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存在问题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2:03:30

城市建设存在问题篇1

关键词:园林;合理;建设

1博乐市城市园林建设

1.12010年以来区级园林城市,正向国家园林城市迈进

博乐市坚持“生态城市,我们的家园”这一理念,加大城市绿化建设规模和投资力度,不断提高园林绿化水平,建设了冰河路林带建设、五台林带等一批道路林带,建起绿色长廊;重磅打造了北京路景观、冰河两岸景观、西部广场和街心公园,不仅为市民提供了最佳的休闲场所,也大大提升了城市形象,改善了人居环境。

1.2建设了10多处小景点,让市民不出城而享园林之美,居闹市而赏花香之怡

同时,在加大城市绿地建设力度的基础上,提高绿化品位和档次,种植花卉、营造彩叶树,用绿化、彩化点缀重点路段,大大提高了城市绿化品位。

1.3提倡线土植物

在道路改造过程中,不盲目大规模更换树种和绿地改造,禁止随意砍伐和移植行道树,先后几次组织城市规划区内古树名木普查,进行实施挂牌保护,同时提倡应用乡土植物,优先使用成本低、适应性强、本地特色鲜明的乡土树种,积极利用自然植物群落和野生植被。

1.4推广立体绿化

在一切可以利用的地方进行垂直绿化,有条件的社区推广屋顶绿化。在节水耐旱型植物筛选、植物品种引进配置、绿化施工技术、园林绿化工程材料、节水灌溉技术、养护作业机械和工具等方面广泛开展研究,大力推广有利于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的各项技术正在萌发,并取得一定成绩。

2城市园林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城市化建设快速发展的同时暴露许多问题

加快研究和推广使用节水耐旱植物种较少,建立节水灌溉型绿地速度慢。加强科学规划设计,通过科学配置植物,增加乔灌木地,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实现绿地生态效益最大化进程迟缓。

2.2改善城市面貌

进行老城区改造,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带来新的商业机会,应该是受城市居民非常欢迎的事情。但是笔者到西部的几个城区考察后发现,当地社区管理部门为了尽快改善城市面貌,着力开发文化旅游资源,小面积剥离包装,大面积规划改造进展慢。

2.3人工绿地的植物组合简单,生态系统结构单一

过多引进外来物种,忽视乡土植物开发利用,从景观角度看,绿化品种单一,导致景观设计单一化,设计上体现城市特色层次不够突出,甚至与其它城市雷同。城市绿化中草坪面积增长很快,草坪绿化是不宜盛行的。由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简单系统极其脆弱,抗干扰能力差,常会发生爆发性病虫害袭击。

2.4冰河流域绿化建设的速度慢

绿化建设、管理、监督体制不完善,有些流段规划简单或是没有规划,缺乏技术和管理,造成了树木养护管理不到位,造成树势衰弱,加大了病虫害危害的几率。在林地中没有留下足够的消防通道,给病虫害防治打药及火灾发生时消防车辆的进入都造成了不必要的困难,为病害的扩散蔓延提供了条件,埋下了隐患。

2.5植物与鸟类的关系极为密切

森林鸟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生存环境,森林中昆虫的数量之所以能达到平衡,鸟类和其它动物抑制昆虫大量繁殖的结果,盲目的不科学用农药,导致大量的食虫鸟类被消灭,破坏了生态乎衡,昆虫大量繁殖危害森林,毁灭了大片森林。因此自然环境的变化,有些本地的次要害虫己上升危害林木,导致病害危害跨地区蔓延。

2.6绿化建设与经济建设出现矛盾

先经济后环境的发展模式没有完全改变,造成绿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的“争钱、争地、争水”矛盾。生产、生活用水和造林绿化用水的矛盾将是长期的,持久的。

2.7林园要及时中耕锄草不足

冬、夏修剪全面清除林园内的枯枝残叶,放至行间深埋,秋季进行林园深耕,破坏害虫栖息和产卵场所,病少病虫源,适时修剪,剪去枯弱枝、病虫枝和徒长枝,冬季用石硫合剂封园,减少越冬虫口基数,减轻。

城市建设存在问题篇2

abstract:theroadconstructionofcities,especiallysmallandmedium-sizedcitieshasseriousproblems:shortservicelifeandfrequentpatching,affectingthepublicdriving.andtheshallowreasonisforthepoorqualityofroads,andtheunderlyingreasonistheleadershipdecision-makinghasty,contractorscuttingcorners,roadconstructionlackingoffunds.Constructionofurbanroadsshouldgotheroadofdemocraticdecision-making,increasecapitalinvestment,strengthenthemanagementoffunds,anddevelopthescientificconstructionplan.

Keywords:city;roadconstruction;urbanroad

中图分类号:[tU9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存在的问题

1.1路的寿命短。国家对城市道路的使用寿命是有规定的。《水泥混凝土设计规范》规定:正常情况下,一级沥青路面的使用年限是15年,二级沥青路面使用年限是12年,三级沥青路面的使用年限是8年,四级沥青路面的使用年限是6年。城市道路水泥混凝土路面一般设计使用年限20~100年,在设计荷载内使用情况下,期间不允许路面10年内出现结构裂缝和下沉。然而,许多城市道路的使用寿命都达不到这样的要求,中小城市和贫困地区的城市道路使用年限短的现象尤为突出。有的所谓的一级沥青道路,使用不到5年就需要卷土重来,有的水泥混硬土路面筑好不到10年,就伤痕累累、坑坑洼洼无法行车。长短是一个模糊词语,具有相对性。城市道路的使用寿命相对于有关道路使用的规定来说,达不到规定的要求,是短命的。对于城市人的生活来说,也是比较短的。出行是人们最基本的活动,每一个人,不论是牙牙学语的幼儿,还是白发苍苍的老者;不论是开车的,还是步行的,只要是有生命的动物,每天都要在道路上运动。大家渴望道路始终是畅通的。然而,我们在城市行走的时候,常常会看到有地方在修路,常常听市民抱怨“怎么又在筑路哩!”“这路才筑好几天,就成了这个样子?”市民的埋怨,说明城市道路的使用寿命与人们的期望值太远,道路的使用寿命太短了。

1.2修路频繁。道路的使用寿命与道路的维修之间有联系,但是并非是必然的联系。一般说来,道路的使用寿命短,坏的快,就需要频繁地维修。当然,道路的使用寿命长,破损得慢,维修就少一些。不过,也不尽然。当道路破损的特别严重的时候,常规的修补不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失去了维修的意义,也就不再维修了。城市道路,特别是中小城镇的道路维修过于频繁。笔者去过不少县城和一些小的市区,每到一处,总能够看到道路的养护人员在路上施工,或者在切割路面,或者在填充路上的坑洼,或者在往道路裂缝里关注沥青、水泥。给人的感觉是到处都在修路,天天都在修路。

2、问题的成因路坏了,走人行车不方便了,或者不能够使用了。很多人会说“路的质量差”。应该说,这种说明没有错,但是不深刻。路坏了,路的质量肯定有问题,如果路的质量没有问题,那么路怎么会坏了呢?所以,单从表面上看,造成城市道路使用寿命短、修路频繁的原因就是道路的质量差。仅从质量这个层面探究城市道路问题的成因,是肤浅的,不能够解决任何问题的。要解决城市道路存在的问题,必须从更深的层面研究问题的成因。

2.1决策草率。城市道路建设是重大事情,一般要经过考察、论证、表决多个程序。有一个程序不能通过,整个工程就会被否决。从理论上讲,这样周密的建设程序,足以保证城市道路建设的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使城市建设有充足的财力、物力、人力。事实并非如此。城市道路建设的决策权常常掌握在少数实权派人物手里,多数道路建设项目是个别领导拍脑袋的产物。现在的人,吹牛皮、拍马屁的多,讲实话、办实事的少。下级看着上级的脸色、听着上级的话音行事,重要的领导说“应该在这里修一条路”,周围的人十有八九会敷衍趋势地说“早就该修了”,很少有人去考虑修这条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可行性。像这样没有充分准备的路,是很难保证质量的。

2.2资金不足。道路建设资金与道路建设的质量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巧妇难做无米之炊。”道路建设是需要金钱做支撑的。建设设备需要钱购买,建设材料需要钱购进,建设所需要的劳动力需要钱支付。没有钱是修不成路的。没有足够的钱是修不好路的。要想得到高质量的城市道路,首先要有足够的资金投入。修建的城市道路设计的使用年限是10年,结果使用了5年就报废了。深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直接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资金投入不足。试想,如果道路建设需要100万元,我们仅投入了50万元,它能够达到设计的要求吗?那也是不可能的。人欺骗道路,而道路不会欺骗人。

2.3承包商贪心。追逐利润的最大化是所有道路承包商的共同特点。有些道路承包商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不择手段地偷工减料,以降低道路的质量为代价换取自己的私利。他们使出浑身解数收买道路建设的监理人员,提出各种理由回避道路管理人员的监理,以低质量的钢筋水泥沥青代替高质量的钢筋水泥沥青,简化操作程序,降低工程强度,使政府的城市道路建设资金暗暗流入承包商的腰包。一条街道建设需要100万元资金,政府投入了100万元资金,被承包商暗暗偷走20万元,剩下的80万元怎能保证街道的质量?

3、解决的办法

3.1要加强道路建设的资金管理。道路建设资金影响着道路的质量,道路的质量影响着道路的使用寿命,道路的使用寿命影响着道路维修的频繁程度,道路建设的频繁程度影响着市民的出行方便程度。解决城市道路建设存在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要管好用好道路建设资金。因此,必须加强城市道路资金的管理,确保政府投入100%地用到城市道路建设上。

3.2要真正走民主决策的道路。城区道路建设不能够依附于领导的政绩建设,要根据城市道路建设的需要、政府财政的承受能力和道路建设技术力量的实际情况,决定城区道路的建设。要让群众和道路建设专家参与城区道路建设的决策。要采用不记名投票和辩论会的方式对城区道路建设做出抉择。避免领导根据自己的政治前途决定城区道路建设的情况再次发生。

城市建设存在问题篇3

关键词:城市规划;生态城市;节能减排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城市建设规划是城市发展的地基,是城市建设与管理当中重要依据,如何合理布局、全方位协调,确保城市健康有序发展是城市规划的主要着力点。合理的规划城市空间,节约土地资源,同时打造出最适人类居住的城市是城市建设规划的终极目标。

1.影响城市建设规划要素

1.1土地资源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随着人类需求的增加,土地资源紧缺状况也日益加剧。如何在原有土地的基础上,确保耕地面积的同时满足城市化用地需要,这是城市规划当中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加大土地利用程度,提高容积率,同时确保耕地面积不动摇。对于人口数目庞大的国家来说,土地资源的浪费直接影响到国家温饱问题,因此在城市建设规划当中必须考虑土地资源如何合理利用。

1.2空间布局

城市空间布局是否合理关系到城市未来发展走向,首先确保城市内部基础设施齐全,如道路、交通公共设施的完备,同时与外界环境相结合。正确分析城市各个产业发展趋势,做好相关产业未来发展评估,确保城市内部建设物与城市发展相协调。使得城市建设具有合理性,先进性,美观性。

1.3社会形态

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直接影响到城市规划的重心,国家经济政治的导向对城市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干预性。而城市本身又是人口高度密集的区域,不可避免的会产生相关问题,当所产生的矛盾与利益使得城市本身无法整合时,就需要公共管理部门的监督治理,这不仅避免对城市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确保城市整体的利益。如何满足人类基本生活需要的同时创造出舒适的生活环境与良好的教育氛围是城市规划当中必须考虑的问题。

2.城市建设规划所面临的难题

2.1“三污”问题

2.1.1污水处理

目前大量人口集聚城市,生活用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导致水污染的状况加剧。淡水资源本身存储量较低,城市化的进程对一部分的淡水湖泊造成了污染,使得淡水资源短缺的现象也日益加重,工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导致水污染严重,已经成为世界性难题。如何治理污水,确保城市用水安全,成为城市建设规划当中必须解决的难题,如果不能将城市污水问题彻底解决,未来会直接影响到人类生存与发展。

2.1.2生活垃圾问题

“垃圾山”成为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的负产物,为城市化的健康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无法消化的城市垃圾,成为各国城市进程中面临的困境。生活垃圾每年以8.42%的速度增长,垃圾露天的堆放排放出大量的有毒气体,严重污染了大气和城市的生活环境,污染过的水体通过雨水渗入地下必然会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严重污染,同时侵占了大量土地,浪费了土地资源。未经处理分类就对垃圾填埋焚烧,即是对资源的巨大浪费又会产生二次污染。生活垃圾影响人类的健康阻碍城市的发展,如何化废为宝,成为城市建设规划当中探索的课题。

2.1.3大气污染

北京的雾霾引发了人们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关注,一直以来空气质量作为衡量一座城市发展的标尺。如何提高城市的空气质量,降低大气污染,成为了各国学者纷纷研究的领域。城市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汽车尾气、工业废气、生活燃煤等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导致大气的污染性有害物质越积越多,大气污染对人体、工农业生产的危害都相当严重,这些危害可影响经济发展,造成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损失,这也是城市建设规划过程中必须跨越的鸿沟。

2.1.4城市文化遗产

城市化的进程不可避免的要破坏原有城市的建筑,这就涉及到了一些古代文化遗产。在古代建筑与现代建筑的博弈过程中,不少文化遗产被破坏,古代建筑终究没能摆脱碎为瓦砾的命运,盲目的破坏文化遗产不仅破坏了历史的文明,也将属于自己城市特色的文化灵魂扼杀。文化遗产为城市铸造了灵魂,张扬了神韵,提升魅力。因此城市规划当中应避免文化遗址的破坏,反对扒光老城建新城,反对拆“真古董”建“假古董”。

3.发展创新城市,建立宜居之地

3.1建设生态型城市

坚持以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为切入点,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深化污水处理系统,采用建筑节能材料,应用绿色环保新能源,努力实现节能降耗,实现污染减排。依据自然生态基础,切合实际建立绿色城市规划,以科技创新为起点,改善人们居住环境,确定城市发展目标,确保经济发展的同时建立新型城市,开发新能源,降低“三大污染”。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分清主次、轻重、缓急,克服现有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

3.2创建绿色家园

尊重自然发展规律,推进城市绿化面积,改善城市的居住环境。形成城市绿化带,让公园进入家园,让生活回归自然。扩大城市灌木、乔木、花草的栽种面积,由点成线,由线成面。提高人们自身的环保意识,让建设绿色家园的理念深入人心。城市规划过程中要避免破坏自然湖泊、青山,可围绕自然资源建立城市化园林带。从城市自身环境出发,打造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新城。

3.3根据自身特色建设现代城市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特色,不同的文化气息,不同的历史遗产,因此在城市规划发展过程中必须遵守原有城市的发展,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每一座城市的传统文化就象征着这座城市的灵魂,一旦破坏了城市的灵魂,这座城市就很容易消失在历史时代的浪潮中。但是一味的坚持传统,则与时代相脱轨。因此既要坚持传统也要求创新,不仅应有自己标志建筑物也应有独特的文化气息,尊重地方文化的发展传统与风俗,同时进行城市创新。不仅让原有城市的文化发光也在新的时代创建了属于自己的城市文明。

结语

城市建设规划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理论,坚持资源可持续发展,与自身城市发展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在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同时,优化城市土地利用率提高空间资源配置。合理规划城市布局,走科学发展路线,推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摆脱现有城市规划的困境,创建文明、生态、绿色环保幸福家园。

参考文献

[1]赫磊,宋彦,戴慎志等.城市规划应对不确定性问题的范式研究[J].城市规划,2012,36(7):15-22.

城市建设存在问题篇4

关健词:城市;道路建设;管理;

中图分类号:U41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的城市化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城市道路发展水平也随之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在高新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城市道路设计理念在不断更新。城市道路设施对现代化城市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一个城市的命脉,同时也是城市间进行文化交流的桥梁,往往一个城市的道路建设水平与其经济及文化生活的发展具有密切的关系。现代城市道路的作用已不仅仅局限于交通运输,还具有美化和绿化城市环境、体现城市的文化内涵等多重作用,同时也最能体现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及建设水平。城市道路建设工程从设计到实施涉及到多个学科和社会的多个方面。因此,在进行城市规划、现场考察及道路设计的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从而使设计更加合理、科学。

一、城市道路建设的主要特点

在城市道路路面及桥梁同时设计和施工的过程中,其工程量大,内容复杂,各项工程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还会涉及居民拆迁及安置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特别是之前布置于地下的各种介质管道、线路,若对其造成破坏,必将造成严重的后果,从而对工程施工及社会生活带来较大影响。此外,在进行城市道路施工时,由于城市的过往车辆及活动人口较为密集,因此在施工前的安全防护工作、交通疏导工作、周边基础设施的保护工作及与其它各部门的沟通协调工作等均会给施工带来一定影响。所以,在施工前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以确保交通通畅、行人及车辆安全、尽量降低污染及噪音、保护周边基础设施等,从而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二、城市道路的设计及施工

城市道路建设是由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协同有关部门以城市规划为依据,进而对城市道路的改造计划、年度建设及改造规划、设计建设进行制定,通过市人民政府审核、批准后方可实施。在规划城市道路的过程中,首先必须综合考虑城市的供水、供电、热力、燃气、排水、消防、通信、道路绿化、交通信号、交通标志等系统,避免破坏各种线杆、管线,尽可能减少对周边设施的破坏,施工时应做到先地下、后地上,各种辅助设施及管线要道路同步施工。新建设施及改造设施应严格按照国家城市道路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

三、现阶段城市道路建设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1、路网规划不合理

我国历史悠久,拥有上千年的历史文明,传统文化很大程度上依然影响现代城市的社会生活。同时国内现有的大多城市均具有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发展历史,许多城市设施和建筑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在过去的城市规划过程中往往只重视总体规划,而相对缺乏了必要的准备工作,使得部分规划不能落到实处,同时对城市将来的发展及定位出现了极大偏差。从而造成城市道路密度总体看来较为合理,然而常因为结构设计上的微小缺陷,造成“出高速公路口困难、拥堵”、“环城高速上去了不不来”等一系列现实问题。

2、重复开挖现象较为严重,道路改造规划相对滞后,

在城市道路施工过程中,与其同步进行的各种辅助设施(如供水、供暖、煤气、排水、电线、光缆等)与道路施工不合拍,常常造成重复开挖、重新布设的现象,不仅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影响了施工进程,同时也给居民生活、交通运输带来了恶劣影响。

3、施工队伍缺乏质量意识,路面质量较差

目前建筑市场还并不完善,部分施工队伍缺乏必要的质量意识,仍然存在偷工减料的现象,使得部分道路路面出现开裂、起沙、分层、下沉等问题,路面质量远达不到设计施工要求。

四、城市道路建设改革发展的对策

1、从实际现状出发,进行科学的城市道路交通调查。

在进行城市道路交通调查时应从实际交通现状出发,充分搜集各项资料并进行科学分析,主要包括:居民小区分部划分及其经济情况、土地使用情况、道路交通历史流量及流向数据、交通网络结构资料、居民出行交通工具特征资料、厂矿货物出行运输工具特征资料及文通规划效果资料等。决策、设计者首先应正确掌握城市道路网可承受的机动车流量,同时在进行道路网承受能力计算时还应考虑城市交通管理现状及城市宏观政策等因素。城市宏观政策主要包括:私有机动车的管理政策、外来机动车辆的管理政策、出租车及公交车的管理政策等。因此,还应正确估算交通运输的发展情况,对未来交通发展做出准确定位。从而使城市道路资源分布和分配更为合理。

2、规划是龙头

城市道路设计前应把科学规划放在第一位,充分认识到合理规划的重要性,避免盲目施工。规划时应具有超前意识,做到规划的高质量、高标准、高起点,还要确保规划的连续性,、高标准、高质量地抓好道路规划,同时保持规划的连续性,充分体现出“十看后依然是新潮流,二十年后不会落后,三十年后不会破旧”的规划理念。政府部门在审核批准道路建设规划时应以“审批一支笔、管理一个法、建设一盘棋、规划一张图”为指导。运行机制应具备高效、科学的特点,使设计单位、建设及施工单位等各部门间应保持良好的交流和沟通,做到各项法规及政策落到实处,并确保其具有连续性。

3、落实管理工作

首先,城市道路建设应以人为本。道路建设主要供居民使用,应充分考虑到居民的生活及工作,应多倾听群众的意见,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其次,城市道路建设要具备可持续性发展的能力。道路规划应放眼于未来的城市经济和文化发展,决策、管理须做到科学、合理、符合实际,以避免城市道路建设的中看不中用,造成重复施工。

结论

城市道路建与等级公路建设不同的是,城市道路建设更加复杂,可涉及到的各个方面,需要协调社会的多个部门,其建设内容不仅包括道路,还包括通道桥、人行天桥、路灯、人行道、给排水工程、通讯工程、供热供气系统等,施工前应沟通协调各个部门,统筹安排,科学部署。因此,规划前应进行全方面的实地考察,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从而使城市道路建设更为科学、合理。

参考文献:

[1]章立.城市道路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J].中国水运(下半月),2009,(3).

[2]张嘉,梁茵.论我国城市道路建设与规划管理问题[J].四川建筑,2006,(4).

[3]胡义良,周涛,刘帅.重庆市政道路分级管理问题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9):26~28

城市建设存在问题篇5

关键词:社区建设;作用;问题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是城市建设与管理的基础。当前,城市社区组织在调节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中已处于前沿地位,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社区建设在促进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潮州市委、市政府以创建和谐社区为目标,突出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和社区服务两大重点,使城市社区工作不断走上规范、健康的发展轨道。

(一)社区服务成为公共服务的重要依托

近几年,潮州市采取“财政支持一点、社会赞助一点、社区自筹一点”的办法,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改善了城市社区的办公条件。大部分社区建立了集社区党建、民政救助、社会保险、劳动就业、综治维稳、计划生育、城管创建、接待、法律咨询、矛盾调解于一体的“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不断满足新形势下居民的多种需求。湘桥区涌现出了南春敬老院、城西党员义务服务岗、西湖桥社区再就业服务等品牌。

(二)社区维稳成为社会维稳的重要抓手

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社区稳——城市稳,城市稳——社会稳。现在,城市大量的矛盾积压在基层、积压在社区。面对日益繁重的维稳工作,潮州的城市社区配合党委政府做了大量工作,一方面利用自治组织民主程度高、群众依赖性强的特点,协助了解社情民意,理顺群众情绪,化解社会矛盾。另一方面构建落实防控体系,维护社会治安。如湘桥区西新街道新桥社区连续10年实现了“无刑事案件、无居民犯罪、无吸毒人员、无民转刑案件、无越级上访、无组织”的“六无”目标。

(三)社区创建成为城市创建的重要力量

城市创建工作落脚在社区,城市创建成效最终体现在社区。去年以来,潮州城区各社区利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机会,争取上级支持,大力配合政府部门工作,加大了对小街小巷的整治力度,一批老旧小区路不平、灯不亮、水不畅的问题得到解决。在文明城市创建期间,社区工作人员不辞辛劳、挨家挨户发放创建资料,整治环境卫生,劝阻不文明行为,着力营造创建氛围,社区的美化、亮化、净化成效显著。湘桥区城西街道还通过文明礼仪知识竞赛、道德模范评选等方式宣传文明知识,引导文明新风,把创建工作引向了深入。

(四)社区环境成为人居环境的重要归宿

近年来,各城市社区借助财政支持、联点扶建、自我筹资的机制,聚集人力、物力、财力大力改造社区基础设施,美化社区环境;驻社区各单位、企业积极主动地参与所驻社区的有关活动,兴建的广场绿地、文体设施和科教设施等向社区居民开放,为广大市民提供了良好的居住之地、休闲之所。各社区因势利导,积极加强人文环境建设,解群众生活之难,给群众精神之乐,一批社区文化、体育活动应运而生,为居民生活创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湘桥区西湖街道群众文艺、绿榕小区的群众体育、彩虹潮乐队等逐渐发展成了社区文化特色品牌。

二、社区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潮州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不断加强对社区建设的领导,社区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培育了湘桥区西新街道新桥社区、城西街道厦二社区等一批先进典型。但从总体上看,潮州市的社区建设和管理工作仍处在起步阶段,与建设和谐潮州的要求不相适应,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社区服务过于行政化

目前潮州市的社区承担着上级政府部门下沉的许多行政性事务,社区服务除了面向各类弱势群体和优抚对象的保障和广大社会成员的公共服务以及面向全体业主的便民服务以外,还承担了计生、城管、卫生防疫、户籍管理、社会保险等众多政府职能工作。社区干部的日常工作时间和精力,绝大部分都用在了不属于社区职责范围的行政事务性工作和应付上级的考核评比、办班培训、专项调查等方面,很难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社区服务领域,一些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社区层面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以至于有些社区主任感叹社区是“芝麻大的官,绿豆大的权,干天大的事。”这些工作严重制约了正常的社区服务作用的发挥。

(二)社区居民对社区建设参与感不强

由于社区参与人员结构不合理,表现为:“一老一少一弱一闲”,即主要由退休老人、青少年、低保人群和没有正式工作的人员构成。与此相反,教育程度较高、经济政治影响力较强的在职人员、中青年群体居民的“社区人”意识和社区归属感较低,无法或不愿意参与社区活动。现有的便民服务项目多集中于绿化、保洁、组织老年人活动,很少征求社区居民的意见,居民只能被动参与,因而热情不高。还有一些服务项目根本就是政府的政绩工程,完成之后没有实际功效,引起居民反感。

(三)缺乏完善的社区服务网络体系

有的社区将行政事务服务混同于社区服务,社区服务设施缺乏,服务组织缺位,缺乏一个完善的社区服务网络体系。目前社区服务多集中在组织几次学习、开展几次文体表演、给优抚对象发放生活保障金上,服务内容简单,服务活动单一,服务功能不健全。社区群众最需求解决的就业、社保、子女入学、看病、养老、治安防范、矛盾冲突等问题,社区没有能力统筹服务。

(四)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工资待遇差

近几年,潮州市对社区的投入逐年加大,但总体上仍不适应繁重的建设任务和形势的发展需要。第一,办公用房多数没有到位或达标。按有关规定,社区用房要达到“三百”标准,(即办公用房100平米,服务用房100平米,娱乐用房100平米)。实际上,全市32个社区中有22个居委会办公用房不足100平米。目前,用房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社区工作深入开展的关键性问题。第二,工资待遇偏低。全市社区绝大部分工作人员工资低,无保障。居委会主任每人每月1200元,社区工作人员工资只有900元左右。

(五)社区服务队伍素质不高

目前,社区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与社区服务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从事社区服务的人员中,素质参差不齐,专业人员严重不足。而直接从事社区服务工作的人员,大多是家庭妇女、离退休人员、下岗失业人员等,他们大都没有接受过比较系统的社区服务专业训练,只能提供简单的家政服务、便民服务等,不能很好地根据社区居民的需求设置服务项目和服务方式,难以提供高质量的“星级宾馆式”社区服务。

三、进一步加强潮州市社区建设的几点建议

社区建设和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和谐潮州将无从谈起,加强社区建设是摆在全市人民特别是各级领导面前的一个现实而重大的课题,亟待研究解决。

(一)增强搞好社区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随着潮州城市扩容逐年加快,社区管理的规范化、人性化迫在眉睫。化解城市各类社会矛盾,增强突发事件应变能力,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打造和谐潮州,必须搞好社区建设;不断提高市民物质和文化生活质量,推进潮州市率先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步伐,体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维护好广大市民的切身利益,保证市委、市政府各项惠民政策的落实,进一步密切党群联系,增强党的凝聚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也必须搞好社区建设。

(二)强化社区服务的职能

服务是社区工作的一项主要职能,没有好的服务,不可能有好的管理。要把强化服务作为加强社区自身建设的首要任务来抓,根据各社区的不同特点,有重点、有计划地做好社会保障、医疗保健、文化娱乐、创业就业、便民利民、民事调解等服务,通过强化服务功能,赢得居民和社会的认可。当前应下大力抓好居民反映比较强烈的社区治安防范、物业管理、医疗卫生、文化娱乐的服务,不断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水平。

(三)加大社区建设投入力度

投入不足是制约潮州市社区建设的最关键因素,应积极采取措施,加大投入力度,力争在较短时间内解决这一问题。一是适当提高居委会办公经费和人员工资标准。居委会每年经费不足,已不适应实际工作需要,应有所提高。可按照社区规模大小、所辖居民户数多少,分别提高标准达到2~4万元。同时,进一步提高居委会工作人员待遇,社区工作人员工资应提高到1500~2000元,并按有关规定办理社会保险。二是下大力解决用房问题。针对潮州市大部分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服务用房和活动用房不达标问题,建议由市组织和民政部门牵头,规划、城管和房管等有关部门协调联动,集中力量,集中时间,统一行动,查漏补缺。按照规定对房产开发建设单位须无偿提供居委会办公用房的情况进行一次严格清查,对未按要求提供办公用房及设施的,限期提供到位。对仍不能达到用房标准的居委会,采取市、街道办、驻区企事业单位分担的方法加以解决,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要尽快实现不低于“三个一百平米”标准。

(四)建立社区服务资金投入机制

要依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制定社区服务的优惠政策,建立社区服务资金投入机制。多渠道筹集资金,增加对社区服务业投入,形成社区服务业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新格局:一是政府投入,主要是以财政的专项拨款,或以无偿提供场地和设施,或以减免税收等方式实现投入;二是探索建立有效的社区服务资金募集方式,通过贴息补助、配套投入等灵活方式拓宽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融资渠道,吸引社会资金投入社区建设;三是社会福利有奖募捐基金投入;四是要鼓励民间资本以资金、房产、设备设施、技术等多种形式投入社区服务业;五是鼓励单位企业与社区建立共建机制,兴建社区服务设施,开展社区服务;六是通过慈善捐赠等活动,筹集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发展资金。

(五)提升社区服务队伍素质

要加快社区服务人力资源的培训工作,提高社区服务质量。一是大力开展在岗培训。应把对社区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列入干部培训计划,开展社会学、社会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等培训,提高现有社区干部的素质和服务居民、管理社区的能力。二是通过上级委派、公开招录或竞争上岗等办法选聘政治素质好、文化程度高、工作能力强、热爱社区工作的优秀人才担任居委会主任、副主任。三是要鼓励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和培训机构开设社会工作专业、社区服务课程,培养社区服务专业人才,特别要注意吸收公共事业管理和社区管理服务专业的毕业生到社区居委会就业,施展才华。四是要大力发展社区志愿服务,发展壮大志愿者队伍,建立社区志愿者组织,从不同方面组建具有各类专长的社区志愿者队伍。

参考文献:

[1]吴鹏森,章友德.城市社区建设与管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2]唐忠新.现代城市社区建设概论基本信息[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3]张晓欢,沈体雁,劳昕.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研究回顾与前瞻[J].城市,2012(05).

城市建设存在问题篇6

关键词:社区文化,问题,对策

广义的社区文化是社区居民在特定区域内长期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社区文化是指社区居民在特定区域内长期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具有鲜明个性的群体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生活方式等文化现象的总和。

一当前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由于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在我国真正开展的历史并不长,因此新时期中国的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尽管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存在的问题依然很突出,这些问题主要凸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区文化建设动力不足,认识存在偏差

目前,不少地方对社区文化建设仍存在畏难情绪,以缺资金、缺场馆、缺人才为由,被动观望,消极等待。同时,社区文化建设在其运作的过程中,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认识上的一些偏差,诸如对社区文化内涵的片面理解,很多管理者将社区文化单纯理解为一般文艺娱乐活动,认为某个社区开展了影评、剧评、书评,成立了阅览室,进行了文艺、体育等比赛活动等等,就认为社区文化建设就搞好了。

(二)社区认同意识薄弱,居民参与度偏低

社区认同意识是凝聚社区居民人心的基础性前提。然而,由于历史以及传统因素的影响,我国很多城市社区居民彼此之间存在着一种严重的疏离感,部分居民有一种不屑与社区其他居民来往的优越心态。他们对社区共同利益的关心程度十分淡漠,从而使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缺乏牢固的文化心理基础。同时,由于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发展模式主要是由政府即行政权力的推动所造就的,这就使得城市社区的居民参与仍是以动员性参与为主,社区参与的广度与深度还远远不够。

(三)社区资源规划和配置不合理,开发利用不够

社区文化设施管理权归投资者,社区文化设施一般都是政府投资。在计划经济体制格局下,社区内的文化设施的投资和管理大多由文化局、教育局、体育局来负责。学校、机关及各类企事业单位拥有大量的文化体育设施,虽然地处社区之内,但与社区没有组织关系。在社区工作体制还不够健全的情况下,形成了条块分割的管理运作方式,大量的企事业机关单位的操场、图书馆、文化活动室、会议室、广场绿地等,都不对社区居民开放。

(四)社区文化建设缺乏政策、法规的保障

社区文化建设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大局,是真正的系统工程。社区建设除去社区自身应努力外,还依赖法律、法规等制度条件的保障。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建立专门针对社区文化建设的法规。在社区文化内容、组织结构、工作人员编制、经费、场地设施、群众文化组织合法地位等诸多方面,都没有明确规定,造成工作无头绪,统计无依据,考核无标准,管理不规范。在新时期,如果不能得到凝聚国家利益和人民意志的法律环境保护,没有适度倾斜政策的鼓励,那么,企事业单位和教育文化机构很难会对社区给予各方面的支持,社会各界参与社区事务不足的局面势必要继续延续下去,社区文化的规划和发展战略将难以制定和实施。

(五)社区文化专业人才缺乏

社区文化建设必须依靠一定的专业文化人才,才能解决大量个性与共性交织混合的需求问题。也就是客观要求有包括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法学、文化艺术等专业社会工作者加入社区建设行列。然而现在在多数社区是由街道1-2位兼职工作人员领导协调社区文化工作,社区工作基本是按历史传统和政府计划惯性运转,少有专业人才支撑。专家的作用局限于讲座、报告、问题方面的指导。日常有针对性的精神、心理、文化服务基本上未成规模。

二当前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对策思考

社区文化建设在我国是80年代初被正式提出来的,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但真正重视社区文化建设还只是近几年的事。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大大促进了社区文化建设。那么,如何进一步拓展社区文化建设的途径与方式,解决社区文化建设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来全面推进当前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呢?笔者认为,至少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解决动力问题

对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要有深刻的认识。。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有利于增强社区成员的社区意识,激励大家共建家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区成员间的文明交往方式,培育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满足社区成员的文化生活需求,提高素质,形成浓厚的社区文化氛围。要全面加强社区意识的教育。要从政府、教育机构、社会宣传部门做起,系统地灌输关注社区、建设社区、回馈社区、服务社区的思想;然后用传播知识的方式,持续开展全民社区文化教育的宣传活动。尽力让社区成员从看不上社区到参与社区、齐心协力回馈社区,树立起“社区文化全民义务,社区建设社会责任”的社区意识。

(二)增强社区成员的认同感,提高社区成员的参与度

增进社区成员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社区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在社区成员中确立共同的价值目标,使全体社区成员发扬参与精神和互助精神,增进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共同建设新社区。社区还应从自己的地域环境、历史文化、成员的文化价值取向等实际状况出发,形成具有个性的社区精神。同时提高社区成员的参与度。社区成员的参与度是社区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指标,是衡量社区文化建设成功与否的重要尺度。缺乏社区成员参与的文化生活,有再好的动机、再新的创意、再大的投入也只能是无用之功。

(三)加大投入力度,完善管理机制,实现配置合理与资源共享

实行社区文化建设经费的投入与社区财政收入以一定的比例同步增加的机制。要建立社区文化事业发展基金,资金来源可从社区文化产业税收中提出一部分,也可接受社会各方的资助。在整个社区文化建设中,政府起着牵头引导协调的作用,具体的策划、组织、参与则需社区成员(包括企事业单位)共同承担。社区文化设施的配置要本着“突出重点、节约配置、内外协调、形式多样”的原则进行。就是要根据居民的喜爱程度对活动器材进行配置,就是在室外健身器材的配置上走节约化、规模化的道路。就是在社区活动器材的配置上将室内器材与室外器材共同建设。就是指社区活动器材在配置上,既要照顾中、老年人活动需求,也要考虑青年、儿童的活动需求。

(四)理顺关系,制定相应政策与法规

理顺政府、市场、社区三方面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关系。设立政府与社区通畅的双向沟通渠道:社区民意的信息和需求反映到政府后,应予以及时办理。社区是市场各类供应商、服务商的必争之地,是城市文化消费链的终端。社区要为商业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发展留下空间,优势文化产业及演艺、娱乐、体育等机构要提供适应社会需要的产品、服务等。。政府要从全社会利益的角度和社区文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发,负责制定社区文化发展的各项政策及一些纲领性的文件,并不断修订,形成制定规则,执行规则、落实规则的一种良性运行机制,从而使社区文化建设具备良好的政策和法规保障,使其能够顺利进行。

(五)专兼结合,加强社区文化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社区文化专业工作者队伍的建设。要结合城市政府机构改革,继续深化社区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加快社区文化机构人事制度改革的步伐,理顺政府和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建立科学合理、灵活高效的文化管理体制。。同时,要建立健全社区文化机构的工作岗位规范,逐步实行工作人员从业资格制度。并要通过加强对社区文化工作者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以适应新形势下社区文化工作的需要。二是加强社区文化志愿者队伍的建设。要根据不同社区的具体情况,成立一些群众性的文化社团组织,组建社区教育宣讲队、科普队、文艺演出队、时装表演队、书画社等多种群众志愿参与的队伍。

参考文献:

[1]金永堂.关于建设社区文化的思考[J].大庆社会科学,2002.(6).

城市建设存在问题篇7

关键词:城市排水设施建设管理问题与对策

在我国城市及工业经济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环境保护事业迎来了更严厉的挑战,城市功能运作中急剧增加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以及由于异常气候所造成的洪水泛滥、城市排水不畅以至于城市中大面积内涝等问题严重考验着城市排水管网设施的建设水平,由此也对城市排水设施建设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城市排水设施建设管理面临的问题

现时我国相当一部分城市排水设施建设及设施的排水功能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今城市快速发展的需要,尤其是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的二、三线城市,此类问题表现得更为突出。这些问题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排水设施老化陈旧

绝大多数老城区排水工程设施已经老化陈旧,管网系统损坏程度严重,目前管网设施所能提供的排水功能已经远远不能匹配现实社会经济发展及人们生活质量提升的高水平需求。

(二)排水设施建设进程严重滞后

城市排水管网设施建设进程严重滞后,不能紧密跟上城市建设事业蓬勃开展的步伐。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加大,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大力推进,城市面积和规模在急剧拓展和扩张,然而配套的排水设施建设远远落后于城市发展的速度。

(三)城市排水系统管理不善

调查显示,一些城市的排水设施利用率不足,针对城市排水网络系统运作的全面管理没有很好地展开。排水水管网时常出现内部杂质清理不彻底、不及时等管理不到位情况,致使排水管网因管道内部淤泥聚集而出现不同程度的阻水、堵塞现象,以至于雨季时城市污水和雨水不能够有效地外排,从而出现城市内涝、洪灾,给国家及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1]。

二、城市排水设施建设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通过对导致城市排水设施建设问题及排水网络功能欠缺的各类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笔者发现:相当一部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在对整个城市排水系统工程进行规划编制时,出现规划与城市经济发展实际不相适应的情况。规划中所选用的工程建设工艺方案不合理、不完善,而管理部门的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意识及管理力度相对欠缺,造成了职责分工不明确,管理职能名存实亡等问题。城市排水系统运行的不规范及管控机制的严重缺失,以及管理服务过程的松散无序现象均对城市排水设施建设构成相当地抑制和阻碍作用。

(一)城市排水系统工程规划设计与城市实际不匹配

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城市工业经济的飞速发展,促使城市运行功能也越来越丰富,运行质量越来越高。其具体表现是城市中提供给各种生产生活用地的面积在持续增加。比如居民住房建设、工业工程建设、国家行政机构建设及生活服务设施建设,以及为环保功能服务的生态工程建设都在持续拓展。再有就是作为重点内容之一的老城基础设施改造工程也亟待城市排水网络的更新及系统管理。

城市规模在不断壮大过程中,只靠单纯地对原有排水管路进行续长和加粗,是完成不了城市快速发展施于排水系统的艰巨任务的。目前,在城市排水系统工程规划设计中,大部分均未对城市排水网络工程的实际排水承载能力做充分估计,均忽视了居民生活污水、工业排放废水及雨季洪水排泄对城市排水功能的需求,并且在拟定排水规模时,没有深入研究城市废水的循环利用。故其不可能有效匹配城市废水治理和水资源循环使用对排水设施的要求。在排水系统工程设计过程中,不能紧密结合本城市的长远发展规划,也不可能做好老城区改建、新城区拓展、城市范围不断延伸对以后本城市排水管网功能的配套改造工程。

(二)城市排水工程施工建设工艺及管理不科学、不配套且管理职责不明晰,责任追究不到位

城市排水管网设施的施工建设系整个城市排水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完整的建造施工与管理直接决定着城市排水管网的工程质量和运行周期,它不但可以有效促进城市排水系统功能的完整实现,亦可有力推动城市排水问题的圆满解决[2]。

在城市排水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特别要注重做好管路布置方向拟定,路线选择、管沟挖掘、土方填埋等建设环节,并应认真遵守工程建设规划。现场施工作业者不能任意改变已定设计施工方案,倘若具体施工中有必要对原有施工方案做出某些内容变更时,必须由有工程方案设计人员参与其中的审定小组进行现场勘查,经研究确定之后,方可在原有方案基础上进行内容变更,从而使城市排水网络建设更有实效、符合实际排水功能需要。

(三)管理部门对排水网络系统重视不够,未建立完整的管理制度体系

在城市排水设施使用、运行阶段,相关部门对排水网络系统运行重要性及其存在问题可能产生的危害程度重视不够,而且未建立完整的管理制度体系。

城市排水系统完整发挥其排水功能不但需要构建科学有效的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机制,使施工作业过程管理工作细化到每一个工序环节,并且还要求消费客户在利用城市排水系统这一城市基础功能时,严格依照相关规程恰当使用、节约使用,不随意超限使用,更不允许对社会公共设施造成破坏效果。对城市排水系统的规范运用,可极大促进城市排水网络效用及大幅度减少排水工程维护所需的物资成本[3]。

(四)管理职能发挥不到位

城市排水网络作为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功能的完整发挥及原有缺陷的有效弥补取决于城市行政管理机构职能的有效发挥。城市公共事业管理部门是对整个城市公共设施开展全面有效管理的责任主体,而城市排水系统职能管理部门必须善于管理、勤于管理、高效管理。然而,一些城市因为城市排水类公共设施建设及管理起步较晚,相关管理制度体系建设不完整,排水工程管理经验欠缺而导致公共设施管理中暴露出相当多的问题。

三、城市排水工程建设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欲从根本上解决以上四类问题,需要切实做好以下四项工作:

(一)科学制定城市规划,恰当选用排水方案

着眼于城市整体发展格局,设置好城市前景规划,科学选用排水方案,完整处理好城市排水网络建设与城市未来发展之间的关系。管理部门需将城市排水网络建设和管理与本城市的整体建设远景规划相统一,合理处理好城市现实利益与长远发展格局的辩证关系。在实施远近相宜的建设思路及运作方案时,相关部门应着眼于近期社会服务功能的满足,又不能有碍于远中期目标的实现。同时对城市某一阶段的排水规模进行科学评估,从而精准确定本城市排水系统的筹建规模,进而充分达到城市每一时期、每一范围的排水量需求。

另外,还要选择合理的排水系统,满足城市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夏季雨水等对排水设施的不同要求。管理者要综合考虑城市的地质、地形、气候、水体等自然条件,以及城市的污水量、水质、所受纳水体和原有排水设施等具体情况,并从实际出发,形成合理的排水问题应急机制[4]。

(二)严格质量监管,建立健全排水工程建设及施工问责机制

解决好排水建设、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在材料选择、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管工作,并完善问责机制。当出现质量问题时,相关部门应及时补救和纠正,并严格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在材料选择阶段,应通过招标、竞标等公开方式,购买质量可靠、性价比高的合格管材设备。城市排水工程对工程质量要求较高,在管材选择时,需要认真审核相关管材的合格证、力学检验报告等资质材料,同时要对管材进行实地抽查检验,杜绝使用破损、脱皮、蜂窝等存在质量问题的管材。工程施工阶段要特别注意质量问题。

(三)加强宣传教育,追究滥用、破坏排水工程正常使用者的法律责任,保证城市排水正常

通过宣传教育,倡导全社会关心、爱护城市公共设施,可以促进排水设施的功能正常发挥,并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做宣传教育工作时,要注意将城市排水设施重要性的宣传与个人健康生活的重要意义结合起来。要使全社会认识到城市排水工程不仅是保持城市正常运转的基础工作,也是保证城市生态代谢的基础工程,和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

(四)创新管理服务体制,加强排水管理与服务

城市排水设施管理服务过程出现的消极服务、不作为等问题,一方面是管理体制的问题,另一方面则是工作态度的问题。对于前者则要将重点放在理顺体制上,要改变管理服务多重领导的现状,组建排水设施专业管理服务队伍,集中统一管理服务,保证排水设施功能的正常发挥。另外,要改变管理服务部门有责无权的现状,赋予其独立的管理权限和职能范围;明确城市排水设施管理单位的责任和义务。

四、结语

城市排水设施是维护城市生态物质代谢功能的重要部分,是保护城市水资源和居民生活环境的重要保证,是实现污水资源化系统工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它具有明显的市政设施和环境设施双重性。解决好中小城市排水设施在建设施工、运行使用、管理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中小城市的健康发展和城市生态文明的建设以及人民的幸福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吴云雷.市政工程道路排水管道施工技术要点[J].四川水泥,2015(12).

[2]定三元,袁明菊.中小城市排水设施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J].陕西水利,2013(1).

城市建设存在问题篇8

关键词:城市街道;景观建设;问题;设计分析

1城市街道景观建设概况

城市街道景观具有观赏性和服务,有特色的城市街道景观在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深刻的印象。所谓城市街道景观就是道路两旁提供观赏和服务的设施,但并不是每个城市的街道景观都相似,每个城市都要建设出有自己地域特点的街道景观,它在满足城市居民需求的前提下,还得体现出城市的文化色彩,并且美观大方。

2城市街道景观建设存在的不足

2.1历史文化的应用与地域文化无关

目前,在很多街道景观建设中,人们都喜欢运用历史文化对其进行建设,设计师更是积极地了解各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将其应用到街道景观建设中。但是,问题就产生于此。街道景观建设主要体现的是这个城市的形象,搬用别的城市历史文化则显得与当地的历史人文环境格格不入。有的的确应用了当地的历史文化,却只应用了形式,不求甚解,表达不出一个城市的内涵。

2.2忽视了时代文化精神

在应用历史文化的同时,也应考虑到当代的文化。作为现代的城市街道景观,首先它是应用于当代人的,理应满足当代人的物质和精神的需求,并符合当代人的审美,这就要求街道景观建设在体现历史文化精神的同时,也应该体现时代文化精神。如今,一些设计会为了追求历史感,忽视了时代文化精神,这样的景观不便于广大人民群众的使用与欣赏。

2.3街道垃圾影响美观

如今,街道两侧每隔一段距离都设有垃圾箱或垃圾点,就是为了保持街道地面的整洁,干净的街道才会让人赏心悦目。但是,仍然有很多人不自觉,随手就把垃圾扔在路边,有的人在街边摆小吃摊、烧烤等,吃剩下的残羹和垃圾就随手堆在路边或树坑里,加重清洁人员的负担。所以,应该提高自身文化素养,为街道景观建设出一份力。

2.4生态环境、文化遗产遭到破坏,城市失去特色、环境恶劣

改革开放30年来,很多地区由农村变为城市,为了加快发展的脚步,很多文化遗产遭到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和古建筑群就这样的被摧毁,更有甚者为了采矿,好好的山地被炸的支离破碎,泥石流、洪水成灾。新建的楼群景观相似,失去了原有的民族特色。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汽车尾气使空气质量变低,蓝天也失去了色彩。这些都是生态环境被破坏所造成的影响,所以,在发展的同时应该遵循自然规律,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城市街道景观设计分析

2.1发扬地域文化特色

中国的传统文化值得我们去继承和发扬,然而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如果每个城市的街道景观都能体现出自己的地域文化色彩,每个城市的布局都不一样,各有特色,就不会出现城市景观建设雷同的现象,同时每个地区的文化色彩都能够得到传承。但是,发扬地域文化不能只是形式的展现,其文化精髓也要体现出来,

2.2增加时代文化精神

时代文化就是与时俱进的现代文化,在发扬传统文化的同时,增加时代文化特色,比如,路灯、垃圾箱、健身器材、观赏灯等设施,都是可以满足人们的需求而设立的,这些设施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还可以缓解社会压力,方便人们的夜间出行等,这些都是时代文化给人们带来的便利。

2.3提高人文素质,加强城市绿化

(1)街道景观的建设与人文也有着紧密的联系,人们要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不随地吐痰,不随手乱扔垃圾,不在公共场合吸烟等,这些都能提高街道景观建设的质量。(2)加强街道的绿化建设。绿色是一个城市最健康的颜色,炎热的夏天,路边的大树可以乘凉,人们走在街上就能闻到花香,所以,街道景观建设中,绿化设施必不可少。

2.4保护生态环境和传统文化遗产

城市发展固然重要,但是,不能为了城市发展就忽视环境和文化遗产的保护。所谓文化遗产就是历史的产物,它见证了时代的发展,对于研究城市的历史发展、风土人情、民族文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对于生态保护问题更应该刻不容缓,我们生活在其中,就得遵守它的规律,它才会给我们带来欢乐。所以,在城市街道景观建设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和传统文化遗产。

城市建设存在问题篇9

【关键词】内涵,问题,对策

一、宜居城市的内涵

宜居城市,即适宜居住的城市,这是一个极其概括而又内涵丰富的概念。2005年,北京市在制定2004--2020年北京市城市总体发展规划中,第一次将宜居城市发展目标写入规划的总体报告中,第一次规划出宜居城市建设的实践设想,计划用15年时间将北京建成宜居城市。同年,国务院在批复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时首次在中央人民政府的文件中出现“宜居城市”概念。《国务院关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中把宜居城市表述为创造充分的就业和创业机会,建设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宜居城市。

任蒴(2011)认为“宜居城市”指的就是经济、社会、环境以及文化协调发展,人居环境良好,能够不断满足人们的物质以及精神生活的需要,能够适宜人类生活、工作以及居住的城市。“宜居城市”主要有两种定义,即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所谓狭义的宜居城市就是指气候条件宜人,生态景观和谐,人工环境优美,治安环境十分良好,适宜居住的城市,这里的“宜居”仅仅指的是适宜人们居住;所谓广义的宜居城市则指的是人文环境及自然环境相协调,经济的持续繁荣,社会和谐稳定,文化氛围浓郁,设施舒适齐备,适于人类工作、生活以及居住的城市,这里的“宜居”不仅仅指的就是适宜居住,还包括了适宜出行、就业以及医疗卫生、教育等方面的内容。

李家凯(2013)认为宜居城市建设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原有城市的改造,如何按照宜居城市的理念对现有城市中不宜居的地方进行改造,成为宜居城市;二是在新城市建设中,如何按照宜居城市的标准进行建设。

二、宜居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宜居城市的建设缺少文化内涵

愈刮愈烈的城市“广场风”、“大学城风”、“会展中心热"、“标志性建筑热”,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承载着城市文明与发展的特色文化的空间。这种没有文化内涵的建设,使城市间建设陷入了一个“巨型结构游戏”之中。完全的城市,既需要外观上的美感,但更需要关注其内在品质上的提升。换言之,建筑只是城市的骨架,而居民的“幸福指数”、文化魅力才是城市文明、有序、公正、宜居发展的灵魂。

(二)城市的过度膨胀阻碍了宜居城市建设

城市的过度膨胀,就会产生诸多问题,如人口问题、资源问题以及城市环境污染题、各种社会问题等。这些问题夹杂在一起,就使得我国“宜居城市”的建设的进程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三)房地产业畸形发展导致城市“不宜居”

房地产业的畸形发展对宜居城市建设的负面影响表现在:第一,土地被大量囤积,普通商品住房、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不足,影响城市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第二,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能耗高、资源浪费;第三,住宅房价畸高,已经影响到了城市生活居住环境和投资环境。

三、宜居城市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积极塑造有特色的城市文化精神

城市文化建设要以留住城市记忆为基础,以塑造城市特色为主要任务,唤起城市作为文化子系统在城市空间上所表现出来的文化特质。城市特色的塑造必须以城市的历史底蕴为根基,在此基础上进行城市文化的创新。一方面要保留保护和挖掘现存的城市历史物质文化遗产,另一方面也要创造适应现代社会的城市文化生活的新城市空间,创建新时代的城市特色。

(二)科学规划城市规模和空间布局

第一,新建城区采取“小综合、多组团”理念,规划建设城市组团。组团内集居住、商务办公、商业、休闲娱乐、餐饮等多功能于一体,金融、信息、研发等生产业也建成组团,组团之间用绿地间隔。第二,发展微型中央商务区,形成城市多中心格局,避免人口过度向城市中心集中,形成中心地区建筑群热岛效应,有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三)合理安排城市功能布局和产业布局

第一,把对外服务的功能安排在城郊交通枢纽地区,适度聚集行政服务功能,促进CBD与周边城区共同实现职住平衡;第二,按照服务行业区位要求进行布局,完善生产业布局,改进分配业布局;第三,规划建设服务业聚集区,围绕城市特色和主攻方向培育产业园区,加强知识传播和创新,提升竞争能力和服务水平,增加整个集群的业务机会,同时方便开展对外服务,减少不必要的交通压力。

参考文献:

城市建设存在问题篇10

关键词:协调统一科学编制环境建设

我国新时期的城市发展正经历着质的飞跃,与此同时,城市规划必然也要面临着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新跨越。而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政策、科技和文化对我国城市发展的影响和推动将愈加强烈。近几十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人口密集、交通拥挤、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问题十分严峻。因而建设生态城市是全人类在21世纪努力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生态城市则是一个新兴的词汇和规划理念。生态城市建设不仅要高水平、高质量地做好生态城市规划,而且要精心做好生态城市设计。在规划、设计和实施建设中要充分利用自然生态系统,同时也要保证城市建筑在整体规划设计中的协调及统一。

一、城市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一)城市规划随意性

城市建设,规划先行。规划在建设中的地位极其重要,规划是城市建设的蓝天,是城市建设的法律。所有的城市建设包括市政基础设施,城市广场,社区街道,景观绿化等建设都应该纳入到城市规划的行列中。然而,在城市建设中,城市规划经常被改变,表现出了很强的随意性。究其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第二,地方领导的更替。第三,利益驱使。首先来自地方的利益,地方政府为了寻求财力大多热衷于土地出让,这些都牵涉到城市的规划。其次是个人利益,有些个人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操纵或诱导规划的调整,从中牟利。这一切都使现阶段部分城市的规划出现了随意性大特征。

(二)城市大气质量严重恶化

工业和交通运输业逐步发展以及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将粉尘、硫氧化物、碳氧化物、臭氧等物资排入大气层,使大气层严重恶化,导致全国绝大多数城市出现酸雨,给工农业带来巨大的损失,直接地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三)垃圾泛滥成灾

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产生了大量的废物,全国有2/3的城市处于垃圾的包围之中,不仅有碍雅观、侵占土地、传染疾病,而且在自身严重污染环境的同时加强了水体、大气土壤的污染。

(四)噪声扰民现象普遍存在

随着我国城市工业、交通运输和文化娱乐事业的快速发展,噪声扰民的现象也很突出。

(五)水污染问题

由于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和工业的飞速发展,大量污水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而直接排掉,致使水环境严重污染。全国有监测资料的1200多条河流中,850多条受到污染,在七大水系中,辽河、海河、淮河污染严重,全国78%的河段不适宜作饮用水水源,50%的地下水受到污染。

二、未来城市环境建设的几个转变

是从污染治理的需求上升到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需求。二是从物理空间的需求上升到人的生活质量的需求。三是从面向形象的城市美化到面向过程的城市可持续发展。四是从城市绿化需求到生态服务功能需求。概括成一句话,就是要引进天人合一的系统观,道法天然的自然观,巧夺天工的经济观和以人为本的人文观,实现城市建设的系统化、自然化、经济化和人性化。

三、对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生态城市规划是当前人们十分关心的问题,生态城市的建设不仅要有一个科学的、高水平、高质量的生态城市规划,而且要做好生态城市设计,同时在规划和设计实施中要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编制生态城市规划,就是要建立由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方面要素构成的生态城市规划指标体系。城市规划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用科技创新改善涉及人居环境的有关领域

城镇是人口和经济活动的集聚地,也是各类污染集中的地区。建设规划工作必须围绕人居环境质量的改善,研究气象环境与规划布局、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关系,努力控制城乡建设活动可能造成的污染。在污水资源化、建筑节能、化学建材、建筑用钢、智能交通、住宅产业现代化等影响和制约人居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的几个关键领域,加强科研攻关,加强技术集成,加大技术推广应用力度。

(二)城市建设规划要具有特色性

中国城市建设文化走向。风情各异、不同特色的城市景象已不复存在,代之以“千人一面”的再造城市。高大的玻璃幕墙建筑、点缀着假山、假石、喷泉、罗马柱的大广场,有着各式各样路灯,加上中间绿化隔离带的大马路、穿行在城市中的高架桥等,几乎成了城市现代化的标志。在趋同化的大潮中,曾经熟悉的城市面孔,城市记忆已经被淹没。城市建设并不等于城市表面形象的建设,高楼大厦并不等于现代化。照搬照抄、拿来主义,人有我也要有的城市建设思维只会导致城市传统文化、城市特色的丧失失去了传统文化的城市就缺少了灵魂和活力,没有特色的城市就没有了发展的竞争力。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地理环境,山水特征、地质资源、物产资源、气候特征等等都是丰富多彩的,这些就是独特的地理文化;每一个地方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审美情趣、价值追求等人文精神内容也不尽相同,这无不与当地的城市文化基因、传统个性都有着必然的密切的联系,这些人文内容也就形成了当地的独特的社会文化。

(三)用绿化建设大力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要采取有效措施,增加城市中心区的绿地面积,提高城市绿化水平。要制定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严格划定绿化用地面积,科学安排绿化布局,加强城市绿化隔离带建设,形成乔、灌、花、草相结合,点、线、面、环相衔接的绿地系统。

(四)进一步完善法律制度,使公众真正参与到城市规划中来

要解决好我国城市规划中面临的问题,就需要进一步完善法律制度,使公众真正参与到城市规划中来。城市规划过程中多创造公众参与机会并形成制度。强调公众参与、强化社会公众的规划参与意识,对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至关重要。在城市规划过程中的要设立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在城市规划批准之后要向社会公布规划成果,采用公开展示、公众媒体、社区公告、手册与资料备查等多种形式使广大群众了解城市规划,认同城市规划。

综上所述,做好城市规划工作不仅意义重大,而且刻不容缓。因而在当前形势之下,要充分认识到城市规划工作的重要性,树立和构筑面向当代的城市规划哲学和理念,进行科学的城市规划,以实现我国城市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玉霞.生态城市规划的探讨[J].技术与市场.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