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监管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1:53:37

采购监管措施篇1

一、引言:国作出反收购立法政策选择的迫切性

所谓上市公司反收购,乃相对于上市公司收购之敌意收购而言,是指目标公司为防止其控制权发生转移,而采取的旨在预防或阻止收购人收购本公司股份的对抗性行为。从表面上看,目标公司是上市公司反收购主体,但实质上目标公司管理层或其所代表的控制股东才是真正的反收购主体。在面对收购压力时,目标公司管理层被置于最为困难的处境,他们只有有限的几种选择:荐接受或拒绝收购要约,并且同时对此阐述理由;或者简单地发表一个大意为管理层保持中立或目前不能对要约收购利弊评判的声明[1]。因此,在敌意收购发生或可能发生时,目标公司管理层或控制股东自然希望采取反收购措施,以维护其作为公司控制人的既得利益。应当说,作为国际并购市场上普遍存在的行为,反收购确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在西方主要工业国家,包括英国这样的传统上对上市公司反收购行为持否定态度的国家,都允许上市公司采取反收购措施,只是程度不同而已[2]。

就我国而言,在股权分置背景下,由于敌意收购在公司并购中比例极小,因而反收购行为也不多见。但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逐步推进,在全流通背景下,敌意收购与反收购的市场地位必将逐渐提升。中国证监会于2006年8月2日并于同年9月1日实施的《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收购办法》,系对2002年的《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的修订),已对强制性全面要约收购制度作了重大修订。《收购办法》明确规定收购人既可实施全面要约收购也可实施部分要约收购,还规定部分要约收购可兼采现金、证券方式,只有全面要约收购才必须提供现金选择。该修订大大降低了上市公司收购人的收购成本,在全流通背景下,使收购成功的可能性大为提高。受此影响,敌意收购在我国似乎已呈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为防范敌意收购的发生,不少上市公司已未雨绸缪,通过修改公司章程采取了一些防御性反收购措施。此外,在西方证券市场中存在的各种反收购措施以及我国1993年以来所发生的反收购实践,也受到各上市公司尤其完成或即将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的高度重视。

但就我国反收购立法而言,则无论是新《证券法》还是《收购办法》,都仅作了原则性规定,而承担反收购具体规范任务的《收购办法》还存在着与全流通背景下必然存在的反收购需求相矛盾的禁止性规定。因此,在我国反收购实践中,由于规范的缺失,目标公司所采取的反收购措施往往存在合法性争议。譬如,在我国证券市场影响很大的广州通百惠公司收购胜利股份、大港油田收购爱使股份、北京裕兴公司收购方正科技等敌意收购与反收购案例,实际上都存在着反收购措施是否合法的问题。在敌意收购与反收购大潮即将到来之际,势必要通过立法加强法律规制。尽管《收购办法》修订稿如今已获通过并已实施,但理论界仍需对我国反收购立法政策选择展开研究,然后以此为基础,促使反收购的具体制度进一步完善。限于篇幅,本文主要就前者展开论述,相关具体制度设计仅作原则性论述。

二、西方国家上市公司反收购立法政策的考察

应否允许以及应在多大限度上允许上市公司的反收购行为,是上市公司反收购法律规制的核心内容。在进行上市公司反收购立法时,必须首先在理论上对此作明确回答。

一般来说,以德国、日本为代表的公司内部监督治理模式和以英美为代表的公司外部监督治理模式主要区别在于,内部监督治理模式强调依靠公司内部机制对董事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外部监督治理模式强调依靠公司机制以外的力量对董事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两者都是通过对董事的监督而进行的,其区别主要反映于公司的董事制度上。而上市公司收购被公认为是公司外部监督中最为有效的因素,因而,一般来说,在强调公司外部监督机制的国家,由于公司收购是受鼓励的,因而对公司反收购行为一般进行较为严格的规制,而在强调公司内部监督机制的国家,情况往往刚好相反[3]。

在公司外部监督治理模式环境下产生的公司控制市场理论主张:内部监督公司治理模式失灵的情况下,只有敌意收购才是最有效的控制机制,敌意收购不仅不会损害目标公司股东的利益,而且对收购双方都有好处,不应限制敌意收购。受该理论影响,在1968年《威廉姆斯法》出台前,美国基本上未构建目标公司反收购制度,敌意收购除受反垄断法规制外,基本上无其他限制。然而,随着敌意收购的风起云涌,敌意收购的负面作用开始浮出水面:理层为了维持或抬升股票市场价格,难免会有短期行为;由于敌意收购双方力量、信息不对等,敌意收购可能也会损害目标公司股东利益,等等。到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资本市场上包括敌意收购在内的各种公司并购活动非常频繁,引起了社会公众尤其是工人和管理层的厌恶,各州为保护当地企业免遭资本“大鳄”吞噬,开始以法律对公司收购加以干预。1968~1982年以伊利诺斯州为代表的35个州曾先后颁布了第一代反收购法。1968年《威廉姆斯法》对敌意收购设置了严格程序,也将反收购行为纳入信息披露制度中加以规制,该法将侧重点放在确保与反收购相关的全部和诚实的信息公开,对具体的反收购行为则不加以具体规制。因此,在对敌意收购予以严格限制的背景下,反收购获得了较为宽松的制度空间。然而1982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裁定却使许多州的反收购立法失去了法律效力,制度创新的“萌芽”被“扼杀”了。1987年,以俄亥俄州、宾夕法尼亚州、特拉华州为代表的美国35个州不顾联邦最高法院的裁令,再次纷纷颁布“第二代”反收购法。同年3月,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关于印第安纳州动力公司收购CtS公司一案的裁决第一次肯定了印第安纳州反收购立法符合宪法精神????[4]??。受此影响,美国各州掀起反收购立法浪潮,方式便是构建目标公司反收购制度,以确保敌意收购在对目标公司进行外部监督时,不致损害目标公司股东利益。由此可见,美国大部分州在构建目标公司反收购制度时,其理论基础是:意收购对公司治理有正负两个方面的作用,目标公司反收购制度应保护目标公司股东利益,严格限制敌意收购负面作用的产生,同时也要规制目标公司滥用反收购权,确保敌意收购正面作用的发挥。美国大多数州的立法出于对本州公司的保护,一般对收购的积极作用持否定态度,因而允许公司管理层实施反收购措施。不过,美国联邦立法与各州的立法和判例法对反收购行为认识不尽一致,对具体案件的处理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其判例法将反收购纳入经营判断规则范围,并强调目标公司董事的社会责任,一定程度上纵容了董事滥用权力,造成反收购行为失控,从而弱化了对少数股东利益的有效保护[5]。

其他国家虽然没有像美国那样掀起反收购大潮,但绝大多数国家或地区都在制度层面上规定了反收购制度。不过,在目标公司管理层采取反收购措施的自由度这一问题上,同属普通法系的英国法的立场则远较美国法严厉。英国《城市法典》(《伦敦城收购与合并守则》的通称)基本原则之7明确宣示:当一项真正的要约已经向受要约公司的董事会传达,或受要约公司董事会有理由相信一项真正的要约可能即将发出,受要约公司董事会不得在未经股东大会批准的情况下,就公司事务采取任何行动,从而在效果上使该项真正的要约受到阻挠,或使股东没有机会根据要约利弊作出决定。”《城市法典》规则第21条进一步明确规定:在一项要约持续期间,或者甚至在要约发出之前,如果受要约公司董事会有理由相信一项真正的要约可能即将发出,除非依据一项早先签订的合同,否则除非股东大会同意,该董事会不可:1)发行任何已授权但未发行的股份;(2)就任何未发行的股份发行或授予选择权;(3)创设或发行,或者允许创设或发行任何带有转股权或认股权的证券;(4)出售、处分或取得,或者同意出售、处分或取得具有重大价值的资产;(5)在日常业务规程之外签订合同。”由此可见,《城市法典》对管理层的反收购权限作了较为严格的限制,体现了对要约方的政策倾斜。继受英国法的我国香港地区《香港守则》(《香港公司收购与合并守则》之通称)基本原则第9条、规则第4条之(e)也对限制目标公司管理层的阻挠措施作出了大致相同的规定[6]。不过,依《城市法典》及《香港守则》,目标公司经营者在反收购方面仍有一定的主动性。首先,目标公司管理层可以在其向目标公司股东提出的关于收购要约的咨询建议中,陈述本次收购中股东的利害得失,劝说股东拒绝收购要约。其次,目标公司管理层可以寻找第三方(即“白衣骑士”)向目标公司股东提出竞争性要约。再次,目标公司管理层还可以促使有关部门提起反垄断之诉。最后,目标公司管理层还可以推动股东大会在公司章程中规定防御性反收购措施。

新西兰法院一方面强调,目标公司董事抛弃个人私利,向股东表达其关于要约收购的正直、无利益关系的建议;另一方面又强调,在股东会没有机会考虑是否应采取反收购措施之前,董事有义务不采取任何旨在阻止要约收购的行动。在1994年7月1日生效的接管法(thetakeoveract)的一个基本原则即为“必须由股东自己最终决定一项接管要约的价值”[7]。

在德国、日本等大陆法系国家,由于敌意收购极少发生,反收购实践也极为罕见。但正因为如此,其反收购制度也相应地更为宽松。德国作为采纳以内部监督为主的公司治理模式的国家,其反收购制度便极为宽松。德国构建目标公司反收购制度的理论基础在于,其以内部监督为主的公司治理模式依然有效运作,敌意收购原则上并无发生的必要,故赋予目标公司广泛的、基本不受限制的反收购权[8]。不过,尽管德国公司法并未禁止目标公司管理层在一项收购要约发出之前采取防御措施,但公司法学主流学说认为,原则上在一项要约已被发出之后董事即不能进行任何形式的防御,其原因在于选择股东或对股东身份施加影响不在管理层的权限范围之中。此外,多数学者认为董事在收购活动中的利益冲突也值得注意。一方面,基于董事与公司之间的委任关系,因而在经营活动中董事应以合理的谨慎和勤勉,善意地为公司与股东的最佳利益服务。依此,董事固然有义务采取任何必要的措施来保护公司利益,但他们也必须尊重股东在要约收购中的决定权。另一方面,董事在面临着要约收购成功后解职危险的情况下,显然难以保证在收购活动中完全保持中立,因此董事应否被特别授权或有义务采取防御措施便成为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一些学者认为,如果一旦要约收购成功即会给公司带来重大损害,则董事自应负有防御义务。但必须考虑到在要约收购中,即便出于公司的利益也不能限制股东出售股票的权利;此外,判定要约人是否会损害公司也极为困难,管理层对收购行为采取防御措施很难说理由充分。在这些学说的影响下,德国明显借鉴了英国的做法,德国联邦财政部1995年颁布的《德国兼并收购条例》题为“目标公司采取的措施”的第19条规定,要约收购开始后目标公司的执行或管理机构即不能采取任何反收购措施,但在公开收购要约出现时,明确地被股东大会批准通过的措施除外[6]。2001年12月22日公布的《德国证券取得与收购法》第33条也作了类似规定:约收购开始后,目标公司董事会不得采取任何反收购措施,但寻找竞价要约或获得目标公司监事会批准的行为除外;在要约收购开始前,若股东大会授权董事会采取反收购措施则应作明确说明,该授权期限不得超过18个月,且须经出席该次股东大会股东所代表股份3/4以上同意方能通过,在具体采取该授权反收购措施时还须经监事会同意[9]。

在采取反收购措施方面,荷兰法律原本对公司管理层规定了非常丰富的反收购措施,因而大大便利了目标公司的反收购行为。在荷兰,绝大多数上市公司都采取了类型各异的防御措施。但是,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于1994年修改规则,对上市公司所能采取的反收购措施的种类和数量作了明显严格的限制性规定。不过,即便如此,就总体而言,荷兰上市公司管理层在反收购权限方面仍然远较美国、英国等国要大得多[6]。

总的来说,现今各国均对反收购持部分肯定态度,在允许采取反收购措施的同时,规定了程度不同的限制性制度。各国大多对目标公司管理层以巩固自己地位为目的,阻碍外部监督作用发挥的反收购行为加以禁止。但以提高或保护股东利益为目的的反收购措施,则被允许。实践表明,在合理规制下的反收购措施可以使目标公司的股东免于收购者的掠夺并获得更高的溢价,还可促使目标公司获得效率更高的收购者。但应当注意的是,目标公司管理层在反收购过程中处于严重的利益冲突之中,其以维护自身地位和利益为目的的反收购措施,极易牺牲公司本身及股东尤其是少数股东的利益。因此,在立法政策选择上,除应有限制的允许反收购外,还应将反收购行为是否损害股东尤其是少数股东的利益,作为判断其是否合法的重要原则。当然,至于究竟赋予目标公司管理层多大限度的反收购决定权以及对其如何具体规制,则取决于一国公司治理结构模式、证券市场健全程度、公司股权结构等多方面的因素。

三、我国上市公司反收购的立法政策选择

就我国而言,在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相当长时间内,敌意收购与反收购还不会大量发生,但在具备了必要市场条件后,由于上市公司壳资源仍具有稀缺性,敌意收购与反收购势必会逐渐增多。因此,我们应将反收购制度作为上市公司收购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加强反收购制度的建设,使其逐步走向成熟。在现行制度上,我国除在《收购办法》与《信息披露办法》中就上市公司反收购作了原则性的规定之外,并未对上市公司反收购行为作出明确的法律规制。在上市公司收购与反收购日益增多的今天,该法律漏洞极易导致上市公司反收购行为的不规范,并影响上市公司收购与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这就存在一个反收购立法政策的选择问题。

基于上述英美模式与以德国为代表的大陆法系模式的分析,我们认为我国对上市公司反收购的法律规制应采取适度从严的原则,即选择接近于英美模式的反收购规制模式。我国上市公司采取的公司治理模式与董事制度类似于德国等国的内部治理模式。“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并没有英美法系国家那么明显。但是,由于改革尚未到位,作为多数上市公司最大股东的政府对公司董事的内部监督仍不尽人意;而对广大的非国有股股东来说,股市的幼稚与股东本身素质的相对低下使之对公司董事的监督收效甚微。因而,尽管采取了内部监督的立法模式,但现实效果却使各上市公司往往处于严重的内部人控制状态,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经理等经营管理机构和经营管理人员之间的相互监督往往流于形式。在这种情况下,鼓励上市公司收购,加强外部监督不失为降低上市公司成本、提高其经营效益的重要途径。相应地,对反收购行为则宜采取较为严格的立法规制,以避免其冲抵公司收购的积极作用。从另一方面来说,由于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尚未建立,经理人市场也未形成,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着管理层业务、道德素质相对低下的问题,这也要求对其实施的反收购行为进行较为严格的规制,以避免道德风险[3]。公司收购与反收购是一场规模宏大的工业结构改革运动,必然导致公司权利和利益结构的重新配置。因此,法律的导向应该是坚持“股东民主”这一公司运行的制度基础,以股东利益为本位,并侧重少数股东利益的保护,同时兼顾职工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在他们之间寻求权利、权力和利益的平衡点。总体而言,我国应借鉴英国的立法模式,不绝对禁止目标公司的经营者对敌意收购采取反收购措施,但对反收购行为在法律上严格规范[5]。由于我国证券市场还存在着相当长时间内都难以克服的结构性缺陷,这种法律规制的严格程度应当更高。当然,这种限制主要是针对管理层而言,股东会基于公司自治采取无明显有损于公司利益的反收购措施应予允许。

采购监管措施篇2

――编者

问:药价偏高一直是医改以来想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实施意见》的出台会在多大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

答: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出现价格偏高等现象,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招标和采购脱节,以前,自治区招标只确定企业名单,医疗机构普遍存在二次议价。对此,《实施意见》提出了五条针对性措施。一是量价挂钩。通过编制采购计划,明确采购的具体剂型、规格和质量要求,明确采购数量。这样,药品供应企业在投标前就能比较准确地计算出供货的数量及市场份额,便于计算成本并合理确定报价。二是加强基本药物市场价格调查。国家已经公布了部分基本药物代表剂型规格品基层平均采购价格,自治区也对基本药物近三年社会零售药店零售价格以及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实际进货价格进行了详细调查,原则上集中采购价格不得高于市场实际购销价格,保障了集中采购的价格在合理范围内。三是采取分类采购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合理确定价格。对价格较高且存在价格虚高的基本药物进行公开招标,通过双信封招标制度等方式,充分利用市场竞争形成合理的采购价格。同时,对独家品种以及经多次采购价格已经比较稳定且供应充足的基本药物,通过探索政府统一定价的方式合理确定价格。对用量小的特殊用药、急救用药以及临床常用廉价药采取邀请招标、询价采购或定点生产的方式,合理确定采购价格,以保证供应。四是招标结束后即签订购销合同,确保中标价即基层采购价,最大限度压缩流通环节,减少层层加价的空间。五是严格基本药物采购付款制度,要求从交货验收合格后30天内,由县级国库收付中心集中付款,而目前药品回款时间通常在6个月左右甚至更长,占用了企业大量流动资金,新措施将大大降低企业占压流动资金成本,从而进一步降低了药品价格。

问:通过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这种形式,药价降低了,如何保障企业的利润?《实施意见》如何保障药品不以次充好?

答:质量优先是《实施意见》始终坚持的原则,集中采购是在确保基本药物安全有效、品质良好的前提下,合理确定基本药物的价格。

在采购环节中,实行“双信封”招标制度,经济技术标书不仅要对Gmp(GSp)资质认证、药品质量抽验抽查历史情况、电子监管能力等体现药品质量的指标进行评审,还要评比企业生产规模、配送能力、销售额、行业排名、市场信誉等综合实力指标,只有经济技术标书评审合格的企业才能进入商务标书评审,淘汰质量和信誉不符合要求的企业。在监管环节中,对采购的基本药物实行全过程质量监管,供货企业要将供货的药品样品送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管局备案,必要时将抽验样品与备案样品进行比对,确保基本药物的质量。在处罚措施中,建立“黑名单制度”,一旦出现恶意压低价格、供应质量不达标等行为的企业,采取清除出全国药品招标采购市场的处罚措施,通过严厉的监管措施有力保证药品质量安全。同时,《实施意见》还提出要逐步提高基本药物质量标准,完善基本药物电子监管信息系统,立足长远建立更为科学合理的药品质量评价和监督体系。

问:政府办的医疗卫生机构以后使用药品前都需要上网点击配送,《实施意见》是如何保障配送过程的及时性?如果出现配送企业拒绝配送现象该如何处理?

答:相对于大的医疗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布散、药品用量小、配送利润薄,在药品供应链中处于弱势地位,特别是农村牧区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供应难以有效保障。《实施意见》提出,由确定的基本药物供货企业自行委托经营企业进行配送或直接配送,并由供货企业对药品质量和供应一并负责。将药品配送环节让给市场,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和分工的作用来实现药品及时配送。

在监管上,明确药品配送的责任主体,通过合同进行约束。采购机构在与供货企业签订购销合同时,就在合同中明确供货方式、时间、地点和要求,明确供货企业是配送的第一责任人。供货企业是自行配送还是委托药品经营企业配送,由供货企业自主选择。基本药物一旦出现供应不及时等问题,由供货企业承担违约责任。这一举措,解决了目前药品配送环节中生产和配送企业责任难以划分的问题。

采购监管措施篇3

政府采购工作是各级政府机关职能落实管理的重要衡量指标,也是广大社会群众较为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近些年来,暗箱操作、公款私用、资金挪用、滥用权限等关于政府采购管理的问题层出不穷,不仅影响到政府机关正常工作的开展,也给政府形象以及公信力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因此,加强我国政府采购工作的管理和监督尤为重要。本文就我国目前政府采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分析,并就如何更好的提高政府采购管理监督的效果水平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以期更好的提高政府采购的实效性、合理性和规范性,推动我国“阳光政府”的持续、良性建设。

【关键词】

政府采购;管理监督;问题;措施

政府采购,也叫作“阳光下的交易”,是政府机关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的一种十分必要和重要的管理手段。它不仅关系到政府机关的管理发展以及职能发挥,也极大地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建设发展。因此,加强对政府采购工作的管理和监督是十分必要的。本文简单分析和总结我国政府采购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并研究和探讨如何更好的强化对政府采购工作的管理监督水平和效果,从而更好的促进和推动我国政府机关的现代化、高效化建设发展。

一、我国政府采购管理的现状

随着国家对政府采购工作的不断关注和重视,我国大部分地区行政机关的政府采购管理工作已经初显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缺陷。具体表现在:

(一)缺乏正确的观念认识

目前,我国许多政府机关领导由于缺乏对政府采购管理工作的正确认识,对政府采购管理工作的具体内容不了解、不清楚,在选择供货商时不进行规范、严谨的招投标,对采购的前期计划、预算以及后期的物品(资产)应用、收益等情况不关注、不重视,导致政府采购管理的涉及范围较窄,工作不全面、不到位。

(二)缺乏公开透明的采购流程

目前,随着“阳光政府”工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政府采购已经开展试行定期公开制度,但其透明度仍然较低,其采购的流程、内容、审批等工作仍然缺乏全面的监督管理。同时,大部分政府采购活动存在范围窄、规模小、业务分散等特点,导致对政府采购的管理监督无法形成合力,从而造成政府宏观调控无法正常发挥其监督导向作用,而这些都容易导致政府采购工作出现、等违法违规行为,严重的还会造成政治危机。

(三)政府采购的信息化程度不高

现代政府采购的一个重要时代标志就是信息商务的应用,即将采购工作从选择供货商到确定采购以及之后的物品输送等环节都通过计算机网络来沟通完成。随时互联网在我国的迅速普及,虽然大部分行业都已经开始普遍采用网络办公,国家政府也推行了“无纸化办公”,但在政府采购方面的信息化程度仍然偏低,采购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不高,政府机构内部无法实现政府采购的统一化、标准化调度和管理,从而导致政府采购工作往往出现盲目采购、重复采购等问题。

二、强化政府采购管理及监督的措施

针对当前我国各地在政府采购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各级政府机构可以采取如下措施不断提高和强化政府采购工作的效果水平,从而更好的确保政府采购工作的科学化、公开化和有效化。具体措施如下:

(一)创新和强化政府采购管理意识

各地政府机关领导人员要认真了解和学习政府采购管理监督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确政府采购管理监督工作的目的、内容、标准和办法等,在思想上加强重视,并给予制度、资金以及人员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和投入,从而有效保障和推动政府采购管理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还要积极加强在理论观念上的改进和创新,确保在管理监督思想上紧跟社会发展趋势,与时俱进,从而积极提高政府采购管理监督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二)完善政府采购管理监督制度体系

各地政府部门要结合自身工作的实际需要,制定和完善政府采购管理监督工作的相关规章制度,明确政府采购管理的工作性质、岗位职责、具体流程以及监督标准等,提高政府采购工作的制度化、系统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同时,还要进一步完善管理监督机制,严格规范政府采购在计划、审批、采买、存储、使用、核算等环节上的任务流程,加强对政府采购管理监督的执行力度,从而更好的确保政府采购管理监督工作的有效性、时效性和规范性。

(三)提高政府采购的信息化水平

各地政府要加强对采购信息化建设管理工作在资金、技术和设备等方面的投入,加强对采购信息网络平台的构建和完善,健全和更新采购工作的各类信息数据库(如目录数据库、资产应用数据库、人员数据库、薪资数据库等),并通过专业技术将其进行数据链接和资源共享,提高各部门、科室采购信息的统一性和关联性。同时,还要着重加强对采购信息网络安全的关注和重视,聘请专业网络技术人员对采购信息管理系统软件进行防火墙、杀毒软件、网络权限、加密软件等安全技术的设置和升级,提高管理人员的网络信息安全意识,以便更好的提高政府采购的信息化水平。

三、结语

采购工作是各地政府日常管理工作中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政府各类工作得以顺利开展落实的重要物质基础保障。因此,国家及各地政府机关必须要加强对政府采购工作的重视和管理,提高政府采购管理监督意识,健全管理监督制度,增强政府采购的信息化水平,从而更好的促进我国政府采购管理监督工作向着公开化、现代化、透明化、法制化的方向不断迈进。

作者:王艳杰单位:秦皇岛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

参考文献

[1]朱艺.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政府采购监督管理体系[J].中国外资,2012(02):19-21.

[2]刘军民.Gpa谈判背景下完善我国政府采购管理制度若干重点问题探析[J].地方财政研究,2012(12):11-17.

[3]张敬.再论我国政府采购监督管理体系的构建[J].财政监督,2014(30):62-64.

采购监管措施篇4

2006年,中国证监会颁布了修订的《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以下称“收购办法”)。该收购管理办法规定了多种上市公司收购方式,如要约收购、竞价收购、协议收购、管理层收购(mBo)等。本文将以较为典型的收购方式即要约收购及协议收购方式为例,结合2005年修订后的《公司法》赋予的股东权利,试图探讨在上市公司收购期内(或收购过渡期内),如何对上市公司收购人(收购人)以及目标公司股东的利益进行保护。

一、关于上市公司收购期间

依据收购办法,以要约收购方式进行上市公司收购的,收购期限不得少于30日,并不得超过60日,出现竞争要约时除外;同时,该办法规定,在要约收购期满后3个交易日内,接受委托的证券公司应当向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申请办理股份转让结算、过户登记手续,解除对超过预定收购比例的股票的临时保管。因此,只有证券登记结算机构完成相关收购股份的转让过户登记时,才意味着收购人购买的股票在法律意义上归其所有(证券法159条)。因此,以要约收购方式进行上市公司收购,收购期间应自要约收购人公告要约收购报告书之日起计算至预定收购的股票过户至收购人名下之日为止。以协议方式进行上市公司收购,自签订收购协议日起至相关股份完成过户的期间为上市公司收购过渡期(以下简称过渡期),因此,采取协议收购方式进行上市公司收购,收购期间即指上述过渡期。

本文谈及的收购期间,均特指采取要约收购或协议收购方式进行上市公司收购时的收购期间。

二、上市公司协议收购期间可能发生的影响股东权利的事件及股东可采取的救济措施

(一)协议收购期间被收购公司可能发生的事件

1、被收购公司董事成员变化

协议收购往往因为事先取得目标公司控股股东及管理人员的同意而被视为友好收购。然而上述安排有时仅能代表股份出售方和购买方即收购人的意愿,对被收购公司现有部分经营者未必能做出满足其期望值的安排,因此,可能会受到公司原有经营者的抵制。

此外,收购人作为未来被收购公司的股东,其依据收购协议提前改选目标公司董事会成员的行为将直接受到收购办法第52条的约束。依据该规定,在收购过渡期内,收购人不得通过控股股东提议改选上市公司董事会,确有充分理由改选董事会的,来自收购人的董事不得超过董事会成员的1/3。因此,在协议收购比例超过上市公司总股份的30%且获得中国证监会要约收购的豁免后,收购人在收购期间所能行使的股东权实际上是受到限制的。在收购期间延续时间较长的情况下,这种状况不利于上市公司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并间接导致收购人的股东权利受损。

2、被收购公司董事发生刻意违反其义务的行为

如收购行为触及目标公司董事的既得利益,可能发生公司董事违反其对公司的忠实和勤勉义务的行为。比如,董事为获利而出卖其掌握的公司经营的重要信息,或凭借其对公司经营的控制故意进行损害公司及股东利益的交易(如变卖公司重要资产),将直接导致公司商业机会的错失及公司利益的减损,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收购人放弃收购计划。而被收购公司股东利益必然会在上述利益博弈中受到损害。

此外,公司原控股股东在转让其对公司控制股之前有可能存在诸如减损公司资产和信誉的行为。如果公司董事违反其对公司的勤勉义务而未能督促该控股股东消除上述对公司的不利影响,并且对上述信息故意隐瞒,同样会对公司及股东利益造成损害。

3、收购人资信状况恶化或故意违约

被收购公司股东利益的损害也可能因收购人的资信状况改变或故意违约行为造成。在收购期间发生上述情形,收购协议将被迫终止。目标公司将因此原因导致公司正常的经营活动受到影响。此外,如收购人在收购期间恶意违约,并且其真实目的在于制造上市公司收购的信息以进行二级市场炒作,从而实施市场操纵而获取非法利益或其目的在于借此削弱竞争对手的竞争实力,也会对被收购公司及公司股东利益造成严重损害。

(二)协议收购期间股东可采取的救济措施

如前所述,上市公司协议收购期间,股东利益受到损害的情况可能来自于被收购公司原有管理层对收购行为的抵制及收购方的履行不能。股东可依据《公司法》赋予的股东提案权、股东诉权甚至股东派生诉讼来打破公司运营中的僵局,维护自身利益。

1、股东提案权

收购人可通过提案权的行使来保证其提名董事可通过股东大会决议的形式来进行选举。依据《公司法》第103条第2款之规定,股份有限公司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百分之三以上股份的股东,可以在股东大会召开十日前提出临时提案并书面提交董事会;董事会应当在收到提案后二日内通知其他股东,并将该临时提案提交股东大会审议。因此,正确行使提案权可确保收购人选择管理者权利的实现。

2、股东代表诉讼及股东直接诉讼

在收购期间,针对被收购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违反其忠实和勤勉义务的行为,股东仍然有权通过行使改选董事的提案权来更换怠于履行义务的董事。如果公司董事的行为直接损害了被收购公司的利益,包括收购人在内的任何股东均有权要求公司监事或监事会依据《公司法》第152条之规定对董事提起损害赔偿之诉,必要时股东可通过股东代表诉讼的形式以自己名义向法院提讼,以避免紧急情况下公司利益遭受无法挽回损失。

对于公司控股股东转让公司股份时未能消除侵占公司利益的情况,如被收购公司董事既未予以披露,也未能采取有效措施维护公司利益,则构成对董事勤勉义务的违反。包括收购人在内的公司股东可分别采取以下措施以挽回公司及自身损失:一是依据《公司法》第152条之规定,提请公司监事向原控股股东及过错董事提讼,必要时以股东自身名义提起股东代表诉讼,要求控股股东返回其侵占的公司利益,或要求其对因此给公司造成的损失予以赔偿,由公司董事承担连带赔偿责任;二是依据《公司法》153条之规定,直接以股东个人名义存在过错的公司董事,要求其对股东造成的损失(如因董事未能采取有效措施导致股价异动给股东带来的损失)予以赔偿;三是收购人此时可依据收购协议的约定,向转让股份的控股股东提出违约之诉,要求控股股东纠正其行为,并采取有效措施弥补相应损失,必要时收购人甚至可以提出解除收购协议的诉讼请求。

此外,对于收购人恶意违约的情况,一方面,转让股份的股东可以违约为由要求收购人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向有关法院要求其赔偿违约损失,公司其余股东则可以根据收购人的具体情形以虚假陈述为由要求其进行民事赔偿;另一方面,被收购公司的日常经营活动可能会因收购人编造的收购而受到干扰,如收购人存在故意利用收购机会侵犯被收购公司商业秘密的行为,或故意捏造不实信息以破坏被收购公司的市场声誉,被收购公司则可以不正当竞争为由对收购人提讼,要求其消除影响并赔偿损失。

3、请求对违法行为进行行政查处或刑事制裁的权利

被收购公司及公司股东除通过民事诉讼来维护自身权益外,依据《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的规定,也可向监管部门进行举报,要求对其进行行政处罚,对于涉嫌披露虚假信息、操纵市场或侵犯他人商业秘密且情节严重的,也可提请相关部门对其提起刑事诉讼。

三、上市公司要约收购期间可能发生的影响股东权利的变化及股东可采取的救济措施

(一)要约收购方式下可能发生的事件

1、管理层采用反收购措施

与协议收购相比,要约收购往往因与目标公司经营者的意愿和利益不一致而被视为敌意收购,目标公司管理层往往采取反收购措施予以抵制。

在要约收购期间,目标公司管理层最可能采取的反收购措施主要包括寻找合作伙伴发起竞争要约、利好消息以刺激股价上升等方式来促使收购人放弃收购。上述措施对目标公司股东短期利益并无损害,但是如果管理层的消息虚假,或者在引入竞争要约过程中收受不当得利,则是对董事义务的违反,对目标公司及公司股东均构成利益侵害。

2、董事会对要约收购的建议

就被收购公司董事而言,要约收购发生时,其有义务对收购行为进行必要调查,并对全体股东是否接受要约提出建议。而我国目前并无对董事建议的具体规定,但以董事对公司的信义义务而言,董事应就要约收购做出中立的、基于公司经营发展规则的判断。因此,当收购行为有利于公司发展前景并能为股东带来较好的回报时,如董事为自身利益原因故意提供不利于收购的建议,则被收购公司及股东的利益是间接受损的。

3、收购人利用虚假信息操纵市场

如收购人在收购期间,故意制造并传播虚假信息压低被收购公司股价,从而使得其收购价格更容易为中小股东接受,这种行为即是一种证券欺诈行为。目标公司股东在接受收购人收购要约转让其所持股份时的溢价将被减少,从而使得被收购公司股东实际利益受损。此外,收购人通过其未予披露的一致行动人通过二级市场趁机大量吸纳被收购公司股份,侵害了部分股东的知情权和以同等价格向收购人公平出售其所持股份的权利,从而导致部分未能售出其股票的股东利益受损。

(二)要约收购期间股东可采取的救济措施

针对要约收购期间可能发生的上述行为,受到侵害的股东可采取的措施仍以股东诉讼或股东代表诉讼为主,另外需要借助监管机关的行政查处来为自身诉讼做好准备。

1、举报权及股东提案权

公司董事违反其义务在引入竞争要约时收受利益的行为,对于股东可能是一种利好,但对公司利益则有可能构成隐犯。鉴于董事在收购过程中获取不当得利的证据通常很难收集,在此情况下,股东可以提请监管机关采取必要调查手段来获取相关证据。该等证据的获得,既是行政监管机关据以对公司董事采取监管措施、认定为不适当人选从而使其不能继续担任被收购公司董事的依据,同时,在监管机关采取的措施不足以使得董事离职的情况下,公司股东则可以此为公司董事违反其义务的依据,行使提案权以改选不适董事。

董事针对要约收购建议的合理性难有统一的标准。对此,应从董事负有的忠实及勤勉义务入手,借鉴美国引入的经营判断规则,对董事建议时履行的手续和有无自利交易要求董事先行提供足够证据,这样为监管机关进一步查证及股东是否采取措施更换董事或追究董事责任将提供更大方便。

2、股东诉讼

要约收购过程中收购人利用虚假信息进行市场操纵的行为,直接侵害的是被收购公司股东的利益。目前,证监会已制定了《市场操纵认定办法》,使得通过行政查处手段打击市场操纵行为的标准更加明确,但是在市场操纵行为中受损的投资者行使民事赔偿的权利目前仍不可行。原因在于最高人民法院于2001年颁布过《关于涉证券民事赔偿案件暂不予受理的通知》,规定暂不受理虚假陈述、内幕交易、操纵市场三类民事赔偿案件,之后,在2002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受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侵权纠纷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颁布后,受理和审理虚假陈述民事赔偿案件已无障碍,但对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这两类案件的相关司法解释尚未公布。因此,对于市场操纵行为的民事赔偿仍需等待相关司法解释的出台。

此外,对于收购人通过其未予披露的一致行动人在要约收购同时在二级市场吸纳股份的行为,显然属于遗漏重大应予披露信息的虚假陈述行为。对于上述行为,依据《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77条规定,监管机关可以采取限制收购人对其持有或实际支配的股份行使表决权的行政监管措施;如果虚假陈述的违法行为经行政机关查证属实,则行政机关可对其进行行政处罚。同时,受损害股东也可依据该行政处罚决定提起民事赔偿诉讼。

采购监管措施篇5

一、围绕政府采购项目实施过程,对采购项目实行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全过程监管

1、严格预算采购和方式管理,公开采购

信息,做好采购项目实施的事前监管。严格政府采购预算管理,对预算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经费来源、实施步骤等全面进行审核,对采购计划的申报、审批、实施全过程监控,从源头上规范采购行为。严格采购方式变更审批,对于采购人因特殊情况申请变更采购方式的,要求提供相关文件依据,或召开专家论证会对特殊需求进行论证,依法从严审批。规范采购信息披露,建立了××市政府采购网,将所有政府采购方面的政策法规、办事程序以及招标文件、评分标准、中标结果等信息在指定的媒体上,提高采购透明度。2、加强评审专家的管理,重大项目现场监管,对采购执行过程实时监控。政府采购评审对整个采购活动起着决定性作用,而作用的发挥必须依靠政府采购评审专家,为此市财政局建立和使用评审专家库,实施对政府采购评审过程的间接监管。通过自主开发专家管理软件实现了专家资源共享和随机抽取。通过扩充专家数量、实施动态管理,提高专家的“数量”和“质量”。加强政府采购现场监管,对政府采购监管工作人员进行内部分工,各自负责对口单位采购项目的政策咨询、采购指导和项目现场监督,及时发现采购过程中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3、加大国库集中支付力度,加强资金监管,建立政府采购合同鉴证备案制度,完善采购项目事后监管。进一步增强国库集中支付的力度,将政府采购资金直接支付给供应商,减少支付环节。加强资金审核,对采购人违反政府采购规定发生的支出拒绝支付。通过对国库集中支付系统数据的分析,对年度内政府采购支出发生极少或违规采购项目较多的采购人进行专项检查。针对合同签订环节可能出现的擅自变更合同等行为,市财政局制定了合同示范文本,规范合同必备条款,同时要求市政府采购中心对合同内容、价格进行鉴证,并在合同签订后送财政部门备案。

二、大力推行电子化政府采购系统,努力提高采购工作的透明度和绩效

1.强化服务、加强监管,构建政府采购电子化管理系统。政府采购管理系统的特点是按照采购项目的流程和步骤,围绕资金全过程流转进行管理和监控,并着力体现监管与服务并重的原则:采购人网上报送计划、委托,财政部门网上审批,采购中心网上分解计划,采购实施后及时将采购结构录入系统。此系统的实施,不仅省去了采购人过去纸质传输的程序,而且监管部门可以查询相关单位的采购信息和采购执行情况,使采购过程更加高效、透明。2.公开透明、规范高效,开发政府采购电子化操作系统。在采购的操作环节,××市政府采购中心积极尝试网上采购,一是网上询价系统。将规格型号标准、市场货源充足的货物如汽车、计算机等,通过网站采购信息,供应商网上报价,计算机自动确认最低价供应商成交。二是网上公开招标系统,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网上在线招标、供应商网上远程投标、评标专家网上评标。该系统通过了科技成果鉴定,并取得了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三、建立履约验收制度,高度重视供应商质疑投诉工作,强化政府采购质量监管

1.建立联动机制,加强履约验收。市财政局将政府采购质量监管作为一项专项工作,建立与工商、质监等部门的联动机制,共同加强对政府采购合同履约和质量验收管理工作,制定了《××市政府采购合同履约和验收管理办法》、《××市政府采购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对采购人验收、付款进行了规范和指导;建立财政和质监部门对政府采购产品质量监督检查的联动制度,共同构筑政府采购产品质量安全保障网络。市政府采购中心也出台了《加强政府采购货物抽查验收措施》,设有专门的部门负责接受质量和服务方面的反映,对违规违约供应商进行处理。2.通过投诉处理,保护相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加强对违规采购行为的监管。我们十分重视政府采购供应的投诉处理工作,安排专人负责处理供应商质疑投诉,处理过程中做到讲程序、重事实、依法律。几年来共协调处理各类纠纷三十多起、投诉7件,保护了政府采购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障了政府采购活动规范有序进行。同时,通过投诉处理过程中发现的典型问题,分析原因,总结经验,并对薄弱环节加强和完善制度建设,促进采购行为进一步规范,发挥以点促面的作用。

采购监管措施篇6

关键词:公路工程;材料;采购管理;措施

1.工程建设材料采购管理存在的问题

1.1采购管理制度不完善

现今大部分的工程建设材料采购主要有项目部完成,而企业层基本上不参与采购管理的内容。对于采购过程的监督和控制项目部门是比较缺乏的,这样会产生腐败问题;采购组织机构不完善,采购工作基本由项目部物资部门独立完成,缺少相关部门的信息支持;采购人员缺乏相关的采购管理专业知识;没有进行财务成本核算。

1.2采购信息化管理水平较低

目前,在材料采购中,很多的工作还是用手工来完成的,从而使得工作效率比较低下,成本费用高等现状的出现。

1.3缺乏详细的材料采购计划

项目部物资部没有和其他部门联系起来,导致信息比较闭塞;缺乏详细具体的材料采购计划,材料采购只是被动的进行,没有和实际工作相联系起来,从而导致正常施工进度受到了影响。

1.4缺乏现代的采购策略和采购方法的运用

由于采购手段比较单一,没有做充足的市场信息调查,导致材料采购时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增加了采购成本。

1.5缺乏供应商关系管理

和供应商没有建立起长期合作的关系,采购基本上都是一次;供应商提供的材料不能够科学地给予管理,进场材料质量不稳定,从而使得试验和抽样的频率和费用明显增加。

2.工程建设主要材料采购成本控制要点

材料采购成本控制是主要材料采购管理的重点。组织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和人为主观因素对材料采购成本的影响较大,并且材料采购成本是工程建设中的薄弱环节。

2.1材料采购价格控制

企业应通过市场调研或者通过咨询机构,了解材料的市场价格,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货比三家,选择较低的材料采购价格;或通过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等方式,获得较低的材料采购价格。同时应关注国际国内市场主要材料价格波动趋势,及时有效采取措施,降低价格波动风险。

2.2材料采购订货、收货成本控制

工程建设项目主要材料采购合同一般都会约定材料按需供应和最小供货量,即只要项目部需要材料且需求量超过最小供货量就通知供应商,供应商在约定的供货周期内将所需的材料供应到指定的施工现场。供货次数多将增加供应商的运输成本,施工项目部增加收货、验货成本;供货批量大,将增加施工项目部的仓储、保管费用,因此要合理地确定进货的批次和批量,节约材料采购总成本。

2.3材料采购运费、仓储、保管费控制

工程建设项目主要材料用料大、体积大、质量大,导致运输成本高,仓储和保管费比较大。在材料采购时要合理地组织运输,选用最经济的运输方法,以降低运输成本。并且没有现成的可用的仓库,需要建立临时仓库。只有降低材料的库存量才能够使得材料仓储和保管费用降低。

3.主要材料价格波动剧烈时采取的采购措施

3.1当材料价格飞涨时采取的采购措施

当材料价格飞涨时,作为项目的管理单位,业主应正视现状,及时采取措施,在不违背双方合同条款的前提下,积极筹措材料采购储备金,牵头成立由监理、承包人、设计单位组成的材料采购领导小组,研究确定符合工程实际的材料采购办法。在公开招标、邀请招标、询价采购和联合采购等方式中,选择询价采购和联合采购方式。不仅可以用较短的时间采购到质量、价格较为满意的材料,按照施工组织计划,合理调配各标段材料用量和储量,保证工程施工需要,而且采购费用由业主垫付,解决了施工单位资金短缺问题,同时与材料供应商建立了长期合作的信用基础。由业主、监理、承包人和设计单位共同组成的采购领导小组,能在最短时间内,按照施工合同约定条款及时划清各方应承担的风险责任。

3.2当材料价格暴跌时采取的采购措施

采购小组应分析研究市场价格发展趋势,当材料价格不断下降时,项目部采购人员应通过网络查询或向长期合作的供应商询价,收集所采购材料的实时价格,缩短采购计划周期,增加采购次数,并准确计算每次采购量,在保证工程连续施工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少进货,争取材料价格继续下跌时的采购成本节约。

4.工程建设材料采购管理措施

4.1建立健全材料采购管理组织机构和制度体系建立由项目部领导层领导,各部门共同参与的采购管理组织机构,加强沟通协调;聘用具有采购专业知识的人员负责采购业务,加强采购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强化纪检监督工作,杜绝采购人员吃回

扣而不惜牺牲企业利益的行为。目前运用较多是公开招标方式和邀请招标方式,辅助询价采购方式。项目部应根据实际项目材料需求量及项目所在区域材料供应情况、价格情况灵活选择适合的采购方式。

4.2建立采购管理信息系统

采购管理信息系统一直是各行业实施eRp时关注的重点,eRp管理模式下的采购管理信息系统为改善流程、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提供了极大的机会。

4.3加强采购计划的有效性

根据工程的实际进度编制较详细的物料需求计划,对计划进行深入的分析,合理确定采购批次和采购数量。这样不仅能使工期和作业的连续性得到保证,而且能够有效地降低存储成本。

4.4加强供应商管理,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

通过加强供应商关系管理,选择信誉良好的供应商,和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的关系,这样的供应商的材料报价肯定会比普通关系的供应商报价要低,因此,合理选择供应商可以直接降低采购成本。

采购监管措施篇7

XX年,在公司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平朔公司围绕公司生产经营这一中心,面对企业发展前所未有的低迷市场环境,提出“选好一个项目,查透一类问题,规范一类管理,促进企业效能转变,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目标,深入贯彻公司降本增效会议精神,落实《中央企业效能监察暂行办法》的各项规定,按照“XX年中央企业纪检监察工作会议”和国资委纪委《关于中央企业XX年开展效能监察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部署,结合公司经营生产实际,紧紧围绕XX年效能监察立项的内容,充分发挥组织和协调作用,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开展效能监察工作,促进公司经营生产的顺利完成。

一、组织队伍健全,形成长效机制,促进效能监察工作全面落实。

组织健全,行之有效。

公司党政领导高度重视效能监察工作,将效能监察工作提升到公司核心管理层面,经过充分调研,认真解决效能监察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为开展效能监察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公司及各二级单位党政领导亲自担任效能监察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形成了层层监督,组织紧密的网络体系。效能监察人员能够认真履行职责,对本单位在经营生产、廉政建设、招投标、物质采购过程中进行全面监督监察,保证效能监察立项项目有效开展。

二、围绕中心工作,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确立立项项目。

围绕中心,服务全局。

为了全面做好XX年公司效能监察工作,专门下发了公司效能监察通知文件工作安排,促使XX年公司效能监察工作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年初,公司及时召开党政班子专题会议,认真分析公司XX年经营生产工作形势,统一思想,对公司XX年效能监察工作立项进行了认真研究,确立了“确保和安小区建设目标按期实现”和“平朔公司单身宿舍103-2栋公寓化改造”两个立项项目。公司各单位结合本单位经营生产和工作实际,重点选择了工程、大宗物质采购、节能减排、能源管理等8个项目作为重点立项监察内容,并认真组织和实施,全年共开展了11项立项效能监察。

三、措施得力,立项项目得到全面落实。

为全面实施XX年立项项目,公司及各单位认真分析研究,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明确了效能监察项目内容、负责任人员及完成时间,使参与项目的单位高度重视,参与人员认真不敷衍,保证了效能监察质量。在实施招投标监督过程中,各单位能够严格按照招投标相关制度进行操作,做到各项业务在询价、比价中坚持“以最低综合采购成本,确保供应”、“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同质比价、同价比质、同质同价比信誉比服务“等原则进行采购,确保利润最大化。同时在落实各项立项项目时,加强各单位严格按照企业规章制度、办事程序做好效能监察工作,指定专人负责采购合同、招投标、比价采购资料的管理、归档工作,认真做好日常工作记录,使效能监察工作从基础抓起做好。

如:在确保和安小区建设(108项目)目标按计划实施监督过程中,为了实现公司提出的和安小区精品工程,在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中,从各个环节、施工工艺等方面严格管理和控制,材料选择坚持公开招投标,确保施工质量和建设期间的安全工作。在对103-2栋改造项目效能监督中,我们采取措施,制定降低成本措施,做好预决算,对室内需配置的家具及家电的采购坚持做到市场调查,协商洽谈,在进行招投标择优采购,从而降低成本,节约采购资金10.92万元。深入基层,帮助指导各单位落实立项项目。餐饮服务分公司在大宗物质采购上,本着降低成本,保证质量,加强管理,提高效益的目的,坚持市场调查,按照“货比三家”的原则确定供货商家签订供货合同,严格在招标、评标、定标、比价采购等各个环节把好关,按规定的程序公开招标,从而认真负责的作好大宗物质比价采购的效能监察工作。新业建筑工程公司每年招投标项目多,涉及的资金数额大。

通过一年来的操作,不断总结经验,完善了《新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招投标、比价采购管理制度》,首先在制度上得到了保证。其次,认真开展效能监察工作,严格按规定程序进行工程招投标、比价采购工作,为完成全年经营生产充分发挥了效能监察作用。房地产分公司在每项工程建设和物质采购做到慎重选择资信和业绩良好,技术过硬,报价合理的施工单位,特别是遇到5.12大地震发生情况,对在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中从严格管理,严格控制等方面入手,从符合国家标准、按招投标比价所选出的建筑材料进行招投标施工,确保效能监察工作的质量。

四、坚持原则,效能监察工作效果明显。

合规有据,成效凸显。

XX年,在实施招投标过程中,各单位认真执行工程招标和比价采购的范围、审批权限和管理程序,做到事前有报告,事后按规定规范实施。及时作好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保存备案。全年共参加有关职能部门及分子公司进行的招投标、比价采购事项效能监察14次,充分发挥了效能监察的监督保证作用,加强了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经营生产成本。认真协助集团公司纪检监察部调查核实餐饮服务分公司经理周斌在任职期间,虚增物资采购成本套取现金,私设小金库,挥霍公款用于个人消费及违规运行加班工作餐业务等严重违规违纪行为,公司党政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多次召开班子会,吸取教训,举一反三,从自身作深刻检查。同时,制定了5项整改措施,组织公司中层领导干部认真学习《会计法》、《现金管理制度》及集团公司、平朔公司一系列管理制度,教育干部,从中吸取教训,使各级领导人员充分认识到廉洁从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一步增强了领导人员廉洁从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餐饮服务分公司制定完善管理制度,加强职工群众监督力度,严格实行了“管采分离“制度,做到按照招投标比价采购规定进行公开、公平、公正,比价采购,遵守规章制度。

六、把监督检查同学习培训相结合,提高效能监察工作实效性。

公司加强效能监察工作,采取有计划和临时走访的形式对各立项所涉及的单位进行指导、协调,切实开展好效能监察工作。公司每季度都要组织人员对各单位立项项目开展情况进行了检查,对各单位提出的新问题及时给予解答和帮助。今年,公司送5名效能监督员到成都外培专项学习招投标、比价采购专业知识,各单位效能监察工作小组成员坚持学习《招投标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汇编》,学习集团公司主办的《效能监察简报》等相关内容,增强效能监督责任意识,充分发挥了公司效能监察工作的作用。公司做到按时完成上报各类报表及材料。

【XX效能监察年度工作总结(二)】

XX年,在项目部党委和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项目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生产任务这个中心,针对工程进度缓慢,工期要求紧,施工难度大的实际问题,我们迎难而上,积极主动地开展了以提高生产进度为主要内容的专项效能监察工作,强化了生产组织和技术攻关,有力的促进了项目部全年生产任务的全面完成。现就此项工作总结如下: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确保“三个到位”。

一是思想认识到位。效能监察工作是一项新的工作,是企业管理过程监控环节上具有综合监督性质的一项工作,对企业来说,效能监察工作也是生产力。开展效能监察工作有利于加强企业管理,可以节约投资,降低运营成本,减少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效益,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可以提高安全生产和服务质量,带来长远的社会效益,从而带来间接的经济效益,可以凝聚职工人心,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发展内在的生产力,是围绕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效率、效果、效益等问题而开展的监察检查活动,是企业管理的再管理。

二是组织领导到位。效能监察离不开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认真落实。为此,项目部成立了效能监察工作小组,由项目部经理、书记任小组组长,项目部副经理、总工任小组副组长,各部门领导及现场技术主管共同组成小组成员。工作小组重点讨论研究效能监察立项,成立攻关小组,根据选题立项内容确定参加配合的相关人员,提出明确要求和实施方案。由于建立了组织,明确了领导,落实了责任,为这项工作的快速运行提供了组织保证。

三是检查跟踪到位。定期对项目开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和实施对策后的效果验证,及时发现新问题,调整整改措施保证项目目标的完成。

二、严密组织,精心运作,抓好三个环节。

1、抓好调研、选题立项环节。首先,围绕项目部生产经营管理的重点、难点等实际问题,初步确定效能监察项目并与效能监察小组进行充分协商论证,按优中选优的原则确定提高生产进度目标为今年项目部的效能监察项目。

2、抓好实施、解剖分析环节。根据工程进度项目内容,组织项目部相关人员熟悉情况,调查情况分析研究问题发生的原因和规律,在此基础上,明确责任,开展了工程进度缓慢原因调查分析,讨论制定工程进度攻关方案等对策。

3、抓好整改、落实环节。对需攻关方案的实施和整改措施的落实指定专人负责,并定期进行跟踪检查,验证实施效果。

三、专项效能监察的完成情况:

为了按期完成施工任务,项目部效能监察小组共同研究决定将“悬吊预制混凝土块托架预压技术改造”,“利用挂篮进行高墩连续梁(64mt构)边跨直线段施工”,“高墩刚构连续梁0号梁托架施工”三个技术改造项目应用到连续梁施工中,确保了连续梁节点工期,并取得了很好地施工效果。截至XX年8月29日,项目部重点施工项目连续梁施工全部完成,分别为:完成4-(64+64)mt构连续梁407延米,完成总设计的78%,完成年计划的100%;完成(58+104+58)m连续刚构183.5延米,完成总设计的82.8%,完成年计划的100%;4-(64+64)mt构、(58+104+58)m连续刚构提前2天全面完成全年生产任务和效能监察目标以及业主节点工期要求,并获得了业主方xx万元的奖励。此外,利用移动模架施工工艺按期完成了12榀现浇梁施工。另外,为了抓好进度,落实完成,项目部效能监察小组全年共计完成生产进度调度会议30次,完成工程进度计划40次,完成重点工程月度进度考核5次,完成一般工程月度进度考核6次,完成工程专项技术交底15份,完成工程专项施工方案8份。

四、开展专项效能监察的几点体会和建议:

1、领导重视,齐抓共管,是开展效能监察工作的重要保证。

2、紧贴项目部中心工作,合理选题立项,把握重点,抓住关键环节,是确保效能监察取得成效的关键。

采购监管措施篇8

关键词:建筑企业;物资采购;管理;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采购成本通常会要占到工程建设总成本的50%左右,而且种类繁多、技术性强、工作量大,物资采购工作略有失误,就有可能会影响到石化建设企业工程的质量、进度与费用。可以说采购管理工作的好坏与否直接关系到石化建设企业的利润与信誉

一、强化石化建设企业物资采购管理的必要性

1、强化物资采购管理,规范采购行为,是石化建设企业应对建筑市场激烈竞争的必然选择。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建筑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化,石化建设市场优胜劣汰的竞争日趋激烈,低价中标使建筑企业临着巨大的经营压力。石化企业必须不断降低工程成本,提高核心竞争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而物资采购与工程成本密切相关,既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更是降低工程成本的关键。材料成本占工程成本的比例普遍高达60%-70%,是工程成本支出的大项,是成本控制的重点。这就要求施工企业必须重视和加强物资采购管理,抓住控制材料费支出的关键环节,通过“降价节支”向流通领域要效益,才能增加企业积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为企业强化物资采购管理提供了必要的外部环境和内在动力

传统的计划经济时代,属于短缺经济,物资采购活动局限于固定的指令性计划模式,主要生产资料通过指标进行分配。料源渠道单一,物资价格执行国家统一目录价,物资部门根据每年的施工任务申请指标是物资采购活动一项主要内容。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物资需求和供给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生产资料得到了极大丰富,买方市场逐步形成;施工企业所需原材料品种更加繁多,数量也迅速增加。同时伴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资产经营责任制的实行,建筑企业物资部门担负的职能不仅仅是保证供应,还必须紧紧围绕降低材料采购成本,强化成本意识开展工作。物资部门只有强化责任意识,制定科学的采购方案,规范采购行为,才能从纷繁复杂的市场信息中为企业筛选出质优价廉的合格产品。

3、强化物资采购管理,推行阳光采购工程,也是加强物资队伍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

物资采购作为选择供货商的一种决策权,容易滋生暗箱操作、人情采购、吃回扣等个别消极腐败现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物资队伍的形象。因此,强化物资采购管理,增加采购过程的透明度,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就成为物资部门加强自身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石化建设企业物资采购中存在的问题

1、一是对市场经济规律的特点和市场风险缺乏深刻认识,忽视了当前市场法规尚不够完善、市场运行尚不规范、监督管理尚不到位的客观实际,在物资采购过程中上当受骗。二是签订物资采购合同不符合《购销合同法》的规定,使企业遭受损失。三是计划管理不周密,物资采购量超出合理的物资消耗量,形成库存积压,造成浪费。四是物资采购归口管理不严,采购权分散,采购环节多,造成采购成本加大。五是物资采购运作不透明、暗箱操作,物资采购人员暗吃回扣。六是物资采购人员以次充好、抬高进价,或伪造进货发票和进货原始凭证、虚列进货,或涂改发票和进货原始凭证、以少报多,或虚报冒领采购费用、谋取私利。七是在采购中没有进行整体的量、本、利分析,只考虑所采购物资的价格因素,而忽略了其他因素,没有采用最佳采购方式,造成采购整体费用高。八是缺少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企业缺少中长期物资采购计划。

2、缺乏一套切实有效的、责权利相结合的物资材料管理体制。企业在为每个责任部门下达物资材料成本目标的同时,要赋予该部门相应的权利,做到权责的有机结合;同时,还必须定期对工作实绩进行考评和考核,并同经济利益紧密挂钩,以调动各部门在物资材料控制方面的主动性。而现行的施工项目管理体制,没有很好地将责、权、利三者结合起来没有形成完善的物资材料管理系统。

3、缺乏细致的物资成本预算和控制分析。周密细致的物资材料成本预算,辅之以科学的材料成本费用分析,是企业控制物资材料成本的依据和促进企业挖掘潜力、节约消耗的重要手段。形成物资材料成本分析和控制紧密结合的反馈制度,一方面可以做好奖惩工作,使物资材料指标完成好坏与经济效益相联系;另一方面可以将分析结果应用于今后的材料管理中,吸取经验教训。而目前施工企业普遍缺乏工程科学的计划组织,前期准备工作严重不足,导致物资材料成本预算脱离实际。

三、加强物资采购管理的措施

1、提升物资采购管理质量首先必须对采购管理工作加深认识

虽然说几乎所有的石化工程施工企业的管理者大都不否认采购管理对企业成本的重要性,但依然有部分企业的管理者把市场营销、施工管理等做为主要的方法和措施,以期提高企业的收益。还有的企业或项目管理者在重视工程的质量、进度与结算工作的同时,却忽视了采购成本的控制工作,甚至将采购管理片面地理解为只要花的钱越少就是越好,根本谈不上对采购模式与策略改善的重视,对于采购监控工作的实际运行效果也不甚了解。当然了,对于其它方面的管理工作也很重要,但施工企业的管理者应当在重视其它方面的工作的同时,对于物资的采购管理有一个清醒而明确的认识。要认识到,想要从根本上改变采购管理,通过节省企业采购成本,提升利润率,不能仅从形式上改变采购管理模式,企业或项目管理者必须要从公司战略上重视采购管理,对采购成本控制与管理要有长期、整体的规划与控制措施,再将其分解成详细工作计划分解给相关部门去执行,同时切实加强控制与监督措施,也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的物资采购发挥出其应有

的作用,为企业利润的提升做出供献。

2、坚持归口管理、批量采购,是强化物资采购管理的重要前提

市场经济的发展,买方市场的形成,为物资采购提供了广阔的选择机会,为企业降低采购成本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但同时也出现了“多头采购”、“分散采购”等现象。从石化建设企业整体利益出发,坚持归口管理、批量采购,是企业实现降价节支的重要前提。分散的小批量的单项采购,不仅耗费大量的人力和资金,而且难以争取到生产企业给予的优惠政策,导致企业的采购成本增加;集中批量后,企业的采购活动只需一次即可完成,在市场采购中处于十分有利的地位,不仅能够获得生产企业的批量差价,而且为开展招标采购等竞价活动奠定了基础。此外,坚持归口管理、批量采购,也是符合管理系统工程理论的思想和方法的。分散采购和多头采购,企业内部与流通市场多层次和多环节的接触,使企业的管理跨度增大,难以形成全局观念,造成顾此失彼;同时由于企业内部多环节对资源的竞争,也易造成原材料价格的上涨。

3、加强培训,提高采购人员业务能力。

采购不仅是购买东西的简单行为,它更是一门专业技术。采购人员应熟悉业务,具有能满足工作要求的业务素质。具体包括:掌握业务合同的谈判、签约的程序和方法;掌握企业采购政策和与采购、采购质量控制有关的书面程序并能在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了解供应商的情况,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及其它信息技术;具有考虑综合成本的头脑,能充分领悟整体供应链的要求;具有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具有与采购货品有关的技术、质量等专业知识,包括理化特征、检验和判定质量好坏的标准和方法等。

4、建立良好的沟通体制是物资采购管理降低成本的前提

建立良好的沟通体制是创造和提升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完成企业管理根本目标的主要方式和工具。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创造出一种企业独有的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使企业管理的外在需求转化为企业员工自在的观念和自觉的行为模式,认同企业核心的价值观念和目标及使命。而企业精神与企业文化的培育与塑造,其实质是一种思想、观点、情感和灵魂的沟通。没有沟通,就没有对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的理解与共识,更不可能认同企业共同使命。在采购中需要用到外部沟通,外部沟通是通过公共关系手段,利用大众传媒、内部刊物等途径,与采购直属、政府职能部门、周边社区、金融机构等,建立良好关系,争取社会各界支持,创造好的发展氛围;把理念系统、行为系统、视觉系统进行有效整合,进行科学合理的传播,树立良好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的知名度、美誉度、资信度,为企业腾飞和持续发展提供好的环境。

5、实行归口管理,集中批量订货采购

集中批量采购是实现降价节支的前提,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它具备分散采购无法比拟的优势。由于采购批量大,供应厂家便于合理安排生产,降低单位生产成本,供需双方互惠互利。尽管施工企业有点多面广、分散管理的特点,但物资采购归口物资部门进行,才能为实现集中批量打下基础。物资部门对工程物资统一采购、供应管理,使采购批量加大,采购成本降低,实现规模效益。物资部门归口负责采购产品的控制和管理,并进行检查指导、监督和考核。

6、规范物资招标采购程序

物资招标采购是规范采购行为、保证采购产品质量、降低采购产品成本的重要方式。招标采购是通过投标者之间的充分竞争,使招标人能以较低的价格和较高的质量、较好的服务获得设备或材料,可以防止的产生,有利于采购的公平和公正。企业在招标采购中,应按国家的招标投标管理办法执行,履行国电公司、省级电力公司制定的招标管理制度。并根据相应的管理制度,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物资招标采购管理办法及招标采购流程。对限定金额以上的物资必须通过招标方式进行采购,确实不便招标的,则采取议标方式。电力施工企业的物资采购招标主要以邀请招标方式为主,邀请的厂家在每年的合格供方名录中选定。设立招标领导小组及评标专家库,纪检审计部门参与并监督,评标专家根据投标厂家的报价、技术水平、业绩、售后服务等情况评定出合同谈判单位的先后顺序。在招标过程中,各评标专家负责评审,招标领导小组负责定标,纪检部门全程监督,中标结果进行厂(司)务公开,做到评定分离,且招标中投标商的入围、评审、定标全过程均有人监督,真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避免暗箱操作,尽最大可能地降低采购产品的价格。

7、对采购权力进行监督约束,实施网络化管理,是控制采购成本的重要监控措施。

监督约束包括两方面:管理者对采购人员的监督和采购人员之间的互相监督。采购环节要形成预防为本、制约到位的监督保障机制。首先,建立廉洁采购奖惩责任制。明确责任,严格考核,增强采购者的管理意识和廉政意识,对采购中严格遵守采购管理制度、节约多、采购质量最高的采购人员给予一定的物质及精神鼓励;对采购决策失职或有不廉洁行为者则予以责任追究,鼓励节约采购成本,提高采购质量,推动廉洁采购。其次,坚持监督部门监督与群众监督相结合,使监督公开化、经常化、制度化、通过建立制度,开展企业采购效能监察,让监督部门全程参与到采购活动中,加大事前监督力度,做到防患于未然;发现违纪违法问题及时查处,并将查处结果公诸于众。

8、将先进的科技手段应用到采购部门

电子商务将成为21世纪的新的商业模式,信息技术已经成为采购专业的基本工具,企业应加强采购管理软件系统的开发,利用软件系统进行信息的存储、执行、交换;利用计算机软件系统的联网操作,实现采购部门各个环节如仓库、项目部材料站之间及相关部门如财务部门、技经部门信息共享;利用数据库查询并且借助计算机与供应商保持联系;利用网络资源,在互联网上寻找更符合条件的采购机会。采购部门应熟练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

结束语

物资采购管理工作是一项涉及经济、法律和政策的系统工程,只有从思想上给予足够的重视,从体制上改革物流管理方式,从制度上建立完善的约束,从硬件上投入相应的建设,才能建立起一套适合铁建施工企业特点的物资采购管理体系,实现“管理形式制度化、项目采购集团化、采购工作标准化”,实现物资采购的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夏炎.强化铁路建筑施工企业物资采购管理的思考[J].铁路采购与物流,2009(3).

采购监管措施篇9

随着军队物资采购机构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信息系统已经成为当前采办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信息安全风险直接影响到军队物资采购系统为军队用户提供服务和对各类供应商等采购实体进行管理的能力。在关键时刻,个别重大的信息系统发生故障或瘫痪,往往会给整个军队后勤保障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和影响,从而给整个军队建设和国防事业带来损失。

当前,军队物资采购系统根据总后关于信息化建设的精神,建立了依托干军队内部的指挥自动化网、军队综合信息网等内部指挥控制网络、办公网络、业务管理网络等信息服务和指挥网络,为军队采购管理单位、采购业务单位、科研和教学单位、军内终端客户提供广泛的信息服务。

实施信息安全管理,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完整性、可用性以及对相关应急采购任务的快速反应能力,同时也是保障军队物资采购系统科学发展,为军队提供最优保障力的重要手段。

一、军队物资采购信息安全风险

在军队物资采购活动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风险,都对采办的结果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根据风险产生对象的不同,将风险分为人为风险、系统风险、数据风险等三个方面。

(一)人为风险。

人是信息安全最主要的风险因素,不适当的信息系统授权,会导致未经授权的人获取不适当的信息。采购人员的操作失误或疏忽会导致信息系统的错误动作或产生垃圾信息;违规篡改数据、修改系统时间、修改系统配置、违规导入或删除信息系统的数据,可能导致各种重大采购事故的发生。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人为因素形成的风险,是军队物资采购信息安全的最大风险。

(二)系统风险。

系统风险包括系统开发风险和系统运行风险。在采购项目开发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必要的信息系统安全设计,或安全设计存在缺陷,都会导致采办信息系统安全免疫能力不足。没有完善、严格的生产系统运行管理体制,会导致机房管理、口令管理、授权管理、用户管理、服务器管理、网络管理、备份管理、病毒管理等方面出现问题,轻则产生垃圾信息,重则发生系统中断、信息被非法获取。

当前的采购信息系统已是一个庞大的网络化系统,在网络内存在众多的中小型机、服务器、前置机、路由器、终端设备,也包括数据库、操作系统、中间件、应用系统等软件系统。网络系统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出现故障,一旦出现故障便有可能造成系统中断,影响业务正常运作。同时,由于自然灾害、战争等突发事件造成的系统崩溃、数据载体不可修复性损失等等,都能够给采购信息系统带来很大的影响。

(三)数据风险。

数据是信息的载体,也是军队物资采购系统最重要的资产。对数据的存储、处理、获取、和共享均需要有一套完整的流程和审批制度,没有健全的数据管理制度,便存在导致数据信息泄露的风险。

二、军队物资采购信息安全的内容

通过对信息安全定义的查询,可以看到其是根据不同的环境情况各自不同的。在相对受到专业影响较小的国际标准iSol7799信息安全标准中,信息安全是指:使信息避免一系列威胁,保障商务的连续性,尽量减少业务损失,从而最大限度地获取投资和商务的回报。

对于军队物资采购系统,信息安全管理则应该坚持系统和全局的观念,基于平战结合、立足应急保障的思想,指导组织建立安全管理体系。通过系统、全面、科学的安全风险评估,体现“积极预防、综合防范”的方针,强调遵守国家有关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合同方要求,透过全过程和动态控制,本着控制费用与风险平衡的原则,合理选择安全控制方式,保护组织所拥有的关键信息资产,使信息风险的发生概率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确保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保持组织业务运作的持续性。

(一)保密性。

信息安全的保密性,在确保遵守军队保密守则规定的前提下,确保信息仅可让授权获取的相关人员访问。结合当前的状况,军队物资采购系统的信息安全保密应当做熟严格分岗授权制衡机制,杜绝不相容岗位兼岗现象;严格用户管理和授权管理,防止非法用户,用户冗余和用户授权不当;加强密码管理,防止不设口令或者口令过于简熟加强病毒防范管理,防范病毒损氰控制访问信息,组织非法访问信息系统确保对外网络服务得到保护,阴止非法访问网络;检测非法行为,防范道德风险;保证在使用移动电脑和远程网络设备时的信息安全,防止非法攻击。

(二)完备性。

信息安全的完备性,是指信息准确和具备完善的处理方法。具体要求是:严格采购业务流程管理,确保采购业务流程与采购信息系统操作流程完备一熟严格控制生产系统数据修改,防止数据丢失。防止不正确修改,减少误操作;严格数据管理,确保数据得到完整积累与保全,使系统数据能够真实、完整地反映采购业务信息;严格按照军队关于物资采购规定和要求操作,减少或杜绝非标业务。避免任何违反法令、法规、合同约定及易导致业务信息与数据信息不一致、不完整的行为。

(三)可用性。

信息安全的可用性,要求确保被授权人可以获取所需信息。具体要求是:加强生产系统运行管理,确保生产系统安全、稳定、可靠运行;加强生产机房建设与管理,保障机房工作环境所必需的湿度、温度、电源、防火、防水、防静电、防雷、限制进人等要求,减少安全隐患;加强生产系统日常检查管理,及早发现故障苗头;加强系统备份,防止数据损失;严格生产系统时间管理,禁止随意修改生产系统时间;保障系统持续运标实施灾难备份,防止关键业务处理在灾难发生时受到影响。

三、军队物资采购信息安全管理

(一)信息安全机构。

军队物资采购系统应分出专人专职来负责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并协同上级业务管理单位制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设定安全等级,评估安全风险程度,落实防范措施方案,提出内控体系整改方案与措施,监督和评估信息安全管理成效。在与上级总部和军区、军兵种物油部管理机构之间还要有一个快速响应的信息安全事故收集、汇总、处理及反馈体系。

(二)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与策略。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应针对军队物资采购系统现状与发展方向来制定,要充分考虑可操作性。现阶段可根据“积极防御、综合防范”的方针,制定内部网、oa网、外部网的管理办法,明确用户的访问权限。制定生产系统运行管理办法。严格实行分岗制衡、分级授权,严格执行生产系统时间管理、备份管理、数据管理和口令管理。

(三)信息安全分级管理。

信息安全分级管理,是将信息资源根据重要性进行分级,对不同级别的信息资产采用不同级别信息安全保护措施,国家已将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监督划分为五个级别,分别为自主性保护、指导性保护、专控性保护。

军队物资采购系统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将信息资产分为“三级”或“五级”保护,目的在于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兼顾一般,合理保护。分级管理的方法是分析危险源或危险点,评估其重要性,再分设等级,从而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比如,对于采购机构业务机房,可采取门禁与限制进入等方式进行保护;针对采购中相关数据的提供,可设计一定的审判流程,根据数据的重要程度,分为公开信息、优先共享信息、内部一般信息、内部控制信息、内部关键信息和内部核心信息,实施严格的授权控制;对于信息安全事故,可分为重大事故、一般事故、轻微事故等,采取不同的处置方案。

(四)信息安全集中监控与处置。

设立集中运行的信息安全监控处置中心,及时监控、发现安全事故,做到响应快速、处置果断,并实施应急恢复。结合军队物资采购系统当前实际情况,可对网络、服务器等运行设备进行集中监控,开展服务器容量管理、网络流量监控;对应用系统采取防范与监控相结合的方式,对信息系统的数据设置校验码,防止非法修改;在开发应用系统的同时,还应开发相应的审计检查监控程序,由各单位分别运行和维护,由上级采购管理机构定期查验和监督,及时发现数据信息存在的风险。

四、信息安全管理系统

实现信息安全管理的集中运行,需借助信息安全管理系统。各军队采购机构和部门可以按照上级下达的统一标准,构建基于同一操作平台的信息安全管理系统,帮助安全管理中心实现系统的监控、分析、预警等功能,实现信息安全事故处理的收集、存储、分析等功能,及时对信息风险作出反馈。

(一)监控功能。

为采办机构和部门的相关信息处理和传输设备配置专人管理,并设置机房日志管理、服务器性能日志管理、服务器容量日志管理、数据修改日志管理、流量监控日志等功能,酌情设置数据检测结果日志管理功能。通过对存储、传输和删改的操作进行管理,达到监督控制的目的。

(二)处理功能.

根据采办单位所在环境和情况,自主设置安全事故报告、响应、处置等采办信息管理功能,对于高级别信息,也可以采用每天零报告措施。通过信息处理的简化、优化和快速反应,提高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从而保证军队采购的正常进行。

(三)安全等级管理功能。

针对采办单位自身特点,设置信息资产、危险源、危险点定义与分级功能,对于不同级别的信息安全危机设定不同的保护等级,并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监控措施、事故响应与处置措施,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完好性。

采购监管措施篇10

关键词:项目管理;工程项目;质量管理

abstract:thisarticlewiththeXFengineeringprojectsforthebackground,fromtheprojectmanagementtheoryareprojectqualitymanagementmethodintheXFengineering,theapplicationofXFprojectapplicationprojectmanagementfortheoverallappraisal,putsforwardthemanagementachievementsandinsufficient.

Keywords:projectmanagement;engineeringproject;Quality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20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工程项目背景

XF工程为一幢独体结构,建筑结构均为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共六层,其中地下一层,地上五层,建筑面积4695平方米。地下一层主要是活动区,分设保龄球室、羽毛球室、室、健身房等康体设施。地上一层是接待大厅及客房,二层~四层均为客房,五层为电教室、会议室及教室。建筑周围布置绿地,道路周边绿化,地块绿化覆盖率23%,地块北侧接待大厅入口处两侧分别设有地上机动车位,可停车10多辆。各个配套项目已向有关单位征询,可配套解决。

XF工程建设周期1年,工程已于2010年8月8日开工。工程总投资额6800万元,不仅包括建安费用,还包括各种设备购置,如保龄球设备、计算机、办公桌椅、客房桌椅等,还有各种管理费用,如项目管理费、咨询费用等。

2.工程质量管理流程分析

2.1工程质量计划

本项目由于规模较小,不能参评鲁班奖和长城杯等奖项的评比,监理部自己树立了质量目标,即整体工程创优良工程。监理部为实现项目目标,制定出项目的质量保证计划。如表1所示。

2.2工程质量保证

监理部采取的质量保证措施主要是质量审核,质量审核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采取的是外部审核,主要是公司对监理部的定期检查和质量监督站对项目的阶段性验收。第二个层次是内部的自检自查,各专业工程师检查承包商的工作,并进行自查。项目经理定期检查各专业工程师的工作。

2.3工程质量控制

监理部制定的XF工程质量控制的系统,如表2所示。监理部对质量管理采取的具体管理措施有:

(1)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按照iSo9001、iSo14000建立质量、环境保障体系。定期召开质量专题工作会议,检查工程质量工作中的问题。

(2)以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及验收规范等为依据,督促承包单位全面实现施工合同约定的工程质量目标。

(3)认真核查承包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并检查落实情况。

(4)严把工程材料质量关,对主要的工程材料必须到厂家进行考察,确认合格后,才准许订购,坚持不合格的建筑材料、设备不准在工程上使用。严格要求承包单位执行有关材料、施工试验制度和设备检验制度。如监理部对施工过程中投入的钢材、水泥、防水卷材、商品砼、装饰材料等验证各项质量证明文件,材料复试不合格的不能投入使用。

(5)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工程验收,坚持本工序质量不合格或未进行验收不予签认,下道工序不能施工。对不合格的分项工程,通知施工单位进行整改,并跟踪复查,合格后才准许进行下道工序。

(6)对施工过程进行检查,及时纠正违规操作,消除质量隐患,跟踪质量问题,验证整改效果。

(7)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制定工程质量控制点,并在施工过程中对质量控制点进行重点控制。对工程关键工序和重点部位的施工过程进行旁站监理。如监理部在各项工程的防水工程施工、基底处理及肥槽回填土、梁柱结点及阳台等部位钢筋隐蔽过程,主体结构砼浇注等工程施工过程实施旁站监理。

(8)严格审查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和季节性施工方案。

(9)认真贯彻落实工程质量“三检制”,特别是隐蔽工程一定要求施工单位先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填报工程报验单,监理接到报验资料后亲自到现场进行验收,合格后进行下道工序。

XF工程根据工程实体质量形成过程,质量控制被划分为三个阶段来控制。无论是投入物资资源的控制,还是施工安装过程的控制,都对影响工程实体质量的五个重要因素进行全面控制,即人、材料器材、机械设备、方案工艺和环境。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

监理部在XF工程项目中设立了质量控制点。XF工程的质量控制点如表3所示。

监理部对设置的质量控制点采取定期检查的方式,检查后以检查报告的方式通知项目干系人。

3.工程质量管理应用效果

工程项目质量是国家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项目合同对工程的安全、使用、经济、美观等特性的综合要求。本项目的质量管理以对工程施工各分部分项工程全过程的质量预控作为质量控制点,采用分阶段验收等方法,控制工程的质量。下面具体分析质量管理的应用效果。

3.1工程质量计划编制应用效果

XF工程管理中的项目质量管理不仅仅是包括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而是全面的质量管理,还包括对设计、对招标(采购)工作的质量管理。

在《项目管理规划》中,监理部编制了质量管理计划,项目质量管理主要分为设计质量管理、施工质量管理和采购质量管理。从质量管理计划的范围管理分析,基本涵盖了XF工程质量管理中所包括的管理范围。但是质量计划还是粗线条的,应该细化,这样才能便于工程管理,对质量进行事前的预控,而不是发生一件,处理一件。

3.2工程质量保证应用效果

监理部的质量保证体系划分的两个层面,一方面是依靠外部的审查,一方面是内部的检查,这种做法是监理企业经常应用的质量保证措施,在实际工作中比较有效,能够做到自查和交叉检查进行,避免了失控的工作面。但是这种方法又往往流于形式,如内部的自检自查,从XF监理部的自查记录上来看,在自查中并没有发现问题,但是在查阅监理部的各种报验单中,发现一些如监理部的专业工程师在施工单位报验的分部分项报验单上的签字认可的时间居然早于施工单位的自检时间。

3.3工程质量控制应用效果

(1)设计质量控制

在设计质量管理中,虽然监理部介入设计管理的时间很晚,但是监理部在施工图审核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实际效果显示,他们在许多方面(空调、供电、弱电系统、消防等等)履行了设计管理职责,设计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反映在成本上。所以从设计成本上看节约了投资。主要的设计优化如下表所示。

从上表显示的数据可以看出,由于监理部在设计质量方面采取的控制措施比较有效,为整个项目节约了部分投资。

(2)施工质量控制

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是监理单位的强项,主要是依据国家有关标准规范以及设计资料,对施工单位的分部分项质量进行现场验收,对一些关键环节进行旁站监理。从监理部编制的质量控制点来看,监理部认识到抓住影响工序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才能事先对影响项目重要部位或薄弱环节质量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措施,以便进行预控。为了有效地控制工程质量,监理部还编制了《监理规划》和重点、关键部分的《监理细则》。整个施工过程中,监理部采取事前控制,积极巡视和旁站监理,发现问题书面通知施工单位及时整改。从实际情况看,工程的质量顺利通过了质量监督站的验收,说明监理部认真地履行了施工管理职责。处理质量问题方面的工作能够满足项目管理的需要。

(3)招标(采购)质量控制

采取监理制的项目中,除非合同有特别说明,监理一般不负责招标(采购)工作。在本项目中,根据工作分解结构,监理部主要负责专业分包商的招标工作、甲供设备的采购工作、甲方认价材料的计价工作。

监理部编制的采购计划基本涵盖了进度安排、成本分配、工程调度等方面因素,同时能够在招标采购工作中运用FiDiC合同原理进行相应计划(如定义工程项目采购询价项目范围、公开招标项目范围等)。

监理部在采购管理中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在实际运行当中,监理部经常忽略采购计划的系统性,总是习惯于解决“目前”的工作,缺乏全面的管理。如前述的施工总包单位的招标、装修工程设计及施工单位的招标、消防工程的招标、弱电系统施工的招标、保龄球厂家的招标中,各种类招标不能够协调配合,穿行,而是就事论事,一个招标结束才开始另一个招标。

从采购管理的执行情况看,在分包/供货合同管理中能够把握合同成本、进度等约束,能够相对全面地处理合同中成本、功能与工程进度的关系;能够运用FiDiC合同原理进行采购管理;最主要的是能够认真地履行合同义务,坚持原则,严格管理采购成本,为业主节约了投资成本。

在整个采购过程中,充分分析卖方市场,能够对采购的产品做出细致的质量评价与审核,采购质量管理基本达到效果。

从监理部的质量管理方面看,设计管理、施工管理和采购管理的实施效果比较理想,通过质量管理的效果为业主节约了投资。

通过分析XF工程在采购方面的质量管理,我们不难看出采购质量控制是有别于监理管理的工作内容,需要项目管理人员具备采购方面的经验,尤其是在招标方面,需要做出大量的工作,要编制招标文件,不仅要熟悉国家在招标采购中的法律法规,还要对所采购的物品的技术要求,市场价格熟悉,在确定中标人的时候才能有的放矢。所以一般说来,项目管理单位也应该具有招标的资质,才便于开展采购工作,否则另行分包,不仅增加项目投资,也增大管理难度。

参考文献:

[1]骆.项目管理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