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之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19:25:25

一字之师篇1

1、齐己和尚一听,恭恭敬敬地向郑谷拜了一拜,说:“改得好!你真是我的一字之师啊。”因为郑谷只提出一个字的修改意见,但却堪称老师,所以叫一字之师。

2、海云瘘,正是王一亭先生书屋之名,这首诗就是年逾古稀的王先生写来的,诗中表示了他对这位一字之师的真挚酬谢。其勤奋好学,勇于改过的谦谦君子之心,跃然纸上。

3、上世纪40年代,历史剧《屈原》中的渔翁的扮演者张逸生,建议郭沫若将“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改为“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郭沫若仔细品味后,不仅欣然应允,而且写文章称张逸生为“一字之师”。

4、老师说:“为人一事之师不易,为人一字之师更难。”

5、杨万里很欣赏他这种好学精神,称赞他道:“好,这一次,你是我的一字之师啊。”

6、学生感激不尽,您可真是我的一字之师呀!

一字之师篇2

1、齐己和尚一听,恭恭敬敬地向郑谷拜了一拜,说:“改得好!你真是我的一字之师啊。”因为郑谷只提出一个字的修改意见,但却堪称老师,所以叫一字之师。

2、海云瘘,正是王一亭先生书屋之名,这首诗就是年逾古稀的王先生写来的,诗中表示了他对这位一字之师的真挚酬谢。其勤奋好学,勇于改过的谦谦君子之心,跃然纸上。

3、上世纪40年代,历史剧《屈原》中的渔翁的扮演者张逸生,建议郭沫若将“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改为“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郭沫若仔细品味后,不仅欣然应允,而且写文章称张逸生为“一字之师”。

4、老师说:“为人一事之师不易,为人一字之师更难。”

5、杨万里很欣赏他这种好学精神,称赞他道:“好,这一次,你是我的一字之师啊。”

6、学生感激不尽,您可真是我的一字之师呀!

一字之师篇3

家里酸甜苦辣样样俱全.

当我被爸爸妈妈误解时,

酸的气味便笼罩在我的心头.

我取得好成绩时,

甜的气味又重新浮现在我的面前.

那年家里资金紧缺,

我平生第一次感到了苦.

一个家,免不了吵架,

听着妈妈对爸爸的尖声利语,

那话语好辣好辣.

辣得我悄悄落了泪.

一字之师篇4

看到电视上做“雕”牌广告,是洗衣粉的,说一个女孩长大成人后才明白母亲默默地为自己洗了一辈子的衣服,这看似简单,却非常伟大的事。当第一次看到时,心里充满了感动,一种似曾相识的感受油然而生,那是一种亲情的流泄,它是不要人来报答的年复一年的执着和坚守。

这种感受我很早就有了,不是成年以后,是在初中的光景。那一个傍晚,夏天,晚饭后,我和父亲在门口的空地上歇息乘凉,母亲则在一边的洗衣台前默默地为我们洗衣服,只听得板刷“唰唰唰”在衣服上擦过的声音。我陡然间感到一种从未有到的震撼:母亲在做一件多么伟大的事啊!她做的只是洗衣,但她天天这样洗衣,从未间断过,总在我们悠闲地坐着或聊天的时候,她却在一旁辛苦地劳作,一家人的衣服在她一个多小时不停歇的劳作中被洗干净,晾出去。更有时,晚上事情多,忙完烧菜烧饭、洗锅洗碗之后,又要做白天没做完的工作,洗衣服的事也就放到了早上,只待第二天天刚蒙蒙亮的时候,我便听见母亲在楼下洗衣台前洗衣的声音了。??这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多么伟大的事情!当时我觉得世界上没有比这更需要人的意志的事了,没有比这更让人敬服的了,甚至觉得如果要让它再延续下去会是多么地困难!而母亲就是这样无怨无悔地做了,从来没有任何抱怨,有时父亲从田里归来晚,换下来的脏衣服都要在深夜里洗了,母亲也照样地做着。

我感动于那一辈子,我知道电视上广告里的情景只是为借此勾起大家的回忆,并藉以推广“雕”牌的产品而已。但我清楚地记得,我的母亲是没有这些“高效”的洗涤产品的,用的只是当时所谓的“臭”肥皂,像“西湖”牌的,“凤凰”牌的半透明皂。都是对手伤害很大的产品(现在的那些洗衣粉之类的在洗净衣物的同时,对皮肤的伤害并不比原来的小,反而有过之而无不及)。于是,我又叹息起母亲没有用上好的洗涤品来了,或许我更应叹息母亲没用上洗衣机之类的。但我却实实在在地感动了,我现在仍清清楚楚地记得,我当初真真切切地感动过,现在仍切切实实地怀念着,母亲那一个为我、为家庭奉献了一辈子的情景。

很难说一辈子有多久,只有经过了之后才能那么说,我悲痛地确认母亲直到病倒的时候一直在那么做,她用已经走完的一生诠释了一辈子的意义。我觉得这辈子她洗得不是衣服,而是我和父亲的心,我们都被她洗得一无所有,两颗心都属于她伟大的爱。

(时2007-5-30)

一字之师篇5

一场出于公平公正公开的全民选举的活动就这样被人利用,爆出了新闻,这是不可思议的,也是情理之中的。各个参加评选的候选人必定都是有一定“影响力”的人,至于谁的“影响力”最大就要靠此一比。这里比的是个人的能力,单位的能力,支持者的能力,要有“影响力”才行,如果没有一定的关系网,没有一定的经济作后盾,没有相应的单位部门支持是不会取得这个殊荣的。

由民主选举产生的才是最有说服力的,人们总是这样认为。那么民主在哪里呢?于是以前的人就想到了报纸,发明了在报上登选票的伎俩,本想这东西分布面很广,不易集中,应该是来自民声的较多。殊不知真正的老百姓是没这份心思和工夫去理会这样的选举的,大多是置之不理,如有需要的,他们只是主动或被动地将报纸送人罢了。于是,谁能搜集到尽可能多的报纸,谁就是胜利者。开始时由于实施效果不错,各种评选就都群起而效之,就像现在的短信投票一样火爆,什么人物评选都要跟报纸挂钩,报纸也因此大大走红了,本来销售不见好的报纸也会出现很大的发行量。不知道候选人中有没有能力大到可以直接跟报刊的印刷、发行部联系的,干脆就直接把报纸从印刷厂拉出来得了,或者就干脆多印上几万、几十万份算了,那样岂不更好?

这种事情的开始或许只是几个人、几个小团体在那里搞搞,却不想越搞越大,越集越多,越拼越厉害,弄出了新闻不好收拾。其实,这种现象也是司空见惯的,如果不是如此大规模地搞得“洛阳纸贵”的话也不会兴师动众了,拉选票原本就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但搞到50元一张报纸的话就有点离谱了,该不会是美国总统竞选吧?凡是一旦做过了头,就显得独具一格、具有新闻价值了。

报纸在这里始终是起到一个媒介的作用,似乎别人的好坏与它无关,其实不然。报纸本身就是在进行炒作,炒作自己,炒作别人。它的一个重要的目的也是扩大自己的发行量,提高自己的知名度,也由此增加广告收入。而主办方当然是权作一次投入支出和广告活动。像上次杭州休博会印在《都市快报》上的代币券就是如此。一张五毛钱的报纸上印着嘉年华里要二三十元才能玩的游乐项目的代币券,读者只要将报纸上的这角剪下即可在里面用了,事实上是完全如此的。那么这样一来,他们不是亏了吗?非也。所登的几个项目并不经典,也不刺激,而且一张只有一个,一星期大概也只有两张有,总共刊出的项目也就那么几个,人如果要去玩的话还必须购买门票,进了里面自然还要玩别的项目,另购代币,如此一来,他们最在这里赔了,却在那里赚了。不过,这样的活动一搞,最受益的还是报纸,不管是否去那里游玩,反正当天的《都市快报》总被抢购一空。想想也是,如果真要去那里玩的买上几张这样的报纸岂不省却几百人民币了?报纸炒作别人的同时更是在炒作自己。

同样炒作的还有电信部门,为什么各个电台、电视台动不动就要人们发送短信参加互动?是不是以前的人都白活了?没有互动都憋死了?可以想见的是电信部门从中获得了最大的利润,每条信息一元的话,几十万、几百万的短信量在半天甚至一两个小时之内就可达到,除去一些奖品和对电台的赞助之外,他们是最大的赢家。可怜的是被耍得团团转的“迷”们。

同样可怜的是为求选票而不断拉票的选手。在电视台亮相的、没亮相的,为了获得尽可能多的票数,无所不用其极,动员了尽可能多的朋友帮他们发短信。不用说别的,就连我们绍兴十佳少先队员的评选都要拉动全社会的人来发短信投票,只是可能最终没有拉动太多罢了,但各个学校动员本校师生积极为本校的候选人发短信支持却是相当的事实,有的甚至一人一票还不够,一只手机发了许多条的都有,甚至动员学生的家庭成员一起发短信的,真正做到了“全民参与”。可以肯定的是每条短信至少一元。

如此竞争的结果,只会告诉我们他们的实力不小,他们背景不小、后台不小、社会基础不小,也有足够的“能力”去做好。社会上现在以此来投票的基本都表明了这一点。当然,靠媒体的宣传、靠个人的实力征服群众的也不在少数,他们是相对而言真正的英雄。

一字之师篇6

一天下午,阳光明媚,李东方放学回家,一蹦一跳地,还哼着小曲儿。突然,耳边传来一阵哭声,“呜——呜——”李东方回头一看,原来是一个小妹妹跌倒了,身边还有一只可爱的小熊。刚要把小妹妹扶起来。一位阿姨正好开门进来,焦急地喊道:“宝贝,你在哪里?”她看见女儿正坐在地上伤心地哭着,便马上把女儿搂进怀里,以为是李东方把自己的女儿撞倒了。不高兴地说:“你怎么把我女儿撞倒了,还少先队员呢。”李东方委屈地说:“阿姨,您误会了,不是我撞倒的,我刚才路过,看见小妹妹摔倒了,正想把她扶起来呢,不信,您可以问问她。”阿姨就低头问了小妹妹,小妹妹忸捏地说:“是我自己摔倒的,不管大哥哥的事。”这位阿姨弄清了真相,不好意思地说:“对不起,是我错怪了你,谢谢你。”

李东方又一蹦一跳地跑了,心情格外高兴。

一字之师篇7

【关键词】蒙学识字传统文化

部编义务教育语文一年级教材,更加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教材新增了《古对今》《人之初》等蒙学内容。传统蒙学的融入,意在紧密结合语文学科特点,体现核心价值观。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蒙学教材如何以识字为核心,有效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润“核心价值观”于识字教学之中,对此我们在《人之初》的教w中作了一些尝试。

一、反复诵读中归类识字

许多儿童在未入学前就已经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对《人之初》有所了解,但是面对其中的单个汉字却不知道读音。《人之初》是以三个字为一组的方式呈现的韵语材料,具有浅显通俗、灵活丰富、节奏富有美感和易于反复诵读的特点。教学中教师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紧扣文本特点,在读准音环节,采用反复诵读的方式归类识字。

呈现生字卡片时,教师紧紧抓住《人之初》三字一组、整齐押韵的文本特点,变单个生字呈现为三个字一起呈现,从生字表层挖掘隐含的知识内容,触发语言的魅力,变孤立识字教学为识读同步、寓识于读。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不仅提高了识字能力,而且提高了感受语言美的能力,最大限度发挥蒙学识字教材的教学价值。

教学《人之初》时,学生初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字的读音。初读之后,学生自主交流生字读音,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回到文中,在反复诵读中进行归类认读。

比如,诵读归类翘舌音。

1.读一读。学生可以用手指着读,可以不动唇地读,也可以大声地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2.找一找。学生反反复复诵读课文,按照顺序逐个字找,一行一行找,变序跳跃着找,在找中认清字形,发现翘舌音的字有“初、之、善、专”,并说一说,在找中整体定位识记生字。

3.读一读。呈现归类词卡“人之初、性本善、贵以专”,学生再读,于诵读中强化识字和巩固生字,于诵读中感受三字韵语的节奏美感。学生就在这样的环境里认认字,动动手,读读课文,做到眼到、口到、耳到、心到、手到,全身心地投入,边读边用心去思考,按照汉字的读音规律归类识字。同时,这个过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培养学生仔细读文章、反复读文章、自己去寻找和发现识字规律的能力,充分实践了“诵读中背记”的蒙学识字方法。

二、文化浸润中复现识字

《人之初》来源于古代经典的儿童读物和蒙学教材《三字经》,它既是识字、阅读的蓝本,也承载着一定的文化内涵,渗透了优良的传统文化。怎么处理好蒙学文化浸润与识字教学的关系,做到不脱离语境、不脱离文化展开识字教学,为此教师将难认难记字融入古代文化元素中进行复现识字。

(一)创设情境,趣味识字

为了增强趣味性,教师创设了学校吉祥物“YoYo”这一动漫角色,学生随着“YoYo”一起去古代寻找《三字经》。

师:“YoYo”看到了古代的小朋友捧着书,正书不离手专注地读着,他的书是竹简做的,写着什么呢?(出示“性相近,习相远”)

师:我们看到客厅的左右两边各挂着一幅卷轴,你知道写着什么吗?(出示“教之道,贵以专”“苟不教,性乃迁”)

师:古代的老师正在认真地教小朋友读课文呢!他的扇子上写着――(出示下图)

师:古代的老师会把小朋友不会读的字,写在水牌上,挂在横梁上,小朋友可以利用玩耍的时间记忆,这位古代的小朋友哪些字不会读呢?(出示“贵”“专”“迁”)

蒙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与教育意义,同时也渗透了核心价值观。教师通过情境的创设,将蒙学识字置于古代文化情境中,借助文化元素――竹简、卷轴、水牌等不断复现生字,让学生在情境中认读生字,做到蒙学识字不脱离语境、不脱离文化。

(二)模仿古人,读中识字

“认认真真读书,从积累诵读、自能读书开始;老老实实做人,从做有知识、有文化传承的人开始”,这正是蒙学思想的精华。教师创设情境,以活泼有趣的方式导入教学之中。

学生随着“YoYo”一起去古代学习,教师追问:“古人是怎么读书的?”学生认真回忆,“古人读书时是摇头晃脑的”“古人读书是边走边读”“声音有高有低,有长有短”……这时,教师顺势引导:“古人读书时‘心到、眼到、口到’,读的时候不多一个字,不少一个字,小朋友能不能学着古人的样子,小眼睛专注地看着每一个字,认认真真地读一读?”

通过模仿古人,教师让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有模有样地反复诵读,既巩固了生字,又在潜移默化中习得读书的习惯、读书的方法,传承蒙学“写方块字,读经典文,做中国人”的立身准则。

三、生活链接中巩固识字

汉字作为语言文化的表现形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在识字教学的组织过程中需要将目光更多地投向于儿童熟识的语言环境中。

(一)认识生活中的《三字经》

离开古代,“YoYo”继续带着学生去生活中寻找《三字经》。“YoYo”启发学生认真思考生活中哪里见过《三字经》。经学生讨论后,ppt展示了许多带有《三字经》的活动场景图:校园的台阶上、报告厅的屏风上、接待室的大厅里、四年级同学的书法作品中……生字在生活化的语境中不断反复再现,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YoYo”寻找古代的《三字经》,以教师复现生字、学生认读为主。“YoYo”寻找现代生活中的《三字经》,以学生主动寻找、自主发现为主。教师提供机会让学生交流课外识字的途径与成果,充分调动学生的识字积累,激发学生的识字欲望。教师顺势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识字。

(二)认识生活中的生字词

识字教学的主要材料,应力求和儿童的生活经验结合,让学生能在更加生活化的情境中学习汉字,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识记、运用汉字的能力,从而做到识用并进。

在学生学习了9个生字以后,教师启发引导学生:“《人之初》里面的生字,你在生活中见过吗?”教学中,以“教”为例,学生纷纷找出:“老师办公室的门牌上有‘教’”“我们学校‘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附属小学’的校名中有‘教’”“语文课本上有‘教’”……接着教师提供学习单,请学生同桌合作,从这些照片里找出今天学过的生字“教、之、性、善、习、贵、专”,用铅笔圈出来,读一读。

本课学习单的设计以运用为导向,注意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生字在不同的语境中出现,如门牌、书名、横幅、路标,并指导他们将语文学习成果运用于生活,不断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读出周围环境中的字,汉字对他们来说再也不是枯燥的方块,识字不再是苦差事,反而还有许多乐趣。

一字之师篇8

一、于细微之处激兴趣

儿童是以具体的形象来思维的。因此,教师如果引导学生借助形象手段,把生硬的生字转化成为他们生活中生动有趣的物像,不仅能使儿童认字的过程充满趣味,而且对于字形的记忆也可以获得很好的效果。而象形字的教学更为这种趣味活动的进行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如兔,羊、牛、马等这类字,教师可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说说这些字的哪些笔画像这类动物身上的哪些部位,老师引导学生描述得越细致,学生对字的形象也就记忆得越深刻。而“身、头、目”等字,可以让学生用互相看看,找找,演演等方式来识记,例如“身”字,可以让学生站立,双手插腰,抬起右脚。老师说这样就是一个身字,让学生互相观察,再说说到底哪里像?学生马上就能领悟到这“身”字的一撇就像是我们的头部,中间的框加二横就像我们的身子,下面的一横越像我们插着的手,一长撇就像我们伸出的脚。这样学生在充满趣味的找找说说中就深刻地记住了这个字。

而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特别是刚入学不久的一年级学生,通过这样有趣味的说、做等活动,准确地识记每一个汉字,能为以后学量汉字与阅读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于细微之处促想象

汉字有它独特的造字方法,许慎在《说文解字》里总结所谓的“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在小学阶段出现最多的是象形、会意、形声这三类。特别是会意字,几乎每一个字就是一把隐藏着某个小秘密的钥匙,解开了它产生的缘由,也就掌握了这个字的形与义。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这类字的时候,大可以引导学生放飞想象,让学生看着字形猜测,这个字大概会是什么意思,或者来演示这个字的意思。简单的,比如“尖”:看,上面小下面大就是尖,或者让学生拿出一支铅笔来看看笔尖就知道尖字是怎么来的。再比如“从”,可以让学生来示范一下,一个人跟着另一个人就是“从”。还有用手放在眼睛上来表示“看”,把物体放在火上来“灭”火,等等,这许多类似的字,在学生充满趣味的想象、理解,演示中,就和学生的生活实际产生了紧密的联系,许多字也就很容易内化成为学生的知识积累了。

当然,除了会意字,如果可能,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更大的识字范围内展开丰富的想象,以达到认字辨字的效果,或者还可以编许多有趣的话或者小故事来记住一个字或者几个字。

儿童的想象是无限的,它可以钻入地底,可以爬上高空,可以摸到星星,也可以探入花蕊。而在识字中如果老师能放手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那么他就会给你描绘出一片你都无法想象的世界来,而且精彩源源不断,像“星”,小朋友说:“太阳生了个孩子叫星星。”例如“只”,小朋友说:“一张大嘴巴,长了二只脚跑掉了。”有了想象,字就成了孩子的朋友,成了孩子打开知识之门的金钥匙。

三、于细微之处寻发现

如果汉字是一串螃蟹,那么能拎起这串螃蟹的线应该是什么呢?笔者想,一个应该是偏旁,一个当然是读音。所以,在学生的识字量达到一定程度后,老师引导学生于细微处发现识字的规律,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识字速度与识记效果。例如,一位教师在复习一册所有的生字时,设计了“找规律,猜部首”的教学活动,教师先用课件在屏幕上出现几串字:“眨、眼、睛、瞧”,“抱、摸,拍、插、扶”,“桃、树、柳、枝”……老师边出示边说:“眨、眼、睛、瞧都是和眼睛有关的,所以是目字旁,抱、摸,拍、插、扶都是和手有关的,所以是提手旁,你们有什么发现呢?”教师这样一引导,学生立刻就找出许多的发现来。但教师并不满足于此,他说:“我们来猜猜没有学过的字,你想想它应该是什么旁?”然后教师说,学生猜,猜到兴致高昂处,干脆让学生自己说自己猜。就这样一找一猜,教师就教给学生一个最基本的识字方法:“只要掌握了规律,举一反三,在记不清字的时候,想想它们的特点与规律,就能推测出这个字的部首来。”

四、于细微之处见巧妙

识字有时有许多巧办法,而这类的巧办法大都用在某个字最细微的,不易让人觉察处。例如“虎”,针对有许多的学生在书写时容易忘记虎字头的钩,一位老师在收集歇后语的时候,发现了“没牙的老虎――威风不了”这一句,于是马上灵机一动,让学生观察虎字的哪一笔像虎牙,然后清楚地范写整个虎字,并配以形象的讲解,使学生再无漏牙之举。再如武字,许多学生即使到了高年级都忍不住在这个写完后再加上一撇。一次自修课,笔者特意把“武士”二个字大大地写在黑板上,然后问学生:“你说武士厉害还是你厉害?”学生不假思索地就说:“当然武士厉害了。”笔者说:“不,你轻轻一挥手就可以打断他的腿!”然后用红笔狠狠加上了一撇,学生们先是一愣,然后哈哈大笑。后来这个武字就很少有人写错了。

五、于细微之处养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汉字书法敦厚平和,隽永潇洒,空灵和谐,美不胜收,“让学生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也同时被作为一项目标列入其中。可见,新课程对写字的要求是大大提高了。

但是,目前教师在完成大量识字教学的任务时,写字教学却有所冲淡。为此,浙江省教育厅专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写字教学的意见》,强调写字教学已经刻不容缓。主管部门是要求教师在抓好识字教学的同时,重视每一个字的写法指导,帮助学生扎扎实实地掌握技能,养成“提笔即练字”的良好书写习惯。

一字之师篇9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重建新的教学模式。我在写字教学模式的改革上不断进行深入钻研,将新的教学理念运用于写字教学之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寻求规律――合作探究、共同提高――馓励评价、积极矫正――反馈练习、体验成功――星级评比、不断进步”。通过训练学生的眼、脑、手的协调,提高其从细微到广大,从局部到整体的敏锐观察能力,培养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进而学会辨别美与丑,学会鉴赏和审美。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学习横折的书写方法,通过研讨找出横折的应用规律,并能熟练应用到写字练习中去。

2 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寻求规律――合作探究、共同提高――激励评价、积极矫正――反馈练习、体验成功――星级评比、不断进步。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横折的形态变化特征和写法。

四、教学难点

横折在不同字中的变化和应用,及对字形的影响。

五、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通过对汉字的实用书写实施美育。

六、教学过程与实施策略

创设情境,导人新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齐背写字歌。

(评析:端正姿势。)

教师出示自己写的书法作品,让学生观察。

(评析:欣赏感悟。)

师:“同学们想不想练得和老师一样好?”

师:“需要怎样做才能实现呢?”

生:“需要刻苦和勤奋。”

(评析:调动积极性,激励引导。)

师:“现在老师给同学们讲一个‘王羲之学书的故事’。”

师:“王羲之,中国古代杰出的大书法家,他学习书法非常刻苦勤奋,留下了诸如袍上画字、池水尽墨的故事,而且善于观察、思考。他在观察白鹅游泳时发现鹅的脚掌拨水的姿势非常优美、自如,因而联想到写字时的用笔动作也要运用自如,体会‘拨’的动作。”

师:“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有什么体会?”

师:“希望同学们在上课时做到勤动脑,勤思考,这节课我们继续进行星级评比,看谁得的星最多。”

(评析:故事启迪,渗透德育与美育及学法指导。)

教师在黑板上写两个笔画,同学们认真观摩。

教师书写“一”、“|”,并口述:“横画起笔重,45度角斜落笔,写出笔锋,行笔稍快,收笔重顿回锋。”

师:“同学们在本上把横画和竖画各写5遍。注意落笔的角度,书写的力度与速度。”

(评析:渗透用笔方法。)

师:“同桌之间互相监督执笔、坐姿。”

(评析:发挥小组合作的监督优势。)

师:“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横和竖能组成什么笔画?”生:横折、竖折。教师示范书写,学生观察并书写练习。师: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横折的书写及应用。(板书课题:横折的书写与应用)

(二)自主合作,学习新课

学习折的书写。

策略:自主学习、寻求规律――合作探究、共同提高。

师:“我在黑板上写两个横折,同学们看看有什么不同。教师示范书写。师:“同学们通过讨论,分析一下这两个横折的区别。”(学生以前后桌四人为小组讨论。)

生:“横的长度不一样,竖的斜度不一样,一个向内斜,一个垂直。前一个横长竖短,后一个横短竖长。”

(评析:学生通过自主观察比较,找出二者区别。)

师;“同学们把这两个横折照着老师写的各临几遍,通过一看、二写、三对照的书写程序抓住笔画特征,体现‘用笔三度’。”

(评析:指导学生如何临帖,进行学法指导。)

学生体验书写。

师:“同学们写得真漂亮,从用笔的力度、速度、角度来谈谈自己写的笔藏的问题。”

策略:激励评价、积极矫正。

(评析:赏识激励,引导学生如何自评。)

学生互相交流。

师;“哪位同学说说自己写的优点?”

(评析:积极发现自己的闪光点。)

师:“横折的转折处需顿笔,将这两种横折再名写5遍。

(评析;矫正提高。)

三、学习横折的应用

师:“同学们举出有这两种横折的独体字。”

生:举出“口”、“田”、“日”、“马”、“国”、“图”、“旦”、“中”、“白”等字。(老师写在黑板上。)

(评析:帮助学生提取已有认知。)

师:“同学们发言真积极,请看‘口’、‘田’、‘白’、‘中’、‘日’、‘目’这几个字,同学们把这6个字按其横折的特点进行归类,并说出为什么这样分类。”

生:“‘口’、‘田’、‘白’、‘中’是一类,都是竖画向内斜的,横长竖短;‘日’、‘目’”是一类的,横短竖长,竖画垂直。”

(评析: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的抽象思维能力,这样就使学生的写字活动成为一个动手书写、动脑思考、用心审美的过程。)

师:“我来提示:‘口’、‘田’、‘白’这几个字由于横长竖短,字形怎么样了呢?”

生:“字形宽了。”

师:“同学们真聪明。”

师:“那么‘日’、‘目’的横折横短竖长,字形怎样?”

生:“窄长。”

(评析:通过分析例字中横折的笔画特点,逐层深入,将学习用笔与字形结构巧妙连接,从而会有效地突出本课的重点,解决难点。)

师:“这样写就会达到比例大小适宜,弯折适当。(渗透“结构四适法”。)同学们依据这样的观察去书写这六个字,每字写三遍。”

学生体验书写。

策略:激励评价、积极矫正

师:“同学们写得真好。同桌之间互评,各自谈谈自己写的字有哪些优缺点。”

师:“下面再将这几个字每字写3遍,与上面的内容隔一行,这样能分清你的写字遍数,看出有没有进步。

学生矫正书写。

师:“同桌之间进行互评,相互指出对方写字的优点。”

学生交流互评。

师:“同学们一遍比一遍写得好,再写一遍,每字写三遍。”

学生体验成功感。

四、巩固练习

师:“现在我们来写一首古诗。以此来学习横式书法创作的方法,这是日常书写最常用的一种,我们来齐读一遍。”

“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同学们讨论这首诗有哪些字是带有横折、竖折,包括横折钩的字,想一想,说一说,怎样才能写好这首诗中的字。”学生讨论、分析。师:“按老师提供的格式,注意字与字间的大小,比例,注意运用‘结构四适’法。”生:体验书写。(评析:选取有积极意义、催人向上的诗词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并引导学生从中发现与本课所学相联系的内容,加以巩固应用,走向实用书写。)

策略:星级评比、不断进步。

师:“同学们以同桌为单位共同评出本节课你所获得的星级。按姿势、质量、态度、书写是否正确来评,评出来之后互相交流,告诉同学为什么这样评,鼓励他什么,希望他避免什么。”学生进行星级评比。师:“同桌之间交流,对同桌今后的写字学习有哪些希望,送给他一句祝愿的话。”学生相互赠言。教师总结:“同学们今天学习认真、积极、非常用心,学得非常愉快。老师要送你们这首诗中的一句话,来祝你们不断进步、不断成功。同学们猜猜,是哪一句?”生:“更上一层楼。”“我们就以此句来共勉。”“下课,同学们再见。”

七、总评

本节写字课中应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进了写字课传统的学习方式。在“横折的书写及应用”一课中,教师通过展示自己创作的作品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求知欲。通过讲述“王羲之练字的故事”,使学生认识中国书法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从中悟到前辈的学书精神和智慧,从而鞭策自己的学习,从中感受到学书练字的魅力。

一字之师篇10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07-0073-01

我国执行《语文课程标准》超过10年,课标明确要求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但是实际教学效果确不容乐观,学生写字不规范不美观,真有点今不如昔之感。

造成学生写字质量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教师的写字水平如何?

一、农村教师写字水平现状

1.书写姿势不正确。许多教师写字不符合“三个一”要求,即手离笔尖一寸、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子一拳,写字时要求身正、肩平、足安。有的教师握笔的手接近笔尖;有的是五指共同攥笔;有的身子坐不正,本子还斜放了;有的眼睛并不近视,却近乎趴在桌上写字;一些教师写粉笔字笔迹总是粗细不均,不知道写粉笔字要适时转动粉笔,总在一面摩擦。

2.字迹不端正。一些教师不论是钢笔字还是粉笔字,写出的字歪歪扭扭,大大小小,竟不如一些字写得好的学生。

3.写字不正确。一些教师语文基础知识比较薄弱,板书经常出现错别字,如“的、地、得”不分,“竟、竞”不分,应该是“示部”写成“衣部”等等。

4.笔顺错误。在一些教师中,写汉字基本笔顺不知道,不熟悉,倒笔现象较多。如“还”字先写走之旁,“仍”右半部分先写撇等。

5.毛笔字要绝迹。已经不记得多少年学校不写毛笔字了。

6.今不如昔。老师写字漂亮,学生就羡慕模仿,渐渐地,学生的字就越来越像老师的字。在冀东地区,“老滦师”、“老昌师”(注:五六十年代河北滦县师范、河北昌黎师范)毕业生写字漂亮是出了名的,他们不管在小学还是中学任教,都带出来一大批字写得漂亮的学生。

反观现在农村教师,写字漂亮,能够给学生做书写示范的成了稀缺“资源”。

二、造成教师写字不规范原因分析

1.优秀生源报考师范院校的少。特别优秀的学生,不论在小学还是在中学,绝大多数书写都比较规范。尽管我国不断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但由于各种原因,教师还难以成为社会热门职业,这就难以吸收优秀生源报考师范院校,也意味着字写得漂亮的考生上师范的很少,造成师范生写字基础相对较差。

2.高校盲目扩招使毕业生质量下降。高校在没有扩招之前,一些成绩较好的高中毕业生尽管不情愿报考师范,但是想报考的院校和专业有限,不得不报考师范院校。扩招之后,这些较好的学生又被非师范院校扩招了,直接影响了师范院校生源质量,又导致了师范毕业生写字质量下降的趋势。

近十年招聘的师范或其他专业院校毕业的音体美特长生的教学实践证明,“半路出家”的特长生,专业不专,学体育的教不好体育,学美术的教不好美术,学音乐的排不了节目。教文化课也不行,特长生耽误了文化课,基础不扎实,经常写错字,读不准音,写出的字不规范,这样的教师教学,家长如何放心?

3.师范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记得我们七八十年代上中等师范的时候,学校要求我们每天都要练习粉笔字、钢笔字,每周有书法课,有专门老师教毛笔字、美术字,也要考试,不合格就不能毕业。听近几年毕业的师范生讲,现在的师范院校没有了“三笔字”书写要求,学生毕业与否与书写好坏没有关系。如果师范院校对学生没有了书写要求,这“师范生”还能给学生示范写字吗?

现在新招聘教的师范生学历都提高了,专科的少,多数都是本科。由于他们在学习期间不练习写字基本功,多数人写字不规范,招聘现场很难发现写字漂亮的应聘者。这些人走上讲台,直接影响了小学生写字水平的提高。

三、措施、建议

1.师范院校必修习字课。不论是哪一个级别的师范院校,也不论是哪一个年级的学生,都应开设习字课,训练写规范字,不达标不能从事教师职业,不发给教师资格证。这应成为今后师范院校必设的课程。不论时代如何发展,练习写规范汉字不应改变,因为会写规范汉字,才能把中华民族文化的根留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