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语文课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3:02:34

幼儿教育语文课程篇1

【关键词】语言教育;幼小衔接;幼儿园教育;小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1)07/08-0024-04

幼小衔接对儿童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一直为世界各国的教育界人士所重视,也是目前国际学前教育界的研究热点之一。所谓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和小学两个相邻教育阶段在教育上的衔接。这是儿童发展过程中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转折期。从幼儿园以游戏为主到小学以学习为主,两者存在很大差异。从表面看,儿童的入学适应问题是幼儿园和小学两个阶段的衔接问题,实际上这两个阶段不仅是基础教育的起始阶段,而且是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因此。我们不能狭隘地理解幼小衔接的目标和任务,而是应该更加关注能促进儿童各方面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在终身教育视野下思考幼小衔接问题。

为了有效促进幼小衔接,帮助儿童更好地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我国学者提出了“入学准备期”的概念。我国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上海市2007年颁布的《上海市幼儿园幼小衔接活动的指导意见》将入学准备期提前到幼儿园大班,以实现幼儿园向小学的无缝衔接和顺利过渡。然而,幼小衔接的现实情况并不乐观。小学教师和儿童家长普遍反映儿童入学后在学习上最大的不适应是语文。小学语文课程要求儿童大量识字、写字,要求一年级儿童识字400个左右,会写字100个左右,还要学习汉语拼音,导致许多儿童感到学习压力很大。语言教育的幼小衔接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发现和解决。

一、幼儿园语言活动和小学语文课程的主要差异

语言是人类进化和个体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极为重要的能力,也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性工具,语言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据相关研究显示,在听、说、读、写四种语言能力中,阅读能力既是个体学业成就的主要表现,也对个体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重要影响,而个体的阅读能力主要是在3~8岁形成的,刚好跨越了学前语言教育和小学低年级语言教育两个阶段,因此幼小语言教育的衔接问题急需解决。而幼儿园语言活动和小学语文课程的差异性又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语言教育幼小衔接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首先,幼儿园语言活动和小学语文课程的意义不同。幼儿园语言活动是指以儿童为主体,以语言为客体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多种形式的活动。其根本目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儿童积极主动地与他人,与周围环境不断交互作用,从而实现语言能力的发展。小学语文课程则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其次,幼儿园语言活动和小学语文课程的教育目标不同。《纲要》明确规定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目标是“1.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2.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3.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4.喜欢听故事、看图书;5.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小学语文课程则是一门基础课程,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识字、听话、写字、阅读、作文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可以说,幼儿园比较注重儿童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而小学更加注重儿童识字、写字能力的培养。

再次,幼儿园语言活动和小学语文课程的实施形式和教学方法不同。根据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幼儿园教师会组织丰富多彩的语言活动,注意各领域整合,依托儿童的生活经验开展全语言教育活动,并且重视相关环境的创设。教师注意激发儿童主动参与的意识,通过生动活泼的组织形式和听、说、表演、游戏、练习等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发展儿童的倾听、表达、早期阅读和文学欣赏等语言能力。而小学语文教师则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授语文课程,方法不多,重在练习。小学语文课程强调听、说、读、写面面俱到,采取分科教学形式,大多是集体教学,每节语文课时间为40分钟左右,要求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这些是对刚入小学儿童的极大挑战。

最后,幼儿园语言活动和小学语文课程的材料准备不同。幼儿园教师更倾向于采用丰富多彩的材料来充实语言活动,常运用教学挂图、图书、头饰、故事录音、动画片、剪刀、美术纸等材料,帮助儿童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儿童学习的积极性,为儿童的积极参与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创造条件。而小学语文教师通常只准备简单的材料,每节课最多只用投影和字卡几样教具,儿童几乎没有操作材料的机会。

在幼儿园和小学这两个阶段,师生关系也有很大差异。在幼儿园,教师更多的是表扬和鼓励儿童,而小学教师则在某种程度上会对儿童提出强制性要求,儿童需要付出努力才能获得教师的认可。总之,对新人小学的儿童来说,与幼儿园迥然不同的语文教育目标、教育方式、教育内容、师生关系等,都是巨大的挑战。所以说,妥善解决语言教育的幼小衔接问题,对儿童的终身教育以及语言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均有重要意义。此外,深入研究这一问题还有助于解决幼儿园教师和小学语文教师对幼小衔接的困惑,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对我国的师资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语言教育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

我国目前每年有2100万~2500万幼儿进入小学学习,80%的家长反映孩子存在入学适应困难,主要是语文学习困难。笔者认为,目前语言教育的幼小衔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衔接任务不明确。据调查,目前承担语言教育幼小衔接主要任务的是幼儿园,小学往往置身事外。缺少小学阶段的配合,幼儿园发挥的作用有限,很难真正实现幼小顺利过渡,导致儿童进入小学后在语文课程学习上的困难重重。

第二,衔接流于形式。大多数幼儿园教师没有深入分析幼儿园语言活动与小学一年级语文课程学习的差异,也没有基于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研究如何做好语言教育的幼小衔接,往往以为开展几次与上小学有关的主题谈话活动,或者组织儿童去小学感受一下一年级语文课的氛围,或者是按一年级课堂的样子创设活动室环境,减少幼儿的游戏时间等,就想当然地认为已经做好语言教育的幼小衔接工作了。实际上,幼儿园语言活动和小学语文课程学习有很大差异,流于形式的幼小衔接很难真正帮助儿童顺利适应小学生活。

在语言教育的幼小衔接方面,小学置身事外还容易导致幼儿园教育出现小学化倾向。因为只能被动迎合小学教育的要求,许多大班幼儿的

家长会要求幼儿园教师组织大班幼儿提前学习拼音等知识。迫于家长的压力,有些幼儿园过于强调书写的重要性,将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育内容提前到大班来传授,不但采用一年级的语文课本,而且采用一年级的授课方式,每天长时间要求大班幼儿读拼音、识字、写字等。这种小学化的教育方式很可能导致大班幼儿形成不良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因为提前接触了一年级语文课的内容,有许多儿童进入小学后还出现了学习兴趣下降的问题。

三、语言教育幼小衔接的建议

许多国家关注幼小衔接问题,尤其关注语言教育的衔接。例如,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幼儿园教育纲要》规定,儿童进入小学前应知道词音是由开始、中间和结尾的音构成。幼儿应认识、书写字母表中的大部分字母,知道字母表示读音,能了解一些书写方面的习惯(从左向右书写、字和字之间有空隙、词由字母拼写而成)等。英国的《基础教育(3~5岁)课程指南》要求儿童入小学前能正确使用钢笔书写字母,会书写自己的名字,能完成简单的造句,有时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等。从这些国家的经验看,因为小学阶段语文课程学习的主要任务是认读和书写文字,所以幼儿园阶段应该加强早期阅读教育,以提高儿童前阅读和前书写的兴趣和能力,帮助儿童顺利过渡。

在幼小衔接方面,幼儿园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书写姿势,保持认读汉字的热情,而不是认了多少字,写了多少字。以认读汉字为例。儿童生活的环境是其认读汉字最好的环境。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周围环境,引导儿童多看、多认、多说,使儿童自然接触汉字,认识汉字。教师要始终注意避免小学化倾向,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坚持学习性和游戏性相结合的原则,采取多种游戏化的教学手段。既促进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又帮助儿童为进入小学做好准备。

要提升幼小衔接的效果,还要重视家长的作用,重视家园合作。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应采取多种手段,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就儿童目前的语言发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促进儿童的语言发展以实现幼小顺畅衔接等进行沟通,帮助家长有针对性地制订促进儿童语言教育幼小衔接的计划。以幼儿园教师为例。幼儿园教师可以为家长提供建议,协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的效果。例如,建议家长多与孩子交流,多和孩子玩倾听游戏,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习惯:指导家长精心选择图书,以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建议家长督促孩子说普通话,要求孩子表情大方,吐字清楚,语速适中,声音响亮等,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提高对语言的敏感性;督促家长重视孩子的书写习惯养成,帮助孩子养成正确的书写姿势,包括坐姿和握笔姿势等。这些良好习惯的养成对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大有帮助。

幼儿教育语文课程篇2

关键词:五年制;语文学科;课程设置;遵循原则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首要环节,是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也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学前教育的发展水平既是一个国家教育水平的反映,也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反映,更是一种文化传承的首要一环和关键。办好学前教育、发展幼教事业,关系着广大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对促进儿童全面健康发展,普及义务教育,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宏伟目标。国务院下发的《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提出:“积极探索初中毕业起点五年制学前教育专科学历教师培养模式。”

目前,五年制幼师语文学科存在着课程规划不理想、各门语文科目之间缺乏相互照应与整合、轻视幼儿文学、教师口语、语言教育学的教学,轻视语文素养的培养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当对五年制幼师的语文学科进行重新定位,围绕五年制幼师专业和幼五年制幼师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去审视五年制幼师语文学科的课程设置。笔者认为,幼师五年制语文课程设置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基础性原则

五年制幼师语文学科课程内容设置的基础性原则,旨在培养学生扎实的语文基本素养。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听话、说话能力、文学鉴赏能力。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并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打好基础。幼儿教师不同于初中、高中的教师,他们接触的幼儿不需要太深的知识,但要求具有较广的知识面,以满足孩子们的求知欲。

二、专业性原则

五年制幼师语文学科的课程设置内容与其他专业的语文课有所不同,五年制幼师的语文学科不仅是基础学科,还是专业学科,不仅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基本能力,还要培养幼儿教师口语,幼儿文学鉴赏和改编、创作,汉字的书写、幼儿语言教育以及幼儿文学作品的朗读、讲述、表演等职业能力。这是由幼师专业的特殊性质决定的。五年制幼师的语文学科有它的特殊性,它培养的教师不是专业的语文教师,但在幼儿园又不得不教语言。因此语文学科作为幼师培养文化课的主干课目,必须吸收借鉴一部分专业技能训练的方法去教语文学科。同时,在幼儿语言教育学、儿童文学教学与口语教学中更要突出专业的性质,紧密结合幼教专业进行强化训练。

三、整合性原则

五年制幼师语文学科开设的科目虽然都是分设,各有各的学习体系,但在课程体系建设观念上必须要有整体意识和整合意识,这是保证幼师语文课程内容之间协调性不会被破坏而出现顾此失彼现象的重要保障。比如,语言教育中的听说读写虽然有各自独立的类型和体系,但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整合,使一次语言教育活动既有听的内容,也有说的内容;既有故事的内容,也有诗歌的内容。因此幼儿文学和教师口语,幼儿语言教育学与其他学科都可以进行整合。在对幼儿进行语言教育中,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个教育领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去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利用一个语言教育内容,既能引导幼儿学习口头语言,也能引导幼儿学习书面语言;既能引导幼儿理解和运用日常交往语言,也能引导幼儿学习文学语言。语言教育活动与其它各科内容进行整合,在选择和编排语言教育活动内容时,把语言学习内容视为一个整体,语言学习的这一特点更能说明语文学科要突出整合性原则。

四、系统性原则

五年制幼师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包括“听、说、读、写、教”等多个方面,这些方面相互联系又能自成体系,因此通过语文学科的课程教育,学生可以系统地掌握与专业相适应的相关语言知识和技能,并对以后的教育教学和自我教育产生重要作用,这是其他学科教育所无法达到的。学前专业类知识固然对学生从事幼教事业具有较大的意义,但有时也不能解决全部问题,只有在语文学科系统性加强的情况下,其他所学到的专业知识才会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在分析和解决问题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五、渐进性原则

由于五年制幼师学制长,学生年龄跨度大,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理论的把握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知识的能力,合理科学地区分各年段语文学科课程设置层次。促使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学生为之五年的学习,是一个渐进性和长效应的过程,我们应该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前有的基础上推进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湖南师范大学程达教授曾从语文终身教育的观念出发提出各学段语文学习的侧重点,“学前侧重汉语言语,小学侧重汉语文字,中学侧重汉语文章,大学侧重汉语文学,大学后(或研究院)侧重汉语文化的学段划分原则,富有极强的创新色彩和实用价值”,五年制幼师语文学科课程体系建设也应该遵循由浅入深、充分体现学段特色的原则,同时兼顾学段间的渗透与过渡。这样就可以环环相扣,渐入佳境。

六、实践性原则

五年制幼师语文学科课程体系建设突出实践性,要大力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有机会在实践中尝试和练习做教师的技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职业技能的培养与训练:教师职业技能包括三笔字、教师口语、现代教育手段的运用等。二是完善教育见习、实习制度:对教育见习、实习制度的完善,主要是改革目前的“集中式”为“分散式”,即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每学期安排教育见习、实习,以见习为主,第五学年为十六周,以实习为主,学校可以设立校内模拟教室,模拟教室里面有各种幼儿教育活动所需的材料和设备。学生在模拟教室做各种模拟的教育活动,练习做教师的技能。例如学生在模拟教室学习引导幼儿讲故事或创编故事的方法。教师先做少量讲解,然后大家一起边做边学。让学生在角色转换的过程中体会语言教育的重要性。在现场模拟的教学中,也可以随时发现学生所缺乏的语文知识和能力并及时进行补充,这样有的放矢的语文教育方式使学生一开始就对自身未来的角色有了清醒的认识,语文学习的目的会更加明确,专业思想会更加稳固。

幼儿教育语文课程篇3

【关键词】幼儿园;小学化;调查研究

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要求,幼儿教育应当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将保育和教育相结合,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寓教育于生活及各项活动中,然而在幼儿园实践教学中,把幼儿当作小学生来教育的倾向日益突出,其中民办学前教育和农村学前教育存在小学化倾向的问题尤为凸显,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要求,让幼儿学到“知识”,开始让一群3-5岁的孩子学汉字、学拼音、学算术。本次研究分别在具有代表性的四川达州三所乡镇幼儿园进行了为期两个半月的深入调查,就现状这一问题作准确、真实的呈现。

一、各幼儿园基本情况介绍

(一)各园办园历史和规模

(1)幼儿园a位于达州市宣汉县清溪镇,这是一所附属小学幼儿园,占地面积300多平米,共三楼,有一个50平米左右的小操场。

(2)幼儿园B位于达州市大竹县高明乡一所私立幼儿园。这是一所附属于小学的幼儿园,办园于1999年,幼儿120余人。

(3)幼儿园C位于达州市渠县,是一所县级市公立幼儿园,至今已有办园四十多年的历史,实占地面积三百多平米,共一栋三层楼的教学楼,一个70多平米的操场。

(二)各幼儿园硬件设施情况

(1)a园共八间教室和一个独立的办公室。每间教室设施基本相同,分别有20多张陈旧的桌椅和一块黑板,教室前面有一张办公桌和一把藤椅。

(2)B园学校建筑分一栋三层教学楼,一栋四层综合楼(综合楼是教师和小学生的宿舍),幼儿园没有独立的场所。幼儿园共三个班,分别是大班(也称学前班)、中班、小班,三个班幼儿教室布置在教学楼第一层,其余是小学生的教室和场所。幼儿园仅有一台电子钢琴、小班教室有一个凑合能看的电视。

(3)C园一共有九间教室和三间办公室,每间教室里的配置设施都是仅有二十多张破旧的桌椅和一个很大的教学黑板可供使用,幼儿基本没有可以活动的空间,教室里没有玩耍的玩具和可以阅读的图书。

(三)师资情况

(1)a园幼儿教师分别有7名教师和1名园长,园长和其中2名教师学历为高中文凭,5名教师为初中文凭,皆没有幼儿教师资格证。

(2)B园幼儿教师5名,园长1名(小学校长),最高学历大专,最低学历初中毕业,皆没有幼儿教师资格证。

(3)C园共有十多名幼儿教师和一名园长,在这十多名幼儿教师中,除了有五名教师专业对口以外,其余都是小学教师或者中学教师,没有幼儿教师资格证。

(四)班级设置

(1)a园共有7个班级,分别为2个小班、中班、大班和1个学前班。班级人数平均在60~90之间,每个班配有一个教师。

(2)B园共三个班,分别为小、中班和学前班(大班和学前班并列为一个班),班级人数平均在30~40之间,每班配有一个教师。

(3)C园公有8个班级,分别为2个小、中、大班和学前班。班级人数在40~60之间,小班级有两个教师,其余班级分别为一个教师。如图所示:

从上面三所性质不同的幼儿园中不难看出,在班级设置这一块中都存在着严重的小学化倾向问题,这样的配置比例真是令人堪忧。

二、乡镇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现状

(一)乡镇幼儿园课程设置小学化

乡镇幼儿园各种条件限制,在安排幼儿的教育教学课程时,安排固定的课程,没有按照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兴趣爱好选取适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课程。从小班开始就按照规定的课程学习,每天有满满的课程安排接近小学的教育。

小班课程表:(a园)

星期一音乐语文英语数学健康

星期二音乐体育语文科学美术

星期三体育美术语文英语数学

星期四语文语文英语健康音乐

星期五语文健康科学美术

中班课程表:(B园)

星期一体育音乐语文数学健康

星期二语文英语音乐社会数学

星期三英语语文数学美术科学

星期四语文数学美术体育科学

星期五语文社会美术健康

大班课程表:(C园)

星期一语文英语音乐数学社会

星期二音乐语文健康数学科学

星期三体育数学美术语文语文

星期四英语语文社会数学科学

星期五语文健康美术数学

从上面的课程表中我们不难发现,幼儿园没有根据每个年龄段幼儿发展状况、能力水平进行研究、设计合适的弹性课程,完全是一种小学化课程。

(二)乡镇幼儿园教学知识和难度小学化

乡镇幼儿园直接将教学知识与小学内容相接。课程设置单一且枯燥,课程的内容也不新颖(像创编、手工、弹琴、活动、区角、游戏活动等幼儿感兴趣的课程很少,自制和配备的教具有限或者根本没有),随意地开设拼音、汉字、算术、英语等课程,甚至要求幼儿会背加减法口诀及乘除法口诀,要求像小学生一样以学习为主。在教学内容间也看不出其相关性和科学性,教学的知识难度对于幼儿来说是很大的。

(三)乡镇幼儿园在户外及游戏活动安排上小学化

(1)保教其后。很多乡镇幼儿园在中班尤其是大班和学前班的教育中,坚持以“智育为主,体育其后”,以“教学”代替“保教”,以“知识的积累,行为的规矩”代替幼儿身心的协调发展。a校没有保教,全班就一个任课教师,教学模式和小学一样,上半天上完就放学回家吃饭,下午2点半又再入园。B校也一样,只有一个任课教师,中午孩子们吃完饭就趴在课桌上休息,冬天中午以防感冒,取消午休,午休时间由各班老师随意安排。C校部分班级是两个老师,中午孩子们在学校吃饭并午睡,教学形式也是和小学一样,每天重复各种汉字拼音的学习,没有具体、规范的行为习惯。

(2)忽视幼儿游戏活动和户外活动。由于很多具体的智育教学占据了幼儿的时间,很多乡镇幼儿园都简化或者忽视了孩子们的游戏时间和户外活动时间,让很多有必要的游戏活动和户外活动都没有开展起来,本应该属于孩子们的游戏时间也越来越少。另一方面,很多想乡镇幼儿园为了减少幼儿因为户外活动导致出现安全问题,也简化了幼儿的户外活动。特别是比较偏远的农村幼儿园的教学,并不是组织幼儿从游戏活动中学习,取而代之的是让幼儿在教室里面背书、写字、上课等。如a校的体育课内容居然是学习广播体操并一遍又一遍的重复练习,除此之外就是自由活动,从来没有户外游戏活动的开展。

幼儿教育语文课程篇4

关键词:幼儿双语;英语课程;教学模式

教育部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学前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到2020年,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随着人们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度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双语幼儿园和国际幼儿园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幼儿英语教学作为启蒙性语言教学受到了社会和各界专家的关注和重视。实践证明:让孩子在语言发育时期就接触英语,同时运用英语和中文去表达自己的意思,对孩子的语言发展有很大的好处。然而,作为幼儿双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课程,目前却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制约了双语教学的发展,进而影响双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方向。

一、幼儿双语专业英语课程的问题

根据笔者对内蒙古呼和浩特、包头等地区的走访调查,发现呼、包地区高校幼儿双语专业目前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幼儿双语专业中英语课程的设置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但缺乏针对性和专业性,即课程设置偏多但课程体系的培养目标模糊,不能满足幼儿园双语教学的实际需要。大多数开设双语教育的高职类院校中,英语类课程数目较多、且所占的课时比重也较大。学生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但在从事双语教学中往往会感到力不从心,英语课程的设置与培养目标脱节。

其次,重视英语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语言交际应用能力的培养。高职类院校已成为举办双语专业的主体,然而这类院校学生的整体知识水平不高,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致使教师在讲授过程中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英语理论知识的讲授,而忽视学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英语课程体系教学新模式建设

1.明确英语课程体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

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幼儿双语专业将英语学习与学前专业课程相融合。前期开设“综合英语”“英语语音”“幼儿教师实用英语口语”,后期开设“学前综合英语”“学前儿童英语语言教育”“幼儿英语游戏”等课程或实训,这样就把英语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有机衔接融合。同时,由于幼儿园是以游戏为主要教学活动,采取用英语授课的方法进行学前游戏设计等课程,有效地将大学英语依托到专业课程内容上,两类课程互相支撑,进行了有机的融会贯通,英语学习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2.探索轻松愉快的学习和掌握语言的途径和教学方法

袁平华(2010)强调在有意义的环境中学习语言,符合语言习得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使用能力。语言习得会结合相应的语言规则,并且还要学习和掌握该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等。所以英语知识是英语教师的必备要素。此外,听、说、读、写、译技能也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的和手段,激发学生对双语教学的兴趣,发展他们的双语交际能力,同时找到适合学生个体的课堂教学方法,开展有效的语言能力训练,使学生在享受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掌握英语词汇、儿歌、游戏等,并鼓励学生参加各类英语技能大赛,提高学生英语语言技能水平。

3.注重学生外国人文文化知识的构建与提升

一方面扩展一些介绍英美国家文化的课程,例如,“幼儿教师实用英语口语”“英文影视欣赏”“英语演讲”等,并且每次课前都让学生进行三到五分钟的英语演讲和情景表演,题目逐渐增加难度。内容由老师辅导逐渐过渡到学生自己自编自演。此外,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英语口语比赛,让学生的英语技能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另一方面积极开展有关英美文化的活动,例如,每学年定期为幼儿专业学生组织欧美文化体验周,其中会介绍传统文化、风俗习惯、节日、经典英文歌曲、影视赏析等,重在开展丰富多彩、学生喜闻乐见的英语活动,让学生结合学科知识,在英语文化氛围中学用英语,都有助于学生对外国文化的了解、增强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结语

幼儿双语专业英语课程体系的建设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应该把握好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不断适应当前社会对幼儿教育的发展要求,不断提高英语与其他课程的融合性,适应社会对于双语教育的要求,才能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参考文献:

[1]娄沂.幼儿英语教育目标定位及学前英语师资培养策略[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02).

幼儿教育语文课程篇5

一、中职《幼儿语言教育》教学运用“理实一体化”的必要性

开展中职《幼儿语言教育》教学,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十分必要。

首先,《幼儿语言教育》课程本身的实践性、操作性特点决定了要在教学中运用“理实一体化”方法。2012年我国教育部出台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将幼儿语言教育目标分为“倾听与表达”“阅读与书写准备”两个方面。其中“倾听与表达”的子目标有:(1)认真听并能听懂常用语言;(2)愿意讲并能讲清楚。“阅读与书写准备”的子目标有:(1)喜欢听故事、看图书;(2)具有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3)具有书面表达的愿望和初步技能。幼儿语言教育目标充分体现了语言的工具性,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思维的工具,也是教与学的的工具,因此,幼儿语言教育目标自然而然就具有浓厚的实践性、操作性。为了实现这些幼儿语言教育目标,幼儿语言教育教材在内容编排上也相应具有实践性和操作性的特点,如《幼儿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张明红编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8月版。以下举例都来自该教材)教材的前部分内容讲述了“幼儿语言教育的概念、意义、目标、内容、方法、途径和活动”等基本理论问题,在此基础上将“谈话活动、讲述活动、早期阅读活动和文学教育活动”等实践性内容单独成章,并附加大量的幼儿语言教育活动方案以加强与实践活动的关系。可见,《幼儿语言教育》在内容上也具有强烈的实践性。《幼儿语言教育》在目标、内容都具有强烈的实践性,这决定了在教学中要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

其次,中职学校设置《幼儿语言教育》的课程目标决定了在教学中要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幼儿语言教育》是中职学校面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设置该课程的目标主要在于培养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组织与实施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的能力,具体包括:(1)了解幼儿语言教育的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等基本理论知识;(2)培养设计可行性高的幼儿语言教育活动方案的能力;(3)具有开展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的能力;(4)能对幼儿语言教育活动及其效果进行评析,具有评价语言教育活动的能力。因此,作为未来的幼儿园教师,学前教育学生进入幼儿园工作前,不仅要对幼儿语言教育理论知识有一个总体、清晰的认识,更要具备在幼儿园工作中所需的组织与实施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的能力。然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这些能力仅凭教师在课堂进行书本讲授,是难以成就的。中职专业教师在开展《幼儿语言教育》教学时,在传授必要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必须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做到“理实一体化”。

再次,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决定了在教学中要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中职学生有意注意时间不长,学习兴趣以直接兴趣为主。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较为薄弱,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需要激发。他们喜欢“易懂、有趣、实用”的知识,喜欢操作性、实践性强的课程教学,讨厌逻辑性强、理论难度大的专业知识,讨厌教师的“满堂灌”。因此,在开展《幼儿语言教育》教学时,教师应在了解中职学生学习心理特点的基础上,针对该课程内容实践性强的特点,多设计实践性、操作性教学阶段或教学环节,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中职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组织和实施幼儿语言教育的专业能力。

二、“理实一体化”在中职《幼儿语言教育》教学的具体运用

(一)“理实一体化”在教学目标设置的运用

运用“理实一体化”方法设置中职《幼儿语言教育》教学目标,就是在设置中职《幼儿语言教育》的课程目标时,既要考虑学生的理论知识目标,又要考虑学生的实践技能目标,力求在教学中实现理论知识目标和实践技能目标的结合。在设置《幼儿语言教育》的总目标时,既要考虑学生对有关幼儿语言教育理论的掌握,也要考虑学生的设计、组织、实施幼儿语言教育活动技能的培养。在设置《幼儿语言教育》某一章、节的具体教学目标时,既要考虑学生对该章节的具体理论知识的掌握,也要考虑学生对某些具体操作技能的掌握。

(二)“理实一体化”在理论性内容教学中的运用

《幼儿语言教育》包含一些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如幼儿语言教育概论、幼儿语言的发展与教育、幼儿语言教育的目标与内容等内容。“理实一体化”方法运用到这些教学内容时,就要引导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时,运用各种具体教学方法,将抽象的幼儿语言教育理论与学生生活实践联系起来,让“抽象”“难懂”的理论知识变得“直观”“易懂”,让学生理解、体验和践行幼儿语言教育理论。

理论知识本身就来源于实践,并回归实践。在学习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时,笔者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进行学习。“理实一体化”运用到理论性内容教学的具体方法和流程如下:(1)演示法。运用ppt课件、视频、微课等现代教育技术,以图片、动漫、视频等直观方式展示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找到理论知识的脉络,从而初步理解抽象的幼儿言语教育理论知识。同时,教师对教学重点、难点,并给予必要的解释。(2)案例法。针对学生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采用教学案例讨论方式,为学生架起“理论与生活实践的桥梁”。(3)活动示范法。教师利用教材的“活动示范”环节,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体验、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

(三)“理实一体化”在实践性内容教学中的运用

《幼儿语言教育》包含了诸如“幼儿讲述活动”“幼儿谈话活动”“幼儿早期阅读活动”和“幼儿文学教育活动”等内容,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在《幼儿语言教育》实践性教学中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就是在引导学生学习幼儿语言教育理论的基础上,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运用各种具体方法,组织学生开展幼儿语言教育活动教学,让学生在活动教学中理解、体验和组织实施幼儿语言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组织、实施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的能力。

将“理实一体化”方法运用在《幼儿语言教育》实践性教学中,可遵循以下步骤与方法:(1)自主学习法。教师通过问题导向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的相关理论。同时,对组织和实施幼儿教育活动的要点及注意事项,教师也要给予必要说明。(2)活动示范法。以某类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为主题,教师扮演幼儿园教师,学生扮演幼儿园幼儿,共同开展幼儿语言教育活动,让学生体验、理解组织开展幼儿语言教育的活动流程及注意事项。(3)案例评析法。教师播放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实录和教学视频,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对播放的幼儿语言教育活动进行评析,增进学生对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的理解,培养学生对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的分析评价能力。(4)设计幼儿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与方案。教师布置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主题,指导学生设计幼儿语言教育活动方案,并对学生所设计的方案加以修改、讲评。(5)模拟课堂教学。学生以自己设计的幼儿语言教育活动方案为模本,自己扮演幼儿教师,其他同学扮演幼儿园幼儿,开展幼儿语言教育模拟活动。其间,采用微摄录的方式,对学生组织的模拟活动进行摄录。(6)学生教学视频评析。回放学生开展模拟课堂教学的视频,师生共同加以点评,让学生了解自己在实际操作过程的优缺点。(7)完善活动设计与方案。引导学生进行教学反思,完善教学设计与方案。

(四)“理实一体化”在课程考核中的运用

“理实一体化”运用到《幼儿语言教育》课程考核,就是要做到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结合起来。理论考核考察学生对幼儿语言教育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实践考核考察学生组织、实施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的能力。两者的比重分别为:理论考核占40%,实践考核占60%。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的总分数就是该门课程的综合成绩。考核方式为:理论考核为试题测试;实践考核可要求每个学生选择一个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为主题,设计一份《幼儿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与方案》,并依据其开展幼儿语言教育模拟活动,将其摄制为视频。学生制作的《幼儿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与方案》和活动视频是确定其实践考核成绩的依据。

三、在《幼儿语言教育》教学运用“理实一体化”的注意事项

在《幼儿语言教育》教学中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教师的教学经验与技能。一方面,教师要具备丰富的组织和实施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的经验与技能。在中职学校担任幼儿语言教育课程教学的教师,需要到幼儿园进行幼儿语言教育社会实践,积累丰富的幼儿语言教育技能与经验,从而熟悉幼儿语言教育的流程与方法,具备组织开展各类幼儿语言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应具备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微课的制作、教学案例的展示、教学视频的制作都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担任《幼儿语言教育》教学的教师要加强自身的现代教育技术素质,为顺利开展《幼儿语言教育》教学准备条件。

其次,教学课时的保障。“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要在《幼儿语言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作用,需要足够的课时保障,这主要基于几点:一是《幼儿语言教育》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实践课,教学内容较为丰富。二是“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强调通过开展活动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需要学生广泛参与,花费的时间比较多。三是中职学生知识基础比较薄弱、学习能力也相对较差,教学也不可一味追求进度。为保证教学效果,教务管理部门应保障该课程教学有足够的课时。

幼儿教育语文课程篇6

关键词:学前教育;幼儿故事创作与表演;课程性质;课程定位

中图分类号:G619.2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5)30-0176-02

幼儿故事创作与表演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学科专业课程,对教学模式的建构还处于探究、摸索阶段,为了建构合理、科学、符合教育实践和人才培养要求的教学模式,首先就要理清对该课程性质的认识,把握好该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定位。

一、现状分析

(一)幼儿故事创编与幼儿故事表演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的现状

随着教育观念的更新,当前越来越多的学前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意识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不仅要促进幼儿一般能力(认知能力)的发展,也要利用各种方式方法促进幼儿特殊能力以及非智力品质的发展。在促进幼儿一般能力发展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幼儿具有良好的记忆力、注意力、观察力、思维力、语言表达能力,还要培养幼儿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幼儿故事创编与故事表演活动就是促进幼儿各种能力均衡发展,智力与非智力品质共同发展的重要媒介。幼儿在优美的故事的浸润下,通过大胆的尝试、创造、表达和表现,其认知的、身体的、语言的、情感的和道德的多方面发展也得到了综合的发展和提高。但不容忽视的是,目前幼儿园一线教师对于幼儿故事创编和表演的指导能力有待提高。很多幼儿教师虽然能够认识到故事创编和表演活动对幼儿发展的价值,但因为自身素质、经验、能力的不足导致他们不能发挥出优秀幼儿故事作品原本的价值与优势,很难在原有故事作品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去仿编、续编、改编、创编故事,也很难按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为幼儿设置具有游戏精神的故事表演活动并给予正确的指导,所以在教育实践中,对能够指导幼儿进行故事创编与表演教师的需求是强烈的。

(二)该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培养体系中的缺失

据笔者了解,目前东北三省高等教育和高职教育的学前教育专业开设此类课程的院校并不多,个别了解到的省外院校也是如此,有些院校(专科类较多)开设了“教育戏剧”“儿童戏剧”或“戏剧表演”课程。开设的与此相关的课程最多、最基本都是“儿童文学”(幼儿文学)和“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这两门课程虽然从理论上或实践上均涉及幼儿故事创编与表演的内容,但均不是作为其课程的重要的部分,而且作为幼儿教师本身应具有的简单创作能力和表演能力也都不能包括其中,所以虽然学习了这两门课程,未来的幼儿教师仍旧很难获得创作故事、表演故事的技能,同时对于幼儿此方面的指导也不能游刃有余。虽然有些院校开展了戏剧类的课程,强调了幼儿教师的表演技能,但是戏剧表演与幼儿园随时随地可以开展的故事表演(游戏)仍旧是不同的,后者更具实用性,对幼儿的相关指导也更具科学性。

针对以上现状,在学前教育专业开设与幼儿故事创作与表演相关的课程显得尤为必要。

二、幼儿故事创作与表演课程的性质

(一)人文性、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

幼儿故事是儿童文学(幼儿文学)的一部分,本身就包含了较强的人文性,每篇优秀的幼儿故事作品都是对儿童精神世界的关注,都包含了对儿童的热爱,学生在故事创作的过程中不仅是学生理解、学习、关爱幼儿的过程,也是把人类对真善美永恒的精神追求通过文学创作传递给幼儿的过程,更是自身人文素养获得不断提高的过程。由于幼儿故事要承担着传授知识的重任,创作出的作品还要符合幼儿的接受能力,所以在创作故事的过程中学生还要具有严谨的科学精神,即要按照幼儿不同年龄的身心发展特点、兴趣需求去创编故事,编构的故事作品的内容,动物(角色)特征、习性,要符合科学性。同时,进行文学创作就是艺术的创作,故事的人物、线索、结构、语言等都要具有艺术特色,这样才有可读性,使故事作品具有欣赏性。在故事表演环节艺术性的体现则更为明显,从剧本的创作到运用语言和动作的表演,再到音乐选择、服装与道具制作,每步都需要有艺术技能的参与。可见,本门课是能够把人文、科学与艺术很好综合在一起的具有应用性的课程。

(二)理论性、技能性与实践性相结合

该课程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即幼儿故事创作与幼儿故事表演。在每个部分中都有相应的理论知识学习与具体实践操练,在实践操练部分又同时融入了学生技能的训练。如在幼儿故事创作部分,学生不仅要学习故事创作的基本理论知识、指导幼儿故事创编的理论知识,又要进行实际的故事创作训练和指导幼儿故事创编的模拟教学,同时还要创造机会让学生走入幼儿园的教学实践中去学习、锻炼,使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全方位提高未来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

三、幼儿故事创作与表演课程的定位

对该课程的定位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即该课程在整个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以及它与其他专业课程都是什么关系。对于开设这门课程或类似课程的学前教育专业和教师来说,要有清晰的认识。

(一)该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幼儿故事创作与表演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是由幼儿园教育实践的需求决定的。幼儿园教育实践的需求一方面着眼于幼儿的全面发展,一方面则着眼于教师的能力素养。

1.幼儿故事创作与表演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

首先,幼儿故事创作与故事表演能够促进幼儿各种能力综合发展。马拉古齐说“幼儿的学习并不会在教师的教授后自动发生,而大部分是由于幼儿自己参与活动并利用自己的资源主动动手操作的结果。”[1]幼儿故事创作与幼儿故事表演就是很好地借助优秀的幼儿故事,在实践操作中发展幼儿多种能力的重要手段。幼儿在续编、仿编、改编、创编故事的过程中,思维能力、记忆力、语言表达能力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想象力与创造力也得到充分的发挥;在故事表演游戏或者戏剧表演过程中,幼儿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分工、合作能力会无形地获得发展,与此同时,审美能力、手工制作能力在表演的扩展活动中也得到相应的发展。

其次,幼儿故事创作与故事表演能够促进幼儿非智力品质的发展,健全幼儿的人格。优秀的幼儿故事作品本身就是真善美的化身,“它以美的形象化育人心,以强大的精神力量使人的心灵为之激荡,直接影响人的思想、情感、意志、个性,参与塑造人生,对处于成长过程中的幼儿影响至为深远。”[2]故事创编和故事表演让幼儿从过去只听故事的阶段,过渡到创造故事、全身心地体味故事的阶段,幼儿在仿照优秀故事作品创造或模仿故事中人物和情节时,故事中人物与情节的真善美会潜移默化地流淌进幼儿的心中,健全幼儿的心智,优化幼儿的品格。

2.幼儿故事创作与表演能够提升未来幼儿教师专业素质和技能

幼儿故事创作与表演课程并不拘泥于使学生获得创作故事与表演故事的技能技巧,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自身的文学素养,综合能力(想象力、创造能力、表现力、艺术鉴赏力)以及相关的专业技能(唱、跳、弹、讲、画)也都会得到相应融合与提高。同时,该课程更关注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即让未来的幼儿教师在掌握相关技能的基础上,能够在幼儿园具体的教育实践中组织好、指导好幼儿的故事创作与表演活动,并善于把此类活动与幼儿园的各类教育活动相融合,发挥好故事创作与表演的育人功能。

(二)该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1.与儿童文学的关系

无论是幼儿故事的创作,还是幼儿故事的表演,都要以幼儿故事作品为基础,所以该课程与儿童文学(幼儿文学)课是密不可分的。在故事创作和表演过程中,幼儿故事作品的选择,各类故事、剧本的创作方法等一系列基本理论知识都来源于儿童文学课,可以说儿童文学课是本门课在文学领域的理论来源,而故事创编与表演课则是对儿童文学中故事领域的具体实践与应用,二者更多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2.与学前儿童心理学和学前教育学的关系

要创作出符合幼儿审美兴趣的故事作品,或者按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指导他们进行故事创编、表演还离不开学前教育学与学前儿童心理学中的基本原理,这些原理是故事鉴赏与创作,开展相关教育活动的科学保障,对本课程的影响是巨大的。而本课程又将从实践的角度反映幼儿的某些心理特征,进一步印证教育儿童的各种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前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理论知识。

3.与幼儿园五大领域教法的关系

故事教育活动是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故事教育活动中的欣赏与创作环节(尤其创作环节)都会涉及故事创编与表演的内容,所以该课程可直接为这部分内容提供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为故事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故事创编与表演作为一种教育手段还可以融入其他领域的教育活动中,为五大领域的教育活动设计、实施开拓思路,而五大教育领域的教育活动又进一步充实了故事创编与表演的内容,二者是实践方面相互借鉴的朋友。

4.与教师专业技能课程(艺术课程)的关系

教师口语课中对语言表达技巧的学习会提高学生在运用语言讲述故事、表演故事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舞蹈、声乐、键盘、美术等艺术类课程也会丰富学生在表演故事、指导幼儿表演故事过程中各种艺术手段的运用,尤其在故事剧表演中,从故事的音乐选择,到加入的舞蹈、乐器,再到服装道具的准备都离不开艺术类课程赋予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技能。而故事创编与表演课则是为学生专业技能的相互融合、灵活运用提供了综合的展现与检验的平台。

参考文献:

幼儿教育语文课程篇7

关键词:学前教育英语素质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2-0079-01

近年来由于高职院校生源质量不断下滑,许多院校的英语教学面临着学生不愿学、老师授课难、英语边缘化、课时被压缩等诸多窘境。而与此相对应的则是幼儿英语教育的火热态势,英语学习低龄化已经是社会发展的趋势,除了幼儿园有限的英语课程外,有能力的家长更是不惜重金送孩子去各式英语幼教机构。如何将英语学习的两大主体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提高准幼儿园教师的英语水平推动幼儿英语教育的全面发展,是学前教育专业应当思考的问题。

1幼儿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幼儿园是幼儿英语教学的主要场所,幼儿园英语教师的英语水平和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到了幼儿英语教育的发展和幼儿英语学习的启蒙和基础。但事实上,幼儿园的英语教学并不尽如人意,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1.1幼儿英语教师自身素质欠缺

由于地区差异、学历背景、专业素养和英语能力等各方面的原因,幼儿英语教师水平参差不齐。部分非英语科班出身的老师自身英语能力较弱,存在着语音语调不标准的问题,为幼儿带来错误的示范,在组织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口语能力较弱,无法自然地用英语与幼儿交流互动。而英语科班毕业的老师则缺乏幼儿教育的知识和经验,教法不得当,导致课堂效果不好,幼儿对英语学习产生抵触,教师产生挫败感。

1.2幼儿英语教育缺乏统一性、规范性

我国的幼儿英语教育尚未形成体系,对学前儿童是否应该学习英语仍存在争议,然而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又使得幼儿英语教育异常火爆,可当中的利益链使得市场更加不规范。由于国家对幼儿英语教育并没有统一的规定,因此教育内容的选择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各园选用的教材、教授的进度以及课程的侧重点都不所不同。有的幼儿园则直接引入了一些国外流行的幼教模式和方法。可这些教材、教法不一定适合中国的学前儿童。

1.3对幼儿英语教育概念认识不清

幼儿英语教育不同于第二语言教学,它是针对学龄儿童,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语言学习规律,主要通过学校教育展开的,以培养幼儿英语学习兴趣为主要目的的外语教育活动。幼儿英语教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启蒙,培养幼儿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但是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恰恰忽略了这一点,过分重视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幼儿的身心特点。

2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英语素质

目前幼儿园教师的缺口很大,各地学前教育专业招生都异常火热,而这些在校生正是今后从事幼儿教育教学的主体,因此在校期间,应针对幼儿英语教育的现状对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从源头提高幼儿教师的英语能力。

2.1幼儿英语教育理论基础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扎实的学前教育理论基础,掌握学前教育学和心理学,此外,还应了解幼儿英语教育的相关特点、原则,幼儿英语教育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了解幼儿教育规律,了解幼儿语言发展各阶段的特点,掌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以及幼儿的记忆、观察、思维和兴趣、意志力、性格等心理现象,能够针对幼儿的智力发展特点和英语语言学习的特点进行教学。

2.2英语基础

(1)发音准确,语调优美。掌握国际音标的规范发音,能正确拼读生词;了解基本的语音规则,包括重读、弱读、省音、节奏、停顿和声调等。

(2)掌握与幼儿园一日生活相关的日常交际英语及课堂教学用语,能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并能组织教学。

(3)具备基本的语法知识,在日常交流及教学中避免出现低级的语法错误,误导幼儿。

(4)具备丰富的跨文化知识。掌握与所教知识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礼仪、习俗等常识,能够创设相关的幼儿园主题活动。

2.3英语教学能力

幼儿教师必须要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特点进行英语教学,教学过程要有趣味性、针对性、综合性和可操作性。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需掌握幼儿英语教学方法,如:全身反应法(tpR教学法)、交际教学法、任务教学法、游戏教学法、歌谣教学法、故事教学法等,能够根据教学需要创设情境和灵活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英语教学。并能在英语教学中把音乐、舞蹈、美术、手工、游戏和故事等其它专业技能灵活贯通其中,使幼儿英语教学和其它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让幼儿在自然有趣的环境中学习。此外,幼儿教师还应能开发各种教学资源,为幼儿英语学习提供合适的玩教具和学习资料,并能正确引导和帮助幼儿学习英语。

3学前教育专业英语课程的改革方向

改革学前教育专业公共英语教学,突出语音、日常交际能力的培养,加大文化背景知识输入。并在教学中融入幼儿英语教学的内容,利用幼儿英语教学模块中的词汇、儿歌和故事等训练学生的语音和口语表达能力。

开发学前教育专业行业英语课程。结合幼儿园日常工作教学流程,以《幼儿教师英语口语》和《幼儿英语教学法》为基础,打造行业英语,突出职业性和实践性特点,使学生熟练掌握幼儿英语教学技能。

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应当根据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和就业方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在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法、任务教学法等多项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展示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英语能力。此外,行业英语教学中应开展模块化教学和项目化教学,将岗位要求与教学相结合,将岗位对幼儿教师英语能力的要求具体化,使英语学习更加有目的性和实践性。

参考文献:

[1]单迎春.学前英语教育[m].清华大学出版社,013,8.

幼儿教育语文课程篇8

为了能客观地了解杭州学前幼儿英语教育现状,采用了三种方法。首先针对家长设计了问卷,共有37个问题,涉及到家长的职业背景、教育程度、教育理念、幼儿情况、幼儿园开设英语情况、课外上培训班情况、教师及教材、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调查对象主要为杭州市主城区3~6岁的在园幼儿家长。为了保证采样的广度和信度,笔者分别在幼儿园、医院、各类早教机构、广场等地点进行随机调查,向被调查者发放了2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68份,回收率达84%。其次是电话采访。笔者对27所幼儿园进行了电话采访,了解了幼儿园开设英语课程的情况。最后是实地考察。笔者以家长身份带着孩子亲身体验了7家社会幼儿英语培训机构的课程和其他相关情况。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英语课程在杭州市幼儿园和培训机构的开设状况

笔者随机抽取了27所公办幼儿园对其进行了电话采访,除了两所幼儿园表示开设了国际班有英语课程外,其他都表示没有开设正式的英语课程。在调查的公办幼儿园中,只有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附属幼儿园国际部和浙江大学附属幼儿园试验园设有英语课程,授课教师为中国老师,前者为混龄儿童一起授课。有部分私立幼儿园也开设了英语课程,如杭州吉的堡双语幼儿园、杭州水景城双语幼儿园、小世界定安国际幼儿园等,这些幼儿园的主打课程就是英语,特色就是英语教学,而且部分为中外合作办学。另外笔者了解到有极少幼儿园开设有英语兴趣班,例如杭州市级机关幼儿园灯芯巷园区、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绿洲花园幼儿园等。我们了解到杭州市教育局为了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禁止在幼儿园开设语、数、外等课程。这可能是公办幼儿园没有开设英语课程的主要原因。与幼儿园不同,社会幼儿英语培训机构幼儿英语课程开办得如火如荼。笔者调查发现,仅西湖区文一路到文三路这一小区域里就有近20家社会培训机构针对3~6岁的幼儿开设了专门的英语课程。调查结果显示,19%的家长给孩子在幼儿园以外的社会英语培训机构报名学习英语;31%的家长表示目前还没报,但是正在考察中,打算给孩子报英语培训班;另有3%的家长表示专门请人对孩子进行个别英语教学;47%的家长表示目前还没有在幼儿园以外培训机构给孩子报名学习英语。由此可见,社会上超过半数的家长对孩子的英语学习非常重视。杭州市主城区2010年在园幼儿人数为10万多[2]410,那么保守估计参与社会机构英语培训的幼儿人数也在5万左右。问卷显示,在孩子每年学习英语的花费上,42%的家长为500元以下;42%的家长的花费在500~2000元,15%的家长花费为1~2万元;另外少数家长的花费在2万元以上。据此估算,杭州市主城区每年花费在幼儿英语教育上的费用就有一个亿,但幼儿学习英语的效果不清晰。

(二)幼儿英语教育存在的问题

1.家长对幼儿学习英语的目的认识不足幼儿园、社会培训机构和家长对待幼儿学习英语基本都持支持态度。大部分家长(68%)认为学前幼儿学习英语非常重要和必要,绝对多数家长(62.5%)坚持幼儿应该在6岁之前开始学习英语。大部分家长也渐渐认识到培养幼儿对英语的兴趣对幼儿学习英语有着重要的影响,有近55%的家长认为幼儿英语学习重在培养兴趣;18%的家长认同语言学习规律,认为幼儿时期开始学英语比较容易培养幼儿的听音辨音能力;也有11%的家长认为现在的英语学习是为了今后的考试;还有10%的家长是随大流;6%的家长为了孩子今后出国留学打算。此外,55%的家长认为幼儿阶段的英语学习,最重要的是孩子的听说能力的提升,而不是读、写能力。可见,虽然家长开始意识到培养幼儿英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仍不能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幼儿学习英语带着功利的色彩,部分家长对于幼儿英语教育的目的认识不足。调查中我们还发现一些幼儿英语教师和家长简单地把幼儿能读几个单词、唱几首英文儿歌作为幼儿英语学习效果的评价标准。

2.幼儿英语教学师资队伍欠合理稳定

幼儿英语教师类型多样化。调查结果显示,幼儿英语教师既有中国教师,也有外籍教师;既有全职教师,也存在外聘教师。笔者在观摩课堂教学时发现,外教可以为幼儿创造一个纯真的、原汁原味的英语环境,对他们的英语语言学习来说应该是大有益处。如果幼儿长期处于这样的语言环境,就能自然地、如同他们本国语儿童一般习得英语。可惜的是,这样的学习时间可谓短少,每周一次,每次约1个小时,这对于培训机构宣称的“习得”英语还差得远。此外,在调查中也发现大部分培训机构的外教并没有获得国际英语教师资格证书,外教的资质没有保证,且外教师资经常更换,不稳定。专职教师能对幼儿有更加全面的、系统的、延续的了解,从而能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调查发现目前还存在一定比例的外聘老师(约占30%),他们对幼儿缺乏必要的了解,与幼儿相处时间甚短,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正常的英语教学,削弱了教学效果。其次,幼儿英语教师学历层次、专业知识结构不理想。幼儿英语教师大部分为本科学历,约占55%;大专学历约为39%,个别达到研究生学历。在这些教师中有47%的英语专业出身,40%的为学前教育专业毕业,剩余13%的为其他专业,从中可以发现,既具备英语专业技能,又具备学前教育素养的幼儿教师几乎没有。此外,还有33%为非师范类。从某种程度上讲,他们缺乏教师必备的基本素养和教学技能。因此,这些教师常常会遇到如下窘境:英语专业背景的老师不熟悉儿童的心理和认知发展特点,无法有效地组织适合幼儿的课堂教学,通常课堂秩序混乱,不能引起儿童兴趣,这种情况也出现在外教的课堂中;学前教育专业背景的学生虽能较好地根据幼儿的心理和认知发展特点来组织教学活动,但在英语语音、语调和表达方面稍逊一筹,难免出现力不从心的局面。再次,幼儿英语教师呈女性化及年轻化趋势,缺乏教学经验和教学技能。从问卷的调查结果来看,幼儿英语教师女性化倾向特别严重,男女性别比为2∶7。男性教师具有诸多不可替代的优势,可以打破幼儿教育领域原有的女性单一的思维方式,使整个幼儿教育领域的专业发展思维更加多元化,有利于幼儿教育领域更全面和谐的发展[3]。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幼儿英语教师年龄在24~28岁左右,也有部分教师年龄还不到24岁,年轻教师充满热情,教学方式相对活泼,但相对缺乏教学经验,课堂效率不高,教学效果也受影响。

3.幼儿英语教材缺乏系统性

数据显示,在教材方面13%的教学机构采用国外原版教材,31%采用国内教材,25%采用自编、自创教材,还有31%的幼儿园或英语机构没有相关的教材。可以发现,许多幼儿园或英语机构依赖现有的教材进行教学,尤其是采用国内教材;也有部分实力较强的英语机构采用自编、自创教材。但是笔者对这些教材进行了深入的观察和分析后发现,所谓的自编和自创教材也是由现有的幼儿教材进行简单的拼凑和整合,还有一些幼儿园和英语机构索性不使用任何教材,教学内容直接由英语老师决定,教学内容欠系统性。根据笔者对教材的分析,结合家长对教材的反馈发现,半数以上教材配备了VCD和录音磁带等视频和音频材料(55%),同时也有卡片、挂图和指偶等其他辅助的教具;高达76%的家长认为其幼儿所使用的教材内容兴趣度高;绝大多数家长(79%)肯定教材内容注重幼儿的听说能力培养。但是调查也发现部分教材知识化倾向严重,不符合幼儿的认知和兴趣。另外调查也发现虽然大部分教材都配有音频,相当一部分的教材配套音频语音语调不够生动,不能引起幼儿兴趣。另有16%的培训机构开发了与教材配套的网络学习平台,比较受孩子欢迎。

三对策

(一)加强对幼儿英语教育的管理和指导

语言学大师Chomsky早在1957就提出了生成语言学理论,认为大脑中存在一个内在的语言习得机制,或称普遍语法,它能够帮助儿童积极有效地习得母语,这个内在的语言习得机制在成人后就退化[4]。虽然学界对于语言关键期的起始时间有争论,我们认为在语言关键期内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外语学习环境对于幼儿学习外语,尤其是在听音辨音方面有相当优势。纵观杭州学前幼儿英语教育现状,开设英语课程的幼儿园为少数,家长只好转向社会上费用昂贵的幼儿英语培训机构,一些中低收入的家庭由于条件的限制,家长即使意识到幼儿时期为语言学习的黄金期,也无法负担每年1~2万的学费。杭州市2010年用于教育科技的支出达到134.73亿元,增长24.3%,高于财政收入增长率22.2%两个百分点[2]34,杭州优质学前教育覆盖率更是达到了65%[2]410。这些数据表明杭州有能力在条件成熟的公办幼儿园开设英语课程进行教学实验,为今后幼儿园全面开设英语课程积累经验。教育部门应该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和语言学科的学习规律来设置英语课程,对幼儿英语教育进行全面管理和指导,制定严格的幼儿英语教师准入资格标准,加强幼儿英语教师聘用管理。对幼儿英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指导,规范教材的使用。

(二)明确幼儿学习英语的目的

Krashen(1982)提出了情感过滤假说。他认为第二语言习得的成功取决于学习者的情感因素,消极态度(包括缺少动机或自信和学习热情)被认为是一种滤器,阻碍学习者对输入信息的运用,从而影响语言学习的结果[5]。兴趣是儿童活动的中心,而教师是教育的指导者[6],所以幼儿英语教育需把小孩的兴趣作为出发点。要通过培训和宣传,让幼儿园负责人、幼儿园英语教师及幼儿家长明确幼儿英语教育的目的。幼儿英语学习的目的主要是让幼儿在语言学习的关键期通过语音输入刺激语言中枢,培养良好的听音辨音能力及语感,激发幼儿对英语发音和英语活动的兴趣。足够的听力输入量才能真正让孩子有开口输出的积累,缩短语言沉默期。

(三)开设学前幼儿英语教育专业,构建稳定合理的师资队伍

目前幼儿英语教师的专业知识背景并不理想,很少有既通晓英语专业知识,又熟悉儿童认知特点,精通幼儿教学法的教师。即便是诸多培训机构聘请的专职或兼职外籍人士也对学前教育和儿童心理学了解甚少。目前的这一现状与高等教育的培养体系不无关联,因为国内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学前教育是专业主干课和核心课,而英语只是公选课;国内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根本没有学前教育这一模块方向。建议高校应根据社会和实际的需要开设学前幼儿英语教育专业培养幼儿英语教师,或者在相关的学前教育专业加强学生在英语发音、口语方面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化素养,具备必要的西方文化常识。英语专业在重视传统的英语听、说、读、写和译等技能和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应该拓展“学前教育”的模块方向,让学生了解幼儿的身心特点,掌握必要的幼儿教学法,真正意义上向社会输送理想的幼儿英语教学人才。

(四)科学选择系统化教材

幼儿教育语文课程篇9

(一)提高幼儿教育课程趣味性。让幼儿了解生活常识,是幼儿教育工作的重点。在设计这类课程的内容时,幼师如果单纯地根据教材进行备课,向学生讲述知识理论,容易造成幼儿注意力分散,影响课程教学质量。因此,幼儿教育内容必须具备趣味性,幼师要从加强课程内容趣味性角度入手,提高幼儿学习质量。在这种情况下,将幼儿课程内容与游戏模式相结合,就成了幼儿教育工作者的最佳选择。根据相关实验调查,幼儿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能够刺激大脑高速运转。因此,以游戏的方式开展幼儿教学工作能够深化幼儿对课程内容的接收程度。在实现课程趣味性时,幼儿也会逐渐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在课程结束后会自主跟进学习。(二)培养幼儿语言能力。在幼儿教育阶段,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尚未产生,但这个阶段却是其语言能力发育的关键时期。游戏教学模式除了能使幼儿进行自主学习外,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还须要频繁地与同学或幼师进行语言交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幼儿的语言使用频率。在幼儿频繁使用语言的情况下,幼儿大脑语言功能区能够得到很大程度开发,为日后幼儿成长过程中语文、英语一类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三)培养幼儿解决问题能力。通常在家庭环境中,幼儿在父母的陪伴下只需要听从父母安排,完成简单生活能力学习,难以培养幼儿自身问题解决能力。但在进行课程游戏过程中,幼儿势必要以完成游戏为目的,自己解决一些小问题。因此,随着游戏不断进行,幼儿会逐渐养成一定的解决问题能力。

二、在幼儿课程中融入游戏模式的基本方法

(一)建立幼儿活动区域。因为幼儿不具备基本的危险认知能力,所以幼儿教学机构需要为开展幼儿游戏教学模式创建一个安全的幼儿活动区域。在这一区域的装潢设计方面,应该尽量多使用明亮的暖色系。这种色系能够提升幼儿的愉悦指数,为游戏课程提供活跃氛围。设置幼儿活动区域是为了满足幼儿的游戏活动场地需求,相关工作人员应该根据课程内容需要设计幼儿活动区域陈设。比如在幼儿教学课程中,幼师可以开展“寻宝游戏”。在游戏开始前,在游戏区域中放置小宝箱、抽屉等,再将“宝物”置于其中,展开“寻宝游戏”。(二)增加音乐游戏项目。同语言一样,幼儿教育阶段也是能够培养幼儿音乐能力的黄金时期。因此,相关教育机构需要在幼儿课程安排中,增加相关音乐项目,比如幼儿体操、儿歌学唱等。此外,幼儿教育机构可以在幼儿生活环境中融入音乐教育,比如在幼儿午休时播放一些柔和舒缓的音乐,或者可以在幼儿校车上播放一些广受幼儿喜爱的歌曲。(三)开发幼儿想象力。想象力是创造力的源泉,培养幼儿想象力对于幼儿日后的学习生活有很大帮助。因此,幼儿教育机构应该在幼儿游戏课程中加入有助于开发幼儿想象力的游戏内容。而利用幼儿玩具就可以有效开发幼儿想象力。在很多幼儿玩具如插片、积木等都对培养幼儿想象力有很大帮助。而且,幼儿在玩玩具过程中基本不需要幼师介入参与,幼师完全可以通过让幼儿进行自主游戏完成教育目标。须要注意的是,在游戏进行过程中,幼师须要注意幼儿游戏安全,避免幼儿将玩具吞入口中这一类危险情况发生。(四)幼儿兴趣开发。历史证明,很多在某些方面具有天分的伟大人物,其天赋在童年时就有所表现。例如少年爱迪生在课余时间能够动手制作精美的风车,莫扎特在孩提时代,就能谱写出优美的旋律。因此,幼儿教育机构应该多安排幼儿进行课外知识学习,发现幼儿各方面兴趣并将其充分开发和培养,帮助其成长。

幼儿教育语文课程篇10

一、eSp理论

eSp(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专门用途英语)指针对某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且结合学习者的特定目标和需求开设的英语课程。Strevens根据学习者对英语学习的具体需求,归纳出eSp具有四个区别特性:(1)教学目标必须能够满足学习者的特定需求;(2)教学内容必须与某一个专业、职业及其实践活动密切相关;(3)教学重点落实在与特定的专业或职业相关的词汇、语法和语篇运用上;(4)必须具有与通用英语(englishforGen-eralpurpose)相对照的特征。由此可见,eSp的知识是不属于英语语言共核部分知识,它的本质是以社会和个人的需求为主要驱动的英语学习,学习内容具有专业性强的特点,需要经过专业系统学习才能掌握,并且这种理论指导下培养出的是职业需求的专业型人才,能起到缓解学生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供不应求的矛盾,比如公务英语、警察英语、法官英语、药剂师英语等。

二、基于eSp理论学前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结构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幼儿教师的队伍呈现壮大趋势,教师队伍的学历水平整体提高,教师专业化程度在逐步加深。然而,关于eSp教师专业素质构成,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有的研究者认为,eSp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英语语言文化知识、专业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有的研究者认为,eSp教师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具有良好的英语语言能力、较强的教学能力和必要的相关专业知识。还有的研究者则把合格的eSp教师的知识能力结构概括起来包括:英语学科知识、专业学科知识、eSp理论和教学方法。结合以往研究者的成果,本文对eSp教师专业素质结构整合成四个模块,包括教师专业情意模块、英语学科知识和技能模块、专业学科知识和技能模块以及专业能力模块,并据此构建了学前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结构体系。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一)较高的专业情意

教师的专业情意是教师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较稳定的情感倾向,它包括教师对待教育的意识、态度和专业精神。它是教师必备的专业素养,在教师素质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已有研究表明:教师专业情意与专业发展能力、专业参与和表现之间成正比例关系。幼儿教师的职业具有特殊性,主要由其教学对象决定的。学龄前儿童的身心处于人生可塑性最强阶段,幼儿教师的言行举止都对幼儿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一客观现实决定了幼儿教师角色的多样性,他们既是幼儿生活的照料者,也是学习的引导者,还是幼儿与社会的沟通者。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幼儿教师工作具有复杂性、繁琐性以及挑战性。此外,当前幼儿教师普遍面临工作压力大而工资待遇低、付出多而获得社会关爱少的双重矛盾与尴尬。根据马斯诺尊重需求可知,这些矛盾与尴尬直接影响着幼儿教师对自身职业的认同感和职业幸福指数。因此,幼儿英语教师面临来自教学内部和外部的困境,就决定了对于幼儿教育事业必须具有较高的专业情意,才能保持持久的热情和动力。

(二)复合型的知识和技能结构

学前英语教育要求师资既应具有较好的英语能力,又应具有扎实的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英语方面,幼儿教师需要掌握一定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包括英语语言学、文学、英美国家文化等领域的共识知识;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准确的语音、语调以及流利的口语。英语语言基础知识不仅能提高幼儿教师的语言文化鉴赏能力,也能培养幼儿的文化好奇心和敏感性。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研究表明,0-6岁是儿童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幼儿英语教师准确的语音、语调是幼儿英语教学高效进行的重要保证。学前教育方面,需要掌握幼儿教育基础理论与实践知识、幼儿教学法知识、幼儿技能。首先,幼儿教师英语需要具备与时俱进的观念。主动了解幼儿教育学和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前沿,掌握学前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形成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和发展观。其次,幼儿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特征,正确地使用幼儿英语的游戏教学、情境教学、儿歌教学、故事教学等方法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后,幼儿技能是教师组织幼儿英语教学的重要手段,特别是英语儿歌、英语故事、英语歌曲、英语游戏等教学技能,这既能满足调动幼儿积极性,增强学习的趣味性的教学目的,同时,也符合幼儿爱动的生理发育特征。

(三)一定的教学、科研、反思能力

教师需要做一名研究者,这是21世纪赋予教师的使命。教师的教学实践、研究、反思能力的发展和提高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和重要特征。教育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地自我反思,在反思中研究,更新观念,提高理论水平。由于我国的幼儿英语教育起步较晚,没有形成成熟的教学模式,故需要幼儿英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发现、分析、解决教学中出现的教学实际问题,把问题转变成相关研究课题,在研究中转变教学思维,更新教学理念,提高理论水平,积极构建符合中国现状的幼儿英语教学模式,并在过程中实现自身专业发展。

三、学前英语教育师资培养路径

基于上述对学前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结合我国学前英语教育师资培养方面的实际情况,本文对于学前英语教育师资培养提出以下路径:

(一)培养幼儿英语教师健全专业情意

事物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根本而外因则起着促进作用。因此,教师良好专业情意的形成,既需要教师个人的努力,也需要外部学校环境给予支持。首先就幼儿英语教师个人角度而言,需要具有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反思的意识、自控能力。幼儿英语教师自身的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以及教学方法方面就不是一个完全成熟的个体,因此应树立不断学习的观念。与此同时,还要有不断反思的意识。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就曾说过,“坚持写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成为教学名师”。这说明,反思对于教师专业发展起着关键作用。良好教师专业情意的形成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不断反思自己价值观、师德观、教学观、学生观,形成良好专业伦理、素质的过程。在专业生活中,教师则需反思自己的工作动机、工作态度、工作满意度等以帮助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最后,幼儿英语教师在教学中面对棘手的教学事件时,要有自我调控的能力,做到让整个教学过程都是愉快轻松的。从学校环境角度而言,可以从以下方面给予支持:首先,强化幼儿英语教师职业情感,塑造幼儿英语教师的专业灵魂。学生在选择幼儿英语教师这个职业之前,对这个职业的认识缺乏理性认识,因此,学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应该有意识地强化学生对这份职业的信念,形成初步的幼儿英语教师专业情意。入职后,对新任幼儿英语教师提供相应的培训实践,让他们对这份职业拥有持久稳定的情感。其次,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创建幼儿英语教师成长的环境。具体来说,学校要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三方面体现出“以师为本”的理念,让幼儿英语教师在工作中找到职业认同感、归属感和成就感,愿意奉献自己的精力与时间到幼儿教学中。最后,建立科学、合理的竞争机制、创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竞争既能唤醒幼儿英语教师的内在动机与热情,又能让他们在竞争中保持良好的教学状态。最后,提供多种多样的幼儿英语培训、专题讲座、外出进修等学习形式,以保证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的多样性。

(二)培养“英语+学前教育”的复合型学前英语教育师资

20世纪90年代,《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的颁布标志着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的共识和模式探索逐渐成熟。多数外语学院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从自身学校发展的实际出发,形成了六种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1)外语+专业知识;(2)外语+专业方向;(3)外语+专业;(4)专业+外语;(5)非通用语种+英语;(6)双学位。对于学前教育英语师资的培养,我们可以采用“外语+专业”的模式,即“英语+学前教育”的模式。这个模式下,英语教学质量是前提,强化学前教育教学。课程设置由英语课程、学前教育课程和艺术教育课程组成。英语课程中,重点培养正确的语音语调以及良好的听、说能力;学前教育课程板块,以幼儿技能为重点,并持续开设幼儿教育活动和幼儿英语活动设计两门课;而艺术课程板块,则以弹、唱能力为重点,也持续开设钢琴、声乐、舞蹈等课程。在实际的教学实施中,要注重三者之间的有机组合,培养社会需要的学前英语教育师资。

(三)培养学前英语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