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高质量发展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2:25:23

农业高质量发展措施篇1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整改工作,始终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科学发展农牧业,更好的服务农牧民”这一主题.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按照农牧业厅学习实践科学发展《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紧密结合站实际,对梳理出的影响和制约我站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和归类,深刻剖析问题产生的根源,逐条制定整改措。对具备条件解决的问题立即着手解决,对暂不具备条件解决的问题,积极创造条件,明确时限,分步实施,有效解决,确保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显著成效。

二、目标任务

通过整改,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方面的问题,努力营造“干事、创业、为民”的良好氛围。今后一个时期,我站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三农”服务为目标,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强化农机化质量意识,切实提高管理水平,大力发展农机事业,进一步提升我站综合实力。

1、实施人才战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做好农牧业机械化质量工作的关键在人,要引导我站广大职工认真学习新时期“三农”工作理论政策、法律法规,拓展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要学以致用,努力把学习成果应用到实际工作中,转化为谋划农牧业机化质量工作的具体思路、促进农牧业机械化质量工作发展的有力措施。要加强农牧机试验鉴定、质量监督的技术培训,逐步建立一支政治素质好、技术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工作作风正的农牧机试验鉴定、质量监督队伍。

2、加强技术支撑能力建设。作为农牧业机械质量技术支撑单位,进一步加强农牧业机械试验鉴定和检测能力建设,着力加强基础数据、资料和信息的系统收集整理,为政府科学决策和高效管理提供可靠依据。要加强试验方法、质量评价规则的研究,提高科学、公正、高效质量评价水平。

3、不断加强服务意识。作为农牧机试验鉴定、质量监督工作者要始终牢记以民为本、为民服务、帮民解难、助农增收的观念,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要拓展服务领域,增强服务本领,切实提供有效服务。要坚持公正、科学、廉洁、优质、高效和团结协作原则,不折不扣地落实党的支农惠农政策,解决农牧民、企业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为农牧民、企业诚心诚意办实事、办难事、办好事,树立农牧机试验鉴定和质量监督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4、严格按照农业部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和自治区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开展部级和自治区级推广鉴定工作,提高依法鉴定的意识,做好农牧机产品的适用性、安全性、可靠性考核,提高农牧机产品质量。

5、认真总结分析农牧机质量调查工作经验、方法和问题,按照《农业机械质量调查办法》的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调查方案;组织好质量调查员培训和质量调查工作,做好农牧业机械质量调查工作,提高农牧机使用质量。

6、做好对农机经营维修企业的政策法规制定、调查研究以及资质审定和监督管理工作。加强维修企业、维修配件、维修质量、维修人员的管理、监督、沟通,切实做好农忙时期机具的维修工作,提高农牧机维修质量。

7、开展多形式、多渠道、多领域的技术服务,全力完成各级业务和主管部门下达的农牧机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市场检查任务和农牧机械打假查劣、投诉受理等工作。以促进农牧机械质量的提高,保护农牧民的合法权益。

8、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好农牧业机械质量关,为政府主管部门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配合主管部门做好政府支持推广的农牧业机械产品目录,完善农牧业机械质量监督投诉体系建设,加强农牧业机械质量的监督管理工作,促进农牧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

三、分析梳理

(一)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

通过对方方面面反馈上来的意见、建议及查摆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和提炼,共整理归纳出影响和制约我站事业科学发展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7项突出问题:

(1)对新形势下农机化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

足;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我区农机化质量监督体系规划和建设方面仍需要加强:

(2)管理存在一定的漏洞,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

(3)部分同志工作散漫,责任心不强;

(4)工作方式、方法创新不足;

(5)人员整体素质偏低,进取意识较差;

(6)部分人员工作效率不高,综合服务意识不到位;

⑺人员结构老龄化;

应针对这些问题,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逐项认真进行分析,科学分类,将其划分为“具备解决条件,短期内可得到初步解决的问题”以及“难度较大,需积极创造条件,用较长时间才能彻底解决的问题”两大类,着手整改,积极解决。

1、具备解决条件,短期内可得到初步解决的问题

(1)管理存在一定的漏洞,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

(2)部分同志工作散漫,责任心不强;

2、难度较大,需积极创造条件,用较长时间彻底解决的问题:

(1)对新形势下农机化质量监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我区农机化质量监督体系规划和建设方面仍需要加强:

(2)工作方式、方法创新不足;

(3)人员整体素质偏低,人员结构老龄化,进取意识较差;

(4)部分人员工作效率不高,综合服务意识不到位;

(5)人员结构老龄化;

(二)完善制度

我站对过去出台的制度进行了全面梳理和分析,对其中已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予以废止或修改完善,并建立或拟建一系列新制度。

四、落实整改

(一)对新形势下农机化质量监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我区农机化质量监督体系规划和建设方面仍需要加强:

整改措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一是要加强机构的建设,应该从依法行政、严格执法的角度考虑和设置我区的农机质量监督投诉体系;二是要加强农牧机质量法律法规和标准化建设,确保质量工作有法可依;三是要加强队伍的建设,从专业培训、持证上岗、资质管理方面入手提高队伍的工作能力;四是要加强检测手段,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开展农牧业机械化质量工作必需的装备和手段。

责任领导:*

涉项部门:质量监督科、科技办公室

完成时间:1—2年

(二)管理存在一定的漏洞,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

整改措施:清理我站已制定的规章制度,健全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有利于改善民生的规章制度,充分发挥制度的内部制约作用,以进一步规范管理程序,健全监督机制,做到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使各项工作公开透明运行,接受群众监督,堵塞管理漏洞。

责任领导:*

涉项部门:办公室、科技办公室

完成时间:二月底

(三)工作方式、方法创新不足

整改措施: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针对新形势下的新情况、新问题要不断推出新举措,坚持在发展中求创新,找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思路,提高工作水平。在质量监督体系建设方面,推出新举措,切实做到为民服务、方便群众,提高群众满意度;

责任领导:*

涉项部门:各科室

完成时间:二月底

(四)人员整体素质偏低,进取意识较差。

整改措施: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重点,加强对干部职工的理论学习和素质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教育,引导干部职工发挥主观能动性,找准位置,以强化干部职工的进取意识。领导干部带头加强学习研究,争当学习型领导,结合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学以致用,提高综合素质。

责任领导:*

涉项部门:行政办公室、科技办公室

完成时间:二月底

(五)部分人员工作效率不高,综合服务意识不到位

整改措施:按照“依法、为民、高效、廉洁”的要求,坚持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改革创新为核心,以提高能力素质为重点,以作风建设为关键,以绩效考评和效能监督为保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建立完善高效的工作机制和严明工作纪律,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改变管理方式,规范行为,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努力实现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要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以全面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责任领导:*

涉项部门:各科室

完成时间:二月底

(六)部分同志工作散漫,责任心不强

整改措施:加强工作监督力度,逐步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有定性定量要求的、便于操作的效能考评考核制度,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真正体现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更不一样。领导干部要带头做起,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尽职尽责、兢兢业业的责任心,充分发挥先锋示范作用。要大力发扬敢于负责的精神,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增强责任意识、发展意识,大力弘扬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的实干精神,敢于承担责任,勇挑工作重担,谋求各项工作的新突破。

责任领导:*

涉项部门:各科室

完成时间:二月底

(七)人员结构老龄化;

整改措施:随着事业单位的深入改革,逐步解决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的结构性和体制性矛盾,人员结构老龄化问题逐步解决。

责任领导:*

涉项部门:各科室

完成时间:1—2年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站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协调解决《方案》实施重大问题,监督检大事项进展和落实情况。各科室要将《方案》中的各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摆在突出位置,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坚持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适时制定、出台相应的配套措施和实施意见,对具备条件解决的问题要立即着手解决,对不具备条件解决的问题,要创造条件,明确时限,分步实施,积极解决,确保《方案》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实施。

农业高质量发展措施篇2

论文关键词:绿色壁垒,农产品出口,影响,对策

1.绿色壁垒的含义及特征

绿色壁垒是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发达国家凭着自己拥有科技优势,以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们的健康为目的,通过立法,制定严格的环保公约、法律、法规和标准、标志等形式对其他国家的商品进入的限制。它体现为两方面:一是它的外在表现形式在于各国采取的法规、政策以及措施:二是它的性质是以保护环境和人类的健康为由而采取的一种技术性贸易壁垒。其特征表现为:较强的技术性、较大的灵活性、较高的隐蔽性、一定的歧视性、影响的严重性、争议性大等。

2.绿色壁垒对四川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随着四川经济的发展,农产品出口的发展步伐也随之加快,发达国家为保护其经济利益,对四川农产品的出口制定绿色壁垒,绿色壁垒对四川农产品出口的影响主要有:

2.1正面影响

(1)绿色壁垒有利于四川农产品质量的提高,进而使农产品生产企业提高质量认证标准。绿色壁垒促使四川企业积极建立更高要求的质量认证标准,加强其农产品出口的国际竞争力,加快农业生产的步伐。(2)绿色壁垒可以促进四川改善农业产业结构,把四川积极发展为绿色农业大省,达到可持续发展。(3)绿色壁垒可以保护和改善四川农业生态环境,面临绿色壁垒,企业必然会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从而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注意保护环境,采取各种措施,保证其产品不受污染。(4)绿色壁垒有可能会产生创新导向效应,从短期分析,绿色壁垒会导致贸易条件恶化,降低社会福利等不利影响;但从长远看,如果对处理得当,可能会产生创新效应。

2.2负面影响

(1)绿色壁垒降低了四川农产品的出口绩效,随着绿色壁垒的不断扩大和强化,四川农产品的出口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其出口的主要市场份额也在不断减少,同时有被其他发展中国家用其相似性的产品取代的危险。(2)绿色壁垒增加了四川农产品出口的成本,降低了四川农产品出口的比较优势。绿色壁垒的实施,使四川农产品出口在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提高很多,比如在产品的开发成本、生产成本等。(3)绿色壁垒导致贸易条件恶化,降低农民的收入。发达国家实施的绿色壁垒,导致四川农产品出口经常受到阻碍,从而造成出口价格下降,贸易条件恶化,进一步会导致社会福利下降,从而就会降低农民收入,又会制约四川的经济发展。(4)绿色壁垒对四川农产品的出口造成了相当大的冲击,增加了开拓市场的难度。发达国家凭借其发达的经济水平、先进的技术和较高的环保意识,制定了很多严格的检疫标准和技术标准,这些措施使四川处于劣势地位,而且贸易环境会随着措施的变化不断恶化,更加影响了四川农产品的出口。发达国家还制定各种认证,为农产品的进口设置很多障碍,增强了其进入的门槛。增加了四川进一步开拓市场难度。

3.四川农产品出口应对绿色壁垒的措施

由于四川在农产品生产上存在很多问题,如检验体系滞后、没有统一质检标准等,造成农产品出口在贸易中经常与绿色壁垒相撞,受到很大的影响,所以必须在这过程中保护好自身的经济利益。必须采取措施来应对绿色壁垒。

3.1政府应采取的措施

(1)政府应积极采取措施来转变传统的生产模式,逐步向绿色农业的道路发展。地方政府应该把中央政府的政策落实到本地,并提出积极有效的改变策略,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对环境保护具有不利影响的农业生产实施收缩的战略;对那些有利于环境保护如适应环保潮流的农业生产实施扶持战略。(2)政府应积极创建无公害的农业生产基地,提高农产品质量。面对绿色壁垒,要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就必须提高四川出口农产品的产品质量并达到其规定的检验检疫标准。(3)政府应大力开展科技培训,提高农业生产者的素质和环保意识,促进其有效地接受现代知识、先进技术和信息。政府还应积极开展各种培训,使农业生产者掌握更多的知识。(4)政府应加强对农业金融、保险制度的完善。建立农产品出口信用制度,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促使其发展。政府还应通过财政补贴和金融方面的支持来提高农业生产者的收入。(5)政府应调整农产品产业结构,完善其出口经营方式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加强其国际标准互相认证合作。建立集团公司,提高其专业化、规模化和集团化的水平,加强市场的开拓能力,进而打开四川出口的国际通道。

3.2企业应采取的措施

(1)企业应实施清洁生产方式,生产无公害产品。产地环境是根本的因素,必须加大检测产地的环境,净化产地环境,禁止工业上的“三害”等有毒污染物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中间的投入品是重要因素,必须强化对投入品的监管。(2)企业应积极发展农业创新,提高创新能力。企业应该积极研究新的技术,加大对农业上的科技投入,提高科技含量,建立科技示范园,提高科技水平,促使农业向科技化发展。(3)实现产品升级和实施市场多元化的战略。农产品应不断提高质量,不断优化产品,实现产品升级,并且要加强企业之间的合作,不断提高规模化、集团化水平,增加开拓市场的能力。(4)企业应对外进行直接投资,实施“走出去”战略,实现跨国经营,这样就可以绕开绿色壁垒。(5)企业应建立质量监控技术,健全农产品监管体系。在农产品生产、加工等一系列的过程中做好全程监控,完善与国际接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系统。改革农产品的外贸体制,进一步的扩大农产品出口企业的经营权,大力发展农业的产业化经营,使农产中在各个环节中的到有效的发展,进而提高其质量,并且达到环保标准,突破绿色壁垒。(6)建立和完善行业协会等中间组织,收集必要的信息,并反馈到企业中,使他们得以改善,通过信息交流避免遭受绿色壁垒。

3.3农业生产者应采取的措施

(1)农业生产者应树立绿色理念,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控制土地污染,保护生态平衡。合理选择农业生产的发展模式,不断提高传统的农业生产技术,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并且不断完善,建立有效的保障体系,实现出口农业的生态化。(2)农业生产者应积极参加农业知识讲座和技术培训,提高其自身的能力和综合素质。(3)农业生产者和管理者要做好自己的事,分工必须明确。生产者要严格按照要求生产产品,管理者必须要做好“把关”与“服务”的义务。(4)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把利益相关的农业生产者紧密联系起来,不断提高农业产业的组织能力,建立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主体,进而突破绿色壁垒。

【参考文献】

[1]廖松.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与其对策分析,安徽农学通报,2010(16)

农业高质量发展措施篇3

关键词:农业用水进展措施

中图分类号:tn94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3(a)-0000-00

我国农业用水问题不仅仅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是我国农业资源短缺,特别是用水的紧张,土地分配利用的不平衡的严峻形势所逼迫的。我国的农业高效用水和节水型农业的实行对我国国家的水资源安全和农产品粮食的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的安全具有极其中要的影响地位和作用。而对于我国的农业节水问题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需要高效用水和高效节水来实现解决。因此,加快我国节水型农业的新进展,用科学技术来推动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努力打造和我国国情相一致的现代高效节水型农业技术系统,这将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的途径。

1现代高效用水研究进展

1)农业高效的节水技术策略。农业高效的节水技术策略主要从输水工程上和农业灌溉方式技术上进行探究。比如在河南,在农业用水的运输上,光在输水量上就能损失到60%左右,这是占全省平均灌溉输送水量的比率。而国外在20%左右。由此可见在农业用水中输送水的过程是很重要的。在这些方面我们可以进行高效节水研究,在渠道的防渗方面、渠道的配套方式上,低压管道的输送农业用水方面上进行节水研究。像滴灌等各种节水措施都可以使用其上。

2)农业的高效节水措施分析,在农田之间可以通过各种措施实施节水,可以在限制作物的蒸腾上,抑制土壤的蒸发上进行探究。还有就是可以充分提高农田水的利用效率。可以通过抗旱育苗、限量农业生产、做好农田的保墒措施、高效节水灌溉措施,增加土壤的肥力等等措施。

3)节水管理措施,是在作物生育期内把有限的灌溉水量进行最优分配,来提高作物可吸收的根层储水和灌溉水之间的转化,以及经济产量和光合产物效率的转化。可采用抗旱灌溉、不十足的灌溉和低水量的灌溉等等措施,通过合理的措施来调节农作物对水分的供应,充分利用有效降雨的措施,提高作物对农田水的利用效率。采用低定额灌溉一般可节水30%~40%,而对产量无明显影响,只有科学的管理,建立完善的管理机构,健全规章制度与法规,才能使其他节水措施发挥应用作用,大力推广现有的先进技术和科技成果,用好水、管好水、使水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2我国农业高效用水前景探析

要想实施我国农业的高效用水技术,就必须在农业高效节水技术中充分的利用高分子材料、电子信息、和生物模拟的相关的高薪技术措施等等。当然这些技术不仅仅涉及的是农业用水管理的节水输水工程上的技术问题,亦不是把生物节水和农艺节水简单的连接在一起。而是在熟悉高效节水农业的实施技术的基础上,充分的联系水利学、工程学、农作学、遗传学等等,各种学科要充分的联系起来。把农业的高效节水结束措施定位在与水灌溉―土壤水保墒―污水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干物质质量―农作物的循环转化等等。此外我国农业的高效用水和节水技术措施也需要信息、生物、计算机、化工、水利工程、现代的信息技术和现代的生物技术等等。为其科技含量的大幅提升带来了新的契机与机遇?,深刻的影响着农业高效用水技术发展的进程?,其发展的主要特征是在保障区域生态环境安全与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现代的高新科学技术来对我国传统的农业用水技术进行改造和升级。实施各类先进的高效的节水技术和农业产品的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促成我国农业管理、技术、专利、产业、标准为一体的高效节水型现代农业。

1)目前各国对水位农业的服务政策已经非常的明确。如果能够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合理的利用水资源和高效的保护水资源就能保证我国农业的健康持续的发展进步。当前的立体化农业、新型生态农业、新兴有机农业、新兴设施农业等等模式都是高效节水型的绿色农业模式。特别是在地下灌溉、微型灌溉、营养液培植、膜下灌溉等技术措施都是可以采取的新型模式。2)喷灌机目前其研究开发方向是综合利用项目及进一步节能节水,其仍是作为大面积机械化解决大田作物节水灌溉的主要方式,近年在兼喷施农药和节能等方面有较大的突破。尽管不同喷灌机各自的优势不同,但综合考虑其条件,软管卷盘式自动喷灌机、平移式全自动喷灌机及人工移管式喷灌机等是推广重点。3)目前的地下灌溉技术是当今世界上普遍认为最好的和最高效的农业节水灌溉技术。虽然在推广和应用的方面上还存在着速度慢、认可率低等等现象。但是依据这种技术的高技术含量,我相信这些理论实践会得到很好的研究和解决在不久的将来。4)在旱地农业设施高效全面的机械化保水保墒措施将大有发展的潜力。在这种技术上已经形成了很多种农业体系系统。像深翻深耕农业耕地技术、轮作轮休农业技术、保护性和带状耕植技术、使用化学试剂进行保水保墒技术措施等等。这些技术措施如果能够采用机械化的农业耕植系统将会给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带来很好的效果。

3结语

我国农业的高效用水和农业的高效节水是一个影响到世界每个人的全球性的用水问题。努力研究出人类同其他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微生物同土地、水、大气他们之间的内在关系,寻找出高效节约的用水方式和强有力的节水保护措施。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在科技领域里的首位研究课题将是农业节水问题。

参考文献

[1]王乐财.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

[2]雷波,刘钰,许迪,等.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用评价研究进展[J].水科学进展.2010.

农业高质量发展措施篇4

按照区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统一部署,我局积极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习调研、分析检查阶段活动已基本结束,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已全面进入整改提高阶段。为进一步加强我局领导班子自身建设,更好地团结和带领全局系统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加快发展,努力推进农村经济科学发展,针对我局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中查找出的问题,经过认真分析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制定如下整改方案。

一、整改落实的问题

按照分析检查阶段的各项要求,我局利用多种形式认真查找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上存在的突出问题,综合起来有以下方面:

(一)在理论学习上不够深入,特别是系统地钻研理论下功夫少。

思想不够解放,观念上还不完全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自觉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不够,与区领导要求和农业发展新形势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二)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差距。

在实际工作中运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工作,将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与工作实际紧密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有差距。表现在工作存在薄弱环节,对有些重点、难点问题攻坚克难力度不大,工作抓得不紧不死,错过、失去了不少发展机遇;有的工作一般化,目标不够明确;科教兴农是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随着现代农业建设步伐的逐步加快,原有推广体系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但至今没有形成新的健全的农业基层推广体系和有效机制;农业法制建设还没有形成比较完善的执法责任制,仍习惯于传统工作方法,依法行政自觉性不高。

(三)努力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密切联系群众,党风廉政建设有差距。

关心群众生活不够,与干部职工谈心交流思想、了解生活中问题、困难少,存在工作来、工作去的问题;党风廉政建设在思想上标准不高,在有些地方要求不严格,有些问题发挥表率作用不够;党风廉政建设经常性教育有差距,比如比较注意制度的制定,有些问题落实不到位,接待来人为表示热情有超标准接待问题。

(四)服务意识不强,工作不深入、不扎实。

在思想、工作作风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服务意识不强,在对某些业务工作的指导中主动上门服务少,满足于以文件传达文件,以会议传达会议,会议多、文件多的问题依然存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少,工作被动、效率低,服务质量不高。干部职工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激发。

二、整改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为指导,以“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农村经济发展”为主题,查找突出问题,剖析思想根源,落实整改措施。将整改与“行风评议”结合起来,与“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结合起来,与推动三农工作结合起来,解决影响农村工作科学发展的大事、难事、急事,努力使领导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更强,党员干部模范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表率作用更好,群众对科学发展观的满意度更高,真正达到干部受教育、发展上水平、群众得实惠的目标,为构建和谐*做出应有贡献。

通过整改活动,以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为重点,以尽快解决好一批基层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具体问题为突破口,研究在项目建设、种植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机生产安全、农资打假等方面存在的难点问题,进行集中攻坚。着力在创新工作理念,转变工作思路上下功夫,牢固树立服务为民的思想。要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直接感受到学习实践活动带来的实际成效,使人民群众对我局科学发展的满意度更高。

三、整改的具体措施

我局在整改提高阶段决心贯彻落实边学边改、边查边改的原则,采取坚决措施,对存在的问题认真加以整改,真正达到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打造和谐团体的目的,从而把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

(一)以“理论学习”为重点,不断提高思想水平和政治素质。(8月10日前落实完成,由副主任科员*领负责,责任科室:办公室)

1、抓认识的提高。用科学的理论武装思想,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工作,真正认识到只有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

整改措施:在每周五下午的学习会上,加大对政治理论及科学发展观相关著作的学习。

2、抓制度落实。进一步完善学习制度,创新学习激励机制,使学习成为广大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努力建设学习型单位。

整改措施:在原有的学习制度上进一步完善。

3、抓学习深化,真正全面、系统、深入地学习科学发展观,做到理解要义、掌握精髓,不能停留在浅尝辄止。

整改措施:系统深入地学习科学发展观理论。

4、抓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将科学发展观理论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努力实现农村经济的科学发展。

整改措施:按学习制度进行学习,使农村工作真正达到科学发展,努力打造高效、文明、优质的服务型单位。

(二)突出重点、统筹兼顾,解决好制约我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突出问题。(8月15日前落实,由副局长*、党组成员*负责,责任科室:农业科、科教科、农业中心、蔬菜站)

1、加大种植结构调整工作力度,不断优化品种,提高产量和质量。

整改措施:积极与上级部门和各乡镇沟通,争取更大支持力度,不断引导农民接受新思想,加强对农民新技术、新品种的培训和指导。

2、建立并逐步完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抓好新农村建设工作。

整改措施:整合全区7个乡镇办的农业、农机技术人员,建立1个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1个农机推广中心,分别设立6个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站和农机技术推广站。通过技术下乡和规范管理,健全和完善农业科技技术推广体系。

3、加强农民培训工作。

整改措施:制定培训计划、培训内容,不断开展培训。

4、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尤其是发展以无公害蔬菜为主的设施蔬菜。

整改措施:积极引导、转变农民的传统种植意识,培训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同时,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

5、大力推广现代科学技术,使科技贡献率明显提高。

整改措施:整合全体农业技术人员,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为重点,年内推广现代农业技术26项,全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知晓率达100%,每村10户以上达到“三会”水平。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优化农村发展环境,促进农业持续健康发展。(8月20日前落实,由党组成员*、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领负责,责任科室:执法大队、农机中心、科教科、农经科、农业科、新能源办公室、农机公司)

1、整顿和规范农资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农资生产业企业和销售商行为。

整改措施:由农业综合执法队对农资生产企业和销售商家进行执法检查,重点检查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是否存在假冒伪劣产品,销售证照、台帐记录是否齐全、人员行为是否规范,坚决杜绝坑农害农事件发生。

2、规范农机具配件市场秩序,提高农机作业水平。

整改措施:一方面,农机中心加大整顿农机配件生产和销售市场力度,严厉打击制假、售假、以次充好、哄抬价格等违法行为。另一方面,加大农机补贴项目的跑办力度,争取各多的农机补贴资金,满足大量农民的购机愿望。同时,抓好平安农机示范县建设,加强管理,培养大量的农机大户,提高平安农机示范县的质量。

3、加强技术人员技术培训,提高科技业务水平。

整改措施:制定技术人员培育规划,开展技术培训,同时要下乡进行实践,为农民更新技术、增产增收、我局农业工作水平提高创造条件。

4、积极落实相关惠农政策,对各种行政行为进行进一步规范,切实为农民提供便捷的服务。

整改措施:进一步落实好惠农政策,将国家的各项补贴资金足额发到农民手中。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制定流程图,对每一项行为的落实进行规范,真正让农民得到实惠。

5、进一步规范农村财务管理。

整改措施:加大检查力度,检查村集体财务管理人员配置是否齐备,监督、内控机制是否健全,帐簿的建立及记帐核算方法是否规范、合法;财务公开是否坚持每季度公开一次,重要财务活动是否随时公开,内容是否真实全面,财务公开档案是否健全,群众对财务公开是否满意。

6、优化农村发展环境,积极推进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

整改措施:全面落实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和沼气国债项目,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同时,加大项目跑办力度,争取更多项目资金。继续扶持沼气物业服务组织建设。

7、进一步做好农村土地承包和土地流转管理工作。

整改措施:农经科以相关文件精神和规定为依据,妥善处理好农村土地承包过程中的出现的各种问题,要深入乡村及时全面的了解情况,将矛盾问题化解在基层,杜绝各类非常规行为发生。积极开展土地流转试点村工作,大力推广新的土地流转制度,尽早实现发展10个试点村的任务。

农业高质量发展措施篇5

关键词:旱作区农业发展 制约因素 存在的问题 发展对策及建议

临夏县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大县,也是国扶省列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县总面积1212.4平方公里,海拔在1735~4636米之间,年平均气温7.5℃,无霜期170天左右,年均降水量628.5毫米,但降雨时空分布不匀,降雨多集中在7、8、9三个月。全县总人口38.6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6.07万人,总耕地面积37.55万亩,人均占有耕地1.04亩。年降雨量在450~550㎜的干旱半干旱面积达20.4万亩,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54%,主要分布在民主、井沟、红台、黄泥湾、榆林、路盘、新集、南塬、北塬、桥寺、土桥等十二个乡镇。长期以来,由于该区受自然经济条件限制,农业生产水平低而不稳,农村贫困面大,农民增产增收困难。因此,发展高效旱作农业,提高旱作区粮食产量,对于提高我县干旱、半干旱区的农业生产水平,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从根本上解决旱作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对促进旱作区乃至全县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切实保障全县粮食生产安全,推动全县农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临夏县干旱半干旱区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

1.干旱缺水,降水分布不匀

该区年降水量400~600毫米,并且降水时空分布不匀,春未夏初常有20天以上无透雨,土壤水供给不足,而年降水量的60~80%,多集中在7、8、9三个月,年蒸发量大,当地主要农作物生育需水期与降水期错位。

2.土壤瘠薄,水土流失严重,中低产田面积大,发展后劲不足

该区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大部分在10克/公斤,速效磷含量10毫克/公斤左右。耕地缺氮、缺磷,有机质含量不足,保土、保水、保肥能力差,降雨集中季节或大雨暴雨时水土流失严重,加剧了土壤侵蚀,由此造成抗灾能力比较弱。

3.耕作粗放,农业生产水平低,由于该区大部分在浅山沟壑区,交通不便,群众科技文化素质比较低,生活贫困,科学种田水平低,农业生产靠天吃饭,十年九旱,广种薄收、耕作粗放,生产水平和再生产能力低。

二、发展旱作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降水少,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400~550毫米之间,据试验研究,一毫米降水量可亩生产粮食0.4~0.65公斤,降水量在400毫米的地区亩产可达160~260公斤,一亩次灌水量为40~50立方米,60~75毫米的降水量就相当于一亩次灌水量,那么400毫米降水量就相当于亩灌水6次。因此,如何利用好自然降水,挖掘增产潜力,这是旱作区农业的发展的核心问题、突破口。

2.农业生产结构比较单一,临夏县旱作农业区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种植业以粮食为主,畜牧等产业比重低,畜牧业对种植业的拉动作用不明显。

3.临夏县干旱半干旱区的洋芋、花椒、药材及奶牛、羊肉都是各具特色的绿色环保产品,这些产品现已具备产业雏形,但规模小、档次低、分布零散,特色优势不明显,还未打响自己的品牌,对旱作区的经济带动作用弱。

4.旱作农业新技术还没有大面积推广,由于对技术推广经费的投入不足,资金扶持力度不大,在生产中对一些抗旱新技术的应用比较单一,没有进行组装配套,没有形成集成的综合抗旱技术体系,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旱作农业新技术的进一步推广普及。

5.农业基础条件比较差,抗灾能力比较弱,坡耕地面积仍然较大,水土流失严重,集雨节灌等配套设施少,土壤瘠薄,中低产田面积大,发展后劲不足。

三、临夏县干旱半干旱区农业发展的对策

临夏县旱作农业区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薄弱,必须要做长期艰苦努力,做到农、林、牧、水综合发展,山、水、田、林全面规划,提倡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坚持用地和养地相结合的各项技术措施,实行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并举,有机肥料与无机肥料搭配,逐步改善农业生态条件,着力营造适宜的作物生长内外部环境,积极引进适宜当地种植的抗旱作物新品种,集成推广一系列旱作农业新技术,提高降水利用率,使农业生产走上良性循环的路子。

1.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进行综合治理

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各有特点,要互相配合。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宜林则林,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农林牧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山坡耕地要逐步搞农田基本建设,进行工程改造,修建梯田,从根本上改变坡地外部形态,减少水土流失,增加土壤水分蓄积量,保水保肥。变“三跑(水、肥、土)田为三保田”,不宜垦种的荒地和田埂路旁大力提倡种树种草。年降水量500mm以上的地区应以经济林为主,乔灌草结合。年降水量小于400mm地区应以牧草、灌林为主。沟底宜林,坡梁宜草。

2.大力发展畜牧、饲草产业,农牧结合

畜牧产业在大农业链条中处于重要地位,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措施之一。因此,积极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企业、基地和农户互相依托利益共享,共同发展的双赢机制,利用农作物桔杆,荒山荒坡,大力发展畜牧产业,做到农牧结合,桔杆过腹还田。我县旱作区饲草资源比较丰富(特别是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种植技术的推广为旱作区提供了大量的饲草),畜牧业也有一定的发展基础。要继续扶持和鼓励农民搞玉米桔杆青贮氨化,发展养殖业,使种植业生产的有机物质能够多层利用,增产增值。一是畜多肥多,肥多粮多,粮多畜多,形成良性循环,促进农牧业发展。二是增加畜产品商品量,以畜牧业拉动农业,提高农民收入,振兴旱作区农村经济。

3.增施有机肥料,合理施用化肥,培肥地力,以肥调水

临夏县干旱半干旱区的土壤大多为白麻土、黄麻土和大白土,土壤贫瘠养分含量少。地薄导致干旱,干旱加剧地薄,旱与薄互为因果,导致低产。生产实践表明,增施有机肥,既可增加土壤养分含量,又能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蓄水保水能力,起到以肥调水的作用。据测定:土壤有机质每增加1克/公斤,土壤含水量就增加10~20克/公斤,原因是高肥力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土质疏松、便于作物根系向纵深方向发展,充分吸收远距离水分。合理使用化肥,可增加植物的生物产量,并提高降水的利用率,从而增加土壤有机质,为缓和饲料、燃料、肥料的矛盾提供物质基础。这也是培肥地力,改善生态平衡的重要途径。因此,要增养畜禽,养畜积肥,大力发展沼气,改善农肥积肥基础设施,提高农肥资源利用率和农肥积造率,增加有机肥料。在此基础上结合增施磷肥、配方施肥,用养结合、培肥地力,无机促有机,有机无机相结合,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和水分利用率。

4.蓄水保墒,抗旱耕作

运用传统的优良耕作措施,按照降雨和土壤水分变化规律,适时深耕细耙,打耱保墒,纳蓄天上雨,保好地下墒,使有限的天然降水发挥最大的增产作用。在生产中吸墒的措施主要是伏耕和秋耕,保墒的方法为耙、耱、锄、碾。每年夏收和秋收,趁高温多雨时机按时深耕,晒土熟化,接纳雨水,暴雨后及时耙耱,蓄积雨水。夏田入秋后深耕一次,熟化土壤。入冬前后再打碾耙耱一次,做到茬子地、圪垯地不过冬。土壤解冻时要及时打碾、碾压、耙耱,起到提墒和保墒的作用。作物播种要根据不同墒情采用抢墒播种、提墒播种、垄沟深播、浸种催芽、整薯播种(洋芋)、干种等雨等抗旱播种技术。作物生长期间,及时中耕松土除草,保墒增湿增温。

5.大力推广以全膜双垄集雨沟播为主的旱作农业新技术

全膜覆盖双垄沟播种植技术是旱作农业生产上的一项重大抗旱技术措施,它改写了旱作农业靠天吃饭的历史,由被动抗旱变为主动抗旱,实践证明,全膜双垄沟播技术非常适合我县干旱、半干旱区自然条件和降水规律,是我县旱作区提高粮食产量,发展畜牧业,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措施之一,是旱作农业发展的新突破。这项技术的核心是从集雨和抑制土壤水分蒸发的原理出发,通过大小垄面,全地面地膜覆盖,充分接纳自然降水,达到最大限度蓄纳降水,能使土壤中的水、肥、气、热诸因子互相协调,具有增温、增光、蓄水、调水、省水、保肥、灭草等抗旱保墒的旱作效果,降水利用率可提高90%,以干旱区年降水350毫米,降水利用率90%计算,亩可蓄纳土壤水分200立方米,可基本满足玉米全生育期生产500㎏玉米的水分需求。该项技术覆膜时间最好为秋季覆膜和顶凌覆膜,秋覆膜可把秋季的降雨全部积蓄起来,到了来年最缺水的季节,由于田块水分没有缺失,同时可接纳冬季和开春的雨雪水,这样完全可解决玉米、洋芋等作物因干旱播不下去或播下去不出苗,出苗不整齐及苗期生长缺水的问题。

6.因地制宜调整干旱半干旱区作物布局

顺应天时,遵循自然规律;顺应市场,遵循经济规律;顺应时代、遵循科学规律,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原则,因地制宜,积极调整种植业内部结构。发挥自然、资源优势,建立特优农产品蚕豆、花椒、油菜、洋芋、药材及畜牧养殖等示范生产基地,发展规模化生产经营,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扩大玉米、豆科(豌豆、苜蓿)中耕养地作物面积,合理轮作倒茬,用地养地相结合。洋芋在我县干旱半干旱区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优,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要充分发挥干旱区洋芋生产的优势,建成集洋芋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龙头企业,打出拳头产品,以品牌带动发展。同时,要合理安排协调好粮、经、果作物之间、耗水量大的与耗水量小的作物之间、用地与养地作物之间、作物需水与自然降水时期的相互补偿关系、全面扩大抗旱、耐旱作物种植面积,最大限度优化旱作农业生产环境,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农业高质量发展措施篇6

[关键词]高产农作物栽培技术研究

[中图分类号]S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6)08-0093-01

1农作物栽培内涵分析

在农业的发展中,农作物的种植项目是需要管理人员重点关注的,而农作物栽培科学技术主要是辅助农作物生长发育,保证其产量以及作物品质得到有效保证的产业运行机制。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利用统筹协作方式进行同数量耕地调研,质量和产量都能得到有效的提高。另外,在实际种植过程中,利用农作物栽培技术,为了能有效的获得质量不错的农产品,种植人员会集中选取优良的种子,主要采取的就是种子浮力法,选出沉底且质量不佳的种子,然后利用有效技术进行定向种植。

2农作物高产路径分析

2.1转变种植人员思想意识

在农业发展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转变农民传统的种植思想,集中建立有效的技术运行机制,经验积累很重要,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种植人员要转变思路,虽然不能完全承袭,但是也不能完全摒弃,要以辩证借鉴的眼光进行优化种植[1]。在种植过程中,不能盲目只重视选苗而不重视后期生长,过于重视施肥过程却忽略了种植环境。种植人员要立足于农业发展趋势,优化运用新技术和新措施,进一步实现产量和效益的同步提升,也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另外,相关部门要集中组织农民进行培训,在学习和交流中学习更多关于农业技术的内容,从自身素质提升开始,在行为中逐渐转变传统思想,从而建立更加优越的农业发展理念,顺利推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2农作物种植技术科技化升级

要想推进整体农业项目的高效发展,就要在种植技术方面优化运行科学技术,保证其农作物高质高产。这其中,杂交水稻的问世就是比较突出的农业发展标杆,管理人员要针对耕地、农作物种植机制进行集中处理,优化运作符合科技发展和农业发展需求的种植措施,也是利用基因改造的模式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发展环境下农业和科技之间的矛盾。除此之外,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技术革新不仅适应于种子的选择和培育,也集中在土壤改革措施方面。利用技术对土壤结构进行优化保护,主要选用除草、增肥等措施进行土壤肥力的保护,真正实现了科技和农业的并行发展[2]。

2.3农作物品种培育技术升级

在农业中运行新科学技术,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就是农作物品种的选择和培育,并且,利用新品种培育的方式,也是实现农作物高产的最佳路径。在实际处理过程中,种植人员和研究人员要建立有效的项目机制和互动模式。其一,主要利用科学技术对农作物基因进行改良,从而提升农作物部分习性,其中包括抗病虫、抗倒伏等特性,真正实现了农作物的增产。其二,利用技术对农作物生产环境进行改良探讨,集中研究在新领域和新环境中的农作物生长机制[3]。例如,利用技术进行光合作用的模拟,从而解决植物在没有光合条件下生长的问题,或者是近几年,关于水果颜色变换的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新颖的技术吸引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但是,凡事有利有弊,新品种的研究尽管具有刺激市场的作用,但是对于生物链的破坏以及食品安全问题还需要有关部门仔细研究,只有保障绿色农业项目的顺利推进,才能真正实现农业的生态发展。

2.4农作物管理方式规范化升级

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管理人员要集中进行有效的规范化管理,只有保证管理运行模式的优化,才能真正建立科学合理化的农作物发展结构。第一,管理人员要集中升级种植人员的素质和能力,针对其管理方式进行有效培训,保证农民能进行规范化的操作,利用标准化科学模式助力整体种植环境的改变,也能有效的促进农作物的健康成长[4]。第二,要对农民进行专业化的培训,优化种植人员的施肥、保湿以及除虫操作。并且,当地政府要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有效的病虫害防护,切不可针对病虫问题盲目喷洒农药。第三,农作物种植者要对农产品的种植采取方式进行集中的改良,财务科学化日常作业,并且对农田进行集中的划区轮作。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主要采取的方式就是机械化农业生产,期间运行有效的土壤保肥措施。在实际种植过程中,管理人员一定要集中制定必须的管理规定,完善管理措施和管理办法,确保农作物种植行为按照标准化流程进行,且整体项目符合农业要求[5]。

2.5农作物种植环境升级

对于农作物生产来说,基本的种植环境非常重要,因此,在提升整体种植技术的同时,管理人员也要强化对环境的保护和处理,真正实现因地制宜的管理措施和种植机制,集中对土壤进行保湿和增肥,优化农作物光合作用条件,利用有效的措施进行通风通气保护,真正实现农作物的良性生长,也保证其产量的有效生长。并且,也要集中升级病虫害防护工作,利用科学技术减少病虫害对农作物的损伤,也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经济利益。

3案例分析

由于本地盛产工业辣椒,针对其进行集中化田间管理。第一,对其生长期进行管理,要保证在定植后20天左右,及时的安排专业人员对门椒进行摘除。第二,利用绿功夫、抑太保、保尔等农药对棉铃虫进行防治,要保证每隔两天施加一次,利用吡虫啉防治蚜虫。第三,集中强化对于防涝的重视,在雨水多的天气集中排水,利用起垄阶段进行排水沟的挖掘。第四,在其生长旺盛期且雨量较大,要适量浇水的同时追肥25kg或者是尿素15kg。第五,集中进行叶面喷肥。利用叶霸或者是喷施宝有效进行叶面喷施,每亩集中在20g左右,为3000倍稀释后溶液。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优化技术项目、品种培优方式以及管理机制和管理措施升级的过程中,集中利用科技化栽培技术提升农作物产量,不仅要提高整体管理环境和方式,也要利用最优化生态和经济运营模式推进农作物生产走向科技之路,从根本上优化技术,推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廖义刚.明中后期高产农作物的传入对社会稳定的影响[J].华章,2011,25(04):18,49.

[2]张荣.刍议特高产玉米种植技术[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4,29(01):57-57.

[3]邹泽国.农作物栽培技术及高产影响因素探究[J].科学种养,2015,32(02):70-70,71.

农业高质量发展措施篇7

年种植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方向,以大宗农产品稳定供给和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优化区域布局,强化科技支撑,强化服务保障,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高产技术普及化,加快转变生产方式,加快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全面提升种植业综合生产能力。

二、目标任务

年种植业生产的主要目标是:夏粮种植面积稳定在270万亩,油菜面积增加到45万亩;秋粮种植面积330万亩,其中水稻面积310万亩。力争夏粮平均亩产稳定在380公斤以上,油菜平均亩产达到180公斤以上,水稻平均亩产达到575公斤。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达到95%,优质水稻种植面积达到90%,优质双低油菜种植面积达到100%。全面应用轻简、高效、节本新技术,推广面积达到90%,其中麦套稻推广80万亩,秸秆全量还田面积达80%,全面实现秸秆禁烧。

三、主要措施

年种植业工作围绕全委目标和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工作上重点突出“五个提升”:

1、以推进水稻“三改一创建”为突破口,提升现代粮食产业发展水平。围绕粮食生产总体目标,大力实施以“旱粮改水稻、籼稻改粳稻、直播改机插、高产增效创建”为内容的“三改一创建”工程,进一步优化结构,提高高产作物和高产优质品种的比重,挖掘增产潜力,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一是进一步优化种植业结构。丘陵籼稻产区继续推进籼稻改粳稻,提高粳稻在水稻中的比重;沿江、里下河优质专用小麦优势区要做大做强,提升优质专用小麦产业竞争能力;积极引导农民采取麦油轮作等模式,稳定油菜种植面积。二是深入开展高产增效创建。认真总结近几年高产增效创建工作的经验,科学规划万亩示范片,集聚各类项目资金,合力推进,增强创建工作的计划性,做到创建一片,成功一片。进一步加大高产增效创建投入力度,扩大创建规模,认真组织实施好部、省级万亩示范片,加大市、县(市、区)自建力度,加大整体推进工作力度,承担整建制创建任务的要加大地方投入,确保整建制创建取得实效。加强万亩示范片与龙头企业对接,加快建成一批农田基础好、标准化水平高、带动范围广、市场竞争力强的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加大品牌创建力度,提升创建水平。三是大力推进商品化育秧。针对一些地区农民育秧困难或秧苗质量不高的问题,以直播稻比重较高的乡镇为重点,以一个或相邻几个行政村为单元,建立一批高标准的集中育秧基地,大力推进商品化育秧,加快直播稻改机插的步伐。制定并推广育秧技术规程,组织开展育秧人员技术培训,积极推广应用育秧新型基质、塑盘、无纺布、播种机等,提高秧苗素质。

2、以实施农业重大技术推广计划为抓手,提升科技应用水平。围绕主要农作物生产关键环节,加强技术攻关,集成推广重大技术和高效模式,创新推广方式,提高科技水平。一是加快主推品种推广步伐。按照省公布的主推品种推介名录,加大推广力度,力争主推品种覆盖率提高5个百分点。立足稻麦周年高产,科学选用生育期适宜、产量潜力大、品质优、抗性好,深受农民欢迎的新品种。推进品种统一布局,充分发挥良种补贴、商品化育秧、万亩示范片建设等项目的导向作用,引导品种集中连片布局,加快形成一个乡镇以一个品种为主的格局。二是集成推广高产高效种植技术。加大主推技术推广力度,水稻上大力推广精确定量栽培、机插秧、麦套稻、抛秧技术;小麦上大力推广稻茬小麦免耕机械匀播技术、弱筋小麦品质调优技术等;油菜上积极推广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进一步配套完善稻麦秸秆全量还田技术,通过镇压、水浆管理等措施,提高秸秆还田的出苗、发苗质量。突出抓好小麦拔节孕穗肥、水稻穗粒肥等高效施肥措施的落实,指导农民因苗适期施肥,挖掘产量潜力。三是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治。突出重点作物和主要病虫草害,采取农业防控、物理生物防控和化学防控相结合的综合防控措施,保障农业和粮食生产稳定发展。

3、以推进耕地质量管理为重点,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切实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与保护,加快推进市、县两级耕地质量监测点和区域站建设,开展耕地地力评价工作,逐步建立完善耕地质量预测预警体系。积极开展补充耕地质量评定与验收,努力提高补充耕地质量。深入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建立健全“五个一”科学施肥推广体系,开展示范县创建活动,实行整县整乡整建制推进,引导企业生产主推配方肥,指导农民用好配方肥。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组织实施好产能建设田间工程、良种繁育和农技推广体系、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等项目,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实施土地平整、机耕道、农田林网工程,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加高标准农田面积,增强高产稳产能力。针对近年来自然灾害发生特点,强化应急管理,减轻灾害损失。完善灾情调度与预警制度,加强农业、气象、水利等相关部门的配合,准确掌握农情、墒情、水情、气象等信息,适时组织专家会商,准确判断灾害发生趋势,及时预警信息。完善防灾减灾技术体系,突出抓好农作物抗逆栽培、灾后增肥、水浆管理、生长调节剂应用等行之有效的防灾减灾技术措施,提高灾后恢复生产能力。

农业高质量发展措施篇8

一、发展原则

开展农田水利建设,正确处理农田水利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充分调动社会各种力量,多方协作,推动农田水利建设的顺利进行。规划中将坚持以下原则:

1、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

从保障生命财产安全,提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要求出发,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饮水安全、防洪安全、粮食安全用水、经济发展用水、生态环境和居住环境用水等方面的需求,把广大农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农田水利发展和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农田水利综合体系。

2、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突出重点

根据全区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多方论证,科学规划,慎重布局。统筹考虑防洪除涝、水资源配置与供给、水环境治理和保护的需求,协调城镇与农村、灌区与乡村、骨干工程与配套工程之间的关系,优先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问题。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更新改造与新建扩建并重,当前与长远、需要与可能相结合,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突出重点,讲求效益。

3、开源、节流与保护并举,建设、管理与改革同步

要坚持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节约保护,并把节约、保护放到优先位置。加强水利投、融资机制、水价形成机制、公益消耗补偿机制等方面的改革;深化水管单位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体制、健全法制、改革机制、强化管理能力、保全工程能力、扩展服务能力、促进全区农田水利全面发展。

4、加强与其它相关规划的协调

要做好与经济社会、水资源综合利用、国土整治、城镇发展,以及水利、农业等专项规划的衔接与协调。

5、量力而行,通力协作,稳步发展

依据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按照财政资金和群众自筹可能,合理确定农田水利工程发展规模和建设速度,并采取积极措施,在积极争取各级政府扶持的基础上,动员广泛社会力量的参与,水利、农业、财政、发改委等部门分工明确,通力协作,稳步推进,使农田水利建设成为全区各部门的共同行动,全面实现农田水利建设目标。

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包括工程质量行政领导责任制、参建单位工程质量责任制以及工程质量检查监督验收管理办法等。严格控制工程投资、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积极参与,及时协调处理好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全区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局面,切实保障本次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确保按计划、按标准、按质量完成。

二、水利建设

为发展农业生产服务的水利事业。基本任务是通过水利工程技术措施,改变不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自然条件,为农业高产高效服务。

主要内容是:

(1)采取蓄水、引水、跨流域调水等措施调节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为充分利用水、土资源和发展农业创造良好条件;

(2)采取灌溉、排水等措施调节农田水分状况,满足农作物需水要求,改良低产土壤,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农田水利建设就是通过兴修为农田服务的水利设施,包括灌溉、排水、除涝和防治盐、渍灾害等,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定的基本农田。主要内容是:整修田间灌排渠系,平整土地,扩大田块,改良低产土壤,修筑道路和植树造林等。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兴修各种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和采取其他各种措施,调节和改良农田水分状况和地区水利条件,使之满足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促进农业的稳产高产。

农业高质量发展措施篇9

[关键词]农机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4)04-0201-01

一、农业机械化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农民的整体素质不高

农民是农业发展的主力军,对农业机械化发展有重要作用。当前农机使用过程中使用水平不高,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由于农民的整体素质不高,当前河南地区大量的劳动力外出打工,留守的大多数为中年妇女和老人,其知识层次比较低。另一方面,很多农民对农业机械化的认识程度还不够,导致农民在使用农机产品时操作不当。农机化的效果好坏,与操作者的操作水平有很大关系,这种现状导致农机产品的使用效率不好。另外,由于对农机化的认识程度不够,没有将自己的角色摆正,很多人甚至认为农机部门可有可无,影响不大,种种行为都阻碍了农机化的深层次发展。

2.农业机械化的水平比较低

农业机械化的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的标志,我国目前呈现的农机化使用现象是,多小型拖拉机,高性能动力机械比较少,主机比较多,但配套的机具比较少,这种问题和现象在河南地区也比较常见。而且农业机械产品的功能大多比较单一,利用的效率不高。有调查显示,我国的一台拖拉机所能进行的项目均值不到1.5种,而一些农机发达的国家,一种机械可以进行几项工作。我国的农业机械化水平低下,是农机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3.农机投入不足,推广难度大

农机产品的投入和推广程度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民的购买使用意愿。虽然国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促进农民的积极性,比如国家的各种补贴政策,但很多时候,这些优惠政策还不能满足农民的要求。另外,很多小型的农机产品补贴在很多农村地区没有落实,尤其是河南省在补贴机械推广过程中,难度太大,农民的购买意愿和积极性都不强烈,阻碍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

4.农机管理服务体系不够完善

当前农机管理服务体系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乡镇的农机管理机构大多数没有办公场所,无法开展相应的工作。第二,农机管理人员不足,而且人员的成分也必将复杂,有农民身份的,也有乡镇干部等,工作人员的能力素养大多参差不齐,影响工作的开展和技术、产品等方面的推广。

二、加强农机管理的策略

1.加强农机推广的宣传教育力度

无论是对于农民还是农机工作人员,提高他们的整体能力素养,是保证农机化快速发展的前提。对于农民,要不断提高他们对农业机械化的认识,可以多在乡镇进行农机知识的普及,激发他们发展农机事业的积极性。而对于农机人员,则要不断提高农机从业人员的各种操作技能,其他素养,农机技术的培训工作要定期开展,培训的经费各级财政部门也要及时落实满足,以便能顺利开展工作,提高农机人员的技能水平和工作修养。

2.加大农机扶持和保障力度

农机投入不够,是阻碍农机发展的重要原因,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扶持和保障力度,是农机发展的必经之路。由于我国的农民收入不高,缺乏资金,若没有国家的各种补贴,农民支付农机产品还有一定难度。国家和政府的扶持,在财政上,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河南省内实施购机补贴,针对目前有的一些补贴措施要继续落实加强,并且要进一步完善各种补贴机制,改进补贴的方式,比如,增加水稻生产机械购买的补贴,对建设标准粮田以及购买农机产品进行一定比例的补贴等。另外,针对我国现在的农机企业缺乏资金的问题,加强贷款的扶持也是一个重要方面。银行可以通过一些信贷服务为农机制造企业提供优惠的贷款政策,提高企业对农机产品的研发生产能力。此外,对于当前的一些农业大户,要更换农机产品时,也可以采取一些补贴扶持手段,低息、贴息贷款、保险担保等,是促进农机使用者和生产者不断发展的重要措施。

3.加强农机化标准体系和质量检测体系的建设

农机产品的不断更新,要求农机技术也要随之发生改变。而农机化的使用标准以及对其质量进行监督,是提高技术优势的关键。无论是建立农机使用标准体系,还是建立相应的质量检测体系,都是提高农机技术的基础。建立农业机械化的标准体系,能不断促进各种农机产品的性能、质量等诸多方面的提高,也能给农机使用者提供一定的保障,可以促进农机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而农机质量检测体系的构建,则是保证农机产品质量的重要关卡。目前,很多国外的农机产品进入我国,质量的良莠不齐,对农机发展带来极大的影响。因此,为了保证农机工业的不断发展,要按照严格的质量检测体系,对于不合格的国内外产品要坚决抵制,而且要不断更新质量检测水平,增加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农机质量检测提供一定的条件。当然,对于国外先进的农机产品和农机技术,要不断引进学习,才能不断促进农机产业的发展。

4.加大监管力度

加快农业机械化过程中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是促进农机行业规范化的重要措施。在法律体系的构建上,要按照“文明执法、优质服务”的要求,不断完善执法的装备,提高执法人员的各种素质,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同时,不断完善安全制度、强化执法监管、采取集中整治等手段,进一步推进农机的安全生产,对于一些无牌无证驾驶农机产品的现象,要及时治理等,都是促进农业机械化按照规范发展的重要举措。

结语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发展的关键一步,也是改变农民生活的重要举措。我国的农业机械化推广普及有一定成效,但落实到具体乡镇的推广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无论是人员本身,还是体制上,都有很多不足,为此,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治,提高农机人员以及农民的能力素养,进一步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倪山.浅析农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3(01)

农业高质量发展措施篇10

1中低产田类型及其障碍因素

一是干旱灌溉型,障碍因素:地势高、坡度大、干旱缺水;二是坡地梯改型,障碍因素:土层瘠薄、质地粗、水土流失严重;三是瘠薄培肥型,障碍因素:土层瘠薄、养分含量低等;四是渍涝排水型,因局部地势低洼,排水不畅,造成常年或季节性渍涝的旱耕地,障碍因素:土壤渍涝。

2中低产田改良措施

从莱芜市农业生产实际、中低产田类型及其障碍因素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应积极采取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少耕免耕、地膜覆盖、矫正施肥、改变种植制度为主的农艺措施,并配合生物(生物有机肥)及化学措施(土壤改良剂),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及土壤改良力度。

2.1用养结合,培肥地力

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调节养分比例。一是根据土壤养分含量状况,全面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1-2]。自2006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以来,累计推广面积27万hm2,覆盖村880个,节肥10.7万t,增产103.4万t,总节本增收21599.9万元。项目核心示范区配方施肥建议卡入户率达到100%,其他示范区达到80%以上,施用配方肥面积6.33万hm2,应用农户31万户。使施肥技术达到了科学化、规范化、定量化,真正做到用地与养地相结合,逐年培肥地力。二是增施有机肥、大力实施有机质补贴项目[3-4]。在小麦玉米连作区实施有机质补贴项目面积4000hm2,补贴商品有机肥量为1500kg,合计6000t。通过该项目的实施,一方面有机质含量有所上升,培肥了地力,提高了耕地质量;另一方面减少了施用传统农家肥因腐熟不彻底而造成的烧苗、污染及加速病害传播现象。

2.2因地制宜,调整作物布局

针对莱芜市地形地貌复杂、土地资源多样性等特点,充分发挥当地优势,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科学布局。中西部平原,土壤肥沃、水浇条件好,可进一步扩大生姜、大蒜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北、东、南部山丘地区,山场面积大,水源不足,以林果为主,农林牧全面发展,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石灰岩山区,土层深厚,土质较好,宜种植小麦、玉米、地瓜等;砂土干旱地区,宜种植花生、地瓜等。

2.3注重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灌溉条件

一是健全灌溉工程,配套灌区设备,加强灌溉作业管理,改进地面灌溉技术[5-6],采用增产、增值的节水灌溉方法和技术。积极发展节水抗旱农业,以“覆盖保墒、水肥一体化、培肥地力、抗旱生物制剂应用”为关键技术,把高标准旱作节水农业技术试验示范作为重中之重来抓,重点示范推广旱地沟垄保墒技术、春膜秋盖技术、抗旱生物制剂应用、免深耕技术和水肥一体化技术,全市累计示范推广农业节水新技术2333hm2,作物产量增加13.5%以上,效果显著。二是人工富集天然降水。建造大、中、小型蓄水池、塘等蓄水体系,将集纳雨水、拦截径流和蓄水有效结合起来,在作物需水关键期进行灌溉,解决作物需求和降水错位的矛盾,提高水利用率。三是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蓄水能力。应用土壤改良剂改良土壤结构,增施有机肥,增强土壤结构的稳定性,提高土壤对降水的入渗速率和持水量。四是解决排涝问题,对耕层以下有黏土和黏土砂姜层的,建设配套上实行干、支相结合,沟沟相通,保证排水疏通,不留积水。

2.4集约化利用耕地资源,发展生态型可持续农业

保证农作物高效、优质、持续稳产、高产的重要前提是提高耕地生态环境质量。根据莱芜市生态环境特点及资源优势,通过科学间套种、合理轮作等措施,因地制宜利用耕地资源,努力提高耕地资源利用率,增加复种指数;注重多种产业、多层次、多物种的有机结合,建立生态型可持续农业系统,农林牧副渔并举,达到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的高度统一。此外,加快土地流转,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鼓励农产品加工出口企业建立自属基地,扩大集约经营的耕地规模,提高全市耕地资源的集约化经营程度和经济效益。

3参考文献

[1]刘伟.中低产土壤改良及培肥措施综述[J].农技服务,2008(5):43.

[2]周丽芳,石训文,祝剑真,等.上饶市农田土壤改良措施探析[J].江西农业学报,2007,19(11):59-60,104.

[3]王翔.田间工程和农业措施对盐碱土种稻的作用和意义[J].内蒙古农业科技,1991(1):14-16.

[4]孙宁.东宁县白浆土中低产田改良的初步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0(10):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