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市场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2:18:16

医药行业市场分析篇1

近期,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对××年医药市场环境作出如下分析预测:

一、医药分销企业的改革与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年是我国医药流通体制改革继续向纵深发展的一年。一方面,“三项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将进一步规范完善,药品价格更趋市场化;后时代来临;药品分类管理提速等,将给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随着这些政策的推进,其影响将在××年充分显现。此外,高举“价格”大旗的平价药店在各地有愈演愈烈之势,目前来看,人气极旺的平价药店在××年对药价的市场抑制作用将更加强化。卫生部明确表示,从源头上控制医药价格将会是××年全国医药卫生系统的中心任务之一,这预示着药品降价风潮极有可能在新的一年中延续。因此,企业只有全面分析宏观环境及各种医药改革政策对企业的影响,正确把握市场脉搏及发展方向,才能在变局中赢得生存与发展。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的入世,外资、外企不断进入我国药品分销市场参与竞争,我国医药分销企业将在规模、资本、网络、业态、效率、管理、营销手段等方面受到来自国际跨国公司的挑战。我国医药分销企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国际竞争力弱,企业改革的关键在于应当主动研究在经济全球化大趋势下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重新选准在市场中的定位,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营销策略和模式。

二、重组将是制药行业发展与变革的重头戏

近几年来,受政策因素及市场理性、非理性竞争的影响,医药商业已步入微利时代。未来医药商业的毛利只会下降不会上升,预计由目前的—逐步降到—或更低,流通费用率也会由目前的的水平逐步下降。通过改革与重组,企业组治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一批大企业集团将成为引领我国医药发展的主力军,其生产经营集中度、利润集中度将进一步凸现。因此医药商业企业必须加速改革的步伐,促进企业做大做强。

目前,我国制药行业正处于并购、重组的高峰期。虽然我国现已是世界原料药第二大生产国,但远非制药强国。在现有多家制药企业中,大型企业只有余家,还有几百家企业存在亏损。我国制药企业数量多,规模小,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企业产品低水平重复生产情况普遍,缺乏科研开发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企业管理水平低,生产能力低,生产成本高。这些情况导致了制药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因此,我国制药企业做大做强将只有通过资产并购、重组来实现。

现在世界排名前位的制药跨国公司有家已进入我国。要想在强手如林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形成一定数量的上规模的、科研和市场水平高的大企业,尤其是大力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和先进的生物工程药,我们的医药产业才可能经受得住加入的冲击。由此,加快兼并重组步伐,扩大医药行业的资产规模,提高国内市场的集中度已成为我国医药行业发展迫在眉睫的问题。未来几年,将是国内医药企业并购、重组年,国内医药强者会愈强,两极分化之势将越来越明显,××年,这个趋势将会得到进一步强化。

三、抢占潜在医药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将成为企业经济新增长点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珍爱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越来越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快,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不断完善;农村“两网”建设,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这些因素为医药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市场契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全面推进以及人口的自然增长、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都将增加对医药产品的需求,从而拉动医药经济的适度增长。

同时,××年月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了《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年版)》(以下简称医保目录)。新修订的医保目录,中成药品种由个增加到个,增加了;西药品种由个增加到个,增加了。对于制药企业来说,产品进入医保目录,对产品的市场推广和放大至关重要,并且已经成为行业内估计单品种市场容量的主要非量化指标。

据统计,我国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已经从年的万人迅速升到××年月的万人。而这亿多参保人恰是最有医药购买能力的人群,其医保支出从年至××年,复合增长率达到;医保支出占有全国药品销售收入的比重,从年的上升至××年的。医保市场的潜力可见一般。某产品一旦进入医保目录,如果其适用人群较为广泛,就意味着潜在消费群体将迅速扩张,从而为企业带来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而且,有专家认为,随着未来参保人群的进一步扩大,医保用药在医药消费中所占比重将会继续增加。

医药行业市场分析篇2

一、国内医药流通行业的现状分析

1.医药流通行业地方保护问题突出

医药流通不同于一般商品的流通,需要建立起完善的市场机制才能保障医药流通规范进行。受计划经济时代政策影响,以及国内对药品流通严格的监管,药品在国内范围内流通并不顺畅。一些地方政府通过设立地方贸易壁垒,阻碍外区域药品进入本地市场。例如:通过药品检验、审查等行政手段影响一些非本土药品的本地销售。地方政府的地方贸易壁垒不仅严重干预了市场机制,造成了市场的不公平竞争,还使一些地方药品流通企业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尽管我国药品管理办法第69条规定地方政府不得设立药品流通地方保护政策,但从国内药品流通的现状来看地方保护问题还是非常突出。造成药品流通地方保护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国内相关的法规机制不完善。

2.医药流通行业发展还不成熟

制药产业发展带动医药流通行业发展,但国内医药流通企业大多规模小,而且企业经营盈利能力差。目前国内初具规模的医药流通还是以国营为主,民企医药流通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2014年度药品流通企业中上市公司共17家,市值总值为2593亿元,但平均市值只有152.54亿元,是远远不能满足国内潜力巨大的医药消费市场的。新时代背景下医药流通电子商务也有了一定发展,截至2015年6月30日,拥有互联网药品交易资质的企业合计仅为425家。与发达国家相比,国内互联网药品交易平台也还远远不能满足国内的药品物流需求。“多、小、散”的产业生态还是当前国内医药流通的主要现状,市场竞争力较弱。近几年国内医药流通企业数量统计如表1。

二、基于价值链分析的国内医药行业

1.医药行业价值链组成分析

医药行业价值链由医药原料供应商、医药生产商、医药流通企业、医院或零售药品、顾客等组成。在整个价值链中医药流通是处于承上启下的链条环节。全球医药市场近年来持续快速增长,据国际权威医药咨询机构imS预计,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新兴医药市场,2020年将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市场,市场份额将从3%上升到7.5%。2013年医药工业总产值达到222,97亿元,同比增长18.79%。随着医药工业总产值的不断增长,需要高效的医药物流做支撑。另一方面,随着医药生产产业的快速发展,医药行业市场竞争激烈。医药生产端与销售端的利润空间不断缩水。由于医药流通不完善,药品流通行业运营成本增加、毛利率不高,导致医药流通成本过高。医药流通成本过高必然不利于医药产业发展,因此医药流通成为了制约医药行业发展的瓶颈。

2.医药行业价值链保障措施分析

行业价值链分析的主体部分是价值链的各个组成部分分析,此外就是价值链价值保障的组成部分分析。保障组成部分包括规范的医药市场秩序、医药信息化和智能化、医药物流创新服务、雄厚的资金保障、优秀的人才队伍等,是保障价值链各个环节发展的关键。在价值链模型分析中,明显能感受到国内医药行业在相关保障方面的建设比较滞后。例如:2015年公布的数据显示,具有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颁发的开展第三方药品物流业务确认文件的有93家,开展物流延伸服务的有68家,承接药房托管的有64家,承接医院药库外设的有22家。同时,从国外发达国家医药流通企业的发展经验来看,高度集中、降低成本、发挥细分市场的优势、创新发展是医药流通企业发展的新趋势。但以国内医药流通企业现状和规模来看政府不及时出台相关的保障措施是很难实现的。

三、国内医药流通企业转型的策略

1.加强药品流通行业整合,发展一批规模型的医药流通企业

在美国,医药流通业务主要集中在麦卡森、卡地纳、美源博根三大公司。由于业务高度集中,这三家公司获得了稳定的利润来源,从而有足够的资金和实力支持医药流通模式创新。例如:对上游建立oem业务,为下游提供药房管理、医疗手术用品定制、自动售药系统和医院信息化服务等业务。在龙头医药物流企业的带动下,美国国内医药流通水平大大提升。国内医药流通企业发展还不成熟,需要加快国内医药流通企业的行业整合。行业整合不仅包括行业内整合,还包括上下游行业整合,打造一批核心药品流通服务企业。通过行业整合也能在医药流通行业内引发鳗鱼经济现象,提高国内医药流通市场的活力,从而实现提升流通效率、下降流通成本的改革目标。借鉴美国成功的经验,加强行业整合实现国内医药流通企业集中度,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增加医药流通行业转型动力。为实现国内医药物流企业集中发展,需要鼓励金融市场向医药流通企业倾斜资金扶持,鼓励和支持医药流通行业企业兼并和重组,也可以鼓励上下游的医药生产企业、医药销售企业进入医药流通行业,增加市场活力。当前国内物流行业发展迅速,药品流通企业加强与物流行业企业合作与整合也是非常必要的。鼓励一些专业物流企业进入医药流通行业也将促进医药流通的大发展。

2.在医药流通企业内部积极转变经营理念

利润增加是推动医药流通企业转型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医药流通企业的转型应该以利润增加为主要目标。在企业内部加强营销渠道建设无疑是流通企业转型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首先,转型过程中流通企业要正确定位自己,认清当前的市场形势,变被动等待为主动发掘客户需要的营销观念,积极开展营销渠道建设。结合价值链模型分析,医药流通企业是连接消费终端和生产企业的重要环节,掌握销售市场才是流通企业的市场核心竞争力。因此,转型中营销渠道的建设应以提高企业对营销渠道控制为主。对于医药流通企业来说,强有力的控制力能够提升其与医药生产企业的议价能力,从而提高其在行业中的竞争能力。为了提升企业对营销渠道的控制力,需要在传统管理模式上大胆创新。例如:某知名医药流通公司通过收购兼并药品零售企业发展建立自己的药品零售连锁体系,获得了绝对的市场话语权。思维创新方面国外有很多方式可以借鉴,例如:医院药房托管业务。积极拓展医院药房托管业务,使其能覆盖更多的医院、诊所和卫生院等,一定能为医药流通企业带来客观的利润。管理思维理念上需要打破常规,可以通过让销售终端入股的方式,牢固企业与销售终端的联系,还能为企业吸纳更多的发展资金。

3.完善医药流通行业的市场规范机制

完善医药流通行业的市场规范机制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建立起完善的市场机制才能为企业转型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首先,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现行药品的定价制度体系和新药审批制度体系,坚决治理医药流通地方保护贸易壁垒,实现市场公开、公正、公平竞争。受国内传统药品监管政策的影响,地方政府既是政策的制定者,同时也是监管者。这样的现状是完全不利于医药流通市场化发展的。改革国内医药及医药流通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透明的医药行业流通保障机制十分必要。近几年国内药品监管及审批制度不断修订,但与欧美药品审批制度比较,还是有很大差距。例如:美国的法规体系由三级组成,包括了基本法案、具有法律强制作用法律及技术指导原则。欧盟的法规体系则分为法规、法令、通知、指南四部分。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药品管理体系加强国内医药市场规范机制建设,将药品准入检测交给第三方专业研究机构,实现地方政府对药品监管部分放权。监管中将社会监督纳入监管范围,同时适当提高该行业的准入门槛,以此来淘汰一批盈利能力弱、服务水平低的弱小药品流通企业。市场机制的创新还要避免药品流通企业内部恶性竞争,提高药品流通行业的资源配置效率为目标。

医药行业市场分析篇3

孙博士具有医学和商业管理双重学习背景,曾就读于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医学中心和得田纳西州立大学商学院,并于1999年取得了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学位,2000年以全a成绩获得mBa学位。这种双重的学习经历,使得孙雅娜能够以更加专业的眼光看待医药行业股票的沉沉浮浮,并以高超的商业智慧精准投资。

在中国最初的股票市场中,一片混沌,毫无基本面分析。一些投资专家们也是凭经验和直觉给股民以指导。孙雅娜进入这一领域后以深厚的专业素养,潜心专研,建立了中国a股市场中医药股票分析的基本框架,至今中国a股市场中的医药股票研究仍然是基于孙雅娜博士当初建立的行业细分标准和分析系统,她在这方面的成绩得到中国资本市场的高度认可,是当时市场中公认的最好的医药股票分析师。虽然她离开这个市场转战财富研究已经有一段时间,但是市场上的医药分析员仍然在借鉴她早期的研究报告。

根据孙博士的研究,我们可以从这样两个角度来待现在中药企业的纷繁乱局:对于一些高端品牌中药企业,毛利率一般比较高。如果能达到80%、90%这种原材料的波动对他们的影响可能相对小一些。但对一些普通的药,竞争比较激烈的普药型中药的话,那他的影响相对大一点。对于一些老字号企业而言,他们对药材的管理都是几十年做下来的,都有一些经验在里面,会做一些像蓄水池一样的库存管理,药材价格降低的时候多进一些,高的时候少进一些,所以这种药材价格短期来看对企业的明显影响还没有体现出来,尤其是中报已经披露的中药企业。

同时中药行业是目前市场和政策环境的共同受益者,成长性最好。那些具有知名品牌,拥有中药保护品种和致力于中药研发的企业是个人和机构投资的重点。孙雅娜博士曾经提到的同仁堂,具有强大的品牌壁垒和良好的成长性,市场估值合理。天士力也得到了“短期中性、长期推荐”的投资评级,目前该股的市场期望值较高,投资者应密切关注公司的新药跟进情况。

孙雅娜博士对于中药行业的敏锐洞察力在2004年就初露端倪,那一年,她参加了优质医药企业和机构投资者互动峰会,这次峰会是由《证券市场周刊》牵头,德意志银行、汇丰银行、花旗银行等QFii、基金公司、保险机构、证券公司投行部、自营部、研发部共同参与的,可谓各路精英齐聚一堂。精英们与数家医药企业负责人对优质医药企业未来几年的成长性以及价值实现方式进行了热烈的探讨。会上各个金融机构老总都进行了发言,

孙雅娜当时作为知名医药分析师对老总们的发言进行了点评,并指出了几家国粹药代表企业具有的共性。第一,都是资源型的企业,在品牌或者产品上具有不可复制性;第二,都走上了营销道路,营销渠道正在重整和再造。这两点都会成为未来的盈利爆发点,为股东带来巨大回报。这些企业后来证明,确实为投资者们带来丰厚的回报。

孙雅娜认为投资国粹药就像抓住慢慢致富的机会,而实际上财富的爆发可能很快。我国医药企业有5000多家,但多、小、散、乱,导致资源过于分散,过度竞争、重复建设严重,因此兼并重组、做大做强就成了企业规模化扩张的必由之路,也是行业资源整合的有效途径。这些重组并购将给投资者带来巨大机遇。

长期以来,孙雅娜都在关注中药行业成长中的龙头公司或者大企业的公司,这类公司有几个点可以供投资者把握。一个是要有比较好的管理层,重要的是能够把握行业的趋势。其次要着重于研发,看是否舍得为公司长期发展进行研发方面的投入,表现就是有足够的产品。第三点就是要有一支能够指挥自如的销售队伍,这个销售队伍可以帮助公司把研发出来的产品转换成销售收入,这样可以降低他的估值,因为有这种持续的成长性。借助上述三个因素,管理层、研发、销售这三个因素把业绩做上去,才会有足够长的时间来给投资者带来回报。

医药行业市场分析篇4

关键词:SCp;医药产业;产业集群;市场结构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5-0090-02

SCp范式是在产业组织理论发展演进中由主流学派哈佛学派创立的经典分析范式,即“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范式(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paradigm,首字母缩写为SCp)。其中,特定的市场环境决定市场结构,市场结构决定企业的市场行为,企业的市场行为进而决定了市场的绩效。因此,市场结构是SCp范式的基本概念和永恒主题,它是指在特定市场中,对厂商规模及分布、进入退出壁垒、产品差异化、规模经济或范围经济等因素的分析和考察,并由此总结出该特定市场的竞争形式。分析医药产业集群的市场结构可以从根本上挖掘提高医药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来源,为医药产业集群更快更好的发展提供建议。

1通化医药产业集群概况

通化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区,全市2/3是山地,由于长白山地区天然蕴含着丰富的药用动植物资源,早在计划经济年代,通化市就有了十几家以长白山中药材为原料的国有和集体药厂。上世纪90年代,随着国内医药市场对中药市场的升温,通化市内纷纷兴办药厂,老百姓办药厂的热情空前高涨,政府因势利导,提出了利用长白山药物资源建设“医药城”的产业发展目标。通过一系列的国有、集体企业改制,通化市现在已然成为了一个以药品生产为主导,医药教育、医药科研、医药商贸和中药材种植为补充的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通化市医药产业集群先后被评为部级现代中药、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医药出口基地、长白山中药材基地和国家优秀特色产业基地。

据统计,2006年通化市医药产业集群内有企业数量84户,4.5万人从业,拥有“东宝”、“万通”、“修正”、“斯达舒”等知名品牌,生产各类药品15075t,全市医药工业完成产值103.7亿元,实现利润9亿元,连续19年居吉林省第一位。集群的增长率从1995年实现产值7.4亿元,发展到2006年的103.7亿元,年均增长29%。“十五”期间医药工业年均增长25.1%。医药产业已成为通化市的第一支柱产业。

2通化医药产业集群市场结构分析

市场结构可以通过市场集中度指标、产品差异程度、厂商进入退出的壁垒、厂商一体化或多样化经营的程度、规模经济等来描述。

2.1市场集中度

市场集中度是衡量市场结构的主要指标,他是指产业中规模处于前几位的厂商生产、销售、资产或职工的累计数量占整个市场的份额。通常采用CRn表示,其计算公式为:CRn=∑Xi/X,式中:n为企业数;Xi表示居于市场第i位的企业生产、销售、资产或职工等的指标数值;X表示整个市场的生产、销售、资产或职工总数;CRn表示最大n家企业的集中度(通常取3,4,5或8,10家企业),其值介于0和1之间,值越大表示市场越集中。一般而言高寡占型的行业的市场集中度CR8一般应大于40%,寡占型的CR8一般应在30%与40%之间,低竞争性的产业CR8则应该大于20%。

市场集中度应用在医药产业集群上,可以用某一个地区的医药产业集群总产值占全国总产值的比值来表示。其值介于0和1之间,值越大表示此地区的医药产业集群越积聚。

通化市医药产业集群的市场集中度很低。2006年全国医药业总产值5536.9亿元,通化市医药总产值为103.7亿元,市场集中度=通化市医药产业集群总产值/全国医药总产值,即103.7亿元/5536.9亿元*100%=1.87%,这与浙江一些产业集群占全国份额超过30%的比重相比差距甚大。

市场集中度低使得通化市医药产业集群难以形成居于全国前列的大集团,难以达到体现医药产业规模竞争特点的较强的竞争力,多数企业面临着在将来竞争中被击败的危险。

2.2产品差别化

产品差别化是决定市场结构的一个主要因素。产品差别化有利于地区医药产业集群提升核心竞争力,从而有力抵御同行的竞争和政府的降价政策。产品差别化可以独立的形成市场价格,防止重复生产导致的恶性竞争,并最终获取丰厚的利润。

产品差别化程度的高低可以借助需求交叉价格弹性exy来衡量。按照需求弹性理论,如果相关产品价格的上升或者下降对产品的需求量影响都较小,则产品之间的差异化程度高,反之,则产品差异化程度低。

通化市医药产业集群内很多药品生产企业生产的药品雷同,产品差别化小,小企业间互相模仿,如降糖胶囊,在通化就有七家药厂生产。如此同质化的产品必然会导致集群内企业间的恶性竞争,企业通常用压价竞销、仿冒伪劣、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等方式达到短期的热销,这种低劣的行为导致柠檬市场的出现,即高品质产品最终被低品质产品驱逐出市场,严重损坏了整个医药产业集群的声誉和地区的形象。同质化的产品也会使产业集群内的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降低,当市场需求旺盛时,集群发展繁荣,当市场需求萎靡时,集群内企业都将处于停产状态,严重影响了集群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3进入和退出壁垒

我国的医药行业的进入壁垒主要是国家的政策法规强制规定的行业准入制度,比如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实行的制药企业Gmp强制认证制度、GSp强制认证制度,并修订了《药品管理法》、《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等一系列重要的法律法规,这使得医药企业的进入壁垒大大提高了。提高了行业的进入壁垒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我国医药产业小、散、乱的格局,但是,在地方政府的保护主义下,国家政策并没有按要求严格执行,我国医药市场的低集中度格局没有彻底改善,与国外医药市场的高寡占性形成鲜明对比。

我国医药行业的退出壁垒主要是由行业的沉淀成本高造成的。由于医药行业投资成本较高且专用性较强,导致效益不佳的企业不能及时撤出,退出壁垒较高。另一方面,地方政府的政绩观使得政府阻止一部分企业的退出,也增加了退出的壁垒。

我国的医药产业集群的进入和退出壁垒不仅具备了医药行业的进入和退出壁垒的特点,还具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方面,由于医药产业集群内部较完善的配套设施、技术信息、相关技术人才、医药市场资源等,有利于企业的衍生和创建,所以产业集群能使集群内企业的进入壁垒降低。并且集群内的退出壁垒也较低,因为在同一产业中部分企业退出,养老、失业保险等社会制约因素反应不会太强烈,加上群内为生产的金融与咨询等服务业较为配套,市场发育相对健全,企业可以通过产权交易或企业并购的形式退出产业。这使集群完善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具有“累积因果”的加强过程。另一方面,对医药产业集群外部的其他企业,则增高了企业进入或退出的壁垒。因为现行企业具有强大的竞争优势,包括绝对成本优势、产品差别化优势、企业所拥有的隐含经验和学习能力、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度以及金融方面的支持能力,足以形成相对于群外企业而言的进入壁垒。

通化市医药产业集群主要生产中成药,生产技术含量低,工艺简单,因此进入壁垒较低,过多的竞争对手争夺同一市场,竞争情况严重,通化市大约有50%的企业均为中小企业,他们散乱的独立分布在集群内部,企业间缺乏合作和沟通,专业化分工和协作机制尚未建立,由于人力、资源、资金缺乏,单个小企业没有技术创新的能力,区域内也没有形成区域创新网络。同时,国家的许多强制性政策的实施,不仅增加了在位企业的沉淀成本,同时也加大了企业退出行业的壁垒,因为一旦企业退出行业,企业前期的巨额固定资产投资就无法收回。由此带来的结果就是市场内现有企业的竞争更加激烈,非价格竞争和价格竞争都变得更加重要。

3结论与建议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我国通化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市场集中度偏低、产品差异化小、进入集群壁垒较低而退出壁垒较高,这样的市场结构严重影响了通化医药产业集群的竞争力,集群内企业竞争激烈而合作与创新不足,不利于集群优势的发挥。

对于通化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市场结构现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鼓励行业中的大企业做大做强,形成具有带头作用的龙头企业,鼓励小企业联合重组,有效整合企业各项资源,扩大规模,增强实力,形成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从而提高产业集群内的市场集中度,形成合力发挥产业集群整体优势作用。

(2)努力通过差异化战略打造竞争优势。目前通化医药集群内企业利润率低下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过分依赖价格竞争,而经营雷同现象严重。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实施差异化战略,如果在确实具有成本优势的情况下,企业可以将稳定的低价策略作为自己竞争优势的根本;但如果在没有明显成本优势的情况下,则可以在产品、服务、环境、便利和体验等某一方面形成竞争优势。

(3)加强市场进入管制,规范批准和认可准入制度。国家有关部门应采取一系列措施严把医药企业的准入关,提高医药产业的进入壁垒,其目的就是要改变医药企业多、小、散、乱的现状。在降低退出障碍方面可通过以下措施达到预期的效果:明晰产权,重构多元产权主体。目前,我国已出现了一批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医药产业集中度的提高要靠这些企业通过兼并的方式进行,这也是增强医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要加快培育、扶持并规范市场中介组织,为企业的市场退出提供整套服务,包括提供资产或产权交易的供求信息,设计产权转让方案,提供资金支持等,有效地协调资本运转。

参考文献

[1]马建堂.结构与行为――中国产业组织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2]孙国君,邱家学.试论医药产业的进入壁垒[J].中国药房,2003,14(5):260-262.

[3]Schmitz,H.andnadvi,K.“Clusteringandindustrialization:introduction”[eB/oL].省略/locate/worlddev,1999.

医药行业市场分析篇5

关键词:新医疗改革;医药企业;发展策略;现状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医药行业获得了长足发展,并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最具潜力与活力的一大行业。随着2009年新医疗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围绕着医药改革、药品采购、药品价值、市场整治等方面积极出台了一系列医药行业政策,带来了医药行业以及相关产业的深刻变革,进一步推动医药行业向着健康、和谐发展方向迈进。对医药企业来说,新医疗改革不仅是巨大挑战,更是前所未有的机遇。不管是在理论方面还是实践层面,加强对新医疗改革背景下医药企业发展策略的研究,意义重大。

一、我国新医疗改革政策

医药行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基础性产业,具有很强的政策导向性。新医疗改革方案明确指出,必须坚持医疗卫生体制的公益性特点,预防为主、中西医结合、以农村为重点,进一步实施政企分开、营利与非营利分开、管办分开的新型医疗体制。同时,强化政府投入与责任,加强民众参与与监督管理,积极建设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共同促进人民健康水平提升。截止到去年年底,我国城乡医保人数超过12.95亿人次,基本覆盖了全国约百分之九十五的人口。农村人口基本上都纳入医疗体系,覆盖率约为百分之九十七左右。在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的今天,国家对医疗经费投入力度大增,相应的,药品需求量也大大增长。从整体上来说,医药市场未来增大空间比较大,为医药企业的发展开辟了巨大市场。

二、新医疗改革对医药企业发展影响

(一)我国新医疗改革政策对医药企业的积极影响

(1)新医疗改革有助于推动医药企业的快速发展。2009年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正式出台,标志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新一轮改革序幕的拉开。国家计划用三年的时间完成五项重点工作与四大体系目标。政府经济投入的增加,会进一步改善基层医疗单位的医疗环境,大大促进农村医药市场的发展,并会成为企业强有力的支撑,大大推动二级医药市场的发展。比如说,2010年我国政府出资支持了上万家县级、乡级卫生机构的建设,并安置一点六万基层医务人员参加了专岗医生培训,为整个医药市场的发展开辟了巨大市场。从2009年到2011年我国政府医疗改革支出费用复合增长率为百分之二十七,而医保扩容每年新增一千亿元药品消费量,也就是整个医药市场百分之十的增速。国家计划,截止到2020年我国将实现全民医保目标。随着覆盖范围的增大,将会促进医药行业进一步做大做强,推动医药企业快速、健康发展。

(2)新医疗改革有助于加快医药行业内容产业结构调整。在2010年我国政府出台的医药行业结构调整意见中指出,现阶段我国医药行业内部结构不合理,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技术水平、生产集中度都比较低。从西方等发达国家医药市场的发展情况分析,集中与整合成为医药行业的重要趋势。在美国市场上,前三大药品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超过百分之九十。在日本市场上,前三大药品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仅用了十年时间,就从百分之十九上升到了百分之七十三。但是,目前来说,我国前三大医药产业的市场占有率不到百分二十。提高产业集中度之后,会进一步凸显医药大企业的规模优势,再加上销售渠道与内部药品生产的协同作用,会获得更大利润。医药企业的龙头企业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会通过自建、购买、合作或兼并等方式进一步扩大市场经营规模与产品线。在行业结构调整以及稳健的货币政策下,会进一步推动医药行业向着产业规模优势、集中发展方向迈进。

(二)新医疗改革政策对医药企业带来的挑战分析

(1)药品价格。药品价格是医药企业以及新医疗改革高度关注的重要问题。从1997开始我国共实行了二十多次药品强制性降价。但是,从各种资料显示,患者经济负担并没有因此减轻,而医药企业则付出了相当沉重的代价。2011年我国发改委出台明确政策,要求对药品价格进行出厂价调查。这种“掀老底”的方式,有助于招标单位更好地掌握药品成本。通过这一政策的实施,药品价格日趋透明化,这将终结医药企业盲目定价时代。而2013年克强新政后,药品价格更趋于透明化,而且各地都出台了相应的药品降价和基药品种招标,这使得药品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

(2)抗生素管理。在全国药品市场中,抗生素约占到四分之一比重。可以说,是药品销售金额与使用率最多的一种药物。在抗生素中,头孢类药物约占百分之六十的市场。在新医疗改革背景下,2012年下半年卫生部出台明确规定必须严格限制抗生素使用,所有的抗生素使用必须有直接指针认为存在细菌性感染,没有证据表明是细菌感染的不建议使用抗生素,这将会严重影响抗生素企业的发展,甚至导致这类企业倒闭。

(3)新版Gmp政策出台。1999年旧版Gmp政策的出台,对于我国医药行业进行了一次重新洗牌,淘汰了一批技术落后、设备陈旧的企业。2011年开始我国开展执行新版Gmp政策,这一政策在立足国情基础上积极吸收了西方发达国家相关经验,结合“软硬件并重”方式,深入贯彻全过程药品安全生产以及质量风险管理,加强政策的指导性与科学性,与世界Gmp标准相接轨。新版Gmp政策有以下主要特点:第一,强调药品质量管理体系的完善,全面提升医药企业管理软件标准。第二,全面提高了医药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第三,进一步细化了生产记录、操作规程等标准,进一步提高了政策的操作性与指导性。第四,进一步强化了药品安全生产保障措施。上述这些要求,都对医药企业发展带来严峻考验,尤其是软件方面标准,将使得更多医药企业重新考虑投入与产出问题。

三、新医疗改革背景下医药企业具体发展策略 

(一)推动医药企业的整合

在产业增值、医疗结构调整形势下,我国医药行业已经进入全面整合时期。在政策指引下,大型医药企业将会带动行业整合的发展。我国已经出台了明文规定,到2015年通过充分市场竞争与企业兼并,积极培育1~3家全国性大型医药企业,20家区域性医药企业。药品百强医药企业市场份额应占到总市场份额的百分之八十以上。与此同时,加强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优势互补,加强不同企业在营销渠道以及整个价值链之间的合作。站在规模经济立场上分析,必须集中医药企业优势资源,积极推动技术更新与特色产品销售,低价格、大批量采购原料药,为企业自身发展寻找更多利润空间,进一步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另外,辅助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体外诊断试剂,比如降钙素原这样的检验指标,能反映出细菌性感染的严重程度,未来将会成为常规化的检测产品,拥有这样产品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生产的企业必将迎来改革的春天。

(二)加强农村医药市场的深入开发

新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大了农村医疗投入力度,进一步提升了农村医药市场占有比重。新医疗改革非常重视农村医疗保障的开展,这就为医药市场发展带来了新机遇。现阶段,开拓农村市场已经成为寻求医药市场发展、拉动企业内需的新增点。新形势下,医药企业应建立健全农村(上接第9页)市场销售部门,专门针对农村市场进行销售对策的研究,特别是针对价格低廉、疗效确切的国产新药。在农村合作医疗的大定下,进一步提高了普药需求力度,顺利实施基本医疗保障,将会刺激更高水平的医药需求。需注意,在农村市场可能存在某种疾病、某种药品的特需产品,必须深入研究农村流行病学发展趋势,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

(三)强化企业自主创新

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医药企业必须结合自身优势与特点,比如说,营销渠道、产品等优势,选择合适的优势品种,积极培育优势产业,适当抛弃无优势的产品类型。与此同时,政府应积极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寻找适合自身技术发展与环境的新发展道路,凸显自身特色。与此同时,全面提升药品质量。现阶段我国制药企业一般以仿制药品为主,新形势下,必须加强对这类非专利药品的新剂型与新技术研究,彻底改变传统的仿制观念,站在提升仿制药品稳定性与质量角度,进一步降低与国外企业产品之间的差距。不断进行产品与技术创新,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另外,在流通机制方面,医药企业必须积极调整自身发展战略,尽快建立起适合医疗体制改革的扁平化流通渠道。

(四)积极拓展医药企业融资渠道

在新医疗改革一系列政策,尤其是新版Gmp政策的影响下,医药企业需要通过充足资金进行应对。但是,现阶段我国政府支持以及企业风险资金投入力度比较少,医药企业也缺乏足够资金进行投入。新形势下,必须建立健全医药企业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在市场产权方面,可以通过价格机制、聚集效应、退出机制以及防范风险等机制,进一步规避投资风险,保障投资人员的投资利益。有条件的国际大企业,可以紧抓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积极寻找国际化融资对策,加强与外资企业战略联盟关系的建立。

四、结语

本文针对新医疗改革政策以及其对我国医药企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开始入手分析,从四个方面:推动医药企业的整合,加强农村医药市场的深入开发,强化企业自主创新,积极拓展医药企业融资渠道,详细论述了新医疗改革背景下医药企业具体发展策略,旨在为一线医药企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1]金鑫.对新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后医疗行业发展趋势的几点认识[J].中外企业家,2010(5).

[2]刘立春,朱雪忠.专利悬崖期的授权仿制药发展及其对制药行业的影响[J].情报杂志,2012(5).

[3]施春来,胡明东.基于政策外生变量的营销突破[J].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4).

[4]章蓉,林素静.关于深圳连锁药店实施自有品牌战略的研究[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

[5]曹丽杰,薛同泽,姜少华,等.医药行业结构调整,提高我省医药产品的竞争力[J].河北企业,2004(1).

[6]张军,申俊龙.医疗体制改革给医药生产企业带来的影响及企业生存发展对策[J].卫生软科学,2009(3).

医药行业市场分析篇6

关键词:医药企业;国际并购;目标选择;案例分析

一、中国医药企业国际并购研究介绍

(一)现有并购规模和结构

随着全球医药市场的快速发展,跨国并购数量和规模呈明显上升态势。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成为全球第五大医药市场,跨国公司已逐步在某些领域形成垄断,本土企业呈现经营模式过度同质化的现象。在技术创新和品牌创建方面,中国药企不占优势,有必要通过国际并购来获取一定的竞争优势。普华永道《2011年上半年企业并购回顾与前瞻》报告表明:2011年上半年,中国企业境外并购交易数量107宗,同比增长14%,与其他行业相比,医药企业海外并购数量相对更少,规模更小,结构也单一,主要通过横向并购获得技术拓展和品牌延伸。

(二)医药企业国际并购的动因分析

Bruce认为,医药公司大规模兼并是通过并购把相关的知识资产结合起来,利用资金、市场、技术等优势建立全球竞争优势;另有学者认为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也促进了医药行业的并购。王跃兴认为,医药企业并购动机是一般行业并购的原始动机,即追求利润和应对竞争压力;也有学者认为国外不断增多的直接面向消费者营销是促进医药企业并购的原因。通过对相关研究的总结归纳,中国药企进行国际并购往往基于以下几点原因:获得先进技术;获取品牌;增加销售渠道;绕过贸易壁垒。

(三)现有研究

依托发达的资本市场,西方国家在目标企业选择方面产生了很多理论,如关于横向并购的规模经济理论,纵向并购的交易成本理论,混合并购的范围经济和分散风险理论等。国内对目标企业选择的研究较少,主要对选择方法进行阐释。何庆明从智力资本角度论述了目标企业的选择方法;李雨田对选择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做了分析,刘湘蓉研究了并购动机对目标企业选择的影响。

目前对国际并购的研究多大而泛之,对行业的针对性研究相对较少;现有研究基本都是解释并购行为的理论,集中在理论和方法方面,很少对特定的目标企业进行定性分析;国内现有研究多是建立在国外研究的基础上,以跨国公司的并购行为为研究模板,没有考虑中国的具体情况。

(四)研究重点

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以选择最佳的并购目标为研究目的,构建分析框架并确定相应的评价指标进行定性分析,具体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

二、中国医药企业国际并购案例分析

(一)案例概况

美国东部时间2008年3月11日,深圳迈瑞医疗国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迈瑞)宣布以2.02亿美元正式收购美国Datascope公司生命信息监护业务,获得了进入美国和欧洲市场的销售平台和网络。这是近年来中国医药企业在美国高技术领域达成的最完整并购案例。

1.并购公司分析

迈瑞是中国领先的医疗器械开发商、生产商和销售商,以和销售国外医疗器械起家,在监护和生命支持、体外诊断和医学成像等三个业务领域提供系列产品,最早的监护业务已占中国市场40%以上的份额。迈瑞注重战略规划,一直致力于成为全球高质量医疗设备的领导厂商。公司着重关注自主创新战略和国际化战略,每年投入研发资金约占当年收入的10%。2006年9月26日,迈瑞在纽约交易所上市,是中国第一家在纽交所上市的医疗设备公司。

2.目标企业分析

Datascope公司创办于1964年,是全球第一台监护仪生产商,也是主动脉内球囊反搏领域的全球领导厂商和多元化的医疗器械公司。经过40多年技术积淀,在美国300床以下中小医院占据50%的市场份额,为临床健康护理市场开发、生产并销售自有产权产品。Datascope曾与迈瑞有长达5年的合作关系,合作之初,由迈瑞替Datascope做产品设计和生产。

3.并购结果

交易完成后,结合Datascope产品与服务状况、欧美直销及服务网络、各自拥有研发能力,迈瑞充分受益于并购产生的协同效应,成为全球第三大医疗器械厂商。2008年全球总收入接近2007年的两倍,国外市场也有所扩张。

(二)迈瑞并购动机分析

迈瑞总裁李西廷表示:“迈瑞收购Datascope是全方位的协同效用,品牌效应与营销网络,两者相辅相成,均为迈瑞所看重。除此之外,在双方优势利用上,各取所长,进行很好的资源整合,是购买了一块有利于迈瑞在全球发展的优质资产。”结合当时的市场环境及企业战略目标,总结迈瑞的并购动机如下。

1.扩张国际市场

迈瑞是中国最大的医疗设备研发生产企业之一,国内市场相对稳定,需要通过一定的并购行为来实现国际市场扩张,增强国际竞争力。

2.建立国际品牌形象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医疗市场,但2007年在迈瑞接近51%的海外业绩中,美国只占8%,要想在美国市场建立很好的品牌形象和直销网络,并购是最好的选择。

3.获取商业流通渠道

Datascope具有完整的直销网络,旗下监护业务辐射欧美主要国家的直销及售后网络,拥有全球化的物流配送体系,可以帮助迈瑞在全球尤其是欧美高端市场搭建销售渠道。

4.吸收国际化人才

中国医疗行业较弱的整体实力决定了药企很难吸收优秀的国际化人才加入,通过国际并购能够吸收大量国际专业人才。

(三)迈瑞成功并购关键评价指标分析

迈瑞成功并购Datascope的案例研究表明,在明确并购动机的基础上,充分运用本文所提出的分析框架,对各指标进行评价,权衡利弊,做出合理的决定。

1.外部环境指标分析

第一,美国政府支持。医疗产业对美国不存在国际安全问题,美国政府一方面为了挽回在对待中国“技术入侵”问题上过分“保守”的形象;另一方面也为了在世界范围内树立几个能达成并购交易的标的公司,对此次并购支持。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以及反垄断委员会审批时也未作干涉,这为迈瑞能够顺利并购提供了重大支持。

第二,市场购买力强。美国拥有庞大的消费市场,高水平的医疗支出、较强的医疗保健意识及快速增长的老龄人口,这都是医疗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强大的市场购买力以及Datascope在美国良好的服务美誉度、稳定的市场占有率是迈瑞公司并购成功的前提保障。

第三,技术水平高。Datascope作为一家历史悠久的监护设备企业,拥有先进的研发能力。通过并购,迈瑞可以获得其核心技术、多项知识产权及发明专利,结合迈瑞的自主创新及低成本控制战略,可使公司的技术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2.内部评价指标分析

第一,业务相关及战略互补。由于美国技术投入大、研发速度慢、生产成本高、利润增长低、产品创新困难等特点,Datascope公司需要通过迈瑞在中国的高成长和研发的高效率来加速发展,并购双方的业务相关性和战略互补性强。

第二,营销网络庞大。Datascope具有美国医疗数字联网优势,在细分市场处于领先地位,欧美市场拥有专业的直销和服务团队,为迈瑞提供了交叉销售的机会。

第三,专业化机构介入。并购中,除了并购双方的相互考察,还引入了多家国际化中介机构。迈瑞聘请了瑞士银行作为财务顾问,毕马威负责审计,美迈斯律师事务所作法律顾问,美世咨询提供人力资源服务;Datascope方面则由著名投行作财务顾问,另外还有一家律师事务所参与。专业机构的介入,使财务审核、价值评估、法律问题的解决更加规范。

三、中国医药企业国际并购目标选择策略建议

在中国医药行业中,迈瑞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场。通过对其国际并购案例的研究,结合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我国医药企业如何进行有效的国际并购、提高国际竞争力有以下借鉴。

(一)明确并购动机

确定并购方案前,企业应结合自身优势,明确并购动机,制定清晰的发展目标和思路。只有清楚为何进行国际并购,并购的优势和劣势,才能有的放矢,选择符合企业发展方向和长期战略目标的企业。

(二)分析目标企业的外部环境

明确并购目的后,可对东道国的外部环境进行分析评估。首先,并购的成败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东道国政府的态度,各国政府都对跨国并购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政治友好、政局稳定、法律体系健全的国家可优先考虑。其次,国际并购中,目标企业所在市场的购买能力和消费结构将直接决定并购后的市场占有率及发展前景,需要根据所处的经济形态来制定相应的市场战略。由于医药行业的特殊性质,经济条件相对发达、交通便利的地区将更为有利。最后,国家技术发展水平的高低将决定企业的综合创新能力,从科技发展领域分析,选择时需考虑技术的可及性和发展性。

(三)对目标企业的内部价值链进行评估

对目标企业内部价值链评估包括业务相关度、营销网络、财务及资本结构等指标,是决定国际并购能否成功的关键问题。首先,医药行业具有研发周期长、投入高等特性,为了便于后期整合,需要了解双方业务相关度及长期战略目标的匹配度,预测并购后的整合难度。其次,目标企业的营销网络状况通常也是决定企业国际并购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选择规模较大、品牌良好、营销渠道稳定、销售网络健全的企业最佳,能够帮助并购方迅速实现市场扩张,抑制竞争对手的市场拓展,有益于并购后的发展。最后,目标企业的人力资源、资本结构和财务状况将直接影响并购的风险大小。由于中国医药企业国际并购经验不足,尚未构建专业的并购评估团队,需要引入国际中介机构,如投资银行、会计事务所等,优化评估方案,综合考虑目标企业能否带来协同效应。

参考文献:

1.阳群.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目标公司的选择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08(3).

2.魏彩慧.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目标企业的选择[J].对外经贸实务,2011(1).

3.赵华,李建惠.企业并购中目标企业选择研究综述[J].商场现代化,2008(8).

4.李国秋,吕斌,吴鲲.企业并购目标选择的竞争情报评估模型――兼论中信证券并购广发证券失败的竞争情报缺失[J].研究实践,2008(1).

5.李栋华,卞鹰.医药行业并购研究述评[J].改革与战略,2008(9).

6.郝宏兰.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目标选择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

7.陈春华.中国医药行业并购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

8.张静.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中国汽车企业海外并购目标选择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

9.何倩.企业并购中目标企业的选择问题研究[D].沈阳大学,2007.

医药行业市场分析篇7

1医药产品的销售现状

在我国,医药企业普遍依行以投入大量的广告或者招聘大量的业务员作为确保销售量的主要方式,还没有找到更创新的销售模式。普遍的医药企业没有对产品销售出去后的市场进行有效的分析。医药企业经常对于这种后期市场的反应没有处理会让医药企业在经营策略中发生失误。很多医药企业在销售管理上是做不到位的,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管理的方式单一没有目标性。现在的医药市场,顾客对产品的效果从盲目跟从到理性消费,要求更高。经济全球化的经济模式与网络营销化的经济模式相结合,加剧了企业在销售模式上的创新和改变。近些年,我国放开了药品销售市场,制定了药品采购的公开招标政策,促使医药企业以合理规范的途径把产品推向市场。因此制药企业的选择什么样的药品销售渠道成为了企业能否成功关键因素。

2医药产品的销售模式

制药企业的销售渠道主要有八种模式。第一种模式为医药企业一级批发商二级批发商药品零售药店消费者;第二种模式为医药企业一级批发商二级批发商医院消费者;第三种模式为医药企业自营医药公司药品零售药店消费者;第四种模式为医药企业自营医药公司医院消费者;第五种模式为医药企业自营医药公司医药公司药品零售药店消费者;第六种模式为医药企业自营医药公司医药公司医院消费者;第七种模式为医药企业各地销售中心医药公司药品零售药店消费者;第八种模式为医药企业各地销售中心医药公司医院消费者。现有的销售渠道存在着成员相对较多、渠道控制力弱、渠道环节多、渠道功能弱化、相应的渠道成本较高、渠道管理水平低、渠道控制力弱、效率低等不同的问题。第一种模式、第二种模式、第三种模式、第四种模式渠道较长渠道控制力弱,渠道费用较高。第五种模式和第六种模式缩短了渠道周期但容易引起覆盖率低。第七种模式和第八种模式增加销售成本,易导致串货。

3制药企业营销渠道模式选择的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医药企业营销渠道模式综合因素,确定一级指标为营销渠道的效率(a1)、营销渠道的运行(a2)、营销渠道的控制(a3),确定二级指标为营销渠道的增长率(B1)、营销渠道的扁平率(B2)、营销渠道的铺货率(B3)、销售市场渗透率(B4)、营销渠道的决策效率(B5)、营销渠道的反应力(B6)、营销渠道的信誉度(B7)、营销渠道的服务水平(B8)、营销渠道的串货现象(B9)、营销渠道的存货周转能力(B10)、营销渠道的存储条件(B11)、营销渠道的资金周转率(B12)、营销渠道的成本(B13)、营销渠道的新产品的渗透率(B14)、营销渠道的回款时间(B15)、营销渠道的处理问题的能力(B16)、营销渠道的信息反馈的能力(B17)、营销渠道的松散度(B18)。

医药行业市场分析篇8

关键词:医药道德医药企业动因治理。

1医药企业医药营销中的不端行为的现状分析。

1.1医药营销中的不端行为表现。

主要表现为带金销售行为和商业贿赂行为。药品的带金销售行为,即药品生产企业为刺激终端促销,向药品零售终端如医院、药店等进行的一种促销方式(包括提成和回扣)。具体带金数额与操作方式依据药品生产企业、医院特点、零售药店、药品特点甚至竞争策略的不同而规定。其实药品带金销售情况在医药企业和医院、零售药店、销售代表、医生等之间已经形成了一条紧密联系的利益链。同时,也存在商业欺诈行为。欺骗是通过误导他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是指用虚假的语言或者行动蓄意误导他人或者其他公司。这种欺骗行为是最常见的违反营销伦理的一种方式。主要表现为做假账、做失真性的广告、开展虚假促销活动等等。药品的一些宣传被指责隐瞒或者夸大了事实,另外一些宣传则被指子虚乌有[1-3]。

1.2医药营销中的不端行为的危害。

1.2.1侵害终端消费者利益。

药品不同于其他商品,有它的特殊性,企业营销的对象是广大的患者,而道德失范营销行为表现出来的制造假冒伪劣产品、药价虚高、虚假广告等进行骗买骗卖,对患者而言,不仅造成了经济上的损失,而且影响到他们的身体健康,甚至是生命安全。[4,5].

1.2.2危害社会公共利益。

任何企业在营销过程中都要承担一些社会责任,特别是医药企业,它是特殊的行业,关系到人们的健康,甚至是生命。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道德失范营销的现象,让消费者对现在的社会市场经济产生误解。漫天遍野的假冒伪劣产品、广告,不仅让企业的名誉、信誉受损,而且还造成国家税收的下降。有些企业为了减轻这种影响,不断的去花费脑力、人力、财力,去研究防伪的方法和措施。这样无形之中就花费了过多的成本,加大了产品的成本,最终又给消费者造成负担,这样就又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例如:山东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它为了打假、防伪,现在阿胶的新包装就变成成本较高、很难仿制的铁盒子,防伪度特别高,显而易见,以前的纸包装的成本要低于现在的铁盒包装的成本好多[6,7]。

1.2.3损害医药企业自身利益。

无论是做虚假广告,还是做假冒伪劣产品,无可否认,在短时间内会获得丰厚的利润,但是当名牌企业的信誉和声誉受到影响以后,自己假冒伪劣这条路也就走不远了。如果一旦被媒体曝光,必定会引起消费者的唾骂和社会舆论的谴责,企业也就因此会造成消费人群的流失,最终会退出市场。而且医药企业具有它的特殊性,严重的还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所以还可能受到法律的制裁[8]。

2道德失范营销行为产生的动因分析。

2.1市场因素动因分析。

市场因素主要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条件下,引导市场体系和市场机制构建进程的主要力量。当市场机制和市场体系发展的成熟完善时,企业之间的诚信和公平竞争的原则才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反之,当市场机制和市场体系发展不健全时,公平竞争和等价交换将得不到发展,甚至越来越恶劣。中国市场经济已经发展了这么多年,但是与经济发达的国家相比仍然比较短,因此对市场伦理这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关于营销伦理这方面没有健全和完善的标准所致。市场因素方面没有给医药企业提供行成营销伦理和企业社会责任的平台[9]。

2.2政府和法律的因素。

政府的立法的强度,对企业的营销行为是否伦理化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如果政府的法律制度健全,而且执法力度严格,必然会对违法乱纪的企业形成一种强制性的压力,相对的会对企业的营销行为产生一定的控制性。相反,则会给不法行为提供可乘之机。

3医药营销中的不端行为的治理对策。

3.1强化政府部门的作用,坚决打击医药营销中的不端行为。

促进医药企业的道德建设,政府行业部门和协会的监管是必不可少的。政府要加大药品的监管力度,政府要提高医药企业的门槛,提高对他们的技术要求,切实保证药品的质量。对于已经发现的问题要认真、尽快、严肃的进行处理,保证人们的用药安全和有效。行业协会也应该建立完善的行业道德规范,以此来约束医药企业的道德失范营销的行为。

3.2完善法律体系,将企业营销的道德行为法制化。

法律犹如一把宝剑,高悬在天,使守法者乐,违法者怯。但是我国关于医药企业的法律体系还不是那么具体,这就给违法乱纪者提供了契机。所以,严格执法,加大对道德失范营销行为的惩治力度是治理道德失范营销行为的有效手段。

3.3加强对消费者的宣传教育,消费者要树立理性的消费观念。

由于医患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患者在市场交易活动中处于劣势,再加上商家的虚假广告以及不道德的促销行为的诱惑,很容易受到道德失范营销行为的损害。所以,要想避免或者减少这种情况,消费者就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12-14]。

参考文献:

[1]万莉,金鑫。医药企业产品管理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8,(01):159-160.

[2]刘利利,汤少梁。我国医药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初探[J].中国药业,2009,(04):12-13.

[3]华东,张国英。构建我国医药企业新药研究与开发的组织模式变革模型[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6,(11):1-4.

[4]杨广毅,王丽君。我国中医药业的国际竞争战略[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01):98-100.

[5]汤少梁,王高玲。基于合作竞争的我国医药企业竞争战略[J].中国药业,2008,(10):9-11.

[6]王中华,李湘君。中国医药行业应对跨国并购的策略[J].中国药业,2006,(13):15-16.

[7]王高玲。重新构造制药企业营销渠道的创新思维[J].中国药业,2007,(04):4-5.

[8]洪骏。医药广告的未来发展趋势[J].医院管理论坛,2005,(09):23-24.

[9]王慧,申俊龙。我国中小医药企业的创新与仿制的博弈分析[J].卫生软科学,2007,(05):428-431.

[10]崔友祥。信息化———现代中医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2):108.

[11]洪骏。信息营销:医药营销新模式[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6,(03):59-60.

[12]戚小村。公益伦理略论[D].湖南师范大学,2006.

医药行业市场分析篇9

整个制药行业利润增速出现逐季回落,但仍是消费品制造业中的高景气行业。近日,国家统计局了2008年1至8月份的经济数据,制药业5869家企业实现累计销售收入4645.08亿元,同比增长了28.8%;累计利润总额460.09亿元,同比增长了39.82%。东莞证券分析师认为,四季度是医药行业的销售旺季,预计制药业全年的销售收入增速在30%左右,利润总额增速大约在40%左右,基本面依旧良好。

十七届三中全会定调农村改革,农村医改已经起步。十七届三中全会后国家财政将向农村倾斜,扩大覆盖领域和范围,发展农村的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事业。申银万国分析师认为,农村医疗改革是医药市场增长的重要驱动器。预计2016年新农合筹资金额有望翻两番,人均筹资400元,总额达到3500亿元,按药品占比40%计算约合1400亿元药品销售(2007年这一金额仅140亿元,全国药品销售总规模3630亿),从政府2020年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规划看,这一预测是明显偏低了,农村药品供应未来将有赖于基本药物制度,无论金额上升至多少,基本药物目录药品将会直接受益于新农合筹资金额的不断上升。

天相投顾分析师认为,尽管制药行业近期跌幅也比较深,但是制药行业仍然是一个良好的投资品种。这里的主要原因有:1、制药医药行业下游的需求具有刚性;2、人口结构老龄化趋势保证了医药市场稳定扩大;3、医疗体制改革扩大了医疗保险的保障范围,保证了我国人口因素带来药品需求扩大的有效性;4、行业监管日渐加强,大量中小企业可能面临出局,更多的市场份额会向大型的具有良好品牌效应的企业集中,这可能为二级市场提供了一些成长性较好的投资标的。

本周入选的30只股票中有20只股票的2008年预测市盈率小于20倍,大于30倍的有5只。从今日投资个股安全诊断来看,21只股票的安全星级均为三星或以上级别。本周30只盈利预测调高的股票中,我们选择天坛生物(600161)和跃华医药(002107)给予简要点评。

天坛生物(600161):疫苗业龙头

天坛生物(600161)是国内最大的疫苗生产企业,主导产品包括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麻风二联疫苗、麻腮风三联疫苗、Vero细胞乙型脑炎灭活疫苗、人血白蛋白、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各种诊断试剂等,在国内市场占有50%-70%的市场份额。

国家免疫规划(epi)直接扩大了计划免疫疫苗的市场需求,间接拉动了有价疫苗的市场需求,整个疫苗行业值得长期看好,招商证券分析师认为,中生集团作为我国最大疫苗生产供应商,受益最大。历年以来,计划免疫疫苗销售收入占据天坛生物疫苗销售收入50%以上。天坛生物从2008年开始持续受益于我国计划免疫扩容。经详细分析我国epi疫苗采购资金,该分析师认为“麻腮风三联疫苗”是国家投入资金额最大品种,作为独家国产供应商,“麻腮风三联疫苗”是天坛生物未来三年主要利润增长点,其高额净利润率将带来显著利润贡献。天坛生物已经攻克了“麻腮风三联疫苗”的工艺壁垒,预计2008年~2010年,其产销量将分别达到100万人份、500万人份和1600万人份,分别贡献销售收入3000万元、1.5亿元和4.8亿元,约贡献净利润1200万元、5200万元和1.8亿元。

向机构投资者定向增发可能在09年下半年实施。公司拟向机构投资者定向增发5,000-7,500万股,募集资金9-15亿元,用于收购成都蓉生39%股权、向成都蓉生增资2亿元以及大兴基地建设项目。按照目前计划进度,增发实施时间可能在09年下半年。中银国际分析师认为,公司大股东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是国内最大的生物技术企业,天坛生物是其下属唯一的上市公司,成为其实现整体上市的平台,战略意义重大。中生集团将通过各种方式将旗下优质资产注入公司。继06年收购长春祁建后,公司此次收购国内最大的血液制品企业之――成都蓉生,又迈出了资产重组的重要一步。

今日投资《在线分析师》显示:公司2008-2010年综合每股盈利预测分别为1.15、0.93和1.29元,对应动态市盈率为19、23和17倍;当前共有3位分析师跟踪,其中建议强力买入和观望的分别为1和2人,综合评级系数2.33。

风险因素:同属中生集团的上海生研所进入麻腮风三联疫苗市场,未来扩张速度,以及与天坛生物的互动值得注意;疫苗行业属高风险高壁垒的行业,存在突发事件风险。

跃华医药(002107):医改受益者

跃华医药(002107)是一家具有百年历史的中成药生产企业,并已经发展成为山东省中药行业的龙头骨干企业,而且主导产品心可舒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中国中药名牌产品”,居国内纯天然植物类心脑血管成方药销售额第一位。

08年中期业绩优秀,符合市场预期。公司上半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065万元,同比增长54.34%,营业利润3,607万元,同比增长76.09%,净利润2,973万元,同比增长70.95%,每股收益为0.42元。第二季度单季度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461万元,同比增长70%,环比增长51%,净利润1,778万元,同比增长105%,环比增长49%。

安信证券分析师认为心可舒片涨价带动公司业绩增长。上半年心可舒片实现销售收入7,654万元,同比增长41%,这个增幅与心可舒片出厂价格提价幅度相同,说明公司目前心可舒片仍在满产能运转,提价在量上面并未受到影响。随着今年第四季度新产能投入运行,心可舒片下半年将出现“量增”的局面。

兴业证券分析师认为,医改将给沃华医药这类独家生产基本药物的企业带来丰厚收益。新医改有望在近期推出征求意见稿。围绕医改推进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将成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基本药物目录可能有约300种化学药和生物药,200多种中成药。与之配套,国家将推进处方指导原则,对于诊疗的处方,将有较大比例采用基本药物,由此降低药费支出,也便于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治疗水平。预期基本药物可能普遍采取定点生产的模式,对于多数化学药而言,同一产品可能有多家企业生产,但中成药会有所不同,可能有一些产品只有独家生产。目前沃华医药的心可舒片正积极争取进入基本药物目录,一旦最终确定,将有助于提高该产品的覆盖面。

广发证券分析师认为,土地收益为跃华医药今年业绩锦上添花。公司在市区有一块80.54亩的老厂区,按照潍坊市国土资源局“退城进园”的规划,这块用地以125万元/亩出让,给公司带来7000万元的投资收益,增厚每股收益0.7~0.8元。

医药行业市场分析篇10

医药保健品招商市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目前市场已经高度成熟和稳定,新企业进入的门槛愈来愈高,伴随着市场经营环境的变化,中小医药保健品招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市场障碍。

1、新产品开发的难度愈来愈大。

传统的医药保健品招商企业过去取得的成功,往往是产品开发的成功,企业通过发现市场中存在的空白品类或者竞争不激烈的品类市场,开发具有针对性的产品,利用广告营销炒做,使未被开发的市场得到有效的释放,从而获得快速的发展。在这一新产品开发思想的主导下,经过十几年的产品开发,目前市场已经高度的同质化,新产品开发的机会越来越少,医药保健品招商企业面临新产品开发的市场难题。

2、众多医药保健品经销商退出市场,行业经销商数量下降。

近年来,由于消费者成熟、媒体价格上升、产品同质化以及营销模式缺乏创新,导致市场的经营成本大幅上升,市场操作的难度进一步加大,一些医药保健品经销商逐渐退出了市场转入到另外的一些行业,众多的中小经销商也被市场所淘汰。行业经销商的数量大大减少,经销商质量有所提高。

3、医药保健品招商企业缺乏优质的经销商资源。

医药保健品的激烈竞争导致众多的中小经销商被市场所淘汰,市场逐渐被优质的大经销商所占据,医药保健品的大经销商成为市场的主流经销商,与此相对的是众多的医药保健品招商企业由于在前期经营的方向上没能准确把握市场的发展方向,形成优质经销商资源的缺乏,严重制约这些招商企业的发展。

4、利润分配的矛盾导致经销商与招商企业的合作难度加大。

市场竞争导致经销商淘汰和分化,占据市场主流的经销商实力大大增强,运做能力不断提高,与此相对,其对医药保健品招商企业的要求也大大提高,并且这些经销商在市场产品的议价能力和优势上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导致在利润分配上很难令双方达成满意,双方合作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5、医药保健品零售终端的觉醒,给传统的医药保健品体制形成巨大冲击。

随着医药零售市场的竞争与整合,特别是平价大药房的出现,医药零售市场的生存压力不断加大,部分零售终端已经步入亏损的境地,为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一些医药保健品的零售终端通过联合开始产品,给区域内医药保健品商造成很大的市场冲击。

二、医药保健品广告监管政策对医药保健品市场发展的影响

从2005上半年开始,国家相关部委联合开始对医药保健品的等行业的广告进行整顿和规范,此次整顿的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前所未有,给医药保健品的市场的营销形成了很大的冲击,导致行业的市场格局及营销策略发生了相应的市场变化。

1、国家的广告监管政策导致又一部分医药保健品经销商退出市场;

“药品当保健品炒做,保健品当药品炒”是目前中国医药保健品市场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国家对医药保健品市场的广告监管,导致这种传统的运做方法不能在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医药保健品营销方向在那里,如何才能走出广告政策的壁垒,成为一段时间内众多医药保健品经销商的焦点话题。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又一部分医药保健品经销商退出了市场,这一点从很多区域市场都得到了印证。

2、医药保健品营销中终端与服务在销售中的作用得到加强;

国家对医药保健品广告的规范,一方面导致大量的医药保健品广告难以投放,另一方面,由于广告内容的规范,导致广告的销售效果大大下降,在这样的广告环境下,销售的非广告影响因素的作用大大上升,如终端的销售作用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服务的销售作用(如会议营销、体验营销等)得到加强,传统广告拉动下的粗放经营方式逐渐向精细化的经营方向转变。

3、医药保健品大客户逐渐主导区域市场,市场地位得到进一步强化。

在日益规范的医药保健品市场上,市场竞争的成本必然会逐步上升,中小经销商的生存生存难度不断加大,最终被市场淘汰出局,与此相对应,大经销商在市场竞争中实力会进一步增强,市场的地位会得到进一步的强化,逐渐主导区域市场或在某一品类上形成垄断性的市场地位,在全国市场上形成“诸侯割据”的市场局面。

4、医药保健品营销炒做的机会越来越少;

在国家政策的监管下,医药保健品广告将逐步走向规范,在走向规范的过程中,传统的医药保健品利用广告炒做的营销机会会变得越来越少,就象目前基英肽的广告投放一样,有些区域可以投放,有些区域不能投放,同一区域有时可以投放,有时却不能投放,医药保健品广告炒做的机会变得真正的稀缺起来。

三、中小医药保健品招商企业的营销出路

通过上述分析,对于中小医药保健品招商企业来说,将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和发展的压力,市场愈来愈成熟,行业越来越规范,面对这样的市场环境,中小医药保健品招商企业的发展方向在那里,如何才能走出当前市场的困局,是众多企业所共同关心的市场问题。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识到:

1、医药保健品的零售终端将在以后销售的作用得到加强和上升。

2、医药保健品的大经销商必将是以后区域市场的主流经销商。

3、在医药保健品广告规范前夕,还存在医药保健品市场炒做的市场机会。

4、具有相当数量的医药保健品零售商具有提升利润的迫切的市场愿望。

因此,在新产品的开发上,医药保健品招商企业应该明确开发的方向,在医药保健品市场规范的前期,炒做型医药保健品还存在一定的市场机会,因此,中小医药保健品招商企业应积极寻找这样的市场机会,借助这样的产品实现客户资源和质量的提高,促使企业上升到更高的销售平台。针对终端销售作用的提升及终端零售店存在提升利润的迫切愿望,企业应积极地拓展终端性的开发,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稳步推进市场前进。

四、新环境下医药保健品招商企业的市场机会

1、在传统的医药保健品体制下,一个产品进入市场零售终端需要遵循这样的渠道模式:医药保健品生产企业——全国总商(医药保健品招商企业)——区域总——区域分——医药保健品零售商,在这样的模式和利润分配体系下,区域总商往往占据了产品产品的绝大部分利润。

2、随着医药零售市场的激烈的竞争,医药保健品的零售终端面临巨大的生存和发展的压力,微薄的零售利润已经不能满足其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由众多医药保健品零售组成的医药保健品组织已经逐渐形成,对原来的医药保健品体制形成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