喝在茶楼。不得不说,西康大酒店的茶楼是雅安最高茶房,在这里品茗可将雅安全景尽收眼底。茶楼的装修让人眼前一亮,墙面由扎实的茶砖砌成,包括里面的房间也是用这种茶叶装修的,这简直是一个被茶元素包围的世界!里面还有茶叶做的小东西、小饰物,很别致!

藏茶主题,传承藏茶

吧台上也有许多种藏茶,抽屉里还有许多关于茶文化的书,大堂里你可以买到许多藏塔的东西……或许是它坐落于世界茶文化圣山蒙顶山所在地――雅安的缘故,在茶文化的浸渍中,酒店的老总将茶文化引入了酒店管理,成功打造出了中国首家茶文化主题酒店,成为业界文化主题酒店的特色典范。

中西方茶文化篇9

关键词:茶文化;咖啡文化;差异

众所周知,茶和咖啡已经成为风靡世界的主要饮品。茶的清香让人心静神怡,喝茶时清新而淡雅的意境更是让人陶醉;咖啡的香醇令人痴迷,它的滋味更是让人在舌尖回味无穷。中国是茶的发源地,这是铁一般的事实,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渗入到人们的思想精神领域。同样,咖啡对西方人的重要性也正如茶对中国人一样,绝对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如今,茶和咖啡已经被衍生为茶文化和咖啡文化,它们都象征着追求优雅、放松、静心享受生活,注重品味的一种生活文化。然而茶与咖啡除了具有这些共性外,还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处,这些差异更透析出不同的文化背景,值得我们一探究竟。

一、茶与咖啡的起源说

1、茶的起源

中国是茶的发源地,这是大家没有疑义的。在中国的饮食中,茶有着非同寻常的地位,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日常生活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是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在这其中,茶就有着自己独立的领域。同时,在我国历史上,有一种说法在谈到富人的生活情境时用“茶来伸手,饭来张口”形容,普通人家则过着“粗茶淡饭”的生活,从中我们可以晓知,不管是富贵还是贫穷,人们都离不开茶,茶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那么,茶究竟来源于何时呢?

中国历史上对于茶的起源有多种传说,包括神农说,西周说,秦汉说,六朝说等,其中最为我们所熟知的则为神农说。在《史记》、《淮南子》、《本草衍义》、《神农本草经》等古籍中均有“神农尝百草而得茶”的相关记载,唐代茶学专家陆羽也曾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1]相传神农在采药时偶然发现一种植物,后来便将其定名为“茶”。此后茶树渐被发掘、采集和引种,被人们用作药物,供作祭品,当作菜食和饮料。由此,这一偶然的发现使得后人将茶这种饮品不断发展,并得到了人们的普遍喜爱,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甚至后来茶不仅是举国之饮,更是在全世界范围内流行起来。

2、咖啡的起源

咖啡是西方最受欢迎的饮品,其得到人们接受的程度并不亚于茶在中国的畅行。咖啡的起源也有种种不同的传说故事。其中之一是根据罗马一位语言学家罗士德.奈洛的记载:大约公元六世纪时,有位阿拉伯牧羊人卡尔代某日赶羊到伊索比亚草原放牧时,发现羊群吃了某种红色果实后兴奋不已,卡尔好奇地尝了一些,食后自己确实也觉得精神十分爽朗,从此他就时常赶着羊群一同去吃这种美味果实。后来,一位回教徒经过这里,便顺手将这种不常见的红色果实摘回家,并分给其牡慕逃衙浅裕他们发现这种果子能令他们在祈祷时保持清醒,此后这种具有神奇效力的浆果便广泛地流传开来。据后来研究证实,这些浆果就是咖啡的种子。随着人们越来越多的食用,这种苦中带甜,又极为醇香的饮品被西方人所欲罢不能,成为日常生活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关于起源之说,两者都带有扑朔迷离的传奇故事和神话色彩,为茶与咖啡的文化发展带来了精彩的故事背景,同时在传播过程中也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兴趣,得到众人的普遍认可。

二、简述茶与咖啡特征之差异

中国人制茶饮茶已有几千年历史,而且茶叶被分为多种类型,不同场合还有不同的泡法。喝茶时,需要注意茶叶适当拼配,要随喝随添,水温适宜。同时,配着点心、干果等一起饮用,味道更加。茶有健身,治病等药物疗效,还具有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等功效。

现在比较流行的咖啡种类主要是意式咖啡和美式咖啡。其中意式咖啡,即意式浓缩咖啡,是一种口感强烈的咖啡类型。用意式咖啡作为基底,熟练的咖啡师可以巧妙的利用其与牛奶的交融形成各种精美的拉花图案,使之成为一种拉花审美艺术。同时饮用咖啡还可以振作精神、增强思考能力,恢复肌肉的疲劳,还能帮助消化,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预防胆结石等疾病。

茶与咖啡有着各自特定的制作方法和品尝方式,它们带给人们不同的文化享受,同时,人们也可根据二者不同的种类和功效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使其疲惫的身心得到有效的舒缓。

三、茶文化与咖啡文化

1、中国茶文化的兴起与发展

茶最开始是其药用价值在民间流传,随着历史的进展,逐渐转为人们生活中的饮料,后更是成为一种文化。秦汉时期,巴蜀地区的人们已开始饮茶,文人已与茶结缘。有文字记载曰“吴主礼贤,方闻置茗;晋臣爱客,才有分茶”,即认为在社交活动中以茶待客始于三国时代,而礼仪化、程式化的饮茶一分茶确立于晋代。在晋代茶己成为人们的日常饮料,人们在饮用过程中开始赋予茶叶超出物质意义以外的品性。

“茶”蜕变为“茶文化”,就不得不提“茶道”。我国素来就有礼仪之邦的称谓,其中“客来敬茶”自古就被尊奉为一则礼仪信条,不言自明,妇孺皆知。“茶道”的形式有多种多样,其中云南白族“三道茶”就较为有名,它以独特的“头苦、二甜、三回味”,早在明朝时被白家用来敬待客交友之道,并逐渐成为一种礼仪。至于后来斗茶品茗过程中娴熟的手法,典雅的姿态,精美的茶具,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名扬四海,为各国所效仿。除了上述显在的文化礼仪蕴意外,还不得不提的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源头―――儒、释、道。儒家向来强调一个“和”字,即天、地、人的中庸之道,而茶文化正是主张在饮茶中沟通思想,和谐气氛,增进友情等等。说到佛家,就必须要说禅与茶之间的奇妙关联。茶之味苦,饮后若甘,而参禅打坐,自明心性,最终也得出了“苦海无边,回头是岸”的结论。也就是说,禅和茶都是一个先苦后甜的过程,都是在苦涩中蕴藏着真谛的古朴文明;而老庄的道家思想,其核心是返璞归真,道法自然,超凡脱俗,清静无为,喝茶能使心境变得恬淡自然,仿佛和宇宙万物合为一体,达到忘我、与世无争的境界。[2]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茶文化是儒、释、道三家的合一,同时也是天地人的统一,物质与精神的统一,高雅与通俗的统一。

而茶文化的兴起则是在盛世唐朝,茶史专家朱自振说道:“在唐代,荼去一划,才有茶字;陆羽作经,才出茶学;茶始收税,才建茶政;茶始边销,才有茶的贸易”,总之,是在唐代,茶叶生产才发展壮大,茶文化才真正形成。

在唐代,刘贞亮概括出茶有“十德”:“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驱病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精辟地道出了物质及精神文化,使我们充分了解了茶的功用及其所反映出的精神内涵。[3]之后,人们又赋予了茶更多的人文情怀,将茶品与人品,茶德与人德联系起来,以茶的“君子性”来使茶文化与道德文化相联系,用茶和饮茶的礼仪程式来达到使人修身养性的目的。此外,在中国茶文化的发展演变过程中,还逐渐形成了茶的品饮艺术,使饮茶向艺术化、审美化的方向演进,对茶树、茶叶、茶具及品饮过程都赋予美的意义和形式,使茶文化成为了一种“怡情”文化。

真正使茶文化达到鼎盛的是在宋代,由于茶叶生产技术的进一步提高、茶区的不断扩大、茶的种类也逐渐增多,在宋朝名茶的数量就达到200种左右。饮茶风俗在宫廷贵族和文人之间更为流行,而且也深入地传到平民百姓的生活当中,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王安石《议茶法》记载:“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无。”茶因此成为宋代社会普遍接受的饮品,由此茶肆、茶坊与茶馆也渐渐兴起。茶与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产生了联系,出现了很多与茶有关的社会现象、习俗或观念,使茶文化的内容更为丰满。

茶文化的发展不仅提高了饮食文化的品位,而且渗透到社会各阶层并渐渐形成颇具特色的制度、道德、伦理、风俗习惯、仪式礼节、修身养性等相对规范的茶文化,进而发展成为人们社会交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成为精神文化的载体。

2、咖啡文化的兴起与发展

在全球范围内,咖啡被认为是消费最多的饮料。至21世纪以来,咖啡在中国也得到了人们普遍的接受。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壮大,人们的生活也日益富足,在这片以饮茶为主的土地上兴然而起了对咖啡的热爱,尤其得到了年轻一代的认可,逐渐而兴的便是一股“咖啡文化”之风。在各个城市咖啡馆、咖啡书店成为了人们看书、休息等悠闲生活的好去处。而这种最初只流行于西方国家追求自由、舒适、新颖、实效内涵的咖啡文化是怎样逐渐形成的呢?这值得我们的深入了解,以便将这种文化更好的传递丰富起来。

产生于非洲埃塞尔比亚的咖啡,随着全球交通的发展,信息交流的畅通,逐渐被世人所认识。目前,咖啡的出产地涵盖了中西非、中东、东南亚、印度和太平洋地区等50多个国家。咖啡逐渐流行于整个西方国家,从上流社会的装饰演变成百姓日常的必需品。[4]

而真正开始传播咖啡“力量与热情”文化内涵的则为法国,据说法兰西民族中那种自由、浪漫的气质与咖啡品质中的香甜十分吻合。后又在法国咖啡文化基础上,演变出了定位为“您的邻居”的为我们所熟知的美国星巴克咖啡文化,和在日本兴然而起的“真锅咖啡文化”。这里以美国为例,由于美国咖啡文化追求的是亲切、轻松、休闲和大众化,所以美国人的这种咖啡文化,使其著名品牌星巴克所到之处无不掀起一股咖啡热浪。[5]美国人喝咖啡像进行一场无规则的游戏,随性放任,百无禁忌,咖啡同时也深入到他们的生活而难以分离,影响之深甚至达到没有咖啡就不算生活的地步,常常形成“我不在咖啡馆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的情景。

现今,咖啡文化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快速的传播,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人更适应了咖啡的味道和感觉,更把其看成是时尚的标志,这使得咖啡文化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晓,让咖啡畅行于世界。

结束语

茶文化有着含蓄内敛又不失高贵的品性,咖啡文化则象征着一种随性浪漫又不失理性的内涵。本文仅从粗略的层面将茶文化与咖啡文化进行了比较,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咖啡文化的无限魅力都给我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这两种文化的交流与碰撞相信会随着世界各国人民的不断交流和文化的相互影响,擦出更为美妙的火花。(作者单位:西华大学人文学院)

参考文献:

[1]徐晓树.中国茶文化[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5.

[2]王建萍.浅析茶文化和西方咖啡文化的差异[J].上海:科技世界,2014(30).

[3]黄晓琴.茶文化的兴盛及其社会生活的影响[D].杭州:浙江大学,2003.

中西方茶文化篇10

这一格局的改变是最近的事。近10年来,以普洱茶为标志的西部茶文化迅猛崛起,形成了一股强劲的西部力量。这是中国茶文化“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一开始,必然会有一些人不适应。但今日之中国,是开放之中国,开放式思维早已成了人们习惯的思维之

。如以开放式思维观之,我们不难发现这一变局中的许多必然性。之所以形成这种变局,并非偶然,也并非单纯的商业炒作之结果。如以开放式思维观之,我们还应该为这变局欢欣鼓舞。

值得欢欣鼓舞的原因很多。诸如,今天,我们开始尊重一个事物的源头。尊重源头,说明我们尊重真相。尊重真相,说明我们开始具有成熟而理性的思维。诸如,西部茶的崛起,并不是,也不可能颠覆东部茶、江南茶的传统文化和格局,而是对旧有格局的一种刷新和整合,最后壮大和最终受益的将不仅是西部茶,也包括东部茶、和江南茶。因为这种刷新,最终壮大和受益的只会是中国茶。

最值得欢欣和鼓舞的其实是西部茶,是茶中的一股阳刚之气。仔细想想,确实是这样。西部茶酽,尤其是普洱茶更酽。酽是什么?就是茶气重,就是茶中的股阳刚之气。今日西部茶的崛起,说明今日越来越多饮茶的中国人具有更强烈的阳刚之气了,再也不满足东部茶、江南茶的那种虽然优雅精致,但却略显淡薄的味道。这种饮茶之潮,必然为中国茶文化注入更多的阳刚和厚重之气。

如果话题扯得远一点,我们还可说今日中国茶西部潮的兴起,说明我们的文化时尚开始具有了更多的阳刚和厚重之气。中国传统文化偏于内敛精致,疏于外向阳刚。历史上每一次中国文化的衰落,多因内向收敛而导致,而每一次中国文化的雄起和新生,又多拜外向阳刚之力之所赐。以此观之,这波中国茶西部潮的兴起,对中国茶文化、中国文化都应该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