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的发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2:13:40

农村土地的发展篇1

关键词:农村土地;土地流转;农业发展

土地是农民生活最基本的保障,同时也是农业生产不断发现发展的最基本生产资料。但自我国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以来,小规模分化经营,导致我国农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不能满足农业市场的国际化要求。

1当前土地流转的基本现状

1.1形式多样化

主要有转让,转包,出租,互换,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其中转让性土地流转,是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逐渐增多,工作时间也随着增加,工作固定性越来越高,因此在农村也就空置下来了大量的土地,那些外出打工人员就把自己空置的土地以资金或者实物的方式进行转让;互换性土地流转,就是有些人员用自己的土地和一些距离自己比较近的土地进行交换,以方便种植。其它各种流转形式均是在这两种形式的基础上稍微进行一点变化。

1.2规模扩大化

回龙镇现有水田面积1533hm2,旱地面积666.7hm2,截止2011年10月,全镇土地经营权流转面积达400hm2,占耕地面积20%以上,流转时间以1~5年之间,多数以短期为主,10年以上的很少。流转的土地主要以种植水稻、甘蔗、马蹄最多,其次是烤烟、蔬菜、大豆等。

1.3取得的成效

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土地规模经营化,有几百亩,上千亩的水稻、甘蔗、马蹄连片种植,有十几亩,几十亩,上百亩的烤烟、大豆、蔬菜等连片种植。可以为农业招商引资创造条件,引进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建设核心农业化基地。

2当前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身份限制

审议稿第55条第2款对土地承包进行了明确规定,要求只要是把本集体的转让给集体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都要经过集体中2/3以上农民或者农民代表的同意。这一规定,导致目前土地流转也仅仅是在集体组织内部进行,对集体以外土地的承包进行了限制。这种对土地流转身份上的限制,也就导致土地不能在市场上自由进行转让,不能统一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影响了土地使用的有效性。

2.2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条件限制

目前对于土地转让有一个最主要的前提条件,那就是必须要经过发包人的同意,把承包农户作为流转的主体。如果单单从土地流转来看的话,就是通过市场机制,对土地进行流转,那么流转之后的收益就应该被承包户所有,只要是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农民也应该有土地转让的自,这样对于私法自治原则才更加符合,并且可以对农村经济不断发展的开放性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

3土地流转的对策与建议

3.1在土地流转中,有效的保障农民利益,严格遵循3大原则

实行土地流转的最大目的就是最大化的发挥出土地使用的有效性,但是与此同时也要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那么,在进行土地流转过程中,就要严格遵循3大原则:(1)“稳制活田,三权分立”原则,就是指在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把土地的集体所有权、经营者使用权以及农户承包权三权分开,并对各项权利的使用进行明确,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土地转让的合法性;(2)“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就是在进行土地转让的时候,要在家庭责任承包责任制稳定的基础上,依照相关法律进行。另外农村信用社以及农业发展银行,还要对农业信贷品种不断地创新,给予规模经营主体一定的资金支持;(3)“实事求是、积极稳妥”原则,不管是在农村,还是在城镇化地区,进行土地流转对于本地区的经济发展都具有一定的促进意义。但是一定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进行,不能拔苗助长,不然也会具有一定的不良影响。

农村土地的发展篇2

关键词:土地改革;农村经济;改革作用

1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推动措施

1.1明确土地产权,完善法律制度

农村土地产权是农民从事农务劳动的根本,相关领域人员应针对产权问题进行明确规定,对产权关系进行合理细化,对产权范围进行严格界定。制定明确的土地产权制度是保障农民生产生活和农村土地改革的基础,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法律制度能够保障农民土地权益在经济市场中不受侵害,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备受重视。法律部门应严格规范农村经营模式,鼓励开展合法的规模化经营,完善合法有偿制度和农村土地流转体系,做到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工作,这样不仅能够使土地改革在完整的法律体系下运转,而且还能使农村经济发展得到有效保障[2]。

1.2转移土地承包权

农村土地承包权在农村经济建设中具有重大意义,一是农村土地承包权是农村土地改革中工作的主体,将承包权真正交给农民,能够保障土地的合理使用,着实保证农村经济发展;二是在农村地区的管理工作中,土地承包权在农民手中可以促进集中统一化管理,节约土地改革工作中的经济和人力投入;三是农村土地改革通过土地承包权交还的方式,能够保证农村土地流转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强化了土地管理,优化了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前

2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经济推动作用

2.1形成生产规模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正着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国农村发展的实践证明,随着土地制度改革的深入,以土地为基础的多种形式规模经营逐渐增多,呈现区域规模化经营。坚持土地制度改革政策,结合发展情况进行不同程度的改革,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仅使农民通过土地规模经营提高收入,而且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村经济呈现多元化、全方位发展,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和农村地区经济发展都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3]。

2.2规范土地流转形式

随着土地流转面积的增多,农村土地流转形式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在当前的农村土地流转中,相关制度与法律规范不够健全,土地制度改革也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能够规范土地流转形式,促进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其次,土地制度改革减少了农村土地纠纷,稳定农村地区社会治安,有利于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和社会的长治久安。

2.3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深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可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不仅可以使农民灵活管理土地、更好地利用土地资源来增加多渠道收入,实现农业农村的多元化全方位发展,而且能够改善农村经济水平,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有效地减少城乡经济差距,有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落实。

2.4合理分配社会资源

在当前的农村,不少农民选择打零工、做小生意等多种形式来增加经济来源、扩大收入,导致农村土地闲置,无人耕作,十分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土地制度改革能够使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有效地解决土地不能按照比例分配的问题。不仅能够增加农村生产力,提高土地利用率,从长远发展来看能促进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的提升。

2.5实现社会长治久安

随着我国惠农政策的全面普及,农村经济已经得到了增长,但是农村的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相对落后,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问题。贯彻落实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实现社会主义强国的必然要求,只有深入实施土地制度改革,才能走城乡融合发展道路,实现城市乡村经济一体化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农村经济快速稳定发展和社会的长治久安。

农村土地的发展篇3

1土地流转能够促进和提高农业规模化水平

现阶段我国农业的现代化水平较低,农业发展规模较小,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农业在促进国民经济方面的作用。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农村土地的流转,优化土地资源的配置,从而促进、提高农村现代化农业水平,推动我国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现阶段我国农业技术发展速度十分迅猛,很多现代化的机械逐渐应用到了农业生产活动之中,这极大地提高了整个农业生产经营的效率水平。目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经无法满足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甚至严重制约了整个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我国必须持续推进土地流转政策的落实工作,将农村现有土地进行集中化管理,进而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在促进农业生产力水平方面的作用,土地集中管理水平的提高能够在很大程度提升农业规模化建设水平,促进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土地流转政策的落实能够极大地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在土地流转政策落实的过程中农民可以“亦农亦商”,随着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加,很多农村土地资源出现了闲置情况。通过土地流转政策实施,我国可将农村现有闲置的土地资源进行统一经营管理,充分发挥农村闲置土地资源的价值。此外农村土地流转政策还能够促进农业发展模式的多元化,例如市场的“工业化”农场模式、市场的农民合作社等,这些创新出来的农业模式各具优势,符合我国现阶段农业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很大程度上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进步。

2土地流转能够发展农村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土地政策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在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时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随着我国大量农业机械的应用,农业生产力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农业现代化发展对土地的集中化管理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土地政策却使我国农村土地呈现出零碎、分散现状,阻碍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因此我国应逐渐推进土地流转政策的落实,将农村土地进行集中化管理,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大幅度提升。现阶段我国城乡差距正在逐u加大,很多农民都选择放弃农业生产转而进城务工,使农村出现劳动力短缺的问题,造成大量的农业土地被闲置。这不仅是土地资源的浪费,而且不利用我国经济社会的平稳发展。土地流转政策的实施能够促进现代农业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应用,进而优化农业生产活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农业生产力。农业经济的发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农民收入,让农民享受农村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成果,同时吸引大量进城务工农民回乡,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现代化提供充足的劳动力及人才。

3土地流转可以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农村土地的发展篇4

关键词土地流转;政策发展;效益;河南新密

土地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源,随着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打破土地要素制约。在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和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下进行土地经营权合理流转,是破除制约、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客观要求,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是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必然结果[1-3]。

1政策发展

历年来,中央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一直高度重视。1984年中央1号文件首次提出允许农户经集体同意可以转包承包地给种田能手;1993年中央11号文件提出允许农户在承包期内转让土地使用权;1998年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提出“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要坚持自愿、有偿的原则依法进行”;2001年中央18号文件系统地提出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政策;2002年颁布的《农村土地承包法》把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政策上升为法律;2007年实施的《物权法》进一步完善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有关规定;党的十七大提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指明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方向;2008年10月12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在保持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政策连续性的基础上,总结了近年来各地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经验,在制定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再次提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中发〔2009〕1号、〔2010〕1号文件都对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流转提出了新的要求。www.lw881.com新密市最初的土地流转起源于1999年个别农户之间的小规模流转。随着党的支农惠农政策的实施和流转政策明朗,流转规模逐步扩大,流转形式也呈现多样化。截至2009底,该市耕地流转面积为4200hm2,涉及11个乡镇的72个行政村的1.75万农户,占耕地总面积3.41万hm2的12.3%。其中:转包933.33hm2,涉及农户4800户;出租3133.33hm2,涉及1.19万户;入股66.67hm2,涉及农户800户。流转后进行规模经营的面积为4133.33hm2,占耕地流转面积的98%。

2效益研究

近几年,新密市通过土地流转进行规模经营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农村土地流转保持了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稳定。农村土地二轮延包后,多数农民一直进行着兼业经营。《农村土地承包法》的颁布和实施,赋予了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农民可以在不放弃土地承包使用权的前提下,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从土地中解脱出来,从事第二、三产业。一部分农民成为工商企业法人,一部分农民成为职业工人,还有一部分农民长期离开家乡,成为经济发达地区的常年居住者。如该市大隗、超化等乡(镇),工业比较发达,多数农民都在当地企业打工,把土地流转出去,既稳定了农户的承包经营权,又搞活了农村土地的使用权,稳定了农村土地承包关系[4]。

(2)促进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提高土地资源的使用效益。由于粮价上涨幅度远远低于农资上涨幅度,导致粮食生产效益不高[5-6]。为克服农业效益偏低,市场竞争力不足的问题,农业的增长方式开始向调整和优化结构、提高农业集约化水平、发展效益农业和规模农业的方向转变,农业逐步成为投资的新领域,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工商企事业单位、科技人员等一些资金雄厚、经营能力强、技术水平高的组织或个人,纷纷进入农业领域创业开发,他们利用流转的土地种植高产优质粮食作物或蔬菜、花卉、苗圃、小杂果等经济作物,促进了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如曲梁乡五虎庙村尖山田种湾村农户的37.33hm2土地流转给田种湾村村委,再由田种湾村委无偿转包给蔬菜种植大户,用于发展高山反季节蔬菜,获得收益高达7.5万元/hm2。曲梁乡沟刘村将土地流转给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专业大户、技术能手等用于无公害蔬菜规模种植,既使农户增加收入,也使受让方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3)促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旱涝保收奠定了基础。新密市属于粮食旱作区,人均耕地少,耕地承包到户后,农民无资金、无力量,又不愿投巨资建机井、水渠等基础设施,粮食基本上是靠天收,产量和收入无保证[7]。实行土地流转规模经营,从主观和客观上都使专业大户或组织积极投资配套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实现农业生产现代化。如新密市的大隗镇孙沟村、平陌镇刘沟村和曲梁乡的坡刘村蔬菜种植基地都安装配套了地埋输水管线、集雨节灌等设施;来集镇郭岗村农机合作社投巨资购置了大型农机具。

(4)农业综合开发初显成效,促进新密市农业产业化主导产业基地的快速发展。如位于大隗镇孙沟村的郑州群乐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利用流转的33.33hm2土地,建成了1个集蔬菜种植、试验示范、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园区现有日光温室106座、农民培训楼1幢,园区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供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技术操作规程、统一销售的生产经营方式,通过规范化管理、标准化生产、一体化服务,保障蔬菜的产量,提高质量和效益,年产蔬菜1500t,产值达到1200万元,净利润500多万元,纯收入达到15万元/hm2以上。

(5)流转双方实现了“双赢”。土地流转使农户在获得流转收益的同时,又把自身解放出来从事第二、三产业。受让方利用流转的土地发展高效农业,也取得了可观的效益。如曲梁乡五虎庙村大部分农户,把28.13hm2土地出租用于林木、花卉、苗圃种植,年租金7500~9000元/hm2。土地租金和国家对耕地的各项补贴都全额及时发放给农户,当地不能外出打工的农民在苗圃基地从事除草、拔苗、移苗等工作,仅此项工作每个村民每年又可获得劳务收入8000元左右。受让方有比较丰富的林木种植经验和固定的销售渠道,种植受益颇丰。

3对策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精神,规范土地流转行为,确保农村土地规范、有序流转和农村社会稳定,新密市建立了1个市级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和袁庄、尖山等15个乡(镇)级土地流转服务站,目前已全部正式运行。服务中心(站)主要职能是宣传土地承包和流转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做好土地流转信息收集登记与、承包经营权确认与收益评估;审核土地流转合同;开展土地流转合同鉴证和政策咨询,搞好土地流转合同管理,建立土地流转电子台账[8]。市乡2级服务体系的建立为该市农村土地流转供需双方搭建了平台。

为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各级政府都出台了相应的扶持政策,新密市也相继出台了《新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规范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新密政办〔2008〕16号)和《新密市人民政府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施财政奖补激励政策的意见》(新密政〔2010〕12号),加大对农村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的财政扶持力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对通过土地流转进行规模经营的各类主体,给予信贷、用电等方面的优惠。二是利用流转土地进行集中连片规模经营面积在13.33hm2、流转价格7500元/hm2、流转期限在5年以上的单个经营主体,在郑州市政府奖补3000元/hm2的基础上再给予1500元/hm2奖补。三是对入股面积达到一定规模的土地股份合作社给予奖励。6.67hm2以上的奖励1万元;13.33hm2以上的,在郑州市奖励1万元的基础上再奖励5000元;33.33hm2以上的,在郑州市奖励3万元的基础上,再奖励1.5万元;66.67hm2以上的,在郑州市奖励5万元的基础上,再奖励2.5万元。四是对土地流转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的市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行政村给予支持和奖励。

各级财政奖补激励政策的实施,将培育数目更多、规模更大、效益更好的经营主体,促进新密市农业的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和产业化,实现农村和谐、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4参考文献

[1]李瑞,刘兴姝.农村土地流转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新西部:下半月,2010(6):75,84.

[2]刘晗.土地流转制度及其问题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2):71-73.

[3]段鹏飞,秦芬.山西省农村土地流转现状与对策[j].广东农业科学,2010,37(6):314-315,322.

[4]韩宇.浅谈农村土地流转问题[j].管理观察,2010(14):231-232.

[5]薛伟芳.贵州省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及对策思考[j].安顺学院学报,2009,11(6):59-61.

[6]傅冬华.关于当前农村土地问题的调查与思考[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0(2):23-25.

农村土地的发展篇5

新增人口由五类人员组成:一是在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的新生儿;二是与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结婚且户口迁入本村的,这一点无论本村户口的农户为男性或女性,即新加进来的媳妇儿或新过门的姑爷,只要户口落入本村,均可算作本村的新增人口,同时所生小孩无论是男孩、女孩,一律按新增人口给付土地,不能出现性别,!歧视。一旦嫁进来的媳妇儿离婚,即使户口迁走,只要户口新迁入地未分配土地之前,该村必须为该妇女留有原分配土地,不得抽回;三是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依法收养且户口已经迁入本村的子女;四是符合国家移民政策到本村落户的;五是其他将户口迁移至本村居住,能够承担相应义务和交纳公共积累,并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接纳为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

二、有关土地经营权收回的问题

1.农户如果全户迁入小城镇,尽管户口已从本村转出,但考虑到该农户新转入地为非城市,原有土地建议保留,以便为该农户留有生存土地。如果农户户口转入城市,同时将户口性质由农转非农,此时建议该村抽回土地,作为村集体资源,另行分配。2.农户户口本上全户死亡,比如老夫妇两人在一个户口本,两人先后去世,那么村组织可以将该户土地经营权收回;但如果考虑老夫妇户口和子女户口在一起,老夫妇死亡,子女健在,这种情况建议村不收回承包经营权,该土地继续由其子女耕种。

三、有关其他方式承包的问题

不宜采用家庭承包方式的荒地,如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农村土地,要采用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进行承包,但是这种承包方式应当签订承包合同。在同等条件下,本经济组织成员优先。同时,这种承包要开村民代表大会,应经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并报乡镇人民政府批准。同时代表大会上应定下招标底价、承包年限、限制条件、日期、缴款方式等内容。农村一家一户土地承包已不适应形势需要,一方面,农业人口特别是劳动力人口已转移至城市;另一方面,一家一户种植也不利于农业机械化、产业化、规模化,不利于国家整体农业发展。所以,土地流转已成为当务之急,农户将不愿耕种的土地流转出去,给那些乐于搞农业现代化的承包大户开发,一方面,流转土地的农户可得到承包费,同时从土地上解脱出来;另一方面,承包大户大规模开发成为可能。只是农民在进行土地流转的时候,可以是收承包费的流转,也可以以土地入股,作为股份、分享红利。可以探求多种方式的土地经营模式,只要有利于农民增收、有利于大户发展、有利于国家农业发展,各种模式都可以试行。

四、进行土地流转时需要坚持的几个原则

一是土地流转要平等协商、有偿、自愿的原则,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迫农民进行土地流转。二是土地流转不能改变土地的所有权性质和土地的农业用途。土地流转出去,土地上的各种待遇也要属于原承包农户而不是流转的大户,但有约定的从其约定。流转出去的土地还是农业用地,不能变成建设用地进行开发。三是流转期限不能超过剩余的承包年限。全国进行二轮延包年限一般都到2028年,所以流转的期限不能超过2028年,以便国家可以有时间调整承包政策。四是受让方需要有经营能力。五是在同等条件下,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拥有优先权。六是在流转期内,流转出去的一方不能单方面解除流转合同,不能假借土地增值收益增大而取消已签订的合同。

农村土地的发展篇6

关键词:土地经营权流转;适度规模经营;社会保障体系;农业保险经济

经济

建设现代化农业必须创新农业经营形式,转变农业增长方式,这就需要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适度规模经营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利于农业结构的调整;有利于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有利于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有利于克服小规模家庭经营的局限性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生产率。可是建设现代化农业又必须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保证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要解决这个矛盾就是要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为此,要探寻土地经营权流转与农业规模经营之间的关系,笔者针对东台市的土地流转与规模经营进行了专题调查。

一、研究设计和现状分析

本次调查一共调查了9个镇里的44村。从各村的情况来看,在完善土地流转机制的大的政治背景情况下,各个村在土地流转和农业规模经营方面都取得了相应的进步。

(一)合同规范化

签订合同是指土地流转双方用书面合同来确定流转的权利与义务。在进行土地流转过程中,村委会作为转出方和转入方的中间人,制定相关土地流转合同,然后本着自愿的原则由当地农户自己亲自签下合同。在有效回收的435份问卷中,通过签订合同流转土地的农户有289户,占66.4%,但也有通过口头协议流转土地的农户93户,占21.3%。签订合同的农户占大多数,土地流转中发生的纠纷大大减少。充分领会了党的十六大报告做出的“地方可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进行土地经营权流转”。

(二)实行目标考核

东台市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工作列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乡镇进行考核,对工作成效突出的单位及个人给以表彰和奖励,完不成年度目标任务的不能评为先进单位和个人。在农经工作会议上,各镇都递交了目标责任状,农办每季度对全市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情况进行考核。使得各镇都全力推进土地流转,促进规模进程。且为保证土地合法流转,坚持对土地流转过程进行逐一审核,定期检查,凡发现违反农村土地承包法规的,一律予以制止,责令恢复原承包经营关系。并且制定了扶持政策,东台市制定并下发了《关于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安排了转型资金用于扶持合法有效的土地流转。对流转土地实行土地股份合作制经营的组织者都有奖励。鼓励农村种养大户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创办农业园区。

(三)土地规模经营形式多样化

有土地股份合作社、蔬菜经济合作社、食用菌栽培、品牌蔬菜及农产品、花木园区、蚕桑核心方、农产品深加工等,都有利于发展农业规模种植,其中土地股份合作社有利于使土地经营权流转和农业规模化经营过程更加合法更加有序,带来了“农民成‘股民’,土地变资本”的可喜变化,同时这些成为股民的农户还可以到种植园进行务工获得两次收益。以东台市梁垛镇梁垛村为例,共吸收688个农户入股,设计七个村民小组,入股土地653.797亩,占总承包面积38.6%,折成股份653.797股,且每股分红保底1000元,另视经营效益追加分红。同时,这部分土地的农户中又将有285个劳动力转移到务工经商等第二、三产业中去,到时从事第二、三产业劳动力比例将达到86%。并且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的建设,实现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农业经营实现了由传统的粗放型向高效益、集约化发展。

二、土地经营权流转与农业规模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信息流通不畅

在有效回收的调查问卷435份中,有43户,占9.88%不知道土地流转这一政策,只是在电视上看到,并不知道这一政策已经落实到本乡镇,信息流通不畅,延缓了土地流转的进程。并且对于有意向想把自己的土地流转出去的农户,造成了一定的阻碍。所以笔者要加强土地流转政策的宣传,争取让每家每户都对土地流转有所了解。对于本村土地较少的乡镇,政府应提供外面土地承包的信息,鼓励本乡镇的农民到外地进行流转,促进劳动力的转移。

(二)农业保险不完善

在走访过程中,笔者了解到有些农户进行土地规模经营后,大面积的土地却没有上保,原因是即使上了保险,遭遇旱灾或是水灾,给予的赔偿不是很多,而且还有诸多限制。因此在调查访问的农户中有149户没有给农业买保险,占38.0%。农户说与其买保险交了那么多的钱,不如不买保险,自己来承担损失。可是结果可想而知,一旦遭遇严重一点的天灾,农户的能力跟本不足以抵挡。所以政府在农业保险方面可以给予农民优惠,减少限制。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为农民谋利益。

(三)少部分耕地在土地使用权流转后变为非农用地

这些耕地大部分被道路的修建、城镇、工厂、搬迁占用。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城镇郊区和偏远乡镇。政府对土地用途监管不严,执行耕地保护政策力度不大,使得部分农村土地存在着土地流转后用于第二、三产业开发的现象。有121户将土地流转为工业用地,占30.9%。由于第二、三产业的经济效益比农业的高,且承包土地的价格是按照农业用途为标准的,而当土地用途发生变化时,土地的承包价格要高得多,因此农户对这部分差价得不到合理的分配,从而产生纠纷。即使部分耕地不转为非农用地,这些耕地也会被用来种经济作物。然而粮食安全对经济的影响是全世界举目共赌的。从2007年年初世界食品涨价指出,这场经济影响就波及全球。且对国家来说,粮食是最重要的战略物资。如果流转的土地都用来修建道路,建造工厂,种植经济作物,那么粮食安全问题必将令人担忧。2011年中央1号文件也规定:农村土地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也就是说,流转后的土地,仍然只能用于发展农业,不能用作房地产开发等其他用途。

(四)在进行土地流转和农业规模经营中,60岁-70岁的农民值得关注

在走访调研的435户中有93.9%的农户家中有60-70岁的农民,因为这些农民将自己的土地流转出去以后,由于年龄上的限制,即使出去打工,也几乎不会有工厂会顾用他们。所以他们几乎不会想把自己的土地流转出去,这样就成了土地流转过程中的阻碍。笔者建议政府可以把这些劳动力引到周围土地规模经营上去,可以提供给他们短工做。例如,每天去蔬菜大棚里除草,有时可以打农药,每天有固定的工资,按天计算,月底结算。这样就很好地解决了60岁-70岁农民的工作问题,这样他们也会很乐意地流转自己的土地。这不仅促进了土地流转,而且为当地农业规模经营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五)农村基础设施薄弱,阻碍了农业规模经营的发展

基础设施的完善,可以吸引更多的种植能手、养殖大户、龙头企业来当地进行农业规模经营。可是据笔者所了解,国家在农业基础设施上没有给予相应的拨款。如果农村要建设基础设施,这部分资金就要由村委会或者镇政府承担,可是村委会一般不可能拿出大部分资金来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这就给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建议国家在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给予相关的补贴,为农村进行农业规模经营提供强有力的后盾。

(六)农村土地流转存在假流转现象

有些村为了达到上级政府规定的土地流转的任务,进行了假流转。一个农户的土地流转给另一个农户,而这个农户又将流转过的土地再流转给原来流转给他的农户,这样就造成了一个假象,土地流转的面积在增加。但是事实上是土地之间不是在进行流转而是在进行交换,且交换的是同一块土地。这严重地阻碍了土地流转的进程,而且会掩盖土地流转的弊端,因此,必须要进行整改。需要上级政府加强监管,确保土地流转合理有序地进行;需要各级乡镇自觉自发地进行土地流转,规范土地流转行为;需要加大对农户宣传土地流转的优势,让农户能自发地进行流转,并切身地感受到进行土地流转和农业规模经营的好处。

         三、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的相应对策

(一)进一步探索创新土地流转模式,积极稳妥推进土地股份合作经营

土地股份合作社的成立进一步规范了干部的行为,形成了管理程序化,增加了透明度,加强了农民的知情权。鼓励农村中大户等经营主体通过流转土地建立农产品的生产基地,开发适度规模经营。鼓励龙头加工企业围绕本地优势特色产品,牵头组织农民开展合股、合作、协作,建立原料基地。支持专业市场、合作组织、农民经济人、种养大户等市场主体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统一生产经营,按股保底分红。积极推进土地流转体制规模试点,探索合作的新形式,鼓励农民在自愿的基础上,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支持和鼓励合作组织参与土地流转。

(二)进一步加大财政扶持、奖励力度,引导土地向优势产业、重点项目、农业园区集中

在三仓镇新五村,笔者了解到当地的农户即使在外地承包大面积的土地,也没有得到奖励。并且在农户贷款上,部分农户在寻找担保人方面仍存在困难,且每年都会有农民因还不起贷款而自杀的现象。所以各个当地政府应根据政策从财政对“三农”投入中安排专项资金,鼓励和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的流转,壮大规模经营主体、培育优势产业、龙头企业和农业园区。强化金融信贷支持,不断创新农村信用担保方式,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合作组织等,连片发展高效规模设施农业。进一步加大对土地流转的奖励,提高农民的积极性。鼓励政策作为推动土地流转的催化剂,应将之落实到位。通过给农民补贴的方式,进一步提高农民进行土地流转的积极性,推动农村土地规模经营。

(三)解决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的剩余劳动力

当农户将自己的土地流转出去之后,他们自己的就业问题一时难以得到解决。但是可以让解放出来的劳动重新回到土地,为那些进行土地规模经营的农户打工,这样不仅解决了60岁-70岁农民的工作问题,这样他们也会很乐意地流转自己的土地。不仅促进了土地流转,而且为当地农业规模经营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并且还应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转移。要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村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以产业的集聚带动人口的集聚,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向城镇转移。

参考文献:

1、邓宗兵,罗倩文.农业信息化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对策[J].现代化农业,2004(1).

2、盛利,关欣,蒋婧.中国粮食安全与土地使用权流转关系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9(9).

农村土地的发展篇7

[关键字]土地整治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S28[文献码]B[文章编号]1000-405X(2013)-1-9-1

同志在党的十报告中,提出了涉及三农问题的新思路是"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这不仅再次提出了城乡一体化战略,而且对实施这一战略提出了明确要求。这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土地整治工作正是有新时期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

本文通过探讨土地整治工作与新时期农村建设的关系,对有效促进土地整治与新农村建设事业的协调发展,确保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及构建和谐社会,均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1土地整治与新农村建设的相关性

1.1土地整治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我国的土地整治主要是在农村土地整治的范畴内,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道路和沟渠及水利设施的建设、灾毁农地的复垦、农地的权属变更、村庄改造、村镇企业用地的规划以及非农业建设废弃地的复垦等工程内容。而新农村建设则主要是为了完善农村内部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土地整治不仅可以整理出村庄内部的存量土地,提高农村土地的集约利用水平,还可以改变历史遗留下来的农村建房自然分散的格局,改变农村面貌,提高农民的生活条件、生活质量,建成布局规整、生产生活方便、居住环境优美的新农村。

1.2土地整治工作与新农村建设的特点相似性。

土地整治与新农村建设具有相似的特点:土地整治与新农村建设均是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系统性工程项目,关系到农村发展稳定的大局,需要各部门通力配合、协调沟通、齐抓共管才能做好;与单一的农业开发、水利建设、村镇道路等建设项目不同,土地整治与新农村的建设任务体现了农、林、水、村镇建设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要求,需要综合协调自然、社会、经济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

1.3土地整治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土地整治与新农村建设项目均是投资巨大的重要工程,稳定充足的资金投入是两者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和根本保障。

土地整治项目则有专项资金的支持,资金的政策性来源较广,相对比较充裕和稳定,主要有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土地复垦费、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开发的部分。

由此可见,土地整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新农村建设项目资金不足和投入不稳定的缺陷。

2土地整治与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的建议

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土地整治与新农村建设必须密切结合、协调共进,以解决"三农"问题为出发点,为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维护农村的社会稳定做出应有的贡献。

笔者认为,要使土地整治与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需重点做好以下4个方面的工作:

(1)统筹土地整治规划与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关系。

改变以往土地整治与新农村建设各自为政的局面,土地整治规划必须与新农村建设规划紧密结合,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着眼实际,全面兼顾,统筹考虑合理确定农田整理区范围与农村建设预留地规模,加强土地整治与新农村建设项目间的科学整合和综合治理务必达到最佳方案与实效。

(2)切实做好项目管理工作,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在项目立项审批、规划实施、资金管理、检查验收等各个环节上,都应切实加强相关部门之间的工作联系,减少工作的误区和盲区,尤其要发挥土地管理部门的带头作用,做好项目间的组织引导与协调工作。

(3)整合好土地整治项目与新农村建设项目的建设资金。

要按规定和用途将项目资金其统筹用于农业综合开发、农村交通、农业水利和居民点改造等,避免重复投资,努力提高资金的综合效能。同时,要加强对资金的落实和使用情况的监督,确保专款专用。

(4)规范项目的管理与监督。

建立统一、合理的政策法规体系,规范土地整治项目与新农村建设项目的管理与监督。

在项目实施中执行严格的项目法人制、公告制、招投标制、合同制和工程监理制等现代管理办法,充分发挥行业专家和群众的监督作用。

3结语

农村土地的发展篇8

关键词:土地闲置土地流转土地股份合作

一、广西农村现状简介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名副其实的农业大省,农业总产值在GDp中所占的份额达到40%以上。但就目前国内来看,农业总产值在GDp比例较大的省份经济发展状况都不是很好,广西也不例外。项目小组成员通过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方式收集关于广西农村经济的资料并对其分析,总结出目前广西农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1.广西大部分因为地处山区,农村资源没有得到合理利用,决定着农村发展相对落后。

2.庞大的农业人口成为促进农民增收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巨大压力。网络查询显示,2008年全国的农业人口比重为53.4%,而广西比重达62%。我们调查发现大部分农民通过外出打工,自主经商等增加自己的非农收入,如表1-1[1]。

3.农业种植技术落后,人力、资金投入不足、产业结构单一、及农民对市场的盲目性导致收益不高。

4.随着我国加入东盟,广西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受东南亚国家水果产业的经济冲击,区内水果、农产品的经济发展受一定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有了较快的增长,基本上解决了长期困扰我国的吃饭难题。然而广西的农业发展仍就没有从根本上摆脱自然条件的刚性约束和粗放型经营模式的限制,生产力水平依然低下,城乡收入差距呈现扩大态势。据调查广西农村主要是虫灾、旱灾、霜冻等自然灾害[1]。

二、浅析区外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

早在十几年前广东南海区就对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进行探索,直到2004年4月耿庄组建“土地资源股份公司”为村集体股份制企业耿庄集团的子公司[2],还有大连向应现代农业园区采取的土地股份制模式,以及在2004年成都锦江区提出的早期“土地股份合作社”这一新的思路。在这些早期的土地股份改革探索中不断的完善经营模式,为后期全国各个地区土地股份制改革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广东南海区推行的以农村土地经营权为中心的股份合作制。实际上是坚持原有社区股合作组织为基础,以集体资产共同占有为前提的原则下,通过发动农民将自己承包的集体土地以承包权入股。股份合作经营流程:1、以行政村或经济社为单位,丈量土地、清产核资及资产评估。2、以净资产量化给符合的当地村民配置股权。3、挂牌成立股份合作经济组织。股权实行方式:一是实行“固化股权,出资购股,合理流动”;二是允许股权在社区范围内流转、继承、赠送、抵押[3]。

三、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实行的法律依据定义

关于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概念,在法律上作了具体解释“入股是指实行家庭承包方之间为发展农业经济,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股权,自愿联合从事农业合作社生产经营;其他承包方式的承包方将土地承包经营权量化为股权,入股组成股份公司或者合作社等,从事农业生产经营。”[4]

根据法律定义,我们必须充分考虑广西的实际情况。一是解决合作社成立之后的农村劳动力过剩问题;二是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产权问题;三是土地集中后经营决策问题;四是农业产品销售处理问题。

四、广西农户土地入股意愿分析结果

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是农村的一大创新,就其定义以及区外一些城市试点成功案例的分析。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可以作为广西农村土地创新改革的方向,对广西区施行农村土地股份经营的主要优势条件进行假设分析:

假设一:农业相对落后,大部分劳动力选择外出打工,土地入股意愿大。

假设二:农业技术不发达,灾后减产较大,农民具有选择合作经营的意愿。

假设三:人均土地数偏大,或者人均劳动力偏小,合作劳动制彰显必要。

假设四:农业土地入股后相对增加的经济收益,大大的吸引了农民入股。

“在流通的经济中,所有的经济行动无不是个别的经济行动者,为了满足自己的理念上或者物质上的厉害加以企划和实行”[5]。资料数据基于本项目小组放假期间对广西各地随机抽样的100农户进行问卷调查,并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户土地入股意愿的影响因素展开实证研究。因变量y1的结果值1表示农户愿意以土地入股合作社,0表示农户不愿意,因此可以选择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分析,建立Logistic模型[6]:

通过对上面的模型因变量进行对数化,得到概率的函数与自变量(代表影响农户土地入股意愿的各种内外部因素)之间的回归线性模型[7]:

运用SpSS13.0统计工具对广西随机调查的100户样本农户的主要影响经济状况的8项可量化的要素数据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运行结果的参数估计如表5-1:

其中上面表4-1中,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各个变量非标准回归系数B。家庭劳动力比上户口人数的比例,即人均劳动力越小(B=-4.2990),入股的愿望越大,说明劳动力较薄弱,需要寻求合作的方式进行耕种,满足假设三。但显著水平分别为0.074,0.099比较小,所以影响不是很显著;经济来源(B0),农户需要减少自然灾害风险,还是选择了入股,在此证实假设二的农业技术也是主要影响因素。年人均保底收入、亩产效益、入股人均保底期望与入股意愿没有多大的相关性,这些我们方案分析中不是主要因素,不满足假设四,主要因为在农村很少农民愿意参加高风险高回报的工作,对于农民最主要的是有一分稳定收入。

根据小组随机调查的资料进行分析,主要影响变量的统计值(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标准差)如上表4-2所示。表中显示人均劳动力、人均土地数明显偏小,灾后损失平均高达27.8%。根据上文对土地入股意愿要素假设条件得,土地股份制在广西农村还是有较强的意愿要求。

五、广西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可行方案

广西在推行土地股份改革过程中,有必要坚持学习区外这些地区的改革经验。同时必须结合广西农村资金短缺、技术薄弱、可耕地分散,土地肥沃不一的特点,推行自主的、特色的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路线:

第一阶段:划分代表性地区进行试验。

第二阶段:村帮村,由点到面的扩展。主要是提供技术、经营经验的指导以及资金的投入。

第三阶段:社社联合,组建农产品加工、包装、营销机构。衍生一些就业岗位解决农村劳动力过剩问题。

第四阶段:全区实行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进行更大规模的管理以及市场的合理规划。设立合作社村民福利制度,提高村民生活质量。

图5-1土地股份合作社产权简化及管理机构图

图5-1是我们调查组参照区外其他地区实行土地股份合作制案例,结合我区农村实际制作出来的土地股份合作产权简化及管理机构图。广西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实行方案:

1.建立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

以村、村委为单位组建;以农民自愿入股为原则;组建股东大会,选出董事会、监事会;共同决策农业土地生产。

2.设立管理机构及技术团队

经理制,由董事会从村或村委推荐具有管理能力的人;技术骨干,农村经验丰富劳动者优先;资产评估清核小组:资产评估,产权分配。

3.股权配置

土地经营权股(如图5-1②):丈量土地,资产评估,量化折股。技术股(如图5-1③),资金股(如图5-1①)合作社组建初期的大量资金靠某些企业或者政府进行投资,必须进行的资金配股。

4.产权分配

图5-1④合作社的财产核算清偿主要有:土地保底金,保证农民不承担合作社经营的风险。生产投资,农作物生产要素投资、不动产投资。劳务支出,作物生产和管理劳务工资、不定性劳务等。政府税收。公积金,进行再生产提取的部分收益。年底分红。村居福利制度,提升村居农民的生活质量。

5.合作社章程、制度

合作社的必须在制定的章程下运营,由监事会进行监督。

6.土地股权性质

根据调查显示广西农村人均占地面积很少,为防止某些人看到利益之后造成外来分股权的现象。实行固化股权:(1)村集体土地股权按人口平均定期配股。配股周期内总股权来不增、去不减、可继承、可转让。(2)家庭承包土地经营权入股,按自愿入股土地数进行量化配股。(3)社员入股资金配股。

7.合作社市场化

合作社形成了地区的一定规模后,可以创立自己的品牌,对农产品进行加工、包装、销售,提高合作社的收益。

8.合作社文化

为了促进合作社生产效率,必须提高合作社企业文化。

对于上述合作社管理方案,实行者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关调整。

六、广西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展望

广西的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的推行可以说是一件漫长曲折的,是一件伟大的创新。广西农村未来土地股份制改革的成功将形成农业种植规模化、农产品产业化道路。促使广西农产品在国内国际贸易中有效地拥有自主的品牌,不再有“广西砂糖橘,广东特产”的说法。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成立不仅提高农民物质生活水平和农村生产效率,而且大大的改善农村文化建设,促进村民团结、互助精神的发扬。

参考文献:

[1]资料来源.“对广西区内部分农村地区经济状况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数据”.2011年9月.主要是利用同学暑假回家随机调查的数据,在实施合作制过程中亦可针对当地具体资料进行详细取证.

[2]编辑部.土地股份制改革是农村经营体制创新重要内容[J].领导决策信息,2004(7):第29期.

[3]蒋省山,刘若英.南海土地股份合作制在探索中完善[n].中国经济时报.2003-5-16

[4]《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第六章附则:第35条.

农村土地的发展篇9

1基本情况

2015年我县新增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到33162亩,总面积达到345192亩,总体来讲全县的土地流转表现以下特点:一是流转价格。我县农村土地流转的价格为每亩每年800-1400元,平均价格为950元。我县以兖梁公路为界,兖梁公路以南土地流转价格要高兖梁公路以北每亩每年约200元的土地流转费用,汶上县城周边的土地流转价格要高于远离县城的乡镇,原因是兖梁公路以南的乡镇以及城中村、城郊村经济较发达、水利条件好、交通便利,便于生产和运输。二是流转用途。今年流转的土地中,用于种植经济作物的2793亩,用于种植粮食作物的2386亩,用于农业旅游项目的357亩,用于“非农”项目的834亩,占比分别为43.85%,37.45%、5.6%、18.7%。如义桥镇吸引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大力发展高档苗木、精品苗木和乡土苗木,该乡镇流转新增土地,多数用于苗木种植,三是流转期限。1至10月份流转的土地中,流转期限在2年以内的为1564亩,占比为24.55%,去年同期流转的农地中期限在2年内的2486亩,占比为15.9%。如康驿镇今年同期流转土地面积为462亩,流转期限在2年以内的为117亩,占比为25.32%,去年同期流转土地面积为968亩,流转期限在2年以内的223亩,占比为23%。原因是:土地种植成本增加过快,部分土地转入方存有短期获取最大利益的想法,土地转出方则希望土地流转价格能够逐年提高,因此土地流转合同签订的年限有所缩短,流转期限在2年以内的土地流转面积有所增加。

2存在的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土地流转的环境不够宽松。一个表现是,部分乡村干部对农村土地流转的认识还是比较模糊,往往对土地流转缺乏必要的干预和引导,让其放任自流的去发展威者是在工作中定位不当,行政干预过了头,出现“缺位”、“错位”和“越位”:另一个表现则是由于我县的工业化和城镇化相对滞后,农村土地转出户的就业环境仍然不够宽松,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依然很有限。

二是农民的旧习惯仍然根深蒂固,土地转入方流转土地比较困难。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我县每年都有近30万的农民外出务工和经商,在这些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民中,仍有少数农民的恋土情节还很深,宁愿将土地交由自己的亲戚、朋友无偿代种,或者为了不撂荒土地以每亩每年200-300元的价格让邻居代种也舍不得将土地流转出去,这就使得一些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业龙头企业难以成片流转农民的土地,从而实现土地的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种植和经营。

三是监督管理措施力度不够、相关政策不具体。各级农业主管部门都要求要合理的流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但是制定的相关政策比较原则,不够具体。而且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在农村土地流转的程序、手段、纠纷调处和档案管理等方面都缺乏统一的规定,都没有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来对农村土地流转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3意见和建议

一是积极引导农民流转土地,加强政策宣传,解决农民的思想顾虑。我县受各种历史条件以及社会环境的制约,农民的依赖思想和恋土情节由来已久,从思想上和行动上来说都不是说放下就能够放的下的,社会保障措施的不完善不健全,农民外出就业机会的减少和不稳定、以及农民的种种担心都是非常现实的。所以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积极引导农村土地流转工作,让农民能够充分地了解政策,消除他们的思想顾虑,让农民能够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一人多地少,必须要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提高粮食的产量,保障全国13亿多人口的吃饭问题,认识到现实的社会条件下,必须要通过土地流转来进一步实现现代农业的科技化、生产的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和机械化等。

农村土地的发展篇10

关键词:土地流转,集约化农业,高效设施农业

加速集约化农业发展对于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当前,要有效发展集约化农业,就涉及到土地流转。当前学界对于农村土地流转的研究较多,但是从土地流转角度分析集约化农业的相关研究仍然较少。本文,主要从笔者所在市的土地流转现状入手进行分析,并就如何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以加速集约化农业发展的措施进行探讨。

1我市农村土地流转与农业用地集约化现状分析

当前,笔者所在市全市共有农业用地254.94万亩,其中耕地面积为108.74万亩(其中农民已承包的面积为90.4万亩),园地面积为7.02万亩,林地面积为105.94万亩,草地面积为0.84万亩,养殖水面积为21.04万亩,其他土地面积为11.36万亩。

1.1我市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分析

当前笔者所在市的土地流转面积为23.3万亩(其中不包含林地土地流转面积),占农村土地总面积的9.14%。在这23.3万亩的土地流转面积中,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为8.4万亩,涉及到的农户数量为1.37万户,占全市农户总数的5.5%。剩余的14.9万亩为农村集体统一经营土地发、标包流转面积。当前市内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方式包括有出租、转包、互换、入股、发标包等。土地流转之后的主要用途包括有种植速生桉、果树、大棚瓜菜、花卉、水稻、马铃薯、甘蔗、木薯和搞水产养殖等。在土地流转的过程中主要表现出以下的几个特点:(1)遵从农户的自愿或者是农户自发行为;(2)土地流转中既有零散土地,又有大规模土地流转,基本都是集体统一经营土地发标包;(3)所流转的土地大多都为荒坡、荒地。从这里能看出,当前全市的农村土地流转面积不大、涉及到的农户不多,在一定程度上对发展集约化农业形成了制约。

1.2我市农业用地集约化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农业集约化经营,并取得一定成效。我市当前较大规模的项目主要有:广西斯道拉恩索林业有限公司和防城金城林业有限公司分别租赁53万亩与4万亩农村土地的造林搞林浆纸项目,利添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租赁农村土地5万亩种果,还有少数专业的农业合作社、专业户开展的规模不大的超级水稻以及马铃薯种植。在这些大规模的集约化经营的基础上,同时对大棚蔬菜瓜果和花卉等各种高效农业设施进行大力发展,以推动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使得土地利用率、产出率以及农民收入能够得到增加。当前我市已经在全市各地建立起高效设施农业基地共计20多个,辐射并带动全市发展设施农业面积共计11.5万亩。

2我市通过土地流转发展集约化农业存在的问题

2.1农村土地流转方面存在的问题

流转服务与监管力度不足。当前还没有能够形成统一规范的土地流转市场,缺乏专业的中介服务组织。同时虽然有为农村土地流转工作提供服务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但是因为人员不足、职能多、工作量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还不能够建立起畅通的土地流转信息网络,导致供求信息不能够及时的被有需求的人或组织获知。还有部分村、组干部在办事的过程中没有能够做到依法办事,采取强制手段来对土地流转进行推动,导致各种违规现象发生。

土地流转合同不够规范。有很多合同都是没有经过土地承包合同管理部门鉴证、登记以及备案的,还有少数是采用的口头协议或者是君子协定等。这些情况都容易导致土地纠纷的发生。

部分流转土地遭受到掠夺性的破坏。有部分的村镇在和企业签订流转协议的过程没有对土地用途进行明确规定,还有的则是因为流转期限较短或者是即将到期的土地,承包方为了能最大限度的获取利益而采取一些掠夺性开发的方式,对土地造成损坏部分土地在流转之后被改变用途。有部分土地在流转之后,在没有经过批准的情况下就对农业用地的用途进行了改变,例如盖房子、建造其他设施等等,并且这些现象一直以来都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与改善。

2.2土地集约化经营方面

在土地集约化经营方面,主要是在高效设施农业的发展方面存在有大量的问题:

融资渠道不畅。高效设施农业本就属于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每亩普通大棚的建设成本一般都在1.4万到1.9万元,但是农民自身的经济能力不足,并且缺乏良好的筹资渠道,因此在资金上存在有非常大的缺口,但是政府所能够补贴的范围以及标准都较为有限,而信用社贷款却又存在较大的困难,这些都在一定的程度上制约了高效设施农业的发展。

技术水平不能够满足要求。设施栽培的每一生产环节都有着非常高的技术要求。当前,笔者所在市在综合应用研究上存在不足,技术配套推广方面也不够完善,特别是在土壤改良与病虫害防控等多个方面上都还需要进一步的增强。同时乡镇农技推广队伍建设不足,导致各种技术不能够得到有效的推广,影响到高效设施农业的进一步推广。

基础配套设施不能够满足要求。当前笔者所在市的农业基础条件不足,特别是在水利、道路、供电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上都不能够满足高效设施农业发展的要求。在进行规划选址的时候,水利设施的完善与配套程度等各种客观条件会带来巨大的影响与限制,很难满足高效设施农业发展的要求。

缺乏充足的产业带动力。主要表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1)缺乏足够的加工与流通型的龙头企业;(2)没有大型的农产品物流基地进行拉动,市内的农产品流通体系还不够完善,导致农户、基地、企业、市场、商贸等各个环节不能够被有效的联系在一起,在一定程度上对高效设施农业的推广带来制约。

3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加快集约化农业发展的措施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

3.1推进土地流转方面

对农村土地流转的管理与服务制度进行完善。各级职能部门必须要做好对农村土地流转的指导、鉴证以及管理工作,对登记备案、合同管理等多项制度进行完善。同时积极的对土地流转市场信息、咨询、预测以及农村土地评估等各种中介机构进行培育,并打造出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平台,定期的对农村土地流转供需信息进行公布。同时通过对乡镇经营管理机构建设的完善,对农村经营管理队伍、职能不清、经费不足等问题进行解决。

加强对土地流转的监管与治理。必须要严格的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中的相关规定对土地流转进行推动,并对土地流转信息进行透明化管理,防止出现暗箱操作与损公肥私的行为出现。同时如果出现流转土地的农业用途在未经批准的情况下被改变的情况,必须要依法进行惩治。

从产业经营的角度出发对土地流转进行推动。需要以设施农业产业化发展为契机,积极的打造农产品特色产业带。通过龙头企业的引入积极地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同时需要在信贷、融资等方面为经营大户提供一定的优惠条件,为农民进行土地流转所需要的资金提供获取渠道,不断的推动流转,促进集约化经营。

3.2土地集约化经营方面

加强对土地集约化经营的扶持。从市政府到各县区乡政府都应该为土地集约化经营提供一定的补贴,或者是地方政府通过担保贴息的方式,为农户争取到更多的贷款,让农户能够拥有更多的资金开展土地集约化经营活动。

对农业科技服务进行强化。在规范各种大棚(小拱棚)建设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工艺进行改进,节约成本,并推广经济适用的大棚技术。要积极的加强设施农业技术队伍的发展,并建立能够囊括农民的创业技能培训体系。对技术服务措施进行强化,依靠基层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农民专业合作社、农资经销商店等,建立“庄稼医院”,为农民提供良好的技术服务。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各级政府必须要对农业项目资金进行整合,进行统筹支配,并适当的向高效设施农业进行倾斜。同时加强农村水利设施的建设,并将土地收益的10%投入到水利建设中,为设施农业的发展打下基础。

加强产业体系发展,带动设施农业发展。要围绕高效设施农业的发展,对当前的体制与机制进行创新,快速建设完善的产业链条,并培植扶持起一批具有一定特色、优势与前景的龙头企业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与生产大户。同时,还需要鼓励企业为高效设施农业进行投资。加强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促使农产品附加值的提高。并对本地市场体系进行完善,推动农产品的快速流通。

参考文献

[1]郎佩娟.农村土地流转中的深层问题与政府行为[J].国家行政学院院报,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