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化工相关知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2:30:17

石油化工相关知识篇1

1我国石油化工产业集群知识产权保护国内优势

1)以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我国石油化工产业集群在知识产权创新发展保护中取得了可喜成绩。其知识产权拥有的数量和质量方面都名列企业前茅。2012年,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1044件发明专利,在全国企业中排名第四位。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和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颁发的110项中国专利金奖中,中国石化获得了8项。我国化学领域评出的2项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全部由中国石化获得。在第十五届中国专利奖评选中,中国石化6项专利获得优秀奖。

2)石油化工产业集群在知识产权创新研究的同时其营业收入也不断攀升。从2005年以来,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营业收入额一直位居世界500强中国企业之首,2013年世界财富500强的中国大陆石油化工企业有6家,其中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分别列世界第4、5和第93位,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分列中国进入世界500强企业的第一、二位。见表1。进入2013年世界500强的中国石油化工公司,也同样引领行业科技创新,笔者通过国家知识产权网(Siop),检索到从1985年9月10日至2014年1月2日,石油化工行业专利总数是164873件,在此期间进入世界财富500强的中国石油化工三家大企业其知识产权总数31583件,占全部石油化工行业专利的近20%。详见表2。

3)石油化工产业注重知识产权研发投入和商标厂商品牌建设。石油化工行业科技研究意识强,并注重研发经费的投入。2009年石化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研发活动的企业达到4399家,占全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11.5%,全行业共有研究和开发人员33万余人。在新产品开发和生产方面,石化行业研发的项目数为39126个,经费支出超过654.5亿元。截至目前,中国石油化工产业的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达到52%以上,为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写下了良好的注释。近几年来,石油化工产业注重知识产权商标及厂商品牌建设,2013年石油化工联合会在北京召开全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质量标准化工作会议,会上拟推荐64个企业的74个产品为2013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知名品牌产品,推荐中的“昆仑”、“中国石化”、“三棵树”、“天业”、“星球”等一直是都是业内认可的驰名商标。同时中国石油化工产业采用海外并购方式,将法国“安迪苏”、澳大利亚“凯诺斯”、法国“罗地亚”、瑞士“阿达克斯”这些国际品牌收为己有。我国石油化工产业集群知识产权发展保护与国内企业相比具有突出的成绩,但与国外同行业的知识产权发展及保护措施相比,还存在许多差距和不足。

2我国石油化工产业集群知识产权保护与国外相比存在的不足

我国石油化工产业与国际石油化工行业知识产权保护相比存在以下不足。

1)石油化工产业集群利用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不够。首先石油化工产业集群利用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及政策保护其行业发展不够,体现为本行业对国家的立法和执法变化情况关注度不够,缺少积极应对措施,没有专门针对本产业的立法、执法及司法活动进行评论的研究人员。而国外石油化工行业,特别关注本行业立法和执法变化情况,当法律和政策稍有变化,企业界常常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收集到各种详尽的资料,汇集成书面报告,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供立法和执法者参考,从而使国家的立法和执法有利于本行业。其次产业集群内部缺少法律信息传播及提示预警,对动态的法律变化关注不够。目前许多国家加速知识产权国内规则调整,推行知识产权国际规则一体化,这些立法趋势和导向,应引起石油化工产业集群的重视和关注。

2)石油化工产业集群没有建立改变落后产能的知识产权研究体系。目前,石油化工行业,在炼油、化肥、烧碱等企业内部仍存在一定比例的落后产能,资源消耗高,“三废”处理措施不到位,技术装备水平低,原料配套条件差,资源再生、循环利用技术较少等问题。虽然有了一批比较成熟的能源节约、清洁生产和“三废”综合利用的新工艺和新技术,但总体上讲数量比较少,水平也比较低。据统计,目前石油和化工行业炼油、乙烯、氮肥、纯碱、烧碱、电石,黄磷等高耗能产业的能耗约占行业总能耗的60%。这些高耗能产业的单位产品能耗与国外平均水平相比均有较大的差距,在消耗大量能源的同时,又产生大量的“三废”,给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研究开发利用这些废渣,即可以大幅度减少堆积量,又可发展循环经济、改善环境、造福社会。国外通过建立化工园区的形式、建立循环经济模式解决此问题,我国目前省级以上化工园区已达70个,但缺少在化工园区内,整合相关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和其他社会资源,系统规划研发,节能、安全环保的知识产权机制。正如田培炎所说:我国知识产权的自主创新能力在这些年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两张皮”的问题依然存在。现在的高校和科研院所跟企业完全想不到一块去。高校和科研院所想的是、申请专利和课题经费,至于产品的科研成果出来之后能否转化成现实生产力,它们是不太关心的。企业也只是想到用自己的力量进行研发,不管多么先进的成果都没有想到跟科研院所去对接。这种各自为政的研究发式,既浪费资源,又不能推进行业的整体发展。

3)石油化工产业集群缺少应对国外专利保护战略。专利是企业赢得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和筹码,近几年来,跨国石化企业在专利保护中形成了许多新战略,如:一些技术领先的石化企业越来越多地通过工艺技术授权的形成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增加企业盈利。同时国内一些企业在引进技术时,不注意对专利进行核查,当企业技术和品牌建立并运行良好的时候,国外企业以侵权为由,迫其退出市场,采取“后发制人”的专利保护策略。再者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外企业,开始采用商业秘密的方式保护技术,商业秘密的不公开性,比起专利和商标的公开性,其界定的弹性和余地大,其优点是可以不受专利技术的时间和地域限制,保护力度更大。针对变化的国外专利保护战略,我国石油化工产业还缺少应对的保护措施。

4)石油化工产业集群没有形成应对国外知识产权诉讼的策略。知识产权诉讼是知识产权保护一个重要环节。石油化工行业知识产权诉讼纠纷,多为涉外主体并以被控国内企业侵权为主。例如:2005年10月29日,在英国格拉斯哥举办的欧洲农化博览会上,巴斯夫、拜耳公司组织律师和当地警察进入场地“清场”,两家中国农药企业被认定侵权,并被当场拆除展台,另有17家企业被要求在参展目录中删除涉嫌专利侵权的产品;同时石油化工产业在美国遭遇最多的“337”调查诉讼案件,也给中国企业带来了极大损失。从2004年以来,美国对中国发起的“337”知识产权调查案日益增多,2010年达到历史最高的19起。“337”调查是指根据乌拉圭回合协议修正的美国《1930年关税法》第337条款,主要针对侵犯专利权或者商标权行为指控,它由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来管辖,该委员会可以发出“普遍排除令”、禁止令等措施,限制被侵权的产品进入美国市场。与反倾销等常规贸易壁垒相比,“337”调查的杀伤力更大,一旦被判处“排除令”,同类产品将永远无法进入美国市场。近些年来,以侵犯知识产权为由针对我国企业发起的“337”调查,大都采用商业秘密的保护策略。中国石油化工产业面对国外企业知识产权各种理由的投诉,或踏入国外早已布好的诉讼雷区而被控侵权时,一般都采取逃避诉讼、赔付的方式解决,尽管有中国山东圣奥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勇敢应诉并胜诉的案件,但大多数企业都是采取躲避、庭外赔付等解决方式,少数几个企业参与诉讼,显得形单影孤,只能单打独斗、各自为战,没有形成集群诉讼策略。

3石油化工产业集群知识产权保护建议

党的十报告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提出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此石油化工产业集群的知识产权保护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

1)利用产学研整合资源加强知识产权法律研究。石油化工产业集群首先要利用产学研平台,发挥高校、科研院所、协会等产业集群外部法律研究优势,健全和完善与产业集群相关的立法、执法和司法问题研究,分析立法和执法上的变化或不合理之处,为产业集群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完善提出建议和意见,及时反映产业存在的问题,并提醒产业根据立法调整生产科研战略。其次产业集群内部要建立知识产权法律信息传播及提示预警机制,及时通报专利无效等信息,宣传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在节能环保方面的税收及奖励政策,并及时通报国外相关与企业有联系的立法变化,从而调整企业结构及生产方式。其三“安全、卫生、环保”成为当今各国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关注核心,我国许多技术被进口国阻挡,尤其是与人身相关的食品、家用电器以及儿童用品等敏感商品的科技研发项目,其知识产权研发保护应引起重视。

2)完善石油化工产业集群的知识产权专利战略。专利是企业赢得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和筹码。专利的保护战略是石油化工产业集群的生存之本,由于我国石油化工产业海外并购的成功,形成了专利引进战略,专利引进可以很快组织实施,使企业借助专利可以迅速占领市场,但引进专利的风险也很大,我国在引进专利中上当受骗的例子不少,我国众多合资企业,关键技术多为外方所控制,为此重视引进专利的风险调查,尤其对是否核心技术及是否牵涉诉讼纠纷的调查尤为重要。其次我国石油化工产业集群要建立利用失效专利战略,失效专利是指已经到期、快到期或其他原因提前终止的专利,建立利用失效专利战略,是因为我国石油化工产业集群有较大数量的专利,这些专利有许多已经失效,但失效专利不等于没有技术含量和市场价值,充分利用这些专利并在产业集群内部之间使用,可以减少支出,增加收入。同时充分利用失效专利还可以避免国外企业采取打包许可,收取许可费的情况。再者石油化工产业集群内部要建立专利联盟战略,产业集群内部建立专利信息检索,及时判断“新颖性”,利用专利“地域性”及早将国外未申请的技术在国内注册或申请。

3)石油化工产业集群应对国外诉讼策略。石油化工产业集群应对国外诉讼策略涉及知识产权司法保护问题,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对确立产业重要行为标准和确立产业发展起导向的作用。为此最高人民法院了关于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审判职能作用的意见,对如何判断知识产权侵权及证据的认定提出了明确的司法意见,应引起石油化工产业集群的注意。石油化工产业集群应对国外诉讼策略,可以分积极策略和消极策略。积极策略是指石油化工产业作为原告积极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不被侵权所采用的策略,消极策略是指石油化工产业作为被告,被控侵权时,应采取的诉讼策略。石油化工产业采取积极诉讼策略,其本质是石油化工产业集群利用法律保护自己权利不被侵权,它可以导致被告或竞争对手退出相关市场,并支付高额侵权赔偿。但也可能遭到被告证明原告知识产权无效、不具有强制执行性或是该项知识产权并未受到侵犯等的顽强抵抗,为此要做好积极诉讼前的各种准备。

石油化工相关知识篇2

物资管理,主要指石油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对所需物资的采购、保管、使用等活动的科学管理。其是石油企业生产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保证了物资管理的有序进行,才能有效地降低石油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从目前我国石油企业的物资管理现状来看,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缺乏对物资管理工作意识、现代化管理落后、物资管理部门的工作管理不科学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物资管理的水平。因此,石油企业应该加强工作人员对物资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知,并加强企业物资的采购管理,切实强化物资需求控制,从而保证石油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二、石油企业物资管理特点

(一)石油企业物资设备的管理难度大

众所周知,石油企业物资管理难度大,所需的生产设备种类繁多。比如石油企业在生产工作过程中使用的塔器、压缩机、油泵、电机等,这些设备都比较专业化,而且购买花费很高。而且石油生产工作环境一般都在较偏僻地点,使得设备分布的范围比较广泛,导致了石油企业的总体物资管理难度很大,一旦管理不好这些物资,就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二)石油企业物资管理的招投标制度逐渐普及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变革,石油企业物资管理的招投标制度逐渐普及,在对物资进行采购时,要严格按照招投标的形式来管理。在具体的物资采购中,石油企业要对多家投标企业进行分析,从中选择最优秀的合作伙伴,这样的招标形式,不仅减少了物资采购管理的盲目性,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石油企业的物资采购成本。因此,目前很多企业都在使用这样的招投标制度来进行物资采购,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石油企业物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石油企业的管理层缺乏对物资的管理意识

一直以来,我国很多石油企业都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相关领导都不重视物资管理,认为物资管理是一个比较简单的工作,并且缺乏先进的物资管理知识。第一,有的企业制定的物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缺乏对物资管理的相关知识,使得物资管理流于形式。第二,相关工作人员没有意识到物资管理的重要性,普遍认为物资管理对于企业来说不是很重要,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减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第三,物资管理层对物资管理的态度直接引导企业内部各个员工的工作态度,所以造成了相关工作人员对物资管理工作不上心。

(二)石油企业物资管理部门的工作管理不科学

由于石油企业自身的特点,使得石油企业成了一个特殊行业,并且企业内部的不同部门分布范围也十分广泛。因此,造成了各个部门之间的距离很远,沟通很少,从而使得实际的物资管理工作很难有效地进行。当遇到问题时,由于各个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导致很多信息传递不及时,经常出现纰漏,造成大量资金的浪费和物力资源的浪费,从而影响了石油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三)石油企业的现代化管理落后,采用信息化技术程度不高

现如今,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技术使用越来越广泛。据相关调查显示,在石油企业的物资管理上,管理方法依旧很传统,采用信息化技术程度不高,特别是仓储管理工作中对实物的管理缺乏统一的信息化物资管理系统,很多物资管理工作依然采用人工的方式进行。从而使得物资管理部门与各物资使用部门之间信息交流不通畅、不及时,降低了工作效率,浪费了人力和时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物资管理水平的发挥。

四、石油企业物资管理优化措施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企业要想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就应该不断总结工作经验,重视物资管理问题,完善内部规章制度,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不断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管理理念,采用物资管理的优化措施来面对物资管理问题。下面我们就来总结一下石油企业物资管理优化措施包涵哪些方面的内容:

(一)加强石油企业管理者对物资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知

为了提高石油企业的物资管理水平,企业就必须加强工作人员对物资管理的认识,让相关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物资管理的重要性。物资管理工作人员应该总结物资管理中比较容易出现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认真分析,从而找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措施。另外,企业的相关管理层也应该意识到物资管理的重要性,起到一个带头的作用,积极完善物资管理工作,从而提高物资管理工作的质量。

(二)加强企业物资的采购管理,切实强化物资需求控制

加强企业物资的采购管理,切实强化物资需求控制属于物资管理中的一项重要优化措施。首先,企业的相关物资采购部门应该制定合理的采购管理计划,不断分析、预测材料物资设备的消耗,如果发现要采购超量物资,应该及时向上级领导进行汇报,不能擅自采购。其次,在具体的物资采购中,要加强监督措施,不断对物资的预算定额进行有效控制,同时还要对采购中每个细节进行监控,以免发生重复采购的问题,从而降低企业物资采购的成本。

(三)完善物资管理规章制度,使监管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只有完善了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才能保证企业的稳定发展,对石油企业来说也不例外。在物资管理中,企业应该完善物资管理规章制度,使监管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健全物资管理的约束制度,遵循“依法治企”的规则。与此同时,企业要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的法律知识、物资管理知识培训,让他们熟练掌握物资管理的内容,提高他们的物资管理技能。另外,企业还要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思想道德水平,让他们有一个主人翁的精神,提高他们对物资管理的责任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物资管理规章制度的有效落实,从而提高物资管理的水平。

(四)完善石油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方式,努力提升企业物资管理水平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石油企业也应该与时俱进,完善物资的现代化管理方式,努力提升企业物资管理水平,从而使得物资管理工作能够适应时展的需求,保证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在具体的物资管理工作中,企业应该把采购来的物资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统计,然后把每件物资都贴上相应的条码资产标签,这样就能方便以后的物资查询和使用。另外,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人为因素的不足,实现物资数据资源的共享和物资流动的透明化,总之,运用先进的计算机自动化物资管理系统,不仅能够节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而且还能方便人们对物资的管理。

五、结语

石油化工相关知识篇3

随着海上油气开发的不断发展,海洋石油工程技术发展迅速。目前,全世界已有2300多套水下生产设施、204座深水平台运行在全世界各大海域。目前,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正在启动深水钻井、铺管装备等方面的前期研究;我国的FpSo建造速度和建造质量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深水油气田开发方面已实现了零的突破。在国家863计划的支持下,深水油气田开发公用技术平台正在建设中。

2.海洋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我国海洋深水区域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但我国海洋石油工程自主开发能力和实践经验仅限于200m水深之内,与国外深水海洋石油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尚有很大距离。我校石油工程、机械工程、安全工程、海洋工程等专业均开设有“海洋石油工程概论”课程,对海洋石油开发工程进行系统的介绍,能够全面地讲述海洋石油从勘探到开发的整个过程。但如今海洋石油开发技术日新月异,目前使用的教材缺乏最前沿的技术介绍,这就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要有更前沿的科普知识。在实验教学方面,教学设备比较陈旧,实验学时较少。对于最常用的海洋石油钻采工具,学生也缺乏直观的认识。受限于各种因素,我校对于海洋石油工业所需人才的培养还相对缓慢,因此对海洋石油工程概论课程进行教学体系改革迫在眉睫。

3.海洋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教学体系改革

3.1以前沿知识介绍为主,优化课堂内容

减少枯燥的理论知识讲解,增加科普性知识介绍,优化课堂教授内容,构建课程新体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对海洋石油工业的热情,拓宽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教学中渗透海洋石油开发相关技术的发展动态。制作多媒体课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参与技术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2以工程培养为本,增加实践教学比重

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验课时量,动画演示海洋石油钻采工艺流程,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教学中引入科研项目,充分利用现有的科研资源,鼓励学生参加学校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通过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

3.3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发教学平台

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与网络资源,直观的描述实际海洋环境与海洋石油开发的特点,开发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实验平台,充实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对海洋石油工程概论课程的兴趣,加深理解。建立海洋石油装备模型展厅,以模型展示、多媒体演示及展板介绍等方式对多种主要的海洋石油钻采、生产、运输装备进行展示与介绍。目前已有的海洋石油工程实验模型与装备,其中深水防喷器模拟样机由我校机电工程学院老师自主研制开发。海洋石油开发工程技术是当代石油开发工程技术方面的前沿性技术之一,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并且能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海洋油气开发工程是一门跨学科、跨部门、多领域的技术创新工程,我国海洋石油开发工程领域当务之急就是尽快缩短与国外先进技术之间的差距,使我们的海洋石油开发技术达到或超过国外同类技术水平,也是海洋石油工业与相关工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4.结语

石油化工相关知识篇4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及自我总结能力,每章增加不同类型的课后习题与思考题。包括石油产品有哪些分类及各自用途等基础性习题;冬天柴油车挂蜡如何处理等与实际生活相关的习题;如何根据油品的特性实现油品的安全管理等与实际生产相关的习题。学生即掌握了基础知识,又可以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另外每章结束后要求学生对本章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再相互交流,把握主线,整体思路清晰。

2教学方法改革

2.1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以它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表现形式,达到增强了学生对抽象概念、图形性质和学科定理的理解与感受,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石油加工工艺学课程具有专业性强,需要良好的专业知识铺垫;知识综合性强,涉及内容广泛,内容复杂,新工艺技术、新标准繁多;应用性强,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等特点,决定了该课程的授课形式必须多样化,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授课中把新工艺、新标准等以多媒体的形式讲授,既直观、形象、又便于学生了解掌握,节省教师画图、画表的时间,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实现了大容量、高效率的教学。运用视频将理论与专业实验、仿真素材等紧密联系起来,如对实沸点蒸馏先进行理论介绍,再播放视频,一动一静,将枯燥的理论以实际过程表现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课外学习平台也不断完善,包括授课视频、实验视频、课件、配套习题、实际问题解决方法等,用现代技术及丰富生动的内容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2启发式与对比式教学相结合为了改变大学生在中学阶段养成的被动式、机械式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增加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对知识的渴望与兴趣,本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大量采用启发式教学。如在讲授清洁燃料生产时,先通过图片了解现在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并给出具体数据,再讨论导致的原因。汽车尾气的排放就是源头之一,为了改善全球气候,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的污染物是当务之急,这就要求提高燃料的质量,即生产清洁的汽油和柴油。应用启发式教学,从我们切实能体会到的事情出发,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既可以把问题简单化,又增加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除了启发式教学外,还并用对比式教学方式,两者相互补充。如把汽油和柴油进行对比讲解,找出异同点,便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先指出汽油机与柴油机的虽然都是活塞式发动机,工作过程都是由进气、压缩、膨胀做功、排气4个过程构成,但两者的压缩比、进入气缸的气体、着火方式等不同,所以对燃料的要求不同。汽油和柴油在发动机中燃烧不正常时都会发生爆震,且爆震现象相同,但是产生爆震的原因及时期却完全不同,两者用不同的指标来表示其抗爆性,由此得出各自的理想组分。通过对比归纳,内容清晰,层次分明,相似的知识点不易混淆,便于理解与掌握,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3小组讨论形式进入课堂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会不定期的提出一些与石油相关的问题,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期刊、报刊、互联网、电视等)收集资料进行了解,之后在课堂上进行分组讨论,把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结合到我们的生活中,学生积极性较高,课堂气氛高涨。比如绪论讲完之后提出问题:石油与你有多大关系,你一天消耗掉多少石油?在下次课中用部分时间进行分组讨论,在激烈的讨论中,同学们各抒己见,真正了解到了我们的衣食住行确实离不开石油,但石油又是什么,它又是如何加工成我们想要的产品呢?有了疑问和好奇心,增强对本课程的兴趣。

2.4培养独立查阅并加工文献的能力在授课过程中提出几个比较热门的课题,如原油价格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炼化企业如何实现清洁燃料的生产?现代炼油工业发展趋势?中国的能源安全及战略问题等。学生根据个人兴趣,选取某一个课题,独立查阅文献并经过整理完成一份报告,提高学生查阅加工文献的能力,为以后毕业论文奠定良好的基础,又加深对某一方面的深刻理解。

2.5加强工程意识与理论的联系石油加工工艺学是一门专业课,除讲授理论内容,还引入大量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案例,提升学生工程意识与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真正做到理论与工业生产紧密相连。如以辽阳石化加工原油-俄罗斯原油为例,根据原油性质、实沸点蒸馏数据及直馏产品性质,确定加工方案;以辽阳石化550万t/a常减压装置为例,讲授常减压装置工艺流程、主要设备、直馏产品性质等,运用实测数据进行产品实沸点切割计算,分离精确度计算等;增加解决实际问题的环节,如当某一侧线产品出现头重尾轻的时候应如何调节操作?本专业定期聘请工厂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进行讲课,介绍工厂相关装置概况、原料及产品、市场需求、主要设备及生产工艺流程、从事化工行业要注意的安全事项等事项,使学生不但有了安全意识,也对实际生产过程有所了解,有利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引起学生对自己未来工作的兴趣,提高学习动力。专业实验最能反映专业特色,是与本专业学科发展关系最密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因此我们不断对专业实验教学环节进行改善,除了开设传统的验证性实验外,又增加了设计型、研究型实验;建设炼油化工与自动化仿真培训中心,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与运行能力;鼓励学生参加“中国石化-三井化学杯”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聘请设计院人员与教师共同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工程技能,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增强学生的工程设计与实践能力,实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3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

作为石油加工工艺学课程的老师,本人除了具有丰富的理论教学经验,也具有实际生产经历,曾在中石化沧州炼油厂催化裂化装置工作两年,每年参加知道学生下厂生产实习实践教学环节,并于2012年在辽阳石化炼油厂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实践培训,因此对炼油加工工艺过程及主要生产设备的操作及工作原理颇为了解。在理论教学过程中,能够将实际生产与理论知识结合在一起,并对生产中遇到的问题作为实例进行分析、讲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事石油加工工艺学课程的教师除了担任理论教学外,还担任专业实验、毕业设计论文、生产实习及实践教学环节的指导工作。在学校、学院的推荐下,每年都有青年教师到中石油辽阳石化公司的生产一线进行实习,并派专业教师参加相应的技能培训,定期聘请工厂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进行讲座,以提高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

4结束语

石油化工相关知识篇5

一、知识产权在石油工业发展中的作用

(一)知识产权―――石油工业发展的基石

1.专利权是石油工业发展中技术的权利化。专利法通过规定专利权人享有一定期限的垄断保护期,使技术优势变成产品优势、市场优势和竞争优势,使权利人获得丰厚的利益回报。

2.商标专用权是石油工业发展的商品化权。商标法通过一系列的制度设计,以显著的识别性,张扬了商品的个性,使消费者能够迅速地识别并认同。同时商标的成熟带来了企业文化的积淀,甚至发展成企业的无形资产。

3.反不正当竞争权是石油工业发展的市场化权。反不正当竞争权通过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规范了经营者的活动,使石油工业在规范有序、诚实信用、公平公正的环境下良性运作。

(二)知识产权―――石油工业发展的动力

1.知识产权为石油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最新的发展理念。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依据有关协议的规定,外国公司可以依靠直接投资,拒绝转让给我们技术。这就是说,石油工业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发展自主知识产权,就必须在技术进步、技术创新上做文章。

2.知识产权为石油工业的发展确立了激励机制。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而知识经济的核心是高技术。在这种背景下,石油工业企业只有具备一定的技术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知识产权制度用赋予知识产品创造者一定的专有权,使权利人在独占市场的基础上,帮助其收回发明创造付出的投入和获取比投入更多的回报,从而继续新的发明创造。因而,知识产权成为激发人们发明创造积极性的一个重要机制。

3.知识产权能够促进新技术迅速转化为生产力。知识产权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自产生之日起,就把保护和鼓励技术发明的商品化和产业化作为根本的出发点。比如说,专利法规定,发明人的奖励和报酬只能在技术发明产业化以后,从其创造出来的效益中提取。专利制度的这一内容在很大程度上促使技术创新迅速应用于生产实践,避免了技术的闲置和浪费。

二、石油工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一)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

我国不少石油企业对知识产权保护的作用还缺乏足够的认识,保护意识不够。很多企业在研究开发、生产经营中不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科研成果研究出来后,不是去申请专利,寻求法律保护,而是进行成果鉴定,,公开成果,造成新颖性的丧失,进而也丧失了申请专利的权利。

(二)知识产权流失严重

一方面石油工业科技人员的流动造成知识产权的流失。科技人员流动是实现科技人才和技术资源优化配置的一项重要措施,然而,由于石油企业部门管理的缺陷,加上科技人员法律意识薄弱,不少科技人员在流动过程中,不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的管理制度,把本企业的关键技术或商业秘密当作提高自己“身价”的砝码和资本,携其“跳槽”,导致知识产权流失;另一方面企业忽视知识产权价值评估,导致知识产权流失。相当一部分企业在评估企业资产时,没有包括专利权、商标权等知识产权,有些企业即使对知识产权进行评估,往往也是低评,远远低于知识产权的实际价值。

(三)知识产权管理弱化

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是国外大型企业的通常做法。这些大型的企业,普遍设有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如美国aB公司的知识产权部有20余人,日本松下公司的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则高达500余人。目前,许多石油企业虽然设有专门负责处理知识产权事务的机构,但管理人员比较少,而且知识层次不高,保护意识也不强。另外,很多的管理机构并没有制定相应的知识产权管理规定,更谈不上灵活地运用知识产权战略来促进企业发展了。

三、完善石油工业知识产权的对策

(一)增强石油工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1.要大力宣传石油工业所面临的知识产权保护的形势,增加知识产权保护的使命感和危机感。通过宣传,让广大石油企业明确我国石油工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克服盲目乐观和因循守旧的思想,增强忧患意识,从而营造一个推动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的良好氛围。

2.要大力宣传“知识产权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命根子”的观点,增强全体职工尤其是科技人员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通过宣传,使广大职工认识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石油工业发展壮大的根本,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的有力武器,从而使广大职工积极投身到知识产权保护活动中去。

(二)建立有效、严密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1.细化知识产权机构的职责,做到专项工作专人负责。企业的内部除了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外,要制定专门的责任制度表,由专人负责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计算机软件登记、科技成果登记、技术资料加密归档等工作。

2.完善知识产权内部管理制度。完善包括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保密制度、成果归档制度、劳动合同制度、技术合同管理制度在内的一系列知识产权管理规则。在当今的形式下,石油工业的国际交流合作越来越频繁,尤其要加强技术合同管理制度。石油企业转让科技成果,进行技术交易,应当严格按照《合同法》的有关规定,签定技术开发、转让、咨询、服务以及技术入股、联营、培训、中介等合同,并且应在合同中明确约定有关知识产权归谁所有、如何使用以及由此产生的利益如何分配等事项。

3.建立企业无形资产数据库。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资产,通过知识产权科学、合理的评估,真实地计算出石油工业企业自身知识产权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并建立企业的专利、商标等无形资产数据库,这样既有利于高效地开展业务,又可以提高职工保护知识产权的责任感和自豪感,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4.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通过激励机制,完善知识和技术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制度,对为企业知识产权建设做出贡献的人,企业要从物质上和精神上给知识产权创造者奖励,特别是对于为企业的发展做出了显著贡献的科技人员及管理人员给予重奖,可采取一次性重奖、效益提成、技术作价入股等多种形式,给他们在工作待遇、生活待遇上予以回报,真正做到多劳、多贡献多得,从而提高创造者的积极性,使他们自觉保护本单位的知识产权,维护本单位的合法权益。

5.建立利用知识产权文献的设施和制度。专利文献具有反映全球范围内已知技术水平、最新技术动态、未来技术发展趋势以及竞争对手经营战略的重要功能。所以说企业利用专利信息,不仅可以了解本技术领域世界科学技术的现状和水平,还可以预测技术发展的趋势和动向,分析潜在的技术市场和商品市场,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参与国内外技术市场的竞争,所以说,石油企业应该订阅专利文献,并搭建网络平台,利用互联网资源对本部门相关领域知识产权的动向予以充分的了解和掌握。

(三)制定并实施知识产权经营保护战略

1.发展自主知识产权,构建自己的知识产权壁垒。要开展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所在。石油企业要鼓励技术创新精神,增强技术创新能力。一项新技术开发研制成功后,首先将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实现新技术的商品化和产业化。其次,将新技术产权化,即积极申请专利,并以之为核心知识产权,同时积极开展工艺创新、外观设计创新、服务创新等,扩大保护范围,形成知识产权,带动企业的关联发展,提高产品品位。

要树立品牌战略与商标保护。《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指出:“大型企业都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品、名牌产品和关键技术开发能力,产品在国内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并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价格竞争的因素越来越小,主要表现在品牌的竞争上。石油企业要积极开展自己产品的商标注册,对于一些产品种类多的企业,仅注册一类产品的商标是不够的,还需要在相关的产品领域内进行注册,达到防御的目的。同时,企业还要在保证商品质量,提高商品信誉的基础上,积极宣传品牌,加强品牌意识,尽可能地对产品技术方案、结构及外形、包装实行全方位的知识产权保护。另外,在当今这个网络时代,域名是企业的一项新型无形资产,为了充分利用域名资源,企业在注册商标的同时,应该及时注册域名,并像保护商标一样保护自己的域名。

要利用反不正当竞争法等其他的手段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对于假冒、欺骗行为以及侵犯识产权人正当商业秘密的行为,要强化使用反不正当竞争法及相关的法律制度来保护。

2.在企业的产、供、销的各个环节进行专利的检索。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统计资料介绍,全世界每年90%-95%的发明成果可以在专利文献中查到。在应用技术研究中,经常查阅专利信息可以缩短研究时间60%,节约研究费用40%。石油企业在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前进行专利的检索,可以避免重复开发,也可以从中获得启发,节约开发时间和费用。同时通过专利的检索,对于那些依法已经到期或者未交纳专利年费等原因失去专利权的专利,也可以免费共享。此外,企业在产品采购和进口原材料的零部件、产品销售前也应该进行专利检索,以避免侵犯他人的专利权。

石油化工相关知识篇6

【摘要】探索以石油炼制工程省精品资源课程为引领,以校企协同管理专业课程建设为原则,打破学科界限充分利用现代资源网络化与信息化的特点,构建“油类”课程群平台。整体优化教学内容,探索多层次的教学模式以及校企协同育人的途径。开放的课程群平台,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有效地培养石油化工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满足我省及周边地区对石油化工紧缺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化工专业;“油类”课程群;教学改革;课程群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5)14-0049-02

作者简介:程丽华,女,教授,研究方向: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施永军,男,实验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洪晓瑛,女,实验师,研究方向:化工专业实验教学和石油化工产品分析;王琪,女,讲师,研究方向:油气储运专业;谢颖,女,教授,研究方向: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立足‘卓越计划’的‘油类’课程群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编号:GDUp201209)的研究成果。

石化产业是国家十大振兴产业之一,是广东三大支柱产业之一。随着石油化工行业的迅速发展,石化企业中新技术和新设备不断涌现,而且自动化程度和管理水平越来越高,属于高度自动化,技术密集型现代化企业,这必将导致对石油化工急需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因而,项目组根据学校发展定位、围绕化工专业培养目标以及石油化工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提出立足“卓越计划”的“油类”课程群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的研究课题,探索以石油炼制工程省精品资源课程为引领,打破学科界限构建“油类”课程群,以校企协同管理课程、协同培养人才为指导,面向石化企业发展需求,创新课程群教学模式,有效地培养石油化工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满足我省及周边地区对石油化工紧缺人才的需求。

一、以省精品资源课程为引领,构建“油类”课程群

课程群建设是近年来高等院校课程建设实践中出现的一项新的课程开发技术。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石油化工方向)具有雄厚的专业基础、特有的石油化工特色,2009年被国家批准为部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11年被列为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为我国石化行业输送了大批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该专业长期以来以彰显石化特色的《石油炼制工程》专业主干课程为抓手进行专业课程的建设与改革。它是培养未来石油化工工程师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的关键载体,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桥梁,肩负着为服务广东及周边地区石油化工行业提供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重任,2013年被列为广东省精品资源共享课。为此我们以省精品资源共享课为引领,在深入对突出学校办学特色的“油类”课程进行调研和分析基础上,通过梳理各课程内容和课程间的关联性,在对相关课程的内容进行优化整合的基础上,组织校企专业课程建设委员会对“油类”课程群的知识内容进行进一步的研讨,最后选择满足“卓越计划”培养目标要求的《石油炼制工程》(含化工专业实验)、《石油化工概论》、《石油化工工艺学》、《石油储运基础》等4门课程构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简称化工专业)“油类”课程群。

二、以校企协同管理专业课程为原则,树立课程群建设新理念

2011年化工专业被列为“卓越计划”试点专业,这对课程建设尤其是专业课程如何改革以适应“卓越计划”培养目标的实现提出了更多的思索。团队经过多次调研与反复研究一致认为课程建设要与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所需人才紧密结合起来,树立了与行业协同管理、协同育人的课程建设理念。

通过校企协同管理,使专业课程建设从目前学校的单方管理,转变为学校、石化企业双方协同管理。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茂名分公司(以下简称茂名石化)是我国最大的石油化工基地,是我校部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拥有大批高水平石化专家及先进的管理理念,对本行业技术前沿最了解,对行业发展趋势最了解,对行业用人需求最了解。成立由企业专家组成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课程建设教学指导委员会,确定“油类”课程群建设主要目标,共同制定课程群建设方案、课程教学大纲及重点教学内容;共同构建四年不断线的工程教育模式,以培养适应石化行业需求的紧缺人才。

三、按不同培养目标优化教学内容,避免内容交叉重复

在这四门课程中,石油炼制工程和石油化工工艺学是化工专业必修课,是专业基础知识的综合应用,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化工专业实验则将专业知识与理论知识融合起来。石油化工过程概论是全校的公选课,包含了石油加工和石油化工的基础知识,石油储运基础是专业的选修课程,主要介绍石油及油品的储存和运输技术。这几门课程“油味十足”,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为此,我们要按着不同层次优化教学内容,避免交叉性内容的重复。

笔者一直从事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课的教学工作,为省石油炼制工程教学团队负责人及省精品课程资源共享课程负责人。在教学研究过程中,真切地感受到各门课程是相互紧密联系的,但有时又会出现课程内容的重复。如这几门课程中都涉及到油品的基本性质,如何根据课程的培养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就显得非常重要。正是由于各门课程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要进行合理安排,如果在教学安排上不注重教学内容的安排,只是简单重复,势必引起学生厌倦或厌学。

为此我们组织的油类课程群教学团队将油类课程群作为一个整体来优化教学内容,在各门课程互通有无的基础上,对于交叉性内容,不同的具体课程,共目标各有侧重,并据此安排教学内容和课时。这样不仅避免了简单的重复,节省了学时,同时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

四、紧紧依托学科建设资源,教学内容紧跟学科发展步伐

化工专业充分依托茂名石化公司得天独厚的产学研优势,在石油化工领域取得了较好的科研成绩,已形成一支学术水平较高、结构合理、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强的研究团队,在同类型的院校中脱颖而出,从而使化学工艺学科成为广东省重点特色学科。课堂上,团队成员紧跟学科发展前沿,针对石油化工的最新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及时补充和更新的理论和知识,增加一些能反映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内容。例如,随着环境保护的要求,清洁汽油、清洁柴油新技术的发展,在石油炼制工程中增加这方面的知识;随着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的涌现,在石油化工工艺学教学过程中不断补充与课程相关的最新化工生产技术和科研成果。及时更新和补充专业课的教学内容,不仅拉近了教学与学科前沿的距离,还促进了学生对新知识和新技术的认知,拓宽了学生知识面,培养能够适应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化工人才。

同时,注重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以专业实验为载体,促进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专业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是本课程群建设的重要内容。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一直独立设课,内容上偏重验证,不能行之有效地检验和运用课程群的知识。为此,在实验内容的精选和安排上,我们注意引进老师的科研成果,这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还增加了学生对老师科研情况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使学生尽早地加入老师的科研课题,进行团队工作,并借助课题培养学生系统地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提高创新能力。

五、校企共建教学资源,协同培养石油化工类人才

在课程建设机制上,坚持校企(为石油石化企业服务)联合办学。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与中国石油石化企业一直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是广东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所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共建高校,长期依托的三大企业——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都是世界500强的跨国集团。学校坐落在“南方油城”——茂名,与中石化属下的“茂名石化”有着血浓于水的情感。茂名石化炼油加工能力1350万吨/年,有60多套炼油工艺,掌握着最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生产工艺,有真实的工程实践条件和环境,同时,还拥有先进的典型炼油工艺模拟仿真系统。我校在60年的办学历史中,有30多年属石化行业公司主管,依托这种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校企协同育人,使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从高校培养转变为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在企业的深度参与下培养的石化工程师能更有效地满足石化产业对人才的特殊需求。学校与茂名石化公司共建部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为深化专业课程改革提供了重大机遇,近几年在专业课程建设方面创建了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特色,体现在与企业共建教学资源包括共同编写了教材、实习指导书、典型事故案例分析、共同拍摄典型炼油工艺过程教学片等。这些与实际结合紧密的教学资源,对有效地培养石油化工类工程技术人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保障。这种面向石化,依托企业的工程教育有效地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六、构建课程群平台,探索多种教学模式

石油化工相关知识篇7

石油工业是国家重要的支柱性产业,关乎国民经济未来的发展。石油人才的培训培养对于我国石油工业经济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1]。目前,各高校也在加大力度加强对石油人才的培养。国家所需要的是可以真正解决石油工业方面的问题,并且在解决的过程中运用创新的思维和创造力帮助企业面临的难题[2]。这就需要高校进行对于石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使石油专业的大学生具备良好的多学科综合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具有专业性理论知识和实践运用能力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3]。石油企业也要做好石油人才的培训工作,使企业的现有人才能够适应石油企业所面对的国际化竞争,企业的石油人才应该能够把所学的石油理论知识转换成实际的石油工业的技术能力[4],以便能满足石油企业技术现代化发展和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当前,各石油企业的专业型人才几乎都是当地石油大学的专业毕业生,为此,各石油大学与石油企业可以进行联合办学,共同培养石油专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这种联合的培养模式为国家石油工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5]。

二、石油人才培训培养的现状

第一,石油高校对于石油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当前,石油高校在石油专业人才培养的方面没有明确的定位,还在沿袭着陈旧的教学理念,缺乏创新的教学模式。其一,教师团队不具备完整的知识结构。目前,大部分石油高校的教师都是较为年轻的讲师,基本都是工科院校出身,并没有进行过正规的师范专业的学习,而且这些大学教师大都是各高校的硕士、博士生,他们更加侧重于理论知识的研究与教学,他们对于石油专业的实践知识基本上都是来自读书时期导师提供的科研课题,缺乏真正的实际的应用能力。这些教师在石油方面的实践知识不具备完整的体系结构,不能形成较好的知识系统,使石油专业的理工科的讲师缺乏工科教师应该具有实际运用能力。虽然石油高校给这些教师也提供了例如学生心理学、教育学、教学技能等与师范有关的短期培训,但是对于这些具有科研背景的讲师来说,侧重点还是存在偏差,他们对于科研的重视程度要高于教育教学的提高和对于石油知识实际的应用能力的增强。这说明他们的教学理念还是存在较大问题,科研做得好并不意味着就能做好一名合格的大学讲师。在此种情况下,已经严重影响了石油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大幅度降低了石油专业的教育质量;其二,教学模式单一,缺乏个性化指导。

石油高校的教师还在沿袭着陈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只进行单一的专业知识点教学,强调理论知识,对于知识的训练课程十分有限,石油专业的作业量很少。石油专业实验课的内容经常性地进行简化,缺乏系统性。如今大部分石油专业的讲师多使用多媒体的教学方法,并且经常以科研课题的汇报模式进行知识的传授,这样存在着很大的弊端,使授课内容过于公式化,过于精练,没有充足专业知识内容,导致教学内容的不具备正常的结构。教学模式十分单一。不能依据学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指导,严重阻碍了石油人才的培养;其三,不具备完善的实践环节和实训环节。石油高校都有石油专业的实验课程,这些实验课程也是石油专业大学生实践知识的重要来源。但是石油高校的实验课程大部分都是对于教学理论进行的验证,这样使实验局限于较强的理论性,不能对石油专业的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实验分析和实验表达能力的综合教学训练。很多的石油企业由于安全的原因,不能为没有任何实践经验的大学生提供实习的环境,这会让实习效果没有真正的实践性,不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实际运用。不利于应用型石油人才的培养。

第二,石油企业人才培训的现状。石油企业只有经过对于人才的培训,才能提高石油人才对于企业的重要价值。我国的石油企业以往并没有对石油企业的员工进行过系统的培训。目前我国很多的石油企业没有建立较为完善的培训机制,培训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当前我国石油企业的培训的内容非常落后,已经跟不上时展的需要。培训内容不具备多样性,经常是老生常谈,使石油企业人才的素质无法有效地得到提高。石油企业的人才培训模式是延用老师进行当面授课的讲课方法,培训的内容还是以教材的理论知识为主,不具备规范、系统的石油人才培训模式。不同的石油企业,不同的石油企业管理者对于石油人才的培训工作具有不同的认知,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使各个企业的发展缺乏均衡性。石油企业的管理者没有提供充足的培训经费,使石油人才的培训工作缺乏足够的发展动力,这样不能充分的发挥石油企业对于人才培训的实效性。石油企业不能对石油人才的培训效果进行准确的评定,不能有效地对受训人员进行成果的标准性转化。受训的员工不能在实际的工作中很好地运用培训的专业知识。经过专业培训的石油企业员工回到企业继续工作时,应该将在培训中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目前的工作中,并且可以利用培训的知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性的问题。但是现今大部分企业并没有对此提供有效的支持。

三、石油人才培训培养的改革与创新

第一,石油高校对于石油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创新。其一,建立新型教学团队。当今社会的各个学科的研究都不是独立的,所有的学科都是重叠与交叉的。各学科间相互作用,相互渗透,这样就产生了新的学科知识。现在许多不同领域的学科间都需要进行跨学科的合作,需要不同领域的团队间共同合作与研发。建立新型的石油专业教学团队是石油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组建以教学名师为团队核心的高质量教学队伍;建立以本系教授作为主要核心,并且加入石油专业的具有丰富实践教学经验的教师、实验人员等组成石油教学的实践型教学模式。通过各种激励机制发挥所有教学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教师的责任感,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为这些精英老师搭建一个和谐的教学氛围。对一些经验缺乏的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并在正式讲课前进行岗前试讲,并对试讲提出问题,进行改进。提高新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实践运用水平,提升他们的教学水平,从而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其二,创新教学模式。对现有的石油高校的教学方法进行改变,实施新颖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对所授内容进行牢固掌握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堂互动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让学生作为教师在课堂进行知识的讲解,并针对讲解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全体性的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知识的掌握能力。

在教学中加重实践教学的比重。增加实用性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对于石油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使学生在遇到实际问题时能够运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有效地解决问题,并且提出一些具有创新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把学生培养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型人才,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积极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团结互助的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其三,提升实践教学环境。石油专业最重要是实践的教学内容。石油高校可以在校内建立石油专业的生产与实习基地,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更好地融合。石油高校可以将校内实验室对学生进行全天候的开放,对于石油高校的全部实验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为在校石油专业的学生建立具有开放性特点实验的环境,让石油高校变成为石油企业输送人才的专业化的培训基地。石油高校教师要辅助学生进行石油专业的各种设计性、综合性的实验,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变成教学中的主体,一切教学内容都以学生为中心,所有的教学活动都为学生的实践性实验服务。使石油高校的实践教学形成开放的多元化、具有针对性的石油人才的新型教学模式。石油高校要不定期地聘请石油方面的专业人士、学者进行现场的教学指导,以此来培养学生对于实践教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对于创新性的实验操作水平。

第二,石油企业对于石油人才培训的改革与创新。其一,提升培训理念。石油人才是石油企业发展与创新的关键性因素,也是石油企业重要的软实力。培训所体现的价值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效果在短期内不能立即显现。现在石油企业的管理者都在急于求成,只想看到短期内是否会发生改变。这种心态非常不利于石油人才的培养,会阻碍员工积极上进的脚步。现在的一些石油企业并没有设置长远的企业发展目标,这使培训工作无法见到良好的效果。石油企业应该提升培训理念,并让它达到战略性的标准。企业的各层管理者要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石油企业的领导要对这一问题具有深刻的认识,以便能增加对于石油人才的培训经费,确保提升理念的战略构想顺利实施。人才的培训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石油企业也要建立一个系统化的人才培训理念,并使此理念成为一个系统化的企业培训体系。石油企业需要的是具有较高业务水平、管理水平、高素质的人才。因此企业更应该加强对于员工的培训工作,使培训出的员工能够达到企业对于人才的基本要求。石油企业要积极转变培训理念,如果不具备牢固的理念基础,石油企业的培训也有失去了它的意义,也是一种对于培训资源的浪费。因此企业要提升培训理念,才能提高培训质量;其二,对石油企业的培训方法进行创新。当前各石油企业的培训方法十分陈旧,已经不能满足石油工业的发展需求。

石油企业应该更新培训方法,丰富培训内容,提升对于石油人才培训教材的编写水平。石油企业的员工因为脱离学校太长时间,已经不能很好的习惯正规的培训方式,如果长时间进行这样的培训,会使员工产生厌烦的情绪,不利于后续的培训工作。而且培训的内容多为枯燥乏味的专业知识,员工能真正领悟的东西就更加寥寥无几了。因此为提高员工的培训热情,增强参加培训人员学习的积极性,企业的培训人员应该使用一些新型的培训方法来对员工进行培训,使员工能够尽快地掌握所学内容。企业的培训人员要尽量做到简化培训内容。以最容易理解的方式将专业知识传授给参与培训的员工。企业培训人员要针对培训员工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使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进行教学。最大化的使用多样性的教学手段。例如可以实行小组讨论、课题研究、知识竞赛等具有调动性的教学模式进行多样化的教学。充分激发培训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员工的培训热情,愿意主动地去学习,探索。经过这样,员工的培训效果才能够显现。我们的培训才有了实际的意义。培训人员同时也要重视培训教材的挑选,使培训教材能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符合目前员工的知识水平,让他们的学习能够更加的顺利。对于那些具有前瞻性的教材,培训人员要侧重它的修改工作,因为很多的专业术语都比较高深,员工不易理解,所以培训人员要对培训教材进行适当的简化与修改。经过这样一系列的改革与创新之后,石油企业员工的学习效果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其三,开展石油企业与石油高校的合作模式。石油高校是石油企业人才的摇篮。

石油高校长期的为石油企业输送人才,使石油企业能够拥有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石油企业要与石油高校建立长期的培训合作模式,使石油高校能够更好的利用其教育教学的职能,帮助石油企业进行人才的培养,并为石油企业的培训工作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帮助石油企业全面提升员工素质。石油企业可以作为石油高校的培训基地,石油高校可以将课堂教学效果实施、检验的场所设在石油企业,这是实现石油高校实现培养石油人才目标的重要保证。在对石油企业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方面,企业和高校都要将各自的环境优势和教学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将各自的有利资源进行共享。石油企业具有先进的技术资源,而石油高校具有潜在教学、师资的资源。双方可以在培训基地的基础上进行远程和网络教学,这样石油企业的员工可以在网上接受石油高校教师的在线培训,使培训过程变得更加精简。石油高校的教师可以定期地为石油企业员工进行专业化的培训,石油企业为石油高校提供实习与实验的专业化环境。使石油企业和石油高校能够互惠互利,共同协作,实现共赢。四、结束语石油人才培训培养的改革与创新不仅可以提高石油高校的教学质量,也能为石油企业储备更具专业性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徐艳,姜民政,丛蕊,等.面向石油行业的力学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教学体系改革[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188-188.

[2]李美艳,雷毅,韩涛,等.石油院校培养创新型焊接人才的实践教学改革[J].考试周刊,2016(102):9-9.

[3]赵提财.石油类高校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改革[J].赤子:上中旬,2015(3):109-109.

[4]高杨,王启芳,臧子东.浅析石油企业人才培训机制的创新[J].学理论,2015(17):134-135.

石油化工相关知识篇8

【关键词】石油企业;智力资本;自主创新能力

知识经济时代,个人、企业和国家的价值都直接与它们的知识和智力资本相联系,智力资本是组织的技能、知识等无形的资产,它已成为现代组织最有效的财富创造的源泉。国内对智力资本的研究较少,结合油气产业发展实践的智力资本研究就更为少见,有关石油企业智力资本与自主创新能力的研究几乎是空白。提高石油企业的智力资本管理水平,能够促进石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实现石油企业降能节耗和产品的创新。本文研究石油企业智力资本与自主创新能力的关系,不仅可以把握石油企业自主创新的本质,还对促进油气产业的发展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相关理论综述

1.智力资本的概念及其特征。1836年,智力资本作为人力资本的同义词由西尼尔(Senior)最早提出,他认为智力资本是指个人所拥有的知识和技能的总和。美国学者thomasa.

Stewart1991年在其论文《智力资本:如何成为美国最有价值的资产》中提出了智力资本概念,并于1994年进一步论证了智力资本是企业最有价值的资产的结论。综合国内外学者对智力资本构成的研究,可将其归纳为三个最基本要素: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客户资本。人力资本是指企业员工所具有的各种知识和技能,是创造智力资本的源泉,归企业员工个人所有;结构资本能够把员工个人所专有的知识转化为集体共有的财富,是支撑人力资本创造财富的“平台”;客户资本是指企业与生意往来者之间关系的价值,是企业实现智力资本增值和创造财富的关键。三者之间是一种相互联系和互动的关系。目前,石油企业对智力资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力资源角度。董书平、王华清论述了优化石油企业人才资源开发利用环境的方式,认为通过转变经营理念、加强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石油企业的企业文化,可以改善企业内部的软环境。智力资本主要具有高度增值性、价值的隐含性、收益的高风险性、对主体的依附性和财富共享性五个特征。

2.自主创新能力的概念及其特征。清华大学的傅家骥认为,自主创新是指企业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和探索实现技术突破,攻破技术难关,并以此为基础依靠自身的能力推动创新的后续环节,完成技术的商品化,并实现预期目标的创新活动。我国石油企业一直试图摆脱单纯依靠技术引进和增量型工作实现企业发展的道路,走自主创新的模式。孙星云、刘振武、张建军等人在《培育中国石油自主创新能力》一文中提出培育石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思路:强化战略管理、优化组织体系、推进队伍建设、重塑运行机制、健全绩效管理。自主创新能力主要具有知识和能力支持的内在性、技术与市场方面的率先性、高风险高投入高回报和政府支持性四个特征。

二、石油企业智力资本和自主创新能力相关指标的选取

1.石油企业智力资本指标的选取及分析。石油行业在全国工业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其具有投资回收期长、能源消耗量大、技术创新速度快、发展潜力巨大等特征。作为高垄断企业,并在油价管制政策的限制下,石油企业不仅要受到国内宏观政策的影响,而且要受到、国际油价以及投机炒作等国际因素的影响。本文将影响石油企业智力资本的构成分为:人力资本(X)、结构资本(Y)和外部资本(Z)三部分。通过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并结合石油企业智力资本的具体情况,按照指标重要程度确定了石油企业智力资本的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1)人力资本评价指标的选取。受教育水平X1:指员工在国家正规的教育机构中所获取的学历。业务能力X2:指员工从事相关工作的能力、解决工作中发生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员工在工作中的合作能力X3:指在工作时,能够与个部门人员有效沟通并共同完成任务的能力。关键人才的流失率X4:指每年从企业流失的优秀的研发人员、技术骨干和高级管理人员。员工的满意度X5:指员工对企业所提供待遇、福利、企业环境等的满意程度。(2)结构资本评价指标的选取。专利权Y1:指由国家专利部门授予专利发明人的、只能够为本企业所享有的权利。新技术、新工艺对企业效益的贡献度Y2:指采用新技术或新工艺能够给企业所带来的价值增值幅度的大小。企业的运作效率Y3:指整个企业的运营状态是否是高效和良性的。企业文化Y4:指企业所拥有的自身的企业价值、理念等,以企业员工对它的认可程度,以及其在企业中的工作程序等为衡量标准。管理者的教育水平Y5:指管理者在正规教育机构接受的教育。(3)外部资本评价指标的选取。业务伙伴Z1:指企业能够顺利找到业务伙伴的能力,与业务伙伴能够良好合作的能力。国家政策Z2:指国家对石油行业的政策导向、资源赞助和资金支持等。国际环境Z3:指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国际政治局势的变化和国际间石油企业的合作对石油企业的影响。

2.石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指标的选取及分析。石油企业对国内政府对油价的调控、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法律以及国际原油期货价格等因素的影响较为敏感。对作业流程、技术工艺等要求比较高,这些外部和内部因素推动石油企业加快自主创新,不仅要降低外部风险,还要提升创新工艺技术。本文将石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分为四个要素:研究开发能力(F1)、创新成果的价值实现能力(F2)、自主创新管理能力(F3)、自主创新的环境影响(F4)。对这四个要素的详细分析如下:(1)研究开发能力F1。基础研究能力、应用研究能力和开发研究能力统称为研究开发能力。基础研究是对现象及所观察事物的基本原理进行的理论性研究。应用研究主要是为获得新的知识而进行的创造性研究。开发研究是凭借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及实际经验所获得的理论和技术。(2)创新成果的价值实现能力F2。是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最终目的,价值实现能力指自主创新成果的价值在市场中被认可和接受,并且转化为企业的经济效益的能力。(3)自主创新管理能力F3。指企业在自主创新过程中从战略上、流程上计划自主创新和组织实施创新的能力。它贯穿于创新的始末,是企业自主创新的有力保障。(4)自主创新的环境影响F4。企业在创新上的资源程度大都由竞争的激烈程度,资本市场的合作程度和国家政策的倾斜程度等因素影响。

三、石油企业智力资本和自主创新能力关系的评估

1.人力资本与自主创新能力相关关系评估。将影响人力资本的主要因素:受教育水平X1,业务能力X2,员工在工作中的合作能力X3,关键人才的流失率X4,员工的满意度X5作为解释变量,以自主创新能力各因子为被解释变量,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运用回归分析得知:人力资本各要素与自主创新能力各因子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其中,因子受教育水平X1与创新管理和实现能力影响较大,与创新环境影响关系较弱。因子业务能力X2,员工在工作中的合作能力X3与研究开发能力影响较大,与创新管理和实现能力、创新环境影响较弱。因子关键人才的流失率X4,员工的满意度X5对研究开发能力影响最大,对创新管理和实现能力、创新环境影响两个因素影响较小。

2.结构资本与自主创新能力相关关系评估。将影响结构资本的主要因素:专利权Y1,新技术、新工艺对企业效益的贡献度Y2,运作效率Y3,企业文化Y4作为解释变量,以自主创新能力各因子为被解释变量,运用回归分析得知:结构资本各要素与自主创新能力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其中,专利权Y1,新技术、新工艺对企业效益的贡献度Y3与研究开发能力较大,与创新管理和实现能力、创新环境影响较小。运作效率Y3,企业文化Y4与自主创新能力中创新管理和实现能力较大,与研究开发能力和创新环境影响较小。

3.外部资本与自主创新能力相关关系评估。将影响外部资本的主要因素业务伙伴Z1,国际环境Z3,国家政策Z2作为解释变量,其中,业务伙伴Z1因素属于外部微观环境,国际环境

Z3和国家政策Z2属于外部宏观环境。以自主创新能力各因子为被解释变量,运用回归分析得知:外部资本各要素与自主创新能力之间呈正相关关关系。其中,微观外部环境业务伙伴Z1对创新环境影响、创新管理和实现能力较大,对研究开发能力较小。宏观外部环境国际环境Z3,国家政策Z2对创新环境影响也较大。

本文以石油企业为研究对象,对智力资本与自主创新能力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得出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智力资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智力资本作为企业创造价值的重要手段,是企业创新性、前瞻性和预测性的综合体现,在面对激烈的国内、国际市场竞争时,石油企业要取得优势,就必须要加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做好智力资本的开发和管理,充分调动起企业员工创新的积极性,创造出创新的氛围,将人们身上潜在的智力资本挖掘出来,开发成企业的产权资本,进而转化为创新能力,从而推动石油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thomasa.Stewart&tomStewart.intellectualCapital:thenew

wealthoforganizations[J].Doubleday.1997

[2]董书平,王华清.关于优化石油企业人才资源开发利用环境的思考[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1(3):35~38

[3]傅家骥.技术创新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石油化工相关知识篇9

【关键词】石油企业;文化建设;发展;新时期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5-0276-02

石油文化,是数代工作在石油行业人员意识、精神、文化的积淀,是一个石油企业存在与发展的精神支柱[1]。石油精神始终伴随着我国石油事业的发展,在艰苦奋斗的创业年代,石油文化是指脚踏实地、锐意进取的革命精神;在新时期,石油文化又被赋予了新的定义,要紧跟时代的发展,科学管理,积极创新,以人为本。

一、石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石油企业随着我国的体制改革一直在做着转变,企业职工的思想观念随着形式的变化也在做着调整。在这种转型时期,石油企业文化具有稳定人心的作用。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可以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重新树立企业形象。

企业文化是支持企业长期发展的精神动力,油品销售企业更是如此。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重点是员工队伍的文化建设,它是推动企业不断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思想保障[2]。

加强企业员工文化建设,就要积极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引导员工主动参与文化建设工作。此外,还要充分理解我国深化体制改革政策,寻找合理的方式改善石油企业的管理制度,加深石油企业的改革。同时要注重企业的思想政治建设,只有把思想建设工作做好,才能有效提高员工的政治思想觉悟,更好的发挥员工的才能,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养成员工的主人翁意识,让员工更好的服务于企业建设。

二、石油企业文化的发展现状

石油企业文化,不是一时的企业文化氛围或者员工一时的精神风貌,它形成于石油企业的开发、勘探,在企业的成长建设中不断演进,既是企业发展历史文化的积淀,也是时代精神的展现。它被员工称为职业道德、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石油企业文化彰显的是石油工人不怕苦不怕累的敬岗爱业精神;是自主创新、不断学习的创新精神;是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求实精神;更是努力奉献,支援祖国建设的伟大爱国精神。可以说,我们今天在石油事业发展上取得的重大成就离不开石油精神的支持。

在实施石油工业整体改革后,石油企业由计划经济时代进入了市场经济时代,为了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发展竞争力,需提升企业文化的竞争力。新时期,石油企业必须建设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企业文化,提高员工对企业文化的关注度,激发广大员工热情,鼓励他们参与企业文化建设。我国石油企业文化的发展要顺应时代,在改进体制、改善形象中谋求新的发展[3]。

三、石油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不足

虽然我们在建设石油企业文化的道路中已经取得丰硕的成果,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缺陷。下面就是笔者根据了解到的各个石油企业的文化发展状况,并结合本单位文化建设工作,总结出的几点不足:

(一)对石油企业文化认识不足

1.认识片面化

部分石油企业只是把石油文化当成员工的文娱活动,认为发展文体比赛、旅游就是发展企业文化。还有些企业把企业文化建设当成行政部门的任务,其他员工不用参与企业文化建设。这种认识的偏差,将企业文化发展引向了错误的道路。实际上,企业文化反映的是企业的经营理念,是企业领导对企业未来发展规划。文娱活动虽然也是企业文化的一种,但它仅仅能促进员工互动,不能形成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也不能发挥它对生产工作的推动作用。片面发展企业文化,不能促进企业凝聚力的发展,不能为员工树立一致的价值观。

2.认识单一化

目前,我国石油企业文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很相似――企业文化单一。石油企业是与我国的社会建设一同发展的,它对国家建设贡献了巨大的作用,所以它的企业文化形象应该具有独特性。但是,现实却是大多数石油企业文化并没有彰显出石油行业的鲜明特色,文化形象单一,内容空洞。部分石油企业不重视文化建设的创新,只是挪用他人的文化建设创意,树立起一个“标准”却没有实质内容的企业文化。

(二)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积极性不足

1.制度带来的积极性不足

石油企业员工存在工作不积极的问题。目前,我国石油企业没有很好的激励机制,缺少竞争的意识,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不高[4]。而文化建设的主体就是员工,没有员工的积极配合与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工作难以开展。

2.石油企业员工缺乏爱岗敬业意识

石油企业的长期发展,不只是需要企业制度和管理方式的改革,还需要员工的积极工作。不少石油企业只重视了当前的生产发展,却忽视了企业发展的核心――员工。部分石油企业缺少专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企业文化宣传力度不足,不能较好的引导员工的思想,长期下来使得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降低,敬岗爱业的意识淡化。

3.石油企业员工自我意识过强

社会改革深化、多样化进程加快,使得石油企业员工的群体意识开始淡化,而自我意识却逐渐增强。员工没有把握好自我意识和群体意识的关系,过度关心个人利益。此外,在石油企业文化建设中,政工部门与行政部门不能较好的协同配合一起工作,各个部门之间孤军奋战,严重影响了文化建设工作的进展。

4.文化建设方式落后

文化建设没能很好的考虑时代特点,一直采用陈旧的建设方式,通过文件、会议等方式传达信息和企业精神。在对员工进行思想教育时,没有抓住员工关心的问题,教育内容抽象、笼统,不符合员工的实际生活情况,没有设身处地的为基层员工考虑,不能形成有效的影响力[5]。

5.思想政治建设队伍缺乏专业性人才

目前来看,做思想政治工作的人群普遍年龄偏高,年轻人对这项单调的工作不感兴趣,这就导致思想政治建设队伍老化,没有新鲜血液补充,企业缺乏专业的人才引领思想政治工作[6]。

年龄偏大的员工,虽然比较了解企业的发展,但却容易出现思想僵化现象,他们的工作手段和工作理念可能不能适应当今企业发展的快节奏。而且,老员工一般都存在守成的心理,他们对发展企业先进文化的积极性较低。

此外,企业对政工部门的不重视和裁员也是打击年轻人加入政治思想建设队伍意愿的重要原因。

四、新时期石油企业文化建设之路

石油企业文化建设对石油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我们不能满足于现在的发展成果,要寻求更好的发展方式,推动企业文化更上一层阶梯。在新的发展时期,国内外经济、文化、政治发展迅速,给石油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冲击,此时,就需要企业文化为企业发展提供精神支撑。

(一)培养企业精神,引领员工形成正确价值观

企业精神是企业发展理念与员工工作状态的综合体现,员工的价值观是指员工对企业发展的认识和评判标准,这两项影响到石油企业的正常运转。

石油企业的一项重要精神就是“爱国、创业、求实、奉献”,它彰显了员工热爱祖国、奉献集体、奉献社会的高尚情操[7]。今天。它仍然不落伍,对于如今的石油企业发展仍具有重大意义,是今天与未来石油企业文化发展的核心。

针对目前员工过度关注个人利益忽视集体利益的问题,石油企业的奉献精神给了人们一个很好的指导。它教导员工认识自身、反省自身,增强员工的责任意思和忧患意识,重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企业通过树立先进人物为学习榜样,鼓励员工学习他们的优秀品德,激励石油工人不断探索、创新,引导员工积极参与企业文化建设。

(二)塑造企业形象,彰显文化特色

企业形象是企业对外的脸面,它象征着企业的精神风貌。

1.企业带头人的形象

企业带头人是受社会关注度较高的人群,他们的形象直接影响人们对企业的整体印象[8]。所以,各级领导要努力修身,提高个人修养,以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面对公众,以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优秀品质面对困难,以开拓创新的理念引领企业不断发展。

2.广大员工的形象

企业的整体形象是全体员工精神风貌的集合。企业要重视对员工的思想文化教育,培养一批思想端正、工作积极、技术过关的优秀人才,提升企业的软实力。

3.注重石油企业文化特色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温床,若要企业发展迅猛,就要培养优秀的企业文化。政工人员在开展文化建设工作时,要关注企业性质,考虑石油行业特征,建设一个特色鲜明、爱岗敬业、勇于奉献、大胆创新的优秀企业文化[9]。

4.打造知识型企业

浓厚的学习氛围也是一种优秀的企业文化。目前,我国科学技术发展迅猛,各种先进知识被运用于生产生活。一个优秀的企业,如果想要保证长期快速发展,就要保证集体知识不落伍。石油企业对先进科学技术的依赖性很高,需要一批技术可靠、本领过硬的专业人才保障企业正常运转。所以企业可以通过开设补习班,向员工教授专业技能知识和先进的应用技术,增加企业的学习氛围。指导员工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生产实践中来,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企业支持员工学习是一项双赢的事情,经过长期学习,不仅员工个人素质得以提高,还实现了企业的飞跃式发展,使得个人自身价值提升与集体蓬勃发展得到统一,促使石油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取得切实进展。

(三)创新文化建设方法和内容

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需要综合考虑企业的发展理念和时代背景。以下是在建设过中需要关心的问题:

第一,发展需以人为本,企业的文化建设必须贴近员工实际生活;

第二,文化建设要有针对性。石油企业文化建设不能盲目借鉴他人,需针对本企业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第三,员工思想教育内容要贴近实际,不能出现“假、大、空”的现象;

第四,文化建设应紧跟时代步伐,宣传时政热点;

第五,做好企业文化内部宣传,树立先进个人为员工学习榜样;

第六,做好企业文化建设工作,需及时向员工通告企业最新动向,鼓励员工提出建议,提高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积极性;

第七,重视政工人员的工作,引进专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人才,提高思想政治队伍的从业素质。

(四)思想政治建设与生产实际相结合

思想政治建设,乃至企业文化建设,都是为企业的生产发展服务的。在对员工进行思想教育时,要区分工作性质和个人素质使用不同的教育方法。

要做好员工的思想政治建设工作,需要考虑三个方面:

第一,在生活中,要时刻了解员工动态,关心员工的生活状况,及时发现员工困难,为员工提供精神上的支持;

第二,在工作中,企业要关心员工利益,对于利益受侵害的员工应提供维权支持;

第三,在生产中,将思想政治建设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并全面推广。

(五)规范考核评价制度

企业的良性运转,离不开对员工工作的考核。企业应根据岗位性质分别制定考核机制,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对于工作认真无误的员工提供资金奖励,对于工作频频出错的员工批评惩罚。

(六)创建优秀工作队伍

时代技术发展,科学技术更新换代快,给石油行业带来巨大冲击。为了应对时展带来的压力,石油企业迫切需要发展一批综合能力较强的工作队伍。石油企业的政工人员需紧跟时展节奏,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念,提高文化建设水平[10]。此外,政工人员要严于律己,不谋私利,乐于助人,在工作中以自己的个人魅力影响群众,进而增强文化建设集体的影响力。

创建优秀工作队伍的另一关键因素就是完善干部选拔机制,任人唯贤,选择一批思想端正、技术过硬、发展空间大的员工充实文化建设队伍,保持文化建设队伍的活力。

五、结语

石油企业文化建设关系到企业的长远发展,企业通过改进、创新文化建设方法,提高文化建设人员整体素质,完善追责制度和干部选拔制度,培养优秀企业文化,树立新的企业形象,引领企业发展走向新征程。

参考文献:

[1]张宪民.新时期石油企业文化建设中政工人员如何开展工作[J].中外企业文化,2014(04)

[2]范小曼,叶彤,叶强.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文化建设[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14)

[3]杨晓龙,李晶晶.大庆精神与我国新时期石油企业文化建设[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5)

[4]杨晓龙,卜春昱.石油企业文化建设研究[J].大庆社会科学,2012(01)

[5]刘纬纬,张廷芹.大庆精神与创新型石油企业文化建设[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2(01)

[6]王梦.关于我国石油企业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能源研究与管理,2012(03)

[7]谭俊华,徐梅.新时期石油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6)

[8]蒋为,杨拓.新时期石油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J].东方企业文化,2014,03:126.

石油化工相关知识篇10

关键词:校企联合;需求导向;人才培养

当前,计算机专业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一方面,有大量的毕业生涌入市场,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又招聘不到合适的人才。如何培养适合社会实际需要的专业人才,已成为整个计算机教育界都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经过认真的调研、分析、对比,提出了一个战略建议:分类培养,一个专业,三种类型,多个方向。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个专业,分为科学型、工程型、应用型三种类型,包括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软件工程、信息技术、信息系统等多个方向。同时,也建立了一个基本理念:人才培养要面向就业市场。面向就业市场培养计算机人才,不仅是社会的需要,也是计算机院系生存的需要。鼓励(要求)多数计算机专业加快向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变的步伐。结合教指委的改革意见,长江大学与北京侏罗纪软件股份有限公司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充分发挥学校的行业特色和公司的行业优势,开办实验班,联合培养既具有计算机基本知识又具有石油专业知识的毕业生,满足公司需求和石油信息化建设需要,为计算机这样的通用性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拓宽渠道。

1 石油行业计算机人才需求

随着石油科技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已渗透到勘探、开发、集输、加工等石油行业的各个环节。石油行业也经历着从简单的数字化到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的过程。大多数石油技术都是以计算机软、硬件产品的形式出现的。随着勘探开发的难度增大,除常规的数据处理技术、数据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外,许多现代技术成果,如海量数据存储处理技术、高性能计算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油田智能化管理技术、多元数据融合与数据挖掘技术、数字化油田技术等,也纷纷被应用到油田生产和管理当中,因此石油行业就需要更多有自主版权的硬件产品和软件系统,这就需要大量既懂计算机又具备石油行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2 用人市场对学生的能力需求

侏罗纪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石油行业为依托,以计算机软件开发及项目服务为核心业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多年来,公司凭借完全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和强大的研发力量,专注于为石油勘探开发提供高质量的专业软件与技术服务,日益成长为中国石油信息产业的积极推动者和国内石油软件行业的领军企业。作为全面了解国内石油企业it状况的专业公司,凭借植根于中国石油行业多年的技术优势,侏罗纪公司已和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洋石油等国内各大石油公司、全国30多家油田、多家石油院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侏罗纪公司的产品覆盖了国内所有的石油单位,在油田领域影响深远。侏罗纪公司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基本上可以代表与其在同一领域中的众多公司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换言之,该公司的人才需求就是国内石油勘探开发领域专业软件提供商对人才的实际需求。

一般用人单位希望毕业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具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较好的动手实践能力。

从企业角度讲,还需要员工必须具备以下几种基本能力:

1)具备基本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

2)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团队合作意识。

3)掌握基本的工作方法和思路。

4)具备基本的工作技能。

具体到侏罗纪公司,还需要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和石油勘探开发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具有从事石油软件的研发、项目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这些能力的培养,有些在学校有相应的课程或环节来实现,有些则需要企业配合来实现,有些还需要通过对学生有意识的训练来实现。

3 人才培养的实施措施和方法

3.1 明确培养目标

如果将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视为一种特殊的“产品”,这个“产品”必须按照企业和用人市场这个需求方的基本要求去考虑和设计。要达到培养规格要求,首先必须制订好人才培养方案,特别是要明确培养目标定位。通过对企业用人需求的分析,尤其是结合具体公司的需要,学校要做到为企业量体裁衣。我们把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专业(计算机、石油)基础知识扎实、综合能力强、实践能力强、责任心和事业心强的复合型人才。

3.2 合理设置课程

课程设置的原则是应该适合学生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目前,学校的课程设置普遍沿用传统的课程体系,随着企业用人单位的要求不断升高,以及学科技术的快速发展,需要对有关的课程进行完善和改进。本次合作按照石油计算机复合人才以及用人单位基本素质要求的整体目标,对现有的课程进行调整,并由学校和公司分别承担。课程设置内容如下。

1)专业知识课程。

从学校为学生开设的课程体系中挑选与学生将来工作岗位密切相关的计算机和石油课程,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由学校负责实施。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具备较好的计算机和石油专业理论背景,为今后的发展奠定较好的理论基础。这些课程是整个课程体系的主体。每个与实践有关的课程,都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职业理念与企业文化课程。

此部分课程委托公司开设。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提高职业理解程度、对企业的认知程度,缩短对公司的文化认同时间,有利于其在企业稳定、持续地成长。包括职业理念与企业文化、沟通与交流、公文写作(开发文档、项目汇报、工作计划与总结)、常用办公软件等课程。

3)公司特色课程。

这部分课程的教学内容结合公司实际工作开设,主要是一些石油信息服务方面的特色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将来工作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和知识。这部分课程采用课外讲座的方式,以定期和不定期形式开设,包括石油数据库管理技术、石油图形技术、石油知识管理技术等。

4)实践技能课程。

此课程分为模拟开发和实际开发两部分。由公司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实施方案,由学校和公司合作完成。在实践技能课程中,我们分专业方向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培养,如数据库方向、软件开发方向、软件测试方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