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项目发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2:10:31

农业项目发展篇1

关键词:农业发展项目;审计

中图分类号:F239.45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9-000-01

农业发展项目是指中央、省、市、县计划安排资金,用于农业生产发展的建设项目,包括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水土保持、中低产田改造、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推广、农业产业发展、农业生态修复与治理的退耕还林工程、农业病虫害防治等建设项目。农业发展项目实施是为了保护、支持农业发展,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优化农业产业培植,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综合效益,提高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是我国财政支农的重要形式。

一、审计发现农业发展项目实施的存在问题及表现形式

近年来,各级审计机关加大了对农业发展项目的审计力度,这也是民生工程审计的重要内容。通过审计,各地农业发展项目实施过程中暴露出许多问题,认真总结存在问题的表现形式,分析问题造成的危害,便于找准审计突破口,也便于提出好的审计建议,促进规范农业发展项目建设,给农民的生产、生活创造条件,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一)虚造花名册套取项目资金,侵害农民的利益

农业发展项目直接与农民农业生产息息相关,部分农业产业项目的实施,是改善中低产田,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唯一途径,实施办法通过改良土壤、增加肥力、良种改良。项目单位在实施过程中,通过虚造农户花名册的形式,把本应按照计划补助农户的资金套取克扣,农民无力改变耐以生存土地条件,耕作产出依然如故。

(二)需开发票套取项目资金,项目建设成了“走形式”

农业发展,科技是关键,近年来各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在不断加大。农业科技通过试验、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等手段把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全过程。项目单位在科技推广过程中,虚开发票套取资金,部分科技项目做表面工作“走形式”。

(三)工程项目缩水、项目建设质量差

南部山区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是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大部分基础设施最基本的物质条件都还很薄弱和落后,如田间道路、水利。农业项目近年来不断加大坡改梯、耕作道路、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实施单位总以交通条件差、成本高为由,加上有“从工程上套点资金”的打算,工程项目存在严重缩水,部分项目工程质量差,建成几个月已经不具备相应功能,甚至有的就没有发挥过功能。

(四)项目建设不按规定程序滋生腐败

农业项目有大有小,100万元以下的居多,有德单位以项目小借口,不经过招投标建设程序;有的项目部经过集体讨论,直接由领导做主给关系户实施建设,项目建设存在“一言谈”或“暗箱操作”,这样滋生了“行贿受贿”腐败行为。

(五)项目验收走过场

项目验收是农业发展项目建设的最关键的环节之一,通过验收全面考核建设成果。可个别单位项目验收走过场,有的项目资料造假、验收资料造假。

二、农业发展项传统的审计方法

我们传统的审计方法主要有:审阅发、访谈法、问卷法、实测法、观察法、核对法、详查法、计算分析法、审计抽样法等。

在农业发展项目审计中,首先对资金和项目的财务核算资料、立项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招标投标、合同竣工验收等资料进行详细审阅。其次,根据审计方案确定的审计重点,在可接受审计风险范围内,利用审计抽样技术,对确定的重点内容进行抽样详查。最后了解和检查项目实施的具体情况;利用问卷调查涉农补贴的受益者是否足额收到补贴,核对、计算项目效益指标的实现程度。

三、创新农业发展项目审计理念的思路

从农业发展项目资金使用、分配、配套等相关规定看,资金的投入方向、资金整合、资金分配是审计中的关键点,但项目建设能否发挥效益是重中之重,审计人员应该创新审计理念,实现有力的审计监督。

一是从检查结果为主转向检查业务流程为主。从近几年审计发现问题汇总看,资金问题主要是在业务环节存在漏洞。农业项目相关的种苗、化肥、种子发放过程中,在发放时用一套花名册,发放环节不进行公示,农户不清楚应该享受多少,只要能得到一点也心满意足,发放结束后报账又用一套花名册,“两张皮”的金额相差很大。因此,在进行农业发展项目资金审计时,应当对业务流程进行审计,找出业务流程中缺少的环节,从中找到作假、更换、隐藏相关资料套取资金的行为。

二是从账面检查为主转向主动调查为主。农业发展项目涉及千家万户,点多面广,有的甚至交通不便。审计工作不能以不利于审计的条件为借口或者以资金大小为检查的界限,要主动出击调查为主。如果不调查核实,就账论账,一些违法违规问题很难发现。调查工作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听从于被审计单位的安排和指引,要能做到“明察暗访”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是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审计。以项目立项、招投标、建设管理、项目管护为重点看项目管理。农业项目一般建设在农田、投资规模小、对施工企业资质要求不高,因此其在项目立项审批、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项目公示制等方面规范性相对不高,容易存在项目盲目申报,工程未按规定招投标,违规转分包、擅自调整项目实施内容、降低建设标准、偷工减料多申报工程款、以旧顶新或重复申报套取财政资金等问题。

参考文献:

[1]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财农[2011]68号.

农业项目发展篇2

一、抓好项目建设,促进我县农业稳步发展

2009年,我们新争取项目三个,续建项目两个:1、玉米良种补贴项目。争取国家资金200万元,补贴面积20万亩,推广良种50万公斤。项目区优质玉米平均亩增产10%。2、小麦良种补贴项目。补贴面积10万亩,已完成统一供种工作。3、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已争取国家资金80万元。目前完成全县418个村街,4000个土样采集工作,正在落实微机室、药品室、仪器室、样品室、消毒室、分析室和晾样室的建设装修工作。续建项目:一是沼气项目。按照市政府2009年工作目标,我县新建沼气池1750个,目前已建成1700个,其中国债项目1500个。高标准示范乡镇2个,示范村3个,示范户215个。二是鲜食玉米项目。重点抓了技术指导及病虫害防治工作。目前基地面积已完成8.8万亩,其中,订单面积4.6万亩,发展会员7000余户,已完成建设任务。

二、完善四大体系,为农业发展保驾护航

一是信息服务体系。我们强化网络平台功能,发挥好固安农业信息网信息、价格参考、购销服务的作用,全年通过互联网农业信息达1000多条,其中手机短信90条。

二是售后服务体系。扶持腾飞种业、参花面粉有限公司、绿华浓生物工程保鲜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大力推广订单农业,发展“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以解决农产品的销售问题,提高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三是植物保护体系。加强了对进出我县的各类种子的检疫,加大审核力度,严格审核程序。加强了病虫害监测,进一步提高病虫害信息入户率。对全县的麦田进行了小麦吸浆虫、野杂麦和小麦全蚀病的疫情普查和长期监测,及时指导了小麦吸浆虫的防治。实施了“农药减害控害计划和轮换使用计划”,减少农药使用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和对生产环境的污染。

三、落实四项工程,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一是农民素质培训工程。以农技推广中心和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为载体,通过多条渠道、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农业科技宣传和劳动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劳动技能,增强农民的致富本领。截止目前,共组织科技下乡50次,发放宣传资料10000余份,开展技术指导和科技培训3次,完成引导性培训1000多人、农民科技培训200人、劳动技能培训150人,受益农户4000余户,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二是测土配方施肥工程。结合项目建设,在每个乡镇建立测土施肥点,加大土壤检测力度,使农民施肥能够“对症下药”,既减少了投入,又增加了效益。共采集土壤样本4000个,正在积极开展实验室和仪器采购工作。

三是良种推广工程。优化农作物品种结构和品质结构,扩大主导品种的种植规模。推广了优质小麦石新616、轮选987、农大211,鲜食玉米肯粘系列,豌豆中豌系列等一批优良品种。推广了以抗旱节水、保优节本为主的综合配套栽培技术,全县受益农作物面积达20余万亩。

四是科技入户工程。通过开设“服务热线”、开展“技术下乡”、建立“科技广播站”、完善“农业信息网”、配置科技宣传车、举办电视讲座和培训班等形式推广先进适用的科技新成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受益农民群众达到16万余人。

四、“两员”培训工作情况

“两员”培训工作已招生170人,完成了市校下达的招生任务,培训工作正在进行。

五、农业系统行风建设情况

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高扬树正气、讲团结、求发展的主旋律,切实加强行风建设,严肃纪律,树立全新的农民部门形象;加强机关效能建设,落实好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同时,规范行政行为的时限、程序和内容,确保工作质量;推进依法行政,加大政务公开推进力度。进一步加大农业综合执法力度,清理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

六、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

我们在时间短、任务重、要求高、经费少等诸多困难条件下,目前完成并通过了省农业厅的普查验收。

七、做好稳定工作

今年,我局共接待种子公司等上访人员80余人次,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没有造成集体上访。

八、明年的工作重点:

(一)进一步做好食品安全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要求,扎实工作,全面加强农业综合执法。在明年的工作中,要继续加大农业执法力度,彻底清除高度高残留农药和假冒伪劣农资产品,净化农资市场,确保农产品生产安全。要以农药检查为重点,对县域内农药市场进行“拉网式”清查,严禁违禁农药上市流通,严厉杜绝甲胺磷等5种高毒农药在我县销售使用。加强责任追究,对失职渎职、包庇纵容的执法人员,严肃追究责任。要一把手负总责,主管领导负全责,全面精心安排好各项工作,细化分解相关任务,落实责任分工。在工作中做到五个到位:一是职责认知到位。二是工作部署要到位。三是检查要到位。四是案件查办要到位。五是信息报告要到位,全面提高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二)继续抓好项目建设。一是积极争取玉米良种补贴项目,争取国家资金100万元,落实示范面积10万亩。二是积极争取玉米高产示范方项目。三是继续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

(三)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1.加强领导,做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提高认识,增强科技服务生产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把服务农业和粮食生产,作为明年农业工作的着力点,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开展技术宣传、技术服务和技术培训。加快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步伐,重点以培养科技示范户为目标,完善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推广机制。2.周密部署植物保护工作。重点抓好农作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积极推广普及绿色植保技术,促进农产品无害化生产;严格执行植保技术标准和有害生物监测、防治等技术规程;加强植物检疫,控制有害生物的传播蔓延;积极开展高毒农药的替代工作。3.突出重点做好种子监管工作。

农业项目发展篇3

关键词:项目管理,农业技术进步,农业技术经济学

项目管理是国民经济中许多经济组织和科研组织需要用到的管理手段。在理论上项目管理专家把上世纪80年代之前的项目管理称为传统的项目管理,80年代以后为现代项目管理。传统项目管理主要包括范围管理、时间管理、费用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四个方面,这一阶段项目管理主要应用于国防科研、建筑工程等领域,致力于预算、规划和达到特定目标的小范围活动。现代项目管理在传统项目管理基础上增加了质量管理、沟通管理、风险管理、采购管理和综合管理五个方面的内容,项目管理的应用也逐渐扩展到制造、金融、电信、软件开发等许多行业,国外许多大公司投入大量时间和资金及培训来提高项目管理能力。我国自20世纪60年代华罗庚教授等数学家在全国推广统筹法开始了项目管理的研究与应用,20世纪80年代中建筑工程项目实行招标承包制初步形成了建筑市场和工程项目管理模式,20世纪90年代开始了我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研究工作。在我国的项目管理体系内,理论核心包括了项目管理的概念、观点、原理及与项目环境和管理行为有关的内容,诸如领导、权利、成员及组织的目标等,这些基本的内容与农业技术经济学有密不可分的学科与应用联系。项目是一个特殊的将被完成的有限任务,它是在一定时间内,满足一系列特定目标的多项相关工作的总称。项目管理是以项目为对象的系统管理方法,通过一个临时性的专门的柔性组织,对项目进行高效率的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以实现项目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和项目目标的综合协调与优化。农业技术经济学是一门技术科学与经济科学相交叉的学科,其研究对象是农业技术进步中的技术经济关系。农业技术经济学以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为基础,特别是以技术经济效益原理为主线,对农业技术进步的现象和特点进行解释,对农业技术进步在农业经济系统内的地位进行分析,对农业技术进步与农村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农业技术进步的一般规律进行探索。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越来越多的知识性项目蕴运而生,农业技术就是其中一类重要的知识性项目。

一、农业技术进步与项目管理的关系

(一)农业技术进步具有项目的特性

农业技术进步就是农业新技术不断运用于农业生产,并使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农业新技术通常是通过提高单位投入的农产品产量,或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或增加农产品的新用途等形式对农业生产水平提高发挥作用的。农业技术进步活动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技术创新项目,如研制开发、工艺进步、技术改造等活动,这些活动具有开创性、前瞻性、风险性、一次性等特点,都有明确的目标和时间、成本、质量等约束条件,每一个活动也就具备了项目的特性。另一类是这些创新成果的应用,如日常的生产、营销活动的组织,这些活动具有周而复始、连续不断的特点,这些活动由于面对社会需求的不同,每一次组织活动也可当作一个项目来管理。

(二)农业技术创新离不开项目管理

1.农业发展要靠技术创新项目来实现。农业技术创新的过程是一个个项目诞生、实施、运作过程的集合,农业科研机构不断参与技术创新和不断变化的市场竞争,项目也就不断产生。每一个创新项目构成了技术进步的载体,成功的项目为农业带来了活力,也构筑了农业发展的阶梯。

2.项目的成功离不开科学的管理和实践。项目构成了农业技术创新的载体,项目开发的成败也就决定了农业的发展速度和综合实力。随着项目规模的日趋扩大、技术复杂程度的日益提高、专业化分工愈加精细,以及涉及的项目利益相关方和管理层越来越复杂,投资者必然对项目的质量、工期、投资效益等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就必须对项目进行有效的管理三、加强项目管理促进农业技术经济学科发展

农业项目发展篇4

关键词高校农业开发项目三农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s.2016.02.010

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强化建设现代农业的科技支撑,科技进步是突破资源和市场对我国农业双重制约的根本出路,①因此,必须着眼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高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促进农业集约生产、清洁生产、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淮阴工学院园艺和农学专业与淮安市农业资源开发局、淮安市农科院等单位结成产学研联盟,在促进“三农”发展中发挥高校教师的和智力优势,以农业开发项目为载体,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打造特色农业、实施技术带动、引进推广示范、培训技术骨干等为主要内容,开展农业资源开发。

1农村科技特派员,坚持农民利益放在首位

2007年始,江苏省实施农村科技特派员制度,淮阴工学院相关专业教师积极申报农村科技特派员,承担起指导当地农业生产、推广科学技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特殊使命。“农村科技特派员”是农业新技术和农村生产实际的桥梁和纽带,是农村新政策、新技术的宣传员和推广者,体现了科技促进“三农”的时效性,顺应了农村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推动了农村先进文化的发展,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农村落到实处。②这种与“三农问题”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使命,要求他们具备对农民兄弟般的深厚感情,一心一意干事业的精神风貌、把科学知识和实践技能融为一体的一技之长、时刻把农民利益高高举过头顶的奉献意识。淮阴工学院科技特派员认真履行职责,深入田间地头和农民家中,调研农村实际情况和农民的实际需求,把满足农民对科技的渴求放在第一位,农民需求什么,就提供什么样的技术;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就组织农民生产什么样的产品,使科学技术知识与“三农问题”实现了第一时间的“无缝衔接”,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

2实施品种改良,促进农业持续增效

有效地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品种是关键。农业科技开发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结合本地特色、主导产业引进、改良品种。

淮阴工学院科技人员在市农业资源开发局的支持下,在淮安市淮安区宋集乡开展了一系列以梨新品种引进为主要内容的农业开发课题。梨树栽培是当地特色农业,原栽植品种秋白梨为较老的梨品种,成熟期迟,果实外观、口感等方面品质较低,不适应市场需求。根据该地区存在的这些问题,从浙江、河北等地引进“翠冠”、“黄冠”、“5-18”等新品种,为使新品种质量最优化和产量最大化,采取品种和技术“捆绑”引进的方式,定期培训,现场指导,将标准化生产融入到梨树生产全环节。在盱眙县,同时引进优良梨品种和南瓜新品种,并推行梨园套种南瓜的种植模式,在强化对农民技术指导的同时,积极牵线搭桥为新优品种落实“订单”,确保当年引进,当年增产,当年增收,种植第一年,仅南瓜一项,每亩年产值达2000元以上,增强了农民种植推广新品种的积极性,加快新了品种推广步伐。

3推广新技术新成果,提升农业效益

农业新技术的推广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拉动农村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方面。淮安农业资源开发局坚持在农村推广先进实用、增收增效快的新技术,进一步发挥农业潜能,为农业生产带来可观的收益(表1)。比如,在宋集乡引进优良梨新品种的同时,推广棚架梨栽培配套新技术,改变了传统梨树栽培模式,改善了梨果品质,提高了梨果的优质率,果农增收,在淮安区宋集乡建成优质棚架梨园18ha2,早熟梨示范园40ha2,辐射推广面积350ha2,梨树进入盛果期以后,亩产值6000元以上,③加上果园发展套种、果园养殖技术,年产值超过10000元。同时,项目实行无公害栽培管理方式,减少农药、化肥的用量,增加有机肥、无公害农药的用量,减少污染,改良土质,既保护了环境,又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

在淮安市淮阴区,淮安区推广“蔬菜安全用药技术”,改变农民在农业病虫害防治上存在的“发现病虫情再治,用药量大、毒性强、频率高”的不良习惯,推广“以病虫预测预报为基础,优化农业生态环境为中心,有效控制病虫危害和降低农药残留为目标,综合运用农艺、生物、物理防治,科学应用化学防治”的防控策略,提高施药技术,降低蔬菜农药残留和植保防灾风险,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实现蔬菜安全生产打下了基础。

4人员培训,完善农村技术推广体系

农业资源开发,仅靠政府力量和少数科技人员努力还是远远不够的,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可以解决农村科技力量不足的问题。高校科技人员根据帮扶村主导和特色农作物种植需要,组织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培训,为当地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支撑农村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和带动农民增收的农民科技致富带头人,示范和带动周边地区农民依靠科技增收致富。比如,在帮扶淮安区种植棚架梨的过程中,首先选定3~4名文化程度较高的年轻的种值大户作为重点培养对象,他们除了参加常规培训外,还担任科技特派员田间技术示范的助手,并带领他们去南京等地的棚架梨园实地参观考察,逐渐培养成为土生土长的、天天与农民见面的技术员,壮大了农村技术队伍。

5锻炼高校教师队伍,增强团队建设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农业对科技的需求趋向多元化和多层次化,传统的农业技术推广机制与市场经济体制下农户的多产业区域综合性技术服务的要求不相适应。为此淮阴工学院以农业开发项目为纽带,组建农民技术服务科技团队,团队成员包含有农学、园艺、食品加工、机械及农业经济管理等相关专业的老师。在项目开展过程中,促进了学科交叉,提高了农业科技服务水平,不仅提升了教师知识水平,还丰富了课堂教学,使学生能近距离感受科技对农业的促进和现代农业的魅力!几年来,团队成员中有多人被聘为省和市农业科技特派员,两人获省优秀科技特派员称号,一人获中国市场协会三农科技服务金桥奖等多种荣誉称号!

总之,长期以来存在的农科教分离使得农业技术需求与技术供给无法实现对接,有效的农业生产技术无法得到推广,广大农户的技术需求也无法得到满足,严重阻碍了农业技术的进步,④如何在农业技术的供给和需求之间寻找合适的桥梁,满足农户的科技需求便成为新世纪的一个重大课题,农业开发单位和地方高校科技人员产学研结合的案例,为此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

注释

①曾业松.历史的启示现实的需要.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2.2:1-1.

②曾松亭.浅析农业科技特派员技术推广模式.农业科技管理,2006.25(3):41-43.

农业项目发展篇5

关键词现代农业;项目;成效;做法;宁夏隆德

中图分类号S5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3)24-0309-01

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是宁夏自治区2010—2011年扶持隆德县做大做优马铃薯产业的强农惠农项目,是加快马铃薯脱毒种薯三级繁育体系建设,实现马铃薯产业提质增效的重要举措,对建立和完善隆德县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体系、市场营销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年批复新建10t马铃薯种薯贮藏窖300座,60t60座,1000t20座,2000t27座;建设原种繁育基地93.3hm2,一级种薯繁育基地1066.7hm2;每年建设马铃薯新品种示范66.73hm2,核心示范区6.73hm2。项目的实施为加快推进隆德县农业特色优势产业集聚升级,努力打造一批特色农产品产业带,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1项目取得的主要成效

1.1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夯实,产业发展后劲全面提升

通过项目的建设,使马铃薯贮藏窖建设规模明显扩大、市场体系日趋完善,产业发展基础得到夯实,形成了种植生产和贮藏销售等环节相互依存、相互支撑推进的产业体系,马铃薯产业发展后劲积聚提升[1]。

1.2加速马铃薯良种繁育推广步伐,促进提质增效

在项目的大力支持下,农民、企业、合作组织参与种薯基地建设的积极性日益提高,马铃薯脱毒种薯三级繁育体系建设步伐加快,提质增效态势强劲。2012年建立马铃薯原种繁育基地103.3hm2,一级种薯繁育基地400hm2,建立优质种薯基地1000hm2,带动全县种植马铃薯1.03万hm2,平均鲜薯22245kg/hm2,总产鲜薯23万t,总产值2.3亿元,人均马铃薯纯收入达到442元,马铃薯纯收入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4640元的9.5%。马铃薯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支柱产业。

1.3鲜薯贮藏能力提升,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加快

以隆德县项目建设为契机,以全面提升马铃薯贮藏保鲜能力为抓手,以马铃薯产业专业乡、专业村、专业户建设为重点,完成高标准马铃薯贮藏窖382座,新增贮藏能力3.86万t,鲜薯贮藏能力达到6万t以上。按新修建马铃薯贮藏窖可减少贮藏损失7%计算,能挽回经济损失3500t,价值560万元。通过贮藏,进行反季节销售,收入更高。不仅延长了马铃薯产业链条,还带动企业、合作组织有序发展,加快了市场流通体系建设。

1.4“四新”技术推广应用步伐加快,产业整体发展水平提升

通过马铃薯新品种示范、核心示范区,马铃薯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新设备“四新”技术得到推广,全面提升了马铃薯产业整体实力和技术水平,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2]。主推马铃薯优质脱毒种薯陇薯3号、青薯9号等新品种7946.7hm2,使主导品种应用率达到76.9%,种薯脱毒率达到48.9%,较上年提高8.6个百分点;主推马铃薯抗旱节水、脱毒种薯、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机械化种植、贮藏保鲜关键技术,使马铃薯机械化作业面积达到3533.3hm2,机械化率达34.2%;推广测土配方施肥10333.3hm2,占马铃薯播种面积的100%,使马铃薯产量由2009年的17145kg/hm2提高到2010年的22245kg/hm2,平均增产4140kg/hm2,增长24.1%。

2主要做法

2.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为切实加强对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的领导和管理工作,隆德县政府专门成立以政府主管农业的副县长任组长,财政、农牧等部门及相关乡镇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对项目建设进行监督、检查、指导,制定工作方案和工作措施,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3]。同时成立由县农牧局局长任组长,农技中心、农机中心、种子管理站及相关马铃薯专业合作社为成员的项目实施小组,明确责任,分工负责,确保项目建设任务按期完成。

2.2创新机制,强化支撑

按照集中连片的原则,围绕重点建设区域,进行集中建设,形成规模效益。项目乡镇积极引导农民,促进现代农业集中连片布局,向区域化、规模化、园区化、效益化方向发展。采取政府引导、政策推动、科技支撑、企业引领、大户带动、农户参与的运行机制,推动隆德县现代农业健康发展。加强与青海农科院、甘肃农科院、固原农科所等科研院所合作,引进、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举办多层次、多形式的观摩、培训活动,为企业、合作组织和农户提供技术服务,真正形成农户+营销组织+市场的利益共同体,在技术、信息服务、产品流通和规范市场等方面形成一条龙服务。

2.3整合资金,加强管理

各资金整合单位高度重视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的建设,积极筹措项目资金。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监督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并建立相应的项目资金管理制度。项目资金实行报帐制,县财政安排的整合资金由有关部门单独设帐管理,及时做好台帐和备查帐目等档案管理工作。各有关部门严格按照项目批复实行专户、专账管理,保证会计记账凭证真实,账薄记录清晰,做到专款专用,不截留、挪用,确保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率[4]。

2.4创新品牌,开拓市场

以实施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为契机,依托六盘山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着力打造“六盘馨”种薯品牌,进一步扩大隆德马铃薯的品牌优势与市场占有份额,推动全县马铃薯产业健康快速发展[5]。同时,加大宣传和产品推介等工作力度,搭建品牌培育和销售平台,努力提高本地市场和外埠市场开拓能力,推进外向型企业发展进程。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和互联网,积极宣传隆德马铃薯种薯产业的发展前景、独特优势、投资环境、优惠政策等,为全县马铃薯种薯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加大基地种薯收贮推广力度,按照“一品一窖、一级一窖”原则,积极组织隆德县隆丰种业公司,观庄乡鑫馨马铃薯专业合作社、隆德县六盘馨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对原种基地、一级种薯基地所生产的种薯进行收贮,确保种薯不流失、不混杂。严格品种级别分级贮藏,提高种薯质量。

3发展建议

(1)加大对马铃薯核心示范园区建设扶持力度,促进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普及推广力度。

(2)提高种薯贮藏窖建设标准,配套相关温湿度调控设备。

4参考文献

[1]戴兴临,汤洁,张弢,等.江西马铃薯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江西农业学报,2009(2):188-190.

[2]靳淑琳.固原市马铃薯发展的优势及对策[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3):97,115.

[3]余贵先,雷昌云,刘克文,等.湖北省马铃薯产业发展成效与对策[J].湖北农业科学,2010(2):483-486.

农业项目发展篇6

同志们:

今天,我们把下派的科技副职干部召集到一起,召开这次人才服务现代农业发展项目工作会议,主要任务就是对全县人才服务现代农业发展项目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在此,我代表县政府,向两年来在各乡镇辛勤工作的科技团队全体同志,致以亲切的慰问,向你们取得的可喜成绩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各位两年来对我个人工作的支持表示诚挚的谢意!同时,我也代表科技团队的全体成员对县委组织部门对科技团队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可以说,两年来,各位在下派期间,克服种种困难,创新工作思路和服务理念,科技服务工作取得了一些不凡的业绩,收到了实实在在的工作实效,十分令人振奋。对此,县政府是非常满意的,我个人也感到很欣慰。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科技团队的服务工作卓有成效

6月,人才服务现代农业发展项目工作开展以来,在县委组织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各乡镇党委、政府的密切配合与共同支持下,科技团队工作人员长期深入农村生产第一线,开展农民培训,指导农民调整农业结构,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和干部群众的充分肯定。

第一,值得肯定的是科技副职的工作作风。我县的科技副职是来自省、市、县机关和直属事业单位,入驻边远乡镇后,不仅没有被艰苦的生活条件吓倒,而是战高温、冒酷暑、顶严寒,进村入户,培训指导,手把手教群众,其艰苦奋斗、务实苦干的工作作风给当地干部群众留下了深刻印象。有些同志,刚被派到乡镇工作就十分积极,千方百计帮助农民发展种、养业,扎扎实实做了不少的务实工作,所有的科技副职干部都能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急农民之所急,想农民之所想,工作中艰苦奋斗、求真务实,苦干务实的工作作风和甘愿奉献的精神实属难能可贵。

第二,值得肯定的是科技服务效果比较明显。我县农村特别是边远乡镇,科技文化水平还相当低、信息也相对闭塞,农民群众缺少脱贫致富的技术和本领。科技副职下派后,主动开展技术培训、技术咨询、提供信息、创办项目等服务,科技服务作用发挥明显。不少同志,在下派期间,运用自己水利专业的优势,帮助乡镇设计规划、勘测工程,解决了小城镇建设问题。在工作中,还有许多值得肯定的成绩,我就不一一的列举了,大家这种兢兢业业的工作精神和热情,为基层办实事、办好事务实作风,也令我十分钦佩和感动。

第三,值得肯定的是科技服务工作得到了部门和乡镇的大力支持和充分认可。下派的科技副职干部来自各个部门,大部分是都具有较强专业技能,都是各派员单位的中坚力量。接到任务后,各派员单位表现出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创造了宽松的工作环境,使下派人员扎根基层,安心科技服务工作。各乡镇党委、政府也高度重视,基本上每个乡镇都建立了领导联系制度,有的乡镇还明确本地专职人员,协助配合科技团队开展工作。正因为有了相关部门和各乡镇的大力支持,科技团队的工作才取得了今天的成绩。同时,科技副职在下派期间也与乡镇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加深了感情,为更好地开展服务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情感基础。

当然,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县科技团队的服务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认识不到位。工作刚开始,个别部门和乡镇就持有怀疑态度,甚至有人认为这项工作是走过场、绑花架子,因此不够重视,敷衍了事,工作起色不大。二是管理不到位。由于个别科技副职没有完全脱离原单位工作,存在派员单位和用人单位两头脱管的现象。三是工作不到位。个别科技团队服务工作坚持得不好,第一年下驻基层的时间多,工作比较扎实,效果也比较明显。第二年工作就开始松懈,很少到基层帮扶,有的甚至根本就没有去。四是协调不到位。个别团队的专业与所到乡镇的特色产业不对口,到了乡镇无从下手工作,个别乡镇工作不够重视,没有为科技团队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这些问题只是个别存在,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克服和改进。

二、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开展科技团队服务工作的重要意义

我们至少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它的重要性。

(一)开展科技团队服务工作是解决我县“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十分重视“三农”问题。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80%以上的人口在农村。农业效益低下,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收入较少的问题在我县仍然很突出,而科技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支点,这是大家不约而同认识到的问题。开展科技服务工作,能组织引导科技人才、管理人才和农民结合,和乡镇结合,能很好地解决我县农村科技力量薄弱、产业结构不合理、农民增收缓慢的问题,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开展科技团队服务工作是完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的重要手段。传统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越来越不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科技人才作用的发挥与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需要严重脱节。一方面,大多数高素质科技人员长期聚集在机关单位,即使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却没有实践的机会,呈现出人才浪费的现象;另一方面,农民群众有着丰富的资源,却缺乏科技支持和服务,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影响了农民群众增收步伐。开展科技服务工作能盘活人才资源,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技术专长,调动他们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实现科技与资源的有效配置,为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三)开展科技团队服务工作是依靠科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创新之举。“生产发展”是建设新农村的第一要务。而要实现“生产发展”,关键是要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这就是说没有现代科技成果的不断开发和应用,没有广大农民劳动技能和科技素养的提升,就谈不上农业现代化。科技团队服务工作正是实现技术、人才与农村经济的对接,通过示范带动效应,加快农业现代化的积极举措。它也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依靠科技进步建设新农村的创新之举。我们要从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科技团队服务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推动科技团队服务工作的深入、健康发展。

农业项目发展篇7

关键词:农村;项目管理;应用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了农村区域发展,中国的农业发展中引入了项目管理,使农业管理水平有所提高,农村区域发展效率更高。

1项目管理的发展背景

中国农村地区项目管理的实施源于二十世纪50年代美国,主要是在设备维修中采用了项目管理办法,不仅实现了管理专业化、技术化,而且提高了管理效率。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项目管理不再局限于技术领域,很多与投资相关的活动都被列入到项目管理范畴,而且对项目质量和项目管理的预期效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项目管理理论逐渐形成,并应用于各个行业领域中,主要的运作宗旨是运用管理的思维对项目进行运作,将所有可利用资源进行整合,使项目管理效率有所提高。2002年,中国召开了第一届项目管理研讨会,将项目管理纳入到学术层面进行研究。在研讨会中,对项目管理进一步强调,要求将项目管理纳入到行业领域中,特别需要纳入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引入项目管理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而且还促使农业产业市场化经营。项目管理所发挥的作用是引进资金,采用合资或者合作的形式加大农业资金投入,推进农业生产。随着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中国的农业产业就会逐渐国际化方向发展,具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2农村经济发展中项目管理的应用

将项目管理引入到发展农村经济中,提高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就要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探索创新农村经济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充分发挥政府在资金运行方面的宏观调控作用,通过发挥项目管理功能,促进农村区域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从现行的农村项目管理情况来看,正在由原有的单一管理向多元化、服务化方向发展。将项目管理落实到具体的农村经济运行中,就要在管理思维模式和管理方向上有所转变,以使得农村经济发展平稳推进。

2.1根据农村区域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项目管理制度

项目管理是系统化工程,运行复杂,需要更多地考虑到农村发展实际。在统一规划的同时,还要科学谋划,这就需要对项目管理制度进一步逐步完善。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1.1对项目各个环节的管理制度逐步完善。在项目前期工作中,所涉及的管理内容很多,包括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的编制、评估和审批等等。当项目管理进入到具体实施阶段,就需要对项目法责任制度、合同管理制度、监督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以及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完善。项目完成后进入到验收阶段,就需要执行验收检查,过程中,还会涉及到项目验收制度、固定资产移交管理制度等等。

2.1.2专项项目管理制度的完善。农业发展具有专业性特点,在项目管理中要将专业特点体现出来。将农业相关的专门管理制度制定出来,就是要针对不同区域、不同项目制定管理办法,诸如农村的优粮工程项目、农村沼气项目等等,都要将相应的管理办法制定出来。

2.2注重项目管理体制的创新

农村经济区域发展是动态化的发展,在按照国家宏观政策不断调整发展方向和发展节奏的同时,还应对农业产业的发展项目不断地调整。因此,农村项目管理上要相应地对管理体制予以创新。其一,从农村经济区域发展的角度出发,对项目管理体制进行创新,要做到项目公开化,包括农村经济项目的申报、立项等等,都要做到公开、透明,采用竞标的方式选择资质深、行业信誉度好的单位承担责任。特别是项目投资方面要做到公开化,包括投资的范围、项目运行中所获得的预期效益,以及投资的额度,所获得的成效等等,都要予以公开。其二,从农村经济区域发展的角度出发,对项目管理体制进行创新,要做到项目社会化。农村经济区域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包括农业的生产、各种惠农补贴以及招投标等等,都要在社会环境中进行,并扩大社会覆盖面。如果部分农村经济发展项目为农户可以直接受益的项目,就可以通过实施“奖建制”的项目形式或者“代建制”的项目形式,对区域范围内的龙头企业加大投资力度,并给予必要的奖励,特别是在贷款方面予以优惠,以鼓励农户更积极地投入到农业经济区域发展建设中。其三,从农村经济区域发展的角度出发,对项目管理体制进行创新,要做到项目市场化。农业项目管理具有服务性特点,属于是公益性的项目。所以,项目的运行资金普遍由政府划拨,采用招投标的形式确定管理单位,以使得项目运营成本降低。对于农业生产性项目或者所运行的项目具有补贴性质,就可以采用多种运行方式,以将投资在短期内回收,诸如股份制运营、承包经营、租赁经营,或者将有偿资产转让获得收益,加速资金运转。其四,从农村经济区域发展的角度出发,对项目管理体制要发挥监督的作用。所有的项目信息都要定期地公布,包括项目的名称、投资情况、所发挥的功能以及承担项目运行的单位、项目运行的地点,都要向社会详细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同时,项目管理单位还要将举报平台设立起来,群众可以电话举报,也可以邮箱举报。对于举报信息,项目管理部门要及时反馈,并对项目管理方案进行调整和完善。通过接受舆论监督,强化监督检查工作,提高项目管理的公信力。

2.3项目管理队伍要进一步强化

2.3.1建立专业的项目管理队伍。为了提高项目管理质量,推进农村区域发展,就需要建立专业化的项目管理队伍。农业经济区域发展的建设项目内容所涉及的理论学科比较多,而且每一个项目都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为了促使项目管理发挥时效性,就需要将致力于农业发展的专家队伍建立起来,包括农业技术领域、农业项目工程建设领域、农业财务管理领域等等,都要由专家级的管理人员构成,以促使农业项目更好地发展。

2.3.2引入管理中介机构。农业经济项目管理要实现专业化,就要从农业社会性发展的角度出发,引入管理中介机构,并将项目论证体系构建起来,以对农业项目建设投资合理规划。引进项目监理机构对农业项目实施监督管理,通过管理的权威性对农业发展情况进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解决。特别是监理部门对项目管理质量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就促使建立机构对项目运行情况严格要求,以保证项目运行符合有关规定且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孙富江.农村区域发展与管理中的利益互动关系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4.

[2]胡云香.农村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潜力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

[3]丁越峰.民间组织参与农村贫困治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以仪陇乡村发展协会为例[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4.

农业项目发展篇8

同志们:这次全省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会议,是在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省委3号文件精神,全面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大力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刚才,莉新副省长作了讲话,总结了近年来我省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取得的成绩,提出了今后的工作思路和重点。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刘世江副主任到会并讲话,对我省今后的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

近几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各级农业综合开发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大力改造中低产田,加快建设优势农产品基地,着力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推广农业科技成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带动农民增收,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此,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亲切的慰问!向受到表彰的农业资源开发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

我们在农村搞调查研究中,觉得农业综合开发潜力很大,前景辉煌,地位非常重要,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希望同志们很好地回顾总结十多年来的工作经验,研究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综合开发的新情况、新问题,紧紧围绕增产增效增收目标,不断开拓创新,探索新的路子,培育新的增长点,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下面,我就进一步做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再强调几点意见:

一、坚持把农业综合开发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来抓

农业综合开发是国家支持和保护农业发展的有效手段,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我们要立足三农工作全局,来审视、谋划新时期的农业综合开发工作。

(一)农业综合开发要为增加农民收入作出更大成绩。农民增收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今年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今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总投资11.66亿元。这是一笔很大的投入,对促进农民增收特别是纯农户和经济薄弱地区农民增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各地在筛选开发项目、确定开发方式、创新开发机制时,要把最大程度地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出发点。这次会议提出,项目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比非项目区多增收300元以上,这非常好。验收开发项目,首先要看这个目标有没有实现。

(二)农业综合开发要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发挥导向作用。省委、省政府反复强调,要用科学的发展观统一思想、统领发展,率先建成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江苏。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做好三农工作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农业综合开发要大力促进可持续发展。一要坚持开发利用资源和节约保护资源并重。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着力在深度上下功夫,真正走内涵式开发资源、集约型使用资源的路子。二要坚持保护环境和改善环境并重。农业综合开发要符合自然规律,要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更要为改善生态环境服务。要综合运用工程措施飞生物措施和各项科技措施,引导农民改进生产方式,减少种植业和养殖业带来的面源污染。投资结构的调整,要加大生态工程项目的投入。三要坚持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环境并重。开展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把土地开发与农村水利建设、道路建设、植树造林和环境整治有机结合起来,改善乡村面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三)农业综合开发要为国家支持和保护农业探索有效措施。农业生产承受市场波动和自然灾害双重风险,我国正在逐步建立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实施农业综合开发,要积极探索出一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调控、支持和保护农业的路子,寻求更加有效地增加政府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推广投资,开展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和农业生产各项服务的办法,寻求更加直接地让农民得到各项支农、补农政策实惠的办法,充分发挥对非项目区的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

(四)农业综合开发要为建设现代农业提供示范。近几年农业综合开发在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要认真总结,继续探索,当好建设现代农业的领头羊。坚定不移地按照建设产业化农业、生态型农业、特色化农业、高科技农业的要求,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创新农业经营机制,使农业成为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现代产业。

二、进一步明确农业综合开发的思路和任务

农业综合开发的资金来之不易,要紧紧围绕农业和农村工作中心任务,着眼于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一,要加强集中开发。农业综合开发要紧密结合各地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明确重点区域,整合、优化配置资源,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实施重点开发。当前要突出三个重点:一是粮食主产区。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在粮食主产区大力开展中低产田改造、土地复垦,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提高土地产出率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奠定基础。二是苏北地区。发展农业要走区域化布局、特色化经营、差别化竞争的路子,发挥比较优势。苏北地区农业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发展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通过综合开发农业资源,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是加快苏北发展的必由之路。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大对苏北扶持力度的决策部署,把苏北地区作为农业综合开发的重点区域,集中力量,连续扶持,为加快苏北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三是沿江、沿东陇海线和沿沪宁线。主动呼应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沿江、沿东陇海线和沿沪宁线产业带开发的要求,因地制宜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努力拉长产业链、形成产业带、集聚产业群。

第二,要加强产业开发。农业综合开发不能局限于就生产论生产,就产品论产品,就基地论基地,而要着眼于整个产业开发,着眼于优势产区建设,走出一条由单纯的产品开发到产业开发的新路子,尽快形成产业特色和规模优势。要按照围绕产业扶龙头、围绕龙头建基地的思路,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做大规模、增强实力、打响品牌、形成特色,提高农业综合开发的产业化、市场化和组织化程度。第三,要加强科技开发。实现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把增长方式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今年全省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了科教兴三农的新思路。农业综合开发既要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开发速度、提高开发质量、增加开发效益,也要为科教兴三农发挥推动作用。一是要与普及推广农业科学技术相结合。积极推广新品种、采用新技术、培育新品牌,提高开发项目的科技含量和综合效益,以此来推动农业技术向农村扩散,提高科技对农业发展的贡献份额。二是要与农业科研推广体系改革相结合。加大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力度,认真研究示范园区与农业科技人员的长效利益联结机制,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前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园区成为他们从事科学研究、发挥科技成力的主战场,成为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主阵地。三是要与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相结合。把推进农业综合开发的过程,作为向农民传播先进技术、科学知识和现代文明生活方式的过程,既要让农民分享到农业综合开发物质成果,又要让他们通过参与综合开发提高科技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

第四,要加强扶贫开发。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难度很大,归根到底在于内在生产力缺乏,内部发展动力不足二这些地方要加快发展,需要外部力量的帮扶,但更要着眼于激活内在生产力要素,促进内生发展机制的形成。为此,必须实施开发式扶贫,而农业综合开发就是开发式扶贫的重要手段之一。对那些区域性贫困的地方,要通过农业综合开发,从根本上改善当地的农业生产条件,为整个地区脱贫致富提供基础条件。在帮助贫困户实施有利于直接增加收入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同时,也要积极吸引各类专业大户参加农业综合开发,发挥他们的带动作用,促进广大农民自主创业、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的形成。

第五,要加强联合开发。农业综合开发是一项跨行业、跨部门的综合性工作,离不开各方面的支持配合。各级涉农部门要把支持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其他部门也要积极参与、积极配合,努力形成工作合力。同时,要认真探索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有关方面联合参与农业综合开发的多种有效形式,只要有利于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就可以试验。要加强横向联系,拓宽联系渠道,增强农业综合开发的活力。根据上述要求,农业综合开发要向深度进军,必须大力推进体制和机制创新。一是要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充分发挥好财政资金的引导功能,大力吸引工商资本、民间资本、信贷资本、外来资本参与农业综合开发,形成多元化投入的新机制。要抓紧研究制订吸引、支持民资开发农业的有效办法,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成为促进我省农村民营经济发展的一个载体。二是要建立竞争立项机制。推行选项招标投标制和项目公示制,扩大公开选项范围,提高透明度,完善项目管理制度,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强化监督制约机制和检查审计制度,保证资金按规定用途使用,保证有偿资金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三是要改革产权制度。通过多种形式,明确产权主体和收益主体。鼓励各方面投资入股,积极开展经营性开发的试点,充分调动各类企业、科研院校、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大户以及社会各种力量参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的积极性。

三、切实加强对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组织领导

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正处于一个新的阶段,也正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任务重,要求高。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立足三农工作全局,充分认识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对于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作用,把农业综合开发摆上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认真组织,精心部署,强力推进。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机构的职能作用,关心支持他们的工作。各级农业综合开发部门要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加强学习,加强调查研究,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努力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农民。要密切与农民的联系,加深对农民的感情,多为农民办一些暖人心、稳人心的好事实事。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坚持鼓实劲、出实招、办实事、重实效。要认真贯彻执行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和财政农发系统掌握着农发资金的投放权,掌握着农发项目的审批权,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管好用好每一笔资金。同志们,农业综合开发是一项功在当代,涉及长远的基础性工作,是一项民心工程。我们一定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团结奋斗,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争创一流,推动我省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再上新的台阶,取得新的成效,为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为实现农民收入更快地增长,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全省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黄莉新(****年5月17日)

同志们:

省农业资源开发局和省财政厅联合召开这次全省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精神,回顾总结近年来我省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情况,肯定成绩,表彰先进,研究分析农业综合开发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全面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借此机会,我谨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将受表彰的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长期奋战在农业综合开发战线上的同志们表示亲切的慰问!对国家农发办长期以来对我省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马上,国家农发办刘世江副主任、省委连珍副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下午,吴洪彪同志和黄晓平同志将对今年的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作具体部署。下面,我先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认清形势,充分认识做好新时期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重要意义

农业综合开发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加强农业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国家支持和保护农业的重要举措,是进一步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业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有效途径。自1988年实施以来,历经16年的发展,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为我省农产品实现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加快推进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力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特别是十五以来,我省农业综合开发坚持两个着力、两个提高的指导方针,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狠抓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扶持优势农产品生产,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了新的提高。20xx年至****年,全省累计改造中低产田540.1万亩,植树造林26.4万亩,改造沿海已围滩涂51.9万亩,建成了一批标准化的优质农产品基地,项目区农业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显著提高,新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5.7亿公斤。二是农业产业化经营迈出了新的步伐。三年来,农业综合开发投资产业化经营项目7.7亿元,扶持了85个农产品加工项目,建设了180多万亩优势农产品基地,培育了一批优质品牌农产品,成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力军。三是农业科技水平再上新的台阶。项目区引进粮食、瓜果、蔬菜、苗木新品种620多个,示范推广实用技术360多项。重点建设了6个部级、24个省级农业综合开发专项科技示范项目,发挥了良好的辐射示范作用,成为展示我省现代农业的重要窗口。四是机制创新取得了新的进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我省全面实施了农业综合开发竞争立项、土建工程招投标和物资设备的政府采购制度,建立和完善了项目库制度,全面推行了县级财政报账制。另外,在实行项目公示制、吸引三资、改革产权制度、扶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等方面,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正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党中央、国务院将三农工作摆上了极其重要的位置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充分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农业综合开发作为财政支农的一个重要手段,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于确保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农业综合开发是政府支持和保护农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农业综合开发是财政增加农业投入的战略性措施,是我省目前直接扶持农业的最大投资和农民直接受益的最大项目,是符合国家公共财政和wto规则要求支持和保护农业的一项重要措施。农业综合开发通过农业、林业、水利、科技等综合措施,有利于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巩固和提高我省农业特别是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

第二,农业综合开发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力量。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当前农业发展的方向。农业综合开发重视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围绕市场建龙头,围绕龙头建基地,依托基地组织农户发展生产,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农业综合开发通过国家财政、银行贷款、企业、农村集体和农民群众自筹等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形成了良好的投资运行机制,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资金保障。

第三,农业综合开发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大举措。农业综合开发通过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建设农产品营销市场,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高农业科技水平等多种途径,提高了农业收益,增加了农民收入,让农民真正得到了实惠。从近年来的情况看,农业开发项目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一般比非项目区高出300元以上,高的多达500-600元。

第四,农业综合开发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农业综合开发的过程也是一个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过程。农业综合开发坚持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建立协调一致的农田新格局;坚持建设规范的灌排体系,保证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坚持在项目区绿化造林,营造适宜农作物生长的环境。同时,农业综合开发对我省丘陵山区、沿海滩涂等后备资源进行合理有序地开发利用,推动了我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我省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取了很大的成绩,但是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农业综合开发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开发的机制和体制与市场经济发展存在不相适应的地方;开发的面铺得过大,有些地方项目和资金安排重点还不够突出,效益不高;推进产业化经营的思路还不够开阔;农业综合开发的激励机制还不够完善;少数地方项目和资金管理薄弱,存在违规违纪问题等等。因此,各地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强化认识,切实增强做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大工作力度,抓住发展机遇,坚持改革、创新和发展,促进全省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二、更新观念,理清思路吁明确新阶段农业综合开发的发展方向

当前,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农产品的供求关系、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以及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农业综合开发作为政府支持和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战略性举措,必须把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这是增强我省农业综合竞争力的关键之举,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增加农民收入的富民之道。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认真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主线,着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提高农业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着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进一步改革完善投资机制和运行机制,切实加强项目和资金管理,努力开创农业综合开发的新局面。在推进农业综合开发过程中,必须注意把握好以下几条基本原则:

一是规模开发的原则。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实行规模化经营。农业综合开发要按照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要求,集中连片开发,形成具有规模优势的主导产业。所有位于优势农产品区域规划内的农业综合开发县,都要按照优势农产品产业化发展规划的要求,围绕1-2个优势产业,统筹安排各类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减少项目个数,扩大项目规模,实行集中扶持、连续扶持,发挥规模效益。要加强优势农产品产业化综合示范区建设,力争在2-3年内取得明显成效。

二是差别发展的原则。要注重发挥各地的资源优势和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优势农产品,重点培育富有竞争力的区域经济增长点,使资源优势变为具有竞争力的经济优势,走出一条立足区域优势和主导产业带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路子。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农业综合开发要按照《江苏省优势农产品产业化发展规划(****-20xx)》,重点扶持优质水稻、特色蔬菜等16个优势农产品产业化发展。

三是产业取向的原则。农业综合开发必须实现从分散的项目建设目标向产业建设目标的根本转变。要克服以往项目缺乏连续性,后续工作跟不上,开发效率得不到充分发挥的弊端,围绕优势农产品产业,统筹项目安排,将土地治理和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有机结合起来,把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加强和改善生态环境,融入到优势产业建设之中,形成一批有规模、有特色、有市场、有效益的优势农产品产业群。

四是突出重点的原则。在区域布局上,农业综合开发要突出农业主产区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农业综合开发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以基地为载体,以企业为龙头,以科技为支撑,大力建设专业化飞标准化、优质化农业生产基地和农产品出口基地,完善配套建设基础设施,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基础条件。中低产田改造不能单纯地就改造而改造,要讲究投资效益,围绕优势农产品基地布局建设改造。要大力培育发展龙头企业,重点扶持出口创汇型、成长型和部分骨干龙头企业,尤其要积极扶持主营产品优势明显、出口创汇潜力大的外向型龙头企业,增强企业的带动功能和市场竞争能力;要加强科技创新,坚持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的原则,积极推广实用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资源综合利用率和农产品的附加值,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业综合开发科技示范项目要突出农产品产业链开发,提高产业的科技竞争力。加大项目区农民科技创新力度,提高农民群众的科技素质,为推进产业化快速发展、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提供动力。

五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原则。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必须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前提,以农民是否满意为标准。要积极引导龙头企业,通过订单农业、保护价收购、股份合作和二次分配等多种方式,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分配机制,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如果企业只是一味地追求自身的利益,而不能带动农民增收,这样的企业即使发展前景再好也不能扶持。

三、深化改革,加强管理,全面提升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水平

经过多年不断的实践和探索,我省农业综合开发从资金的筹集管理,到项目的确定、建设和管护,都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规范的制度,较好地保证了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规范运作和项目建设的质量和效益。下一阶段,我们必须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共财政管理体制和农村改革要求,积极探索农业综合开发的新思路、新机制、新方法,完善投资政策,加强科学管理,创新运行机制,全面提高我省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水平。

(一)加快推进农业综合开发机制创新。要进一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加大机制创新力度,将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起来。一是全面推行项目公示制、工程招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行公开选项,增加选项透明度,主动接受农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产业化经营项目由省级负责在全省范围内公开选项,土地治理项目要在县级及项目区公示。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招投标,择优选择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建设单位也要通过招投标来择优确定。推行物资设备政府采购制,提高投资效益,保护国家和农民利益。要积极开展项目工程监理制,聘请有资质的单位、有相应资质或能力的技术人员担任监理,保证工程质量。二是积极推行项目法人制。对于公益性项目来说,实施主体不明确,实施项目的贵、权、利错位,容易导致项目建设成本增加,影响财政资金投资效益。因此,公益性和经营性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都必须逐步明确项目实施主体和责任,由实施主体对项目建设的质量和进度,项目投资的管理和安全负责,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投资效益。三是加快推行农业综合开发产权制度改革。要切实克服重建轻管的思想,增强管护意识,对已建成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要及时明晰产权归属,落实管护主体,建立必要的运行管理制度,保证项目正常运转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四是完善以农民为主体的农业综合开发机制。土地治理项目的确立,要以农民要办为前提,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采用民主的方法,多与农民商量,努力把一家一户农民想办但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办实办好,让农民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产业化经营项目的确立,要以带动农民增收为前提,让更多的农民从中受益。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要更多地吸收农民工参与,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五是积极稳妥地推进经营性开发的试点工作。这是农业综合开发新的工作内容,要积极争取更多的优惠政策,认真制定周密的试点方案,积极稳妥地开展试点工作。

(二)全面提高农业综合开发的管理水平。农业综合开发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对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树立先进的管理理念,采取科学的管理方式,运用有效的管理手段,确保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高效、安全运行。一是加强项目前期工作,切实提高选项的科学性。总体上看,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效果较好,但也有一些项目效益较低,甚至由于市场波动等因素,导致项目难以实施。项目前期评估论证不充分、选项不准是一个重要原因。要切实加强项目评估论证工作,建立严格的项目评审责任制,提高项目评估论证的水平和质量。二是加强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实行项目和资金管理有机结合,以资金投入确定项目规模,按项目管理资金。全面推行财政无偿资金县级报帐制,实行专人管理、专帐核算、专款专用的三专管理。实行项目法人制管理的项目,要改革项目资金拨付方式。要加强财政有偿投入资金的使用管理,强化债务管理,按照谁受益、谁还款的原则落实还款责任,确保及时足额偿还,形成放得出、用得好、收得回的良性循环机制,防止形成债务风险。三是加强财务检查和审计监督,严禁挤占挪用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验收前,必须由有资质的部门进行项目审计。凡发现违反农业综合开发政策规定,将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挪作他用等现象的,除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外,酌情扣减当地今后年度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要把对龙头企业的积极扶持与严格监管结合起来,加强项目立项评审工作和项目执行过程中的监管工作,防止企业多头申报项目,严防资不抵债、经营业绩不良和不能有效带动农民增收的企业,套取国家财政资金,确保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安全运行和有效使用。四是完善农业综合开发激励机制。按照公正、公平、公开和奖优罚劣的原则,进一步完善财政资金分配的综合因素法。对因项目和资金管理中存在违纪违规问题,造成工作损失或恶劣影响的项目县,要视情节暂停或取消其项目县资格;加强目标考核,实行项目县末位警告、暂停的办法,对项目县实行动态管理。加强对各地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绩效考核,将财政资金的投入与工作绩效考核挂钩,向先进地区倾斜。

(三)多渠道增加农业综合开发的投入。要按照国家引导、配套投入、民办公助、滚动开发的原则,引导整合各方力量,积极探索多种渠道的投入机制和形式多样的开发方式,加大农业综合开发投入力度。要通过贴息、补助和直接投资、参股经营等手段,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效果,逐步形成多渠道、多途径的农业综合开发投入格局。一是加大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配套投入力度。根据全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继续实行差别配套政策。苏北地区以省级配套为主,市、县(市)配套为辅;苏中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县及黄茅老区参照苏北地区的配套政策;苏南地区以市、县(市)配套为主,省级配套为辅。市县财政必须确保配套资金足额到位,各市根据财力情况确定市县配套比例,但不得转由乡镇财政负担。要逐步推行财政资金倒配制,根据市县财政资金的配套能力确定省以上财政资金投资规模。二是引导、鼓励、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增加投入,完善农业综合开发农民筹资投劳政策。农民群众是农业综合开发的直接受益者,要调动农民群众在农业综合开发中投工投劳的积极性。土地治理项目的农村集体、农民群众自筹资金和投工投劳,要严格按照农民自愿、量力而行、民主决策、数量控制和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进行筹集,并纳入村内一事一议范畴,实行专项管理,不准搞强迫命令。农民自筹中应以投劳折资为主,以物折资或筹资应符合国家和省的有关政策规定。二是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吸引三资参与农业综合开发。积极引导、鼓励各类社会资金投入农业综合开发,拓宽农业综合开发的投资渠道,做大农业综合开发的投资规模,放大财政资金的乘数效应。要通过规划指导、政策引导、环境营造,为招商引资营造良好的软环境,调动各类主体投资农业开发的积极性。四是继续实施省级专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针对部分特殊的资源状况,继续实施高沙土、丘陵山区、采煤塌陷地和滩涂开发。财政投入的重点,要进一步向公共服务倾斜,把更多的资源用在发展社会事业、建设公共设施上。依据公益性和经营性职能必须分开的原则,从今年开始,省政府决定调整省级滩涂开发投资机制,参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办法,由省农业资源开发局按项目管理省级滩涂开发专项资金,省财政厅行使资金的监督管理职能。

四、加强领导转变作风,努力开创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新局面

新时期我省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各地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服务,转变作风、扎实工作,努力开创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新局面。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领导,把农业综合开发摆在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突出位置。各级领导要经常深入项目区调查研究,研究分析存在的突出问题,谋划发展的新思路,落实解决问题的新对策。农业综合开发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到多个部门。各地要加大统筹协调的力度,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各有关部门要树立全局意识,加强协作,相互配合。尤其是各级开发、财政部门更要齐心协力,密切配合,提高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改进工作作风。农业综合开发的主战场在农村,服务对象主要是农民。各级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人员要从思想上端正对农民的认识,从感情上密切与农民的联系,真情关爱农民,真心帮助农民,真诚对待农民。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深入到项目区农民群众中,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办农民之所盼,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不图虚名,不务虚功,不做表面文章,杜绝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让项目区群众真正享受到农业综合开发的成果,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三)加强队伍建设。锻炼和造就一支素质高、业务强、精于管理、敢于开拓的农业综合开发队伍,是完成农业综合开发目标和任务的根本保证。要切实加大培训力度,充实培训内容,不断提高农业综合开发队伍的整体素质。要坚持廉洁从政、勤政为民,公正审查每一个项目,管好用好每一笔资金。各级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人员,要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努力适应新时期农业综合开发的需要。

农业项目发展篇9

(1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北京102208;2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北京100122)

[摘要]国有贫困农场是中国扶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利用投入产出法对2010-2013年财政资金支持国有贫困农场产业发展项目效率进行测算,发现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具有较高的回报率,平均收益率为120.75%;运用实地调研典型案例,分析了具有较高投资回报率项目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大对贫困农场产业发展资金支持力度、强化项目设计、提高运行质量,增强农场发展活力等建议。

关键词]扶贫效率;产业开发;国有农场;财政资金

[作者简介]薛建良(1981-),男,汉族,山西新绛人,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博士,研究方向:农业农村经济与政策、国有农业经济;徐兆权(1979-),男,汉族,辽宁营口人,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副处长,研究方向:农垦经济。

①参见农业部农垦局2008年《国有贫困农场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暂行)》。

国有贫困农场是中国扶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央直属垦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地方垦区所属的,自然条件差、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条件落后、长期亏损或微利、资产负债率高、人均收入原则上低于本垦区平均水平60%的农(团、牧)场牧场①。贫困农场之所以贫困,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没有主导产业,缺乏经济支柱[1],培育和壮大贫困农场优势产业,提高扶贫对象就业和生产能力是落实产业扶贫的重要措施,也是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的国有贫困农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以工代赈资金支持的重要领域。对于国有贫困农场如何利用扶贫资金,学者们提出了集中投资策略[2],分类指导原则[3],重点盘活农场土地资源[4]等观点,也有从具体案例着手,分析财政资金实施方法[5],也有采用指标体系测算农垦扶贫项目社会效益等研究[6]。因此,准确评价财政扶贫资金支持国有贫困农场产业扶贫项目效率,把握具有高效率扶贫产业项目的特征,是提高财政扶贫资金利用效率,加快培育主导产业,有效推动国有农场扶贫的关键。

根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和《农垦国有贫困农场扶贫资金管理办法(暂行)》规定以及国有贫困农场产业项目具体内容,财政扶贫资金支持贫困农场产业发展项目可分为四类:一是以提升产业发展基础为主的中低产田改造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推动具体产业发展的项目,如蔬菜、水果、茶园、林木、花卉种植、橡胶等种植业以及畜禽、水产等养殖业;三是伴随产业发展配套的水泥晒场、仓库及农产品加工业;四是提高劳动者生产技能的培训项目。

一、财政资金支持国有贫困农场产业发展项目

根据农业部农垦局《国有重点扶持贫困农场统计》资料,2010-2013年间,财政扶贫资金支持国有贫困农场的数量分别为3.95亿元、4.45亿元、4.88亿元、4.72亿元,呈增长趋势,年均增长6.12%,其中,年均产业发展项目资金占财政扶贫资金的57.43%,财政扶贫资金支持国有贫困农场产业发展是财政资金使用的主要领域,各项目类型及资金额如下。

(一)农业基础改善项目

贫困农场产业以种植业为主,改良土壤,完善农田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能提高作物产量,稳产增产,该类项目年均资金投入占扶贫资金总额的26.97%。2010-2013年,财政扶贫资金年均支持农田水利设施项目30个,金额3727.2万元,占当年资金总额的18.17%;年均支持中低产田改造项目19个,年均金额3292.6万元,占当年资金总额的8.80%。

(二)产业培育项目

产业培育项目是以培育和发展新的产业或扩大原有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发展能力为主的项目。此类项目多以高效经济作物种植或动物养殖为主,以获取较高的单位土地或劳动产值为目的,主要包括蔬菜、水果、茶园、花卉、林木、橡胶等种植业以及生猪、肉牛、奶牛、肉羊等畜牧业。财政扶贫资金支持贫困农场产业发展项目数量、金额有较大的年际波动性,2011-2013年财政扶贫资金投向如下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财政扶贫资金支持贫困农场产业发展项目资金年均总额为1.43亿元,约占当年财政扶贫资金总额的3.55%;项目平均额度为196.22万元,主要集中在畜牧养殖、蔬菜、水果、花卉、橡胶种植等产业领域,是扶贫资金支持产业发展的重点。

(三)产后仓储加工项目

随着贫困农场产出数量增加,产业结构调整,财政扶贫资金扶持产后仓储加工成为推动贫困农场产业升级的关键。2010-2013年,财政扶贫资金年均支持水泥晒场项目17个,年均金额为1737.83万元,约占当年财政扶贫资金的3.71%;年均农产品加工及仓储项目12个,占当年扶贫资金的13.68%。

(四)技术引进及人才培训

引进、示范和推广先进农业生产技术,提高贫困农场职工生产技能,增加贫困农场人力资源素质,推动贫困农场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在产业发展项目中,技术引进、人才培训资金与产业项目捆绑,没有单独统计。据初步测算,2010-2013年四年来共有2.1万余名贫困农场职工参加技术培训,有力地保障了产业发展项目的实施。

二、财政扶贫资金支持贫困农场产业发展效率分析

为深入分析财政扶贫资金支持国有贫困农场产业发展的效率,本文利用2010-2013年《国有重点扶持贫困农场统计》数据,采用“投入—产出法”测算财政扶贫资金支持国有贫困农场产业基础设施改善、农产品加工仓储等产业发展类项目的实施效率。由于统计数据仅反映了相关项目的主要效益,这些效益要么是产出的增加,要么是成本的减少,或者是两者的综合。因此,本文的计算仅能反映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主要方面,同时由于缺少对非粮食类作物以及畜牧产业的数据统计,本文仅对代表性项目进行分析。

(一)道路建设项目

贫困农场道路建设项目具有较高的投资回报率,每1元的道路建设资金投入会带来1.47元的经济回报。2011-2013年,道路建设财政扶贫资金农场内投入产出比为1∶2.13、1∶1.10和1∶1.18;带动周边农村经济发展投入产出比为1∶0.69、1∶7.71和1∶4.71。每万元道路建设扶贫资金农场受益人口42.55、69.28和32.23人,带动辐射周边受益人口33.53、49.53和27.21人(详见表2)。

(二)水利设施项目

2010-2013年,每万元水利设施建设资金增加灌溉土地28.25亩,改善灌溉面积40.55亩,有效增强了农场抗风险能力,使其增产、稳产;同时,每万元水利建设资金还辐射增加农场周边13.86亩灌溉用地。每万元耕地排灌系统配套资金平均增产粮食10.4吨,按1吨粮食2000元计算,可以产生经济效益2.08万元,投入产出比为1∶2.08(详见表3)。

(三)中低产田改造项目

2010-2013年,平均每万元扶贫资金投资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后能增产粮食7.98吨,按1吨粮食2000元计算,可产生经济效益1.60万元,投入产出比1∶1.6,投入产出比较高(详见表4)。

(四)农产品仓储加工项目

通过建设水泥晒场和粮食仓储加工设施,每万元扶贫资金能减少粮食损失1.08吨,按1吨粮食2000元计算,可产生经济效益2168元;同时,水泥晒场和粮食仓储设施服务地方能减少粮食损失0.61吨,按1吨粮食2000元计算,可产生经济效益1220元,仅减少粮食损耗带来的农场内投入产出比为1∶0.22(详见表5)。

运用“投入—产出法“对财政扶贫资金支持贫困农场主要产业发展项目的效率进行分析可以得出,财政扶贫资金对贫困农场产业发展项目的投入具有较高投资回报率,投资收益率简单平均数为120.75%,说明继续加大产业发展类项目投资不仅能增加贫困农场资本存量,增强产业发展动力,而且具有较好的经济回报。

三、具有效率的产业扶贫项目特征

从总体上对财政扶贫资金支持国有农场产业发展项目的效率进行评价,但不能对财政扶贫资金如何更有效地支持产业发展给出具体建议。因此,需要进一步从影响财政扶贫资金作用发挥的项目特征进行深入分析。本文利用实地调研数据和典型案例,分析梳理同类项目中具有较好效益的项目特征。

(一)农业基础改善项目要具有产业导向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是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增加产出的保障,也是调整产业结构,推动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从现有产业发展项目看,中低产田改造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内容上有相似性,可以归为一类,但项目实施内容不同对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也不同,影响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效率,代表性项目及案例如下表6所示。

由表6可知,基础设施可以分为产业共用型与产业专用型,产业共用性基础设施与产业专用性基础设施相结合的项目具有较高的投资回报率,具体为:以水利、道路为主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可以促进贫困农场产业发展,而产业发展后需要更完善的基础设施与高产高效生产技术相配套,产业发展与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具有相互促进,互为因果的关系,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专用性设施结合越紧密,财政扶贫资金投资回报率越高,越能带动产业发展。

(二)产业培育类项目的科技支撑和产业升级

在产业培育项目中,提升项目科技含量,推动产业不断升级转型,是该类项目成功的重要保障,在财政资金支持过程中要突出科技对产业的支撑,更好地发挥科技引导作用,黑龙江农垦双鸭山农场蔬菜产业发展提供了有益经验(详见表7)。双鸭山农场是以山地、旱地为主的农场,2003年列入部级贫困农场,开始实施财政扶贫项目,经过多年的探索,从2007年开始将培育发展蔬菜产业作为农场扶贫的重点,并连续6年坚持不懈,产业基础设施不断充实,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取得良好效果。

从表7可以看出,农场在选定产业项目后,利用财政扶贫资金引进技术含量高的设施和种植技术,不仅能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增加产出,而且能使产业链条不断完善,推动产业升级发展。

(三)产后项目要服务生产和资产运营并重

财政扶贫资金支持贫困农场产业发展最重要的目标是要培育出市场上有竞争力的产品,形成主导产业。农产品储藏加工设施建设不仅能支撑产中环节,提高产品附加值,而且能形成农场新的收入来源。黑龙江农垦8510农场水泥晒场与粮食仓储加工项目,强化设计,不仅使其具有减少粮食损失的效益,而且加强资产经营,与中粮集团的合作,延伸产业链条,融入大市场,使财政扶贫资金发挥了更大效益,具体如表8所示。

该项目实施使农场职工及附近群众人均年节粮2.74吨,同时,每年获得仓库出租收入396万元,不仅增加了农场固定资产,而且提高了粮食产业发展能力。

四、结论与启示

(一)财政扶贫资金支持贫困农场产业发展具有较高投资效率

支持贫困农场产业发展是财政扶贫资金使用的主要方向,财政扶贫资金支持贫困农场产业发展的各类项目均具有较高的投资回报率,各类产业发展项目投资经济回报率简单平均数为120.75%。在各类投资中,水利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投资经济回报率最高,其次为中低产田改造、道路建设和产后仓储加工。

(二)贫困农场财政扶贫资金支持不同产业发展项目具有不同的类型特征

通过分析财政扶贫资金支持国有贫困农场产业发展的典型项目可以得出,根据受益主体不同,农产产业发展项目具有以下三种类型:一是“多富民少富场”项目,主要表现为产业共用性农田基础设施项目,该类项目主要受益者是农场职工,农场获益较少;二是“多富场少富民”项目,主要表现为产后仓储加工类项目,主要受益者是农场;三是“富场又富民”项目,主要表现是以产业发展为导向的项目,具有农场与职工利益融合的机制,财政扶贫效果佳,此类项目如特色优势产业开发、农田水利建设“旱改水”等。

总之,虽然财政扶贫资金支持国有贫困农场产业发展具有较高效率,但同类项目不同投资开发模式对资金投入效率影响较大。在进一步促进国有贫困农场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应继续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同时,在扶贫项目开发设计中,要立足农场资源,把握项目特征,强化产业导向、科技支撑和功能布局,不断提升农场经营能力,提高项目运行质量,最大限度发挥项目效益,使财政资金成为国有贫困农场脱贫致富,加快发展的“金钥匙”。

参考文献

[1]徐兆权.国有贫困农场现状问题及对策[J].世界农业,2009,(10):26-28.

[2]樊亚莉.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兵团贫困垦区农场脱贫致富的基本策略研究[J].新疆农垦经济,1994,(2):1-4.

[3]李万明,王太祥,胡宜挺.新疆兵团边境贫困农场现状及扶贫效应分析[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9(3):1-5.

[4]张世鉴,马多魁.盘活土地资源是贫困农场走出困境的有效途径——宁夏长山头农场盘活土地资源情况调查[J].中国农垦经济,2001,(2):41-42.

[5]施良平.国有农场发展对策研究——以温州国有农场为案例[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

农业项目发展篇10

各省在坚持项目县总数不变的前提下,五)完善农业综合开发激励机制。财政部财发[]93号文件要求。可采取末位暂停等办法,对少量项目县调进或调出,实行奖优罚劣,动态管理。年,省将对目标考核分数最低的市,实行末位警告,根据因素法,适当调减投资规模。对因项目和资金管理中存在违纪违规问题

贯彻落实新一届政府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和全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会议精神的一次具体行动,这次全省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会议。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进入到新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张连珍副书记和黄莉新副省长的重要讲话,深刻论述了农业综合开发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明确了下一阶段农业综合开发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重点,为我省农业综合开发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必将对全省农业综合开发迈向新阶段、再上新台阶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下面,就如何抓好贯彻落实讲几点意见。

为发展优势农产品生产发明基础条件

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自然灾害频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始终是农业综合开发的基本任务。省人多地少。农业生产条件尚未从根本上得以改善。随着我省人口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全社会对农产品需求刚性增长,而随着城镇化推进和经济发展,耕地减少,水资源日趋紧张的趋势不可逆转。因此,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任务更加艰巨,必需摆上农业综合开发的突出位置,抓实抓好。

总书记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

一)加大对农业主产区特别是粮食主产区的扶持力度。近期。粮食问题事关重大,需万分重视,精心调控。月底,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农业和粮食工作会议,总理作了重要讲话,指出要进一步采取更加有力措施,促进粮食增产,确保市场供应。省委、省政府也高度重视农业和粮食生产,研究提出贯彻意见,月初召开了全省农业和粮食工作会议,对全省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农业和粮食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国家农发办已确定17个省级单位作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的农业主产区,其中,13个为粮食主产区,省被确定为粮食主产区。依照财政部[]93号文件精神,今后,国家将加大对农业主产区特别是粮食主产区的倾斜力度,新增中央财政资金80%将用于17个农业主产区特别是13个粮食主产区。依照国家农发办的要求,省将根据各县耕地面积及主要农产品的产量、产值、商品率等主要指标,参考有关部门的界定方法,确定我省的农业主产县及粮食主产县,实行农业综合开发政策倾斜,重点投入。今后全省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要将新增资金集中投向农业主产县特别是粮食主产县,非重点区域的县也要围绕当地具有地方特色的主导产品和优势产业,安排建设项目。继续加大对苏北地区的扶持力度,确保50%以上资金用于苏北。苏北的黄河故道地区涉及徐州、宿迁、淮安、盐城四个市14个县(市)淮北地区的经济贫困带,交通闭塞,农民收入较低,生产条件差,近期,省局将布置开展黄河故道地区发展规划,将这一地区作为农业综合开发的重点区域,积极争取省政府纳入专项开发范围。尽早启动进行三期项目,积极争取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为苏北地区农业综合开发提供保证。对全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县实行总量控制,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逐步建立项目县退出机制和项目县轮换滚动开发机制,对苏南地区一些基本没有开发潜力项目县,要及时退出开发范围,对具有开发潜力的县(市、区)要积极争取国家将其纳入开发范围。

配套建设农田基础设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二)以建成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为目标。农业综合开发的农业基础设施再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农田基本建设,更不能就中低产田改造而改造。各地要依照省政府的16个优势农产品产业化发展总体规划和省局制订的优质稻米和特色蔬菜实施计划,每个县确定1-2个主导产业,突出种植业,制订好3年发展规划,依照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的需要,确定重点实施区域,要严格按规划组织实施,不得随意调整,今后三年土地治理项目一律在规划的区域内组织实施。一年一小片,三年一大片,积极培育发展优势农产品基地。要严格控制项目个数,每年每个县土地治理项目财政投资在500万元以下的只能布置1个项目,财政投资在500万元以上的至多布置2个项目。每个项目只能有1个项目区,项目区乡镇要集中连片,每个乡镇治理面积不低于5000亩。要把农业结构调整作为农业综合开发的永恒的主题,当前不只要注重农业内部结构调整,更要注重种植业、养殖业内部的品种、品质结构的调整,切实提高农业综合开发效益。具体建设内容的选择上,要依照优势农产品发展的要求,缺什么补什么。项目区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应作为项目建设的重要内容,项目区无公害、绿色食品的申报检测费用、农机具、苗圃建设等可以适当补助。为保证项目一次建设,久远受益,今后所有的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均要规划在基本农田维护区范围内。

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当前农业综合开发正由项目建设向产业建设转变,

三)集中资金。要以发展优势产业为目标,围绕优势农产品发展安排项目,投入资金决不能天女散花,要收拢五指,形成拳头,突出重点,集中投入。积极整合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省丘陵山区、高沙土地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以及滩涂开发项目用于农产品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做大规模,确保开发一片,胜利一片,带动一片,致富一片。土地治理项目要重点用于粮食、棉花、油料、蔬菜等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要将70%以上的资金用于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多种经营项目也要重点扶持经济林果、茶叶、水产、畜禽等生产基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财

体现政府扶持农业、扶持农民的阳光雨露。政无偿资金要重点投向公益性基础设施。

扶大扶优扶强农业龙头企业

二、实施倾斜扶持政策。

面向千家万户,农业产业化的关键是抓好龙头企业。农业龙头企业的触角伸向国内外市场。联结农户与市场的桥梁纽带,肩负着开拓市场、科技创新、带动农户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任。扶持一个龙头,将振兴一地产业,致富一方农民。

对农民带动能力等情况,一)促进农业龙头企业与优势农产品产业发展相结合。要根据龙头企业发展基础、实际需要。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调动农业龙头企业参与优势农产品产业建设的积极性。对省级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综合开发将继续加大扶持力度,通过重点扶持、连续扶持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增强企业辐射带动作用。最近,根据国家农发办要求,确定了30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这批企业是一些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能够带动农民致富、与当地优势农产品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的生长型、入口型龙头企业,已纳入农业综合开发重点扶持范围,将逐步加大扶持力度,年计划投资4000万元财政资金重点支持这些生长型企业发展。土地治理项目也要积极为龙头企业配套建设生产基地,依照企业发展的要求,协助其建立生产基地,改善基地条件。允许符合立项条件的企业直接承担土地治理项目,建设企业自己的核心生产基地。鼓励有技术、有能力的企业直接承担项目区相关产品的品种技术推广。允许具有法人资格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项目主体申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对优势产业明确、经营管理规范,与会员建立起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的可以优先扶持。

重形象、守信誉,

二)鼓励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良好的利益联结机制。近几年我扶持的一些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市场出现动摇情况下,也能与农民兑现订单,没有将市场风险转嫁给农民,与农民真正建立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为项目区农民增收作出贡献。但也有一些企业并没有与农民建立真正的利益联结机制。农业综合开发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通过项目财政资金的投入及补助,鼓励农业龙头企业通过订单农业、维护价收购、股份合作、二次分配等多种形式与农民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对这类带动农民的企业,今后还可以探索采取贴息、补贴、投资参股等灵活多样的扶持方式给予扶持。

做响农产品品牌。品牌是一个企业的竞争力所在农业综合开发要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三)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提升产品档次,做响自已的品牌。可将无偿投入中的一半以上的资金用于企业技术研发。建立对农业龙头企业考核、激励机制,对项目建设质量好、项目效益高、还款及时的企业实行连续扶持、重点投入的政策,并授予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的牌子。积极组织产品推介和品牌宣传工作,促进产销衔接,协助企业做响品牌、做大规模。今年将举办农业综合开发产品展示展销会,各市县要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对农业综合开发扶持的具有较大规模、较高档次、较响品牌的优质和特色农产品,可采取统一标识的方法,集中推向市场,扩大农业开发产品影响。

再创农业综合开发新特色

三、继续加大科技开发力度。

应服从服务于优势农产品产业化发展这个中心,新阶段农业综合开发科技工作的重点。根据全省16个优势农产品产业发展需要,加大品种、技术引进推广力度,抓好示范带动,搞好科技服务,不时探索科技开发的新路子。

农业综合开发扶持建设了一批科技示范项目,

一)继续抓好科技示范项目建设。近三年来。其中已经建成的部级科技示范项目有5个,省级科技示范项目有10个,这些项目为全省农业综合开发科技进步、优势农产品产业发展发挥了较好的示范辐射作用。国家农发办今后不再单独设立科技示范项目,这并没有否认科技工作的重要性。省要继续加大农业综合开发科技工作,对建成的科技示范项目各地要尽快开展项目后评价活动,总结项目建设、管理的经验教训,推进科技示范项目深化经营管理机制改革,促进这些示范区良性发展,继续发挥效益。对正在建设和准备建设的科技示范项目要进一步明确项目的功能定位,围绕省政府确定优势农产品产业发展规划,突出选择一个产业作为示范的重点,依照产业发展的需求进行链式开发示范,着重解决制约全省农业优势农产品产业发展升级的关键品种和技术,提高产品的科技竞争力。对已建成的和在建的科技示范项目,省级还将组织项目建设单位开展观摩学习活动,交流经验、开拓视野,取长补短。对管理经营机制好、示范辐射效果佳,符合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示范项目有关规范,可考虑授牌,推动科技示范项目继续发展。

紧密结合项目的申报和实施,

二)围绕优势农产品产业推广科技效果。围绕区域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的建设。重点推广产业化发展的种子、种苗、畜禽良种,设施农业技术、工厂化生产技术、优质高效农产品规范化生产技术、绿色无公害生产技术、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以及农产品保鲜贮藏技术等。省级每年定期收集有关科技单位的新品种、新技术等最新科技效果,编制农业科技效果推广指南和目录,明确推广的重点内容、区域和要求,协助项目建设单位与科技单位有效对接。市县开发部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年度计划编报中,要根据农业科技效果推广指南和目录,加强对项目建设单位的指导,组织编制好项目的科技推广计划,确保省级重点推广的品种和技术等内容纳入计划,资金得到保证。

围绕基地建设和企业产品开发的实际需要,

三)加强项目区农民技术培训。紧紧围绕推广的品种和技术。加强农民的科技培训,尤其是要加强对专业农户、农业企业经营者以及一般农业工人的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造就一支合格的产业发展队伍。要围绕省政府组织实施的百万农民培训工程,加强对农民的培训,鼓励和支持各种形式、各种所有制成份的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组织在项目区为农民开展优质稻米和特色蔬菜等产业发展的技术培训。省级每年组织专项科技培训活动要达到3次以上,市、县也要有针对性开展技术示范和现场培训活动。

不时增强农业综合开发活力四、着力创新运行机制。

也是推进农业综合开发事业临时稳定发展的动力和保障。要坚持解放思想,机制创新是新形势下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的内在要求。转变观念,与时俱进,敢为人先,勇于实践,改革中找出路,创新中求发展。今年全省将全面推行项目公示制;开展项目法人制试点;开展经营性开发试点;积极探索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农业综合开发激励机制。

主动接受农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监督,

一)全面推行项目公示制。为进一步提高项目和资金管理工作的透明度。确保项目实现预期效益,年起将在全省范围内开展项目管理公示制。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申报立项、建设实施和竣工验收等管理工作,通过新闻媒体,或其它适当的形式进行公示,项目管理公示执行情况将作为验收、考核的重要内容。年底,省局和财政厅已积极开展了产业化经营项目公开选项探索,新华日报》上了农业产业化龙头项目选项公告,反响较大。国家农发办已将这种做法列入了新的农业综合开发政策,要求产业化龙头项目必需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立项指南。对于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和省级专项开发项目立项,各地要继续完善和大力推广招标立项,对项目选项立项情况进行了公示,充分尊重了农民的意愿,让农民要办真正成为农业开发的前提,把一家一户农民想办但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办实办好,让农民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项目法人责任制的核心是由项目法人承担建设项目投资风险,

二)积极开展项目法人制试点。以项目法人方式组织工程项目的前期准备、建设实施与管理是一种国际惯例。对项目策划、资金筹措、建设实施、生产经营、债务归还和资产保值增值实行全过程负责。回副总理在新一届政府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上,明确指出:农业开发要全面推行项目法人制,黄省长也明确要求积极推行项目法人制。财政部《关于改革和完善农业综合开发若干改革措施的意见》文件中进一步明确,农业综合开发要制定并推行项目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项目和资金公示制,法人责任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是政府投资农业的公益性项目,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有利于提高项目建设管理水平,有利于解决建设过程中管理部门与建设部门职责不明的问题,有利于准确掌握项目资金流,实现责、权、利三者有机统一,有利于规范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财政资金县级报账制的运作。年我将积极推行土地治理项目法人责任制,省级已制订了土地治理项目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试行方法,准备在苏北、苏中每县各选择一县进行试点,通过试点总结经验后逐步全省推开。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积极开展经营性开发试点。为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综合开发有偿资金回收难的问题。国家农发办拟在局部省市开展经营性开发试点。即国家以投资人形式参与投资,参股龙头企业。变债权为投资,这样不只有利于不时完善项目和资金监督和运行管理机制,加强项目建后管护,发挥项目的永续作用,而且对培植和催生现代农业企业也具有积极意义。省将选择几个具备条件的重点产业化龙头项目进行试点,为产业化经营项目实行经营性开发探索新的路子,积累新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