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姆定律的用途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1:57:43

欧姆定律的用途篇1

本节内容前承电路、电压、电阻及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是前面电学知识的聚焦;后启电功、电功率,并为高中阶段学习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电磁感应定律、交流电等内容做了铺垫。甚至于对学生将来参加生产劳动也有指导作用,即使在电工技术电子专业等学习中,欧姆定律同样是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其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是学习关于电阻大小影响因素的研究方法的延续,是物理问题研究思想的再次体现。

二、学习任务分析

本节重点是欧姆定律的内容和公式。通过实验探究,归纳总结出欧姆定律,让学生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形成尊重事实、探究真理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欧姆定律中电流i、电压U、电阻R的同一性是本节难点,在探究过程中通过适时引导、恰当点拨,利用实物电路使学生达到理解欧姆定律的目的。

三、学习者分析

学习了电路基础知识,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多数学生能正确连接电路元件,正确使用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对于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也有所了解。学生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渴望自己动手进行科学探究,体验成功的乐趣,但对于U、i、R三者关系知之甚少,规律性知识的概括往往以偏概全。他们的思维方式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教学中让学生自主设计研究问题的方案,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

四、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

会用实验的方法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公式;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⑵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学习研究物理问题常用的方法──控制变量法。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认真谨慎的学习习惯。

重点:欧姆定律的内容和公式;

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难点: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

弄清变形公式的含义。

五、教法设计

依据本节课的知识特点、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确定本节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把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当好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探究式学习可以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在探究新问题时使知识活化、重组,形成知识结构并向能力转化;让学生体会科学发现的全过程,从中感悟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

六、教学准备

欧姆定律的用途篇2

欧洲中央银行的前身――欧洲货币管理局首任局长亚历山大・拉姆法鲁西(alexandreLamfalussy)辞世后,欧洲中央银行在讣告中声称:“拉姆法鲁西的名字必将永远与欧元、欧洲中央银行紧密联系在一起。”人们公认,拉姆法鲁西是“欧元的创立者之一”。

拉姆法鲁西的前半生颇具传奇色彩。1929年4月26日,拉姆法鲁西出生于匈牙利一个与奥地利边境接壤的小村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匈牙利出现了共产党政府。由于无法忍受战后体制的压抑,1949年的某一天,漫天风雪,拉姆法鲁西和三个朋友一起,偷渡到了奥地利。在几位本笃会修士的帮助下,拉姆法鲁西以无国籍人士身份来到了比利时,进入鲁汶大学学习经济学。1957年,他在牛津大学纳菲尔德学院获得博士学位,也就在这一年,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六国签署了《罗马条约》,欧洲经济共同体诞生。

拉姆法鲁西是一位经济学家,也是一位银行家。1961年至1962年,拉姆法鲁西曾经任教于耶鲁大学,但其实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他就开始以经济学家的身份为布鲁塞尔银行服务,这是比利时的一家商业银行,后来被荷兰国际集团兼并。他一路晋升为执行董事长,直到1975年,当该行在外汇交易中遭受一笔重大损失后,他引咎辞职。惨痛经历使其萌生强化金融监管的想法。

1976年,拉姆法鲁西出任总部位于瑞士巴塞尔的国际清算银行经济学家;1986年,他成了国际清算银行总经理,直到1994年。

这一时期,整个欧洲正处于激烈而快速的转型中:两德统一的前景已清晰可见,东欧和中欧的剧变也山雨欲来。1985年,时任法国财政部长雅克・德洛尔被任命为欧共体委员会主席,开始改革欧洲货币体系,推动欧洲货币一体化,并很快提出《单一欧洲法案》。当然,就法国而言,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遏制”德国在货币领域的主导地位。1988年6月,德洛尔主持成立专家委员会,负责推动欧洲经济和货币联盟的建立。

拉姆法鲁西是德洛尔委员会的核心成员之一,承担筹划单一货币的工作。拉姆法鲁西坚信,欧洲各国应该尽一切努力,避免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样的悲剧重演;建立一个欧洲联盟就是达成该目标的最佳途径,而货币联盟则是欧洲联盟的前提和根基。当时,法国和英国等国担心,德国统一之后的力量过于强大;同时德国有远见的领导人也不希望触动战争埋在人们心中的恶魔,愿意向其他欧洲国家表达足够明确的善意。放弃强势的德国马克,使用统一的欧元就是这种善意的表现。

1992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署后,欧洲向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和单一欧元体制的过渡开始了。1994年,欧洲中央银行的前身――欧洲货币管理局在法兰克福成立,拉姆法鲁西成为各方人士都能接受的首任局长的最佳人选:他是经验丰富的货币问题专家;而且精明强干,擅长沟通,能够协调各种关于如何设立欧洲中央银行并让它运转起来的不同意见。

拉姆法鲁西非常清楚,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官僚的职位,还需要非常高超的政治技巧。他的任务是统一欧洲货币、设计欧元、确立欧元区各成员国债务政策的规则,等等。德国人更希望看到一个政治上独立的欧洲中央银行,而法国人则渴求在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下建立一个直接监督单一货币政策的政治机构。拉姆法鲁西必须解决的无数重要问题,都需要政治家的智慧。

1997年,维姆・德伊森贝赫接替了拉姆法鲁西的职位。次年,在欧洲中央银行正式成立之后,拉姆法鲁西被邀请出任首任行长,不过他以年龄过大为由拒绝了。但是他仍然非常关注监管问题。拉姆法鲁西是欧洲理事会于2000年7月17日设立的欧盟证券市场监管智者委员会的领袖,该委员会提出了欧盟证券市场监管协调的立法框架,并推广到了银行、保险领域。这个框架被称为“拉姆法鲁西框架”,它奠定了欧盟金融业法律协调的拉姆法鲁西程式的基础。2004年,他公开倡议,欧洲央行应该监督欧元区外的商业贷款,不过直到十年之后,当欧元危机充分暴露欧洲银行体系的弱点,这个建议才被接受。他指出,正是由于德法两国对希腊不计后果的超额借贷,才引发了欧元区债务危机,他认为应该鼓励希腊脱离欧元区,但是必须坚持统一货币体系。

近年来,拉姆法鲁西很少出现在公众视野。在2014年2月的一次经济论坛上,他批评当代政治家,说他们已经不像当年的领导人那样对欧元以及欧洲的未来拥有坚定的信心了。

欧姆定律的用途篇3

社会学法学是法学的一个分支,其发展源于欧洲,由于欧洲和美国的历史传承性,美国人学习到了社会学法学思想,将其引入美国。但是其后社会学法学在美国的发展展现出了与欧洲大陆相比风格迥异的特点。其中最具特色的是美国社会学法学深受实用主义和经验理论的影响,它是以实用主义哲学为基础的法学理论,同时在发展别注重根据社会现实而产生的经验。在这一法学流派向前发展的道路上,出现了两位美国社会学法学先驱式的人物,霍姆斯和卡多佐。霍姆斯和卡多佐都深受实用主义哲学的熏陶,同时对于经验都秉持推崇的态度。他们分别以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推动美国社会学法学走向成熟,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经验;实用主义;社会学法学;思考

到了近代,法学的发展出现了三个不同的流派,社会学法学便是其中之一,社会学法学同分析法学、自然法学一道对法学研究乃至整个人类社会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社会学法学和法律社会学不是同一个概念,是有区别的,这些区别在于二者所属学科范畴不同。法律社会学属于社会学,而社会学法学是法学的分支。但是社会学法学和法律社会学二者之间也有相同之处,两者在研究方法上采用的多为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并且都是将法律置于社会的运行之中,来观察法律的实际运行效果的。总之,社会学法学是同时以法学和社会学这样一种综合视角来考察法律的。

一、经验和实用在美国社会学法学概念中的体现

美国社会学法学是在欧洲社会学法学理论学说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但是美国社会学法学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与欧洲社会学法学理论很大的差异。欧洲一直是法学理论研究的高地,社会学法学理论同样在欧洲较为发达,美国作为一个“后起之秀”,就较少的受到这些理论的影响,它更看重的是法律在社会中的实际效能而非理论。对此可以从美国法学学者特雷瓦诺对社会学法学的观念一窥端倪,他认为:“社会学法学的最主要目的是研究社会和法律两者之间的关系,法律在社会这一层面的表现以及从事法律相关职业的社会人物是如何利用法律影响社会的。”由此可以看出,美国学者在研究社会学法学理论时,完全是以一种从社会实际出发的角度开始的。

二、美国社会学法学产生背景

十九世纪中后期,美国经济像起他资本主义国家一样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开始由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转为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美国国内的经济结构发生了许多变革,美国政府为适应社会中出现的新情况,开始改变之前放任自由的政策传统,逐渐开始加强社会调控,制定并实施了许多的福利政策,与此同时法律就承担了更多的任务,也改变了原来奉行的放任不干预自由主义,开始转为对社会的积极干预,美国社会的思想观念层面,之前由欧洲传播而来的理性至上理念开始被人们怀疑,以树立信念作为开端的把实行行为和采取措施为主要方式并且注重行为最终取得的效果,这样一种思潮逐渐占领了当时美国民众的头脑,实用主义日益成为主流。任何一种理论学说社会潮流的兴起必有其哲学根基,这也解释了美国和欧洲之间社会学法学缘何差异。

三、美国社会学法学的哲学基础

美国社会学法学的理论源泉是实用主义哲学和社会学,因此,他的哲学基础是实用主义哲学,这也是美国社会学法学区别于欧洲理论的一大特点。实用主义是美国的一大标签,是美国社会的哲学理念,法国学者托克维尔就曾说过,美国如果有哲学的话就是实用主义。实用主义产生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的现代哲学派别,是美国土生土长的一个哲学流派,其代表人物有皮尔士,费斯克,霍姆斯和詹姆斯。实用主义最鲜明的观点就是:有用即真理,无用即谬误。它强调经验的重要性,对于理论原则则次而待之,在看待信仰和观念时,也是从考察信仰和观念能否带来实际的效果为出发点的,能对活动带来指导并指导活动取得成就的理论才是真理,也就是说,真理的价值只在于行动的成功,那么与此同时,对于人来说,人们看待事物的视角也是完全从是否对自己有利出发的。重视行动,轻视教条,重视经验,轻视原则,认为概念的意义仅是来源于其结果,一切理论只有以行动的成功来印证。这种一切以效果功用为标准的学说,有人批评他根本不能称之为理论,因为它只是一种方法、实用主义并不反对什么,前提是其对于现实生活是有价值的,对于有价值的东西,就对其真实性予以承认,否则不予认同,这也说明了实用主义并不和神学相对立,因为神学中对于现实生活有价值的东西,也是被实用主义认同的。这同时也就决定了实用主义在审视自身存在时,只认可“效果至上”,那么按照这一说法,唯心还是唯物,这一传统哲学里最基本也是不可避免必须要首先回答的问题就变成了多余的无意义的了,实用主义认为自身是多元的,因为实用价值是多元的,因此在其他学者看来实用主义既包含了唯物色彩,也包含了一定的唯心色彩。

我国著名学者冯友兰在其《三松堂自序》中道出了对实用主义的一些看法:“实用主义的特点在于它的真理论,它的真理论实际上是一种不可知论。它认为,人是来源于经验,且只限于经验。无论如何,人不能走出经验范围之外去认识世界的。所为真理,就是对于经验的解释。如果解释的通,它就是真理。”由此可以看出实用主义的真谛。实用主义的这种强调经验注重目的的思潮给美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有人曾说:实用主义成就了美国。这种注重经验和实用至上的哲学思潮也同样深刻影响了美国的法学发展。作为美国社会学法学先驱的霍姆斯就是同皮尔士、詹姆斯一道成立了“形而上学俱乐部”,这是实用主义流派的一个组织,可见霍姆斯的思想是深受实用主义哲学的熏陶的。因而,霍姆斯的法学理论有时也会被人们称作“实用主义法学理论”。

四、经验和实用主义的展现———霍姆斯与卡多佐的社会学法学思想

霍姆斯出生于美国波士顿,在兵役结束后一直从事法律工作,但直到年过四旬,霍姆斯才开始担任法官工作,并与1902年起担任了联邦最高法院法官。霍姆斯最广为人知的是他对于言论自由“现实而紧迫的危险”的限定。早在霍姆斯刚从部队退役的时候,他就与詹姆斯,皮尔士等进行思想上的交流,并和皮尔士一起成立了“形而上学俱乐部”,因此,霍姆斯在从事法律工作时亦带有十分浓厚的实用哲学气息。在霍姆斯审判的案件中,有这样一个案例,就是1927年的布克诉贝尔案,马萨诸塞州政府出于社会利益的考虑,出台了一项意欲给痴呆人做绝育手术的政策,意在通过这一项政策减轻政府和社会的负担。这就引发了对于公民权利侵犯的争议,反对方认为这项政策侵犯了痴呆人作为公民的生育权利,是对宪法的公然违反,因此上诉到联邦最高法院。霍姆斯在审理案件时认为马萨诸塞州政府强制给智障者做绝育手术并不违反联邦宪法,他声称:“痴呆人有三代就够了。”霍姆斯信奉实用主义的理念被完全体现出来,这是一种社会达尔文主义,认为人并不是完全平等的,人类社会也会优胜劣汰,对于健全的人才有权利生活并繁育后代,痴呆人等不健全的人,是需要被人类社会淘汰的,显然这违反了人人平等这一宪法的最基本理念。这是霍姆斯奉行实用主义最典型的例子,他认为痴呆人是对于社会毫无价值的人,只会是社会的负担,依据他日常所奉行的有用才是真理的理论,就不难得出他支持给痴呆人做绝育手术的政策这一结果了。霍姆斯在对待种族和贫困问题时,也具有相同的态度,他认为只有有所成就的人才是有价值的,结果是考量一切包括人在内的标准,只有有所作为的人才具备了公民的权利,虽然因此霍姆斯饱受批评,但是从侧面可以看出实用主义对其影响是如此之深。

一些观点的争议不能掩盖霍姆斯的伟大,霍姆斯被称作“美国社会学法学的先驱”。他的社会学法学思想充满着智慧。在他的《普通法》一书中,他直接写到:“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在霍姆斯看来,经验的重要性远比教条的法律重要的多,一些社会上的习惯,人民的普遍认识,根据社会情况制定政策,甚至法官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所接受的知识哪怕是不正确的认识在让法官作出判断时所发挥的作用都比死板的法律规则所发挥的作用大得多。霍姆斯认为那些固定的法律先例只能在当时适用,随着历史的变迁,现在的社会的以及具体案件的情况早已经不同以往,况且根据制定法律时的时代情况所制定的法律,只反映了立法一方对于法律问题的见解,如果还呆板的套用之前的先例和法律规则,只能导致法律运用的失败,造成当下社会的混乱,因此,法官必须摒弃一成不变的东西,要依据当下社会的情况,赋予古老的先例以新时代的内容,这就是霍姆斯称之为的“法律的成长”,只有在赋予了法律以新的内容,法律才会一直保持生命力。

霍姆斯极力的反对逻辑,他认为一个法官如果只会按照法律逻辑推理法律的适用,那么这个法官就是不合格的,一个合格的法官应该是依据经验进行审判的,法官所处理的每一个案件才是事实上的法律。众所周知,在十九世纪后期,美国在经济上已经完成了对英国的超越,新的经济形势需要美国以新的法律来应对,旧的完全仿照英国的遵循先例的法律传统已经不适用美国的现实,改变正是适应这种变化的正确途径。作为一个实用主义者,一个以目的和效果作为出发点来考察一切的人,霍姆斯不可能固守原来的法律传统一成不变,坚持传统上严格意义的司法形式,因此只有根据经验和社会具体情况的法律,才是霍姆斯心中的完美形式。但是同时需要注意的是,霍姆斯并不是一个完全反叛传统、旧的制度的人,他主张的是一种进化理论,就像前面提到的霍姆斯在“布克诉贝尔案”中的表现一样,他所信奉的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进化理论,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革命。依据霍姆斯的理论,法官的作用就比以往大得多了,这时的法官不仅是一个审判者,更像是一个集立法权和司法权于一身的形象。此时法官并不是只有权力的增加,对于他们更多的是提出了新的要求,承担新的责任。既然法官已经是不同于以往的新角色,并且并不是按照原来的司法模式进行审判,那么就要求法官在进行审判工作的时候必须考虑的更多方面的因素:必须明确法官在案件中的任务有哪些?在一个法官面对的案件中哪些方面是其所必须严谨对待的?法官必须清楚遵循先例是在什么样的案件情况下能具体适用的?在案件审判时,如果法官选择遵循先例,那么支持这一决定的理由有哪些?如果法官们选择按照自己的决定行事,不遵循先例,那么他们必须明确支持自己作出新的判决的理由又是哪些?综上可以看出,经验和实用主义在霍姆斯身上的烙印,霍姆斯被称为是那个时代“最杰出的法学家”,一个完全的信奉以实用主义哲学为基础的经验至上的社会学法学家。

卡多佐于1932年接替霍姆斯出任联邦最高法院法官,卡多佐视霍姆斯为自己的偶像。这也就表明在思想观念上,卡多佐和霍姆斯是有一脉相承的关系的。霍姆斯主张改变原来呆板僵化的法律模式,把他的实用主义和经验理论引入到了司法活动当中,给美国司法印上了属于经验和实用主义的社会学法学烙印。在卡多佐看来,现实主义也是当时法律活动所必需的,他不认同一成不变的法律规则,卡多佐认为法律规则是流动的,是按照一定的发展路径不断发展的,其中一个最重要的方向就是“朝着社会正义、道德和社会福利以及当时社会风气的路线。”这也体现了卡多佐以社会学的角度看待法律。对于法官的权力,卡多佐不同于霍姆斯的是他对于法官进行了一些限制,他认为法官应该在遵循先例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创新,而且,法官并不是创造法律,而只是“创造性的发现法律”。从上述论述可以看出,美国早期社会学法学的发展充满着经验和实用主义的气息,以经验和实用主义为指导的该时期美国法律活动焕发出了耀眼的光芒,也为后来法学理论的发展以及法律活动的进步提供了指导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孙文恺.社会学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

[2]沈宗灵.现代西方法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3]冯友兰.三松堂•自序[m].北京:北京三联书店,1984.

[4]本杰明•卡多佐.司法过程的性质:中译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5]aJayiertrevino.theSociologyofLaw:ClassicalandContemporaryperspectives[m].newYork:St.mar-tin,1990.

欧姆定律的用途篇4

>>2013年中国楼市在磕绊中大涨在困境中寻找成功的希望有些磕绊是自找的磕绊,岁月里的温柔怀念在绝望中寻找希望通关便利化磕绊余钢:在无望中寻找希望万达在“实体+互联网”之路磕绊前行在春天寻找温暖的希望协调监管能化解久拖未决的“磕绊”吗“空气保卫战”磕绊起步磕绊终会沉入岁月河底瓜子,乐在磕中寻找南宁的希望寻找丢失的希望寻找新的希望电影1997~2007:在转型中寻找希望俞敏洪: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在绝望里寻找希望从绝望中寻找希望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中国>管理>在磕绊中寻找合作的希望在磕绊中寻找合作的希望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document.write("作者:金焱")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受安然事件影响,美国成立pCaoB提升了审计监管的力度,并开始在欧洲推行跨境监管。如今,pCaoB希望与中国达成跨境监管协议。

在2013年底,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pCaoB)拟第三次提出建议法案——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列出参与审计活动的合作伙伴的名单,以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以及审计报告的质量。

此前,pCaoB两次提议均因抵触而搁浅,审计监管之难由此可见一斑。有趣的是,2011年10月的建议刚刚公布,浑水创始人卡森·布洛克就致信pCaoB,对这一建议置评说,在中国,即使是最受人尊敬的审计人员似乎也在争相降低底线,德勤、安永、毕马威、普华永道这“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中,也不乏与客户合谋欺诈投资者的。布洛克赞扬pCaoB的举措,称它会最终结束这种逐底竞争。

美国萨班斯法案要求在美上市公司的会计师事务所,必须在pCaoB注册并接受其检查。作为《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和消费者保护法案》监管架框的一部分,美国国会授权pCaoB同美国以外的海外审计监管机构,就相互监管协议及信息秘密交换协议进行磋商。中美此前已经沟通多年,只是到了2011年,中国公司掀起了登陆华尔街的上市热潮,随后美国金融机构又掀起了做空中国概念股的潮流后,中美如何合作解决这一财务丑闻才引发广泛关注。

按照美国的相关法律,所有在美上市公司都必须提交经审计的财务报告,审计机构也必须按照要求提供工作文件。这在理论上增加了跨境监管的难度——因为它允许美国国内的审查权力延伸到全球其他国家。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显得尤其棘手,一方面,中国对跨境审计监管中的“”问题很敏感;与此同时,中国在美上市公司又被爆出大量的造假丑闻。

詹姆斯·多蒂(JamesDoty)自出任pCaoB主席以来,一直努力唤醒大众对审计环节的重新认识——审计不是无关紧要,它对投资非常重要。2013年10月29日,在他办公室接受《财经》记者专访时,谈及中美监管合作,几乎无法掩饰自己的无奈与不解。

对于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况,多蒂说,“我们不想走到这一步,遗憾的是我们所剩的时间已经不多。”多蒂希望,新一轮中国政府改革方案实行的时机,可以结束这种僵持状况。审计监管的缺失

出于国家信息安全的考虑,或者不对外公开中国企业股权结构,这些都导致投资者对中国企业的治理情况缺乏信心,这是企业丑闻的核心所在

《财经》:自2002年pCaoB成立之后,我们看到很多中国企业进入美国资本市场,对美国公司和投资者来说,它们带来了更多的机会还是风险?

詹姆斯·多蒂:令人遗憾的是,这些中国企业中已有超过50个审计师辞职。审计师辞职后,这些企业若无法取得审计批准报告,它们就不再符合上市资格,不能再进入资本市场。这些规则同样适用于美国、德国或英国的证券发行人。

《财经》: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丑闻呢?这些中国企业决定来美国上市,绝不会是因为这里欺诈比较容易。

詹姆斯·多蒂:为什么会有丑闻?为什么会有企业资金挪用?为什么会有财务误报?为什么中国公司的控股股东会像媒体报道的那样,认定自己可以随意处置公司资产和权益,就像对待自己的资产和权益一样?

中国企业避免这类事件发生的唯一途径就是完善政府监管机制,并有能让全世界看到的、透明的会计体系,这一直是问题的症结所在。出于国家信息安全的考虑,或者不对外公开中国企业股权结构,这些都导致投资者对中国企业的治理情况缺乏信心,这是企业丑闻的核心所在。

如果你是一个成熟的美国机构投资者,能进行市场调查、获取深度消息,你自己就可以判断投资一家中国企业是好是坏;或者你是一个自认为有和内幕人士相同消息深度的美国投资者,你可能有把握去投资;否则,对一个只能站在局外、只能从报纸上得到信息的非内幕人士,无法确认财务报表的真实性,投资就没有依据,因为这些审计无法被pCaoB监管。

《财经》:中国概念股曾一度获利很高,是否利润和增长这两个目标的压力使他们认为必须要做些什么?

詹姆斯·多蒂:我认为不能找任何借口搞财务欺诈。中国企业试图在市场上表现得比它们的实际运营和盈利要强,这就意味着欺诈。通过向投资者介绍的业绩来吸引投资,这会导致投资者期待更高的回报。这个问题不是靠pCaoB、SeC或者投资者的资金来解决,而是靠中国企业解决自身的问题,它们必须停止为了吸引资本而进行虚假陈述,或提出无法实现的业绩预期。

当然,不是所有中国企业都这样。但由于没有pCaoB监管,投资者对缺少透明度的财报数字就没有信心。

一些美国人现在对中国市场的印象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投机者会滥用消息制造股价波动,在二级市场抛售或买进股票。对中国的这种看法也许有失公允,但它有代表性,这也是为什么有50位审计人员辞职,也是为什么会有中国企业退市。

《财经》:在美国历史上有类似的情况出现过吗?如何化解的?

詹姆斯·多蒂:有过,在19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美国的铁路投机时代出现过类似的财务欺诈风潮。

《财经》:那是很久之前的事了。

詹姆斯·多蒂:当一个国家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一路上有磕磕碰碰并不令人惊讶,一些商人在推销他们公司股票的方法上可能会犯很严重的错误。但阻止对跨国交易的企业进行跨国审计监察,这无法树立投资者的信心,只会带来更多的猜疑,这不是正确的方向。

《财经》:我们能否反思一下法律体系上是否有漏洞和不够完善之处?

詹姆斯·多蒂:如果人们不想让他们的财务汇报体系有透明度和清晰度的话,这个问题就会一直存在,人们就倾向于把矛头指向别处。有很多原因能解释为何欺诈行为发生了而欺诈者却没有被发现。但同样有很多理由可以说明,对审计进行监管,不仅仅是法律上的要求,同时也是让审计人员提高审计质量,进而更好地发现欺诈行为的最佳途径之一。审计监管是间接的工作,其效果同样是间接的,但没理由说不需要监管。在法律体系中,可能存在其他漏洞,但这并不能成为不用开展审计监管的理由。

《财经》:部分来自中国的声音认为,2011年针对中国概念股的做空潮是美国政府默许甚至授意的,你怎么看?

詹姆斯·多蒂:美国的政府机构没有排挤中国证券发行人的阴谋,这毋庸置疑。这一点我对中国高层人士多次重复过,在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上就陈述过两次。美国法律很清晰,对全球所有想来美国上市的企业一视同仁,它们和美国公司一样,须遵守证券交易所制定的上市规则,提供财务审计信息,其审计机构必须在pCaoB注册并接受监管。

我们不关心这种规定对美国企业造成的影响,这也与中国企业提供的是商品还是服务无关,也无关中国制造比美国制造更廉价或更畅销,而是它们是否遵守美国联邦证券法律。

《财经》:为什么难以说服中国方面呢?

詹姆斯·多蒂:我不知道,如果我们不能达成跨国监管,那不是美国监管机构没做好,而是我们需要中国政府的协助。《纽约时报》提到即将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改革制定了“路线图”,还给出了“时间表”。中国政府一直不愿意向pCaoB和其他监管机构提供中国概念股审计报告的审计底稿,现在可以利用新一轮改革这个理想的时机,来结束这种僵持状况。为什么是中国

中国是我们无法检查核实其在美上市企业财报的国家之一,只要中国继续以“国家”或是“国家机密”“保护商业机密”为理由,就会一直在这个名单上

《财经》:我理解美国金融市场有做空机制,在某种情况下,做空机构是否能得到SeC的任何暗示?

詹姆斯·多蒂:做空者自行判断选什么样的公司,做他们想发出的评论。和你我一样,美国政府通常是在报纸上读到这些。这些文章可能会促使监管者进一步调查。监管者要从很多途径收集信息,而且不光针对中国。

《财经》:我们谈一下做空者的角色,做空者可以通过破坏性的活动获益,这让人不安。而对企业的做空会发生“误伤”,甚至不排除有非法的现象。

詹姆斯·多蒂:每当空头这么做时,企业管理层都会抱怨说,这是个阴谋,或者,这是错的。美国也常听到这种抱怨。

但在信息无法自由获得的市场,做空者正确的可能性就更高,因为他们会进行调查,有时有内幕信息,当你限制信息时,问题只会变得更糟糕。

美国花了200年才从19世纪的“牛仔市场”(cowboymarkets)转变到现在的状态,中国也许感觉还有200年可以等,但经济变化在加快,如果中国希望在全球金融市场有所作为——中国可以也应该有所作为,就应该加入进来,与其他国家使用同样的游戏规则,即财务报告透明化。

pCaoB在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审计检查,包括菲律宾、印尼、日本,韩国等。我们甚至可以与瑞士合作解决隐私和机密问题,我们同样应该能在北京进行审计检查。

中国证监会和财政部很有智慧,他们信息充分,对全球化有敏锐深刻的观察。我相信两国在跨境监管方面、在有些地方总是有共同的重大利益的。我想双方对达成一致意见的分歧并不太大。

《财经》:在美上市的154家中国公司中,有64家过去一年内的交易远远低于发行价,这让中国企业气馁,pCaoB如何能帮助重建中国企业在美上市的热情?

詹姆斯·多蒂:中国可以走的一步是允许pCaoB进行检查。优良企业想要在美国上市,如果我们能检查它们的审计,我们的检查员能进入中国看到需要看的,这对它们在美国上市的信心会有正面效果,对投资者也有正面影响。

在pCaoB网站上,列着我们无法监管审计的企业名单,很多中国企业榜上有名。中国是我们无法检查核实其在美上市企业财报的国家之一,只要中国继续以“国家”或是“国家机密”“保护商业机密”为理由,中国就会一直在这个名单上。

美国企业也有商业机密,但我们可以检查它们的审计。英国、瑞士公司等都有商业机密,我们可以监察它们的审计。中国究竟有什么不同,可以用商业机密的名义来阻止审计监察者的监管?

《财经》:这正是我们的疑惑,美国公司商业机密与信息公开之间的红线如何划定?透明度的限度究竟该怎么把握?

詹姆斯·多蒂:首先,审计检查不是审计。pCaoB进行审计检查,是为了判断审计师是否制定、并合理实施了符合美国审计标准的审计方案,这样审计师才有充分的根据来接受企业管理层对其财务报告的陈述。这才是审计检查要做的事情。

审计师及审计检查并不会披露企业的商业机密。审计检查会彻底检查审计师是否充分审计了公司财务报表上体现财务状况的因素:收入、估值、账面价值、储备和费用支出。在美国、欧洲或亚洲,几乎每家公司都有商业机密,但无论它们在世界的哪个角落都要接受审计,同时接受我们的审计检查,这些企业并没有因为审计检查而中止生意或泄露商业机密。

为什么中国的企业会因为害怕泄露商业机密而拒绝接受审计呢?

但中方从未就这一问题作出回应。我们与中国证监会和财政部有足够多的会晤,我们了解美中联合审计检查应如何开展,我相信能找到解决的方法。

《财经》:鉴于中美之间有不同的审计监管体系和程序,以及巨大的文化差异,怎样缩窄二者间的差异呢?

詹姆斯·多蒂:国与国之间存在着文化差异,我们也知道在审计上同样存在差异。但欺诈不是文化差异,偷窃投资者的资金不是文化差异。有时文化差异甚至成为企业不遵守法律法规和良好的公司管理的挡箭牌。比如,有时个人把公司财产视为己有,有时会用文化差异当借口,说这是个人权利或自视的权利,但在西方,这种公司治理的观点已在法律上被抛弃了超过200年。无限的合作空间,有限的等待时间

如果我们不能获得中方批准而进行检查,终会有一天,中国会计师事务所不能在pCaoB注册,这些事务所也不能对任何在美国上市交易的公司出具审计意见报告,这是最坏的情况

《财经》:2011年3月以来,华尔街对冲基金做空中国概念股似乎成为一种潮流,pCaoB对中国概念股的态度有无变化?

詹姆斯·多蒂:pCaoB的任务不是补救某些陷入管理不善、会计欺诈丑闻的中国上市企业及其审计师。促进企业的发展不是我们的工作。我们的工作是尝试与中国证监会、财政部合作,采用跨境审计检查的方式提升市场信心。

现在我们与中方就获取工作底稿已达成协议,收到了部分与执行法案例相关的审计工作底稿,但这些涉嫌欺诈的案例尚未有定论。请容我礼貌地指出,即便这些只是丑闻,也足以引起中国政府的重视。根据以往案例,审计师辞职可能预告丑闻会发生。当然,过去的案例并不能代表中国企业会重蹈覆辙。

《财经》:在跨境监管领域,美国政府与中国方面的沟通情况如何?谁最初提起的?联络沟通的情况如何?

詹姆斯·多蒂:美中双方就这一问题已沟通长达九年之久。pCaoB一共十年的历史中,我们从2005年开始开展国际会计检查。根据萨班斯法案,任何会计师事务所想披露发行人或在美国交易的证券的财务报表,必须向委员会申请注册。从2005年起至今,已有50多家来自中国大陆的会计师事务所和50家香港公司在pCapB注册。

这些注册的会计师事务所选择来到这里,披露在美国市场发行证券的发行人的财务报告,但当我们要求进行检查的时候,这些事务所并没有向我们提供工作底稿。而一旦向pCaoB注册,我们就有权限获得他们的审计工作底稿。这是法律规定的,我们无法改变。

《财经》:pCaoB已经与16个国家达成了合作协议,与中国的合作进展如何?

詹姆斯·多蒂:我们在欧洲开展审计检查,欧洲绝大多数国家都有合作协议声明,没有协议声明的越来越少。欧洲之外,有的国家虽然和我们没有协议声明,但我们获得了政府的批准也能进行审计检查。我们检查的国家从南非到法国到新加坡,还有刚才提到的东南亚其他国家和地区,如日本、韩国、台湾、蒙古和印度。

中国是最难达成合作协议的国家吗?中方提出的隐私和商业机密问题,瑞士也提过,但为了瑞士会计师事务所、公司以及投资者的利益,我们最终达成了协议。

在我们与中方签订的《执法合作谅解备忘录》中,中方已表态同意帮助我们获得在pCaoB注册的中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工作底稿。我们现在已经收到一套文件,接下来还会有更多的。目前我们就执法问题上已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如果我们不能获得中方批准而进行检查,终会有一天,中国会计师事务所不能在pCaoB注册,这些事务所也不能对任何在美国上市交易的公司出具审计意见报告,这是最坏的情况,但我们不想走到这一步,遗憾的是我们所剩的时间已经不多。

《财经》:pCaoB有一个常用的协议模板,跟中方签订的协议也是在此模板上建立的吗?

詹姆斯·多蒂:我们与中方讨论时用的协议草案与其他国家的没有差别。我们对中国并没有特殊要求,只想获得中方的授权,能够到北京,或者中国发行人所在的城市或其存放工作底稿的城市,能够到会计师事务所去查看工作底稿,或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将工作底稿带到任何他们指定的地点给我们。这就像美方派人到中国考察一些参与美国桥梁项目的钢铁厂一样,没有什么新鲜之处。

同样,中方也将享受同等待遇。如果中国证监会想派人到美国检查在中国开展业务的美国公司、或者检查在中国发行股票的美国企业的工作底稿,我们将积极协助中方。

《财经》:可以解释一下SeC、pCaoB、中国证监会以及财政部如何协作,共同监督上市公司的会计审查吗?

詹姆斯·多蒂:pCaoB的国际事务部、检查部、执法部的员工,已在北京与中国同行进行会晤。中国证监会和财政部派出了访美代表团,我们也派出了访华代表团,双方关系十分融洽。我们定期交流、交换协议草案、提出时间表,可以说我们的讨论是开放性的。

事实上,美中双方都知道如何进行有效的联系和沟通,这并不是问题所在。中国会计师事务所、中国证监会和财政部告诉我们开展联合会计检查仍有障碍,而障碍是由中国法律造成的。希望新一轮改革可以创造路径来去除这些障碍。

《财经》:你对财政部和证监会印象如何,它们是否展现出了足够的灵活性?

詹姆斯·多蒂:我感觉这两个部委都很灵活,它们都希望能推进跨境监管。它们都明白,这对中国来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审计在中国仍是非常新的职能,正处于发展、成型阶段,我们希望中国的审计工作在技能和经验上能够达到美国或者英国的水平。

《财经》: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法案对中美合作有何影响?

詹姆斯·多蒂:影响有两方面。一方面,pCaoB由美国国会授权,对证券经纪交易商的审计进行监督,目前正在从事一项关于证券经纪交易商审计监管的试验性项目。这并非美中间的大问题;另一方面,它允许pCaoB同那些已与美国签订保密协议的外国监管机构分享监管信息。这使我们向中国监管机构提供我们了解到的中国上市公司的审计,以及这些审计公司的有用信息成为可能,从而有利于这些监管机构。当我们同全球其他国家打交道的时候,这个法案对我们来说确实是有利的。

《财经》:你对中国监管者的期待是什么?监管合作未来的挑战何在?

詹姆斯·多蒂:我们同中方即将达成一项合作协议声明。若该协议声明能用四五个月达成的话,那我们就能开始对中国审计的工作底稿开展监管,这将引起广泛的关注。

挑战在于,中方是否会允许这样做。目前双方离达成一致意见已非常接近,正在就协议文本进行磋商。只要中国证监会和财政部知道这不违反管理当局颁布的法律,这项协议就应该会被签署执行。

《财经》:欧洲同样有其自身的审计原则,但我们没听到过中欧之间有很多问题。是不是美国的门槛太高了?

詹姆斯·多蒂:不是。我们为在欧洲推行跨境监管也做了很多工作。欧盟成员国首先得建立其自身的审计规则,这些都是2002年以后的事情,也是安然丑闻事件的结果。同样的事件,不仅影响美国,也影响了欧洲。倒闭的这些公司中,有的公司股票全球发行。

《财经》:如何定性中美在监管合作方面出现的磕绊?说到底,这是一个法律问题还是意识形态问题?或者是全球化带来的问题?

詹姆斯·多蒂:这是个全球化现象,各国市场相互交叉,中国不能指望仅仅依据自己的规则运作。想对审计进行监管的并非只有美国,所有主要的经济体都希望能对审计进行监管,他们希望能参与其中。全球化的进程会带来让人无法忽视的变革和外部延展力。

在美国,由于审计在保护投资者以及确认财务汇报数据方面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可,美国的法律要求审计公司注册登记并接受监管。公司管理层编撰数据,审计只是简单地接受这些数据,与此同时却假装在审核,这不是我们想要的体制。这也正是为何美国成立了美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英国在近来欧盟的改革中成立了英国财务报告理事会的原因。这种联合监管机制并非逆流而上,违背全球趋势。

欧姆定律的用途篇5

一、学习情感的培养

即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品质的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主要有:1.对待物理知识、技能的态度,如,强烈的求知欲、浓厚的学习兴趣等。2.科学的求知态度,如实事求是、严肃认真、按科学规律办事的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包括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对学习有自信心,有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意志,有自强、自立的独立精神和勇于探索和勇于创新的创造精神等。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把情感因素引入教学当中。许多事实证明真挚、平等地与学生对话,是与学生沟通感情、交流思想最重要的手段。物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今日已经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中心学科之一。无论是工农业生产和国防现代化,还是信息技术与纳米技术等先进科学技术都离不开物理学的许多基础理论。而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初中物理教学又是青少年进入物理知识宝库的入门和启蒙,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具有初步的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关键。因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为今后的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人生价值情感的培养

即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主要是指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科学的人生观;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培养主要是指积极上进、有崇高的理想及对人生信念的执著追求等。

物理学发展史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价值,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科学家遇到困难如何思考、怎样通过探索达到目的,都是情感教育的良好教材,引导学生感受物理学家在科学探索过程中的欢乐与痛苦、成功与失败,可以使学生精神受到感染、情操得到陶冶,意志得到磨炼,鉴赏力得到提高,从而正确理解人和自然的关系,正确理解人与社会的关系,形成对美和善的辨别能力和追求热情,使自己的心智得到和谐的发展。物理学史本身所具有的丰富教育因素,决定了它在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人生价值观方面能产生出独特的功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介绍我国悠久的历史科学文化来培养学生的情感。如在讲《光现象》时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提出光的色散概念比牛顿早1500多年。在讲《电磁转换》时指出:北宋沈括是世界上第一个准确地记述磁偏角的人,指南针、印刷、造纸和火药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辉煌创造,是对世界文化的重大贡献。现代科技发展过程中,我们引以自豪的科技成果也数不胜数:物理学家钱三强、何泽慧夫妇于1946年在巴黎发现铀的三分裂和四分裂;1957年美籍华人杨振宁和李政道因否定宇称守恒定律而获得1957年诺贝尔奖;钱学森、吴有训、吴健雄等物理学家都有一颗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赤诚的报国之心应该为中学生所崇尚、所追求。充分挖掘和利用物理学发展史中的情感材料进行情感培养,通过介绍我国古代物理文化及发明成就,以及现代物理学家的事迹和成果,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高尚情操,激发学习探索物理世界的热情,树立攀登科学高峰的志向。

三、社会情感的培养

即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义务感、责任感等。此外,还有培养学生的理智感和美感等。

培养有社会情感的学生,是社会的要求,也是物理教学的责任。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科学技术在人类认识史上产生了的震撼人心的冲击力,在从蒸汽时代到电子时代,从电子时代到原子能时代,从原子能时代到今天的信息时代,在科学发展的伟大进程中,科学的进步带来了人类文明的同步发展。但从另一方面看来,尤其是世界经济迅猛发展的三十年中,科学发展所产生的负面效应,让人们猝不及防。

例如在讲《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时可以让学生讨论环境污染、生态失调、自然资源过度消耗,核污染、核辐射危害人体健康等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确立正确的社会评价观。使他们“学会关怀”:关怀社会,关爱环境,关怀全球的发展,关怀人类的命运,关怀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问题。并能在个人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欧姆定律的用途篇6

一、物理课堂中常见的无效提问

(一)提问随心所欲,无目的性和针对性。所提问题与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距离较远,提问随意性大,东拉西扯,偏离了主题,浪费了时间。如讲“欧姆定律”的应用时,兴趣所至,中途突然话锋一转:“对了,请问同学们,还记得电阻的单位吗?”学生答:“欧姆。”“对,就是这个发现欧姆定律的人的名字;同学们想想,欧姆是哪个国家的人?他发现欧姆定律期间是从事什么职业的?”这一与此时所讲教学内容并无十分密切联系的提问,使学生思维突然转轨,打乱了原有教学进程,致使课堂教学不和谐,影响教学效果。

(二)提问过于笼统或虚无缥缈,表达不言简意赅,有时不知所云,让学生摸不着头脑,也就无法回答。某教师在复习牛顿三大定律时,提问: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三定律谁的作用更大?没有牛顿第二定律行不行?对诸如此类的问题,学生的思维难以展开,他们不知朝什么方向思考,回答就很困难。显然,这样的提问教学效果是不会理想的。

(三)提问没有层次性,对较难的问题没能铺设好台阶。学生要回答一个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必须经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思维过程,教师若没有给予层次性的提问,学生就可能回答不出,出现冷场现象。

(四)提问面较小,只要提问好学生,很少提问差生,陶醉于学生能答出正确答案,这样其实失去了提问的信息反馈作用。

(五)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也几乎没有为学生留出提问时间,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对问题作深层探究和多向判断,并选择比较准确的语言,尽可能对问题作出圆满的富有创造性的答复,这些都需要一定的时间保证。

(六)对学生的回答不置可否,没有进行适当的评价,对学生的提问不理不睬等,容易使学生的学习热情消退。如有的学生回答的不一样,还未等该生说完,教师就急切地打断:错了,不用说了。接着点名另一同学回答或自己把正确解法、标准答案全盘托出。

二、如何实现物理课堂有效提问

(一)精心设计问题,体现教学目的

一般情况下,问题应选在知识的重点、难点、疑点的关键之处,这样对问题的解决将有“茅塞顿开”的作用。物理教学中巧妙设计的问题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的求知欲,而且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思维能力。如何设计有效提问呢?

1.联系实际设计问题

科学探究教学因地区而异、因校而异、因学生而异。我们不能将科学家的探究过程和成果拿来导演排戏,必须结合各种实际情况,根据教材改编探究的具体细节,完成课程标准的要求。所以在设计问题时,不能仅以课本或教参为准,要考虑实际。例如,探究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教参上常给出周期公式,另外与空气阻力、参照系等都有关。而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不同,所在学校教学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将所有的因素都用问题的形式提出来。

2.突出重点设计问题

影响某一事物发展变化的因素往往是众多的,我们要抓住问题的主要方面,解决主要矛盾。

3.突破难点设计问题

突破教学难点是广大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一个优秀的教师往往从问题的提出到层层深入去解决问题,最终使教学难点得到肢解。

(二)把握提问时机,发挥不同功能

1.伊始提问――引人入“戏”

在上课刚开始,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时可及时提问,通过问题将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引到课堂教学中来,同时又可以对已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复习与巩固。如一出戏开头先设置悬念,自然会引人入戏。

2.重点难点处提问――突破认知矛盾焦点

重点难点是教学重心所在,是学生认知矛盾的焦点,于此处提问,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其情绪高涨,思维积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理论与实际的连接处提问――使知识根植于生活的土壤

课程不是孤立于生活世界的抽象存在,而是生活的有机构成,课程不是把学生与其生活割裂开来的屏障,而是使学生与其生活有机融合起来的基本途径。回归生活世界是新课程理念之一。

4.于无疑处提问――“投石激浪”激发思维火花

有些知识看似简单,但蕴含着丰富的智力发展因素。教师要善于挖掘在学生看来不是问题的问题,设疑提问,就像投石激浪。

5.于结课处设疑――拓展思维,启迪新知

在课堂接近尾声时,或当讲授时间较长,学生产生疲倦心理时,也应及时提问,以便重新振作精神,积极投入学习。

(三)选择提问对象,发展全体学生

提出问题必须由学生来回答,选择什么样的学生回答才有价值?才算是有效提问呢?

1.激发兴趣的问题选择基础较弱的学生。

2.巩固知识的问题选择中等学生。

3.开放性和创造性问题选择优等生。

有效的提问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分层要求,因材施教,方可营造一个全体学生积极进取的、良好的课堂氛围,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水平,收到以点带面、大家受益的效果。

欧姆定律的用途篇7

论文摘要:本文依据维吾尔木卡姆的多学科、多角度的研究成果,论述维吾尔木卡姆研究中不能忽视的四个环节:版本的准确性是研究工作的客观依据;建立维吾尔音乐理论体系,并以此研究与探索木卡姆的根本特征;注重不同风格木卡姆的共性与源流;采用纵、横结合的研究方法开展木卡姆研究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一、版本的准确性是研究工作的客观依据

维吾尔木卡姆是维吾尔民族的传统音乐、诗词、舞蹈的组合体。它具有严谨规范的结构,个性化的鲜明特点与精密的科学性。《维吾尔十二木卡姆》迄今已出版了三个版本。第一个版本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十二木卡姆整理工作组记谱整理,1960年由音乐出版社和民族出版社联合出版;第二个版本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十二木卡姆研究学会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编,1993年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第三个版本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十二木卡姆研究会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古典文学研究会编,1997年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第一个版本的乐曲数为245首;第二个版本增至320首(增添了75首);第三个版本又在第二个版本的基础上增添了《阿比倩希曼》、《穆斯台扎特》和《依希热提恩格兹木卡姆》等三个部分。就传统音乐研究而言,版本的原始性与准确性是我们进行科学研究的客观依据。现今创作或其他形式增补后的木卡姆在历史价值与学术价值上与第一版《维吾尔十二木卡姆》不可同日而语。除了民间遗存的乐曲外,人为的弥补《维吾尔十二木卡姆》,不符合学术研究对资料的要求,是不可取的。遗存的十二木卡姆曲调可以增补,但应当说明增补乐曲的出处。最近,有些海外学者对《维吾尔十二木卡姆》三个版本作出评价,“他们认为第二、第三种版本的学术价值远不如第一版本,因此他们在研究维吾尔木卡姆音乐时只使用第一种版本。其理由之一是第一种版本是由民间艺人演唱、演奏的原始材料,是民族音乐学家田野工作的成果,而第二、三种版本是由专业演员演唱、演奏的音乐,不是采自于民间音乐生活,不具有真正传统音乐的性质;理由之二是第二、第三种版本在原套曲中增添了不少新曲目,又未加详尽说明。这些新加曲目并非来自民间传承”。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两个概念,不能正确处理两者关系,将会给这块世界罕见的瑰宝带来负面影响。我们应当本着尊重历史、展示传统音乐原貌的原则,实事求是的学风开展民族传统音乐整理工作。我们应准确把握作为民族历史精神财富的维吾尔十二木卡姆的非物质文化的原始风貌,否则将对今后的研究工作及维吾尔木卡姆的传播不利。

二、从维吾尔民族音乐理论体系人手开展研究工作

维吾尔音乐尤其维吾尔木卡姆音乐能够体现出乐制的多样性。乐制包括音乐和律制的音乐体系概念。世界各地区的乐制大体可分为三种体系,“五声体系”即中国主体体系、“七声体系”和“四分之三音体系”。这一理论最初由奥地利音乐学家霍恩博斯特尔(eirch von hormboste1,1877-1935)提出。我国音乐学家王光祈在《东方民族之音乐》中最早以国文刊出该理论,理论名称略有改动。五声体系(即五声音阶体系)流行地区极广,亚洲地区的中国、朝鲜、日本、蒙古、越南、吉尔吉斯以及俄罗斯接近亚洲地区的靴靶、马里和巴什科尔托斯坦(原巴什基尔)等地;并流行于非洲地区,美洲黑人和美洲印第安人之间。七声体系(即七声大小音阶体系)几乎流行于整个欧洲,并及于美洲。这个体系与古代希腊乐制有密切联系。四分之三音体系就是在音阶中相邻两音之音存在着“四分之三音”(即“半音”加“半音之半”的音程的一种乐制)。这种四分之三音是阿拉伯民族音乐的主要特征流行于阿位伯和伊朗,亦见于西亚和北非地区以阿拉伯民族为主体的诸国,如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约旦、沙特阿拉伯、利比亚以及埃及、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等。三种体系互有影响,在同一体系内,不同民族其乐制又各有特点。维吾尔木卡姆音乐是三大音乐体系均存在的复杂音乐主体,它的复杂结构形态和维吾尔民族这个音乐客体的认知心理、情感心理、音乐心理密切相联。三类心理状态又与维吾尔民族的生存环境息息相关,自古以来新疆就是丝绸之路要冲,各种古老文明交汇于此。受惠于这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文化条件,维吾尔民族在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基础之上又从古老的汉文化、印度文化、波斯—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以及古希腊文化中汲取营养。

音乐作品要获得认可就必须考虑听众音乐认知的基本要求,使作品或多或少地保持在对象认知结构之内,使之或多或少地引起对象的期待,并使作品与听众期待的实现之间完成一种平衡:既不使听众期待立即实现,又不至于离开得太远。音乐心理学家迈耶尔(l.meyer)指出:“一种音乐风格的出现,有赖于文化和个体成熟。这种成熟的标志之一,体现在不断向前看的意愿,及在一定程度上舍弃现实满足而追求长远的理想。这样,人为地设置期待的抑制,情愿承受不确定性,就成为实现这种理想所必备的条件。维吾尔木卡姆音乐形态的规范属性与科学程式正是维吾尔民族本位音乐成熟的重要标志。现今的维吾尔木卡姆音乐形态研究只是立足于欧洲音乐理论体系的框架内,从记谱工作到理论阐述均用着十二平均律的耳朵与欧洲影响下的固定节拍、节奏模式。如果音高、节奏型问题出了“偏差”,就设计出一些本位与客位都难以理解、难以实践的新符号、新注解,而忽视了局内人的说法与表现。维吾尔木卡姆音乐的律制与十二平均律的律制,难道可以简单地认为是音程关系多一点儿或少一点儿吗,节奏型的规范、节拍的强弱关系能用欧洲音乐理论体系说明吗,显然,这是不合适的。应当从音乐形态学方面入手,系统研究维吾尔木卡姆的乐制,从理论上健全维吾尔音乐体系,用比较音乐学的方法对三大体系的音阶、律制、节奏型、节拍等音乐根本要素进行分析,对应维吾尔木卡姆音乐本身,找出维吾尔木卡姆音乐理论体系的科学、合理的规律。维吾尔木卡姆音乐的形态特征不能用某一音乐体系来审视其乐制,而应该逐步认识维吾尔音乐自身的规律。总之,解决维吾尔木卡姆音乐形态问题,必须建立维吾尔民族音乐体系并以此对维吾尔木卡姆音乐进行科学分析。

三、木卡姆的共性与源流

在维吾尔木卡姆同一乐制认识的基础之上,我们还应看到十二木卡姆、哈密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刀郎木卡姆各自的不同风格。应当明确没有“木凯迪曼”(散板序唱)部分,即失去了称之为“木卡姆”的共性。每部木卡姆“木凯迪曼”(散板序唱)音乐的研究是极其重要的,它对建立维吾尔乐制理论体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印度音乐中的“拉格”(旋律法)是一个旋律框架,每一种拉格都有它自己所特有的音阶、音程以及特定的旋律片段,并表达某一种特定的情绪。拉格中包含有各种各样的要素。拉格中对七个音的使用有一定的规范。例如:有些音出现时,是从下一音以滑进方式到达该音;有的音并不是静止的,而必须具有摇动感;有的音必须用延长音的形式。各种各样的拉格有各自不同的规范,必须考虑这些因素来进行旋律的编创。印度音乐中“拉格”的作用在维吾尔木卡姆音乐中是否存在呢,存在的话,是如何存在的呢,“木凯迪曼”的功能是什么呢,这些实质性的问题值得探讨。另外从维吾尔音乐史的角度出发,研究木卡姆的历史应尽量回避“刀郎木卡姆是十二木卡姆的历史渊源”或“吐鲁番木卡姆形成早于哈密木卡姆”这种没有任何文献根据的臆说。我们应当本着音乐地理思维的观点,从音乐地域的自然生态、人种表象、民俗民风、社会结构、情感心理和思维模式等诸多文化参,还四类木卡姆一个真实的、客观的、科学的人文背景。

四、采用纵、横结合的研究法开展木卡姆研究工作

欧姆定律的用途篇8

大家都知道,物理的教学离不开实验。过去实验,主要是教师演示,学生动手机会少。即使学生有机会分组实验,也是在给定的时间,给定的器材,甚至给定的实验步骤,实验注意事项下按部就班的完成,绝大多数情况是在已知结论的基础下通过实验象征性的验证一下,实验做得失败的学生甚至在凑数据,这样的实验,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针对上述情形,有些章节可以进行“实验教学法”,以“稳恒电流”一章为例,大体可分以下几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熟悉教材。让学生自己明确学习要求,熟悉一些仪器(电压表、电流表、蓄电池……)为学生下一步动手实验打下理论基础。在学生看书时,应提倡自由讨论、提问。并要求他们自己设计实验,实验室向学生开放。在充分实验的基础上,让他们自己得出串并联电路的特点,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等一系列重要的结论。遇到实验误差较大时,要求学生不凑数字,认真检查原因,反复进行实验,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具体实验操作时,要求他们自己体会归纳每个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允许学生充分自主的开展讨论。

第二阶段:教师答疑、小结。着重讲解学生提出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疑难问题;小结本章重点内容;评讲习题和实验情景;介绍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的创见、体会和好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共同提高自学能力。并引导他们系统的认识整章内容。

第三阶段: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可以要求他们解决楼上楼下各装一个开关,控制同一盏灯的线路设计问题。

最后还要组织一次大讨论。将所学知识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比如可以共同研究某些实验误差产生的原因,实验方法的优劣……

就“稳恒电流”这一章,采用实验教学法,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

1、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本章的大部分规律是实验规律,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会很枯燥乏味,且这些规律也不易记住。现在采用“实验教学法”,一方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让他们自己通过实验得出规律,很容易就记住了。

2、通过将教师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实验效果更好了。比如: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演示实验,长期以来教师也做不好,为了使学生看得清,使用大电流计,至多只能达到定性效果。这一次让学生独立做,达到定量研究的效果。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前的学生怕动手,采用实验教学法迫使他们通过动手去学习知识,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另外,过去教师演示实验时,往往尽量撇开次要现象,引导学生观察主要现象,而现在学生每做一个实验都可以同时看到许多现象,促使他们不断思考。在实验中遇到问题,也必须自己分析、解决它,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在一次次的实验中得到提高。

4、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过去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教师有太大的依赖性,而教师也喜欢给学生一些“启示”,而有时候,正是这些“启示”束缚了学生的发展,大家采用同样的实验电路,同样的实验方法,得到大致相同的答案,大大地不利于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发展。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实验”实际上除了课本上介绍的方法以外,还有其他方案。比如用伏特表、安培表测,或用定值电阻和电流表等。由于在“实验教学”中每进行一个单元的教学,总安排一定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大组讨论,交流学习心得,这样可以更好地活跃和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欧姆定律的用途篇9

关键词: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电工学;集成运放

中图分类号:G642.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6-0084-02

电工学是一门非电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其基本内容是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主要任务是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打好基础,并使他们受到必要的基本技能的训练。集成运算放大器(简称集成运放)是模拟电子技术中的重要器件,是几乎目前所有的电子设备中都要用到的基本器件。集成运放是电工学中的重点知识,且种类繁多,从而对课堂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本文结合电工学课程教学实践,探讨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简称KCL)在集成运放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一、集成运放

运算放大器(简称运放)是一种直流耦合、差模(差动模式)输入、通常为单端输出的高增益电压放大器,因为刚开始主要用于加法、减法等模拟运算电路中,因而得名。集成运算放大器(简称集成运放)是用集成电路工艺制成的运算放大器,与分立元件组成的放大电路相比,集成运放具有体积小、质量轻、功耗低、工作可靠、安装方便、价格便宜等众多优势,因而在模拟运算、信号处理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用途。虚短、虚断是模拟电路中理想集成运放的两个重要概念。集成运放工作在线性区时,由于运放的开环电压放大倍数很大,运放的差模输入电压通常不足1mV,可以认为两个输入端的电位相等u+=u-,即反相与同相输入端之间相当于短路,但事实上并没有短路,称为“虚短”;由于运放的差模输入电阻很大,一般集成运放的输入电阻都在1mΩ以上,因此流入运放输入端的电流往往不足1ua,远小于输入端外电路的电流,故通常认为反相与同相输入端之间相当于断路,i+=i-≈0,但事实上并没有断路,称为“虚断”。

二、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基尔霍夫定律概括了电路中电流和电压分别遵循的基本规律,是分析和计算电路的基本依据。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简称KCL)是用来确定连接在同一结点上的各支路电流间关系的。由于电流的连续性,电路中任何一点(包括结点在内)均不能堆积电荷。因此,在任一瞬间,流入某一结点的电流之和应该等于由该结点流出的电流之和。

三、利用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分析运算电路

本论文基于秦曾煌主编的第七版《电工学》教材[1],从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出发,分析了反相比例、同相比例、加法、减法等四种由集成运放组成的运算电路,均采用相同的电路分析步骤:(1)应用KCL和虚断条件i+=i-≈0列结点电流方程;(2)应用欧姆定律将电流方程转换成电压方程;(3)应用虚短条件u+=u-简化电压方程;(4)得到输出电压u■和输入电压u1二者之间的关系。

(一)反相比例运算电路

反相比例运算电路如图1所示,输入信号u1经输入端电阻R1接到反相输入端,而同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2接地,反馈电阻RF连接在输出端和反相输入端之间。

根据i+=i-≈0,可以得到结点a处的电流关系:ii=iF,根据欧姆定律可以得到:

■=■,

上式中除了输入电压u■和输出电压u■之外,还有一个未知量u■,根据u■=u+=-i+R2=0,可以将上式简化为:

■=■,

即可得到输出电压u■和输入电压u■二者之间的关系:

u■=-■ui。

(二)同相比例运算电路

同相比例运算电路如图2所示,输入信号u■经电阻R2接到同相输入端u+,而反相输入端通过输入端电阻R1接地,反馈电阻RF连接在输出端和反相输入端之间。

根据i+=i-≈0,可以得到结点a处的电流关系:ii=iF,根据欧姆定律可以得到:

■=■,

上式中除了输出电压u■之外,还有一个未知量u■,根据u■=u+=u■-i+R2=u■,可以将上式简化为:

■=■,

即可得到输出电压u■和输入电压u■二者之间的关系:

u■=1+■u■。

(三)加法运算电路

反相加法运算电路如图3所示,输入信号u■1、u■2分别经输入端电阻R11、R12接到反相输入端,而同相输入端通过R2接地,反馈电阻RF连接在输出端和反相输入端之间。

根据i+=i-≈0,可以得到结点a处的电流关系:i■1+i■2=iF,根据欧姆定律可以得到:

■+■=■,

上式中除了输入电压u■1、u■2和输出电压u■之外,还有一个未知量u■,根据u■=u+=-i+R2=0,可以将上式简化为:

■+■=■,

即可得到输出电压u■和输入电压u■1、u■2二者之间的关系:

u■=-■u■+■u■。

(四)减法运算电路

减法运算电路如图4所示,输入信号u■经输入端电阻R1接到反相输入端,u■经电阻R2、R3接到同相输入端,反馈电阻RF连接在输出端和反相输入端之间。

根据i+=i-≈0,可以得到结点a处的电流关系:ii=iF,根据欧姆定律可以得到:

■=■,

上式中除了输入电压u■1和输出电压u■之外,还有一个未知量u■,u■和u■之间满足关系:u■=u+=■u■,

即可得到输出电压u■和输入电压u■1、u■二者之间的关系:u■=-■u■+1+■u■。

四、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从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出发,分析了反相比例、同相比例、加法、减法等四种由集成运放组成的运算电路,该方法具有简单可行、可操作性强等优点。此外,KCL还可以应用在基本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中,例如输入、输出电阻。实践证明,该方法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评价较好。

参考文献:

[1]秦曾煌.电工学[m].第七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欧姆定律的用途篇10

[关键词]亨利・詹姆斯文化冲突文化融合

[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2-0098-02

19世纪下半叶,美国虽然在政治和经济领域领先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但作为一个移民国家,缺少历史和文化底蕴俨然成为其弊病。因此,如何在欧洲文化的笼罩和美国商业文化的熏陶之下构建一种理想的美国文化成为思想家和文学家的主要议题。作为一个长期旅欧的美国小说家、文学评论家,受个人经历的影响,亨利・詹姆斯的作品围绕“国际主题”展开,描述了美国人和欧洲人交往的问题,进而探讨欧美文化之间的关系。对于他的“国际主题”及其体现的文化理想,评论界大多止于欧美文化的冲突,没有进一步探究和挖掘他理想中的文化构建,即如何解决这种冲突。虽然两种文化的冲突几乎在詹姆斯的每一个作品里都有体现,但他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比较欧洲文化和美国文化的差异和优劣,而是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视角,通过这些冲突和对照,摸索出一条构建理想中的美国文化构建之路,即欧美文化的融合之路。

一、欧美文化的冲突

亨利・詹姆斯的作品大多描述了天真、直率的美国人带着对欧洲文化的向往进入欧洲,踏上了文化朝圣之旅,却遭遇圆滑、世故、奸诈的欧洲的冷眼和排挤导致的个人的悲剧。个人都是特定文化和社会的产物,两个民族的人的激烈冲突往往反映了两种文化和社会的激烈冲突。而文化之间的冲突“究其实质,是两种道德观念和社会风尚的冲突”(侯维瑞,1996),由此可见,文化间的冲突是具体表现在宏观的观念以及微观的社会风尚的。亨利・詹姆斯作品中的欧美文化冲突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即社交礼仪与行为规范间的冲突,以及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间的冲突。

由于欧洲与美国历史不同,因此形成的行为规范和礼仪也不同。欧洲历史悠久,等级制度一直存在,因此19世纪末的欧洲的等级观念仍然很强。处在金字塔顶尖的贵族和底部的平民百姓是没有接触的,而每个人也会根据自己所处的阶级调试自己的行为和对待他人的态度。与此相反,美国是个移民国家,每个人的背景都不同,但人们更愿意将他人看成与自己平起平坐的人,履行不同的社会责任,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这种社会构成打破了原有的等级制度和观念,使得美国社会更自由平等。因此这种对待等级的态度的不同,必然导致美国人和欧洲人在交往的过程中冲突不断。在《黛西米勒》中,作为美国社会的产物,黛西没有等级观念,带着仆人去欧洲旅居,与仆人同坐一桌吃饭。她不仅将仆人带去欧洲,也将美国的自由思想带去了欧洲。这一被黛西视为正常的举动却遭到了习惯欧洲生活的斯蒂洛太太的反感,认为她没有教养,粗鄙不堪。这种平等对待仆人的行为在欧洲是难以想象的。民族性格的不同也造成了欧美人的激烈冲突。美国人天性单纯、热爱自由、真诚直率、注重实用;而欧洲人与此相对,更注重礼节和形式,举止文雅,但世故圆滑,更传统保守,一切言行均将其他人作为模版。在《黛西米勒》中,这种民族性格和行为方式的冲突被刻画得淋漓尽致。黛西米勒是个文化象征性的人物,代表了大部分美国人,她“似乎过于大胆草率,全然不把旧欧洲大陆的清规戒律放在眼里,也没想过要向它们妥协”(周元晓,2009)。小说中温特伯恩是典型的欧洲人物形象,初见黛西的时候并没有搭讪,因为向未婚女子攀谈是不合适的。欧洲人传统保守,行为做事前总是考虑是否恰当,并且在意他人的看法。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黛西米勒认识温特伯尼的时候便热情交谈,甚至谈论家庭琐事。作为女性,她的热情率真远远超过欧洲男性,而这被斯蒂洛夫人厌恶和排斥,认为黛西是轻佻粗俗的、没有教养的。由此可见,欧美文化的冲突充斥在这些细微的礼节和行为准则里。

亨利・詹姆斯在将美国优点暴露的同时也将弱点展示给读者,那就是美国的精神匮乏。另一个欧美文化的冲突体现在欧洲高雅的精神文明和美国的物质主义中。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短暂的历史导致其缺少文化的传承和累积,而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财富的积累就能过上好生活,导致了美国举国上下追求财富,注重实用主义,但精神高度贫瘠匮乏。亨利・詹姆斯本人对此也有深刻认识。他在评论文章《论霍桑》中说道:“我们可以一一列举出那些在别的国家里存在的、高度发达的文明所具有的‘文物制度’,而它们在美国社会的生活中却难觅踪迹,直至我们会惊讶地想,美国到底还有些什么。”(James,1984)而他对美国社会这种精神贫瘠的态度在小说《黛西米勒》中也有体现。黛西米勒对欧洲一无所知,也没有兴趣了解。在参观古堡的时候,她只关心同伴的琐事,而不在意历史;在罗马时,她只享受聚会,却忽略了这座影响欧洲大陆文明的城市历史。《美国人》中的主人公纽曼,是美国主流实业家。他逛遍欧洲的博物馆、教堂、画廊,却只关心文化产品的商业价值,而对文化审美和欣赏上没有任何提高。小说中的代表人物都反映了美国文化精神匮乏、无知狭隘的状况,以及作者对此现状忧虑与不满的态度。

亨利・詹姆斯通过不同的作品刻画了不同的人物形象,将欧洲文化与美国文化大到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冲突,小到社交礼仪与行为规范两个方面的冲突做了详尽而细致的描绘,使读者更深刻和直观地体会欧美文化间的冲突。

二、欧美文化的融合

詹姆斯认识到了欧美文化的不同,但他并没有评判好坏优劣,不谴责也不赞同,而是分别从两种文化中挑出他欣赏的部分,融合构建成一个他理想的文化模型。他曾在给朋友的信中表达过他关于文化融合的想法:“我们可以以任何一个民族都能更自由地对待不属于我们自己的文明形式,我们可以采摘、挑选并消化吸收,简而言之,不管在哪里发现我们都可以认作自己的财产。……我觉得美国作家也可以表明世界上不同民族志趣和智力上的融合和综合不是不可能的,并且这种融合的状况会比我们所见到的成就更重要。”(亨利・詹姆,2005)这种文化融合在小说的结局中也有所体现。

小说《罗德里克・哈德森》用一位美国艺术家夭折的悲惨遭遇,揭示了美国人完全抛弃美国精神全盘接受欧洲文化却被边缘化面临身份危机的尴尬处境。小说中,哈德森一到罗马就急于抛弃自身的美国特质,全盘接受欧洲文化传统。他爱上了克里斯蒂娜・莱特,抛弃了美国的未婚妻玛丽・加兰。这两个女性形象都极具象征意味。克里斯蒂娜・莱特代表着欧洲高度发达的文明美和伴随而来的颓废。玛丽・加兰代表着美国清教传统,即极强的道德感和坚贞不渝的信念。哈德森抛弃了未婚妻意味着他抛弃了美国的道德感和勤奋耐劳的美德去迎合欧洲文化,最后迷失在欧洲的文明里。詹姆斯在这部作品里向读者表明这不是他理想中的美国人形象,构建美国文化的过程中不能完全摒弃美国特质。

小说《美国人》通过主人公纽曼的遭遇,揭示了坚持美国文化,不接受欧洲文化不是构建新的美国文化的途径。纽曼是典型的美国人,诙谐幽默、体魄健壮、慷慨大方、满目自信,缺少文化却充满道德意识。与哈德森不同,纽曼没有摒弃美国文化,而是认为美国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并一直坚持着美国的价值体系和民族特性。尽管他有强烈的道德意识,富有同情心,资助他认为的落难艺术大师,但他把三流画家错认为艺术大师的举动遭到鄙视和讥讽。他的价值观就是金钱至上,有了钱就拥有了一切,却对文化没有了解的欲望。这种缺乏对历史文化的体察和修养是不被欧洲人接受的。向贵族小姐求婚却被其家人挖苦嘲笑最后回到美国的悲惨结局向读者展示了作者的基本态度――拒绝接受欧洲文化的美国文化也不是他理想中的文化模样。

《一位女士的画像》中美国人的形象才是詹姆斯理想中的美国人和美国文化。与纽曼不同,主人公伊莎贝尔有着对知识的渴望,乐于感受欧洲文化。纽曼只是形式上逛逛画廊等文化场所,但思考更多的是商业价值。他与欧洲文化的关系是很紧张的。而伊莎贝尔与欧洲文化的关系却是非常和谐的。她走遍各个博物馆和画廊,用心欣赏着艺术品并享受这一切,积极地吸收着欧洲文化的养分。但与哈德森的全盘接受欧洲文化抛弃美国文化不同,她对两种文化的态度更理性、客观。她对梅尔夫人的转变曾评价,“她已经变得太柔顺圆滑,太纯熟,太高雅了”(亨利・詹姆斯,1984)。这个“太”字就体现了以萨贝尔的态度――不过分接受吸取欧洲文化。在保留她作为美国人热情乐观、敢于冒险、追求自由的特质的同时,适度接受欧洲文化。而伊莎贝尔最后发现丈夫的阴谋后,并没有选择逃避,而是选择回到丈夫的身边,勇敢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她展示了融合了欧美文化的理想美国人,吸收了欧洲的文化精髓,同时具有美国民族的热情与活力,勇于承担、敢于牺牲、追求文化、成熟优雅。而这正是作者詹姆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的塑造和结局的设计向读者展示的理想的美国人和美国文化。

三、结语

作为长期旅外的美国作家,亨利・詹姆斯在系列国际题材的小说中一直在构建美国人和美国文化。欧洲文化在这个构建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詹姆斯挑出本土文化的羁绊,将欧洲文化作为丰富的资源,通过消化吸收欧洲文化来构建美国文化。异质文化不再是威胁而受排斥,而是作为一种正面的因素被积极地利用和吸收,即保留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积淀,也为这种深沉的文化注入新的生命力和生机。

【参考文献】

[1]James,Henry.Hawthorne[m].newYork:LiteraryClassicsoftheUnitedStates,inc,1984.

[2]亨利・詹姆斯.一位女士的画像[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3]亨利・詹姆斯.美国景象[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