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行业现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1:43:25

医疗机构行业现状篇1

【关键词】基层医疗;财务管理;措施

一、引言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也是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一部分。人们对基层医疗的环境和条件要求越来越高,在注重医疗业务的同时,却忽视了基层医疗系统财务管理问题,基层医疗机构中账务混乱,会计基础薄弱现象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经营,因此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制度,减少运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益,促进基层医疗事业的长远发展十分重要。

二、浅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现状

1.基层医疗机构中会计核算意识较弱,会计基础较差。在基层医疗机构中,一般更偏重于卫生医疗方面,地方机构在招聘相关人才时,更倾向聘请医疗方面人才,而不聘用专业的财务人员,在基层医疗机构中,财务人员准入门槛较低,财务人员专业能力参差不齐,整体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在基层医疗机构中会计基础较差,相关人员财务工作极其简单,缺乏基本的会计核算,能提供的财务指标有限,没有系统的财务机制。

2.基层医疗机构中财务部门记账方式较为原始,缺乏信息化应用。在基层医疗机构中,资金和人员配备有限,缺乏相应的现代化的财务应用软件和系统。较为原始的记账方式,一方面降低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易产生错误,加大了误差。没有现代化的财务系统辅助,没有综合素质较高的财务人员,缺乏较为专业的财务知识培训,诸多因素制约了基层医疗体系的发展。

3.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缺乏资金,整体医疗系统水平难以提高。在基层医疗机构中,收入较低,运营成本较高,且财务管理不规范,缺乏科学的财政预算和成本核算,对外支出难以保证,经营中往往出现资金不足状况。

4.基层医疗机构中缺乏内部监督。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运营过程中,内部监督意识不强,把控力度不到位,对于资金的运用上把控不严,违规使用单位资金状况时有发生。为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提高医疗卫生事业的服务质量,加强内部审核和控制能力,提高基层医疗机构中财务管理的专业能力,促进基础医疗卫生事业的有序发展。

三、国家更加重视乡村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

在乡村基层医疗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督促医疗卫生事业的规范化、信息化,提高基础医疗卫生事业水平,在新医改的要求下,基层医疗机构作为公益性事i单位更好地解决人民看病难问题,形成当前惠民新举措。为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环节的水平和效率,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善:

1.加强基层医疗机构财务人员建设,适时加强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准入门槛,从源头杜绝没有会计基础的人员,在工作中加强业务人员的培训学习,从实践中汲取经验,在实践业务核算中锻炼,提高实际实务水平。另一方面从专业财务知识入手,提高从业人员的财务知识,定期进行岗位培训,并进行学习考核,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养。加强专业财务人员的引进,建立一支高素质、财务知识过硬的专业财务管理人才队伍。

2.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健全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信息化财务管理系统,通过财务软件和系统,快速进行会计核算,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节省更多人力和时间。在基层医疗机构中,提高整体会计核算水平,有利于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财务系统和软件更新换代很快,财务信息管理要走在时代的前沿。

3.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资金使用监督。同过进行科学的财政预算,核算当期的资金支状况,根据当前资金持有量,调整支出项目,确保各项活动的正常运行。在资金的运营方面,以安全性为首要原则,建立内部监督体制,对业务流程的审核和对资金的拨放,逐一管控。通过内部机构和外部机构的监督、审核、察验,提高业务办理过程中的安全性、利民的特点。

4.加强地方医疗卫生机构运营方面的规范。健全地方关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法律法规,从法律层面加强了对基层医疗的财务管理运行。构建科学、规范的基础医疗卫生系统,通过会计核算,规范账目,定期盘点核实医疗机构的资产状况。及时关注和检查,避免国有资产流失。

5.建立较为完善的薪酬待遇和奖励机制。从福利待遇上提高确保基层财务人员的薪酬待遇,合理调整财务人员的编制,加强专业财务人员的引进,减少人员的流失。相对较高的待遇可以减少从业人员的后顾之忧。特别偏远山区的医疗卫生机构,人员配置简单,医疗设备简单,医疗卫生条件差。提高基层会计人员的整体待遇有利于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和保障基层工作人员的生活水平。

四、结论

新医疗改革中,特别针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规模小、资金不足、专业人员不足、运营不规范等特点,提出作为基层公益性事业单位,公共服务等各种业务活动的支出由政府买单。同时提出加强基层医疗各项制度建设,促进医疗设施改善,加强专业人才教育培训,完善基层医疗服务。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管理环节,通过加强内部监督和把控,以相关法律法规为准绳,提高整体会计核算水平,提高财务人员综合业务素质,确保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苏妹.关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的几点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5,(15):226+347.

医疗机构行业现状篇2

关键词:基层医疗;队伍建设;现状分析;对策研究

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是重大民生问题,医疗人才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关键,国家采取多种政策促进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政策落实不完全,改革未能做到因地制宜,贴近基层医疗现状,导致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缓慢。通过深入调查得出十堰市整体卫生事业发展迅速,卫生人才大幅度增长。但基层医疗人才还十分匮乏,高层次医疗人才流失比较严重。文章针对十堰地区基层医疗队伍人才建设现状发现问题并对问题作出研究性建议。

1人才现状

1.1人才匮乏

1.1.1编制不足据调查发现,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从而对医疗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医疗机构为了适应社会变化和满足人们的需求大力发展人才建设。到2015年7月,整个十堰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编制已经超过《医院编制标准》中制定的标准。《医院编制标准》是于1984颁布,此标准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们对医疗的需求。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既缺少医疗人才也没有足够的编制。部分医务工作者因无法成为编制内人员而退出医疗事业单位从事其他行业。

1.1.2环境艰苦基层医疗机构的就业环境与大医院相差甚远,特别是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据访谈结果:47.25%的基层医疗工作者认为环境艰苦、交通不便、硬件措施不完善是基层医疗机构人才匮乏的主要原因。在医学生问卷调查中54.52%的医学生不愿意到基层工作的主要原因也是工作环境差,设备陈旧等一系列导致在基层医疗机构发展前景受到限制。

1.1.3薪水不高医务人员的薪水由基本工资与绩效构成。由于基层医疗机构的业绩受到基层医疗水平低下和人口密度小的影响,从而导致医疗工作者的工资低下,绩效考核缺乏科学性成为优秀医疗人才选择往更大的医院工作的原因。对于基层的社区医疗服务站由于国家的管理制度和资金不到位,很多都已变成“盈亏自筹”。在一些一些农村地区,社区医疗服务站的。更有一部分放下了工作,外出务工。34.32%的基层医务人员表示工资低是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而在校医学生的预期平均工资为3500元左右。

1.14医学生缺少奉献精神医学生是医疗人才的后备力量,是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基石,同时医学毕业生也是基层医院发展渴求的人才。而目前医学生缺乏到基层服务的就业观,每年招聘中县级以下的医疗招聘单位都处于尴尬局面。据在郧西县卫生局调查发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招聘近5年来都没有达标。学校教育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脱轨导致基层医疗人才建设难以快速发展。在免费医学生政策下,十堰市2015年免费医学毕业生18名,仅有12名履行合约到基层工作。医学生的调查问卷表明:88.61%的本科医学生不愿意回到基层工作。

1.1.5人才培养滞后基层医院一味靠引进人才来促进发展,对于人才的培养不够重视。事实上,基层医院很难引进技术人才。由于基层医院的现实条件,经过培养的优秀人才很容易流失,这也就导致医院不愿意花精力去培养人才。

1.2基层医务工作者素质不高基层医务工作者的素质是我国基层卫生服务质量基础。在十堰郧西县卫生局的调查中发现: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大多数都是专科生,本科生的数量屈指可数,更有部分乡镇医院没有本科医生。而村卫生室的医务人员文化程度基本上都在中专以下,大多都是“赤脚医生”。这就导致基层医疗整体素质不能满足如今的医疗卫生现状的要求,基层下的人们也就难以享受到较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基层医疗机构医务工作者配备也不合理,医生几乎是年龄大、学历低、职称低,具有高技术医生十分少见,无证上岗现象比较严重。在这现实的基层医疗环境下,人们不愿到基层医疗机构就医,医院缺少病人,间接影响到人才的吸引和保留。

2解决对策

2.1落实政策

2.1.1以政府为主导,基层医疗机构积极落实《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培训暂行规定》这一政策,不断加强人才培训力度,坚持按需施教、讲求实效的原则。完善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培训的监督、检查和评估制度,认真对培训基地的资格认定和评估考核。

2.1.2积极实施《关于加强农村卫生人才培养的队伍建设的意见》。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农村卫生人才队伍,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以业绩、能力为主的原则,评价和使用农村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职称晋升,给予适当倾斜。

2.1.3医学院校、卫生局、政府等相关部门共同加强《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政策宣传。开展积极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地把个人理想同国家与社会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医学生基层就业优惠政策实施。

2.1.4采取措施适当控制大医院与小医院之间人才争夺,维持基层医院人才数量。落实扶持政策,科学合理开展扶植,对扶持做到因地制宜。

2.2解决基层医院自身问题

2.2.1改善医疗环境更新乡镇医疗机构公共基础设备,增添先进医疗设备。改善医务工作者办公环境和患者的住房环境。营造医院内部竞争氛围,不断发现人才。

2.2.2提高待遇科学化绩效考评,切实提高基层医务工作者薪水。合理安排医务工作者工作时间。完善基层医疗机构的运行机制,统筹安排医务工作者的工作时间与待遇问题。

2.3加强人才培养

2.3.1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在医疗人才匮乏的情况下从医学生数量和质量入手。扩大医学生招生力度来增加医疗人才的数量,强化医学实践教育增强医疗人才能力。让足够数量的医学人才来支持基层医疗队伍建设。

2.3.2加强医学生思想教育医学院校积极培养医学技术和加强思想教育。培养医学生奉献精神,倡导医学生到服务基层服务的思想。全面提高医学生思想觉悟,让更多的医学生能够做到“从基层来,到基层去”。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医疗人才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最重要的因素,也是医院发展的核心。只有政府重视基层医疗人才建设,落实政策。基层医疗单位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改革,配合国家关于基层医疗队伍人才建设的一系列措施,重视基层人才,发展基层人才,积极引导医学生到基层就业。基层医疗队伍建设才能落实,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才能快速提高。

参考文献:

[1]刘玉.农村基层医疗队伍现状分析与思考[B].2014,09.

[2]胡方.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服务人才发展困境与对策[J].人力资源管理,2015,02,08.

[3]杨廉洁,尚兴科.医院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及意见[a].2011,02.

[4]曹威.医学生基层就业工作体系的构建[a].

[5]周国田,李雪清,乐燕,等.医院人才建设应把握的几个环节.2003,06.

[6]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培训暂行规定.

医疗机构行业现状篇3

(1.上海市杨浦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中国上海200090;

2.上海市杨浦区定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国上海200090)

【摘 要】目的:了解在本区多点执业的医师现状,推进医师多点执业政策的完善。方法: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对到由辖区发放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开展多点执业注册的医师进行调查。结果:在本区多点执业的医师大都已退休,其中医类别所占比例最高,且执业点集中在民办医疗机构。结论: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相关配套政策的实施对合理调配医疗卫生资源,加快紧缺专业人员的培养和引入,逐步统一医师多点执业的管理,让所有医师成为“社会人”。

关键词医师;多点执业;现状

1 研究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对到由辖区发放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开展多点执业注册的医师进行调查。从2014年1月1日到2014年6月30日,对前来申请多点执业注册的医师进行调查,共26人次。调查问卷包括基本信息、第一执业点医疗机构性质、多点执业地点的医疗机构性质和多点执业原因等多方面,采用对调查人采用实时调查的方式,发出调查问卷26份,收回调查问卷26份。

2 2014年上半年杨浦区医师多点执业现状

2.1 年龄结构

多点执业医师中超过退休年龄(60岁以上)医师占80%,年龄最小为40岁,最大为75岁。按年龄结构划分,由高到低依次为70~79岁8人次(占30%)、60~69岁13人次(占50%)、50~59岁1人次(占4%)、40~49岁4人次(占16%)。

2.2 专业分布

多点执业医师按执业类别划分,依次为临床11人次(占42%),中医13人次(占50%);口腔2人次(占8%),临床执业范围中处于前三位的专业依次为外科专业5人次、内科专业5人次、医学影像和放射治疗专业1人次、其他还包括皮肤病与性病专业、儿科专业、医学检验、病理专业、康复医学专业、全科医学专业等。

2.3 流向分析

从多点执业医师流向看,申请新增执业地点集中在民办医疗机构,占申请总数的96%。按照第一执业点与新增执业点机构类型划分,依次为民办医疗机构到民办医疗机构13人次;公立医疗机构到民办医疗机构12人次,其中包括三级医疗机构到民办医疗机构6人次,二级医疗机构到民办医疗机构6人次;其他还包括三级医疗机构到社区医疗机构1人。

2.4 聘用多点执业医师人数的医疗机构排名

聘用多点执业医师人数居前的医疗机构主要为中医医疗机构和民办医疗机构,本区依次为上海中优中医门诊部(8人)、上海立德医院(4人)、上海安泰医院(3人)、上海岳医华氏余天成门诊部(3人)、上海怀德护理院(2人)、上海天智口腔门诊部(2人)、上海瑞慈瑞杰门诊部(1人)、上海市杨浦区市东医院(1人)、上海新光医院(1人)、上海华佳医院(1人)。

3 杨浦区2014年上半年医师多点执业特点分析及讨论

3.1 专业分布特点

上半年杨浦区多点执业医师的执业范围中中医类别所占比例最高。中医类别多点执业医师比例偏高说明此类医疗服务需求较高,这一类人才紧缺。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中医多点执业医师监管,加快紧缺专业人员的培养和引入。

3.2 流向分析

申请新增执业点集中在民办医疗机构(占申请总数的92.3%)。相关配套政策的实施对合理调配医疗卫生资源、推动多点执业工作健康、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3.3 年龄分布

多点执业的医师大都已退休,是真正从“单位人”到“社会人”的转换。为了更好推动医师多点执业的政策,让所有医师成为“社会人”,应逐步统一医师多点执业的管理。

本次调查,样本量小。但与本市卫生行政部门分析的本市医师多点执业现状基本情况一致,具有普遍性。

参考文献

医疗机构行业现状篇4

>>昆明市21家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成效与对策分析北大国际医院成为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北京市将推进基层医疗机构儿童家庭签约服务北京市某区各级医疗机构慢性乙型肝炎诊疗现状调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对基层医疗机构药品收入的影响分析基层医疗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的影响因素基于问卷调查的北京市农产品供应链现状分析北京市朝阳区部分医疗机构口腔科及其医务人员基本情况对照研究汶川地震后医疗机构提供精神卫生和心理社会支持的能力:来自四川部分地区基层医务人员的问卷调查与深入访谈江西省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质量安全状况分析基层医疗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力资源调查分析静宁县20家基层医疗机构2010年1~6月抗感染药物用药情况分析北京地区70家基层医疗机构2010~2012年心脏治疗药使用情况分析基层医疗机构检验部门发展状况的调查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现状调查南沙新区公办基层医疗机构现况调查浅议新基层医疗机构会计制度新基层医疗机构财务制度研究湖南西部地区基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机构药物使用调查分析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l.2001.2009-12.

[2]RichardL,Brendaw,andyG.25yearsofthewHoessentialdruglists:progressandchallenges[J].Lancet,2003,361(9370):1723-1729.

[3].不断深化医改,推动建立符合国情惠及全民的医药卫生体制[J].求是,2011,(22):3-10.

[4]刘文斌,李跃平.推行基本药物的措施探讨[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10):674-675.

[5]闫抗抗,杨世民,方宇,等.377名基层医师对国家基本药物认知情况的Kpa调查[J].中国药房,2010,21(44):4209-4212.

[6]李敏,刘玉,张涛,等.新疆医务工作者对2009版国家基本药物认知与培训需求调查[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1,11(1):29-34.

[7]李鸿浩,杨晓妍,王帅,等.成都市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或业务骨干对09版国家基本药物认知与培训需求调查[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0,10(7):804-810.

[8]胡霞,黄文龙,李亚楠.在新医改中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建议[J].中国药业,2010,19(4):2-3.

[9]王洪涛,唐玉清,刘云云,等.我国基本药物制度政策效果评价――基于山东、湖北、四川三省的监测数据[J].中国卫生政策,2012,5(4):30-34.

医疗机构行业现状篇5

1广州与高雄医疗卫生设施现状

1.1广州市医疗卫生设施服务现状从广州市整体医疗资源现状分析,已达到供需平衡。全市整体水平与我国其他大中型城市相比较,本市医疗卫生机构的床位资源居中,医生数量居于高位,护士数量居低位。本市的医疗卫生服务资源配置的水平暂时仍低于北京,水平与上海相当1)。但从城市中心各区来看,资源分布不合理的情况较为严重。一方面,老城区医疗资源配置明显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且医疗卫生服务设施的密度较高,将医疗服务的区域更为集中化。每千人口拥有的医院、卫生院、床位数及医务工作人员总体水平位于前列;而新兴城区由于功能区及居住区相对发展缓慢而造成医疗资源不足的局面,导致偏远城区的居民无法及时就近的得到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另一方面,服务品质较高的医疗资源大都集中在大医院,基层医院和社区诊所资源短缺、服务能力较低。从而进一步加剧老城区大型医疗院所的服务压力,使得中心城区的大中型医疗机构发展势头更为猛烈,空间发展的矛盾进一步突显,而偏远城区的大型医疗机构因没有足够的市场需求而止步不前。从目前状况看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远远未能达到解决居民就近解决小病治疗及预防保健的设置初衷。

1.2高雄市医疗卫生设施服务现状

1.2.1以诊所为主导的医疗卫生机构配置在高雄市政府卫生局对医疗卫生服务设施的协调与区域统筹下,诊所作为最基层、最适宜居民生活需求的服务设施,已经在高雄市住宅区得到良好发展3)。高雄市中心城区内,90%以上的医疗服务机构均为诊所4)。由于开设诊所的限制较为宽松;医疗设备的投入相对较少;服务对象的针对性较强且服务质量能够得到保障;服务半径尽管有限但普及率较高,这也是拥有医师执照的医务人员愿意开设诊所,以及民众愿意选择诊所作为投医问药首选地的原因。同时,这也将有助于一旦新流感疫情大流行时,民众可以就近到诊所接受初步的治疗及快速筛查。

1.2.2严格控制数量及规模的大型综合医院台湾地区整体的医院医疗服务量因2003年SaRS之故皆有下滑趋势,各大综合医院的门诊数、急诊量也大不如前,加之台湾本土居民生育率普遍下降,呈现负增长态势,致使大型综合医院在选址、设计、建设时更为谨慎的考虑其今后发展的可行性。

2广州与高雄两市医疗卫生设施配置分析

广州与高雄两市从地理上看都为南方较发达大城市,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状况良好且相对稳定。由此形成的医疗卫生设施空间分布的格局是顺应各自背景的:无论是由政府和规划部门统筹规划和协调的广州市医疗卫生设施布局,还是经济导向为主随市场体制而较自由态势发展形成的高雄市医疗卫生设施布局,都有各自空间分布的规律可循。

2.1按人口数量及密度分布两市中心城区的各行政区域中,医疗卫生设施的比例在历史悠久、经济活跃、人口密集的城区中明显高于其他各区。如广州市的越秀区、荔湾区(人口密度达到3~4万人/km2);高雄市的三民区、苓雅区、新兴区(人口密度2万人/km2),前镇区、前金区(人口密度1万人/km2)等。上述行政区中的的人口较多且密度较大,居住环境成熟,各类医疗卫生服务设施较为齐全,服务人口和服务半径足以满足区域内居民需求,甚至某些城区在数量上供大于求,出现医疗卫生资源过剩的情况而导致浪费。尽管两种分布现状和布局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市的常驻人口、流动人口及周边人口,总体上看布局密度不相上下,但医疗卫生机构的类型分布却是截然不同的结果。

2.2各级医疗卫生资源分布欠合理广州市的高层次医疗机构在竞争中处于绝对优势的地位,致使大型综合医院在数量及布局上集中于发展较为成熟的区域中,整合了人口密集区的资源。病人的流向也随之集中于此类较优质的医疗服务设施中。高雄市的高层次医疗机构与其他各类医疗机构处于平等的竞争地位。由于私人诊所极具竞争力,使得患者优先选择此类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病人流向成正三角分布。广州市大型综合医疗机构数量的增长及密集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使更多的患者得到了较优质的医疗服务,但阻碍了较低级别的卫生服务机构的发展;高雄市诊所数量的增长及密集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患者的就医流程,但同时增加了患者就诊次数,同行业之间的激烈竞争也加剧了患者的就医负担。

2.3两市医疗服务水平对医疗卫生服务设施的影响

2.3.1广州市医疗服务水平对医疗卫生服务设施的影响广州市大型综合医院密度较大,仅越秀区数量就达到25间。其中不乏医技精湛、医疗环境优质的服务机构。通过医院综合水平评级的方式,考虑医疗机构的诊断、治疗、护理质量,医院规模及设备等条件将其划分级别。在综合医院及专科医院医疗服务水平逐步升级的同时,基层公共卫生设施也在努力通过对健康保护、疾病预防等方面改善社区环境卫生条件,尽管现状服务水准未能达到满足居民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标准,但政府正透过制定相关法规、政策等促进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使基层卫生中心、卫生所能够上升到新的服务水平。

2.3.2高雄市医疗服务水平对医疗卫生服务设施的影响台湾地区的医学发展处于世界领先行列,不仅医技精湛可与发达国家媲美,并且医疗保险制度因较为健全而享有美誉,更甚,医院建筑的设计也处处从人性的角度考虑,能为使用者提供优质的空间环境品质,令医患双方在就诊过程中减缓紧张情绪,从而减少病患的痛苦,提升医师的看病效率。高雄市中心城区内的大型综合医院的密度较低,特别是兼备教学功能的医学中心仅为两间,并且其中一间(高雄荣民总医院)还身兼南台湾地区紧急医疗救护的职责5)。尽管如此,医疗服务品质的丝毫没有受到影响,反而会通过医师技能的提升,医疗器材的更新,医院空间的完善等来不断使自身的水平保持在较高层次。两间医疗中心的教学、研究、医疗相互推动、不断进取,使大型医疗机构的实力日渐强大,逐步巩固自身千床以上医学中心的地位,这是范围大且覆盖面广的诊所不可替代的,其最终收益者是患者。相比大型综合医疗机构,高雄市诊所的医技和服务质量同样有良好的信誉和口碑。由于规模小、医师与护理人员人数较少,相比大型综合医疗机构更易于管理,医师技能在同行之间的竞争之下也会不断提升自己,推出更优质的服务吸引患者。#p#分页标题#e#

2.4两市配置优劣势

2.4.1广州市配置优劣势(1)广州市医疗卫生设施配置优势广州市医疗卫生服务设施的配置由规划部门及卫生部门共同协调各部门统一完成,具有良好的规划层面的组织架构。能够从具体现状条件出发,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统一部署,做出较为合理的配置规划。其次,近年来,政府逐渐重视民生方面的建设,关于医疗卫生等的建设更是重中之重,不仅多次出台有关医疗保险、医患关系、医药政策等方面的法规、方针,还在逐步完善医疗卫生设施的规划。加大政府财政的投入,在现有医疗卫生设施的良好基础上,应充分利用现状基础,完善设施配置网络,从而更为完善医疗保障的体系。(2)广州市医疗卫生设施配置劣势现状医疗卫生设施的配置基础,既是优势,同样也是劣势。在竞争力较强的大型综合医疗体系下的基层卫生设施难以发展,成为棘手的难题,需从基层医疗的特色入手,注重医疗人才的保留。同时,政府需采取措施加强社会保障体制的建设,卫生部门应更加重视不同区域间配置的合理性。

2.4.2高雄市配置优劣势(1)高雄市医疗卫生设施配置优势高雄市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品质。这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医患关系,使患者得到更为优质和贴心的服务。在经济效益的影响下,不断提升和更新的医务人员、医疗器材、医疗环境等同样也是各类医疗卫生服务设施的吸引之处。其次,小型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数量较多、分布较广,能够为周边居民提供及时的疾病治疗和护理。使得医疗救护流程更为完善,使患者能够有更为低廉且快速的医疗服务享受。在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中,健康保险制度在其中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有效督促了服务机构不断提升自身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2)高雄市医疗卫生设施配置劣势高雄市医疗卫生设施的布局缺乏整体规划,在某些区域中体现出了过于偏重经济因素的导向性,存在着配置不平衡的状况。政府及相关部门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及健康保险制度保障的同时,不可忽视对其配置布局的合理性。

3两市医疗卫生设施配置布局发展趋势建议

3.1广州市医疗卫生设施配置发展趋势建议

3.1.1处于两极的大型综合医院与社区医疗服务机构鉴于广州市中心城区,特别是老城区的医疗卫生设施过于集中的局面,在对未来的布局规划中,应该优先从患者角度考虑,加强引导居民形成“大病去医院,小病进社区”的概念。针对医疗机构的医疗水平,医疗费用,医疗服务质量,出行时间等因素逐步完善(图1)。在医疗水平上强化水平高的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以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建设,分化两层就诊群体,为各级医疗机构营造良好的资源有效利用环境,为患者提供更及时和优质的医疗服务(图2)。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完善自身应对基本医疗服务的能力的同时,可以适当参考高雄市诊所的配置形式,不仅在数量上满足服务人口的需求,并且能够协调临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诊疗特色,将不同医科的基础服务融入到整个区域内的各个社区卫生服务中。

3.1.2中间地位的医疗机构在大型医疗机构与社区医疗服务机构的中间层艰难前行的中层医院应视实际情况和自身能力及时分化和转型。参考高雄市处于中间层的区域医院、地区医院的规模和运作模式,强化和完善某些科室的医疗水平和服务,在患者进行选择的时候能够突显自身的特色。并且能够与区域中其他医疗机构达到协调和互补。

3.1.3新建医疗卫生机构新建综合医院在选址上应考虑到同级医院的布局状况,在参考人口分布的同时,需有对未来城市发展和人口增长的预见性,兼顾周边现有医疗机构的服务特色,注重与老城区的设施拉开差距,避免在临近区域重复建设。其次,社区卫生设施通常服务于该社区中的居民,但在新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时在考虑本居住环境的同时,可以适当引入商业竞争的概念,成为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服务为一体的面向社区及周边的基层卫生服务机构。

3.1.4医院内部营建部门的强化高雄市除诊所以外的各类医事机构均设有医院内部的工务处(工务室)。其具体职能为负责“医院机器”内部从设计、施工、装修,以及后续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改扩建等所有医院内部工程问题,并能及时与政府规划及管理部门保持良好沟通以维护医院持续发展。广州市内仅有少数大型综合医疗机构设有管理医院建设的基建科,但此类科室多为解决内部建筑及设施的新建、改建、扩建、修缮等相关事宜,多数医院内部并无设置功能齐全的基建科,且各医疗机构之间并无关于医院规划及建设的横向资源共享。设置管理医院建设的部门,这在未来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大型综合医疗机构中是十分必要的发展趋势。这不仅能够减少医院营建的成本开支,更能够在日后医疗体改扩建的过程中发挥不可磨灭的功用。与此同时,该部门掌握着医院内部建筑使用状况、运营状况和供需情况的第一手资料,这与城市医疗卫生设施配置关系紧密,能够及时与政府卫生部门及规划部门协调工作,达到更好的规划和配置区域内医疗机构的目的。

3.2高雄市医疗卫生设施配置发展趋势建议

3.2.1加强政府导向高雄市医疗卫生机构多为私营和财团法人的性质,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居少数。高雄市卫生署直接管辖范围内的服务机构数量较少。对于医事机构的规模和服务内容,卫生署给予指导和建议,经核准后的建设及运营归医院自身管理,通过市场运作和商业竞争保证体系的运作,受政府相关部门调控的影响较少。但此类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过度的商业竞争,公共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向商业服务转变。这种发展模式看似适应台湾地区的社会环境,但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对象为社会各阶层人群,过度的商业模式使得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失去了公共的意义。政府在出现过度竞争的时候应作出适当的干预手段,对未达到开业标准或服务品质下降的医事机构采取限制服务的措施。

3.2.2完善健保制度,控制医疗卫生设施数量由于全民健康保险制度在台湾地区的实施使患者减少就医支出,患者在作为消费者的同时面对价格下降时自然而然会增加医疗需求,但直接导致了民众频繁进出医疗机构,造成全民健康保险支出的巨大负担。因患者在医疗机构内进行拿药、看病,甚至是领取检验报告结果都需经过挂号环节,按照健康保险规定都需支付医师费用,这就导致了一病多看、长病短看的结果。许多小型医疗卫生机构,如诊所的快速发展与此类政策不无关系。卫生署在制定和执行健康保险制度的同时,应充分利用其带来的宏观调控影响,对区域内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合理统筹。#p#分页标题#e#

3.2.3医学中心仍需不断完善高雄市著名的医学中心包括有荣民总医院、高雄医学院附设中和纪念医院、长庚纪念医院等(图3、4)。此类医疗机构为民众提供了优质安全的医疗照护服务,促进了区域医疗的水平与合作,培育了德术兼优的医疗团队。他们将医学教学与医疗救治相结合,不断提升自身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6)此类大型综合医学中心常常面临因医疗普及化、成本控制、管理制度等引起的亏损难题7)。因此,可以借鉴大陆大型综合医院的经验,善用自身的优势项目并重点发展,努力通过与其他医疗机构的合作,发展特色医疗,争取政府资补助。

3.2.4中间层医疗机构需合理布局高雄市中间层医疗机构包括有区域医院和地区医院,区域医院多为有政府资金资助的医疗机构,而地区医院大部分为私人营业的医院,因此在规模和软硬件配套上弱于区域医院;8)但由于政府资助与私人财力的差异性,区域医院较重视为患者提供的服务质量品质。由此可见,高雄市中间层医院的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弱于医学中心,但此类医疗机构的配置情况多集中于商业发达、人口密集区,缺乏政策导向性和规划指引性。政府及规划部门需及时对此类医院作出区域的统筹发展规划。更好的发挥中层医院的资源优势并合理分配。

3.2.5诊所的适量发展高雄市诊所类型的设施配置较为完善,诊所类型涵盖了所有医疗科系,在每一个行政区均有较好的发展。但由于诊所的私人化,不可避免的形成了诊所商业化的模式。诊所建设同样应得到相关部门的合理规划及配置,根据城市发展的现实状况,进行有效的调配,避免某些城区没有诊所配置无法满足居民需求,而某些区域过度发展造成供过于求的局面(图5)。

医疗机构行业现状篇6

关键词:医疗机构;污水;检测

中图分类号:R123.3;R19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6245(2016)08-0924-02

医疗机构由于收治各种病患,含有大量病原微生物及理化性有害物质[1-2],具有空间污染、急性传染和潜伏性传染等特征[3]。加强医院污水处理的管理、监测对于控制医院感染,保护环境尤为重要[4]。为了解乌鲁木齐市各级医疗机构污水处理效果,2015年对62家医疗机构污水处理状况进行了调查,对处理后的49份污水进行了检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2015年对乌鲁木齐市62家医疗机构(一级43家、二级13家、三级6家)污水处理状况进行了调查,现场采集处理后的污水样品49份。1.2采样和检测方法于医疗机构污水总排放口采集污水放置于无菌水样采集袋中,采集消毒处理后污水500ml×2袋,4h内送实验室检验。检测项目为粪大肠菌群、肠道致病菌(志贺氏菌、沙门氏菌)、化学需氧量和悬浮物4个,检测方法按照《医疗机构水污染排放标准》(GB18466-2005)要求。1.3评价标准医疗机构污水处理合格标准按照《医疗机构水污染排放标准》(GB18466-2005)进行判定[5],所测项目中任何一项不合格即判定为不合格。1.4统计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使用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污水消毒处理设施安装情况现场调查发现62家医疗机构中按照《医疗机构水污染排放标准》安装水污染物处理设施的有49家,总处置率为79.0%。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共调查19家(三级6家,二级13家),均安装有污水处理设施,处理率为100.0%;一级医疗机构调查43家,安装有处理设施的有30家,处理率为69.8%。2.2医疗机构污水消毒检测结果对安装有水污染物处理设施的49家医疗机构进行现场采样,共采集消毒处理后污水49份,合格35份,合格率为71.4%。其中化学污需氧量合格率为83.7%,悬浮物合格率为85.7%,粪大肠菌群合格率为81.6%。各级医疗机构处理后污水监测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64,p>0.05)(见表1)2.3医疗机构污水处理装置管理情况49家安装有污水处理设施的医疗机构,由专业公司委托管理污水处理装置的有10家,监测合格率80.0%;自行管理的医疗机构有39家,监测合格率69.2%,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02,p>0.05)(见表2)

3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2015年乌鲁木齐市各级医疗机构污水总处理率为79.0%,高于2010-2011年上海某区(72.9%)[6]和2012-2013年乌鲁木齐市(76.2%)[7]污水处理率。未安装污水处理设施的医疗机构均为一级医疗机构,且多为民营医院,污水处理率较低,原因是民营医疗机构多为办公楼或民房改造建成,未设计污水处理设备间,改造困难;加之污水设施购买和环评费用较高,民营医疗机构受人力、物力、财力限制。调查结果还显示,各级医疗机构处理后污水检测合格率为71.4%,高于2007-2011年常州市(23.6%)[8]、2011年镇江市(54.6%)[9],低于班海群[10]等调查的2007-2009年全国平均水平(78.49%)。主要超标指标为化学需氧量、悬浮物和粪大肠菌群,原因可能是消毒剂未定时投放[11]或投放量不足,消毒不彻底,沉淀过滤池未及时清理,日常管护不到位等。部分医疗机构采用专业公司委托管理污水设施,但托管公司专业技术人员人数有限,造成管理不规范、投药不定时、检测频率低等问题。我国医疗机构污水管理现状令人堪忧[12],应落实《医疗机构水污染排放标准》(GB18466-2005)要求,重视对污水的消毒处理[13]。加大医疗机构污水管理投入,提高污水管理维护水平,健全规章制度。同时,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医疗机构污水的监管,实施经常性的监督、监测,以确保医疗机构污水的排放达到标准。

参考文献

[1]pRSSa,GiRoULte,RnSHBRooKp.SafemanagementofwastesfromHeal-careactivities[m].Geneva:wHo,1999.

[2]郭小宁,郭英茹,杨小春,等.银川市40家医院污水排放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1,33(9):853-854.

[3]李伟霞,申惠国,席韵.上海市某区医疗机构污水处理现状调查[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2,29(4):321-324.

[4]贾吉中.鞍山市医疗机构污水消毒监测结果分析[J].医学动物防制,2006,22(2):116-117.

[5]国家环境保护总局.GB18466-2005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S].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

[6]刘文磊,丁诚.上海市某区民营医疗机构污水处置现状调查[J].上海预防医学,2012,24(4):190-192.

[7]刘本来,卢耀勤,陈敏,等.乌鲁木齐部分医疗机构污水监测报告[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5,32(1):27-28.

[8]施海娟,陆晓燕,王海健,等.宝山区医院污水消毒质量监测分析[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2,29(3):259-260.

[9]朱志勇,李磊.镇江市医院污水处理状况分析[J].江苏卫生保健(学术版),2011,13(4):10-11.

[10]班海群,李新武,张流波.全国医院消毒质量监测结果[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1,28(2):193-195.

[11]周春碚,朱兵,杜江,等.重庆市2010-2012年26家医疗机构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分析[J].重庆医学,2014,43(28):3769-3771.

[12]董正爱,陈德敏,王璐璐.论医院污水的法治化管理[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0,26(8):634-636.

医疗机构行业现状篇7

关键词:基层医疗机构;内部控制;财务风险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6-0-02

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医疗卫生改革步伐的不断前进,传统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核算制度已经无法满足快速发展的医疗卫生事业要求。医院固定资产的迅速增长、应收应付账款子科目的不断增加、各类补贴收入准确入账,均对医院财务制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基层医疗机构作为人民群众基本医疗的载体,在当前医疗改革“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方针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成为国家关注重点。为此,财政部、卫生部于2010年12月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令第8号)以及国家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相关规定,结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特点制定出台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

新《制度》的出台,将成为医院加强内部财务管理,提高财务风险管控意识的重要契机。如何快速高效的完成从传统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系统向现代医疗机构财务会计系统的转变,快速适应卫生事业改革给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带来的内部控制和财务风险管理的挑战,正确的处理相关会计科目,最大程度的减少财务风险对基层医疗机构健康发展带来的威胁,成为其必须面对的任务。

本研究将着力于分析基层医疗机构内部控制体系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通过对新《制度》在基层医疗机构内控方面规定的解读,提出相应提升该类医疗机构内控水平的建议。本研究所界定基层医疗机构是指政府举办的独立核算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乡镇卫生院。

一、基层医疗机构内控现状

(一)基层医疗机构内控体系建设

我国目前执行的医疗机构内控制度尚未单独对基层医疗机构内控进行规定,2006年开始试行的《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试行)》仅仅用于县级以上政府举办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基层医疗机构仅仅需要参照执行,并未进行强制性规定。该《规定》目的在于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堵塞管理漏洞,提高医疗机构财务管理水平和会计信息质量。《规定》要求医疗机构负责人对本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有效实施负责,医疗机构财务部门具体组织本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

《规定》主要包括预算控制、收入控制、货币资金控制、药品及库存物资控制、固定资产控制、工程项目控制、对外投资控制、债券和债务控制、财务电子信息化控制和监督检查等项内容,主要关注点在预算控制、收入管理和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由于内控制度系统的建立需要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就目前整体建设情况来看,大部分的基层医疗机构在内控制度的建立方面仍然相对不足。

(二)基层医疗机构财务现状分析

2011年7月12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和卫生部出台意见,规定公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被认定的在发展建设中形成的债务,将由政府偿付。这是新一轮医改启动以来,中央首次对困扰基层已久的债务问题发出具体的指导意见。但通过对《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10》数据进行分析(图1、图2)显示:我国基层医疗机构负债率维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卫生院的资产负债率和净资产负债率均仅较综合性医疗机构略低。由于该类机构的债务问题解决需要不同政府部门的合作以及地方财政的大力支持,对于该类机构而言,很难短期内解决负债问题,因此负债问题将会困扰未来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

(三)基层医疗机构内控存在的问题

1.医疗机构职工风险内控意识薄弱

由于基层医疗机构从业人员教育水平受限、法律意识薄弱等因素影响,医疗执业过程中对风险隐患没有足够的危机意识。同时,由于受传统事业单位体制意识影响,我国医院工作人员对内控的认识程度不高,大部分员工不能准确理解医院风险内控的真正含义,更无法准确执行内控准则。部分医院财务人员仍然延续传统事业单位会计体制,日常工作过程中也不会对风险管控指标进行深入分析。由于缺乏明确的衡量指标,内控在很多医院内部无法实质性推行。同时,医院由于在经费方面由当地政府进行补贴,其进行内控的动力不足,对内部员工的宣传教育支持过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内控的推进。

2.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内控体制不健全

基层医疗机构规模一般比较小,内控制度比较薄弱,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需要医院相关人员的协力推进,其中包括主要领导、财务人员和一线工作人员等。然而,在基层医疗机构实际运作当中,由于主管领导的不重视,医院很少进行内控体制建设,财务人员虽然在工作过程之中会推动财务内控的执行,但由于整体内控体制的缺失,单独的财务内控很难在医院获得成功。

3.审计监督力度不到位

审计是体现医院内控水平的重要考核工具,但目前实际操作当中,由于受体制影响和行业特殊性制约,基层医院的主管单位对其审计和绩效考核不透明,例行检查和审核往往流于形式,很难起到监督作用。同时,该类机构自身审计能力薄弱,很多机构没有正规的会计核算和审计程序。由于缺少严格的审计程序,很多医院的内控效果无法得到体现,这些因素综合导致了医院内控制度开展举步维艰。

4.主管部门关注力度不够

医疗机构行业现状篇8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天津市130家医院和残联民政机构,包括35家三级医院、52家二级医院和15家一级医院以及28家残联民政机构。

1.2调查内容

参照昆明医学院敖丽娟教授在《云南省康复医学人才需求预测》项目中使用的“云南省康复人才需求预测调查表”,结合天津市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适当修改后,形成本次调查问卷。调查内容为各机构康复医疗服务以及康复医学从业人员状况。

1.3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由调查人员携带调查问卷,到各机构进行访问调查,调查人员全面详细地向被调查部门的负责人员介绍问卷的内容及填写方法。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excel2003进行数据统计以及图表绘制。

2结果

发放问卷130份,回收125份,有效问卷120份,有效率92.3%;其中,三级医院35份,二级医院50份,一级医院10份,残联民政机构25份。

2.1康复医疗服务现状

2.1.1服务开展现状

在问卷有效的120家医院和残联民政机构中,有59家单位开展了正规的康复医疗服务,占被调查单位的49.2%。其中,85家二、三级医院中有41家单位开设了康复医学科或康复病房,占被调查的二、三级医院的48.2%。见表1。

2.1.2服务项目现状

开展康复医疗服务的医院和残联民政机构中,所开展的康复医疗服务主要包括骨科康复、神经康复、精神康复等项目。其中,34.5%的机构开展骨科康复,62.2%的机构开展神经康复,6.7%的机构开展精神康复,0.7%的机构开展心肺康复。

2.1.3计划开展康复医疗服务情况

没有开设康复医学科或康复病房的医院中,有15.3%的医院计划开设康复医学科或康复病房;没开展康复医疗服务的残联民政机构,暂没有开展康复医疗服务的计划。

2.2康复医学从业人员现状

2.2.1从业人员数量现状

被调查的医院和残联民政机构中,康复医学从业人员共计842人。其中三级医院326人(38.7%),二级医院234人(27.8%),一级医院34人(4.0%),残联民政机构248人(29.5%)。

2.2.2从业人员构成现状

被调查的医院和残联民政机构中,康复医学从业人员包括:康复医师237人,占总人数29%;康复护士213人,占总人数25%;康复治疗师392人,包括:物理治疗师184人(22%)、作业治疗师76人(9%)、言语治疗师34人(4%)、假肢矫形技师3人(0%)、针灸推拿师75人(9%)、心理治疗师20人(2%)。

2.2.3从业人员学历情况

中、低层次学历较多,高层次学较少。见表2。

3讨论

3.1康复医疗服务开展不足

《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规定,二级以上(含二级)综合医院应设置康复医学科[7],而天津市并没有达到这个要求。据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二、三级医院中,仅有48.2%的医院开设了康复医学科或康复病房。其原因是,本次所调查的二、三级医院,包括一些专科医院,如胸科医院、代谢病医院等,他们没有设置康复医学科;一些综合医院当初设置了康复医学科,但因为经济效益等问题使得康复医学科没有发展起来。计划开展康复医疗服务的情况也并不乐观。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①国家政策的支持力度不够;②医院的重视程度不够;③贫富差距大;④患者及患者家属欠缺认识。

3.2康复医学从业人员数量不足

目前天津市常住人口已达1293万人[5]。如果参照国际通行的标准(康复治疗师的数量为30/10万人[8])来计算,天津市康复治疗师应为3880人;而天津康复医学从业人员仅为842人(这其中还包括康复医师及康复护士),约为7/10万人,缺口将近3000人。挪威康复治疗师的数量为145.6/10万人,荷兰为67.9/10万人,美国为17.3/10万人口,日本为11.9/10万人[9]。据人民网天津视窗报道,天津市“十二五”末期常住人口将达1440万[10],按照国际通行的标准来计算,届时天津市将需要康复医学从业人员约4300人。由此可以看出,天津市康复医学从业人员严重缺乏。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我国康复医学起步较晚,康复医学培养体系尚不完善,培养的康复医学从业人员数量有限,不能满足康复医学发展的需要;国外早在20世纪中期就开始了康复医学教育;而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才开始引进现代康复医学,四年制本科生的规范化培养从2002年首都医科大学和南京医科大学开始,至今也仅有约10年的历史。其次,我国有关康复医学的政策法规不到位,康复医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造成康复医学相关专业学生的大量流失:很多学生认为康复医学的就业前景不乐观,在大学毕业后选择放弃本专业。

3.3康复医学从业人员结构失衡

3.3.1学历失衡被调查的康复医学从业人员中,有硕士或博士学历的仅占6.6%。这说明天津市康复医学从业人员的学历普遍偏低。主要原因是天津市康复医学的研究生教育滞后。目前,国际上对康复医学从业人员的要求是必须具备大学本科或专科学历[9],且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学历要求越来越高;国外对康复医学的研究生教育十分重视,硕士、博士学历教育正成为康复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上显示,我国只有65所院校开展了康复医学相关方向的研究生教育。天津市4所开设康复医学相关专业的院校中,只有天津医科大学和天津体育学院开展了康复医学与理疗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且培养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其他两校则没有开展康复医学相关方向的研究生教育。

3.3.2分类结构失衡现代康复医学的发展表明,在患者康复的全过程中,从功能的诊断与评估、康复处方的制定,康复治疗与训练、康复护理到康复治疗的结束,需要由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及康复护士形成康复治疗团队,协调配合,共同参与。为此,我国卫生部要求康复医师与康复治疗师的比值为1∶2[9],而天津市康复医师为237人,康复治疗师为392人,比值约为1∶1.6,康复医学从业人员分类结构失衡。其原因是天津市大多数康复医师是从其他科室,如骨科、神经科等转科而来,从而造成康复医师多、康复治疗师少的局面。国外康复治疗师种类齐全,分工明确。康复治疗师包括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假肢矫形技师等。在康复治疗的过程中,依据疾病及损伤的康复需要,各司其职。在天津市的康复治疗师中,物理治疗师及针灸推拿师相对较多,而作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等相对较少。究其原因,与天津市没有进行康复医学的分类培养,以及康复医学相关专业的教育以物理治疗为主有关。国际上康复医学教育分为物理治疗、作业治疗以及言语治疗3个独立的方向[9];但在国内,康复医学从业人员的培养尚处于起步阶段,还不能按照国际的培养模式进行培养。开展康复医学相关教育较好的学校,如首都医科大学[11]、昆明医学院[12]等也只是设立了物理治疗和作业治疗这两个专业,没有开设言语治疗、心理治疗等专业。而天津市4所开设康复医学相关专业的院校中,均没有进行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及言语治疗的分类培养。

3.4康复医疗服务对象失衡

目前,天津市康复医疗的服务对象以骨科疾病以及神经系统疾病为主,其他类型的疾病则很少涉及。其原因是我国康复医学刚刚起步,人们对康复医疗服务对象的认识还仅仅局限于骨科疾病以及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另外,康复医学从业人员的缺乏,治疗设备的匮乏,治疗技术的落后,治疗效果的隐蔽性以及一些康复服务的风险性等也是这些康复医学服务项目开展不足的原因。

4建议

4.1加强就业方面的指导

在对康复医学相关专业的学生进行专业教育的同时,也要加强就业方面的指导,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前景。这样不仅可以缓解学生们的后顾之忧,也可以减少康复医学从业人员的流失。

4.2开展康复医学在职培训

在培训结束之后对接受培训的人员进行测评,如测评合格,颁给其证明证书,以达到提高康复医学从业人员质量的目的。

4.3加大力度开展康复医学的研究生教育

可以参照康复医学与理疗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3]进行研究生培养,聘请来自首都医科大学、昆明医学院、南京医科大学、中山大学等康复医学教育开展较好院校的康复名师,以提高康复医学的教育水平。

4.4进行康复医学专业分类培养

把康复医学专业教育分为物理治疗、作业治疗以及言语治疗3个方向定向培养,甚至还可以加上心理治疗学专业及假肢矫形器学专业。

医疗机构行业现状篇9

关键词: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经营效益;问题;措施

面对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竞争环境,医疗卫生机构需要做好财务管理的各项工作,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综合能力,扩大自身的战略投资范围。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着自身的经济效益,也会加大市场风险发生的几率,增加不必要的成本开支。改善医疗机构财务管理状况,需要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必要地分析,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这些机构的市场竞争力,推动各项医疗改革制度的顺利实施。

一、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结合目前我国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整体的发展现状,能够发现其中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健全,影响着这些机构的财务管理水平。内部控制作为现代管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的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某些医疗卫生机构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不仅降低了自身的财务工作效率,也影响了财务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制约了这些医疗机构的全面发展。医疗机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健全,给整个机构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产生了不利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体现在:

(1)财务人员缺乏必要的工作意识,实际工作中的随意性较强,在规定的时间内无法顺利地完成上级交待的任务,影响了医疗卫生机构整体的工作计划制定;

(2)财务管理者缺乏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无法发挥岗位的职能作用,导致整个工作环境缺少融洽的工作氛围,加大了工作失误发生的几率。同时,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缺失,扰乱了正常的工作秩序,影响着自身战略投资范围的扩大。当这些机构的财务管理状况由于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而出现一定的问题时,也会增加更多的市场风险,不利于自身综合竞争力的提高;(3)医疗卫生机构所需的专业设备,需要通过财务管理部门采取相关的措施去购置。但是,财务管理方面内部控制措施的缺乏,导致医疗设备购买过程中账目的记载混乱,加大了医疗卫生机构的成本支出;(4)内部控制对于医疗机构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起着可靠的保障作用。但是,某些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健全,影响着专项经费的合理使用。同时,也会为财务管理留下一定的安全隐患:滋生了的行为。

(二)财务管理信息化普及不彻底

医疗卫生机构日常的资金流动数额较大,需要财务管理部门发挥更多的职能作用,提升整个部门的管理水平,保证机构内部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但是,由于各种客观存在因素的影响,医疗机构财务管理信息化普及不彻底,信息化技术手段的应用不够丰富,影响着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我国的人口基数大,但是信息化技术的发展速度较快,方便了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在此形势影响下,医疗机构财务信息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整体的工作效率。某些医疗机构财务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信息化知识的匮乏,导致财务管理计划在实际的应用中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阻碍了其它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信息化普及的不彻底,也会影响自身的社会评价,不利于社会影响力的扩大。当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信息传递效率较低时,整体的市场竞争力也会相应地降低,无法满足医疗患者多元化的需求。财务管理信息化程度的高低,逐渐成为了衡量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的参考标准之一,影响着这些医疗机构经济效益的增加。

(三)财务管理人员专业能力不突出

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与从业人员专业能力有着一定的关系。当前形势下,某些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人员专业能力的不突出,导致财务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影响着机构内部各项工作计划的实施。医疗卫生机构的业务范围较广,财务管理部门在所有部门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相关财务管理人员专业能力的偏低,影响了财务部门整体的工作效率。在面对具体的财务问题时,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部门相关工作人员能否对自己的岗位特性有着清醒的认识,对于后期各项工作的持续推进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作为医疗卫生机构重要的发展基础,财务管理在具体的应用中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保证了医疗卫生机构经营活动开展的规范性。医疗卫生机构的业务范围较广,财务管理人员专业能力的高低,影响着会计制度的顺利实施。从业者专业能力偏低,不仅影响着会计制度的应用效果,也会打乱医疗卫生机构既有的工作计划。因此,突出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有利于医疗卫生机构及时地调整自身的战略部署。

(四)资产管理不到位

作为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医疗服务重要的基础设施,固定资产及无形资管的科学管理,对于医疗卫生机构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但是,某些医疗卫生机构在购买大型的医疗设备的过程中,对于这些设备未来经济效益的增加及购买成本缺乏必要地比较,财务方面的可行性研究较少,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这种盲目性的举措,不仅加大了医疗卫生机构整体的成本支出,也影响了相关医疗设备作用的充分发挥。同时,一些医疗卫生机构对常用的医疗器械设备的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导致部分昂贵医疗设备提前报废,降低了医疗卫生机构的经营利润。医疗卫生机构的资产管理,客观地体现了会计制度影响下财务人员整体的管理水平。资产管理不到位,不利于资产收支平衡,影响着医疗卫生机构整体的工作部署。

二、解决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问题的有效措施

(一)提升医疗卫生机构的预算管理水平

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做好基本的预算管理工作,保证财务管理在实际的应用中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提升医疗卫生机构的预算管理水平,应该结合现阶段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整体的发展现状,采取科学的研究方法为这些机构未来的经济效益增加做出详细地分析,保证相关财务管理者决策的正确性。通过预算编制的方法,对医疗卫生机构不同项目的投资成本进行深入地研究。为了保证预算管理在实际应用中具体作用的有效发挥,需要在医疗卫生机构内部成立专门的预算管理组织机构,对本单位所有的预算管理工作的落实进行必要地监督,加大预算管理的执行力度。医疗卫生机构预算管理整体工作效率的提高,将会不断地增强财务管理的综合能力,为财务管理部门服务水平的提升提供了可靠地保障。

(二)建立和完善科学的风险预警机制

医疗卫生机构各项经营活动的开展,需要相关的财务管理人员有着一定的风险意识,最大限度地降低经济活动开展过程中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医疗卫生机构引进风险性较大的医疗项目及购买大型的医疗设备等,都会存在着很多的风险。因此,为了提升医疗卫生机构整体的服务水平,增加医疗项目的经济效益,需要建立和完善科学的风险预警机制。这种预警机制主要是通过信息化网络实现的。当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某些大型的医疗投资项目时,可以采取可靠的技术手段在计算机网络中构建合理的参考模型,模拟出医疗项目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为后期投资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三)加快内部控制实施的步伐

作为现代管理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内部控制对于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质量的加强,起着积极的保障作用。某些医疗卫生机构内部控制落实不到位,在规定的时间内无法顺利地实施内部控制,导致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具体的工作岗位上无法充分地发挥实际的作用,增加了不必要的工作失误。这些不利的方面都会影响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因此,医疗卫生机构需要加快内部控制实施的步伐,提高财务管理部门整体的工作效率,加强财务工作者的综合素质,提升这些机构整体的财务管理水平。通过内部控制的作用,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活动的开展将会更加规范,从业者的岗位责任意识也会得到一定地增强,间接地提高了医疗卫生机构的综合竞争力。

三、结束语

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问题的存在,客观地反映了我国医疗方面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同时,需要采取必要的解决措施消除相关问题产生的负面影响,加快现代化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步伐。提升医疗卫生机构整体的服务水平,有利于加快和谐社会的建设步伐。做好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的研究工作,对于这些医疗机构未来更好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小雨.新财务制度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意见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5,(10).

[2]文新莉.浅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24).

[3]陈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科技经济市场,2015,(11).

医疗机构行业现状篇10

1时展的产物

营利性医疗机构是我国医疗卫生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作为医疗卫生事业的补充,在鼓励社会办医的政策下,近几年迅速崛起。尽管营利性医疗机构规模、数量、医疗水平均不能与公立医院抗衡,但它打破了公立医院一统天下的垄断局面,给缺乏市场竞争的医疗服务市场注入了新活力,百姓看病多了一种选择。

上海营利性医疗机构1982年起步,经过20多年的优胜劣汰,现在已逐步形成了一支规模、设备、人员较为完备的医疗队伍,为上海的卫生事业发展与市民健康作出了积极贡献。以闵行区为例,随着外来人口的急剧增多,医疗服务供给出现紧张,为缓解这一状况,满足不同阶层人士的医疗服务需求,闵行区卫生局在“十五计划”期间先后引入不同规模、档次和经营方式的民办综合性医疗机构12家。开展的诊疗项目涉及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中医科、口腔科、检验科、影像科等内容,明显改善了我区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的局面。

2不诚信执业的常见表现

一些“急功近利”的投资人,完全忽视“健康产品”与“普通商品”的差别。为了迅速收回成本,他们通过各种营销手段,鼓吹医疗技能,吸引顾客前来就医,许多患者因此而上当受骗。甚至极个别营利性医疗机构全然不顾医学宗旨,居然“以医为幌”,搭起草台班子,干起了暴利敛财的勾当。近两年来,非法行医、低职高聘、擅扩科目、虚假广告、伪造报告、夸大病情、过度治疗、伪劣药品等问题,使整个营利性医疗机构行业面临空前的诚信危机。

2.1举报投诉数量居高不下

以闵行区为例,2006年共收到有关营利性医疗机构的投诉举报37件,其中涉及“欺骗患者、过度治疗、花钱不治病”的就有18件,占总投诉量的50%。从被投诉医院的分布来看,呈现出“个别突出、普遍沾染”现象。营利性医疗机构“不诚信行医”问题的暴露,引起了政府以及媒体的高度关注。2006年初的上海长江医院事件和2007年初的上海协和医院事件就是2起“欺骗患者,过度治疗”的典型案例。

为了科学地评价营利性医疗机构的执业现状和患者满意情况,2006年底在上海市卫生监督所的指导下,闵行区卫生监督所对辖区内10家民办综合性医疗机构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①营利性医疗机构门诊患者文化水平普遍比较低,初中以下者占55.77%,文盲占4.57%,他们职业不稳定(无业/打工/个体比例高达64.34%),属于弱势人群。②就医平均花费高。门诊初诊患者的平均花费为460.30元,门诊复诊患者为2093.32元。③医疗机构在广告中和初诊时往往夸下海口,诱导患者使用价格昂贵的特殊治疗(如微波治疗仪器等)持续治疗。④门诊复诊患者的满意比例(60.48%)显著低于初诊患者(73.33%)。⑤超过40%的患者认为医院医疗技术一般或很差,52.04%的患者表示不会或不一定会推荐亲友来这里看病。调查还发现,营利性医疗机构良好的服务态度和人性化的服务意识,确实得到了患者的认可,值得公立医疗机构学习。但是,医疗机构的首要任务是治病救人,忽视了这个首要目标,就丧失了作为医疗机构的存在意义。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外来流动人口在上海的数量越来越多,他们的就医需求,应当引起政府的更多关注,向他们提供可接受性和可及性高的医疗服务应当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环。

2.2医疗广告失实

本次调查显示,营利性医疗机构超过62.02%的就诊者为直接或间接受媒体广告吸引慕名前来的外地患者和流动人口。老百姓信任大众媒体,于是也轻信这些媒体的医疗广告。个别营利性医疗机构正是利用老百姓缺乏医学常识、看病心切、迷信权威的弱点,通过曲折的情节、煸情的描述、艺术化的处理,打造一组极具诱惑力的医疗广告吸引患者,让无数患者感觉健康的春天来了,于是不惜重金,不远万里,甚至倾家前来求医问药。我所就曾受理过1份江苏省患者的“血泪书”,痛斥某营利性医疗机构的“骗子”行为。

就医过程是个“信息完全不对称”的过程,因为大多数患者不懂医学,在就医过程中是完全被动的。这就要求医方在提供医疗服务时要有高度的责任心、道德感,绝对不能为了营利而诱导患者。同时,医学是一门概率科学,同一种疾病在不同人身上有不同的表现,同一种治疗方法在不同患者身上效果也是不同的。因此,医疗广告不能照搬普通商品广告的理念、方法、技巧。

3不诚信执业原因

收集近3年的资料,我们发现已有许多学者对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发展障碍进行了研究。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3.1投资与定位错位

我国鼓励营利性医疗机构与公立医院“错位竞争,发挥特色,弥补市场”。定位即确定目标服务人群。调查显示,我区营利性医疗机构定位普遍偏低,86%的经营者将医院定位于“外来中低收入人群”。就定位而言,上海市几百万外来人口,市场很大,与公立医疗机构尚未形成竞争,基本合理。投资与定位适应,也就是明确投资方向,满足目标人群的需求。上海市营利性医疗机构犯了“投资与定位错位”的错误。外来中低收入人群对于高昂的医疗费用是无法承受的。把这些理应推荐给“高端客户”的服务“强行推荐”给中低收入人群,是不科学的。调查发现,83%的投资人和负责人认为,政府在政策上对营利性医疗机构关心不够,其中最不满意的就是不开放医疗保险(32%)。可见营利性医疗机构对于自身的服务定位仍不明确,急需干预引导。

3.2人才匮乏且流动性大

本市医务人员慑于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名声”往往不愿进入营利性医疗机构工作,其他来源的医务人员充斥这一市场,可谓鱼龙混杂。这些医生一旦对收入不满就另谋高就,营利性医疗机构内逐步形成退休和学校刚毕业医师居多的所谓“一老一少”现象,很难形成业务骨干。这导致营利性医疗机构技术低水平徘徊,使“以差充好,低职高聘”现象屡屡发生,顾客的忠诚度比较低,危及经营。政府应当适当放宽医师执业地点的限制,充分利用好优秀医疗人才,让民间资本平台在缓解我国“就医难”问题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3.3服务特色不明显

随着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以及政府对公立医疗机构要求的提高,人性化服务已不再是营利性医疗机构的特有优势。在服务质量上,营利性医疗机构也未有显著发展,新的特色没有形成,原有特色渐失优势,对患者吸引力越来越小,导致经营状况不理想。一些医疗机构急功近利,违背医德,产生诚信问题。

3.4过分强调营利

营利性医疗机构以营利为目的,按照市场规律诚信行医,获取利润,取之有道,这无可厚非。但是医疗市场不同于普通的商品市场,首先医疗服务需求具有刚性,其次医疗服务过程信息不对等程度非常高,这就要求医疗服务人员和机构必须有高尚的道德修养来自律,否则就会出现比其他市场更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资源被浪费,健康被损害,而且这种欺诈行为更加隐蔽,后果更加严重。这也是目前群众对医疗服务,特别是营利性医疗机构不满意的一个重要原因。政府应当高度关注医疗市场,特别要从监管政策的明确和监管手段的力度上给予重视。同时也要及时提醒市民加强防范。

3.5投资方急于收回成本

本次调查显示,31%的经营者认为“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同等重要”,可见“生存、赢利”是营利性医疗机构的重要战略主题。其实民营企业家办医院也得考虑如何回馈社会,办医院必须得有一个长远发展计划,要准备通过十年乃至几十年的经营、积累,同时也必须要有亏得起、撑得住的决心,而不应该三五年就想收回成本。建设医院品牌应当成为下阶段营利性医疗机构发展的主旋律。

3.6经营者卫生法律知识欠缺

我们对10家营利性医疗机构的经营者进行了深入访谈,结果显示,我区营利性医疗机构投资人平均年龄31岁,籍贯涉及浙江温州、福建莆田。被调查的经营者中22%的未接受过正规高等教育,32%无医学教育背景,83%无任何学位。对26名经营者的问卷调查显示,卫生法律知识得分仅为68.97分(满分100分),绝大多数对基本的卫生法律知识掌握不好,少部分经营者对“什么是非卫生技术人员、校验周期、卫生监督员的权利”等问题一无所知。可见在卫生执法工作中,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该人群的法律知识掌握率,将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4监管对策

我们对营利性医疗机构监管频度和处罚力度不小,但效果却不理想,患者投诉仍居高不下。以闵行区为例,2006年共对被调查的10营利性医疗机构行政处罚12次,罚款34200元,发出责令改正通知书和卫生监督意见书49次。针对这一情况,2006年初,在卫生部及上海市政府相关文件精神的指导下,上海市首先推出了《上海市医疗广告证明管理暂行办法》,吊销上海虹桥医院、上海协和医院等几家医院的医疗广告证明,并相继开展了一系列专项行动,严厉打击非法行医。随着打击工作的深入开展和经验积累,2006年底接连推出了“医疗机构监督信息公示制度”、《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暂行办法》。以闵行区为例,目前已在全区12家营利性医疗机构制作了公示栏并悬挂公示信息,记分制度也逐步开展,取得了预想的效果。2006年12月27日由国家工商总局、卫生部重新修订并出台了《医疗广告管理办法》。一些学者认为,随着新《医疗广告管理办法》的实施,营利性医疗机构分布格局将面临重新洗牌,那些重质量、有技术、讲诚信的医院将脱颖而出,成为胜者。

新《医疗广告管理办法》明确了医疗广告前的审查制度,规定医疗广告必须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对广告内容进行审查,取得《医疗广告审查证明》后方可。广告内容审查之后,连标点符号都不能再变动。同时限制了医疗广告内容,医疗广告仅限于医疗机构第一名称、医疗机构地址、所有制形式、医疗机构类别、诊疗科目、床位数、接诊时间、联系电话等8项内容。另外,为加大对违法医疗广告的处罚力度,新《医疗广告管理办法》规定对于严重违法广告的广告经营单位,工商部门可以给予暂停医疗广告,直至取消广告经营和资格的处罚,卫生行政部门和中医药管理部门对违规广告主可处以停业整顿、吊销有关诊疗科目,直至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这将给重广告、轻质量的医疗机构以重大的打击,医疗市场将重归理性。

公示制度是一种体现“国家-医院-患者”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有助于调动全社会对医疗质量监督的积极性,对于法律法规不完善的今天有重要的意义。早在2005年底,闵行区就进行了公示制度的探索。我们体会到公示制度的“宣传是否到位(即目标人群知晓度)”以及“公示内容的可读性”是关系公示制度效果优劣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公示制度的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社会舆论监督氛围。公示内容要体现“简洁、通俗、明确”的方针,坚决避免“摸棱两可”,同时公示不是“黑名单”,应当逐步完善,使之成为客观反映医疗机构服务质量的一面镜子,成为规范服务的有力手段。

不良执业行为计分管理制度,将医疗机构在医疗执业活动中违反有关法律、法规以及诊疗常规的行为视为不良执业行为。并根据不良执业行为的严重程度设置不同的记分分值。凡在年度内有不良执业行为的将被记分列入档案,年度记分超“红线”,医疗机构将受到暂缓校验或不通过校验并注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处罚。据此规定,那些违反诊疗规范、操作规范并涉嫌“不诚信行医”的不良执业行为将受到严肃处理。

随着“公示”“记分”和“广告从严”3大举措的实施和推广,我们相信其效果将逐步显现,医疗卫生市场中的违法、违规、不守医德的现象将逐渐减少。我们建议:①医疗文书是监督检查的重要抓手和固定违法行为的重要证据,加强医疗文书管理,要严厉打击“不制作文书、制作文书不规范和不保存文书”的行为。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建立“医务人员考核评价体系”,对于反复被投诉的医生处以重罚,必要时实行记分制度。③提高营利性医疗机构准入标准,要让那些资金雄厚,有一定品牌基础又想回报社会的公司来投资医院,这对于净化医疗市场可能有一定的意义。④在目前阶段,加强日常巡查,开展错时执法,多部门(工商、物价、文广)、多专业(临床、预防)联合综合执法。⑤随着公示制度的实施和推广,建立医疗机构诚信档案的时机逐渐成熟。其实记分就是诚信监管的第一步。道德层面的约束,对于市场经济下,不同于普通商品生产的营利性医疗服务行业显得非常必要,特别是在当前形式下,对于打击非法,保护大众,非常重要。

5参考文献

[1]夏苏建,徐卫东,胡善联.上海市民营医疗机构发展现况及思考\.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19(5):261-263.

[2]刘虹.营利性医疗机构迅速崛起\.健康报,2002-09-12(1).

[3]李梦云.浙江温州营利性医疗机构发展现状的调查与思考\.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6,213(3):469-470.

[4]陈天辉,李鲁,马伟杭,等.浙江省民办医院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中国医院管理,2002,Vol22(2):26-28.

[5]黄存瑞,翟祝唐,孙炳刚,等.广东省营利性医疗机构发展存在问题分析\.中国卫生经济,2006,25(8):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