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童话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19:31:39

小学童话篇1

关键词:童话教学;问题;原因;建议

一、小学语文童话教学概述

1.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定义

就目前国内的研究来看还没有对小学语文童话教学明确的定义,总结前人的研究可以把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定义归纳为两个方面。第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授学生童话文体。第二,在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加生动形象地理解晦涩的课本知识,利用自己编造的或者已经存在的童话故事进行教学。从上文论述中可以看出这两种定义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所提到的童话教学指的是教学内容,是童话文体,后者所指的童话教学说的是把童话当成一种教学手段来进行教学。本文中论述的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主要是指的第一种定义。

2.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必要性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各种优势决定了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必要性。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再加上自己的调查研究,可以把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必要性分为以下几点:(1)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符合儿童心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小学生的心理需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指出小学生思维发展处于形式运算阶段,具有直观性、具体性的特点,学生逐渐从无意注意发展为有意注意。在这个时期对小学生实施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与这个时期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相吻合;(2)小学语文童话教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小学生的审美感。通常来说童话都是人们想象出来的故事,这些故事形象生动、充满创造力和想象力,而且童话故事中的语言非常优美,这些都对小学生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在童话故事学习中学生能够在虚幻的世界中自由地翱翔,经过教师适当的指引对童话故事进行理解、吸收、再造,通过对童话中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的感悟和理解创造出自己心中童话的意境。(3)小学语文童话教学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问题的原因

1.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教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在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三年级以上的课本中童话故事的数量要远远低于较低年级课本中的童话故事数量。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原因在于,教材的编制者从理性的角度分析认为,在较低年级的小学生更具有儿童的天性,他们的想象力更加丰富、好奇心更加强烈。

2.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教学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在小学语文童话实际教学中教师通常会注重对童话文体阅读技能以及作文技能进行教学,很少有教师会对童话的背景、童话内容的深刻意义进行教育。在这种情况下,小学生对童话故事本身了解非常缺乏,也就很难发挥童话故事的众多优势,这个时候童话故事对于小学生来说就相当于一般的记叙文违背了童话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教学的目的。此外,很多教师在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过分注重对小学生进行道德说教,于是教师会过多地分析童话故事中人物勤劳勇敢、勇往直前、坚持不懈的性格。这样做就在一定程度上曲解了童话故事本身的内容,失去了童话故事的魅力。

3.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教师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教师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两点:第一点是在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教师对童话教学的目标认识不明确。第二点是在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教师对童话教学的教学方法掌握不熟练。教师对童话教学的目标认识不明确就会导致教师使用不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得最终的教学效果受到很大的影响。

三、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建议

1.对童话教学中教学内容的建议

在实际的童话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对童话本身的讲解、加强对童话故事背景的讲解,让学生充分了解童话本身的内容,这样才能够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对童话教学中教学方法的建议

鉴于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不能正确理解童话教学的目标,教师自身应该在平时加强童话教学教学方法的研究,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中结合童话本身的特点以及学生的特点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根据课堂气氛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例如,当课堂气氛过分活跃时教师可以利用感悟法教学适当地降低课堂活跃度;当课堂气氛过分沉闷时,教师可以适当利用表演法提高课堂活跃度。

参考文献:

小学童话篇2

一、内容功利化

功利化的第一种表现:受语文工具观的影响,将童话教学作为语文知识技能训练的手段。表现在童话教学中,就是忽视了作品的人文内涵和不同作品在语文教育中的不同功能。有学者按课文的类型及不同类型的功能各种方式,将课文分为“定篇”、“例文”、“样本”和“用件”四种类型。“定篇”用以学习经典的丰厚内涵,“例文”用以学习其生动显现的关于诗文和诗文读写的知识,“样本”用以学习其阅读过程中形成的读写方法,“用件”则主要指“语文知识文”、“引起问题文”和“提供资料文”等。可见,不可能在所有的童话课文教学中都进行“语言与文字的训练”,达到“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的目的。因此,要正确处理好童话教学中工具性与艺术性的关系。童话是儿童喜爱的与儿童心理为契合的一种艺术形式,在教学中应以艺术性为主要内容,否则童话教学对于儿童来说只是一种被强迫的负担。

功利化的第二种表现:过于强调道德教化和思想教育的使命,即要在每篇童话教学中,通过分析和挖掘都要“告诉儿童一个道理”,完成道德劝诫和思想教育的使命。这种倾向观表现在教材的选编上,也表现在课堂教学之中,如《骄傲的孔雀》告诫儿童要虚心,不要骄傲,《小猫钓鱼》表达了做事不能三心二意的主题,《一只小雁》告诉孩子们不能离开集体的道理,《神笔马良》、《卖火柴的小女孩》向儿童揭露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这种重教化的童话教学忽视了童话的特点,忽略了儿童的精神活动和独特的文化,它是从成人世界的现实原则出发的结果。它将儿童视为“不完善的人”,是尚不了解世界、尚无能力、尚没长大的人。将儿童时代设定为一个准备时期,“准备成为未来的行为者”。事实上,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是有很大的区别的,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儿童文化是审美的、感觉的、移情的、热情的,成人文化则更多的是科学的、理性的、冷静的;儿童文化中充满了想象和创造,成人文化更多的是理性和重复”。《小猫钓鱼》中的小猫(代表年幼的儿童)在美丽如画、生机盎然的大自然里,与蜻蜓和蝴蝶追逐嬉戏,而不是专心致志地钓鱼(代表工作),这正是小猫天性的自然流露,是儿童文化的一个表现,我们为什么非得要求它像猫妈妈一样抵御外在的诱惑,而去从事“钓鱼”这类成人世界中严肃而重要的事情呢?《小猫钓鱼》进入语文课本以及批评“三心二意”教学主题的确立正是成人文化中心意识的表现。这种成人文化中心意识是传统价值观念影响的结果。在我国封建社会以君权、父权、夫权为中心的传统文化中是非常轻视、漠视甚至无视儿童的存在的。因此,尽管几千来我国古代文学作品可谓汗牛充栋,被誉为“诗的国度”、“散文大国”,但真正意义上的童话作品少之又少。因此,认识功能与教育功能一样,只能是儿童文学教育的次要功能。我们在儿童文学的教学过程中,应更多地关注其基本的、主要的功能——审美功能。通过儿童文学教学,使学生获得美的体验、生命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

小学童话篇3

一、童话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首先,这是童话文学形式的基本属性所决定的。童话具有的独特审美价值和强大的教育功能价值不仅能够对小学生的语文知识、语言习惯等进行培养,而且童话中反映出来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等也会对小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对小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帮助小学生构建正确的价值观。

其次,这是由小学阶段教学特点所决定的。小学生处在认知发展的初级阶段,具有爱幻想、爱思考的特点,童话的神奇性、幻想性能够很好地满足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发展特点,能够有效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思维,提升创造力。

最后,童话作为教学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还是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要求。新课程改革要求小学语文不仅要对小学生的语文知识和技能进行培养,而且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小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对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精神进行培养,而童话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很好地满足新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童话的透析和教学策略分析

1.创设童话教学情境

创设童话教学情境能够有效激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刺激小学生参与童话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一,要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童话教学情境,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的资源营造童话教学氛围,生动形象地将童话中描述的情境表达出来,让学生对童话有更加具体的认识。其二,开展童话表演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童话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可根据童话故事中的角色安排小学生参与童话体验。童话故事表演体验还能够有效符合小学生爱玩、好动的特点,在开展过程中还能够对小学生的合作精神进行培养。一方面,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表演课本剧,通过玩游戏、表演等方式将童话中的场景表演出来,将童话故事情节进行再现。另一方面,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安排角色,通过童话角色植入成为故事的一员,深入体验童话故事中的人物情感,增加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2.开展童话朗读教学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童话朗读能够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语感,更好地感悟文本的主题以及文本表达的思想感情,在学生阅读能力提升方面能够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童话语言具有非常强烈的音律感,并且伴随着生动的故事,在语言表达方面具有活泼生动的特点。很多童话故事中有着非常生动的动物主角形象,这些主角的语言能够有效刺激小学生的阅读热情,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童话朗读能够有效培养小学生的语感。教师要充分利用童话的这一特点,开展自由朗读、分组朗读、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情感美,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语感。

3.强化童话复述

复述不仅是强化小学生语文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和训练小学生记忆力的重要手段。复述在童话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童话文本内容,强化学生对童话的记忆,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对童话进行复述,通过复述来强化教学效果。

4.适当引入外国童话

外国童话的引入能够有效开阔小学生的视野,打破国内童话的局限性,强化小学生的思想认识。国外童话中的很多作品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加上很多小学生在幼童时期已经接触到很多的国外童话,这些国外童话的引进能够让小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熟悉感,有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童话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童话教学既是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要求,也是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创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增加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不断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张静.浅谈小学语文童话教学[J].学周刊,2016,(5):148.

小学童话篇4

关键词:童话教学问题建议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也是小学中低年级语文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小学语文童话课文中不仅有我国的古代童话故事,还有现当代的童话故事、欧美童话故事、古希腊童话故事等。童话这种文学作品以丰富的想像、幻想和夸张的手法,通俗的语言,生动的故事来塑造形象和反映生活。重童话教学的研究,对启迪儿童具有深刻的意义。本篇论文从童话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地位入手,通过分析童话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教学的建议。

一、童话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童话的阅读可以滋养儿童的心灵,为儿童健康城阳提高必要的养分。好的童话作品常常使儿童受益良多:其一是可以使儿童进入一个快乐的氛围,然后产生愉悦的心情,在这份愉悦中积淀良好的情感;其二是对儿童想象力的开发具有显著的效果,童话是一个想象中的世界,也是一个可以随意想象的不完整的世界;其三是激发儿童对真善美的追求,促进儿童健全人格的形成。随着我国教育研究的发展,童话对儿童启蒙的作用日益得到重视。

二、童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教学重形式轻内容。长期以来,在我国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下,教学过程模式化。无论任何文体教学,都没有区分。童话有自身的特征,需要尊重这些特征,建立不同的教学模式,才能实现童话的巨大价值,才能形成童话对学生情感的影响,树立学生的是非观念。如果忽视童话的特征,事倍功半不说,可能适得其反。

第二,教师知识面窄,童话理论素质缺失,教学设计实施存在问题。不少小学语文教师对童话这种问题了解不够,缺乏基本教学素养:童话的发展史说不上来,童话的的优秀作家只能数上几个来,中外有哪些优秀童话作品一概不知,如何鉴赏童话作品更是两眼摸黑。教师的童话素养不高,便很难提出一个很好的教学设计。

第三,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一个完美的课程的呈现,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童话教学中,大多数次,学生课外阅读不足,教学过程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老师会在授课之前给学生布置作业,提前进入课程学习,而只有一部分老师会给学生提供课外读书参考,扩大自己的读书视野,但并没有引起学生的重视。

总之,当前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存在的问题颇多,离教学的理想状态相距甚远。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虽然教材中是增加了童话作品数量,然而,因为教师自身缺少童话素质,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较多不足之处,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有效发挥不说,即使是在重视童话作品方面,都存在难度。于是,童话作品的价值得不到实现,童话不仅不能有助于学生学习,反而成为学生的负担。一言以蔽之,童话教学质量急需改进。

三、提高小学语文童话教学效率的几点意见思考

第一,丰富小学语文一线教师的童话素质,包括童话的作品阅读量与童话相关鉴赏理论。目前小学校的语文教师,童话阅读量有限,童话理论也相对欠缺,对童话这种文本题材可谓是知之甚少,这导致童话教学质量令人堪忧。在这种情况下,提高小学老师的童话素养势在必行。丰富教师的童话素质,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各师范类院校需要在语文专业开设儿童文学相关课程,让可能是小学语文教师的学生阅读大量的儿童文学作品,包括童话作品,并且教授这些学生以童话鉴赏知识,提高学生的童话作品鉴赏能力;另一方面,对在职的小学语文教师进行培训,使他们获得提高的机会,培训课程以童话鉴赏理论为主,并且加以适量的实践,从而使这些一线教师建立科学的教育观和儿童观,提高语文素质。总之,教师阅读儿童文学,是一种职业的要求,不是引以为不成熟的标志。

第二,采取相关教学策略进行童话教学。学习语文、提高语文素质,课堂是不可或缺的途径;记叙、写景、童话、寓言等题材都是课堂内容的组成部分,童话是必不可少的一种题材。因此,采取一些教学策略,提高童话教学的质量,是强化学生语文素质的保障,具体来说,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其一,教师要有明确童话教学的基本目标。即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引导学生对社会诸事进行是非认知,使学生人格健康发展,确定教学目标,是避免教师在教学中轻重不得宜,迷失自己,不同学段的童话教学需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来施教;其二,不同的年级在通话教学中具有不同的教学要求,不可一概而论,低年级以朗读为主要教学方式,中年级需要能够品味重点的语句和段落,抓住关键,概括童话大意,并且能够进行作品复述,对于高年级来说,学生需要分析童话的语言特色、形象特征,并且能够进行扩写与续写;其三,根据不同学段的具体要求选择合适的作品,选择作品,有两种基本思路:一种是“什么需要教”,还有一种“什么不需要教”,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将二者结合起来;其四,灵活使用各种教学方法,在不同的教学方法下,调动学生对童话学习的兴趣,并且教法与内容的合适匹配,也能够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第三,提高童话课外教学的力度。很多语文教师对课外阅读并不重视,甚至会选择放弃了对学生的课外指导。但是童话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是不容忽视的。强化课外阅读,可以从五个方面入手:其一,老师应该在了解儿童的阅读心理的基础上,使学生有兴趣进行课外阅读;其二,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环境,使学生能够阅读;其三,在新课标的引导下,推荐给学生合适的童话作品,使学生合理阅读;其四,促进学生阅读的时间性,让学生形成阅读习惯;其五,开展一些活动,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效果进行评价。

总而言之,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童话教学,存在着很多问题和可以改进之处,这需要引起相关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在不断的反思中进步。

参考文献:

[1]王东凯.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困境与对策[J].林区教学,2011,(09).

小学童话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困境;对策

童话是借助奇特的想象力,摆脱时间、空间等的常规束缚,将平凡的人类世界幻化成神奇、美丽境界的一种文学体裁[1]。作为一种儿童喜闻乐见的文学体裁,童话可以丰富儿童的文学常识和心理世界,拓宽儿童的思维空间,培养儿童的想象力,提高儿童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重视童话教学的积极作用,通过童话教学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成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

1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困境

1.1小学语文教师的童话素养有待提高

目前,虽然我国的师范院校较多,但是却缺乏儿童文学教师,从而给童话教学的顺利开展造成不利影响。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许多小学语文教师不了解儿童文学的创作手法、审美特点以及儿童的学习心理,采用常规的方式,讲解童话故事,降低了童话故事的趣味性和感染力,从而导致童话教学的效果不高。另外,在童话教学活动中,许多小学语文教师把童话当成哄小孩的一种方式,通过亲切导入、理清脉络、表演交流、互相欣赏的模式进行童话教学,没有关注童话故事的内涵,致使童话教学的质量较低。

1.2强调童话教学的工具性,忽视其人文性

多年来,受到语文工具性观念的影响,许多语文教师把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训练学生的语文技能作为教学目标,忽视了培养学生的语文修养,从而降低了语文教学的效果。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很多小学语文教师用考试成绩来评判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使得童话教学的趣味性、人文性被功利化的考试成绩所取代。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只注重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忽视了培养学生的思想感情,没有适当地把人文精神渗透到童话教学中,从而降低了童话教学的有效性。

1.3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童话具有趣味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落后,未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童话教学的效果较差[2]。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过度强调童话的教育功能,忽视了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没有合理引导学生体会童话故事中的艺术形象,从而限制了学生想象力的发展。

1.4童话表演形式化

在童话教学活动中,通过表演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活动中,由于小学语文教师经常采用表演的形式,过度追求表演的热闹与好看,忽略了童话的真正内涵,脱离了童话教学的教学目标,使得童话教学的效果不明显。

2解决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困境的合理对策

2.1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童话素养

小学语文教师的执教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加强小学语文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执教能力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必要前提。师范类院校应该根据小学生的实际需求,加强建设儿童文学课程体系,培养高素质的小学语文教师,以确保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3]。同时,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努力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观念,不断丰富自身的语文素养,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

2.2注重童话教学的人文性

语文教学既可以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又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语文教学的积极作用,采用先进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有效融合童话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启发学生的心灵,以取得最佳化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乌鸦喝水》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让小学生通过表演的形式,演示乌鸦喝水的经过和结果,让学生了解和体会乌鸦喝水时的不同情绪,以丰富小学生的情感世界。

2.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爱玩好奇的特点,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具体心理,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童话教学的效率[4]。例如,在学习《小猫钓鱼》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让小学生回答猫喜欢吃的食物,然后,引导小学生了解小猫钓鱼这则童话故事所讲述的道理,以丰富小学生的生活体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水平。

3总结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人世间的真、善、美,辨别出假、恶、丑,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以学生为本,不断提高自身的执教能力,加强童话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辨别能力,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王东凯.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困境与对策[J].林区教学,2011,09:39-41.

[2]李建平.浅谈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现状和对策[J].初中生优秀作文,2015,16:41.

小学童话篇6

一、什么是“童话心理”?

何谓童话心理?我们先看什么是童话。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一般故事情节神奇曲折,生动浅显,对自然物往往作拟人化的描写,能适应儿童的接受能力。(《辞海》)选入小学课本中的童话故事有:《皇帝的新装》、《两个国王的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等等。每到上童话课时,学生们激情高涨,他们大多能把故事用自己的话完整的表达出来。究其原因,童话里有趣味,童话里有平等,童话里有善良,童话里有神奇……而“趣味”、平等”、善良”、神奇”这些都是小学生在童年时期认为最美好的东西,尽管童话里有很多不按逻辑去展开的离奇情节,童话所使用的手法造成时空的错综复杂,但是童话中的中所反映的事件,都植根于现实,是生活的折射。如此离奇的事都源于现实,于是小学生便用童话的方式去构想暂时还未实现的愿望和理想,于是便有了形成了童话心理。

二、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童话心理

1.童话心理成因

小学生童话心理的形成,关键在于个人思想逐渐萌发,随着知识增多,阅历加深,他们对越来越多新鲜事物进行追问,他们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无数问题的汇集,当这些问题不能得到合理的解释时,他们就试着用一种不可能存在的方法去阐释。童话就可以做阐释的工具,很多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事在童话里都做到了,比如《丑小鸭》中的那只小鸭子,同时一只奇丑无比的鸭子,当它被那个世界所抛弃时,它已经失去了生活下的信心,曾经它多么渴望自己能是美丽的天鹅,我们以常人的思维去思考,鸭子有可能变成天鹅吗?答案是否定的,但是在童话里,情节发生了逆转,丑小鸭确实变成了美丽的天鹅。受童话影响,当小学生愿望一时不能实现时,便有强烈的渴望,希望它的梦想也能像童话一样,在某个突然地瞬间能够实现。我们在联系小学生的实际生活,作为学生,社会给他们的定义就是: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就是全部。当然,学生不可避免的把学习作为中心,一心一意的去完成老师和家长布置的任务。但是,事事总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当学生无法完成这些任务时,他们便在心理渴望有超现实的出现。比如,某个孩子学习成绩一直不好,而家里的爸爸妈妈一直要求他成绩名列前茅,他也希望自己能够在某次的考试中脱颖而出,在这样的情况下,他难免产生童话心理,希望奇迹发生。通过以上阐述可知,小学生童话心理的形成源于学生思维的开拓,源于学生对理想的追求。

2.童话心理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

童话心理既然源于学生对理想的追求,从这里我们知道,理想在小学生心目中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理想是人生的一面旗帜,指引着他们前进的方向。如何实现理想呢,童话心理是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重要支柱。因为童话心理有一个重要的启示:只要努力,终有一天,童话般的结果会发生在眼前。童话心理除了作为一种信仰,支撑小学生不断努力,同时,童话心理还带来学习的激情,因为童话心理包含也神奇的内容,它能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童话心理还带来丰富的想象力,因为童话心理不受时空的限制,让小学生能够打破常规思维,让奇思妙想在脑海里驻足。童话心理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乐趣,这样,学习就再也不是枯燥无味的苦差事,当学生把自己的激情投入到学习中来,学生学得愉快,老师教得轻松,如此双向互动,便可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小学生学习过程中童话心理的培养

童话心理对小学生的学习和健康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更应该在教学实践中注意培养小学生的童话心理,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让小学生激情燃烧。

童话心理的产生源于学生对理想的追求,童话心理给学生提供学习的热情,为学生提供精神支柱,要培养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童话心理:首先,要调动学生的激情。老师是关键,“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学习的佳,境老师教学激情,学生才能被感染,从而也释放自己的激情。所以,要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要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其次,要尊重“需要”,注重“激趣”。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

2.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和“开放的课堂”,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课堂是尽情燃烧的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只要老师放手让学生去创造,学生们一定会让老师有意外的惊喜。童话心理的培养,需要这样开放的课堂,小学生不受时空的影响,充分发挥想象,取得更大的成绩。

小学童话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童话审美教育

童话与儿童成长具有紧密的联系,这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已经为小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既能丰富他们的情感和阅读体验,又可以促进小学语文审美素质教育走向深化,起到启蒙学生心智和陶冶情操的重要作用。因此,以优秀的童话作品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切入点,赋予课堂教学更多的趣味性和时代感,才能够确保小学生能保持一颗纯真的童心,从而真正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一、童话审美教学的阐述

童话是建立在现实基础上而又富含丰富想象力的一种艺术形式,它作为儿童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各种艺术表现手法将一些充满幻想的新奇故事表达出来,更符合儿童的思维习惯与特性,成为展现小学语文审美教学的重要载体,与其它教学内容相比,童话故事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与喜爱,为培育小学生思维能力开辟了全新的通道。

从教育的功能来看,童话教学带有极强的审美教化功能,蕴含着无限的思想和艺术之美,不管是那些离奇荒诞的探险故事,还是充满了唯美情怀的梦幻童话,都能够在充满色彩的想象空间中教会学生分辨善恶美丑,从而呵护他们幼小而纯真的心灵空间。可以说,读童话,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体会的是儿童文学的语言之美,演童话,引导学生更好的体验童话角色,感受的是儿童文学的形象之美。童话教学给予学生足够的审美愉悦感,从而塑造他们独特的审美心理与情感。

二、童话审美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

首先,童话审美教学能够促进学生个体化成长。童话故事带有一定的生活与现实基础,故事中浓重的人文色彩,能够教会学生直面困难与挫折,教会他们明辨事非曲直,直击学生的心灵,确保他们在走向生活和社会的过程中,思想与情感越来越丰富,符合现代语文教育的要求。

其次,童话审美教学为儿童诚信教育拓展了新的空间。当今社会诚信缺失现象日益严重,诚信教育作为小学语文教育的重中之重,是帮助人们建立信任关系的有效手段。童话审美教学历来十分注重学生品德的塑造,在各种各样的童话故事中将诚信传递给学生,教会学生做一个正直、勇敢的人,这种影响也将伴随学生终生。

最后,童话审美教学真正践行了素质教育,是大语文观的一种直观表现。童话审美教学强调学生个人感悟力的成长,除了要达到欣赏美、创造美的高度之外,还要发展他们的各项综合能力,无形之中推动了素质教育走向更深层次。

三、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具体实施措施

1、从童话阅读中体会儿童文学语言之美。小学生因为天性使然,对童话教学中的美感接受非常自然。这个阶段的学生童话审美自然纯朴,教师通过让小学生阅读精美的童话故事,让学生通过阅读感受到童话故事里的那种朦胧美、那种清晰地人物脉络,使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从而掌握学习的真谛,养成从小阅读书籍的习惯,并从中吸取营养,形成自己的审美观,在人生的道路上迈好第一步。比如,在《乌鸦喝水》这个故事中,就以质朴的语言将乌鸦的智慧描绘的活灵活现,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乌鸦喝到水的那种喜悦,这种简明的童话语言更令人印象深刻。由于小学生在不同的阶段的接受能力不同,教师在小学生刚开始接触式童话教学时,一定要注意帮助学生引导学生阅读,并且从课文中找出内涵所在,和课文表达的中心思想,让学生带着感情去阅读,教师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加入自己的思考。使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同时,深入了解作品的写作形式,加深对作品的语言理解,从课文的用词当中,体会作者描述的优美场景,形成学生自己的语言和思想,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加入真实情感在学习当中。使作品在学生头脑中久久回味。

2、从童话鉴赏中体会儿童文学的情感之美。童话故事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以情感来感染学生,是实施童话审美教学的目的所在。小学语文童话作品中不乏精品,这些作品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巧妙地加入了与读者共鸣的写作手法,教师在引导学生读书时,可以将作者想表达的意境让学生在课堂上表达出来,并且教师给予点评。通过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学生加强了学习兴趣,在与作者的共鸣过程中,学生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对自身的自信心也有很大提高。

从斑斓的童话世界中,学生不仅可以感悟到真善美的强大力量,还可以让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由此可见,为了更好的适应现展脚步,童话审美教学应该被更为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马薇.让课堂成为学生享受“美”的旅程――试论审美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5(03)

小学童话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童话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6C-0064-01

一、创设生动的童话教学情境

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童话内涵时,要创设场景,并且进行延伸,活跃课堂氛围,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更好地让学生理解、掌握所学,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阅读能力。教师也应根据学生的心理和认知特点,从儿童的角度出发,设置一些他们感兴趣并且可以理解的童话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对课本内容进行延伸,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同时,教师也要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引导学生接受优美语句和良好思想的熏陶。

例如,在《青蛙看海》这一童话故事的教学当中,课文中讲述了一个青蛙跟着松鼠跳过很多级台阶最终登上山顶俯瞰大海的故事。教师可以对课文进行延伸,引发学生更多的思考和想象。比如,教师可以设置问题,让学生们想象:青蛙和松鼠历经磨难终于看到了梦想中的大海,他们之间会有怎样的对话呢?教师可以在课上利用一段时间让学生们模拟课文中的情境进行对话。在学习《小猫种鱼》这一童话时,教师最后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如:“如果小猫把鱼种在地里,结果会怎样呢?”引发学生想象,可能一些学生会说:“小猫等了很久,也没有发现地里面长出了小鱼。”其他学生可能会猜想:“小猫扒开土发现小鱼都烂了。”老师可以继续询问:“这是为什么呢?小猫感到特别不解,向妈妈寻求答案,妈妈怎么解释呢?”经过一番提问,教师要告诉学生故事中的道理:“同学们,我们要积极开动脑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千万不可生搬硬套。花生的种子才能种到地里,但鱼儿是在水里生活的,不能种在地里。我们可以通过向河水里播撒鱼卵使鱼儿繁殖。”

如此,教师既充实了童话的内容,又营造了有趣、生动的童话学习情境,能够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了解。

二、增强童话教学的直观性

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应用于小学语文的童话教学,可以使童话中的静态场景,动物的图像、表情、动作等生动地展示出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一些同学们可能感到疑惑的地方变得浅显易懂,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积极参与到童话学习中来,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地球爷爷的手》这一童话时,说到了地心引力这个物理概念,对小学生来说,这实在是难以理解,如果不能理解好这一概念,课文也会变得模糊难懂。于是,教师可以利用幻灯片,将一些地球引力作用下的现象进行展示,比如,苹果从树上落到地上,大瀑布倾泻而下,水流向低处等等,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帮助他们发现地球引力的含义,进而让学生接受和理解相关的内容,使小学童话教学视听结合、声情并茂、充满吸引力,更加完善。在教学童话诗《小小的船》时,教师可利用幻灯片向学生展示蓝天、明星、新月的图片,让学生感受童话中的美,激发学生的想象,让他们想象一下飞上蓝天的美好情景。教师可以将图文结合,引发学生丰富的联想,然后让学生进行表达,比如,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假设大家就是小女孩,坐在月亮上,看到许多星星眨着眼睛,被蓝天紧紧拥抱,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会用怎样的语言进行表达呢?

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循序渐进的引导,在童话教学中进行图文结合,便将阅读与欣赏、观察与想象结合起来,相信学生一定能够入情入境,更好地领会童话的内涵,丰富自己的想象,爱上童话,爱上语文。

三、创新童话教学的方法方式

单纯的教师讲解不仅枯燥无味,教学效率低,也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童话的兴致,使他们积极地参与进来,感悟童话的美。教师应当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采用一些有趣的方式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阅读水平和审美能力。

比如,在学习一堂童话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角色表演童话,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经过长期的教学研究,我们发现,小学生活泼好动,在学习童话的时候很喜欢想象自己是里面的一个角色,表演童话中的情节。教师可以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这个童话时,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编排,也可以加入一些自己创作的东西,当扮演蝌蚪的学生表演找到妈妈时,他们便说了起来:“看!妈妈嘴巴很宽”“妈妈有一双大大的眼睛”“妈妈穿着绿衣裳,露着白肚皮”“有四条腿”。通过即兴表演童话,使学生身临其境,学生们会在活泼欢快的气氛中积累更多的自信,点燃创造的火花。

类似可以进行角色扮演的童话有很多,比如《小鸟和牵牛花》《两只小狮子》等。教师要运用和借鉴类似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进行一些有创造性的活动,提高童话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小学童话篇9

1朗读――朗朗声中倾听语言之美

任何文学作品都具有语言之美。童话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有其别样的美感。

首先,选入小学语文课本的童话,都很简短。这使得他们的语言更加简练,传达意思更直白,易于小学生理解。如在《燕子妈妈笑了》(北师大版一年级)这篇课文中,文中并没有使用很多装饰性的语言,反而用了很多变动不大的句子,比如“小燕子飞去了”、“小燕子又?w去了”、“小燕子又一次飞去了”,既有层层递进的感觉,又方便小学生理解。

其次,童话是为小学生而创作出来,这使得它的语言必然充满童趣,生动活泼。如在《蚕姑娘》(苏教版二年级)这篇课文中,结尾写道“变了,变了,变成了蛾姑娘”。用了两次“变了”,是小孩子说话的习惯,而且称呼蛾为姑娘,充满了美好的童心。

最后,为了便于小学生理解,童话一般会用大量的拟声词,如春雨滋养大地时常用“沙――沙――”;说到《“三颗纽扣”的房子》中的国王登场时,“嘭――嘭――嘭”,的敲门声。这些拟声词让小学生更好地融入了童话的情境中去。

因而在童话教学中,教师应更注重朗读的价值。读,不仅能理顺文章思路,还能贴近文章思想。声从口出,文由心生,这便是读的境界。教师在进行童话教学的时候,应引导小学生多读课文,让小学生在朗朗读书声中,倾听语言之美。

进行童话教学时,可以按照“初读――熟读――精读”的顺序来进行。初读童话,让学生对童话有一个大致印象,从总体上初步把握内容,为深入学习打下基础;熟读童话,能够流利的朗读童话,让学生准确把握童话内容,可以将童话转化为自己的文字;精读童话,更上一层楼,对字词句段,及其后的感情进行解读,回归到具体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上。

2对比――观察分析体会形象之美

小学语文童话教材中,出现较多的形象,是小孩儿或者小动植物,还有女性。先说小孩儿的形象。这种形象的出现,是为了贴近小学生的心理。当小学生读到主角是与自己同龄的人时,更容易融入书中的情境。而这类人物形象,通常在文章开始时,并不是完美的,就和小学生一样,是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完善自己的。这种成长型的角色,给了小学生一个更宽容的氛围去改正自己原有的错误,能更好的博得小学生的好感,教导他们更好的成长。他们的形象通常有以下特点:善良、勤劳、知错能改、勤学好问等。如《七色花》(人教版三年级)这篇课文中的女主角珍妮,她莽撞追寻小狗迷失了道路,打翻了妈妈的花瓶,但心存善念,用自己的愿望帮助小男孩治愈了双腿。

然后是小动植物的形象。文中的小动植物也大多是以拟人形象出现。小鹿、小狗、小花猫,都给人一种年幼的感觉,同时这类形象活泼可爱,并不阴暗可怕,和小孩子的形象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们的形象通常有以下特点:具有生物的特点和人类的性格,贴近生活。

最后是女性的形象。《棉花姑娘》(人教版一年级)、《蚕姑娘》、《燕子妈妈笑了》这三篇不同版本的语文课文中都出现了一系列的女性形象。在小学课文中,更倾向于凸显女性的美好,如温柔、恬静、宽容、充满母性。这些女性形象都接近于小学生理想中的母亲形象,给小学生一种舒适感。其中也不乏有以小女孩为主要形象的童话,但也会凸显出其女性特点,如爱哭,细心等等。此类形象通常有以下特点:具有女性特点、柔和但不柔弱、坚强、善良、细心宽容、充满母性。如《燕子妈妈笑了》一文中的燕子妈妈循循善诱,温柔耐心地指导小燕子认识生活中的事物。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童话中的人物形象,包括他们的外貌、性格、行为,对比其在故事发展的不同阶段的不同变化,以及同一形象内在与外在的对比,帮助学生更好地带入文章。

3移情――抓住情感转变感悟情感之美

童话所蕴含的情感总是美好而向上的,宛如清晨阳光,温暖又充满希望。而这种情感的体现,通常是通过文中的角色一个情感上的转变来呈现。一般文中的主角会遇到各式各样不同的挫折,心情低落。但克服挫折之后,当悲伤转为欣喜的那一刻,我们就迎来了故事的高潮,与文中的主角们一起经历了这跌宕起伏的心路历程。如《七色花》的女主角珍妮,她得到了七色花,许了六个愿望,可这六个愿望并没有让她感觉到快乐。直到最后她发现了一个跋腿的小男孩,知道了什么才是自己应该许的愿望,心情突然豁然开朗。于是用青色的花瓣为小男孩治好了腿,与小男孩开心地玩耍起来。这是一种无私助人的情感,这也是一种善良温馨的情感,这是一种成熟心智的情感,这也是一种友爱童真的情感。小学语文课文中的童话所蕴含的情感通常有这几种:友谊,亲情,与人为善,乐于分享等。

每个童话角色的情感在不同时段都是不一样的,如《小鹿与玫瑰花》(人教版二年级)这篇课文中一开始小鹿的沮丧,到而后的欣慰。又如《巨人的花园》(人教版四年级)这篇课文中一开始巨人的愤怒到而后巨人的欣喜。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帮助学生抓住人物每次情感的变化,让学生感受到情感变换瞬间的内心体验,重视学生在学习时的“精神扮演”,让学生有更生动的情感体验,感悟其情感之美。

因此,教师应做到:(1)带领学生细细品读描写情感的句子。通过朗读与推敲,感受角色内心的情感。(2)联系上下文,理解角色产生此情感的因素。不仅要能感受到角色的情感,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这种情感出现的原因,以更好地了解文中角色。(3)以情感为线索,感悟角色内心的变化。从角色的感情入手了解课文整体脉络,能让学生更好地感悟课文,仿佛是自己亲身经历一般,与角色共同走过其心路历程。

4观总――综合把握领悟内容之美

小学童话篇10

一、童话导入,引发学生的兴趣

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从课堂的一开始着手,教师要在课堂的初期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往的课堂导入方式一般都是教师口头上的讲解,这样的方式相对来说是比较单一的,并不能真正的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要改变课堂导入的形式,运用童话导入的形式,童话本身有着有趣的故事情节,同时故事里面鲜活的人物形象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在学习《小马过河》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故事,讲童话故事的情节讲述出来,学生跟随着教师的讲解脑海中浮现出画面感,精彩的故事情节会让学生感觉到非常有趣,想要继续知道接下来发生的故事,并且凭借着自身的想象勾勒出相应的画面。小学生在了解了童话的基本情节之后也会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教师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起来,接下来进行具体文章内容的分析,学生也会集中精力去听,集中注意力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课堂学习的效率,更加轻松的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来。

二、利用童话开展游戏,活跃课堂气氛

语文课堂如果仅限于书本知识的学习那么整个课堂就会显得沉闷枯燥,所以说为了改善目前的课堂状态,教师应该充分的利用童话故事,在课堂上开展一些有趣的游戏,让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可以让学生以猜谜的方式来进行游戏,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童话故事,让学生根据教师描述的故事情节来展开想象,学生沉浸在自身的现象世界当中的同时又在积极的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讨论,探讨正确的答案。比如,教师可以给学生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根据小蝌蚪遇见的各种动物的描述,小蝌蚪要找的妈妈有大大的眼睛,白肚皮,四条腿,学生根据教师的描述也在跟随着小蝌蚪的寻找轨迹在不断的思索,最终想到小蝌蚪的妈妈就是青蛙,原来青蛙小的时候是这个样子的,小的时候和长大了完全不一样,怪不得小蝌蚪找不到妈妈。通过这样的猜想游戏,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被调动起来,学生之间的讨论也能够增加同学之间的感情,同时这样的童话故事情节让学生增长了知识,对于接下来的学习更是充满了信心。教师适当的在教学的过程中增加一些小的游戏会让学生感觉到学习并不是那么沉闷乏味的,学生课堂参与的程度高了也就会使得课堂的气氛变得更加的活跃,学生更加愿意参与到课堂游戏当中来,更加配合教师的讲解,进而使得课堂教学的效率大大提高了。

三、以童话为背景,组织学生进行训练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