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医疗服务行业发展趋势十篇医疗服务行业发展趋势十篇

医疗服务行业发展趋势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2:42:42

医疗服务行业发展趋势篇1

【关键词】信息化发展趋势

1国内外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1.1国内外医疗行业信息系统发展现状、水平

根据目前的医疗系统信息化水平,在信息化发展普遍要经历方面,国际上一般划分为三个阶段:

1.1.1HiS阶段―医院管理信息化

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一般称为HiS系统,是将医院如门急诊的挂号、划价、收费、配药和住院病人的医嘱、配药、记账等相关基础业务串联起来,整个系统以财务收费系统为核心,配套计算机网络进行管理,能够实现将各信息点采集的信息提供给管理人员查询、管理和决策。一般来说,大型医院基本都已经建立了成熟的HiS系统,并不断进行相关应用扩展;中小型医院也已经开始部署HiS系统;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也都意识建立HiS系统的益处。

1.1.2CiS阶段-临床管理信息化

临床管理信息系统(CiS)是以病人为中心,涉及整合电子病历和身体检查资料等临床功能,为提高诊治的自动化,从而实现医疗文件“无纸化”,并为区域医疗的开展打下基础。现阶段,我国的大中型医院正处于CiS系统建设的高峰期,各个相关系统的应用正逐渐成熟。

1.1.3GmiS阶段-局域医疗卫生服务

局域医疗卫生服务(GmiS)则涉及医院之间、中小城市之间或者大城市各城区之间的信息共享。主要是服务于社会医疗保健资源和服务,例如医疗保险、社区医疗、远程医疗、卫生行政机关、药品供应商、设备供应商、银行等,可以讲各种医疗资源连接起来整合为一个系统,从而实现局域医疗卫生服务。

除上述三个信息化阶段之外,miS系统,即医院和公共卫生管理中的基本管理信息系统也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逐渐建立起来。基本管理信息系统(miS)主要涉及对医院和医疗管理部门的相关基础业务的管理。随着信息化应用的发展越来越快,医疗机构对于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目前,很多的医院成本核算管理和oa变成了主要的管理信息系统。

1.2国内外医疗行业信息系统发展趋势

近几年发展较快,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每年的医疗it年花费约为150亿元左右,预计2015将达到290亿元,虽然医疗卫生信息技术产业起步较晚,但正因次,我国医疗卫生信息技术产业市场潜力巨大。概括来说国内医卫信息化发展趋势大致分为三个方面:

1.2.1医疗行业信息化的建设重点集中在信息集成平台

随着医疗机构间的协同和信息交换、医院内部科室间的信息交换、医院和病人的信息交换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整体医院信息化整合与有效利用的需求也成为了每个医院的关注重点。信息集成平台整合往往涉及不同厂商的HiS、LiS、RiS、CiS、eRp等的数据的交互,因此,综合平台需要能够实现信息共享、流程协同,并同步推进临床信息化建设,并最终能够通过电子病历浏览器和医生门户实现全流程患者信息实时同步浏览。

1.2.2在医疗行业的应用广度和深度将会在移动医疗方面加强

移动医疗最近出现的新的医疗方式,它是结合信息通信技术而生的新兴战略性产业,它从实现模式上更加贴近了用户的试用习惯,也在公共卫生服务与健康管理服务的创新与发展方面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目前,移动应用领域的关键应用还只是主要集中在医疗教育与通知、远程的数据采集、远程医疗现场监控、针对医疗工作者的日常交流与培训、传播性疾病的跟踪及诊断与治疗支持上,在其他方面也正积极的进行探索和发展。

1.2.3医疗行业信息化增长最快的领域是电子病历系统

现阶段公立医院改革的试点工作重要任务就是要建立和完善以电子病历,并推动以其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实现医院病历系统与社区建立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的社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能够进行有效对接。目前,电子病历已经在大型医院深入到了各种应用,而中小医院也纷纷启动了相关建设。

2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必要性

近些年,群众对医疗服务效果普遍不满,医患纠纷也逐渐成为困扰医疗机构的难题,综合医疗水平效率低下、质量差、成本高等问题也突现出来。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可以有效缓解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但同时急需一套合理、有效的关怀解决方案帮助医院真正的以病人为中心,及时了解病人的实际情况。主要实现目标为:

(1)建立通畅、易于操作的患者同医院的信息沟通渠道。

(2)切实解决客户投诉,完善医院内部奖惩措施。

(3)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院前、院中、院后信息导航全覆盖。

(4)实现透明信息、透明就诊、透明用药、透明收费。

(5)实现智能体检、智能幼儿疫苗和电话预约挂号。

(6)简化就医流程,完善随访机制:院中探访、出院随访、三级随访。

(7)为就医人员以及住院病人提供优质无线网络服务。

通过有效的信息化手段支撑客户服务工作,可以快速了解广大病院及人民群众对医疗过程中的各方面意见和问题。同时依托信息化手段,依据每位患者在就医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对医院在行医过程中的行为做到效的监管。很大程度上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和态度,从而较大程度的缓解了医患矛盾并有效减少了医疗纠纷。

3研究技术创新点

3.1开拓思维模式创新,关注医患关系,以病人根本利益出发

市面上主流的医疗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主要针对于医院信息系统管理、导医系统、综合服务系统等相关医疗业务的开发,本项目区别于其他医疗行业解决方案,从病人的实际需求和根本利益出发,开拓创新,通过实时关注病人动态来提高医护人员的服务质量,有效的改善医患关系,有助于提升医院服务形象。

3.2搭建完善的关怀服务平台,整合相关资源

通过对目前医疗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分析,以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为基础,开发适用于不同版本的HiS系统的统一接口,整合电信运营商所提供的相关服务,搭建一套完善的医疗行业关怀服务平台。

3.3紧抓医疗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打造全新的医疗服务模式

紧随目前医疗行业发展趋势,以智慧医疗理念为依托,结合高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技术,为医护人员以及就医患者提供便捷、快速的无线上网服务。本项目的关怀平台同时具有很好的扩展性能,通过后续的研究,可以整合针对医疗行业移动支付、移动办公等业务应用,为一种全新的医疗服务模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医疗服务行业发展趋势篇2

【关键词】医疗保障制度;,,卫生服务;,,医疗市场;,,供需平衡

摘要:目的:探讨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对成都市卫生服务指标的影响。方法:对成都市医疗保障制改革前后(2000年~2001年)卫生服务指标变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医改后,全市门诊服务量呈下降态势;②卫生部门综合医院、医学院校附属医院住院工作量上升,工矿企业医院工作量呈下降态势。结论:在三项制度改革中,重新整合和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使有限的卫生资源更好地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是各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应及早进行的重要工作之一。

关键词:医疗保障制度;卫生服务;医疗市场;供需平衡

2001年,成都市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城镇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医药分别管理、分开核算、药品集中招标采取等项改革措施齐头并进,推动了卫生改革走向深入。为探讨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对成都市城镇居民就医疗病行为以及卫生服务指标的影响,为卫生改革提供决策依据,现对有关资料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自成都市卫生局《成都市2001年度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简报》。对成都市医改前后不同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服务指标变动情况进行分析,并用秩和比法[1]进行综合评价。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与分析

21门诊服务工作量由表1可见,医改前后4种不同类型的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的变动趋势各不相同:工业及其他医疗机构诊次大幅下降,下降470808人次,下降幅度-8.92%;卫生部门综合医院诊次下降287834人次,下降幅度-4.55%;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次上升65574人次,上升幅度为218%;集体所有制医疗机构诊次上升142839人次,上升幅度达2223%。总的来看,医改后,全市门诊服务工作量呈下降态势。

表1医改前后成都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服务指标的RSR分析 略

22住院服务工作量①除工矿企业医院出院人数呈下降趋势外,卫生部门综合医院、医学院附属医院和集体所有制医院的出院人数均在上升。②除医学院附属医院实际占用总床日有所上升外,其余医疗机构实际占用总床日无一例外地呈下降态势。③反映病床负荷效率的平均病床使用率,不同医疗机构的变动情况差异较大;医学院附属医院已达饱和(101%),集体所有制医院与上年持平;而其他医疗机构均在原来工作量不饱满的情况下持续下降。

23卫生服务指标的综合评价经RSR分析,医改前后成都市不同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服务指标,医学院校附属医院与集体所有制医疗机构总体呈上升态势;而卫生部门综合医院与工矿医院则总体呈下降趋势,但统计学意义不显著(p>0.05)。

3讨论

31病人就医行为的趋势2003年全国第三次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2,3],我国城乡居民两周就诊率由1998年的1639‰下降至1338‰;平均就诊次数由18次下降至09次,自我医疗的比例由285%增至357%。由于健康教育不断普及,城乡居民卫生保健知识的逐步提高,许多居民具备了一定的自我医疗能力。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人们的就医行为已经发生较大的变化,愈来愈趋向于“大病上医院,小病去药店”和自我医疗。病人就医行为的改变导致居民对医疗机构门诊服务的利用有所降低。

32医疗机构卫生服务指标总体呈下降趋势的原因2001年我市各类医疗机构卫生服务指标总体呈下降趋势,主要源于医疗保障制度的全面推行。此项制度改变子医疗费用的支付方式,从而对公费医疗报销体制下的过度消费部分产生了“挤出效应”,相应减少了医疗服务总需求;同时,医疗服务供需双方在新的支付机制下,重新形成供需平衡尚需一段较长的时间,在新的供需平衡形成之前,市场将会处在一定的失序状态中,这也会对需求的实现产生抑制作用。

33医改对成都市医疗市场的影响医改对医疗市场的影响,主要是由医疗机构在医疗市场中所处的竞争地位决定的。医疗保障制的改革,扩大了医保病人就医选择的自由度,由于选择性就医的意识增强,病人自然流向了技术力量雄厚、有较强竞争力的医学院附属医院和经营较灵活的集体所有制医疗机构。比如,成都市卫生局所属三级医院技术水平相对于医学院附属医院较低,而其收费标准则与之相当,因而在对高收入特殊人群患者的竞争中处于弱势;与集体所有制医院比较,则又不具灵活的价格竞争优势,所以,在对低收入人群患者的竞争中也处于弱势,故卫生服务指标出现下滑。此外,作为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工矿企业医疗机构,部分已处于经营不善的状况,医疗卫生资源利用不充分,医疗技术水平缺乏竞争力,在三项制度改革的大潮下,首当其冲地受到了严峻考验。值得注意的是,医改后,工矿企业医疗机构病床使用率未达50%,大量宝贵的卫生资源闲置,效率效益均低。在三项制度改革中,如何重新整合和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提高卫生资源利用率,使有限的卫生资源更好地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是各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应及早进行的重要工作之一。

34医疗保障制改革对医疗机构的要求医保付费模式对医疗机构的内部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医院要在医疗制度改革的激烈医疗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很多工作亟待加强。

341医疗保险政策实施后,医、患、保三方面的医疗模式对医院的医疗费用有更大的约束力,同时,病种费用仍将是病人选择性就医的重要指标。所以,医院应制定医疗费用标准,实施常见病、普通病的病种费用监控,以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过度增长。

342用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比较优质的医疗服务,是建立在我国国情基础上的“保障基本医疗”实行“低水平、广覆盖”的医疗保障改革的宗旨。医疗机构应规范医疗行为[4],控制不必要的用药和检查,定期考核医保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加大对医保费用的管理力度,合理利用卫生资源和医保费用。

343建立和完善医疗价格机制,实施医疗费用公示制度。严格执行物价标准,设立电子触摸屏费用查询系统、网上公布药品价格并及时刷新、实行门诊与住院医疗服务价格清单制、方便病人查询医疗费用等。目前,此项工作在医疗卫生机构的实际开展情况,距离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合理的期望尚有较大距离[5]。

344开展循证医学实践,促进医院管理、药品管理和科室疾病诊治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使病人获得最佳的临床结果和生存质量[6]。

345深化医院人事制度改革,重点规范医务人员收入分配机制并严格管理,提高医院工作绩效;加强成本核算,有效控制医疗成本。

参考文献

1田凤调,著秩和比法的应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5;65~68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3年中国卫生统计提要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4年中国卫生统计提要

4陈强,唐冬平医院对医保费用自我监控的思考中国卫生资源,2003,6(3):132

医疗服务行业发展趋势篇3

2014年,中国数字化医疗市场获得的风险投资约45亿元人民币,投资领域从医药电商、医患在线交流服务、到疾病管理应用软件,不一而足。而这一切仅仅只是开始。

随着各类移动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开发利用,为更好地服务于中国13亿人口的医疗市场需求,中国的数字化医疗市场将呈指数级增长。我们预计,到2020年,这一市场规模(按照应用数字化医疗的支出计算)将达到近7000亿元人民币,较2014年约200亿元人民币的水平有极大提升。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国医疗行业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医疗行业价值链的每个环节都会受到影响,其中包括对患者的诊疗和管理方式、医生的工作方式和医院的运营模式、药品和医疗器械的供应和使用方式,以及保险机构的产品结构和服务方式等。

对于价值链各环节的利益相关方而言,他们所面对的变化和机遇也有所不同。

一些机构和企业将有机会通过实现现有流程的“数字化”来提升效率。而另一些将更多地面临出局的风险。但对于其他一些机构和企业而言,技术进步将有助于他们打造全新的数字化医疗业务。

探索新业务模式

然而,不论属于哪一类,所有涉足医疗行业的机构和企业都必须开拓新思路,并积极探索新的业务模式:

・新近涉足医疗行业的数字化企业应积极寻求与医院、医生以及其他相关机构建立合作,从而利用其移动支付、社交媒体以及搜索引擎等工具在电商和服务模式方面获得先发制人的优势。

・制药企业和医疗科技企业需要充分利用数字化工具来提高销售和营销工作的效率,提供疾病管理解决方案,并运用大数据分析来支持产品组合决策以及提升研发效率。企业还需要与电商企业开展合作,以满足消费者对上网购买医疗相关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目前,消费者主要在网上购买非处方药、保健品和膳食补充剂,以及家用医疗器械产品;而未来,消费者还有望在网上购买处方药。

・医药分销商和零售商必须快速采取行动,以避免作为中间商被电商所取代。此类企业面临两种选择:要么打造自身的电商能力,要么与新兴的电商企业携手合作。

・保险机构将有机会开发包括数字化服务在内的新业务,比如远程医疗咨询等等,从而在短时间内吸引新客户。此类企业还可以运用大数据分析来降低成本,并在长时期内改善患者预后。

面对中国医疗市场的数字化转型大潮,上述四大类企业都有机会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大趋势推动数字化医疗改革

中国数字化医疗市场业已起步,目前共有三大趋势推动着中国数字化医疗改革的大潮。趋势之一是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比如移动设备、云计算以及大数据分析等等。

举例来说,2014年中国有近四成人口拥有智能手机,他们每天花在智能手机上的时间平均达到3个小时。在这样的基础上,未来再辅之以无处不在的高速互联网连接以及大数据资源,企业将有能力为中国庞大的人口提供从远程患者监测到智能手机购药等各类数字化解决方案。

趋势之二是中国政府不懈致力于解决医疗体系长期存在的效率低下问题以及满足那些未能得到满足的需求。在这些方面,数字化医疗可助一臂之力。例如,远程医疗咨询和网上预约挂号有助于缓解大医院医疗资源过度使用、而基层小医院医疗资源利用率偏低的问题(在中国,许多患者仍会为续方等基础需求涌向大医院)。此外,从长远来看,帮助医患之间持续开展有效沟通的创新解决方案也将极大地提升患者服务和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趋势之三是监管环境日趋利好。2012年中国卫生部(现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投资600亿元人民币,用于开发电子病历(emR)和改进医院信息系统。

此后,中国政府继续加大力度推动数字化医疗的发展。举例来说,中国政府降低了电商相关业务的门槛,让网上药店的登记注册变得更容易。预计到2016年,部分处方药也有望实现网上销售。此外,政府已允许部分省份的医疗机构进行远程诊疗和处方开药的试点工作。

在上述三大趋势的推动下,数字化医疗蓬勃发展。不论是在医疗服务领域还是在电商领域,各类新兴业务模式层出不穷。

新入数字化企业成为生力军

新近涉足医疗行业的数字化企业(包括知名大企业和新创企业)是推动业务模式创新的生力军,他们在医疗市场逐渐占据了一席之地,并在塑造数字化医疗市场格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以百度为例。作为一家搜索引擎企业,百度积极利用其核心业务为消费者提供医疗健康资讯,并为消费者提供网上预约挂号和远程医疗咨询等服务接入。此外,百度还通过Dulife品牌销售可穿戴智能设备。百度通过与北京市政府开展合作,利用可穿戴智能设备来跟踪并分析北京市民的健康信息,旨在为北京市民提供更好的健康服务。阿里巴巴集团将网上药店纳入其电商平台。同时,该集团正在开发和优化一款应用软件,帮助患者使用支付宝在线上按处方购药。此外,该集团正在打造一个全新的服务平台,以帮助医疗机构的医生在该平台上进行远程诊疗。阿里巴巴还在加速推进阿里“未来医院”计划,旨在帮助医院实现患者服务流程的数字化发展。

作为一家大型社交媒体公司,腾讯也在不断拓宽其社交和支付平台微信的业务覆盖面,将版图延伸到医疗领域。腾讯于2014年推出了“智慧医疗”的信息技术平台,提供在网上和手机上的医疗服务流程,包括预约挂号和付费等服务。此外,腾讯还积极投资相关企业(比如中国最大的面向医疗专业人士的在线网络“丁香园”),在价值链各环节为患者和医生打造全方位的服务。

与此同时,春雨和杏仁医生等拥有风投背景的新兴企业也在开发诸如远程医患沟通等新的服务产品。

随着新进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多以及投资额的不断加大,数字化医疗的发展势头已不容小觑。我们预计,中国的数字化医疗市场将在未来五年保持高速增长:到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近7000亿元人民币(按照应用数字化医疗的支出计算)。其中,数字化医疗服务所占份额最大,达到约6000亿元人民币,而电商将达到约1000亿元人民币。

中国数字化医疗市场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将原本用于线下服务的支出转移至数字化渠道。但市场的增长同样也归功于全新的业务模式和收入来源。

这一增长将涵盖众多数字化医疗服务领域,其中在市场规模方面绝对增幅最大的是疾病管理和医患沟通服务,这两个板块将初具规模。

数字化颠覆力量将影响价值链各环节

当然,阻碍数字化医疗在中国发展的因素也不在少数。

首先,远程诊疗、网上处方药销售以及患者报销在监管政策方面依然存在不确定性,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上述服务的推广速度。

此外,不同医院所采用的电子病历系统差异颇大,这将为医院数据库的全面联网带来极大挑战。而且中国目前在大规模医疗数据管理方面总体而言还缺乏足够经验,因此会不可避免地走一些弯路,需要经历一个快速提升的学习过程。

尽管面临重重困境,但中国医疗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并将带来立竿见影的巨大变化。除了数字化工具能够帮助提升效率,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分析还能极大地提升实际医疗效果的透明度。而这样的透明度将为中国未来发展以价值为导向的医疗服务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进一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并改善国民健康水平。不论是患者还是医疗过程中涉及的各相关方,整个医疗生态系统都将受到极大冲击。

借助新的数字化工具,患者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优质的医疗服务,有效改善生活方式,并对慢性病进行更好的管理。医院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提高医疗设施的使用率,

缩短候诊时间,并减轻门诊的拥挤程度。

随着电子病历的普及推广,不同的医疗机构可以实时共享患者病历,从而有效提升诊疗效率。医生也可以更方便地获取专业资讯、培训资源及专家意见,同时还能通过开展网上咨询等服务获得新的收入来源。

数字化医疗生态系统中的企业也同样需要调整适应。例如,新进入的数字化企业不仅有机会推动现有医疗流程(包括挂号预约、按处方购药等)的全线数字化,还有机会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打造各类全新业务。制药企业和医疗科技企业将有机会利用数字化工具来提高多项领域的效率和有效性包括销售和营销,以及产品组合策略。

而医药分销商和零售商若不能及时利用更具成本效益且更加便利的电商渠道,就极有可能面临作为中间商出局的风险。保险机构的机会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通过数据分析优化现有业务,以及开创有价值的新服务。

价值链各环节企业都需制订新战略

价值链各环节的企业都必须立刻行动起来,充分把握这一变革带来的机遇,并积极直面随之而来的挑战。

所有相关企业都应该根据自身的未来市场定位,制订全面的数字化战略,积极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把握先发优势,迅速开展创新试点。同时对于医疗行业的新进入者或是尚未进入这一领域的非医疗相关企业而言,数字化医疗的出现也为他们开辟了丰富的发展机遇。

仍有很多企业密切关注但尚未进入中国数字化医疗市场,其中不乏有投资机构、新创企业以及核心业务非医疗相关的企业。现在进入是否已经太迟?答案当然是不。考虑到中国数字化医疗市场的潜在规模巨大以及市场才刚刚起步,尚未进入这一领域的众多企业依然能够从中挖掘巨大的机会。

以房地产行业为例。房地产企业可以与保险机构和医疗服务提供商合作打造独树一帜的社区数字化医疗服务。针对此类服务需求较大的老年人群体,这类社区服务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其他尚待开发的机会还包括:制药企业与医疗科技企业、医院和保险机构联合起来,专门针对某些疾病的治疗成立“卓越中心”。例如,可以建立一些针对癌症患者的设施,他们在接受前沿疗法的同时可以住在这里,并享有数字化医疗服务。另外,利用大数据分析某些疾病的病因和病理还会发现其他一些机会,比如肺癌和胃肠道癌这两种疾病在中国的发病率比其他很多国家都要高。这些分析对于正在寻找研发目标的制药企业而言极具价值。

对于希望准确把握机会的企业,可以将目光投向在数字化医疗领域走得更远的其他市场,借鉴它们的创新和方向。例如,美国在数字化医疗领域的投资远远超过中国。研究美国等市场的数字化医疗创新实践,可以帮助中国的企业识别那些具有不错前景、可能适合中国市场的做法。这些洞察有望帮助后来者迈入发展快车道。

新进入的数字化企业

对于大型互联网和高科技企业而言,最主要的机会在于提供涵盖整个医疗价值链的高价值服务。为了充分把握这一机遇,此类企业需要提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比如帮助患者寻找好医生、预约挂号到远程病患管理等。

这样的端到端解决方案是吸引和创建庞大用户基础并最大限度提升客户忠诚度的最佳方式。打造此类解决方案的关键步骤在于要确保能够获取稀缺资源,比如与医院和医生的合作关系。与此同时,此类企业还需要设计有效的业务模式,以攫取目前由业内传统企业所创造的利润,或是开辟新的利润来源。

对于制药企业而言,数字化医疗机遇主要集中于以下四大方面。

第一是提升销售与营销效率。

很多制药企业已经推出了相关试点。传统销售模式侧重于与医生进行面对面的互动交流。而在采用数字化技术之后,企业能够突破传统做法的限制,以更低的成本在同一时间与更多的医生互动交流,从而大大提升了销售与营销效率。

第二是电商领域。

近年来,非处方药、保健品和膳食补充剂、以及家用医疗器械网上销售的势头十分迅猛。而随着未来政策放开,将允许消费者在网上凭处方购药。

制药企业需要顺应这一趋势,这意味着制药企业需积极与医药电商企业结成合作关系,无论是新进入的数字化企业,还是部分已建立电商能力的传统分销商和零售商。网上药店是一种成本较低的销售渠道,不仅能够缩短制药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而且还能因剔除供应链的中间环节而促使制药企业的利润率提升。制药企业需要慧眼识珠,识别那些能够成功的电商平台并与其结成合作伙伴。而在确定合作对象时,自身产品组合的特征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第三是蓬勃发展的患者管理服务。制药企业可以与提供移动诊断、医患沟通与长期疾病管理的企业合作开发全新的服务。这些服务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例如通过这些服务使得更多的患者遵循其处方药给药方案。

第四是以大数据为立足点,不断挖掘新的洞察。尽管这一机会的实现需要长期的发展和积累,但意义非常重大。例如,患者治疗及效果的相关数据有助于确定该处方药的价值。在制订定价、产品组合优化如收购和剥离等方面的决策时,这些数据能够提供有益的参考。此外,大数据还是提升研发生产效率的有力工具。例如,通过分析疗效数据,就可能发现某种化合物的新用途,或者帮助识别对于某种疗法最有可能产生反应的部分患者。

上述四个方面同样也适用于医疗科技企业。更进一步的是,医疗科技企业可以采用新的方式,为使用其设备的医护人员和患者提供更多的支持。例如,超声设备的内嵌软件可以在机器的使用和检测结果的解读方面提供更详细的指引。

分销商和零售商。上述数字化机会领域为制药企业和医疗科技企业带来重大利好,但分销商和零售商的处境却有些不妙,尤其是中小型企业,数字化医疗(尤其是电商)很有可能抢占其现有的市场空间。

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医疗领域的变化趋势为零售商和分销商带来了一些机会。例如,随着越来越多的处方配药转向零售药房,而非医院药房(后者是目前的常规做法),分销商和零售商将需要开展新的相关业务模式,从中分得一杯羹。但与此同时,他们还要面对被电商竞争对手取代的巨大风险。为了在竞争中取得成功,分销商和零售商需要提供更有竞争力的价格。

他们必须无缝整合其线上业务与线下实体业务,以积极提升客户体验,其针对的客户包括患者以及部分中小型零售药房。

考虑到上述要求,要想制订正确的战略,很大程度上要从分销商或零售商的起步条件出发。大型的全国性企业能够利用遍布全国的网络和物流设施来建立自己的电商平台。同时,他们必须在短时间内与医院以及其他医疗服务提供商达成合作,从而确保能够获取需要配药的患者。而区域性分销商和实力较强的零售商则需要借助合并、收购或合作的方式,扩大业务覆盖面。否则,他们不仅将面临线上客流量低迷的风险,而且可能还会面临与具有规模优势的大型企业相比缺乏价格竞争力的风险。

最后,不愿意或没有能力建立电商平台的小型企业只有两种选择:要么专注于某些专业细分领域如特药,要么黯然退出市场或被并购。

能够实现电商转型的分销商和零售商还会迎来新的业务机会。比如,他们可以根据疾病治疗数据,向制药企业提供数据分析等增值服务。此类服务有助于其维持整体利润,并巩固市场竞争地位。

一些领先的分销商和零售商已经积极行动起来。

上海医药集团作为一家领先的制药分销与零售企业,率先涉足电商领域,近期正在与京东合作建设大健康云商平台,致力于透过该平台向消费者和其他零售药店销售药品。

上海医药集团立足于与医院之间的长期合作优势,以确保其电商业务能够获取相当规模的患者处方流量。而与互联网巨头京东的合作,能够带来巨大的在线客流量,并实现直接为患者送药上门。京东具备的“最后一公里”配送能力与上海医药集团分布全国的物流基础设施形成了有益互补。

上海医药集团还在研究如何利用其平台产生的海量相关信息,为制药企业提供市场分析洞察的服务。

对于保险企业,数字化医疗打开了一扇机会之门,即有望从医疗费用的承担者一跃为医疗福利的高效管理者。保险企业可以利用数字化工具开发在线诊疗服务,这有助于短期内扩大客户群。

长期来看,保险机构能够对治疗结果进行大数据分析,识别针对某些病症最有效的药物和治疗手段,从而为其客户(尤其是大型企业雇主)制订极具吸引力的患者管理计划。

总结:数字化医疗时代制胜之道

中国医疗市场的未来发展轨道已经显而易见。数字化医疗正在迅速升温,因此价值链各环节的企业亟须实现业务转型。了解自身会受到哪些影响以及制订有针对性的战略对这些企业今后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对于某些企业而言,顺应数字化医疗发展趋势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现有流程要实现数字化,以提升效率。

以制药企业和医疗科技企业为例,由于他们要将数字化工具用于营销与销售以及产品组合优化等领域,因此数字化转型就成为了这些企业的重头戏。

而分销商和零售商等其他企业必须面对这样一个事实:他们受到的主要影响就是可能面临出局的风险。因此,他们必须迅速行动起来,开发新的业务模式,以在数字化医疗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医疗服务行业发展趋势篇4

【关键词】电子商务;医疗卫生;电子病历

【中图分类号】G237.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9-0057-01

引言

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彻底改变了商业流程,在医疗卫生领域也产生了多方面影响。电子商务可以更加方便医院采购设备、物资、药品;可以对病人提供快捷、方便、不受地域限制的各种新服务模式。

1建立电子商务网络系统

现如今,internet已经成为人们继广播、报纸、电视之后的第五种媒体——数字媒体。借助internet这一强有力的工具,医院可以方便快捷的把医院的服务信息发向全世界的每个角落。所以建立国际互联网站是医院发展电子商务的第一步,并且可以大大提升医院对外的形象窗口以及社会知名度。

目前在建的“中国医药卫生电子商务网”是我国第一家大型医药专业电子商务网络系统,在全国10个大中城市建立了地区网站,形成了以中心城市辐射周边地区并覆盖全国的网络系统。该系统还将陆续建立100个地区服务网站,与internet相联,形成覆盖全国,并与世界相连的医药网络系统,并且以网络形式提供现代高科技的服务保障平台,开展信息交流、科研教学、统计分析、生产管理、信息检索、电子商务等全方位服务。

2电子商务在医药分离方面的应用

随着医疗制度改革的深入,医药分离成为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卫生管理部门提出政府药品采购的设想,电子商务系统是实现这一设想所必须的技术支撑环境。这种电子商务建设的目标是以医疗机构、医药公司、银行、药品生产单位、医药信息服务提供商以及保险公司为网络成员,通过internet网络应用平台,为用户提供安全、可靠、开放并易于维护的医药贸易电子商务平台。

通过电子商务技术,建立一个覆盖整个医药购销过程的虚拟市场,使得药品流通中的买方和卖方平等的面对一个公平透明的市场渠道,而在这个渠道中进行的所有的药品购销行为都会通过现代化的信息采集手段记录下来,并经过相应的信息处理后成为各级相关政府部门执法监督的依据。这样一种市场渠道以及相应交易模式的形成,不仅可以提高药品流通的效率,降低药品流通的成本,同样对与规范化我国药品生产、流通、销售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一样有着重要的意义。

3电子商务在医疗保险方面的应用

随着医疗制度改革的深入,医疗保险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成为该行业信息化建设的一个发展趋势。医疗保险信息系统是涉及医疗单位、保险管理机构、参保单位以及居民的财务清算的管理系统。目前国内已有个别地区建立了网络化的医疗保险信息系统。医疗机构将病人刷卡记帐信息通过网络转送社会保险中心,再由中心汇总并处理政府、企业和个人医疗费用投入与消费,处理医疗机构费用结算。

4电子商务在业务流程方面的应用

由于医院患者就医过于繁琐的业务流程,医院工作人员劳动强度非常大。医师、护士和管理人员大量时间都消耗在事务性工作上,而真正留给病人的时间却不多,这便会造成我们常常提起的“三长一短"(挂号、候诊、交费时间长,看病时间短)现象。

围绕“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思想,需要从优化医院业务流程开始,使医院业务流程科学化,并引入计算机网络管理,开发实施医院信息系统,充分考虑医院各种管理工作,将医院所有需要处理的事务集成在一个稳定、易于使用、功能完善的计算机系统之上,让计算机网络信息传递代替病人或护理人员周转,真正把护理人员的时间还给了病人,实现患者就医网络化管理,完成医院管理现代化和自动化。

智能卡将在医药卫生系统广泛应用。目前在个别医院里出现了iC卡进行电话预约挂号,随着以病人为中心的管理模式逐渐被广泛接受,付费、查询、保健、急救医疗等领域都将出现智能卡的使用。

5电子商务在电子病历方面的应用

电子病历是指计算机化的病历,它能实现病人信息的采集、加工、存储、传输、服务。通过电子病历,可以把病人的病历及曾经拍过的影像清清楚楚地展现在电脑显示器上,通过精确的计算机描述,通过查询、统计、分析医疗数据,可以查找规律,寻求原因,从而促进医疗行业本身的发展。

目前,我国医院的电子病历系统发展缓慢,分析原因主要有:

(1)电子病历缺乏法律的支撑;

(2)电子病历信息的隐私性存在巨大风险;

(3)电子病历缺乏技术标准和行业标准。

针对上述问题,首先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制定相应的法律条文来保障电子病历的法律效力;其次是通过数字证书确认医护人员的网上身份和行为,为医院建立基于pKi/Ca的安全基础平台,为各应用系统提供安全保证;再次是建立电子病历的技术标准和行业标准。

从总体趋势来看,电子商务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它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电子商务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多,医疗卫生领域的电子商务化是时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王鑫,电子商务安全[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1:203-224

[2]戴凤弟,电子商务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6-47

医疗服务行业发展趋势篇5

论文摘要:以Swot分析法为基础,针对决定民营医院发展战略的各因素,运用7ps营销组合模式分析,结果认为民营医院需对医疗服务产品、医疗服务价格、市场定位、医院形象树立、卫生服务人员培养、医疗环境构建、服务过程完善等7个方面进行组合,扩展营销渠道,提高民营医院的影响力,从而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医疗市场中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民营医院,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而产生的新型医疗经济实体,至今已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轨迹。其兴起和发展,给医疗市场带来了竞争。随着民营医院自身的不断发展,以及“洋医院”和公立医院的双面夹击,面对愈演愈烈的医疗市场竞争,在医疗需求总体平稳的情况下,民营医院如何更好更多地获取医疗市场这块“蛋糕”,提高市场占有,许多医院管理者已经逐渐意识到了营销的重要性。民营医院要直面营销,首先就要树立营销理念,认清自身优势和劣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选择合适和有效的营销策略,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推动自身发展。

目前,学术界对民营医院的定义还有一定的争议,据《关于城镇医疗机构分类管理的实施意见》规定,可将民营医院划分为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两类。本文所指的民营医院是指由企业、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组织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创办的营利性医疗机构,对非营利性民营医院由于其不以营利为目的,暂不作为研究对象。

1、资料与方法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了解民营医院的生存现状以及医院营销情况,并采用Swot分析法对民营医院的优势、劣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综合运用7ps营销组合模式,对医疗服务产品、医疗服务价格、市场定位、医院形象树立、卫生服务人员培养、医疗环境构建、服务过程完善这7个方面进行组合。同时,还访问了3家民营医院的个别高层管理人员,探索适合民营医院的服务营销策略,寻找正确的定位。

2、结果

2.1民营医院目标

民营医院出资人参照《公司法》的原则组建医院,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作为企业,其基本任务就在于通过提供医疗服务来获得收益。然而,医院作为特殊的服务业,承担着保障人民健康的职责,除了以营利为目的,也应该注重增加其社会公益性。这两重身份,使得民营医院在经营过程中不能完全照搬企业的模式。同时,基于这两种不同的目的,在营销方面民营医院也应有其独特的战略,从而在竞争中保持优势。

2.2决定民营医院发展战略的因素分析

安德鲁斯及以他为代表的设计学派有一句相当有影响的名言:“企业战略是使组织自身的条件与所处环境的机会相适应”。在民营医院制定营销战略的过程中,同样的也需要使医院的战略计划既要反映外部环境要求,又要适合医院的内部条件。通过运用Swot分析法,我们全面地分析了民营医院内部的优势与劣势、外部的机会与威胁。

2.2.1优势(strengths)。民营医院产权或为独资或为合资或为股份制形式,有着清晰的产权和法人结构。医院所有者按照市场规律和私企管理的那套利益最大化模式去建院、去管理。因此,他们的机构设置更精炼,结构更合理,人员少,效率高,有效地防止了机构重叠、相互推诿、办事拖拉的现象。

在经营方式上,与公立医院相比,民营医院受行政干预较少,更加关注市场,能够紧紧围绕社会和患者需要,调整自己的战略方向和服务形式。此外,医院可根据实际服务成本和市场供求情况自主定价,特别是一些高薪医疗技术和特需服务方面,更容易获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民营医院的优势尤其体现在服务上,公立医院“三长一短”(即挂号排队长,诊疗等候长,付费时间长,看病时间短)的现象在民营医院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人性化、个性化服务。导医为患者提供全程就诊服务,宾馆式的服务待遇让看病成为一种享受,这种温馨服务使民营医院先人一招。

2.2.2劣势(weaknesses)。大多数民营医院在起始阶段投人很大,医院投资者急切盼望提高社会知名度、尽快收回投资成本扩大业务范围等。然而,医院由于其高技术和高风险性,需要长期的投人才能得到回报。特别是办院初期,医疗收人的节余,既要付息还贷,又要设法再投人,改善医疗条件,根本无资金回报,在当前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有的民营医院为了回收成本甚至进行所谓的资本动作,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夸大医疗效果、甚至蓄意编造医疗广告、精心包装伪专家坑害患者,损毁了民营医院的声誉,并使得那些诚信守法的民营医院也深受其累,造成了整个民营医疗行业的诚信危机。

为了尽快取得经济回报,多数民营医院对人才重使用,轻培训。对周期较长的人才培训更缺乏积极性,多采取聘请公立医院离退休的高职称人员作为专家队伍,招聘刚毕业学生作为基础人员。年轻的刚毕业的多,退休返聘的多,形成民营医院卫技人员队伍“两头大、中间小”的现象。民营医院难以留住真正的骨干人才成了不争的事实,公立医院集中了高水平的专业人员和技术,这是民营医院在短期内望尘莫及的。

与公立医院相比,民营医院除了不能享受政府财政补贴,还需像工商企业一样要交纳5.5%的营业税和33%企业所得税,再加上教育费附加等,各种税费通常占到民营医院收人的8%左右。再加上根据相关政策规定,民营营利性医院不能纳人医保定点范围,失去了医保这一块大蛋糕,民营医院的经济负担更加凸显。尽管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的竞争并不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尤其是税收政策已成为制约民营医院发展壮大的主要瓶颈。

2.2.3机遇(opportunities)。最近,我国11个部委已经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提出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开门”办社区,鼓励社会力量包括民营医院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建设。在医保问题上,卫生行政部门渐渐向民营医院敞开了医保体制的大门,近期,上海市医保局就向两家民办营利性医疗机构试行医保购买医疗服务,政策的开放使民营医院看到了希望。

我国医疗消费需求的上升趋势将保持较长时间,市场需求将越来越大。同时群众不仅需要高水平的医疗技术,还需要人性化高质量的服务,这对以服务和经营见长的民营医院也带来了较大的发展机遇。民营医院的管理者已逐渐意识到在医疗市场和产业日趋完善,消费者参与和体验逐渐深人,消费行为日趋理性,营销成为医院保持自身优势的重要一环。

2.2.4威胁(threats)。随着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各公立医院为谋求生存与长远发展正在采取各种措施减员增效,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与重组,对民营医院产生的冲击力不可低估。国外资本的进人,无异于又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加上了“催化剂”,使民营医院的发展变得更加严峻。民营医院的营利性属性,使患者认为民营医院就是以营利为目的,只讲经济效益,不讲社会效益。

由于医院市场管理的不健全,一些游医甚至非医务人员混入医疗队伍,扰乱了正常的医疗秩序,使得医疗事故频繁发生,损害了民营医院在患者中的形象。人们容易对民营医院产生不正规、设备落后、人员素质低下、服务范围有限、易发生医疗事故的总体印象。这些误区将导致社会对民营医院看法缺乏客观性和公正性,阻碍着民营医院的正常发展。

2.3民营医院的营销目标和营销组合

2.3.1民营医院营销目标。民营医院通过营销,不仅在于通过服务本身吸引一定量的患者保证收益,同时也要注重医疗环境、市场定位、服务流程等各方面的整体效用,从而树立起品牌形象满足医院长期发展的需求,使民营医院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保持优势地位。

2.3.2民营医院营销组合。麦卡锡(mcCarthy)在1964年提出的4ps营销组合(产品、价格、促销及销售渠道)一直以来被学术界与营销人员广泛使用,营销学家布姆斯(Booms)和华纳(Bina)根据服务业自身特点,又加人人员、服务环境及过程三项元素组成了7pS营销组合。医疗服务虽然是一种特殊的服务业,病人在就医过程中也同样关注医疗服务产品、价格、医疗环境等等,7pS营销组合基本涵盖了病人选择医院考虑的一些主要因素。

(2)产品(product)。对民营医院而言,医疗服务本身就是“产品”。这一“产品”涵盖了以医疗设备、医疗技术为主的“硬产品”和就医环境、服务态度、医疗管理等“软产品”。视不同情况两者应协调强化,策略性运作。质量是产品的生命,如果没有过硬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就不会赢得永久性的“顾客”。医院可以通过宣传高超的医疗技术、温馨的护理服务、透明合理的医疗价格吸引病人就诊。在对“产品”的营销中,除了巩固基本医疗服务外,还应注重医疗服务产品的向前拓展和向后延伸,向前拓展可以开拓健康体检、个人保健和健康咨询等,向后延伸可以对出院的病人及慢性病人进行随访治疗,开设家庭病床等。同时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在提供治疗疾病的服务的同时,也提供心理的、精神的、文化的服务,全面满足病人的各种需求(如图2)。

(2)价格(price)。现阶段,民营医院的医疗服务总体水平与公立医院相比较低,同等服务的诊疗费用又普遍较高,再加上不能用医保支付,对患者来说缺乏一定的吸引力。民营医院应该把握人们对卫生服务的选择重质量,而轻价格的特殊心态,利用自主定价的优势,根据医疗成本和市场需求来定价。在与竞争者保持同价时不能占有市场优势的条件下,选择低价避免竞争和优质高价战略(如图3)。一方面,主动放低价格,参与社会公益性事业,通过免费体检,减免挂号费,面对流动人口,非医保人口的平价医院等措施吸引普通消费者;另一方面,以优质医疗服务质量为支撑创建高级特需服务,面对高收入人群提供个性化服务的贵族医院,满足高层次就医者的需求。通过这种价格上的差别化经营可以缩小目标人群,建立固定的患者群,以此降低运营的成本,提高投资效果。

(3)渠道(place)。对于医疗市场来讲,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地域性,它不像其他商品一样可以运输到外地,通过大量的宣传广告来吸引消费者。因此,医院只能通过自身横向拓展和纵向协作两方面入手,拓宽服务范围来争取更多的患者。成立客户信息部,建立病人信息系统和档案资料,开展电话挂号、预约等院前服务,借助电子网络留住“老客户”,吸引新患者。利用政府向民营医院开放社区的有利条件,把医院功能由单一医疗型向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综合型转变,开展家庭病床业务,提供全方位的健康监护及管理,成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通过技术延伸或者项目合作,建立连锁医院,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协同营销、合力提供医疗服务,使医疗服务向区域外发展,从而扩大营销渠道,做大规模。

(4)促销(promotion)。为了满足患者的需求,实现营销目标,民营医院不仅要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制定合理的价格,还需通过有效的促销方式,将医院的相关信息传递给消费者,激发他们购买卫生服务欲望。在我国公办医院强大的压力以及民营医院众多的情况下,现在大多数民营医院踏上了一条广告的不归之路,企图利用多个媒体的整合与优化,通过广告的高声吃喝来达到市场量的陡然增加。但遗憾的是,广告的可信度日趋减弱,甚至起到了一些负面作用,单纯的通过广告营销已经不能吸引消费者。目前,中国的医院还没有走人全面的品牌营销阶段。民营医院完全有机会重新抢跑。在奠定一定医疗实力的基础上,构建医疗品牌,通过优质服务打造医院形象,积极参加社会公益事业提高声誉和口碑来吸引消费者。作为医院整体识别系统和企业有形产品、服务满足方式以及营销传播管理的综合体,医疗品牌应贴近生活,形象鲜明,面对大众,不仅吸引病人,也吸引人才,从而提高民营医院在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力。

(5)人员(people)。人才决定医疗水平和医疗质量的高低,民营医院要想快速、健康地发展,人才工作十分重要。医院不仅要根据自己的需要采取各种措施吸引优秀人才,还必须积极开展内部营销,培养并留住已有的优秀人才。由于医学专业的特殊性,医生选择医院除了考虑待遇之外,还要考虑名誉、病源和个人学术、技术的发展等风险因素,民营医院只有在这些方面提供了保障之后才可能吸引到优秀的人才。对于医院员工,民营医院的管理者应该运用企业管理的激励理论,了解现有员工的心理需求和人格类型,正确地分析员工的工作动机,满足员工的外在需求,注重员工的内在需求。将激励与绩效相结合,贯彻岗位责任制、实行按劳分配、提高员工对医院的认同感和满意度,从而增加其在工作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6)服务环境(phpsicalevidence)。服务环境是产品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是顾客评估服务程度与质量的依据。医院的服务环境,包括了就诊环境、医疗设施、医护人员形象等。因此,医院应该根据自身经验特色通过内部设施的改善,营造舒适、温馨的就医环境,做好医务人员的资料宣传,提供给患者更多的医疗信息,制定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标准并严格执行,营造“以病人为中心”的氛围,从环境人手,使患者提高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评价。

(7)过程。卫生服务不同于一般商品市场。它不生产“实物”,但生产“过程”,而且医院出售的还是“痛苦过程”。因此从入院、挂号、就诊、缴费、取药直至患者离开,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更多的指导,提供更多的治疗信息,减少病人的“痛苦”。在患者就诊过程中,建立严格的接待和服务制度,提供各种便民措施,提倡导医微笑服务,减少患者奔波。病人走进医院大门起,不仅能得到一系列的在诊断治疗方面的优质服务、合理用药、规范化收费,再加上温馨的服务,会使患者在诊疗过程中心情舒畅,满意度不断增加,稳定了老病源,吸引了新病源,从而带动医院的整体增收。

医疗服务行业发展趋势篇6

一、开放医疗服务业是wto的要求和全球大趋势

wto的宗旨及最终目标是实现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90年代以来,这种趋势日益凸显,且不断加速。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要在全球化经济中取得一席之地,就必须按国际通行的市场经济规则,把自己纳入到全球经济体系当中。因此,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也就是各成员国的贸易政策必然遵循市场经济法则的过程,逐步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力求在更大范围内发挥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

wto共覆盖包括医疗卫生在内的160个服务部门。由于医疗卫生服务的特定内容与特殊对象,很多国家把它作为社会福利部门,由政府直接举办医疗卫生机构向本国居民提供服务,因而,多年来并未意识到这类由政府直接举办与经管的医疗卫生服务也属于wto自由开放的服务部门。

wto和世界银行制定了相关政策,促进公立服务部门私有化。但在医疗卫生服务领域,一些国家不主张开放医疗服务市场,认为医疗服务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应加以保护。1995年《服务贸易总协议》(GatS)建立之初,只有27%的成员国同意开放医疗市场。

《服务贸易总协议》将“受保护服务”界定为“政府服务”(政府行使职权时提供的服务)。总协议第1条第3款明确表述,“政府服务”是指“不依据商业基础提供,也不与一个或多个服务提供者竞争的任何服务”。总协议第19条还进一步提出  “成员应定期进行连续回合的谈判,……以期逐步实现更高的自由化水平”,  清楚表明终结对各类非政府服务的保护、实现贸易自由化是wto的目标。

wto秘书处认为,根据《服务贸易总协议》关于服务的分类,医疗卫生服务属于“可自由提供的服务”范畴,保护医疗卫生部门的做法有悖于wto的根本原则。事实上,“许多国家的医院……是政府所有和私人所有的实体,两者运行都以商业为基础,向病人或其保险收费”,因而,认为在两种服务提供者之间不存在竞争关系的观点都是不现实的。

世界银行也积极支持公立部门私有化,认为“公立服务是世界消除贫困的一大障碍”。wto、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在推动跨国公司进入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

综上所述,开放医疗卫生服务业是wto的基本要求,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论其市场开放度如何,逐步实现医疗卫生服务的贸易自由化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国医疗卫生服务部门的“入世”,首先是“观念入世”,应当从传统的医疗福利观解脱出来,认识医疗服务市场的客观性,引进竞争机制,加强政策引导,充分发挥卫生资源的潜力,更加有效地为广大民众的健康服务。

二、我国医疗服务部门的“入世”承诺与开放现状?

(一)“入世”承诺

顺应世界经济发展要求,我国基于wto根本原则,在开放医疗服务部门方面做出具体承诺,其核心在于扩大医疗服务和健康相关产品市场准入,逐步实现中、外医疗服务业在更加自由的水平上公平竞争。

在《中国服务贸易承诺减让表》中,现阶段我国医疗卫生领域开放医疗和牙医服务两个部门。具体承诺如下:

1.跨境交付(即医疗服务提供者在一成员的领土内向另一成员领土内的医疗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我国对医疗服务跨境交付的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均没有限制,也就是对跨境交付的医疗服务提供者的市场准入资格不作要求(除医学专业技术要求外),同时,境内、外服务提供者享有同等待遇。

2.境外消费(即医疗服务提供者在一成员的领土内向来自另一成员的医疗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我国对医疗服务境外消费的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也都没有限制,表示在境外消费方面,对医疗服务提供者的市场准入不作要求,并享有与本国国民同等待遇。

3.商业存在(即一成员的医疗服务提供者在另一成员领土内设立商业性医疗机构或其它卫生保健专业机构,为后者领土内的医疗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我国对商业存在的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均有一定限制。在市场准入方面的水平承诺内容主要为:外商在中国投资企业包括外资企业(也称为外商独资企业)和合资企业,合资企业又分两种类型:股权式合资企业和契约式合资企业。股权式合资企业中的外资比例不得少于该合资企业注册资本的25%。目前关于外国企业分支机构的法律和法规正在制定中,因而对于外国企业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暂不作承诺,除非在具体部门承诺中另有标明。在医疗服务领域,允许外国服务提供者与中国合资伙伴一起设立合资医院或诊所;鉴于我国医疗服务市场的供求关系,规定有数量限制,以适合中国居民的需要;合资医院中允许外资拥有多数股权。在国民待遇方面的主要承诺是:对于目前给予国内医疗服务提供者的补贴,对外国服务提供者不作承诺;同时还限定合资医院和诊所的大多数医生和医务人员应为中国公民。

4.自然人流动(即一成员的医疗服务提供者以自然人身份进入另一成员的领土内提供医疗服务):我国在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方面均有一定限制。市场准入的水平承诺是:对于在中国领土内已设立商业机构的高级管理人员,作为公司内部人员临时调动,允许入境,首期居留3年;对于被中国领土内的外商投资企业雇佣从事商业活动的高级雇员,首期居留3年;不向公众直接进行且不从事该项目服务供应的服务销售人员的入境期限为90天。在医疗卫生领域还允许持有其本国颁发的专业证书的外国医生,获得卫生部的许可后,在中国提供短期医疗服务。服务期限为6个月,并可延长至1年。

此外,同医疗服务市场对外开放相配合,我国将逐步开放医疗保险市场,包括寿险和健康险等。

(二)我国医疗服务部门开放现状

《服务贸易总协议》概括的服务贸易4种主要方式中,商业存在(医疗服务机构)和自然人流动(医疗技术人员)是我国医疗服务对外开放的主要内容;跨境交付和境外消费还处于起步阶段。

我国医疗服务业从1989年起逐步开放:从商业存在来看,截止2001年底,据不完全统计,经卫生部批准设置的中外合资合作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共38所,中外合资合作门诊部(所)等各类医疗机构共139所。其主要特点:一是外方投资额不高,投资一般不超过200万美元,经营规模不大,医院床位设置少,多为200张以下。这类机构以不设床位的诊所或诊疗中心居多;二是以专科服务为主,主要集中于眼科、口腔科、皮肤科、骨伤科、妇产科、血液透析、影像诊断等诊疗项目;三是地区分布相对集中,虽遍及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但大多集中于经济发展较快的沿海地区的大中城市,如北京、辽宁、山东、广东等地;四是合作对象范围不广,外方大多来自美、日等国和我国香港、台湾地区。

在自然人流动方面,据北京、上海两市卫生局2001年统计资料显示,外国医师来华学术交流共计722人次,短期行医181人次。分析表明,近些年来外国医生来华人数呈上升趋势。此外,目前我国已派出中医临床医师2000余人,他们在境外提供的门诊服务每年达700万人次。

在境外消费方面,我国公民出境就医人数与构成,尚无统计资料;出境就读医学院校的学生也缺少资料。境外人员来中国消费医疗服务的日趋增多,特别是中医药广受欢迎,目前我国每年接纳中医留学生3000余人。

(三)医疗服务业对外开放的法制化管理

为保障境内外医疗服务消费者健康,维护医疗服务贸易各方权益,我国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和颁发了若干管理规定,使医疗服务市场对外开放活动稳步发展。

商业存在是医疗服务市场对外开放的主要形式,改革开放以来,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发展较快。1989年,为适应改革开放需要,卫生部和原外经贸部联合《关于开办外宾华侨医院、诊所和外籍医生来华执业行医的几条规定》(卫医字〔89〕第3号,已于2000年废止),允许外商在华试办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之后,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以每年十几所的速度不断增加。

1997年,为规范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的审批工作,外经贸部与卫生部联合《关于设立外商投资医疗机构的补充规定》(〔1997〕外经贸资发第292号,已于2000年废止),就此类机构的服务对象、股权比例、董事长委任、经营期限等作了原则性规定。

2000年5月,卫生部和外经贸部制定并《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暂行管理办法》,对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的申办条件、审批程序和执业标准等做出规定,这一“办法”与我国“入世”承诺大体相符,其中已明确允许外商控股,但不得高于70%。“办法”目前继续有效,日后将随“入世”进程及时修订。

自然人流动也是医疗服务市场开放的重要领域。1993年1月,卫生部颁发《外国医师来华短期行医暂行管理办法》,规定在外国取得合法行医权的外籍医师,可以应邀、应聘或申请来华从事临床诊断、治疗等业务活动,时间不得长于1年(该办法基本内容符合“入世”承诺,具体条款正在修订中)。

1994年1月,卫生部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该“办法”作为部门规章,亟待提升其法律法规等级,现正在修订,并争取将其升格为《护士管理条例》。新条例将明确外籍来华行医护士的考核、评价和管理办法。

1999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正式实施。《医师法》明确规定执业医师资格,对境外来华医师执业活动同样适用。与《医师法》相配套,专科医师管理办法、临床诊疗规范等法规、规章正在制定中。?

2001年,卫生部还制定下发了《关于取得我国医学专业学历的外籍人员申请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资格考试有关问题的通知》。该“通知”宣布,从2002年起接受符合规定条件的外籍人员参加我国医师资格考试的申请,并和我国考生一样享受同等考试待遇。考试成绩合格的,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颁发卫生部统一印制的《医师资格证书》。

跨境交付是依托高科技手段的医疗服务贸易的重要形式,对于促进医学科技发展,保障“地球村”居民的健康具有特殊意义,而且发展势头很快。1999年,卫生部颁发《关于加强远程医疗会诊管理的通知》,规定“远程医疗会诊是应用计算机及网络、通讯技术进行异地医疗咨询活动,属于医疗行为,必须在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内进行。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依据管理权限,审定入网医疗机构,医疗机构应在能够取得清楚影像资料的条件下,方可开展远程会诊工作。”同时规定:“具有副高职称以上的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可利用远程医疗会诊系统提供咨询服务。”该“通知”基本精神适用于“跨境交付”,尚需修订完善。

依法管理医疗服务市场,运用法律手段促进医疗服务的对外开放是“入世”的重要保证。从某种意义来说,“入世”不只是医疗服务的入世,而首先是医疗卫生法律法规体系的“入世”。加快修订、制定或废止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有关法律法规,履行我国对外开放医疗服务市场的承诺,并加强监督管理,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一项紧迫工作。

三、  加入wto后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业的得失分析

“入世”对我国医疗卫生部门的改革与发展将带来全新的机遇与严峻的挑战,其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

(一)  有利于提高医学科技水平与医疗服务能力

加入wto,进一步发展医疗服务国际贸易,有利于引进国外先进水平又适合我国国情的医疗设备,促进学科建设和医学发展;同时,引进国际上科学的管理模式,经受医疗服务市场有序竞争的考验,有利于提高我国医院的管理水平。如浙江杭州中外合资邵逸夫医院引进国外先进的attending(主诊医师)全程负责制,打破病区分割的管理模式,实行多方位的双向选择,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对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管理模式带来有力的冲击。

(二)有利于促进医疗服务机构的多元化

加入wto后,我国医疗机构通过合资合作、股份制、联合体、集团化等多种形式,将吸引国内外更多的资金和技术,促进公立医疗机构的体制改革。我国现有医疗机构的所有制结构,按从业人员的比重来分,全民所有制(包括各级政府举办的公立医院和国有企业职工医院)的医、护、卫技人员占卫生队伍的85%左右,集体所有制人员占10%,私营、合资、个体人员占5%左右。公有制成分的比例过高过大,而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不高,医疗服务消费者对提供者的满意度甚低。通过开放医疗服务市场,推进公立医疗机构的产权制度改革,以公有制医疗机构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与经营方式并存,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医疗服务体系新格局将逐步形成。

(三)  有利于丰富医疗服务的多样性与层次性?

随着全球市场经济与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改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换,生命观、健康观的变化,人口老龄化的加快与独生子女的增加,以及医疗消费支付能力的提高,医疗服务的层次性、多样性日趋突现,与之相适应,医疗服务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将更好地满足社会多层次医疗服务需求,并将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医疗器械、药品、保健品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入世”是把“双刃剑”,自然也会引发一系列新的矛盾:

1.对公立医院现行管理体制与经营模式的冲击

目前,我国医疗市场还属于比较封闭的  “原始市场”,公立医疗机构在人、财、物等方面缺少独立的决策权,尚未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随着医疗服务市场进一步开放,中外合资医疗机构和公立医疗机构之间的竞争,可能使部分公立医院处于劣势,发生分化,变更产权,将会影响整个医疗服务系统原有秩序与现行体制。

2.引发医疗卫生技术队伍的重组

医疗服务市场开放使医务人员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员工下岗转岗、失业待业的危机感增强。  同时,公立医院业务技术骨干队伍的稳定性面临挑战。国际上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占有策略,一般实施“本土化”原则,即输入资本,当地招聘人才,迅速有效地占领市场。我国公立医院高级专业人才有可能大量流入技术装备好、工资待遇高的合资医院,而高级医疗专业人才的流失,意味着公立医院的市场份额减少,业务技术水平下滑,经营状况更为艰难。

3.对医疗市场监管难度加大

医疗服务市场的开放与竞争,导致医院产权的多元化与经营多样化,给我国医疗市场的监督执法管理带来许多新课题。卫生部门在行政职能上亟待由以“办”为主向以“管”为主转化,例如在市场准入上如何既严格把握医疗服务人力、物力要素的入口,又遵循国民待遇的原则;在市场监管上怎样由注重“身份”管理进而强调行为管理等等,都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制定操作规则,并严格付诸实施。

四、应对wto影响的对策建议

江泽民主席曾指示:“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谁也回避不了,都得参与进去,问题的关键是要辩证地看待这种全球化趋势,既要敢于看到它有利的一面,又要看到它不利的一面。这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尤其重要,中国既要敢于又要善于参与这种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并学会趋利避害”。医疗卫生服务系统尽管有其自身特殊性,但作为一类服务业,也必须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积极参与国际间的合作与竞争。

研究对策,首先要转变政府职能。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计划经济影响深广,市场体制很不完善,医疗服务市场尚处于初创阶段。多年来,我国把卫生事业笼统归属于具有一定福利性质的社会公益事业,长期由各级政府直接投资举办,实为行政垄断行业,表现在建立多少医院、防疫站,配置多少床位,购置哪些设备,提供什么服务,如何提供服务,服务价格与收费标准等等,全部由卫生行政部门决定,政府成为卫生资源配置的唯一主体。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政府扮演着多重角色,既是服务经营者,又是市场监督者;既直接指挥微观服务经营,又力图宏观调控整个行业;既制定政策、法规,又经管房屋基建、设备购置等等。这样的管理体制与管理思维很难适应“入世”的要求,因此从管理角度谈“入世”,又首先是政府“入世”。

世界上不存在万能政府,什么都想管的政府,必然什么都管不好。“入世”在客观上要求政府对医疗卫生系统进行解析,区分各个子系统的社会属性与运行特征,有保有放,有进有退。公共卫生、预防保健服务作为社会公共必需消费品,政府应当增加投入,可以直接开办服务机构,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公共需求,体现社会公平。医疗服务主要是个人消费品,各级政府应当更多地让市场机制发挥调节作用,适应不同人群的有差别的医疗需求。同时,集中有限的财力、物力主要用于扶贫济困,缓解弱势群体在医疗消费方面的后顾之忧。

从世界医疗服务业发展状况来看,放松行政管制、引导公平竞争是一种国际趋势。尤其是在wto框架下,经济全球化、自由化进程日益加快,有些国家甚至在公立服务、社会公共产品提供方面,也逐步尝试通过市场配置资源,以克服政府管制带来的低效率状况。因此,应对“入世”挑战,首先要从“办机构”向“管服务”转化,从“全能型”政府向“效能型”政府转化。

其次,全面分析医疗服务市场的竞争态势,扬长避短。“入世”后,医疗市场扩大对外开放,境外医疗服务提供者或其它投资者在竞争中具有显著的优势,包括比较雄厚的资金,善于资本运作;先进的医疗技术与器械装备;优秀的医疗专业人才,科学的医疗管理措施等等。但是,对境外竞争者也存在诸多制约因素,包括国内居民医疗消费水平偏低,而合资机构医疗成本较高,医疗费用比较昂贵,供需之间尚难协调;国内医疗机构既得到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支撑,又受到医疗费用“低水平”分担机制的约束,因而境外资金在中国医疗服务领域所能占有的市场份额相当有限,在现阶段不至于对本国医疗服务提供者构成重大威胁。本国医疗服务提供者市场竞争中,也有一定的优势,主要是劳动力,包括高素质高技术的劳动力充足,人力成本较低;医疗服务供给得到基本医疗保险的认同与付费支持;还有中华民族优秀遗产的中医药独具特色的优势。但是,管理体制僵化,人事分配制度落后,产业结构不合理,严重制约本国医疗服务优势的发挥。

第三,必须加快调整医疗服务产业机构。我国现有医疗机构平均每千人拥有床位2.4张,医师1.3人,就数量与规模而言,基本适应广大居民有支付能力的医疗需求,但由于医疗机构条块分割,重复设置,管理落后,人浮于事,多年来供求矛盾依然紧张。为适应“入世”要求,现有公立医疗机构首先要按“属地化”原则调整管辖关系,中央与省、自治区两级政府举办的医疗机构应“下放”给市级(包括省级市与地级市)政府统一管理,以需求为导向,制定指导性而非指令性的、涵盖各种所有制形式的区域卫生规划。政府对于医疗、教学、科研相结合的,体现国家水平的区域中心医院、大学医院以及为全体居民提供初级卫生保健服务的医疗、预防、妇幼保健、公共卫生相结合的社区卫生机构重点投入。其它医疗机构不论原隶属关系,也不分营利与非营利性质,原则上均采取“补需方”为主的投入政策。利用市场机制来配置与调整医疗资源,逐步形成适应社会多层次需求、具有竞争活力的医疗产业结构。

医疗服务行业发展趋势篇7

关键词:医院临床科室;财务分析;指标

中图分类号:F234.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1-0107-03

医院财务分析是以医院的财务报表、业务数据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主要依据,对医院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评价和剖析,反映医院在经营过程中的利弊得失和发展趋势,从而为改进财务管理工作和优化经济决策提供重要的财务信息。医院临床科室是医院主要创收和盈利单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使对一线临床科室进行深入和动态的财务分析成为可能。笔者认为,临床科室往往不太明确自身在医院的整体发展中应承担的具体责任,实行临床科室财务分析,可以随时反映、评价医院各科室工作状况、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掌握科室和医院经济运行状况,为医院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更重要的是可以挖掘各科室的潜力和增强医院的竞争力,是现代医院管理的必然要求。

一、医院临床科室财务分析指标设置的基本原则

临床科室财务分析不同于医院整体财务分析,指标设置要考虑科室规模、科室管理特点等因素进行设置,以准确及时反映科室财务状况及整体运行、业务经营成果等,设置时应考虑以下原则:(1)实用性原则。指标设置要符合临床科室医疗特点和医院的实际情况,最大限度的满足财务分析的需要。(2)可比性原则。在设计指标时,所用数据要具有可比性,不同时期、不同科室之间的纵向和横向比较具有可比性。(3)动态性原则。指标设置要符合现代医院管理要求,财务分析不应局限于静态指标分析,应从整体上动态分析持续发展能力、盈利能力、工作效率和社会效益等。(4)以临床医疗为中心的原则。在设计指标时,着重考虑直接能够影响医院收入实现的医疗服务量、医疗服务效益、收费水平等方面,用经济的思维分析医疗业务活动的全过程。

二、财务分析的方法

医院财务分析常用的方法包括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

1.比率分析法。这种方法是将相互关联的指标加以对比,从不同角度来考察医院的经营状况,以确定经济活动变动程度的分析方法,但是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来判断比率的高低。

2.趋势分析法。这种方法是将数期财务报表中的相同指标进行对比分析,说明医院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发展变动趋势的方法。该法既可以用于同一医院不同时期的财务指标的纵向比较,也可以用于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横向比较。但是要注意进行对比的各个时期的数据,在计算口径上必须一致,同时要减除偶发性因素的影响,使数据能够反映正常的经营状况。

3.因素分析法。是当若干因素对分析指标产生影响时,假定其他因素不变,顺序确定每一个因素单独变化产生的影响。

三、医院临床科室财务分析指标的主要构成

财务分析指标设置主要分为科室规模指标、医疗指标、盈利能力指标、经济效益指标等四个方面。

1.科室规模指标。主要分为科室总人数(其中:医生、护士、医技及其他)、平均开放病床数、固定资产等。下页表1为2009—2011年某医院科室规模指标数据。

从下页表1数据分析可以得出,该科室总人数有所增加,但医生人数没有增长,主要增加了护理人员,以提升护理能力;平均开放病床数没有增长,但固定资产2011年有10%左右的增长,说明为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医疗设备进行了更新和增添,增加了硬件投入,以保障盈利状况的持续改善。

2.医疗指标。主要分为医疗服务量、医疗服务效益、收费水平等指标。

(1)医疗服务量。医疗服务量分为门诊人次数、出院人数、出院者手术人次数等指标。下页表2为2009—2011年某医院某科室医疗服务量指标的数据。

从表2数据分析可以得出,该科室各项指标2010年增长较慢,2011年门诊量同比增长9.18%;出院人数同比增长10.36%,说明该科室2011年医疗服务量出现了向好的趋势。

(2)医疗服务效益。分为病床使用率、病床周转次数、出院者平均住院日等指标。表3为2009—2011年某医院某科室医疗效益指标的数据。

医疗服务行业发展趋势篇8

云计算作为it产业的革命性发展趋势已经不可逆转,并逐步成为一个领域、一个产业、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国家的基础设施之一,规模宏大、市场前景广阔,对于电子政务、医疗信息化、教育信息化、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以及智慧城市,云计算将是其实现的最基本的前提。

而未来,其对全社会各行业、各部门将加速渗透和扩张,改变传统的产销模式,带来创新商业模式,直接影响冲击传统产业的发展。而其中与更普遍用户最息息相关的,莫过于医疗行业。资料显示,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不良生活习惯等原因,全球约有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并且亚健康人群数量正在持续增长。此外,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2011年,中国85%的死亡人口均死于慢性病,是发达国家的4倍以上。不仅如此,中国老年人数量已超过1.85亿,占全国人口数量的12.8%,是全世界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过亿的国家。随着亚健康、慢性病和人口老龄化等问题日益加剧,政府及个人医疗费用持续快速增长,医疗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复杂的挑战。

打破医院信息孤岛

东软集团董事长刘积仁认为,医疗健康问题是一个全球幽的热点问题,正在引起政府、社会和个人的广泛关注。社会各界正在面临着医疗费用持续上升、慢性病、亚健康人群快速增加且呈现年轻化的趋势、老龄化社会的来临等一系列的挑战,而对于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办法和专业化的健康管理产品与服务充满着期待。而随着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传感器技术的发展,通过商业模式创新构造“健康云”服务平台,使老百姓无时无刻、无处不在地享受优质的医疗资源和健康管理服务成为可能。

当然,医疗业的科技革命比其他行业似乎更为复杂,医院的特殊性带来资源互通的困难、对it系统安全性的高度要求、病人隐私问题、等等,使得云计算在这个领域的进展遇到不小的阻力。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信息中心主任马靖翔之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透露,虽然云计算作为热点已经谈了两三年,但很多医院对这个技术主要还是在观望。云计算从宏观到微观来看,进入医院的业务网的话,第一条的要求就是稳定,再就是安全。所以虽然医院都知道云计算的一些优点,但考虑到业务网的连续性,都很谨慎。比如像虚拟存储,这也是“云”的一种方式,它可以最大限度的扩充服务器的容量,但是业务平台已经在先了,如果要对平台进行虚拟改造的话,就有可能和现有的底层软件产生冲突,那就非常危险。一旦冲突了,全院也就面临瘫痪。医院如果不能正常运转的话,这就是一个社会问题。所以,当引入一个新技术的时候,医院都非常谨慎,千万不能碰底层软件。但在医院的其它的非核心技术运用上还是可以的,比如说用oa系统上,或者是其它孤立的软件上。马靖翔表示,医院的it架构大部分分为两个网或者三个网,主干业务网的外网从物理上是隔开的,它本身自己是个封闭的网。从云计算来说,它属于“私有云”的范畴,这样就保证了它不太容易受病毒袭击。现在大部分的医院都采用物理隔离的方法。但是随着技术不断的更新和应用,现在卫生部提出了“电子病历”、“健康档案”的提法。现在医保和卫生局都向医院要数据,而且提出数据共享,互联互通,遇到很多困难。如果互联互通,那么内网和外网就必定要连接。特别像健康档案,它是必须要与互联网相连的,安全性的问题马上就迫在眉睫了。所以,要实现这一点的话,医院要有一个统一的平台。

东软集团高级副总裁卢朝霞告诉记者,与东软合作的盛京医院为其63家联盟医院已经搭建了统一的系统平台,病人的电子病历在可以在这些联盟医院之间调用。但从整个行业的发展来说,最有效的方法,是由政府来建立一个区域为单位的公共卫生平台,以行业云的形式来实现用户的电子病历与健康档案的共享。

原因很简单,原来医院都是国家拨款的,后来医院进入市场,都是自己挣钱,那么病人就是医院的资源,如果把这些资源放开的话,这些资源就很可能流失,医院怎么办?马靖翔认为,这对于资源共享是个壁垒,要打破几乎只能靠政府的力量,而且具体的配套政策得下来,否则这事就会比较乱。当然,从大的方向来说,资源共享是趋势。首先要打破医院内部的“信息孤岛”。信息孤岛现象在目前医院信息化建设中普遍存在。各个系统不能有效的打通成了难题。建立一个统一的平台,那么一切就都好办了。所有的“孤岛”都可以和平台建立接口,每个孤岛里的信息都可以连接到平台上,到统一的数据库里,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所以,如果真的是实现医院之间互联互通的话,首先是要建立一个医院的统一的平台,很多老牌三甲医院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平台,就不能和外界互联互通。而且这个平台越新医院信息化就越容易建立,越是老医院牵涉的流程就越多,也就越复杂。

医疗云应用兴起

包括上文中所提到,目前医疗信息化建设正面临一系列困境:信息孤岛现象严重,资源利用率低,医院管理者很难全面掌控医院业务;区域信息系统建设缺乏整体规划,存在机构众多、业务差异性大、医疗管理难度大等难题。而随着临床信息共享,医保实时结算等医院业务的发展,医院的异地容灾迫在眉睫。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医院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一旦网络瘫痪或数据丢失,将会给医院和病人带来巨大的灾难和难以弥补的损失。

医院数字化建设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整体系统由上百个业务子系统组建而成,而这些系统间又有频繁的数据交换和业务联动,医院数据、信息中心系统的建设和部署是整个数字化医院系统建设的核心和基础,其架构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医疗机构也在努力寻找解决方案提升用户体验,降低成本,推动医疗信息化发展。

很多国内外it企业都已经针对医疗信息化提出了自己的云计算解决方案。如iBm数字化医院集成平台解决方案、华为区域医疗解决方案、金蝶医疗hBoS云平台、惠普移动医疗解决方案、富士通HopeDraBLe解决方案等。

iBm数字化医院集成平台解决方案包括iBmHiS(医院信息系统)业务连续性方案、iBmpaCS(医学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信息生命周期管理、数字化医院基础架构解决方案、医院集中存储与灾备解决方案等,该方案力求在保护医院已有it系统投资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符合Soa设计理念的,可扩展的it基础架构。最终为医院集团内部、多机构、多业务系统的接入提供底层支撑,建立面向临床面向科研面向集团化管理的信息技术平台,实现临床科研一体化以及医疗信息集成和共享交换,促进医院内部信息流的通畅。

在整体设计中,整个医院it平台分为三个平台系统进行建设,包括生产平台、集成平台、协作医院。系统设计的关键在于建立一个跨平台的医疗信息集成平台,规范临床信息模型及信息共享接口标准,规范系统集成的信息交换标准及其相应的接口规范标准,以适应未来的集成要求。通过创建企业级的信息架构,确保信息随时访问,实现安全的访问和共享,并遵从各种法规监管,通过优化的服务管理提升医护服务质量。在智慧、灵活的动态架构的基础上,发挥iBmpower架构系统优势,以及SystemStorage完整的磁盘阵列、虚拟磁带库、磁带库和San、naS的稳定存储和数据分级管理的优势,通过医疗系统信息化支持就诊服务的高可持续、病历共享和影像存储。

华为区域医疗解决方案是以云数据中心为基础平台,深建立以居民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区域卫生信息化综合方案。方案包含了区域医疗和医院信息系统两个方面。其中社区医疗业务基于区域四大平台,包括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等9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在医院信息系统方面,区域医疗方案提供临床信息系统,运营管理,影像系统和实验室系统四个部分,多种应用子系统。

金蝶医疗hBoS云平台则立足于满足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数字化医院、居民健康等及服务和管理需求,通过安全、便捷和丰富的云服务,服务居民健康管理,服务医疗机构运营与管控,服务政府主管单位的医疗服务监管。

惠普移动医疗解决方案提供了商用台式一体机和惠普医疗推车的解决方案,用于医生、护士移动查房的应用。一体机可支持联网搭建多方视频会议,最大程度的为医生和患者争取时间,提高救治效率。而惠普医疗推车通过无线网络保持与整个信息系统网络实时连接,将患者信息从护士诊疗室带到病床旁;同时,护士还可将现场观察的数据直接输入工作站,提高护理记录的准确性,降低工作量。

服务个人健康管理是趋势

实际上,一个云计算搭建起的智慧医疗体系可以建立协同的合作伙伴关系以提供更好的医疗保健服务,并有效地预测和预防疾病,同时,还能激励每个人作出更明智的选择。这种智慧体系的一大特征是,将让更多人注重个人健康的日常管理,通过多种渠道自动获取和交换信息,从而主动地管理并提供预防性和治疗性的医疗服务。

目前,中国医疗卫生主管部门已经加大对我国卫生事业和国民健康问题的重视程度,并采取了系列措施。2012年8月,我国卫生部的《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明确提出履行政府职责,加大健康投入,依靠科技发展健康产业,揭止、扭转和减少慢性病的蔓延和健康危害等发展目标。卫生部部长陈竺在2012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表示,健康是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建立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制度,是政府的责任。到2020年,中国要实现‘人人享有健康’的发展目标。

云计算能让相关设备从远程操控一些无线近身网络,来侦测我们日常的身体状况,这些健康数据医院能够集中保存,数据长期积累之后为医院提供重要分析参考:把健康信息、体检信息收集起来,通过技术软件分析和一对一的健康服务,能够在对这些数据有判断之后,早早地告诉用户的可能的健康趋势。发现你要做预防治疗。如对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的管理,这也是我国民间常见的高发病。

因而,除了预防疾病,未来医疗业能够做得更多的促进健康,这不是说到了用户快生病的时候才提醒,而是通过对健康数据的分析提前掌握身体状况的趋势,并且提供运动的改善计划、提供食物改善计划。这尤其适合对用户慢性病的管理,去医院一次看不好,打针吃药也不行,慢性病本身需要有一个中长期改进计划。

在健康管理方面,东软集团是国内投入较早和投资较大的it企业。其开发的“数字化健康服务平台”,是一个覆盖城乡居民、实时动态、互动优化的医疗健康管理与服务系统。利用这个平台,可以实现居民健康数据的实时采集与上传,居民和健康顾问可以通过健康服务网站随时查询健康信息。同时,运用it和网络技术,为用户构建基于it的“医疗联盟”,通过这个联盟,可以实现中心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之间的双向挂号和转诊,方便患者就医、降低就医成本。

东软和唐山市合作,建立了统一的数据中心和居民健康档案,为全市居民提供健康管理与服务。通过信息平台,建立起统一的数字化集成平台、统一的医疗专网、统一的数据中心、统一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统一的居民健康卡。实现全市居民全覆盖,医疗机构全覆盖,卫生行部门全覆盖,行区划全覆盖,总之,构成了一个数字化、全覆盖的医疗健康服务网络。

东软集团子公司东软熙康与盛京医院合作成立的熙康健康管理中心,则通过整合优质医疗资源,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及传感器等先进的技术打造的专业化的健康管理服务机构,为居民提供全生命周期、无处不在的健康管理产品与服务。包括健康体检、健康风险评估、运动康复、膳食指导、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远程医疗会诊服务以及绿色就医等专业化、个性化的健康管理与专属医疗保障服务。即消费者在盛京熙康健康管理中心进行健康检查后,其个人健康数据将上传至熙康云平台进行健康数据分析和健康风险评估,从而有针对性地提供个性化、定制的健康干预促进服务,并实时进行远程健康监护,形成全日制、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务模式。

东软集团高级副总裁卢朝霞告诉记者,东软和宝马等一些企业的合作形式,则是根据员工在盛京医院的体检信息和日常的健康数据,结合餐饮和当地的疾病趋势,结合个人的身体状况,为他们提供健康管理方案和更多的提醒、改善。

针对个人,东软推出了腕表这款自主健康管理工具平台,腕表首先是运动设备信息采集器,收集积累用户长期的个人运动和健康数据,这些数据上传到云端后,经过处理分析后为用户提供运动指导、营养管理,把医疗、饮食、运动和it设备、移动设备整合起来。

医疗服务行业发展趋势篇9

【关键词】医患关系;社会关系;和谐

【abstract】thisarticleaimstounderstandthemeaningoftherelationshipbetweendoctorsandpatientsbyusingofmarxismsocialrelationshiptheory,toanalyzethepropertyofdoctor-patientrelationshipfromtheethical,economic,legalandotheraspectsinmultidimensions,andalsotocomprehendthemodeofthedoctor-patientrelationshipindepth.thearticalalsoanalysesthedevelopingtendencyofthedoctor-patientrelationship,grasptheconnotationoftherelationshipaccuratelyandputforwardthesignificanceofconstructingaharmoniousrelationshipbetweendoctorsandpatients.

【Keywords】Doctor-patientrelationship;Socialrelations;Harmonious

First-author’saddress:XuzhoumedicalUniversity,Xuzhou221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32.041

1985-2005年,医改20年中,医患关系没有改善反而持续紧张,尤其是进入21世纪初,“医闹”职业的出现,严重绕乱了医疗秩序、危胁医护人员安全,威害社会的稳定和发展。2009年4月6日,众望所归的“新医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出台,提出了完善四大体系和开展五项重点改革的改革方案。在新医改背景下,对医患关系含义的再定义,深入分析医患关系的内在意义,探索医患关系紧张成因,寻求解决对策,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1医患关系含义的再认识

著名医史学家西格里斯指出:“医学的目的是具有社会性的,它的目的不仅是治疗疾病、使某个机体恢复健康,还是使人调整以适应所处环境,成为一个有用的社会成员。每一个医学行动始终涉及两类当事人,医生和患者,或者更深入地说,医学团体和社会团体,医学是这两群人之间的多方面的关系”[1]。因此对医患关系的研究首先应对医患双方的含义进行深入理解,在此基础上开展进一步研究。有的观点狭义地理解医患关系,认为医患双方即是医生与患者在医疗过程中发生的一种直接的人际关系;有的观点广义地理解医患关系,认为医方是以医护人员为中心的群体,患方则是以患者为中心的群体,医患关系是这两者在医疗过程中的群体关系。

思想家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关系是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总称。从社会关系的发展历史上看,社会关系是具体的、历史的,是受到历史因素的影响而不断演变的。因此在国家进行新医改的背景下,对医患关系的含义应进行再认识,不能停留在仅对“医”、“患”双方传统含义的研究,应将马克思的社会关系理论应用到医患关系含义的理解中来,从社会关系的层面对医患关系的含义进行再认识,充分理解医患关系首先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并且它的发展也遵循着社会关系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具体的,受时代、社会因素影响的,这样才能够将医患关系的含义准确把握。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医疗服务内容和范畴不断扩大,医患关系不再是简单的医生与患者的关系、医方群体与患方群体的关系,而是整个社会关系在医患双方缔结关系过程中的一种典型、集中的体现。

2医患关系的性质分析

受多种因素影响,医患关系的性质是多样性的。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医患关系的性质。

2.1特殊的伦理关系从历史的角度客观看医患关系,它首先是一种由道德、诚信来约束的关系,这意味着道德及诚信的准则是约束医患双方的标准。医患关系是一种较为特殊的人际关系,是一种在陌生人之间的异质性的不对称、不对等、不可逆的交往,这些因素导致医患双方的相互信任具有风险性、不确定性、困难性和复杂性等特征,最终使医患信任变得极为脆弱和不稳定[2]。从伦理学范畴来看,在医疗过程中,应遵循最优化不伤害原则、知情同意原则、自主择医原则等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由于医患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伦理关系,这种特殊性要求医患双方具备较高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所以,和谐的医患关系必须建立在道德和诚实信用的基础上,医患双方应在诚信原则下进行充分地沟通和交流[3]。

2.2特殊的经济关系在医疗实践行为完成的过程中存在货币交换产品的行为,医护人员提供的诊疗方案、医学知识及医疗经验可视为一种劳动产品,患者支付医疗费用换取健康。这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市场交换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经济关系。医务人员和患者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是医疗市场区别于其他市场的重要特征[4]。医疗服务市场是一个不完全竞争的市场,最典型的特征是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服务提供者的自然垄断和缺乏价格弹性。医疗服务产品的替代性较差,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对质优价廉服务的选择成本,限制了患者的选择范围,降低了医疗机构竞争的内动力,弱化了医疗机构之间的竞争能力,形成了较弱的医疗市场竞争环境[5]。在这种情况下,医患关系的经济关系特征只是它的一个方面,不是一种绝对的经济关系,在医疗行为实施的过程中更不能以经济关系为中心,如果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会以经济利益为主导,导致医疗道德水平滑坡,不利于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患者疾病的治疗结果除与医生的诊疗水平相关外,仍受疾病厉害程度、自身健康水平的限制,如一味认为货币必然可以换取健康,一旦无法达到治愈目的,必将导致医患矛盾加深。

4医患关系发展的新趋势

4.1医患关系的法制化趋势在传统意义的医患关系中,双方的权利及义务是依赖于双方的道德约束的,是约定俗称的,并无或缺少相关的法律依据。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改革开放带来的各种新思潮的涌入,中国社会进入急剧变迁的时代,信息社会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各类思想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思想道德水平的滑坡不可必变的出现,原有的医患关系的信任纽带被打破。在这种情况下,患者由于对医学发展了解程度不够、对自身疾病的片面认识、对社会的负面情绪等多种原因,医生由于自身医疗水平、国家医院医疗政策、医风医德滑坡等原因,双方常发生冲突或纠纷。依靠传统的道德约束已经不能够实现医患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因此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完善将填补医患关系中的空白,医患关系的法制化是必然的,也是首要的。

4.2医患关系的市场化趋势受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医患关系的发展也呈现出市场化趋势。市场经济对医疗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推动医学的快速发展,促进医药相关领域技术研发,同时由于市场经济干预医疗活动产生了负面效应,主要表现在少数医务工作者忽略医德医风标杆,过于看重医患关系中的经济因素,无视自己职业操守和道德标准,不利于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因此,医患关系呈现出市场化发展趋势。

4.3医患关系的技术化趋势美国著名医生刘易斯・托马斯曾说过:“触摸是医生最为古老而且也是最为有效的一种动作,在众多至今仍不断出现的新医疗技术中,听诊器是设计用来加大医生和患者之间距离的第一个设备”[14]。进入新世纪以来,医疗相关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高精尖端数字医疗技术包括3D打印技术、医疗智能机器人技术等的发展,在未来医疗领域材料、器械的替代上提出了新的可能,手持app、医疗物联网+的出现为医患双方的沟通机制建立、服务质量的提高、区域协同医疗的发展有较强的促进作用。新技术大幅提高了医疗诊断的准确性,同时使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大量使用新技术,忽略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因此,医患关系呈现出技术化发展趋势。

4.4医患关系的民主化趋势在以往的医患关系中,因医务人员的高度专业性导致其在医患关系中处于主动地位,患者对医生的决策是绝对服从的。但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和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当今医患关系中医生的权威面临挑战,而患者的对权利的要求不断提高,医患之间已衍变为共同参与医疗决策和选择的情况。目前患者对自我的知情同意权、诊疗方案选择、诊疗药品定价、医方服务态度均发挥了主动参与的作用,在出现医患纠纷的过程中,可以选择多种维权方式以保障自己的权益。因此,医患关系呈现出民主化的发展趋势。

5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意义

5.1有利于提高全民健康素质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能够让患者更加尊重医务人员的人格与劳动,更好地理解和配合医生的工作;能够提高医生与患者提高接触的紧密程度,一方面有利于医生采集到质量高的病史材料,另一方面有利于医生为患者制定更加科学的诊疗方案,做出对患者疾病更为科学合理的诊疗方案;和谐的医患关系必然会促使医生工作更加严谨认真,大大减少工作中的失误,大幅降低避免医疗差错与医疗事故的发生。这些综合来看对患者的康复大有裨益,患者健康源于医护人员专业的知识技术水平,和谐的医患关系有利于医生发挥高水平专业技术,也有利于患者治疗效果,从而促进全民健康素质的提高。

5.2有利于推动医学事业的发展原卫生部部长高强曾说过:“医学发展史证明,只有医务工作者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才能使患者积极支持、配合诊疗工作,才能推动医学事业的发展。”和谐的医患关系能够促使医护人员主动的多关心、了解患者,从真心关爱患者的角度出发[15]。良好的医患关系造就良好的工作环境,医护人员能够集中更多的时间精力致力于业务知识的学习与提高,致力于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研究与探索,形成良好的学习工作氛围。这必然有利于提高医务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有利于推动医学科学水平的提高。

5.3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当前社会的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发生数量逐年增多,造成恶劣影响的事件层出不穷。根据卫生部统计数据显示:全国每年医疗纠纷案件逾百万,平均每家医疗机构医疗纠纷事件每年的数量在60起左右[16],恶劣程度日趋提高。当前我国进入了一个全面的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结构日益复杂,社会风气及人们道德水平滑坡,在这种复杂背景下,如果社会整合能力跟不上,国家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容易出现急剧的社会冲突,引发社会矛盾,造成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17-18]。2016年5月,广东省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刚退休的主任陈仲伟被人尾随回家,被砍了30多刀不幸离世[19],究其原因患者对社会的不满发泄到二十多年前为其诊疗的医生身上。暴力伤医事件频发,严重威胁到医务人员人身安全和医院财产安全,严重影响到社会稳定,阻碍社会经济繁荣发展[20]。

以马克思社会关系学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对我国新医改背景下的医患关系的含义进行深入认识,从伦理、经济、法律三个角度分析医患关系的性质,提出了医患关系近年来的市场化、法律化、技术化、民主化发展趋势。只有充分把握医患关系的内涵意义及时代特点,才能够有的放矢的提出缓解医患关系紧张局面的解决思路和方法,从而有效减少医患纠纷发生几率及危害程度,加快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营造良好的医疗卫生氛围,推动医学事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H.p.恰范特[美],刘宗秀[中],阮芳赋.医学社会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67.

[2]李伟民.红包、信任与制度[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5(5):110-116.

[3]郑大喜.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多维视角[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6,216(6):337-340.

[4]朱结焰.医患关系的多重面向[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6,19(4):37-39.

[5]薛义,崔占荣,魏丽.医疗需求的市场规模和市场类型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03,22(5):8-10.

[6]张赞宁.医事侵权立法之不足[J].医院院长论坛,2010,38(5):49-51.

[7]王静.论医患法律关系[J].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12(1):42-43.

[8]陈祥健,詹云燕.医患关系应纳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调整范围[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3(1):5-8.

[9]张赞宁.论医患关系的法律属性[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3):238-242.

[10]贺小雨.医患法律关系定性问题浅析[J].中国基层医药,2006,13(7):1221-1222.

[11]孙福川.医学伦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85.

[12]Braunstein[美].行为科学在医学中的应用[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67.

[13]alasdairmacleanBriefcaseonmedicallaw(影印版)[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15.

[15]尹秀云.从历史演变看医患关系恶化的症结[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7,20(4):54-59.

[16]郭亚飞.卫生部部长高强:解决医患矛盾关键在医方[n].人民日报,2005,5-1.

[17]王启仪.医疗纠纷需第三方调解机制[J].医院领导决策参考,2009,23(6):33-34.

[18]张有义.医疗纠纷仅三成得到解决[n].今晚报,2008,11-7.

[19]冯钢.社会学[m].杭州:浙江大w出版社,2004:215.

医疗服务行业发展趋势篇10

零售业态(Retailformats)是零售企业向确定的顾客提供确定的商品和服务的具体经营形态。针对特定消费者的特定需求,按照一定的战略目标,有选择地运用商品经营结构、店铺位置、店铺规模、店铺形态、价格政策、销售方式、销售服务等经营手段,提供销售和服务的类型化服务形态。

根据商务部2008年新修订的中国零售业态分类标准,由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中商商业经济研究所主导的标准起草修订结果,我国目前从总体上把零售业态可以分为有店铺零售业态和无店铺零售业态两类。

有店铺业态按照零售业态分类原则分为食杂店、便利店、折扣店、超市、大型超市、仓储会员店、百货店、专业店、专卖店、家居建材商店、购物中心、厂家直销中心、电视购物、邮购、网上商店、自动售货亭、电话购物等17种零售业态。

零售业态是动态和发展的。

一般认为,国民收入和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发展是零售业最重要的市场驱动力。一般人均GDp在800-2000美元之间,是连锁超市诞生时期;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是便利店、专卖店、专业店批量发展时期;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高级专卖店、精品店、奢侈品开始流行。

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相当部分城市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北京、上海、广州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这也激发了高端精品超市在上海、广州开始大量涌现。

以上这些都是研究一般的零售业态的,药店行业到底怎样定义其业态,促使其各种业态百花齐放,形成差异,健康蓬勃发展呢?

二、什么因素影响着中国连锁药店的业态定位

在上文一般的零售业态分类中,药店只是被认定为“专业店业态”(specialitystore)中的一种。然而笔者认为,药店业态有其特性,它是药品零售企业为满足不同顾客对于疾病预防、疾病治疗、康复、计生、保健、美丽、健康教育等需求细分后,产生的细分亚态以满足细分需求的。事实上我们知道,消费者选择药店购药的原因与医院比起来,无外乎三条:一是便利、二是便宜、三是可自主选择性多。我们应该对药店的业态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不同细分业态的发展规律和特点,以促进药店业态的繁荣和发展。笔者抛砖引玉,对于药店业态进行细分研究,以期引来专家的深入探讨。

导致中国药店业态定位成型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中国开个开放以来高速发展的经济,人民收入高速增长,使得中国社会出现了三大阶级九大阶层。

首先是精英阶级,分为四大阶层:(1)官员阶层、(2)国有或集体企业、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经理人阶层、(3)知识分子阶层、(4)民营企业主阶层都属于这一阶级。

其次是亚精英阶级,分为三个阶层:(5)国有或集体企业管理和技术人员、(6)外资或民营雇佣管理和技术人员、(7)个体工商户阶层都属于这一阶级。

第三个阶级是平民,分为两大阶层:(8)国有和集体企业工人、外资和民营企业工人、 (9)个体农业劳动者阶层都属于这一阶级。

九大社会阶层的出现,伴随着贫富差距的巨大差异和需求的巨大差异和需求的多元化变化,不同阶层对医药健康的需求出现不同层次的需求与分化。广大民众对药店的需求,不再仅仅是10多年前简单的只是购买药物需求。

促使中国药店出现业态分化,定位成型的第二个巨大的原因是十五年来中国连锁飞速发展带来药店间巨大的竞争压力,药店行业可以说是过度竞争。竞争产生重新定位和业态盈利模式细分化。一家连锁药店做齐所有药店业态,想靠通吃一个消费者所有需求和所有消费者需求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促进中国药店业态进一步分化成型,清晰定位的第三个推动力是新医改及其配套政策的逐步落实到位,新医改形成的政府财政买单的基层医疗市场,猛烈的冲击着目前连锁药店的经营和定位,促使业态业态的进一步形成。

三、十种药店业态定位及其发展趋势

那么,未来中国药店的业态定位究竟是一个什么状况和趋势呢?笔者经过详细走访各地药店,深入分析和研究目前现有的药店业态认为,未来中国连锁药店市场的业态定位,无非是以下十种业态,其各自的特点及发展趋势详述于下。

1、标准药店业态

业态名称:也可以叫标准药超、传统药店、标准药店、处方药店。类似于日本的处方药调配药店。

商品结构:药品为主,处方药、otC产品皆有,有些以处方药为主,有些以otC为主,药品占比在90%以上,医保目录内品种齐全。大多具有医保刷卡定点资格。药品品类品种齐全是其特色。

经营方式:药品专业零售。

目标顾客:主要是治疗疾病需求的人群。

服务:以药学服务见长,具有最少一名执业药师。是居民身边的保健药师。主要解决消费者购药需求。以相对中高端顾客为主。

商圈和面积:非居民区商圈、二级及三级医院周边。经营面积在80-150平方米。

发展趋势:这是前景看好值得大力发展的一类药店业态。这类药店一是适应了医保定点的严格管理,另外随着新医改的推进,医药分业的推行,最有可能拿到社区药房托管这一资格。价格趋势是优质产品、优质服务和高价格带。

核心竞争力:必然是高水平的药学服务和药品齐全。同时这类药店必须快速实现从产品为中心到药学服务为中心的转移。

2、社区便利店业态

业态名称:社区药店、社区便利型药店。便利店。

商品结构:otC药品、各种生活快消品、日杂品皆有,药品销售占比低于60%以上,非药品品类品种齐全是其产品特色。

经营方式:便利品集客,药品赢利。以方便为主。

目标顾客:社区居民为主、面积写字楼区域的白领一族。

服务:以各种便捷服务、快速服务见长,包括送药上门、代客熬药、延长服务时间、代收各种费用等为主。快捷周到的服务也是其特色之一。

商圈和面积:各种居民区、社区内为主,或者靠近居民区。以及写字楼集中的区域,以布点密集,商圈小为特色。经营面积在80平方米以内。

发展趋势:常见慢性病用药、基本药物和医保目录内药品销售,在这类店内将逐步不成为主流。而适合本社区居民的新的健康、美丽、健康的品类会将慢慢发展起来。另外随着新医改的推进,医药分业的推行,最有可能拿到社区药房托管这一资格。价格趋势是优质产品、优质服务和高价格带。

核心竞争力:必然是高水平的药学服务和药品齐全。同时这类药店必须快速实现从产品为中心到药学服务为中心的转移。

三、药诊店业态

业态名称:药诊店、诊所药店、国医馆、坐堂医店等。

商品结构:处方药、和中药饮片、中成药为主。otC药品为辅、配以医疗器械等。中药销售占比高于50%。其中国医馆尤其是中药、高档滋补类参茸产品、养生类产品为特色。

经营方式:具有处方权的坐堂医生处方本店药物为主。

目标顾客:中老年疾病人群、药店附近较大范围的疾病居民为主。

服务:以联络和召集到各地的退休及民间名老中医,通过高水平坐堂医的看病处方,代客煎药和医学指导服务见长,包括送药上门、代客熬药。

商圈和面积:各种商圈,主要集中在次繁华商圈,或者靠近居民区。以布点少,商圈大(1-5公里范围)为特色。经营面积在200平方米以上。有明确的坐堂诊室。

发展趋势:国家政策已经允许注意坐堂,随着新医改医生多点执业的开禁,下一步必将允许执业医生(西医坐堂)。这类药店建立居民疾病档案,成为居民的家庭保健医生只这也业态的发展趋势。

核心竞争力:坐堂医资源和坐堂医经营资格是其核心竞争力所在。

四、药妆店

业态名称:药妆店、个人护理品店等。

商品结构:otC药品、各种特殊功能化妆品、日常化妆品、各种个人清洁及护理用品、健美器材。药品销售占比低于40%,药妆品最少占到销售30%以上,药妆品齐全是其特色。

经营方式:药品和一般日化品集客,药妆品和个人护理品赢利。

目标顾客:20-40岁最求美丽的女性为主,他们是高级白领女士、年轻女士族群、大中专学生族群等。

服务:以各种皮肤护理美容咨询、问题皮肤解决咨询讲座和化妆品知识的专业服务见长。

商圈和面积:各种闹市商业区、写字楼、文教区、高档住宅区。经营面积在100-200平方米以内。

发展趋势:随着新医改的推进和经济的发展,下一个阶段最有前景的药店业态就是药妆店。独特的差异化药妆品类和销售技巧是必须培养的。

核心竞争力:专业美容师护理师是核心竞争力。对问题皮肤的解决、美妆顾问的专业指导和美容指导咨询服务、对药妆产品的把握和销售能力。

五、平价健康大卖场

业态名称:平价药品超市、平价健康大卖场、大健康型药店

商品结构:otC药品、处方药、保健品、医疗器械、各种个人护理及生活类快消品,药品销售占比高于60%,保健品和便携式家用器械是其特征。产品品类齐全,SKU在8000-12000个之间。

经营方式:依靠大健康概念和消费者健康管理的相关服务争取顾客,以药学的关联销售、健康产品体验等为特征。

目标顾客:中老年顾客为主。城市社区居民为主。

服务:产品种类多,可选择性强、有药师、营养师、健康管理医师为患者提供顾问式服务。健康讲座吸引顾客。

商圈和面积:各种居民区、社区内为主,或者靠近居民区。以布点少,商圈大为特色。经营面积在800-1500平方米。

发展趋势:大健康管理、居民的家庭保健顾问、疾病康复的指导医生。

核心竞争力:药师、医师、营养师的高水平的药学服务和健康康复保健指导是其核心竞争力。

六、医保定点店业态

业态名称:医保店、医保定点店、处方药调配药店。

商品结构:各种基药目录、医保目录内药品、处方药、其他药品。无非药品。

经营方式:依靠城市居民的医保刷卡消费来经营

目标顾客:中老年顾客为主。城市企事业单位职工、公务员、社区参保居民为主。治疗人群为主。

服务:刷卡的便利,药学服务见长。

商圈和面积:各种高密度居民区、社区内为主,或者靠近居民区。以布点少,商圈大为特色。经营面积在100-200平方米。

发展趋势:专业药店,承接以后医药分开后的处方药调配。

核心竞争力:获得医保定点资格的政府公关能力,遵守医保刷卡规定和高水平药学服务。

其所以把医保定点药店专门提出来说,是因为在中国医保定点药店管理不规范,准入资格也不规范,盈利模式是靠医保刷卡的不规范,也许最终国家会取消医保定点药店,或者严令非药品在这样的药店销售。2010年12月,云南昆明就准备把非药品赶出医保定点药店。

七、超市店中店业态

业态名称:店中店、参茸专卖店。

商品结构:otC药品、药妆品、化妆品、保健品、各类参茸等滋补品。产品的档次一般就高。化妆品和保健品类占到50%以上的营业额。

经营方式:商超集客,高端医药产品卖货盈利。

目标顾客:全城光顾该商超的18-50岁的顾客。没有忠诚度。

服务:以促销活动吸引商超的顾客群为主。

商圈和面积:商超的顾客群体,因此商圈非常大,有些接近全城。面积100-200平方米。

发展趋势:以后几乎每个商超都有一个店中店。

核心竞争力:独特的吸引消费者的品类。

八、炒作型产品药店业态

业态名称:广播广告药品店、报纸广告产品店等。

商品结构:otC药品、各种特殊功能化妆品、日常化妆品、食字号、医疗器械、消字号产品、民族药。健美器材。短期炒作型产品最少占到销售40%以上。

经营方式:通过当地的广播热线和大规模广告热线运作引导顾客进店按照流程消费,通过当地大篇幅平面媒体广告,炒作一些药品和非药品。吸引顾客按照流程服药。

目标顾客:35-65岁的慢性疾病或者。

服务:广播热线、广播讲座、地面热线咨询、大幅度买赠活动。

商圈和面积:一个城区或者全城交通方便地点,也有选择在车站和商超内的药店。经营面积在200-500平方米以内。

发展趋势:国家慢慢会规范这类产品的广告行为。这类产品会越来越少。

核心竞争力:不断寻找有效的各类产品。进行全面包装和炒作;垄断和具有媒体资源;具有广播热线医生的资源。

九、专科药店

业态名称:糖尿病专科药店、肝胆病专科药店、肿瘤专科药店、个人护理品店专业店等等等等。

商品结构:某类疾病药品齐全,配以该类疾病的保健治疗预防用的保健品、食品、外用药、器械等。

经营方式:以专科药齐全吸引较大商圈顾客光顾的方式来经营。按照疗程和大包装,以会员制方式盈利。

目标顾客:慢性疾病的患者为主要人群。

服务:以各种专科疾病医学和药学指导为基本服务。以关怀消费者为突破口。

商圈和面积:交通便利的地方。各种闹市商业区、写字楼。经营面积在150平方米左右。

发展趋势:随着人们对疾病认识的深刻,联合用药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和应用,该类药店有一定的需求和发展。药店应该有效利用专科的专业特点,联合专科医生进行专科疾病的指导和培训互动。

核心竞争力:专科产品的独特优势。以专业人士指导该类疾病的治疗、联合用药、康复指导见长。

十、网上药店

属于无店铺药店,目前崇尚1+n模式,一个落地旗舰店,其余为当地的加盟店。另一种网上药店是各连锁药店的销售补充。

业态名称:网上药店。

商品结构:高档otC药品、特殊功能化妆品、保健品、健美器材。一般都推荐价格最贵的商品。

经营方式:呼叫中心和接线生服务,线下就进药店配送模式。

目标顾客:特忙性白领人士、远程顾客、夜间紧急需求顾客。

服务:网络相关服务,送货上门服务。

商圈和面积:无需地面传统意义上的商圈,全程都是的商圈内顾客。

发展趋势:由于地面交通的拥塞,步行的不便,以及网络一族的发展,中国已有4.3亿网民,购药需求逐步在网络上形成。市场必将稳步增大。

核心竞争力:独特的产品群,快速配送的能力、电子商务的快捷配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