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姆定律的适应范围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2:50:29

欧姆定律的适应范围篇1

【关键词】物理;欧姆定律;问题;解题思路

欧姆定律是高中物理电学部分的核心内容,也是高考的重难点内容,同时欧姆定律掌握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我们的考试成绩,因此要多用时间将这块知识进行巩固,以取得更高的分数。

1在欧姆定律的学习中常遇到的问题

1.1欧姆定律的使用范围问题

在电路的实验过程中,我会出现忽略导线,电子元件与电源自身的电阻,将整个电路视为纯电阻电路的问题。而欧姆定律通常只适用于导电金属和导电液体,对于气体、半导体、超导体等特殊电路元器件不适用,但我们知道,白炽灯泡的灯丝是金属材料钨制成的,也就是说线性材料钨制成的灯丝应是线性元件,但实践告诉我们灯丝显然不是线性元件,因此这里的表述就不正确,本人为了弄清这里的问题,向老师进行了请教并查阅了相关资料,许多资料上说欧姆定律的应用有“同时性”与“欧姆定律不适用于非线性元件,但对于各状态下是适合的”。但我自身总觉得这样的解释难以接受,有牵强之意,即个人理解为既然各个状态下都是适合的,那就是适合整个过程。

1.2线性元件的存在问题

通过物理学习我们会发现材料的电阻率ρ会随其它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如温度),从而导致导体的电阻实际上不可能是稳定不变的,也就是说理想的线性元件并不存在。而在实际问题中,当通电导体的电阻随工作条件变化很小时,可以近似看作线性元件,但这也是在电压变化范围较小的情况下才成立,例如常用的炭膜定值电阻,其额定电流一般较小,功率变化范围较小。

1.3电流,电压与电阻使用的问题

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及单位,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是最基础的概念,也是我最容易混淆的内容。电流表测量电流、电压表测量电压、变阻器调节电路中的电流,而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是基本的电学测量仪器,另外,欧姆定律只是用来研究电路内部系统,不包括电源内部的电阻、电流等,在学习欧姆定律的过程中,电流表、电压表、导线等电子元器件的影响常常是不考虑在内的,而对于欧姆定律的公式i=UR,i、U、R这三个物理量,则要求必须是在同一电路系统中,且是同一时刻的数值。

2欧姆定律学习中需要掌握的内容

本人在基于电学的基础之上,通过对欧姆定律的解题方式进行分析,个人认为我们需掌握以下内容:了解产生电流的条件;理解电流的概念和定义式i=q/t,并能进行相关的计算;熟练掌握欧姆定律的表达式i=U/R,明确欧姆定律的适用条件范围,并能用欧姆定律解决相关的电路问题;知道什么是导体的伏安特性,什么是线性元件与非线性元件;知道电阻的定义和定义式R=U/i;能综合运用欧姆定律分析、计算实际问题;需要进行实验、设计实验,能根据实验分析、计算、统计物理规律,并能运用公式法和图像法相结合的方法解决问题。

3欧姆定律的解题思路及技巧

3.1加深对欧姆定律内容的理解

在欧姆定律例题分析中,我们比较常见的问题是多个变量的问题,以我自身为例,由于物理理解水平有限,且电压、电流、电阻的概念比较抽象,所以学习难度较大,但我通过相关教学短片的学习,将电阻比喻成“阻碍电流通行的路障,电阻越大路越不好走,电阻越小通过速度则快”的方式,明白了电阻是导体自身的特有属性,其大小是受温度、导体的材料、长度等各方面因素影响的,与其两端的电压跟电流的大小无关,并且明白了电阻不会随着电流或者电压的大小改变而改变。同时我们每一个人都知道对于不同的习题,解决步骤都是不相同的,虽同一问题会有不同的解题方法,但总是离不开欧姆定律这个框架。因此对于一些与电学有关的知识,我一般会利用欧姆定律解决电生磁现象与电功率计算问题。例如:某人做验时把两盏电灯串联起来,灯丝电阻分别为R1=30Ω,R2=24Ω,电流表的读数为0.2a,那么加在R1和R2两端的电压各是多少?我可以根据两灯串联这一关建条件,与U=iR得出:U1=iR1=0.2a×30Ω=6V,U2=iR2=0.2a×24Ω=4.8V,故R1和R2两端电压分别为6V、4.8V的结论。

3.2利用电路图进行进行计算

在解有关欧姆定律的题时,以前直接把不同导体上的电流、电压和电阻代入表达式i=U/R及导出式U=iR和R=U/i进行计算,并把同一导体不同时刻、不同情况下的电流、电压和电阻都代入欧姆定律的表达式及导出式进行计算,因此经常混淆,不便于分析问题。通过后期老师给予我的建议,在解题前我都会先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并在图上标明已知量、数值和未知量的符号,明确需分析的是哪一部分电路,这部分电路的连接方式是串联还是并联,以抓住电流、电压、电阻在串联、并联电路中的特征进行解题。同时,我还会注意开关通断引起电路结构的变化情况,并且回给“同一段电路”同一时刻的i、U、R加上同一种脚标,其中需注意单位的统一与电流表、电压表在电路中的连接情况,以及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动时电流、电压、电阻的变化情况。

3.3利用电阻进行知识拓展

本着从易到难的原则,我们可从一个电阻的问题进行计算,再扩展到两个电阻、三个电阻,逐渐拓宽我们的思路,让自己找到学习的目标以及方法。比如遇到当定值电阻接在电源两端后电压由U1变为U2,电路中的电流由i1增大到i2,这个定值电阻是多少的问题时,我们可利用欧姆定律的概念ΔU=Δi・R得到电阻的值,而当难度增加由一个电阻变为两个电阻时,定值电阻与滑动变阻器串联在电压恒定的电源两端,电压表V1的变化量为ΔU1,电压表V2的变化量为ΔU2,电流表的示数为Δi,在这样的问题上可将变化的问题转化为固定的关系之间的数值,就可简化许多变量问题的计算。当变量变为三个电阻时难度会进一步的增大,我起初认为这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放弃了这类题,而在经过询问成绩优秀的同学时,才知道可将三个电阻尽量化为两个电阻,通过电压表与电流表的位置将电阻进行合并,以此简化题目。

4总结

简言之,欧姆定律是物理教材中最为重要的电学定律之一,是电学内容的重要知识,也是我们学习电磁学最基础的知识。当然,对于欧姆定律的学习与解题方法,自然不止以上所述方法,因而在具体的学习中,我们要立足于自身实际学习情况来进行方法的选取,突破重难点知识,以找到更好的解题思路。

参考文献:

[1]高飞.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技巧[J].才智,2009(27)

欧姆定律的适应范围篇2

关键词:理解;欧姆定律;电流;电压;电阻

欧姆定律是初中物理电学部分的核心内容,也是中考中考点的重点内容、难点内容。欧姆定律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要多用时间将这块知识夯实,才能取得高考的胜利。

一、明确欧姆定律的内容

1、实验思想和方法

欧姆定律在教材上是通过在“控制变量法”的实验思想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即在控制电阻不变,得到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控制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得到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由此得到了电路中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2、欧姆定律的表达式

由实验总结和归纳出欧姆定律: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表达式为:i=U/R;i的单位是安(a),U的单位是伏(V),R的单位是欧(Ω);导出式:U=iRR=U/i

注意表达式中的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即具有同一时间,同一段导体的关系。

3、欧姆定律的应用条件

(1).欧姆定律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2).欧姆定律只适用于金属导电和液体导电,而对于气体、半导体导电一般不适用;

(3).欧姆定律表达式i=U/R表示的是研究不包含电源在内的“部分电路”;

(4).欧姆电律中“通过”的电流i、“两端”的电压U及“导体”的电阻R都是同一个导体或同一段电路上对应的物理量,不同导体之间的电流、电压和电阻间不存在上述关系。

4.区别i=U/R和R=U/i的意义

欧姆定律中i=U/R表示导体中的电流的大小取决于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这段导体的电阻。当导体中的U或R变化时,导体中的i将发生相应的变化。可见,i、U、R都是变量。另外,i=U/R还反映了导体两端保持一定的电压,是导体形成持续电流的条件。若R不为零,U为零,则i也为零;若导体是绝缘体R可为无穷大,即使它的两端有电压,i也为零。因此,在欧姆定律i=U/R中,当R一定时i与U成正比;当U一定时i与R成反比。

R=U/i是欧姆定律推导得出的,表示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跟这段导体中的电流之比等于这个导体的电阻。它是电阻的计算式,而不是它的决定式。导体的电阻反映了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因此,在导出式R=U/i中R与i、U不成比例。

对于给定的一个导体,比值U/i是个定值;而对于不同的导体,这个比值是不同的。不能认为导体的电阻跟电压和电流有关。

二、欧姆定律的应用

在运用欧姆定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有关计算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要分析清楚电路图,搞清楚要研究的是哪一部分电路。这部分电路的连接方式是串联,还是并联,这是解题的关键。

2.利用欧姆定律解题时,不能把不同导体上的电流、电压和电阻代入表达式i=U/R及导出式U=iR和R=U/i进行计算,也不能把同一导体不同时刻、不同情况下的电流、电压和电阻代入欧姆定律的表达式及导出式进行计算。为了避免混淆,便于分析问题,最好在解题前先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在图上标明已知量的符号、数值和未知量的符号。同时要给“同一段电路”同一时刻的i、U、R加上同一种脚标;不能乱套公式,并注意单位的统一。

3.要搞清楚改变和控制电路结构的两个基本因素:一是开关的通、断情况;二是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阻值发生变化时对电路的影响情况。因此,电路变化问题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类是由于变阻器滑片的移动,引起电路中各个物理量的变化;另一类是由于开关的断开或闭合,引起电路中各个物理量的变化。解答电路变化问题的思路为:先看电阻变化,再根据欧姆定律和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来分析电压和电流的变化。这是电路分析的基础。

三、典型例题剖析

例1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R=12Ω,Rt的最大阻值为18Ω,当开关闭合时,滑片p位于最左端时电压表的示数为16V,那么当滑片p位于最右端时电压表的示数是多少?

解析:分析本题的电路得知是定值电阻R和滑动变阻器Rt串联的电路,电压表是测R两端电压的。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位于最左端时电压表的示数为6V,说明电路中的总电压(电源的电压)是6V,而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位于最右端时,电压表仅测R两端的电压,而此时电压表的示数小于6V。

滑片p位于变阻器的最右端时的电流为i=U1R+Rt=6V12Ω+18Ω=0.2a。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U2=iR=0.2a×12Ω=2.4V。

例2如图所示,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B滑动时,电流表的示数将;电压表的示数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如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2.5V,要使电压表的示数变为3V,滑片p应向端滑动。

图1

分析:根据欧姆定律i=UR,电源电压不变时,电路中的电流跟电阻成反比。此电路中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是ap段,动滑片p向B滑动时,ap段变长,电阻变大,所以电流变小。电压表是测Rx两端的电压,根据Ux=iRx可知,Rx不变,i变小,电压表示数变小。反之,要使电压表示数变大,滑片p应向a端滑动。

答案:变小;变小;a。

参考文献:

欧姆定律的适应范围篇3

关键词:电学设计实验欧姆定律注意问题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不管是以前的单科考试还是近年来的“理综”测试,实验能力的考查都是理科高考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所占的比重是所有考生都不能忽视的。而电学设计实验的考查,又是实验考查的重点内容,是所有考生都觉得较难掌握的一个部分。由于电学设计实验的多变性,使得学生在练习和考查中经常出错。为了比较快而正确地做好电学设计实验,我认为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实验原理的确定

电学实验的原理无非三种:多用电表的使用(比较基础),利用部分电路欧姆定律i=U/R,采用伏安法测电阻、利用全电路欧姆定律e=U+ir或e=i(R+r)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其中尤以伏安法测电阻最为灵活多变。

二、实验电路的设计

设计实验电路最主要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测量电路的选择,另一个就是调节电路的设计。

1.测量电路的选择

在电学实验中,根据安培表的位置,测量电路有内接法和外接法两种,它们的适用范围不一样。

(1)内接法:电路如图1,由于实验原理是R=U/i,而R=U/i=U/i,可知由于安培表的分压作用,U=U+U,使得电压值的测量值偏大,从而导致电阻测量值偏大,因此当U?垲U,即有R?垲R时,结果较准确。

(2)外接法:电路如图2,由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使得i=i+i,测量电流值偏大,从而导致电阻测量值偏小,这样只适用于测量小电阻(即R?垲R)。

明确这些误差来源,便可根据被测阻值与待测电阻阻值之比,合理选择测量电路,减小误差。

2.控制电路的选择

控制电路主要是针对滑动变阻器(或变阻器)的连接方式而言的,其连接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限流式接法,一种是分压式接法。

(1)限流式接法:如图3,滑动变阻器只有部分电阻与用电器串联。

(2)分压式接法:如图4,滑动变阻器有部分电阻与用电器并联,另一部分连在干路上。

以上两种连接方式均可起到调压、限流作用,但调节范围不同,电路由于变阻器的存在而引入的额外损耗也不同。两电路相比,区别如下:

1)控压范围:

分压:0―U(与R无关)

限流:RU/(R+R)―U(与R有关)

2)限流范围:

分压0―U/R

限流U/(R+R)―U/R

由上可知:分压接法中,电压、电流变化范围较大,限流接法电路调节比较方便,额外损耗的功率也较小;当两种接法都能满足实验要求时,可优先选择限流接法。当变阻器的阻值略大于待测电阻时,限流接法已基本可以满足实验对控制范围的要求。但当R大于R时,限流接法调节范围相对较小,调控作用不明显,一般只能选分压。

二、实验器材的选择

实验器材的选择,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1.可行性原则

根据实验要求和提供的实验器材,选择合适的仪器,使实验方便可行,达到设定的效果。

2.安全性原则

在实验过程中,不能出现由于实验方案不合理或器材选择不当而出现仪器损坏的不良后果。在电学实验中,主要需要考虑:电压表两端的电压值,通过电流表的实际电流值是否超过它的量程;电表使用中“+”、“-”接线柱是否接反,通过个电器元件如滑动变阻器、电阻等的实际电流是否超过其额定电流,电源的最大输出电流是否超过其额定电流等。

3.准确性原则

要求实验误差尽量小,精度尽量高。在电学实验中,使用电压表、电流表时,尽可能使指针接近满量程,其指针应偏转到满偏的1/3以上,使用欧姆表时,宜选用指针尽可能在中间刻度(1/3―2/3之间)上。

4.方便性原则

选用滑动变阻器时,要使电压和电流的调节范围既满足实验要求,又便于调节。在调节滑动变阻器时,应使其大部分电阻线都用到。而在其他都适合的情况下,限流电路比分压电路便于调节。

5.经济性原则

使实验中额外损耗最小。

例1:为测定一个阻值约为25kΩ左右的电阻R,备有器材:

①直流电流表a1(0―100ua,R≈1KΩ)

②直流电流表a2(0―500ua,R≈200Ω)

③直流电压表V1(0―10V,R≈10kΩ)

④直流电压表V2(0―50V,R≈500kΩ)

⑤直流电源e(12V,r=4Ω)

⑥变阻器R(0―1kΩ,功率1w)和导线、电键等。

应选用电流表?摇?摇?摇?摇电压表?摇?摇?摇?摇画出实验电路图。

分析:1)器材选择:电源电动势e=12V,待测电阻约为25kΩ,则im=e/R=12/(25×1000)=480ua,电流表应选a2,电压表V1的量程虽然小于电源的电动势e,但可利用控制电路将待测电阻R上的电压控制在10V之内,而V2的量程较大,无法取得较高的精确度,所以电压表应选V1。

2)电路设计:

测量电路:R/R=25×1000/200=125,R/R=100×1000/(25×1000)=4,即R?垌R,而R与R相近,所以应用电流表内接法测量。

控制电路:变阻器R的最大阻值远小于R,若用R做限流电阻,调节范围不够大,无法满足调节范围的要求,应接成分压器,使R上的电压可任意调节,并能多次测量,使误差较小。综上所述,电流表应选a2,电压表应选V1,电路如图5。

例2:从下表中选择适当的实验器材,设计一电路来测量电流表a1的内阻r,要求方法简洁,有尽可能高的测量精度,并能测多组数据。

在表格右方的框中画出电路图,标明所用的器材代号。

分析:此问题就是设计性问题,由于题目给了一个电压表,如果不认真进行分析,就很容易选择“伏安法”,但若把电压表与电流表a1并联,由于电压表的量程为10V,而电流表a1两端的电压最高只有0.4V左右,实验时电压表指针偏转将很小,从而测量误差太大,显然无法满足对测量精度的要求,因此本题不能用“伏安法”。仔细审题发现:题目中给出了电流表a2的准确阻值r2,可以用a2代替伏特表,把a2与a1并联起来,据U1=U2=ir,即可测出a1两端的电压,再由r1=U1/i1,求出a1的阻值。又由于保护电阻的阻值与待测电阻值之和比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大,为了满足测量范围的需要,滑动变阻器应选用分压接法,具体如图6。

欧姆定律的适应范围篇4

[关键词]安全港协议;无效裁决;网络安全;合作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D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16)05―0055―02

一、案件源起

本案第一次引起公众注意是在2014年,一位奥地利隐私保护人士马克斯?施雷姆斯(maxSchrems)发起了一项针对Facebook欧洲子公司的大范围集体诉讼,他指控Facebook违背了欧洲数据保护法律。施雷姆斯在维也纳商业法院向Facebook也提起了这项诉讼。这些行动已经促使Facebook删除了脸部识别和过多的用户数据。不过作为欧洲唯一有权处罚Facebook的机构,爱尔兰监管机构并没有按照施雷姆斯的要求推动Facebook其他改革。当时,施雷姆斯表示:“这起案件已经持续了三年,但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做出判决。他们总是承诺“下个月”或“很快”做出决定,但三年来这些投诉始终没有带来具有约束力的成果。”去年,美国和加拿大以外的任何Facebook用户都可以通过网站加入这位名叫马克斯?施雷姆斯(maxSchrems)的法律专业学生发起的集体诉讼。

虽然施雷姆斯之前的诉讼已对社交网络公司产生相当大的影响,迫使Facebook放弃面部识别程序,相关用户也可以要求Facebook公布数据。但是,施雷姆斯和其他Facebook用户认为,Facebook在其他许多方面都不尊重欧盟隐私法,其中包括参与美国国家安全局的“棱镜”项目,即Facebook通过使用有“点赞”按钮的页面跟踪任何访问这一页面的用户,帮助其收集公共互联网使用的个人数据。另外,Facebook也未经用户同意,私下使用多种用户数据。迫于爱尔兰当局对官司施加的政治压力,施雷姆斯选择在奥地利对Facebook提起新一轮。由于欧盟的运作方式,奥地利的判决仍适用于Facebook在爱尔兰的业务。安全港协议法律问题由此产生。

二、欧盟法院的裁决要点

欧盟法院于十月六号做出了对此案件裁决,并在判决书中列明了一百多条判决理由。主要的判决依据总结如下:国家监管当局的独立担保旨在确保对于个人隐私保护的监控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安全港协议不能保护个人资料已经或可能被转移到第三国的人员免于接受国家监管当局提出的要求;安全港计划没有规定会保护欧盟公民关于美国当局访问他们的个人资料转移到美国,只涉及商业争端解决条款;安全港计划不符合欧盟数据保护指令在保护个人数据方面的标准所需的要求,所以相应的“无效”。

《欧盟数据保护指令》规定,原则上仅在第三国确保适当程度的数据保护的情况下,才可向第三国进行个人数据传输。欧盟法院裁决认定,即便欧委会认为第三国可确保适当程度的保护,国内监管机构在处理主张时,还必须能完全独立地审查向第三国进行个人数据传输是否符合《数据保护指令》。因此,国家数据保护机构不受欧盟委员会2000年7月安全港决议的约束。法官还认为,欧盟委员会理应查明美国依照其国内法或其国际承诺在事实上确保其对基本权利的保护程度,在本质上等同于欧盟数据保护指令项下欧盟地区对基本权利的保护。但欧委会仅仅对安全港计划进行了审查,并未将美国政府机构不受协议约束这一情况考虑在内。美国的国家安全法律允许美国政府机构可以获取存储于美国服务器中的个人数据。该判决当前产生的结果是,涉及本案的爱尔兰监管机构需依照欧盟数据保护指令,决定是否应基于美国无法提供适当程度的个人数据保护这一理由,暂停向美国传输脸谱公司欧洲用户的数据。也就意味着,安全港协议被欧洲法院的判决之后,虽然该裁定不会自动终止数据传输到境外,但如果公司没有充分保护用户数据,它允许各国监管机构暂停数据传输。

三、案件影响及各方态度

“我非常认同该法院的裁决”施雷姆斯则表示这是对美国监控的重大打击,并称这清楚地表明,该裁决绘制了一条明确的界限,它明确对人民的监控违反了我们的基本权力,美国企业不能帮助美国间谍活动违反欧盟基本权利。同时,施雷姆斯补充说道,“这个判例法将是一个里程碑,这将对执行类似监控的欧盟成员国带来宪法挑战。”

尽管安全港协议失效被认为是隐私和监控的胜利,但给企业带来的是一系列复杂问题。分析人士认为,欧洲法院的判决将使依赖于《安全港协议》的企业不得不重新制定数据存储方案,因此一部分美国企业如果要执行新规定,将欧洲用户的数据存储在欧洲,需要在技术上做出大幅调整,从而耗费大量时间和金钱,还有一种可能就是美国企业因为在欧洲的运营受限可能正式撤离欧洲,让欧洲用户在登录时签署个人授权,从而登录美国网页,那么它的运营方式也将会不得不采取一些新的改变。

从欧盟的立场来看,《安全港协议》的废除无疑树立了其坚决的姿态。但是后续影响的可不只是美国。一方面是欧盟贸易的受损,另一方面,欧盟各国还要面临国内众多美国科技公司用户的不满和指责。欧盟委员会副主席蒂默曼斯在宣布裁定当天表示,尽管欧洲法院作出了判决,但欧美双方企业间的数据交换并不会就此停止,欧盟会加快与美国制订新的数据传输协议,代替被法院裁定无效的《安全港协议》。2016年2月2日,欧盟委员会宣布,欧盟和美国已经就两地公司之间传输个人数据涉及的隐私保护问题达成新的框架协议,即欧美隐私保护(eU-USprivacyShield)协议。该协定还需经过一些机构的批准才能生效。新协议将要求美国公司履行更加严格的义务来保护欧洲的个人数据。希望从欧洲得到个人数据的美国公司需要承诺关于个人数据如何处理和个人权利得到保障的“稳健义务”。美国商务部将监控企业自行并接受联邦贸易委员会依照美国法律执行的承诺书。另外,任何处理来自欧洲人力资源数据的公司必须承诺遵守欧洲数据保护相关机构的决定。欧盟委员会也表示,新协定满足了欧洲法院裁定中的要求。

四、互联网时代与数据信息安全

近年来,智慧城市建设大大加速了大数据的生产,由于城市公共信息平台汇集了城市的地理空间信息、人口信息、经济信息、信用信息、政务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因此,这些大数据无疑已成为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在互联网时代,用

户个人数据时刻面临被非法获取或滥用的风险,任何人都有成为网络“透明人”的可能。

很多国家都已经认识到这个严峻的问题,欧盟则在这方面有独特的经验。欧盟在1995年10月就通过了《欧盟议会和欧洲委员会就有关处理和自由转移私人数据问题保护个人的指南》,明确禁止将成员国私人数据传输到对隐私权保护不力的国家。1998年10月,欧盟正式批准生效了具有法律性质的《个人数据采集和传输行为保护指令》。2012年,欧盟通过修改“数据保护指令”,又把个人数据保护制度向前推动了一步。相比之下,我国虽然在数据信息安全领域的立法起步不晚,但是发展情况与发达欧盟及其他发达国家相差甚远。我国1994年通过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系统保护安全条例》,该条例是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的法律基础。但我国现行的信息安全立法的现状仍不乐观:信息安全基本法缺位,相关的法律规定大部分仍然散见于各个部门法当中、缺乏统一的立法理念、立法层级较低、立法结构不合理。并且对于目前云计算和进一步全球化趋势将会带来的信息安全风险的保障作用都十分有限。

因此,在目前大数据的时代,数据安全问题不仅是欧美两方面临的争议问题,更何况在我国立法并不完善的情况下,这对于我国的网络安全更是一个严峻挑战。以我国用户量最多的阿里巴巴公司为例,日前,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石东伟表示:“大数据就像我们的生命线一样。”的确,经过十六年的运营,阿里巴巴平台沉淀了大量的商业数据资源。一方面,阿里巴巴的消费数据覆盖之广、累积之深,全球没有任何一家公司和机构能出其右;另一方面,阿里巴巴的云计算技术位居业界翘楚,其数据挖掘能力几乎独步江湖。这两项结合起来,使阿里巴巴能够轻而易举地为其用户建立一个细致的个人档案和并进行精准的行为预测。然而,需要补充的是,大数据不仅是阿里的生命线,更是国家安全的生命线。因此,换一个角度来说:从国家的信息安全的出发,阿里的大数据有多可怕。

五、安全港协议案对中美未来网络协议的启示

网络安全是全球性挑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置身事外、独善其身,维护网络安全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我国近年来也逐步加强对网络安全这一领域的重视,国家主席在乌镇出席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演讲中更是明确提出了“网络”的新概念。网络空间是人类共同的活动空间,网络空间前途命运应由世界各国共同掌握。

网络安全也一直是当前中美关系中的一个焦点问题。早在2010年,中美围绕谷歌事件的交锋就涉及到网络自由的问题;接任国家主席后,奥巴马就在致电表示祝贺时专门提及网络安全问题;在13年6月初加州安纳伯格庄园举行的习奥会上,网络安全成为中美两国首脑会晤的一个重点议题。此次,欧美安全港协议被判失效,再次让网络安全成为中美之间的热点话题。截至目前为止,美国主要在网络安全的两个层面上指责中方:一是所谓互联网自由问题,指责中方对于互联网的管制;二是所谓中方尤其是中国政府支持的针对美国企业服务器的黑客行为。

目前,对于中美两方订立网络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障碍。首先,因为中美的信息化发展阶段不同,采取的策略也有所不同,之间的差异也必然远超欧美。其次,中美两国在历史文化传统、意识形态、发展道路等方也存在着巨大差异。在国际社会上,中国“网络”的概念得到了很多国家的支持和认同。但美国则认为,互联网空间应该是一个国际公域,应该保持无限制的开放和自由,并鼓吹互联网世界所谓的公开、透明和人权。最后,思维僵化严重阻碍中美客观全面理解对方。只有双方相互理解对方,才能通过寻求共识,达成双方都能接受和满意的合作框架。这些即是双方在未来需要作出调整和改变的。中美两国签订网络的协议内容,很可能是把目前各个大国已经有共识的内容确定下来,而这个协议将不仅仅是中美两国的,在今后很可能成为全球网络空间共同准则的范本,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倩,朱宏峰,刘天华.大数据安全的现状与发展〔J〕.计算机与网络,2013,(06).

欧姆定律的适应范围篇5

1.引言

加速器高能物理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了,西欧起步比美国要晚几年,而且人力物力等又在二战中受到严重破坏。因此,在头十年,西欧要比美国落后的多。但后来,西欧的工作方向和方法对头,加速器选得对,造的快,选得好;重大物理问题选得对,解决的快,解决的好!所以,西欧显得领先了。为什么呢?我想西欧有良好的物理系统,尤其是好的科学实验传统。这些传统都是经过三、四百年来长期培植出来的。如果说西欧是物理学的主要发祥地和成长的地方,并不算夸大。

2.实验是物理学理论基础,实验检验真理,判定理论的适用范围

物理学的研究方法通常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对物理现象进行分析、抽象和概括,从而建立物理定律,进而形成物理理论。人们根据科学实验的结果,在一定的局限范围内,提出科学理论,再回到实践中去去检验,如果出现了新的实验事实和这个定律相违背,那么便需要修正原有的物理定律与物理理论,通过实践又提出新的理论,进行新的认识,如此反复,促进了科学的发展。因此,科学实验是科学理论的源泉,是自然科学的根本,同时,科学理论对实验起着指导作用。

理论有一定的适用范围,这个范围往往也要由实验来确定。例如。玻意耳-马略特定律只适用与理想气体,因为雷尼奥的实验证明当气体压强增大时,pV值偏离常数。塞曼效应固然为洛仑兹电子论提供了用武之地,用这个理论从塞曼的观测推算出了带电微粒的核质比,与几个月后汤姆生的阴极射线磁偏转所得结果,数量级正好吻合,从而肯定了洛仑兹电子论。但是,不久证实塞曼效应还有大量的反常现象,即所谓的反常塞曼效应,却得不到经典理论的解释,甚至玻尔的定态跃迁原子模型理论也无能为力。这个疑难曾捆扰了物理学家达二十余年,直到1924年泡利还在为之苦恼。

理论和实验是物理学的两个组成部分,缺少哪一方面都是不可思议的。有句名言说的好:“没有实验,理论是空洞的;没有理论,实验是盲目的。”理论和实验之间是相辅相成的辨证关系。强调实验的作用,丝毫不意味着贬低理论的地位。

3.实验测定常数

常数在物理学中有重要意义。物理学研究的是“物”,这就会遇到许多与物质性质有关的量,量与量之间存在函数关系,在函数关系中必然会有一系列常数。例如:导热系数、比热、电阻率、电阻温度系数、折射率等等。确定这些常数要靠实验。这些常数在一定条件下会随某一因素改变,也要靠实验来测量这一类叫物质常数。

另有一类常数叫基本常数。它是物理学领域中的一些普适常量,于物质无关。例如:真空中的光速、基本电荷、电子的核质比、普朗克常数、里德伯常数、精细结构常数等等。基本物理常数是理论计算和实际应用中不可缺少的依据。

4.实验发现新事实,探索新规律。实验上的发现为物理学开辟了新天地,推广了物理知识的应用。

在电学方面事例很多,库仑定律的建立、欧姆定律的建立、伽伐尼和伏打发现动物电和化学电源、法拉第发现电解定律和电磁感应定律,无一不是通过大量实验做出的。

19世纪末,经典物理学发展到了相当完善的地步,人们纷纷认为物理学已经发展到了极点,以后只是把常数测的准些,向小数点后面再推进而已。然而,正是实验的新发现打破了沉闷的空气,揭示了经典物理学的严重不足。在19、20世纪之交的年代里,x射线、放射性和电子的发现接踵而至,开拓了新的领域,物理学孕育着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欧姆定律的适应范围篇6

一、电磁学教材的整体结构

电磁运动是物质的一种基本运动形式。电磁学的研究范围是电磁现象的规律及其应用。其具体内容包括静电现象、电流现象、磁现象,电磁辐射和电磁场等。为了便于研究,把电现象和磁现象分开处理,实际上,这两种现象总是紧密联系而不可分割的。透彻分析电磁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以及它们的相互联系,才能使孤立的、分散的教学变成系统化、结构化的教学。对此,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认真分析教材。

1.电磁学的两种研究方式。

整个电磁学的研究可分为以“场”和“路”两个途径进行,这两种方式均在高中教材里体现出来。只有明确它们各自的特征及相互联系,才能有计划、有目的地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场的方法是研究电磁学的一般方法。场是物质,是物质的相互作用的特殊方式。中学物理的电磁学部分完全可用场的概念统帅起来,静电场、恒定电场、恒定磁场、静磁场、电磁场等,组成一个关于场的系统,该系统包括中学物理电学部分的各章内容。

2.物理知识规律。

物理知识的规律体现为一系列物理基本概念、定律和原理的规律,以及它们的相互联系。

物理定律是在对物理现象做了反复观察和多次实验,掌握了充分可靠的事实之后,进行分析和比较找出它们相互之间存在着的关系,并把这些关系用定律的形式表达出来。物理定律的形成,也是在物理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但是,物理定律并不是绝对准确的,在实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物理定律总是具有近似性和局限性,因此其适用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

“恒定电流”一章中重要的物理规律有欧姆定律、电阻定律和焦耳定律。欧姆定律是在金属导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对金属导电、电解液导电适用,但对气体导电是不适用的。欧姆定律的运用有对应关系。

电阻是电路的物理性质,适用于温度不变时的金属导体。

3.通过电磁场在各方面表现的物质属性,使学生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的观点。

电现象和磁现象总是紧密联系而不可分割的。大量实验证明在电荷的周围存在电场,每个带电粒子都被电场包围着。电场的基本特性就是对位于场中的其它电荷有力的作用。运动电荷的周围除了电场外还存在着另一种场——磁场。磁体的周围也存在着磁场。磁场也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磁场的基本特性就是对处于其中的电流有磁场力的作用。现在,科学实验和广泛的生产实践完全肯定了场的观点,并证明电磁场可以脱离电荷和电流而独立存在,电磁场是物质的一种形态。

二、以“学科体系的系统性”贯穿始终,使知识学习与智能训练融合于一体

1.场的客观存在及其物质性是电学教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电场强度、电势、磁场磁感应强度是反映电、磁场是物质的实质性概念。电场线,磁感线是形象地描述场分布的一种手段。要进行比较,找出两种力线的共性和区别以加强对场的理解。

2.电磁场的重要特性是对在其中的电荷、运动的电荷、电流有力的作用。在教学中要使学生认识场和受场作用这两类问题的联系与区别。

3.认真做好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通过演示实验是非常重要的措施。把各种实验做好,不仅使学生易于接受知识和掌握知识,也是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安排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加强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引导学生从实验观察和现象分析中来发展思维能力。从物理学的特点与对中学物理教学提出的要求来看,应着力培养学生的独立实验能力和自学能力,使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统一在使学生真正掌握科学知识体系上。

欧姆定律的适应范围篇7

一、物理规律教学的重要性

物理规律是物理学知识体系的核心构件,物理规律教学也是中学物理教学成功的关键环节。

1.物理规律是物理学知识体系的核心

物理学的知识体系是以一系列的物理规律凝聚而成的。在物理学发展史上,人们正是以一系列的物理规律为中心而建立了物理学的各个分支体系。例如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是光学知识的中心,欧姆定律、串并联电路的规律和焦耳定律是电学知识的中心等等。

2.使学生掌握物理规律是物理知识教学的中心任务

学习和研究自然科学,中心任务是掌握自然规律并用来为人类服务。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学习物理知识的中心任务应该是掌握物理规律并应用于实际。

在物理教学中,要使学生建立概念和掌握规律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辩证的联系。一方面,形成清晰、准确的概念是掌握规律的基础,如果概念模糊不清,就谈不上准确地掌握规律;另一方面,掌握了物理规律又可以深刻而全面地理解概念。例如,只有理解力的三要素概念(大小、方向、作用点),才能理解同一直线上或互成角度的二力合成的规律(如图1)和二力平衡条件(如2)等;反之,通过掌握力的合成规律和二力平衡条件,又能更深刻地理解力的三要素概念。所以,物理规律的应用比物理概念的应用更为广泛,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才能更有效地利用物理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由此可见,使学生掌握好物理规律是物理知识教学的中心任务。

二、物理规律的特点及其分类

1.物理规律的特点

物理规律反映了在一定条件下某些物理量之间内在的必然联系,它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而转移。它具有以下特点:

(1)物理规律只能发现,不能创生。

任何客观规律都只是被发现,而不能被“创生”,但不同学科的规律被认识与发现的途径又是不尽相同的。物理学规律揭示的是物质的结构和物质运动所遵循的规律,因此必然与人们认识物理世界的途径有关,即都与观察、实验、抽象、思维、数学推理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2)物理规律反映了有关物理概念之间的必然联系。

任何一个物理规律,都是由一些概念组成的,这些概念常常表现为物理量,可以用一些数字和测量联系起来,物理规律则把概念之间的一定关系用语言逻辑或数学逻辑表达出来。

例如,欧姆定律是由导体、电流(i)、电压(U)、电阻(R)等概念组成的,研究对象是导体,电流(i)、电压(U)、电阻(R)是3个可测量的物理量。它表明了通过研究对象(导体)的电流与研究对象(导体)的电阻(R是反映研究对象本身的量)和加在研究对象(导体)两端的电压(U)之间的定量关系。

2.物理规律的分类

在大千世界里,物理现象千姿百态,物理运动各有不同的形式,有宏观的、微观的,有机械运动现象、热现象、光现象、电磁现象等,所以物理规律就有多种多样,物理规律也就有不同的表述形式。中学物理规律主要包括以下类型:

(1)物理定律

一般是直接从观察实验的结果中概括总结出来的物理规律,如牛顿运动定律、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欧姆定律、光的反射定律、焦耳定律等。

(2)定理、原理

定律和原理一般是从已知的物理规律或理论出发,对某特定事物或现象进行演绎、推理,从而得出在一定范围内有关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或新的论断,并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物理规律。

如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功的原理等。

(3)方程、公式

这是利用数学式子来描述物理量之间关系的物理规律。

如串联和并联电阻的计算公式:R=R1+R2+…+Rn;

1/R=1/R1+1/R2+…+1/Rn。

(4)法则、定则

即利用特定方法表示的物理规律,如矢量合成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右手定则和左手定则等。

(5)其他

如力(包括二力、共点力)的平衡条件、串联电路的分压规律、并联电路的分流规律、平面镜和透镜成像规律、晶体融化和凝固规律、液体压强规律等。

三、物理规律教学的一般过程

人类在研究和探索物理规律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物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学生认识物理规律的过程也相当于一个探索与研究的过程,因此,物理规律的教学方法与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大体上是一致的。

1.提出问题,创设便于发现规律的物理环境

作为新授课的物理规律的教学,首先要按照导入新课的方法,以提出问题的形式导入学习物理规律的课题。教师要有意识地提供一个便于探索规律、发现规律的物理环境。创设物理环境常用的方法有实验法和举例法。

(1)实验法

教师借助于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使物理现象或过程展示出来,让学生观察。例如讲授牛顿第一定律时所做的小车分别通过毛巾、棉布、木板表面所滑动距离大小的实验(图3)。

(2)举例法

即列举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熟悉的、能引导发现规律的物理现象。例如,讲授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时,举出以下例子:“同样湿的衣服,晾在树荫下干得慢”;“同样多的水,倒在碟子里干得快,装在瓶子里干得慢”。

2.探索物理事实的内在联系,形成规律

这一教学过程主要是把第一步骤所摆出来的物理事实进行抽象思维,探讨物理规律现象的内在联系,提供建立规律的科学依据。根据不同的物理规律,可以采用下列具体方法:

(1)实验归纳法

例如,用一般水做实验得到“浮力等于物体所排开的水重”,再改用煤油或酒精做实验也得到了同样的结果,而且把物体全部浸入水中或部分浸入水中做实验都得到了同样的结论,最后归纳得到了阿基米德原理。

(2)单因子实验法

对于多因子的物理过程,可运用单因子实验,先分别固定几个物理量而研究其中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最后综合为一个完整的物理规律。例如,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可以先保持电阻不变而改变电压,观察分析电流随电压的改变情况,得到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再保持电压不变而改变电阻,观察分析电流随电阻的改变情况,得到电流与电阻之间的关系。最后综合成为一条物理规律,即欧姆定律。

(3)先定性后定量推演法

限于中学实验条件,精确测定数据有困难,有些定量的实验不易成功,因此,可以在观察定性实验现象的基础上进行定量推演或分析介绍,最后形成规律。例如焦耳定律,实验时观察通电后煤油温度的高低来定性说明电流产生热量的多少。实验表明,电阻越大,电流强度越大,通电时间越长,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然后介绍科学家焦耳的研究成果,进而得出定量描述,形成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强度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Q=i2Rt。

3.下定论并对规律进行讨论,加深理解规律

经过第二步的探讨和思维加工,初步形成规律后,要整理成文,用科学而又简明的语言文字或数学工具来表述物理规律。

(1)规律的物理意义

解释规律的内容,说明它表示什么样的物理含义,必要时还要与相近规律进行比较。用数学公式或图像表述规律的,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根据规律的内容得出公式或图像;反之,又如何从公式或图像来理解其物理意义。例如焦耳定律,其内容是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与电流强度的平方、导体的电阻、通电时间有关,这个关系是正比关系,由此得到焦耳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Q=i2Rt。

(2)规律表述中的关键词语和公式中各字母的意义

例如,阿基米德原理的公式F浮=G排=ρ液gV,公式中字母F浮代表物体所受的浮力,G排表示排开液体的重力,ρ液是液体的密度,g是重力加速度,V表示排开液体的体积。这个公式中各字母代表的物理意义,学生必须十分清楚,运用过程中才不至于出现差错。

(3)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

中学阶段,物理单位的教学也不容忽视。

例如公式Q=i2Rt,式中i、R、t的单位分别是安培、欧姆、秒,Q的单位必须是焦耳。

物理规律的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都是确定的,不能随便乱用。

(4)规律的成立条件和适用范围

物理规律本身是反映在一定条件下物理事物内在的必然联系,并且物理规律是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范围内总结出来的,因此,也只能在这个条件下、这个范围内才成立。学生学习物理规律时,往往只知道死背条文而忽视了成立条件和适用范围,在实际应用中乱套,在遇到情况变化时就难以下手,所以,在教学中要重视讲清规律的成立条件和适用范围。

在一般物理规律的表述中,前语是成立条件或适用范围,后语是结果,即因果关系基本连结成一个完整的句子。通过分析规律的语句结构,从字里行间就可以知道规律的成立条件和适用范围。例如牛顿第一定律,它的适用范围是“一切物体”,条件是“没有受到外力作用”(原因),结果是“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有些规律在叙述中只提出成立条件,必要时可以补充说明适用范围。例如阿基米德原理,要指出也适用于气体。有些规律限于学生的基础和认识水平,只强调成立条件,而暂不提适用范围。例如,欧姆定律、焦耳定律,不提及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四、学生学习物理规律中的常见问题

为了有效地引导学生学好物理规律,我们还必须研究和认清学生学习物理规律中的常见问题和心理障碍。在中学阶段,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感性知识不足

中学物理规律的教学,许多是从事实出发经过分析归纳总结出来的。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强,他们理解物理规律特别需要有充分的感性材料作基础。如果没有足够的、能够把有关的现象与现象之间的联系鲜明地展示出来的实验或学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曾亲身感受过的事例作基础,势必造成学生学习上的困难。

例如,研究电磁感应和自感的有关规律,如果没有足够的、能够逐步揭示现象间本质联系的实验作基础,学生对这些规律就很难理解。

2.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错误观念的干扰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一些问题形成了某些观念。这些观念中,有的比较正确,但往往有一定的表面性和片面性,甚至是错误的观念。这些先入为主的错误观念对学生正确理解物理规律往往起着严重的干扰作用。如:学生在运动和力的关系上往往有“物体受力才能运动,不受外力,物体根本不会运动”的观念,这就给学生正确理解运动和力的关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3.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不强

在物理规律的研究和运用中,有时要进行严格的逻辑推理和科学的想象等抽象思维活动;在运用物理规律解决某些问题时,要想取得正确而全面的解答,学生要具有较高水平的思维品质。然而,中学生在心理发展上正处在思维发展过渡期,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和不同的学生个体,这个发展在迟早快慢上有差异,有些学生由于没有形成逻辑思维的习惯,抽象思维能力不强,这就使他们在学习和运用物理规律时遇到了较大的困难。

4.不会运用物理规律说明、解释现象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中学阶段,学生在理解物理规律上,经过努力并不会感到很困难,但是运用起来常常会束手无策。形成的原因,除了知识上的欠缺和思维习惯、思维定势的干扰等因素外,最主要的是学生还未掌握运用物理知识去分析、处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因此,学生在完成认识的第二个“飞跃”上困难较大。

物理规律的教学要有阶段性,要有一个逐步深化、提高的过程。对于同一物理规律,初中、高中有不同层次的要求,因此,我们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一步步地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来提高物理规律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阎金锋田世昆中学物理教学概论[m]。

[2]阎金锋田世昆中学物理教学概论(第二版)[m]。

欧姆定律的适应范围篇8

关键词:电工基础教学技巧细节

《电工基础》是一门基础学科,它的对象是中专机械专业学生,其内容必须与后续专业课相符合。其基本理论以必要够用为度,减少数理论证,以掌握概念、突出应用和培养技能为教学重点。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获得基本电路、电与磁、安全用电,电工测量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由于它有基本概念多、涉及知识面广、内容综合度高、课后实验实践性强等特点,所以在教学中要做到重点突出、深入浅出,使学生尽快掌握,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笔者就《电工基础》教学中的细节问题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调整顺序,整合内容,相似概念集中教学

《电工基础》的教学内容中有些概念十分相似,很容易混淆。如果只是按照教材内容的结构顺序讲述,这些相似的内容就会被割裂开来,让学生理不清关系,抓不住要领。如果打破章节顺序,把类似的概念放在一起相互比较、集中讲解,则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电磁与电磁感应”教学时,左手定则、右手定则和右手螺旋定则都处于不同小节,而这几个定则又都是在介绍其他概念时配合应用的,比较分散,形式又很相近,致使很多学生经常混淆这三个定则的用法。如果采用集中教学、横向比较的方法,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先把这三个定则同时列出,并区分它们的适用场合,即右手螺旋定则用于判断通电导线周围的磁场方向,左手定则用于判断通电导线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而右手定则用于判断导线切割磁力线后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方向。再针对不同的使用场合具体地分析大拇指所指的方向代表什么,食指的方向代表什么,手心手背又有什么作用等等。这样,学生对三个定则概念的理解和使用方法的印象就非常深刻了。

二、找准特点,编顺口溜,记忆知识事半功倍

在《电工基础》中有些知识点很零碎,不容易记忆。如果让刚刚接触这些东西的学生死记硬背的话效果很差,而且日子一长就很容易弄错。例如正弦交流电路中的纯电感电路和纯电容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相位关系:两种电路中电流电压相位都是相差π/2,但谁超前谁滞后学生很容易记混。这时我们就可以用顺口溜“鸭绒(压容)慢慢飘,流感后来到”来帮助学生记忆--电容中电压滞后于电流,电感中电流滞后于电压。通过记忆这样有意义的的语句来强化对零散知识点的记忆,可以达到不错的效果。

三、采用比喻,化新为旧,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在《电工基础》课程中有些新概念不容易理解,学生学起来觉得比较吃力,所以往往对这些内容不感兴趣,如何帮助学生掌握这部分内容,往往要在教学中突出概念的理解性,采用比喻是一种让学生能理解掌握知识的好方法。例如,在讲解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电压定律时,很多学生对支路、节点和回路的含义不理解,因而对掌握这两条定律感觉很困难。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把支路比喻为城市里的街道,节点比喻成各个路口,回路比喻成环行路,而把电路中的电流比喻成城市里面的车辆。电流从一些支路流入节点(车辆从一些街道驶入路口),又从节点流向其他支路(车辆从路口驶出),流入节点的电流之和等于流出节点的电流之和(有多少车辆驶入路口就会有多少车辆驶出路口)等等。因为学生对比喻出来的这些事物很熟悉,所以就能够很轻松地理解这些刚接触到的概念。

四、依据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推理能力

在《电工基础》的教学中,除了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外,还应突出教学的实践性,充分强调对实际的指导意义,思考分析理论在实际的具体应用。例如,在分析串联电路的应用时,学生对它的实际指导意义理解不深,我就补充举了个例子:有一个小灯泡额定电压为12V,额定功率为3w,要把它作为信号灯接到220V电路中,应该串联一个多大的电阻?可选的电阻有500欧姆、700欧姆、1000欧姆、1200欧姆四种。学生根据小灯泡的电压、功率,算出了小灯泡的额定电流为0.25a,电阻为48欧姆,再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0.25a和总电压220V算出串联电路的总电阻为880欧姆,最后将总电阻880欧姆减去小灯泡的电阻48欧姆得到832欧姆,即为应串联的电阻阻值。那么,能否选取最接近832欧姆的700欧姆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如果选了700欧姆的电阻,串联后流过小灯泡的电流为0.29a,超过了它的额定电流,这是不允许的。在这个问题中前面算出的额定电流在实际应用时隐含的条件是只能小于等于它,而不能大于它。选取1000欧姆的电阻串联后,虽然电流下降到0.21a,小灯泡的亮度有所下降,但却能保证电路设备安全。

在《电工基础》的教学中善于引导和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也是十分重要的。在讲串联电路中电压和电阻成正比的关系时,我突然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两个电阻串联,其中一个电阻特别大,大到了无穷大,也就是断开了,那么在断口处的电压是多少?有的学生感到茫然,有的学生说那就没有电压了。其实这个问题可用动态抽象的电路去想象――在那个逐渐变大的电阻两端接上电压表一直监视,则电压表读数必然会越来越大,最终电压表的读数必然与电源电压相同。这就是为什么电线断线后如果有人碰到就会触电的原因。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让学生自己去推理解决问题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感到学的东西有用。

五.重视实验,培养技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电工基础》是一门与生产实践联系很紧密的课程,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需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必须扭转学生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加强对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以往学生上实验课,都是由实验教师讲解后,按照给出的电路图接线,规定的实验步骤操作,画好的表格填写数据这样一种老是依样画葫芦的办法进行,束服了学生的手脚,所以,在讲解一些实验的共性问题时,比如针对实验内容怎样画好电路图、怎样选择仪表、如何操作、如何处理数据、如何书写实验报告之类问题进行介绍,并且举例示范。在以后的实验课中,要求学生在课下根据实验题目自己拟定实验方法、实验步骤以及所需使用的仪器设备。在上实验课操作之前,教师先进行检查,如发现问题和学生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然后学生进行独立操作,测出实验数据,最后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这种办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提高学生实际操作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电工基础》教学过程中有很多有趣和耐人寻味的细节问题,只要我们多观察、多思考、多联想、多实践,就能使这门专业课生动、富有吸引力,使更多的学生喜欢它。

参考文献:

[1]柳青.《电工基础》教学方法的改革[J].机械职业教育,2001(4).

[2]张江城.电工基础[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3]陶月强.浅谈《电工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J].职业教育研究,2004(4).

欧姆定律的适应范围篇9

宇宙是一个无限空间,含两种物质:①质物者:a、分子、粒子、结构、实体;b、元素:c、重量。d、占空间位置,e、内含能、功、力三者,f、做行为动功,g、所见物质者物理学,和物质者化学;②场物者(非物质场、场力的现象即场书,场辐其周间,不重量,居空间,但不占空间位置,现象,不实体、不元素,只一具非物质场力,不含能,不做动功,静非物质特异无功,动静功是二者宇宙存在的重要区别,因而必两分门类科学,二者宇宙空间两对立具在,但二者没有任何相同之处,各具各特色,各内经而相异,书有:电力电路非物质书,无线电磁波电学非物质书,太阳光学非物质书,太阳光热学非物质书,地磁线场非物质书,加地表山、水、陆地、加太阳光、温度场等,等于先后共生态环境、造化了动植物栖息生命书,物质空气向地心非物质重力场重力经典力学书等。)太空、星系向日心聚力场,地球万物向地心力场。

由于非物质弥漫于宇宙间,无形态,常态,如太阳光和热,太磁波可不算运动,可视为传播速度为零,电路所做静无功则神化(快,零速,即时性,无次数)。

宇宙不特殊物质,不狭义物质和不反物质等不适说法,均宇非物质,非物质文化应改为不物质文化,以区别宇宙非物质科学。

世界到如今,非物质学为零,物质学三七开,七不地球经典,形而上学,等于不发展科学世界和教育欠科学,以及中国无一科学,只为引进狭义,又学而不思则罔。

创宇非新型:

只有太阳光热非物质依然,才能解释古今地球万物由来,古今太阳造地球万物,古今同由来。

说宇宙万物由来的切入点,是先宇宙非物质物来和怎么来的,不先问宇宙万物是怎么自然来的,自然界,这会至于不可之论,上帝和神造世界,分两步非物质科学化、物化、解释。宇宙必然界不自然界说法。

①太空:初始,太古,太空,先是笼罩一个宇宙场,这个场是高光高热度气流岩浆体三构成,非物质场具特定内聚力,向心力,或者范围力,至后来分离成大块无机天体,这就是太阳,地球,月亮,星系等的由来,他们至今仍然是由高光高温岩浆气流体构成,太阳星系非物质。至今仍在为证。

②地球:地球万物的由来,是地球先有了生态环境,如太空太阳光,天空空气,以及地壳冷却成山、水、陆地、地下等综合环境缔造,二者统一,造化了动植物栖息生命。这就是非物质先客观条件地必然世界由来,不是无条件地神造自然界。先有鸡,后有蛋,是先鸡器官与环境统一体形成,后躯体可延续生蛋。

原子、细胞、是地球万物由来的证据,是阴阳两物,物质,非物质,两结合缔造的证据。自古如今,原子细胞关系尚在。

原始皆单细胞开始,后细胞分裂,成的各种器官整体生命物。

创电非新型:

1创电新型学说

①电路不可物质水说,水压、水流、水阻或电路不水压、流、阻,UiR三说,灭UiR学生不电学和不欧姆定律,我创我的Qq双电力场电工电路。

——中国国家知识产权登记,诠权依法保护

2008-a-010257中国左春

②电不是什么东西的东西,电的定义,身份,学名非物质,电源内部不是电,端电场是电,电场身份非物质,自代学名非物质——正负电荷非物质,正负电场非物质,正负电场力非物质,场电源非物质,场电路静无功非物质,场无功率非物质。

——中国国家版权登记,命名,专利。

——中国左春发明

2创非物质电新型比方物质水UiR欧姆定律和世代大校水学生假电学,出三重拳判死刑

学生学之所以全学假,始原于e源内部总源总水源和总路,和比方了水流路和总路除源发水除式电学与定律,全假电说,不事实发生。《中国辞海》该电场电力说。

1假.人人不平学生UiR水流说:人人不认同电路是水在流动,而西方和中国人正恰猜想说是水流,有证据可依,有什么不敢,欧姆定律和学生电学没人用过,和国网电路不是UiR,证据有如i比方的水流强度安培或电荷强度安培水安培证据,R水流时才有管阻欧姆证据,e内部化学水杯伏打源,水泵源发水证据,和指电流有方向,正到负,负回正,电源内外循环流,比方水流的证据,以足不怀疑,水电学和欧姆定律,不再怀疑。

一句话,使水UiR学生学和二百年的水i=U/R欧姆定律,人造没有的假水事,开除电学。结束没电假学生电学和欧姆定律的历史,成历史大古董,反电科学里程碑,收藏。

加说一句话:形成UiR有其时代背景:是必假,必水的来源,十八世纪初电时期,只有物质物理学一种,电则也习惯物理学,深层次非物质电学说是不可能的,电流比方水又是轻易的只有比方水,于是,伏、安、欧三人的水流电路必果,U水压源,i水流安培和过流线阻RL欧姆,以水代电的水流机械路,当了电路,不电路,U、i、R三者身份不电性,指电源U水压,物压者外路不会启电,i无,不显电,没电,不叫电路,而定水路说、水路学此由来,不怀疑。

220Q灯炮的亮,钨丝中的所谓电流,不是由小丰满发电机发来,过钨丝,再回到发电机,千万里电流循环的说法,水UiR纯属猜想,不事实,而钨丝全长是Qq二者双电静自闭、闭合、显电,灯亮,金属钨丝集肤空心,无电流,静电钨丝导体电路。

一个教授说灯泡本不水流,手摸灯泡打人,证明是电,水能打人吗?摸灯炮没见到水,电还要防水是个矛盾,我们就这么假教,水UiR。教错找教育部。

2假.21世纪创电非物质双电力Qq新型电路学学说,假UiR物质水学说被创掉,势必行,物质非物质学说变革,被。

3假.学术法:不上电,不学术。

①总路不学术:学生电学只有一个e总路教学,总路不是电路,本身作废,总路是欧姆教学假造,假教学,不使用。

见下总图:

表示封闭水流图,不电图和横躺竖卧不电原理,无方向,蛛网式画电图、闹心图假教学,。

②总路总连求源水除式和除式定律不学术,《中国辞海》载,属物理数学公式,物理,数学教学,不电公式:

(a)总除式e源内部,电中性,不是电源,至端极才为端源,则学生学没电源。

(b)i总流不是电流,则学生学没有电流。

(c)R与r是并不是串,则学生学没电路。

(d)学生学假物水除式,数学物理教学,学生学没有属于电的定律,没定律。

(e)一段导体i=U/R定律,被除数U不分源,不含源,U=0,故除式不立,凡一段导体不单独源的除式。

3我创我的新型电路,非物质Qq双场力电路电学

包括一切有源,有线、高低频和直流等基本电工电器电路。

如国网(世网)50—60Hz正弦波交流电路,发电机、电瓶、电池等基本电源,一切冠名非物质Qq场路。

①凡实用电路,一律由电源内部发外端(两极),电荷的电场含电力,为外路端源,电源,外路金属导体自启沿长度集肤长阵静荷(不电流二字),金属线芯发生场强处处为零,空心,无功现象静电电路。

②电源内部一律不外发电荷或物,说明电源不是物质性,非物质的,电源只外发端电场含电力,也说明电源非物质性。

③电源内部不为电,(中性),至端极才为源,外路端源。

④发电机内部不是电,端电场含电力Qq才为电,静场电力。

⑤外电路自启电,沿外导线全长度Qq自动静封闭,闭合,空心,全长度显电,有电,用电器生效时,叫做闭路电路,运行。

⑥画图以端源分界,左右双边对称,对峙,见下图。

⑦电路运行模式(+-Q电力+-q电荷+-p马力,+-表示对峙)电源内外双边双向双对峙,自动平衡,静运作电路。

⑧变革掉假水UiR,不电压、电流、电阻说,冠名Qq双电力,电路所测电流表,不i而q,所测电压表为Q,不是电压U,电路无电阻R说,而电导电路导电说

欧姆定律的适应范围篇10

关键词:《电工基础》渗透习题意识

在《电工基础》教学中渗透“习题意识”,是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按知识的系统性、规律性,有目的、有意识地结合教材内容,适当编制习题让学生去解答,克服做题的盲目性、随意性,使教学趋向量化和定向化。同时,在《电工基础》教学中渗透“习题意识”,也能有效增强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笔者多年来一直担任计算机对口单招班《电工基础》课程教学和高三复习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经过总结和提炼,认为在《电工基础》课程中渗透“习题意识”应切实从下列三个方面去做。

一、讲清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的同时,注意渗透“习题意识”

对于基本概念,一般都应使学生理解它的含义,了解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如在讲授“电压和电位”的概念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理解电压的“绝对性”,即电路中两点之间的电压与所选择的参考点无关;理解电位的“相对性”,即电路中某点的电位取决于所选择的参考点,参考点改变,该点的电位也随之改变。在讲清这些概念的同时,教师应及时设计一些习题让学生思考,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讨论某电路中a、B两点之间的电压(分别选择a点和B点作为参考点),验证a、B两点之间电压的“绝对性”;讨论该电路中a、B两点的电位(分别选择a点和B点作为参考点),验证a、B两点电位的“相对性”。

对于基本定律,在讲解时教师应注意通过实例、实验和分析推理过程引出,应使学生掌握基本定律的表达式(包括文字表达和数字表达式)和适用范围。如在讲授“部分电路欧姆定律”时,笔者要求学生理解该定律的文字表达:“通过电阻的电流与加在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掌握该定律的数学表达式i=U/R。在理解和运用该定律时学生要注意以下几点:①R、U、i必须属于同一段电路;②不可把三个量间的因果关系与数量上的联系混为一谈:从电流形成条件的角度来分析,导体两端存在的电压是因,而导体中形成电流是果。欧姆定律揭示了由导体两端电压决定导体中电流的规律性。U、i之间的这种联系是因果关系。在运用欧姆定律来解决具体问题时,已知三个量中的任意两个量,即可求出第三个量。这仅仅是利用了三个量之间数量上的联系。③运用欧姆定律计算电阻时,即R=U/i。这仅仅意味着利用加在电阻两端的电压和流过电阻的电流来量度电阻的大小,而绝不意味着电阻是由电压和电流的大小决定。无论加在电阻R两端的电压取何值,电压U和相应的电流i的比值总是不变的。这时,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判断题和选择题,通过习题来巩固该定律,辨析相关的表述。

因此,教师在传授电工基础知识时,要探索处理问题的方法,理清研究的思路,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和想象能力。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按知识重点、学生的知识水平及知识的“转化”规律,编选一些有利于巩固知识、掌握知识的基本练习题。这些习题,尽可能包括计算题、问答题(所学知识定向说明和解释电现象的题目)、选择题(目的性较强的题目)、证明题、思考讨论题和引申题等。

二、选好习题,上好习题课,通过例题渗透“习题意识”

题目的选择直接影响习题课的质量。教师必须精心选题,习题的选编要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概念和知识的理解,以及对解题方法的掌握,通过例题的讲解和作业题的练习,达到明确概念、掌握方法、启迪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因此,在选择电工基础习题时,教师要注意目的性、典型性、延伸性、针对性和综合性。习题教学是将知识转化成能力的过程,在习题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采用“多变、多析、多问、多解”的导向法。“多变”就是对一道题改变叙述方式、增减或隐蔽条件,增设“干扰量”或“比较量”,进行纵变、横变、纵横变,让学生在分析、比较和判断中拓宽思路。“多析”,就是让学生对一道题从不同角度入手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多问”,就是对一道题从不同角度提问,使原题“开花”形成程序题,这样做既可以拓宽思路,又可以使学生把知识学活。“多解”,就是对同一题从不同角度启发、诱导,让学生用多种方法去解答。这样做不但可以发展学生思维,而且可以让学生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可见,在习题教学中通过“四多”导向有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教师应通过讲例题渗透“习题意识”,让学生注重习题的变通性,强化对问题的多维思考,以便充分发挥例题的示范、开发、导向等功能。

三、搞好复习,以“考”代“练”,强化“习题意识”

复习是电工基础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复习的本身就渗透着提高。复习的重点应放在系统地掌握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上,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上。教师努力从如下三方面去做,才能实现复习所要达到的目标。

1.在概念和规律的复习中,教师要向学生介绍知识结构,注重挖掘知识的内在联系,搞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务必使学生把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立体化。

2.教师应结合各知识点编选习题,对典型题深入剖解,解题强调“四多”,即“多变、多析、多问、多解”,使学生通过解典型题,达到触类旁通的学习效果。

3.教师要搞好训练,精选题目,以“考”代“练”,单元过关。“练”是关键,“考”是手段。为此,教师要注重理解能力的考查,进行鉴定性测试、形式性测试和总结性测试,在形成性测试后,及时进行反馈、矫正、补缺、提高。同时,教师要瞄准对口高考试题的题型和考查方向,强化规定时间内的仿真适应性做题训练,从而提高学生做题效率,强化“习题意识”。

从上述几个方面可见,在电工基础教学中巧妙渗透“习题意识”是符合教学规律的,它与搞“题海战术”截然不同。渗透“习题意识”跟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是有机的结合,它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这个过程是一个以“用”促“学”,学用结合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习题(或题组),能给学生提供一个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习”场所,有效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转化”效率。值得注意的是不能以习题代课本,因为习题在很大程度上只能体现知识的点,体现不了知识的面,但习题有导向作用,所以教师对习题的选编要紧紧围绕掌握知识、发展智能这两个基本点,使习题有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