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语文教学采取措施和方法十篇语文教学采取措施和方法十篇

语文教学采取措施和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3:01:38

语文教学采取措施和方法篇1

关键词:语文素养;教育观念;综合素质

在不断深化的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就是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若想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就需要学生的语文知识充足,能够对语文知识进行灵活运用,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师一般只对学生理解字词的能力以及记忆能力予以重视,却对学生的语文素养予以忽略,也没有在学生考核体系中加入语文素养这一项。所以,需要在明确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措施。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必要性

1.消除小学语文教学受到的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都在影响着我国的传统教育模式,学生获取高分是一直以来应试教育的教学主要目的,然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这种应试教育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素质培养的要求,其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培养,这会对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产生阻碍作用。在新课改推出之后,培养语文素养有助于学生学习,对其自主学习能力及学习积极性的提升也有很大帮助,同时还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2.对小学生今后发展有很大影响

对人类文化进行传递,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将人类的思想解放,对人的综合素质进行发展是教育的本质。语文素养,其中包含了人类生存所需要的语言价值获取能力以及语文知识,在人类发展和生存的过程中,必然需要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学生今后发展的前提条件。在人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语文素养的作用十分重要,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措施

1.对教师传统的教育观念进行改变

目前,小学生语文素养不高是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大主要问题,教师的问题是造成这一情况的一个主要原因。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就在于我国教育系统在对教师进行培训的过程中其使用的教学方法仍为传统的方法,在此情况下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模式就会被局限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从而无法对小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真正有效的提升。所以,为了提升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就需要围绕着教师的教学观念,采取措施进行转变,从而使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能够摆脱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对先进的素质教育理念进行积极学习,从而使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所有学生都能够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

2.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

首先,学校应该采取措施筛选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教材,并对筛选力度进行加强。立足于自身的实际情况进教材的选取,防止跟风的情况出现,对教师思想转变进行加强,对教师予以帮助,从而使其形成终身学习的想法,不断创新自身的教学方法,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更好地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培养和提升。其次,应该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并加强培养力度,从而将语文教学应试教育现状进行改变。与此同时,学校也可以开展专题座谈和讲座,帮助教师通过这一平台对教师队伍建设进行有效提升。最后,应该对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专业培训进行加强,开展讲座,邀请众多校外优秀教师参与,使其将促进小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传授给语文教师,从而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

本文就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进行了探讨,首先介绍了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必要性,随后提出了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措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对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来说十分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保证自身使用方法的科学合理性,对细节予以注重,从而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对小学生今后的发展和学习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柯秋香.用好文本“空白”夯实语言实践: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加强语言实践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

语文教学采取措施和方法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教学质量;措施

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要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这样才能够让其主动去学习,这是提高语文教学水平的关键所在。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近些年在语文教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1)小学生语文的作文水平普遍较差,导致学生作文水平得不到提升是由于语文教师的教学出现了问题。一些语文教师在指导小学生写作文的时候,往往会照本宣科地向学生传达写作的要求,而不重视写作中的细节问题,因而学生虽然能够掌握写作的大体方法,但是作文质量不高。(2)由于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缺乏,从而导致了在写作的时候无法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并且文章内容空洞。(3)语文教学理念落后。现在很多语文教学在课堂上认真讲课,但是教学质量却得不到提高,这是因为其教学理念比较传统,导致其教学模式落后。

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解决措施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可以从以下的几个方面着手。(1)优化语文课堂结构,因材施教。在传统的教学中,语文教师处于领导者的地位,因而小学生在课堂上较为被动,这样就不利于小学生自主学习,所以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优化课堂结构,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接受知识的能力,因材施教。这样在语文课堂中,小学生可以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去。(2)教师需要充分地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阅读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它也是提高语文学习能力的关键。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来调动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具体的做法是教师需要安排一个阅读的时间让学生能够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在阅读之前,教师需要向学生讲解阅读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好习惯。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教师需要直视这些问题,转变自己教学模式,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黄江虹.小学语文教学现状与对策探析[J].考试周刊,2011(28).

语文教学采取措施和方法篇3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问题;措施;思想;培训

【中图分类号】G623.2

一、我国当前农村地区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师资力量不足,教师的整体素质不高。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的小学语文整体的师资力量不足,许多西部地区普遍存在着一个老师身兼语文数学等好几门课的"怪现象",许多老师经常是上完语文课接着又上数学课和其他学科的课程,一个老师身兼几门课程的现象屡见不鲜,其中的原因就是教师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其中的原因不难看出就是由于师资力量严重流失,因为许多大学毕业生尤其是师范类的大学毕业生不愿因来农村地区任教,主要是因为农村自然条件较差以及待遇等等都不如城市地区,因此很难吸引到高素质的大学毕业生自愿赴农村地区任教,而且目前农村地区的小学语文老师相当部分还是大专、自考等文凭,本科学历的老师依然很少,自身的文化素质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由于缺少相关的培训以及进修,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很好地跟上新时期的语文教学最新的理论思想,对于教学中的一些问题不能很好的解决,使得小学语文教学的水平得不到应有的提高和改善,疲于应对,难以很好地完成教学计划。

(2)农村地区小学语文的教学硬件设备落后,不能很好地满足实际的教学需要。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的教学过程中缺少先进的信息设备,例如计算机、投影设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等严重缺少,教室等也是十分的落后,近些年国家加大了对农村地区的中小学硬件设备的投入力度,农村地区的教育硬件设施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但是与城市相比,依然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缺少先进的教学辅助设备,许多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依然采用传统的粉笔和书本教学,同时相关的图书资料、体育设施等也是严重缺乏,学生在课余时间摄入的知识量也是严重的不足,这些都严重的阻碍了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

(3)农村地区小学语文的教学思想落后,教学方法严重落伍。由于农村地区种种条件的限制,农村地区小学语文教师缺乏必要的教学新思想的培训,教学理念和指导思想严重跟不上潮流,教学方法落后。许多老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依然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课的过程中依然是教师讲,学生被动的听,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学生只是一个被动的知识接受者,根本谈不上学习的兴趣所在,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单纯的只是为了完成教学计划和任务,灌输知识,而不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兴趣的培养,没有注重对学生的智力等的开发,教学思路比较保守,这些都导致了农村地区小学语文教学举步维艰,面临着众多的问题。

(4)农村地区的一些家长对学生的学习的支持力度不够。由于农村地区家长的普遍的素质不高,因此在她们的头脑中普遍有着读书无用,知识不重要,许多小学生也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辍学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早早的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早早就进入社会打工,"为家里减轻负担",这些都无形中给学校的教学教育带来很大的影响。再加上现在我国西部地区许多农村地区的家长都外出打工,许多村庄早已形成了"儿童村"现象,老一辈人对小学生的思想有着很大的指导和影响,许多小学生早早的辍学打工,而且对学校里的小学生的思想也有不良的影响,这些都严重的影响到了农村地区的生源数量和质量,给农村地区的正常的基础教育事业带来不利的影响。

二、提高我国农村地区小学语文教学的相关的措施

(1)加大农村地区小学教师的待遇条件,实施西部计划等措施来吸引大学生主动到农村地区任教。当前农村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师师资力量不足,教师素质不高,很大的一方面的原因就是由于我国农村地区自然条件不足,教师待遇等还不足。因此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在教师待遇等方面给予农村教师更大的优惠政策,提高农村地区小学老师的相关的待遇,采取多种措施,例如大学生西部计划,特岗计划等,鼓励更多的大学毕业生主动到农村地区任教,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到农村地区的教育事业中来,不断壮大农村地区小学教育的师资力量,提高农村地区教师的整体素质,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的改善我国农村地区的小学教学现状。

(2)国家相关部门应该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地区中小学的投资力度,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和合理分布,保证教育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对农村地区学校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购进更多的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多媒体设备,进一步改善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的小学的硬件设施,只有硬件设施跟上了,才能谈得上软件设施,除此之外国家还应该号召发达地区对农村地区的教育的捐款和扶持力度,进一步改善当前我国农村地区小学教育的硬件水平,使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能够很好地利用这些先进的教学设备,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3)加大对农村地区小学老师尤其是语文老师的培训力度,使他们能够很好地改善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来对学生进行现代化的教学,应该定期组织农村地区的中小学老师去那些城市当中的学校进行定期的听课学习,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通过定期的培训、外出考察学习、进修等方式努力使他们接受先进的教学理论,提高教学的质量,使他们努力的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更好的服务于教学,同时应该进一步加大在农村地区的教育宣传力度,努力对学生及其家长进行教育重要性的宣传教育,使他们能够充分的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来进一步的为农村地区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三、总结

总之,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学依然面临着很大的问题,在实际的过程中必须从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的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加强农村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学,为我国的总体的教育事业做出实际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白秀玉.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及方略浅谈[J].学周刊,2012,34:51.

[2]史海龙.如何提升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效果[J].学周刊,2013,17:35.

[3]余文.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困惑及应对措施[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3,06:13.

语文教学采取措施和方法篇4

关键词:中职英语;教学;不足;改善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0-0150-02

英语作为中职课程设置中必修的公共基础课,不论学习什么专业,都必须学习英语,它是目前中职课程设置中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中职英语教学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在现代化的教学背景下,如何将中职英语的教学质量办的更好,让学生学到更多的英语知识,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已成为当下中职院校着重思考的课题。

1.当前中职学校英语教学存在的不足

1.1对英语学科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英语作为中职学校的公共基础课,师生的教和学是一个大难题。英语教学在中职教育中的重要性相对于普通学校教育要轻,很多学生认为英语只是一门基础文化科,对专业没有多大的作用,所以也就没有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业,对英语的学习更是缺乏热情,学不学习完全取决于一时间的兴致,随意性比较大,与此同时,对于中职教学来说,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因此为了对技能的学习和发展,从而组织大量专业教师进行培训,但是却忽略了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课教师的培训。目前中职学校每周英语课的课时也在减少。因此中职学校的英语教师和学生大都有一种懈怠感。

1.2实践教学薄弱。中职英语教学是以就业为导向进行的职业技能培养,《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英语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职业场景中的英语应用能力;为学生的职业生涯、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应该注重英语的工具性和实践性,将满足学生未来在职场交际的需求作为基本准则,使英语教学职业化、情感化、系统化。而中职学校的英语实践教学不充分,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学生无法流利的说英语,也无法高质量的完成英语学习任务,对学生的长远学习和长远发展都造成较大的影响。一方面,现在中职院校采用的英语教材超出了中职生的知识储备水平,偏重知识性,少有联系职场的实际应用,不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缺乏实用性。另一方面,学生在中职学校学习到的英语知识到社会中没有用武之地,严重的影响到学生的发展。因此,在中职学校的英语教学中,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确保学生英语学习的有效性,进而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夯实的基础。

1.3因材施教开展不足。中职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差,一些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学习没有打下好底子,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甚至有的学生厌学和弃学。这种现实情况说明学生的英语基础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从目前我国中职学校的英语教学情况来看,大多采取的是大班教学的方式。所有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因为教室大、学生多,很难做到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一一兼顾,因此要做到因材施教和因人施教几乎是不可能的。

2.改善中职英语教学的措施及方法

2.1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需要是人们进行某种行为的内在驱动力,当中职生认为英语学习是自身需要的时候就能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作为中职英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相应的目的教育,结合专业设置情境,提高他们英语学习的认同感。在很多企业的招聘中,对于英语能力也是有要求的,很多外资企业往往会对具备英语能力应聘者做出优先考虑,也正是这样的外在"压力"要求学生必须要学好英语。

2.2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增强英语学习的实践性。大纲要求中职英语教学以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教学内容突出职业和生活场景,而不再仅仅是单词记忆、语法学习。中职学生在步入职业学校之前,接触的都是应试教学,学习的也都是"哑巴"式英语,在英语课堂上也是规规矩矩的听老师讲课,这种学习方式极不利于学生的英语锻炼。所以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就是要让学生张开嘴说英语,手脚动起来练习英语。因此,英语教学不应只局限于课堂上,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应变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一方面要加强英语基本语法知识的讲解,加强单词的记忆,还要结合不同专业班级的专业特点,设计好与专业相关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课堂活动,通过英语学习的趣味性来促进学生的专业学习。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就会提升自身的责任感,在不知不觉中就会提升英语能力。而在社会实践中,在具体的职场环境中,学生就能了解自己在英语学习中还存在哪些方面的不足,需要从哪些方面来进行改进,同时学生的职场适应能力、心态以及处事能力也会逐渐得到提升。

2.3开展分层教学。中职学生绝大部分英语基础薄弱,或者是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他们中大部分人掌握的单词量比较少,基本上看不懂句子和文章。甚至有不少学生不认识音标,不会读单词.对于这样的一批学生,我们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长短和难易程度,对所教授知识有所删减,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另一方面可以分解教学目标实施分层次教学。按照学生的基础实施分班或走班,把基础大致类同的学生集中在一个集体里,采用相应难度的教材。对基础较高的学习定较高的目标,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定低目标。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有所得,只有这样才能增加学生的学习英语的信心。

2.4开发采用新教材。首先,是要广泛征集专业学科教师、学生和市场用人单位的意见,并以此为基础来确定英语教材开发的主线和提纲;其次,英语教材的编制要充分结合基础英语、专业英语和职场英语,内容不宜太过难,尽量能够适应中职生的能力水平;再次,多编写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使用频率高的词汇,充分考虑知识点的分布,尽量体现中职教育全面、细致、实用性强的教育需求,而且专业和职场内容要相互呼应,具有连贯性;最后,职业教育就是要体现职业特色,在英语教材开发的过程中还需要将职业修养、职业道德和职业习惯等内容融入其中。

3.结束语

总之,中职英语教育不同于普通的高中英语,它更强调能够为专业服务、为学生的就业服务,以职业活动和市场为导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职业性的特点。所以中职英语教育过程中要综合考虑教学需求、学生特点、专业特征和市场需求,以帮助学生日后走上不同岗位对英语应用能力的需求。

参考文献:

语文教学采取措施和方法篇5

关键词:新中国;少数民族教育;政策;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9-0213-04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基础薄弱、水平落后,适龄儿童入学率低,80%以上人口为文盲和半文盲,全国没有一所正规的少数民族高等学校[1]。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少数民族教育,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许多重要政策,采取了许多重大措施,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特殊扶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十分重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加强少数民族教师队伍建设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定为国家的基本政策和重要政治制度之一,同时还规定:“人民政府应帮助各少数民族的人民大众发展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建设事业。”[2]因此,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加强少数民族教师队伍建设就成为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发展民族教育的重要政策之一。1949年11月,在给西北局的指示中强调“在目前时期应一律组织联合政府,即统一战线政府。在这种合作中大批培养少数民族干部。”[3]1950年7月21日,邓小平在欢迎赴西南地区的中央民族访问团大会上指出:“必须迅速创办民族学院,吸收一些青年进民族学院深造。”[4]11月24日,《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试行方案》指出:“从中央至有关省、县,应根据新民主主义的教育方针,普遍而大量地培养少数民族干部。”[5]之后,包括中央民族学院的各民族学院相继成立,民族学院还设立了预科班和干部培训部,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了大批民族干部和教师。1951年9月20日,第一次全国民族教育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认为“少数民族教育工作目前应以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为首要任务”[6]。1956年2月12日,在同藏族人士谈话时指出:“民族区域自治地区要搞建设,便要有自己民族的干部,自己的科学家。”[7]6月4日,第二次全国民族教育会议召开,会议指出培养民族干部和大力提高人民文化水平是民族教育事业的两项重要任务[8]。1957年8月4日,再次强调:民族自治“就应当有步骤地有计划地培养民族干部,要派好的干部到中央、省来学习,也要多把好的干部派回去。”[9]

1958年后由于“左”的思想的干扰特别是,使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备受挫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少数民族教师队伍建设。1980年10月9日印发的《关于加强民族教育工作的意见》指出:“大力加强和发展民族师范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各自治区和各少数民族较多的省,一定要建立并办好一批民族师范院校。”[10]1981年2月16日,第三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召开,重申要大力发展民族师范教育[11]。之后,各少数民族地区政府对本地区的师范学院进行必要的调整和补充。同时,各级政府增加投入,改善民族地区师范学校的办学条件,并兴办了一批民族师范学校和民族师范班。1985年,教育部还通过西北师范学院和西南师范学院建立了西北少数民族师资培训中心和西南少数民族师资培训中心,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了大批合格教师。1992年1月14日,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办好各级各类民族学校,为民族地区培养更多的经济、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12]。1992年10月21日下发的《全国民族教育发展与改革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大力培养当地土生土长的本民族教师,加强在职教师的培训提高工作,是当前发展民族教育事业,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13]1999年9月29日,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关心、支持民族工作部门,努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民族工作干部队伍,并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14]2002年7月,《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提出,少数民族教师队伍建设要把培养、培训双语教师作为重点。鼓励非师范院校毕业生和东中部地区高校毕业生到少数民族地区任教[15]。通过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加快少数民族教师队伍建设,使少数民族干部和师资在数量上和质量上有了质的飞跃,为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建立健全各级少数民族教育管理机构

为加强对少数民族教育的领导和管理,第一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建议:各级人民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内均应建立少数民族教育行政机构,或指定专职人员掌管少数民族教育工作[6]。1952年4月16日,《关于建立民族教育行政机构的决定》颁布,根据该决定,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设立民族教育司;各大行政区人民政府(军政委员会)教育部或文教部应视工作需要设民族教育处(科)或在有关处(科)内设专职人员;各有关省(行署)、市、专署、县人民政府教育厅(处)、局、科,应根据少数民族人口的多寡,民族教育工作的繁简,分别设适当的行政机构或专职人员[16]。之后,从教育部到各有关省、地、县都设立了民族教育机构或专人。

1958年后,民族教育事业受到了“左”的思想的冲击,“”期间,民族教育工作遭受严重摧残,在原有的大多数民族学院被迫停办的同时,甚至取消了各级民族教育机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族教育工作有所恢复和发展。《关于加强民族教育工作的意见》就指出: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省、地、县,应在教育行政部门内设置民族教育工作机构,调配专门同志负责[10]。第三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则要求各地结合实际情况,逐步恢复、建立和健全民族教育行政机构[10]。之后,教育部民族教育司得到恢复,各级地方政府教育机构也分别设置或恢复了地方民族教育行政机构,加强了对当地民族教育的管理工作。1992年10月20日下发的《关于加强民族教育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提出要大力培养少数民族的教育行政管理干部[13]。此后,各级民族教育管理机构日益健全和完善,职能日益明确。

三、发展少数民族文字,推行双语教学

新中国成立后,不仅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充分重视,而且,用民族语言文字进行教学在有关政策法规中也得到确认。1951年11月23日,《关于第一次全国民族教育会议的报告》就规定:“凡有现行通用文字的民族如蒙古族、朝鲜族、藏族、维吾尔、哈萨克等,小学和中学的各科课程必须用本民族语文教学。有独立语言而尚无文字或文字不完全的民族,一面着手创立文字和改革文字;一面得按自愿原则,采用汉族语文或本民族所习用的语文进行教学”,“会议一致同意各少数民族的各级学校得按当地少数民族的需要和自愿设汉文课”[17]。1951年成立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研究指导委员会,专门组织并指导有关部门为没有文字或文字不完备的民族创造或充实发展其文字[18]。从1956年开始,国家帮助尚无文字的10个少数民族创制了拼音文字,帮助一部分少数民族改革、改进了文字,国家科研机构和各民族学院加强了民族学科专业建设,设置了民族语文专业,开设了各种民族经济、民族政策的课程,培养各种少数民族专业人才。

“”期间,大多数民族学校被撤销或合并,民族语文教学被取消,双语教学实践及理论一度中断。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受到破坏的民族语文政策得到了恢复。1981年教育部副部长臧伯平在第三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应该切实尊重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在学校教育中认真恢复和加强民族语文教学,坚决克服在对待民族语文问题上的各种错误倾向。”[10]根据1982年《宪法》第4条、1984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第10条和第37条、1986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95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以及2005年5月31日《国务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第22条都明确规定,各民族有使用和发展自己民族的语言文字的自由,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保障本地方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凡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可以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教学。

在少数民族语文教学方面,国家也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确保各少数民族在中小学教育中首先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进行教学,同时学好汉语。《全国民族教育发展与改革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在教学中,因地制宜地搞好双语教学。凡使用民族语文授课的学校,要搞好双语教学,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1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了实行双语教学的政策:“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可以使用本民族或者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进行教学。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字。”[19]《国务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第22条指出:“国家鼓励民族自治地方逐步推行少数民族语文和汉语文授课的‘双语教学’”[20],再次从法律上肯定双语教学的地位。双语教学的实施,提高了教学质量,使各少数民族的教育水平迅速提高。

四、不断增加对少数民族教育的财政投入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一直重视对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财政投入。关于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经费,第一次全国民族教育会议就规定:“各地人民政府除按一般开支标准,拨给教育经费外,并应按各民族地区的经济情况及教育工作,另拨专款,帮助解决少数民族学校的设备、教师待遇、学生生活等方面的特殊困难。”[17]1953年,教育部《关于少数民族教育补助费使用范围的指示》中指出:少数民族教育补助费是为了帮助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在一般教育费之外特设的一笔补助费用,用以补助一般教育事业费之不足。不得以有此项“专款”而取消或减少其在一般教育事业费项下应有的份额,更不得以此项补助费代替一般教育事业费项下开支的任何费用之一部或全部。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设置了“民族教育专项补助经费”、“边境地区事业建设补助费”、“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等专项补助经费。对这些专项经费的使用,国家有专门规定。《关于加强民族教育工作的意见》指出:在财政上设立少数民族教育专项补助费。此外,建议从支援经济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边境地区事业补助费、边境地区基建补助费中划出适当比例,作为发展民族教育之用。国家拨给的民族教育经费,一定要用在少数民族身上,绝对不许克扣挪用[10]。全国民族教育发展与改革指导纲要(试行)》重申了上述政策:有关省、自治区财政要设立民族教育专项补助经费。国家拨给民族地区“三项”补助经费(民族地区机动金、边境地区事业建设补助费和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各省、自治区要划出一定比例用于发展民族教育。民族教育专项经费要专款专用。从1990年开始,国家还设立了少数民族教育补助经费,每年2000万元,专门用于民族地区发展教育事业。之后,《关于加强民族教育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指出民族教育专项补助经费由2000万元要逐步有所增加。“三项”补助经费各省(区)要增加用于发展民族教育的比例[13]。在这一政策指导下,各级政府用于少数民族教育的经费在地方财政所占的比例逐步提高,推动了民族地区各类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

1993年2月13日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提出要在20世纪末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为此,1995至“十五”期间,国家实施了两期“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投入近200亿元,通过这一工程,极大地改善了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的办学条件,促进了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的快速发展[21]。《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还全面规定了多渠道筹措民族教育经费、增加民族教育投入的政策措施:“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国家扶贫教育工程”、“西部职业教育开发工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工程”、“教育信息化工程”、“全国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中小学贫困学生助学金专款、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建设项目等要向少数民族和西部地区倾斜[15]。中央还投入了100亿专项资金帮助西部地区尚未实现“两基”的县(市、区)达到标准[22]。此外,党和政府还通过实施国家扶贫教育工程、“211工程”、西部校园网建设、高校扩招资助、普通高中发展等项目对少数民族地区投入了大量经费,与此同时,各级地方政府对民族教育也给予不同程度的经费支持,使民族地区的办学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五、实施有关少数民族教育的特殊措施和倾斜政策

多年来,党和政府一直对教育发展起点低、发展较为落后的少数民族教育采取了许多特殊措施和倾斜政策。1951年,《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试行方案》规定:凡考入高等学校(包括少数民族高等学校)的少数民族学生一律公费待遇。为了适当照顾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水平,对投考高等学校与一般中学的学生应适当规定一个入学成绩标准;入学后,应给以适当补习条件[5]。

改革开放后,在招生和培养学生方面,国家对少数民族考生采取降分录取,先办预科打基础,后上本科专业,定向招生、定向分配等措施,加大了对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力度;在本科和研究生统招政策上,采取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适当减分录取少数民族学生等措施,为他们创造更多的深造机会。1991年12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问题的通知》要求“对少数民族考生,仍继续实行适当放宽报考录取条件和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的办法,同时要下大力气办好预科班,逐步扩大从预科班录取新生的比例”,“边远少数民族地区,要实行定向生、定向分配的办法。”[15]1998年4月,教育部发出《关于199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收少数民族预科生的通知》,强调“少数民族预科班只能录取少数民族考生”,“录取时降分幅度为20分。个别省(区),人数特别少(人口在10万以下)的少数民族考生可降80分。”[23]2001年2月,修正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从法律上肯定了对少数民族学生的特殊照顾政策:“对少数民族考生适当放宽录取标准和条件,对人口特少的少数民族考生给予特殊照顾。”[24]《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则进一步明确采取特殊措施培养少数民族的博士、硕士人才[15]。《国务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指出:各类高等学校面向民族自治地方招生时,招生比例按规模同比增长并适当倾斜。对报考专科、本科和研究生的少数民族考生,应当根据情况采取加分或者降分的办法,适当放宽录取标准和条件,并对人口特少的少数民族考生给予特殊照顾[20]。

六、采取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从少数民族的实际情况出发逐步摸索出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针对部分人口稀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和游牧民族等特点,设立全日制寄宿制及半寄宿制学校;除举办普通中小学外,还设立民族小学、民族中学、民族中等专业技术学校、民族职业学校、民族师范学校;在传统观念和宗教习俗影响较大的地区,开办了女子学校和女童班;在边远地区,因地制宜地采取了牧读小学、早晚班、隔日班、教学承包点等一些非正规教育形式作为全日制正规教育形式的补充。为发展少数民族高等教育,还兴办了民族班和预科班。1980年6月21日,教育部下发《关于1980年在部分全国重点高等学校试办民族班的通知》,开始有计划、有重点地在部分全国重点高等学校举办民族班。预科班是为尚不具备进行大学本科专业的少数民族学生进行补习而开设的,补习合格者直接升入本校本科有关专业学习。此外,1984年,第二次工作座谈会决定从1985年起在内地省、市创办班(校),帮助尽快培养大批建设人才。经商定,在北京、成都等城市创办3所学校,在上海、天津、辽宁等16个省、市开办班。1985年秋,16省市初中班同时开学,1300名学生被选送到内地学习,内地班(校)的教学工作由此正式开始[25]。1992年11月2日,国家教委还下发了《关于加强民族散杂居地区少数民族教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把散杂居地区的少数民族教育列入议事日程,根据散杂地区少数民族的特点,提出了实行混合编班、划出一定指标定向招收散杂居地区少数民族入学,以及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等措施[13]。《国务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从法律上肯定了各种办学形式:“大力支持民族自治地方有重点地办好寄宿制学校;在发达地区普通中学开设民族班或者开办民族中学,其办学条件、教学和管理水平要达到当地学校的办学标准和水平”,“国家帮助和支持民族自治地方发展高等教育,办好民族学院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民族预科班、民族班。”[20]多种多样的办学形式有利于提高少数民族儿童的入学率和集中力量办学,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民族人才的培养。

此外,在新的形势下,党和政府积极开展了对少数民族教育的对口支援工作,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经济、教育发达的县(市)对少数民族贫困县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口支援;二是各普通高校为民族地区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通过各种形式的对口支援,不仅推动了受援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而且也为民族地区培养了大批人才。

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扶持下,通过民族地区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中国少数民族教育事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少数民族的教育发展水平与其他地区的发展水平差距在逐步缩小;已经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少数民族教育发展体系;少数民族青壮年文盲率已经平均降到15%以下,其中,朝鲜族、满族、哈萨克、蒙古族等少数民族文盲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少数民族受教育的范围不断扩大,办学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教学质量大大提高。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提高各民族人口素质,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增强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以及维护社会稳定和祖国统一做出了重大贡献。

参考文献:

[1]韦荣华.托起民族的希望[n].人民日报,1998-11-17(11).

[2]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12.

[3]书信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322.

[4]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68.

[5]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试行方案[n].人民日报,1951-06-14(1).

[6]第一次全国民族教育会议闭幕确定目前少数民族教育应以爱国主义为中心内容,以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为首要任务[n].人民

日报,1951-10-06(1).

[7]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7.

[8]全国民族教育会议讨论民族教育事业规划一般民族地区九年到十二年普及小学教育少数民族小学已发展到二万七千多所

[n].人民日报,1956-06-08(3).

[9]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269.

[10]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76―1990[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1859-1900.

[11]民族教育事业要在调整中前进[n].人民日报,1981-03-06(1).

[12]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842.

[13]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91―1997[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3403-3419.

[14]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1058.

[15]民族工作文献选编:1990―2002[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20-390.

[16]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49―1975[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147.

[17]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关于第一次全国民族教育会议的报告[n].人民日报,1951-12-22(3).

[18]汤源.发展中的少数民族教育[J].人民教育,1954,(3).

[1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n].人民日报,1995-03-22(3).

[20]国务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n].人民日报,2005-05-27(8).

[21]中国义务教育取得长足进展――教育部负责人就当前中国义务教育和教育经费投入等问题答记者问[n].人民日报,2003-11

-03(12).

[22]投入100亿元启动西部“两基”攻坚计划下决心打赢攻坚战[n].人民日报,2004-03-08(5).

[23]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98―2002[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3:85.

语文教学采取措施和方法篇6

关键词:初中语文;有效课堂

初中阶段是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语文教学又是对学生各方面素养进行培养的重要课程,因此,就初中语文有效课堂的建立来说,不仅是新时期条件下,提升语文教学质量与效率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从课程教育改革内容出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下文中,笔者首先主要从现阶段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的情况入手,就语文有效课堂构建的必要性及重要性进行阐述,进而结合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的详尽内容,就其有效措施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以供参考。

一、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现状及有效课堂构建必要性分析

通过前文内容论述,我们已经清楚的看到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它不仅是课程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对学生综合素养进行培养的重点课程,虽然改革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但是,从目前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似乎依旧存在一些问题。

(一)教学手法革新不足

教学手法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载体,是学生吸收知识、消化知识、积累知识的基本途径,教学手法的有效性会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课改伊始,在趋势和潮流的推动下,许多教师也投入了很多激情和热情在教学手法的改革上,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持续一段时间后,许多教育工作者开始出现倦怠情绪,教学状况又回到课程改革前。

(二)教学氛围枯燥

就目前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的现状来看,除了教学手法革新不足问题的存在之外,另外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就是枯燥的教学氛围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学习热情。语文教学是一门灵活程度较高的课程,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及合作,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语文教学中,学生多数不在状态。

就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来说,有效课堂的构建势在必行。语文有效课堂的构建,不仅能从学生角度出发,促进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同时还能有效改善语文教学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对语文课程教学的参与积极性;不仅能够落实课程教育改革的客观要求,同时还能促进初中整个教育体系教学目标的统一。

二、初中语文有效课堂构建的有效途径和措施

综合上文所述的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的现状,我们可以清楚看到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的必要性及重要性,针对目前初中语文教学过程存在的教学手法革新不足以及教学氛围枯燥等问题,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积极措施加以应对,提高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的效果和质量,为初中阶段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顺利完成作出积极的努力。

(一)从学校方面来说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和完善,是初中课程教育改革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现阶段语文课程的教学实际,学校首先应加大相关宣传,将语文高效课堂的建立提上日程,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营造向上的改革氛围。比如,在每周例会中,校领导可以将高效课堂构建相关内容作为一个单独的议事,对上一星期的构建工作进行总结,并就下一星期的主要任务作出指示;其次,还应积极稳妥的落实绩效制度,将课程教学效果与教师的绩效成绩联系起来,激发教师的工作自觉性及工作热情;最后,应不定期的组织人员进行听课与抽查,保持教师们的工作干劲。

(二)从教师方面来说

除了学校方面的努力和重视之外,教师还应积极配合,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及业务水平,深入理解课程教育改革的指示及内容,不断进行教学手法的探索和发现,争取为初中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顺利完成作出努力,其具体措施如下:第一,深入领会新课程标准内容,充分认识语文课程教育改革的精髓,转变传统教学思想;其二,转变教学手法及模式,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结合教材具体内容,充分应用情景教学、合作教学等多种策略,综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学习热情。比如就《皇帝的新装》这一教学内容来说,具有很浓厚的童话色彩,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可以对多媒体教学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在完成基本讲解之后,以动画的形式将故事的情节展示给学生,必然能够激起学生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热情;再比如就《口技》这一教学内容而言,建议教师可以采取合作教学的模式来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教师事先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收集一些口技的资料,或者通过一些表演的音频来开启教学,营造一个良好的符合教学主题的氛围,让学生较快的进入学习状态。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明确讨论的重点及主题,控制好讨论的时间;最后,教师还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奠定师生间的情感基础,以情感为启发,走进学生的世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三、总结

就初中语文有效课堂的建立来说,不仅是新时期条件下,提升语文教学质量与效率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从课程教育改革内容出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针对目前初中语文教学过程存在的教学手法革新不足以及教学氛围枯燥等问题,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积极措施加以应对:首先,作为学校方面来说,应加大相关宣传,将语文高效课堂的建立提上日程,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营造向上的改革氛围;从教师方面来说,应积极配合,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及业务水平,深入理解课程教育改革的指示及内容,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奠定师生间的情感基础,以情感为启发,走进学生的世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不断进行教学手法的探索和发现,争取为初中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顺利完成作出努力。

参考文献:

[1]吴丹.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及实施策略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2]马庆会.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探讨[J].快乐阅读,2012,19:65.

[3]吴国玉.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J].文理导航(中旬),2013,06:18.

语文教学采取措施和方法篇7

【关键词】初中英语学习出错补救措施

初中生在英语学习中,词汇记不牢,句法混乱,行文出错。只要找准原因,有的放矢地采取补救措施,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在这方面,我的做法是:

一、创新词汇教学,采取有效措施

学生对词汇单词记忆不牢,今天能听写的单词,往往明天就忘记了,再往后一点,可能对这个单词的印象全都没了。为解决这个问题,我根据记忆的遗忘规律,进行了一种新的纠错尝试:从第一个模块的教学开始,对每个模块的每个单元的单词都进行同步的听写,学习完第一模块后,再对这个模块的全部单词都让学生进行默写:让学生把这个模块的单词中文意思先写下,再根据中文意思写出英文。这一环节,可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基础较好的同学要尽量多听写或默写,基础稍差的同学,适当放低门槛,只要能把黑体字单词听写或默写好就oK了,这样做,可以减轻基础弱的学生的畏难情绪。通过这样的听写和默写,学生对第一模块的单词有了两次的强化记忆,就可获得一定的收效。接下来进行第二模块的教学,同样要对每单元的单词进行同步听写,到第二模块的教学任务完后,便进行第二次默写,这次的默写内容为第一、二模块的单词,到此,第一模块的单词已经得到了三次的强化记忆,学生已经基本对这些单词加深了记忆。到第三模块结束时,默写的内容为二、三模块的单词,以此类推。在这个默写过程中,老师要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激发学生你追我赶的热情。我用这样的方法在两个平行教学班中的三班中进行尝试,结果,每次考试,三班学生的单词拼写正确,明显高于一班。除了采用以上的加强记忆方法外,平时,我还注意改进其他方面的教学方法,比如教给学生一些发音规律,根据发音规律达到更快的记忆,还有教学生掌握一些“一举两得”的学习方法,如学习到单词monkey时,可同时教给他们单词key,教学season时,可同时教给sea和son等,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记忆,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找出句法错误,及时予以纠正

学生在句法学习中出错,多是由于受母语的影响。比如我让学生译出下面的句子:桌子上有一本书。学生很自然地就最先说出onthedesk,只有为数很少的同学知道用结构therebe句型陈述,再如让学生表达他是一个学生。很多学生会说成Heastudent。我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大多数学生会说成i'mhaveahappyfamily。基于这些因素,首先应要求学生摆脱母语的负迁移作用,习惯英文的句法。为了避免学生在句法上少出错误,我的做法是,先给学生讲解这些句型的特点:在句子没有行为动词的情况下,我们就用主系表结构的句型表达;如句中有行为动词,我们就用主谓(宾)结构的句型表达。(其中谓语指的是动词原形和动词的第三人称单数形式——七年级阶段无动词过去式。)要表达某处有某物或某个集体中有多少成员,就用therebe句型。学生了解了这些,就让他们牢记这些句型的结构及用法,凡是写句子,在大脑里跳动的就应该有这些句型,能做到这些,写句子时出的差错就会少得多了。此外,我还通过一些解题示范来帮助学生纠错。

如下面句子,均有一处错误,请加以改正:

1.Heastudent。

2.i'mhaveahappyfamily。

3.ibyabustoschool。(纠错过程略)

在板出句子的同时,我还把以上讲到的三种句型列在旁边,让学生先体会句型,再观察句子,很快地他们就发现了这些句子的错误之处,第一个句子无行为动词,应该用主系表结构,因此这个句子缺少的是be动词;第二个句子有行为动词,应用主谓宾结构,谓语与主语保持主谓一致,应该用动词原形,这个句子是多了be动词;第三个句子也应该用主谓结构,by是介词,不能做谓语,错误就在此了。

我做过比较,如果我不加任何说明或不像上面说的方法那样去引导,而让学生直接完成上面的改错任务,那么,很多学生就根本不知从何开始考虑,当然也不会把句子的错误改正过来。

三、分析逻辑,纠正行文错误

请看下面的练习,用()里词的正确形式填空:Lookatthe______(butterfly),theyarebeautiful.这道题目,很多学生会犯学而不思的错误,即只看前半句就填上butterfly。此题如无后半句theyarebeautiful。则butterfly用单复数形式都会正确,但在这里它受到they的限制,所以只能用复数形式。像这种情况就要求学生有良好的审题习惯,这种习惯不是一蹴而就能形成的,要靠平时的培养,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减少他们产生错误的途径。

再看下面的例子,用正确的人称代词填空:tomandiareinthesameclass,________aregoodfriends。

语文教学采取措施和方法篇8

关键词:中职学校;日语教学;具体措施

【中国分类号】G633.46

一、中职学校第二外语中日语教学的现状

随着日语人才的需求量逐年增多,中职学校将日语列为主要的外语培训项目,除了开设专门的日语专业,同时也在第二外语中开展了日语教学。但是由于日语教学与其他的外语教学存在差异,加上中职学校的日语教学基础的欠缺,导致中职学校第二外语中日语教学的开展并不理想。目前中职学校第二外语中日语教学的现状可以归纳为:

1、中职学校的日语教学环境欠佳,教学模式、方式、手段较为传统

中职学校中关于日语教学的基础建设投入少,日语教学环境构建不足,师资力量缺乏,能够具备足够的日语教学能力的学校比较少,多数的学校还处于日语教学的初级阶段日语教学基础薄弱,只能进行一般性的日语教学。中职学校的日语教学环境比较薄弱,许多中职学校甚至没有建立起像样的日语教学体系,在教学模式、方式和手段上依然采用传统的方式和方法,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日语教学要求。

2、中职学校对于第二外语中的日语教学,重视程度不够

许多中职学校没有将第二外语中的日语教学与专业日语教学等同看待,对第二外语中的日语教学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将日语教学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来看待,导致中职学校的第二外语中的日语教学成果不理想。

3、中职学校的学生日语基础薄弱,导致日语教学开展起来难度大

由于日语属于我国外语学习中的小语种,具备日语基础的学生非常少,并且由于长期的教育制度的束缚,日语的普及程度远不及英语受众范围广,除了学习的人数少以外,从事日语教学的老师数量也较少。基于中职学校的学生基础薄弱的这一现状,导致日语教学开展遇到了很大的难度。

二、如何在中职学校开展日语教学

要想在中职学校开展好日语教学,就要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采取多种措施,予以保障。通过对中职学校日语教学开展情况的分析,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制定具体措施:

1、根据中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制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任务

中职学校日语教学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日语实用型劳动人才。针对这一目标,中职学校有必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优化日语教学的每个环节,使日语教学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日语运用能力。首先要明确的就是教学目标,否则日语教学将流于形式,无法取得预期效果。其次,还要明确教学任务,制定具体的日语教学计划,将培养学生的日语运用能力放在首位,使日语成为学生未来谋职的手段。再次,要根据第二外语中日语教学的总目标,制定若干个子目标,细化日语教学目标,使得日语教学的不同阶段,有相对应的目标,做到按照目标开展日语教学工作。

2、创新日语教学方法,改变传统日语教学模式

日语教学由于日语自身的特点所决定,与拉丁语种不同,所采取的教学方法也必然与拉丁语种教学方法是不同的。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尝试,日语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创新,并以学生为本,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了解中职学生学习的心理因素,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所以,要想提高日语教学成绩,就必须对现有日语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改变传统日语教学模式。

3、根据中职学校学生的日语基础,选择合适的日语教材

在日语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日语零基础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日语教材,降低日语教材的难度,使得难度与学生日语零基础相适应,做到循序渐进的教学。并根据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实用性人才,因而中职学校的日语教学内容必须突出实用性,锻炼学生的日语应用能力。这种选择尊重了学生的基础,符合日语教学的规律。

4、加强提高日语教师自身知识水平,构建良好的中职学校的日语教学师资

在中职学校中,对于现有的日语教师师资,学校应鼓励和支持教师加强学习或外出进修、培训,满足教学需要。日语专业课程老师自己也应积极参加高级日语学习,加强计算机应用、口语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学辅助手段的应用,要想在中职学校中开展日语教学,就要构建强大的日语教学师资队伍。

5、加大中职学校的日语教学基础设施建设

日语教学与英语教学等一样,也需要现代化的电子教学设备作为保障。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改进了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的课堂模式,很好地弥补了传统授课的不足,多媒体技术可以反复单独地进行外语听、说训练的优势,从某种程度上也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日语听、说锻炼的语言环境。在中职学校中,要想在第二外语中开展日语教学,就要加大中职学校的日语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日语教学环境,增加日语教学设备,使日语教学的基础设施环境得到改善和提升,为日语教学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

6、增加中职学校学生的实习机会,锻炼日语运用能力

中职学校开展日语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加学生的实用技能,使学生在就业的时候能够多拥有一项技能。因此在日语教学中要增加学生的实习机会,要选择一些日资的企业作为实习单位,锻炼学生的日语运用能力,检验学生的日语实践技能,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提升。

7、定期对中职学校第二外语中日语教学成果进行总结

中职学校要想做好第二外语中的日语教学工作,就要将日语教学工作当作一项长效的工作来抓,要定期的对日语教学成果进行总结。在总结中,找出影响日语教学的不利因素,并进行深刻分析,找到问题的原因,予以有效解决。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日语教学的健康发展,才能保证中职学校的第二外语中日语教学取得预期的效果。因此,在中职学校第二外语中开展日语教学的时候,必须采取定期总结的方式,促进日语教学工作健康发展。

三、结论

中职学校开展第二外语的教育是为了拓展学生的专业技能,使学生能够在中职学校中获得更多的专业技能,能够在社会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中职学校的第二外语中开展日语教学是对现有外语教育的一种有效补充,让学生获得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能开阔视野,获得能力的综合提升。本文通过对中职学校开展日语教学的探讨,分析了中职学校应如何在第二外语中开展日语教学,对于这些具体措施,我们完全可以应用在中职学校的教学实际中。

语文教学采取措施和方法篇9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内外海量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130-01

一、初中英语实施课内外海量阅读的重要性

对于初中英语教学而言,主要包括四方面的能力,即:听、说、读、写。其中阅读方面的能力培养尤为关键。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不但关系到英语考试中阅读理解的分数,还关系到学生整个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因此,我们在初中英语教育中,要积极开展阅读教育,通过海量阅读的方式增加学生英语阅读的数量,从量变形成质变,达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从目前初中英语教学来看,实施课内外海量阅读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初中英语实施课内外海量阅读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保证

初中英语通过实施课内外海量阅读,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海量阅读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非常重要,以此我们可以看出,初中英语实施课内外海量阅读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保证。

2.初中英语实施课内外海量阅读关系到整个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

初中英语实施课内外海量阅读,不但对学生有着重要意义,对提升整个阅读教学质量也有着很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必须开展课内外海量阅读。

3.初中英语实施课内外海量阅读是提高英语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

从现实的教学效果来看,初中英语实施课内外海量阅读之后,整个英语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升,海量阅读已经成为提高英语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

二、实施初中英语课内外海量阅读的具体措施

从目前初中英语教学情况来看,要想取得课内外海量阅读的积极效果,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初中英语课内外海量阅读的实施力度。

1.在英语课内,老师要做好课堂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课内外海量阅读分为课内和课外两个阶段,在英语课内,老师要积极做好课堂阅读教学,具体应采取以下措施:首先要明确阅读目的,其次要传授阅读技巧,再次要明确阅读的重要性,保证课内阅读取得积极的效果,保证在英语课内完成制定的阅读任务,达到教学的预期目标。从目前英语课内外海量阅读的开展情况来看,课内阅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做好课内阅读教学工作。

2.老师要向学生推荐适合的英文读物

在初中英语课内外海量阅读过程中,由于学生受到英语知识的限制,无法有效选择适合的英文读物,这时老师应该向学生推荐适合的英文读物,例如:《长腿叔叔》《小王子》《公主日记》《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以及《英语世界》、《英语文摘》、《傲慢与偏见》、《大卫科波菲尔》,保证学生能够从优良的英文读物中提高自身英语水平和英语技能。所以,老师要尽到责任和义务,选择优秀的英文读物并推荐给学生,帮助学生完成海量阅读。

3.老师要帮助学生制定适宜的海量阅读计划

在初中实施英语课内外海量阅读的时候,老师除了要向学生推荐良好的英文读物之外,还要帮助学生制定适宜的海量阅读计划,保证学生能够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并按照阅读计划逐渐完成所有的海量阅读任务。所以,老师在整个海量阅读过程中,要发挥指导作用,帮助学生制定适宜的海量阅读计划。

4.老师要做好学生海量阅读的帮助和指导工作

由于初中学生的英语水平有限,因此在海量阅读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定的困难。这时老师要及时帮助学生克服阅读障碍,解决学生阅读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保证学生能够正常阅读,使海量阅读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老师要积极指导学生的海量阅读,保证海量阅读达到预期要求。

5.老师要定期检验学生海量阅读的效果

初中英语课内外海量阅读是以实效为主的阅读教学活动,在整个海量阅读过程中,老师要在一段时间内定期检验学生海量阅读的效果,要根据制定的阅读计划,检查学生的阅读数量,除此之外,还要让学生根据阅读读物写一定数量的阅读心得,以此来检查阅读效果,保证海量阅读的实效性。因此,我们要在实施海量阅读的时候,注重定期检验,保证初中英语课内外海量阅读能够取得积极效果,保证其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实施初中英语课内外海量阅读取得的积极效果

通过实施初中英语课内外海量阅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整体英语能力得了全面的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取得了积极效果。总体来看,实施初中英语课内外海量阅读取得的积极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施初中英语课内外海量阅读,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实施初中英语课内外海量阅读之后,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英语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学生不但从海量阅读中收获了丰富的英语知识,还对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实施初中英语课内外海量阅读,提高了初中英语的整体教学质量

通过实施初中英语课内外海量阅读,初中英语的整体教学质量得到了不断的提高,最直接的反映是学生的英语成绩直线上升,老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困难越来越少,整体教学过程更加流畅。

3.实施初中英语课内外海量阅读,促进了初中英语的教学发展

从目前实施初中英语课内外海量阅读取得的效果来看,实施课内外海量阅读,对促进初中英语教学的整体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不但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品质,也使初中英语教学找到了最佳方法。

四、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初中英语实施课内外海量阅读是十分必要的,不但对提高学生英语素质和英语水平有着重要作用,还促进了初中英语教学的整体发展。所以,我们对初中英语课内外海量阅读要有正确的认识,要充分认识到其积极作用,要采取多种措施,保证海量阅读的有效开展,使英语课内外海量阅读能够为初中英语教学提供强大的推动力量,完成初中英语的各项教学指标。

参考文献:

[1]张瑗;初中学生英语课内外自主阅读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1年19期

[2]金继武;浅谈高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语文教学采取措施和方法篇10

【摘要】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观察课堂是老师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手段,《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也将观察课堂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因此,在素质教育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的大背景下,提高初中数学课堂观察能力对于促进教学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是在分析课堂观察能力的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探讨提高初中数学课堂观察能力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观察;措施;方法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初中数学教学作为我国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初中教育水平的发展。观察是知觉的一种高级形式,是受思维影响的有计划有目的的一种活动。近些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与深入推进,课堂观察能力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数学教学要以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为主要目的,而课堂观察能力的高低却是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好坏的评判标准。培养学生的课堂观察能力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增强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初中数学中采取措施提高课堂观察能力是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观察能力的措施分析

观察能力对于初中数学教学发展的重要意义已是不言而喻,而当前初中数学实际课堂教学中由于各种原因相互交织而产生的种种问题和不足也已经对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采取措施提高学生的课堂观察能力,成为了当前初中数学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试着探讨其实施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1.借助富有趣味性的知识和教学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课堂观察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好的推动力。在培养学生课堂观察能力的过程中,如果学生对于课堂观察根本没有兴趣,不乐于自觉主动地进行课堂观察活动的训练,那么即使老师在旁边将课堂观察的重要性描述得天花乱坠也无济于事,学生仍然难以提高自身的课堂观察能力。因此,在提高初中数学课堂观察能力的过程中,老师要通过采取丰富的有新意的措施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课堂观察兴趣,让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发现和体会数学学习的实用性和美妙的地方,从而为切实提高课堂观察能力和学好数学知识提供良好的条件。比如,老师可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在培养学生的课堂观察能力时,可以借助一些富有趣味性的知识创设一些吸引学生好奇心的情境,然后不断启发学生对观察对象进行仔细观察,发现其中的规律和特点,从而快速准确地解决问题。比如,在学习平均数的相关知识时,老师为了训练学生的课堂观察能力,可以在讲完平均数的相关性质之后,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小红在期中考试中,数学和英语的平均分是89分,语文和英语的平均成绩是93分,语文和数学的平均分为90分,问小红语数外三科的总成绩是多少”供学生观察思考。这样富有趣味性的脑筋急转弯似的例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吸引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产生破解它的冲动,而且学生通过对例题数据的观察,结合所学的平均数的相关性质,能够很快地解决问题,得出答案。这样不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训练,而且可以让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发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课堂观察的实用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和丰富经验,确保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

在提高初中数学课堂观察能力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学生对课堂观察具有足够的兴趣,还需要学生掌握一些必备的课堂观察技巧和方法,这样才能切实提高课堂观察能力。而在学校教育过程中,老师扮演着重要角色,不仅要传授学生科学知识,而且也要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因此,老师首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努力提高完善自己,从而准确地向学生传授课堂观察的方法。比如,老师可以在培养学生的课堂观察能力时,自己也做好课堂观察工作。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或对象供学生观察思考时,老师也要仔细观察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对学生的行为举止做出反应,从而在确保教学有序展开的同时也提高自身的课堂观察能力。同时,老师也可以加强和其他老师的合作,通过观察借鉴其他老师成功的经验来提升课堂观察能力。如同行之间多开展互相听课学习的活动,在自身做好充分准备的前提下,观察同行的课堂,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好记录和评价,成功的经验要借鉴,并且虚心听取他人对自己课堂的建议,并及时改正等。只有老师自身课堂观察能力提高了,才能确保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给予正确的指导。

3.采取措施,促进学生观察习惯和观察思维的养成

在提高初中数学课堂观察能力的过程中,老师在培养学生兴趣和基本观察技巧之后,要采取措施,为学生观察思维和习惯的养成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课堂观察能力。数学课堂观察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在不断训练中,提高观察素质,并且在实践过程汇总,提高思维敏感性和灵活性的整合程度,才能实现在不断提高课堂观察能力的同时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

三、结语

初中数学课堂观察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的可持续性发展。但是课堂观察能力的养成和提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漫长的不断探索和尝试的过程。因此,要提高初中数学的课堂观察能力,需要教学工作者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创新,从而找到有效的途径,促进初中数学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包士祥.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观察能力[J].中小学教育2011,(12):143

[2]潘云平.提高初中数学课堂观察能力的有效策略[J].吉林教育.2015,(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