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总结十篇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总结十篇

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2:32:22

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总结篇1

近年来,我县按照中办、国办两个《暂行规定》和《黑龙江省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等法规,结合我县实际,建立健全了经济责任审计规章制度,强化了审计结果的运用,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在加强干部管理、预防干部违法违纪、实现廉洁从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县域经济健康发展。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是新时期加强对领导干部管理监督、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必须加强领导,协调运作。一是统一了对经济责任审计重要性的认识。XX年以前,由于监管力度不强,我县曾出现专项资金被挤占挪用、资金利用效果不好,领导干部、违反财经法纪的案件也时有发生,在社会上产生了不良反应,影响了县域经济健康发展。痛定思痛,我们认识到,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行为缺乏必要的监督是产生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为此,县委及时召开会议,专题研究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统一了一班人的思想认识,使大家感到加强对领导干部经济行为和经济责任的审计监督十分必要,十分紧迫。在此基础上,我们及时召开纪检、组织、监察、人事、审计“五部门”参加的联系会议,明确部门职责,合理分工,从而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上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二是切实发挥领导组织作用。为切实加强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领导,XX年起我县建立了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明确了联席会议的职能。在每年年初安排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时,依据县委组织部《经济责任审计委托书》和上级审计工作的总体要求,审计机关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纳入年度项目审计计划,保证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遇到难点问题时,各部门协调作战,实现了优势互补,保证了工作效果。我县芦苇公司问题积压较多,情况复杂,因退休职工工资发放问题而引发了集体上访。针对这一问题,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小组作出了关于对该公司经理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决定,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一同介入,借助职能优势和工作手段,很快完成了此项经济责任审计任务,查清了事实,审计结果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通报,上访职工得到了满意的答复,维护了一方稳定。为了加强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领导,县委对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小组重新作出调整,组长由县委书记担任,副组长由主管干部和纪检工作的县委副书记担任,高层次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几年4月份,在对某局局长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该局长不仅不配合工作,反而百般刁难。经济责任领导小组在听取审计情况汇报后,建议县委先行将其待岗。通过审计,发现了该局较多的经济管理问题,事实查清后,县委根据审计结果免去了该局长的职务,从而进一步树立了经济责任审计在我县政治经济领域活动中的权威地位。三是积极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XX年,为解决审计力量不足的问题,县委组织部选调政治素质好、懂财务、审计工作的业务干部5人到审计局经济责任审计室挂职工作四年,到期后,4人被提拔重用。XX年,在机构改革,精简编制的情况下,破例为县审计局增加了4个编制,同时设立的经济责任审计室,将室主任高配到副科级。通过面向社会招录的形式,将具有注册会计师职称的专业人才充实到了审计一线。今年我县又为县审计局增加了5个编制。根据工作需要,我县在财政比较紧张的情况下,每年都安排一定的资金,保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经费支出。在此基础上,县财政累计拨付专款50万元,为审计局更新配置了15台计算机,建立了局域网,实现了办公现代化,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顺利开展创造了良好的工作条件。

二、健全规章制度,确保客观公正

规范有效的工作制度,能够克服工作中随意性。为此,我们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上建立了一整套的工作制度。一是研究制定了《科级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我县按照边审计边规范的原则,注意及时总结经验,在实践中将较为成熟的经验和做法以规章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指导全县审计工作健康发展。在总结多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实际,通过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对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内容、方法、程序等进行了相应的修改、补充和完善,制定了我县《科级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并于XX年经县委常委会研究通过,以县委文件依法执行。《规定》将全县所有履行经济责任的科级干部全部纳入到审计对象之中,使经济责任审计的覆盖面达到100%。除此之外,XX年以来,先后印发《全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及组织办法》、《**蒙古族自治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追究及结果公开制度》、《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关于对局级领导干部实行全程审计的实施办法》、《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小组工作制度》、《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开办法》、《关于财政、审计部门参与干部考核工作有关问题的规定》等规章制度。二是实行了“先离后审”制度。为解决审计结果和作用滞后的问题,我们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实现了离任审计向在职审计转变,事后审计向事中、事前审计转变,对领导干部的静态监督向动态监督转变。县委组织部印发了《关于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实行审计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凡属审计对象,任职3年的,必须对其进行一次经济责任审计;拟提拔、调动工作的,不经审计不能提拔和任职,而是将其先行免职,在进行审计,然后根据审计情况作出是否任用的决定,在干部任用上实现了“先离、后审、再任”的运行机制。仅今年上半年就完成了13名在职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为县委调整中层领导队伍提供了充分的依据。三是实行了审前公示和审后通报制度。为了保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达到监管干部的目的,在工作中我们又相继制定了审前公示和审后通报制度。实行审前公示制度有利于群众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有利于审计人员更广泛地搜集被审计对象的相关证据,拓展审计的工作空间,确保了审计工作的针对性。实行审后通报制度,有利于组织部门了解和掌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为考核任免领导干部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有利于对审计工作进行监督,增加透明度,以确保工作质量。四是建立了审计成果综合利用制度。在审计成果的利用上,我们实行了“一单到底”的运行模式。一项审计工作结束后,通过填制《审计结果督办单》的形式,将审计机关、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部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封闭的循环系统,使审计成果转化实现最大化。

三、规范工作程序,保证审计质量

为保证审计质量,审计机关注意从以下几个环节入手,使审计方法科学有效,内容全面具体。

(一)项目安排上着重把握“三个环节”。对于拟提拔、调任的优先安排审计;对不涉及升迁调动的适时进行审计;对群众反映强烈、问题较为突出的安排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二)在审计过程中把住“三个关口”。一是把住“质量关”。在严格执行审计署6号令的基础上建立了“三级复核”制度,对审计项目全过程实施质量控制。二是把住“人情关”。在严格执行“八不准”的基础上,县委同审计局签订了廉政责任状,审计局同全体审计人员签订了廉政责任状,在廉政问题上实行一票否决。三是把住“评价关”。在对被审计单位评价上,我们严格区分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由审计机关召开业务会议讨论决定,确保了对被审计对象的评价客观公正。

(三)在审计内容上注重“三个热点”。一是着重看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二是着重看主要经济指标完成的情况及其经济效益情况;三是着重看被审计对象执行财经纪律及廉政情况。这样就保证了从多个角度去评价被审计对象,收到了事半功倍的的效果。

(四)在审计方法上做到“三个结合”。一是经济责任审计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相结合。在项目安排上,注重把经济责任审计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统筹考虑,有效地节约了审计资源,提高了工作效率。二是审计与审计调查相结合。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注意发现被审计对象普遍存在的的共性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针对这些情况及时对其进行专项审计调查,为县委、县政府及时解决问题,提供重要依据。三是经济责任审计与专项审计相结合。着重核实重大经济决策所产生的效果,为客观评价干部提供依据。

四、正确运用成果,发挥监管效能

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总结篇2

1999年到2003年,是我省经济责任审计的初步发展阶段。各级审计机关认真学习贯彻中办、国办两个《暂行规定》,大力宣传推行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要意义,成立领导机构。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成立专职机构,调配人员,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2004年至2005年,是我省经济责任审计的逐步规范阶段。

2005年开始,我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2005年5月省委常委会要求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和财政财务收支数额较大、有财政资金分配权和行政审批权的重点单位的领导干部逐步做到“逢离必审”、“先审后离”。按照这一要求,我省在全面推进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的同时,稳定开展了县级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二、我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取得的成效和特点

据统计,1999年至2008年底,全省审计机关共对14943名领导干部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共查出违规金额111.84亿元。其中属领导人员主管责任金额100.11亿元,直接责任金额11.73亿元。审计后,有关部门参考审计结果,撤职、降职52人,移交纪检监察机关、司法机关处理99人。

1 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全面展开。据统计,1999年至2008年底,全省共审计乡科级党政领导干部12651人,其中,审计乡镇书记1451人,审计乡镇长3583人,审计部门乡科级干部7617人。审计查出的主要问题是:部分部门单位财政收支不够真实,改变资金用途,有挤占挪用现象,有的未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有截留财政收入、漏税和支出不合理、不合法等现象。

2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稳步推进。1999年至2008年底,全省共审计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1005人。省审计厅先后对永安保险公司、省物资总公司、省纺织总公司、省机械设备进出口公司等27个省属国有企业董事长、总经理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审计查出的主要问题是:部分企业管理不规范造成资产损失或潜在损失,有的存在少计收入、少缴税款、公款私存、设置账外账等问题。

3 县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不断扩大。1999年至2008年底,全省共审计县处级党政领导干部1254人,其中,审计县(区)委书记13人,审计县区长76人,审计部门县处级领导干部1165人。省审计厅先后对延安市等3个市长。省水利厅等20个厅局长,省政府驻上海等10个驻外办事处原主任,共33个市厅级领导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审计查出的主要问题是:部分部门单位少计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未按规定纳入预算管理,有的未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有的基本建设管理不规范,改变用途,超规模、超概算,不执行招投标制度,有的改变资金用途,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等。

2001年12月和2005年6月,中央六部委联合检查组两次来陕,对延安、咸阳、渭南等3市6县进行了检查,对我省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措施得力、成绩显著,并对我省的一些做法予以推广,对我省八项制度、两个办法印发全国审计机关,我省先后有五篇经验材料在全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座谈会上作为了重点发言材料。1999年以来,先后有21个省、市、区审计机关和有关部门来我省考察学习。

我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 各级领导重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陕西省委常委会议先后两次听取我省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情况汇报。专题研究解决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历任省长对此项工作也十分重视,增加编制,解决审计经费。省长袁纯清同志经常过问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重大问题听取汇报并亲自批办审计反映的事项。省审计厅厅长屈方方同志高度重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始终把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省审计厅每年初和年中召开的全省工作会和设区市局长会,都把经济责任审计作为会议议题,对省委组织部委托的经济责任审计事项,亲自协调、部署、落实、检查。

2 审计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建立。目前。省上、10个设区市及杨凌示范区、107个县(区)全部成立了由党委、政府领导同志任组长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各级领导小组在研究确定审计对象、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督促审计结果的运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省厅、10个设区市及杨凌示范区和107个县区成立了经济责任审计专职机构,其中延安市、榆林市,59个县(区)高配一格;铜川市、宝鸡市、渭南市、安康市、汉中市、咸阳市6个设区市、22个县(区)高配半格。专职机构的相继建立,为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奠定了基础。

3 审计的管理制度不断健全。我省、市、县(区)三级结合本地工作实际,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些经济责任审计管理办法制度,全省共制定规章、办法279个。2004年2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陕西省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试行)》,对经济责任审计立项、委托、实施、审计结果报告等做出了具体规定。2007年1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陕西省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利用办法(试行)》,列审计、纪检监察、组织人事等部门如何应用审计结果做出了具体规定。渭南、宝鸡、安康、榆林等市均以两办名义印发了一些制度。这些办法、制度的实施,进一步规范了经济责任审计行为,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基本实现了有章可循。

4 审计的方法不断创新。省审计厅把经济责任审计与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和其他财务收支审计相结合。对列入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务收支年度审计计划的部门、单位,其主要领导任职两年以上的,在对其部门、单位进行审计的同时,一并对该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宝鸡市探索了书记、县长一起审的方法。延安市、渭南市对公、检、法“三长”的审计,采取了统一行为、统一方案、统一时间、统一重点、统一方式的“五统一”方法。

5 审计指导力度不断加大。省审计厅举办了十期全省经济责任审计培训班,全省百分之八十的经济责任审计人员经过培训。榆林、安康、咸阳等市举办培训班,对所辖区县的经济责任审计业务人员进行培训。省厅编发《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通讯》19期,介绍省内外好的经验和方法。省审计厅领导带队,先后深入10个设区市、杨凌示范区、98个县(区),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进行了调研。各设区市领导和相关职能部分也多次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检查。2007年至2008年省审计厅及西安交大等学者成立课题组,完成了5万字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模式的构建与应用》课题,推动经济责任审计实践不断向前发展。

三、存在的问题及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举措

随着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不断深入,也出现了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计划管理薄弱,重视审计覆盖面,忽视审计深度,出现走过场、流于形式的现象。二是先离任后审计的现象仍然存在。三是有些经济责任审计内容不到位,仅仅局限在财务收支上。四是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审计范围不统一,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未建立。针对这些问题,要把经济责任审计引向深入,应当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 正确把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目标、原则、要求。以促进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切实履行经济责任,推动建立健全问责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为目标。继续坚持积极稳妥、量力而行、提高质量、防范风险的原则。根据审计力量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审计。

2 改进审计项目管理。每年四季度,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在充分考虑审计力量的基础上分别提出下一年度审计对象的建议,由组织部门会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并提出初步意见,经领导小组研究确定后,由组织部门出具委托书,审计机关列入下年度审计项目计划。特殊情况,因干部管理和监督工作需要调整审计项目的,经领导小组确定后,审计机关调整计划。

3 开展任中审计。根据干部监督管理和党风廉政建设需要、领导干部任职情况以及其他审计项目计划等全面考虑,统筹安排,积极安排任中审计项目,努力促进经济责任审计监督从事后监督向事中监督转变,实现任中审计经常化,制度化。

4 坚持经济责任审计与常规审计相结合的方法。经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对列入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务收支年度审计计划的部门、单位,其主要领导任职两年以上的,在对其部门、单位进行审计的同时,一并对该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同时,对纪委、组织、国资等部门提出需要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领导干部,审计部门一并对其所在部门、单位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计。做到经济责任审计与其他审计资源共享,提高审计效率。

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总结篇3

1999年到2003年,是我省经济责任审计的初步发展阶段。各级审计机关认真学习贯彻中办、国办两个《暂行规定》,大力宣传推行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要意义,成立领导机构。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成立专职机构,调配人员,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2004年至2005年,是我省经济责任审计的逐步规范阶段。

2005年开始,我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2005年5月省委常委会要求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和财政财务收支数额较大、有财政资金分配权和行政审批权的重点单位的领导干部逐步做到“逢离必审”、“先审后离”。按照这一要求,我省在全面推进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的同时,稳定开展了县级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二、我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取得的成效和特点

据统计,1999年至2008年底,全省审计机关共对14943名领导干部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共查出违规金额111.84亿元。其中属领导人员主管责任金额100.11亿元,直接责任金额11.73亿元。审计后,有关部门参考审计结果,撤职、降职52人,移交纪检监察机关、司法机关处理99人。

1 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全面展开。据统计,1999年至2008年底,全省共审计乡科级党政领导干部12651人,其中,审计乡镇书记1451人,审计乡镇长3583人,审计部门乡科级干部7617人。www.133229.com审计查出的主要问题是:部分部门单位财政收支不够真实,改变资金用途,有挤占挪用现象,有的未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有截留财政收入、漏税和支出不合理、不合法等现象。

2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稳步推进。1999年至2008年底,全省共审计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1005人。省审计厅先后对永安保险公司、省物资总公司、省纺织总公司、省机械设备进出口公司等27个省属国有企业董事长、总经理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审计查出的主要问题是:部分企业管理不规范造成资产损失或潜在损失,有的存在少计收入、少缴税款、公款私存、设置账外账等问题。

3 县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不断扩大。1999年至2008年底,全省共审计县处级党政领导干部1254人,其中,审计县(区)委书记13人,审计县区长76人,审计部门县处级领导干部1165人。省审计厅先后对延安市等3个市长。省水利厅等20个厅局长,省政府驻上海等10个驻外办事处原主任,共33个市厅级领导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审计查出的主要问题是:部分部门单位少计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未按规定纳入预算管理,有的未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有的基本建设管理不规范,改变用途,超规模、超概算,不执行招投标制度,有的改变资金用途,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等。

2001年12月和2005年6月,中央六部委联合检查组两次来陕,对延安、咸阳、渭南等3市6县进行了检查,对我省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措施得力、成绩显著,并对我省的一些做法予以推广,对我省八项制度、两个办法印发全国审计机关,我省先后有五篇经验材料在全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座谈会上作为了重点发言材料。1999年以来,先后有21个省、市、区审计机关和有关部门来我省考察学习。

我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 各级领导重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陕西省委常委会议先后两次听取我省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情况汇报。专题研究解决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历任省长对此项工作也十分重视,增加编制,解决审计经费。省长袁纯清同志经常过问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重大问题听取汇报并亲自批办审计反映的事项。省审计厅厅长屈方方同志高度重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始终把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省审计厅每年初和年中召开的全省工作会和设区市局长会,都把经济责任审计作为会议议题,对省委组织部委托的经济责任审计事项,亲自协调、部署、落实、检查。

2 审计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建立。目前。省上、10个设区市及杨凌示范区、107个县(区)全部成立了由党委、政府领导同志任组长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各级领导小组在研究确定审计对象、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督促审计结果的运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省厅、10个设区市及杨凌示范区和107个县区成立了经济责任审计专职机构,其中延安市、榆林市,59个县(区)高配一格;铜川市、宝鸡市、渭南市、安康市、汉中市、咸阳市6个设区市、22个县(区)高配半格。专职机构的相继建立,为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奠定了基础。

3 审计的管理制度不断健全。我省、市、县(区)三级结合本地工作实际,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些经济责任审计管理办法制度,全省共制定规章、办法279个。2004年2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陕西省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试行)》,对经济责任审计立项、委托、实施、审计结果报告等做出了具体规定。2007年1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陕西省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利用办法(试行)》,列审计、纪检监察、组织人事等部门如何应用审计结果做出了具体规定。渭南、宝鸡、安康、榆林等市均以两办名义印发了一些制度。这些办法、制度的实施,进一步规范了经济责任审计行为,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基本实现了有章可循。

4 审计的方法不断创新。省审计厅把经济责任审计与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和其他财务收支审计相结合。对列入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务收支年度审计计划的部门、单位,其主要领导任职两年以上的,在对其部门、单位进行审计的同时,一并对该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宝鸡市探索了书记、县长一起审的方法。延安市、渭南市对公、检、法“三长”的审计,采取了统一行为、统一方案、统一时间、统一重点、统一方式的“五统一”方法。

5 审计指导力度不断加大。省审计厅举办了十期全省经济责任审计培训班,全省百分之八十的经济责任审计人员经过培训。榆林、安康、咸阳等市举办培训班,对所辖区县的经济责任审计业务人员进行培训。省厅编发《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通讯》19期,介绍省内外好的经验和方法。省审计厅领导带队,先后深入10个设区市、杨凌示范区、98个县(区),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进行了调研。各设区市领导和相关职能部分也多次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检查。2007年至2008年省审计厅及西安交大等学者成立课题组,完成了5万字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模式的构建与应用》课题,推动经济责任审计实践不断向前发展。

三、存在的问题及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举措随着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不断深入,也出现了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计划管理薄弱,重视审计覆盖面,忽视审计深度,出现走过场、流于形式的现象。二是先离任后审计的现象仍然存在。三是有些经济责任审计内容不到位,仅仅局限在财务收支上。四是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审计范围不统一,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未建立。针对这些问题,要把经济责任审计引向深入,应当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 正确把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目标、原则、要求。以促进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切实履行经济责任,推动建立健全问责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为目标。继续坚持积极稳妥、量力而行、提高质量、防范风险的原则。根据审计力量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审计。

2 改进审计项目管理。每年四季度,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在充分考虑审计力量的基础上分别提出下一年度审计对象的建议,由组织部门会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并提出初步意见,经领导小组研究确定后,由组织部门出具委托书,审计机关列入下年度审计项目计划。特殊情况,因干部管理和监督工作需要调整审计项目的,经领导小组确定后,审计机关调整计划。

3 开展任中审计。根据干部监督管理和党风廉政建设需要、领导干部任职情况以及其他审计项目计划等全面考虑,统筹安排,积极安排任中审计项目,努力促进经济责任审计监督从事后监督向事中监督转变,实现任中审计经常化,制度化。

4 坚持经济责任审计与常规审计相结合的方法。经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对列入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务收支年度审计计划的部门、单位,其主要领导任职两年以上的,在对其部门、单位进行审计的同时,一并对该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同时,对纪委、组织、国资等部门提出需要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领导干部,审计部门一并对其所在部门、单位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计。做到经济责任审计与其他审计资源共享,提高审计效率。

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总结篇4

一、建立长效机制,加强经济责任审计监督

(一)建立经济责任轮审工作机制。今年我县把80个县级一级预算单位主要领导和15个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共计110名干部纳入审计对象,并在三年内全部轮审一遍,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实现

“一次审三年、三年审一遍”的总体目标。县委县政府印发了《县科局级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暨财政财务审计规划(2014-2016)》,将审计范围、内容、重点、措施一一明确,提高领导干部在履行经济责任时的自我约束力。在具体实施中,坚持把握三个原则:坚持经济责任审计与财政财务审计相结合,突出经济责任审计;坚持任中审计与离任审计相结合,以任中审计为主;坚持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同步审计。

(二)突出重要岗位和重点领域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一是突出对涉及行政审批、行政执法、行政性收费、项目投资大、专项资金多、财政资金量大的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审计,规划中共有28名干部纳入重点岗位和重点领域审计监督范围。二是突出对涉及5000万元以上的重大项目管理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目前已对我县涉及光明新城、两化互动、新坝水库、工业园区组团项目管理的干部共计11名,纳入重点审计监督范围。三是突出对国家惠民政策资金管理使用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目前已对社保资金、民族地区十年行动发展资金、学生营养改良计划资金、保障性住房建设、农村沼气池建设、生猪养殖场建设等国家惠民资金管理使用的干部共计7名,纳入重点审计监督范围。

二、剖析发现问题,促进领导干部依法履职

今年我县安排了3个乡镇的党委书记、乡镇长和4个县级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共10个经济责任审计项目。从审计情况看,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总体情况较好,都能积极主动开展各项经济业务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但在审计中发现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财经法规知识欠缺,财务管理能力有待加强。我县绝大多数领导干部基础教育都不是经济类专业,财经法律法规知识学习不够,加之各单位财务人员参谋助手作用发挥不够,没有很好地把好第一道关口。在今年的经济责任审计中,领导干部履行财政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涉及金额164万元,其中违反规定扩大开支范围27万元,违规收费15万元,挤占挪用滞留专项资金54万元,应缴未缴财政收入26万元,应列未列固定资产29万元,其它问题资金13万元。

(二)经济规则把握不够,经济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每一笔具体的经济业务,都是以一定的经济实务形态表现出来的,都附带有一定的条件和约束,都有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指导实施,表现最多的形式是专项资金和工程项目。往往上级安排经济业务实施时间要求紧、工作任务繁重,领导干部注重抓工作的落实和效果,忽略了工作任务涉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掌握,缺少科学论证和依法审查环节,导致管理不规范和程序不合法,甚至决策失误或欠妥。在今年的经济责任审计中,领导干部在经济业务管理决策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专项资金管理问题涉及金额200多万元,就其原因没有严格按照各项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规定管理使用和实施项目,存在挤占挪用滞留等现象;二是工程项目管理问题涉及金额约1100多万元,就其原因没有严格按照《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进行项目立项、设计预算、招投标、工程施工、竣工验收、决算审计、结转资产等环节,部分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了程序不合法、管理不规范的现象。

(三)内控制度不够健全,监督执行力度有待加强。用制度管人,按规则办事,是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做好工作的前提。不仅要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可行的规章制度,更要抓好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和落实,单位领导不仅要抓好执行,更要带头遵守作表率。从审计情况看,绝大多数单位都制定有财务制度、会议制度、接待制度、小车管理制度、三重一大制度等比较健全的规章管理制度,也能较好地执行各项制度。但极少数单位还存在管理制度十分简单,操作性不强,执行力不足,监督机制不健全,一定程度上影响单位工作效率和质量。

三、强化结果运用,注重经济责任审计实效

(一)制定结果运用办法。今年我县为加强干部日常管理监督,制定了《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试行办法》,办法要求整合纪检监察、组织、财政、审计、被审计单位等五个部门力量,加强对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运用,并明确规定了五个部门的在运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职责分工。

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总结篇5

突出审计重点可围绕党政领导干部所在地区经济决策、经济管理、经济运行情况,把握其财政财务收支运作的主要部位和主要资金,加大审计调查力度。从实践看,账面发现的舞弊现象越来越少,大量违纪违规事实的揭露来自于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资料以外。因此,在要求被审计单位提供真实、完整的审计资料,并对其进行认真细致检查的同时,不能忽视对未在账内记录但客观存在的事实的审计查证。尤其是重大经济决策的审计,要跳出传统审计思路,拓宽审计视野,围绕重大经济决策的程序、资金流向、投资效果,采取各种有效手段,如询问、座谈、函证、实地调查、专家论证等方法,加大审计调查分量,查清有关审计事实。

(二)开好审计进点会和审计座谈会。精心组织、周密筹划开好两个会议对审计结果至关重要。两个会议规格较高,决策层的各位领导全部到会,书记、县长接受审计,其他领导接受廉政教育,有利于扩大经济责任审计影响,有助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顺利开展。

审计进点会可邀请市纪委、市委组织部领导一同参加,县委、县政府班子成员、县人大、县政协分管经济工作的领导、县委和县政府办、财政、城建、交通等主要部门领导必须参加。审计进点会主要听取书记、县长任期内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汇报,组织部、纪委领导讲解审计计划的确立和领导干部如何正确履行职责、如何正确使用好手中的权力为人民群众服务。审计组讲解审计的内容、范围、审计重点、方式方法等。审计座谈会是现场审计结束后,对书记、县长任期内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通报及查出问题的进一步座谈和沟通。也是落实划分书记、县长经济责任的一个更直接的过程。

(三)合理配置力量,创新工作思路。在审计力量组织上,树立全局“一盘棋”思想,打破科室职能界限,统一调配审计人员,统一工作方案,统一组织实施,交叉穿插开展工作,做到各“兵种”优势互补,最大限度地整合审计资源,发挥整体效能。在审计方法上,应将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经济责任审计与县财政决算审计相结合,与其他专项审计相结合,与审计调查相结合。审计组进点,同时完成经济责任审计任务及其他审计任务,既可解决审计任务大而力量不足的问题,又能扩大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覆盖面,节约审计成本,减少重复劳动,提高审计效率。

(四)加强制度建设,确保工作开展。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各项制度,突出用制度管人管事。为此,可制定《市管领导干部离任(任中)审计暂行规定》、《审计要情报告制度》、《重大审计事项集体审定制度》、《审计复核制度》、《审计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案件线索移交制度》、《审计回访制度》、《经济责任审计操作规程》、《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利用办法》等一系列制度,为推动经济责任审计规范有效开展提供强有力的制度支撑。强化审计过程廉政监督管理,严格落实《审计工作过程廉政监督管理制度》,将廉政监督贯穿于审计权力运行全过程,做到进点前警示提醒,中间明察暗访,离点前群众评议,结束后回访调查。将干部廉洁自律、工作成效与干部评先受奖、晋级晋职挂钩,增强干部的风险意识。同时,对审计结果,严格实行审计组长、经济责任审计处处长、法规科三级把关,局业务会议集体研究审定,确保审计质量。

(五)坚持“四项原则”,客观评价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是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最重要的环节,事关被审计对象形象和组织用人,体现审计部门能力与水平。应坚持客观性、准确性、全面性和对比性原则,以审计事实为依据,审计什么就评价什么,不搞主观臆断;审计到什么程度就评价到什么程度,对审计范围以外事项不评价,做到审评相符;不以单个事实或指标评价被审计经济责任整体情况;根据净资产接任前后对比,通过变化看业绩、数据看功过、显绩看潜绩,用发展的观点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做到审计评价有据有理,科学有效。正确区别决策者与实施者,对领导干部“问责”和对资金“问效”相结合,做到效益评价与责任评价统一。

从行政绩效、经济决策、行政管理、全部政府性资金收支、廉政建设五个方面,全面客观评议,力求审计结果评价全面反映领导干部“德、能、勤、绩、廉”等各个方面的表现。

(六)注意工作配合,确保结果利用效力。县级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应积极主动向经济责任领导小组汇报,争取党委、政府领导支持。积极主动与纪检监察、组织人事等经济责任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协作配合,从程序上通过纪检监察和组织人事等部门的职能和权力,保证经济责任审计发挥更大作用。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落脚点是审计结果运用,只有注重结果运用,才能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改进,才能帮助干部提高工作水平,才能促进党委政府正确决策,才能提升审计部门工作权威,才能形成选人用人良好风气。审计结果主要有三大效力。一是为选人用人把关。组织部门将审计结果列入被审计干部档案,作为干部年度考核、奖征、任免的重要依据,纪检部门将其作为干部廉政鉴定的重要依据。对业绩突出、遵守财经纪律的干部优先提拔任用,对违反财经纪律,视情况进行调整交流或降职,避免用人上的失察。二是为查办案件提供线索。经济责任审计在查办案件上具有先导作用,对领导干部违法违纪线索,及时移交纪检监察部门处理。近年来,宝鸡市县两级审计机关向纪检监察部门移交案件线索70起73人,先后对12名领导干部进行了调查,其中5人受到了党政纪处分,经济责任审计在反腐倡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廉政警示教育。对审计查出的一般性问题,组织部门及时对责任人进行廉政谈话,教育提醒,防微杜渐;对问题较多,不够党政纪处分的,纪检监察部门和组织部门联合进行诫勉谈话,讲清危害,敲响警钟。通过审计结果警示教育干部,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开展。

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总结篇6

1.突破经济责任审计仅仅为党委组织部门监督管理干部服务的思想认识,在审计指导思想上,实行由仅仅为监督管理干部服务向为县域经济发展服务转变。突破原有经济责任审计仅仅为党委组织部门监督管理干部服务的思想认识,确立经济责任审计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服务的新观念,实行指导思想上的转变牢固树立经济责任审计为县域经济发展服务的指导思想。一是审计机关不仅可以通过向县委组织部门反馈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为其加强对领导干部管理、任用和权力监督提供依据,以间接地为县域经济发展服务,而且通过将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的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向县委、县政府领导汇报,为其正确制定和组织实施经济发展决策提供依据,直接为县城经济发展这一中心工作服务。2010年,我县针对16名科级领导干部在经济责任审计中查出的部分单位存在公务费用偏高、专项资金未专款专用、欠缴个人所得税等主要问题以及使用大额现金支付工程款、投资效益低等苗头性问题,审计人员在审计报告中进行了披露,并且剖析了问题发生的主客观原因。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对科级领导干部财经政策和法规教育,提高其财务管理工作水平等方面的意见,为县领导制定加强对科级领导干部财经法规教育、扩展和深化县财政体制改革,提供了重要依据。二是在实际中要将经济责任审计为县域经济发展服务的指导思想,贯穿于审计工作目标和重点的确定、审计方法选择、审计评价、审计成果运用等审计工作的始终。

2.突破效益审计难开展,满足于真实性、合法性审计的思想认识,在审计目标上,实行由注重真实性、合法性审计向注重效益性审计转变。审计机关要组织审计干部深入学习和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经济发展是硬道理、经济发展是第一位的、发展就要讲效益的精神,突破效益性审计难搞,满足于真实性、合法性审计的思想认识,确立注重效益性审计新观念,使其认识到经济责任审计目标确定要紧紧围绕经济发展中心来展开,不仅查清被审对象及所在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及管理、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弄清领导干部是否廉政勤政,而且要查清效益性,查清领导工作效能。只有这样才能促使被审计对象廉洁勤政并提高领导能力和水平,才能为党委管理干部提供更有价值的审计信息。审计机关在经济责任审计目标的确定和实施上,应集中力量,突出四个重点,务求实效。一是财政财务收支和县政府下达的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二是重大经济项目的决策和实施情况,包括决策形成程序是否规范,是否经过集体讨论,项目的投入产出比等;三是预算外资金收支情况;四是执行财经法规、遵守廉政规定情况。做到查清有无做假账的现象,有无重大决策失误造成损失浪费,有无搞“形象工程”造成严重负债,有无违纪违规行为,有无管理上的漏洞以及财政收入、税收、利润等主要经济指标是否超额完成,成效是否突出。

3.突破经济责任审计就是到被审计对象所在单位查账的思想认识,在审计途径和方法上,实行由到被审计对象单位单一查账向多途径多方法综合运用转变。具体做法就是做到“四个结合”:一是查账与座谈、调查相结合。除采取审阅、核对、盘点等查看被审计单位账、款、物是否相符,债权是否真实,搞清被审计单位家底外,还通过与被审计单位干部职工个别谈话、召开座谈等方式,了解被审计对象任职期间在财政财务管理、经济活动等方面的情况,以利于在审计中发现疑点,查证核实,弄清真伪。二是审查所在单位与延伸审查所属下级单位相结合。由于主管单位和所属下级单位的经济活动有着内在的联系,主管单位的有些问题只有通过审查所属下级单位才能查明真相,弄清事项的来龙去脉。三是查看被审计单位经济指标实际完成情况资料与查看县经济管理部门统计资料相结合。就是既到被审单位审阅有关财务账册、报表、年度工作总结,看其税收、财政收入和利润等主要经济指标是否确实完成,又到县经济管理部门看其上报的经济指标完成数与实际是否相符。四是手工审计与计算机审计相结合。在保持腿勤、眼勤、脑勤、手勤“四勤”,做好手工审计的同时,可根据审计工作需求,直接从财政局核算中心下载资料,大大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

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总结篇7

一、工作目标

通过督查全省各地贯彻落实两办《规定》情况,了解掌握各地在贯彻落实工作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经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和解决办法,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大督促工作力度,促进各地扎实做好两办《规定》贯彻落实工作,推动全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深化发展。

二、督查工作主要内容

(一)组织领导情况。市、县(区)各级党委和政府加强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组织领导情况;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领导小组)的建立健全情况;联席会议(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协作配合、共同推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发展情况;上级联席会议(领导小组)对下级联席会议(领导小组)的工作指导情况等。

(二)专职审计机构建设情况。各地经济责任审计专职机构建设及专职审计人员配备情况;联席会议(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同级审计机关内设的经济责任审计机构合署办公情况;以及落实中央关于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为同级审计机关副职领导或者同职级领导的要求情况等。

(三)组织实施等审计管理情况。各地联席会议(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共同研究拟定经济责任审计计划草案情况;2008年至2011年已审计领导干部数量以及占审计对象数量的比例情况;本地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由重点审计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向被审计领导干部经济权力运行和经济责任落实转型情况;创新审计组织实施方式情况;审计内容、审计评价指标、责任界定标准的健全完善情况等。

(四)审计结果运用和工作成效情况。联席会议(领导小组)建立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制度情况;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有效运用审计结果情况;本地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在加强干部管理监督、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促进完善国家治理等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效等。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有关建议。本地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解决困难和问题拟采取的具体措施;对推动本地区乃至全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进一步深化、规范和提高的意见和建议等。

三、组织方式和时间安排

督查工作实行统一组织、分级负责。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制定和印发督查工作实施方案,选择部分设区市进行重点抽查,汇总上报和通报全省有关情况。设区市联席会议(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督查工作实施方案,组织实施本地区督查工作,选择部分县(市、区)进行重点抽查,汇总上报和通报本地区有关情况。

(一)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6月12日前,根据中央联席会议办公室印发的督查工作方案,制定本省实施方案,安排部署全省督查工作。

(二)省、市、县(区)各级联席会议(领导小组)办公室在6月25日前,对本地区贯彻落实两办《规定》情况进行自查。

(三)省、市联席会议(领导小组)办公室在7月14日前分别选择部分市、县(市、区)进行重点抽查。

(四)省经审办在7月20日前做好准备工作,迎接由中央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可能安排的重点抽查。

(五)设区市联席会议(领导小组)办公室在7月19日前,汇总市、县(市、区)并向省经审办报送本地区督查情况。

(六)省、市、县(区)各级联席会议(领导小组)办公室9月底前分别在本地区范围内通报督查情况。

四、有关要求

一是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级联席会议(领导小组)办公室要从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部署和要求、促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科学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两办《规定》督查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指导,各成员单位要加强协作配合,共同做好督查工作。

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总结篇8

一、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加强重点领域和专项资金的审计监督力度

按照《省气象局党组管理的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办法》的相关精神,强化对单位主要领导干部的管理监督,对主要领导干部做到离任必审。同时,加强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对任职时间较长的领导干部适时安排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年内,州气象局监审室将组织开展对丹巴、雅江、、道孚、得荣等县气象局主要负责人的任中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

加大重点领域和专项资金审计监督力度,提升廉政风险防范责任意识。一是注重重大项目过程监督和项目经费管理使用监控,重点做好单位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结算审核或决算审计工作,为上述项目顺利完成竣工决算及批复工作奠定基础;二是继续做好专项经费的监督检查,办公室、计财科和监审室等部门抓好公务接待、公务用车、会议费和差旅费等经费的监督和检查工作,确保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上取得实效。

二、做好审计结果跟踪检查工作,强化审计成果转化,促进审计服务水平的提升

认真贯彻落实《省气象部门审计结果整改情况跟踪检查实施细则》,进一步做好审计结果整改情况的跟踪检查工作。各级气象部门要按照职责管理权限,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将跟踪检查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到位。对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在规定的期限内督促被审计单位尽快进行整改。要采取有效的方式开展跟踪检查工作,将审计成果和建议落到实处,并加大对审计结果跟踪检查工作的考核力度。根据省气象局要求,各市州气象局要按照每年度开展的跟踪检查项目数不少于上年度开展内部审计项目数的50%,认真做好以前年度特别是近两年完成审计项目的跟踪检查工作。

请2014年接受经济责任审计的六县气象局,认真梳理本单位审计结果的整改落实情况,并形成书面汇报材料于8月底以前上报州气象局监审室,接受州局的监督检查。

业务、人事、计财、监审、法规等职能部门要加强沟通合作,帮助被审计单位查找薄弱环节、完善制度建设、改进监管措施。

三、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履职能力

深入学习领会并贯彻落实党的十和中央纪委十八届二次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进一步改进内审工作作风。内部审计人员要积极参与部门和社会培训,通过多种形式提高自身专业知识水平和实务操作技能。

四、2015年审计项目安排

根据省气象局审计工作考核时间要求,2015年10月底以前必须完成各项内部审计任务。

(一)交叉审计。

按照中国气象局审计室关于2015年气象部门内部审计工作安排,恢复市(州)气象局对县级气象台(站)的交叉审计工作。省气象局已审定下发了《气象部门2015年度内部审计项目计划表》,今年市气象局将对丹巴县气象局卫平局长进行任中经济责任交叉审计(审计时段为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局将对自贡市气象局科技信息服务中心周萍同志进行任中经济责任审计。

(二)经济责任审计。

按照省气象局制定的2015年度内部审计计划,结合我州气象部门实际,今年拟对县气象局王茂华局长进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审计时段为2011年5月至2014年12月;对得荣县气象局周杰局长进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审计时段为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对雅江县气象局李松寿局长进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审计时段为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对道孚县气象局韩玉江局长进行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审计时段为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上述县气象局要按照审计相关要求,及时做好财务自查工作,整理好各类财务档案资料,加强与州局财务核算中心的工作衔接,切实做好审前各项准备工作。

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总结篇9

今年上半年,全市审计机关按照省审计厅和市政府常务会议对审计工作提出的要求,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目标,认真开展审计监督,取得较好成绩。至6月底,全市共完成审计项目189个,查出违规行为金额10308万元,审计处理应交财政594万元,应减少财政拨款或补贴275万元,归还原资金渠道260万元,调帐处理2265万元,应自行纠正金额1109l万元,向纪检机关移交案件1起,移送处理1人,提交审计工作或调查报告46篇。

一、认真贯彻“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方针,全面落实年度审计工作任务。召开了全市审计工作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会议,传达贯彻了全国全省审计工作会议精神,部署并落实了年度审计工作任务,表彰了审计工作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今年我市统一组织的审计项目有226个,其中省定项目114个,市定项目112个;市本级62个,县(市、区)审计局164个。较重要的审计事项有:同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12个、县级财政决算审计6个、乡镇财政决算审计63个、县级财政负债情况审计调查12个、省重点中学财务收支审计10个、计划生育专项资金审计和审计调查12个、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审计12个、县乡公路建设项目审计12个、水库移民资金审计5个、水库移民及粮食补贴审计调查7个、国外援贷款项目审计18个、县长经济责任审计1个、市直单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18个、国家建设项目审计10个。这些审计项目早已全部落实任务,有的已经结束审计,有的正在审计或准备实施审计之中。

二、抓好财政预算执行和其它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市本级和各县(市、区)审计局都认真开展了财政预算执行和其它财政收支审计,审计单位22个。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对于加强财政监督和税收征管,深化财政改革,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强化支出管理,调整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加强财源建设,加大政府采购监管力度,完善政府采购制度等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市局受上级审计机关委托,完成了原XX医专附属医院的财务收支审计,为其合并组建湘南学院澄清了财务家底。完成了XX汽车运输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财务收支审计,正确评价了该集团组建两年来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情况,向股东代表大会通报了审计结果,为公司的下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湘南技工学校财务收支审计已经结束,市委党校、XX驾校、市烟草办、市食品总公司的财务收支审计正在进行中。

三、突出审计重点,加强了对重点项目、重要行业、重点资金和领导交办项目的审计

(一)、围绕服务“三农”问题,认真开展审计监督。全市共安排农业综合开发专项资金审计、水库移民资金专项审计、非部省属水库水淹区移民口粮补贴专项审计等涉农项目24个,其中市局安排了本级和北湖区农业综合开发审计、非部省属水库水淹区移民口粮补贴专项审计3个项目。目前,这些审计项目已大部分结束,根据审计情况,我局向市政府和省审计厅提交了有情况、有问题、有分析、有建议的审计综合报告,得到领导重视和好评。在农业综合开发审计中,我们组织全市40名审计人员,分成12个审计组,对市本级及11个县(市、区)农业综合开发办、财政局等单位管理、分配、使用的第五期(2000—2003年)资金进行了就地审计,审计资金总额1.08亿元。在肯定工作成绩的同时,查出项目单位变更项目计划、以拨作支、将借款虚列支出、不合规发票报帐、虚列工程支出等违规行为金额467.5万元,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整改建议。

(二)、国外援贷款项目审计已全部结束。今年全省统一安排的农业种子商业化项目国外援贷款、第九个卫生发展项目国外援贷款、结核病控制项目国外援贷款等审计项目已全部完成,审计资金总额1.2亿元,查出各类违规金额1660元,提交有情况、有分析、有意见和建议的利用外资综合报告18篇,引起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如针对卫生发展、结核病控制等项目存在的没有完成计划指标、配套资金到位不足、管理费超支、上级项目办和财政部门下发物资分割单不及时等问题,提出了层层落实责任,搞好项目管理,确保配套资金到位,充分发挥国外援贷款项目作用等整改意见,得到采纳。

(三)、切实抓好教育转移支付资金审计和省属重点中学审计。按照省审计厅的统一部署,在教育转移支付资金审计中,全市审计机关抽调了52名审计人员,组成12个审计组,以财政部门为基础,有选择、有重点地延伸调查了教育局、计委等职能部门24个,抽查了学校等用款单位130个。总的认为我市教育专项资金管理比较规范,

但仍查出违规金额1053万元,主要问题有:管理不规范、改变专项资金用途、有的项目未按规定实行政府集中采购和公开招投标、配套资金未落实、危房改造资金安排分散重点难以保证等。针对存在的问题,我局向省厅和市政府提交了审计综合报告,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市政府办第20期《每周要情》以“应加强对转移支付教育资金的监管”为题,摘要刊载了审计报告的内容。全市10所省属重点中学审计正在进行,主要是监督教育收费的收入、管理和使用情况,重点查处学校乱收费加重群众负担的问题。

(四)、重点建设项目投资审计取得好成绩。全市共完成重点建设项目投资审计31个,审核投资总额7050万元,核减工程款1159万元。其中市审计局开展的市政府搬迁工程3个子项目的竣工决算审计,送审金额2183.6万元,核减420.4万元,核减率达19.3%。市本级和11个县(市、区)审计局安排的25条县乡公路建设项目审计正在进行,审计人员不辞辛苦,深入现场,从工程质量和建设资金投入等方面认真进行审计,以实际行动服务基层,服务农民。

5、尽力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任务。今年来,市本级在编制少、任务重的情况下,顾全大局,先后完成了3项市领导交办的重要任务。其中有:市纪委到我局抽派3人,历时1个多月,协助查处原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负责人的经济大要案工作;市领导临时交办增加的XX华明电厂财务收支及厂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长期抽派1人,协助有关部门从事企业改制工作等。

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总结篇10

一、贫困县的特点分析

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李克强总理指出:“要继续向贫困宣战,决不让贫困代代相传。”由此可见,加快脱贫的速度是现阶段政府及相关部门十分关心和重视的问题之一,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由于贫困县自然条件比较恶劣、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公共服务不到位、产业支撑能力不强、投资力度不够、人力资源不足等原因导致我国贫困县的收入比较低,民众生活水平不够高,发展速度比较缓慢,进而影响了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和国民事业的进步。

而领导干部作为贫困县发展的带头人,加强对贫困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审计,提高其责任意识和职业素养对于贫困县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执行就能很好的达到促进和监管的作用,是一项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工作。

二、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构建中存在的问题

据调查,随着我国宏观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市场经济的不断复杂化和多样化,以及其他主客观因素使得我国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构建过程中显得压力重重,在实际构建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方面,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不够高,责任意识不强,缺乏较高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出现互相推诿责任,一人多职等现象,导致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存在模式化和形式化,进而影响了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应有价值的发挥。

另一方面,经济责任指标评价体系的内容不够全面,不具有针对性,实际操作能力低。例如,对贫困县领导干部经济经济责任审计时,指标体系中缺少对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扶贫资金落实和执行的专项审计内容,进而使得经济责任审计绩效大大降低。

此外,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中相关的指标和规范不够明确,惩治条款不够明晰,当审计出相关的违法犯罪、不合规的行为时不能进行严格的惩治。例如,在对贫困县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发现其存在随意占用扶贫资金、扶贫资金落实不到位时也没有明确的惩治规范,进而容易给违法者提供逃避责任的机会。

三、构建好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

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不够高,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内容不全面、相关的指标和规范不够明确等问题的存在确实影响了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应有价值的发挥,不利于审计工作的高效开展,所以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和相关的调查研究提出了以下几个方法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1.细化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的内容

健全、完整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时构建好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关键,所以要从“三观一化一廉”着手,三观即为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的预算执行审计,具体审计领导干部所分配工作的执行情况和目标完成情况;财务收支审计,具体审计相关收入是否及时入账、上缴和不上缴经费的分配是否合理;内控制度建立和执行审计,具体审计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以了解被审计领导干部的管理能力;一化即使对被审计领导干部重大经济决策和专项资金使用的审计,主要了解其经济职责;一廉即是对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审计,审计其是否设有“小金库”等,从而了解其从政状况。

2.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高质的经济责任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所以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使其明确自身的权利和义务;其次,要鼓励其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提高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效率和效果;此外,要完善配套的奖惩机制,从根本上提高其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

3.优化经济责任审计指标体系构建过程

优化审计指标体系构建过程是构建好经济责任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又一重要方法,首先要做到事前调研和准备工作,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点面结合,将重点审计项目和非重点审计项目进行有机的结合,做到有的放矢;此外,要完善相关的监管机制,将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进行有机的结合,切实保证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实用性和适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