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建设的意义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1:58:11

城市道路建设的意义篇1

【关键词】规划;发展;意义

1前言

城市的出现象征着人类又一步大的前进,它的作用对人类是巨大的,人类甚至已经不能离开它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城市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了,尤其是对它的设计规划。城市设计规划的设计会直接影响到城市以后的发展,好的设计会使得城市发展的越来越好,所以,为了城市能发展的越来越好,在规划城市的格局时就必须要设计的合理,使得各个方面都达到最好的安排,为城市作出做大的贡献。

2城市设计规划对城市的意义

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它的发展是最主要的,因为只有城市本身发展起来了,才能带动城市里面的人去发展,这样就会形成良性循环,使得城市发展的越来越好,但是这些都必须建立在城市必须能发展的很好的前提下。要想城市发展的好首先就需要把城市的设计规划搞好,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城市发展的很好。因为城市的规划设计中包括了城市中的很多东西,譬如:道路的建设;楼房的放置等,这些东西都牵扯到城市空间的分配,因为城市是一个大型的“机器”,它的各个“部件”都需要安装的很好并且很合理,这样才能使得这个“机器”工作的很好。为了城市这个大“机器”能工作的很好,我们就要在城市的设计和规划这方面下手,为这个“机器”创造出适合它的所用“零件”,而这些“零件”就是城市中的道路;桥梁;楼房;环境等,只有这些东西都能弄好,使得它们能为这个城市提供源源不断地动力,这个城市就会发展的越来越好了。由此可以看出,城市的设计与规划对城市发展的意义是重大的,可以说,没有好的规划和设计就不可能出现一个发展好的城市,城市发展的基础就是城市的规划和设计。

3城市中的规划和设计对城市的影响

城市的规划和设计是城市发展的前提,在现在的城市中,有很多的设计可以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发展,譬如:道路的设计;建筑楼房的设计;桥梁;环境等,这些都可以严重的影响到城市的发展,在这里我主要会介绍道路和建筑的设计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3.1城市中的道路的规划和设计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城市的发展是离不开道路的建设的,俗话说“汽车一响,黄金万两”,所以道路的建设是城市发展中最重要的一步设计和规划。在现在的城市中,道路是随处可见的,甚至有的城市的地面几乎都是道路,几乎都看不到土地,这充分的证明了道路在城市中的规划和设计师必不可少的。但是,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并不是道路越多就越好,这是需要规划的,合理的利用道路,规划出最合适人们使用的道路,只有这样才能给人们带来最大的利益和便利。道路的规划一般都在人比较密集;流动车辆比较多的地方,因为在这样的地方,路面的价值才能体现到最大,才能为城市的发展做出最大的贡献,反之,在人比较少,人口流动小的地方就不需要建造公路了,因为这样做既不会对人有帮助,更是拖慢了城市的发展,使得城市的资源被浪费。一个城市的发展也主要是体现在道路的建设上,在发展的好的城市中,道路的建设就会显得很合理。所以,在城市中道路的规划和设计对城市的发展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道路对城市的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

3.2城市中建筑的规划和设计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建筑,建筑在哪里都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在人群密集的城市中,建筑更是琳琅满目,数量众多。在城市中,人的数量是巨大的,城市的占地面积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正常住宿需求了,为了使得城市中的人口稳定,城市发展的更好,人们研究出了楼房,这是现今城市中的最常见的建筑了,虽然楼房的出现缓解了城市人住房紧张的问题,但是却使得城市不能很快的发展起来,这主要的原因就是城市中的建筑分布不合理,楼房的建设更是没有章程,这些问题的出现严重的影响了城市的发展。为了城市发展的更好,建筑的设计和规划就变得很重要了,尤其是楼房,因为楼房比较高,在它的周围的其他的建筑都会被它挡住,这些建筑不能接受阳光,使得很多的东西都不能生长,严重的影响了市民的正常生活,楼房和其它比较矮的建筑应该分开进行建筑,合理的进行规划,使得建筑与建筑之间不会产生影响,楼房的周围应该留出一定的空间,来进行通风和光照。只有经过仔细的规划和认真的设计,城市中的建筑物才会形成一个体系,在这样的一个体系下,市民的生活才能得到保证,城市的发展也才能得到保证。在大多数的城市中,因为建筑的设计和规划不合理,导致了城市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使得严重的影响到了城市的发展。有上面我们可以看出,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建筑的设计和规划的合理是很重要的,它直接可以影响到城市的安定,对城市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意义。

4城市设计规划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

作为一个城市,对它的规划和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城市的发展也必须依附于城市的规划和设计,由此观之,对城市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就变得很重要了。城市是一个整体,在城市里面所做的事情都是为了城市的发展,譬如:房屋的创建;道路的修建;环境的建设等,这些都是都属于城市的规划和设计,为了城市能变得更加的好,对城市的规划和设计的力度就要变得更加的大。城市的设计和规划就是为了能使得城市中的市民能得到最大的利益,生活的更加的方便,使得城市和人民能变得更加的和谐,融为一体,只有城市中的人民能把城市当作自己的家,他们就会为了城市的发展而奉献出自己的力量,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城市才会发展的特别快。由此可见,城市的设计和规划对城市的发展直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它对城市发展的意义是巨大的,要想城市发展的好,城市的设计和规划就要做好,这样才会是一个有发展潜力的城市,才会成为一个顶尖的城市。

5结语

城市已经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角了,它为了获得更多的资源就要继续的发展,以此来壮大自己,而城市壮大自己的方式就是对自身进行规划和设计,争取用最合理的方法来使得自己的资源被分配好,并且把利益最大化。对城市的规划和设计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只有好的设计和规划,城市就会发展的很快,一个发展的好的城市带给人民的好处是巨大的,它会推进人民的发展,使得人民得到更多的好处。

参考文献:

[1]毛良河.郝占鹏.浅议方法论的研究对建筑设计的指导作用-关于建筑哲学的一些探讨[J].四川建筑,2006(3):67~68.

[2]刘向峰.沈天行.当代科技影响下的建筑设计方法论之特征[J].建筑学报,2006(1):22~23.

城市道路建设的意义篇2

【关键词】城市;道路建设;问题;对策

当前我国大城市交通的基本特点是车多路少,出行困难、交通事故频发。城市道路是现代化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拉动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经济对于交通的依赖性越来越明显,在交通体系当中,道路交通建设对经济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意义,而且在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道路将会发挥愈加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我国机动化发展的起步阶段,迫切要求我们依据可持续发展战略原则,加强城市道路建设。

1.城市道路建设的特点

随着城市不断发展城市道路建设的问题日益突显,是整个城市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城市道路建设是一项复杂并且工期较长的工程项目,在道路建设的过程中要涉及很多方面,比如城市道路的规划和实施、周边环境的影响等等。所以在城市道路的建设中要统筹管理,并进行相应的实地考察和研究,以设计出城市道路建设规划方案。城市道路建设项目不是单一的修建一条公路,其涉及范围较广,有显著的建设特点。在城市道路的建设中,其建设规模相对较大,通常要涉及天桥、道路、排水、地下燃气等等相关工程的建设,所以在道路建设的规划中,要首先考虑到这些因素以合理安排其他相关项目的后续实施。城市道路施工是一个高质量要求的工程,这是城市建设的要求之一,那么在城市道路的施工过程中,人员的涉及范围广泛,就要不断进行人员的调配和机器的协调运作,以此保证建设的顺利进行。

2.城市道路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排水系统不完善

由于管材质量差,管道在外力作用下很容易产生接口开裂或破损,管道基础条件不良会造成基础与管道出现不均匀沉陷,导致局部积水,严重时会出现接口开裂或管道断裂。在施工中,长因监控不严或疏忽,致使工程出现质量问题,导致检查井与雨水井和路面接缝处出现塌落缺陷,检查井下沉与变形,导致行车中出现跳车现象。井盖质量与安装质量差,随意安装铁爬梯,影响其使用质量与外观。导致路面和检查井的接缝处出现塌陷。

2.2城市道路的建设缺乏科学的规划

城市道路建设是一项基于全局规划考虑的一项建设项目,需要考虑到道路建设的实用性和效益性,这是道路建设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同时在道路的建设过程中,要规划好道路实施后的交通缓解措施,要不断改善交通由于道路建设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只有这样,道路的建设才是有意义的。如果由于建设城市道路而造成城市交通的混乱或者影响城市正常的运作,那么道路建设的效益性就会大大减少。当下,城市道路建设中缺乏必要的科学发展意识,道路建设的过程中往往以牺牲其他基建设施为代价,或者道路的建设给人们的城市生活带来了很大影响,这都是在规划设计中欠缺考虑的后果。所以,在城市道路的建设中,要不断深化道路统筹管理和规划的意识,以期发挥道路建设的根本,保证城市化建设的顺利推进。

2.3缺乏整体的交通发展战略

我国城市用地紧张,人口密度高,适宜于公共交通运输,所以国家早就制定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政策。当前出现的城市交通问题中,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科学的整体交通战略和规划,治理工作往往顾此失彼,投入不小,而收益不大。另一个问题是长期忽视公共交通的发展。城市交通是一个动态的整体,仅靠几项大工程不可能解决交通问题,发展公共交通是效率最高的交通方式。城市交通疲于应付,导致了公共交通的萎缩。许多大城市又过份依赖于未来的地铁和轻轨交通,低估了公共汽车交通的作用,使公共交通进一步陷于困境。公共汽、电车交通应是维持大城市客运交通的关键,是人民出行不可缺少的主要交通工具。

2.4道路容量严重不足

我国目前大城市的人均道路面积尚不及发达国家的1/3,道路面积一直处于世界低水平状态。道路狭窄,致使部分市中心区约有50%的车道上高峰时饱和度达到95%,全天饱和度超过70%。我国大城市市区正处在从中心区向郊区化扩散过程中,主要分布在新开发的市区和郊区,中心区的道路面积率反而略有下降。道路面积不足原本在于道路建设的滞后,这种滞后不仅使城市现有的道路功能变得混乱而低效,而且造成的时间浪费和行车成本损失是巨大的。

3.城市道路建设的对策

3.1重视排水项目的设计、施工

在城市道路工程建设中加强工程建设中的监督检查可以随时发现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做到预防问题的扩大化。在施工阶段,质量监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对于每道工序都应该严把质量关。要求监督人员以严谨负责任的态度对待每一项施工工作,对施工设备、机械与材料要严格把关,经常的,及时地进行监督机械设备的使用情况,保证设备的完好无缺,也要定期对现场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进行考核,保证工程施工的每项工作都能够到位。当地基地质水文条件不良时,应进行换良处理,以提高基槽底部的承载力。

3.2增加路网密度

我国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欠账”过多,道路现状水平很低,已无法满足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交通需求,加快城市快速路和主干路的建设密度,次干路和支路的密度不论长大小都取一样数值,有利于组织非机动车交通。合理安排立交桥、人行过街设施、停车场和自行车道建设。在旧城改造中,应尽量不建占地过大的大型立交桥和拆迂过量的高架路,要加强路口渠化,打通堵头和改造“瓶颈”地段,提高支路利用率,改善道路功能结构。增加路网密度,提高交通建设决策水平。

3.3创新管理手段

加大城区人口较为集中的十字路口的红绿灯管理,从潜意识里给交通参与者灌输交通安全意识,不断健全管理体制,从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其他的交通法规出发,以教育和处罚相结合的管理原则管理交通参与者的交通行为。快速的道路是城市的动脉,尤其当城市用地日益扩大时,快速路是缩短市民时空的基本保证,是提高城市运转效能的基本手段,必须严格保护其功能。给行人和自行车交通这种绿色交通”提供便利,让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在城市道路建设中得到充分体现。

3.4加强城市道路养护维修

城市道路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养护和管理同等重要,养护与维修相结合,预防与维修相结合,以养为主的原则,依据道路养护维修周期,做好计划,定期进行维修,保证城市道路的完好。养护维修施工单位一定要依据有关技术标准与《城市道路养护技术规范》的要求,加强质量管理,进而保证工程维修质量。[科]

【参考文献】

[1]田鑫.论城市道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策略[J].科技与企业,2012(05).

城市道路建设的意义篇3

关键词:城市道路;景观建设;文化自觉

中图分类号:U412.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60(2012)02-0040-09

无论按景观生态学者将城市景观空间分为“块状一廊带一基质”还是将城市意象分为“道路、边界、区域、节点、标志性建筑物”,道路景观对城市形象都具有重要意义。一座城市的灵魂——历史文脉、价值追求、城市个性都会反映在这座城市的景观形态中。由于人们进入城市通常是从道路切入的,所以城市道路景观形态对城市形象就显得更为重要。当我们提出城市道路景观需要强化文化自觉时:这个“文化”首先指的就是先进文化、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城市所在地的地域文化以及生态文化;这个“自觉”则是指要以这些文化来作为我们的城市道路建设的指导思想,并将这抽象的精神文化转化为可视的、具化的道路空间形态,融入城市街道景观中。因此,如果承认中华民族有优良的民族文化,每个城市所处的地域有它特有的地域文化,那么中国的每座城市的道路就理应有它的景观特点,而非“千街一面”、“万路同景”。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的城市道路在景观建设中追求的应是不同城市不同街区道路景观的“异”,而非“同”。

一、古今中外道路建设中的文化价值取向

古今中外,凡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重大贡献的文明体,均可以从其道路的景观形态中去发现其特有的文化价值内涵。

1.古代道路景观中的精神文化

(1)中国古代文化在道路景观中的表现

中国古代文化在道路景观中体现得十分明显,具体表现在御道、官道(驿道)和神道上。

御道古人认为人有尊卑贵贱之分,皇帝是天子,位处万人之上。这种思想反映在建筑空间上就是“高为尊、低为卑,中为尊、侧为卑”,表现在道路建设上就是皇帝通行的御道必定位处道路的中央。如东汉的都城洛阳的御街、宋代东京开封的御街都非常典型地反映了这种王尊民卑的道路空间形态。

秦代驰道也是如此。据载,秦驰道“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所谓“三丈而树”是指处于五十步驰道中央的三丈路面,“惟皇帝得行”,“诸候有制得行驰道中者行旁道,无得行中央三丈”。所以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反映在道路景观上就是:代表国家形象的御道在空间形态上分为三:中央部分高于两侧,道中是皇帝的行道,道侧是百姓走的。

驿道反映在驿道上的道路景观主要有牌坊和亭。通过牌坊形成的道路景观,表达当时社会所弘扬的思想价值与伦理道德,能产生极大的文化氛围营建效果。而亭则是古人为表达情感和休憩在道路两侧建的建筑空间景观,是道路的一种附属物,而非仅是园林建筑。

牌坊。在道路中央树起标榜“仁义礼智信”等价值取向的牌坊,就是道路景观对古代伦理价值的自觉宣扬。安徽歙县棠樾村的自东北向西南巍然排列、气势非凡的七座牌坊群景观,分别宣传扬的是“智、孝、节、善、慈”等古代中国的主流价值文化;福建诏安南诏七座石牌坊群,分别弘扬的是“廉、忠、寿、善、智”等道德价值。这些牌坊都成为古代中国道路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宣扬的思想文化无不体现着那个时代的价值取向。

亭。亭也是古代中国道路重要景观。它的主要功能是满足古代中国人分、离、送、别时的一种礼节行为表达。古代中国道路上的这种建筑,形成了一种有别于其他国家的道路空间景观。对道路两旁建立的这种特殊建筑专门投入资金和劳动力,说明了古代中国文化特别重视人情。亭分长亭和短亭——其设置为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古代文献中对亭的解读很多,如“亭,人所安定也。亭有楼”,“亭,留也”,“亭,停也,亦人所停集也”,均与道路上的分别、停留有关。李白有“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有:“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等等。

神道神道也是君本政治在道路上的体现。最初神道是为帝王和有着卓越功勋的武将的陵墓兴建的,后专为帝王陵墓兴建。神道的华表、翁仲、翼马等均是中国君主政治文化在道路景观上的表现。目前留有遗迹的神道有许多:唐乾陵神道,宋陵(巩义)神道,明十三陵神道,清东陵神道等,都表现了不同时代的礼制文化与艺术特点。

(2)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在道路景观上的表现

古希腊道路古希腊重要的道路都是连系神庙和广场通道。从政治文化来讲,古希腊的城市空间形态主要由城市广场、神庙和城市道路来表达。“广场体现了古希腊文化的城市民主精神”,“卫城是当时宗教的圣地和公共活动场所”。因此,神庙和城市广场周边道路四通八达且宽敞、美丽。而这种宽阔、美丽的城市道路是由古希腊政治文化所反映的。

古罗马大道景观

古罗马的凯旋门斗兽场反映的是古罗马的尚武文化。热衷于武力征服和感官享受的罗马人在思想价值取向上一是崇尚武力,二是追求享受。前者导致它为了征服其他民族,修了8万多公里适合于战车行驶和骑兵运行的罗马军用大道,使古罗马城区遍布适合罗马军团通行的城市带形空间——军用大道,以及数以百计的凯旋门;后者导致它修建了许多洗浴场和规模宏大的斗兽场。

为了炫耀武功,罗马帝国还修建了众多的凯旋门矗立于道路中央,如提图斯凯旋门、君士坦丁凯旋门等,这些纪功碑式建筑遍布环地中海区域罗马帝国的版图内,成了古罗马大道上的重要景观。

2.近现代国外城市道路建设中的文化价值取向

进人近现代以来,世界发生了很大变化,但通过道路景观的打造来展示国家与城市的精神文化并无变化。

华盛顿林荫道——景观形态蕴含着美国社会的政治文化和思想价值。以空间形态来表达政治内涵是华盛顿城市空间最大特点之一。经过160多年的完善与建设,今天的华盛顿林荫道已由当初的“L”形发展成了“十”字形,其景观形态融入了更丰富的意识形态内涵:华盛顿林荫道的核心景观是华盛顿纪念碑,它的东面是国会山,西面是林肯纪念堂,北面是白宫,南面是杰弗逊纪念堂。这种景观形态,至少表达了四种景观文化内涵:一是用城市带形景观语言告诉人们,美国是一个三权分立的国家——居中心地域的是华盛顿纪念碑,华盛顿主持制定的美国宪法确立了美国政体为行政、司法、立法三权分立、相互制衡,而林肯和杰弗逊纪念堂,则体现了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精神,这些都是美国精神文化的核心价值。二是美国是一个承袭西方文化的国家——华盛顿纪念碑造型为方尖碑,方尖碑源于埃及,它模拟太阳金色的光芒而创作,是古埃及太阳神“拉”的化身,今天,从圣彼德大教堂到圣母百花大教堂,从协和广场到万神殿,从布宜诺斯艾利斯到莫斯科,凡西方文化覆盖之地都矗立着代表着宗教意义、文化意义和美学意义的方尖碑,方尖碑已成为西方文化的一种符号;华盛顿纪念碑高达169米,座落在从国会山到林肯纪念堂的东西中轴线上,是世界最高的方尖碑,也是哥伦比亚特区的最高建筑,这隐喻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所推崇的政治文化价值的“崇高”。三是道路景观的意识形态性,除上述景观内涵意识形态外,靠华盛顿林荫道周边分别有以“自由墙”形式展示的二战纪念碑,有以“Freedomisnotfree”题词的韩战纪念碑和碑体呈V形、好像“地球被战争砍了一刀”的越战纪念碑,这些都表现出具有美国特色的、强烈的意识形态性。四是道路的生态文化性,华盛顿林荫道从它开始规划建设那天起,其设计者a.J.Dawning就确立了它的周边绿化植物是采纳“在华盛顿地区气候条件下适宜生长的所有树种的集合”,因此华盛顿林荫道没有更多昂贵的非本地树种,它的绿化是仿自然的生态景观绿化。

香榭丽舍大街——法兰西民族性格的带形空间展示。香榭丽舍大街(下称“香街”)取自希腊神话“神话中的仙景”之意,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大街”。香街位于卢浮宫前的协和广场、凯旋门和大凯旋门的东西中轴线上,横贯巴黎8区,宽约70米,全长约1800米。其人气、名气、财气和文化之气在全球很难找到能与其比肩的。香街集历史文脉、时尚文化、人文底蕴于一体。从历史文脉来讲,它出身“贵族”——由凡尔塞宫的风景设计师Lenotre于17世纪中叶设计,三百多年来,从协和广场上的方尖碑,到星形广场上的凯旋门,上演了无数影响法兰西、欧洲乃至世界的人间悲喜剧!香榭丽舍一侧,大宫和小宫留下了法国曾经有过的荣华富贵;从时尚文化来讲,香街引领世界最时尚的消费品牌文化,从LouisVuitton到Starbueks,从pierreCardin到Versace,从mercedes-Benz到Citroen,从patHe到mGm,从maxim’s到Fouquet’s,从Lido到planetHollywood……所有世界著名的品牌一应群聚香街;从人文底蕴来说,从大仲马到小仲马,从巴尔扎克到司汤达,享誉全球的世界级大文豪的文学名著中,我们都能看到对香街雍荣、高雅、富贵、繁华的描写……

如果说法国人的“浪漫”可以在充满风情的塞纳河两岸的绚丽景观上体现,那么,香街的景观则体现了法国人的“傲慢”——香街是法兰西民族性格和法国文化的空间景观展示。

世纪大道——上海开放精神的体现。如果外滩那些万国建筑的建筑立面及沿街栏杆、灯饰、躺椅等附属设施的西化风格,代表的是旧上海殖民地文化的道路景观的话,那么,浦东世纪大道就是今天上海推行改革开放政策所展示的道路景观。这条由法国Sommerist—DeFance设计的“东方香榭丽舍大道”的景观路,西起东方明珠,东至浦东新区行政文化中心,全长约5.5公里,宽100米。世纪大道最突出的特点是:“对100米宽的道路采用了非对称的横断剖面设计,延伸宽达30米的步行林荫道,通过以‘时间’为主题的雕塑展示及纪念性标志物营造壮观的场面……”世纪大道在景观表现上通过“东方之光”、“世纪辰光”、“五行”等雕塑来充分展示道路景观中的中国文化元素。但由于存在交通、景观与人之间处理的诸多方面问题,也遭到来自多方面的批评:“中西文化及设计思想上存在冲突”、“城市肌理遭到破坏”、“步行林荫道设计生硬”等。还有学者专门将法国的香街与世纪大道进行了从汽车交通、轨道交通、步行交通、景观等多方面的比较,结果,“东方香街”各方面都远逊色于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这正说明了道路景观的美需要历史沉淀和人文精神支撑,而对国家、地域文化的了解,并非西方一流景观设计所就一定能完全胜任的。

但直接采用招标的方式来吸引国际一流景观公司对中国的道路景观进行设计,如没有改革开放的大背景,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因此,说世纪大道是改革开放精神的体现是恰如其实的。

二、城市道路景观建设需要强化文化自觉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认识:经典的、享誉世界的城市景观道路,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有历史文脉,如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二是有精神文化内涵,如华盛顿林荫道;三是能反映一定历史时代政治伦理和文化,如古代中国的御道、神道,当今的世纪大道;四是具有生态意义的道路,如华盛顿林荫道。这四方面的特点都可以浓缩为今天我们统称的“文化”。今天,在全国各地正大规模开展城市道路景观建设时,要想真正建设出经典的城市道路景观,提升城市形象,创造出生活与精神宜居的城市,就必须自觉地将文化内涵融入城市道路的景观建设之中。换言之,就是要把城市的经典道路景观当作文化工程来做,要自觉地将国家的、地域的、民族的精神文化作为道路景观建设的指导思想。

1.城市道路景观存在的问题源于建设思想上缺乏文化自觉

强调城市道路建设中的文化自觉,并不是要不分古、今、中、外地重拾过去几千年来世界各国道路景观的原貌,也不是一概否定西方发达国家道路景观建设的优良成果,而是要站在时代的高度,摒弃几千年来人类历史上在城市道路建设中的“君本”、“尚武”精神和“物本”的价值取向,克服一百多年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城市美化运动”中的“美本”价值取向——片面强调华而不实的“美”的弊端,用以人为本的精神指导城市建设——以适宜人的居住、有益人的成长、反映人的精神追求和文化需求等,作为根本出发点来进行我们的城市道路景观建设。

目前在城市道路建设与整治中较为普遍存在的一些现象是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例如:

在道路带状走势上,更多注重的是所谓点、线、面的规范、整洁,强化的是能给人以流畅韵律的道路视觉景观美,而较少考虑这种外在形式美应蕴含的人文内涵;

在道路整治上注重的是“令人焕然一新”的视觉冲击景观,而对城市道路景观应给市民带来的熟悉感、亲和力和亲近感方面表现乏力;

在道路绿化方面特别注重的是“四季有花”,着眼于花团锦簇等视觉景观效果,而通过道路绿化品种的选择表达特有的人文精神、价值追求较少,通过绿化品种的选择来降低污染、调节气候、净化空气达到相应的生态效果也研究不够;

在“道路质量提升”上,常常表现为不顾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片面以提高道路造价、档次来尽显豪华,而忽略了研究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道路景观品质;

所有这些“不仅未能彰显城市精神、凝聚城市人气、强化城市文化资本、提升城市影响力,反而因为崇洋导致新的‘丧魂失魄’,甚至成为笑柄”。

我们认为,上述一切道路景观品质存在的这些问题,均与城市建设中的文化自觉欠佳相关。而强化城市道路景观建设的文化自觉,是克服上述现象的思想基础。遵循文化自觉的道路景观建设,应确立四大基本原则。

2.城市道路景观建设中的文化自觉四原则

道路景观建设强调的文化自觉,是民族自身的文化,是反映时代精神的文化,是有地域特点的文化,是和而不同的文化。她与科学技术是相反相成的,科技在质和量上,其标准强调的是与国际接轨,而景观文化则反其道而行之,她追求的是道路景观形态的“异”,避免“千城一面”、“万街同景”。

(1)重视民族审美心理和审美习惯的原则

文化自觉首先需要文化自信。面对席卷而来的“强势”文化,处于“劣势”国家的文化如果不建立应有的文化自信,就可能失去“文化的自我”,甚至以“西方文化的认同来界定中国文化的认同”。一个在文化上自轻自贱的民族,不仅得不到其他民族的尊敬,同时也得不到“洋”和“外”的民族与国家的尊敬,更违背了《联合国》“充分尊重人民文化”的精神。因此,城市建设的文化自觉的前提,首先是建立文化自信,并站在文化自信的高度上,确立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确立,绕不开文化传统的把握,而对传统的真正忠诚并不在于单纯的保持传统,而是在于维护传统的连续性。就道路景观而言,首先需要尊重传统优良文化的审美心理与审美习惯。因此,文化自觉就需要从审视中西文化背景下的城市景观审美心理与审美习惯中,去区分中西审美心理与习惯的异同,并把握现代性与传统性的内在联系,逐渐建立起一套从理论到实践、从精神内涵到表现形式的中国道路景观体系,并最终实现以中国城市道路空间景观形态的特征来表现中国特色的城市景观。

(2)强化地域文化特点的原则

经济的全球化不能代替文化的多元化与地域化。站在全人类文明的高度来看,每一个民族的文化和这个民族所处地域的文化都不仅仅只属于这个民族本身,同时也应属于全人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个民族并没有资格来否定他自身的文化和他所处之地的地域的文化。相反,他倒有责任弘扬、提升他所在地的地域文化,以此来繁荣世界文化。而道路景观上确立强化地域文化原则,将地域文化元素融入城市所在地道路景观中,可以产生三方面的积极效果:

一是凸显地域景观特色,增强城市的个性品质。这就可以杜绝或减少当前城市化进程中被人们所不齿、甚至遭人唾弃的“万街同貌”弊端。

二是可以增强城市吸引力和凝聚力,使本地市民对街道的景观形态有一种亲切感、归属感,使南来北往的旅游客人可以感受到这个城市街道景观的新奇感,体察到祖国的文化多样性,尤其是在少数民族地区,更表现了城市建设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可以实现由道路景观建设向文化建设甚至社会建设升跃,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三是可使道路路域生态环境优化。不同的地域经过自然生态的选择,往往都会形成最适宜于这个地域生长的动植物,这些动植物往往又被当地人所推崇并人格化,形成具有地域意义的“市树”、“市花”、“市鸟”之类的动植物,把这些具有本地生态特色的动植物作为道路绿化的主要植物、街道小品的表现物,既在景观上体现了特色,又对生态环境建设有积极意义。

(3)时代精神原则

人是时代的产物,人不能超越时代正如人的身体不能超越他的皮肤。作为人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当然也不能不带有他所生长的那个时代的印记。正如丹纳所说:文化艺术“作品的产生取决于时代精神与周围的风俗”。所谓“好”与“差”不在于是不是有那个时代印记,而在于这个印记是否真实地、准确地把握了那个时代的特征。

今日中国最强劲的时代精神就是改革开放精神。改革,就要摒弃过去的不利发展的东西;开放,就会受到来自强势文化的影响。因此,我们的城市道路景观建设不可能不受到发达国家的影响,受影响的不仅是规划、设计人员,而且市民的审美与兴趣偏好也是如此。开放时代的城市道路建设,不可能像闭关锁国时的城市道路建设那样我行我素,在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影响下,它至少要考虑四大因素:一是当前世界城市道路建设发展的大趋势,二是城市市民的审美趋向,三是国际社会对城市道路建设的评价,四是城市的经济实力。

从世界城市道路建设的大趋势来说,生态道路的建设是不可回避的;从城市市民的审美趋向来说,城市道路景观品质的多元化是必须考虑的——市民的审美偏好和宜居需求是多种多样的,城市道路的品质也应是多元化的;从国际社会对城市的评价来说,城市道路的技术标准必须与国际社会“求同”,而它的景观品质则应“求异”;从城市的经济发展来看,只有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道路景观,才是普遍受到人们认同和接受的美的道路景观,正如穿金戴银并不等于美一样,城市道路也不是越豪华越美。

(4)生态文明原则

营建与生态城市相一致的生态道路应是城市道路景观建设的重要原则。只有与生态文明相一致的道路绿化景观才是适合人居住的道路景观环境;只有采用可循环利用的、可持续发展的、能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和道路噪声的材料铺装的城市道路,才是有益人的健康、适宜人居住的城市道路;只有在城市道路中,反映出与城市所在地地域生态环境相吻合的城市道路,才能使市民对道路产生心理上的亲近感、精神上的归属感,才会是人性化的城市的道路;只有那种能在道路景观中找到与周边地域环境相协调的道路色彩、建筑立面、绿化景观的道路,才是具有城市地域个性品质的城市道路。

三、文化自觉视阈下的城市道路景观建设路径

1.思想层面:确立“以人为本”的城市道路景观文化建设理念

人的情感、追求与需求是丰富多彩的,市民对城市景观的需求也应是丰富多彩的。作为城市景观构成部分的城市道路的景观特点也应是多元品质的,而不能统一为一个模式。

以人为本的城市道路景观建设思想可以从许多方面解决城市道路景观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并使城市道路景观多元而丰富多彩。可以从以下五个路径来展开建设。

(1)建设有益于人身体健康的城市道路。这种道路景观的建设,着重考虑的是如何通过街道建筑的科学排列,来实现街道的空气流通,创建一个宜居的环境;通过提高城市道路绿化的生态效益——调节气候、降低噪声、净化空气、减少污染来实现城市道路生态质量的提升。

(2)建设让市民产生亲切感和归属感的城市道路景观。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因此,城市道路就应该有让市民熟悉的景观元素品质。这就需要城市道路注重道路周边环境的历史文脉与人文风俗,并将这些元素融入城市道路景观中——从建筑立面、车站、路灯、护栏到果皮箱、休憩椅、路桩,从指示牌、人行道铺装材料的质地、形状到道路绿化植物的种类选择及雕塑与小品的形式与内涵。如果城市道路都建设改造得“焕然一新”,仿佛一夜之间“从天而降”,完全变得陌生了,这样的路显然不会让市民感到亲切、有归属感。

(3)建设具有多元品质的城市道路景观。市民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了城市道路理应有多元的品质和多样的道路景观。如开放带来的异域文化,使部分市民喜欢带有洋味的道路景观,作为开放的城市,是可以适当满足这种景观需求的;也有在现代化进程中反而增加了对旧街怀念的市民,因此,仿古的、有民国风味的城市街道也应在城市中留有自身的地位;更有许多市民喜欢徜徉于林荫夹道的城市街道,这当然也应得到满足;至于那些希望享受熙熙攘攘的城市繁华的市民,获取文化消费的市民,大享朵颐口福的市民,当然也应一一得到满足,等等。

(4)建设城市精神文化价值取向最具特色的的城市道路景观。最具特色的城市道路景观,不仅仅只有城市地形地貌、植物花卉,同时也应有城市千百年来形成的城市特有精神文化取向。如,上海是开放之城,南昌是英雄城,井冈山市有星火燎原革命传统,重庆是红岩精神的发祥地,曲阜是孔子之乡……,这些城市如果都能将她们的精神文化通过道路景观打造出来,其道路景观形态就会各具特色,产生经典性。

(5)建设能够代表城市历史文化的道路景观。诚如马斯洛心理需求层次论所揭示的,人的需求是有层次的。城市满足人们的需求也是有层次的。将这种需求放在城市道路景观建设上来看,建设能够代表城市历史文化的道路景观的道路才是满足城市市民最高心理需求的道路景观,才是使市民对所在城市产生归属感、认同感、自豪感的重要手段。这就需要从城市的历史文脉、市民的风俗习惯、行为文化等多方面来研究,才能做到准确把握。

2.生态层面:以道路生态学理论推动城市道路建设与绿化

通过路域生态学的理论指导,城市道路的生态可以得到优化。

“道路生态学”从提出至今也就不到十年的时间。最先创建道路生态学的是被称为“道路生态学之父”的哈佛大学教授Richardt.t.For-man博士。2001年,Forman教授联合总计十四名交通工程学家和生态学家,综合研究了两年多,于2003年出版了《道路生态学——科学与解决方案》(RoadecologyScienceandSolutions)一书,由此开创了道路生态学先河。近些年,我国的公路绿化、环保景观设计、新理念指导下的公路设计均是我国路域生态学相关领域的突破性研究进展。然而,国外路域生态学所包含的内容、研究方法、理论体系、经验总结等等的研究深度、发展速度却处于领先地位。因此,开展路域生态学相关研究,对提高我国城市道路生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道路生态学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如下图所示:

以路域生态学中的第一部分内容来改善道路生态,我们可以通过改变交通工具、改变出行方式(设立自行车绿道、多乘坐地铁、轻轨等)来减少碳排放量;从第二、三、四部分内容来研究,我们可以在道路绿化中,根据不同的地域环境,通过不同植物的组合和植物种类、湿地系统的建设,来达到降低城市污染,优化人和动物的生存环境,为宜居城市提供优质的生存空间。

3.学术层面:建立道路景观批评学

十多年前,郑时龄教授针对我国建筑大发展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建立建筑批评学,并出版了专著《建筑批评学》,推动了我国的建筑学的发展与繁荣。虽然道路也属建筑,但道路景观的线形空间性、动视性、序列性、因动态而形成的景观文化、景观艺术、景观生态展示性特征等,是与郑院士提出的固态的建筑形态有很大差异的,因此,建筑批评学不能够涵盖道路景观批评学。正如建筑批评学推动了建筑本身的发展和建筑质量的提升一样,建立道路景观批评学当然也会推动道路景观质量的提升。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的道路工程呈现出大规模的扩张。以高速公路为例,至2011年,国内高速公路已达到8.5万公里,今年必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城市道路规模也处于世界前列。交通部规划,“十二五”末高速公路里程要达到11万公里,将大大超过美国,迅速发展的城市化必将进一步推动城市道路大规模发展。规模庞大的路网,催促了道路景观建设,从城市到乡村,到处都在做道路景观,其投资规模、工程数量之大,难以统计。但如此巨大的规模,却并未产生像建筑批评学那样的一门道路景观批评学。这导致我国的道路景观建设良莠不齐。即使像上海世纪大道那样由国际一流景观设计公司设计的、高标准的景观大道也问题多多,其他景观道路存在的问题可想而知。一条景观道出来,人们看到的往往只是电视、网络和报纸上的大量溢美之词,很难看到从学术角度对其进行优劣的评价,这种看不到问题的片面褒扬,长此以往,必然带来更多的景观工程隐患。道路景观批评学的建立,可以对道路景观进行全面而又系统的研究、描述、分析、阐释、比较、评价、论证、判断和批判,并运用正确的思想方法客观地、科学地、艺术地和全面地对道路景观及其设计者——道路景观设计师的价值和品质作出评价,从而为道路景观建设的科学评论提供理论支持,并通过这种正常的批评,推动道路景观建设的科学化,促进道路景观建设质量的提高。

4.制度层面:建立道路景观评价组织和管理体系,营建城市道路景观建设氛围

在制度层面建立合理的、各方参与的景观道路的评价组织,对于推动城市道路景观建设、营建城市道路景观建设的氛围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在这方面,国内外都有值得借鉴和发扬的经验。

(1)评价组织。国内外均有值得借鉴的经验。以美国为例,其国家风景道体系的形成,从一开始就确定了风景公路的确立步骤必须有:受风景公路影响的“权利人、当地居民委员会、环保组织和对申请立项感兴趣的其他相关利害人应尽早参与进来”。国内近来也出现了道路景观评价组织,如重庆在“海选”最美街道的过程中,就由地方政府协调组织了鉴街团,对“最美街道”挑刺,并提出完善建议。

(2)管理体系。完善的道路景观建设管理体系对推动城市道路景观文化建设是必不可少的。国际上最先推行风景道路体系建设的美国有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的做法。从上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美国的风景道路管理体系形成了从主管部门联邦公路管理局(FHwa)到管理制度《公路美化法(1965)》(HighwayBeauti.fica-tionactof1965)、《美国交通运输道路效用法案(1991)》(internodalSurfacetransportationefficiencyactof1991,iStea)、《国家风景道计划(1995)》(nSBpnationalScenicBywayprogram,1995)等一系列管理硬软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风景道路管理体系。至2005年止,美国已建设了代表美国“路魂”的全美国家风景道(allamericanroad)和国家风景道(nationalScenicRoad)165条,形成了由国家、州和地方级风景道组成的国家风景道体系。

城市道路建设的意义篇4

关键词: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道路与道路(或与铁路)相交的部位称为道路交叉口;道路与道路在同一平面相交的交叉口称为平面交叉口;用跨线桥或地道使交叉道路在不同的平面上相互交叉的交通设施称为立体交叉口。城市道路靠交叉口路口相互连接形成道路网,可以解决各个方向上的交通需要。交叉路口在城市道路网中起着从线扩展到面的重要作用。

城市景观作为展示城市品质的要素,通过精心合理的设计将软质景观和硬质景观的有机结合,在交叉口处着力渲染,不仅美化了城市道路行车视野,更能体现设计者对本座城市文化内涵和历史传承的理解和诠释。

一、城市道路交叉口的特征

城市道路交叉口,是行人和车辆穿行、互动的开放空间,是组织道路交通流的主要形式,对城市道路空间序列的流动性、意义性和节奏性产生重大影响。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改革开放的重大经济发展,使我国许多城市面临大量的交叉口改造与新建,因此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更为迫切与重要。交叉口景观产生的环境效益、生态效益也日益成为设计者着眼点和着力点。

二、城市道路交叉口景观类型与构成

1、城市道路交叉口景观类型

根据交叉口景观与城市设计的关系,可将其景观类型分为与广场等公共空间相结合的交叉口、有特殊城市景观设计要求的交叉口和一般景观意义的交叉口三种。这些交叉口依靠道路网、标志群以及区域的拼联等来构成城市的环境形象。

与广场等公共空间相结合的交叉口

交叉口与广场等公共空间相结合共同构筑城市活动的重要节点。按照交叉口与这些公共空间,按路网布局和功能作用可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两种。内向型公共空间形态较为封闭,侧重于行人交互活动对交通的影响;外向型公共空间大多为各种广场、公园等形态相对开敞,以满足景观作用或历史文化保护需要为主,并逐渐深入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层面。功能多样化、空间多层次为此类交叉口的重要特点。

有特殊城市景观设计要求的交叉口

紧邻城市各种广场、公园、商场、办公场所、居住区等有特殊景观内涵和意义的交叉口,其布局、配套设施、景观绿化等,均有不同的定位和需求,此时,交叉口景观设计应高屋建瓴,统筹考量,在小范围空间内追求更大区域的开敞与联系。

③一般意义的交叉口

一般意义的交叉口无特殊的景观要求,但其特色蕴含在总的城市设计要求之中,在加强人们对城市总体印象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些不同类型的交叉口景观的形成使得各个相对独立的空间景观节点相互呼应,共同建构整个交叉口空间景观体系,体现统一、清晰的结构。但交叉口所处位置、道路的等级与性质、交通流特性、交叉口用地与建设条件等往往成为决定该交叉口在城市空间景观体系中地位与作用的关键,并进而影响到其形式及景观特点。

2、平面交叉口景观构成

交叉口作为道路交通运行系统中的一部分,主要由人、车、路、环境四个基本元素组成,其景观构成包括自然、人工景观静态要素及运行着的交通流所组成的景观动态要素。交叉口自然景观要素由地形地貌、植被组成,人工景观要素包括围合空间界面的各种建(构)筑物、路面(道路的材料、铺砌方式、板块划分等)道路交通设施(交通岛、分隔带、交通标志等)和路灯、喷泉、雕塑等附属设施。

在不同空间及不同运行状态下的交通流(人车流)给人的视觉感受体现了城市的活力与效率,而随四季更迭不断变幻的四季景观则体现了城市的灵动与姿色。交叉口景观效果由其用地和建设条件、出入交叉口的交通流特性、交通组织与控制方法所决定、制约,同时也受城市整体设计的影响。由于相交道路的功能、性质与所处用地、交通环境条件的不同,其所选择的不同交通组织控制方法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并直观地反映在人们的心理认识上,对交叉口景观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根据交叉口周边建筑、构筑实体围合界面的特征可分为围合式、部分围合(开敞)式与开敞式等形式。路面的交通岛、分隔带等各种交通物理设施将整个空间划分成为有序、统一的各个功能部分,使人们感受着空间关系的存在。核心景观元素如雕塑、喷泉等地标设施的造景功能也不再局限于交叉口范围内,而是包括相邻一些地段、区域甚或整个城市形象的景观升华塑造。

三、景观艺术设计的规划思路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交通组织与城市设计应紧密结合,综合考虑交叉口规划设计,应包括以下4个层面:

1、明确设计目标

在进行交通环境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把握城市整体设计要求,综合分析交叉通效益、交通安全、环境污染、景观印象、经济效益、管理水平等评价指标系统。明确交叉口景观设计目标,并考虑相应用地调整和路网布局的相关对策,确定其景观类型及空间基本形态。景观创造中应根据路网布局、交叉口形式及土地利用的特点,在合理的基础上,力求创造出多元化城市环境氛围。

2、交叉口的交通组织设计

拟定交通组织的具体策略,从时间和空间上协调好交叉口各向交通流的运行。根据交叉口所处用地建设条件及交通流运行特点采取交通控制和渠化的方法,限制、减少或消除交通流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冲突点,引导车辆安全顺畅地合流、分流和交织、交叉。

3、景观设计元素考虑

根据交叉口的交通组织及城市设计要求,拟定公共空间设计的具体策略。特殊景观意义的交叉口,通常是以地标等某种元素为核心的场所空间,该元素增加了交叉口空间的标识性和凝聚力,同时赋予空间环境特殊的文化内涵。此类交叉口需根据相邻地段及城市整体意象特点、所处用地与建设条件,结合交叉通组织设计,综合考虑其核心景观元素设置的位置、大小、形式与意义等。对于和广场等公共空间相结合的交叉口,需明确交叉口在整体空间环境中的功能与作用统一考虑其交通组织与环境景观设计。

一般来说,交叉口周边的各种建筑物是围合交叉口空间的垂直界面集合,其体量、体型、色彩、质感等特征是构成交叉口景观的重要因素,其在不同交通条件下的视觉特性塑造着不同的景观印象,同时建筑平面和建筑空间的变换及其与街道的协调程度也是衡量交叉口空间景观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交通岛、分隔带等交通物理设施往往与多层次的绿化相结合,丰富和美化环境,成为交叉口秩序建构与景观个性特色塑造的重要手段。路面上的交通标线因其同律性起到图案化的效果,而不同街道的路灯、信号灯等其他设施为空间元感应尺度的参量,能给人提供不同的视觉体验和趣味性。

4、交叉口环境整治与控制建议及要求

为贯彻交叉口景观设计的意图,往往需要对交叉口及其周边环境提出控制与整治的要求与建议。通常包括以下两方面工作内容:第一,对交叉口周边用地进行地块细划并提出临街建筑物布置(整治)的概念性方案(包括妨碍行车视距及占压红线的建筑物的拆除、建筑物出入口位置、围合建构筑物界面的高度、色彩与形态等),作为贯彻城市设计意图的开发控制条件或环境整治方案;第二,对交叉口范围内影响交通组织、环境景观与项目实施的其他设施的改建与治理(如公交停靠站的设置、路灯及信号灯的布设、广告牌及电线杆的治理及其他市政管线设施的迁移等)。

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关注也越来越多。对于道路,人们已经不满足于其单纯的交通功能,对其景观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道路景观设计应在城市规划的指导下,因地制宜,将以人为本的理念渗透到设计的每个环节,每个细节,在增添景观艺术性的同时,改善了交通生态环境,使道路景观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余启航,杨涛,吕孟兴.略论城市中心区交通改善策略与道路交叉通改善设计[J].现代城市研究.2006(10)

[2]梁佩恩.浅谈城市道路交叉通改善设计[J].山西建筑.2007(14)

城市道路建设的意义篇5

关键词: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防护绿地;城市公园;生态设计;骨干植物

在我国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原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防护绿地随着城市扩张,其周边用地性质会发生改变,其绿地的防护功能会相应转变为其他绿地功能,如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附属绿地等[1]。其中最主要的是改建为公园绿地,从而增加城市公园绿地面积、人均公园面积等指标,使城市绿地更好地服务于城市居民[2]。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防护绿地一般为单一树种林,如杨树、柳树、槐树等,在公园改建过程中,主要面临着低成本、快速成型、如何利用现状、整体建设的可实施性等特殊问题。在公园设计的行业规范中,城市公园中,建筑占地不超过5%,道路广场不超过10%,绿地不小于65%等。在防护林中,因其特殊性,大多数是临主干道、河流、铁路等区域。因此,改建的费用主要是地形和植物,地形和植物的设计在防护林改建中占主要的地位。

1城市防护绿地改造的作用与意义

1.1提升城市绿地系统的效率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原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防护绿地会随着城市扩张而改建为公园绿地、附属绿地等。因此,新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空间布局、结构会在新的城市总体规划下进行更合理的布置、构筑,从而使其更有效、更合理地服务于城市居民。

1.2提升城市绿化水平

由于城市防护绿地改为公园绿地等,这样增加了城市公园绿地面积,扩大了公园服务半径范围,提升了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1.3美化城市景观

改建中增加树木的种类和品种,有各种观赏树木和花草的组合,形成美丽的景观,在美化城市景观上作用显著。

1.4提升周边价值

在当今城市土地资源愈加稀缺的情况下,公园绿地的价值无疑更加宝贵。一定面积的公园绿地可以改善居住和投资环境,使公园周边的不动产升值。

2城市防护绿地改造的设计原则

根据城市园林设计理论,城市防护绿地改造为公园绿地的设计,必须从公园的综合功能要求、环境质量要求和游人活动休憩要求出发,既要保证良好的环境生态效益,又要达到人工艺术美与天然美的和谐统一[3]。其设计原则主要为:

2.1低碳经济和节能可持续的思路

在低碳经济、可持续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可持续和低成本的园林是未来的趋势,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城市绿地更应采用生态节能、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符合时展的要求。

2.2符合生态园林的思路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日益面临着工业化和城市化所带来的生存环境危机,客观上要求公园设计必须符合生态园林的思路。

2.3满足人们休憩游乐的需要

城市公园作为城市公共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之一就是满足市民休憩游乐的需要。

2.4符合园林美学原理

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必须同园林美学相一致,园林美主要包括单体美和群体美2个方面。

3北京顺义新城中心公园景观设计分析

3.1公园入口景观设计

公园的入口包括主要入口和次要入口,北京顺义新城中心公园南邻顺义减河,北邻顺义新城政府行政中心,东临潮白河森林公园,西临过境铁路。在设计中,入口采用与周边环境无缝对接的方式,采用主入口和多次入口组合的方式来满足城市居民不同层次的需求。主入口分布在人流量大的顺安路两侧和区政府行政中心南侧;其他的为次入口,与周边的道路和场地无缝对接。主入口景观设计采用大地艺术、景观雕塑、花镜和轴线等设计方式和手法,彰显顺义蓬勃向上、与时俱进的发展精神风貌;次入口主要起辅助作用,便于附近居民和小批量游人入园,这类入口的景观营造以高大的乔木为主,配以美丽的观花、观叶灌木和花卉,营造出一个郁密、优雅的小环境,给游人清新、幽静之感[4]。

3.2园路景观设计

园路是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承担着引导游人和连接各区等方面的功能。按其作用及性质的不同,分为主要道路、次要道路和散步小道3种类型:

主要道路是公园道路系统的主干,依地形和地势的不同而做不同形式的布置。北京顺义新城中心公园以活力环道为主园路,园路宽4m,兼消防通道。

次要道路是主路的一级分支,联接主路,是各分区内的主要道路,一般宽2~3m。次要道路的布置既要利于便捷地联系各分区,沿路又要有一定的景色供观赏。

散步小道是最

能细腻体现公园风景变化的园路,分布于全园各处,一般宽1.5m左右。散步小道或沿湖布置,或蜿蜒入密林,或穿过开阔草坪。

3.3生态与节能设计

地形设计是公园设计的基底,合理的地形是形成公园内部空间结构、经济合理、美学提升、生态性的重要基础。北京顺义新城中心公园在分析原地形排水、积水等问题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模拟分析设计地形,使其场地内达到无积水、土方平衡、土方量最低等,从而实现低成本建设和运营,体现生态、节能的设计理念。

3.4骨干植物设计

城市公园设计中,骨干植物是园林树木的乔木部分,是公园的核心和空间骨架,是景观生态栖息地。如杭州花港观鱼设计中,大草坪中的雪松及周边乔木是公园的骨干植物,是组成场地空间的主要构成元素。

园林绿化观赏效果和艺术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园林植物的选择和配置。因此,要搞好园林植物造景设计,必须合理地进行园林植物配置,这是建设好园林绿地的关键。

北京顺义新城中心公园在骨干植物空间处理设计上,采用正负形空间处理手法,公园西侧是由现有防护林改建而成的,因此将在现有密闭的林下空间改造成开放、半开放的多功能空间体系;而公园东侧由骨干植物围合出各种不同类型的空间,如大草坪、观赏植物专类园、运动场地、休闲广场等空间。各类空间主要有骨干植物围合和分割,这样方便分期建设,公园前期完成对骨干植物的施工,其整体性的效果就可以显现;后期分区进行各项功能性空间建设,其主体结构由骨干树种定型,从而解决了公园效果快速成型、整体建设的可实施性等问题。

4参考文献

[1]朱祥明,孙琴.英国郊野公园的特点和设计要则[j].中国园林,2009(6):1-5.

[2]阳慧.开放式公园景观设计——以杭州市钱江新城市民公园为例[j].河北农业科学,2009(6):70-73,75.

[3]姜来成.论防护绿地的规划建设[j].防护林科技,2002(1):33-34.

城市道路建设的意义篇6

关键词: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防护绿地;城市公园;生态设计;骨干植物

在我国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原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防护绿地随着城市扩张,其周边用地性质会发生改变,其绿地的防护功能会相应转变为其他绿地功能,如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附属绿地等[1]。其中最主要的是改建为公园绿地,从而增加城市公园绿地面积、人均公园面积等指标,使城市绿地更好地服务于城市居民[2]。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防护绿地一般为单一树种林,如杨树、柳树、槐树等,在公园改建过程中,主要面临着低成本、快速成型、如何利用现状、整体建设的可实施性等特殊问题。在公园设计的行业规范中,城市公园中,建筑占地不超过5%,道路广场不超过10%,绿地不小于65%等。在防护林中,因其特殊性,大多数是临主干道、河流、铁路等区域。因此,改建的费用主要是地形和植物,地形和植物的设计在防护林改建中占主要的地位。

1城市防护绿地改造的作用与意义

1.1提升城市绿地系统的效率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原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防护绿地会随着城市扩张而改建为公园绿地、附属绿地等。因此,新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空间布局、结构会在新的城市总体规划下进行更合理的布置、构筑,从而使其更有效、更合理地服务于城市居民。

1.2提升城市绿化水平

由于城市防护绿地改为公园绿地等,这样增加了城市公园绿地面积,扩大了公园服务半径范围,提升了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1.3美化城市景观

改建中增加树木的种类和品种,有各种观赏树木和花草的组合,形成美丽的景观,在美化城市景观上作用显著。

1.4提升周边价值

在当今城市土地资源愈加稀缺的情况下,公园绿地的价值无疑更加宝贵。一定面积的公园绿地可以改善居住和投资环境,使公园周边的不动产升值。

2城市防护绿地改造的设计原则

根据城市园林设计理论,城市防护绿地改造为公园绿地的设计,必须从公园的综合功能要求、环境质量要求和游人活动休憩要求出发,既要保证良好的环境生态效益,又要达到人工艺术美与天然美的和谐统一[3]。其设计原则主要为:

2.1低碳经济和节能可持续的思路

在低碳经济、可持续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可持续和低成本的园林是未来的趋势,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城市绿地更应采用生态节能、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符合时展的要求。

2.2符合生态园林的思路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日益面临着工业化和城市化所带来的生存环境危机,客观上要求公园设计必须符合生态园林的思路。

2.3满足人们休憩游乐的需要

城市公园作为城市公共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之一就是满足市民休憩游乐的需要。

2.4符合园林美学原理

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必须同园林美学相一致,园林美主要包括单体美和群体美2个方面。

3北京顺义新城中心公园景观设计分析

3.1公园入口景观设计

公园的入口包括主要入口和次要入口,北京顺义新城中心公园南邻顺义减河,北邻顺义新城政府行政中心,东临潮白河森林公园,西临过境铁路。在设计中,入口采用与周边环境无缝对接的方式,采用主入口和多次入口组合的方式来满足城市居民不同层次的需求。主入口分布在人流量大的顺安路两侧和区政府行政中心南侧;其他的为次入口,与周边的道路和场地无缝对接。主入口景观设计采用大地艺术、景观雕塑、花镜和轴线等设计方式和手法,彰显顺义蓬勃向上、与时俱进的发展精神风貌;次入口主要起辅助作用,便于附近居民和小批量游人入园,这类入口的景观营造以高大的乔木为主,配以美丽的观花、观叶灌木和花卉,营造出一个郁密、优雅的小环境,给游人清新、幽静之感[4]。

3.2园路景观设计

园路是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承担着引导游人和连接各区等方面的功能。按其作用及性质的不同,分为主要道路、次要道路和散步小道3种类型:

主要道路是公园道路系统的主干,依地形和地势的不同而做不同形式的布置。北京顺义新城中心公园以活力环道为主园路,园路宽4m,兼消防通道。

次要道路是主路的一级分支,联接主路,是各分区内的主要道路,一般宽2~3m。次要道路的布置既要利于便捷地联系各分区,沿路又要有一定的景色供观赏。

散步小道是

[1] [2] 

最能细腻体现公园风景变化的园路,分布于全园各处,一般宽.m左右。散步小道或沿湖布置,或蜿蜒入密林,或穿过开阔草坪。

.生态与节能设计

地形设计是公园设计的基底,合理的地形是形成公园内部空间结构、经济合理、美学提升、生态性的重要基础。北京顺义新城中心公园在分析原地形排水、积水等问题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模拟分析设计地形,使其场地内达到无积水、土方平衡、土方量最低等,从而实现低成本建设和运营,体现生态、节能的设计理念。

.骨干植物设计

城市公园设计中,骨干植物是园林树木的乔木部分,是公园的核心和空间骨架,是景观生态栖息地。如杭州花港观鱼设计中,大草坪中的雪松及周边乔木是公园的骨干植物,是组成场地空间的主要构成元素。

园林绿化观赏效果和艺术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园林植物的选择和配置。因此,要搞好园林植物造景设计,必须合理地进行园林植物配置,这是建设好园林绿地的关键。

城市道路建设的意义篇7

按照县委争创全国文明县城的统一部署,进一步巩固省级文明县城创建成果,统筹推进省级卫生县城、省级园林县城创建,不断提升县城文明创建水平。

1、进一步明确各单位创建职责任务。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明确__县争创全国文明县城各责任单位任务的通知》、《关于印发〈20__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的通知》、《关于印发〈__县创建全国文明县城工作考核细则〉和〈__县乡镇及现代产业园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考核细则〉的通知》等规范性文件,细化量化各单位在创建全国文明县城工作中的职责任务,增强创建工作的可操作性和针对性。

2、全面推进市政工程建设,以建促管。实施县城及产业园区新建、续建项目170多项,完成投资近12亿元。路桥、管网、公共配套等市政项目全面推进,产业园区__山路等4条道路建成通车,总投资12.5亿元的11路1桥打捆招标,__东路、__湖北路等9条道路同时开工,史河防汛大桥启动建设。拆除老县政府等黄金地段临街办公用房109间,选址建设建筑垃圾消纳场,改建农贸市场4个,人性化改造新老城区公厕33座。建设生态停车场6个、300个停车位。启动老城区污水处理场建设,建设压缩式垃圾中转站3处。完成红军广场提升改造工程,绿化面积1.3万平方米。实施县医院西侧山体公园建设,绿化面积2万平方米。新建老城区自来水厂扩容应急供水工程、路灯改造工程、新河南路高压入地等工程,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

3、积极推进城区美化、绿化、亮化,提升城市品位。

一是下大力气开展背街小巷整治。从今年5月份开始,对县城城区228条巷道予以整治,总投资资金400多万元,重点治理乱搭乱建、毁绿种菜、墙面粉刷、道路修复等脏乱差现象。截至目前,已完成__楼巷、__、__、__、__、__、__巷等大小20多个巷道,共硬化地面路面10000平方米,粉刷墙面约20000平方米,清除居民种植菜地约1000平方米,利用工程车清运垃圾、杂物达200多车,修砌花池、围墙约1000平方米,实施绿化约5000平方米,拆除各巷道内存在年限较长、破旧不堪、严重影响市容且违章搭建的棚厦100余间1500多平方米。通过整治,市容环境明显改观,县城品位有效提升,为创建全国文明县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积极推进城区公厕改造。从6月份开始,对城区33座公厕进行全面改造。截止7月25日,首批7座公厕已改造完毕。按照“增加设施、改善环境、提升档次、厉行节约”的原则,本次改造共投入资金90余万元,主要是对城区公厕室内的墙体、地面以及便槽进行全面翻新,为厕内增设洗手面盆、残疾人蹬位以及安装感应式水笼头、声光控照明灯和放置捕蝇灭蚊等设施。通过改造,城区公厕室内外卫生环境和软硬件设施得到很大的改善,既方便了群众如厕,又有效节约了水电。

三是着力提升城市风貌。进行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帮助编制《__县城总体规划(2013-2030)》和《__老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按照“显山、透绿、蓄水、顺势、见花、飘香”的要求,推进城区美化、绿化、亮化。启动“__工程”和城区增绿工程,上半年完成市民广场、红军广场、新江路、红军大道、金叶路黄林至大龚岭段、第二行政组团内部空闲地、县委党校等地的绿化提升工程,绿化面积15万平方米,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8.08,人均绿地10.91平方米。新城区金叶路改线及两侧地块控规设计项目方案正在结合重点民生工程江店棚户区改造项目修改完善,新城区30万平方米的棚户区改造正式启动,老城区河东棚户区改造工程正在抓紧实施。一中新校区和__职业学校后续工程加紧建设并投入使用。完成了红军广场提升改造工程,绿化面积1.3万平方米;实施县医院西侧山体公园建设,绿化面积2万平方米。对新老城区23个住宅小区进行改造提升。目前完成了市民广场、红军广场、史河大堤、新江路、红军大道主要节点、金叶路黄林至大龚岭段、第二行政组团内部空闲地、县委党校等地的绿化提升工程;改造了__三号桥、四号桥、__路、流波路、南溪路等道路路灯,对城区的主要路桥、史河两岸、烈士塔、红军广场等地实施了亮化工程,整体提升了城市品位。

四是坚持疏堵并举管理,有效改善市容市貌。在红军大道、金顾路等处增设晾衣柜(架)16组,有效解决主干道一楼门面商户晾晒衣物难的问题;增设摩托车、电瓶车等非机动车停车泊位1300个,进一步规范摩托车、电瓶车停放秩序;开展背街小巷治理,对城区228条背街小巷的立面、道路及排干渠淤积等脏乱差现象进行全面整治;加强渣土管理力度,严查撒漏行为;与城区沿街商铺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4000余份,城区不文明行为得到治理,市容市貌明显改善。

4、以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坚持素质提升。

今年以来,全县积极贯彻全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省市有关要求,制定《__县组织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实施方案》,推动全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一是强化舆论宣传,营造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社会环境

。重点加强对“三个倡导”24个字的宣传,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公民层面价值准则作为新闻媒体宣传报道的重点内容,在“中国.__”网开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印制宣传品4200件。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县城,在全县开展“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今年先后推报10多名江淮志愿服务典型,程善球、余文武、刘克庆、周火生分别当选“中国好人”候选人,李炳安被评为优秀志愿服务典型。开展了城区“十佳城管标兵”、“十佳环卫标兵”评选、2013年度“__好人”评选,以及“爱心送考”等系列活动。上半年,按照省市统一部署先后组织开展了“扫黄打非.净网”、“扫黄打非.清源20__”、“扫黄打非.秋风20__”行动,查缴了一批非法出版物和制品,在六安市集中销毁了一批盗版书籍、影像制品和游戏机,净化了文化市场环境。认真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制作公益广告500余块,6000平方米。在全社会营造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良好社会环境。二是以全县广大党员干部、青少年、公众人物为重点对象,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求党员干部熟练掌握“三个倡导”24个字的基本内容,补充“精神之钙”,带头加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队”,当好核心价值观的“播种机”。县文明办积极推进全县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把乡村学校少年宫作为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目前,全县已建成乡村少年宫26个。同时,要求城乡学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列入教学计划,要求广大学生从背诵“24个字”入手,以乡村学校少年宫、中小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等为平台,组织青少年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和爱心公益活动,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文明节俭礼仪养成、“美德少年”评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奖征文等活动。大力宣传本地和外来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在扶危济困、爱心助学、孝老爱老、社会公益等方面的善行义举,发挥公众人物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独特作用。三是扎实开展系列活动。以核心价值观教育“主题季”活动,“__好人”、“__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农民文化乐园建设,道德讲堂宣讲活动,节俭养德、文明餐桌活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等为载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纳入党委中心组学习安排,作为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文明社区、文明家庭等创建考评的重要内容。运用经典诵读、全民阅读、论坛讲座、文明户(家庭)评选等多种形式,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活动。通过在方方面面的参与和行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文明创建的全过程,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的普及践行,使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上半年,全县共有34家单位成功申报市第七届文明单位,79家单位被县文明委命名为第六届文明单位。制定了《城区不文明现象管理办法》和《城区烟花爆竹管理办法》,规范市民行为。在城区4个社区建立志愿服务广场,组织县直单位积极开展结对共建和志愿服务活动。各单位、各乡镇定期开展“道德讲堂”、扶困助残志愿服务活动。同时,还在城区主干道、高速公路下道口、县境入口、景区、广场等人口集聚地,利用文化墙、LeD显示屏、广告灯箱等多种形式,制作文明创建标语,开展公益广告宣传,造浓创建氛围。

5、以发挥公益广告宣传教化作用为统揽,规范公益广告设置

我县由县文明办牵头,县城管执法局统一归口管理,配备了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对城区公益广告进行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设置。对区域内主要出入口、各主次干道、公交站台、商贸市场、公共广场等重要公共场所的广告设施进行全面的排查摸底,按照公益广告占商业广告以上比例的要求,明确公益广告设置的范围和内容,对公益广告的地点、广告类型、规格、时段和预算费用等进行细化。通过制度建设,确保公益广告常态化。目前,县城共设置公益广告牌600多块、8000多平方米。同时,不断拓展公益广告的传播手段,创新形式。县文明办、县创卫办等与县移动运营商合作,开通了文明创建手机短信平台,定期向城区11万多常住居民群发文明创建短信,开展创建公益宣传;县电视台每天定时播发精心制作的公益广告字幕和视频短片;“中国.__”等网站在首页显著位置制作并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专题;红军广场、县体育馆等新老城区公共场所利用LeD屏播放公益广告等。同时、为使公益广告的宣传效果落到实处,我县紧扣社会热点,每年安排若干个相对集中的重点主题,开展“讲文明树新风

”公益广告系列宣传活动,设计贴近生活、新颖美观、群众喜闻乐见的公益广告,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如,学习系统重要讲话,主要进行中国梦的宣传;每年3月,主要进行学雷锋志愿服务、文明餐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公益广告宣传;十召开前后,重点开展以“学习宣传十八精神”为主题的公益广告宣传;春秋等旅游季,开展文明旅游、文明行车、食品安全方面的公益广告宣传;传统节日期间,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进行公益宣传。通过这些主题突出、形式多样、覆盖面广的公益广告宣传,大力弘扬社会正气,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使全县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熏陶。1、存在公共基础设施不完善、不规范和公共管理不到位问题。一是公共基础设施还不完善。主要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不完善,重点单位、社区和公共场所人防、消防还有的达不到安全要求。二是公共基础设施设置存在不规范问题。有的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不好用,有的交通标示等设置不合规范,有的公交站点设置不合理。三是公共管理还有不到位的地方。表现在路面、路牙有损坏及路灯有破损、交通标线不清楚不能及时修复,主城区范围内的公用电话、邮箱、报栏、座椅、窨井盖、垃圾箱等被损坏不能及时维修。乱搭乱建及小广告问题不能从根本上有效治理,车辆和小贩占道经营不能切实规范。城乡结合部、旧居民小区仍然是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的薄弱环节。

2、市民公共文明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

广大居民整体素质的提高,是文明县城创建的目标,同时也是创建文明县城的保证。没有高素质的居民,文明县城的创建只是一句空话。当前县城居民素质参差不齐,但整体素质不高总体较低,特别是公共意识较差,如公共卫生意识方面,很多人能把自家打扫得很干净,但在公共场所却乱扔垃圾、乱倒污水;住宅区垃圾遍地,但垃圾桶里却干干净净;前面环卫工人在打扫,后面有些人却随手乱扔东西,车辆在双黄线处调头、不按规范超车或并线、随车丢垃圾、公共场所乱扔乱吐、小孩随地大小便等现象,仍然常见。行人闯红灯、不走斑马线或通道而乱穿公路和翻跨隔离栏问题仍然十分突出。此外,如爱护公共设施意识、交通意识等比较薄弱,这些都制约着文明程度的提高和文明县城的创建。

3、工作组织领导有待进一步加强

一是有的部门、单位领导对创建工作还缺乏足够的重视,重部署轻落实,督促不力。二是市级文明单位、社区考评方式缺乏激励作用。三是存在重突击轻常态问题。因为检查结束后常态工作跟不上,一些区域、一些问题形成了迎检前突击、迎检后一切如常的状态。四是群众宣传和发动工作有待加强。群众对党政机关行政效能、工作人员廉洁勤政、政府施政公平正义和环境保护工作,以及教育、卫生、食品药品安全等还有不满意的地方。

1、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

文明县城是反映县城整体文明水平的综合性荣誉,是我县整体形象和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既是一项“一把手工程”,也是一项“民心工程”。各级领导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带好头,发挥模范作用,主要领导要统揽全局,既要挂帅,又要出征,分管领导要各司其职,抓好有关工作。各级党委、政府要坚持和树立科学发展观,把精神文明作为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和根本保证,将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摆上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要进一步把创建工作摆上各级政府、部门重要工作议程,主要领导要亲自部署工作、主持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督促检查问题整改落实。学习借鉴省内先进地市经验,完善市级文明单位、社区考评方式。

2、加大重点问题整改推进力度

加快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进度,特别要加强城乡结合部、老旧居民小区公共基础设施改造和建设,解决其突出存在的“五乱”问题。应建立责任部门、街道、社区交互问责制度。各级爱卫会应持续加强街道、社区爱国卫生工作,形成常态工作和考核机制。研究组建常态化的文明劝导队伍。切实加强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就医就学就业等方面群众反映大的问题的排查和整改。

城市道路建设的意义篇8

关键词:新城市主义;区域建设;武汉万科城市花园;建设实践

abstractnewUrbanismthoughtonthefieldofurbanandregionalplanninghasanimportanteffectontheapplicationofregionalconstructionalsoproducedapositiveresponse.Basedonthenewurbanismmovementanditsguidingideology,thenewurbanismpracticeanalysis,thispaperdiscussesthewuhanvankecitygardenconstructionpracticeinwuhancityintheconstructionofthenewurbanismtheoryofthenecessityandpossibility.

KeywordsnewUrbanism;construction;thewuhanvankecitygarden;constructionpractice

中图分类号:D922.2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

上世纪90年代以来,起源于美国的新城市主义(newUrbanism)思想成为城市规划领域的重要理念,并在在美国广为流行,在实践中同样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近年l来,国内也掀起了对新城市主义的研究热潮,目前的研究较多集中在微观层面,如适合步行的街区等思想对我国城市规划的借鉴作用和意义。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以及从2012年初以来武汉新一轮的旧城改造的进行,武汉城区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交通拥挤、建筑垃圾处理和环境污染等区域性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区域规划方法已显得难以适应。因此,在当前形势下,武汉新一轮的建设高潮中如何借鉴新城市主义的一些先进的建设思想,对保护武汉日益脆弱的生态环境、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源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和推进城区区域规划更加合理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新城市主义区域思想及其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分析的基础上,就近以武汉万科城市花园的建设及使用现状为实例,针对武汉区域规划中如何确立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策略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1新城市主义运动

1.1新城市主义运动的兴起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新城市主义运动在欧美等国兴起。“新城市主义者”倡导重新利用传统城镇的设计原则,从物质空间形态入手,寻求改革城市发展的途径,倡导传统城市规划和设计思想与现代生活结合,力图遏制郊区无序化蔓延和由此日益增加的社会、经济矛盾。1993年,在弗吉尼亚北部亚历山大市召开的第一届“新城市主义代表大会(theCongressforthenewUrbanism)”标志着新城市主义的诞生。

新城市主义分别在区域、村镇和邻里三个尺度内相应地提出了遏制郊区蔓延、控制城市中心衰败的发展模式,倡导构建合理的街道网络,以合理的步行距离范围为出发点去规划各种活动,使得自然环境与社区紧密结合。新城市主义者的最终目标就是要通过对区域和地方规划的调整,改变新区开发、旧城改造,以及在郊区进行填充式建设的模式。

1.2新城市主义的区域思想

1.2.1toD开发模式

公共交通导向开发(transit-oriented-Development,toD)是新城市主义一种主要的开发模式。新城市主义者彼得•卡尔索普关于区域规划的基本观念就是一种基于公共交通导向的开发模式,通过大运量的公共交通网络体系来引导和

连接城市中不同的开发地区,通过轨道和公共交通运输系统把城市居民活动的出行地和目的地连接起来,在此基础上形成土地利用和交通运输相互协调的关系。

1.2.2区域内合理分配经济适用房

新城市主义者认为,分散低收入者和公平分享住房分别有各自独立的目标,但它们同时又是交织在一起的,从根本上讲,它们有着共同的区域目标。在区域范围内建立一个多样性的住宅制度,实现经济适用房的合理分布,可以达到分低收入人群,为他们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以实现居住就业平衡的目的,并能减少辍学、犯罪等社会问题。通过创造拥有多样性住宅的社区,可以创造一个健康、和谐的区域。

1.2.3确定城市增长边界

城市增长边界从土地承载力上设立一个限度(按一定的增长率和密度),即那里可以容纳的人口。新城市主义认为,城市增长边界是一种用于控制和指导城市增长和区域规划的有效工具。彼得•卡尔索普认为,通过确定城市增长边界,能够为建设更为紧凑的社区提供指导,使得基础设施的投资更为高效,那些衰落的地区得到复兴,进而达到保护区域环境、节约资源等目的。

2武汉万科城市花园

图-1武汉万科城市花园地理位置

2.1楼盘整体评价

武汉万科城市花园地处大武昌光谷科技新城核心区域(图-1),占地1500亩,项目首期占地约600亩。北向毗邻城市中环线,西南向紧邻武汉大学科技园区。项目以低层低密度洋房开发为主,包括大型商业中心、儿童天地、生态公园、学校、幼儿园、社区服务中心等诸多国际化大型配套。项目由美国SwaGRoUp整体规划,中建国际设计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担纲建筑设计,是目前光谷区域内建设最为成熟,品质最作为优越的大规模旗舰社区。

在万科城市花园,宁静与优雅是人人可以享受的生活状态,但却无需舍弃生活的诸多丰富与精彩。无论是穿梭于社区内外的多条公交线路还是驱车约10分钟即至的鲁巷广场核心商圈,身处宁静与繁华之间,万科城市花园总能让您轻松享受优越生活的惬意和洒脱。

2.2建筑特点

武汉万科城市花园社区规划占地面积约600亩,可为4000余户家庭提供优质生活居所,是万科应用新都市主义规划理念的典范之作。城市花园项目首期建设开始于2003年,是万科进入武昌后建设的首个规模社区。2005年至2008年,日渐成熟的城市花园陆续推出2、3、4期,越来越多的客户开始通过这座魅力社区了解万科,实现优质生活梦想。截至今天,即将完美收官的万科城市花园已经凭借其优异的规划理念、优美的社区环境、丰富的社区配套、良好的物业服务成为光谷区域品质住宅的领航产品。

2.3价格趋势

评估均价:7758元/平方米环比上月增长:1.14%同比去年增长:13.94%

图-2万科城市花园住房销售

2.4周边配套

中小学:光谷二小、距离华师附属高中一附中约2公里。综合商场:小区内有超市,距离光谷沃尔玛超市约3公里。幼儿园:世纪星双语幼儿园银行:招商银行及附近的武汉金融港其他:阳光海游泳池、乒乓球室、羽毛球室、室、城市博物馆、梦幻岛儿童乐园、小区花园会所。在小区周边,基本可以满足业主就近工作、子女上学、健身娱乐等需求。

2.5交通状况

公交:510路、529路、715路等公交到大彭村站转乘,586路公交车直达城市花园中心。有业主反映586公交车基本能到达他想去的地方,转乘也很方便。

图-3万科城市花园公交系统

3万科城市花园的新城市主义实践

3.1新城市主义规划

万科城市花园规划主张“新城市主义”规划观:重视区域规划,强调从区域整体的高度审视和解决问题;以开放的形态,再造城市活力;以人为中心,强调建成环境的宜人性以及对步行生活的支持;强调公共价值重于私有价值;尊重历史与自然,强调规划设计与自然、人文、历史环境的和谐性。

整个项目规划以多层低密度的洋房为主,以都市核心路和绿脊构成的城市主线贯穿,交错的道路网将其自然分成了一个个街区,规划有会所、幼儿园、小学、城市博物馆、儿童主题公园、一站式主题购物公园等设施配套,规划定位为武汉光谷的新兴商业、文化、教育、居住、社交、休闲中心。

3.2主题公园景观

项目景观规划为了保护原有地容地貌的价值观,提倡尊重历史与自然,强调规划设计与自然、人文、历史环境的和谐性,强调公共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在都市核心路与城市绿脊的交汇处,将地块中最好的地方拿出来依势建造了儿童公园、生态公园、运动公园三个主题公园,以不同的主题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体现了城市花园尊重公共价值,倡导邻里交流的规划思想。富有吸引力的公共中心体现了城市的可识别性和归属感。儿童公园、生态公园、运动公园就是万科城市花园所倡导的公园理念。

3.3建立安全步行系统

1)街道的组成和等级应该同时为小汽车和行人提供方便,分级实现人车混行――人车分行――人车共存。万科城市花园实现新城市主义的社区结构是通过对街道、街区和建筑的精心组织而实现的。(如图4)

2)街道的设计要考虑以下因素:a、建立“都市核心带”――开放空间:公共空间优先设置,大型公建结合公交设置。如公交车站和儿童活动中心、商店等集中布置;

B、武汉万科城市花园尺度控制在最佳的街道空间比例为1:1,最大不超过1:6(合理布置的树木以弥补街道过宽);

C、为促进邻里交往和街道生活复苏,要求商业建筑,甚至各个住宅的入口面向街道;

D、在街边应留出足够的建筑退后带,并设计一些门廊、凉棚、露台等建筑过渡空间,增强建筑与街道生活的沟通(注重人行道的设计――新城市主义街道设计重点之一)。

万科城市花园在氛围上在设计上以人和环境为本,力求营造一个生活便捷、步行为主、俭朴、自律、居住环境与生态环境怡人的社区。通过巧妙布局,将各种社会、文化、幼儿活动场所与商店、公交中心、学校和行政机构紧密相连,为居民提供舒适便捷的聚居场所。四通八达的步行道,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减少了对小汽车的依赖程度和相关开支;高效率的土地使用模式有助于保护开敞空间、减少空气污染;别具匠心的邻里特征和个性,尺度宜人的建筑小品到处出现。万科城市花园的新城市主义实践成功地把多样性、社区感和人性尺度等传统价值标准与当今武汉的现实生活环境结合起来。

4结语

武汉万科城市花园成功的运用了新城市主义的设计思想,实现了公共区域对外开放的双赢效果,得到了业主及周边居民的好评。一些家长选择就近就读于该小区高品质的幼儿园、光谷二小或光谷附属中学,儿童们很喜欢到万科城市花园里的儿童户外公园玩耍,该区域成为万科城市花园最有活力最有人情味的区域。但是,随着武汉近年来的家庭私家车拥有量的暴涨,停车问题已经凸显,很多来访的私家车随处停放在小区主干道旁,已经影响了小区的形象和交通。如何植入新城市主义,建成一个更加高效便捷的公共交通系统,集中开发高速度、高密度的公交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与社区业主生活更合理的结合?在武汉今年的高架桥和地铁建设,大规模的城中村拆迁和改造时期,武汉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纵观近年来国内外的大量建设案例,武汉有很多可以借鉴学习的地方,武汉万科城市花园的建设实践有更深远的学习意义。

参考文献

王涛,《新都市主义”思想与中国城市建设实践的几点思考》河北建筑工程学报2010年6月

闫飞,《新都市主义对城市社区建设的影响》郑州轻工学院学报2006,06

周辉,储金龙,《美国新城市主义思潮及对我国区域规划的启示》[a].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2009.02

城市道路建设的意义篇9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绿化工作会议,回顾总结“十一五”全市绿化工作,研究部署“十二五”以及2011年绿化任务。刚才,川弟市长宣读了表彰文件,市政府与9个镇、街道和5个部门签订了责任书,5个单位作了表态发言。会上还下发了《2011年绿化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对明年的绿化建设任务进行了分解落实。各级各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按照要求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十一五”期间绿化建设取得的成绩

五年来,全市上下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十一五”绿化工作建设目标,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强化技术服务,精心组织实施,全市绿化总量不断扩大,质量明显提高,五年来新增绿化面积24820亩,完成“十一五”计划的111.1%。2009年我市还成功创建成为国家园林城市。

城市绿化方面,五年来新增城市绿地423万平方米,完成绿化建设项目260个,改造项目36个,立体绿化项目42个,投入绿化资金2.18亿元。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41.07%、绿化覆盖率达到42.1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1平方米,三大绿化指标实际增长分别达到7.55%、8.66%和0.8平方米。新建了东湖广场、市民广场、白马湖公园以及葛家塘西段、海盐塘、上海塘、东文王港、新07省道等一大批亲水景观绿化廊道。

农村绿化方面,五年来新增绿化造林18475亩,其中农田林网造林8708.3亩、公路造林绿化1926亩、海岸基干林带造林460.8亩、水果花卉2055.9亩、村庄等四旁植树和其它绿化5323.8亩。划定省级以上重点生态公益林6151亩,累计建成市级以上绿化示范村52个(其中省级绿化示范村16个、市级绿化示范村23个),市级绿化特色村8个,省兴林富民示范村4个,奥多奇农庄和金龙门生态休闲园被认定为省级林业观光园区。

2010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也是我市实施新三年(2010-2012年)绿化行动计划的第一年。按照2010-2012年绿化工作新三年规划,我市提出了“统筹城乡绿化,建设森林”的工作目标,并把绿化造林工作纳入了市政府实事工程。到9月份,全市已完成城乡绿化造林4917亩,完成全年计划任务的105%,其中农村4324亩,城市593亩,绿化造林各项工作得到稳步推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绿化考核制度逐步完善。为更符合绿化建设规律,从2010年起,我市将绿化工作考核年度由原来每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调整为每年10月1日至次年9月30日。

二是城市绿化总量不断扩大。新增海盐塘亲水景观廊道段、大道西侧防护林、西入城口人工湖景观、新华路街头绿地、东湖大道景观林带、胜利路南侧生产苗圃、东方路生态林等一大批城市绿地。基本建成市民公园一期、松枫台古银杏保护区街头绿地、六平申航道西侧(三港路-上海塘)防护林等项目,其中松枫台古银杏保护区街头绿地入围省园林标化工地项目。

三是集镇绿化品位显著提升。通过“大资金投入、大手笔造绿、大规模扩绿”,集镇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绿化品味显著提高。如新埭镇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分别在集镇区块、工业功能区块和河道两旁投入资金730多万元,建设了7个道路绿化工程、7条绿色河道,到目前已植树造林1361亩,完成年度计划的269%。

四是农村新社区绿化成效明显。村庄绿化与新农村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形成了以16个中心村为代表的3种村庄绿化模式。完成了新仓秦沙新村社区和曹桥百寿大桥新村2个绿色新社区建设。当湖街道金家村等4个村和新仓镇庆丰村等3个村正在分别创建市级和省级绿化示范村,预计能顺利通过评审。

五是公路河道绿化有效改善。新造沿船河、嘉善塘护岸林113.8亩;建成杭浦高速独广公路连接段5.5公里、两边宽度达10米、造林面积162亩的护路林带,提升了高速公路出入口的绿化品位;新07省道到段绿化通过造型整地、树种合理搭配,提高了绿化景观效果。

六是全社会植绿护绿意识进一步增强。电视、广播、网络、报纸广泛开展植绿、护绿宣传报道。市四套班子全体领导在春节上班第一天就参加义务植树活动,为全市开展植树造林带了头。各中小学校深入开展“千校万人同栽千万棵树”活动。社会各界以认建认养、参加义务植树等多种形式参与义务植树活动。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全市义务植树栽植各类树木68万株。

以上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离不开全市绿化战线广大干部职工的辛勤劳动,更离不开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的大力支持,在此,我谨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各位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照建设生态文明的需要,对照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我们的绿化工作还存在着不少差距。从总体看,我市的绿化规划还不完善,建设水平不高,特别是大手笔、大体量、高品质的绿化项目还偏少,看点不多,综合效益不佳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从成效看,我市部分绿化模式雷同,缺乏地方特色;绿化建设标准不高,搭配不科学,草坪、灌木多,乔木和珍贵乡土树种少,离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老百姓的生态需求还有很大距离。从工作看,各镇、街道绿化进度不平衡,个别地方积极性、主动性不够强,绿化长效管理机制不健全,养护管理跟不上。这些问题,都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在下一步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深刻认识加快推进绿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绿化工作既是一项改善城乡环境、促进社会和谐的生态工程、基础工程,又是一项提高生活品质、造福子孙后代的民生工程和德政工程。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花草树木作为城市中唯一具有生命的基础设施,是保持城市生态平衡、改善城乡环境面貌、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依托条件,特别是随着我市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态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做好绿化工作意义十分重大。

(一)加快推进城乡绿化,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有力抓手。生态文明是深刻反思传统工业化教训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文明形态,表现在物质、精神、政治等各个领域。它以尊重自然和维护自然为前提,着眼于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倡导走可持续的和谐发展道路。党的十七大作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前段时间召开的省委全会和我们自己的市委全会都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会议主题,并提出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充分说明了各级党委、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体现了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开展城乡绿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抓手,不仅能够改善空气质量、调节城市气候,还可以给人们提供更多休闲空间,有益身心健康。当前,生态承载力低已成为制约我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瓶颈,加快城乡绿化步伐,增强固碳能力,不仅是增强环境禀赋的有效途径,也是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潜力所在和希望所在。

(二)加快推进城乡绿化,是提升城市品位的有效途径。一个城市的品位关键看两样,一是人的素质,二是环境。当前,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环境。绿化是投入环境资本建立起来的“绿色银行”,不仅本身是一项新兴产业,其环境效益还渗透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有利于拉动房地产、旅游、文化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搞好绿化建设,不仅能有效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高城市品味和人居环境,还能促使人才、技术、资本等各类优质要素的吸纳集聚。只有栽好的梧桐树,才能引来金凤凰。这几年我市招商引资取得一定成果,也得益于我们一定水平的生态环境,从某种程度上讲,有了“绿水青山”,才会有“金山银山”。

(三)加快推进城乡绿化,是共享品质生活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市民在解决温饱问题后,更加关心居住环境,更加追求生活品质。碧水蓝天、森林家园、与树为邻、林木相依已成为老百姓强烈的生活渴望。努力为群众创造一个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空气更清新的人居环境,共享“青山、绿水、蓝天”的生态建设成果,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通过抓绿化工作,也能让城乡居民在参与绿化建设管理过程中培育社会公德,陶冶高尚情操,增加审美情趣,追求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进而全面提升城市文明水平。

三、突出重点,全力谋划好“十二五”绿化建设规划

“十二五”期间,是我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阶段。绿化工作要紧紧抓住重点难点,精益求精,求实务实,努力在“增量、补弱、均衡”上下功夫,真正做到彰显特点,突出重点,呈现亮点,以点带面,不断把“森林”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到2012年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18%以上,到2015年林木覆盖率达到20%以上,争取创建省级“森林城镇”3-4个、“森林村庄”30个。

(一)增量,就是要进一步增加中心城区绿量。中心城区是我市经济最密集地区,也是人口最集聚的地方。近年来,中心城区绿量增长速度虽明显加快,但与城市的发展速度相比仍显滞后,主要原因是城市建设中规划建绿机制尚未形成,道路、房产建设挤占绿地较多,真正体现特色的绿化亮点还不多。我们要从维护群众利益、提升城市形象的高度,加快实施城区增绿工程,按照居民在500米范围能进入公共绿地的要求,加快中心城区、老城区公共绿地、社区小游园、亲水廊道的改造和建设。一要高点定位,也就是绿化规划的档次要高,既要突出观赏功能,又要讲求实用功能,更好地服务于居民生活。二要突出特点。绿色是一种文化元素,地处江南水乡,就要将水乡特色融入绿化规划,切实做好水与绿的文章,增加绿色文化内涵。三要打造精品。要把精品意识贯穿绿化建设全过程,加快几大城市公园的建设,选择几条有代表性的河道和道路建设高档次的绿化廊道,还要根据市的要求,规划和建设好若干条“绿道”。

(二)补弱,就是要进一步弥补农村绿化不足。农村造林绿化是全市造林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森林的重点和难点。我们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清造林绿化有利于保持和提高耕地生产力,有利于减轻自然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威胁,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和就业,更好地激发农村造林绿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进一步突出家园绿化,按照新农村建设规划,因地制宜开展房前屋后绿化美化,对自然村落增绿补绿,见缝插绿;突出“四旁”植树,拓展绿化空间,在“道旁、沟旁、河旁、塘旁”大搞绿化造林,在有限空间内达到最大的林木覆盖率;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突出发展经济林,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同步提高。要围绕“统筹城乡绿化,建设森林”这一主题,广泛深入、坚持不懈地开展义务植树活动,进一步强化全民绿化意识、环保意识,加快造林绿化重点工程建设,迅速掀起农村植树造林的新高潮,不断把农村造林绿化工作引向深入。

(三)均衡,就是要进一步均衡全市绿地分布。我市城市绿化的自然条件很好,但整体布局还不均衡,绿化效果和生态平衡效应还不明显。有关专家指出,当前城市绿化要注重“三个转变”,即从注重视觉效果为主向视觉与生态功能兼顾转变、从注重绿化面积提高向充分利用土地空间转变、从集中局部绿化向建立城乡一体的城市森林系统转变。我们要主动顺应这种转变,从整体上布局城市林网建设,均衡绿带空间分布,形成“林网、水网、路网”有机结合、森林“绿肺”与湿地“蓝肾”相互配套的“大绿化”格局。当前,重点要实施“一屏二廊三环”项目(“一屏”就是沿海绿化屏障,即建成一定宽度的高标准基干林带;“二廊”以公路和河道为重点,在绿色通道、清水河道建设基础上,加强沿线沿河绿化和林相改造;“三环”就是环城、环镇、环村林带),加快东方生态湿地公园及广陈塘水源地生态湿地建设,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建成较为完备的城市森林和湿地系统,从根本上解决我市绿地分布不均问题,

四、狠抓落实,合力推进2011年度全市绿化工作

2011年全市绿化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统筹城乡绿化、建设森林、推进生态文明”为目标,增加绿量,提高质量,突出重点,打造精品,强化资源保护,提高建设成效,不断提升城乡绿化水平,逐步形成环境优美、布局合理、城乡一体的生态环境体系。

我们的目标是:新增平原绿化面积6000亩,林木覆盖率达到17.2%,其中新增城市绿地79万平方米,新增公路绿化面积783亩,新增河道绿化面积1177亩,新增农村绿化面积2855亩。

城市绿化方面。一是抓紧启动和实施三大综合公园。年内要开工建设龙湫公园一期,加快新华公园一期、二期7万平方米绿化建设;加快东方生态湿地公园前期准备工作,高起点规划打造精品工程。二是抓好景观廊道建设。主要是北东湖景观廊道工程、海盐塘东侧东方路南景观廊道工程、平中东侧景观廊道工程、望湖路一期东侧湖滨绿化工程和六里塘沿河景观廊道工程。三是抓好城市生产绿地建设。主要是乍嘉苏航道西侧生产和防护相结合的生产绿地和开发区苗木生产基地。四是加强城市防护林带建设。主要包括松枫港东侧河滨防护林和北河漾两侧绿化工程、胜利路两侧景观林新建改造提升工程和新华南路西侧、海盐塘西侧防护绿地、六平申航道西侧景观防护林以及乍嘉苏航道北侧一期防护绿地等。五是搞好城市道路配套绿化。主要是池海路、毓秀路、大胜路、东升西路、建国北路、望湖路、环城北路北段、上海塘桥南北匝道、环城北路、、一路等道路绿化。六是做好新建小区配套绿化。主要有洁芳东区等安置房小区,以及金色华庭、尚景花苑二期等商品房小区等。七是重视新建单位配套绿化。主要是新建人民医院、开发区企业等单位的配套绿化建设。

公路绿化方面。完成公路绿化面积783亩。主要是07省道绿色通道工程,建设面积371亩(其中景兴东路至南湖交界处159亩,狮益桥至乍浦出口路东侧92亩,乍浦段120亩);乍王公路(乍浦段)绿色通道工程,建设面积48亩;杭浦高速新仓连接线绿色通道工程,建设面积140亩;独广公路平廊公路至广陈段绿色通道158亩;其他公路两侧绿化建设面积66亩。

河道绿化方面。完成河道绿化面积1177亩,主要是市级河道新港河两侧绿化,建设面积90亩;镇、街道其他河道两侧绿化建设面积1087亩。

农村绿化方面。一是加快农田林网建设。建设总长度55.6公里,面积725亩。二是加快村庄绿化建设。创建省级绿化示范村3个,市级绿化示范村4个,村庄绿化面积1330亩。启动省级森林村庄创建工作,创建6个省级森林村庄。三是加快小城镇绿化建设。全市小城镇绿化计划建设面积800亩,启动森林城镇创建工作,创建1个省级森林城镇。四是加快“两新”工程绿化建设,重点做好新仓镇芦川花苑和新埭镇的虹桥景苑绿化建设,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

在具体工作中,要切实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突出重点,整体推进。抓好中央预算内重点防护林工程、启动实施生态绿道建设工程、提升通镇公路两侧绿化、抓好新社区绿化建设和搞好城市公园建设是2011年绿化工作的重点。公路绿化建设的重点是提升交通节点、通镇公路入镇口两侧绿化,对已绿化路段要进行改造和提升,使之高标准、上档次,林相整齐美观,树种配置合理,能充分展现我市公路绿色通道建设的良好形象。城市绿化的重点是综合公园、景观廊道以及生态绿道建设。农村绿化重点是沿海重点防护林工程和推进省级森林村庄绿化建设。我们还建立了市重点绿化工程联系制度,市主要领导和绿化工作分管领导每人联系一个重点绿化工程。各镇、街道要找准目标,积极规划和推荐2012年重点绿化工程,争取出几个精品工程,亮点工程。

(二)创新机制,加大投入。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社会的主体作用和市场的配置作用,广辟资金渠道,努力构建起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投入新机制。要大力整合绿化项目资金,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制定激励政策,激活社会资金投入绿化,建立健全政府引导、部门联动、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生态建设没有城乡界限,在投入中要改变城乡投资二元结构,给农村以城市待遇。要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增强群众的绿化意识、生态意识和文明意识,将推进平原绿化建设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三)分工协作,形成合力。要切实强化部门责任,各部门要根据职能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同时要互相支持、互相配合、形成合力。市绿委会和绿委办要积极发挥牵头抓总的作用,加强与各镇(街道)、相关部门的联系和协调。发改局、财政局要做好绿化项目的立项和资金保障工作。规划建设局要抓好城市建成区和城市规划建设区的绿化工作,扩大城市乔木树种种植面积,提高市区林木覆盖率。交通局要抓好公路通道绿化规划和建设,按照公路绿化用地与公路同步规划、同步征用的要求,抓好护路林建设,妥善处理好沿线绿化用地政策,建设生态景观绿色通道。水利局要做好全市河道的绿化规划和建设,按照《省生态河道绿化技术规程》建设生态河道,抓好护岸林建设;按照村级河道的林带宽度每侧控制在5米以上,指导乡镇在建设清水河道的同时,保护好原有森林植被。农经局、林业局要按照《省村庄绿化技术规程》、《省平原农田防护林建设技术规程》等要求,指导镇、街道做好绿化建设规划、农村绿化施工设计和协调管理工作。

(四)强化管理,确保质量。三分种七分管,植树造林是种、是基础,管是关健,管就是要加强从种植到成林的全过程管理。一要完善管养机制。切实做到建设与管护、发展与保护并重,建立完善绿化管护制度、长效管养机制,健全管护体系,落实人员经费,保护绿化成果。二要加强以法治林。加强对《省湿地保护条例》、《省林地管理条例》等法律、规章的宣传教育,提高依法治林意识和水平。要强化执法队伍建设,规范执法行为,逐步建立权责明确、运转高效、行为规范、监督有力的执法体系。三要加强项目管理。为加强绿化造林资金使用和项目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确保各项绿化建设任务顺利完成,今年我们制订了《市绿化造林补助资金管理实施细则》。各镇、街道和市有关部门要做好绿化项目立项审批、规划设计、招投标、施工管理和竣工验收工作,健全台帐资料,规范项目建设管理、加强造林绿化成果管理。

(五)强化监督,完善考核。市委、市政府已将绿化工作纳入各镇、街道和市有关部门2011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要切实承担起市绿化委员会的日常工作,强化工作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和考核。一要将责任、任务、目标进行量化、细化,突出考核工作的导向作用。二要会同职能部门,定期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向全市通报。三要健全督促检查制度,建立绿化进度和质量情况的定时评估机制。各镇、街道和市有关部门一定要根据《市2011年度绿化工作考核办法》加强工作考核,确保各项绿化建设任务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城市道路建设的意义篇10

关键词:道路;山地城市;快速路;改造

abstract:combiningwithamountainofreformofthedesignofurbanexpressway,themountaintheconstructionofurbanexpresswaypreliminarysummary,putforwardtheavailableforreaderstothehillcountryofthereferenceoftheconstructionofurbanexpresswayandthefactorsaffectingthedesigntoconsiderkeypointsanddifficulties.

Keywords:road;mountaincity;expressway;transformation

中图分类号:U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山地城市指主要分布在山地、丘陵和地形崎岖不平地区的城市,形成与平原地区迥然不同的城市形态与环境,城市中心多沿低山、丘陵和河谷平地布设,形成多组团多中心的空间布局。根据最新《城市快速路设计规程》(CJJ129-2009),修改了以往相关规范对快速路部分控制的内容,定义快速路为全部控制出入的连续流交通设施。在此条件下,在山地城市中将既有高速公路改建为城市快速路,对节省造价,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一、既有高速公路改建为城市快速路的意义

1、山地城市发展特点

地形的分布特征对城市形态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建设用地布局与建设条件好的用地契合度很高;因此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易形成遍地开花,多中心多组团协调发展的城市空间格局。

山地城市经过多年的前期发展后,其未来的城市发展模式变化为由以河谷、平坝开发为主向丘陵区发展过渡;表现出空间资源较为紧缺,城市可建设用地较为紧张的特点。

2、山地城市高速公路发展特点

山地城市由于历史原因,根据其多组团多中心的城市空间格局,常建有联系各组团间的高速公路,以满足各城市中心间的物质文化交流。这些高速公路在山地城市中依山而建,采用公路建设标准,解决点到点长距离的交通运输需求;或环或直,自由分布于城市各组团间。

3、高速公路改建城市快速路意义

在空间资源较为紧缺,建设用地较为紧张的山地城市中,随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各组团间界限日益模糊的情况下,利用既有高速公路,改建为城市快速路,服务于整个城市空间,既避免了重新开避快速交通走廊,占用大量城市建设可用地面积的不利影响,又达到了节省造价,减少环境破坏的目的。

二、高速公路与城市快速路的区别

高速公路指有4车道以上、两向分隔行驶、完全控制出入口、全部采用立体交叉的公路;城市快速路指全部控制出入的连续流交通设施。

从两者的定义的可以看出,两者之间具用很大程度的相似性,其交通流运营特征相同,均为全部控制出入,且为连续流;其区别主要分为两点:

1、功能的侧重点不同。高速公路侧重于点到点长距离的交通运输功能;城市快速路则更强调城市片区与片区之间的交通服务功能。

2、相交道路的处理方式不同。高速公路由于相交道路较少,全部采用立体交叉的形式;城市快速路中,由于相交道路多,利用辅道可形成平交,通过控制主线车流进出口的方式保证快速路的快速通行能力。

3、服务对象不同。高速公路一般情况以大量的货运交通运输为主;城市快速路则以大量小型汽车的运营为主,服务于客流交通。

三、快速路改造设计中需注意的问题

1、设计时速的选定

城市快速路中,对快速路的最低设计速度规定是60km/h;高速公路中对最低设计速路规定是80km/h。因此在高速公路改建为城市快速路的建设过程中,既有高速公路的平纵技术指标均能满足设计时速的要求,但为了提高快速路的运营效率,保证为城市交通发展未来交通需求的增长留有余地,一般情况下,不应降低既有高速公路的设计时速,应按原设计时速进行改造设计。

2、快速路改造实现形式

目前快速路的实现形式主要有隧道形式、路堑形式、主辅路形式、高架路形式等。在既有高速改造为快速路的设计过程中,应灵活应用,根据不同路段的不同特点,在对安全、功能、造价等进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合理选用。

(1)隧道形式

隧道形式一般用于城市快速路两端联系紧密,且快速路穿越的地区对环境保护要求比较高及红线受控的情形;快速路穿越江河、铁路站场时也可以考虑采用隧道形式。

隧道形式快速路的优点是对环境影响小,占地少,缺点是造价高,对通风、事故排除、地质等要求条件高。因此,除环境、用地敏感地段外,一般情况下不全线采用隧道形式,而只在快速路部分节点处采用隧道形式。

(2)路堑形式

路堑形式快速路车行道低于临街道路路面,主线车道与地面道路的高差不少于车辆净空要求,辅路与两侧街道处于同一平面,并相互连接。路堑式快速路的优点是可以减小主线车流对沿线街区的干扰和噪声,横向道路可以跨越,有利于交通控制,缺点是对地形要求较高。

路堑形式快速路适用于地势平坦、少雨、地下水位低、河道少、桥梁少、排水设施好的城市。

(3)主辅路形式

主辅路形式快速路的车行道与相邻建筑基本位于同一平面上,一般适用于地势平坦的城市,横向交叉道路间距较小的路段,以及新建城区、城市改造、用地较容易、能满足横断面布置的路段。

主辅路形式快速道路的优点是同时保证了快速路的交通功能和服务功能,节省造价,利于实施,缺点是分割城市,道路两侧居民过街不易,沿线道路必须右进右出,进出不易;但可以通过设置车行下穿道(上跨桥)解决,采用此方式对城市景观影响较大。此外,沿线路段还必须设置行人、自行车过街设施。

(4)高架路形式

高架路形式快速路是以高架桥梁在道路上空形成连续通行的快速路,它与所有横向交叉道路均成立体交叉,与地面道路交通互不干扰。

高架路的优点是立体使用道路空间,能够增加道路有效使用面积;高架路通行能力大,行车速度快,无平面交叉,安全性好。高架路适用于建筑密集、地价昂贵、交通繁重、地形条件受限制、红线宽度较窄、沿线交叉口多和横向干扰大的路段。高架路的缺点是噪声污染、影响城市景观、防灾效果差、造价高。

这几种方式是常用的快速路改造方式。仅针对行驶功能来看,隧道式和高架式是最优方案,但建设和管理费用巨大。若在中心城区,用地方便,路网密度小,为节约造价,采用主辅路形式不失为一个非常好的方案,且视线好,景观性好,重要节点若再采用立交处理,是能够既保证快速功能、服务功能,又节约资金、保护环境的一种方式。路堑形式宜在地势平坦的少雨地区采用,这种方式是一种造价低、处理方便、行之有效的方式。

3、主线改造

随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人为本”的观念深入人心,原来由于山地城市高速公路受地形因素影响较大,在既有高速公路改造为城市快速路的过程中,对现状主线平纵指标不满足规范要求,易造成交通事故的路段应进行线形改造,消除安全隐患,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3、主线进出口及立交设置

既有高速公路主要解决的是长距离、点对点的交通运输问题,在改造为城市快速路的过程中,因道路功能的转变,必然涉及沿线片区城市道路的接入,以提高快速路的服务功能,对沿线片区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最大化交通资源的利用效率。因此,改造过程中必须对快速路沿线城市道路的接入进行充分的论证比选,在保证满足规范要求的出入口间距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多开口,保证快速路服务功能得以实现。

4、快速路的附属设施

同样,在高速公路改造为城市快速路过程中,应注重快速路不同于高速公路的附属设计的设计,例如:增设沿线照明及给排水系统,沿线应保证设置专供人行的检修道等。

城市快速路是城市交通的骨架路网,随山地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原有的城市周边高速公路改造为城市快速路意义重大,以满足城市内外交通的快速转换。在改造设计中应充分认识高速公路与城市快速路的功能转换,从新的角度出发,在满足规范的前提下,做好既有高速公路的改造工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