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产业问题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2:03:16

体育产业问题篇1

关键词:体育产业 增长极 问题策略

一、区域体育产业增长极培育的最新进展

(一)三大都市圈体育产业高速发展

依托区位优势、环境条件和产业资源的比较优势,根据“梯度推进”、“增长极”和“点—轴开发”等发展方案,我国东部省份形成三个体育产业资源的“集化区”,即以北京为中心的“京—津”区带;以上海为中心的“沪—江—浙”三角区;以广州为中心的“穗—深—珠”三角区。其中,“长江三角”地区因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间地带,具有重要的经济区位和体育背景优势;同时,这一地区也是当前中国体育资源最为丰富、体育综合实力最强的地区,占据了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核心地位,并对周边地区具有很强的辐射力。这三个都市圈体育产业发展规模逐年扩大,体育产业增加值不断上升,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2008年,北京市体育产业从业人员达到10.2万人,实现总收入579.8亿元,分别比2007年增长7.4%和67.4%;体育产业实现增加值154.0亿元,比2007年增长75.8%,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39%,比2007年提高0.5个百分点。在长三角地区,2010年浙江省体育及相关产业总产出717亿元,创造增加值为204亿元,比2009年增长23.8%,高于GDp现价增幅3.2个百分点。浙江省体育产业增加值从2000年的55.65亿元增加至2010年的204亿元,发展迅速。

(二)中西部大城市体育产业快速发展

在中西部经济较为发达地区和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大中城市,体育及相关产业正快速发展。城市具有自然、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综合比较优势基础以及先进的体育设施,其集聚的大量体育产业发展所需的资本、人才、技术和信息资源推动了地区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长沙市体育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10年长沙市拥有各类体育及相关产业单位数7685家,从业人员31245人;体育产业全年实现增加值为20.95亿元,占当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GDp)的0.46%,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1%。另据武汉市体育局及武汉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从2003年起,武汉市体育产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均呈快速增长态势,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地区GDp的比重也逐步上升。2008年武汉市体育产业总收入116.96亿元,实现总增加值16.97亿元,占当年地区生产总值(GDp,4115.51亿元)的0.412%,占当年地区第三产业增加值(1987.73亿元)的0.85%左右;2009年武汉市体育产业总收入达到135.62亿元,比2008年增长了16%,实现总增加值19.07亿元,比2008年增长了12.4%,占当年地区生产总值(GDp,4620.86亿元)的0.413%。

(三)体育用品制造业成为重要的区域经济增长点

首先,体育用品制造业总产值持续上升,2002至2008年期间,我国的体育用品制造业从工业总产值来看是逐年递增,从147.9亿元增加到691.8亿元;2005—2007年,我国体育用品行业产值增速都在20%左右;据预测,2011—2013年,中国体育用品产业的市场规模分别为1253亿元、1479亿元、1744亿元。

其次,我国的体育用品生产企业数量众多。据有关资料显示,2009年底全国体育用品生产企业约为25000家,加之上游零部件配套供应商和下游产品经销商,我国体育用品企业共约4万多家。

第三,我国已经拥有全球65%以上的体育用品生产份额,且出口也一直保持着20%以上的增长幅度。其中运动服装、运动鞋占世界份额高达80%左右,世界几乎所有品牌在我国都有加工,是全球公认的体育用品生产大国。

第四,在福建晋江,以体育用品制造业为主的体育企业占全市GDp的18%,拥有体育用品生产企业3000多家,部级体育品牌37个,体育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的1/4左右,体育用品制造业已成为晋江市的支柱产业。

(四)体育产业基地示范效应凸显

我国先后建立了深圳、成都温江、福建晋江、北京龙潭湖、浙江富阳和山东乐陵等6个部级体育产业基地。体育产业基地具有集聚性强、辐射效应显著、特色鲜明等特点,有利于弥补单个企业竞争力的若干不足,并释放出一种更为可靠和强大的企业集群优势。这种集群优势又可以转化为四个方面的竞争力:占据市场优势,形成规模效应;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辐射力;提高本地产业的创新与抗风险能力;有利于形成一个有特色的产业体系。所以,部级体育产业基地的建设,既有利于形成产业基地内的体育产业集群,可以在很长时间内保持竞争优势;又有利于发挥体育产业基地对于周边及其他地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还有利于进一步发挥体育产业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

二、区域体育产业增长极培育中存在的问题

体育产业问题篇2

关键词:城市化;体育产业;改革

我国改革已经有三十多年,城市化进程中体育产业发展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发展非常迅猛.快速的城市化发展一方面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让城市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国际经济、社会环境、国家政策、人口增加等问题的困扰.而这些问题不断交汇,相互影响.由此可见,我国要想更好的发展城市化中体育产业,就必须平衡的解决上述问题的困扰,这样就能更好的发展可持续目标.

1城市化与体育、体育产业发展的关系

1.1城市化进程的发展

一般说来,城市化是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通常是以城市人口占这个国家或地区总人口的比例即城市化率表示.实际上,城市化是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综合性标志,其复杂程度远非可以用人口转移程度来反映的.比如,美国、日本等很多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超过80%以后,城市人口发生了逆向流动,即人口由市区向郊区回流,富人们纷纷到郊外居住,人们称之为“逆城市化”或“郊外化”.显然,这些国家的城市化率虽然在回落,但经济社会的发展并没有停滞,城市化仍是处于发展状态的.不过,这已经不是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的城市化,而是另外一种的城市化,这种城市化可以称之为“结构转换型”的城市化[1].现阶段在我国,以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所表示的城市化率,是否越高越好呢?恐怕不能一概而论.近十几年来,我国许多省区大面积地推行“地改市”、“县改市”、“乡改镇”体制,还有一些城市调整了行政区划,用行政办法将郊区划入市区,或者将一些市辖县整体上改为市辖区,一份文件就在一夜之间把大批农村人口“变成”了城市人口.表面上看,城市人口增加了,城市化率提高了,但是,这种改制或行政区划调整只是改变了区域的概念,扩大了一片“概念性市区”,而并没有改变那里的经济社会结构,农村与城市的“二元结构”依然很突出.当然,随着中心城市的发展,将郊区改为市区,或将辖县改为辖区也是很必要的,但这并不能表示城市化程度提高了,这些“概念性市区”仍然需要继续推进城市化,不过,这里的城市化已经不是“人口转移型”的城市化,而应该是“结构转换型”的城市化.所以,城市化的发展形态有两种模式,或者两种发展道路:一是人口转移型的城市化,强调的是人口由农村向城市的空间转移;二是结构转换型的城市化,强调的是地区经济社会结构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显然,前者是城市化的初级形态,后者是城市化的高级形态,城市化的发展道路,必然会由初级形态向高级形态转变,即人口转移型的城市化必然会走向结构转换型的城市化.

1.2体育产业与城市发展的互动关系

城市是展现社会经济、社会环境、社会文明为一体的社会性的体制,它展现了人们发展的历程,聚集了城市发展的众多产业,并且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信息资源和发展道路,因此,城市的发展历史也就是体育的发展历史,也可以说城市的发展带动了体育产业的发展.从上世纪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始以后,体育就逐渐成为人们生活当中的一部分,再到商业与体育的结合,更推动了体育产业的发展,人口的急剧增长、社会环境的不断改变、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都促进了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也就促进了体育产业经济的出现,导致体育产业成为众多产中的一个[2].自古以来,社会的经济主体都聚集在发展的城市当中,而体育产业也分布在这些城市当中.从地理区域上看,现代体育竞赛的历史就是城市发展体育的发展历史.无论是现阶段体育发展的开始,还是体育竞赛的锻炼和职业俱乐部的发展大都是在一些发展的城市,因为城市的发展可以带动体育产业的发展,促使人们关注到丰富的体育项目.城市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是发展社会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促使人们得到更好的生活质量和生活内容.而所谓好的标准就是指健康有益的生活着,体育产业的发展指的就是这件事,对城市居民的健康、质量、品位、意义都有一定的要求和作用.现阶段,城市居民的生活是比较丰富的,城市居民不仅是体育产业的购买者,还是体育产业中体育运动的参与者,更是各类型体育竞赛的鉴赏者.目前,在全球的城市当中大部分都拥有体育产业的涉足,国家也有意建设更多的体育设施和体育运动项目,以此来打造更好的居民生活,也吸引了更多的专业型人才根据体育市场的特点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进行相关的体育生活的方式的改造,这样就打造了一个集合人才、技术、资源、资金为一体的体育产业,提升体育产业在城市经济中的主导地位.由此可见,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有关体育产业的发展,发展体育产业可以有效的促进城市发展,而城市发展也同样加快了有关体育产业的发展.

2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体育产业发展的新趋势

城市化进程本质上是指经济社会结构变革的过程.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本质并不是到处出现城市,而是要使全体国民享受现代城市的一切城市化成果并实现生活方式、生活观念、文化教育素质等的转变,也就是指实现城乡空间的融合发展,真正实现城市和农村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共同发展、共同进步.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体育产业发展是现阶段国际经济对市场需求衍生的产物,具有一定的渗透性、相交性以及促进性的现代化新兴产业,是现阶段我国发展经济的有效的手段.体育产业是现阶段城市还进程中是个体与社会团体合作的产业,也是城市第三产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在不断地发展过程中逐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学界研究者称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最具发展意义的一个领头行业.而随着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水平不断提升,休闲娱乐的思想理念成为城市消费者关注的重要发展行业,并且城市消费者也会应用更多的金钱和时间享受到更多的休闲娱乐活动.消费群体对体育健身、体育竞赛、体育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社会对体育产业的相关投资也越来越多,体育产业的规模也越来越大.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体育产业有效的发展了体育事业和体育产品,对人们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3].

2.1大众健身娱乐业蓬勃发展

在现阶段我国不断发展经济的同时,人们对自身机能和健康的关注越来越大,体育锻炼成为解决健康问题的主要手段,而体育并不仅仅只是指卫生保健、体制改变,更多的是根据体育的根本来满足人们的主体需求并达到发展的过程.城市全民运动是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的有效手段.根据体育产业的特点进行相关的计划,确保体育产业有意义的发展.随着体育产业的发展,相关的体育企业、公共体育设施、居民体育活动设施变得越来越多,人们的需求得到了进一步的满足.大众化的健身娱乐业产业是根据现代化建设后人们的需求衍生出来的产物,并且逐渐将体育锻炼灌输到人们的思想中去.从现阶段的消费需求来看,去除真正的城市居民,我国每年都会有成千上万的劳动力进到城市中去,他们不仅创造出丰富的产品获取收入,也在城市中消费者有关生活、服务、建设等产品,以此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城市建设服务中,消费的服务行业和社会的服务行业成为发展的主体.城市化体育产业的发展对体育事业的重视和体育锻炼的要求越来越高,许多外来人员成为城市体育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大众化的健身娱乐业的发展成为现阶段城市发展的主要目标.体育健身项目的实施成为当前社会人们追求时尚的消费观念和行为,随着城市人们的体育方式不断改变,由此可见,城市体育产业要想更好的发展,就要把握住现阶段的机遇,创造更新的思想方式,积极发展有效的旅游业,满足人们更多的生活需求,实现人们多样的、丰富的生活方式[4].

2.2高水平体育竞赛表演业发展势头迅猛

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正在逐步发展,应用城市化改革促进了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便利的交通、餐饮行业、酒店服务、物流通讯、港口流通等现代化的基本设施不断发展,像大型的体育设施、运动器材、社区体育服务、休闲的公园、运动的健身房等随着体育产业的发展而逐渐建立,在国内一些高技术的体育项目和体育设备逐渐成为城市中必不可少的产业.在中国的一线城市的中心区根据它发达的城市特点进行发展高水平体育竞赛表演业,如2008年的奥林匹克运动会、2016的亚运会等一些具有国际意义的高水平体育竞赛表演业的发展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主体.体育赛事的发展是加速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丰富的体育赛事和表演业可以带来更宽的社会市场,像体育产品、运动器材、衣服、场地、广告宣传等多方面的产业也随之发展的更快.因此,在城市中举办大型的体育赛事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社会文明建设,促进了城市化发展的另一个高潮,也导致城市全面的关注到高水平体育竞赛表演业的发展势头猛进.城市进行大型的体育赛事,不仅可以带给人们丰富的生活方式,还留下了更好的无形财产,对全民关注体育运动有一个很好的促进作用.

2.3公共服务型体育产业有待开发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体育锻炼意识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主体,人们对体育事业的热情逐渐增加,对社会环境的影响也在日益提升,特别是对自身体质的检测和相关健康档案的建立.但现阶段公共体育服务的意识并不完善,体育锻炼并没有在我国起到有效的作用,对相关的公共体育服务进行设备完善.体育产业发展必须在受众中全面发展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体育产业的有效变革和体育服务体系的建立,是城市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在国外应用的公共服务实例经验证明,政府是公共体育服务建设的主要支持者,但不是唯一的支持者,很多私人企业、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也是发展公共体育服务建设的支持者.现阶段,我国的城市化体育产业中公共服务型体育建设,就必须重视有关城市公共体育服务建设,运用有效的运行方式,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的特点,创建出大众需求的公共体育服务建设,承担起体育建设的责任,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公共体育服务建设当中,并形成以政府为主体、城市社会环境的体育组织机构、人民积极参与、特点结合的现代化新型的公共服务型体育产业方案.

2.4体育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体育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如运动项目的发展落后、体育赛事的建立、娱乐一体化的创建、国民体育项目的发展问题等,都在不断地阻碍着体育产品结构的不断优化.由此可见,要更好的发展城市化体育产业就要注重优化体育产业结构,这样才能更好的开展体育产业的发展.二十一世纪以后,我国的体育产业发展已经在经济发展中占有一定的地位.虽然我国的城市化体育产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由于我国当前发展体育产业的结构不够完善,造成了体育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制约我国经济的发展.主要体现在:第一我国体育产业的分布不合理,大部分发展的体育产业都集中在体育运动的用品上,这就造成体育产业的发展道路受到阻碍,产品的收益性低;第二我国的体育产业生产技术水平不高,导致体育产业结构产生问题,主要是模仿外来企业的体育产品,从而发展自身的体育产品,带动体育产业的整体发展,并且不断地完善体育产业结构.现阶段,我国逐渐扩展城市化建设,扩展国内体育产业的发展,以此增加人们对健康和运动的锻炼意识,提升全民的锻炼热潮,增加体育产业产品的销售,为我国体育产业扩展了另一条发展的道路,并且结合我国相关的政治决策进行有效的发展计划,以此推动体育产业不断优化结构,解决现有的体育产业发展问题.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城市在急速城市化进程中,需要平衡地解决应用过程中的问题.城市的出现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也是人类群居生活的高级形式.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也在迅速提高,但相比于其他发达国家还有不小差距.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所暴露出的问题也应值得考虑,在原来发展的基础上应谋求新的发展道路.一方面.快速的发展会构成对环境和资源的压力;快速膨胀的城市人口对城市基础设施与生活质量的提升带来巨大压力,环境保护需求的提升对经济发展有着一定的制约作用.另一方面,经济快速发展将给予城市更好的实例经验来改善城市生活的质量;良好的城市基础设施和不断提升的生活质量将吸引更多专业型人才;较多的劳动力聚集到一起将对城市化建设起到促进作用.我国城市化建设需要准确地、及时地把握住现阶段的发展和变化,并运用有效的方法进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蔡德亮.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体育产业发展问题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3(06).

〔2〕阮伟.体育赛事与城市发展关系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

〔3〕邱雪.城市化进程中的现代体育运动—英美经验与中国路径[D].北京体育大学,2013.

〔4〕赵永高.城市化进程中重庆体育产业发展规划研究[D].西南大学,2006.

〔5〕杨强.体育强国发展战略的思考:突破与不足———基于《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的解读[J].体育科学,2010(09).

〔6〕张林,陈锡尧,钟天朗,刘炜,刘清早,李海,柴红年,黄海燕.我国体育产业未来5年发展构想与展望[J].体育科学,2006(07).

体育产业问题篇3

关键词:体育产业化分析

体育产业化是指体育由非产业部门向产业部门转化,并成为国民经济有机组成部分的过程。体育产业化是改革体育体制,使体育具有自我发展能力、充满活力的新机制,使体育由事业型、公益型向经营型转变,使其能够向社会提供体育产品和劳务,其实质是体育思想观念的革命和制度的创新,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

我国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们认为兴办体育事业是政府行为,主要靠国家拨款和依靠行政手段办体育,使得体育事业发展的后劲和活力不够,从而影响了体育事业的持续性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进一步改革体育管理体制,形成国家与社会共同办体育事业的格局,走社会化、产业化的道路。

体育产业化将为社会提供众多的就业机会,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缓慢、劳动就业成为社会主要问题时,体育产业在增加社会就业机会方面的作用日益明显。体育产业具有直接为国民经济创造效益和拉动相关产业增长的功能,将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强大并充满活力。体育产业将成为21世纪国民经济中的朝阳产业。

我国体育产业化的现状分析

体育产业化的政策环境

我国体育产业的方针是深化体育改革、加速体育运行机制的转换,通过调整体育产业结构、理顺体育产业内部组织关系、培育和开拓体育市场等手段大力发展体育产业,进一步增强活力,加速体育事业的发展。我国现阶段的体育产业政策也应围绕着这一方针而制定。在有效的宏观调控下,对政府投资、社会投资、个人投资和境外投资的各方面,建立各层次投资主体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约束的机制,保证各方面、各层次的投资合理搭配,协调增长。完善体育相关产业政策,促进体育相关产业的发展,采取多种途径、方法和手段,为不断扩大和提高体育产品的品种和质量提供服务,为创中国体育名牌产品和中国体育产品进入世界市场提供支持和帮助。

体育消费观念的转变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化,人们改变着对体育的认识,注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体育产业化从本质上说是市场经济行为,既需要经济理论的指导,又需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一方面要同以往体育管理中的旧观念、旧制度分道扬镳,另一方面要充分借鉴世界上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体育消费的多样化、层次化。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不断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在满足了基本消费后,体育消费出现商品化的趋势,以前,人们体育消费商品化程度很低,难得花钱观赏精彩的体育比赛和表演,而现在花钱观赏体育比赛已成为大众的共识。人们消费倾向已转向较高层次的娱乐享受,同时花钱学习健身、健美,付费参加各种体育活动也愈来愈多,体育消费商品化的程度大大提高。同时,体育消费层次性的日益分化,以前,大多数城市居民收入均等化,差别不大,人们在体育消费上的差别也不明显。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多种所有制和多种经营方式的出现,人们的收入差距逐渐拉开,体育消费的层次性也逐渐分化。在这种新形势下,就需要大力发展各个层次的体育市场,来满足不同收入阶层居民体育消费需求,进一步实现体育消费商品化、市场化,这是发展体育事业的大前提。

体育产业化的观念转变

培育和发展体育市场,必须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观念。树立产业观念、商品观念、市场观念、效益观念。体育要面向市场,坚定地走向市场,但并不是无条件地推向市场,也不是所有体育服务产品和所有体育机构都能进入市场,哪些能进入市场,哪些不能进入市场,要进行具体的分析,重视无形资产的开发利用。

我国体育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市场主体不到位,市场经营紊乱

目前许多体育组织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体制下的不良习惯,有的组织即使进入了市场,由于产权关系不明确,并没有成为完全意义上的市场主体。如原国家体委与各协会、中心、企业的资产特别是无形资产如何管理,由谁管理等问题目前都不甚明确,这就必然造成经营活动的紊乱。如随便使用国家体委和中国奥委会的名义进行商业性活动,优秀运动员、教练员外流问题,运动员做广告,运动协会的徽记和大型运动会的标志被用于商业开发活动等。以上问题由于没有从产权上加以认定,也就无人和无法管理。

市场体系不健全,市场发育程度低

从目前情况来看,尽管各市场主体开始经营体育劳务、体育竞赛、实行体育技术和培训的有偿转让、发行体育等,但离真正意义上的体育劳务市场、体育竞赛市场、体育技术市场与体育金融市场等各种完善的配套市场还相距甚远,与西方发达国家的体育市场相比而显严重不足。

市场经营观念落后,体育消费者定位缺失

由于我国的体育活动长期都是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进行的,一直受着“生产观念”的支配和影响。虽然体制上略有改变,但从许多体育市场经营者的观念看来,并没有伴随着体制的变迁而实现从“生产观念”到“市场营销观念”的转变。一些地方和单位的体育生产和经营仍然是“以生产为中心,以产品为出发点”,在消费本位上没有把消费者视作真正的“上帝”,并未形成消费者需要消费什么我就生产经营什么的观念。

市场结构欠合理,市场发展出现倾斜

首先是市场的内在结构不合理,重一般国际竞争项目的市场培养,如三大球和一些奥运项目,轻一般商业性体育项目的市场培养,如赛马、拳击等;其次是市场的产品结构不合理,重一般有形产品的开发经营,千方百计的去争夺冠军,并以此来获得厚利,轻无形产品的开发经营,如体育教学、体育科研、体育健身休闲、体育娱乐、体育广告、徽章、名誉权的开发经营等;再次是市场区域分布不平衡,沿海和内地、城市和乡村的差距非常大;最后是市场的组合结构不合理,重现有市场的争夺,轻潜在市场的开拓,并以对现有市场赢得尽可能多的市场份额为主要追求目标,而不注重在经营活动中出奇制胜,很明显会使体育市场的发展出现结构性不平衡。

体育法规未落实,市场调控机制缺乏

发展体育产业,离不开体育机制的合理制定,体育市场的发展需要体育产业政策和市场政策的扶持,更需要有各项法律规范的保障,没有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体育机制,发展体育产业也是一句空话。目前政策和法规的滞后已成为制约市场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而且,在各项体育业务活动和经营活动中,国家没有能够与调控一般商品市场一样,选择有效的经济调控手段,对其不良发展态势进行宏观调控,如在分配领域向个人倾斜过大,却不能产生相应的效应等问题,就没有正常的宏观调控手段来遏制。

体育资产和资本的积累不够,结构性供求跟不上

一方面,国家投入少,另一方面,国家投入的大部分资金被人头费消耗掉了,没有积累,很难谈到增值。体育政策、法规体制的积累不够。目前,我国除了用来规范全民族体育事业发展的《体育法》以外,还没有一套用于指导体育产业发展的、可操作的行业指导办法。即使体育行业中的某些企业发展得比较快,也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经验和制度。体育产品科技含量低,整个行业技术积累不够。我国的体育产品多为劳动力密集型,科技水平不高,科技成果向市场的转化渠道不顺畅。这使得体育用品结构性供不应求,很多产品依靠进口。体育教育模式严重滞后,体育人才的积累不够。我国长期以来实行单科院校培养体育人才的模式,往往只能产生运动员,却不利于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尤其是具备一定科技素质管理素质的体育人才,如体育经营人才。

我国体育产业化发展对策研究

充分培育体育产业化主体

体育产业主体卖方的培育:通过财政拨款、体育部门自筹和社会集资等渠道筹集资金,建设一大批既能够举办比赛又能向社会开放供群众活动的、类型不同、功能多样的中小型体育场馆。

体育产业主体买方的培育:在全面实施《奥运争光计划》的同时,要突出那些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竞技运动项目,不断提高其竞技水平,使体育比赛更富有生趣,以吸引更多的观众。把培育体育市场与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结合起来,有计划地建立社会体育指导中心,广泛建立不同类型的群众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和基层体育锻炼组织,动员组织群众投入各种形式的体育锻炼,使体育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推进体育产业化,使大部分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面向市场,进入市场,由事业型向经营型转变。一部分有条件的体育场馆可以实行企业化经营,或转变为自主经营的体育经营实体。继续推进足球等运动项目的俱乐部制改革,逐步向半职业化、真正的职业化过渡,使职业运动俱乐部成为自主经营的独立经济实体。

动员鼓励社会力量、境内外的企业和个人投资建设不同类型、不同档次的体育健身娱乐设施,向广大消费者提供多种多样的体育服务,满足人们不同要求的体育消费。

推进体育产业产权制度改革

我国体育资源配置采取市场方式,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政府首先必须转变职能,由微观管理变为宏观管理,直接管理变为间接管理。如政府可以通过补贴为私有市场提供动力,降低体育经营企业的税收,给予相应的低息贷款或贷款贴息等优惠政策,扶持体育产业发展,鼓励、吸引社会和个人兴办体育产业,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体育产业政策推进体育产业化发展。

推进体育产业一体化进程

打破体育市场的地区性、封闭性,建立一个全国有机统一的、开放的体育市场体系。创造体育产业运行的市场环境至关重要。目前,体育市场体系的建设,主要是尽快建立健全各类市场。首先,体育商品市场、资金市场和人才市场是体育产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要素,是体育市场体系的三大支柱,离开三大市场,体育经济活动就无法存在。它们应当是体育市场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其次,体育技术市场、体育器材市场、体育信息市场、体育无形资产交易市场和体育产权市场则是形成上述三大体育市场的服务保证,也应及时配套。

推进体育产业法制建设

体育产业化发展,离不开健全的法律保障。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只有建立健全法制,才能规范市场主体

的行为,保证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

健全体育产业统计指标体系

目前体育产业统计体系的研究是我国体育产业基础理论研究中的一个空白点。原来我国体育部门和统计部门采用了一系列统计指标,但由于这些统计指标及相应的统计方法都建立在原来计划经济体制的基础上,没有考虑体育所具有的产业性,已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当前体育产业的发展不相适应。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当人们的生存消费基本满足以后,消费需求必将扩张和延伸,毫无疑问,体育产业在实现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拉动经济和刺激需求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体育产业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21世纪我国重要的产业部门,为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性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鲍明晓.体育产业.人民出版社,2000年12月第1版

体育产业问题篇4

体育通过培养、发展、保护、恢复维持劳动力的机制,提高全国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将优质的人力资源渗透到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去,使体育通过劳动者的媒体,转化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因素,促进经济的增长。同时通过体育产品生产、交换、消费相关的经济关系,创造需求和消费,从而促进经济增长。此外,体育的发展还有提高企业知名度、扩大产品销售渠道等作用,具体而言,体育经济对整个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促进交通、邮电、通讯以及整个市政建设的发展。体育事业的发展与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包括电视转播以及整个市政建设之间的关系是一组相关互补的姐妹行业或部门它们之间的作用之所以相关互补,就是一方的发展必然要求另一方面的存在和发展。因为发展体育运动,组织各种国内外大型体育比赛,不仅需要设规模巨大的各种体育场馆设施,而且需要各种各样的生活服务设施与之相适应。如道路、机场、宾馆、饭店、邮电通讯、电视转播、旅游景点等设施配套。这就必然促进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的发展。

(2)促进旅游、饮食、服务、商业等行业的发展体育运动的发展,对旅游业、伙食业、服务业和商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是第三产业中第二组相关互补的行业关系。因为,如果这些行业不发展,体育运动比赛也只能是空中楼阁。所以体育发展对这部分第三产业起着促进作用的同时,这一部分第三产业也对体育发展起着同样促进辅助作用。如1990年是亚运会,同时也是北京市旅游等服务行业、商业的振兴年,两者是相关互补的。

(3)体育经济的发展可以增加体育部门以及与体育有关的部门就业人数。体育产业的市场化运作需要各种各样的劳动者,这为拓宽社会就业的渠道提供了机遇。由于体育产业属于服务型行业,因此相对于其他部门来说,体育部门可以吸纳更多的劳动者。由于体育运动的发展,增加了对运动服装、运动器材等与体育有关的工业部门产品的社会需求,产品和服务的社会需求增加自然就带动了就业人数的增加。

综上所述,体育经济的发展对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和人类进步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随着构建和谐社会的的开展,大力发展体育经济不仅是必须的,而且是十分必要的。

我国的市场经济起步较晚,虽然基本的市场体系已经建立,但是对于体育经济和体育产业而言,还存在不少问题,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体育市场体系不够健全。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起比较完备的体育产业体系,现有体育产业主要是从计划经济下的体育事业改革转轨而来。一方面,需要由政府投资的公共体育设施显得相对不足,将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在竞技体育之上,对国民体育事业投入不够;另一方面,体育产业的资金来源单一,体育产业的资本市场没有形成。

(2)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产业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核心产业滞后,中介产业缺位。由于我国经济体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尚不到位,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投入与产出及其回报的体系机制。巨大投入得不到应有的回报,进而影响社会资本向职业体育流动。核心产业是整个体育产业的基础,也是带动整个体育产业升级的原动力。产业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地域间不平衡和项目间不平衡。由于受经济、文化、自然环境和思想观念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社会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城乡差距和东西差距。由于各运动项目在普及程度、经济水平、观赏性以及广告价值上存在差异,各项目进入市场的程度以及产业开发的效益也有很大的不同。如足球、篮球、网球等项目已经形成市场;排球、乒乓球等正在形成市场;而游泳、体操等较为冷僻的项目尚未形成市场。

(3)没有强有力的产业发展政策的支持。体育产业属于服务业,从市场消费的角度上看属于发展性和享受性消费。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急需国家制定扶持体育产业发展和培育体育市场的相关政策。例如:从体育产业化角度该如何规范运动员的商业行为。从体育有形资产到无形资产的开发,既要合理合法地保护国有和集体的权益,又要合法合理保护个人权益,其中涉及的“产权”等问题还有待于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

(4)体育经营人才缺乏。目前,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严重缺少高素质综合性专业人才,尤其是懂经营、懂管理、懂法律、懂体育的复合型体育经济人才,体育产业专业人才的总量、质量、专业与分布构成状况都不容乐观,并已成为制约我国体育产业长足发展的瓶颈。从专业结构来看,从业人员主要集中在生产、销售领域,体育管理和经营人才严重缺乏,没有形成一个体系。

(5)体育市场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程度不够。

由于我国法制从总体上而言还不够健全,在体育市场的管理和规范上也存在着很多漏洞,这严重制约着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壮大。我国体育市场管理规范化程度不高主要表现在我国体育产业目前还没有一个覆盖全国的行业管理标准。不仅在总体上缺乏统一的管理和规范,各个地区和部门在政策法规的制定上也存在矛盾甚至相冲突的地方,这些都制约着统一和有序的全国体育产业市场的形成。

面对市场化的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体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随着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的增强,体育产业面临着重大的历史发展机遇。结合以上分析的问题,现提出解决方案:深化体育发展机制改革以及体育产业市场化程度。我国体育在计划经济时代是完全依赖国家预算。尽管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到来,体育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体育也处于改革的大潮中。各级体育部门应充分发挥体育的多元功能,加快体育的产业化进程,加强体育部门与企业的合作,与企业联手办体育,逐步实现政府和体育企业分开,真正按市场规律发展体育经济。将有条件的体育事业单位推向市场,使之从以全额拨款向差额拨款过渡,差额预算向自收自支过渡,从自收自支向企业化过渡。只有进入市场以后才能形成产业,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市场;只有进入市场,参与竞争,才能形成并促进体育产业的进步。考虑到国外筹集体育经费的经验,我们认为,今后我国体育经费的来源,应以国家拨款为主,社会集资为辅,把国家办和社会办结合起来,开辟多种资金来源渠道,使之有主有从,互为补充。 2利用计划和市场两个手段使我国体育产业资源得到优化配置。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国家对体育产业的投入必须逐步增加,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体育消费的需求,但完全靠国家的投入是不可能实现人人享有一定的体育资源的。只有资源的合理配置才能创造出最大效用。所以,我们对体育资源的配置应该从两个角度上来看,对国家而言:国家应重点支持经济体育,而对相关产业和体育办的产业,应该开放。为弥补体育产业发展资金不足,使用市场筹集资金。同时,鼓励民间私营企业投资体育产业,为其在经营上提供政策和税收上的支持。大力培养和扶持大型体育龙头企业,以此带动体育产业的发展。总之,体育要通过产业化途径,通过走向市场,经营创收,以增强自身的发展活力,提高自身“造血”功能,建立健全自身的补偿机制。

3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产品和品牌

所谓市场定位是指企业为了使自己成产或销售的产品获得稳定的销路,要从各个方面为产品培养一定的特色,树立一定的市场形象,以求在顾客心中形成一定的特殊偏爱,其实质使为了取得目标市场的竞争优势,确定产品在顾客心目中的适当位置并且留下深刻的印象,以便吸引更多的顾客。面对越来越激烈的体育产业市场竞争,我国体育市场定位的应该努力实现中国特色化。因为,体育的规则是世界的,体育的魅力是永恒的,在我国体育产品与国际化接轨的前提下,越具有中国特色的品质越易经济化,越能抢占市场空白处,,进而占领和巩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地位,树立产品形象,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4着力推进体育市场体系建设

市场体系是任何一个产业发展的基石,体育经济也必须依赖健全的市场体系发育、成长。所以,体育经济的发展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为起点、为目标,研究市场、顺应市场、开拓市场。要狠抓市场体系建设,以引导和刺激体育消费为核心,大力发展体育用品市场、劳务市场、人才市场、观众市场、信息市场、技术市场、文化市场,资本市场等,要逐步形成一个结构完整、功能互补的体育市场网络,为体育经济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5创建我国体育产业的文化理念与品牌意识

体育产业中体育理念的导入是体育文化、品位的塑造和升华,这也为建立企业文化、树立品牌意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名牌是最大的无形资产。企业创建品牌的过程,实际上也是谋求增加无形资产的过程;因此,体育产业的核心竞争之一是建立于文化战略基础上的品牌创新。

6顺应加入wto和奥运会等发展契机,积极推进体育产业的国际化

随着国际体育市场化、产业化的发展,品牌竞争空前激烈,加入wto以后,国际竞争将更加激烈,这是我国体育产业在面临巨大挑战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机会。我国体育产业要利用举办2008年奥运会等国际赛事为机遇,积极推进体育产业的国际化,在利用先进的国际体育经济管理经验的同时引领自身的体育品牌走向世界。

体育产业问题篇5

体育作为一项产业,在西方发达国家拥有巨大商机,如美国,体育产业的产值占其国民生产总值的1.3%,80年代末期体育产业的产值已超过600亿美元,超过了石油化工业和汽车业等重要工业部门。美国每年的体育赞助支出超过6亿,仅“空中飞人”乔丹一人的产业关联价值就高达50亿美元。可以说,在发达国家中,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已经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而体育保险业正是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北京申奥的成功,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将眼光投向体育产业这块蛋糕,奥运经济不仅会带来许多商业机会,也使得体育保险走近了人们的视野。然而,我国的体育保险与国外发达成熟的体育保险相比,还处于起步阶段。国内体育保险发展滞后的现状与一个世界体育强国的地位极不相称。因此,加快发展我国的体育保险业成为当务之急,加强对体育保险的理论探讨成为了时代和现实提上日程的任务。1保险与体育保险的概念1.1保险的概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2条规定:保险是指担保人根据合同的约定,向保险人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残废,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你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保险作为一种金融,和其他商品一样可以在市场上自由交换,保险市场是保险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由买方、卖方,和中介人构成保险市场的主体。1.2关于体育保险的界定体育保险作为保险家族中的一员,专指体育领域中从事的保险活动。据国际著名体育运动及赛事保险经纪公司高仕华公司的专家介绍,体育保险的内涵广泛,从体育保险实际经营操作来看主要分为:体育赛事保险和体育运动保险。体育赛事保险主要有:体育赛事参加者的安全,天气原因造成的赛事拖延和取消,体育设施装备、转播以及住宿和体育场馆等提供保险;体育运动保险为:为运动员提供适合专项体育项目及其训练情况的保险方案,以及为所有参加运动的运动员、教练员及观众提供的保险方案。高层次的体育保险不仅满足于保险计划提供的保障,更看重对于体育赛事和体育运动中的风险进行分析、预防和处理,以及体育和保险领域的专家所能提供的便利的专业咨询服务。2我国体育保险的发展现状2.1我国体育保险开始起步最早提出体育保险的设想是在1995年3月,n位全国政协委员向八届全国政协会议递补交提案,要求给那些为我国体育事业做出贡献的优秀运动员、教练员建立伤残和养老保险制度。1996年,香港南华体育会主席洪祖杭先生向中华全国体育基金会捐款1200万元,用于建立专项保险基金为国家队运动员进行保险。同年5月30日,体育总局正式批准设立中华全国体育基金会体育保险部,作为体育保险的职能部门,1998年9月28日,在国家体育总局,中华全国体育基金会及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共同努力下,国家队运动员伤残保险签字仪式举行,所有奥运项目的1400名国家运动员获得了运动员意外伤残保险。1999年10月18日,完成国家队优秀运动员人身保险第二年度投保。国家队运动员伤残保险经过一年的发展,已由单一的运动伤残保险,扩大为包括运动伤残在内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并且所有获得“奥运会”,“世界杯”。“世锦赛”三大赛的冠军的优秀运动员增加了一倍的保险金额,最高赔付额60万元。2.2世界杯促进了我国体育保险的快速发展韩日世界杯因中国队44年来的首次出线而在国人心中有了非比寻常的分量。国内保险公司更是不惜代价,承保权的争夺上上演了白热化“拼杀”。2002年4月初,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就抢先与中国足协签约,被指定为中国足球代表团出征韩日世界杯的国足提供人身保险。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则转向球迷,不仅为球迷量身定做了保险产品套餐,并早在2002年3月份就正式对外公布与韩国三星在世界杯间的合作协议,即世界杯比赛期间,所有赴韩中国球迷只要到平安的业务员那里做一个简单的登记手续即可获赠“平安中国球迷援助卡”所承诺的10万元意外保障,同时开通在韩国当地的24小时急难授援助服务。大运会,四国女足邀请赛太平洋保险公司的全方位进入。为第十四届亚运会的中国代表团提供综合责任保险,以及前不久在汤尤杯世界羽毛球团体锦标赛中,以唯一指定保险机构独家承保比赛和独家冠名权的绝对优势占尽风光,使一直为人们所陌生的体育保险突然成了与重大赛事同样惹眼的风景。2.3北京申奥成功为体育保险发力北京申奥成功,奥运经济不仅带来许多商业机会,也使体育保险走进了人们的视野,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后,北京奥申委,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中体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共举办了奥运会与中国体育保险”研讨会,对奥运会承办国组委会所将要面临的经营风险进行了分析,并研讨了分散这些风险,损失风险等8大类的体育风险管理技术。我国体育保险,与发达国家的体育保险相比,仍处于起步阶段。体育保险正像是一座等待挖掘的金矿,它蕴藏无限商机,等待着保险公司去挖掘。从国内的需求情况看,体育保险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运动员的保险,主要是伤残保险。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已注册运动员约2万人,若加上二线、三线运动员则不下8万人,每年参加全民健民的人数在亿次以上,仅国家队运动员的保险,一单就是100万元的保费、7.2亿的保额。二是体育产业保险。我国90年代末体育产值为1400亿元人民币;每年的传统竞技和商业性的国内外大型赛事有599场;全国各类体育场馆1997年统计数字已有615693个,其他财产更不在少数。国家体育总局的有关负责人曾算过这样一笔账;目前,我国有61万多个运动场馆,每年有近6血场纳入总局计划的大型体育赛事在各地举行,3亿多人经常参与体育活动,各层次的专业运动员数量达8万多人,这其中所蕴含的商机无限。而这些数字到2008年还将有大幅提高。#p#分页标题#e#3制约我国体育保险发展的因素分析3.1从供给主体看保险公司对体育保险市场缺乏研究,主要参照社会上一般的条款,侧重于死亡和残疾的赔偿,涉及体育的险种少、费率高、条款不明确且缺乏灵活性,无法覆盖种类各异、难度和危险程度不相同的体育项目,也不能满足不同项目运动员千差万别的要求;理赔程序复杂,又不及时,影响了运动员的投保积极性。3.2运动员缺乏保险意识我国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运动员已经习惯于一切由国家包下来的做法,认为自己既然是给国家效力,那么公费保险就是天经地义的。除了一些职业化程度较高、商业运作比较成功的俱乐部中一些知名度较高的运动员外,大多数运动员还没有自掏腰包投保的意识。此外,很多运动员人队时才十几岁,也未对保险有所考虑。3.3我国体育保险的研究和开发的专业人才严重缺乏相对于国外成熟的体育保险而言,我国的体育保险业刚刚起步处于初级阶段。加上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人们对保险这一行业有偏见,而且保险公司在过去的时间里对体育中的保险问题也缺乏重视和研究。致使我国体育保险的研究和开发的专业人才严重缺乏。3.4我国体育保险配套法律法规不健全许多体育保险成熟的国家,有关体育保险法律法规较完善。而我国关于体育保险的法律性规定至今还是一片空白。3.5缺乏可以沟通体育和保险领域的专业中介服务和专业中介机构由于我国体育保险起步晚,体育与金融保险联系较少,体育保险专业人才缺乏,最终导致了我国现今的专业体育保险经纪公司不多,沟通体育与保险领域的中介服务严重缺乏,专业从事体育保险咨询、、经纪等中介服务的体育保险经纪公司在国外非常少。从而制我约国体育保险业的发展。3.6运动员收人水平低,无力购买保险运动员富有的只是一小部分人,大多数收入水平都较低。据测算,如果要投保30万元意外险的话,年缴费额是2760元。这对于一个月拿1000多元工资的运动员来说,在缺乏经济资助的情况下,无疑是一个沉重的负担。4发展我国体育保险的对策4.1要加强立法工作桑兰参加友好运动会发生意外,由于主办单位投了保险,因此得到了及时的医治。而我国目前的体育比赛中还没有强制为运动员保险的法律规定。对此,早在1995年3月,有n位全国政协委员向八届全国政协五次会议递交提案,要求给那些曾为我国体育事业做出贡献的优秀运动员、教练员建立伤残保险和养老保险制度。中国奥委会的魏纪中此前也呼吁体育保险要发展,关键是要立法。4.2国家体育总局应当加强与保险监管部门的联系,引进和借鉴发达国家体育保险方面成熟的技术和经验。我国体育保险前景广阔,具有很大发展潜力,但却一直发展不起来,主要是保险公司对这一领域不熟悉,缺乏一些基本的数据,无法进行准确测算并确定费率。因此,国内保险公司要加强与国内外保险公司的合作,研究借鉴比较成熟的国外体育保险产品和方式,设计出一些能满足运动员需要的保险品种。同时,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化体育保险经纪公司,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适时构建中国体育专业保险市场体系,解除运动员的后顾之忧,推动体育保险业加速发展。4.3要提高运动员保险意识体育运动、比赛在给观众带来刺激性、观赏性和娱乐性的同时,还充满激烈的对一抗性。它不断向大类自身生理极限挑战的特点,决定了体育运动的危险性。这种危险无疑给组织比赛的主办者带来了巨大的商业风险。发达国家的运动员在长期的市场环境中,养成了主动保护自己的保险意识。很多选手不惜重金投下巨额保金,以防不测。国家体育总局在积极推进体制保障的同时,也一直呼吁运动员个人增强保险意识。国家队队员体育保险原本可以由体育基金负担全部保费,但体育总局特意要求运动员自己每人每月拿出十元钱,目的就是要增强运动员为生命投保的意识。4.4不断健全和完善体育保险中介机构服务体系要使我国的体育保险快速健康地发展,就必须不断健全和完善体育保险中介机构服务体系,体育保险经纪公司不但可以有效地组织和利用各种各险资源,为保险公司开拓市场,拓展业务;为投保人提供体育保险的中介服务,而且,体育保险经纪公司还有利于加强与国外保险领域,体育领域交流合作,更好地服务于我国体育产业。4.5加快我国体育保险金融人才的培养我国体育保险落后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体育保险金融人才的缺乏,因此,为促进我国体育保险事业的快速发展,必须培养出一批既懂体育又精通金融保险的复合型体育保险金融人才推动我国体育事业和保险事业的发展。4.6建立专项基金,多渠道筹集保费限于目前的条件,国家以及运动员个人不太可能拿出更多的钱用于保险,中华全国体育基金会为国家队运动员投保的资金来源于香港南华体育会主席洪祖杭先生的捐款。由于各地经济状况的不同,运动员的保障也处于不平衡的状态。因此,可采取“国家拿一点、企业资助一点、个人出一点”的办法筹集机能和能力分的比例,提高了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对于身体形态超常的学生,我们暂不作评价,而是给学生一个长期健身运动处方,给予一定的压力,督促他们加强锻炼,增进健康。体育课成绩评定分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四个分制,其中运动能力占50%,运动技术占即%,学习态度、教学过程表现以及进步程度占30%。#p#分页标题#e#3小结与建议3.1增进了人们对学校体育的理解。学校体育受到来自传统习惯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双重压力,加上体育教学方法,手段的陈旧落后,限制了人们对它的认识与理解。“报告单”以科学的方法、简洁的形式和热情的态度,促使学生和学生家长从感情上和理智上对体育学科产生一些新的认识,“报告单”提供的数据是学生体质现状的客观反映,当然会在他们心中产生积极的影响。3.2增强了学生的健康意识。“报告单”让每个学生了解了自身体质健康的主要指标与本省(本地或全国)同龄人相比所处的等级水平,这对唤醒和提高他们的健康意识,促进他们主动保持体质的优势部分,针对性的改进不足环节,将起着长期的驱动作用。3.3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改进和提高。“报告单”为教学计划的制定提供了可信的资料,使教师在基本内容和课时的确定上减少了盲目性,提高了合理性,还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将教学效果客观反馈,使教师得以及时地总结工作的成败得失,及时合理结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3.4利于学校体育的科学化、规范化建设。与“报告单”配套使用的“学生体质健康逐年变化情况表”记载了学生从进校到毕业时体质健康变化方面主要指标的原始数据。这种数据资料的积累,对长期追踪观察了解本校、本地区学生生长发育的变化趋势,以及总结研究不同的教学方法,手段与学生体质化之间的规律都有着积极的意义。3.5与国家有关制度和要求相结合“报告单”注意与教育行政部门法规、制度紧密结合,一单多用。3.6体质健康评价的准确性,取决于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和测试数据的可靠性。通过体质健康评价的实践,不仅证实该方法是科学可行的,同时又对体质健康评价的规范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体育产业问题篇6

abstract:themodernathleticssportsandallthepeoplesports'vigorousdevelopmentcannotleavethemodernsportsequipmentresearchanddevelopmentandtheapplicationindustrydevelopment.But,ourcountrymodernsportsequipmentresearchanddevelopmentandtheapplicationarenotsymmetricwithourcountryathleticssports'sresult,alsohasthequitebigdisparitywiththeoverseassportsequipment'sresearchanddevelopment.theanalysisdisparityproducesthereason,formulatesathornydutywhichthecorrespondingcountermeasureiscurrentwefaces.

关键词:体育器材研发与应用

keyword:thesportsequipmentresearchesanddevelopsandapplies

作者简介:王磊,男,山东省运动训练器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开发处。

现代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的开展,都离不开作为物质条件之一的体育仪器器材。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在竞技体育中发挥的作用已越来越大,其中依靠高新技术和材料研制的体育器材是其中重要的方面。目前,我国在体育器材研制方面还处于较为落后的局面,我国运动员参加国际比赛的运动员装备器材和主办国际比赛的赛场器材装备大多都需要向国外购买。随着体育运动的发展,我国体育器材领域的问题还在不断出现,严重阻碍了我国体育器材研发产业的发展。基于我国在体育器材研制方面的落后局面,非常有必要分析审视我国竞技装备相关研发领域存在的问题,探究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以有利于采取相应的对策,尽快改变我国在竞技装备研发和使用上的落后局面。

一、我国体育器材产业研发领域的问题

我国体育器材生产企业尽管数量非常多、生产规模也很大,但是,我国企业的体育器材研发存在很突出的问题。体育器材产品性能和科技含量不高,与竞技装备高性能、高科技含量的要求相差甚远。据调查,体育器材生产企业最近两年技术投入经费占企业当年收入比重2%以下的占了66%,相关企业中50%以上没有专门的科技研发部门。这样就给产品的持续创新带来了困境,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产品结构方面,整体上健身、休闲、娱乐类的产品成为体育用品生产的主流。在我国运动鞋厂云集的福建省运动业中,90%的内销厂都极力争做“运动休闲鞋”,涉足专业运动鞋领域的很少。整体上健身、休闲、娱乐类的产品占据了体育用品产业的主导地位,而专业器材类生产经营在产业中的比重正日趋减少。

二、我国体育器材研发生产的标准化不够

第一、标准化战略实施缺乏技术创新的基础。体育用品产业作为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成本在总生产成本中占到60-70%,我国体育用品企业根据自身所具有的劳动力资源禀赋比较优势嵌入体育用品产业全球价值链获利最少的制造和组装等中间环节。由于我国体育用品产业的标准管理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国外企业凭借标准获得了超额的利益。同时由于我国体育用品产业缺乏对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的掌握,企业在技术研发投入上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企业,许多企业长期以来对技术专利不重视,而专利技术无法标准化,就无法从标准专利技术的许可中获益,标准的供应的市场激励机制就难以形成,技术专利的排他性属性也就无法在标准的形成中体现出来,这直接导致我国体育用品产业的标准形成过程缓慢,标准化战略缺乏实施基础,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企业。

第二、技术标准的研制和技术创新不匹配。一方面,国家和有关政府部门不重视研发对体育器材产业标准制定的支撑作用,较少将体育器材产业标准密切相关的研究开发工作纳入到国家标准工作的整体工作中统筹安排。另一方面,目前许多中国体育用品企业属于中小规模的民营企业,这些企业由于自身的局限对于对标准的理念、功能、作用认识不清。因此企业在标准化工作中没有高度重视技术研究开发对标准制订的支撑和保障作用,没有重视标准制订与技术研究开发工作的结合和衔接,阻碍了科研开发工作与标准制订、修订工作两者的协调统一。

体育产业问题篇7

[关键词]体育产业人才

体育产业作为一项新兴产业,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具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之一。尤其在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后,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更是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与机遇。但与国外已相当成熟的状况相比,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尚处于幼稚期。本研究对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给予充分的研究,并以此为基发现当前我国体育产业所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1.体育市场有一定的规模。目前基本框架已趋清晰。包括竞赛表演市场、健身娱乐市场、技术培训咨询市场、体育用品市场和体育市场。竞赛表演市场:广大群众消费观念的更新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奠定了竞赛市场的基础,同时,我国竞赛制度的改革,主客场赛制和俱乐部制的实行推动了竞赛表演市场的发展,并形成了相当规模,相当稳定的观众和球迷群体,竞赛表演市场也在逐步扩大。健身娱乐市场:健身娱乐市场是体育市场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体育市场的主体市场,是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性的消费市场。自1993年第一届体育用品博览会起,随着体育主体产业的蓬勃发展,我国的体育用品市场开始打破计划经济体制下由国家指定的四大供应站流通的体育用品的格局,目前已具备一定规模,并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市场体系。

2.开发领域不断扩大,质量和效益逐步提高。由于市场经济发展对资源发挥着配置作用,所以许多体育资产和资源显示了巨大的开发潜力。包括有形资产的经营和无形资产的开发利用。许多体育资产和资源显示了巨大的开发潜力和潜在的市场优势。一是有形资产的经营。体育部门和体育事业单位在保证行政事务和正常工作的前提下,按照国家政策和法规将闲置的土地、房屋、设施和设备的行政性资产等非经营性使用体育资产转为经营性施用,这种非经营转为经营是正当的,在当前是必要的。据了解,在当前体育系统中,存在着这种相当普遍、相当规模的活动。

二、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整体规模小,市场发育不成熟。体育产业的发展取决于体育市场的成熟和完善,而体育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取决于体育市场内外要素的成熟程度。我国体育市场通过近几年来的发展已初步形成,但水平仍然很低。就体育市场主体而言,其主要特征是规模小,发育不良。

2.产业结构不完善合理。由于体制的原因,长期以来政府一直是体育投资的主体,政府财政的主要职能是集中分配资源,满足社会成员的体育需要,但由于政府官员所要追求的地位、权力、名誉与其政绩密切相关,因此为了自己的政绩,政府官员往往对显现的、具有社会轰动效应的体育投资领域和项目特别青睐。

由于受经济、社会、资源等因素的制约,我国社会呈现二元结构,城乡差距、东西十分明显。体育产业作为各经济发展的组成部分,也表现出明显的二元结构,在东部,尤其是沿海、沿江的大中城市,体育产业成为社会投资热点,发展十分迅速;而在西部,体育产业尚未形成规模,如体育业、1999年国务院批准发行40亿,根据市场管理水平和市场容量观测,广东的额度为89760万元,占发行总额的22.44%,比三北地区另加西南地区四个大区18个省市发行的总额度还要多,出现畸形发展状况。东部和西部过剩和短缺状态,使体育产业的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

3.高素质体育经营管理人才缺乏。目前缺乏的经营人才主要有三类:一是负责体育产业、体育市场规划、监管职能的行政干部;二是高素质的体育企业家和体育经纪人;三是体育营销人才和体育产品研发人才。由于长期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办体育,在我国具备体育知识的人才往往缺乏应有经营意识和知识,而一般经营者又缺乏体育运动知识,体育经营人才的严重不足制约了体育产业市场化的发展。我国体育健身、中介服务、体育用品售后服务、体育信息缺乏市场化和国际化经营的经验和能力,服务营销与管理的约束和方式都非常落后。而在发达国家包括一些新型工业化国家,为适应市场国际化和竞争的客观要求,其服务业已经市场化和产业化发展阶段,并通过使用计算机、通讯网络和标准化等高科技,建立起一套完整营销网络及管理体系,因此在服务贸易自由化的竞争中,我国将面临营销体系不完善和管理水平落后的严峻局面。

4.体育市场管理的法律化、规范化程度亟待提高。规范、有序的市场是产业稳步和健康发展的前提和保证。目前,我国体育市场的管理尚缺乏高层次的立法,国家的行政法规,甚至法规性文件一项也没有,虽然一半左右的省、自治区的省会城市都了地方性体育市场管理法规或政府规章,但管理中的一些重大问题,仍需要通过高层次的立法予以明确,如管理权限的明确划分、执法程序的完善和统一等。因为,在现实的体育市场管理中,部分体育经营项目存在着权限交叉,也就是说有的部门在越位,同时有的项目管理又存在不到位的情况。越位和不到位都会造成体育市场管理混乱,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出现对广大体育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不力的现象,进而都不利于体育市场的培育和发展。因此,尽快出台国家层次的体育市场管理的专项法规就有着特别迫切的实际需要。

三、结论

我国体育产业虽然得到很大的发展,体育市场有一定的规模,开发领域不断扩大,质量和效益逐步提高;但仍然存在着整体规模小,市场发育不成熟;产业结构不完善合理;高素质体育经营管理人才缺乏等问题。

参考文献:

[1]董金国:论体育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体育与科学,2001(2):36~37

[2]罗佐县:我国体育产业的现状与对策发展[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2(3):60

体育产业问题篇8

[关键词]体育产业高校川渝地区发展

前言

改革开放尤其是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经济迅速发展。川渝地区以其独有的区域和资源优势,经济效益增长明显,形成了以成渝经济圈为核心的长江上游经济带。与此同时,川渝两地的体育产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本文主要分析川渝地区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与问题,为又快又好地发展高校体育产业提供参考。

一、川渝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与主要问题

1.发展高校体育产业的思想不够开放。随着社会的发展,健康也越来越收到居民以及在校学生的重视,通过体育活动来锻炼身体也成为他们生活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川渝地区高校对体育场馆投入不断加大,高校拥有相对较多的体育资源,如何充分利用这些体育资源发展体育产业已经引起了学校有关部门的重视,也采取一系列的发展措施。但是,目前高校体育产业思想还不够开放,而且还受整个国家体育产业发展水平的制约,整个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

2.发展高校体育产业的体制不够完善。发展高校体育产业的体制主要是管理体制和运营体制。学校把体育设施和场馆一般都安排给体育部门或高校后勤集团进行管理,在管理过程中学校就相关管理体制和运营方案进行过细致的讨论,也形成了一定的书面文件和制度,并有专门的负责人。但是缺乏一套完整的体育产业制度来规范高校体育市场,效益较低。

3.缺乏专业的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随着我国提出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后,高校体育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培养了不少体育经济方面的专业人才。但是。川渝两地高校的体育产业人才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难以满足培育和发展高校体育产业的需要。

4.体育产业市场不够完全。高校在有效利用体育资源。体育受众、体育人才的优势未能较好地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行,也未形成规范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其发展的主要方面也仅在体育健身和培训、体育比赛、场馆的出租方面,使得高校体育产业经营范围偏小,相关配套服务跟不上,高校体育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不到更好的体现。

5.高校体育的商业化赞助运作充分。高校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大多高校已经开始通过体育赞助来促进高校的体育运动的发展。如,以企业和品牌的名称命名比赛,由赞助商提供印有企业和品牌名字的比赛服装,在比赛场地周围张贴赞助商的横幅等。但是,这些赞助仅仅是一小部分,企业还没有真正把高校体育运动作为提高企业知名度一个窗口,没有把校园体育运动作为企业文化来发展?学校领导层和管理层在观念和管理上还不到位。

二、川渝地区发展高校体育产业的对策和建议

1.更新高校体育产业的理念。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逐步走进高校校园,高校领导应充分认识到在创建平安校园的同时,还应打开高校的围墙,实行高校体育市场化。高校体育的发展需要学校对体育加大投入,以保证体育工作的开展。而体育部不应完全依赖学校的投资,应积极创造条件,发展有偿体育服务,一方面减少学校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也增加自己部门的收入。高校实行有偿体育服务,是高校利用现有资源创造经济效益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各高校领导应充分重视,并制定出规范的、合理的、系统的政策或条例,为高校有偿体育服务提供有力的依据和保障。

2.完善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体制。学校要逐步改变原有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便经营管理高效、快速、透明、规范,以适应市场经济变化的需求。成立专门的体育产业管理机构,选拔高素质的体育产业负责人,制定完善的体育产业管理和运营制度,明确管理体育场地设施的责、权、利,创新管理模式保证管理、运营、监督三方协调配合,加强经营性资产的投资、增值保值和收益的经营和监督,规范、加强高校体育资源市场化运作。

3.拓展高校体育产业的市场。高校体育产业要发展,仅仅进行场馆设施开放是不够的,应充分挖掘自身的优势,实现多元化发展与特色经营相结合,积极开拓市场,扩大经营。进一步开发体育竞赛市场,这也是高校体育经济的主战场,带动高校体育服务市场和体育广告市场的发展,使得学校体育场馆在不影响学校正常体育教学工作条件下对外有偿提供场地和人员服务,同时吸引企业参与广告投资,利用冠名方式吸引赞助商赞助;另外加强体育培训市场的开发,全民健身意识在提高,但体育指导人员相对不足,高校有相对较强的场地和人力的资源优势,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提供有偿咨询、训练和比赛指导服务,进行各级各类体育人才培训。

4.发展高校体育社团和俱乐部。目前高校体育课程时间已不能满足学生的体育锻炼的需求,学生课外的锻炼不但需要场地设施的保证,更需要有专业老师的辅导,如羽毛球、网球、健身、健美、舞蹈、跆拳道、散打等。实行会员制的收费管理制度的体育社团和俱乐部,不仅指导学生对自己爱好的运动项目进行提高和训练,而且利用俱乐部活动可以有偿使用场馆和器材、开展各种课外有偿辅导训练和活动、举办各种竞赛和以娱乐休闲为主的体育活动等;另外,随着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对接和融合,社区居民加入高校体育俱乐部也会使得俱乐部创造较好的盈利,进一步扩大高校体育产业的收入。

5.培养发展高校体育产业的人才。体育产业经营人才不仅要懂得体育功能及发展规律,而且还要具有市场运作规律的知识和强烈的体育市场的创新和竞争意识,从复杂的体育市场现象中洞察市场消费者潜在消费意识,能够适时地抓住机遇,积极开拓高校体育市场。一方面学校利用利益机制和工作条件引进优秀的体育产业人才;另一方面,学校建立培养机制,加快培养速度,安排部分对体育经济感兴趣的优秀教师外出学习和交流。

参考文献:

[1]赵桂银王正欧:体育人才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

体育产业问题篇9

随着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体育消费呈现出广阔的市场需求和良好的增长势头,体育产业因此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消费增长点和投资热点。体育产业在我国发展虽方兴未艾,但在取得很大成绩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体育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体育产业布局和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

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第一,地域发展不平衡,呈现出城乡之间和东西部之间的差距。由于受经济、文化、思想观念和资源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在我国的东部特别是沿海的大中城市如上海、广州等,体育消费水平较高,体育产业已成为本地区的投资热点。而西部地区如宁夏等,体育消费投入微乎其微。第二,运动项目产业开发不平衡,由于运动项目的竞技水平、观赏性、普及程度和在国际上取得成绩的含金量有较大差别等方面的原因,致使其产业资源价值、市场容量和效益有很大差别,如足球、篮球、乒乓球、网球和田径的个别项目等市场开发已有一定规模且带来一定效益,但除此之外的其他项目难以进入市场。

(二)相关产业潜能没有充分发挥,产业质量不高

目前的体育产业较注意有形资产的利用,如体育场馆的租借和经营,但对无形资产如对各赛事活动的会徽、会标、冠名权及指定产品,各协会、俱乐部自身标志、队名价值等重视开发不够。从体育用品市场上看,高档产品市场的大部分仍被国外著名的体育用品公司直接生产或合资生产,而国内体育用品行业中的一些明星企业高档产品在整体上仍有很大差距,许多体育用品企业没能开发新的名牌产品,普遍存在着款式品种陈旧、质量低劣的现象。产业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各类体育企业的规模相对较小,管理水平较低、经营管理观念落后和市场竞争力较弱。大部分体育企业缺乏满足客户需求的能力,经营方式落后,缺乏品牌意识。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体育用品企业能否创造出国际知名品牌将是我国体育产业所面临的严峻问题。

(三)法律法规不完善,缺乏优惠政策的扶持

目前我国尚未出台高层次的体育产业法规,没有一支有力的体育执法、监督队伍对我国的《体育法》实施状况进行监督检查。至今中国市场仍未有一部统一的法律来规范的发行销售体制,更别说引进竞争,建立起一个独立有效的公众监督体系。

政策倾斜往往是一个新兴产业必要的助推剂,体育产业迫切需要政策扶持以尽快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在体育经济发达的国家已有成功的经验,比如对体育场馆的投资可以享受土地征用的优惠政策和低息贷款、对体育比赛收入和体育组织接受的捐赠可减免税收等。而我国由于体育市场发育的不完善,缺少扶持体育产业发展的明确政策,尤其在融资、赞助和建立产业发展基金方面没有明确的、可操作的产业扶持政策,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体育产业的发展。

(四)体育产业的管理人才匮乏,结构不合理

我国的体育产业长时间受计划经济的影响,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暴露出了体育产业人才严重不足的问题。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现有的体育管理人员多是退役的运动员、教练员,且具有高学历的体育管理人员很少。这些人中有的只熟悉运动过程,而对经营知识知之甚少,很难想象一批没有高学历、没有经营管理知识的非专业人员能经营出高效率、高产出的体育产业实体组织。

二、发展我国体育产业的对策

(一)调整体育产业结构,逐步实现平衡发展

为解决地域不平衡的问题,可建立体育产业发展基金,启动和扶持地方龙头企业和培育骨干产业,多渠道筹措资金。通过国家财政增投资金、体育部门自筹资金和利用社会资金建设一批既能举办比赛又能向社会开放的多功能场馆,作为体育产业的阵地。同时乘西部开发之风,发展西部体育产业,提高各运动项目的竞技水平,加大比赛和表演的观赏性,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体育产品,促进体育产业结构的平衡。

(二)加快体育产业化改革步伐,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产业质量

国内体育用品企业必须不断开发研制新产品,并通过相应的营销手段提高市场占有率,通过技术、管理和市场营销,使国内体育用品满足国内消费者多层次、多样化消费需求的同时扩大出口量、占领国际市场。

应着力把健身娱乐和竞赛表演等作为重点,并带动体育技术培训市场、体育无形资产市场、体育用品市场和体育中介市场的良性发展。从企业投资来看,由于竞技体育项目具有娱乐性和观赏性,因此高水平的竞技体育可以创造市场,有了市场就会有投资者和生产者,而投资的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又依赖于所投资项目的市场能力和经营效益,因此,那些具有市场潜力的竞技项目应当受到关注。

作为体育产业承担主体的体育企业应把重点放在无形资产的变现上,即品牌化经营。通过整合现存的体育企业,形成一批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规模化的企业集团,打造出自己的品牌企业,尽而提高产业质量。

(三)建立健全体育产业法规体系,借助政策手段适度扶持

当今至关重要的是加快和完善体育产业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从战略的高度制定一个长远的产业发展规划,加强体育市场的立法管理,建立结构合理、层次衔接有序的体育法律法规体系,把体育产业的发展纳入法治的轨道。法制建设主要应从体育产业的主体组织、行为规范以及市场环境秩序的维护等几个方面进行。

国家在规划布点、发展项目和发展产品上应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如简化管理程序、税收优惠、利率优惠和对投资者利益特殊保护等,以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向体育,加快体育产业的发展。

(四)培养体育产业人才,提高体育产业管理水平

体育产业问题篇10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经费来源渠道单一,投资主体有限,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缺乏与其他产业的很好融合,处于独自奋斗的局面,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过程中的经费投入不足,影响着少数民族体育的发展的情况,提出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新兴产业融合促进中国少数民族体育的持续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新兴体育产业;融合发展

1.前言

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各方面的因素,比如所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条件、历史文化背景等等,总体上发展相对滞后。然后,正因为如此,造成本地区民族体育保护中经费不足,在发展方式上与现代新兴产业的融合也有所不足,存在诸如场地、器材不够、道路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由于“硬件”的投资严重资金不够,影响了“软件”的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投资不足,使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受到影响。本文拟针对目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经费来源渠道单一,投资主体有限等问题,探索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新兴产业融合发展,进而促进中国少数民族体育的持续发展的策略。

2.民族传统体育与新兴产业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2.1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项目的开发没能与旅游产业深度结合

少数体育器材和少数民族体育用品本身可以看作旅游商品,如贵州背篓、贵州木制陀螺,贵州玉箫玉笛等等,少数民族体育项目要与本地工业、本地旅游产业深度结合与联姻,促进形成本地的支柱产业,含推进动漫产业和旅游产业等支柱产业的内涵式发展,促进经济发展。

2.2民族体育项目没有挖掘人类历史文明的厚重感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由古至今的历史传承,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技艺的艺术化积淀,也是人类文明适合自然条件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历史记忆。爬山和独竹漂等体育项目的参与性就更加需要亲身体验,现代化社会中,参与式少数民族体育项目更是一种体验式旅游产业活动。例如,明朝清朝对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有着厚重的历史文明。历史脉络的清晰可以为生态文明的现代化发展指明路径,其实,本地历史中经济繁荣时期的发展路径,也暗示着本地未来发展的路径依赖。例如,明朝的贵州军屯文化和民屯文化的历史,是贵州开发繁荣的经济史。少数民族的现代化武术表演项目和军事表演活动,包括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苗族武术项目和贵州屯堡老汉族的军事戏剧活动,依然发挥着让贵州山民强身健体的重要作用。贵州明清历史文化的传播与科研活动,都需要科研立项经费扶持,深入研究。

2.3民族传统体育没有形成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格局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没有积极主动地融入到工业产业和金融产业中去。工业企业没有主动开发少数民传统体育商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没有主要要求银行和保险的金融机构参与投资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金融服务和保险服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让体育器材企业与金融机构成为体育比赛的长期战略合作伙伴的实例很少,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没有形成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格局。

3.新形势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策略

3.1适度开放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投资主体开放

少数民族地区传统体育的发展与文化保护目前主要依靠当地政府和当地老百姓,投资主体主要是国家拨款或者当地政府财政支出,使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保护的资金来源相对比较单一。在社会融资、企业投资开发、旅游开发等方面的开放性还非常不够,如果要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民族传统体育的良好发展,就有必要适度开放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投资主体。实际上,无论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组织,各种民族体育盛会的宣传,少数民族地区城市宣传标志性建筑的形象宣传和高新技术的推广,还是体育人才的培养、传统体育运动员训练仪器和器械设备的购置,都需要巨额投资。开放性的投资主体,吸引多种投资主体进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保护的工作,是促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的一项有效措施。

3.2打造民族地区特色体育文化旅游品牌

在保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基础上,应该适当的开展少数民族的体育文化的经济方面的价值,这样不仅可以发展少数民族传统的体育文化,而且还可以个当地的少数民族群众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质量,此外这样可以提高大家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中的积极性,促进了体育文化的发展。尊重当地人民的生活需要,适当的开展相应的旅游事业,这样是一种保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一种方式。对于少数民族传统的体育文化其中包含了当地的自然景观,民俗风情以及当地的体育活动,我们可以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借助当地美丽的自然景观以及具有趣味性的体育活动,这样使得游客们在旅游的过程中了解当地的一些体育文化,并且这样也帮助当地人民创造了一定的财富,这种利用发展旅游方法来发展和保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方法,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政府部门应该为当地的旅游事业发展创造一定的条件,将当地的优秀的民族体育文化展现出来,努力创造自己的旅游品牌,在打造旅游品牌的同时需要注意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保护以及传承。

3.3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和地方经济建设主题紧密结合起来

少数民族体育的产业化发展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例如,贵阳市正在建设“避暑之都”森林之都和养老基地,这些需要发挥举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比赛活动对外地富裕游客的吸引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地方经济建设相结合的方法主要是结合当地主要特点,不但可以得到政府的更大支持,而且可以与当地文化很好的融合,实现协调发展。

4.结论与思考

本文针对目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经费来源渠道单一,投资主体有限,而影响少数民族体育的发展的情况,深入分析少数民族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各方面的因素,比如所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条件、历史文化背景等等,明确了阻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新兴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原因,进而提出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节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产业和老年体育健身及养老地产深度结合,将当地生态经济与金融体系深度结合的发展的建议,提出了结合少数民族地区实际,促进传统体育人才规格多样化、多层次化、师资教材规范化的具体策略。建议增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服务战略经济主体多元开放性。(作者单位:绵阳师范学院体育与健康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饶远,许惠玲,许仲槐.对我国西部少数民族体育产业化开发理念的新认识[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8),16-18

[2]黄河.广西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与旅游资源综合发展研究[J],体育科技,20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