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全球通史经典语录全球通史经典语录及赏析与感悟全球通史经典语录全球通史经典语录及赏析与感悟

全球通史经典语录全球通史经典语录及赏析与感悟

发布时间:2024-04-24 19:26:18

请问全球通史哪个出版社的比较好??

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的删的内容比较少,不过版本太老,很多都是旧书,北京大学的新版本印刷很好,而且是新书,我买的就是北大的,如果你不是从事研究历史的,北大的完全足够了

为什么要读《全球通史》

《全球通史》的第七版。在序言中,Stavrianos教授说明了为什么需要一部21世纪的全球通史。简而言之,由于科学与技术的进步,使得人类在一定的空间范围之内已然成为自然界的主宰。在这种情况下,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追求何在?也许,Stavrianos教授是在给一个暗示或者说一个警告:前进的时候不要停下来回想走过的路。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序中两次提到了中国。看得出来,Stavrianos教授也担心类似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会严重的增加全球的负担(而不是所谓的威胁)。实际上,如所觉察到的那样,当代中国的发展已经对局部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惊人的影响,并且势必也将会极大的影响全球环境,这远比蝴蝶效应要严重得多的多。

世界通史读书笔记

读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的时候,我就发现他的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里面都有一个很明显的短处,就是对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的缺乏。缺乏的结果是导致看待中国的立场不够客观,尤其是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还有的一个明显就是对伊斯兰文明的研究两者都很深入。全球通史给予我这样一直以为是中国人独大的古代世界的历史观的一种彻底的颠覆,当然这只是他的一家之言,可能他对于中国的历史还是缺乏一定的了解。

在书中有学者说作者是站在月球上来审视地球上发生的一切,毫无疑问的作者写出了一个划时代的作品。他的全球角度,我是举双手的赞成,那是因为今天的全球化我们在一直深入,我们需要从历史中寻找智慧带给人类一个和谐发展的全球化,寻找全球变化的规律,保障我们的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世界不再是某个国家的世界,全球史观破除我们心中的民粹主义和民族的优越感,这种史观的形成告诉每个民族和个体自己只是世界上很普通的一员,每一民族和个人都在为我们的世界作出自己很卑微的贡献而已。像书中所写的四大文明中,中国也并不像我们有些人所想占绝对的优势。

但是站在月球上看世界的毕竟是一个人,深受西方文化和思维的人。在他的全球史观里对于中国的贡献和发展与国内的观点似乎有出入。特别是中国古代,对于内容我不是专家,我也没有办法进行考证。但是思维和研究历史的逻辑确实充满了傲慢。任何要写全球史的没有对中国历史深入了解和研究,所写的全球史都是缺陷。中国的历史特别是古代史,那是世界史的精华之一。

我更期待的有朝一日,有个中国人可以站在人类的高度,写出一本真正的《全球通史》。

求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读书笔记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读书笔记

近现代以前的历史部分非常好,但近现代部分似乎不是特别的好。当然,可能的原因是对近现代部分个人也有一定的了解。对于不太新奇的东西就难以有特别好的评价。

我们也许不能将自私,或者任何一种品性,当作人的本性。人之所以成为现在的这个样子,是由他所在的社会所塑造的;社会支持和弘扬什么样的价值观,受社会影响的人们也就具有了什么样的价值观。人类学家阿什利·蒙塔古说:“毋庸置疑,我们生来就具有基因所赋予的做出各种行为的潜能,但这些潜能变成实际能力的方式则要取决于我们所受的训练,即取决于学习。。。。。。我们真正继承的是塑造和完善自身的能力,我们不是被动的接受塑造,而是自己命运的主宰。”乔姆斯基对于语言的看法跟这个论断有类似的精神。在原始的石器时代,不管是旧石器时代的食物采集者还是新石器时代的食物生产者,他们的社会群体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平等--几乎是完全的决定的结果公平。所有人尽自己的所能劳动,所得的食物平均分配。在他们那里,没有自私、阶级、不平等这些观念。这种绝对平等并不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或者应该说,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甚至是,必要的)条件就是不平等--因为平等不能带来任何革新的动力。

原始人将自己视作社群的一个分子,这个社群是由已经死去的、现在存活的和将来存活的所有人以及周围的环境所组成的。这个社群永远更替,但不会有任何实质的变化。所有的规则就是现在所见的样子。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的儒家文化的崇古带了些原始文化的气息。

古代文明的代表: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的苏美尔人、尼罗河流域的埃及人、印度河流域的古印度人和夏商时期的中国人,大约的年代在公元前3500-前1000年。另外属于希腊爱琴文明的米诺斯文明和迈锡尼文明等并不属于这四个古代文明的一支,但相对不处于中心的位置。但除了中国以外,所有这些古代文明都被后期北方游牧民族所灭。现在的埃及人跟金字塔时候的埃及人并没有多大关系;现在印度的雅利安人跟古印度人也没有什么关系;现在中东穆斯林跟苏美尔人关系也不大;而只有中国人,与三四千年前的古中国人有直接的血缘关联。

中东是古代文明的主要发祥地。古印度人和古中国人其实没有太多值得称道的地方。但进入古典文明时期,即从公元前1000年左右到500年左右,希腊-罗马文明,印度文明和儒教中国文明都各有自己的称道点。毁灭古代希腊爱琴文明的印欧人建立了雅典和斯巴达等城邦,特别是雅典,发展了传承至现在的理性文明。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希罗多德、修希底德;阿基米德、欧几里德、希波克拉底。。。只要看看这个名单,就该能够意识到希腊文明的影响了。罗马主要的底子是希腊化的,并没有特别创新的文明;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庭帝国,是东正教国家,但也是深受希腊化影响的。从500到1500年间的中世纪时期,出现了伊斯兰教文明,大约是从7世纪开始兴起,建立了阿拉伯伊斯兰帝国。印度有孔雀王朝和笈多王朝。中国则是秦汉一直到明清。中国的社会情况比较特别,从秦统一一直到1912前取消帝制,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变化。

近现代西方文明的勃发,倒是因为西欧从500-1500的中世纪时期一直处于不稳定、多元化的落后当中,没有像中国和伊斯兰教文明的保守。所以有时候会考虑,物质资源的丰富,未必是促进一个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因素。不稳定的环境产生变革,变革的创新可能会有异常强大的力量。人类社会的组织形式在决定人类文明的创造性上起得作用巨大。而唯有创造性才是人类文明得以发展的源泉。

看现代的中国。固然是发展了,但这个发展的来源是借用了西方文明中的经济部分,与中国本身的文明可能并不多么协调。现在的发展,可以理解为一个旧的约束发展的经济制度被破除后的自然反弹,而且这个反弹也正好有合适的国际环境;但在这个初始反弹的力量用尽之后,持久发展的动力还在于创新,但这一点上看不出中国有比西方更优胜的地方。以后的发展前景如何,还是个说不清的事情。

关于公平。在古代文明,所有人绝对平均是所谓公平。在古典文明,各自按阶级各安其职是公平。在近代西方文明,公民(不包括非公民)个人有平等的机会是公平。在现代西方文明,所有人都有平等的机会是公平。在社会主义文明,社会按劳分配,但倾向弱势二次分配是公平。在共产主义文明,所有人绝对平均(按需获取)是公平。

历史需要观点。不是零碎的知识的集合,而是历史观的竞争。以前在初高中所学到的历史,算不上什么历史。当然是有一些历史观的渗透,但那时候的理解力显然不足以让这些历史观成为知识体系的一部分;另外这些历史观也并没有经过自己的深入思考。所以实际学到的也就是些零散的历史事件,不构成为知识体系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学习历史,或其他社会科学,要解决的几个问题首先是:1.对于主观的人类涉及在内的学问,存在不存在普遍的规律?2.如果存在规律,那么是那种性质的规律?是简单的几个因素就可以决定结果的还是复杂的交互影响,是确定性的影响的还是存在各种可能性的?3.我们对这些规律能够认识到怎样的程度?我的认识是,有复杂的、非确定性的可以认识到相当程度的规律--但要声称唯一正确,是很难的。

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工业的可能称作变革更合适,因为在历史上并没有那么剧烈。一开始是孤立的、缺少科学支持的。但在后来的科学革命以后,完整的科学理论的创建就成了工业革命最重要的基础。政治革命与此前的人本主义启蒙运动和资产阶级经济发展有相当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