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管理的研究背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2:42:18

采购管理的研究背景篇1

一、以供应链背景为基础的物流采购

现今,企业的发展以供应链管理理念为重要主旨,其主要目的是对采购资源进行升华管理的实现,主要是对企业生产与营销等活动中原材料的采购管理,是活动开展的关键环节。在完整的供应链管理理念的前提下,采购管理的地位也在渐渐地展现出来。物流采购管理行动不再是以单独的交易所进行的过程,更多的是将采购理念与实践经验相融合,形成多种多样的企业经营局势。在以供应链计划为前提的基础上,企业在管理机制的模式上得到了延伸,这对于企业多元化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完整的企业供应链管理体系的创建,是具体发展采购管理体系的根基,采购管理体系是属于优化管理体制中的一种,也是实现管理机制的重要实质,而且在现代化供应链的根本上信息流的进步与信息化管理体制的建立,也是创建多元化市场经济的重要举措。

二、以供应链背景为基础的轨道交通运营物流采购管理分析和存在的问题

轨道交通运营是企业规划发展中的主要部分,交通运输管理以客流的预算与分析为基础,对运输资源实行了改良。在采购行动中,物流采购是首要的步骤,是符合企业快速发展的必要措施。轨道交通运营物流采购中明确的采购对象和采购源是形成采购供应链的关键环节。与国外相比,国内的物流行业发展较晚,在物流采购供应链的结构中还有很多的缺陷,未能形成完整的系统供应形式。

(一)对于物流采购对象的探讨

轨道交通运营中的物流采购是以交通各系统为体系产生的运营行动,其运营系统包含车辆、客服、保障三大系统,对运营系统和物流体系的建立,有着重要的影响。

1.车辆运行系统分析。车辆运行系统就是以车辆与线路等因素形成的最为基础的系统,目的是为运营物流采购提供强大的运输能力,其特点是产品流通的多元化与快节奏。建立完善的运输体系,是完成轨道运营物流采购的前提,对在网络时代信息系统的形成与发展现代信息化的运营有着特殊的意义。

2.客服系统分析。组建客服系统是对物流质量的保证,包含车站服务、检票服务、消防等方面。运营物流的客服实质内容是比较烦琐的,这就需要客服系统在结构组建上要具有完整性。凝聚起物流运营中的不同分支,创造出全面化的客服体制。

3.采购保障体系分析。采购保障体系是直接影响物流管理质量的因素之一。它主要是由配置的维护与检修等构成,是轨道交通运营物流能良好运转的根本,也是判定车辆运行系统与客服系统能否良好运转的重要保证。

(二)物流采购管理存在的问题

与国外对比,我国物流行业发展较晚,有诸多的不足之处。轨道交通运营物流布局中存在的缺陷,直接制约了物流采购的实行与物流行业的发展,其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供应链布局不完善。在以城市采购为首要方向的轨道交通运营采购供应链中,采购的物资品种多以成型产品为首,这类物品的替换性相当强,因此采购途径稳定,市场也相当广。而采购的有限产品因标准性相当强,有限定性,反而制约着采购行动的运转过程,该产品成本较高,很难驾驭,对采购行动的展开非常不利。因此,还是以成型产品的物资采购为主,这就导致了运营采购供应链结构的不完善。

2.采购管理存在的弊病解析。交通运营采购链的不完善,使采购资金比较小,无法吸引供应商的关注,导致供应商之间缺乏竞争力。关于物流合同的维持在物流运营体制逐步成长中只加强了我国交通体系中的供应商管理,反而对国外的供应商,不仅没有庞大的资金吸引,也没有开展对国外的供应商管理,导致全球采购链只能靠庞大的资金成本的扶持来进行物流贸易。在运营物流体制中,采购链的不完善,造成采购系统欠缺秩序性,以致行贿等情况普遍出现。而且采购方法与过程的不合理,缺少有关部门进行管制,就导致小型商户成为主要供应商,造成了采购物流进展不平衡而产生的漏洞,对企业成本的把持也引发危害。采购思想的幼稚,看轻采购服务只重视采购的步骤,将服务质量限定在小范围内,成效较低。在物资的采购中只专注专业物资的采购,进行传统物资的运营,使采购规模始终处于小范围之内,对物流体系的构建产生影响。

三、以供应链为基础的物流采购管理的改进措施

解决采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好的方式就是对轨道交通运营物流管理的方式进行改进,更正采购观念,加强供应商管理,深化供应链上各个相关部门的配合能力。具体措施如下:

(一)更新采购理念

由于我国物流行业发展较晚,缺乏成熟的采购理念,因此更新采购理念是物流管理建设中的重点,以新的理念创建新的采购形式,从以往守旧的采购形式中跳脱出来,以新的采购形式在国内乃至全世界采购品质优越、价格低廉的产品,减少资金投入,完善物流采购体系的建设。

(二)建立全面的供应商管理体系

第一,创建多元化的供应网络,加速物流采购管理体系创设的步调。

第二,增强供应商绩效约束,创建完美全面的绩效体制,提高采购管理的规范化与执行力度。

第三,强化供应网络的合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构建合作机制,营造出信誉度高的环境。其次是加强规划和协调力度,使各部门的工作能够良好地的开展。再次是开发标准计划,使各线路的规格实行规范化,促进采购规模性的发展。

四、结束语

采购管理的研究背景篇2

家族之间共有的文化属性,多以一位元或多位组成所有权控制股权的家族企业,其董事会呈现典型的“纸上董事会”,当企业逐渐资本化过程中,家族企业利益相关者的治理矛盾也逐渐升级,从因第一代所有权和控制权而产生的股东和管理者之间的两权分离制度转向因控制权和现金流权而产生的实际控股股东利用所拥有的控制权而获取中小股东的利益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步入新常态,家族企业供应链管理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家作为公司治理要素,一方面要解决家族企业控制权与现金流权之间治理平衡,另一方面如何在家族企业中对供应链进行有效管理,从而提高企业内部治理效率。

二、研究目的

文章以我国家族企业公司治理为背景,结合家族控制下岗位职能裙带关系研究,探讨H家族企业供应链存在的问题。

三、家族企业治理

通过企业治理,家族成员拥有的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呈现持续状态,包括为上市需要,不可分离的两者权力才走向分离,但仍保持临界控制状态(储小平,2003)家族拥有企业控制权与经营权,并对企业的经营实现控制的企业为家族企业(王世权,2008)。

家族企业中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往往会造成企业中产权高度集中、结构单一的股权结构,在企业遭受经济冲击的环境下,并不能够抵御风险的侵袭,无法实现经济的规模。同时,所有权与经营权的模糊,也无法获得资本与管理分工所带来的效益;产权界定不清,导致产权纠纷,甚至产权分割,对非家族成员排斥和不信任,从而增大决策风险(张琦生,2007)。

四、家族企业供应链管理研究

供应链由不同利益主体的成员组成,各自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采取行动,是一个典型的复杂系统(陈剑,2011)。企业供应链采购环节应于企业供应商管理制度相匹配,工作相适应,理性高效协调、处理与供应商之间存在的关系,作为必备的、不可缺少的供应链采购行为的一个重要部分,加快供货速度,减少中间环节,避免存货风险,加快链条的流动速度,有效缩减产品的供货周期,及时、快速满足市场所求。

随着采购方式的日益复杂,传统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化工企业的采购模块,企业战略性物料采购的方式,对企业进行物料采购,可以有效提升物料的供货质量和市场原料供需不平衡时,物料储备的短缺问题,减少供应的风险度(刘宝荣,2016)。

五、研究方法与设计

本研究是探讨家族企业公司治理对供应链影响作用研究,因此采用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先透过资料分析验证研究假设,再通过质性研究去补充量化研究且行为交叉验证。

六、公司治理与供应链各变量回归分析

为更进一步了解家族企业公司治理与供应链各变量之间的有何影响作用,以期望得到更为客观的研究成果,本研究家族企业利用公司治理与供应链生产之间进行了回归分析,说明家族企业公司治理对供应链生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家族企业公司治理对供应链采购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家族企业公司治理对供应链销售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家族企业公司治理对供应链财务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作用。

七、定性研究

笔者以实地调查的方式,对采购部、销售部、财务部面对面的实时调研及访谈,以家族式供应链管理作为本文的路线方向,从而对企业采购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摸底排查,找出家族企业供应链管理中的问题所在。

(一)家族控制下岗位职能裙带关系

族系控制的H企业,家族成员参与于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上至控制股东大会表决权、下至企业部门、各个子公司、分公司的中低层管理人员,采购环节中,H企业一如既往选派家族成员把控于重要岗位元,家族成员具有高度控制权,企业基础原料的大宗采购,而以关联交易的非关联化形式进行表现,从而实现企业内部的隧道效应。

(二)H企业采购现状研究分析

从H企业的采购流程从编制采购计划、超过限定数额的采购需要最高领导层的审批,再到供应商库的货比三家、对于数据库所需供应商未能满足需求,在组织招标以及与供应商进行谈判,耗时较长,导致生产部门所需求的物资回应慢。并且在交易过程中,以价格定原料,传统意义上的“为库存而采购”,未能切合供应链管理的协同效应,实现成本控制理念。程序复杂,审批环节较多。根据管理权限的规定,对于不超过规定金额的可以由各个子公司、分公司自行采购,但往往这些批单未能解决生产环节的核心原材料,仍需实施层层审批,其灵活性仍需提高。

供应商的选择上,一方面缺少供应商的集中管理,未能建立信息共享数据库,仍采用传统采购模式,对于大宗原料等项目,家族成员任人唯亲,掌控于家族控制体系下,供货价格并未遵循市场价格,多以自主定价或高于市场价格进行选购,对于市场中口碑、质量较好的优秀供应商,未能提供供货机会,从而导致供应商的供货能力及成本控制呈下降趋势。

八、研究结论

采购管理的研究背景篇3

关键词:政府购买服务;社工机构;困境

中图分类号:D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0475(2015)04-0047-02

一、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现状研究

(一)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内涵研究

通过文献研究发现,社会工作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利他主义的价值理念、专业的社会工作手法与技能、完备的科学知识以及助人自助的最终目标几个大方面。在对社会工作服务的界定上,学者赵一红指出,社会工作服务包含了“社会工作”和“服务”两个层面,即专业社工以受助人的需要为导向,运用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与技巧,帮助受助人达到一定目标的活动。在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界定上,代曦认为,政府购买社工服务就是政府根据社会对社工服务的需求情况,使用政府财政拨款,向社会上具备相应资格的社会组织购买相关服务的行为。[1](p.58)本文认为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在本质上属于政府购买服务的一个方面,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是指政府通过多种形式将原本由政府自身承担的公共服务转交给具有相关专业资质的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来履行,目的是提高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效率,更好地满足公众需求。

(二)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模式研究

在对北京等地的政府购买社工服务进行了研究的基础上,代曦认为社工服务的购买中较多采用两种模式:一是岗位买断,受聘社工在定向岗位上提供服务,二是综合项目购买,即政府向符合项目要求并具有法人资格的民间组织购买项目制服务。[1](p.59)顾江霞、罗观翠认为,社会工作实务发展逐渐形成两种模式,分别为“民间团体社会化筹资发展模式”和“政府购买模式”。[2](p.110)闫伟则论述了五种模式,转变现有的服务机构管理体制模式、授权委托模式、直接资助模式、服务合同模式以及补贴模式。[3](p.8-9)还有学者根据不同地方的本土特色,提出了深圳模式、上海模式等别具特色的模式。

(三)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实践研究

2000年,上海市卢湾区等6个区的12个街道开展了依托养老机构开展居家养老的试点工作。至此,政府购买服务第一次进入我国的实践领域,不过当时政府购买服务的适用范围也只限于养老服务。近几年,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政府购买服务也进入了飞速发展阶段,很多学者对我国的政府购买社工服务进行了实践研究。李建辉对广东省的政府购买社工服务运作模式进行了阐述,深圳市委立项投入社会组织孵化基地以大力扶持培育社会组织、行业组织的成长;珠海市则建立起专项的财政制度,根据社会组织提供服务的实际情况,按照标准对社会组织提供的服务进行审核后,向其支付费用。[4](p.27)李长丽对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发展趋势和购买方式进行了分析,提出政府购买社工服务已经由最初的东部沿海发达城市扩展到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呈现出从城市向农村扩展的趋势。另外,在购买方式上也发生了变化,最初是单纯的购买岗位社工,随后出现了购买项目的方式,现在大多数采用的是购买岗位和项目并重的方式,并在购买的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5](p.189)余冰、郭信伟在对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具体实践过程的阐述中,以仁爱社会服务中心为例,对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背景、内容等进行了阐述,并对仁爱社会服务中心与政府合作的具体内容、流程等方面进行分析,同时也为其更好地发展提供了相关建议。[6](p.47-49)黄瑞贤以广州市番禺区为例,阐述了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具体流程、评估机制,分析了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困境,并对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发展提出相关建议。[7](p.23-32)

二、社会工作的发展困境研究

在对社会工作的专业建设研究方面,陆士桢指出,从2007年开始,民办社工服务机构数量增长非常迅速,2009年民政部相关文件的出台进一步加快了民办社工机构的发展步伐,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民办社工服务机构。杨书胜通过研究对近几年社工机构发展状况进行了统计比较:2010年社工机构数目为500多家,2011年为600多家,2012年达到1000多家。以广东省为例,2013年其用于购买社工费用为5.7亿元,比2012年翻了一番。北京市政府2011年投入资金达到1.12亿用于购买社会服务。济南自2009年以来连续数年推行政府购买社工服务,至2014年专业社工人数达到152人。

相对于发展如此迅速的社工机构来讲,社会工作的发展仍面临很大的问题。林慧莲等人在对绍兴市139名社会工作从业人员进行调查后,分析发现社会工作面临以下三大问题,即社会工作人才数量和质量存在问题、社会管理中介组织缺乏经费且专业水平偏低、管理机构和管理体制没有理顺等三大方面,继而作者分析了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认识不足、政府职能没有剥离、社会需求没有满足等三个方面,并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四个方面的对策: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各项机制、培育民间组织、加强宣传引导。王思斌认为,在既有的权力体制下,社工在介入专业服务时往往都受到权力架构的制约,而不是代替权力部门提供专业服务,整体上看,机构与政府之间是一种嵌入关系而不是替代关系。徐小霞也认为社工专业行动理念只是对政府的策略转向和体制需求的回应,是一种“情境迎合”。张霖主要从资源所有权进行研究,认为政府购买服务背景下的社工机构受到政府和机构的双重管理,但是二者在管理上有不同的倾向性,机构本身往往只掌握确保组织正常运行的管理权力,而政府方面则掌握着经费以及人员发展等核心层面的事务。由此看来,政府掌握着事关机构发展的关键性资源。朱建刚提出,由于政府权力渗透将导致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日益行政化,从而造成专业社会工作机构的治理结构、制度和文化价值观念等也将发生变化。罗玉华通过研究指出,近几年由于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动,社会工作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是社会工作发展并没有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关系链,这种状况导致了社会工作机构“留人难”和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就业难”两难现象的出现,进而造成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严重浪费的现象。刘龙强也指出,政府是以管理为中心的运营机制,机构是以服务为中心的运营机制,二者的侧重点并不相同,但是在二者的博弈中政府更具优势,这无疑不利于专业的健康发展,可能最终也会导致专业价值理念的偏离。马贵侠、叶士华明确指出制约社会工作发展的五大问题:公共服务领域采购法缺位、购买行为的逻辑困境与衍生问题、以评促管的行业监管机制亟需完善、购买资金分批拨付的两难抉择以及静态的购买标准设置机制限制社工发展进程。

三、现有研究成果的不足

从以上的文献中可以看出,目前学术界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以及社会工作机构的发展情况做了很多相关阐述,在理论方面建立起了初步的框架,对进一步研究社会工作机构的发展状况具有重要的帮助。但是,目前的研究还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研究政府购买服务的文献相对较多,但是在我国,社会工作作为一门新兴的行业,专门研究社会工作服务的文献相对不足。尤其是研究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相关文献则相对较少也相对零散,因此,总的来看,这方面的理论研究比较滞后,更是很难恰到好处地去指导具体的实践工作。

(2)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主要是在广东、上海等经济较发达的、观念较先进的地区展开,在研究上多数学者也是以这些地区为具体案例进行论述。而作为社会工作专业发展较慢的北方地区来说,政府购买社会工作起步较晚,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可能由于南北差异导致同样的服务产生不同的效果,所以对于政府购买服务初期社会工作发展状况进行研究,要照顾到地区的差异,目前以北方地区为案例的研究相对较少。

四、本研究的努力方向

本论文将对社会工作发展困境的研究放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这一大背景下,重点研究政府购买这一行为对专业的社会工作产生了什么样的负面影响,以典型的北方城市J市某社工组织作为研究案例,通过深入的访谈收集相关资料,探讨政府购买服务这一新形势下社会工作的发展困境。

五、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社会工作在中国是一个新兴的行业,目前理论界对社会工作发展困境的研究并不多。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也开始由大包大揽转型到购买服务。因此,在政府购买服务这一大背景下对社会工作发展困境进行研究,一定程度上能填补该课题在理论方面的不足,另外也可以为其他地方的政府采购社会工作服务提供理论依据、可行性政策分析,并尽可能将这种理论可行性进行推广。

(二)实践意义

在实践上,通过研究社会工作行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实际问题,有助于丰富人们对社会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客观评估社会工作服务的现状及其功能,也可以为其他地区的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提供借鉴,并有助于政府加强和改善当前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升社会工作的功能与作用。

参考文献:

[1]代曦.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模式选择[J].今日中国论坛,2011,(7).

[2]顾江霞,罗观翠.试论政府购买社会服务项目的责信机制――基于H市政府购买社会服务项目实践的经验[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3]闫伟.对于“政府购买社工服务模式”的构想[J].社会工作,2007,(11).

[4]李建辉.浅议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以广东省运作模式为例[J].观察与思考,2010,(6).

[5]李长丽.当前中国政府购买社会工作的情况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3,(7).

采购管理的研究背景篇4

不成功的原因很多,收购之前的尽职调查没有做好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赛立信竞争情报认为,利用好竞争情报的调查方法对一个成功的投资收购至关重要。

一、项目背景

2008年,当金融危机在全球愈演愈烈之时,广东的一家机构正在考察位于珠海的一家电子科技企业。经过初步的考察和接触,他们有了并购的意向,但是否可行心里还不是特别有底。他们找到了广州赛立信商业征信公司,要求为这宗收购作一个尽职调查,希望以第三方的立场作出一个客观判断。

当时提出的问题有3个:

可行性分析

投资风险分析

资本推出渠道

二、项目沟通

企业的收购主体往往看中的是企业某一方面的能力,比如研发能力,或者生产能力,又或者是行业的龙头企业想发展一个细分产品而又不愿意建新工厂,干脆收购一家公司来达到资源整合目的。对于收购前的尽职调查,关键看需要评估的是哪一方面的能力,然后围绕关键的指标和影响因素进行调研。

客户是一个投资型公司,对目标对象的收购不是为了产业整合,而是进行资本运作,比如上市。因此,可行性分析的重点是企业的综合管理能力和行业竞争力,这就要求对这家企业的人力资源进行深入研究,管理层背景及能力是关键因素。

三、项目实施

竞争情报的调研方法是深入到企业内部挖掘各种信息,通过与企业公开出来的信息进行比较,从而判断企业的真实价值。比如盈利能力,一般在企业上报给工商管理部门或者税务部门的财务报表中有反映,但是这种财务报表往往与实际情况有差异,这时候就需要情报调查人员挖掘出调查对象真实的收入、回款以及费用等数据,从而得出真实的盈利情况。并且,调查过程通常是在被调查企业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的,也就是说,能够在客观、中立的情形下对一家企业进行审视。较之于收购企业双方进行的信息交流,不知情的调查更能够挖掘到被调查对象的真实情况,避免对企业的价值判断出现偏差。

这次调研实际实施的方法包括以下三方面:

进驻到公司珠海本部,进行为期10天的实地调查,实地考察了公司的工厂、了解其生产、研发等情况,获取了大量一手资料。

深入访谈了公司的生产人员、研发人员、行政人员、采购人员、销售人员、售后服务人员共15人,获取了各部门的相关资料,并了解他们对公司及管理层的评价。

上下游企业调研,通过对企业供应商及客户的抽样调研,进一步核实企业所提供的资料真实性、准确性,并了解该公司供应商及客户对该公司的评价。

四、项目成果

项目组经过深入调查,详细研究了并购对象的企业结构,对股东背景、人力资源状况、产品的生产研发、市场及销售渠道、财务状况等进行深入分析,分别对几个重要模块的调查和分析得出结论,部分结果展示如下图:

五、项目价值

项目组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这次尽职调查给出了几个结论性建议。

对目标企业的投资收购行为给出了“可以投资,但需谨慎考虑”的结论。

对目标企业的投资价值分析给出了具体的收购价格,与该公司股东的报价约有40%的谈判空间。

对于收购之后的企业管理与营运,提出了四个重点:一是原材料成本,控制原材料的采购成本是降低生产成本的关键,也是整个企业能否有较好盈利的根本。二是新产品的研发投入不够,要物色人才,成立新产品研发小组,只有这样做才能保证一个科技公司的发展后劲;三是产品销售过分依赖部分大客户,需要重整销售体系,扩大销售区域;四是该公司资金压力大,依靠企业自身很难缓解资金压力,一旦收购要有资金投入的准备。

做完尽职调查2个月后,这起收购案完成,当时的项目委托方以超过2亿元价格全资收购了这间科技公司,公司原有的管理团队全部保留。2011年,笔者再次回访这间公司,发现新的股东在2年多的时间里投入了5000多万元的资金用于新产品和新项目的开发,取得了明显的效益,公司的收入也在2年多的时间里增加了一倍。

采购管理的研究背景篇5

伴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深入和外贸体制的改革,中国的出口市场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和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但出口市场上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也不容忽视。诸如出口额的高速增长与较低的价值增长相伴随的“贫困化增长”问题;主体多元化带来出口企业之间激烈的价格竞争引起贸易秩序混乱的问题等等。近年来面对国内原材料及劳动力价格上涨、国家出口退税幅度的下调以及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出口企业与外国采购上正展开新一轮的讨价还价博弈。

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关注中国出口企业对外国采购商的讨价还价能力。本文依据前人的研究,将讨价还价能力划分为固有讨价还价能力和实际讨价还价能力,重点关注三个层面的问题:构建理论模型用以全面解读中国出口企业对外国采购商的讨价还价能力;固有讨价还价能力受到哪些重要的环境因素和个体因素的影响;可替代资源的可得性、出口企业与外国采购商的关系质量以及关键信息资源在固有讨价还价能力向实际讨价还价能力转化的过程中起到了怎样的调节作用。

本文在借鉴相关领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理论模型,并结合调查法与博弈实验对模型进行实证。其中,调查法重点针对可替代资源的可得性和出口企业与外国采购商关系质量的水平的调节作用,而博弈实验则重点针对关键信息资源的调节作用。

研究结果显示,企业关键竞争力和国际市场营销能力对企业固有讨价还价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可替代资源的可得性和关系质量对于固有讨价还价能力向实际讨价还价能力的转化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可替代资源可得性的调节作用为负向,可得性越低,实际讨价还价能力越倾向于由固有讨价还价能力所决定;关系质量反映了企业对交易关系的依赖。关系质量越高,实际讨价还价能力越倾向于由固有讨价还价能力所决定。关键信息资源的调节作用也十分明显,但其具体的作用方式取决于参与者的特征,以及之前双方行为所导致的市场结果。

本研究在企业行为策略上的启示主要有以下几点:企业应注重关键竞争力的培育和国际市场营销能力的提高;对于固有讨价还价能力较差的企业应注重可替代资源的开发同时避免过高的客户关系质量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企业应注重关键信息资源的获取和保护。

关键字:固有讨价还价能力;实际讨价还价能力;出口企业;博弈实验

1绪论

1.1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伴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和外贸体制的改革,中国的出口市场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和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尤其在中国于2001年加入wto后,出口企业面对着更广阔的海外市场,更大的发展机遇。据2008年的最新报道称,中国有望在2008年出口额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

出口对中国经济发展具有强劲的带动作用。然而尽管中国出口额正在飞速增长,但长期以来,中国出口市场遭受着多方面问题的困扰,如出口产品结构过于低端化,以及市场结构不合理而带来的出口量上的大幅增长与相对缓慢的价值增长相伴随的所谓贫困化增长问题。众多学者们在宏观层面对这些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剖析,重点强调了制度建设和出口结构调整的重要性。

国家七十年代开始了外贸体制的改革,逐渐放开了外贸的经营权,许多企业获得了参与国际竞争的机会和权力。出口竞争主体逐渐多元化,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同台竞争,客观上极大地促进了出口增长。但由于外贸体制建设本身还不完善,出口行业的进入壁垒低,加之许多中小企业缺乏科学的管理机制,出口企业之间的以相互压价为典型表现形式的不理性竞争严重扰乱了出口秩序,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许多学者也从企业微观层面来探讨出口秩序混乱问题,得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企业出口战略上的短期利益导向、国际市场营销能力不足、产品质量难以满足客户的要求等等。

目前中国对外出口的方式比较单一,集中在与外国中间采购商进行直接贸易的这种方式上。2007年商务部的一份针对62家玩具出口制造商的调查显示,直接销售给国际中间商的企业占到52%,销售给国际大型跨国连锁零售企业的占到31%[94]。可见出口企业在出口过程中,利润空间薄,价格话语权低。而随着外贸体制改革的深化,近几年来在面对国内原材料及劳动力价格上涨、国家出口退税幅度的下调以及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出口企业正与外国采购商进行着新一轮的讨价还价博弈。

总体看来,目前国内对出口企业的研究集中在对其竞争战略选择、出口绩效评价等方面。而在微观层面上剖析企业所面临的讨价还价情境,分析影响企业对外国采购商讨价还价能力产生影响的因素的研究较为缺乏。而研究这一命题不仅对解释一些经济现象有益,同时对于帮助企业认识自身的不足以谋求更强的出口绩效,发现企业出动中的薄弱环节都是有益的。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关注中国出口企业对外国采购商的讨价还价能力及其影响因素和影响机制的。

1.2研究内容和意义

1.2.1研究内容

概括来说,本文研究的内容是在当前中国的出口市场上,在通过各种渠道寻找外国采购商并与其进行贸易的对外贸易模式下,研究出口企业对外国采购商的讨价还价能力的影响因素。

这一研究内容又可以分为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界定出口企业的讨价还价能力,并建立起能够较为全面地解析影响出口企业讨价还价能力因素的理论模型;第二个层面是研究各类因素的构成,并通过实证研究它们的影响机理。

采购管理的研究背景篇6

[论文摘要]在过去10年中,信任已日益成为人们讨论和关注的焦点。企业也变得更加注意它们面时雇员、顾客、其他公司和一般公众的信任—一或者不信任问题。正因为信任在交易的各个环节上举足轻重,生意人才在营销中寻求信任。本文的中心是主要探察哪些因素会影响顾客对企业的信任。以及在“东骏”大药房进行了实证。

一、理论分析与假设的提出

目前要形成一套完整的顾客信任的建立机制及影响因素体系还是件很困难的事,原因在于:

1 现有关于信任的研究都集中在同水平的主体主体之间(如企业和企业,个人和个人),而关于个人和组织之间的信任问题,虽然一些理论性的问题提及过,但是在验证的时候,多数都采用同水平的样本。显然,顾客(个体)对企业(组织)之间的信任有别于企业或个人的信任,而且nooteboom也曾指出个体与组织之间的信任是非常复杂的。

2 即使是已有的关于组织间的信任研究,结合机制性的理论与前因性的实证研究也微乎其微,而且结论也存在很大差异。这些同水平间信任的研究结论及方法对顾客对企业信任的研究虽然可以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但是由于主题不同等原因仍很难直接应用到顾客与企业见的信任关系上。

3 建立信任的每一种机制都包含很多影响因素。一次研究很难全面完成。

基于以上原因,本次研究只选择其中一种的建立机制——甚于信息传播过程的信任机制,并在东骏连锁药店背景下探讨顾客信任的影响因素。本次研究基于信息传播过程的涵义是指顾客与企业接触的这个过程所得到的信息,而非使用产品的过程。顾客与药房接触的过程中,所得到的信息就是指顾客从进入药房到购药离开药房这个过程中所得到的一切信息。也就是顾客直接接触到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则是建立顾客信任的基础。那么,顾客在药房购药时,都会接受并收集到哪些与信任有关的信息呢。

结合对18个连锁药店,1419名顾客的访谈,笔者提炼出顾客在药房购药时,影响顾客对药房信任的因素,具体包括:(1)产品规模。顾客到药房的主要目的就是购药,因此药品的种类、同一药品的选择性是其主要关心的内容之一。(2)产品质量。(3)服务质量。店员是顾客与药房接触的窗口,店员热情的态度、及时的回应以及耐心的解答是顾客产生信任不可或缺的因素。(4)销售人员促销。销售人员促销为顾客提供了更多相关药品的信息。(5)环境。在顾客与店员接触之前就能够传递给顾客的信息就是环境。环境是药房留给顾客的第一印象,药店的外观、卫生、安静、宽敞明亮、舒适的环境都会影响顾客对药房的信任。

基于上述的分析,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顾客对产品规模的评价越高,对东骏药房的信任程度越高;

假设2:顾客对产品质量的评价越高,对东骏药房的信任程度越高;

假设3;顾客对服务质量的评价越高,对东骏药房的信任程度越高:

假设4:顾客对销售人员特征的评价越高,对东骏药房的信任程度越高;

假设5:顾客对环境的评价越高,对东骏药房的信任程度越高;

二、据采集及研究设计

数据来源于云南财经大学2003级市场营销专业本科生于2006年11月14日在对昆明市东骏大药房18个连锁店的消费者进行的一次调查访问,其目的在于了解顾客对东骏药店的满意度,此次调查采用偶遇随机抽样法收集数据。并运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实收有效问卷1419份。

1、调研设计:由于是要了解顾客、销售人员、组织、市场区域的状态,设计为结构化数据采集采用正式的调查问卷和非结构化(并放式)数据收集采用询问方式,所以。研究设计采用描述性研究设计。本文所采用的数据为第一张量表,量表采用均为李克特5级量表。

2、资料采集:以选填问卷和人员访问的方式得到一手资料,问卷在附录中列名。

3、抽样方法:凡是到药店来的人,无论是否购物,都是调查对象,其中还要包括少数路过药店者。获得的问卷的答案分析将用spss分析后,单独作为一部分说明。

4、实地工作:参加本次实地工作人员为在校本科生,共为6人组成一个调查组。在调查前进行了一系列的相关培训。

三、数据分析与结论

1、数据分析

被访者男性占45.6%,女性占54.4%,年龄分布为35岁以下的占55.7,35~55岁的占25.8,55岁以上的18.5,这一数据与企业方提供的购药人口比例基本相符。其他的样本特征,包括有无公费医疗卡、职业状态等相关信息也说明样本具有很好的代表性。

通过spss分析软件中的相关分析得出各个影响因素与顾客信任之间的相关分析,以下相关系数矩阵结果显示,产品规模、产品质量、服务质量、销售人员特征和环境都与顾客信任有相关性,也就是说以上假设成立,而且顾客信任与购物环境的相关性最高,为0.428,这表明东骏大药房的购物环境对顾客信任影响最大。

表给出的是对模型及各个假设的检验,从表中可见。各个影响因素对顾客信任的归回系数分别为:产品规模(.100)。产品质量(.086)、服务质量(.170)、销售人员特征(.072)、购物环境(.162)。各个系数的t值均大于2。分析结果显示,销售人员特征对顾客信任的影响最大。回归方程的可决系数为290,f值为115.799。因此,研究模型及

信任是近年来顾客关系管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变量。本次实证研究以东骏大药房为背景。探察了顾客信任的影响因素。并实证了这些因素对顾客信任的影响。最终下结论是,在药店,药店的环境是顾客建立信任的最重要因素。药店的服务质量和产品规模是仅次于环境的影响因素。

本次研究的实践意义在于:对药房的经营者来说,环境是赢得顾客信任的关键因素。在对药房进行店面设计的时候,也许环境是经营者所考虑的因素之一,但其对顾客建立信任的作用,恐怕是很多药店经营者所始料不及。环境不仅是卫生整洁的问题,舒适环境才是赢得顾客信任的关键,包括像药店内部窒温、药店的宽敞明亮等细节性要素。另外,对药房的经营者来说,对店员的培训与管理也是赢得顾客信任的至关因素。虽然很多药房都在推行微笑服务,但是顾客完全可以体会到发自内心的真诚与按照规定的一句“欢迎光临”的区别。店员要真正的用心关心顾客。对顾客来说,店员就是企业的代表。当顾客在药房经历过好的或者不好的购买体验时。他们对外表达的不是某个店员如何如何,而是该药房如何如何。因此,加强店员与顾客的互动,对店员进行相关方面的培训对企业来说是必不可步的。

采购管理的研究背景篇7

一、项目背景及调研情况分析

近年来,我公司工程建设项目硕果累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大宗物资供应招标作为工程建设的重要管理内容,起到了重要作用,实施多年来越来越规范,节约了大量的资金。但是,由于工程建设的复杂性,零星物资采购在物资供应中占了10%左右的比重,因程序采购量小、种类庞杂、采购频率高、达不到招标数额(多是万元以下),无法组织招标,基本上是供应部人员在市场询质、询价采购。物资采购人员个人自由裁量的空间较大,零星采购制度在各项目部的执行存在差异性,价格也不尽相同,难以有效监督,容易引发违规违纪问题,一直是监管的难点。

因此,通过分析和调研,结合公司点多面广的特点,为了加强物资零星采购的监管力度,防止物资供应人员,减少漏洞,促进各级干部和供应人员廉洁自律廉洁从业、“干事干净”,我们认为有必要开展零星物资采购效能监察。通过开展效能监察,达到完善制度,规范程序,强化过程控制,保证质量,降低采购成本,堵塞经济漏洞,防止违法违纪问题的发生。

二、实施计划

1、1—3月份,进行项目的前期调研和相关工作论证,提出可行性报告并做好立项和上报工作,督促供应部门修订零星物资采购办法;

2、4月—6月份,纪检监察室、物资供应部深入各施工项目点对零星物资采购情况进行抽查、巡检;

3、要求各项目点的纪检监察员认真履行监督职责,对零星物资采购供应商的选择、招标、价格的确定、验收、入库、领用等环节进行严格监督。

4、6月份,根据巡检情况,对各单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汇总,下发监察建议书或通知书;

5、6月—7月,对供应部门和项目部进行回访,检查是否整改到位,对未完成整改任务的单位责任人给予批评教育,限期完成。

6、对违反有关制度的人和事,进行责任追究,由公司纪检监察部门和物资供应部门提出处理意见。

7、8—9月,对零星物资采购效能监察进行总结评估和上报。

三、预期得到的效果

主要是通过纪检监察部门的效能监察工作,达到以下效果。

1、促进公司物资采购招标管理规定和零星物资采购管理办法的全面执行;开展效能监察工作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是维护企业效益最大化的重要保证,是加强惩防体系建设,强化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要举措。根据省公司年效能监察工作总体部署,为了进一步加强公司物资零星采购管理,优化招标工作流程,规范操作程序,确保各级干部和供应人员廉洁从业,切实履行“一岗双责”,现将公司物资零星采购效能监察可行性报告如下:

一、项目背景及调研情况分析

近年来,我公司工程建设项目硕果累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大宗物资供应招标作为工程建设的重要管理内容,起到了重要作用,实施多年来越来越规范,节约了大量的资金。但是,由于工程建设的复杂性,零星物资采购在物资供应中占了10%左右的比重,因程序采购量小、种类庞杂、采购频率高、达不到招标数额(多是万元以下),无法组织招标,基本上是供应部人员在市场询质、询价采购。物资采购人员个人自由裁量的空间较大,零星采购制度在各项目部的执行存在差异性,价格也不尽相同,难以有效监督,容易引发违规违纪问题,一直是监管的难点。

因此,通过分析和调研,结合公司点多面广的特点,为了加强物资零星采购的监管力度,防止物资供应人员,减少漏洞,促进各级干部和供应人员廉洁自律廉洁从业、“干事干净”,我们认为有必要开展零星物资采购效能监察。通过开展效能监察,达到完善制度,规范程序,强化过程控制,保证质量,降低采购成本,堵塞经济漏洞,防止违法违纪问题的发生。

二、实施计划

1、1—3月份,进行项目的前期调研和相关工作论证,提出可行性报告并做好立项和上报工作,督促供应部门修订零星物资采购办法;

2、4月—6月份,纪检监察室、物资供应部深入各施工项目点对零星物资采购情况进行抽查、巡检;

3、要求各项目点的纪检监察员认真履行监督职责,对零星物资采购供应商的选择、招标、价格的确定、验收、入库、领用等环节进行严格监督。

4、6月份,根据巡检情况,对各单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汇总,下发监察建议书或通知书;

5、6月—7月,对供应部门和项目部进行回访,检查是否整改到位,对未完成整改任务的单位责任人给予批评教育,限期完成。

采购管理的研究背景篇8

【关键词】CFo背景特征;高管激励;营运资金管理绩效

中图分类号:F27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937(2015)05-0023-05

一、引言

营运资金对于企业如同人体内的血液,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是企业资产中流动性最强的部分。如果企业营运资金周转不畅,则可能会陷入“黑字破产”的困境。从2007年开始并延续至今的国际金融危机中出现的企业破产案例来看,资金链断裂成为公司破产倒闭的最大杀手。在不同的经济周期,企业经营目标是不同的:在经济上行期,企业以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而在经济下行期,将转为流动性最大化(吴娜,2013)。营运资金管理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CFo的关注。根据美国CFo杂志调查,美国企业财务总监花三分之一的时间进行营运资金管理。既然企业CFo如此重视改进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那么CFo个人背景特征是否会影响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CFo个人背景特征对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作用机理中,公司的高管激励政策是否发挥作用?

目前国内外关于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体系设计、营运资金管理模式、营运资金管理影响因素等。以往的研究成果为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开端和基础,但也留下了一些未被考虑的内在因素。本文运用高层管理团队(topmanagementteam,tmt)理论,考察企业CFo个人背景特征以及企业高管激励政策与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相关关系。在当今企业营运资金管理与业务流程密切联系的发展趋势下,希望本文的研究结果为企业高管选聘、高管激励机制设计、改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提供有意义的现实指导与启示。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理论分析

关于营运资金基本内涵的理解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一是认为营运资金即企业的流动资产总额;另一种观点认为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差额。目前大家普遍认同第二种观点。2008年iaSB/FaSB联合概念公告中将主体的两类信息即营业活动和筹资活动分开列示,投资活动成为企业营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王竹泉(2013)在界定营业活动范畴的基础上,从资金使用和资金融通两个角度探讨营运资金的基本内涵,并将营运资金重新界定为企业在营业活动中净投入的流动资金,即“营业活动流动资金净需求”(简称nCFnB):营运资金(nCFnB)=流动资产(Ca)-经营性流动负债(CoL)。这一界定反映了当前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发展趋势。随着经济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CFo对营运资金管理不能再局限于对现金、存货、应收账款等要素的单独管理。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供应链管理(SupplyChainmanagement)、分销渠道管理(DistributionChannelmanagement)、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Relationshipmanagement)等理论逐渐兴起,为企业改善营运资金管理打开了新的思路,也为企业CFo管理营运资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Hambrick&mason(1984)提出高层梯队理论(Upperechelonstheory),认为高层管理团队人口特征不仅直接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而且还会影响企业战略决策,进而间接影响企业绩效。该理论将易于获取并观测的人口统计学特征作为研究变量,主要考察高管的年龄(age)、职业背景(Functiontrack)、其他工作经验(otherCareerexperience)、教育(Formaleducation)、社会经济背景(SoeialeconomicBackground)、财务状况(Financialposition)等。根据研究需要,笔者选取了年龄、教育程度、专业背景、工作经验、任期作为CFo个人背景特征的变量进行分析。何霞(2011)对高管背景特征如何影响企业经营绩效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归纳出以下三种研究路径:(1)直接效应,即研究tmt背景特征与企业创新及绩效的直接关系;(2)中介效应,即研究tmt背景特征对企业创新及绩效的影响是否通过团队内部的某种运作机制或中介过程而发生作用;(3)情境效应,即引入某种重要的调节变量,以考察不同情境下tmt背景特征对企业创新及绩效的影响。

委托理论揭示了企业投资者和经营者之间存在的委托冲突。委托人与人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和利益不一致(Jensen&meckling,1976),很容易发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委托人为了保证人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志和利益行事,必须设计一套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使人利益与委托人利益趋于一致,减少监督成本,实现双方利益最大化。企业高管激励政策主要包括:收益激励(薪酬激励和股权激励)和晋升激励。委托人与人签订的契约通常将激励措施的实施与企业经营业绩直接挂钩。随着上市公司薪酬制度改革和薪酬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中国上市公司的公司绩效与高管薪酬水平的相关度在逐渐提高,股权激励作用有待提高。

(二)研究假设

年轻的管理者与年长的管理者在精力、体力、学习能力、记忆力、风险意识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高管团队成员的平均年龄越大,决策行为越趋于保守,越不愿意采取进攻型战略(Bantel,Jackson,wiersem,1992)。年轻的管理人员更容易适应复杂多变、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目前广为流行的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模式有建立全球视角的现金池归集资金统一管理、应收账款银行保理、使用eipp(电子发票首付制)加速资金收回等。这些对企业管理人员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年轻的CFo更容易紧跟行业市场发展的节奏,在日常经营决策时倾向于更多元化、先进性、风险性决策和战略。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高管团队背景特征与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之间具有相关关系。

H1a:CFo平均年龄与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正相关。

个人受教育程度反映了一个人的学习能力、认知能力和决策的视野与高度。已有的研究成果显示:教育程度与高管团队的社会认知水平正相关Ginsberg,1990)。高学历的高管团队成员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愿意进行财务战略变革和创新,找出适合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从而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企业财务高管不仅需要精通财务领域的知识技能,还需要了解企业的主营产品和服务生产流程、法律、国际贸易、税务等相关常识。教育程度较高者对信息的获取和处理能力更强,更有可能担当跨职能的角色(Bantel,wiersem,Smith,1994)。高学历高管人员更符合当今社会对于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H1b:CFo平均学历水平与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正相关。

专业知识是高层管理者制定和实施决策的背景基础。Smart(1986)认为,高管团队成员先前的教育课程形成了他们独特的认知结构及价值观,而这种认知结构及价值观又决定着他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进而体现在个体的专业技能上。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流动资金管理活动。与未接受过正式财会专业知识学习的高管相比,拥有财务相关专业知识背景的CFo在日常经营决策时可以全面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形成高质量的决策。因此提出以下假设:

H1c:CFo财会专业背景的成员与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正相关。

高层管理者日常决策无不受到个人过去工作经历和工作经验的影响。高层管理者是否具有丰富的职能背景,决定了他们对企业战略重点及风险的不同认知和偏好,并影响着高层管理者乃至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和所采取的战略类型(Hambrick&mason,1984)。曾经在不同行业、不同岗位工作过的高层管理者在制定战略决策时能够更具多元化和灵活性,不会拘泥于已有单一的经历和经验。高管职业经历越丰富,越能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

H1d:CFo职业经验与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正相关。

多项研究表明,高层管理团队的任期对企业战略调整与变革具有显著影响。任期较长的管理者通常对企业具有较高的责任感,从企业全局长远发展考虑制定清晰详细的战略规划,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任期较短的管理者往往具有“短视行为”。对外部环境中存在的机会和威胁不敏感、认识不充分,而导致战略决策的失误(张平,2006)。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已经突破企业已有的经营边界,提倡企业与上游供应商、下游客户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这种经营模式就必须杜绝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短期行为,着眼于未来整条价值链价值最大化。因此,提出以下假设:

H1e:CFo平均任期与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正相关。

根据理性经济人假设,企业高层管理者在作出决策时除了受自身性格、知识水平、职业经历的影响,还会考虑自身利益。只有当采取某项决策预期收益大于成本时,管理者才会执行。公司的高管激励政策对CFo改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是一种重要的推动力。在高管激励政策下,CFo能最大限度发挥其年龄、教育水平、专业背景和职业经验的积极作用,提高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水平。以往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发现:高管薪酬仅与Roa显著正相关,而与资产获现率和股票收益率都没有显著正相关(吴育辉、吴世农,2010);整体中小板上市公司高管报酬与公司业绩呈显著正相关;高管持股比例与公司业绩具有正相关关系但不显著(张雪改,2011);高层管理当局薪酬与公司以及股东财富前后两期的变化均成正相关关系;而与本期托宾Q值的变化成负相关关系,与上期托宾Q值的变化成正相关关系(杜兴强,2007);无论是高管总薪酬、平均薪酬还是高管持股比例均与上市公司会计业绩显著正相关,而这种正向的薪酬业绩关系会随着企业规模的增大、成长性的提升而减弱,随着企业风险水平和负债水平的提升而增强(李瑞、马德芳等,2011)。

H2:高管激励对CFo提高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具有正向相关性。

H2a:高管薪酬激励与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正相关;

H2b:高管股权激励与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正相关。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CSRC)的行业分类标准,选择了2012年在沪深两市电子行业a股上市公司。在获得初始样本后,剔除CFo背景资料及相关财务数据缺失的公司以及营运资金周转期数据异常的上市公司,最终得到样本数177家。本文CFo背景特征数据和高管激励政策数据主要来源于巨潮咨询网下载的公司年报、CCeR色诺芬数据库,以及中国财经首页人工数据搜集。营运资金相关数据来源于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数据库。

(二)变量设定(见表1)

由于部分上市公司未披露CFo专业背景,鉴于国际注册会计师、高级会计师和注册会计师资格证书的社会认可度和对专业知识的要求,如未披露专业背景但具有以上资格证书者视为CFo具有财务专业背景。本文的被解释变量是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关于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衡量,美国ReL咨询公司和CFo杂志所采用的营运资金周转期指标为:DwC=DSo+Dio-Dpo。RuthBanomyong(2005)认为现金周转期(CashConversionCycle)是评价企业管理资本好坏的重要标准。王竹泉等(2007)对营运资金进行重新分类,将企业的营运资金分为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和理财活动营运资金,再按照渠道将经营活动营运资金进一步分为三部分:营销渠道营运资金、生产渠道营运资金和采购渠道营运资金。本文选取按渠道分类营运资金周转期作为衡量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替代变量。按渠道分类的营运资金周转期公式如下:

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按渠道)=经营活动营运资金总额(按渠道)/(营业收入/360)

=(营销渠道营运资金+生产渠道营运资金+采购渠道营运资金)/(营业收入/360)

营销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营销渠道营运资金/(营业收入/360)

=(成品存货+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收账款-应交税费等)/(营业收入/360)

生产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生产渠道营运资金/(营业收入/360)

=(在产品存货+其他应收款-应付职工薪酬-其他应付款等)/(营业收入/360)

采购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采购渠道营运资金/(营业收入/360)

=(材料存货+预付账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等)/(营业收入/360)

(三)模型构建

根据以上原理和假设,设立模型如下:

D=β0+β1age+β2edu+β3pro+β4exp+β5time+

β6Size+β7own+β8Lev+β9Roe+ε(1)

其中,β0为截距项,ε为残差项,β1至β9为回归系数。

通过t检验对β是否显著为零进行验证(j=1,

2,…,9),若t检验表明βj显著不为零,则证明所作第j个假设成立,从而验证第j个背景特征与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关系。

D=β0+β1pay+β2Sto+β3Size+β4own+β5Lev+

β6Roe+ε(2)

其中,β0为截距项,ε为残差项,β1至β6为回归系数。

四、实证结果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见表2)

表2显示,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总监CFo年龄跨度很大,从30岁到64岁。以本科学历和硕士研究生学历为主,多数CFo财会相关专业毕业并且拥有注册会计师(Cpa)、国际注册会计师(aCCa)、高级会计师职称。CFo的职业经历较为丰富,大多数CFo拥有非财会岗位或者非本行业本公司的工作经历。上市公司CFo平均任期为3年,拥有公司股份的CFo数量较少。

(二)相关分析(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营运资金周转期与年龄显著正相关,即CFo年龄越大,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越低。营运资金周转期与学历、专业背景显著负相关,即学历越高,拥有财会专业学习背景和注册会计师等资格证书的(CFo),其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越好。营运资金周转期与职业背景和任期相关性不显著。营运资金管理绩效与薪酬激励、股权激励正相关。一些解释变量(包括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某些相关系数绝对值超过了0.3,因此需要检验解释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在接下来的回归分析中,需将解释变量分别带入模型中检验,以减少多重共线性问题对结果的影响。

(三)回归分析

表4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Fo背景特征和公司高管激励政策对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产生一定影响。年龄(age)变量符号为正,CFo年龄越大企业营运资金周转期越长,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越低,不符合H1a。学历、专业背景和职业经历变量符号为负,说明CFo学历越高且是财会相关专业、职业经历越丰富,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越好,符合H1b、H1c、H1d。CFo任期变量符号为正,即任期时间越长,企业营运资金周转期越长。这与H1e结论相反。上市公司对CFo的薪酬激励和股权激励将提高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符合H2a和H2b。

五、结论

本文选用我国沪深两市2012年C5电子行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财务总监(CFo)背景特征、上市公司高管激励政策对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影响。具体来说,在CFo背景特征与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分析中发现,CFo学历、专业和职业经历与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正相关,其中学历和专业背景影响显著。接受过正规高等学历教育、系统学习财会专业知识,拥有注册会计师、高级会计师资质的CFo在营运资金管理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综合运用经济学、管理学和会计学知识将营运资金管理与企业业务流程管理、客户关系管理、渠道管理、价值链管理相结合,全面提升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水平。CFo的年龄和任期与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负相关。从我国上市公司公告中可以发现,上市公司CFo辞职跳槽现象较为普遍。这种现象可能导致CFo进行营运资金管理偏向短视、激进策略。从短期来看,企业营运资金占用较少、周转速度快,但是企业忽视了与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分销商客户合作共赢带来的长期效益。薪酬激励和股权激励对CFo管理营运资金起到促进作用,与股权激励政策相比,薪酬激励作用更加明显。企业选聘财务高管人员应充分重视其个人学历教育与专业背景,综合考虑年龄、职业经历等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高管激励政策,激励CFo发挥个人最大价值,提高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和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1]吴娜.经济周期、融资约束与营运资本的动态协同选择[J].会计研究,2013(8):54-62.

[2]王竹泉,逄咏梅,孙建强.国内外营运资金管理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会计研究,2007(2):85-92.

[3]王竹泉.重新认识营业活动和营运资金[J].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13(4):1.

[4]Hambrick.D.C,mason.p.a.Upperechelons:theorganizationasareflectionofitstopmanagers[J].theacademyofmanagementReview,1984,9(2):193-206.

[5]何霞.高管团队背景特征、高管激励与高新技术企业R&D投入[D].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6]Jenson.m.C,meckling.w.H.theoryofthefirm:managerialbehavior,agencycosts,andownershipstructure[J].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es,1976,3(4):305-360.

[7]陈冬华,范从来,沈永建,等.职工激励、工资刚性与企业绩效――基于国有非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经济研究,2010(7):116-129.

[8]张雪改.中小板上市公司高管激励与公司业绩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9]周仁俊,高开娟.大股东控制权对股权激励效果的影响[J].会计研究,2012(5):50-59.

[10]胡亚权,周宏.高管薪酬、公司成长性水平与相对业绩评价――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12(5):22-28.

[11]杜兴强,王丽华.高层管理当局薪酬与上市公司业绩的相关性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7(1):58-66.

[12]吴育辉,吴世农.高管薪酬:激励还是自利?――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J].会计研究,2010(11):40-48.

[13]李瑞,马德芳,祁怀锦.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敏感性的影响因素――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现代管理科学,2011(9):14-16.

[14]wiersema.m.F,Bantel.K.a.topmanagementteamdemographyandcorporatestrategicchange[J].theacademyofmanagementJournal,1992,35(1):91-121.

[15]Bantel.K.a,Jackson.S.e.topmanagementandinnovationsinbanking:Doesthecompositionofthetopteammakeadifference?[J].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1989,10(1):107-124.

[16]Smart,J.C.Collegeeffectsonoccupationalstatusattainment[J].ResearchinHighereducation,1986,24(1):73-95.

采购管理的研究背景篇9

随着我国物流业的日益发展,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日益重视物流管理,并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而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的物流管理开展的却不甚理想。物流作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在降低成本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不断地优化企业物流,提高物流管理水平,对提高我国中小企业的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从我国中小企业物流现状来看,中小企业自办采购、销售物流严重,第三方物流比例较低,物流结算手续复杂,物流库存管理落后,物流运输效率较低,物流作业表现较差,物流成本费用较高,自办物流设施设备老化陈旧,导致中小企业难以适应社会分工要求和社会化大生产需要,满足不了现代市场多批量、小批次、多品种、紧急性的市场需求和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要求。

本论文阐述了我国中小企业物流管理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简要介绍了物流管理的概念和基本理论。主要完成对企业物流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功能模块划分、数据库模式分析,并由此设计了数据库结构和应用程序,实现了分布式环境下适合中小型制造企业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

第一章主要介绍了该系统的项目背景、研究意义、物流系统的发展线装和系统的特点及应用。

第二章对中小型制造业物流系统的用户环境、系统业务流程进行分析,提出系统的模型构建方案。

第三章对中小型制造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体系结构设计、功能模块划分和数据库设计。

第四章描述了系统的软件架构和开发工具,并对系统界面进行了介绍。

第五章总结与对未来的展望。

关键字:物流管理系统,企业物流,物流系统设计

目录

1我国中小型制造业物流系统的发展现状...1

1.1研究背景和意义...1

1.2物流系统的发展现状...2

1.3物流系统...2

2中小型制造业物流管理信息的分析...3

2.1用户环境分析...3

2.1.1对物流管理的重视度不够...3

2.1.2中小企业物流环节脱节...3

2.1.3信息技术水平落后...4

2.1.4物流社会化程度低...4

2.1.5订货信息不准...4

2.2业务流程分析...4

2.3中小型制造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模型构建...5

3中小型制造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功能模块...6

3.1系统的体系结构...6

3.2系统模块设计...7

3.3数据字典设计...9

4系统的实现...9

4.1系统的软件架构和开发工具...9

4.2系统界面...10

4.2.1计划管理...10

4.2.2采购管理...10

4.2.3验收管理...11

4.2.4库存管理...12

采购管理的研究背景篇10

[摘要]后悔是全面解释消费者满意度和后续行为意图的重要因素。本文首先梳理了消费者后悔心理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了旅游者后悔心理的基本定义和成因。在此基础上,对实证调查资料使用因子分析法总结出旅游后悔心理的后续行为表现为5类:采取相对激烈的对抗行为、通过网络负面宣传、向旅游管理机关投诉、断绝该地旅游并影响亲友和借鉴经历调整心态。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男性较女性更容易“采取相对激烈的对抗行为”、“通过网络负面宣传”及“向旅游管理机关投诉”方式表达自己的旅游后悔心理;个体所学科别的差异对采取这5种行为方式来表达旅游后悔心理没有明显的差异。本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旅游后悔心理实证研究的不足,为旅游目的地经营者有效疏导旅游后悔心理提供了战略层面的参考。

[关键词]旅游后悔心理;后续行为特征;因子分析;方差分析;认知

1引言

消费者行为研究结果是市场拓展策略制定的基础。消费者行为研究中所强调的消费者动机、感知、期望、满意度、感知价值等行为变量最终是为了更好地预测消费者未来的行为意图。消费者后悔心理是消费者对所使用或体验产品不满的直接反应,此种心理及其后续行为被认为是全面理解消费者对产品/服务的满意度和解释多种售后行为(例如在购买意愿、品牌转换、投诉及口碑传播)的重要因素。对消费者而言,后悔情绪可引发不满和消费转移,事实上,简单的一个后悔期望就足以改变消费者的后续购买行为。

旅游者行为作为消费者行为研究的重要分支方向之一,其研究方法和范式上和消费者行为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旅游活动的特殊性导致旅游者后续行为表现的多样化。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有相关旅游体验后,其后悔心理所导致的后续行为表现对旅游目的地稳定和发展客源意义重大。从学科研究角度看,国内外从后悔心理角度对旅游者后续行为表现的研究尚显缺乏。

2理论基础评述

后悔被定义为产生于认知的消极情绪。当代关于后悔的研究取向主要有3种:哲学取向(philosophicalapproaches)、经济学取向(economicapproaches)与心理学取向(psychologyapproaches)。鉴于个体消费的特点,消费者行为研究多借鉴心理学成熟的研究方法和内容,这也决定了心理学取向对消费者后悔心理研究的主导地位。

国外心理学取向对消费者后悔心理的研究结论是不一而同的。泽兰伯格等(Zeelenbergetal.)把后悔归纳为与观念、感受相关,是一种深切的感受,也就是消费者认为做错某件事,或失去了某次机会,对自己不满并想纠正自己,但实际上并没有这么做而寄希望于第二次机会的一种理想。卡尼曼和米勒(Kahneman&miller)指出可能是消费选择引发了消费者的一种逆反想法而导致了后悔的出现。因此,当购买者仔细考虑放弃的选择时,他们认为放弃了可能更好地选择,犯了选择性错误,并后悔没有选择应选而未选的。从后悔情绪研究的理解来看,消费个体越是认真地考虑其他选项,越有可能体会到后悔。米勒等(milleretal.)的研究证明:可供消费者选择的可能性数量,影响其对自身消费行为和结果的常规认定(惯性认定),即购买前选择的可能性越多,购买行为越不常规化(越不符合习惯),购买后悔情绪越高。

当消费者购买后,后悔和满意可能同时出现。因购买者对选择的产品既感到满意,也感到对其他产品没有被选而产生后悔和不安。尽管后悔和不满意都来自不愉快的经历,但是它们的参照不同。当产品的性能达不到顾客对产品的期望时,不满意就产生了;但产品的性能比不上顾客应选而未选的产品功能时,就会产生后悔情绪。后悔与购买者对产品的选择有关,而不满意与期望的比较结果有关。当购买者完成了产品特质之间的比较评估之后,他可能感到总体满意,但同时,如果产品的一些特质比不上未选的产品时,也会感到后悔。因此,后悔情绪是由“作为”和“不作为”之间的比较引起的。

大多数研究都认为态度有情感(affect)、行为(Behavior)和认知(Cognition),即所谓的aBC态度模型(aBCmodalofattitudes)。从国外后悔心理研究结果看,后悔是基于认知信息加工而生成的个体态度(态度的标准学习层级),其结果指向必然是“认知个情感于行为”。因此,以消费者认知为主导的后悔心理必然能更好地预测消费者后续的行为意图和行为表现方式。

基于上述的分析并结合旅游者行为活动的特点,笔者认为可以这样解释旅游后悔心理,它是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体验活动基础上做出的以认知因素为主导的个体态度,这种后悔心理可能是实际旅游体验质量和旅游期望的比较结果,也可能是旅游者将本次旅游目的地和未选择旅游目的地之间的比较结果,或二者皆有的结果。因后悔心理和行为的直接相关,研究旅游者后悔心理比研究旅游者抱怨能更好地预测和分析旅游者行为意图。

3旅游后悔的行为表现实证分析

3.1研究设计及数据说明

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原始资料与信息,采用统计分析软件matlab7.01对所得的数据进行各项统计分析并得出结论。笔者于2007年9月进行2次预调查,预调查主要是访谈形式,选择20位大学2~3年级有过旅游经历的学生进行深度访谈,选择和确定旅游后悔心理的行为表现特征,为正式调查做准备。问卷的设计包括两部分:①旅游后悔心理所导致的后续行为特征19类(具体内容见表2),采取李克特5点量表尺度(LikertScale),依序由1分到5分代表此类行为特征表现的程度(非常小、小、一般、大、非常大);②样本的个人情况,包括被调查者的性别和学科差别。

正式抽样调查于2007年10月,调查主体以大学2-3年级有过旅游经历的学生为主。调查问卷共发放260份,回收244份,回收率为93%,排除回答不完全及真实性较低的样本后,最终使用有效样本共计224份,有效问卷率86%。调查样本中理科生为105人,占总量的46.88%;文科生为119人,占总量的53.12%。男性为93人,占总量的41.52%;女性为131人,占总量的58.48%。

对所收集调查数据进行信度及Kmo值分析,结果如下:数据信度标准值克朗巴哈α值(Cronbachα)为0.768,标准化克朗巴哈α值(Cronbach’sαBasedonStandardizeditems)为00771,共分析项目19个。根据纳恩诺里和伯恩汀(nunnally&Bemtein)的研究,测量工具的克朗巴哈。值(Cronbacho)最好高于0.7,但是,如果量表中的测量项目数个数小于6个,克朗巴哈α值(Cronbachα)大于0.6也表明数据质量可靠。此处问卷信度值都在0.75以上,说明了本文所使用数据具有较高的置信度。问卷的Kmo值为0.766,巴特勒球体检验的显著性水平为0.000。说明数据存在良好的结构效度,适合于下文所使用的因子分析法(见表1)。

3.2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Factoranalysis)是用少数几个因子去描述许多指标或因素之间的联系,即将相关比较密切的几个变量归在同一类中,新因子的提取标准一般为特征值大于1。和主成分分析相比,因子分析可以使用旋转技术帮助解释因子。因子旋转最常用的方法是最大方差正交旋转法(Varimax)。因子旋转的目的就是要使因子载荷矩阵中因子载荷的平方值向0和1两个方向分化,使大的载荷更大,小的载荷更小。本研究数据的因子分析使用该技术线路。

数据因子分析正交旋转后结果如表2所示。19个问卷项目通过因子分析及正交旋转后新萃取因子5个,分别是“采取相对激烈的对抗行为”、“通过网络负面宣传”、“向旅游管理机关投诉”、“断绝该地旅游并影响亲友”及“借鉴经历调整心态”。

3.3单因素方差分析

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anoVa)用来研究一个控制变量的不同水平是否对观测变量产生了显著影响。本研究数据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受调查者学科门类的差异对旅游后悔心理驱使下导致的后续行为特征没有必然的联系,即不论是学习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的学生旅游后悔心理的后续行为特征不存在差异性(见表3)。

旅游后悔心理导致的3种后续行为特征和受调查者性别存在明显的差异,即男性和女性在“采取相对激烈的对抗行为”、“通过网络负面宣传”、“向旅游管理机关投诉”的行为方式上存在明显的不同。“断绝该地旅游并影响亲友”和“借鉴经历调整心态”两类行为表现方式在性别上没有明显的差异(见表4)。

3.4总体分析

为了更清晰地揭示旅游后悔心理对个体后续行为特征的影响,笔者对收集数据进行了加权平均,其权重由主成分分析法确定,结果如表5所示。

数据结果显示:当旅游后悔心理产生后,旅游者选择采取“断绝该地旅游并影响亲友”的倾向较强(3.1794)。另外,因本研究调查样本为在校大学生,该年龄层次对网络使用率较高,因此,“通过网络负面宣传”(3.1719)成为该旅游群体产生旅游后悔心理后行为意图表达的另一类重要选择。相关研究表明:处世态度能直接反映中国人人格结构中的个体动机水平。大学生在旅游后悔心理产生后表现出“借鉴经历调整心态”倾向较强(2.9790),这说明了当代大学生能更多地从社会现实的角度上不断完善自我的处世态度,充分理解社会现状,以积极的心态适应社会现实。在旅游管理机制不断完善的背景下,旅游者会更加理性的寻找一定的渠道和途径来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这也是“采取相对激烈的对抗行为”赋值较低(2.0761),而“向旅游管理机关投诉”赋值较高(2.8567)的原因。

现实生活中,男性一般处于主导地位,其行为外显性表现总是略强于女性。本研究结果显示:男性在旅游后悔心理产生后所采取的各类后续行为表现赋值均高于女性。该结果符合男女性别差异在行为表现上的社会认识。

相关实证研究显示:文科生多接触社会人文科学,社会人文科学缺乏精确的定量和实证性,这使文科生在行为表现上更多的具有感性色彩,易冲动;而理工科生多接触自然科学,而自然科学具有较高的稳定性、精确性、严密性和规则性,这就使得理工科学生的人格趋向理智、精细、守则。本研究结果从学科赋值差异上看:自然学科背景的个体在“通过网络负面宣传”(3.2664)、“借鉴经历调整心态”(2.9406)来表现旅游后悔心理上的赋值较高;社会学科背景的个体在以“断绝该地旅游并影响亲友”(3.0699)、“向旅游管理机关投诉”(2.9808)来表达旅游后悔情绪上赋值较高。该赋值评价基本符合以往对自然学科背景和社会学科背景学生行为表现方式差异的研究结果。

结合上文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可以给出如下结论:男性较女性更容易“采取相对激烈的对抗行为”、“通过网络负面宣传”及“向旅游管理机关投诉”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旅游后悔心理。

4结论、管理借鉴及未来研究方向

本研究在后悔心理研究总结评价的基础上,结合旅游者行为活动的特点提出了旅游后悔是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体验活动基础上做出的以认知因素为主导的个体态度,这种后悔心理可能是实际旅游体验质量和旅游期望的比较结果,也可能是旅游者将本次旅游目的地和未选择旅游目的地之间的比较结果,或二者皆有的结果。使用因子分析法萃取了旅游后悔心理导致的后续行为表现主要为:采取相对激烈的对抗行为、通过网络负面宣传、向旅游管理机关投诉、断绝该地旅游并影响亲友和借鉴经历调整心态等5种表现方式。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说明了男性较女性更容易“采取相对激烈的对抗行为”、“通过网络负面宣传”及“向旅游管理机关投诉”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旅游后悔心理。从学科差异来看,个体所学科别的差异,对采取这5种行为方式来表达旅游后悔心理没有明显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