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层住宅建筑设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1:50:18

低层住宅建筑设计篇1

关键词:低层砌体建筑工程住宅简化设计施工工艺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低层砌体建筑工程住宅的设计对建筑本身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墙体的设计上,要在考虑整体性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墙体的承重力,控制好墙体的高度和厚度,同时要采用适当的施工工艺,充分保证砌体建筑的质量。

一、低层砌体建筑工程中住宅简化设计

低层砌体建筑工程住宅通常是指建筑层数不超过三层的房屋,层高在4.5米,建造时使用的砖的等级强度最小为mU10,使用的砌块强度为mU7.5,使用的混合砂浆砌筑的等级最小为m5,墙体的厚度也有着一定的要求,使用砖料的厚度最小控制在240毫米,使用砌块的厚度最小为190毫米。使用的砖料的种类包括烧结的普通砖料、多孔砖、蒸压的灰沙砖以及煤粉砖等,有时还使用混凝土的砖料。低层砌体建筑工程中的楼盖多为现浇的混凝土板或者是预制的钢筋混凝土板。上下层连接的楼梯通常为现浇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而且所有的墙体的建筑方式都是落地的,通常由砌体的刚性条形结构进行支撑,充分保证住宅建筑的稳固性。

在抗震性能的设计方面,首先要从建筑物的整体结构出发,提高其抗扭转的性能。从总的框架上来说,要确保建筑物具有完整的整体性,这包括建筑物的平面布局应该是具有一定的规则性的,同时具有良好的对称性,结构上比较均匀,这样就可以增强建筑物在地震中的稳定性。建筑物立面的形状也应该是有很强的规则性的,建筑整体在竖向抗测力构件上的材料强度应该从下到上呈现出一种递减的趋势,建筑的形状最好是上面小些,下部稍微大一些,这样有利于在地震中保持良好的稳固性,也可以承受比较大的刚度,同时可以适应比较大的承载力的突变。可以通过加大和质心相距比较远的剪力墙的厚度来降低建筑物整体的偏心率,从而增强了其稳定性。假如建筑物自身的刚度非常大,那么就在结构本身开辟一些小洞来降低建筑物的偏心程度。当建筑物的表面非常的不光滑凹凸不平的时候,在形状不规则的地方可以增加一道拉梁,也可以增加起到拉接作用的楼板,通过这样的方式就可以有效增大建筑体周边构件的横截面即,同时也就等于加强了所添加物件平面的抗扭强度,建筑物的扭转效应就会得到很大的改善。

二、低层砌体建筑工程的施工工艺

低层砌体建筑工程最常见的质量通病就是出现裂缝,这是影响住宅质量安全和其抗震性能的最大难题,所以在施工工艺的选择上要注重控制好施工的质量。以下就两个影响质量的因素分析施工工艺的选择。

第一点选择恰当的施工工艺控制收缩裂缝的影响,增强低层砌体建筑工程住宅的质量水平。砌体工程使用材料的不同,造成收缩的程度就不相同,比如烧结粘土砖的时候,干缩变形的程度就相对比较小,但是在潮湿的环境中有较大的不可逆的湿胀变形。而砌块、灰砂砖、粉煤转的干缩率就有所不同,它们会随着水平的减少收缩,但是当在潮湿环境中就又会吸收水分而变得膨胀起来,再次干缩的程度与第一次相比有所减少。材料的收缩引起的砌体结构的裂缝的现象还是很普遍的,而且程度也比较严重,包括砌体建筑住宅的纵墙中间出现的八字形裂缝,建筑物底部出现的竖裂缝和斜裂缝,还有屋顶的水平裂缝等。建筑砌体材料的不同构建的组成不同也会导致裂缝的出现。比如在楼板错层处和上下层连接的部位经常出现裂缝,这是建筑体拉伸力比较大的地方。砌体框架填充墙或者在柱间墙体面上也容易出现变形扭曲的裂缝,这可能是因为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引起的。防止砌体结构因收缩导致裂缝的措施有很多种,包括合理设置控制缝的位置,科学控制控制缝的间距,还可以设置灰缝的钢筋等,加固结构的稳定性。具体来说,要在砌体结构墙体的转变处设置纵向的控制缝,同时可以在相交墙或者转角墙的接缝处设置纵向的控制缝。门和窗户的地方也可以考虑纵向控制缝的设计,一侧或者两侧皆设置均可。要注意楼顶和屋盖的地方可以不用设置控制缝,适宜设置假缝,以便防止可能的裂缝的发生。控制缝的形式设置,一般是隐式的,应该和墙体本身的灰缝相一致。控制缝的宽度也不要超过12毫米,缝的填充材料可以选择具有较高弹性和密封性能的材料,例如聚氨脂或者硅树脂等。为了防止建筑砌体住宅材料多次收缩而造成反复性的裂缝,可通过增加钢筋的数量以提高稳定性。位置的选择可以是在墙洞口的第一道和第二道灰缝处,也可以在屋顶标高以下的第二道和第三道灰缝处。插入钢筋的间距应控制在600毫米之内

第二点要采用恰当的施工工艺控制好温度的影响,提高低层砌体建筑工程住宅的总体强度。温度因素导致建筑砌体结构出现裂缝是很常见的。外界温度的变化会引起建筑砌体材料的热胀冷缩,每种裂缝一般是由顶部开始的,越往下的裂缝程度较轻。例如在夏天,屋面板的温度可以达到60°C左右,而建筑砌体温度只是30°C左右,温差大,屋顶和墙体的材料刚度又不相同,这就很容易使砌体结构在热胀冷缩中产生变形和扭曲,引起拉力和剪力的增大,超过一定限度就会发生裂缝的现象。另外在砌体结构中的钢筋混凝土的收缩也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温度裂缝的形式主要包括顶层墙面的裂缝,墙体垂直方向的裂缝,圈梁下墙体的裂缝,女儿墙裂缝等,总的来说,这些情况的共同特征是当在夏天施工时,裂缝的程度比较轻,当在冬天施工时,裂缝的程度比较重。所以在砌体结构的施工过程中,要控制好施工时间,避免大规模的工程项目在冬天进行。还要使建筑平面的布局规则简单化,依据砌体建筑的材料和体型,设置适当的温度收缩区间。如果屋面的保温层没有达到热工要求和相应的节能标准,就要重新制作保温层。对于修复的裂缝要等过一段时间后再进行检测,可以在裂缝内部嵌抹水泥浆或者玻璃纸进行确认,如果形态完整无损说明裂缝基本稳定。砌体结构在建成以后还要注意维护工作,以适应温度的变化,及时做出调整能够防止更严重情况的发生。低层砌体建筑工程的住宅质量关系重大,一定要控制好这两方面的因素,达到建筑住宅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这样才能为人们提供更多的便利条件。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低层砌体建筑工程中住宅的简化设计有利于增强建筑墙体的承载力,同时提高房屋的抗震性能,不仅为人们提供了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同时还为砌体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昕.砌体建筑房屋裂缝成因及防治浅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6)

[2]刘航.一种砌体建筑竖向无粘结预应力抗震加固结构[J].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2012(10)

[3]单虹云.浅议多层砖砌体建筑墙体温度裂缝的防治方法[J].河南建材,2011(10)

[4]李晶晶.不同影响因子对砌体建筑震害影响程度的分析及研究[J].福建建设科技,2012(1)

低层住宅建筑设计篇2

关键词:中小户型住宅;现状分析;存在问题;设计方法

1中小型住宅建筑设计现状研究分析

影响住宅品质的因素很多,最主要的是居住环境、套型面积、户型设计。

(1)客户在选购住宅时,首先考虑的是小区的居住环境。对小区居住环境影响最大的是容积率、建筑密度和绿化率。在建筑高度限度的前提下,容积率越高就意味着建筑密度越大,绿化率越小,会对居住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现在很多开发商为了利润,拼命提高小区容积率,造成小区建筑密度过大,拥挤不堪,压抑沉闷,居住品质不高。尤其是以中小户型为主的居住小区,因其户型小,所以做到同样的容积率需要更多的楼栋,对居住环境影响更大。设计师在这种情况下,应该优化总体规划,在保证地块开发强度的前提下,尽量做到让小区透气、透光、透绿。只有小区空间关系更加的人性化以及贴近自然,才能够为设计出高品质的住宅提供可行的前提条件。

(2)其次考虑的是住宅的套型面积。项目在营销过程中会对单套户型的销售总价格有适度的控制。由于这些年商品房销售单价一直呈现上涨的趋势,所以需要对套型面积进行严格的控制。以前的“大而豪”的户型空间浪费较大,总价偏高,对刚需要求造成很大的经济压力。要在保证住宅品质的前提下,缩小套型面积,就需要遵循二个原则:①能做多层不做高层,能做11层不做18层,能做18层不做30层,应尽量减小因公共交通面积而产生的公摊面积。②应进行合理的户型配比,尤其是中小户型,尽量不要做一梯两户,应以一梯四户为主,特殊情况下,也应考虑一梯五户甚至一梯六户。总之要尽量将有限的面积资源放到住宅套内去,才能为设计出高品质户型腾出空间。

2中小住宅建筑设计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对于居住环境及户内品质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开发商在这种新市场行情下,若想取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就要将“低建筑密度、高绿化率”作为定位目标。即使在“90平方米,70%”的政策环境下,也要努力做到这一点。但是现阶段最常面对的问题就是:若单层建筑面积较小,在容积率不改变的情况下,楼栋数和楼层数就会增加,楼栋数的增加就意味着楼间距会有所缩小。所以楼栋数、楼栋间距和容积率之间务必要取得较好的平衡。但为了实现在一定容积率的前提下的“低建筑密度、高绿化率”的设计目标,那么就需要放弃一梯两户或一梯三户等不经济的设计。由原本一梯最多四户转变为一梯最少四户,增加单栋建筑面积,减少楼栋数量。

就最简单的住宅项目来讲,将底层的建筑面积设置为S1,建筑用地总面积设置为S2,总建筑面积设置为S,容积率为2,建筑密度为20%,这样即为:S1=0.2,S2=252,S=10S1,能够建设10层;在项目容积率低于2的情况下,可以按照小高层项目进行设定开发,能够保证较低的建筑密度。相反,若项目设定为高层住宅,容积率就是主要的考虑因素。小高层的消防标准相对较低,楼内公共交通面积要求较小。高品质、大户型的住宅项目一般会选用一梯两户作为主要户型。楼栋间间距的大小,取决于楼房建筑的高低,楼房建筑高度和楼栋间距是呈正相关关系。

目前我国的基本国情就是人口众多,但是人均土地资源紧缺,在城市开发过程中,各地政府都在贯彻节约土地资源这一基本政策。在城市土地公开招标的文件中,很多都会要求中小户型占到一定的比例,以满足经济实力较弱的刚需群体的需求。当前建筑开发商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在既保证住宅品质的前提下又能够解决好高容积率这个问题。

3高容积率的中小户型住宅建筑设计

3.1总平面布置

总平面布置的基本要求就是在“低建筑密度,高绿化率”的开发理念下,为居民营造优越的居住环境。要想使此目标得以实现,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就是做到最大可能的减少楼栋数。在平面上就应该适度地考虑如何加大单层的建筑面积,争取做到每栋单元能够达到六户左右的同时,还能够做到可以多单元拼接,使楼栋间布置更加合理、组合更加灵活。这么做的优点不仅可以体现在增加单栋建筑面积上,还体现在居民用户公摊面积比例大大降低。

其次就是充分利用建筑高度上限,增加建筑层数,同时合理设置建筑层高,若在每层原有的基础上再降低2cm左右,这样一栋建筑物就可以多出两层的建筑面积。向上增加层数和平面上加大单层建筑面积这两种方法相比较之后会发现,竖向上增加层数此种方法优于平面上加大单层建筑面积方法,究其原因是一旦使用加大单层建筑面积和降低层高这两种方法,就不可避免地以牺牲住宅品质为代价。户均建筑面积的降低是规划指标是否变动的基础和前提,通常情况下,户均建筑面积的降低,就会带动总户数的增加,总户数的增加必然也会导致规划指标的增加。随着各方面的增加,建筑商会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车位数的增加。停车位的增加,必然导致居民居住环境的下降,要想解决此类问题,小区建设者应该以地下停车位为主,地面停车位为辅,争取最大限度地降低车辆对小区居民生活的影响。

3.2建筑单位综合性设计分析

3.2.1建筑面积公摊比例研究分析

理性购房者对于建筑面积公摊比例是比较重视的。力争将其控制在15%以内,若高于20%,购房者就会很难接受。18层以上高层设计,一梯2户、4户中,每一层公共交通面积大约设计为40m2或者是70m2。根据每一户建筑面积90m2计算,建筑面积公摊比例分别为22.22%、19.44%。因此说,90m2以下中小型住宅单元若想控制公摊面积,最好是选用一梯5、6的户型。同时,建筑设计需要对电梯、楼梯、过道等公共交通空间进行综合优化,以使其面积低于上述标准。通过降低公共交通面积的方式降低建筑面积公摊比例是建筑设计首要思考的。

3.2.2精细化户型设计分析

现代住宅主要由客厅、书房、卫生间、卧室、餐厅、阳台等组成,通过适度的联系空间进行组合,这样才能保证动静分区。根据不同的产品定位以及客户所需,进行差异化和针对性的户型设计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在“90平方米,70%”的政策要求下,住宅的户型设计只是满足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而是要求建筑师在限定的面积内设计出高品质的户内居住空间。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应重视对人的行为方式和人体工程学进行综合性思考。住宅内每一寸空间都需要进行精细化的设计,这样才能保证在户型设计过程中,做的面积可控、功能齐全、尺度适当、空间整齐。

低层住宅建筑设计篇3

关键词:高层住宅;结构;设计优化

中图分类号:tU24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0引言

高层住宅结构优化是指对建筑物结构进行合理分析,提出结构设计优化方案,目的是在设计满足国家相关建设法规的前提下,提高建筑物的技术质量,降低总成本,是投资利益最大化,并且能保证建筑物抗震性能和安全性。结构设计优化是对设计再次分析,再次加工的过程。让住宅结构刚度适中、均衡整体结构布局、减小构件在外力影响下的变形或者破坏,达到既美观又坚固抗震的效果,这是高层住宅结构优化的目标。

在高层住宅结构优化设计中,每一道工序都要精心设计,做到计算合理准确,方案合理可行,本文对设计优化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可行建议。

1高层住宅结构设计现状

1.1住宅结构设计现状

低层建筑和高层建筑横向和竖向的结构体系设计基本原理是相同的,但是建筑高度越高,竖向结构设计越难,这也是建筑界正在努力解决的问题之一。住宅结构越高,就要求有较大的柱子或者墙来承受垂直压力负荷,这对建筑材料的要求比较高。另外,住宅越高,侧向力所产生的剪切变形和倾覆力矩就要大得多,而且侧向荷载产生的响应并不是线性的,而是随着高度增加而迅速增大,在现代高层住宅建筑物中,重要的问题是整体抗弯和抗变形,抗震等,高层建筑与低层建筑结构有着很大差异,需要考虑的因素也很多,例如共振,扭转,水平侧向位移等。所以,高层住宅结构设计比较困难,考虑因素复杂多变,影响因素很多所以在设计的时候,要从整体上进行把握,设计出实用性强的好方案。

1.2高层住宅结构设计影响因素

住宅越高,安全性就越来越要重视,抗震性能也要增强,所以设计中要考虑的因素也就增多,主要影响因素有水平荷载,轴向变形,侧移等。

(1)水平荷载.。水平荷载是需要考虑的决定因素,一般来说,竖直方向上载荷在构建中受力只与楼房高度有关,但是水平受力却比较复杂,且易受外界条件影响,数值变化不定,所以其是影响住宅结构设计因素。

(2)轴向变形。在高层住宅建筑中,楼层越高,竖向负荷就越大,能够在轴向引起较大的变形,影响建筑结构的连续梁弯矩,将会引起连续梁之间支座点的负弯矩值降低,造成端支座负弯矩值以及跨中正弯矩值增大,从而引起预测材料长度不准确,对下料长度产生影响。

(3)控制指标侧移。结构侧移量是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重点考虑的因素,这一点与低层楼房不同,楼房高度越高,侧移量在水平荷载影响下变形越明显,所以在设计的时候,要注意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侧移要控制在要求范围之内。

2高层住宅结构设计优化

2.1选择设计结构方案

进行高层住宅结构设计优化时,首先要进行结构方案的选择。结构方案的好坏决定了结构设计的好坏,对于同一个建筑设计要求,其结构方案往往是不唯一的,但是不同的设计方案会影响工程质量和工程造价,在设计时,一定要选择合理的结构设计方案。可以遵循以下原则。

首先,根据相关建筑规则的规定来完成结构设计方案总体要求,处理好结构与结构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结构的最佳受力状态,是结构尽可能简单明确,直接易懂,具有足够的承载力,良好的延性和刚度。

其次,要保持结构的安全可靠。应该仔细考虑每一个构件,使各个构件能够相互协调,发挥最大功能,保证设计目标水准,使结构既经济又安全。

最后,要积极与建筑专业进行互动交流。结构设计者往往对建筑的材料不是很了解,在设计结构方案时,要与建筑师进行交流,听取他们提出的建议,结构设计师要充分理解结构概念,真实客观地进行设计,通过反复优化,修改,最后设计出造价最低并且质量最好的结构方案。

2.2设计优化

在进行高层住宅结构设计优化时,首先是要对建筑工程进行基础设计,主要有结构承重体系设计,抗震缝的处理设计等,基础设计完成后,就可以开始进行优化设计了,在优化设计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正确认识结构设计优化的重要性。现在房地产已经是一个大产业,人们对住宅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作为投资方,追求的是利益的最大化,进行住宅结构优化的设计,不但可以有效降低总成本,还可以使建筑结构更美观安全,能经济合理的节能降材,从而降低工程造价。高层住宅结构设计优化,首先要仔细阅读建筑结构图纸,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经过反复优选等过程,达到设计优化目标,对原结构方案设计进行改进,合理进行构件布置,适当选择构件尺寸等,做到精益求精,最后提出优化建议。

(2)设计方案优化。这部分是设计优化的重点,不仅要进行抗侧力单元优化设计,还要进行框架结构优化设计。使设计符合抗震要求,在各项参数都符合规范要求的前提下,不断进行优化设计,尽量减少剪力墙的数量和厚度,使结构两个方向刚度接近两个方向水平位移,达到最佳受力状态。

在设计时,首先要进行结构分析,主要由竖向抗侧力构件构成,包括剪力墙,筒体,框架等。主要分析他们的受力状态,使构件充分利用起来。在进行计算分析时,不能盲目地依赖计算机,还要结合工程师的实际经验,选择合适的计算参数,经过多次计算比较,找到最佳参数值。要注意实际结构与计算模型的偏差,因为计算机在计算的过程中,需要对模型进行假定,而实际结构错综复杂,所以计算值与实际结构会有差异,在通过计算值来选择结构时,要充分结合实际情况来分析。

其次进行框架结构优化主要是根据住宅结构平面,分析竖向荷载和水平载荷,核实实际情况,合理布置构件,选用合适材料,结合实际材料构造进行结构分析和内力分析,根据分析结果适当调整结构设计。

3)地基处理的优化。高层住宅建筑更要注重地基的处理,否则将前功尽弃,在选择地基时,要选择地质条件不复杂,容易施工的地质,因为地质条件越复杂,地基处理造价越高,而选择相对简单的地质条件,不仅可以降低地基处理的成本,地基安全度也会增加,从而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工程性价比。

3结论

高层住宅结构设计优化能够有效降低工程造价,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不仅能让建筑物安全实用,又能使其经济美观,舒适。所以进行结构优化设计至关重要,实际设计中,要结合实际情况和具体条件来灵活运用设计优化方法,实现住宅建筑设计既安全又经济。

4参考文献

低层住宅建筑设计篇4

关键词:仁怀住宅小区设计理念

1.工程简述

1.1项目规模

本次规划范围总用地18.58公顷,规划容积率1.35,建筑密度30.8%,设计住宅1593套,按每户3.2人计,居住人口约5098人。

1.2项目位置

地块位于仁怀市未来的新城区南部新城最北端,即仁怀城区到南部新城入口处。南部新城是仁怀将来的新城区,是仁怀新的教育、医疗、交通中心。地块距市中心约7.5公里,北邻仁怀市区至南部新城的城南大道,对外交通便利,西邻一期地块保留山体,南面和东南面为一期地块发展用地,项目大部分处于政府规划的生态林地包围中。北入口紧接城南大道,地块交通便捷,四通八达;离人民医院较近,市政配套还有仁怀市客运站、幼儿园、小学、冠英中学、仁怀市党校、茅台学校。

1.3场地概述

本次规划设计地块为一期a地块项目,区内山地与低洼地相互交错,地形较复杂,现状地形标高约在778―853米之间,最大坡度达到30%。现状局部用地为种植和养殖用地,基地内有少量居民点,城市道路基本建成,开发建设条件基本具备。

2.总平面规划设计

2.1规划设计理念

将仁怀碧桂园打造成仁怀地区集商业、娱乐、高档住宅为一体的高尚社区,成为仁怀各阶层人士心中的理想家园。

・构建和谐社区,实现健康性、参与性、人文性的和睦新社区。

・尊重现状肌理,生态优先的理念,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承传统文化,营造绿色、宜居社区。

2.2总体布局

本次规划为商业区,综合楼,高层住宅和低层住宅,地块北面沿市政路西边为商业区和综合楼,沿市政路东边为高层住宅,由8栋高层洋房形成多个院落,高层洋房区地下为两层和3层地下车库,车库顶设置公共绿化,作为小区主要公共活动空间;地块南面为低层区住宅,以横向波浪形设置,在低层区中间设有水体和集中绿地。

小区鸟瞰图步行商业街效果图

3.建筑设计

3.1设计理念

为了丰富城市界面和色彩,结合现状环境特点,营造简约欧式古典式建筑特色。设计努力营造欧式生活小镇模式,利用天然石材、涂料、石漆等材料特性,结合建筑平面进退关系变化,形成休闲浪漫的建筑基调。建筑色彩以浅红色系为主调,传达一种大地气息,赋予建筑历史厚重感,彰显建筑本身所拥有的天然、质朴、大气,来诠释高档住宅的身份特色。

3.2建筑平面特点

仁怀碧桂园一期a地块项目住宅户型面积段丰富,可选择性多。高层住宅为24至30层。地下设计两层和3层地下车库。

在户型平面设计中,强调户型的功能分区合理,动静分区明确,采光通风良好,以此为主线,贯穿于各类户型平面中。各类户型均考虑了动静分离,卧室休息区与客厅、餐厅活动区相对分离,有效减少了噪音和视线对卧室的干扰,增强了卧室的私密性,各户餐厅与客厅均独立设置,直接对外采光与通风,大小适宜,各厅完整,卧室设计了外挑凸窗,有效增加了采光面,又使住户能倚窗远眺,美景尽收。卫生间干湿区分离,既方便使用,装修美观,又可满足多人同时使用要求,每户均设置专用晒衣阳台,洗衣机固定设置,避免出现观景阳台晒衣,改善室内居住和小区室外景观环境。

3.3建筑立面及特点

(1)造型设计

低层住宅和商业建筑立面设计采用欧陆建筑风格,反复推敲建筑的细部,从建筑屋顶的交接到转角窗的比例,细细品味,使建筑独具匠心,使建筑造型丰富而不繁琐,简朴而不失高雅。外墙面基座材料采用厚实的花岗岩,主体采用外墙涂料,屋顶采用坡屋面,整个立面分段处理,比例协调和谐。整体立面造型完美,富于变化。使小区具有独特个性的创新艺术效果。在顺应原有地形地貌机理的原则下,整个小区建筑平缓舒展,体形高低错落,与周边环境遥相呼应,与自然融为一体,柔和了浓郁西方古典风韵,一个充满浓郁欧洲风情的建筑群展现在人们眼前。

(2)建筑色彩

小区以暖色为调,屋面采用红色彩瓦,增加了小区居住的温馨感受。高层洋房区主要采用浅色天然石漆墙面,低层住宅区采用各色涂料及石材墙面。

3.4建筑剖面及竖向交通

(1)商业室内外高差为150mm,采用2%大缓坡进行连接,可兼作无障碍坡道。

(2)低层住宅竖向交通平时主要采用楼梯,高层住宅主要采用电梯。

3.5建筑构造及装修

(1)建筑墙体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以满足建筑节能要求。

(2)外墙装饰主要采用外墙涂料和天然石漆,局部采用花岗岩。

(3)内墙一般为混合砂浆,卫生间墙面用水泥防水砂浆,住宅公共大堂、楼梯间、电梯厅为混合砂浆刷内墙涂料。

(4)窗采用铝合金中空玻璃窗,公共出口处采用安全玻璃。

(5)住宅入户为防火防盗门,阳台门采用铝合金中空玻璃门,户内门留洞(用户装修自理);商铺门采用铝合金框高透光热反射玻璃门;防火门根据防火规范要求设置。

(6)住宅楼地面一般采用水泥砂浆找平(面层用户自理),公共大堂、楼梯间、电梯厅楼地面采用瓷砖楼地面;商业地面采用水泥砂浆找平(面层用户自理);卫生间楼地面设防水层。

(7)顶棚一般为混合砂浆。住宅公共大堂、楼梯间、电梯厅顶棚为混合砂浆刷涂料。

(8)建筑坡屋面为瓦材刚性防水加单面反应粘高分子卷材防水屋面;平屋面为细石混凝土刚性防水加单面反应粘高分子卷材防水屋面。

3.6地下室设计

地下室的面积根据该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机动车停车位的需求综合计算,同时外加设备辅助用房的要求进行设计,分为两层和3层地下车库各一个,总建筑面积59748平方米,停车位共1680个。

3.7无障碍设计

根据《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在高层住宅、商业建筑入口处设无障碍坡道;高层住宅每个单元均设置一台无障碍电梯。

4.结语

全面提高住宅建设质量,改善住宅使用功能和居住环境已成为当代住宅建设的核心理念。通过对仁怀碧桂园一期a地块住宅小区的设计,提出小区规划设计理念和建筑设计理念,配以人性化的设计准则,使小区向动态化,人性化设计迈出了一步。

参考文献:

【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2】《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3】《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2003年版)

【4】《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低层住宅建筑设计篇5

关键词:住宅建筑;设计依据;电气设计;节能环保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住宅小区建筑逐渐从多层住宅向高层住宅发展转变,高层住宅在现代城市住宅建筑中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大。再加上,由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家用电器越来越多,使住宅电气设计由原来的纯照明向多功能的方向发展。因此,现代住宅楼建筑电气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其科学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居民电气供应的质量,且是保证居民生产生活和学习的关键。本文结合近年来的一些工作实例对现代住宅建筑电气设计的主要内容、出现的一些问题及能源节约方面作一些探讨,报道如下。

1、现代住宅建筑电气设计依据

根据GB50045-1995(200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下简称为“高规”)第3.0.1条规定,高层住宅楼是指十层及十层以上的住宅建筑。分为超高层住宅(100米以上或35层以上住宅),一类高层住宅(十九层及以上三十四层以下或50米以上100米以下商住楼);二类高层住宅(十至十八层为二类高层住宅)。

现代住宅建筑是有着住宅性质的高层建筑。在电气设计中首先应遵守国家的一系列规范(GB50045-2005《高层建筑防火规范》、GB50368-2005《住宅建筑规范》和GB50096-2011《住宅设计规范》、JGJ16-200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和《建筑物防雷规范》等)。此外,涉及到照明方面应遵守GB50034-200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涉及到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时应遵守GB50116-19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等。

2、现代住宅建筑电气设计内容分析

2.1负荷分类

高层住宅建筑中消防泵、喷淋泵、防排烟风机、消防控制室电源等消防负荷超高层或一类高层为一级负荷,二类高层为二级负荷,另外潜污泵、普通客梯、生活泵等重要负荷虽然不是消防负荷但也根据高层以住宅分类超高层或一类高层此类负荷为一级负荷,二类高层此类负荷为二级负荷,其余的住宅内普通照明、地下室一般照明(非应急和备用照明)住宅内家用电器等用电均为三级负荷。

2.2负荷的计算

电力负荷是供电设计的依据参数。计算准确与否,对合理选择设备及设备的安全可靠与经济运行均起决定性作用。现代住宅建筑由于层数较多,高度较高,因此在电力负荷计算方面对于整个建筑设备和配电方式的选择及后期使用的安全性都是非常重要的,住宅建筑的负荷计算,方案设计阶段可采用单位指标法和单位面积负荷密度法;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阶段,采用单位指标法与需要系数法相结合的算法。其中高层住宅地下室除考虑照明用电外另预留一定动力和插座用电,地下室负荷一般按单位面积法进行计算,住宅用电60平方以下(含60平方)每户考虑3Kw,60平方至90平方(含90平方)每户考虑4Kw,90平方至150平方每户考虑6Kw,超过150平方的超出面积可按40w每平方至50w每平方计算。一栋高层住宅用电负荷按各类负荷考虑各自负荷性质的需要系数后求和,再考虑一定的同时系数后计算而得。

2.3供电电源

高层住宅的供电电源应按住宅建筑的负荷性质、用电容量、发展规划以及当地供电条件等进行合理设计和考虑。

为了保证供电可靠性,一类高层住宅的一类负荷至少应有两个独立电源,当一电源发生故障时,另一电源不应同时受到损坏。二类负荷的供电系统,最好由两回线路供电。在负荷较小或地区供电条件困难时,二级负荷可由一回6路kV及以上专用的架空线路供电,在实际设计过程中我们经常无法从市电取得两路独立电源,就常常考虑设置自备电源,自备电源有柴油发电组及epS电池等方式,我们较常采用的是自备柴油发电机组做为一、二类高层建筑一类级负荷的第二电源,机组应处于常备启动状态。一类高层建筑及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保护对象分级为一级的建筑物的发电机组,应设有自动启动装置,当市电中断时,机组应立即启动,并应在30s内供电。当采用自动启动有困难时,二类高层建筑及二级保护对象建筑物的发电机组,可采用手动启动装置。

2.4高层住宅配电方式

住宅建筑低压配电系统的设计应根据住宅建筑的类别、规模、供电负荷等级、电价计量分类、物业管理及可发展性等因素综合确定。

对于消防泵、喷洒泵、防排烟风机等负荷采用放射式配电,两路电源引至各消防设备末端进行切换;除消防水泵、消防电梯、防烟及排烟风机等消防设备外,各防火分区的消防用电设备,由消防电源中的双电源或双回线路电源供电,末端配电箱设置双电源自动切换装置,该箱安装于所在防火分区内;由末端配电箱配出引至相应设备,采用放射式供电。对于作用相同、性质相同且容量较小的消防设备,可视为一组设备并采用一个分支回路供电。每个分支回路所供设备不超过5台,总计容量不宜超过10kw。

高层住宅住户用电采用树干式与放射式相结合的配电方式,各层电表箱树干式引自配电干线再放射式引至各住宅户内。

2.5高层住宅应急照明及供电要求

高层住宅火灾应急照明应包括备用照明、疏散照明两种,供消防作业及救援人员继续工作的场所如消防泵房、防排烟机房等处设置备用照明;供人员疏散,并为消防人员撤离火灾现场的场所如楼梯间、门厅等处设置疏散指示标志灯和疏散通道照明。

高层住宅的疏散楼梯间、长度超过20m的内走道、消防电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设置疏散照明,二类高层居住建筑的疏散楼梯间可不设疏散指示标志。

应急照明中的疏散照明持续供电时间不应低于30分钟,一般疏散区域的疏散照明照度不低于0.5LX,竖向疏散及人员密集场所的疏散照明照度不低于5LX;航空疏散场所,避难疏散区域的备用照明的持续供电时间不低于60分钟,照明不低于正常照明照度;配电房、水泵房等火灾时需继续坚持工作的场所备用照明的持续供电时间不低于180分钟,备用照明照度不低于正常照度水平。

当建筑物消防用电负荷为一级,采用交流电源供电时,由主电源和应急电源提供双电源,并以树干式或放射式供电。按防火分区设置末端双电源自动切换应急照明配电箱,提供该分区内的备用照明和疏散照明电源。

当采用集中蓄电池或灯具内附电池组时,由双电源中的应急电源提供专用回路采用树干式供电,并按防火分区设置应急照明配电箱。消防用电负荷为二级并采用交流电源供电时,采用双回线路树干式供电,并按防火分区设置自动切换应急照明配电箱。采用集中蓄电池或灯具内附电池组时,由单回线路树干式供电,并按防火分区设置应急照明配电箱。

2.6电缆选择与敷设。

超高层住宅的,其消防设备供电干线及分支干线,应采用矿物绝缘电缆;

一类高层住宅,其消防设备供电干线及分支干线,采用矿物绝缘电缆;当线路的敷设保护措施符合防火要求时,也采用有机绝缘耐火类电缆。

二类高层住宅,消防设备供电干线及分支干线,采用有机绝缘耐火类电缆。

超高层住宅及一类高层住宅采用矿物绝缘电缆时,采用明敷设或在吊顶内敷设;当采用难燃型电缆或有机绝缘耐火电缆时,在电气竖井内或电缆沟内敷设时可不穿导管保护,但应采取与非消防用电电缆隔离措施;当采用有机绝缘耐火电缆为消防设备供电的线路,采用明敷设、吊顶内敷设或架空地板内敷设时,应穿金属导管或封闭式金属线槽保护;所穿金属导管或封闭式金属线槽应采取涂防火涂料等防火保护措施;线路暗敷设时,应穿金属导管或难燃型刚性塑料导管保护,并应敷设在不燃烧结构内,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30mm;

消防联动控制、自动灭火控制、通信、应急照明及应急广播等线路暗敷设时,采用穿导管保护,并暗敷在不燃烧体结构内,其保护层厚度不小于30mm;当明敷时,穿金属导管或封闭式金属线槽保护,并应在金属导管或金属线槽上采取防火保护措施;采用绝缘和护套为难燃性材料的电缆,不穿金属导管保护,但应敷设在电缆竖井内;

2.6火灾报警系统设计

高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应根据保护对象的特点,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管理维护方便。

高层住宅的火灾报警系统尚应根据火灾的扑救难度、火灾的危险性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保护等级。

建筑高度超过100米或层数超35层的高层住宅的火灾报警系统应按特级保护对象考虑,一类高层住宅的火灾报警系统按一级保护对象考虑,二类高层住宅的火灾报警系统按二级保护对象考虑。

高层住宅级保护对象的火灾报警系统形式应采用控制中心报警系统,一级保护对象的火灾报警形式采用集中报警系统,二级保护对象的火灾报警形式采用集中报警系统或区域报警系统。

高层住宅的地下停车库选用感温探测器,商业、电梯前室等处选择感烟探测器,配电房、风机房等处选择感烟探测器,柴油机房采用烟温同感的探测器,电气竖井,电缆隧道等处选择线型定温探测器。

通过合理科学的火灾报警系统的设计可更早的发现火灾隐患,采取合理的处理和消防灭火措施以达到防止和减少火灾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的目的。

2.7防雷与接地设计

高层住宅应根据建筑物高度、体型及所处区域的雷爆情况综合计算年雷击次数,根据年雷击次数把高层住宅防雷等级分为二类防雷建筑物和三类防雷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n>0.25次/a的住宅按二类防雷建筑物考虑,预计雷击次数0.25次/a≥n≥0.05次/a的住宅按三类防雷建筑物考虑。

二类防雷建筑物外部防雷的措施,采用装设在建筑物上的接闪网、接闪带或接闪杆,也采用由接闪网、接闪带或接闪杆混合组成的接闪器。接闪网、接闪带应沿屋角、屋脊、屋檐和檐角等易受雷击的部位敷设,并在整个屋面组成不大于10m×10m或12m×8m的网格。

第三类防雷建筑物外部防雷的措施采用装设在建筑物上的接闪网、接闪带或接闪杆,也可采用由接闪网、接闪带或接闪杆混合组成的接闪器。接闪网、接闪带沿屋角、屋脊、屋檐和檐角等易受雷击的部位敷设,并在整个屋面组成不大于20m×20m或24m×16m的网格。

3、节能设计

现代高层住宅建筑的大发展也伴随着能源的浪费和消耗,所以高层住宅建筑的节能显得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国家的能源供应,经济浪费和环境保护,对于高层住宅建筑的节能主要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采用能耗低的变压器、电气设备和用电设备。

采用设备就地补偿与变配电所集中补偿相结合的补偿方式以达到更低的无功功率损耗。

住宅建筑的门厅、前室、公共走道、楼梯间等设人工照明及节能控制。除电梯前室外的其它公共区域设置声光控制开关控制。

采用节能LeD照明灯具及带节能型电子镇流设备荧光照明灯具等节能型灯具。

4、高层住宅电气设计中尚应注意的问题

4.1双电源末端切换应注意以下问题。

消防水泵、消防电梯、防烟及排烟风机等的两个供电回路,应在最末一级配电箱处自动切换;除消防水泵、消防电梯、防烟及排烟风机等消防设备外,各防火分区的消防用电设备,可由消防电源中的双电源或双回线路电源供电,末端配电箱设置双电源自动切换装置,该箱安装于所在防火分区内。

4.2火灾报警系统线路选择与敷设应注意以下问题

(1)横向敷设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传输线路如采用穿导管布线时,不同防火分区的线路不应穿人同一根导管内;探测器报警线路采用总线制布设时不受此限;

(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用的电缆竖井,宜与电力、照明用的电缆竖井分别设置;当受条件限制必须合用时,两类电缆宜分别布置在竖井的两侧。

(3)火灾广播线路与火灾报警控制总线不应敷设在同一线槽或桥架内。

4.3树干式配电,在树干分支处应注意以下问题。

在树干分支处(回路导体载流量减小处)。应加设短路保护,当短路保护设备不能设置在回路导体载流量减小的地方时,应采用下列措施:

(1)短路保护电器至回路导体载流量减小处的这一段线路长度,不应超过3m;

(2)应采取将该段线路的短路危险减至最小的措施;

(3)该段线路不应靠近可燃物。

5.结束语

由于现代住宅建筑的特殊性,使得其电气设计越加复杂,存在着一些争议及问题。然而,住宅建筑电气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居民的切身利益,科学合理的住宅建筑电气设计有利于保证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节约能源、环境保护等。因此,相关工作者应努力探索,积极创新,提高建筑电气设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JGJ16-200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2]JGJ242-2011《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3]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4]GB50116-19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5]戴瑜兴,黄铁兵.《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数据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低层住宅建筑设计篇6

习惯于宏观思维,努力认识了解社会发展的态势,不断寻找研究的

切入点,为解决社会关注的问题提出思路。基于此,30余年来,我

在开放建筑的研究中经历了“从开放到低碳”,即“支撑体住宅(开

放住宅)―开放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低碳建筑”的过程,这些

过程既相互联系又有区别。

支撑体住宅(开放住宅)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开始研究支撑体住宅(开放住宅),因

为当时我国正处于开放改革的初期,计划经济时代的国家包投资、

包建造、包分配的福利房的住宅体系和政策受到严重挑战,我就思

考如何探讨一种能适应商品住宅属性的住宅设计和建设的新模式。

那时,我刚好接触到在美国mit任教的约翰

哈布瑞根教授提出的

SaR住宅建设新理论,他明确提出住宅建设不能把住户排斥于住宅

设计和建设过程之外。住房建设要适应人的需要而不是要人来适应

住房。我认为这是住户对住宅建设满意与否的关键所在,因此结合

我国国情,提出了支撑体住宅的设想,把住宅分为两部分――支撑

体和可分体部分,就像核桃一样,支撑体就如核桃的“壳”,可分

体(或填充体)则如核桃里的“仁”。根据设想做了方案,制成模

型,组织论证,经过反复沟通交流,最后得到主管部门的认可,于

是我开始在无锡做支撑体住宅实验。该试验工程占地0.85公顷,建

成建筑面积12400m2,平均每户建筑面积60m2,可容纳200多住户。

在此实验工程中明确探索的内容是4项,首先是应用SaR理论结合

我国国情探讨一种让住户参与设计和建设的模式;二是探索一种住

宅多样化的设计方法;三是探索住宅总体布局的新方式,以打破兵

营式行列式的空间单调的布局;最后是探讨具有地域特色的住宅建

筑新形象,打破千城一面的方盒子住宅形象。最后采用了一种四合

院退台式的住宅形式,把单元式住宅和传统四合院形式结合起来;

采用以套型为单元细胞组合的平面组合方式,创造了住宅设计多样

化的途径;又运用江南传统民居中的建筑元素,创造现代住宅新形

象(图1)。这个工程是我研究开放建筑的起点。

上世纪80年代中,我看到一些年轻人住在单室户的住宅,仅

30多m(这是国家一室户的住宅标准),结婚后生了孩子,老人来带,2个人就变成4口之家。由于面积少,“住不下,住不久”的现象

比较普遍,于是我们自拟课题,研究高效空间住宅。因为我们发现

住得很挤,实际上都是房间下部挤,上部很空,就想如何有序地把

上部空间用起来?因此,就做了一个一室户的方案,平面尺寸为

4800mm×7200mm,建筑面积36m2,做了模型(图2),层高

3.30m。按照“该高则高,可低则低”的设定原则,起居空间高一些,

厨卫空间、交通空间及睡眠空间低一点,以不妨碍人体活动行为为

原则进行平面空间组织,将厨卫设备上部空间,入口、走道处的有

些家具上部空间等有序地聚合起来变为可利用的空间,就形成2个

卧室,一间设一张大床,1350mm宽,作为主人睡房,一间有2张

床供孩子及老人用,两间睡房都有一张小方桌和衣橱,把厨卫设备

(厨房洗涤池、炉灶、操作台)和卫生间的洗脸池、马桶、洗衣机

上部空间,起居室内电视机柜等家具上部空间利用起来作为上层睡

房的走道空间,在交通空间的上部做贮藏空间。这样住宅功能齐全,4口之家住得下,分得开,住得久。此方案虽然层高增加了一点,

但使用面积增加50%~60%,达到50~60m2。我们带着模型和图纸

走访市主管领导,得到认同,又找到厂家资助建起了一幢2层楼的

试验房(图3)。不久在南京、苏州、天津、郑州等地也得到应用。

南京开发商创建的跃层住宅也就是在这个高效空间住宅基础上开发

的产品。图4是南京日报社青年住宅楼,它是报社领导看到我们

建成的高效空间住宅实验房后,特邀我为他们设计的,原来他们

买了一家厂房想拆除新建住宅楼,但最多只能建一幢多层的28套

住房,按我的方法不仅三幢厂房均未拆,还将它改造成65套住宅

建成投入使用至今。

图5是南京又一例高效空间住宅,它是按照这个模型建的,

每户两个开间,采用不同的层高,起居室开间层高是3.6m,另

一间层高则为2.4m,二者层高采用3:2的比例,即二层起居室

(2×3.6m=7.2m),就可变为3层卧室的高度(7.2/3=2.4m),

这样每两层中就增加了一层,在3.6m层高的开间其北端是厨卫空

图6郑州建成的高效空间住宅外观图7高层支撑体住宅中南大厦

一层平面二层平面三层平面

图8开放的图书馆建筑(深圳职业学院图书馆)

间,在其上部又开辟了一间睡眠空间。图6为在郑州建的高效空间住宅楼,每户两个开间,采用不同的层高,

二者层高比为3:4,分别为3.2m和2.4m,在3.6m层高的开间北端设计为厨卫空间,在其上部也设计为睡眠

空间。这种高效空间住宅是开放住宅的发展,即空间由二维可变发展为三维可变,它提高了建筑空间使用率,

使使用面积大于建筑面积,同时也节约了土地。

上世纪90年代,高层住宅开始在我国一些大城市建设,为此我又研究了支撑体住宅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

图7为南京中南大厦,26层,一部分为拆迁安置房,其余为商品房,套型面积差异较大。我们结合高层结构

剪力墙的布置,设计了可分可合的弹性空间体系,客户和开发商都非常满意。

开放建筑

1992年我在东南大学成立了东南大学开放建筑研究与发展中心,并与土木系结构专业老师合作,带领一

批博士生、硕士生共同研究开放建筑及其在各类工程设计中的应用。支撑体住宅的哲学思想同样也适应于各

类公共建筑,尤其是图书馆建筑,我们设计的所有图书馆都采用了开放建筑理念,如我们中标的深圳市高等

职业学院图书馆创造了一个灵活可变又能增长扩建的弹性空间模式,我们把服务空间(不变的空间)布置在

阅览空间之外,保持了阅览空间的完整性(图8)。

图9为南京交通大厦,26层,也是按照开放建筑理念设计的。工程设计周期比较长,建设方主管领导

前后三次人事变更,每次新任领导都有自己的想法,开始是以培训中心为主,二任领导觉得培训中心用不

了这么多面积,要把一部分作为职工住宅;三任领导觉得职工住宅建在闹市区不好,要把它改为办公或宾馆。

由于我们按开放建筑理念设计,以不变应万变,并未受到功能变动的影响。该工程最终建成后作为综合楼

使用,底层为银行,上部为办公、宾馆。

图10为也门塔兹大学科技学院综合楼。它是国际招标设计工程,35000m2,主要是教学科研用房,但

具体功能不确定,给设计带来了很大挑战。我们应用开放建筑理念,采用单元设计和单元组合的方法进行平

面组合,在单元设计中把不变的服务空间(楼梯、卫生间等)布置好,将被服务空间(基本使用空间)设计

为灵活的大空间,让使用者能进行二次设计,具体确定教室、实验室或办公室等用房,同时又根据当地气候

条件和风俗习惯,采用一些地方建筑元素,创造了一个有也门特点的开放的学校建筑,被评为最佳方案,这

就是开放学校建筑设计实例。

上世纪90年代初可持续发展问题被提上世界各国议事日程,也促使我们的研究从开放建筑走向可持续发

展建筑的研究。图11是安徽省六安市行政中心,当时领导要求设计一个雄伟气派的高层,但我的观点是最好

图9开放的办公楼建筑图10开放的学校建筑图11六安市行政中心图12泾县云岭新四军纪念陈列馆

(南京交通大厦)(也门塔兹大学科技学院综合楼)

保留水渠建成后外景建成后鸟瞰照片

太阳能热水器与建筑一体化

地下停车场地下停车场在中心绿地上的出风口

大门

图13扬州新能源生态小区

不要盖高层,因为建筑基地自然条件较好,面积较大,有自然高低错落,有小丘有水面,应该尽量减少破坏

地形地貌,而建造高层无论建设费用还是今后的运营费用都比较高……,最后我们做了两个方案,一个是高

层一个是多层。我们推荐多层方案,采用院落式单元布局,它将四套班子分成四个组团,因地制宜分列置于

四个高地上,围以会议中心,各自有独立出入口,全部办公用房都为南北朝向,自然通风,车库就设在结合

地形高差设计的架空层内,未做地下车库,所以建筑造价较低,使用后能耗较低,创造了一个与自然环境和

谐的工作环境。

图12是我受邀设计的安徽省泾县云岭新四军历史陈列馆,该地是历史上有名的皖南事变发生地。当时

他们将新建的馆址选在一块平地上。但我知道皖南山多地少,于是建议把馆址重新选在靠近公路的山坡上,

少占良田,且方便通达,而这个山地又正好面对新四军老军部。这个设计也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依山就

势呈台阶型,全部陈列室都采用自然采光(顶侧光)和自然通风,没有装设空调设施;台阶型的陈列室的屋

面也做成室外陈列或花园,远看像当地的梯田一样。

可持续建筑

上世纪90年代中,可持续发展思想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借助一个项目的契机,我们开始了“扬

州新能源生态住宅区”规划设计研究工作(图13)。我们把太阳光、太阳热和地热充分利用起来,把太阳能

热水器与建筑一体化设计,成为建筑形象的亮点。并充分考虑当地冬夏两季主导风向进行规划设计,扬州地

区夏季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冬季是北风,因此,我们把小高层住宅建筑布置在基地北边,挡住冬天的北风,

东、南面布置层数较低的住宅楼,并且向东南方向开口,以引导东南风吹进住宅区内。我们还与香港中文大

学合作,进行空气流通的模拟,更优化了总体布局。这块基地的北边有一条水渠,建设单位要把它填掉,以

图14南京林业大学木构实验房图15浙江天目山休闲度假屋

扩大用地,我们坚持将它保留下来,不仅作为景观,还利用它作回水利用。所有的住宅楼都朝向南北并略偏

东。此外,也充分考虑公共资源共享的原则,将公共绿地设在小区中部,无论是住在别墅或住在多高层住宅

楼中,住户都能方便到达。为了充分节约土地,我们将中心绿地下设计为车库,又把太阳光引进地下车库,

结合中心绿地小品建筑设计组织地下车库自然通风;小区入口大门的顶部结合绿化进行设计,以体现一种建

设占地又还地的理念……总之,在这个生态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中我们坚持通过建筑本身的规划和设计来达

到一些生态的要求,而不是一味追求高科技的手段。

低碳建筑

随着环境污染的恶化,节能减排提上议事日程,它与我们建筑行业关系很大。2008年5.12四川大地震,

建设部提出在灾区建100万套灾后安置房,每户20m2,全部用彩钢板建造成一层的。当时我就觉得有些问题,

彩钢板薄,中间夹的是聚笨乙稀,保温隔热并不好,还有白色污染,全建单层要占多少平地或农田?何况灾

区是山区,平地本来就少,震后更少!能否采用另外一些建造方式,不求全国大统一,在满足安全、适用、

快速建造的前提下,选用当地材料建造一些两层的建筑?于是我们联合了南京大学、南京林业大学、东南大

学及南京工业大学共同研究,提出了利用自然生长的林木、竹和工农业废弃物,建造一个二层楼的木构安置

房,即采用梁、柱、板三种基本构件建构的轻型框板集成木构建筑体系。

框架梁和柱采用自然生长的原松木――俄国进口的樟子松,板体是用江苏大量生产的木夹板和农作物废

弃物――秸杆生产的中、低密度的秸杆板(南京林业大学有专利),通过合理的构造设计,中为木龙骨,上

下两面分别为12mm和9mm的木夹板,中层为秸杆板,构成一个既保温、隔热又隔音的多功能复合空心板,

具有一定的强度,在工厂生产,可做室内外墙板,也可作为楼面板或屋面板。板体的规格与木夹板尺寸一致,

即1220mm×2440mm或它的分数,做到材料的零消耗,厚度为90mm,框梁、柱和板件都在工厂生产,

最后运到工地,进行现场安装。按照这个体系我们首先在南京林业大学建造了一幢实验房,共80m2,全部梁、

柱、板构件用8吨卡车运到工地,5位工人7天时间就安装好了。这个小木房除了柱基采用杯形砖混预制构

件外,其余都是木结构,只用了5公斤铁钉子,此外没用任何钢材。

2009年我们应浙江一位客商的要求,利用同样的轻型、框板、集成、低碳、木构体系在浙江天目

山建了三幢休闲渡假屋,可以周末一家人租用,每幢60m2,二室一厅一卫(图15)。同一年,在南京

江宁也用这种木构体系建造了一个农民之家,有陈列室、阅览室、室、茶室和乒乓室等;二层共

208m2(图16),它是作为江苏省节约型建筑的试点工程而建的。在这个工程中一层墙板是采用中山市

生产的HC生态板,防火、防水,无污染。这种建筑体系无论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还是环境效益来讲

都是比较好的。在南京林业大学建的第一幢实验房,80m2,6万元建成(不带任何装修也无水设施);

天目山渡假屋包括全部室内外装修,60m2,每幢13万元;南京江宁农民之家,208m2,共花44万元建

成,平均单位造价2000元左右。这种房子的建造的确是不害天、不害地、不害人的,可谓是低碳建筑、

健康建筑。其实我们研究这种低碳建筑不只是作为临时安置房,更重要的是为了广大农村的建设。但是

现在遇到一个问题,农民好不容易盖一幢房子,还是习惯于砖和混凝土,认为木构房子不牢固,殊不知

在国外大部分私人住房都是木结构,日本近年来已要求公共建筑采用木结构。期望木结构建筑会逐渐被

人们重视起来,我想这是一个方向,从长远看,大力开展种树活动,让森林能生态化生长,这样木构建

低层住宅建筑设计篇7

【关键词】住宅;建筑;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多层住宅建筑越来越多,因此,对于多层住宅建筑的施工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要求我们要做好施工的管理工作。

二、多层住宅建筑的特点归纳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将建筑类型做出了明确的区分,其中低层住宅为1层~3层;多层住宅为4层~6层;中高层住宅为7层~10层;高层住宅为10层~30层;超高层住宅为30层以上住宅建筑。多层建筑在城市集合住宅建筑中极具代表性,主要借助公共楼梯垂直交通。多层住宅依靠它的诸多优势,在我国目前新建和正在建设中的城镇住宅建筑中占据了超过90%的比例。多层住宅建筑的优缺点:

1、多层住宅建筑缺点

(一)底层住户安全隐患大,采光性差,厕所易溢粪;顶层住户上下不方便,屋顶隔热防水性能差。

(二)设计、建筑工艺定型,多层住宅建筑在空间布局、建筑选材以及住宅结构等方面很难有创新。

2、多层住宅建筑的优点

(一)与低层住宅建筑相比,多层建筑节省占地。与高层住宅建筑相比,多层住宅建筑不仅建设工期短,在投资方面还减少了设置公共走道、电梯以及高压水泵等设施的投资,物业费用也相应较低,整体性能价格比比较高。

(二)公摊面积少。由于不需增加公共走道及电梯,多层住宅建筑户型设计空间较大,大大提高居住舒适度。

(三)结构施工方面,由于结构设计成熟,北方大多数地区采用砖混结构,建材已经大量工业化、标准化生产,这样大大降低了建筑造价,更易于被广大普通消费者接受。

三、多层住宅建筑的施工管理特性

1、局部质量问题等同于个部质量问题。多层住宅工程涉及到众多用户的个人利益,业主及住户都工程的质量要求都比较严格。在施工过程,即使整体工程质量很好,但如果一处出现问题,都住户来说都将是个大问题。这就需要后期过细、过硬的施工管理技术。

2、各工种相互制约问题。一个环节考虑不周都将会产生一连锁反应影响另一个环节,或更多环节,产生难以控制的负面效应。

3、施工面过于分散。多层住宅楼墙体较多,房间多,施工洞堵住以后,同一楼层不相通,往往造成对某处施工管理不到位,引起质量问题。

四、我国多层住宅建筑施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多层住宅建筑的施工质量关系到业主和住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是施工企业生产安全的重中之重。但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国家相关标准的缺失以及多层住宅建筑市场施工主体的繁多,使得多层住宅建筑长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主要有:

1、施工市场环境竞争恶劣。由于多层住宅建筑总体投资相对较低,对施工单位资质要求不严格,市场参与者众多,良莠不齐,为取得合同极力拉低报价,取得合同后偷工减料、粗制滥造,给建筑物的使用安全带来极大隐患,工程后期加价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2、对多层住宅建筑基础选型不重视。“万丈高楼平地起”,高层建筑的基础选型受到极大重视,而由于多层住宅建筑在施工前期花费较少,施工单位对基础选型往往很随意,虽然多层建筑施工工艺已经模型化,但我国国情千差万别,还必须做好建筑物的基础选型工作。

3、建筑物施工现场控制不严格。多层住宅建筑施工空间较为狭窄,特别是在经济发展地区以及地区中心城市,多层住宅建筑施工还要考虑到对人流、交通、地下管道等的影响,施工环境更为复杂,施工单位对现场施工控制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许多现场管理及控制制度形同虚设。

4、多层住宅建筑施工技术缺乏创新,新材料、新技术得不到推广,并且在建筑物的节能环保方面考虑较少。这既是由于施工市场低价恶劣竞争导致的结果,也有国家政策引导不到位的原因。

五、如何做好多层住宅建筑的管理

1、做好施工预案的重要性要针对整个工程的特点编制有针对性的施工方案。其中应包括:关键部位的施工方法,工序的安排,不同工种的插入时间,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提出预控措施,制定出成品保护措施等。工程管理中,要抓住关键问题,使管理处于“受控”状况,才可能达到工期缩短,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增长的效果。工程变更和设计变更的造价占整个工程造价的比例有近10%,有时甚至更多,在施工过程中,各方可能会提出各种各样超出原设计图纸的要求,或者由于设计考虑不周造成与实际情况不符合等,就会出现工程变更和设计变更,而这些变更必须会带来工程造价的增加.也就可能出现工程造价难于控制好的局面.目前,导致绝大多数多层住宅工程造价突破控制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此。

2、做好多层住宅施工工程管理也要重视监理的工作工程监理的监理工程师都是有经验、阅历比较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在设计及施工监理过程中能提出许多积极的降低工程造价的建议、尤其在施工阶段关系到是否要设计变更和工程变更的决定时,他们往往能根据自身的技术优势做出合理正确的选择,这一点许多建设方代表因其经验、阅历及技术受各方面的条件制约而无法做到。在施工过程中。甲、乙两方因各自的立场、观点不同,有时会出现一些影响施工正常进行的情况,监理单位作为公正的第三方,在施工过程中协调双方关系,确保工程施工正常进行,这样能为完成工程造价控制提供有利条件。

3、多层住宅建筑施工的管理控制方法研究

(一)多层住宅建筑施工的质量管理方法要根据多层住宅建筑工程的质量目标,制定相应的质量验收标准,而且要使企业质量验收标准高于国家验收标准。严把材料质量关。采购的材料要符合国家规范标准(含环保标准)和设计要求,严格执行材料验收制度。确保主体结构质量。主体结构质量关系到整体工程质量和安全,关系到每个职工生命安全,因此,必须确保主体结构质量。重视装饰质量。在施工装饰阶段,一定要克服质量通病,搞好细部处理,在装饰水准上要高人一筹,要有创新和特色。抓好地下室、一层、顶层、屋面、卫生间以及楼梯走道等关键部位施工。要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随着科技进步,新材料、新技术不断涌现,施工企业要及时掌握这些信息、积极应用到工程中来。

(二)多层住宅建筑施工的成本管理方法多层住宅建筑的成本控制就是在项目成本的形成过程中,对生产经营所消耗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费用开支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把各项生产费用控制在计划成本范围之内,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项目经理是项目成本控制第一责任人,应及时掌握和分析盈亏状况,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

(三)多层住宅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方法要订立安全责任书,发生安全事故,各级责任人和班组都要承担一定经济责任。确保安全设施投资到位。安全设施投入不能省,特别是企业改制以后,安全设施投入更不能省,一旦发生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要比你安全投入的费用大得多,而且造成的影响很大。在现有多层住宅建筑施工管理水平的基础上,应针对影响工程质量品质的一些关键问题,从技术、人事制度上建立更有效的、更加科学的管理体制,明确每一个施工人员的目标责任,从而达到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

六、结束语

多层住宅建筑施工的管理工作是确保多层住宅建筑高质量的前提,因此,在今后的施工中,我们要强化对多层住宅建筑施工的管理工作,以提高多层住宅建筑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丁玲.浅谈如何管理城市住宅建筑的施工[J].科技资讯.2009(23)

低层住宅建筑设计篇8

关键词:住宅电气设计;配电系统;住宅负荷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改善的需要,住宅建筑及其群体大量出现,电气设计做为住宅设计的重要部分,关系到居民的安全性和舒适性,电气设计显得尤为重要。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住宅电气设计逐渐迅速发展起来并逐渐规范,下面浅谈本人进行《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242-2011学习和设计过程中,对比以往相关规范的一些体会。

《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242-2011于2012年4月1日开始实施。此规范是为了统一住宅建筑电气设计,全面贯彻执行国家的节能环保政策,做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先进、整体美观、维护管理方便而制定的。

现浅析其中以下的规范条例并对比以往的相关规范:

3.2.1高层住宅高度50m以上且19层以上的建筑,消防用电负荷、应急照明、航空障碍照明、走道照明、值班照明、安防系统、客梯、排污泵、生活泵为一级负荷。如果建筑高度为100m或35层以上的住宅建筑其电子信息设备机房也为一级负荷。10层~18层的二类高层住宅消防用电负荷、应急照明、走道照明、值班照明、安防系统、客梯、排污泵、生活泵为一级负荷。

3.3.1对不同建筑面积的每套住宅用电负荷做了明确的规定:

a套型号S≤60m2用电负荷为3Kw,B套型号60<S≤90m2用电负荷为4Kw,C套型号90<S≤150m2用电负荷为6Kw。此条规范与住宅设计规范中8.7.1“每套住宅的用电负荷应根据套内建筑面积和用电负荷计算确定,且不应小于2.5Kw”有明显的区别。

3.3.4每套住宅用电负荷超过12Kw时,宜采用三相电源进户,电能表应能按相序计量。以前相关的规范都没有提出三相电源入户的电能计量需要分相计量。此条规范的条文解释明确表达了:计量可选用按相序计量的三相电能表,也可选用三块单相电能表。

4.2.3条文解释明确表示了室外变电站的外侧与住宅建筑外墙的间距不宜小于20m。以前相关规范对于室外变电站距离建筑外墙的距离没有明确的技术参数。

4.3.3当变压器低压侧电压为0.4KV时,配变电所中单台变压器容量不宜大于1600KV,预装式变电站中单台变压器容量不宜大于800KV。这条规范与《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第4.3.6相比明显有不同,《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第4.3.6“变压器低压侧为0.4KV时,单台变压器容量不宜大于1250KV。预装式变电所变压器,单台容量不宜大于800KV”。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区用电量增大,规范中充许的变压器的容量也有所增加。

6.2.2住宅建筑每个单元或楼层宜设一个带隔离功能开关电器,且该开关电器可独立设置,也可设置在电能表箱里。此条规范明确了单元可楼层进线电源处应设隔离开关电器。对比《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中的3.1.3条“当维护、测试和检修设备需断开电源时,应设置隔离电器”,此处没明确地讲明需要装设隔离电器的地点。《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中的第7.010条“由建筑物外引入的配电线路,应在室内分界点便于操作维护的地方装设隔离电器。”,此条规范只要求在一栋住宅的电源总箱装设隔离电器。

6.2.36层及以下住宅单元宜采用三相电源供电,当住宅单元为3及3的倍数时,住宅单元可采用单相电源供配电。此条确了6层以下的单元数为3或3倍数时,单元可单相供电。对比《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中的第7.2.1.5“多层住宅的垂直配电干线,宜采用三相配电系统。”有明显的不同

6.3.2每套住宅应设置自恢复式过、欠电压保护电器。以前的电气规范没有提及住宅应设“自恢复式”电器保护开关。

6.4.6建筑面积小于或等于60m2的且为一居室的住户,进户线不应小于6mm2,照明回路支路不应小于1.5mm2,插座回路支路不应小于2..5mm2。此条规范有明显不同于之前的《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第8.7.2.2“每套住宅进户线截面不应小于10mm2,分支回路截面不就小于2.5mm2。”

9.3.3高层住宅建筑楼梯间应急照明可采用不同回路跨楼层竖向供电,每个回路的光源数不宜超过20个。这条规范是以往相关的规范没有提出来的做法。现在的做法明确为:高层住宅建筑的楼梯间均设防火门,楼梯间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楼梯间采用不同回路供电是确保火灾时居民安全疏散。如果每层楼梯间只有一个应急照明灯,宜1,3,5…层一个回路,2,4,6…层一个回路;如果每层楼梯间有两个应急照明灯,应有两个回路供电。

10.1.1建筑高度为100m或35层及以上的住宅建筑和年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25的住宅建筑,应按第二类防雷建筑物采取相应的防雷措施。

低层住宅建筑设计篇9

关键词:钢结构住宅建筑设计

1“以人为本”的建筑平面

户型单元是住宅楼组合中的基本单位,它的方案设计优化存整个住宅建筑设计方案优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因此,钢结构住宅建筑设计首先要从研究住宅单元平面人手。钢结构住宅与其它传统结构住宅相比最大的优势是,可以设计成开问较大的房间,不用受主要结构构件的影响,充分满足适应性要求。从我国已建的钢结构住宅来看,由于开问尺寸较灵活,开发商可根据自己的经济和建筑要求,采用不同的开间形式。但目前我国钢结构建筑的平面布局还比较单一,需要进一步优化。

钢结构住宅户型单元设计方案优化首先要优化设计步骤。在进行钢结构住宅户型单元设计之前,必须对户型单元的建筑内容进行综合详尽的剖析,即从不同角度并用多种方法去展示它的内容因素。对钢结构住宅居住功能进行剖析,一般是以人的居住需要为中心,沿着住户家庭成员的生理、心理、物质、精神等需求的线索,罗列出居住生活对建筑空间构成的要求因素。在对户型单元设计内容因素进行全面的,深入的剖析以后,着手进行户型单元设计构思。建筑师按传统方式、凭经验进行方按构思的同时,应运用电脑调配各种设计因素的组合关系,获得更科学的适宜工业化方案形式。其次要进行方案的排列和组合。任何住宅建筑设计都是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进行的。因此,在钢结构住宅户型单元方案的排列与组合中,首先应对制约因素进行分析。

钢结构住宅建筑设计约束因素除应遵守国家建筑法规和技术规范外,还应注意以下方面:第一,柱网布置应满足规则性要求,宜以住宅单元或套型为单位实现模块化,以模块的平接、接和对称凹接、凸接等多种拼接适应总平面布置的变化。第二,柱网比大柱网好。柱网大,需要梁构件大,为满足强柱弱梁的抗震要求的柱截面也会增大,总用钢量也会随之增加,从而影响住宅建筑造价。第三,住宅平面应按模数规定布置。在钢结构住宅的设计中即要考虑到房屋功能方面的要求,又要考虑到钢结构的施工、加工方面的要求,住宅房间平面按模数规定设计,有利于钢结构计算,也有利于结构构件的模数化以及连接节点的标准化,最终有利于钢结构住宅的生产与施工[1]。

总之,钢结构住宅应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满足住户的各种使用要求。应按套型设计,每套住宅的分户界限应明确,必须独门独户,每套住宅至少应包括卧室、起居室、厨房和卫生问等基本空间,要求将这些功能空间设计于户门之内,不得共用或合用。

2常用钢结构住宅体系

钢结构体系形式有多种,但应用于住宅建筑的钢结构体系主要可分为轻钢龙骨体系、纯钢框架体系、钢支撑框架体系、钢框架一混凝土剪力墙体系、错列析架体系、钢框架一核心简体系等。不同的结构体系有不同的适用范围,虽然有些结构体系应用范嗣较广,但通常会受到经济等因素的限制。轻钢龙骨结构体系较适用于1~3层的低层住宅,不适用于强震区的高层住宅。纯钢框架体系一般适用于6层以下的多层住宅,不适用于强震区的高层住宅,并且用于高层住宅经济性相对较差。钢支撑框架体系比纯钢框架体系侧向刚度大,常用于多层及小高层住宅,应用较广;而且当房屋层数较高时,该体系要比纯钢框架体系经济。钢框架一混凝土剪力墙体系常用于小高层及高层住宅;而且从受力特点看出,带缝剪力墙体抗震性能较好,较适用于地震区。错列析架结构体系具有住宅布置灵活、楼板跨度小、结构自重轻和造价低的特点,是一种经济、实用、高效的新型结构体系,适用于多层及小高层住宅[2]。

为了体现钢结构住宅的优越性,减轻结构自重,外墙体一般采用轻质复合板,与梁柱的连接方式,主要采用外挂式,也可采用内嵌式。内墙材料一般可采用空心砌块、加气混凝土等轻质填充材料,也可采用纸面石膏板,纤维石膏板、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纸面稻草板。

楼板体系作为房屋的水平构件,起着支撑竖向荷载和传递水平荷载作用。因此楼板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整体稳定性,还要具有较好的隔音、防水和防火性能,同时宜尽量采用技术和构造措施减轻楼板自重,并提高施工速度。国外钢结构住宅普遍采用木版为楼层板,我国由于木材资源短缺,现阶段主要采用压型钢板一现浇混凝土组合楼板、预制混凝土叠合板、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密排托架一现浇混凝土组合楼板、轻骨料或加气混凝土楼板。

钢结构建筑的屋顶依据屋面材料和屋面的结构布置,可以做成平屋顶或是坡屋顶。平屋顶即在钢楼板层的基础上只需将面层换做防水层材料或是彩色涂层牙型钢板,并按要求设置一定的排水坡度和排水天沟。坡屋顶的构造一般是在钢屋架上设置檩条,上铺彩色涂层压型

钢板或彩钢板夹芯板,采用彩钢夹芯板,色彩美观,还具有一定的保温隔热效果,施工简便,可以做到不渗水。

3钢结构住宅的关键技术要求及保证措施

3.1防火

钢材本身是不燃烧的建筑材料。但是,钢材作为建筑材料在防火方面又存在一些难以避免的缺陷,它的机械性能,如屈服点、抗拉及弹性模量等均会因温度的升高而急剧下降。钢结构通常在450~650~oC温度中就会失去承载能力,发生很大的形变,导致钢柱、钢梁弯曲,结果因大的形变而不能继续使用。因此,防火对于钢结构住宅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按照我国防火规范要求,一般建筑钢结构必须涂刷防火涂料或采取其他措施。由于住宅对防火的要求更高,因此主体钢结构就必须有更加可靠的防火措施:一般可用满足消防要求的防火涂料喷涂主体钢结构,冉在钢结构外包石膏板,也可用混凝土外包主钢结构。然而各种方法均有其天然缺陷:防火涂料耐久性远远低于建筑物本身,其后期维护非常重要。而且,传统防火涂料质量较差,这些将会增加工程造价:外包混凝土虽简单实用,但浇捣混凝土施工时间增加,使钢结构失去优势。另外,采用耐火耐候钢是近年来提出的新思路,但尚属理论研究,无法大量应用于工程实践[3]。

3.2防锈

钢结构经过温度的不断变化及水汽、电解质的影响,生锈老化的可能性在任何部位都可能发生,而由此导致强度、稳定性降低而最终坍塌的工程事例时有发生。长期以来,我国基本采用油漆(涂料)防锈或石油沥青防锈,但这些防锈措施有效期不长,频繁的维修还需要大量维修费。目前国内行之有效的中长期表面防锈处理方法有:防锈油漆层;热浸锌;玻璃钢防锈层;热喷涂长效防锈;无机涂层。但是要注意的是,这些防腐措施对于钢结构住宅来说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经过不断的研究,发现更好的,更科学的防腐措施,保护钢结构,延长钢结构的适用年限。

参考文献

[1]胡孜华.浅谈我国钢结构住宅的应用与发展[J].中国建设教育,2007,8.

低层住宅建筑设计篇10

关键词:高层住宅板式外部空间

前言

高层住宅建设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规划建筑学的角度来讲有两个指标与此有直接关系:一是建筑密度、二是建筑容积率,而住宅高层化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

高层住宅可以分为板式高层与塔式高层及板塔混合式三种,板式楼相对于塔式楼无疑是更人性化的一种居住方式,不论社会如何发展人类如何进化,人类亲近自然的天性是不会泯灭的,对阳光、清新空气的热爱是不会改变的。塔式楼由于先天的缺陷如不可避免要牺牲居住的舒适性,因此,研究板式高层住宅成为折中的解决途径。

好的居住住宅小区各有各的特色,但也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如经济、实用、美观、有良好的居住环境、易于识别的邻里空间、小区是城市空间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等等,住宅楼本身设计的好坏只是一个方面,住宅的外部空间设计成功与否也是至关重要的。下面探讨一些外部空间设计中的问题:

1安全感与小区外部空间

安全感是良好的居住环境的前提条件。纽曼在《可防卫空间》一书中指出,象高层住宅中很多人使用的公共门厅、电梯间、长走廊,及任何人都可以随意进出的住宅区活动场所道路等,是犯罪的方便之处。调查资料表明新建居住区盗窃案件作案率高于旧居住区;新建区中高层住宅的作案率又高于低层住宅。

从塔式高层住宅的平面特征可以看出,塔式高层住宅的性格是内敛的,是自成一体的,塔楼和塔楼之间的联系感不强。而板式高层住宅则正好相反,由于其形体是“线”性的(塔式高层住宅可以认为是“点”的)、可伸展的、就为各种形式的组合创造了可能。现在还有很多小区既有板式又有塔式高层,这样线与线、点与点、线与点的组合就更加灵活,板式高层住宅所形成的领域性空间使居民对其空间有心理上的控制和心理上的占有。

2容积率与宜人环境

容积率指标是影咱地价重要的因素,其大小决定了土地开发得益率的高低。板式高层住宅小区的容积率是低于塔式高层住宅小区容积率的,这也是前些年塔式高层住宅流行的一个主要原因,但板式高层住宅较塔式高层住宅优在居住环境的均好性,住户生活品质的较大提高。我们知道容积率与建筑密度和建筑层数紧密相关,解决板式高层住宅与容积率矛盾问题可以通过小区内板式高层与塔式高层混合开发的方法,将高层板楼与高层塔楼有机结合,既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对话,又使小区内空间形式丰富多样,容积率也不会很低。

3城市化社区的设计原则

城市中原有的区域一般都是经过了较长时间积淀的产物,而很多新区不是处在城市的边缘地段就是在旧城里完全推掉重建的地段。如何在规划设计上杜绝新旧割裂问题的出现,而让新住宅区的建设能使原有的城市地段焕发新的活力,并呈现出新的面貌呢?

首先板式高层住宅小区对相邻的城市区域而言应该是一个开放的社区,而不能关起门来自成天地,包括本身的配套设施应该面向城市开放。其次城市社区对外的临界面要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单调乏味的街景立面与空间是很难融合到周围密集的都市肌理中去。另外新的住区不应该隔裂了原来都市的“文脉”,及大环境空间的联系,应具有连续性,特别是在人流交通方面应充分考虑城市的步行空问与内部流线的合理连接与过渡。

4住宅间距、小区庭院空间与d/h的关系

日本著名建筑大师芦原义信在《外部空间设计》一文中论述了两建筑之间的距离d与建筑高度h之间的关系,他指出:“以d/h=1为界线,在d/h1的空间中,它是空间质的转折点,换句话说随着d/h比1增大即成远离之感,随着d/h比1减小则成近迫之感。从人的视觉要求而言,住宅建筑的间距与高度之比d/h大于等于1才感觉不过于压抑,因此住宅建筑最小间距的视觉要求也是d/h=1。芦原义信还指出:在实际建筑总平面规划中d/h=1、2、3、4……为最广泛应用的数值,当d/h>4时,相互间的影响已经薄弱了,因此d/h=4是室外空间由亲近趋向疏远或由亲切感趋向公共性过渡的临界条件。如上所述住宅户外庭院空间的d/h应在1与4之间较为合适。

严格地说这样大范围的空间还有待于继续划分。d/h在l与1.5之间时常常是控制多层及中高层住宅的最小间距,也是人视觉不受干扰的最低条件当。d/h在l.5与2.5之间时亲切感与人情味之感受较理想,且又不感到压抑,它较适合于住宅组团的户外庭院与公共空间的尺度,邻里交往空间更易体现。当d/h在2.5与4之间时,更适合于小区中心庭院的公共空间,因为在这样的空问里,邻里交往有所减弱而公共交往有所增强。

以上所说的建筑高度h是指两建筑高度相同时所围合的空间,在实际设计中往往有不同高度的建筑结合布置或互相穿插,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高低错落的户外空间,从视觉而言,这样的空间其d/h之比的h应取两建筑高度的平均值较为合适。

5日照要求对住宅间距与庭院空间的影响

我国现行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规范》中规定:城市居住区的有效日照在大寒日不应小于1小时,而各地的太阳高度角又与所处的纬度有关,纬度越高同一时日的高度角也就越低,所需1小时的目照的建筑之间距也就越大。毫无疑问住宅的间距越大,日照的时数越多为,为了节约用地,建筑师常常在最小的日照间距中做文章,如建筑屋顶北向放坡或做退台、平面规划错位布置以减少遮挡、半围合向阳开口、住宅高低结合、低层住宅布置在南向等手法以增加日照时数,这些都是很好的解决方法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住宅自身获得日照固然是重要,但组团与小区庭院空间的充分日照也不容忽视。板式高层住宅由于自身特性的,其组合容易产生的一个问题,就是容易形成阴影角。对于北方的住区来说,由于冬季的时间较长,设计上无法彻底解决,但建筑师应积通过其他途径来减轻,如减少围合、东西向尽可能通透、做架空层、把握好宅前庭院空间与周围建筑高度的尺度关系、合理布置塔式住宅等。

6板式高层住宅小区通风

居住建筑的自然通风不仅受到大气环流所引起的风向变化的影响,而且还受到局部地面特点所引起的空气湍流变化的影响。高层住宅组群的自然通风与间距大小、排列方式以及迎风的方向等有关。当建筑间距较大时,后排房屋受到的风压也较强,此时风的入射角对通风的效果至关重要,当风的入射角为60度建筑间距为1:1.3h时的通风效果比入射角为30度建筑间距为l:2h时更佳。当建筑间距较小时,风的入射角对通风的影响就不明显。可见建筑间距越大,自然通风效果越好。为了提高建筑物的通风效果,主要选择合适的朝向使建筑物迎向夏季主导风向,保持有利的风向入射角。

小区设计中,周边布置的板式高层住宅有时会遮挡着内部的其它住宅,使小区内的小气候受到影响,为此在建筑朝向上不仅要考虑主导风向问题,还要考虑建筑物对空气流动的干扰。

7板式高层住宅户外空间景观规划

高层住宅是人工构造的空间环境,两栋建筑实体的组合并不简单的等于两栋建筑的相加,他们构成了另一种功能空间,这种空间或场所人们在其中生活不易感觉到它的存在价值,然而正是这个空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安定或不安。所以说,空间基本上是由一个物体同感知它的人之间产生的相互关系所形成的。

那么如果把整个社区看作一栋住宅,这些住宅之间的庭院广场空间、道路转折停留点、交通界面等就相当于大小形态各异的联系“房间”,如同住宅中的各个功能房间,随地形而自由布置的道路将这些公共空间串连起来,使整个社区成为一个浑然的整体。如何使这些公共住宅空间变得有序而生动,这就需要设计师从一开始就将景观设计与建筑单体等同对待,为住宅增加丰富的第二层次的住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