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建设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2:25:14

城镇建设总结篇1

一、强化领导,不断提高对建设好小城镇意义的认识:自从**年我镇被评为**市新型示范小城镇以来,镇党委一直深感责任更重,压力更大,在一手继续抓完善发展的基础上,一手又在制定更高的目标,建设出更好的实绩,继续争创,几年来曾多次专门组织相关人员到外地学习参观,更大程度地拓宽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的视野,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超前意识,不断提高对抓好小城镇建设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使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镇的近几年的建设,纵比有成绩,横比有差距,同时实践证明,抓好小城镇建设工作,它不但标志着一个地区的三个文明建设程度和精神风貌的形象,而且能拉动其他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同时又是促进经济快速增长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党委、政府一班人十分重视,特别面对目前的既要保吃饭,又要保建设的实际情况,保吃饭又不能停止建设,保建设资金怎么办,不进则退,小进也是退,所以做到千方百计统筹兼顾,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发动,部署落实,制定目标,落实措施,明确责任,规划建设,多渠道筹措资金,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在严格按照集镇建设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实行土地招标拍卖,取之于土,用之于建,滚动发展,全镇上下紧密配合,形成合力,各单位、各部门各自履行职责,做到跟踪管理,热情服务,全方位的推进城镇化进程。

二、进一步树立目标意识,强化规划、建设、管理并重:在建设过程中,我们严格执行已修编的集镇建设总体规划和小区详细规划,集镇建设主要以**花园住宅小区和幸福路、健康路、镇中南路建设为主,有待继续规划发展的是镇中北路、国际路、镇南路。村庄建设主要以自然村合并后的行政村及相关中心村为主,以此来指导其他开发建设,确保建设入区率达到×××,同时强化建管并重和公共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年市交**镇全年总投入目标×××万元,实际投入×××万元,占总投入目标的×××,其中投入有:居民建房×××户,×××万元,农民建房×××万元,×××万元,商品房开发×××户,×××万元,工业集中区×××万元(其中包括**、**、**、**等工业集中区),道路建设、文化路×××万元,通达工程硬质路面12公里,总投入×××万元,桥×××座,×××万元,路灯150盏×××万元,绿化×××万元,环卫×××万元。在整个工程建设中,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实行工程项目的招投标,一律实行公开、公平、公正的阳光操作。今年以来我镇特别注重抓建设管理不放松,尤其是各类建设必须按规划、按图建设,坚决反对随意性、任意改变规划,切实做到无规划不建设入区率达×××;二是抓质量安全管理,抓好安全就是最大效益,抓好安全就是最大稳定,抓好安全就是对人民生命财产最大负责,抓好安全责任大于泰山,确保全年无一重大事故的出现;三是抓已建的各项配套设施管理,包括路灯、绿化、电力、电讯、自来水、下水道等;四是抓管理队伍的建设,有专职城管队伍,加大管理力度,规范管理程序,管理责任区分工明确;五是抓好环境卫生管理,增加环卫人员,提高环卫人员劳动待遇,做到有专人清洁打扫,有固定垃圾场地,常抓不懈,确保按规划、快建设、重管理良性循环。

三、强化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意识:今年以来,我们**的村镇建设管理工作应该说好于往年,无论是工作的管理规范程度,执法的力度,包括处理各项矛盾纠纷,业务水平、服务意识、管理收入均有明显好转。今年初我们紧密围绕着市交目标,结合我镇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办公室的管理目标,并与各工作人员签订了全年目标责任书,进一步明确工作的各项制度和管理程序,确保正常工作的开展,在工作中我们体会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地方性经济的发展变化,特别是有关收费政策的限制,村建办公室的发展,也同时带来危机感。首先要先保证工作人员的吃饭,才能保证好发展,故此我们必须在管理上、服务上、执法上狠下功夫,一是要强化宣传力度,依法建设、依法管理、依法收费,提高全民守法意识;二是要抓好规划,扩大效果,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增长经济拉动发展,提高管理水平,杜绝违章建筑,确保管理百分之百的到位;三是热情服务,跟踪管理,用我们的热情态度、优质的服务、高速的工作效率感动建设者、留住投资者,促进更多更好的项目建设落成。四是继续抓好有关基础设施配套工作,完善相关配套工程,保证所有投资者、建设者有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和生活环境,保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态势。

四、存在的问题:1、建设功能齐全的小区还需进一步完善,同时要加强小区详细规划的编制和实施。2、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配套工程建设相对滞后。3、公共绿化和小区绿化暂时不够达标。4、环卫管理力度还需加大,缺乏标准的公厕。

城镇建设总结篇2

今年以来,我镇小城镇建设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市建设局的直接领导和支持下,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根据年初与市政府签订的工作目标,结合本镇的实际情况,做到目标明确,精心组织,层层落实,求真务实抓措施、抓管理、抓实效,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为了更好地发展来年,现将XX年度小城镇建设工作目标完成情况总结如下:

一、

强化领导,不断提高对建设好小城镇意义的认识:

自从XX年我镇被评为##市新型示范小城镇以来,镇党委一直深感责任更重,压力更大,在一手继续抓完善发展的基础上,一手又在制定更高的目标,建设出更好的实绩,继续争创,几年来曾多次专门组织相关人员到外地学习参观,更大程度地拓宽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的视野,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超前意识,不断提高对抓好小城镇建设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使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镇的近几年的建设,纵比有成绩,横比有差距,同时实践证明,抓好小城镇建设工作,它不但标志着一个地区的三个文明建设程度和精神风貌的形象,而且能拉动其他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同时又是促进经济快速增长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党委、政府一班人十分重视,特别面对目前的既要保吃饭,又要保建设的实际情况,保吃饭又不能停止建设,保建设资金怎么办,不进则退,小进也是退,所以做到千方百计统筹兼顾,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发动,部署落实,制定目标,落实措施,明确责任,规划建设,多渠道筹措资金,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在严格按照集镇建设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实行土地招标拍卖,取之于土,用之于建,滚动发展,全镇上下紧密配合,形成合力,各单位、各部门各自履行职责,做到跟踪管理,热情服务,全方位的推进城镇化进程。

二、

进一步树立目标意识,强化规划、建设、管理并重:

在建设过程中,我们严格执行已修编的集镇建设总体规划和小区详细规划,集镇建设主要以##花园住宅小区和幸福路、健康路、镇中南路建设为主,有待继续规划发展的是镇中北路、国际路、镇南路。村庄建设主要以自然村合并后的行政村及相关中心村为主,以此来指导其他开发建设,确保建设入区率达到100%,同时强化建管并重和公共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XX年市交##镇全年总投入目标5698万元,实际投入6080万元,占总投入目标的106.7%,其中投入有:居民建房46户,552万元,农民建房310万元,3100万元,商品房开发25户,400万元,工业集中区1600万元(其中包括##、##、##、##等工业集中区),道路建设、文化路30万元,通达工程硬质路面12公里,总投入240万元,桥3座,68万元,路灯150盏20万元,绿化50万元,环卫20万元。在整个工程建设中,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实行工程项目的招投标,一律实行公开、公平、公正的阳光操作。今年以来我镇特别注重抓建设管理不放松,尤其是各类建设必须按规划、按图建设,坚决反对随意性、任意改变规划,切实做到无规划不建设入区率达100%;二是抓质量安全管理,抓好安全就是最大效益,抓好安全就是最大稳定,抓好安全就是对人民生命财产最大负责,抓好安全责任大于泰山,确保全年无一重大事故的出现;三是抓已建的各项配套设施管理,包括路灯、绿化、电力、电讯、自来水、下水道等;四是抓管理队伍的建设,有专职城管队伍,加大管理力度,规范管理程序,管理责任区分工明确;五是抓好环境卫生管理,增加环卫人员,提高环卫人员劳动待遇,做到有专人清洁打扫,有固定垃圾场地,常抓不懈,确保按规划、快建设、重管理良性循环。

三、

强化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意识:

今年以来,我们##的村镇建设管理工作应该说好于往年,无论是工作的管理规范程度,执法的力度,包括处理各项矛盾纠纷,业务水平、服务意识、管理收入均有明显好转。今年初我们紧密围绕着市交目标,结合我镇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办公室的管理目标,并与各工作人员签订了全年目标责任书,进一步明确工作的各项制度和管理程序,确保正常工作的开展,在工作中我们体会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地方性经济的发展变化,特别是有关收费政策的限制,村建办公室的发展,也同时带来危机感。首先要先保证工作人员的吃饭,才能保证好发展,故此我们必须在管理上、服务上、执法上狠下功夫,一是要强化宣传力度,依法建设、依法管理、依法收费,提高全民守法意识;二是要抓好规划,扩大效果,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增长经济拉动发展,提高管理水平,杜绝违章建筑,确保管理百分之百的到位;三是热情服务,跟踪管理,用我们的热情态度、优质的服务、高速的工作效率感动建设者、留住投资者,促进更多更好的项目建设落成。四是继续抓好有关基础设施配套工作,完善相关配套工程,保证所有投资者、建设者有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和生活环境,保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态势。

四、

存在的问题:

1、建设功能齐全的小区还需进一步完善,同时要加强小区详细规划的编制和实施。

2、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配套工程建设相对滞后。

3、公共绿化和小区绿化暂时不够达标。

4、环卫管理力度还需加大,缺乏标准的公厕。

五、

今年打算:

1、严格执行集镇建设总体规划,明确集镇性能与职能,建立良好的城市形态。用地布局必须合理,功能分区一定要明确,对未来的集镇建设能够提供指导性作用,将城市设计的思想贯穿于集镇建设总体规划过程中,对集镇建设的空间形态,用地布局,风貌特色作统一规划,使集镇建设充满艺术魅力,力求在近期内建设具有水乡特色的新型荻垛集镇,创造出宜人的生活环境。

2、强化集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建设,合理安排各项设施的规划与布局,提高生产与生活水平。

3、改善集镇生活居住环境。一是提高绿化的覆盖率,大力开展种花植树活动,形成以居住、单位庭院绿化为基础,以道路绿化为网络,公园、桥头绿化、广场绿化为点缀,河滨绿化为重点的绿化格局。二是要加强环卫治理,不断加强领导和宣传的力度,强化组织建设,加强管理,全面推行落实环境保护治理目标责任制,提高居民卫生意识,按规划设计的标准,逐步完善冲水式公厕,保持街道的长期清洁卫生,达到美化、净化镇区环境,建立风貌独特、景致宜人的绿化系统。

4、按现代化集镇建设标准,正确处理好集镇规模,扩大所带来的镇区结构功能布局,道路交通,环境保护等诸多矛盾,保持集镇建设的连续性和实施的可能性。

5、结合近年的经济发展和建设需要,在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的基础上,将继续编制好有关小区的详细规划。

6、面对现实,展向未来,纵横相比,既做到量力而行又做到尽力而为,有所为有所不为。

城镇建设总结篇3

小城镇建设现场会,在自治区建设厅的直接指导下,依靠全旗各级组织、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办出了新意,办出了特色,办出了水平,取得了圆满成功。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总结表彰大会,就是要全面总结年城镇建设的各项成果和成功经验,表彰奖励迎会办会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一步明晰工作思路,凝心聚力,奋力开拓,推动全旗小城镇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在此,我代表旗四大班子,向受到表彰奖励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在迎会办会中付出辛勤努力、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同志,以及热情支持城镇建设、积极踊跃参与迎会办会工作的企业家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由衷的感谢!希望受表彰的单位和个人倍加珍惜荣誉,再接再厉,再创新业绩;希望各乡镇、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向先进看齐,向先进学习,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为打造呼伦贝尔市新的经济增长极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下面,我讲两个方面问题。

一、团结拼搏,开拓创新,年全旗小城镇建设成果显著

自治区政府确定由承办会议以来,旗委、旗政府坚持以会促建设,以会促文明,以会促发展,以会促和谐,举全旗之力,克服时间紧、任务重、资金少等不利因素,顽强拼搏,攻坚克难,开拓创新,高质量、高效率地推进宜居城镇、特色城镇建设,高水平、高质量承办了一次隆重热烈、振奋人心的文明盛会,达到了“以人为本、打造特色、提升品位、争先创优”的预期目标,推动了全旗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协调发展。

(一)坚持市场主导,城镇建设多元筹资机制初步形成。以承办现场会为动力,创新融资方式,全民动员,汇聚力量,探索建立了优化环境引资、向上争取投资、本级财政筹资、银行贷款融资、企事业单位捐资等多元化筹资机制,年全旗筹措城镇建设资金8.4亿元,缓解了制约城镇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实现了由“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向“想干多少事、筹集多少钱”的重大转变。牢固树立以开放促开发、以开发促建设的理念,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年吸引客商资金6.12亿元,先后引进了天瑞公司、熙华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牙克石市鑫星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等企业到投资开发,兰溪湾商务会馆、环渤海商务酒店、阿伦河商务休闲会馆等一批项目相继开工建设,镇已成为域外客商投资开发房地产的热土。以承办现场会为契机,加大污水处理、廉租住房和环卫设施补贴、城镇绿化等项目的对接和争取力度,年争取项目资金5800万元,为加快城镇建设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科学安排财政资金,明确使用重点,旗财政安排资金5500万元,投入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城镇面貌。坚持超前谋划、量力而行、适度举债,有效弥补了城镇建设的资金不足。坚持全民动员、合力共建,创造性地推进城镇建设项目市场化运作机制,各机关单位和企业热情参与捐资捐建活动,捐资额达到138.27万元,充分体现了全旗上下齐心协力、和衷共济共建美好家园的良好氛围和强大合力。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城镇综合功能日趋完善。以承办现场会为动力,着力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年累计投入资金2.29亿元,在镇实施了道路、市政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单位迁建工程,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全面实施镇巷路升级改造和路面修整工程,新修北环路、北截洪路、前胜路等支路10条,中秋路、芭蕉巷等巷道6条,硬化面积达4.63万平方米,镇路网体系更加完善。加大建设力度,实施了工业园区道路硬化、路名牌安装、水源地保护、安保监控等工程;计划投资6471.5万元的镇污水处理工程已开工建设,110千伏输变电站工程竣工投产,老年活动中心、岭东特教中心教学楼、残疾人活动中心相继建成使用,镇内新建公厕5座。强力推进单位迁建工作,旗公安局、旗计生局、旗妇幼保健站和社区卫生中心等迁建工程相继竣工,民兵训练基地、输变电工区办公楼等项目进展顺利。一大批城镇基础项目的实施,进一步完善了城镇功能,提升了镇承载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突出特色,城镇宜居水平大幅提升。以承办现场会为动力,坚持在彰显城镇特色、提升城镇品位上下功夫,城镇魅力日益凸显,宜居水平大幅提升。抗联英雄园二期建设工程顺利推进,开工建设了呼伦贝尔东北抗联纪念馆,加大了红色文化的弘扬力度;投资近1000万元,实施了楼房立面改造工程,将中央街两侧和振兴路两侧楼房全部改造成现代建筑风格;将体育路两侧楼房全部改造成朝鲜族建筑风格,建设朝鲜民族民俗风情一条街。实施公园二期、平安广场、体育馆续建工程,年新建各类景点3处、城市雕塑13个、大型公益广告牌95个,擎天柱广告新建、更新19处。围绕“生态园林城”建设,投资180万元,组织实施镇内干道两侧、公园、广场、体育馆、章塔尔绿化区等处绿化工作,栽植樟子松、银中杨、云杉等12万株,栽植特色花卉51万株。实施亮化升级改造工程,投资1536.2万元,维修路灯、景观灯、景区灯881盏,变压器台6处,改造亮化楼体151幢,小城镇现代气息更加浓郁。着力改善居民居住环境,投资5.84亿元,实施阳光小区二区、百合家园小区、宏运商住楼二区、汇鑫综合楼等房地产开发项目26个,总建筑面积达到35.7万平方米,新建经济适用住房5.87万平方米、廉租房0.3万平方米。加快推进东光新农村建设,实施完成了新发乡宣传文化中心、村标志性建筑、民俗馆后续建设、水稻观光示范田等建设工程,新建“农家乐”旅游点4处,城镇民族特色日益浓郁。

(四)完善城镇管理体制,城镇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始终坚持建管并举、重在管理,使建设与管理同步推进。组建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明确了城镇管理主体,管理更加规范、科学、有序。坚持日常管理与专项整治相结合,加强市容市貌综合整治,对灯箱、牌匾、广告、沿街店铺进行规范管理,清理“五马六乱”,确保市容市貌整洁美观。强化环卫部门内部管理,提高保洁人员工资,健全保洁制度,完善保洁设施,镇保洁面积达到91万平方米,做到了主街路全天保洁,垃圾日产日清。实行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人员分区划片、责任到人,定期定时巡查,环境综合整治力度进一步加大。坚持齐抓共管,健全机关企事业单位包街路责任制和“门前三包”制度,各责任区单位发动干部职工1.2万余人次积极参与环境整治、巷道整修、边沟清理等工作,促进了城镇管理社会化。

(五)丰富创建活动载体,全民参与热情日益高涨。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城镇建设与管理中的主人翁作用,调动人民群众参与城镇建设管理、参与迎会办会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广泛开展了星级文明城、“青年志愿者在行动,我为迎会作贡献”、“魅力名镇人人爱,有你参与更精彩”等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心系城镇、支持城建、参与城建的热情。通过在旗电视台、电台和《阿荣通讯》开设专栏,各单位、各大企业制作宣传条幅、成就展、公益广告等方式,营造了广大干部群众自觉参与城镇建设、主动参与迎会办会工作的浓厚氛围。特别是在征迁工作中,为保证征拆工作的顺利进行,成立了旗四大班子办公室、组宣纪、公检法司、人武部等部门牵头的13个城镇拆迁协调群众工作组,旗四大班子相关领导带领广大征拆工作者进驻拆迁工作现场,深入广大被征拆群众家中,耐心细致做群众工作,以感情赢理解、以服务赢支持、以和谐促拆迁,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真心理解和大力支持,迎会工程涉及征拆房屋315户,全部顺利、平稳完成,为迎会重点工程建设赢得了宝贵时间。

(六)坚持“三化”互动,城镇平台作用日益显现。全区小城镇建设现场会的成功承办,使城镇建设的平台作用更加明显,“三化”实现良性互动,推动了全旗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发展。,预计全旗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5亿元,同比增长32.6%;财政总收入完成3.01亿元,同比增长49.95%;引进域外资金42亿元,同比增长47.3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2亿元,同比增长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2.8亿元,同比增长2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300元,同比增长25.2%;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5200元,同比增长17.4%。项目建设强力推进,蒙西年产510万吨熟料基地一期、双娃乳业日处理1000吨鲜奶一期和无水奶油项目试车投产,绥满高速公路阿博段开工建设;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年粮食产量达到30亿斤,牧业年度牲畜存栏达到308.5万头只。

(七)坚持精益求精,知名度和美誉度显著提升。在迎会办会过程中,旗四大班子领导率先垂范,亲临一线,靠前指挥,统筹指挥调度,加强监督检查,有力地推动了迎会办会各项工作;各建筑企业和建设者夜以继日、加班加点,确保各重点工程如期竣工;迎会办工作人员、解说员、志愿者不计得失,不辞辛苦,有的疾病在身仍坚持在工作一线,有的舍小家顾大家;教育、文体广电、公安、等部门自觉服从和服务全旗工作大局,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作用,密切配合,全力以赴,形成了巨大的工作合力;旗内企业和社会各届群众以主人翁姿态,倾注了巨大热情,给予了积极支持,全旗上下顾全大局、团结奋进,敢于争先、追求卓越,甘于奉献、任劳任怨,与时俱进、勇于突破,进一步提升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增强了凝聚力和向心力。会议召开期间,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办会理念、周密细致的办会风格,展现了全旗各级干部群众优良的工作作风,饱满的工作热情和严谨的工作态度。热情的志愿服务、周到的礼宾接待、整洁的城镇环境,给全区各地领导和参会人员留下了深刻印象,极大地提升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同志们,全区小城镇建设现场会的成功承办,全面展示了日益增强的综合实力和发展魅力,充分展现了旗委、旗政府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突出表现了各族干部群众建设阿荣的热情和激情。通过迎会,我们收获了以下体会:

一是加强领导、有效调度,是现场会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在上级政府和自治区建设厅的悉心指导、高度重视下,在旗委、旗政府统一领导和统筹调度下,各大班子合理分工,统筹兼顾,以项目推进为重点,完善工作推进机制,有力推进了各项重点工作的全面落实,确保了迎会各项重点工程的顺利推进。

二是精心谋划、准确定位,是现场会取得成功的首要前提。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以科学的理念、创新的实践、周密的措施、细致的工作,精心策划,突出特色,追求卓越,确保了现场会各项工作衔接紧密、有条不紊,实现了有特色、高水平承办全区小城镇建设现场会的既定目标。

三是群策群力、团结协作,是现场会取得成功的坚实基础。旗四大班子工作同心、目标同向,营造了团结共事的良好氛围,各乡镇、各部门、各建筑企业讲大局、讲风格,加强配合、密切协作,形成了上下贯通、左右衔接、协调运行的工作格局;各级干部群众始终以整体为念、以大局为重,体现出强烈的团队精神、全局观念和责任意识,确保了迎会办会工作圆满成功。

四是积极主动、甘于奉献,是现场会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迎会办会参与单位、工作人员、志愿者、解说员主动加班加点,体现了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精神;广大群众以主人翁精神,积极参与迎会工作,强力支持办会工作,充分展现了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热情友好的东道主风采,营造了良好的迎会办会氛围。

二、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新格局

城镇化是推进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平台和载体。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全旗小城镇建设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规划为龙头,以推进城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线,以构建城乡一体化新格局为目标,以镇为重点,兼顾其他乡镇,努力建设“功能健全、特点突出、环境优美、宜商宜居”的现代化城镇。

(一)构建现代化城镇体系,促进城镇科学发展。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必须构建规划超前、布局合理、空间科学的现代化城镇体系。要科学审视镇发展现状,准确把握发展趋势,高起点、高标准、大手笔、大气魄谋划推动城镇建设实现大发展。完善镇各项专业规划和其他乡镇城镇总体规划,构建全旗规划一盘棋的工作格局。根据不同乡镇的特点,探索实施“转移、收缩、集中”战略,统筹考虑,合理布局,让更多农民进入城镇,扩大城镇人口规模,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镇要加强和完善全旗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和金融中心的功能,做大经济总量,增强综合实力。霍尔奇镇、亚东镇要扩大规模,完善功能,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尽早形成镇、亚东镇、霍尔奇镇优势互补金三角经济区和沿111国道、301国道、省际大通道为轴线的城镇发展带。继续加强各乡镇的城镇配套设施建设,增强城镇的聚集效应和辐射功能,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创造条件。

(二)坚持经营城镇理念,增添城镇建设活力。解决城镇建设资金问题,根本出路要靠经营城市,以市场化促进城镇化,变建设城市为经营城市,走以城聚财、以城兴城的路子。搞好城镇土地经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通过招标拍卖等方式向市场投放土地,实现土地收益的最大化。推进城镇基础设施经营,将城镇基础设施部分或全部资产通过产权、使用权和经营权转让以及入股、拍卖等方式,进行资产经营。抓好城镇无形资产经营,通过招标、出租或承包的方式,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吸纳社会资金,有效增加城镇建设的投入。全面放开城镇建设市场,把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包括设计、监理以及土地市场进一步放开,最大限度地引进竞争机制,努力做到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保证获得最大的效益。

(三)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宜居城镇。加快城镇道路、供水、供热、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建设博物馆(科技馆、档案馆)、体育场,逐步完善城镇功能。加大房地产开发力度,加快熙和国际、锦绣家园、鹏泰家园三期和四期、龙凤名苑等高中档住宅小区建设,每年建设面积力争达到30万平方米以上。立足“文明城、卫生城、生态园林城、革命老区”建设,继续推进抗联英雄园三期、滨河公园三期工程建设,实施绿美亮净工程,挖掘文化底蕴,突出地方特色,重视整体协调,提高城市品位,把镇打造成宜居、宜商、宜游的魅力城镇。要坚定不移地抓好城乡建设中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工作,切实加强以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为主的功能型、服务型、生态型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实现城镇化好与快的高度统一,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四)培育城镇支撑产业,发挥城镇载体作用。科学推进城镇化进程,离不开经济产业强有力的支撑。要充分发挥城镇的平台作用,大力培育和发展城镇支撑产业,壮大旗域经济实力,助推小城镇建设又好又快发展。依托优势,加快工业化进程。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发展条件,抢抓投资扩大、政策宽松、产业转移等机遇,强力推进矿业采选、果业和白瓜籽加工等落地项目,积极推进油页岩开发等意向项目,加快引进柞蚕加工等储备项目,积极发展农畜产品加工、能源化工和矿产品开发三大产业集群。进一步加强工业园区建设,重新修编园区总体规划,加强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把工业园区打造成企业发展的最佳平台和产业培育的“孵化器”。突出特色,加快发展旅游业。依托地处呼伦贝尔南大门的区位优势,深入挖掘民族民俗风情、自然山水风光和红色文化底蕴,进一步完善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推进旅游业科学发展。围绕旅游资源和景点,重点加强环北部林区公路和宾馆、餐饮等景点服务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加大旅游招商力度,高起点开发原始森林、复兴水库、东光民俗村等精品旅游项目,积极发展林区生态旅游、自驾游,着力提高旅游景区景点的档次和品位。加强扶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依托日益优化的城镇发展环境,大力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认真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优化发展环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壮大。坚持围绕优势特色产业搞延伸、围绕重点项目搞协作,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提高中小企业集群化发展水平。

(五)树立以人为本思想,促进城镇和谐发展。把不断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摆在城镇建设的首要位置,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加快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着力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加大农村危草房改造力度,加强环境卫生整治,着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切实抓好满足人民群众基本需求的市政公共服务,确保供水、供电、环卫、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公共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行。通过城乡一体化新格局扎实推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让人民群众享受改革发展成果、体会到和谐社会的温馨。

城镇建设总结篇4

主要工作情况

一是经济持续稳步发展。经济运行形势良好。1—10月份,全镇规模以上企业销售产值完成20.9亿元,同比增长23.4%;规上企业增加值完成2.27亿元。全镇财政税收收入累计10967万元,同比增长35.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167万元,同比增长18.4%。招商引资步伐加快。截止10月,全镇共引进项目63只,其中1000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11只。实际到位资金10亿元,合同利用外资35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723万元,完成区年计划的102%,均超额完成区下达任务。围绕大项目建设,逐步改善了*产业结构。重点项目加快实施。建立重点项目责任制度,对重点工业项目的建设和投产实行专人联系、跟踪服务。目前杭锅、新城广场两只项目已开工,杭锅项目明年6月份可完成一期7万方建设,新城广场预计到2009年可完成建设、投入使用。嘉德威和华业不锈钢项目容积率调整已完成,预计在12月之前可正式开工建设,功能区块逐步形成。制定产业布局规划。与省经贸委工业研究所合作,结合*实际制订了全镇经济产业布局规划。围绕规划对10%留用地进行统一定位、定量,建立留用地项目专家会审制,制定了招商工作流程。目前十六街区(新城广场)已开工,二次招商也已基本完成;弘通广场、*特色商业街已完成初步规划。来源于:

二是城市化建设快速推进。征地拆迁全面推进。1-11月份,全镇完成交地面积1772.56亩,拆迁农户340户,拆迁企业39家,折合面积21.13万㎡,均超额完成区下达年度征迁目标任务,使“两路一河”(大农*路、*东路、*)建设和整治顺利实施。回迁安置有序实施。*大型居住区一期拆迁总户数为1101户,安置总人口约5650人。镇党委、政府将回迁安置工作作为今年的中心工作来抓,制订计划,周密部署,顺利完成四个社区拆迁户的抽签分房工作,一次回迁率达98.4%,创造了近几年来*市一次性回迁户数最多、回迁率最高的新记录。工程建设进展顺利。今年新开工农居安置房21万方,分别是长睦社区、建塘社区一期和*社区,年底还将开工赵家社区11.5万方。*居住区二期同协社区安置房已完成选址。*、*、*等河道综合整治全面推开,*路、*路、同协支路、*路背街小巷改善工程顺利实施,沿山村截污纳管已竣工,*路拓宽和青少年活动中心将于年内启动。城市管理创新深化。组织城管执法中队、综治办、城管办等相关部门人员,成立综合管理办公室,对辖区内废土乱倒、环境卫生、治安状况等进行综合管理。大力开展“清洁*”活动,全面实施道路、分类保洁保序管理。按照“全面整治、重点突破”的思路,大力开展取缔无证废品收购站、开水炉等专项整治活动,全年新增环卫保洁员20人,新增环卫车辆15辆,清运垃圾500余吨,新建垃圾箱73只,新建公厕3座,全面改善了居住区环境。来源于:

城镇建设总结篇5

一、20**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明确标准,落实责任,确保城市综合整治取得实效

三城办事处和城管局系统的干部职工紧紧围绕市委“通过2至3年的不懈努力,将**区建设成为雄踞滇东北,影响川、滇、黔,具有浓郁本土特色,集工业、商贸、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化中等生态城市”的定位,树立“昭通即**,**即昭通”的目标意识,以迎接全省第八次城市卫生检查评比活动为契机,加大工作力度,努力维护好、管理好**中心城市建设管理成果。

1、市容秩序整治

各办事处根据辖区的管理工作实际,分别成立了由书记或主任任组长,公安派出所、工商分局、交警中队、中心学校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组,形成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工作人员全天候上岗巡查的工作机制,对重要街道、重要路段和学校周边全部实行“定点、定人、定时、定责任”的工作制度,全面落实“责任全覆盖,管理无缝隙”的管理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确保市容整洁有序。

一是疏堵结合,严格市容管理。按照严管大街、规范市场、合理分流的思路,各办事处加大对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全年共出动车辆11310辆次,出动人员30500人次,清理取缔占道摊点31730个,拆除占道雨棚19个,暂扣经营器具2100余件,批评教育9650人次,引导摊点规行入市1200个。二是从严查处违章建筑。发出《城管行政责令改正通知书》303份,查处违章建筑244件,35件,纠正装修违章行为100余件。三是从严查处非法营运。查处乱停乱放、慢行候客车辆1075辆次,查扣非法营运的两轮“摩的”、残疾人三轮车、电动三轮车、拼装机动三轮车、货运板车等885辆次。四是全力做好爱国卫生月的组织工作。刊出健康知识专栏132期,发放宣传资料1300余份;投放鼠药2500公斤,药物灭蝇50000余平凡米;签订门前三包责任制1800份,发出门店清洗通知2500份,清理死角垃圾1035吨;清洗乱贴乱画小广告6500余份。五是规范治理网吧、歌厅等文化娱乐场所。全年查处非法经营网吧350个,歌厅197个,东后街片区非法小歌厅专项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2、城市日常保洁和市政公用设施管护

区城管局对系统内的相关工作进一步作了细化分解,签订目标责任制,强化工作措施,狠抓落实,加强协调,确定了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充分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全面做好城市环境卫生、路灯维护建设、户外广告、城市公共客运管理、市政设施管护等工作。

(1)卫生保洁。为加大城市日常清扫保洁力度,维护良好的城市卫生环境,环卫所从5月1日开始,再次对城市日常保洁工作的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的责任制管理模式进行调整,即每日凌晨4时-7时大扫;上午8时-11时第一次保洁;下午13时-17时第二次保洁;晚上19时-21时清扫保洁相结合,清除暴露垃圾。通过延长清扫保洁时间和增加垃圾收运次数,确保了每天近300吨生活垃圾的日产日清,城市环境卫生明显好转。

一是加大投入,扩大保洁区域。在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于8月中旬启动“城管进社区”工作,新聘60名社区保洁员负责城市小街小巷的日常清扫保洁和管理工作,消除卫生死角;总面积为644022平方米的朱提大道、新民航路实行临时清扫保洁范围,每月清扫8次,全面加强了北部新区环境卫生管理;投入资金142万元,新购置道路清洗洒水车1台,拖背式垃圾清运车1台,4辆自卸板车、微型垃圾收集车已进入采购程序;新建通江路临时垃圾中转站,特种环卫设备日趋完善。二是加大对乱丢乱倒垃圾的处罚力度,批评教育4500余人次,处罚110余起,收缴罚金10.37万元;加大建筑物料运输车辆的监督管理,对不实行密封覆盖运输的处罚50辆次。三是开展小街小巷、校园周边和城郊结合部的死角垃圾清运工作,突击清理清运死角垃圾、清理积雪污泥、建筑垃圾6531余吨。四是做好果皮箱、地下痰盂等环卫设施的管理维护工作,在城市主要街道、广场新设置626个玻璃钢果皮箱、921个污水痰盂;同时全面加强大院村1000立方米三格无害化粪池、三善塘临时生活垃圾填埋场的监督管理,每天一次药物喷洒和洒水除尘,确保消毒和蚊蝇密度符合卫生标准,粪便无害化处理率100%,确保生活垃圾、粪便卫生管理达到卫生标准。

(2)园林绿化。一是完成48620盆冬季鲜花(三色堇)的更换工作;二是开展冬季6785棵行道树修枝整形;三是做好春季鲜花育苗工作,完成三色堇、矮牵牛育苗2.8万株;四是加强公园广场管理,清理绿化带垃圾5吨;五是查处破坏绿化设施和在行道树上乱挂、乱晒行为13件;六是全面完成清官亭公园水体的清淤换水工作;七是完成区园林管理所体制调整、整体划转林业部门管理的相关工作。

(3)户外广告管理。以环西路、环北路、龙泉路和**大道为重点,对设置不规范、无审批手续的店招、店牌进行整治。一是发出限期改正通知1177份,拆除无审批手续且存在安全隐患的大型户外广告8块、招牌228块、灯箱121个;新审批规范设置的门头牌匾511块。二是继续强化违法小广告的查处,查获违章张贴小广告300余件,没收宣传广告11000份,清除“办证”、“贷款”、“枪支”等非法信息10000余条,面积1500平方米;清理横布标80余条。

(4)城市公交、出租汽车管理。一是在交警部门的密切配合下,继续强化公交车、出租车驾驶员的安全教育培训,纠正各类违法违章行为1560余辆次,出租车肇事率与去年同期相比降低了30%左右,公交车降低了50%左右;二是配合技术监督部门,全面完成529辆出租汽车计程计价器的调校;三是完成**区首家出租汽车公司的组建营运工作,投入新型出租车50辆;四是依法查处外地出租车异地非法运营,共查获外地来昭通不具备合法手续的出租车57辆次;五是加强行业监管力度,处理乘客投诉16起,批评教育6人次,处罚不打表出租车48辆次;六是组织出租车、公交车积极参与“爱心送考”活动,出租车、公交车出车3566辆次,免费运送考生15222余人次;七是启动全区出租汽车规范化管理工作,有关方案经征求意见、维稳措施完善后即可组织实施;八是启动新开通5条公交线路的筹备工作,拟于11月22日首期开通第5路学生专线,新投入大型公交车18台;九是圆满完成20**年公交车、出租车燃油补助的发放工作。

(5)城市路灯巡查、维护。我区连续三年实施了大规模的“城市亮化工程”,目前城市路灯和景观灯已由2000年的2100盏增加到14020盏,主要街道的路灯覆盖率达100%,背街小巷的路灯覆盖率达90%,全年路灯亮灯率达97%。对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一是加大巡查管护力度,出动专用高空维修车200余车次,更换路灯近1000只,整流器600只,触发器500只,及时修复车辆冲毁路灯、213线被盗电缆,修复因冰雪灾害天气受损的月牙路、迎丰路、怀远街、二甲路、海楼路、团结路等路段的路灯电器设备进行维修,更换高压钠灯45只,触发器29只,整流器14只,磁灯头3个,钟控开关2台;二是完成213高等级公路路灯节能改造工作,在保证有效照明的前提下拆除灯具灯杆107套,并利用拆除路灯设施,完成凤霞路上段路灯亮化改造工作,新对称设置路灯54套;四是完成编制城市建成区路灯节能改造方案;三是完成12个街区小街侧巷481套路灯的安装工作,有效提高了城市的路灯覆盖率。

(6)打击盗窃、破坏市政公用设施的违法犯罪行为。公安城管中队持续加大工作力度,一是查处盗窃、破坏市政公用设施案件11件15人(其中行政拘留2人;治安罚款和赔偿损失11人);二是查处非法张贴小广告55件71人,没收非法小广告15000余份;三是抓获涂写“办证号码”11件20人,没收作案工具近200件,铲除覆盖牛皮癣广告25190个;四是协助抓获盗窃犯罪人员7件7人,已移交辖区派出所处理;五是查处夜间机动车辆冲毁护栏、花盆、路灯杆、隔离栏等事件26起,依法责成有关责任人赔偿了损失;六是接获群众举报非法小广告146件,经查证核实130件。

(二)全面完成春节美化、亮化工作

一是对青年路、公园路、南北顺城、月牙路5条街道和主席像广场、罗炳辉广场、体育馆绿化广场、河滨公园4个广场的行道树悬挂满天星10110串、激光灯5515个、串红灯笼235个、LeD满天星1100串、激光闪灯及LeD灯带1250米、奥运图案灯12个等进行亮化装饰。二是在清官亭古楼上保护性安装仿古灯笼13套、LeD投光灯210套;主体水池边沿安装LeD水下灯;水体河道旁安装LeD照树灯18套、75金卤泛光灯56套,进一步完善了公园的夜景照明设施,增添城市夜景。整个春节美化、亮化涉及5条街道、4个广场、1个公园,设置时间近70天,城管局全面加强管护工作,确保了设施安全运行和盗窃破坏等问题的发生。

(三)启动城市“穿衣戴帽”工程和人行道改造工程等旧城改造项目

为打造整洁优美有序的城市环境,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和品味,区委三届28次常委会议将穿衣戴帽工程和部分街道人行道改造工程列为旧城改造的重要内容,并交由城管局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城管局党组、行政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成立了以局党组书记、局长为组长,局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局法规科、区城管监察大队、区客运出租汽车管理所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组,及时启动城区“穿衣戴帽工程”和人行道改造工程。

1、城市穿衣戴帽工程。已全面组织完成调研、方案制定、政策宣传等工作,并以区城管监察大队为主,多次组织工作人员上门为临街单位、门店经营业主解惑释疑,对改造存在困难的,工作人员积极为业主出主意想办法,为尽可能减轻业主负担,城管局及时协调建设、国土、环卫等部门,简化审批程序,减免停业装修期间的垃圾处置代运费停,有力调动了临街单位、门店经营业主的积极性,理解并支持“穿衣戴帽工程”的实施。至11月,共发出通知65份,已批准施工或已完工的30家,各有关单位、业主共投入改造资金近686万元。

2、人行道改造工程。20**年人行道改造工程涉及凤霞路、南北顺城街、青年路、月牙路、公园路等6条街道,总面积为39991.96㎡,为最大程度节约建设资金,人行道改造的方案、原材料进购、施工等全部由区城管局组织完成。至11月中旬,已基本完成公园路5325.06㎡青石板的铺设工作,下步将转入月牙路、凤霞路上段的铺设工作,其余路段将在通讯、电力、污水等管网全面入地后及时启动。

(四)建章立制,强化机构建设

1、规范审批程序,上网公示方便群众

城管局进一步完善并修订《城市建(构)筑物顶、城市道路以及设施上设置户外广告设施审批程序》及流程图;《临街门头招牌、灯箱、霓虹灯、门面装饰以及交通工具设置广告设施审批程序》及流程图;《**区城市道路占用审批程序》及流程图;《**区城市临街建(构)筑物立面容貌规范程序》、《临街建筑物立面容貌装饰施工承诺书》及《施工通知》;《**区城市道路挖掘、新开车辆通道口审批程序》及流程图,制作办事指南,并已在**区城市管理局政府信息公开网站上公布。

2、认真贯彻执行《行政问责办法》等四项制度,规范行为,提高效率

按照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开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的要求和精简、统一、效能的依法行政原则,进一步加强机关建设,转变机关作风,提高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自觉维护“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形象,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和树立我局的新形象,城管局制定“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三项制度在局系统全面施行,对改变机关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5月,城管局机关、区环卫所、区城管监察大队、区客运出租汽车管理所、区路灯管理所被评为区级文明单位。

(五)强化宣传,注重培训,提高素质

1、加强宣传工作。城管局以新法规出台和法制宣传日为契机,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站等新闻媒体和自编信息、手机信息,采取专题报道、合办专栏等方式大力宣传城市管理的法律、法规,使广大群众能认识城市管理的意义,了解城市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向“政府要管理变为市民要管理”转变,理解城管人员的工作,并积极支持、主动参与城市管理工作,自觉维护好城市环境卫生秩序,抵制各类违章行为,同时协调新闻单位及时、准确、公正的报道阻碍城管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务的事件,为城市管理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2、加强业务培训和法制教育。定期举办培训班,请法律专家和城市建设管理有经验的同志传授管理技能,认真组织《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的系统学习、教育和培训,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水平和业务能力,上岗执勤统一着装、统一标识、持证上岗,做好文字、影像的工作记录,规范使用行政执法文书和有关执法票据,积极倡导人性化执法、服务型执法,执法程序、办事指南上网公示,方便群众,改善执法形象。同时加大乡镇城管执法工作的指导,努力提高执法效能。

3、启动“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学习贯彻十七大、十七届二中全会、省第八党代会、省委八届四次全会、区委三届八次全会精神为主题,在局系统内掀起思想大讨论高潮。要求全体党员干部、职工树立“昭通即**,**即昭通”的思想理念,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公用设施运转正常和城市整洁卫生。

(六)扶贫工作

1、挂钩洒渔新立村扶贫工作。城管局2007年挂钩洒渔乡新立村开展扶贫工作以来,在局党组、行政的高度重视下,积极同当地党委政府和村两委沟通协调,明确扶贫重点,制定扶贫规划,并决定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着手,利用职工捐助的扶贫款,继续帮助完善12公里乡村公路的修缮工作,完成3.6公里饮水管道的铺设工作。

20**年5月14日,区城管局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和出租车驾驶员在罗炳辉广场举行向四川地震灾区捐款献爱心活动,200余名职工和500余位出租车驾驶员参加了捐款活动,共募集善款55194.2元。

2、全力做好盘河乡7.14特大洪灾帮扶重建工作。

盘河乡7.14特大洪灾发生后,根据区委、区政府的安排部署,区城市管理局负责油榨房村6组5户困难群众住房的帮扶重建工作,区城管局党组、行政高度重视盘河乡的帮扶重建工作,成立了挂钩盘河乡帮扶重建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帮扶方案、筹资、物资保障等工作,共购置水泥50吨,144名在职工作人员共捐助爱心款8300元。预计11月下旬受灾群众可搬入新居。

二、存在问题

(一)思想松懈,工作积极性有所减弱

导致城管相关部门领导和工作人员思想松懈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2004年以来,市、区两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中心城市的建设管理工作,管辖区域随城市的发展大幅增加,在三年多的时间内市、区举办的大型活动多,有效的提升了**中心城市的形象和知名度,各级城管工作人员为此长期奋战在第一线,身心处于疲惫状态,思想有所松懈,工作积极性有所减弱;二是城市管理的工作经费主要来自罚没款的财政返还部分。随着管理力度的加大和管理工作的进一步规范,各种违规、违章行为大为减少,罚没收入也大为减少,导致管理经费短缺。由于城管工作的特殊性,任务繁重,城管执法人员超时工作,2007年6月份以来加班补贴停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积极性;三是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任务繁重,除城市管理工作外还要参加其它大量的“中心”工作,城管办工作人员随意抽用,城管专职人员无法固定,造成城管人员“离岗”现象突出。

(二)执法水平和执法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宣传力度需进一步加强

城市管理中的许多工作,在未实施严管以前已经做了大量的告知、规范工作,但宣传力度不够、面不广,致使出现做宣传思想工作时,广大市民知情面窄,实施严管时,市民支持、配合、理解城市管理工作的不多,加大了管理工作的难度,部分城管人员处理复杂问题能力、应急处理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证据意识不强,加之一些新闻媒体不深入了解事件的全过程,出现片面报导,更影响了城管队伍的执法形象。

(三)环卫所生产场地严重不足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保洁面积的大幅增加,位于珠泉路的环卫所已不能适应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需要,区环卫所占地面积不足5亩,办公用房同职工宿舍、生产场地混合在一起,已容纳不下57辆各类环卫专用车辆、管理用车的停放,加之环卫车辆日平均单车出车率、维修率高,车辆进出、修理时产生的噪声对周边居住的人群影响极大,仅近两年来要求环卫所搬迁的市、区长热线,人大、政协代表委员建议、提案就达20余件。20**年2月,经区政府批准,环卫所在通江路临时租用10亩土地,用于临时垃圾中转站建设和生产用车的停放、维修场地,由于不能在租用的土地上建设永久性环卫设施,垃圾中转无法达到密封处置的要求。为提高科技管理水平,减少垃圾清运过程中的二次污染并节约运输成本,确保生活垃圾日产日清,维护良好的城市环境卫生秩序,同时也解决目前环卫所生产场地不足、噪音扰民等问题,拟争取市、区两级规划部门批准,将租用土地调整为在征用土地,用于新建集垃圾中转站等永久环卫设施及环卫专用车辆停放、维修的综合生产场地。

(四)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完备性不强

近年来,市区两级政府十分重视城市环境卫生事业,加大投入,规划和建设了一批环卫基础设施,如在主街道配置了果皮箱,在新区开发中规划了垃圾站和公共厕所,在老城区改造中增设了必要的环卫设施,填补了一些地段和一些区域环卫设施空白。但总体来看,目前,我区环卫基础设施仍然很落后,布局不合理,数量严重不足。如公厕方面,按《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的规定,每2500─3000人设置一座,**城区含流动人口约20万人,需设置公厕67座,但城区只有市管公厕35座,缺32座;需建垃圾中转站12座(1个按1.5平方公里覆盖面积计算),实际只有通江路垃圾临时中转站1座;2002年开工建设的凤凰山垃圾处理场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如期完工投入使用,新启用的三善塘临时生活垃圾填埋场采用的是一般卫生填埋,无害化处理率几乎为零。

建议加大**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一是将公厕、垃圾中转站建设同城市新、改、扩建道路和片区开发一起规划、一起建设,如南通道、北顺城延长线、珠泉片区、北部新区等。二是启动**区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

(五)城市路灯照明设施维护维修专业人员严重不足

近年来,**区实施了大规模的“城市亮化工程”,对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目前路灯管理所管辖的路灯和景观灯已由2000年的2100盏猛增至1.4万余盏,人均管护量达1200余盏,管辖范围东到飞机场、温泉宾馆,南到凤凰桥,西到二专线高等级公路,北到火车站,涉及97条街道(巷)、3个街心花园、2个公园,巡查面积数十平方公里,仅有11名职工的路灯管理所在路灯日常管护、检修工作中人员严重不足。为加强城市道路照明设施管理,保证城市道路照明设施运行安全,引进新型科技管理人才,拟争取有关部门增加路灯管理所编制5人。

(六)亟待编制《**中心城市建成区广告设施规划》

我区户外广告设施的设置没有统一的规划和技术规范,街道两侧的广告大部分是经营者设置的招牌广告,通过近几年的管理和规范,虽然清理了一部分粗制滥造、违法违规、影响交通和环境的广告牌,但是还存在着先设立后审批的现象。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审批仅凭管理人员按建筑物比例同广告实物进行目测,这些广告牌设置比较随意,没有统一的规范、大小不一、参差不齐,直接影响市容市貌和市政建设。

三、2009年工作计划

(一)20**年春节美化、亮化工作

做到早安排、早布置,进一步做好2009年春节美化亮化方案,营造良好的节日氛围。

(二)做好协调工作,强化城市秩序整治工作

以创建平安**为契机,在区委政法委的领导下,全面开展城市秩序综合整治工作。

(三)积极争取各项专业规划编制的启动工作

将进一步向市、区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争取将《**中心城市建城区环卫设施规划》、《**中心城市建成区广告设施规划》、《**中心城市园林绿化规划》、《**中心城市高楼、标志性建筑灯光亮化规划》、《**中心城市农贸市场建设规划》、《**区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区城市地下管网建设规划》等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近、中、远期规划,逐步改变**中心城市各类专业规划缺项的问题。

(四)做好出租车规范化管理和新开通公交线路的筹备工作

在现有531辆个体出租车的基础上,完成3-4家出租汽车公司组建工作,实现规范管理;做好新增公交线路的前期准备工作,引进车型好、档次高的公交车,提高公交车线路、站点的覆盖率。

(五)争取上级支持,启动**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

我区的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仅为简单卫生填埋,远不能达到“城市综合考核”无害化处理率的规定,存在巨大的环保隐患。拟通过各种渠道向上级争取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资金支持,尽快启动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

城镇建设总结篇6

一、强化领导责任,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一是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制度。我镇根据县委、县纪委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本镇实际,先后制定了《去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发腐败工作意见》、《党政班子成员廉政建设岗位责任制》、《关于加强廉政建设有关规定》以及《镇机关工作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以纪律要求人,建制度约束人。二是明确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年初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按照班子成员分工分管工作的不同,划分责任范围,分解工作任务,并在年终向镇党委书面汇报落实情况。三是严格落实“一把手”责任制。镇党委书记、镇长分别与班子成员、镇直单位以及各村党总支、村委会主要负责人签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做到一级要求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二、加强思想教育,提高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意识

1、以“学习《廉政准则》、规范从政行为、促进科学发展”主题教育活动为契机,以镇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为载体,认真组织全镇广大党员干部贯彻学习十七届五次全会精神和《廉政准则》以及中央和省、市、县贯彻实施《廉政准则》有关会议精神,镇主要领导亲自授课,切实加强了理想信念、党风党纪、廉洁自律和艰苦奋斗教育。

2、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观看市纪委组织摄制的《迷途知返—金寨系列腐败案警示录》和《“6.24”霍邱系列腐败案涉案人员忏悔录》等领导干部典型违纪违法案例警示片,通过警示教育,提高了党员干部岗位廉政风险防范意识,同时增强廉政文化的渗透力和时效性。

3、从示范引导上,抓先进典型的作用发挥,结合“创先争优”活动,积极推动廉政文化教育进农村、进校园、进单位、进企业。

三、深化发展环境,促进机关和站所行风效能建设

1、为了方便群众,提高机关站所办事效率,今年以来我镇在进一步完善镇政务服务中心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村级政务服务点的职能作用,促进了工作作风建设。

2、严肃执纪,始终把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当作从严治党和惩治腐败的重要手段和中心环节。今年以来,对一名参与的党员进行立案查处,并给予党内警告处分;认真开展了计生“两非”案件查处,共调查12例,其中一例核实后移交司法机关,有2例被确定为非法胎儿性别鉴定,给予相关处罚,其他9例核实为大月份上报,征收计生违约金1.2万元;同时实行诫勉谈话13人,其中镇干部5人,村干部8人,起到“查处一案、教育一片、警示一方”的综合效果。

3、切实加强举报工作。我镇积极围绕“保稳定、保增长、保民生、保发展”这一目标,把做好举报工作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政治任务来对待,采取有力措施,狠抓工作落实。实行举报责任制和领导接访日制度,并结合“党员活动日”和“干群面对面活动”,采取“请上来”、“沉下去”,开展矛盾纠纷排查,组织干部进村入户下访,维护群众合理诉求。全镇共组织干部下访近200人次,排查解决各类矛盾纠纷62件,得到群众普遍好评,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

4、加大对相关规定和制度执行的督查力度

一是对机关和事业部门工作人员上下班等制度执行情况每周督查一至二次,并形成记录,每月张榜公示或在机关工作人员会议上进行通报,同时对违背机关效能建设相关规定的当事人给予通报批评和诚勉谈话;二是对镇内的农村小型建设工程和村级集体资产、资源出售、出租、发包等严格按照上级有关要求,实行公开招投标。全年顺利完成了镇敬老院、马岩水库除险加固、集镇和三个村的规划以及大河厂新农村示范点建设房型图纸设计等四项。三是认真加强村级财务管理。我们组织力量对全镇5个村的和两年的财务进行清理。通过内查外调,发现了一些问题,如有收入入账不及时,坐收坐支现象,支出不合理现象,还有巧立名目、虚列支出现象等,对发现的问题给予指出并及时纠正,同时,还利用各村召开两委民主生活会的机会,通报财务清理情况,对相关责任人给予诫勉谈话。四是以行业作风建设为重点,组织镇领导班子、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对镇直单位进行了政行风评议,对镇直单位负责人,村党总支、村委会负责人开展了述职述廉,对镇机关相关单位开展了监督检查,确保民生工程和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达到全面落实,同时按照“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开透明、廉洁高效”的要求,积极推进党务、政务、村务“三公开”工作。

四、认真开展重点项目的自查自纠,有效解决工程建设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为认真做好我镇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自查自纠工作,镇成立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领导小组,由分管领导任组长,纪委书记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二是制定并下发了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三是我们对照《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项目排查八个环节资料清单》,对我镇的工业集中区建设、集镇配套工程建设、综合文化站建设等项目资料逐一进行整理,分项目建立了档案资料,并对自查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

五、积极推进“阳光村务工程”建设,强化农村党风廉政建设

城镇建设总结篇7

近几年来,我市十分重视小城镇建设,通过科学规划、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分类指导、整体推进措施,努力推进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增强小城镇内涵,提高小城镇品位,塑造小城镇特色,加快了构筑农村新型城镇体系步伐。

主要表现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大了小城镇建设工作力度。加快小城镇建设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调整我市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为搞好小城镇建设,市委、市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意见》,确定了发展目标,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全面构筑起我市小城镇建设的总体框架,即突出三个中心(昌城、枳沟、皇华),发展七个重点(吕标、贾悦、石桥子、朱解、相州、百尺河、辛兴),以此辐射带动全市城镇化水平的全面提高。市里专门成立了小城镇建设领导小组,吸收建委、土地、民政、公安、计委、财政、农业、金融等部门参加,具体负责小城镇建设的协调指导工作,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把小城镇建设纳入了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了对小城镇建设的组织领导。林家村镇通过第xx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决议,统一了全镇上下的认识,增强了加快小城镇建设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昌城镇通过选树十大典型现身说法,在全镇形成了人人想城建、人人议城建、人人争进镇的良好局面。

(二)注重编制规划,促进了小城镇建设健康有序发展。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是建设小城镇、经营小城镇、发展小城镇的重要基础。它既关系当前,更影响长远。这个问题已越来越被各级领导所重视。近年来,各乡镇按照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的原则,开始运筹新一轮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并建立起规划设计统一评审制。昌城镇聘请省市有关部门的专家,经实地考查论证,制定了沿河拓展,顺路延伸,依托优势,重建五区的小城镇建设规划,保证了规划的科学性、超前性和可操作性。枳沟、昌城、皇华、相州等乡镇成立了小城镇建设管理委员会,制定了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认真实施一书两证制度,使小城镇规划建设日趋规范。

(三)因地制宜,开拓了小

城镇建设的新路子。各乡镇紧紧围绕市委、市府提出的加快小城镇建设,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的总体思路,结合本镇特点,广开门路,各唱各的拿手戏。突出体现在四个结合上:一是小城镇建设与发展乡镇企业相结合。昌城镇以乡镇企业为启动点,引导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实行联片发展,形成得利斯食品加工区、道口重工业区,既节省土地资源,又便于污染治理。二是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市场相结合。枳沟、相州两乡镇,牢牢抓住交通便利这一有利条件,充分发挥市场具有辐射力大,吸纳力强,集散度高的特点,依靠市场带动了小城镇建设的发展。三是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外向型经济相结合。林家村镇开发建成了占地200多亩的外商投资工业园区,吸引外资建成了两处工艺品龙头企业,年产值达5200万元,在周围带起了一个三产开发区。四是小城镇建设与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相结合。昌城镇集聚60多家民办和个体私营企业到镇区经营,转移农村劳动力1.5万名,经济总收入占全镇的70%以上,壮大了小城镇建设的规模,拉动了全镇的经济增长。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查情况看,各乡镇在小城镇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如下:

认识上有差距。突出表现在:有些地方还没有把小城镇建设摆到应有的战略位置,广大干部群众对小城镇建设在促

三、建议

城镇建设总结篇8

关键词:城乡建设用地;脱钩模型;变化分析;保定市

中图分类号:F301.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2)05-0890-04

StudyontheDynamicofUrban-RuralConstructionLandinBaoding

SUoXi-na,XUYue-ming,HUJian

(CollegeofBusiness,HebeiagricultualUniversity,Baoding071001,Hebei,China)

abstract:alongwiththerapiddevelopmentofindustrializationandurbanization,moreandmorepeasantsareconcentratinginurbanareas,whichcausetheexpansionofconstructionlandareainbothcityandcontryside.thischangebringschallengetothecontrolofconstructionlandandthreatensthefoodsafety.thebasictheoryandapproachofdecouplingwasintroduced;andthedecouplingmodelabouturban-ruralconstructionlandwasbuiltinordertostudytherelationshipabouttheurban-ruralconstructionlandinBaoding.andothertheorieswereappliedtoanalyzetheresults.itwasconcludedthattheurbanandruralconstructionlandwasexpandedseparately;therewaslittlerelationshipbetweenthem.theexpansionofurban-ruralconstructionlandwasextansive.

Keywords:urban-ruralconstructionland;decouplingmodel;changinganalysis;Baodingcity

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提高,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带来的不是城镇建设用地增加、农村建设用地相应减少,而是城乡建设用地总量同步增长的现象,致使耕地总量急剧下降,直接威胁粮食安全。剖析城乡建设用地内部发展变化,掌握发展规律,对开展内部挖潜,缓解城乡建设用地供求矛盾意义重大。

近几年来,保定市经济发展迅速,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作为经济发展重要物质载体的城乡建设用地迅速扩张。采用脱钩理论建立脱钩模型对保定市城乡建设用地内部变化进行分析,并采用其他理论对其进行阐述,最后针对分析结果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城乡建设用地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1项目区概况

保定市地处京、津、石三角腹地,是“大北京经济圈”两翼之一,素有“京畿重地”、“首都南大门”之称。现辖3个区、4个市、18个县,土地面积约占全省的1/9。2000-2008年是保定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时期,二、三产业生产总值从558.6亿元增加到1333.9亿元。作为城乡经济发展重要物质载体的城乡建设用地迅速扩张,2000-2008年,由202094.1hm2增加到227741.8hm2,总量增加25647.7hm2,其中城镇建设用地由49597.5hm2增加到57959.8hm2,农村建设用地由152496.6hm2增加到169782.0hm2。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急剧扩张是否合理,发展是否具有可持续性,直接影响到经济是否持续健康发展,甚至关系粮食是否安全。

2城乡建设用地脱钩模型建立

脱钩理论被广泛应用在不同学科领域,其含义为使具有响应关系的两个或多个物理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不再存在[1]。利用限制条件确定的临界值划分不同的脱钩状态,以此来表述两个或多个物理量之间相互作用的程度。城乡建设用地主要由城镇建设用地和农村建设用地两部分组成,城乡建设用地发展,就是城镇建设用地和农村建设用地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以此理论建立脱钩模型来阐述城乡建设用地发展变化相当贴切。

2.1城乡建设用地脱钩指标选取

2.1.1城乡建设用地变化主导驱动因素的确定城乡建设用地变化受自然、社会和经济等多种因素影响,不同因素对城乡建设用地变化影响程度不同[2],产生的结果也就不同。选取了国内生产总值、第二产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二、三产业总产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人口6个因素作为城乡建设用地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2000-2008年城乡建设用地变化主要影响因素如表1。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2000-2008年各影响因素与城乡建设用地的关联度分别为rGDp=0.768,r第二产业产值=0.733,r第三产业产值=0.770,r二、三产业总产值=0.748,r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0.657,r总人口=0.975,总人口与城乡建设用地的关联度最大,因此确定总人口为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扩张的主导驱动因素。

2.1.2城乡建设用地脱钩指标的选取英国学者莱温斯坦的人口移动理论提到有利的经济因素是吸引移民的最重要因素;一般情况下,人口迁移净流向常是从农村流向城市。中国是典型的二元城乡经济结构,城镇经济发展远快于农村经济发展。依此分析,则中国的人口净流向为从农村不断流入城镇,人口的转移必然会产生建设用地需求的变化。因此提出经济发展以及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会使人口由农村不断流向城镇,城镇建设用地需求增加,而农村建设用地则相应减少的假设。由此选取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农村建设用地规模、城镇人口及农村人口作为脱钩指标[3,4]。

2.2城乡建设用地脱钩模型建立

2.2.1城乡建设用地脱钩模型参数脱钩程度系数为增量人均城镇建设用地与增量人均农村建设用地的比例,即单位人由农村转移到城镇以后,占用城镇建设用地与原占用农村建设用地的转化比例。脱钩程度系数大小表示城乡建设用地变化状态。

2.2.2城乡建设用地脱钩模型构建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5,6],构建城乡建设用地脱钩模型公式:

x=(S城镇/|p城镇|)/(S农村/|p农村|)

式中,x为脱钩程度系数;S城镇为城镇建设用地变化量;S农村为农村建设用地变化量;p城镇为城镇人口变化量;p农村为农村人口变化量。

2.2.3城乡建设用地脱钩模型状态规定《城市用地分类和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1990)中城镇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最低为60m2/人,最高为120m2/人;《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1993)中农村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最低为50m2/人,最高为150m2/人。基于合法与集约用地原则,单位人由农村转向城镇以后,城乡建设用地的转化系数为0.4(60/150)~2.4(120/50)。以此作为脱钩状态临界值,城乡建设用地脱钩状态如下:

随着单位人由农村转向城镇,S城镇>0,且S农村<0,x<0时,为强脱钩状态,视为理想的变化,处于第四象限;S城镇<0,且S农村>0,x<0时,为强负脱钩状态,视为悖谬变化,处于第二象限;依据城乡建设用地转化临界值,细分一、三象限,S城镇>0,且S农村>0,0<x<0.4时,为弱脱钩状态,即占用农村建设用地高级别向占用城镇建设用地低级别转换,视为弱正常变化;S城镇>0,且S农村>0,0.4<x<2.4,为扩张连接状态,即占用农村建设用地低级别向占用城镇建设用地高级别转换,视为不集约变化;S城镇>0,且S农村>0,x>2.4,为扩张负连接状态;S城镇<0,且S农村<0,0<x<0.4,为弱负脱钩状态;S城镇<0,且S农村<0,0.4<x<2.4,为衰退连接状态;S城镇<0,且S农村<0,x>2.4,为衰退脱钩状态(图1)。扩张连接状态、扩张负连接状态、强负脱钩状态、弱负脱钩状态、衰退连接状态、衰退脱钩状态为违反指标规定转换,不利于土地集约、可持续利用,视为畸形变化。

3保定市城乡建设用地脱钩分析

3.1保定市城乡建设用地脱钩分析

参考《河北省土地调查统计年鉴》收集2000-2008年9年数据,进一步整理得到2000-2008年4个指标的变化量,依据城乡建设用地脱钩模型得出2001-2008年8年的脱钩程度系数如表2。

随着人口向城镇流动,2000-2002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不断扩大(S城镇>0),同时农村建设用地规模呈现同步扩张(S农村>0),脱钩程度系数大于0.4小于2.4,城乡建设用地处于扩张连接状态。到2003年,则转为城镇建设用地增加(S城镇>0)、农村建设用地减少(S农村<0)的强脱钩状态,但理想变化持续时间不长,就变为严重的畸形发展;2004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缩小(S城镇<0),而农村建设用地规模扩张(S农村>0),脱钩系数为-0.07,转入强负脱钩状态;时隔1年,又回转到扩张连接状态;又经过两年,再次步入理想变化,2007年城镇建设用地增加(S城镇>0),农村建设用地略有减少(S农村<0),为强脱钩状态;到2008年再次退回到畸形变化,2008年城乡建设用地脱钩系数为25.72,处于扩张负连接状态,人均建设用地严重超标。

整体来看,2000-2008年保定市城乡建设用地呈现出不断波动的变化趋势,由畸形变化转为理想变化再次退回到畸形变化;大体上呈现城镇建设用地与农村建设用地“双扩张”态势,个别年出现两者此长彼消的理想态势。

3.2保定市城乡建设用地脱钩原因分析

2000-2008年保定市城乡建设用地总量不断增加,结构不合理,究其原因主要有:

其一,发展观念错位,政府重经济而忽视城乡建设用地集约利用。2000-2008年,保定市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化水平由15.36%上升到30.27%。经济增长需要城乡建设用地作保障,政绩观念淡化了城乡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理念,导致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盲目扩张[7]。

其二,土地相关政策出台及实行时效性强,持续性差。2000-2008年,国务院相继出台了多个土地管理相关文件,地方政府在理解和执行方面存在时间性、阶段性,执行时效性强,但持续性差。如2004年国家连续出台了4个土地相关文件,极为关注土地问题,政策的督导促使地方政府进一步加强建设用地管理,保定市城镇建设用地甚至出现总量减少的现象,但随着时间的发展,政策观念淡化,政府管理放松,城乡建设用地迅速退回到“双扩张”状态。

其三,农村居民点特征导致农村居民点整理见效慢。保定市农村居民点布局分散,且以平房为主,占地面积大;农民习惯自然院落形式居住,建筑密度和建筑容积率低。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人口逐步转移到城镇,大量闲置宅基地未得到再利用。分散、闲置的特征,使得农村建设用地控制难度大,短期效果不明显[8]。

3.3保定市城乡建设用地脱钩分析结论

综上所述,保定市城乡建设用地发展仍处于不协调的发展状态。

其一,城乡建设用地总量随人口总量增加而增加,其结构却未随人口结构的变化而变化。

其二,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尚未形成联动机制,而是“各自为政式”发展,城乡建设用地发展仍以外延式扩张为主。

其三,城乡建设用地发展由外延式扩张向内源式结构调整空间大,存在可行性。从9年的发展变化可以发现,只要引导机制和监督机制到位,就可以实现城乡建设用地向理性发展转变。

4相关理论对保定市城乡建设用地脱钩状态的阐述

4.1系统论阐述城乡建设用地脱钩状态

系统论指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可以看成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并且强调系统的发展与演化是内部各子系统(或要素)之间不断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子系统会影响母系统,母系统也会制约子系统。城乡建设用地系统由城镇建设用地与农村建设用地两个子系统构成,其发展变化是两个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不断影响的过程。2000-2008年城镇建设用地与农村建设用地规模大体呈现出“双扩张”变化趋势(个别年份除外),城乡建设用地作为母系统,自然随子系统不断扩张而扩张,其结构也就不可避免地表现为子系统“双扩张”结构。但是考虑到建设用地资源供给有限,城乡建设用地不可能一直扩张发展,集约、可持续发展将是其最终选择。因此,建立城镇建设用地与农村建设用地联动机制,挖掘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改扩张式规模发展为内源式结构调整发展,改变子系统发展方向及结构,才能使母系统处于良性发展。

4.2城乡关系理论阐述城乡建设用地脱钩状态

城乡关系体现为城镇和乡村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过程,城乡发展经济史就是一部城乡关系“分离-对立-融合”的变化史。城乡土地是经济发展的载体,其发展变化也离不开“分离-对立-融合”。“分离”即城镇建设用地与农村建设用地规模“各自为政式”发展,“对立”即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伴随农村建设用地相应减少的此长彼消式发展。从表2不难看出,2000-2002年两者处于分离状态,到2003年出现对立状态,这种状态持续了1年,又回转到分离状态,直到2007年再次出现对立状态,2008年再次后退到分离状态。可见城乡建设用地互动呈现出“分离-对立-再分离”变化。从整体趋势分析,随着相关土地政策的出台与实施,城乡建设用地最终会逐步走向对立状态。

4.3人地关系理论阐述城乡建设用地脱钩状态

我国人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2000-2008年,保定市城镇化水平由15.36%上升到30.27%,城镇建设用地与农村建设用地比例由32.5%变化为34.2%。城乡建设用地结构未随人口结构的变化而变化,相反出现“双扩张”现象,城镇建设用地发展压力增大,农村建设用地浪费严重,使得人地矛盾更为突出。

5保定市城乡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发展对策

5.1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

保定市农村居民点分布广、规模小、数量多,人均居住面积严重超标,整理空间大,且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整理可行性强。因此,开展居民点整理,挖掘农村建设用地潜力,调整城乡建设用地结构,能够实现土地集约利用,促进土地可持续利用。

5.2建立城乡建设用地统筹联动机制

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变化应该响应人口结构的变化,只有建立城乡建设用地统筹联动机制,挖掘农村建设用地潜力,才能缓解城镇建设用地压力,实现城乡建设用地整体合理布局[9,10]。

5.3加强城乡建设用地科学引导和审批管理

城镇建设用地与农村建设用地尚未形成协调互动的统筹联动关系,应加强对相关政策的科学引导和政策实施的监督力度,强化城乡建设用地审批管理,以保障其联动机制的形成。

参考文献:

[1]钟太洋,黄贤金,韩立,等.资源环境领域脱钩分析研究进展[J].自然资源学报,2010,25(8):1401-1412.

[2]张永康,李世平,夏显力.宝鸡市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灰色系统模型预测[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4):1385-1386.

[3]袁浩正.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实施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1(7):102-103.

[4]周小平,黄蕾,谷晓坤,等.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规划方法及实证[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10):79-85.

[5]李效顺,曲福田,郭忠兴,等.城乡建设用地变化的脱钩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18(5):179-184.

[6]钟太洋,黄贤金,王柏源.经济增长与建设用地扩张的脱钩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10,25(1):18-31.

[7]郝冬芳,侯志玲.沈阳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规划必要性分析[J].民营科技,2009(7):106,162.

[8]邱章玲.天津市、成都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模式的启示[J].发展研究,2010(10):32-35.

城镇建设总结篇9

关键词:小城镇;规划设计;对策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前言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小城镇规划的本质任务是合理地、有效地和公正地创造有序的小城镇生活空间环境,带动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促进两个文明的建设。纵观近年来的小城镇规划建设,不可否认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同时我们也看到现阶段我国部分小城镇发展已经面临众多限制,解决好小城镇规划中一些误区,对推进小城镇持续健康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二、小城镇规划内涵及现状

小城镇规划是国家和乡镇政府关于小城镇建设与发展的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的具体落实,是一定时期内小城镇的经济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同时也是小城镇建设与发展的主要依据之一。

目前,小城镇作为我国城市场体系中的特殊一员,因而规划人员普遍地按照《城乡规划法》把小城镇规划分作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的规划既遵守《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同时又遵守《建制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和《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这正是小城镇及其规划者的尴尬之处,亦具有城乡二重性,形成了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阶段并不截然分开且有城市规划和乡村规划双重特色的小城镇规划模式。其内容通常分为三个部分:1、镇域总体规划;2、镇区建设规划;3、重要地段的详细规划和意向设计。

三、小城镇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1、规划规模盲目扩大,盲目攀比

当前,全国各类地市级以下开发区普遍存在脱离自身基础和经济发展需要,盲目扩大规划规模,摊大饼式地增加面积,摊子铺得过散的现象。一些地方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不结合自身实际,好高骛远,片面追求城镇规模要如何大,修的道路如何宽,要盖多少高楼,建多少市场和广场,集聚多少人口等等,贪大求洋,以为街道越长越宽越好,市场越多越大越好。结果虽然花大力气建成外观气派的小城镇,但并没有引来相应的投资和人口,“人气不旺,财气难聚”,出现了有场无市场的尴尬局面。

2、规划缺乏长远性、严肃性和稳定性

有些地方由于缺乏长远战略眼光和科学精神,规划意识不强,只着力于眼前经济利益,考虑短期的效益。把规划目标制定的短浅,致使出现规划“几年一变”的现象,极大的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还有些地方虽然修订了长期的规划方案,但在领导任期期间未能有效的实施建设到位,在领导换任后规划建设变的盲目性,规划设计也随意更改,促使规划渐渐走样,出现规划项目停滞不动,项目选址随意变更,基础设施拆拆建建等现象,这都说明了地方对规划意识不够,对规划没有严肃性和连续性。

3、规划水平有待提高

现在的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基本是按“性质—规模—布局”的三部曲进行。城镇性质难以概括现在城镇日益复杂的职能;一些规划工作者对实地的人文地理、政治经济等诸多要素调研不够深入,盲目套用典型规划或利用以往经验,忽视各个城镇的个性特征.泯灭了城镇规划中的个性。导致小城镇规划趋向“样式单一、风格雷同”的模式,这在当前多元化的经济体制下,小城镇的发展空间受到极大的限制,失去了自身应有的活力。

4、不注重环境和文化遗产的保护

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小城镇往往先编制了总体规划,并且已经有关部门批准通过,而后再补做环境保护规划.这时的小城镇环境保护规划必将受制于总体规划.其内容或结论如与总体规划不相符合就很难处理。有的小城镇在旧城开发改造中.对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重视不够。对有历史价值的建筑物不做文化考证.不作必要的保护和保留.而是在旧城改造中一拆了之.历史悠久的城镇面目皆非,重要历史建筑无处可找,有特色的历史文化建筑荡然无存,割断了历史与现代的连接文脉.失去了小城镇的根。小城镇没有自己的特色文化内涵.就没有灵魂,难以发展。

四、解决小城镇规划问题的对策

1、结合自身实际,客观分析,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

在小城镇的城镇规划设计中要把握好科学合理的度,把区域规划和小城镇规划结合起来,充分考虑其城镇的总体取向,根据各自的发展性质、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建设规模、推进速度等客观要素找准城镇的“位置”来经营城镇,确定是为旅游服务,还是为大城市服务,还是以自己发展的龙头产业来带动,这样会找到良好的市场取向,有利于布局的合理与迅速形成小城镇的格局,有利于发展自我。认真制定发展规划,通过严谨的规划可行性论证。才能更好的避免好高骛远和短视规划带来的负面后果。

2、规划设计要有严肃性和不可替代性

规划是前提,规划的优劣,决定了它是丰碑,还是败笔。搞好小城镇建设,必须正确认识规划的重要性,坚持规划的严肃性和不可替代性。建设规划经过批准后就成为法定文件,必须严格执行,不能因为个别领导的意见或投资者的要求而随意改变规划内容。在实际工作中,随着经济形势和城镇建设的发展,一旦发生规划与城镇建设不相符而要改变时,也要经过专家组反复论证和相关部门批准方能更改。调整不是对现存规划的全盘否定,而是对原规划的修改、充实、完善和提高,要避免一任领导一任做法,坚持规划建设管理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3、小城镇规划要突出地方特色

特色是优势,是形象,是知名度。小城镇规划中不能盲目的照搬照套,应深入研究当地小城镇政治、经济、文化、历史、民俗等各自独有的内涵,科学定位,合理布局,扬长避短,突出地方特色,发掘和利用各自的优势,形成具有自已特色的支柱产业,这样的小城镇才会有生命力。

4、注重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保护

在小城镇规划过程中要根据区域生态系统建设的总体要求,密切结合地域特点、自然环境状况,统筹规划,着力解决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要注重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适当保留部分老区旧有的风格风貌,保存好少数民族风格的建筑,保护好文物古迹和历史建筑等,体现出古色古香的文化韵味。

五、结语

规划是小城镇和谐健康发展的前提,规划的优劣,直接决定小城镇发展的空间。搞好小城镇建设,必须正确认识规划的重要性。确定科学合理的建设规划,突出特色,正确确定小城镇建设规模,在客观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区域的定位分析。根据镇区在县域范围内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因地制宜,积极稳妥的进行城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刘璇;浅谈小城镇规划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3.

城镇建设总结篇10

提高认识,把小城镇建设摆在重要位置

小城镇建设是团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桥梁和纽带。发展小城镇有利于促进团场人流、物流、信息流聚集,有利于转移连队剩余劳动力,有利于辐射带动周边经济快速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团场在稳定发展农业的同时,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超前意识、机遇意识、发展意识,积极发展二、三产业,切实把搞好小城镇建设和实施城镇化战略放在团场工作的突出位置来抓。把规划、建设、管理好小城镇列入任期责任目标,调动一切社会力量,全方位、多角度地参与小城镇建设。切实加强对小城镇建设的协调指导,形成“建设小城镇、发展小城镇,经营小城镇”的理念和齐抓共管的合力。

科学规划,夯实发展基础

团场团域规划和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要立足现实,着眼长远,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真正做到“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条龙”。一是要坚持小城镇建设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结合。要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抓紧对小城镇总体规划的修订和完善,合理确定小城镇发展规模,以保证集约用地和保护耕地。二是搞好小城镇建设与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相结合。进一步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盘活土地存量,在保护耕地和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妥善解决建设用地。坚决防止环境污染,杜绝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三是小城镇建设的总体规划与详细规划相结合。完善规划的评审、审查、审批制度,严格坚持专家评审论证、建设主管部门审查通过,切实保障规划的权威性和连续性。

深化改革,完善政策保障机制

各级、各部门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认真落实招商引资的各项优惠政策。多引进二、三产业方面的好项目、好企业和优秀人才到团场安家落户,带动团场经济的发展。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小城镇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起适应小城镇发展要求的住房、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险等制度。要注重发展公益事业,健全小城镇公共服务和社区服务等功能,增强小城镇的凝聚力。

广辟渠道,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

坚持团场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拓宽投资渠道。加快小城镇建设投资体制方式改革,建立健全多元化的投资融资机制。一是善于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团场小城镇。紧紧抓住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建设和国家拉动内需的有利时机,在团场的基础设施建设上,用好用足政策,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支持。二是要改革小城镇建设方式,由建设小城镇转向经营小城镇,形成小城镇建设市场化,鼓励企业、个人及外商参与投资,探索出一条“筹资行为市场化,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多样化”的新路子。三是要加大与地方经济的融合,积极协调与地方的税收关系,争取税收的部分返还,以解决团场无税收来源的困境。

加大管理,优化发展环境

要进一步理顺体制,建立健全团场建设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职责,强化对团场建筑市场、施工队伍的管理和监督检查;制止“乱摊派、乱集资、乱收费、乱罚款”,营造宽松环境;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营造平安环境;加强美化、绿化和公共卫生管理,打破“一条街,两行树”的旧格局,营造优美的自然环境:加强文化建设,突出文化特色,营造良好人文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