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3:12:10

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篇1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7-0218-02

一、团体心理辅导是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

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浪潮的冲击,社会结构的分化,利益分配的调整,社会节奏的加快,各种思潮有冲击,我们的大学生在心理行为等方面也承受着很大的压力。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大学生有20%~30%左右的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主要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情感危机和神经衰弱等。面对日益沉重的心理压力,我们高校教育者应引起高度的重视。

团体心理辅导(groupcounseling/guidance)又称团体心理咨询或团体心理咨商,是相对一对一的个体心理辅导而言的,是一种在团体情境下提供心理援助与指导的一种咨询形式,由领导者根据成员问题的相似性或成员自发组成课题小组,通过共同商讨、训练、引导,解决成员共同的发展或共有的心理问题。

团体心理辅导的优越性在于将团体作为一个微型环境,为那些在现实生活中受到挫折、压抑的成员提供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在这个宽松的环境中,参与者探索自己与他人相处的方式,学习有效的社会技巧;团体成员之间能讨论彼此的心得体会,并不断审视改进自己,培养成员的信任感和归属感。团体心理辅导可用来满足各种特殊群体的需要,是当展最快的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形式之一。团体心理辅导自20世纪90年代初传入中国后,高校经过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的研究表明,团体心理辅导对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全面客观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心和责任感、提高抗挫折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二、如何在大学生中开展团体心理辅导

团体心理辅导这种形式在我国虽然开展了一段时间,但水平参差不齐。在研究中,辅导人员的活动设计水平也有较大差距。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特点,教师在设计、性质、目标和对象上要全面考虑,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此外,辅导人员的知识水平,是否受过系统训练,都影响活动的设计,最后也会影响到辅导效果。院系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要特别注重互动性、实践性,力求做到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目前高校中常用易操作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法主要有:

1.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是团体心理辅导的一种很重要和常用的技术。20世纪20年代,为了培训有效的生产领班,心理学家莫雷诺根据他自创的团体心理治疗技术――心理剧改变提出了角色扮演培训方法,其方法是让团体成员依据一定的故事情节,简单模仿故事中的人物,体验不同的社会角色,达到理解他人、增进相互了解的目的。角色扮演法具有展示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不同技艺和观念、增进人们之间的感情和合作精神、用来研究困难情境中不同行为的可能结果的优点。此法对于大学生增强人际关系尤为有效。

在实施角色扮演法时,受训者扮演分配给他们的角色,并获取有关背景信息(如工作或人际关系的问题)。当然,在进行角色扮演时,学员对他所进行角色的把握可能有一定的困难,对学员在培训中的要求可能更高。随着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角色扮演这一沿用至今的教学方法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展现出来更多的活力和其培训的实用性。

2.行为训练法:安排一定的训练任务,要求组员按时完成,以达到养成良好行为、克服不良行为的目的。其中行为训练法应遵循从易到难、示范性、及时强化原则。其程序为情景的选择与描述――确定训练目标――团体讨论――提供示范――正式训练――总结与评价。

3.心理剧:是通过特殊的戏剧化形式,让组员扮演。心理剧是一种以现实生活为模式的团体心理辅导方式。它以特殊的戏剧化形式,让参加者通过演出这个角色,体验到一些以前没有意识到的情感和态度,并达到宣泄情绪、减轻压力的目的。在大学校园当中,可根据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心理问题编排一些反映实际情况的校园心理剧,通过夸张的艺术表现形式,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达到思想上的碰撞、心灵上的共鸣,以取得较好的心理辅导作用。

4.游戏辅导:此类心理辅导是以“游戏”作为中介,使成员的内心世界投射出来,进而对其进行心理辅导。心理游戏在西方发达国家早已流行,最近几年才进入中国。心理游戏进入高校课堂,更是心理教育的一种新尝试。当代大学生因为价值观的多元化,加上社会竞争激烈,他们对生命的思考、对周围存在的关怀已开始慢慢淡化。开展一些有意思的心理游戏活动,一方面可以调动起学生切身参与的乐趣,体验到意外的发现;另一方面也能通心理游戏活动唤起当代大学生对生活的激情,对周围人的关注,对父母的关爱,极大地冲击了个体的人生价值观念。

5.音乐心理调适训练:音乐可以说是最能表现人的情绪和心理状态的艺术形式。借助音乐旋律的节奏,可以调节和改善人的心理状态,使之趋于和谐、平衡并逐渐向健康发展。音乐可以陶冶性情、丰富情感,有利于人格的健康成长。其原理是运用音乐体验的形式,帮助被治疗者达到心理健康,其心理机制是审美反射的生理机制和联想的认知心理相互作用,相互融合的过程。音乐治疗在大学生心理辅导中起着调节情绪,陶治情操,完善人格等方面的作用。

三、团体心理辅导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中的作用

(一)建立积极的自我观念,激发自我潜能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核心在于自我观念问题。在团体情境中,成员之间通过个体的自我分享,会意识到原来别人的许多问题与一直困扰自己的问题是相似的,这样就会减轻心理负担,改变不当的自我评价,建立积极的自我观念。此外,团体中每个人为寻求改变而付出的努力和所取得的进步,对于其他成员都是一种鼓励,可以增强自己解决问题的信心,激发自我潜能。在团体中形成新的自我观念,在团体活动结束后也会促进个体更好地与所在群体的互动和协调。

(二)纠正心理偏差,促进心理发展,培养健全的人格

团体心理辅导的积极目的在于发展的功能,这是咨询心理学遵循发展模式的直接体现。通过团体活动可以改善成员的不成熟的偏差及行为,促进其良好的心理发展,培养健全人格。

尤其是学校团体心理辅导能给予正常学生以启发与引导。在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可以创造一种安全、温暖、可信任的气氛,这种气氛会促使成员自我表露,在团体中将与自己有关的事情表达出来与他人分享。团体中的分享,可以促使成员多角度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团组成员的相似境遇使得团体成员不会感到孤独、无助和另类,从而在心理上产生归属感和安全感,满足一定的心理需要,消除一些心理压抑感,合理宣泄情感,在互动中成长。

(三)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是人与人之间发生相互联系的最基本形式。人际交往的体验如何,是影响个人社会生活质量的最重要因素。

心理学家丁瓒曾说,所有心理问题都是由人际关系的不适应造成的。有关资料显示,人际交往困惑是目前大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为了适应社会生活,每一个人都需要培养人际沟通技巧,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在团体训练中,成员可以学习如何有效地交往,如何解决问题,如何做决定,怎样表达自己的意见等。通过小组成员相互作用的体验,学习对自己、对他人、对团队的理解和洞察,并掌握如何处理这些人际关系的技能。

(四)增强团体凝聚力,增进成员之间的相互认同

团体凝聚力是指团体对个体的吸引力和个体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团体凝聚力的强弱对组织的管理有重要影响。团体心理辅导中的各种活动有利于增强团体凝聚力,在团体中,成员通过分享经验或竞争,彼此之间达成共识,增进理解,增进成员之间的相互认同,从而增加成员对团体的认同。

四、团体心理辅导的前景

团体心理辅导对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在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近些年来许多人已经进行了很好的研究,辅导方向上也由最初的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逐渐向心理品质的各个方面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研究成果。研究方向也由治疗团体开始转向了发展性团体,这些都是积极变化。另外,有研究者把心理辅导从即时影响转向了辅导后的长效影响,这为大学生今后良好人格的塑造起到了积极作用。团体心理辅导日益成为我们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刘勇.团体心理辅导与训练[m].广东: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

[2]白羽.改变心力――团体心理训练与潜能激发[m].浙江:浙江文艺出版社,2006.

[3]黄学规,金瑾如.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m].浙江: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Groupcounselingforthecollegestudents’mentalhealtheducation

Lijing,maXiao-hong

(HumanitiesandLawcollege,jiaxinguniversity,314001,China)

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篇2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辅导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7-0060-02

目前,大多数大学生都有一个弊病,那就是很不愿意主动与别人交流。同样,人际交往也是阻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做好大学生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是极为重要的,对于实现自身价值和构建和谐校园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团体心理辅导概述

1.团体心理辅导内涵。团体活动是20世纪人类社会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团体辅导是通过团体内的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从而认识自我、探索自我、接纳自我,并学会面对其在学习、职业和个人发展等方面的课题。同时,“学校心理辅导是本世纪教育改革运动中出现的新观念,是现代心理学、教育学、精神医学、生理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心理学研究表明,团体对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心理辅导的实践也证明,在帮助那些有着共同成长课题和有类似问题及困扰的人时,团体辅导是一种经济而有效的方法。大学生心理团体辅导旨在帮助具有心理问题的与人计较能力差的同学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到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方式,使其逐渐适应帮助他人,学会如何与人交流的过程。一般而言,团体心理辅导方式是由1―2名指导者主持,如果有需要,可以增设一名助理,帮助使用道具等工作。根据团体成员问题的相似性,组成治疗小组,通过共同商讨、训练、引导,解决成员共有的发展课题或心理障碍。在团体情境下进行心理辅导,以团体为对象,运用适当的辅导策略与方法,通过团体成员间的互动于情感交流,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重新建立理性的人际交往准则,培养自我认知能力,发掘个体潜能,增强适应能力的助人过程。

2.帮助大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认知。团体心理辅导就是指帮助学生在团体领导的带领下,共同围绕同一个相互关心的问题,通过一定的活动形式与人交际,彼此诱导,形成共同的共识与目标,进而促成目标成员之间的观念、态度和行为。团体辅导主要的内容就是帮助学生解决浅层次的认知、情感、行为障碍,利用课余时间或者是选修课的时间,老师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改善当前大学生的交往状况。有效帮助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自我认知,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形成坚毅不拔的自信品质。团体心理辅导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帮助具有不同背景、不同知识层次、不同性格的人进行一个较为理想的相互交流,减少与人交流时的羞怯感。另外,可以为每个参与者提供一个锻炼自身能力的场所,为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主体给予一个良好的自我多角度的分析场景,在活动中,可以观察别人的语言行为以及肢体行为,进而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可以使得参与者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己身上的缺点与不足,帮助自我建立一个全新的自我,刷新自己待人接物的处事态度与为人习惯。这些特点都相当符合大学生的成长个性,适合大学生在团体中找到自我,然后进行自我领悟、自我成长,在团体活动中重建一个理性的认知,团体心理辅导课帮助大学生乐观向上,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的成长,纠正心理上的一些顽疾,提高大学生与人交际的技巧与改善心理状况。

3.改善大学生的情感体验。进入大学之后,没有了高中阶段的学习压力的紧迫感,管理上也相对自由,导致一些自知力较差的学生整日游戏,无所事事。长此以往下去,造成大学生非常怕面对这个真实的世界,一味地沉溺在游戏中,无法自拔。所以急需要参加一些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帮助具有人际交往弊病的大学生改善其情感体验,解决诸如焦虑、恐惧、孤独、情绪自控能力差、不善表达感情等问题。团体辅导主要教育的是一些具有共同特征能力与需求相同的人,可以帮助大学生在实际的活动中找到共同的生活特点与一些行为习惯上的相似点,进而感受到被别人认同的体验,使其感受到希望与改善自我交往能力的力量。在实际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中,大学生更加能感受到团体的凝聚力,促进成员之间共同协作完成某一件事,减少对别人的抵触感与心理防卫。通过彼此的互相帮助与理解,使得每一个成员之间感受到踏实与温暖,让其得到一种归属感。具有心理问的大学生一般都有的心理行为就是对于这种团体心理辅导都是抱着一种改善自己交往能力的态度加入活动,加上可以被他人轻易地接受、关心,进一步加强了自身的信心,在团里活动中获得前进的力量,收获情感支持力。

二、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o计需要遵守的原则

1.理论构建是先决条件。一个成功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设计少不了各个环节的构成,但是首要的是理论的构件,其次就是要准备好此次团体辅导的方案,当然方案是针对所要达到的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比如新同学新同事第一次见面,就要选择适合大家互相熟悉减少大家陌生感的破冰类活动。如果人数众多的情况下则需要有助理协助完成此次辅导。团体辅导中需要用的道具必须在进行团体心理辅导之前准备好,在团辅完成后要清点和整理好,方便以后需要时使用。另外,团体心理辅导的指导者需要有较高的指导技巧与理论建构知识,理论的构建就是要为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手段以及活动内容。活动内容与方案的确立要从参与者的一些心理问题入手,将其转化为可进行的干预活动,不管是以何种方式进行的心理辅导,领导者始终要认识到对于大学生交往能力的辅导实质上是对个人人格的辅导。有关科学研究表明,一些在行为特征表现出热情、出色、经常能够观察别人习惯、欣赏他人的人,非常懂得如何与别人进行合作与分析,在以后的社会实践中是非常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生存技能。这些人往往能够为他人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并采取合理的方式让他人虚心接受。所以,塑造良好的个性和品行,加强对自身情绪的控制,不但是提高交往能力所必需的,同样也是良好交往的结果。

2.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要做到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一般情况下大学生都不能做到完全同质,总是有差异的,只不过有的大学生之间异质性明显,并且造成了不好的影响,或者影响了团体的整体发展,再或者影响了大学生自身的正常生活与学习,这个时候可以咨询教师或者专业人士是否需要做团体咨询,相关人员会对大学生团体进行评估,_定其问题类型。但是对于一般的团体都可以做心理辅导,因为好的心理辅导本身是具有成长性的,每个大学生都可以得到更好的成长。因此,在做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设计时就需要考虑到团体心理辅导的科学性与可实现性,将艺术与科学结合在实际的活动过程中,要知道的是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不仅仅是一种心理辅导,而且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艺术,在进行活动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到辅导的原则性问题,按照应用的规律去做,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符合人际交往的心理规律,不能为了单一的心理问题而违背心理规律去强硬的采取措施,这样只会得不偿失,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更加突出。作为一门艺术来讲,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在安排上要做到艺术性,注重情感的交流,活动内容不能过于程式化,提高活动的形象性与创造性等特点。要始终如一地将吸引力贯彻到活动中去,将心理品质转化为学生能够接受的游戏活动,通过游戏来达到教育的目的。在活动组织上与活动形式安排上要注意身体活动与理论探讨相结合的原则。团体、小组、个人之间都能够由一条明确的“引线”相串联,做到张驰结合,充分体现活动的艺术性。从活动的开始到成员之间彼此的相识活动,到最后的个人心理感受总结以及后期的交往情境演练都要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让每一个同学能够在团体面前锻炼自身的交际能力,体验情感交流时的真挚,进而突出辅导的情感性特点,将科学性与艺术性落实到心理辅导中去。

三、总结

造成人际交往的问题有很多,如何在心理辅导活动中有效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相关的心理辅导活动的策划者与组织者需要深入了解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针对性地做出相关的活动方案,在实现活动的过程中,要始终如一地采取理论探讨与活动体会相结合的方式,多才去讨论,然后进行理论分析,以便成功引导大学生正确的心理形成与自我认知。

参考文献:

[1]王海荣.人际交往团体心理咨询对大学生自我和谐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2):208-210.

[2]刘洪瑞.校园心理情景剧在高职院校大学生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中的应用研究[J].林区教学,2015,(3):92-92,93.

[3]谢清.团体心理辅导在农村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以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为例[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6,(2):170.

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篇3

【关键词】大学生;自我决定能力;团体心理辅导

随着1998年高校扩招政策的推广与实施,进入大学读书深造,不再只属于部分人的专利,而越来越多的成为了人们一种理所当然的选择。然而值得思索的是,这一举措似乎并没有使个体能力因学历的提升而“水涨船高”。相反,种种情况表明:进入高校后学生要求转专业和工作后跳槽的人数逐年剧增。这不仅给学校、用人单位,更给自己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分析其根源,有人认为应归咎于教育体制的弊端,然而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意识到,学生这种决策的易变性与其决策前缺乏思考和准备,决策后不知如何处理有关。故此,对大学生自我决定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对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的全体学生以海报形式公开招募,学生自愿报名参加。然后按以下标准选取被试:(1)自愿参加且愿望强烈;(2)存在自我决定方面的问题;(3)能遵守相关规则,且全程参与;(4)无人际交往障碍、抑郁等症状,愿意在团体中分享。最终确定24名被试(男生8人,女生12人)。

(二)工具。(1)自我决定能力调查问卷(SDS):冯婷修订的自我决定能力调查问卷。该量表采用Liker5点积分,从完全不符合-完全符合分别记分1-5,得分越高则自我决定能力水平越好。(2)团体满意度自我评估问卷:根据研究的需要自编团体自我满意度问卷,共12道题。采用1-4的连续评定法,1非常不同意,4非常同意。

(三)实验设计。本研究把同质的被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2人;对实验组进行为期6次,每次2.5h的团体心理辅导。对照组则处于常态不进行任何干预。

(四)团体辅导方案。方案的设计主要围绕SDS理论,集中于自我意识与自主选择两个方面,将团体辅导分为三个阶段共六个单元。开始阶段(Unit1)阐明小组目标,使其相互认识,建立团体规范;实施阶段(Unit2-5)引导成员进行深刻的自我剖析,认识自我;针对昔日举起不定和朝令夕改的状况进行探讨,培养其独立自主抉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束阶段(Unit6)总结小组所得,鼓励其应用于实践,处理离别情绪。

二、结果与分析

(一)干预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比较。在干预前,实验组与对照组SDS各维度及总分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表明实验组和对照组成员属于同质性被试。经过干预后,实验组后测得分显著高于实验组前测(p<0.05),实验组后测得分且显著高于对照组后测(p<0.05)(表1)。

(二)干预组对团体辅导的评价。自编“团体满意度自我评估问卷”的结果显示,成员对问卷项目的评价大都超过3分,说明团体成员对团辅内容和效果评价较积极,认为团辅能改善其自我决定能力。总人数的66.7%表明团体辅导中团体氛围较好,愿意积极的融入活动之中。23.3%的成员表示团体活动中学习的有关改善自我决定能力的策略具体运用还不熟练。

三、讨论

研究结果显示,经过6次团体心理辅导实验组自我决定能力得以显著提高,学生做决定难,做决定后反复再三以及对决定不能很好执行的现象得以缓解。综上,团体心理辅导对其学生自我决定能力的干预是有效的。

干预取得较好成效的原因如下:一.活动设计有针对性。通过Unit1的troublemaker活动了解小组成员在自我决定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据此,设计“20个我”、“Vit”和“你的角落”让小组成员对自己的生命进行审视,进而对自我有更清晰的认识,树立正确的目标,合理规划人生;“选择的奥秘”和“和生活的哲学”环节,引导成员在做选择时权衡轻重,通过对自己和现实的认识,正确做判断。二.遵循团辅规律的基础上,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本干预注重互动性和实践性,辅导形式不仅仅局限于单一地教授学生一些理论知识,而且根据在做决定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在模拟的情境中进行总结,学习独立且合理地做决策,为自己的决策负责及如何履行其决策。

由于时间和条件的限制,本研究仅仅历时6周,干预时间较短且干预群体的样本量较小,其远期效果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参考文献

[1]冯丽婷.大学生自我决定能力,情绪调节和学习投入的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

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篇4

[关键词]大学生情绪管理团体辅导

大学生正处在青年时期,他们的情绪容易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大起大落,摇摆不定,跌宕起伏,时而激动时而平静,时而积极时而消极。学习成绩的优劣、同学关系的好坏、恋爱的成败等等,都会引起大学生情绪的波动。他们的喜怒哀乐常形于色,处在心理发展由未成熟走向成熟的大学生,经常被自卑、过度焦虑、抑郁、易怒、恐惧、嫉妒和冷漠的情绪困扰。西南财经大学电子商务学院的“情绪管理工作坊”在调查中发现,在18个备选项目中,420位参加调查的同学最感兴趣而又最觉无力的问题是“如何提高自己管理情绪的能力”[1]。有研究发现,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显著的影响[2]。因此,大学生特别需要情绪管理。大学生情绪管理团体辅导运用团体动力学、精神分析理论和需要层次理论作指导,将有同质性问题的学生组织起来,在具有专业辅导经验老师的带领下,通过一系列具体的心理辅导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了解情绪的类别,学会觉察自己的情绪,了解情绪对自身发展和取得成功的重要影响,掌握发现快乐的方法,学会恰当表达愤怒的方法,学会运用理性情绪疗法来调节情绪,并将学到的新知识新经验应用到自己日常生活中,在日常交往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3]。这对于帮助学生学会使用合理、科学的情绪应对方式,增强自身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通过在校园中张贴海报,采取自愿原则招募符合相关要求的大学生。并根据问卷调查和面谈,从中筛选出遵守团体约定,愿意交流情况的10名学生。结合他们的情绪管理特征进行干预。

(二)方法。

1.SCL-90症状自评量表。由Derogatis,L.R于1975年编制,王征宇等1984年修订,共计9个因子,为90个项目,采用5级评分,症状从没有到严重,依次为1、2、3、4、5。包含有较广泛的精神病症状学内容,分数越高,心理健康状况越差。该问卷是标准化的症状自评量表,能较好地反应大概一周来病情变化和严重程度,具有较高真实性,问卷是标准化的症状自评量表,能较好地反应大概一周来病情变化和严重程度,具有较高真实性。

2.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问卷。采用王飞飞编制的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问卷[4]。问卷包括5个主因素:理智调控情绪能力、控制消极发泄能力、寻求外界支持能力、控制消极暗示能力和积极补救能力,采用五级评分标准,其中19道为反向记分。总问卷的同质性信度为0.8276,各因素的同质性信度在0.5957~0.7829之间,总问卷的分半信度为0.6683,各因素的分半信信度在0.5145~0.7522之间,说明本研究所构建的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问卷和维度模型是比较稳定和可靠的。量表总分为5个维度的题项分数之和,即38个项目的题项分数之和,分数越高情绪管理能力越好。

3.反馈及自我评价量表评估。每次活动后团体成员填写本次活动的《团体单元回馈表》,活动结束后填写自编的《团体活动成员反馈表》,该问卷主要收集团体成员对团体目标达成、团体凝聚力、团体的满意程度,以及团体成员对情绪管理的改善状况等各方面的评价。并对本次团体心理辅导进行个人总结,以了解团体成员对本次辅导活动的看法和感受。

(三)团体心理辅导方法。由5次活动组成,每次活动时间为1小时,每周活动1次,采用游戏、讨论、行为训练、心理剧等形式进行。

(四)活动方案。

第一单元,相见欢。使成员之间尽快认识,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澄清团员的期待,了解团体目标,订立团体规范,建立团体的共识和默契

第二单元,情绪明晓。进一步增进成员的了解和接纳,增加团体凝聚力和成员的归属感。使成员辨别各种情绪,了解情绪产生的原因及对自身发展和取得成功的重要影响,提高情绪表达能力和对他人情绪的识别能力。

第三单元,情绪万花筒。使成员了解不良情绪对自己和对他人的害处,识别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有效的表达自己的情绪。掌握发现快乐的方法,学会恰当表达愤怒的方法。

第四单元,情绪aBC。使成员了解“想法”对情绪的影响,意识到可以通过改变“想法”来调节情绪,树立合理的信念,改变想法,改变情绪,进一步探讨调节情绪的方法。学会运用理性情绪疗法来调节情绪,将学习到的新知识新经验应用到自己生活实践中,在日常交往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

第五单元,珍重再见。引导成员回顾整个团体历程,检视自我的成长,分享收获,处理离别情绪,给予彼此祝福。使成员能够彼此保持联系。希望给团体成员留下美好的印象,圆满的结束团体。

(五)数据统计分析。

辅导前后测所有数据用统计软件SpSS17进行统计分析处理。

二、结果

(一)症状自评量表在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四个因子上,团体辅导前后测具有显著差异,经过大学生情绪管理团体辅导后,学生在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四个因子上有显著提高,说明团体辅导的效果显著。

表1:症状自评量表数据分析结果(m±SD)

注:*表示p

(二)团体辅导前后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因子及总分上都具有显著的差异。经过大学生情绪管理团体辅导后,学生在理智调控情绪能力、控制消极发泄能力、寻求外界支持能力、控制消极暗示能力、积极补救能力有显著显著提高,说明团体辅导的效果显著。

表二:团体心理辅导前后“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问卷”均值比较(m±SD)

注:*表示p

(三)团体辅导后成员自我评估。

每次团体活动结束后,都请成员填写《团体单元回馈表》,以此对单元活动进行评估。由下表可以看出,团体成员对这次团体辅导活动场所、时间、内容、团体氛围、团体互动、带领方式等方面都比较满意,都给予好评,平均得分在7.9至8.9之间。

表三:团体单元回馈表

在最后一次活动结束后,请团体成员对团体效果进行评估,填写《团体活动成员回馈单》。从团体成员对活动的意见反馈的结果来看,大部分成员对团体心理训练是满意的,认为团体的目标圆满完成的占85%。在满意程度上,非常满意为73%。在效果上,认为对自己的情绪管理有帮助的占68%,认为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有明显改善的有72%.其它如团体的凝聚力、团体成员对自我和对他人的了解程度,对团体的喜欢程度都达到80%以上,说明情绪管理团体对改善成员的情绪状况是有效的,团体活动达到了预期效果。从成员在团体辅导后自我评估看,团体成员加深了对自我和对他人的情绪的了解,大部分团体成员认为自己在活动参与过程中处理情绪方面明显改变。认为自己在团体辅导后能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日常生活的情绪管理中。

三、讨论

(一)团体辅导后,Scl-90症状自评量表学生后测与前测的总分和平均分比较显示,辅导后学生的总分和各项得分均低于前测的分数。Scl-90症状自评量表的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四个因子自评分量表上前后得分呈现显著差异(p

1.团体心理辅导感染力强,提高了辅导成效。团体心理辅导,对于个体来说,存在多个影响源,除了团体领导者,也包括其他的成员。在团体情景中,组员在宽松的启发式的环境中通过讨论和交流,产生多种价值观、人生观的冲击和交织,促使个体在参与中观察、学习他人的情感反应及对待事物的看法,同时还可以学习模仿多个团体成员的适应行为,为解决问题提供了更多的角度分析和方法。这样,可以做到彼此启发、相互反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多方面的信息和资源。

2.促进自我认识,提高自信心。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同学都会被负面的情绪困扰,长期的压抑自己的情绪,不懂得表达,最终导致伤人伤己。团体心理辅导注重建立一种良好轻松的氛围,有利于学生产生一种安全、温暖、被接纳的感觉。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下通过团体活动,观察到他人在相同情况下如何自处,了解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从而可以对自己有更清楚的认识。另外,团体心理辅导提供相互的交流,成员常会发现其他人也有与自己一样的困扰,这会缓解学生的心理负担,从而也会改变自己的自我评价,从而提高自信心。

3.提供了宣泄情绪的机会,使成员认识到有些负面的情绪是可以调整的,可以通过恰当的方式合理的宣泄。团体心理辅导能把过去的社会生活情景再现,借着不拘形式的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为参加者提供改变自己的机会,促使成员去深入探讨怎么管理自己的情绪,从多角度考虑问题,从而总结出实用有效的管理措施。也可以促使成员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形成对他人的理解。一些情绪自然而然的就管理好了。同时,还可以借由“心情释放”这样的活动把埋藏心底的感受,平时压抑的不满或不敢说的话说出来,坦率地表达内心的愤怒、苦闷和抑郁情绪,这样可以减轻成员的心理负担和压力,调控好自己的情绪,从而更能理性地分析问题。

4.通过相互作用的体验,得到多方面的反馈,使成员获得他人对于自己情绪的看法,从而有利于成员反省自己身上存在的自卑、偏激、固执、嫉妒、怀疑等不良品质,并使成员有意识的去学习怎么表达自己的情绪。

5.团体心理辅导方案的设计、内容合理,能让学生真正投入活动当中。在团体心理辅导之前,首先了解大学生的情绪特征和常见的情绪困扰,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结合成员所做的《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问卷》结果,分析了成员的情绪管理特征和常见的情绪困扰,为后来的团体辅导认清了辅导的侧重点所在。团体辅导的活动内容设计针对性强,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除此之外,每个单元活动都严格按照团体心理辅导的标准模式分为热身阶段、运行阶段、结束阶段。每次活动后都要完成对本次活动的总结,帮助学生加深认识,及时总结学习到的技巧和个人问题所在,使辅导达到最佳效果。

四、结论

研究表明,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干预是有短期效果的。在大学生中进一步广泛尝试情绪管理的团体辅导,对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学红.浅议大学生的情绪管理.学术论坛,2007,(36):152—53.

[2]安静.aBC理论对当前高校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培养的启发—基于一项调查的思考[J].昌吉学院学报,2008,(4):103-106.

[3]张改叶.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训练的团体辅导活动设计与实施[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13(4):288-290.

[4]王飞飞.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6.

[5]杜继淑,王飞飞,冯维.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7,(9):75-80.

[6]樊富珉.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践[m].清华大学出版社,l996:l2.

[7]尚云,李辉,高俊.人际交往团体辅导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13(5):369-371.

[8]刘海燕,郭德俊.近十年来情绪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心理科学,2004,27(3):684-686.

[9]吴娟,大学生情绪智力的实证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7.

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篇5

人际交往是人与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人际交往与我们密不可分,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贯穿生命的始终。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大学生个性发展的保证,更是社会生存的需要。

调查研究显示,大学生心理不健康的种种表现中,人际交往问题所占比例最大,而其他心理问题也或多或少地与人际交往问题相关。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的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索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促进良好的适应与发展的助人过程。刘倩、李辉的研究表明,团体心理辅导有效地改善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团体成员自尊水平和心理健康水平。可见,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改善具有积极作用,但目前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点。例如:被试的选择不够有代表性、团体领导者不够专业、实验方法不够全面等。该课题项目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改进方法,增加专业性,通过为期3周的团体心理辅导的实验研究,利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团体内组员的人际敏感因子进行前后测对比研究与讨论。希望在短期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作用研究方面取得一些进步。

1研究方法

1.1研究被试

从招募海报招到的自愿报名的参加26人中随机选取9名大一学生(5名男生,4名女生)参加大学生人际交往性质的团体心理辅导,均身体健康、无精神异常、存在一些人际交往困扰且有意向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愿意按照团体契约参加团体心理辅导,参加为期三周(共6次)的团体心理辅导。

1.2研究工具

研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elf-reportinginventory),又名90项症状清单(SCL-90)的人际敏感因子对研究效果进行客观评估,同时采用个案访谈在团体心理辅导结束时了解团体心理辅导的干预效果。

症状自评量表由德若伽提斯(L.R.Derogatis)于1975年编制,该量表共有90个评定项目,每个项目均采取1~5级评分。测验的目的是从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直到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多种角度,评定一个人是否有某种心理症状及其严重程度如何。按全国常模结果,总分超过160分,或阳性项目数超过43项,或任一因子分超过2分,需考虑筛选阳性,需进一步检查。

在团体心理辅导结束一周之后对被试进行个案访谈,从被试对人际交往能力的自我感觉、交往状况、自我调节情况等方面记录和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作用。

1.3团体心理辅导的方法

团体心理辅导以人际交往为主题,活动持续3周,进行6次活动,每次活动一个半小时左右,采用游戏、分享感悟、行为训练等形式进行。

1.4团体心理辅导的目标

第一阶段,建立团队信任感、适应指导。协助确定团体目的和个人目标、建立团队契约。

第二阶段,确定团体的结构,促进成员相互熟悉、建立和了解团体规则,帮助成员确定自己的目标、明确自己的期望、寻找他们自己在团体中的位置。[2]

第三阶段,领导者主动介入,鼓励成员认识并表达他们的焦虑,帮助他们了解如何处理自己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第四阶段,帮助成员接纳自己的问题,促进成员相互帮助解决问题,鼓励成员将自己从团体中获得的感悟转化为行为和人格的改变,对成员的一些人际交往问题进行认知重建。

第五阶段,帮助团体成员总结经验,领导者应将零散的收获组合起来,教会成员如何更好地将自己在团辅中的收获运用到现实生活中,鼓励成员健康快乐地生活。

2结果

2.1不同成员的SCL-90人际敏感因子的前后测数据

如表1所示。

2.2不同成员两个因子前后测的差异分析

根据表1,用spss18.0对数据进行分析得:

p=0.001

3讨论与分析

3.1本实验中SCL-90结果分析

编号1、2、6、7、9五名成员:从上面的总分数来看,他们的前后测比较显著,从人际困扰较严重到人际困扰较少。从个项目分来看,这些成员掌握了与人交流、沟通的技巧,在主观努力和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势下,大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自我探索、自我表露、自我认识、并尝试改变自己,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拥有更好的人际关系。

编号3、4、5、8四名成员的前后测数据分析显示为差异不明显,联系成员个人,原因有以下几点:(1)成员自身性格比较外向,本来人际交往水平就处于良好位置。(2)本项目团体心理辅导持续时间仅为3周,时间较短,成员两次做SCL-90人格自陈量表时间间隔较短,可能会出现凭记忆选择选项的情况。(3)个别成员自己性格过于内向,短期团体心理辅导对其影响不大。

3.2团体心理辅导效果的主观评价

总结团体心理辅导领导者、观察员和团员们的意见,每次团辅过后,团队中成员能主动跟团辅领导者讨论,还有些会跟其他成员分享感悟,90%的成员认为人际交往性质的团体心理辅导给他们的观念带来了改变,也学会了一些与人沟通、相处的技巧。由此可见,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有促进作用。

3.3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情景下给成员潜移默化影响的活动方式,人际交往性质的团体心理辅导可以通过活动领导者精心设计的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团辅活动,将成员带动起来,通过不同背景、不同性格、不同经验成员的相互影响,对成员人际交往能力起到提高作用。

在活动过程中,模仿在成员不知不觉下进行,而领导者对某个行为表示肯定或鼓励时,其他成员也会不知不觉模仿这一行为,类似于社会心理学中的从众心理,而这种模仿正是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关键所在,也是仅在团体心理辅导这一形式下才会体现并多次出现的。

团体心理辅导的方案灵活多样,这样更能准确地把握成员存在的人际交往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选择活动,帮助成员成长。团体心理辅导创造了一个模拟的小社会,使团体中的成员在宽松的氛围中寻找、认识、改正自身的人际交往问题。

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篇6

【关键词】大学新生;团体心理辅导;适应性教育

在经历过高考的洗礼后,高中学生已然迈入了大学这个象牙塔,想要尽快的融入大学生活,必然要适应从高中的学习和生活向大学时代的学习和生活的过度。在大学新生中,每一个个体在适应能力上难免会存在不同,一部分新生适应能力快,在新的校园中能够顺利和尽快的适应各方面生活和环境,另一部分新生在开学一段时期后却也很难适应新的校园环境和学习生活。在适应能力较差的大学新生中,若在一段时期内没有得到有效的疏导和帮助,如果遇到问题和矛盾,将对大学新生产生消极的影响,甚至产生不良后果。因此学校和教师应当重视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通过有效的途径方法和课堂教育,辅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一、大学新生入校初始的不适应现象

(一)角色转变的不适应

大学新生进入到大学校园,首先面临的是角色的转变。大学生已经不再是孩童,不再是为了考大学每天只用专心学习的高中生。没有了父母的呵护、同伴的玩耍,取而代之的是自我的独立和成长。大学生不仅要继续学习,还要考虑今后的出路和未来的工作,大学生已经慢慢转变为社会人的角色。很多新生未能适应角色的转变,存在着诸如失落、焦虑、自卑的心理,很多负面情绪如不能得到有效缓解,对大学生的自身发展将会产生不良影响和严重后果。

(二)人际交往上的不适应

大学新生进入到大学的集体生活,不仅接触的是学校这个大集体,同时还有班集体、宿舍、各种社团等集体,大学新生的人际交往问题多凸显在这些集体生活中。在体中,大学新生来自五湖四海,有着不同的地域文化差异,多表现在语言、民族、文化和习俗等方面,这不仅开阔了同学们的视野,扩大了同学之间的交际圈,同时难免也会存在摩擦和矛盾,一些同学自我意识强,对地域差异反应出的问题产生质疑甚至是讽刺现象,极易造成自身和他人在人际交往中的困惑和摩擦;在宿舍关系的处理中,很多同学都是第一次离家第一次住集体宿舍,没有了父母的呵护,没有了自己独立的空间,在遇到与自身不同作息或饮食习惯等不同生活细节的同学时,便容易产生排斥心理。性格较内向的学生不善于沟通和表达,往往处处忍让和委屈自己,时间长了极易产生心理问题,造成不良后果;在社团等集体活动中,最初大学新生对社团活动往往富有激情,做事积极主动,善于创新和提出建设性意见,在遇到与自身意见相反或者是质疑之声时,一些新生的积极性往往会受到打击,自我保护心理会慢慢生出,导致与社团成员割裂,最终退出社团的现象。在以上各种集体中,人际交往上的不适应往往会导致新生的自我封闭,更甚会影响到新生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

(三)学习上的不适应

大学新生从高中时期高压的学习环境中解放出来,在面对着自我时间管理和自我自主学习为主导的大学学习环境,很多学生对大学的学习环境不适应,对学习方式和大学教师的教学管理产生困惑,因此不能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一些学生出现了逃课、厌学甚至是退学的现象。

(四)生活上的不适应

如今大学生多是90后出生,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家庭诸多,大学生也诸多是独生子女和少子女家庭。90后大学生的生活多来自家庭的照顾和关心,他们不用操心生活的艰辛带来的诸多问题,自我意识和生活自理能力未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在面对着新的生活环境中他们便显出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弱,极易产生生活上的对父母的依赖性,很难尽快适应大学的集体生活,在大学生活上表现出诸多不适应。一些学生表现出不良的生活习惯,诸如睡懒觉、逛街、打牌、熬夜、沉迷于网络等,大部分时间都浪费在消遣活动中,对学习逐渐失去了兴趣。

二、团体心理辅导的内涵

大学新生在入校初始面对一个新的环境,其融入新环境的阶段都会有一个时期。不同的个体适应新环境的时间长短也不一样,因此在新生入校初始的这段时期内,通过开展一系列的适应性教育课程有助于帮助大学新生群体尽快的适应新环境。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在群体的情境下进行的集体心理辅导模式,通过群体内的人与人的交互与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索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促进良好的适应与发展的助人过程。就是通过组织学生们参加集体活动和集体课程,在同辈群体的群体教育和互相教育中改善新生入校的不适应现象,使大学新生尽快融入大学生活。

三、团体心理辅导在新生适应性教育中的作用

我校在大学新生入校初始,采用团体心理辅导课的形式对新生进行适应性教育。学校学工部心理咨询中心牵头,组织各学院心理辅导老师和各学院新生辅导员参加团体心理辅导课的培训,由辅导员和心理辅导老师组织新生以专业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心理辅导。意在通过组织团体活动,使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团体交往中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索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促进新生尽快的适应新的环境和集体。通过我校多年来的实践和效果反馈,团体心理辅导在新生适应性教育中的作用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助于缩短新生适应新环境的时间

大学新生初入校园,能够尽快的融入到大学生活中的仅是少部分,很多学生要通过一段时间的适应期,然而还有部分学生甚至还需要更长的时间来适应新的环境。因此,我校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就是希望新生能够尽快的适应新的环境和集体,融入到大学的生活中来。我校团体心理辅导的课程计划分为五次课,每次课在2―3个课时,第1、2次课集中在新生入校一周内完成,3、4、5次课分别在军训结束后完成,时间周期控制在一个月至两个月内。课程安排的周期不长亦不短,同时符合大部分大学新生的适应性周期,在适应周期内,团体心理辅导针对新生产生的问题例如:不满学校和专业的失落心理、对未来的茫然心理、没有同辈支持的焦虑心理,自我认识偏差心理等给予了不同课时的团体辅导。团体心理辅导有效缩短了新生入校适应新环境的时间。

(二)有助于新生获得同辈群体支持系统,增强班集体凝聚力

大学新生进入学校,面对着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和陌生的同辈群体,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显著,很容易独立出群体,脱离集体活动。没有同辈群体的支持系统的学生,会缺少对他人的信任,产生孤独情绪,极易产生抑郁等负面情绪。团体心理辅导采用同辈群体互助互学,相互影响和团体分享等手段来帮助新生获得同辈群体支持系统,例如:从团体心理辅导的第一课《有缘千里看来相会》的教学中,头脑风暴活动就是打破陌生展开良好交流的开始,新生之间通过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他人的姓名、籍贯,年龄,爱好等信息,快速的认识他人和被他人认识,让新生体会到被他人记住的良好感觉,体会到坦诚与他人交流的收获,打破最初交流困境,扩大交往圈,快速建立宽松氛围,建立良好的同辈群体支持,进而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三)有助于新生认识自我并形成积极自我,确定大学目标

认识自我是大学生审视自我和重塑自我的基石,是自我发展和成长的起跑线。我校团体心理辅导通过不同个体的相同问题:什么是自我,如何认识自我,我是谁等问题,在团体心理辅导课的《我是谁》的课程中通过写出20个正性的自己和20个负性的自己来正确的认识自我,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正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进而对自我形成正确的认识,肯定自我并形成积极自我。通过对自我的正确认识,制定适合自我的大学规划和目标,例如:有些同学认识到自己高中时期的学习还不够努力,进而在制定目标时决心大学期间认真听课,列出大学期间考取的资格证书等,有些新生认识到自己在性格方面比较内向,在制定计划和目标时决心参加课外活动和社团,培养自身积极主动的外向性格,等等。

(四)有助于辅导员老师快速了解新生,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信任

我校团体心理辅导多是由新生辅导员为辅导教师对新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通过5次课程的教学和交流,新生参与课程内容中设计的课堂活动,参与性和团体协作性均可在团体心理辅导中体现出,新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和辅导老师之间的相互配合,能够使辅导员老师尽快的掌握所带学生的整体和个体情况,能够有效的促进新生和辅导员老师的情感交流和增加师生之间的信任感。对于今后辅导员老师处理学生工作各项事务能够知己知彼,做到心中有数,而不是临时认识学生和接触学生,真正了解学生,信任学生,同时获得学生的信任。

参考文献

[1]叶玉清.大学新生入学心理调适与团体心理辅导[J].中国青年研究,2005(12).

[2]王娟,李勇.大学新生开展团体辅导策略与效果探析[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3]徐刚,裴雯.班级团体辅导在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中的作用探析[J].改革与开放,2009(6).

[4]樊富珉.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践[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篇7

【关键词】团体心理咨询就业压力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028-02

心理辅导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要工作内容,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了解学生心理特点,开展丰富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提升辅导员工作效率和成效的新要求。心理学研究证明:人是社会动物,人的健康发展和需要的满足离不开团体的力量和支持,团体往往可以在我们遇到各种困难时发挥助人功能。心理咨询的实践已经充分证明,在帮助那些有着共同成长课题和类似问题及困扰的人时,团体心理咨询是一种经济而有效的方法。[1]

一、团体心理咨询概述

团体咨询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咨询形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适应的助人过程。[2]团体心理咨询起源于欧美,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在我国台湾地区团体心理咨询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在香港得到初步发展,大陆地区则是在90年代才引入这种心理辅导形式。但是,大陆有着长期通过团体形式进行思想工作、教育活动的历史与经验,通过学习和借鉴国外团体心理咨询的经验,日前团体心理咨询在学生人格成长、人际关系发展、心理障碍矫治中得到了发展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5]。

二、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引进团体心理辅导的必要性和团体心理咨询在学校开展的适用性

社会发展新形势下,辅导员工作任务日益繁重,除了处理学生的日常事务工作外还要担负起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辅导、就业择业指导等多项工作。师生配备比的失衡,繁重的工作压力和任务要求辅导员必须在各种学生工作领域开拓新的、高效的工作方式和方法,而在提升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大量的实践结果表明:团体心理咨询有着非常多的优势和长处。

团体心理咨询之所以在辅导员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提升学生心理素质方面适用而有效,主要是因为学生有团体生活的倾向。青年学生喜欢三五成群,一起学习和嬉戏,他们可以从同辈群里那里得到支持和帮助,他们较容易向同学和朋友倾吐心事和烦恼,因此,如果在学校开展团体心理咨询可以为他们提供与同伴交流倾诉和解决困扰的机会。再者,学生有共同的成长课题和类似的困扰。青少年学生都将面临着人生的一系列选择,如学业、交友、人际关系、升学或择业等,他们需要了解自己的思想、感受和行为,需要建立协调和谐的人际关系。通过团体活动,不但能充实学生在校生活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使其自然而然树立起团体意识增加集体荣誉感。这些良好素质和品行的培养都势必对德育的发展起到推进作用,会提升辅导员的工作效果。

三、在学校开展团体心理咨询对于缓解学生就业压力的长处

心理学研究证明,人类的生活方式离不开团体。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随时都要与各种人打交道,建立各种形态的人际关系。而人的心理适应是人际关系的适应。许多心理问题往往根源于不良的人际。在学校这个大团体中开展心理咨询恰巧提供了适当的人际交往情境,使成员通过一系列心理互动的过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团体咨询应用范围广泛,从理论上讲,只要有人群的地方,团体心理咨询就可以有用武之地。[3]

团体心理咨询与个别咨询最大的区别在于求助者对自己问题的认识及解决是在团体中通过成员的交流、交互作用、相互影响来实现的,这就使得团体咨询具有独特的优势。总体来说团体心理咨询具有:感染力强,影响广泛;效率高,省时省力;效果容易巩固;特别适用于需要改善人际关系等优势和长处[4],之所以说团体心理咨询非常适合教育工作者在“学校”中开展是因为以下原因:

1.使学生体验支持与被支持,从相互帮助中获益,有助增强集体意识

团体可以让学生了解并且体验到自己是被其他学生支持的。由于团体的参与者能够认识到别人也有跟自己相同的问题,自己支持别人,也得到别人的帮助,从而获得道义心,同理心,增进感情交流和集体意识。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得到外界的有力帮助和心理支持时心理压力会减小,焦虑情绪会得到有效缓解。

2.有利于老师发现需要特别予以帮助的学生,为个别咨询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团体心理咨询主要是针对有共性发展问题学生而开展,对个别心理疾患的诊治恐怕达不到很好的治疗效果,因此,在团体咨询中需要指导教师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及时发现鉴别需要特别援助的个体,可以提升咨询效果。

3.有益于发展学生社会性,增进师生交流和情感培养

在团体里可以得到社会的相互关系,交换意见、共拟计划等现实的经验,社会化的实际经验可以促进学习、改进不良行为,同时,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师生交往接触机会并不多,通过团体咨询提供的环境,学生可以与老师亲密接触,辅导员老师平日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有的放矢,可以更好的为学生提供服务。

4.辅导员和教师的工作将更加有效

经过团体讨论,将使学生对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开展更有积极性,同时团体心理咨询可以舒缓学生紧张、焦虑情绪,改善不良人际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体系,掌握合理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对事物正确的认识,提升个人心理素质的同时,也将有助于学习的进步和德育的发展,使高校中辅导员和教师的工作效果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邱显清,李龙.高校辅导员应当积极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4,(10)

[2]巫珠霞.辅导员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几要素[J].科技创新导报,2009,(23)

[3]王政军.论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体作用[J].观察管理.2009,(4)

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篇8

关键词团体辅导方案设计大学生恋爱心理

中图分类号:B844.2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大学生的恋爱现象越发普遍化、低龄化。大学生因恋爱问题导致心理问题、发生情杀或自杀等恶性事件时有发生,给个人成长、家庭幸福、学校教育及管理带来严重危害。因此,怎样帮助大学生正确处理两性情感,怎样助其调适恋爱过程中产生的自卑、虚荣、嫉妒、自私等不良心理,怎样引导其克服恋爱挫折归因不当、自我评价不当、爱情理想化等问题,均有着可行的现实意义。鉴于此,本研究依据恋爱关系有关理论、团体辅导设计原则及团体发展规律,针对当代大学生的恋爱心理特点,设计出大学生恋爱心理团体辅导方案,以期培养大学生科学的恋爱观及爱的责任,助其塑立恋爱信心和健康的恋爱心理,提高其与异往、处理恋爱问题,以及承受恋爱挫折的能力。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的筛选

通过在学校食堂、宿舍楼张贴海报的方式,从大学生中选取自愿报名者,经由领导人面试(领导人说明团体目的、征询学生参加动机后决定),筛选出团体成员12人。其中,男生4人,女生8人;5人有过恋爱经历,7人尚未恋爱;大一4人,大二6人,大三2人。

1.2研究方法

1.2.1研究工具

本研究包括以下工具:

(1)团体辅导全过程中使用的物质材料,包括彩笔、a4白纸、报纸卷等。

(2)羞怯量表,用来用来评定社会交往焦虑和评价行为抑制,共13道题,按5级评分。量表总分越高,说明人际交往越焦虑,交往行为抑制倾向越严重。

(3)团体成员自我评估表,用以评估成员参与团体的状况。

(4)观察员评估表。

1.2.2干预方案

在干预之前对成员施测羞怯量表,然后对12名团体成员进行共计6次的团体辅导。每周一次,每次时间为90――120分钟。

每次团体辅导均按照“热身――活动――分享――总结”的程序进行,具体的方案如表1所示。

活动结束后,再次运用羞怯量表进行施测。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干预前后的结果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并回收团体成员自我评估表和观察员评估表,结合随机个案访谈以评估干预效果。

2研究结果

2.1羞怯量表的前后测比较

根据表2,团体辅导后,羞怯量表的得分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2:恋爱团体辅导大学生羞怯量表前后测比较(n=12)

2.2个案访谈

团体辅导结束后半个月,研究者随机抽取了几名被试进行了简单的访谈,具体情况如下。

个案一情况:詹某,女,大二学生,暗恋同校学长1年,为是否应该向其表白而苦恼。

领导人:现在还在纠结于是否应该表白吗?

詹某:其实早在第三次团辅刚结束的时候我就抑制不住自己选择向学长表白了。之前我太过担心会被拒绝,认为女生主动会被拒绝是一件很丢脸的事、会被周围的同学耻笑,所以一直憋在心里。参加完第三次团辅后,我认识到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哪怕失败,不仅不是一件丢脸的事,反而是一件值得敬佩的事,不断逃避才是胆小鬼。不过,我想我太过冲动了,可能吓到学长了,他一时之间还没有接受我,早知道应该向团辅里大家建议的那样,有所计划,一步一步来…虽然还是会有一些遗憾,但我还会为此努力的,学到了那么多的“妙招”,我要慢慢试用。哪怕到最后也没有成功,我也不会后悔,其实表白完后我就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至少他知道了我的心意,这样我就不会后悔,而且我相信这对于我来说就是很重要很宝贵的一次经历。

个案二情况:唐某,男,大一学生,和女友相恋4年,近期争执不断,约会常常不欢而散,为此深感郁闷。

领导人:现在你和女友的关系是否有所缓和?

唐某:参加团体辅导后,我学习到和恋人以一种更加弹性的方式相处。之前很长一段的相处中,我们总是不断争吵,一度伤害了我们的感情,几近分手。当时我很害怕,其实我很怕失去她,毕竟这么多年感情。团辅中我了解到两个人在一起应该敞开心扉,就找她谈了一次,以一种真诚、不偏激的态度。才得知原来她也有同样的感觉,借着这次机会,我向她道歉,承认之前自己太自私,不够信任她没有给她足够空间,她也说自己太任性很少顾及我的想法。那次谈话之后,我们关系缓和了很多,我还把在团辅中学习到的秘笈应用到和她的关系中,和她一起协商、建立了我们之间的“约法三章”,而且相互承诺一定会遵守。最近20天的时间里,我们争吵的次数明显越来越少,有时候刚要开战的时候,我一句“存档”,两个人就相视一笑,好像找回了一些刚开始谈恋爱的感觉。我们的关系会好起来的!

个案三情况:邓某,女,大三学生,单身,为周围众多好友都已成双成对自己却形单影只而难过。

领导者:现在心情好一些了吗?

邓某:好多了!在团辅中认识到那么多的朋友,给了我很多鼓励。之前在团辅里学到扩大交友圈的方法,本来是抱着找男友的心态去实施的。我参与了一些活动,比如上周末我去兼职电脑促销。虽然还是没有找到对象,但是我觉得自己心态变了,可能是去做这些事就让我的生活充实了很多,认识了更多新朋友,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以前大概就是太闲了才总是想要一个男友,现在我觉得生活挺有意义的。男朋友嘛,缘分到了自然就会有了,而且我现在也可以更大胆的跟异流了,这点让我很自信,当然我也会多参加一些活动,可能会让缘分来得早一些!

3讨论

3.1团体辅导的有效性

从表2中可见,羞怯量表的后测显著低于前测,说明参与团体辅导后,成员的人际交往焦虑更低,交往行为抑制倾向更弱。通过个案访谈,可以了解到对团体成员来说,由恋爱问题产生的困扰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这说明恋爱心理团体辅导达到了其目的:培养大学生科学的恋爱观及爱的责任,助其塑立恋爱信心和健康的恋爱心理,提高其与异往、处理恋爱问题,以及承受恋爱挫折的能力。

3.2研究不足与展望

首先,研究工具不足,不能全面说明研究的有效性,可以尝试自编恋爱态度量表施测或者加入其它相关量表。其次,研究所采用的被试的数目比较小,并没有设立对照组,还有待在更大范围的样本中进一步完善研究。再次,缺乏追踪研究,不能确定是否对被试的人格产生了长远影响。

参考文献

[1]王登峰,张伯源.大学生心理卫生与咨询[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2]张晓玲,李佳.大学生性与恋爱心理困扰团体辅导方法与效果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2).

[3]张莹,林丽,李灵.团体辅导对女大学生恋爱心理危机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9).

[4]李欣珍.大学生两往成长团体辅导活动的设计与实施[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10).

[5]张翠红,谢正,等.大学生社交焦虑团体辅导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4).

[6]钟向阳.大学生恋爱关系团体辅导方案的设计与效果研究[J].青年探索,2010(4).

[7]Lee,J.a..atopologyofstylesofloving[J].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bullelin,1977(3).

[8]汪向东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

[9][美]莎伦・布雷姆,罗兰・米勒等.爱情心理学[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261-271.

[10]徐西森.团体动力与团体辅导[m].广州:广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3:192-205.

[11]樊富珉.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篇9

[关键词]存在主义;团体心理辅导;大学生

存在主义心理学是在存在主义哲学、现象学和精神分析影响下而形成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和理论。存在主义取向的心理治疗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其强调对生命意义的追寻。由于社会转型和多元文化的影响,传统的价值观受到巨大冲击。大学生正处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于自己存在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在生存压力和物欲的大潮中,很容易遗忘存在的意义。有很多的大学生存在空虚感、意义丧失感(弗兰克林存在神经症)。他们一般很遵守纪律,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作业会按时完成,学习成绩中等。他们对什么活动都不感兴趣,很少主动参加活动,但是要求必须参加的活动会参加。这样一类学生的表现很中规中矩,在过去一直不是心理辅导的重点对象,但是这类学生特别多(大约占了50—60%)。他们的心理测验一般都是正常的,却普遍存在一种无聊感和空虚感,无能感和孤独寂寞感,整日无所事事,也不愿意参加活动。生活基本上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会有什么大的波动,不会出现很大的问题,也没有什么成就。下面举一个典型的案例。

一、典型案例(背景)

李某,男,19岁,大二学生,学习成绩中等,没有挂科,没有受过处分。因为觉得生活没有意义,前途渺茫,不知道如何过下去,前来咨询。

主诉:我每天的生活就是起床、吃饭、上课、吃饭、睡觉,每天过得都一模一样。我不想这样过日子,可是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去改变。每天都觉得特别的郁闷,无所事事,无所适从。有的时候想要做点成就来,可是我就是打不起精神,刚一开始就泄气了。我的生活毫无意义,我经常在想大学是否还值得继续奋斗,甚至想是否还值得继续活下去,经常想我奋斗有什么价值,我活着有什么意义。我的生活就像一片断了线的风筝,随风飘落,没有终点。

症状:无意义感,虚无感,是现代生活中主要的存在神经症。

心理测验:SCL-90,抑郁量表,焦虑量表得分均在正常范围之内。

二、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这类学生特别多,考虑到现实的可能性采用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团体工作中,成员之间的交流多,许多问题能够得到更高效率的解决,同时也能得到更多的反馈。在面l临无意义这一共同问题时,团体成员发现并不是只有自己有这种无意义感,并不是只有自己在烦恼和忧虑。彼此之间的同病相怜可以消除无助和孤独的感觉,得到大家的支持和鼓励,同时会产生一种归属感。在团体中每个团体成员可被别人接受与关心,共同面对问题而感到放心,同体的这种认同感能够促进团体成员产生摆脱困境或解决问题的信心,对未来产生希望。

(一)团体方案名称

生活的意义

(二)团体规模

由15人组成。

(三)参加对象

存在空虚感、意义丧失感,(弗兰克林存在神经症)的大二学生。

(四)团体活动时间、地点

活动时间:每周一次,每次2-3个小时,共五次。

活动地点:安静的、有活动桌椅的宽敞教室。

(五)团体整体目标

存在主义团体主要有以下四大主题:(1)不可避免的死亡;(2)我们内心深处的孤独感;(3)我们需要的自由与责任;(4)也许生活并无一个显而易见的意义可言与意义的需要。最终的目标是学习发现生活意义,建构一种充实的生活方式。

(六)团体活动方案

第一个环节:

目标:

1、促进相互之间的了解,形成团队

2、活跃氛围,激发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3、探索自我,促进对自我状态的了解

活动方法:

1、我爱我家,相亲相爱

2、动物星球

3、交流分享

第二个环节:

目标:认识意义

活动方法:

1、领导者给成员讲述弗兰克林在纳粹集中营的苦难经历和创造意义疗法的故事,让团体成员了解什么叫做意义疗法和追寻意义在构建健康人格中的重要性。

2、让每一个团体成员谈谈自己熟悉的人从事的某项创造性工作的故事及其体验到的价值和意义,或者谈谈自己的学习,参加的某项活动的经历及体验到的价值和意义。

第三个环节:

目标:学习发现意义

活动方法:

1、作品欣赏: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老舍的《小病》。

2、让每一个团体成员评价作品中的人面对死亡、疾病、失败和挫折时的故事和体验,学习发现意义的方法。

3、请团体成员谈一谈自己的愉悦体验,哪怕是一瞬间的体验。

第四个环节:

目标:认识死亡

活动方法:

1、表演《死亡》的心理剧。

2、从心理剧进行分析,让每一个团体成员谈谈自己对死亡的看法。

3、领导者揭示死亡事实:死亡是人的最终存在状态,它促使人对自己生存的意义和目的进行反思,是揭示生活意义和目的的工具。让每一个团体成员意识到死亡的真正价值,从而接受死亡。

4、团体成员回答问题:“假如你的生命历程只剩下三天时间,你想做什么事?”在这种紧迫感中促使团体成员发现生命的意义。

第五个环节:

目标:经验统整

认识到虽然我们不能选择环境,但我们可以选择对待环境的态度,我们没办法改变过去,但是可以改变认识过去的方式和能力,我们生活的意义是自己赋予的,而不是外界给予的。

活动方法:

1、积极赋义:每人发一张白纸,请每位同学把自己学习和生活中会遇到的各种活动写下来,参加这个活动有什么样的积极意义。鼓励团体成员自己去发现生活中的特殊意义。

2、心理剧《命不好》。由团体成员表演,主角是一个经常抱怨自己“命不好”面对任何的机会都不采取行动。在慨叹命不好时常说:“我天生就这样,我只能这样做”,“我天生就这样”。

经由心理剧,让团体成员分析主角展现了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经由这种分析让团体成员意识到我们对自己的生活负有很大的责任。我们对自己的生活,对自己的行动,对自己不采取行动的决定,都负有责任。

指导者通过心理剧的分析帮助团体成员发现他们是怎么逃避责任,鼓励他们为自己的存在和选择负责。

3、创设一些生活情境(如:考试失败,接受一项新任务等),鼓励团体成员采取一种负责人的方式采取行动,在采取行动后有什么体验。

三、案例分析与启示

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篇10

据国内一家权威机构2012年对全国近千所大中专学校的15.2万名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结果分析显示,有23.3%的同学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有近50%的同学认为自己有过抑郁、情绪低落等现象,每年因心理疾病而休学、退学的大学生人数占总的学籍异动人数的60.8%左右。为此,怎样解决和引导大学生在校期间所遇到的人际关系、环境适应、情感障碍、焦虑等心理问题就显得更为重要。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人际关系问题,人际关系的好坏是影响大学生成长、成才和参与社会进程中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由于人际关系的复杂和当代大学生的单纯性、自私性等因素从而使得当代大学生常常在人际交往中受到挫折。第二是情绪起伏问题,大学生时值青春发育期,生理发育基本趋于成熟,但心智未必成熟,由于社会阅历较浅、处事经验不足、以及对人生和理想的认识较为肤浅,再加之青春期特有的任性和困惑使得极易出现各种心理矛盾,从而产生一系例的学习、生活问题。严重的会导致学业无法完成。第三是学业问题,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他们最关心的莫过于学业成就问题,而环境与地位的变化错位给大学生们带来了不少的心理负担。高中时期的佼佼者,进入大学生活后那种优势不复存在,面临的是一种重新分化组合的严峻局面,几乎每一个学生都有一种失宠感。一些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因未能掌握大学学习的方法而导致考试不及格,从而产生厌学、自卑、自信心下降等一系列心理问题。

二、团体心理辅导对引导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心理键康与否关系到人成长、成才以及对社会、对家庭的贡献。同样健康的心理品质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大学生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以及发挥自身智力与水平、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大学生必须从依赖父母中走出来,学会独立自主的学习,学会做人处事,学会尊重他人和与人分享。

在以班级为单位的开展团体心理辅导,让同学们一起参与到集体活动中来,营造一个和谐、轻松、愉快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让同学们在活动中感受到团队的力量,感受到集体的智慧,感受到别人的热情,更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

三、开展团体心理辅导,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素质的好坏,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与训练,教育对人的心理素质提高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开展以团体活动为载体的各项活动是对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进行训练重要途径之一,下面分享一下本人在开展以团体心理辅导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做法和体会。

(一)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做到早发现、早预防

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是首先要了解和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实施计划与方案。以问卷调查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从中筛选和综合分析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部分症状的学生,制定出适合他们团体活动并通过活动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干预,使学生在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早期就能得到正确的引导和帮助。

(二)开设团体心理辅导小组,增强学习自我教育能力

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相应知识的掌握,同样也离不开学生自我的学习和理解,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调节,在学生中开设团体心理辅导小组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

(三)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