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信息化建设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2:08:26

体育信息化建设篇1

关键词基层体育教学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a

体育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新时期学校档案部门的一项基础性业务工作,是学校档案工作迈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但是一些基层体育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滞后于其他学科或业务档案工作,与办公自动化不能同步和协调发展。档案人员要如何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显得无从下手。本文结合工作实际,介绍基层教育部门体育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方法。

1制定体育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方案

根据实际情况,基层教育部门应建立一个全面的、系统的、有效的、适合体育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方案。方案是以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加快推进体育教学档案资源数字化、信息管理规范化、信息服务网络化的进程,从而提高体育教学档案工作效率,拓宽体育教学档案工作服务领域,全面提升体育教学档案管理的整体水平。建设方案要阐述体育教学档案信息化的意义和当前的行业背景,确立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分析本部门或下属学校体育档案工作的实际情况,改善的主要措施和条件保障等。通过本方案的具体实施,争取教育部门相关领导的支持和单位全体教职工的配合,提高体育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可行性和实效性。

2推进体育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工作流程

2.1购置档案网络管理系统

档案网络管理系统是面向整个单位,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与数据管理技术,实现单位内部档案管理工作的系统化、快捷化,为各部门能够全面、准确、及时地收集和利用档案信息提供强力的技术支持。考虑到人员和技术等方面的因素,基层教育部门最好借助外力,直接购买成熟的网络版档案管理系统,再根据本部门或下属学校实际情况,推进体育教学档案管理系统与单位内部其他学科管理系统对接与整合,实现体育教学档案信息数据的收集、交换、归档、管理和利用,为体育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打好基础。

2.2目录数据库建设

加快体育教学档案目录数据库建设。完成室藏体育教学档案文件级、案卷级目录的录入,全部档案门类100%建立电子目录。同时,制定体育教学电子文件收集、整理、归档、存储应用的业务流程,实施部门立卷信息化管理,最终实现全部室藏档案目录计算机检索和管理。

2.3全文数据库建设

加强对单位体育教学电子文件收集、鉴定、著录、归档工作的监督指导,各部门兼职档案员在移交整理年度档案文件资料时,须同步移交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实行电子文件和纸质文件“双套制”归档。对以往纸质档案则进行数字化扫描,照片、录音录像档案进行数字化转化,建立相关的全文数据库。

2.4备份管理

档案部门定期对目录数据库、全文数据库进行备份管理,确保电子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安全性和可识别性。如果有条件,可多套备份,实现异地备份,实现档案的安全保存。

2.5体育教学档案利用与宣传

在体育教学档案目录数据库和全文数据库建设取得阶段成效后,可深化档案管理软件系统的二次开发和利用,开展网上体育教学档案检索利用服务工作,实现体育教学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同时,依托单位网络制定档案工作专栏,使之成为宣传档案工作、开展档案信息服务的窗口,多渠道发挥体育教学档案信息资源的服务作用。

3体育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保障措施

3.1经费保障

档案部门要争取领导的支持,将体育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所需经费纳入单位预算,边投入,边建设,从部分信息化到全部信息化。购置与信息化建设相配套的服务器、计算机、扫描仪、光盘刻录机等基础设备;保证体育教学档案信息化专业知识培训经费。

3.2制度保障

严格执行标准规范,依照《档案法》和《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制定具体的操作办法和措施,规范和指导学校体育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运行、管理和维护工作;保障学校体育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规范化、标准化和制度化;加强对体育教学电子文件归档工作的监督和指导,保证归档电子文件的真实、完整、有效。

3.3业务培训保障

加强档案信息化业务培训,特别是电子文件归档、档案数字化加工等技术内容的培训。专兼职档案员要转变传统档案实体管理的观念,积极参加档案信息化专业知识的培训,加强和其他单位的交流和学习。

4结语

体育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全面而又具体的工作任务,需要教育部门相关领导的支持和各方面保障,全体相关人员的积极参与和配合。当然,基层体育教学档案部门也要克服困难,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和对策,做到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注重实效,使体育教学档案信息化与档案事业大发展相协调,适应社会和时展的需要,更好地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朱俊民.体育课程考核背景下的体育档案信息化建设[J].当代体育科技,2014,32(4):39-40.

体育信息化建设篇2

一、去年工作回顾

为认真做好教育系统信用体系建设的宣传工作,树立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风气和舆论氛围,按照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我局结合实际,积极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

1、充分认识做好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教育系统肩负全县7万多适龄儿童的教育任务,全县4000多教职工,教育的成败,教师的示范,师生的诚信将直接影响的社会的信用体系建设,因此,教育局领导非常重视教育系统的信用体系建设,及时成立机构,由局长任组长,相关领导任副组长,科室负责人任组员,并明确工作人员、工作职责,切实开展教育系统信用体系建设工作。

2、加强宣传力度,动员广大教师齐行动。教育局利用教育点多面广,利用教育阵地,积极开展诚信教育的宣传工作。一是从机关做起,结合“行政效能提升年和干部作风改进年”以及创新争优活动,成立教育服务中心,为服务对象提供优质服务,树立为学校服务、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的服务意识,树立机关良好的形象。二是利用召开校长会、教师培训会等机会,传达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相关文件和会议精神,要求学校利用校会、班会、板报等形式开展宣传工作。三是要求学校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与品德教育结合起来,切实开展诚信教育并取得成效。四是采取信息发送的形式开展宣传。五是要求机关各科室,特别是民办教育中心、组织人事科、招生办、办公室等涉外服务多、涉及对象多、服务事项重要的科室,要诚信办事、热情服务,切实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3、结合教育实际开展工作。一是积极发展民办教育,为民办学校提供平等服务,结合我县教育实际,我局成立了民办教育服务中心,成立教育服务大厅,建设服务中心窗口,为民办教育创办者提供优质服务,为突破性发展民办教育,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形成公民办互相补充、相互促进的大教育格局。二是结合教育系统实际,对学生安全、食堂卫生、价格、质量、小卖铺、超市等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问题加强监督和管理,坚决避免非正当竞争给学生带来经济负担和身心健康,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教育的温暖和信用。三是按照省市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课余负担的要求,严格杜绝各学校、各班级以及科任教师乱征订或私自向学生推荐教辅书籍,净化教育乐土,杜绝商业贿赂等行为,切实保护学生合法权益。四是实行政务公开,规范办学行为。五是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两个年”活动,在教育系统树立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发展意识,讲信用、讲原则、讲效益,切实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为学生家长服务,建立和谐、稳定、发展的良好环境,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社会体系建设应该是全社会关心、关注的事,也是一项新的工作,在具体的工作开展中存在:一是工作经验不足,成效不够明显;二是宣传不够广泛,多数教师思想意识不高;三是活动开展与部门工作针对性还不强;四是工作操作性不强,与部门的工作不够紧密。

三、明年计划

体育信息化建设篇3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教育信息化;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tp37

近年来,由于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逐渐应用于教育、教学方面,把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育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主要是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来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尤其在中小学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多媒体技术在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中逐渐实现了: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多媒体技术在教学管理上的应用,多媒体在建设教学资源库中的应用。

1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方面的优势

多媒体技术可以使教学内容的信息量扩大,使得课堂教学内容充实,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把文字、声音、图形、图像都统一在课件中,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也有利于学生拓宽知识面,增加知识量。增加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生动性,避免学生对一些抽象的知识难以理解,造成知识掌握不牢固。多媒体技术功能强大,操作技术简单,教师可以在网上进行远程教学,学生可在在网络中交作业,教师对其进行批改和指导,教师和学生还可以进行交流,实现网络答疑,进行远程教学。教师可以把课件上传到学校网络中,学生如果有课上没有听懂的问题,可以自己根据课件的内容进行学习,多媒体技术在教育中得到充分的利用,可以使教育发挥最大价值。

2什么是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在我国有多种定义,对这些定义进行总结分析,得出了一个较为准确的定义,教育信息化就是在教育部门的统一规划下在教育系统的各个领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所以说教育信息化是一个需要逐渐完善的过程。教育信息化的根本是运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实现教育信息和知识的共享,教育信息化是把信息都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化,把这些信息资源共享到网络上,打破时间、空间上的限制,更加方便交流沟通,有利于教育实现自主化、终身化和社会化,可以促进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进行多向的学习交流。

3多媒体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

3.1多媒体技术在教学方面的应用

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课件把学生要学习的内容进行脉络分析,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在教学课件中要包含内容体系,内容讲解,例题分析,相关的图像和练习题。注意在课件的设计中不要过分的注重画面的美感,不要应用太多的背景音乐,否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在课件中要有学生的练习题库,保证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学中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让教师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提高课堂效率。比如,在中小学使用多媒体教学,教师要根据中小学生的特点和学习规律,进行多媒体的课件教学,小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较差,注意力也容易被分散,这就要求教师利用课件,来增强小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并且集中他们的注意力,通过在课件中加入适当的引导性的动画,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走,并且有适当的图片和动画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容易走神,教师也要控制好图片的数量否则学生只注意画面而忽略了教师所讲的内容。教师要在课件中清楚的标记好重点,避免学生在一整堂课学习下来,不知道哪些内容是重点的情况。在中学生的学习中有很多抽象不容易用公式表达的理论,可以用动画进行模拟真实的情况,让学生进行理解。比如,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注重使用一种器官来进行学习,比如在朗诵是主要是用嘴巴读,阅读课文一般用眼睛看,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的教学,能够让学生得到多方面的感官刺激,在学生学习中进行视觉感官和听觉感官甚至跟多的感官相互进行作用,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

3.2多媒体技术在教学管理方面的应用

教学管理包括对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的管理,还有对教师和学生的管理。教学管理的任务是制定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和加强教务的行政管理工作。在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设定上,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通过利用多媒体学习软件,每个学生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在中学教学中,学生表现出对知识不同程度的理解和掌握,但是班级授课的方法,要求教师按照大多数学生的掌握情况来进行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可以对这一问题进行很好的解决,对于那些掌握的较好需要进一步拔高的同学,可以在网络中搜索较高层次的学习计划和内容,对于那些在课堂上没能掌握学习内容的同学,也可以在网络中搜索教师上课的课件对课堂上的学习内容进一步巩固。教务的行政管理工作,包括对学校的财务、人事,都统一进行网络化管理,制作成网页格式,建立自己学校的门户网站,把学校的学生信息档案、教师的信息档案都根据不同的标准组建成若干个小系统,让学校的工作人员可以在多媒体中进行各种管理。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远程会议,许多教研能力较强教师,可能分布在全国各地,如果他们想开一次教学讨论会,在过去可能需要长途跋涉,现在这些教师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和远在千里的同行们进行教学上的探讨和分析,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使教育工作人员得到更好的信息交流与沟通。

3.3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资源库方面的应用

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建立大规模的教学资源库,不仅有利于教师对先进教学经验和教学案例的学习,而且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资源库进行自主学习,不断完善自己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教学资源库的建立有大量的文本素材、音频素材、图像素材和视频素材,根据不同的年级、学科、教材版本建立不同的试题库,可以让教师们进行下载和浏览,有大量的教师经验的教学案例分析,每一学科每个年级容易出现的问题,还要进行优质的课程的上传让教师和学生可以搜索的到,并对课程进行按时更新。比如,在中小学的教学中,对于一些教学经验匮乏的新教师,就可以直接在教学资源库中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案例的学习,使新教师能够快速有效的对先进的教学方法进行学习,提高自己的讲课质量。对于一些缺少优秀教学资源的学生,可以在资源库中搜索一些自己需要了解的知识内容,也可以在网络上进行观看网络课程,把自己在平时课堂学习中没有见过的一些知识点或者解题方法记录下来,并对其进行牢固的掌握。学生还可以在习题库中挑选对自己有帮助的习题进行练习,增强自己对学习内容更深一层次的理解,不断的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并且加强自己的知识容量。这样不仅促进了对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而且还提高了教师对教学方法的运用能力,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层次掌握。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得到了重要的应用,尤其是在教学方面,教学管理方面和建立教学资源库方面,使得教育信息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教育信息化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要不断对多媒体技术进行发展,不断地对教育信息化进行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钟玉琢,蔡莲红,李树青.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基础及应用[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577.

[2]张瑜.多媒体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12.

体育信息化建设篇4

【论文摘要】教育信息化是信息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目标和趋势,本文针对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内涵,进行深入的分析,剖析目前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现状,并提出建议,旨在促进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高等教育的体制和模式等诸多方面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目前,教育信息化建设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

一、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内涵[1]

何为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是指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充分的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利用信息资源进行教学,培养适合信息时代所需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针对高等院校而言,信息化建设包含三个基本内容:信息化环境建设、信息资源建设、信息化体制建设。

1、环境建设。信息化环境建设包括信息化硬件建设和信息化软件建设。信息化硬件建设包括校园网、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电子阅览室、计算机终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信息化软件的建设包括办公系统、教务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等应用系统的建设。软、硬件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和前提。

2、资源建设。信息化资源建设是指各种电子资源的建设,具体包括多媒体教学素材、网络课程、网络题库、数字图书馆等。这是在已有的硬件和基础软件的前提下更高层次的建设,目前各高校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基本在这个层次。

3、管理体制建设。信息化建设要想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而不仅仅停留在软件和硬件的购置上,相应的管理体制建设尤为重要。如信息化建设的管理队伍和专业技术队伍的建设、具有信息化意识和信息化操作本领的教师队伍的培养等。如果说环境建设是基础,资源建设是核心,那么管理体制建设就是信息化建设的关键。

二、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2]

1、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相关部门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大幅增加。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并以较快的步伐向前发展。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目前高校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各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已经从单机应用、基础软硬件建设发展到向数字化、一体化整合。校园网的覆盖范围和出口带宽、多媒体教学的种类与科目均大幅增加,应用管理系统的水平和使用率也有较大程度的提高。

2、信息化资源建设由数量到质量逐步转变。起初进行信息化资源建设主要集中在大量的购置和使用各种数字化软硬件资源,如今已经发展到资源管理平台和资源应用平台的建设、数字图书馆和大学数字博物馆的建设,且网络资源体系也正在逐步的完善。此外,部分高校还开设了网络学院,支持网上远程授课和辅导答疑。各级各类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成效显著,初步形成了资源建设的有效机制。

3、培养出大批适应信息社会需求的人才。信息化素质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所需人才的最基本素质之一,目前各高校都增加了信息技术相关课程的开设,并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信息化教学理念。培养出了传统专业与信息技术专业相结合的应用型复合人才,为教育信息化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4、教师信息化工作取得一定成效。教育信息化从主观上人的因素看,首要的就是教师的信息化应用能力与水平。要培养具有信息化素质、拥有信息技术实践能力的人才,教师的信息素质和信息能力尤为重要。因此,各高校和教育机构都在积极地开展旨在提高教师信息化能力的各种培训,为全面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

5、教育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的制定。制度和法规是教育信息化全面推进和实施的政策保障。教育部先后颁布了《基础教育教学资源数据规范》《教育管理信息化》以及《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教育信息化政策法规,促进教育信息化建设。

三、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建议[3]

信息化技术是先进的生产力的重要代表,信息化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促进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教学方法的改进,从而提升学生的信息化素质,培养出适应于当今信息时代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同时信息化技术能够使高校在教学管理、行政办公、后勤服务等多方面更加简便快捷。

首先,要提高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系统性、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学校内部和外部多个方面。需要内外、各部门相互协调、配合。工作方式的转变不可避免地导致一些机构和人员的变化,从而引起抵制和误解。这就需要加大开展教育信息化知识和技能的宣传、培训和推广的力度。

其次,要优化教育信息化的运行机制。教育信息化建设,除了需要大量物力支持外,还需要一支优秀的建设和管理队伍。必须引起领导的高度重视,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负责实施和协调各项工作的开展。同时,需要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处理好建设与管理、服务与应用、投资与收益、体制与机制的关系,使部门之间高效联动,这样才能从更高的层次形成统一的规划,从根本上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再次,要注重建设的实效性。正如只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授课不能称之为多媒体教学一样,单纯的计算机代替手工,或者是借助于计算机网络等信息化手段将传统的管理方式照搬到计算机上也不能称之为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不是简单的数字化、计算机化,而是借助信息技术,引进现代教育理念和管理理念。

四、结束语

我国高等院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较庞大的系统工程,囊括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通讯技术等多种现代信息技术,它不是简单的对现有教学和科研等体制的网络化,而是需要将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系统有机结合,使高校信息化建设走向快捷、高效、稳定、安全的轨道上来。

参考文献:

[1]郝晓冰谈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教学研究2006年5月

体育信息化建设篇5

【摘要】近几年,随着社会的进步与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当前各大高校的建设过程中,教育信息化系统的建设逐渐成为重要任务。但是,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这就需要我们对这项工程有足够的了解和认知,用发展的眼光和创新的思维促成教育信息化系统的成功建设。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高校实施教育信息化的必要性,阐述了教育信息化系统的建设要点,接着探讨了高校在教育信息化系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高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措施,以期为教育信息系统的相关建设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

教育信息化指在教育及教学领域,坚持先进的教育思想,科学应用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与广泛利用,培养更多适应社会发展、满足社会需要的信息化人才,以促进教育现代化的实现。在我国各大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是学校现代化教育的实际需要,是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要求,对培养新型人才方面具有重大意义。新形势下,在教育信息化系统的建设过程中,要时刻树立良好的信息化观念,建立有序的信息化建设体系,合理有效的开发高校教学资源,不断强化对教育信息化体制的建设。

一、高校实施教育信息化的必要性

近几年,我国的信息化技术产业可以说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顺应这一发展需要,许多高校的教学管理也开始步入信息化时代,加速信息化系统建设成为高校创新教学管理模式的重大工程之一。以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的积极思想为先导,融入最新的信息技术,逐步改变以往的教学管理模式,进行有组织、有纪律、有目的的指挥和协调,以此促进高校教学管理的作用发挥,从根本上说,这就是高校在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任务。因此,对高校教育信息化系统加快建设是教育形势所需,也是当前教育体制建设的重点工作,其必要性可见一斑。

二、高校教育信息化系统建设的要点

当前,我国各大高校教育信息化系统的建设由其建设必要性决定,要将其早日提上日程。虽然信息化建设具有相当的迫切性,但却不能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及时调整,合理布局,一切从高校实际出发,探索出一条深刻的、创新的信息化道路,在各大高校的教育信息化过程中,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点,即良好信息化建设观念的树立、信息化建设体系的有效建立、教育信息资源的合理开发、教育信息化体制建设的加强等要点。

(一)高校要树立良好的教育信息化系统建设观念

一个国家要想长足的发展,离不开对人才的培养发挥重大作用的高校,离不开教育水平的提高。高校教育管理模式应当适应社会和时展的需要,要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实现教学管理的科学、高效、便捷和现代化,从而提升高校的核心竞争力,这也是目前高校教学管理的大势所趋。随着国家对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多,高校也陆续扩大招生,学生资源充沛的同时也使得高校的教学管理任务加重,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管理需要。因此,加快教育信息化系统建设的进程成为了目前高校教学管理的普遍共识。

教育信息化系统建设工程应当列入高校的重点工作和总体规划当中,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断加强高校的信息化系统建设。另外,我们要明确:高校教育信息化系统建设需要学校领导和教职工的亲自参与、监督。当建设中遇到困难的时候,学校领导应该积极面对、克服,寻求最优解决办法,促进建设工程的顺利开展和实施。教职工也要树立良好的教育信息化观念,转变自身的传统教育思想。高校可以做一些适当引导和激励,加大宣传和动员力度,让信息化教育观念深入每一位教职工的心中,促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这项工程当中。

(二)高校要建立有序的信息化系统建设体系

在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诸多问题,这就需要我们结合高校的实际教育情况以及具体信息需求,把高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进行科学统筹和全面规划,有的放矢地开展高校教育信息化系统建设。

在高校的教育信息化系统建设过程中,我们应该紧紧围绕安全、有序、互联、整合等目标进行。要注意的是,各个信息化系统之间不能只作简单的堆砌或糅合,而是要使系统的各部分之间形成合理的内在逻辑。当然,我们还可以通过信息交换平台来实现全国各大高校信息化系统之间的联通,使高校师生方便快捷地获取信息资源。总体来讲,建立一个有序的信息化系统要具备统一性、灵活性、多样性、可集成性、个性化等特点,只有兼顾这些特点,这个建设体系才算完善、合格。

(三)高校要合理有效地开发高校教育信息资源

高校要想做好教育信息化系统建设必须重视对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主要包括多媒体素材、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教学案例、题库、电子文献、网络课程以及电子文档的利用,它是和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资源。当前,我国几乎大部分高校都建立了校园信息网络系统,但是这个系统包含的教育资源信息资源还十分不足,完全不能满足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需要,这就造成教师在备课时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寻找教育信息资源。很多学生不得不通过互联网来寻找教育信息资源。但是,我们都知道互联网上很多的教育资源虽然丰富,但没有针对性,缺乏适用性,查找起来相当费时,又不能有效的与高校所开设的课程相互衔接。这一问题是一个普遍问题,也是目前很多高校在信息化系统建设过程中面对的主要问题。因此,高校应当合理、有效地开发学校的教育信息资源,尽可能地满足广大师生的教学需求。

另一方面,教育信息资源还应该实现共享,资源共享可以使教育信息更加流通顺畅。高校还可以开发一套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的教育资源管理系统来统一管理教育信息资源,从而实现教育信息资源的快速获取。这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对资源库里的所有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和整理。

(四)高校要加强教育信息化体制的建设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曾经说过:“制度问题是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问题”,制度建设就是规范建设,教育信息化系统的建设需要有规范地开展,而不是茫然地进行,因此,我们很有必要修改和完善教育信息化的相关制度。

笔者认为,高校教育信息化体制建设应当包含专业技术队伍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信息化的制度建设。专业技术队伍及教师队伍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教育信息化主体力量的建设,在系统建设的过程中,信息化制度的建设是其根本,是对系统建设起到规范性作用的重要方面,是一项不可忽略的基础建设。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的教育体制,是确保信息化建设工程顺利开展与成功实施的重要保障。

综上所述,高校要想在信息化建设中取得成功,就必须在教育信息化系统建设的观念、建设体系、信息资源和信息化体制等方面下功夫,用长远的眼观、发展的眼光、变化的眼光来对待这项工程。

三、部分高校在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绝大部分的高校对教育信息化建设持肯定态度,并且充满热情和积极性的,但由于高校领导和教学管理人员对它的了解和认知不足,导致部分高校在信息化系统建设的道路上走了不少弯路,不仅没有改进教育管理模式,反而造成了许多教育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浪费。下面笔者以部分高校的实际教育情况为依据,对现阶段高校在信息化系统的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常见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有部分高校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度不够

尽管在我国的高校中,教学管理信息化系统受到了愈来愈广泛的欢迎。但是由于部分高校(特别是经济相对落后的地方)思想保守、观念陈旧,不敢大胆创新,缺乏对信息化教学管理的了解与认识,造成对该项工程的不重视。某些高校甚至还存有抵触情绪。笔者认为,高校的教学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学管理的内容应该是全方位、多层次的。而有的高校在教学管理上仅限于局部的管理,而忽视整体上、全局上的投入,这使得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进程严重滞后。

(二)高校教育信息化系统建设不够彻底

目前,相当一部分高校虽然在形式上采用了信息化的教学管理模式,但是由于智能化和网络化的建设不彻底和运行不到位,使得这些高校的教学管理效率没有达到理想效果。信息化系统虽然在部分高校学生的学分、成绩和课程安排上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软件开发技术的落后和技术工人的不专业等原因导致中途搁置或直接丢弃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使得资源不能及时共享,不能在教学管理上形成互动与合力,从而造成资源和信息的严重浪费。

(三)不注重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技术水平

高校教育信息化系统的操纵者主要是教学管理人员,从某种角度上讲,教学管理人员起到了很大的主导作用。如果他们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操作不熟练,又不注重这方面能力的提高,将会使学生这一受用者无法获取相应的知识,从而导致整个教学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失败。

四、解决高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建议要尽快转变思路,改革和创新教学管理信息化的观念,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重视教育信息化系统的建设

高校应当明确的是,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具有综合性、创造性的工程,是一个有组织的、与管理密切结合的项目。同时,信息化系统的建成涉及投入、人力、物力等方方面面,需要统一协调,需要领导的重视和有效的落实。所以,信息化建设应当坚持科学布局、统筹兼顾。具体地说,就是要注重调整目前的管理体制和模式,使之更加符合和适应信息系统建设的要求,要保障信息化系统建设项目资金和技术队伍。

(二)要有效且彻底地开发信息资源

各大高校要想顺利实现教育教学信息化,对硬件设施的建设是其重要基础,同时,对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与广泛利用是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长期性与核心的任务。信息资源建设的过程中,要注意将引进与自主建设相结合,融合多方力量,共同建设。通常有以下三种途径:

1、链接。主要是将高校的服务器与互联网上海量的教育教学资源网站进行链接,达到最直接地实现资源共享。对于这类链接,可以通过专家引荐或者搜索引擎获取,然后由校园网的维护技术人员负责更新即可。

2、自主制作和二次开发。这种途径是由高校教师一起完成的,一般情况下,学科教师是这种资源建设的主导力量,他们经过专门的理论和技术培训,熟练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技巧和能力,可制作出教学所需的各类课件及素材。

3、镜像。就是与互联网上某些高品质的教育资源数据库建立全部或部分的镜像,来获得更加专业的资源。

(三)注重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技能和水平

首先,要加强高校教师的信息化技能培训。教师是实践教育技术的主体,是推动教育信息化的主体,其信息化技术的使用水平可以说直接影响着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所以必须加强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

其次,就是要加强信息化专业技术队伍的建设。针对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高校应当做到以人为本,重视对他们的培养,可以定期举办一些计算机网络技术讲座和研讨会,建立一支专业度高、实力强的技术队伍。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对这些信息技术人员进行合理地管理,创建一支服从学校安排,听从学校命令的队伍。

最后,要进行全员培训。这里的全员包括高校的领导和管理人员,通过这样的培训可以帮助领导掌握信息化系统开发的步骤和过程的基础上,树立良好的信息化观念和思想,提高信息化素养。通过这样的培训可以强化各部门管理人员的计算机技能和水平,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促进教学管理体制的全面改革和创新。

五、结束语

高校信息化系统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工程,它不是单纯地对现有教育教学资源进行网络化,而是把教学、科研、后勤等系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高校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有力的补充,只有正确和充分地认识到这一点,才能使高校信息化系统建设走上稳定、健康、良性循环的轨道上。同时值得注意的是,高校信息化系统建设必须与高校的教育目标、管理要求和教学流程等实际情况相适应,否则投资再大,花费再高,也有失败的可能。高校只有不断改进不足的地方,排除思想上的误区,才能找到最终的解决办法,才能有力的推进信息化系统建设。

参考文献:

[1]孙颜珍.西部“211”高校在“十二五”期间教育信息化建设目标分析[J].价值工程,2013,06:266-267.

[2]祝智庭,王佑镁,吴永和.教育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开放思维[J].开放教育研究,2007,02:21-25.

[3]冒永杰.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93-96.

[4]戴育滨,魏剑波,张木明,王汝干.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学校管理的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03:157-158.

[5]彭宾.提高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的策略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0,01:48-49.

[6]戴劲.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经济师,2013,05:155-156.

[7]赵晓声.陕西省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层次与整体推进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

[8]张新刚,王燕.河南省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现状调查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02:111-117.

体育信息化建设篇6

论文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教育领城的信息化建设也在稳步推进,为了叶各地乃至全国的教育信息化水平进行刹评,有必要建立一套科学而规范的测定方法。本文从教育信息化的内洒、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和内容构成、各个指标的具体量化方法和综合侧评方法等若干方面,进行了探讨和研究,想必是对我国教育信息理论的一次有益尝试,旨在抛砖引玉,目的是期待我国教育信息化指标体系的尽早出台和颁布实施。

人类社会进人到二十一世纪之后,信息化建设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面对新技术革命的翻程浅,我国政府予以了极大关注和高度重视,信息产业部的成立;“金”字工程的建设;国家信息化指标体系的颁布,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经过近年来的建设和发展,我国的信息化水平得到了迅速提升。目前,我国的信息化建设正在逐步地向纵深发展,向国民经济各行业渗透。教育,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也正在稳步地推进信息化建设,为了准确地反映各地乃至全国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有必要建立一套科学而规范的教育信息化测定方法。

一、教育信息化的科学内涵

教育信息化,顾名思义,就是教育领域的信息化,就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广泛利用以计算机和现代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大力开发和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现代化过程。从这一概念出发,教育信息化实际上就是教育领域的现代化过程,对于学校教育来讲,这一现代化过程是一个系统的、漫长的建设过程,为了适时地对这一过程进行测定和评估,需要建立起相应的测评方法。www.133229.com根据教育信息化的概念和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现实状况,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的测定,应主要围绕学校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学校信息技术的应用状况、学校信息化人才的配备状况、学校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以及学校信息化安全措施的采用情况等几个方面来进行。

二、教育信息化指标体系设应迎循的原则

教育信息化水平的评估和测定,必须依据相应的指标体系,而建立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必须以国家信息化指标体系为依托同时突出教育信息化的专业特色。具体来讲.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教育信息才扮旨标体系的建立,首先,要遵循教育信息化的科学概念和理论体系,借鉴和吸收教育理论和信息理论最新的研究成果,使指标体系建立在科学规范的基础上;其次,要对每个具体指标进行必要的相关分析,既要全面、系统,又要避免重复,使每个指标都具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目的性原则教育信息标体系的设刘,应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这一目的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可用于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进行评估,以反映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现状,便于制定和出台必要的政策和制度,整体推进各个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发展;二是旨在引导各个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即:主要围绕领导重视、基础建设、技术应用、人才配备、资源开发、安全运行等六个方面来加强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

(三)可操作性原则教育信息化指标体系的设计,要突出其实用性,也就是说,在具体指标的确定上,既要考虑某一指标的必要性,同时,更要考虑这一指标资料取得的可能性,要尽可能的与现有的统计数字相衔接,以便能够准确、及时的收集到相应的信息资料。

(四)拓展性原则由于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刚刚起步,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在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因此,要求教育信息化指标体系的设计,不仅在时间上可以延续,而且在内容上也可进一步拓展,以适应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

三、教育信息化指标体系的内容构成

根据教育信息化的有关理论和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我国教育信息化指标体系.可以围绕以下六个方面来设置。

(一)学校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视程度。这一指标的设置,对于衡量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来讲,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学校领导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规模和速度。这一指标可以通过以下3个二级指标来测定:1.主抓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的级别;2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规划;;3.学校信息化工作的规章制度建设。

(二)学校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这是衡量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因为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状况,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这一指标可以通过以下6个二级指标来测定:1学校信息化建设资金投人情况;2学生平均计算机台数;;3,职工平均计算机台数;牛计算机联网率;5.网络性能水平:;6.多媒体教室所占比重。

(三)学校信息技术的应用状况。这是衡量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的核心指标,因为信息技术是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技术,信息技术的应用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开发和管理信息的能力,这一指标可以通过以下6个二级指标来测定:1.信息化手段授课率;2上机实验课课时比重;3.学生作业网络批改率;;4.网站建设水平;5信息化管理的应用水平;6远程教育的开办情况。

(四)学校信息化人才的配备状况。信息化人才的配备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信息系统的建设,还是信息系统的运行,都离不开专业的信息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这一指标可以通过以下3个二级指标来测定:1.管理人员中信息技术人员所占比重;2信息技术教师占教师人数比重;3.掌握信息化手段的教师所占比重

(五)学校信息资谏的开发情况。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大力开发信息资源,服务于学校的管理、教学、科研等诸多方面。因此,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是衡量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果的核心指标。这一指标可以通过以下5个二级指标来测定:1.教学管理软件自主开发率;;2电子图书总量;3.电子阅览室的日均开放时间;;4.学校外源信息网上采集率;5学校内源信息上网率。

(六)学校倍息安全措施的采用情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信息安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因此,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也必须充分重视信息安全问题。这一指标可以通过以下2个二级指标来测定:1.信息化安全费用所占比重;2信息化安全措施应用率。

四、教育信息化指标的具体化方法

教育信息化指标体系确定之后,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可以组织有关专家调研组,对其所属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水平进行测评。

首先,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可以根据各地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和考核对象的层次,对教育信息化指标体系中的每一个二级指标,制定出相应的具体量化际准,作为量化考核的依据。

其次,组织有关专家调研组,深人到所属学校,收集各个二级指标的具体数值。在具体操作时,有两种方法可供选择:

一是a,b,c分级法,即根据各个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情况,对每一个二级指标进行a卫,c三个等级的界定,然后,将a卫,c三个不同的等级量化为具体的指标数值。

二是综合打分法,即考核组的每一名成员,根据对所属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情况的调研,直接给出每一个二级指标的相应分值,然后,采用简单算术平均的方法,得出一个平均值,即为各个二级指标的具休指标数值。

无论采取哪种方法,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各个二级指标的具体指标数值,提供给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供其分析研究和制定决策之用。

五、教育信息化指标体系的绘合计算方法

通过调研、测定,可以得到每个二级指标的具体数值,这些数值尽管可以从不同侧面反映各个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水平,但在使用这些指标时,有时会使人感到无所适从,因为教育信息化指标体系中包括了6个一级指标,25个二级指标,我们在利用这些指标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时,有可能会现此高彼低的情况,使我们无法对所属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水平进行综合评定。因此,有必须采用一种综合的方法,对这6个一级指标、25个二级指标进行综合运算,来综合反映一个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总体水平。这种综合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平均法,二是指数法,现分述如下:

(一)平均法就是将25个二级指标的数值进行算术平均,得出一个平均值,来反映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一般水平。在具体计算时,可以采用简单算术平均法和加权算术平均法两种形式。

1.简单算术平均法简单算术平均法就是将25个指标的数值进行直接平均。具体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i:代表一个学校总的信息化水平或一级指标的得分

pi:代表每个二级指标的信息化水平得分

n:代表二级指标的项数‘

2.加权算术平均法加权算术平均法就是根据教育信息化指标的分类休系,结合各个二级指标在一级指标中、一级指标在总水平中所起的作用,分别赋予不同的权重,然后进行加权平均,得出一个平均值,来反映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得一般水平。与简单算术平均相比,加权算术平均更加科学、合理。具体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i:代表学校各个一级指标或总的信息化水平得分

r:代表一、二级指标的信息化水平得分

d:代表一、二级指标的权数比重

(二)指数法指数法就是采用指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首先要求收集25个二级指标的基期数值和报告期数值,然后,计算出25个二级指标的个体指数,再利用平均数指数的方法,依次计算出一级指标和信息化水平的总指数,综合反映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总体水平。具体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i:代表学校各个一级指标或总的信息化指数

ki:代表每个一、二级指标的个体信息化指数

d:代表一、二级指标的权数比重

六、摇要说明的几个问题

这一测评方法在具体操作使用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具体问题,譬如指标的权数比重问题、考核对象的分类问题以及个别指标的资料来源问题等等,现作如下说明:

(一)指标的权数比重问题

这一测评方法所设计的指标体系由6个一级指标和25个二级指标所构成,在进行综合计算时,无论采用平均法,还是采用指数法,都涉及到加权计算问题,为了准确地进行计算,就必须根据各个二级指标在其一级指标中、一级指标在信息化总水平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赋予不同的权数比重。具体权数可以采用德尔菲法,即专家意见法来确定。

(二)考核对象的分类问题

这一测评方法,适用于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的考核。为了便于比较,可以将考核对象进行分类,如将学校按层次可分为重点大学组、普通本科组、专科组、中专组、高中组、初中组、小学组。当然,还可以按照其他标志进行分类,或者分得更详细一些,更便于学校之间的横向比较。

体育信息化建设篇7

论文关键词:特殊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对策

特殊教育是我国为残疾人提供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自改革开放以来,特殊教育已经取得了比较大的进步。截止2010年,我国各级特殊教育机构有1700多所,高中阶段、中等教育阶段和高等教育阶段的特殊教育发展速度非常快,在校人数分别达到了6000余人、10000余人以及40000余人。特殊教育在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急需解决,比如师资建设、均衡发展、经费投入等问题。

网络时代的到来为特殊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契机,网络时代特殊教育信息化不断深化,并且初见成效。特殊教育的信息化建设成为了现代特殊教育的发展方向。国内外的学者对该问题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成果。jameekim以朝鲜为例,分别从学生、教师和父母角度分析了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对策。t.v.fedorova以俄罗斯的特殊教育为例,研究了基于现代教育的特殊教育的发展对策。dzmitrymarushka通过对白俄罗斯国家自动信息系统主要特征的研究,提出了提高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一个窗口”理论。梁飞媛对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发现了其中的缺陷,并且提出相应的对策。张晓宁以黑龙江基础教育信息化为研究对象提出了6项发展策略。www.133229.Com郭晨筱对信息时代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和定位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教育信息化规范原则。杨宁春和李凤琴对特殊教育信息化构架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并且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措施。张飞彪对特殊教育“数字化校园”的内涵建设进行了研究,并且提出了应用创新措施。李鸿科和杨晓宏依据巴班斯基提出的教学过程优化理论,研究了教育信息化的相关问题。以上成果为进一步地研究特殊教育信息化提供了有利的理论依据。

一、特殊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为了能够使特殊教育的信息化建设获得不断地进步,首先应该了解特殊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有哪些,从而可以使特殊教育信息化建设能够有的放矢。

(一)开展特殊教育信息化的理论研究

为了能够灵活地开展特殊教育信息化建设,首先应该对特殊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相关理论进行深入地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一些理论,分别是:特殊教育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和教育理论、现代信息技术和特殊教育信息转换为技能的相关理论、现代信息教育技术条件下残疾学生的康复教育理论。

(二)特殊教育信息化过程中的设施保障

为了能够使特殊教育信息化建设顺利开展下去,应该不断加强现代教育技术所需的设施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校园网的建设、多媒体教室的设置、数字图书馆的建设、电子阅览室的建设、远程教育平台的建设、特殊教育管理系统的建设。

由于特殊教育的对象有着不同的特征,因此应该加强特殊教育信息化的专用设施建设,从而能够满足出特殊教育信息化的需要,根据不同存在不同身体缺陷的残疾学生的实际需求,采用不同的专用设施,通过对专用设施的充分利用能够反映特殊教育信息化建设特色。

(三)特殊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软件保障

特殊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离不开软件资源的建设,仅仅具备硬件,而缺乏先进的软件支持,就不能使价格比较昂贵的硬件设施发挥出自身的作用。在特殊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软件建设中应该强调残疾学生的实际需求,并且应该适应网络时代特殊教育“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路。

(四)建立新型的特殊教育信息化教学模式

新型教学模式是特殊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建立创新的特殊教育信息化模式应该以先进的教学理论和教育思想为依据,并且能够充分地利用各种信息化软件和硬件资源,协调特殊教育信息化中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网络时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应该转变传统的特殊教育模式,应该转变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位置,信息技术应发挥的功能以及特殊教育的过程,从而能够建立适应网络时代的特殊教育模式。

(五)加强特殊教育信息化师资队伍的建设

教师是否能够灵活地驾御信息化技术是顺利开展特殊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只有不断地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才能不断地提高特殊教育的效果。因此,在准备好特殊教育信息化中所需的软件和硬件以外,还应该采取各种形式为教师提供信息技术培训的机会,并且能够形成一个完善的培训体系。

二、特殊教育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特殊教育信息化建设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的加以解决:

(一)认识不到位

目前,我国对特殊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观念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一些学校对特殊教育信息化的认识还比较缺乏,由于高等学校自身条件的制约,没有认识到教育信息化对特殊教育的消极影响,没有充分地考虑到网络时代信息化科学发展。不能较好地将特殊教育信息化和教育公平以及区域教育平衡发展结合起来,进而无法提高特殊教育的教学质量,并且不能促进特殊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

(二)管理不够完善

特殊教育管理体制不够完善,职责划分不够明晰。特殊教育的管理机构,或者设置在教学研究机构,或者设置在教育行政机构;或者设置在特殊教育体系内,或者设置在信息技术体系内。没有全职的管理人员,只是配备了一些兼职人员,甚至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管理权限划分不清,上下级之间没有较好的沟通,从而不能有效地发挥管理机构的作用。

(三)特殊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不足

目前,特殊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中的情报信息、数字图书等信息资源不断丰富,然而特殊教育教学资源比较匮乏,没有相关的网络课程、网络学习资料等信息资源,同时特殊教育网络资源管理平台和教学平台也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尽管,很多特殊教育机构已经具备了信息化硬件平台,能够为残疾学生提供网络教学,然而没有充分的教学软件资源的支撑,特殊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和管理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四)特殊教育缺乏信息化人才

目前,特殊教育信息化建设急需信息化人才,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体现:一方面是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没有较高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而且这种情况比较普遍。尽管一些特殊教育机构已经开展了一些针对教师信息技能提高的培训,然而从实施效果分析,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还无法有效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通常情况下仅仅地局限于设计信息多媒体课件等比较简单的工作上。另外一方面特殊教育缺乏具有较强专业素质的信息化人才。一些特殊教育机构只关注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没有给予专业化信息人才培训足够的重视,从而导致特殊教育机构网络以及信息库建设和维护等方面的专业信息人才匮乏,不能较好地适应特殊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求。

(五)评价体系不够科学

传统的评价体系是我国特殊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障碍。由于传统的评价体系是依据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起来的,在评价过程中并没有考虑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因此,现代教育技术还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应用。近年来,一些特殊教育专家对特殊教育信息化水平评价系统进行研究,但是,评价系统并没有考虑到特殊教育信息技术应用的层面。在特殊教育教学评价所制定的评价指标系统中,尽管包含了一些信息技术方面的评价指标,比如,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比率、残疾学生信息资源设备的使用情况、信息教育场所的设置情况等,但是缺乏对特殊教育机构信息化水平的综合评价。

三、特殊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对策

残疾学生应该享有受教育的权利,通过特殊教育能够弥补残疾学生自身的缺陷,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进而有利于他们更好地参与社会并且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特殊教育信息化建设应该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一切从残疾学生的发展出发,建立适应特殊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对策。

(一)不断完善特殊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

特殊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是教学资源建设。应该结合特殊教育机构的特点,不断地开发出丰富的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而能够促进信息化水平,提高特殊教育的教学效果,使有利于残疾学生的发展。

1.建设全方位的教学资源库。信息资源库的开发是特殊教育信息化的重点,应该结合特殊教育的实际,建设出完善的信息教学资源库。资源库的建设可以从课程、专业以及学科各个层面不断扩充,并且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通过自建等方式不断对其进行扩充。应该结合特殊教育的实际需要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开发特殊教育需要的资源,把上网的学习资源进行分类,进而使资源的利用效率不断提高。

2.建立使用便捷、沟通顺畅的特殊教育信息化服务平台。在拥有充足的信息资源以后,还应该开发出高效、快捷的具有较好沟通功能的特殊教育信息化服务平台,从而有利于教师以及残疾学生的利用。在进行信息的查询过程中,需要建立多层次的查询架构,而且应该提供多种检索方式来检索所需的信息。此外,还应用开发出完善的教师备课系统软件和操作便捷的信息编辑工具,从而能够使教师依据残疾学生的实际需求重新整合检索到的特殊教育信息,进而能够构成丰富的特殊教育信息资源。

3.开发丰富的网络课程。特殊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网络课程主要包括文本、图像、视频、音频等信息,在网络课程开发之前应该进行合理的构思,并且能够适应残疾学生学习知识的需求,同时应该符合网络运行的需求,从而能够有利于教师和残疾学生之间的沟通,形成一个交互方便的网络课程体系。网络课程开发必须由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来完成,充分地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开发的先进技术,比如,构建网络平台、规范教学设计、完善课件设计等。在实践的过程中可以征求学生的意见,并且请有关专家进行综合评估,根据所获得的反馈信息不断完善网络课程建设。

(二)加强现有特殊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整合

1.特殊教育行政方面的整合。特殊教育行政方面主要有国家和地方的特殊教育主管机构,根据国家和地区的特点建立特殊教育信息化建设计划;整合各类特殊教育机构之间的信息资源,使特殊教育机构的教育信息资源库得到广泛地推广,从而能够使特殊教育信息资源能够实现特殊教育机构的共建共享;完善全国特殊教育信息数据资源库以及远程康复教育和评价体系,充分地发挥我国特殊教育信息设备的功效,从而能够使特殊教育全面进步;搭建起特殊教育专用设施厂家和特殊教育机构的交流途径,进而达到产教结合的目的。

2.学校层面的整合。首先,特殊教育机构在选择信息化系统的时应该遵循合国家的标准,确保信息交流的通畅。特殊教育机构应该统一身份和安全保障,使信息化系统能够整合多方面的数据,能够为残疾学生提供便捷的获取信息的平台。其次,特殊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该进行合理的规划,防止资源浪费,完善基础平台的建设,从加强资源管理的整合,提高机构之间的协调能力。最后,特殊教育信息化建设应该关注残疾学生的康复和成长,应该转变原有的教学方式,认识地记录每位残疾学生的康复信息,进而促进残疾学生的发展。

(三)加强特殊教育人才队伍的建设

首先,在特殊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该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一方面为教师提供多种形式的培训,通过培训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另外一方面,将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和绩效挂钩,从而能够具有较好的激励作用。其次,特殊教育机构应该采取多种手段,提高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重视,加强信息技术应用的教学研究,比如,发表相关学术论文,参与信息化课题的研究,在研究中不断提高信息化水平。

体育信息化建设篇8

1如何认识高校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强调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普及和广泛应用。对教育信息化的概念,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育工作者普遍认为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中普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的《现代远程教育及校园网建设全书》中定义的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比较全面地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信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的全面改革,使之适应于正在到来的信息化社会对于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高校教育信息化是指高等学校为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要求,营造信息应用环境,整合教育资源,促进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教学、科研、学习、管理、后勤服务等各方面全面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信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教育教学全过程的信息化。从概念上来看,教育信息化是从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关系出发,侧重以有关信息技术的观念、思想、设施、设备、知识和技能等来影响教育的过程和结果。理解这一概念,不能片面地认为高校的教育信息化只是为教学服务的,而是要从宏观广义的角度来理解,方能准确把握其概念,全面掌握教育信息化的丰富内涵。高校的教育信息化既是以教学信息化为核心,以为教学服务为重点,同时还为科研、管理、后勤、产业等(包括学生的学习活动)凡是为实现育人目标开展的各类活动提供服务,并成为各类活动的具体表现形式和服务手段。教育信息化的手段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本质是改善高校办学条件和增强高校的办学水平,目的是为了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表现形式和发展结果必然是数字化校园。

2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内涵

明确了高校教育信息化的概念,为高校信息化建设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教育部明确提出了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在高等学校,开展教育信息化建设必须进一步明确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内涵,全面把握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力求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步入一个科学规划、全面发展的良性轨道。

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内涵一般包括三个大的方面。一是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二是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三是教育信息化的组织建设。环境建设主要包括校园网、网络中心、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电子阅览室、计算机终端等基础设施、硬件和办公自动化系统、教学管理自动化系统、财务、人事、档案、电话、一卡通等应用软件系统的建设;资源建设主要包括多媒体素材(包括文字、图片、图形、动画、音频、视频)、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教学案例、题库、电子文献(包括图书、期刊、报纸)、网络课程和电子文档的积累和建设;组织建设主要包括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组织机构建设、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管理队伍建设、技术队伍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信息化的制度建设。其中,环境建设是基础和前提,资源建设是核心和灵魂,组织建设是保障。

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内涵极其丰富,几乎涵盖了高校各项活动的每一个角落,因此,在各个高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会因为各高校的思想认识、办学定位、办学传统、经济实力等各方面的差异而存在差异,就环境建设与资源建设方面,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基础平台。二是个性化门户。三是应用支撑系统。基础平台包括校园网络、服务器等硬件环境建设。个性化门户是将应用集成起来,为用户提供单一访问点的个性化服务。在应用支撑系统方面,应当起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

(1)教务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强化了教务管理的职能,涵盖了教务管理的方方面面。主要包括教师系统、学生系统、课表系统、自动排课、成绩管理、教案管理、考试系统等。

(2)教学与学习系统。教学与学习系统可以帮助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实现全面的信息自动化。主要包括信息点播系统、视频广播系统、远程教学系统、多媒体制作系统、电子备课系统、数字图书馆、虚拟实验室、智能答疑、BBS等。

(3)办公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能够全面提高办公管理效率和质量,使烦琐而枯燥的日常工作变得简单、轻松而快捷。主要包括文件管理、会议管理、档案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公告管理、请示报告、总务管理系统等。

(4)校园一卡通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是利用iC卡作为电子身份的载体,使师生员工在校园中能够自动完成一系列与其身份相关的活动。校园一卡通系统是高校教育信息化的牵头环节,主要包括用户注册系统、图书馆管理系统、食堂管理系统、机房自动化管理系统、宿舍和办公室门禁系统、电子钱包和校园电话系统等。

(5)目录服务系统。随着各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加快,校园网上设备和应用系统的增多,要用户记住自己有权访问的设备与服务并有效地利用这些设备与服务越来越显得烦琐和困难,因此,使用户能够从单一的入口,快捷、轻松、安全和有效地管理和使用网上资源就需要采用目录服务系统。

以上五个方面的应用系统是各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起步阶段均应考虑的基本应用支撑系统,其中,教务管理、教学学习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是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初级阶段的最基本内容和核心组成部分,校园一卡通系统是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和牵头环节,目录服务系统是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因此,以上五个方面的应用支撑系统对于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而言,缺一不可。

体育信息化建设篇9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高校教育管理建设

信息化时代中,高校教育管理主要包括教育科研教育管理信息化、教学教育管理信息化等,为了实现高校教育管理的改变,通过当代信息技术,提升信息传递于反馈,提升高校教育管理过程的效率。其主要表现为一种全面性与综合性的工作,也表现为一种整体性的信息化,涉及到了高校的各个部门。在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利用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等,突出信息资源集成与整合,科学、全面、规范地管理高效信息资源。

1信息化时代中,高校教育管理发展现状

1.1“重物轻人”、“无人驾驶”

信息化时代中,很多高校教育管理建设缺乏专业的技术队伍,往往忽略了人的投入,比较重视设备等硬件方面的投入。在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高校各级领导要重视信息技术领域人才的引进,培训现有工作人员信息技能,才能有效地保障信息化建设投入后的产出和效益。但是事实上,在教育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由于管理人员素质问题,制约了高校教育管理体系建设的发展和质量提升。在信息化能力与素养方面,很多高校管理人员不能与时展同步,信息素质明显不足,难以满足高校信息化管理的现实需要。

1.2认识不足,定位不明确

由于信息化发展与建设没有被提升到应有的工作日程上,高校教育管理中信息化建设流于形式,出现诸如相应配套政策、制度与措施的缺失。并且由于一些教师忽视信息技术,对教育技术理论、信息素养的综合应用以及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缺乏重视,导致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定位不明确。作为一个新概念,信息化时代中,高校教育管理包含着诸多要素,会造成理解的片面化,甚至有些高校把校园网络的存在作为评价的唯一因素,并不重视网络的使用、运行等。并且在此过程中,很多领导认为教育管理信息化“消费大、作用小”,需要耗费学习的时间和精力,因此,是一种“额外”的工作负担。

1.3缺乏完整、统一的教育管理信息标准

信息化时代中,国家非常重视高校信息管理网等教育信息化管理标准,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往往不能满足各级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信息化管理的现实需要。当前,由于办学方式、规模等因素的限制,很多高校并没有实现育管理信息标准的目标,使高校间的资料与数据共享和参考出现困境,造成了信息不完整、不兼容、不规范的问题。另外,由于数据中缺乏统一的标准,信息资源的重复建设问题较为明显,造成了信息交流屏障,甚至出现了信息垃圾,导致高校难以发挥信息的作用,严重阻碍了信息管理网的建设和完善。

1.4教学管理系统滞后于信息化制度

当前,很多高校教学管理容易导致管理系统的运行陷入信息化建设困境,使教学管理系统设置在不同程度上存着很多不足。同时,教学管理工作范围广,涉及多个部门,难以实现高校教学管理部门之间的互动与合作,使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缺乏统筹规划。另外,在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建设中,也存在着很多滞后的问题,造成了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短板与薄弱,首先,由于各部门之间缺乏制度约束,导致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哈难以得到保障。同时,在具体工作中,现代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各级人员制度的缺失,导致责任难以明确,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管理混乱。

2信息化时代中,高校教育管理体系的建设

2.1提升高校教育管理体系建设队伍的质量

在高校教育管理体系的建设中,需要技术专家队伍和教育专业队伍,其中技术专家队伍要具有信息与软件等方面的开发能力,教育专业队伍要具备熟悉管理流程与精通管理业务的能力。首先为了进行系统业务流程的编制,信息系统项目的实施在要求与目标的提出中,需要管理专家提出建议,其次为了是教育管理工作实际落实带具体的系统设计中,在系统工业人员进行系统设计与分析的环节中,需要不断地与管理专家进行交流与沟通,实现系统的高效、科学与便利。同时,在信息系统工作过程中,人员队伍之间要协调、协作与稳定。另外,伴随着信息化的推进全程,操作人员要进行全过程的技能培训,保障教育管理信息体系的正常运行。

2.2转变观念,合理定位

为了适应、满足教育事业发展需求,在信息化时代中,作为高校的管理者应该通过网络与计算及等一系列信息资源实现高校的信息化改革,切实熟悉与适应当前的信息化环境。同时,高校相关管理者要转变观念,围绕着教学方式以及基础设施的改在,通过思想的更新与改变,突破全体教职员思想,推动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从理想走向现实。在此过程中,每一个管理人员都要认识到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的推动作用,认清高校教育信息化的价值与基本内涵,使学校各项工作与教育管理信息化有效融合。

2.3实现标准和资源的统一化

为了推动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步伐,标准与统一成了高校在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中需要重视和强调的。因此,为了加快高水平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启动与推行,高校应该从多维度考虑,在具体建设过程中,针对统一的电子身份认证、个性化信息门户、继承全面的信息系统等进行完善,有效的调动各学院和智能部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联合建设、共同投资的态势,从而规范统一、有序、共享的信息化服务体系。

2.4健全教学管理信息化系统

针对当前各部门之间封闭状况,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要加强互通性与兼容性,提升建设的实际性与针对性,从而有的放矢的推进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达到高校各管理部门具体工作的协同合作,实现整体化效应。针对难以或无法整合的系统进行二次开发,结合相关标准,建立与系统对接的统一接口,进行数据分析,实现完整化、系统化的数据处理,进一步强化和完善教学信息化制度,有效地保障信息化教学管理的实施。

参考文献:

[1]施建国,项小仙,程莉莉.浙江省高等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J].中国电化教育,2010(4).

体育信息化建设篇10

近年来,随着一系列的教育改革措施的实施,我国在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加大了投入力度,部分高校已经认识到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并积极采取对策来强化信息化建设。然而,当前我国高等职业学校院系教育管理中的信息化建设仍然存在较多问题。第一,教育管理人员素质不齐,信息化水平较低。虽然目前较多的高职院校建立了教育管理信息化体系,但其经营管理策略比较粗放,管理人员对于信息的利用及处理能力较低。当前,很多教育管理人员在使用信息化系统时,只限于简单的文字输入及报表处理工作,而对信息的采集、整理、处理及等过程仍以传统的手工形式进行,网络信息技术没有真正的发挥作用,这使得信息化教育管理水平低下。第二,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的评定标准。加快高等职业学校教育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对于提高学校的工作效率及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许多高校都建立了自身的教育管理系统,但系统水平差异较大,有些学校的信息管理软件针对性较强,但各个操作间不能兼容,数据不能实现共享;有些学校的信息化采集系统不符合教育管理现行信息标准。研发新的教育管理信息化系统需要耗费较多的人力与物力,如果没有统一的、规范的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信息的传递将受到很大的阻碍。第三,高校对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不足。高职学校是技能型学校,其信息化建设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人力、物力、财力上的短缺,学校的总体能力有限,虽然对信息化建设在教育管理中的重要性有清晰的认识,但仍将其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学生的教育培训上,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

二、高等学校院系教育管理中信息化建设的改进策略

虽然目前我国高职学校的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一些问题,但随着教育改革的进行及新管理模式的运用,信息化建设水平必将有所提高。高职学校作为学生的教育管理部门,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来完善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第一,提高教育管理人员整体素质,提高信息化水平。教育管理与信息化技术密切相关,有关管理人员要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转变传统观念,克服使用新技术的恐惧感,应该形成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观念,努力学习新的信息化技术,从而更好地为工作服务。高校要对相关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信息化培训,增加其信息化知识掌握能力,以推动高校教育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第二,统一高校教育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标准,加快信息化建设。高等学校教育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需要制定统一的标准,这样,才能实现资源的共享及工作效率的提高。对高校信息化系统进行研发,涉及的不仅是一个系统,而是涵盖了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因此,信息化软件系统要做到网络化及系统化,应充分结合其他先进的教育管理信息化软件,研制出适合自身发展的信息化系统。此外,设定的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标准应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兼容性、扩展性、规范性、稳定性及安全性。第三,政府及高校应加强对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信息化时代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它是对旧的理念及体制的创新与优化,因此高等学校也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作用,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与体制,从而适应信息化教育管理的要求。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已经对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有了清晰的认识,因此,应加大对教育管理信息化的投入力度,无论是人力还是财力。将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学校的整体发展相挂钩,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实施信息化建设,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力度,引进先进的信息化管理设备,增强学校的整体信息化管理水平,从而为师生更好地服务。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