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农业发展的问题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2:55:45

农村农业发展的问题篇1

首先,发展农村林业产业,能够有效引导农村的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发展,丰富广大农民的经济收入来源,对于提高农民自身收益,以及加快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而言都具有着十分积极地作用。其次,通过加强农村林业产业链建设,还能够有效的推动农村工业化的发展,吸引林业资源深加工企业入驻农村地区,从而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此外,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也使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富余劳动力,通过农村林业产业发展能够将农村富余劳动力向林业生产及以林业资源为基础相关工业领域转移,解决了农村劳动力闲置的问题,也为农民职业化转型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贵州农村林业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村林业产业规模小,产品科技含量低

贵州省有着占全国总量1.8%的森林资源,在全国各地区森林资源占有量中排名第十六位,但在林业产业的发展水平上却相对较为落后,尤其在农村林业产业方面,不仅产业规模普遍较小,极少有规模型的龙头企业,同时在林业生产技术水平上也相对较低,工艺技术更新缓慢,林业产品缺少技术含量,深加工企业匮乏,产品附加价值低,对林果等产品的价值挖掘不够深入,且名牌产品数量不足,整体市场竞争力较弱,也无法有效的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

2.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限制林业产业发展

贵州农村林业产业发展过程中,由于观念落后以及对短期效益的盲目追逐,导致在林业栽植过程中不注重混交林的培育,并且普遍选择易成活、易管理、生长周期短、效益回收快的林木品种,导致林业结构较为单一,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林业病虫害大面积爆发的隐患。同时,从产业结构来看,林业第一产业所占结构比重始终较大,第二产业发展存在着很大的不足,且第二产业仍以木竹加工等初级阶段为主,技术水平落后,第三产业虽然生态旅游业发展速度逐步加快,但与之配套的服务业发展仍旧较为缓慢,整体来看林业产业结构存在较大的不合理性。

3.融资渠道狭窄,行业管理与服务水平较低

贵州农村林业产业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还面临着融资渠道狭窄和行业管理与服务水平较低的困境,一方面,国家及地方政府在对农村林业产业发展的财政支持方面仍然较为乏力,所能够投入的资金有限,而作为农村林业产业经营主体的农民由于对市场化环境下融资意识较差,以及缺乏科学的信息指导,通过社会金融手段获取发展资金的能力也相对不足,导致农村林业产业资金链普遍较为薄弱。另一方面,针对农村林业产业相关的管理与服务体系仍然不够完善,许多地区甚至未能建立针对林农的信息服务机构,加之林农在文化水平偏低,对现代信息获取渠道了解运用较少,使得林农在市场信息的获取上存在很大的滞后性,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更加制约了农村林业产业的发展水平。

三、促进贵州农村林业产业发展的有效策略

1.加强技术改造,扩大农村林业产业规模

当前贵州省农村林业产业规模小、发展缓慢与林业技术落后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应在着力加强农村林业产业的技术改造,通过更加科学的生产技术的运用,充分挖掘疏林地和宜林地的生产力潜力,同时加大力度改造低产低效林分,以适应林板、林纸等工业用材林的需要。此外,还应鼓励广大林农大力种植当地珍贵树种,在增加林农收入的同时,提高贵州省林业产业的经济效益。此外,还应加强对林业产品深加工技术的发展,吸引高新技术型加工企业到农村建厂,运用新型加工技术,深入挖掘林业产品的深层价值,增加最终产品的科技附加值,并着力打造名优林业产业品牌,同时扩大产业规模,增加规模型龙头企业数量,全面推动贵州农村林业产业的发展。

2.优化产业结构,实现林业产业科学化发展

基于贵州农村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应进一步加快对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一方面,应针对第一产业发展中林木种类单一的问题予以改进,加强混交林的建设与树种的改良,降低纯林比重,同时兼顾短期效益与长远利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合理选种栽培,提高林业结构的合理化水平,降低林业病虫害大面积爆发几率,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要协调好林业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在发挥贵州林业第一产业优势的同时,加强对第二三产业重视与投入,多渠道着手提高林业产品加工的技术水平,以技术创新为推动力,促进第二产业的发展,从林业资源的初级加工向高级精深加工方向迈进,使林业加工产业向科技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此外,还要充分发挥贵州省农村地区自然环境、植被景观等方面的资源优势,打造森林生态旅游及配套服务一体化的第三产业发展模式,通过旅游业带动相关服务产业的发展,并以服务产业满足旅游业发展的各方面需求,从而实现林业产业的科学化发展。

3.加强对农村林业产业融资指导与信息服务

贵州省应在农村林业产业发展过程中,加强针对林农市场服务与技术服务,可在农村设立专门的服务网点,给与农民融资方面、市场信息方面以及林业生产技术方面的指导,充分发挥服务职能,帮助农民利用社会金融机构等渠道进行融资,为林农提供新鲜准确的市场信息,并指导农民如何应对和化解市场风险,通过这一系列措施的实施,有力的支持农村林业产业的发展。总结:农村林业产业的发展对于我国的新农村建设以及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都具有着积极的作用,当前时期贵州在农村林业产业发展过程中,应加强对现代林业科技与生产工艺的运用,并结合实际与市场变化趋势,对贵州农村林业产业就够进行科学优化,同时做好对林业产业融资、市场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指导工作,激发农村林业产业发展的潜力,为新时期贵州经济的全面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作者:杨清群单位:沙包堡办事处林业站

参考文献:

农村农业发展的问题篇2

关键词:农村,保险,发展

保险具有风险疏散、经济补偿和社会保障的功能。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农民和农村一直处于弱势地位,如何有效发挥保险的救济和保障作用,加快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成为当前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为此,笔者以保险业相对发达的烟台市为例,深入剖析农村保险市场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障碍,并就农村保险体系再造问题探讨对策思路。

一、目前农村商业保险市场发展的主要特点

目前,保险业在部分农村地区已经得到了广泛开展。烟台作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近年来随着经济、金融的快速增长,农村保险市场也得到较快的发展。2006年,烟台市保险费收入411570万元,其中所调查的9个县市合计保费收入接近烟台市总量的一半。全市人均交纳保费633.Z元,同比增加71.2元,保险密度居全省第一,但在保险总量快速增长的同时,农业保险业务发展缓慢。

(一)机构网点快速增加,营销队伍不断壮大

近年来,随着区域经济优势的凸现,众多的保险公司落户烟台,并在县域大量增设分支机构,直接向广大农村地区辐射,带动农村保险市场快速发展。目前,烟台市有28家市级保险机构,其中财产保险13家、人寿保险9家,共辖设320个分支机构,其中在9个县市共有县级保险机构94家,均设在县城所在地。有的保险机构如中国人寿还在县以下乡镇设有保险代办处,据初步统计,9个县市共有保险网点120多个。随着机构的扩展,全市保险从业人员已达到2.3万人,其中,营销人员达2万多人,形成了一支庞大的营销队伍。

(二)保险产品种类较多,市场份额相对集中

各保险公司在业务发展中,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适时推出了多样化、个性化的保险新产品,不断满足城乡居民全方位、多层次的保险需求。据统计,目前,县域保险机构累计开办保险产品110个,其中财产险60个,人身险50个,城乡之间在产品种类上相差无几。从保险产品的市场份额看,人身保险占据绝对多数,人身保险保费收入一般是财产保险的3—4倍,农村市场份额差距略低o-人身保险市场以寿险和分红险占比较大,2006年,烟台市该两类保险保费收入分别为100736万元和107373万元,占比为31.81%和33.9%;财产保险中机动车险占有较大的比重,2006年,该险种保费收入占财产险保费收入的80.46%。

(三)县域人身保险发展较快,财产保险发展相对迟缓,农业保险几乎空白

近年来,随着保险知识普及和保险营销力度的加大,农村保险市场得到广泛拓展。据对烟台9个县市区的180户农民问卷调查,有127户办理过保险业务,另有35户有办理保险的愿望,分别占调查样本的70.6%和19.4%;所办理的保险种类以人身(寿)保险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居多,办有该两种保险的分别占全部调查农户的45.7%和43.3%,而财产保险则不足15%。由此可见,在现有的保险品种中,农民对人身健康、养老保险情有独钟。从烟台市保费收入的区域结构,也可以看出县域人寿险业务呈较快的增长趋势。2006年,9个县市全部保险费收入占烟台市的比重为51.8%,同比提高4.6个百分点,其中人身保险占比提高4.7个百分点,财产险占比下降7.1个百分点。在财产保险业务中,农业保险占比微乎其微,全辖只有1个县(市)办理了农作物火灾险,其他各县市均未办理农业保险业务。

二、制约农村商业保险发展的障碍因素

(一)农业保险业务萎缩,难以满足农业发展的有效需

上世纪90年代中前期,人民保险公司的各分支机构专门设有农业保险科,开办的保险品种涉及麦收、特色养殖、水果蔬菜等,但随着保险公司的商业化改革,已不再单设农业保险科,并相继取消了麦收、特色养殖、水果蔬菜等险种,目前烟台开办的仅有农作物火灾、冰雹保险和家庭财产责任保险等几个险种,在众多的近60个财险种类中,涉农险种占比不足10%,品种少、份额低。农业保险萎缩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灾害多、风险大,出险后勘查难、赔付率高,与保险公司的商业化经营目标明显冲突,基于此,诸多保险机构都纷纷退出了农业保险市场。

(二)保险产品设计上的缺陷,与农民的支付能力形成较大的差距

目前大部分保险公司将产品定位于城镇市场,产品设计趋同性较强,普遍缺乏对农村保险市场的研究和开发,少有推出适合农民和农村特点的保险新品种。而农民与城市居民在收入水平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据调查,2005年,烟台市各县市区农民人均收入较城镇居民普遍要低一半以上,平均收入额要少5000-6000元,将适用城市的保险产品向农村延伸,必然超出农民的消费能力。在所调查的180个农户中,有53人未办理过保险,占调查农户的29%,其中因保险价格偏高而缺乏一定经济能力的有31人,占比为58.5%。产品设计上的偏差,降低了农民的投保意愿。

(三)业务发展不够平衡,市场监管存在盲区

目前,商业保险公司在业务发展中存在三个方面的不平衡:一是地区间机构设置存有偏差。烟台市全辖共有保险分支机构超过300家,其中占全市人口总数80%以上的9个县市却仅拥有三分之一的保险机构。同时,县域间的机构分布也不平衡,经济发达的龙口市现有保险机构17家,另外还有多家保险公司拟在此设立营销服务部;而人口相当、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另一县(市)只有保险公司6家,该市2005年人均保费收入仅为38元,较烟台市平均水平低524元。保险业务发展状况虽然取决于多方面因素,但机构布局上的不合理,进一步加剧了发展状况的失衡。二是展业、理赔质量态度相差迥异。调查反映,保险公司普遍存在重展业、轻理赔的问题,对客户投保和缴费服务热情、不厌其烦,而出险后理赔时则手续繁琐、条件苛刻,个别甚至存在故意刁难的问题。在对保险公司服务满意度调查中,对保险理赔存有意见的占有较大的比重。三是保险业务发展与市场监管不相对称。当前,部分地区保险业务发展势头已接近于银行业,但在市场秩序管理上则与银行业差距较远。目前,保险监管机构设至省级或较大城市,地级以下只有保险业协会,市场监管力量明显不足。而诸多保险公司都实行营销机制,营销人员良莠不齐,为了提高业绩而进行不实宣传甚至相互诋毁的现象时有发生,不同程度地破坏了正常的竞争秩序,导致出现大面积的退保问题。2006年,烟台市人身保险退保率为10.81%,同比提高1.94个百分点。

三、完善农村保险市场的政策建议

当前,我国农村的自然、地理和经济发展环境,决定了其在农业、医疗、养老等方面潜在巨大的保险需求,迫切需要政策的、商业的保险产品为“三农”发展提供服务和保障。为此,就完善农村保险市场、推进农村保险业务发展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建立适合农村特点的农业保险体系。

鉴于农业生产的风险性和商业保险公司的盈利性特点,建议尽快成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推出农、林、牧、渔业各具特色的保险品种。在目前情况下,为提高农民和保险公司办理农业保险的积极性,增强农业的保障功能,可采取政府扶持与商业运作相结合的农业保险模式,在两个环节发挥政府的扶持作用:人保环节,按照保费的一定比例对农户予以补贴;出险后的理赔环节,按照赔付额的一定比例对保险公司直接补贴。通过适度扶持,降低保险公司亏损,提高农业防灾、减灾和救助保障能力。

(二)规范商业保险公司对农村市场的营销服务机制

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保险业提供了新的机遇,开辟了广阔的市场空间。针对目前农村保险市场的现状,各保险公司应从三个方面转换经营理念,规范和完善保险营销服务。一是加快农村保险产品研发。结合农村实际,有重点地改造现有保险产品,开发推广新产品,满足农民低保费、低保障、广覆盖的保险需求。二是加强农村保险机构网络建设。合理调整农村保险机构的布局,在网点设置上应适度向偏远农村地区倾斜,增强对农村保险市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三是强化营销队伍培训和管理。营销人员是体现保险公司形象、开展对外宣传的窗口,对其培训,既要具备精良的展业技巧,更要具备过硬的职业操守;对其考核,既要注重保费收入增量,还要考虑保户资源的稳定性。通过把好营销关口,提高保险经营绩效,消除社会各界对保险行业的偏见。

农村农业发展的问题篇3

关键字专业发展建议中小学教师

近几年,教师专业化发展已成为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与潮流。但是在我国,尤其是在农村学校,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专业能力及专业发展水平如何已经成为制约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面对现实的发展与社会的需求,针对教师实际和受教育者在受教育中的发展需求走教师专业化发展之路。然而,农村教师队伍的现状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即从专业新手到专家型教师乃至教育家的成长过程。实践证明,一名新教师成为合格教师、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名师、专家型教师、教育家的过程,必须是不断学习、实践、积累、研究和创新的过程。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不足

1、农村学校的教育基础不给力

一是农村教师的原始学历不达标。虽然现在农村教师学历也都能合格,但多为函授取得,尤其是老教师,原始学历不达标。现任教师中,还有部分教师是聘用教师(即民师)。二是部分农村教师不安心于农村教育。交通不便和条件差,使得大学毕业生不愿意到偏远农村任教。有部分农村教师,向往城里的生活,思想波动,整天想着如何进城任教,不安心予农村教育。这些给农村教育的正常发展带来了障碍。三是农村学校教育投入不足。由于历史原因,农村经济的发展滞后。农村教育资源相对不足。近几年,农村学校也补充了大量的装备,但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装备和整体意义上的“达标”还有一定的差距。四是农村教师学科性缺编。虽然整体上不缺编,但教师中出现学科性缺编,部分学科(如科学、信息技术、艺术等)缺编严重,只能校内教师在学科间窜动、改科,这又造成了相当一些学科教师与所学专业不对口。五是农村教师队伍年龄老化严重。教师平均年龄偏高,部分老教师由于身体原因不能够从事一线教学工作,一些能够从事一线教学的老教师也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虽然几年来分配一些教师,补充了新鲜血液,但是整体上对教师的现状只是起到了缓解作用,没有彻底解决教师队伍老化的现状。六是农村优秀教师“外流”。由于农村学校环境氛围小,一些优秀教师得不到充分的发展空间,致使他们为寻求空间而向城镇学校迁移。

2、农村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总体趋于偏低

一是个别教师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认识不到位。由于农村学生的基础普遍不高,农村学生家长对教师的配合意识不强,所以在农村,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注定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在付出和回报暂时不成正比的前提下,部分教师缺乏应有的坚持,对学生失去信心,对教育工作失去信心。这就导致了一些教师不专心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得过且过的现象。

二是农村教师普遍对教育科研的作用认识不到位。前些年的农村学校,很少有教师会想到教育科研。对科研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的认识很淡薄。面对农村学校的实际状况,只有不等不靠、挖掘自身潜力才能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三是部分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认识不到位。农村许多教师,由于多种原因,接触多媒体等现代化教育教学设备的时间较晚,加上年龄偏大的原因,不愿意去学习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使用方法。很多教师不光自身获取信息的条件和能力有限,更缺乏指导学生实践、探索、创新的能力。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建议

1、稳扎教师专业基础

现代教育理论发展日新月异,教师只有及时了解本学科和教育理论的最新成果,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深入理解并驾驭教材,带领学生徜徉学海。而这一切都必须通过不断学习来完成。

1)、自学武装自己

为了不断提高教师理论素养,每学期给老师们提供不同的教育类书籍在课外自主学习,同时也鼓励教师借助自订阅教学相关资料,开放学校阅览室和图书室,给教师充分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2)、信息技术学习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已显示出了极大的优越性,在实际应用中产生的教学效果是传统教学手段所不能比的。在教学中只要我们合理地选择好多媒体教学内容和时机,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优势。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优化教学,力求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就能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实现这一目的就要培养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实现教师自己能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制作课件并熟练运用从而实现计算机优化教学。把教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力的培训和提高作为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工作的重心之一,通过培训和比赛结合的模式提高学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让优质教育资源在课堂上得到有效应用,更好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3)、挖掘校内资源搞好校内培训

随着教师的不断成长,学校中会涌现出一些有专长的教师。这些教师在自己数年的教学中对于实践过程中实际问题的解决、专业问题的研究等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方法,学校应积极挖掘这些校内资源,充分利用各种行之有效的培训形式,把他们好的经验和方法介绍给其他教师,促进互助成长,提高全体教师的专业索养。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教师们无论是自身基本功还是教学理念的转变以及教学方式的变革都能快速进入课程改革实践的前沿,牢固地确立了学习和专业成长意识,使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研究活动中去、从而为专业发展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2、提高教师专业技能

1)、教师基本功比赛

学校可以教研组为单位,定期开展基本功训练、集体备课、计算机操作能力、说课、听课等教研互动活动,创造教师相互交流、相互切磋的机会,更快更好地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基本功比赛活动的开展,使参赛教师提升了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并脱颖而出,获得专业成功享受职业幸福,真正提高教学能力。

2)、骨干教师培训和示范引领作用的发挥

学校通过外出培训,使教师的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与学术水平、教育教学能力与教研能力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使他们成为学科教学的带头人和生力军。同时还结合“师徒结对”和“上好示范课”,让骨干教师给其他老师做好榜样,通过这些示范引领活动,其他教师可以借鉴好的经验。在发挥名优、骨干教师示范引领作用的同时,组织受训教师观看名优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教学示范、理论学习认识等,现场点评,分析其优势,让教师在学习、总结、实践、反思的过程中,实现行为跟进,提高教学水平。

3)、深入开展教师论坛和教师交流活动

选出优秀教师进行经验交流,学校为教师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使教师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利用网络,建立起教师交流平台,教师间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共同探索、共同提高。

3、拓展教师专业发展途径

鼓励教师建立个人博客,加入教师博客群首先以学校为单位,建立教师博客群,逐渐与更多的教师博客链接,形成一个资源共享、交流协作、互动教研的教师发展共同体,促使教师成为教育的研究者、教学的反思者和行动的探究者。教师将教学随笔、读书心得、教学反思、教案设计、研究成果、教学课件、教育理念、遇到的问题等写入博客。利用博客的交互功能,获得更广范围同伴的帮助和专家的指导,可以学习更多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智慧。

倡导教学反思活动,发展教师反思能力。个专家型教师的形成,仅靠外部培训力量和经验的堆积是无法实现的。所谓经验+反思i1成长,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只有在经验的基础上反思,才能将外在的教育知理论识转化为自身的知识和技能。教师应提高教学反思意识,课后及时总结课堂教学体会,并撰写反思日记。学校定期组织专题研讨、校本教研等活动,引导教师的反思方向和方法,帮助教师提升自我反思能力和发展能力。

4、专家引领、助推教师专业发展

专家引领已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方式。专家讲座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把专业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和对教育问题的理解渗透给教师,帮助教师拓展教育视野,获得教育启迪,促进教师在某些领域的深入思考,激发教师对教育工作的热情。学校要舍得在教师培训上投入,但在教师选择上要把好关,不能盲目,要了解不同教师的不同需要,有的放矢地派教师外出培训、参观学习,邀请专家来校指导,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水平和教研能力。同时还可以观看著名学者和专家的报告录像,帮助教师开阔眼界,提升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使教师快速成长。

总之,教师专业发展是伴随教师生涯的永恒追求,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实践、反思、研究、交流,学校要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创造条件。在学校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必将加快教师专业发展的步伐,使教师的专业素质登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王长纯.教师专业化发展:对教师的重新发现[J]教育研究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农村农业发展的问题篇4

关键词农村专业合作社问题对策

农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种农村互的经济组织,既是整合农村家庭分散产销与市场经济对接的关键环节,也是我国政府多年专注“三农”问题所研究的成果。当前,我国大大小小的有着运行规范、正常开展业务的合作社超过15万,涉及农村的各行各业。合作社自身弱小,政策支持相对薄弱,专业人才资源缺乏,融资渠道狭窄等问题,使得合作社的优越性无法尽数发挥出来,制约着合作社的进一步发展。因而,解决农村专业合作社的问题成为当务之急。

一、农村专业合作社概述

农村专业合作社是在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对农村家庭所生产的农产品提供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相关经营技术、信息服务的互组织。2007年,我国颁布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法》,由此掀起了全国建立农村专业合作社的热潮,到目前为止,数量已经超过15万。

农村专业合作社主要是自我服务功能,指的是帮助农民提高收入、增强农产品竞争力、推动行业自律和规范化发展。[1]经过一直以来的实践可以看出,我国农村专业合作社有着提高农民市场化程度,解决分散经营与大市场化之间的矛盾,加速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农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合作社自身实力比较薄弱

农村专业合作社成员较少,空间范围较小,很少有跨行政县的规模合作社。其次,当前我国大部农村专业合作社都集中在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领域,生产技术服务和产品销售服务比较完善,但更加产业化的服务极少,例如产品深加工,很少有这方面的业务能力。还有就是销售,农村专业合作社也存在着不足,几乎所有的销售都是经销商上门收购或者当地的加工企业收购,[2]没有属于合作社自身的销售团队,市场销售能力受到限制。

(二)政策扶持薄弱

目前,地方政府对于所属区域内的合作社的政策支持力度较为薄弱,主要体现在税收、信贷、土地、电力、水利等方面优惠政策落实不足,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受到了制约。虽然,在2006年我国已经出台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意在支持农村专业合作社的持续快速发展。但与此法规相配套的政策尚未出台,从而几乎没有合作社能够真正享受到政策优惠。与当地龙头企业相比,农村专业合作社受到的政府扶持远远不及。

(三)农村专业合作社资金不足、人才短缺

合作社是由社会弱势群体农民组成的,其先天就存在不足,本身就需要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合作社要扩大规模、引进人才,就需要大笔的资金。合作社每年能得到的无息、低息贷款受到了规模限制,远远不能满足做大做强的需求。其次,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是制约合作社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3]现存的合作社的管理人员大多都是农民推举出来的,虽然可能具有较强的生产技术能力,但管理知识欠缺;由于资金所限,难以提供比较好的待遇,并且处在农村乡镇中本身就难以吸引年轻人才进来。

三、针对农村专业合作社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落实政策扶持力度

政府应该主动出台相关政策扶持合作社发展,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具体建议:第一,出台农业行业的政策补贴。根据西方国家的实践经验来看,政府需要对农村专业合作社给予社会管理资金方面的补贴,对某些重要地位的农产品也可以制定投资补贴。补贴能有效地促进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第二,政府财政部门应放宽贷款条件,尤其是对于发展比较快的农村专业合作社,放宽条件、简化手续、降低利息,从而使合作社能拥有足够的资金去扩大经营,引进人才,发展的步伐就会加快。第三,政府需要为农村专业合作社减轻税收压力,释放发展空间。例如对于合作社在生产活动和技术培训方面的收益,适当降低营业税税收额度;对于农林牧渔收益,降低所得税额度。第四,生产资料方面给予支持。政府可以在生产资料方面出台优惠补贴政策,将合作社扩大生产而进行的生产资料投资适当降低,减轻负担。[4]

(二)扩大合作社规模、拓宽服务体系

针对农村专业合作社规模小、实力弱、业务服务单一问题,应该加快合作社自身的发展速度。首先,扩大规模,加快速度吸纳成员,扩大地域范围,形成跨乡镇、跨县区的大型合作社。其次,延长产业链,进行产品深加工,增加产品附加值,这是促进合作社发展的必由之路。第三,拓展服务项目,由单一的生产、销售农产品向产、供、销、运等多领域发展,注重专业销售团队的组建和扩大,改变传统销售模式,积极加入市场化销售渠道。第四,对于发展基础比较好,速度比较快的合作社,进行收购兼并等手段来加快规模的扩大,并向着综合性的方向发展。最后,由于农村劳动力逐渐转移到了城市中,分散经营的农户在生产销售活动中渐渐有些力不从心,因此需要合作社提供服务,并且要扩大服务范围、拓展服务内容,帮助解决由于劳动力转移而产生的农村劳动力短缺问题。

(三)拓宽融资渠道,壮大人才队伍

对于农村专业合作社存在的资金短缺的问题,除了依靠政府的扶持政策外,更重要的是拓宽融资渠道。农村专业合作社虽然还处在初级阶段,但其本身由于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因而具有很强的发展潜力。首先,农村合作社要积极寻求地方政府的支持,即由政府为合作社提供信用担保,从而取得信贷支持。其次,农村专业合作社可以自主寻求当地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第三是积极吸引社会各界人士以各种方式投资合作社。比如对于资金不足,难以进行产品深加工的合作社,可以吸引专门的加工企业入股;对于运输能力缺乏的合作社,可以吸引自身有运输车辆的农户加入合作社,而不仅仅将成员准入限制为生产一种农产品的农户。

对于农村专业合作社缺少专业管理人才的问题,应该加大培养和引进人才的力度,壮大农村专业合作社的人才队伍,为其发展提供足够的人力资源。一方面是加强培养,由于合作社本身成员素质水准普遍不高,可以由政府组织关于管理和专业技能方面的免费培训工作,帮助现有的负责人提高管理能力和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加强引进新的血液,政府和相关部门可以制定一些优惠政策的同时,合作社也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用高薪待遇来吸引管理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专业合作社工作,逐步解决合作社人员短缺的问题。

四、结语

农村专业合作社是新型的农村经济互助组织,对加快农村发展、增强农业竞争力、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有着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当前农村专业合作社存在着制约其进一步加快发展的不利因素,因而本文通过研究提出了加强落实政策扶持力度,扩大规模、完善服务,拓宽融资渠道、壮大人才队伍的对策,以求能够帮助合作社解决困境,继续健康快速发展。

(作者单位为四川省盐源县农牧局)

参考文献

[1]张建宁.农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12(05):163-165.

[2]赵建欣.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基于合作社快速发展的背景[J].中国农学通报,2011(29):187-192.

农村农业发展的问题篇5

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是经中国银监会批准,由境内自然人、企业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依照《公司法》《商业银行法》等法律、法规、行政规章以发起设立方式成立的股份制地方银行机构。农村商业银行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实行一级法人、统一核算、分级管理、授权经营的管理体制,自主开展各项业务,为股东谋求最大的经济利益,同时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金融服务,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农村商业银行的业务区域分为个人银行业务、企业银行业务和电子银行业务这3部分。

2农村商业银行发展中的问题

作为成立时间较短的农村商业银行,在进一步扩大业务规模、深度开拓市场方面仍面临着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具体包括理财产品单一、中间业务创新、业务管理和风险控制在内的内部问题和国家的财政货币政策、竞争对手的压力及消费者选择的外部问题。

2.1理财产品单一,小额贷款风险多元化

农村商业银行由于受科技水平、金融产品研发人才匾乏因素的影响,金融创新的层次相当低,范围也窄,产品的科技含量低,创新少,在中间业务创新方面,远远落后于各大国有银行。特别是在个人理财业务方面,开办时间短,处于起步阶段,开发的产品构成单一,附加值低,没有形成自己的理财品牌,没有针对客户的需求进行个性化设计。另外,农户缺乏偿还意识。由于农民文化水平较低,掌握的金融知识匾乏,信息来源也较少,所以很多农民对于信贷理念认识不深。

2.2中间业务经营范围小、品种相对少

目前农村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局限在一般性结算、汇兑、代收代付领域,都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开办品种单调,用户单一。虽然大多是不收任何费用,但缺少具有特色的拳头产品类型。对于主要利用经济财务、市场信息技术、相关法律咨询和专门人才培训及企业顾问,为客户提供高质量和高层次的中间业务品种欠缺,有的则很少涉及或没有参与,特别是理财与保险箱等金融衍生类工具基本上还是空白。

2.3利率市场化迫使存贷利差收入空间变窄

20巧年上半年我国GDp增长7%,较去年同期回落,工业生产处于低位运行,投资、消费增速减慢,国内总需求相对不足。在我国总信贷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央行放开贷款利率管制使银行竞争加剧,将导致贷款市场利率降低,加之某些农村商业银行为吸收存款,实行一年内存款利率上浮到顶,吸储成本提高,存贷利差收窄趋势将不可避免。利率市场化后,会出现储户、银行和贷款方力量的对比,市场的博弈。3农村商业银行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针对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及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收稿日期]2015一11一24合完成股份制改革较早的农商行的成功经验,给出以下对策。

3.1发挥农商行的优势推出优势品牌

农村商业银行可将客户群体需求差异化这一理念考虑进去,并在提供相关支持理论的同时,多提出一些具体的可操作性建议。农村商业银行作为地方金融的主力军,为个人理财业务开展带来了极大便利,形成了巨大的基础优势。可根据农副产业的特点,开发与之适应的不同期限的小额贷款业务,在改善农村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的同时起到支农作用。

3.2重新认识中间业务,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

从完成改革比较早的张家港、常熟、江阴农村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的经验中看出,全力以赴推进个人金融业务的创新是农村商业银行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农村商业银行可从以下几方面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

一是改进现有的零售银行管理模式,按集中作业和专业化操作要求,提高员工对中间业务认识的高度,增加他们参与中间业务的积极性。

二是进行业务经营模式的创新,按照零售银行业务定位,创新业务方式,拓宽营销渠道,增加服务内容。

三是加大产品创新力度,尽快填平补齐产品和服务品种,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服务三农和自身条件,进行原创型的产品开发。

3.3建立健全分类定价机制,制定差异化贷款利率

农村商业银行需对优质客户、重点产品实行差异化贷款利率,以增强市场适应性。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建立完善的制度办法,明确贷款定价依据、方法及定价流程、程序和授权事项;另一方面加强系统支撑,加快公司及个人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建设,为利率定价提供数据保障。李克强总理再三强调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更有力地支持经济型升级,农村商业银行应抓住契机,优化资源配置,向实体经济倾斜,调整信贷结构。

农村农业发展的问题篇6

关键词: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409-01

在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中,近年新开设的小学英语课程的教师队伍最为薄弱。现阶段,我国的农村小学英语教学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与其他学科相比,农村小学英语教师资源匮乏,学历达标教师短缺,转岗教师仍然占有很大的比例,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程度远远不能满足小学英语教学的需要。因此,提高农村小学英语的教学质量,关键在于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促进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高农村小学英语教师这一群体的整体素质。

1.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化水平低下的原因

1.1教育界的各级领导对农村小学英语教学重视不够。教育界的各级领导受传统思维的影响,还认为英语教学应是初中才要重点学习的课程,小学开设英语课程也就是应付上级的要求,认为语文和数学才是主课,英语只是一门"副业",甚至连体育课都不如,致使课时分配上不足,师资的配备也不到位。很多小学的领导对英语知之甚少,平时接触英语的机会也很有限,甚至都有恐惧的心理。领导的态度也必然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态度,很大程度上也必然影响到其自身的专业发展。

1.2农村小学英语师资严重不足。在农村小学,严重缺乏小学英语教师。有的山区学校由于没有英语教师,是几所学校共同用一名英语教师,或者有的学校是隔周上一次英语课。小学英语教师的年龄结构和学历层次还远远不能满足基本英语教学的要求,中青年教师占绝大多数,35岁以下的教师占到83%。学历结构还是以大专和中专为主,很少有英语专业本科的毕业生来参加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工作。

1.3落后的教学评价体制也制约了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在实施新课程改革,重视素质教育、生本教育的今天,对于教师评价不能仅限于学生的分数,而应该更多地注重学生的学习技能、学习兴趣的培养,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但是在很多农村小学,家长和领导只是把分数作为衡量教学成绩的唯一标准,甚至和教师的评奖评优、职称晋升相结合,这必然把教师的专业发展引向歧途。

1.4英语教学设备简陋。由于领导的不重视和财政投入的不足,在很多学校看不到任何英语教学必备的设备。虽然有录音机、电视机等基本教学设备,但是真正能用的却不多。很多教师因为录音机的破旧,在教学过程中就直接不让学生听了,在小学英语教学阶段非常重要的听力内容就这样被删除了。

1.5农村小学英语教师落后的教学观念也制约了其自身的专业发展。教育理念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影响课堂教学的主要因素,也是教育科研能力发展的关键因素,它决定着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和课堂教学行为,反映着教师课堂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和课堂活动的丰富性。而农村小学英语教师教科研能力差,外语教学理论知识和教学法知识欠缺,教学方法单一,经验不足,不了解语言学习规律,教育心理学知识缺乏,不能按照小学生的特点和认识规律设计教学环节、安排教学活动。

2.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觉得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2.1基层领导要高度重视农村小学英语教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指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以农村教师队伍为重点,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加强农村中小学薄弱学科教师队伍建设。在这一背景下,基层教育领导也充分认识到了农村小学英语教育的现状和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性,把小学英语放到和语文、数学同等重要的位置来看待。如此,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必然如日中天。

2.2城镇教师和农村教师互换交流。在教育部门的领导下,城镇教师和农村教师可进行互换交流。把真诚优秀的教师交流到农村,农村的教师也可以到城镇,在大环境下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这样会全面提升农村教师的专业素质,也能很大程度上缩小城乡差异,达到教育资源的均衡化。

2.3规范完善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体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在教育部门进行的各类继续教育或培训中,应该向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倾斜,放更多的人数在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中,或者针对农村小学英语师资的薄弱性开展专门的继续教育或者培训,有针对性地对其培养、培训,促进其更好更快地发展。同时,地方教学行政部门也应加大农村小学与地方高校的联系,充分利用高校优秀的外语教育资源。

2.4加强自身的教学反思,逐步积累经验,促进自我发展。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教学经验+教学反思。教师的成长是一个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反思教学实践的过程。教学反思能很好地认识到教学中的不足,及时弥补,也可以根据教学效果来总结经验,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形成良好的思维模式,同时也可以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同时也促进了自身的专业发展。

2.5唤醒科研意识,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只有把教师引上教育科研这条道路上来,使其成为教育科学研究者,并在研究中获得幸福与快乐,实现自我价值,才能真正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克服农村小学英语对科研的神秘感和恐惧感。科研不是很深奥的、高深莫测的,任何人都可以做科研。中小学教师的研究主要是运用有关教育基础理论知识,解决教育工作实际问题。

建立和谐社会,实现城乡统筹,促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教育事业先行发展是一条可行之路。高质量的教育需要高水平的教师,加快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尤其是薄弱学科教师的专业发展,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刘倩.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理念与实践[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9。

[2]叶澜.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农村农业发展的问题篇7

关键词:农村,保险,发展

保险具有风险疏散、经济补偿和社会保障的功能。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农民和农村一直处于弱势地位,如何有效发挥保险的救济和保障作用,加快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成为当前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为此,笔者以保险业相对发达的烟台市为例,深入剖析农村保险市场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障碍,并就农村保险体系再造问题探讨对策思路。

一、目前农村商业保险市场发展的主要特点

目前,保险业在部分农村地区已经得到了广泛开展。烟台作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近年来随着经济、金融的快速增长,农村保险市场也得到较快的发展。2006年,烟台市保险费收入411570万元,其中所调查的9个县市合计保费收入接近烟台市总量的一半。全市人均交纳保费633.z元,同比增加71.2元,保险密度居全省第一,但在保险总量快速增长的同时,农业保险业务发展缓慢。

(一)机构网点快速增加,营销队伍不断壮大

近年来,随着区域经济优势的凸现,众多的保险公司落户烟台,并在县域大量增设分支机构,直接向广大农村地区辐射,带动农村保险市场快速发展。目前,烟台市有28家市级保险机构,其中财产保险13家、人寿保险9家,共辖设320个分支机构,其中在9个县市共有县级保险机构94家,均设在县城所在地。有的保险机构如中国人寿还在县以下乡镇设有保险代办处,据初步统计,9个县市共有保险网点120多个。随着机构的扩展,全市保险从业人员已达到2.3万人,其中,营销人员达2万多人,形成了一支庞大的营销队伍。

(二)保险产品种类较多,市场份额相对集中

各保险公司在业务发展中,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适时推出了多样化、个性化的保险新产品,不断满足城乡居民全方位、多层次的保险需求。据统计,目前,县域保险机构累计开办保险产品110个,其中财产险60个,人身险50个,城乡之间在产品种类上相差无几。从保险产品的市场份额看,人身保险占据绝对多数,人身保险保费收入一般是财产保险的3—4倍,农村市场份额差距略低o-人身保险市场以寿险和分红险占比较大,2006年,烟台市该两类保险保费收入分别为100736万元和107373万元,占比为31.81%和33.9%;财产保险中机动车险占有较大的比重,2006年,该险种保费收入占财产险保费收入的80.46%。

(三)县域人身保险发展较快,财产保险发展相对迟缓,农业保险几乎空白

近年来,随着保险知识普及和保险营销力度的加大,农村保险市场得到广泛拓展。据对烟台9个县市区的180户农民问卷调查,有127户办理过保险业务,另有35户有办理保险的愿望,分别占调查样本的70.6%和19.4%;所办理的保险种类以人身(寿)保险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居多,办有该两种保险的分别占全部调查农户的45.7%和43.3%,而财产保险则不足15%。由此可见,在现有的保险品种中,农民对人身健康、养老保险情有独钟。从烟台市保费收入的区域结构,也可以看出县域人寿险业务呈较快的增长趋势。2006年,9个县市全部保险费收入占烟台市的比重为51.8%,同比提高4.6个百分点,其中人身保险占比提高4.7个百分点,财产险占比下降7.1个百分点。在财产保险业务中,农业保险占比微乎其微,全辖只有1个县(市)办理了农作物火灾险,其他各县市均未办理农业保险业务。

二、制约农村商业保险发展的障碍因素

(一)农业保险业务萎缩,难以满足农业发展的有效需

上世纪90年代中前期,人民保险公司的各分支机构专门设有农业保险科,开办的保险品种涉及麦收、特色养殖、水果蔬菜等,但随着保险公司的商业化改革,已不再单设农业保险科,并相继取消了麦收、特色养殖、水果蔬菜等险种,目前烟台开办的仅有农作物火灾、冰雹保险和家庭财产责任保险等几个险种,在众多的近60个财险种类中,涉农险种占比不足10%,品种少、份额低。农业保险萎缩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灾害多、风险大,出险后勘查难、赔付率高,与保险公司的商业化经营目标明显冲突,基于此,诸多保险机构都纷纷退出了农业保险市场。

(二)保险产品设计上的缺陷,与农民的支付能力形成较大的差距

目前大部分保险公司将产品定位于城镇市场,产品设计趋同性较强,普遍缺乏对农村保险市场的研究和开发,少有推出适合农民和农村特点的保险新品种。而农民与城市居民在收入水平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据调查,2005年,烟台市各县市区农民人均收入较城镇居民普遍要低一半以上,平均收入额要少5000-6000元,将适用城市的保险产品向农村延伸,必然超出农民的消费能力。在所调查的180个农户中,有53人未办理过保险,占调查农户的29%,其中因保险价格偏高而缺乏一定经济能力的有31人,占比为58.5%。产品设计上的偏差,降低了农民的投保意愿。

(三)业务发展不够平衡,市场监管存在盲区

目前,商业保险公司在业务发展中存在三个方面的不平衡:一是地区间机构设置存有偏差。烟台市全辖共有保险分支机构超过300家,其中占全市人口总数80%以上的9个县市却仅拥有三分之一的保险机构。同时,县域间的机构分布也不平衡,经济发达的龙口市现有保险机构17家,另外还有多家保险公司拟在此设立营销服务部;而人口相当、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另一县(市)只有保险公司6家,该市2005年人均保费收入仅为38元,较烟台市平均水平低524元。保险业务发展状况虽然取决于多方面因素,但机构布局上的不合理,进一步加剧了发展状况的失衡。二是展业、理赔质量态度相差迥异。调查反映,保险公司普遍存在重展业、轻理赔的问题,对客户投保和缴费服务热情、不厌其烦,而出险后理赔时则手续繁琐、条件苛刻,个别甚至存在故意刁难的问题。在对保险公司服务满意度调查中,对保险理赔存有意见的占有较大的比重。三是保险业务发展与市场监管不相对称。当前,部分地区保险业务发展势头已接近于银行业,但在市场秩序管理上则与银行业差距较远。目前,保险监管机构设至省级或较大城市,地级以下只有保险业协会,市场监管力量明显不足。而诸多保险公司都实行营销机制,营销人员良莠不齐,为了提高业绩而进行不实宣传甚至相互诋毁的现象时有发生,不同程度地破坏了正常的竞争秩序,导致出现大面积的退保问题。2006年,烟台市人身保险退保率为10.81%,同比提高1.94个百分点。

三、完善农村保险市场的政策建议

当前,我国农村的自然、地理和经济发展环境,决定了其在农业、医疗、养老等方面潜在巨大的保险需求,迫切需要政策的、商业的保险产品为“三农”发展提供服务和保障。为此,就完善农村保险市场、推进农村保险业务发展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建立适合农村特点的农业保险体系。

鉴于农业生产的风险性和商业保险公司的盈利性特点,建议尽快成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推出农、林、牧、渔业各具特色的保险品种。在目前情况下,为提高农民和保险公司办理农业保险的积极性,增强农业的保障功能,可采取政府扶持与商业运作相结合的农业保险模式,在两个环节发挥政府的扶持作用:人保环节,按照保费的一定比例对农户予以补贴;出险后的理赔环节,按照赔付额的一定比例对保险公司直接补贴。通过适度扶持,降低保险公司亏损,提高农业防灾、减灾和救助保障能力。

(二)规范商业保险公司对农村市场的营销服务机制

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保险业提供了新的机遇,开辟了广阔的市场空间。针对目前农村保险市场的现状,各保险公司应从三个方面转换经营理念,规范和完善保险营销服务。一是加快农村保险产品研发。结合农村实际,有重点地改造现有保险产品,开发推广新产品,满足农民低保费、低保障、广覆盖的保险需求。二是加强农村保险机构网络建设。合理调整农村保险机构的布局,在网点设置上应适度向偏远农村地区倾斜,增强对农村保险市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三是强化营销队伍培训和管理。营销人员是体现保险公司形象、开展对外宣传的窗口,对其培训,既要具备精良的展业技巧,更要具备过硬的职业操守;对其考核,既要注重保费收入增量,还要考虑保户资源的稳定性。通过把好营销关口,提高保险经营绩效,消除社会各界对保险行业的偏见。

农村农业发展的问题篇8

农村小微企业对促进农村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吸收剩余劳动力,扩大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乡一体化、推进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近年来,在宏观经济持续放缓、产业结构面临转型的新时期,国家及时提出“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创新驱动战略,先后取消多项前置审批、放宽准入门槛,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大量小微企业孕育而生,发展势头迅猛,俨然成为农村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的力量。本文针对当前农村小微企业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几点建议。

一、新时期农村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在经济持续放缓、产业结构面临转型的新时期,农村小微企业受规模小、位置偏等因素影响,其发展面临更多的问题。

(一)农村小微企业经营成本较高。由于原材料价格的持续上涨、工业品出厂价格持续走低,缺乏大中型企业先进生产工艺,农村小微企业生产效率相对较低,运输距离远、费用高,加上用工成本逐年提高,小微企业面临着越来越高的成本压力,生产经营变得尤其困难;许多传统企业赖以生存的根基受到了削弱,小微企业的转型升级已刻不容缓。

(二)农村小微企业产品竞争力弱。小微企业由于进入门槛较低.产品技术含量不高、结构单一、同质化严重,加上市场空间有限、同样类型的小微企业数量偏多,受经营渠道限、营销能力不足等条件的影响,在经济增长放缓、外需不振、内需不足的压力下,企业为了争抢市场,从而出现行业内部的激烈竞争,使得企业无利可图甚至亏损,特别是传统行业中的小微企业尤为明显。

(三)农村小微企业融资依然难。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相关金融政策,但银行“爱大嫌小”贷款模式没有根本转变,但是由于经济持续下行,企业资金回流压力较大,融资难依旧是影响小微企业转型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农村小微企业呈现家族式,管理不规范、财务制度不健全等现象,在当前国家货币政策处于紧缩期,小微企业很难及时从银行贷到款,为了解决资金供需矛盾小微企业主要靠利息较高的民间借贷或小额担保公司来获得融资。

(四)农村小微企业创新能力弱。2015年,国家正式提出“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创新驱动战略,“新兴产业、新型业态和新的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农村小微企业由于本身资金资金不足,缺乏在其产品的研发上和科学技术的引进上投入较多资金,技术创新很难取得有效突破,使其多数仍然局限于传统行业。许多企业还停留在技术含量低的产品生产上,缺乏品牌建设和进一步开发附加值较高的产品能力,导致利润增长空间相对有限。

(五)农村小微企业优秀人才稀缺。由于农村小微企业地理位置较偏僻,生产规模相对较小,目前主要是家庭式经营模式,企业主无论是薪酬上、生活环境上还是发展空间上都没办法与大中型企业提供的条件相比拟,农村小微企业很难引进素质高、技术精的管理技工人才,优秀人才的缺失,进一步制约了目前农村小微企业的发展。

二、新时期加快农村小微企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新时期,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互联网+”行动计划将促进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应用进一步发展,传统“网下”销售模式逐步向“网上”转变,农村小微企业应借助有利时机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加快技术创新转型,进一步提升产品市场的竞争力,为未来发展争夺更多机会。

(一)提高农村小微企业管理水平。农村小微企业应注重企业经营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加快引进企业现代化管理思维,针对性地开展在职人员的职业教育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确保小微企业所需的劳动力素质不断有新的提升。

(二)增强自有品牌市场竞争力。当前,农村小微企业应当结合本地特色完善品牌建设,逐渐替代无品牌或代加工贴牌生产模式。通过互联网平台逐步降低自有品牌推广的成本,快速提升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扩大消费者的认知度,增强消费者的信任感,形成农村小微企业品牌核心竞争力。

(三)着力开拓网络销售新渠道。信息技术带动了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互联网给企业产品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销售模式。农村小微企业在市场开拓上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优势,通过构建企业网站,借助京东、淘宝天猫、百度搜索等第三方网络平台进行品牌推广、企业形象宣传和网上交易,通过微博、微信、QQ、电子邮件等沟通方式,与客户进行业务拓展和信息交换服务。潜在客户在享受互联网销售带来了便利的情况下,农村小微企业销售、沟通成本得到有效降低,互联网销售将进一步拓宽产品的销售渠道。

农村农业发展的问题篇9

一、新形势对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人才培养的要求

1、具有创新创业能力。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进入“新常态”时期。在2014年的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李克强总理提出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并将此作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面对这种形势,非常有必要对农村与区域发展人才加强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如何从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和师资培养等方面构建农村区域与发展领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对高校提出了新要求。

2、掌握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知识。2015年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绿色化”建设,绿色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的重要发展理念,现代农业正在进入生态化、循环化、低碳化的可持续农业发展阶段。农村与区域发展人才需要掌握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掌握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社会管理及规划设计等知识,更好地服务于“三农”。

3、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趋势。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正在协调推进。通过新型城镇化建设减少农村居民数量,促进更多的农民“进城”,在城市工作并安家落户;通过农业现代化建设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很多新现象、新问题,而这些应该是农村区域与发展领域学生当前需要关注和研究的对象。

二、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人才培养中的问题

1、生源结构多元化,专业基础较差

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硕士生的本科专业学位结构比较复杂。根据郭时印等(2009)调查,农业推广硕士考生主体是行政人员、科研人员和高校教师。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为例,经济类和管理类专业学生占大多数,但还有很多其他学科(如教育学、文学等)的学生,而且具有农林学科知识背景的学生占的比例很小,专业基础比较差。

2、师资队伍比较缺乏

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已经发展多年,但师资力量问题并未得到有效解决。高校长期以来单一地采用学术型人才的培养模式,现有学校专业领域的科研优势和教学资源主要围绕科研项目运转,倾向于相关学术研究,致使许多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重理论、轻实践,专业面窄、知识结构单一,不能根据农业推广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特点和要求合理安排教学。尽管配备了第二导师队伍,但第二导师实际参与度不够,尚未能有效发挥作用。

3、实践能力培养较难

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培养专业学位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非常重要。从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过程看,注重实践教学已经成为这些国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的共同特征。而我们的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研究生普遍对农林发展缺少感性认识,迫切需要直观、生动的实践机会。但目前实践教学机制不完善,在实际人才培养过程中,仍然以课堂理论课教学为主。尽管制定了实践教学方案,但由于受社会经济条件限制,难以开展课程实践观摩、调研等活动。

三、提高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人才培养质量的对策

1、提高生源质量

对于应届本科生,可以利用学校的校园网、广播、校报、论坛和各类学习讲座等途径与场合,宣传现代农业,激发青年学生投身农业的热情,传递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报考与培养信息,引导具有农林学科和农林经济管理知识背景的本科生报考;对于从事农林经营管理的在职人员,则可以通知互联网、农林行业通讯和报刊杂志等大众媒体,传递研究生招生信息,扩大领域的社会影响力。通过这些渠道宣传,吸引具有农林学科知识和管理经验的人员进校学习,提高生源质量。

2、建设师资队伍

加大对研究生教学改革研究的支持,培养一支熟悉研究生培养规律的导师和任课教师队伍;要完善“第二导师制度”,充分发挥第二导师作为实践导师的作用,并增加第二导师的权利与责任,为研究生实践研究提供指导与帮助,同时还要充分发挥第一、第二导师的互补作用,共同培养研究生的理论与实践能力;可以建立课程组,落实教学任务,积极探索教学方式和方法,完善教学管理制度,稳定任课教师队伍。

3、加强实践能力培养

在农业推广硕士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重视实践教学,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将实践研究教学方法纳入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并渗透到专业课教学工作中。要增加实践参观考察环节,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并重;开设实践类课程,由外聘实践单位的专家以专题讲座方式授课;建立与实践教学相适应的导师、任课教学队伍,更好地发挥第二导师作用;尝试改革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制度,硕士学位论文可采取论文之外的调查报告、社会实践工作报告等实践研究成果。

4、教学和研究要紧跟形势发展。专业硕士是应用型人才,教学和研究的内容要紧跟国际、国内发展形势,关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及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鼓励学生积极申报研究生创新创业项目,关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推进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新问题,农村绿色发展的途径与技术手段等,为发展农业生产、改善农村环境和提高农民收入服务。

参考文献:

[1]陈碧芬等.以农科大学生创业为导向的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5,9(6):87-91.

[2]林建华、沈月琴.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思考----以浙江农林大学为例[J].2012,30(2):52-54.

[3]郭时印等.农业推广硕士生源问题调查及分析[J].中国农业教育,2009,(3):33-36.

[4]李茜等.“应用型”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再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2,(6):45-49.

农村农业发展的问题篇10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 农村经济

一、农业信息化的内涵

所谓农业信息化是指在农业领域内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农业信息的获取、处理、传播和应用,从而有效地开发利用各种农业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人才资源、市场资源等。培育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进而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社会进步的动态演进过程。农业信息化是农业全过程的信息化,主要包括:农民生活消费信息化、农业生产管理信息化、农业科学技术信息化、农业经营管理信息化、农业市场流通信息化和农业资源环境信息化。

二、我国农业信息化现状

(一)组织体系逐步完善

截至2006年底,全国所有的省份、97%的地(市)、80%的县级农业部门都设有信息管理和服务机构,67%的农业乡镇设有信息服务站;发展可向农民直接传递信息的农村信息员17万人。

(二)网络平台初具规模

具有强大支持服务功能的中国农业信息网成为中国农业信息“批发市场”,农业部还构建了办公网络平台。开通了指挥调度卫星通信系统,初步建成了以中国农业信息网为核心,集20多个专业网为一体的国家农业门户网站,访问量在全球农业网站中排名第二。2006年底,各省级农业部门、80%左右的地级和40%的县级农业部门都建立了局域网和农业信息服务网站。全国乡镇信息服务站中,有计算机并可以上网的约占80%。农业信息服务网络正快速向中介组织、龙头企业、批发市场、乡村以及经纪人、种养大户延伸。

(三)信息采集与资源开发渠道日趋完善

通过抽样调查、典型调查等方式,建立了基本覆盖农业、市场、资源等重要内容的信息采集系统36条,省级农业部门大都建立了定期农业农村经济形势会、商会制度,信息资源整合开发工作取得了较好的进展。建立了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系统。在调控农产品市场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应用遥感技术进行灾害预测预报与农业估产也取得显著的效果。

(四)信息覆盖面逐步扩大

农业部建立了以“信息日历”为主要形式的信息工作制度。形成了部属中国农业信息网、农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农业节目、农村杂志社和中央农业广播学校等媒体为主,各相关媒体参与的信息窗口;各地农业部门也都与有关媒体联合,开辟信息渠道,努力扩大信息服务范围。

三、农业信息化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一)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现代化的农村是市场化的农村,同时也是信息化的农村,农业信息化促进了农业科学技术及其成果的推广与普及,完善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可为农民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服务,用信息引导农民自觉地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从而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不仅国内外的市场销售信息、科技信息,而且有关国内外农业政策及其变化的信息,对农业生产者优化资源配置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降低市场交易风险,提高农业市场流通效率

农业市场风险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农业信息不充分而导致生产与经营的盲目性和滞后性而引起的。农民可获得的信息越充分,投资与生产决策越准确,市场风险就越小。农业信息化为实现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有机衔接,处理好农业生产、分配与消费的动态关系。实现农业供求关系的平衡。提供了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农业信息化在农产品市场运行和农业生产安排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市场交易双方直接联系。这在很大程度减少了流通环节,简化了交易程序,节约了交易成本。

(三)加快农业技术的传播与推广和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

农业信息技术的优越性之一是信息的快速传播,信息技术通过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把农民急需的专业生产技术和最新的应用经验快速地传播到各地,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农业经济的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而发展和应用科技的关键是人才,通过网络发展。可以广泛、快速地传播农业技术、科普知识,更快、更好地培养农业科技人才,通过这些科技人才,进一步推广、普及农业科技和科普知识,提高农民的整体科技素质。

(四)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一国农业发展的关键在于能否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农业信息化有利于提高农业的国际竞争力。首先,农业信息化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因为农业信息系统所提供的农业投入品价格、农产品市场行情和国内外农业政策导向的信息更有利于农民确定自己的比较优势,按比较优势配置资源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其次。农业信息化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质量竞争力。国内外农产品的质量标准及其变化的信息是农业信息系统的基本内容,当农业生产者从网络上便捷地得到有关农产品的质量标准信息,并以质量标准来规划农业生产时,农产品的质量竞争力无疑将得到大幅度提高。

四、农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信息服务定位不准确。实用性差

连接到农村基层的全国性信息网为数不多,信息服务不能延伸至农村基层,而且信息服务项目单一,不能满足基层对农业信息的多方面需求。据抽样问卷调查显示,72%的农民表示是通过电视广播获取信息的,8%的人通过报纸杂志获取,而20%的人表示由于农忙根本无暇看电视、报刊。只能凭经验耕种,无信息来源。对于互联网、信息台、移动电话服务。大部分农民表示从未接触过。

(二)农业信息化意识有待于提高

长期以来,小规模生产经营意识的农民习惯了种什么、养什么全凭经验的作业方式。他们对信息的重要性缺乏认识。抽样调查中。50%的农民表示从未接受过乡镇或村里组织的任何培训,34.8%的农民接受过农技知识的培训,8.7%的农民接受过市场知识的培训。由于没有系统的培训,加之上述信息获取不畅,导致农民不能有效地接受现代先进的农业知识和向现代化农业模式转变的思想认识。思想意识的滞后必然导致行动的滞后,也阻碍了农业信息化的推进。

(三)农村信息人才缺乏,业务素质不高

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最终是为农民服务的。只有农民自身的素质提高了,才有能力去享受农业信息化发展带来的好处。城市和农村的教育资源配置还很不均衡,农村职业中学的数量有限,对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也有待提高。教育跟不上,人才必然缺乏,而信息网络人才更是凤毛麟角。没有懂技术的人才,即使有再好的硬件设施,也不能发挥其功用。由于农村信息闭塞。环境艰苦。导致既培养不出人才,又引进不来人才,没有人才更加剧了落后的状况,形成恶性循环。

五、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一)深度开发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提高信息质量、推进农业信息化的核心内容。数据库既是重要的信息产品。也是所有农业企业和农户参与国际市场竞争重要的信息源。数据库技术的改进是农业信息技术的一个关键领域,直接关系到农业信息化的深入发展。所以。加强数据库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提高其综合与分类性能显得尤为重要。

(二)提高信息服务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以为基层用户提供综合性和实用性信息作为推进农业信息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农村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信息服务内容应涵盖生产资料采购、农作物种植、农作物加工、农产品销售等多方面,增强其信息服务针对性。并根据地区特点调整信息服务的内容和形式,

(三)提高农业信息服务的效果

要积极开展农业信息服务的需求对象、需求内容、需求方式的分析,根据信息需求的侧重点不同,对不同的需求对象提供不同的农业信息,采用不同的服务方式是提高农业信息服务效果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