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工程概述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3:15:14

物流工程概述篇1

关键字:计算机;软件系统;数据分析;数据库;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采购系统管理包括采购订单维护、采购合同维护和采购订单结案三个部分。采购订单维护可以通过编号查询采购订单的制单日期、经手人以及订单的具体执行情况,也可以通过添加生成新的订单。采购合同维护是采购订单管理中的重要部分,采购人员通过添加合同编号、对应的订单编号、供应商名称、付款方式、收货时间、总价、合同签订时间以及相互之间约定的罚金比率和预付金额来生成新的采购合同,系统将自动添加到采购合同明细表中。同时.也可以通过输入合同编号来查询已生成合同的具体项目。采购订单结案中,采购人员可以添加订单编号、物料编号、物料名称、需求数量、物料规格、单价、需求时间以及供应商名称来生成采购订单的明细,

2.数据流程分析

数据流程分析把数据在组织中的流动过程抽象出来,专门考虑业务处理中的数据处理模式,目的在于发现和解决数据处理中的问题。它的主要工具是数据流程图(DFD)。数据流程图是现有数据流程的抽象,它舍弃了具体的组织结构、物流、场所等信息,仅从信息流动的角度考虑业务执行的过程。数据流程图的绘制应按业务流程图理出的业务流程顺序,将数据处理过程绘制成数据流程图。对于每个具体业务,再进一步细化,通过更详细的数据流程图描绘更具体的数据处理过程。

图形符号名称符号说明

实体记述系统以外的数据提供数据获得的组织机构个人,框内为实体名称

处理记述某种业务的手工或计算机处理,其中pm记述处理标号,C记述处理名称

数据存储记述与处理有关的数据存储,Dn记述存储的标号,S记述存储数据的名称

数据流记述数据流的流动方向,Fm技术数据流名称

表2.1数据流图符号说明

采购管理系统对物料采购提供从物料请购单、采购计划、采购订单、合同管理、供应商管理、到货接收、直至验收入库全过程的跟踪管理,监督和控制采购合同及订单的执行,控制物料储备趋于合理。对供应商实行供应商档案、供货历史等信息管理。其数据流程图如图所示图2.2采购管理数据流程图

图2.3采购计划管理数据流程图

图2.4采购订单处理数据流程图

图2.5采购收货处理数据流程图

3.数据库设计

概念结构设计

概念结构设计的特点能真实、充分地反映现实世界,包括事物和事物之间的联系,能满足用户对数据的处理要求。是对现实世界的一个真实模型。易于理解,从而可以用它和不熟悉计算机的用户交换意见,用户的积极参与是数据库的设计成功的关键.易于更改,当应用环境和应用要求改变时,容易对概念模型修改和扩充。易于向关系、网状、层次等各种数据模型转换。概念结构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抽象,从实际的人、物、事和概念中抽取所关心的共同特性,忽略非本质的细节把这些特性用各种概念精确地加以描述些概念组成了某种模型。描述概念模型的工具e-R模型。

如下图做出e-R图

图3.1采购管理eR图

4.功能实现

系统的功能划分为基本信息维护、信息查询、设备信息管理等三项功能。相对应有如下3个模块。

1.基本信息维护模块。该模块是用来对基本信息进行维护,对供应商信息和采购员信息进行更新,便于查询最新的信息,有助于采购设备。例如,某一个供应商不再为学校供应设备了,应及时将该供应商信息删除,购买设备时不再考虑该供应商。

2.信息查询模块。对库存信息进行查询,为制定采购计划提供参考以及为审核采购计划提供依据。对供应信息进行查询,可以为选择供应商提供参考,以最低价来购买设备,降低购买设备的成本。

3.设备信息管理模块。首先要制定设备采购计划,通过审核后,开始向供应商传递设备采购订单,所以设备采购计划和采购订单都需要留档。设备购买回来后,验收合格后需填写入库单,方可入库。入库单作为设备入库的原始单据,需妥善保管,以便后期的设备管理。

参考文献

[1]曾垂璧,李慧敏.集成化eRp管理模式[J].北京:科研管理,2006

[2]侯书森,孔淑红.企业供应链管理[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2

[3]沈小静,谭广魁,唐长虹.采购管理[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3

[4]范罡.采购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D].厦门:厦门大学,2002

[5]康善村.采购技术[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1

[6]王魁林.采购管理与库存控制[m].北京:中国物质出版社,2002

物流工程概述篇2

关键词:等效代替法物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1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0-0181-01

1前言

随着教学的创新化,在高中的物理教学中,物理思维方法的培养成为教学的主导。所谓物理思维,就是具有意识的人脑对客观物理事物的本质属性、内部规律性及物理事物间的联系和相互关系的间接的、概括的和能动的反映。[1]中学物理的思维方法有:分析与综合的方法、比较与分类的方法、抽象与概括的方法、科学推理的方法、臻美的方法、等效代替的方法。其中等效代替是指为了认识复杂的物理事物的本质规律,从事物的等同效果出发,将其转化为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事物,这种方法称为等效代替的方法。[1]

等效代替的特点是“以熟代生”、“以简代繁”,把新的问题转化为已经解决的问题,在知识间良好地迁移,通过等效代替可以更清晰地认识和把握问题的实质,方便地找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途径。本文不但对等效代替法的形式进行简单介绍,而且将对其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具体论述。

2等效代替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等效代替法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将此方法传授与学生,可使他们在物理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由此及彼,触类旁通,促进学生的意义学习。

2.1等效代替法在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物理概念不仅是物理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构建物理规律,建成物理公式和完善物理理论的基础和前提。

2.1.1模型等效

例如,在力学概念教学中的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叫质点,它是一种理想化得物理模型。物体能简化为质点的条件是:在具体的问题中,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实际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才能将物体简化为质点。

例如,在电学中,以点电荷为例:当带电体建的距离比它们自身大小大得多,这样带电体就可以看作带电的点叫点电荷。可见,点电荷类似于力学中的质点,也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此外,物理学建立的概念:刚体、理想流体、理想气体、绝对黑体、线电流等等都是在一定条件下,一定精度范围内对实际客体的一种模型等效代替。

2.1.2过程等效

例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中,“一般说来,物体在某一时间间隔内,运动快慢不一定是时时一样的,所以由式求得的速度,表示的只是物体在时间间隔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称为平均速度。”由此看出,此概念利用过程等效法,将变速运动过程等效成匀速运动过程。

此外,还有平均加速度以及碰撞问题中将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等效成为恒定不变的过程,从而引入“平均力”的概念等等。

2.1.3作用等效

例如,在选修3-2的第五章《交变电流》中指出交流电流与电压的有效值这两个概念。因为交流电的电流强度时刻都在变化,这给应用上带来了许多不便,我们可以告诉学生如果应用等效思想就可以简单化。如果交流电在效果上与某直流电的效果相同,那么就可以用该直流电的参数来代替这个交流电的参数,更重要的是可以把已知的稳恒电流所遵循的各种规律、公式推理到交流电中来。

此外,作用等效的应用还有非静电力;把电容、电感对电流的作用效果等效为电阻,引入“容抗”、“感抗”的概念;还有“分子电流”、“感生电场”的概念等等。

2.2等效代替法在规律教学中的应用

2.2.1模型等效

为了对某种难以直接测量的对象进行测量,可以制成与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相似关系的模型,通过测量模型来了解原型的某些属性。例如,在电学选修3-2的第六章《交流电压》中,发电机的实物学生都比较难见到,可以根据其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把它抽象成发电机模型,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其工作原理。此外,电动机、内燃机也是同样的原理。

2.2.2过程等效

例如,力学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这种运动过程只在没有空气的空间才能发生。然而,在实际问题的处理中,大多数研究的都是在空气中,这时,我们将其等效成自由落体运动,用自由落体的规律来处理问题。条件是空气阻力的作用比较小,可以忽略不计。此外,斜抛运动又可将其等效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竖直上抛(下抛)。

3结语

但是由于中学生的思维还不是很成熟,对于物理问题没有形成系统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要求老师在物理教学中,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介绍物理等效的方法,针对学生的思维障碍加强指导。

综上所述,等效思维方法是通过对问题中某些因素进行变换或直接利用相似性移用某一规律进行分析而得到相等效果的一种科学思维方法,其优越性和广泛性可见一斑。若能掌握等效法德应用技巧,在教学中无疑对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提高解题能力,开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主要作用。

物流工程概述篇3

关键词:大学物理教学;创新思维;科学思想和方法;基础知识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0-0205-02

大学物理是高等院校理工科学生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描述了物质世界的运动规律,蕴涵了丰富的科学思想和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具有独特的优势。物理思想是物理学的精髓,巴甫洛夫认为:“重要的是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的总结,认识一个科学家的思想和方法,远比认识他的成果价值更大。”[1]本文结合大学物理教学实践,从理解概念、掌握方法和质疑问题等方面,探索传授学生物理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理解概念奠定基础

物理学是由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物理理论所构成的完整科学体系。物理概念是物理学体系的基本要素,正确理解概念是处理物理问题的基础,即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准确信息,是正确分析解决问题的依据和出发点。

对于开始学学物理的学生,中学阶段学到的矢量概念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在大学物理课堂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回顾已学到的矢量概念,并且用来判断电流、电动势是否是矢量时,即使学生记住了电流和电动势是标量,但是发现这样的结论与他们掌握的矢量概念之间存在矛盾,在此基础上给予学生完整的矢量概念的内涵信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而且矢量的加法满足平行四边形法则。因此不能简单地认为有方向的量就是矢量,无方向的量就是标量,而应从“是否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相加(合成)”来区分矢量和标量,电流、电动势有大小和方向,但不按照平行四边形法则相加(合成),而是按照代数运算法则相加(合成),因此不是矢量,是标量。进一步对学生提出“平行四边形法则的解析表达式是什么”这一问题,帮助他们将平行四边形法则与余弦定理以及勾股定理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学习应用知识的能力。这个过程重要的是给予学生一个如何完整理解概念内涵并且应用的示范,使学生体会到正确理解概念是独立思考、逻辑推理、创造性发现并解决问题的基础,在后面的学习中自觉地正确理解每一个物理概念和及时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

物理概念是对物理现象认识达到某一程度的总结,为了使学生准确理解物理概念,必须给学生讲清楚认识该物理现象的背景和物理概念的来龙去脉,特别是物理概念的内涵和意义,这个过程是培养学生认识分析问题的关键环节。例如,学生熟悉的动能概念,是由牛顿定律导出动能定理时总结出来的,适用于一切低速物体,包括微观粒子;学生虽然熟悉这个物理量,然而这个物理概念是抽象的、主观的,但在内容上则是具体的、客观的,它是描述由物体的运动决定的做功能力的物理量。又如电场强度概念,是描述空间电场中任一点处的单位正电荷受到力的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它描述了电场的性质;由于电场力不能描述电场本身的性质,因此电场强度概念由实验结合对该物理现象的分析推理确定。

最为经典的物理概念是大学物理中存在的许多理想物理模型,例如“质点”、“刚体”、“理想流体”、“弹簧振子”、“理想气体”、“点电荷”等等。理想物理模型具有高度抽象性和简单性,实质是突出物理现象本质的主要特征,简化问题。以“刚体”为例,运动中形状和大小都保持不变的物体称为刚体;实际问题中,当物体的形变很小可忽略时,就将物体视为刚体。有的问题中海绵也可以视为刚体,但有的问题中即使是钢铁物体也不能视为刚体,能否在处理问题时把物体看作是刚体,体现了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的思想。刚体的提出包含了解决复杂问题时的一种思路,即由简到繁、由一般到特殊的循序渐进的思想方法。理想物理模型中包含的这些思想是物理学中解决问题的最根本的方法。通过学习系列的理想物理模型,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和方法,培养科学的抽象思维能力[2],有利于奠定学生的创新思维基础。

二、掌握方法灵活运用

在中学物理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较简单的思维方法,例如观察、实验、抽象、形象、归纳、演绎、类比、分类等,大学物理注重培养学生系统的物理思维和处理复杂物理问题的能力。

大学物理中一些基本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是由实验直接确定的,一些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是由已有的规律出发,通过严谨的数学推导得到的。因此观察和实验、分析推理和严谨的数学推导是必须传授给学生的基本方法,这也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和严谨科学态度的关键环节。例如,库仑的扭秤实验确定了库仑定律,类似的由实验确定的物理规律有电荷守恒定律、毕奥-萨伐尔定律等等,由实验确定的物理概念有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等等;由实验确定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都离不开对实验资料的分析推理和数学处理。又如,动量定理、功能原理、电磁场的高斯定理和环路定理等等是通过严谨的数学推导得到的物理规律,动能、势能、电势等等也是通过严谨的数学推导得到的物理概念。在这些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尊重观察和实验结果的观念、示范以数学为工具的定量科学方法。

灵活运用以数学为工具的定量科学方法。由于大学物理研究复杂的物理对象,通常难以直接应用初等数学描述分析解决问题,必须应用微积分方法。微积分思想方法是一种辩证的思想和分析方法,包含了有限与无限的对立统一,近似与精确的对立统一[3]。对于复杂的物理问题,在时间、空间范围内分割复杂物理对象为无限小的物理对象,称为微分;通过微分后,可以将复杂转化为简单,高级转化为基本,化变量为常量,化非均匀为均匀,化曲线为直线,从而变与不变实现了辩证转换。在微分(时间、空间)范围内,抓住物理对象的主要矛盾而忽略次要矛盾,把复杂物理对象近似为简单、基本、可描述分析的物理对象,进行近似处理;然后把无限多个描述分析的微分物理对象集中累积起来,就得到复杂的物理问题的结果,即完成积分。微积分方法中有限向无限的转化,实现了由近似到精确的分析过程。例如,求解变力沿曲线路径做功,无限分割曲线路径(即将曲线路径微分),则在分割的小范围内认为是恒力沿直线路径做功,然后求和(即积分),就可以求出变力在整个曲线路径范围内做的总功。在大学物理中,对于“旋转物体的转动惯量”、“旋转物体受到的阻力矩”、“带电物体产生的静电场”、“非均匀变化磁场在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等等较复杂的物理问题,都需要灵活运用微积分方法,通过这些学习内容的积累,有利于奠定学生的创新思维基础。

三、质疑问题开拓思路

在大学物理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突破传统思维模式,敢于对现有理论提出质疑,学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当已有的物理理论解释不了实验现象时,就需要人们敢于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形成新的物理理论。例如物理学中的假设理论:爱因斯坦在提出“相对性”和“光速不变”两条假设的基础上,建立了狭义相对论;普朗克提出“能量子”假设,创立了量子理论;爱因斯坦提出的“光量子”假设,解释了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德布罗意提出物质波的假设等。通过学习“假设理论”,培养学生以实验结果为依据和出发点,在牢固的物理和数学基础上,善于发现问题、提出质疑、进行论证,敢于突破传统观念,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

在大学物理教学中,依据教师自身的科研经历现身说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体现“以科研促进教学,以教学带动科研”。例如,作者研究高增益砷化镓(Gaas)光导开关(pCSS)的物理机理,理解其物理机理的难点在于理解实验观察到的锁定(lock-on)现象,高增益GaaspCSS的lock-on效应与电流丝(即电流通道,亦称流注)的出现密切相关,该项研究工作需要具备半导体物理中《耿效应电子学》和《气体放电》理论的知识。理论研究提出了多个解释lock-on效应的物理模型,这些理论研究要么主要应用耿效应电子学中的高场畴理论,要么主要应用相对成熟的流注理论,这些物理模型都只能解释高增益GaaspCSS某一方面或某一过程的实验现象,在国际国内相关学术界难以达到统一认识。高场畴和流注是两个相对独立的物理现象,物理性质完全不同。作者将高场畴理论和流注理论结合起来,提出了畴电子概念,建立了畴电子崩理论[4-6],在科研工作中必须以实验结果为出发点和作为检验理论的标准。以此激励学生学好基础知识、掌握方法、成长思想,为自己的创新思维奠定基础。

四、总结

在大学物理教学实践过程中,在传授学生经典物理基础知识时,探索了从理解概念、掌握方法和质疑问题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学生奠定创新思维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巴甫洛夫全集:第5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9.

[2]饶黄云,符五久,大学物理教学中的物理思想和方法的渗透[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6).

[3]黎定国,邓玲娜,刘义保,潘小青,大学物理中微积分思想和方法教学浅谈[J],大学物理.2005,(24).

[4]刘鸿,阮成礼,郑理.砷化镓光导开关的畴电子崩理论分析[J].科学通报.2011,(56).

[5]刘鸿,阮成礼.本征砷化镓光导开关中的流注模型[J].科学通报.2008,(53)

[6]刘鸿,郑理,阮成礼,等.砷化镓光导开关中电流丝的自发辐射效应[J].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2014,(44).

物流工程概述篇4

文章编号:1673-8578(2011)05-0005-05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科技名词委)自1985年成立后,分学科组织科技名词审定工作,第一阶段工作并没有全面开展对名词的定义工作,只是对个别概念易混淆的名词给予了简单的定义。然而,随着科技名词审定工作的发展和深入,没有定义的科技名词逐渐显露出缺憾,经常给各学科的定名和协调工作带来困扰。在审定科技名词的过程中,定义不仅是定名工作的基础,也是学科内和学科间名词相互协调的基础,更是学科是否成熟的体现。科学、准确的定义不仅有助于对概念的准确理解,也为学术交流创造了条件,更重要的是提高了科技名词审定工作的质量,有利于规范科技名词的推广工作。

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全国科技名词委开始在各学科的名词审定中逐步开展加注定义的工作,从早期的个别学科试点逐步推广到绝大部分学科。目前,90%以上学科的名词审定都开展了加注定义的工作,已经公布了带有定义的规范名词10万余条,正在审定过程中的附有定义的名词约30万条,这是一个浩大的系统工程。如何做好定义的撰写和审定工作是摆在全国科技名词委和各学科名词审定分委员会面前的重要课题。笔者有机会能直接参与到这项宏大的工程中,并为此贡献自己一点绵薄之力,感到非常荣幸,同时也感到压力甚大、如履薄冰。笔者对名词审定中怎样写好定义有一点点粗浅的认识和理解,提出来和大家探讨。

一定义的含义

关于“定义”一词的解释,古今中外相关专家学者有很多的见解,本文所采用的是全国科技名词委《科学技术名词审定的原则及方法》中规定的说法,即:对于一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一个概念的内涵(或者外延)的确切而简要的表述。“内涵”的定义是说明某一概念的上位概念,确定该概念在其概念体系中的位置,指出该概念的本质特征,使其同其他相关概念区别开来。“外延”的定义是用一系列众所周知、屈指可数的下位概念来说明某一概念。

二撰写定义的原则

1,定义要反映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

本质特征是指该概念所指事物所特有的、能把该事物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那些特征,在对某一概念下定义的时候一定要保证该定义能够充分反映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

2,定义要具有科学性

撰写的定义对事物或概念的描述必须明晰、准确、客观、符合逻辑,必须具有科学性。

3,定义要具有系统性

定义要反映该名词在其所属学科概念体系中与上位(即属概念)及同位概念间的关系,要具有系统性。

4,定义要具有简明性

撰写的定义要言简意赅,只需描述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一个概念的内涵(或者外延),不需给出其他说明性、知识性的解说。

三定义工作中的常见问题

在科技名词审定工作的各个阶段存在一些定义撰写不够规范、准确,比较嗦,缺乏系统性甚至是定义错误的情况。下面将分类并举例说明。

1,科学性问题

科学性实际上就是指定义的对与错,错误的定义不仅没有正确地反映概念本质,还会导致人们对概念理解的错误。

例l:

脏器制剂疗法

定义:应用某些动物的内脏或组织器官来防治人体疾病的方法。现在一般用这些脏器提取物制成的制剂进行治疗。

这个定义初看没什么问题,但是第一句中“用某些动物的内脏和器官来防治”与脏器制剂疗法的制剂显然对应不上,脏器和器官怎么能治病呢?这是“概念错误”。要把第二句中的“提取物制成的制剂”提前,改为:应用某些动物内脏或组织器官的提取物制成的制剂来防治人体疾病的方法。

例2:

黄金律

定义:设两数之间的比例关系为a>B,且a:B=(a+B):a,得结果0.618:1,按这种比例关系组成的任何对象都显示出其内部关系的均衡、和谐之美。

定义中的公式和后边的数字不吻合,(a+B):a显然大于1,应该改为1:0.618。这是定义中的“计算错误”。

例3:

孵化

定义:将生物体、反应混合物及其他材料样品保持在恒温箱或其他恒温环境中。

定义所描述的还不是完整的孵化概念,只是孵化的必要条件,除此之外一定要解释孵化的结果。这是定义的“不完整”。

例4:

专属经济区

定义:位于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其宽度自领海基线量起不应超过150nmile的沿海国管辖海域。

定义中的“150nmile”是不准确的,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应该是“200nmile”,这个错误甚至危及国家。这是定义中的“常识性错误”。

2,系统性问题

例5:

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

定义:当尿流率处于最大值时逼尿肌收缩的振幅。

这个名词的定义出现在一组有关逼尿肌相关压力名词中,其他名词均解释为“……的压力”,而本条用“振幅”,“振幅”应该改为“压力”。这种情况是定义中的“句尾不系统”。

例6:

字节

定义:由8个二进制位组成的一个序列,在数据存取时,可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

千字节

定义:1024字节称为lKB,KB为kilobyte的缩写,是计算机中常用的单位。

兆字节

定义:又称“百万字节”。2的20次方字节,大约一百万字节。

吉字节

定义:又称“千兆字节”。GB表示千兆字节。G=giga,构词成分,表示千兆,十亿。

这组有关“字节”的名词定义内容都不错,但是放在一起突显出的问题是表述方式差别较大,没有体现出系统性,应该重新修改,使每个名词定义的表述方式一致起来。这种情况是定义的“表述不系统”。

例7:

硬性输尿管镜

定义:硬质材料制作的输尿管镜。镜身不能弯曲,按长度不同分长镜和短镜,长镜长度一般为460mm,短镜长度为350mm,后者主要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和经皮顺行输尿管镜取石。

该定义提到长镜和短镜,但只说明了短镜的作用,没说明长镜的作用,应该补充长镜的作用。这种情况是定义的“内容不系统”。

3,简明性问题

审定稿中的定义经常出现表述嗦,不够简洁的问题,包括句首重复、句尾重复、表述烦琐等。

例8:

输尿管镜检查

定义:输尿管镜检查是为了解输尿管内的状况而进行的诊断性检查。逆行的细长输尿管镜经尿道、膀胱进人输尿管,对输尿管内进行检查或治疗。一般要在腰麻或全麻下进行。

定义句首的“输尿管镜检查是”应该删除,撰写定义时没必要重复名词本身。此外,定义的句首还经常出现“指”“是指”“即”等“虚字”,这些在最终成稿时均应删除。这种情况是定义中的“句首重复”。

例9:

蛋白尿

定义:当尿中蛋白质含量大于100mg/L,或大于150mg/24h,蛋白质定性试验呈阳性反应,即称

为蛋白尿。

出现在定义句尾的“,即称为蛋白尿”应改为“的尿液”,定义的句尾也没必要重复名词本身。这种情况是定义中的“句尾重复”。

例10:

隐氢图

定义:一个分子结构可以用一个图来表示,在这个图中,原子为图的顶点,键为边,只考虑分子骨架,省略分子中的氢原子,称此种分子结构图为隐氢图。

原定义描述的比较哕唆,逻辑不清,应在文字上加以调整。可改为:以原子为顶点,键为边,只考虑分子骨架,省略分子中氢原子的分子结构图。这种情况是定义中的“表述烦琐”。

4,技术性问题

(1)内涵定义一般用种差+属的方式定义,属的缺失是定义中出现频率最高的问题

例11:

腔道泌尿外科

定义:通过人体天然的泌尿系统生理腔道如尿道、膀胱和输尿管,利用膀胱镜、输尿管镜等设备实施检查、诊断、手术、治疗等微创检查及治疗。

概念的内涵都写清楚了,但是句尾应该加上“的学科”。

例12:

膀胱双合诊

定义:用一手指插入男性直肠,女性阴道或直肠内向上方推压,另一手在耻骨联合上施压,可在腹腔的深处耻骨联合的后方触到膀胱。

句尾应该加上“的检查方法”。

(2)内涵和外延顺序颠倒

例13:

肌红蛋白尿

定义:主要发生机制为某些病理过程中引起的肌肉组织广泛损伤、变性,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大面积烧伤等。尿液外观呈暗红色,隐血试验呈阳性反应,尿沉渣中见不到红细胞,通过单克隆抗体检测尿中的肌红蛋白可明确诊断。

该定义内涵外延的表述顺序颠倒了,应该改为:外观呈暗红色,隐血试验呈阳性反应,尿沉渣中不见红细胞的尿液。通过单克隆抗体检测尿中的肌红蛋白可明确诊断。主要发生机制为某些病理过程中引起的肌肉组织广泛损伤、变性,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大面积烧伤等。

(3)所指缺失

例14:

镜下血尿

定义:显微镜下可看到尿液中含红细胞。一般认为离心尿每个高倍镜视野中红细胞数在3个以上即有病理意义。

名词所指是尿液,而不是红细胞,第一句应改为:显微镜下可见含红细胞的尿液。

(4)使用被定义的名词作为定义的一部分

例15:

卵磷脂小体

定义:前列腺液中的卵磷脂小体主要作为的营养物质。其分泌的减少可以反映前列腺分泌功能的异常。

这个定义的第一句中用到被定义名词“卵磷脂小体”,显然不妥。应改为:前列腺液中主要作为营养的物质。

(5)定义中涉及的下位名词没有收全

例16:

泌尿外科造影剂检查

定义:人工将能吸收X线的物质导入泌尿系统内,改变病灶与正常器官和组织的对比,以显示其形态和功能的检查方法。泌尿外科的造影剂检查包括排泄性尿路造影、逆行尿路造影、尿道造影、膀胱造影、输精管精囊造影、动脉造影、泌尿生殖系统淋巴造影等。

本定义中涉及的下位概念除“排泄性尿路造影”外,其他下位概念都已作为词条收录,所以应该补上该词条。

(6)定义过宽

例17:

导尿管

定义:是以橡胶、硅胶等制成的管子。可以经尿道插入膀胱以引流尿液并通过引流管连接尿袋收集尿液。导尿管插入膀胱后,靠近导尿管头端的一个气囊将导尿管固定在膀胱内,从而不易脱出。

用橡胶、硅胶等制成的管子似乎有很多,并不一定只用于导尿,所以该定义过宽。应改为:以橡胶、硅胶等制成的引流尿液的管子,经尿道插入膀胱引流尿液并连接尿袋收集尿液,插入膀胱的一端用气囊将导尿管固定在膀胱内,不易脱出。

(7)定义过窄

例18:

诱发突变

定义:通过物理或化学诱变剂造成微生物染色体或基因的改变而产生遗传性状的变异。

诱发突变不是仅仅针对微生物,应该是针对所有生物,所以“微生物”应该改为“生物”。该定义所指对象范围过窄。

(8)定义中涉及的名词没有用公布的规范名词

例19:

菌内毒素

定义:由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上的特有结构所导致的病原性细菌产生的毒素。

该定义用到“革兰阴性菌”,规范名词是“革兰氏阴性菌”,所以改为:由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上的特有结构所导致的病原性细菌产生的毒素。

例20:

整体放射自显影术

定义:将含放射性核素的整体动物制成切片,贴上感光材料后显示出整体放射性分布的一种放射自显影技术。

该定义的句尾是“放射自显影技术”,而规范名词是“放射自显影术”,故应改为:将含放射性核素的整体动物制成切片,贴上感光材料后显示出整体放射性分布的一种放射自显影术。

例21:

放射性核素纯度

定义:在核医学中是指所需的放射性核素活度占放射性总活度的百分数。当使用一个“母牛”发生器系统洗脱所需的放射性核素时,母体核素也有可能转移到洗脱液中,这些长半衰期母体核素作为杂质不但会影响影像质量,而且会对患者产生不必要的辐射剂量。

该定义中用到的“母牛”发生器,这是一个俗称,应该用规范名词“放射性核素发生器”代替。

(9)没有用名词性定义

例22:

血液凝固

定义:血液由流动状的液体变为胶冻状血块。

该定义将凝固解释为动词,但在这里凝固是名词性的,强调的是过程。所以应该改为:血液由流动状的液体变为胶冻状血块的过程。

(10)定义中不慎使用具体的相对概念

例23:

捣碎器

定义:系由电动机、盛器和刀具等组成的一种小型器具。刀具每分钟可转动2104转,所产生的剪切力对生物材料具有混合、匀浆、分散液体和/或固体的功能。

定义中的“每分钟可转动2104转”太过具体,不同的机器可能有不同的转速,所以应该改为“高速转动”。

例24:

碲化汞-碲化镉复合半导体检测器

定义:碲化汞-碲化镉复合晶体制成的半导体检测器。是比较先进的光敏型红外探测器。

定义中的“比较先进”是相对的概念,在刚出现时是比较先进,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就可能“比较落后”,所以应该删除“比较先进”。

(11)定义中直接用英文缩写词,没有加以说明

例25:

安全标准

定义:在放射防护领域,一般指iaea公布的安全系列丛书。可分为安全基本原则、安全导则和安全要求等类别。我国现行有效的《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的技术内容等效采用了iaea安全丛书第115号《国际电离辐射防护和辐射源安全的基本安全标准》(1996)。

定义中不要直接使用英文缩略语iaea,在第一次出现时应该用“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表述,第二个iaea直接用中文“国际原子能机构”。

(12)定义中的外国科学家的名字没有规范翻译

例26:

定义:一种天然放射性元素,化学符号ac,原子序数89,原子量227.0278,属锕系元素,其英文名来源于希腊文(aktis),原义为“射线”。1899年法国人德比埃尔内(a,L,Debierne)从铀矿渣中发现并分离出锕。现已发现质量数208-234全部锕同位素。227ac是锕最重要的同位素,可作为航天器中使用的能源。

定义中的“德比埃尔内”不是规范译法。根据《世界人名翻译大辞典》应改为:德比耶纳。

(13)定义中的外国地名没有规范翻译

例27:

高天然本底辐射地区

定义:简称“高本底地区”。指地表天然辐射水平(如地表Υ辐射水平)高于所在地区、国家或全球平均值数倍以上的地区。世界上有几处著名的高本底地区,如中国的阳江、印度的Kerala邦;巴西的Guarapari和伊朗的Ramsar等。

定义中的外国地名应按照地名委员会的规定规范翻译。印度的Kerala邦改为:印度的喀拉拉邦(KeralaState);巴西的Guarapari改为:巴西的瓜拉帕里(Guarapari);伊朗的Ramsar改为:伊朗的拉姆萨尔(Ramsar)。

物流工程概述篇5

关键词:类比法具体化趣味化形象化

在电工、机电类专业的教学体系中,《电工基础》等专业基础课由于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因此概念多、理论性强,抽象而难于理解,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电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只让学生机械地背定义、公式、定律等,而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培养学生自主的探究精神。我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深刻体会到:在讲解概念的教学过程中,如果适当地运用类比,将生活中的一些事或物与教学中的概念联系,使原本枯燥乏味的知识兴趣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理论形象化,不但能降低教学难度,还能使教学内容直观、易懂、易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拓展学生的思路,调动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积极性。

一、类比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增强学生的记忆

在《电工基础》教学中常碰到是抽象的概念、难记的定义、难懂的结论。在讲解这些知识时,不可能全部利用实验得出概念、定义等,加上学校教学设备有限及学生物理基础不牢固,学生大都对学过的概念、定义模糊不清,似懂非懂。

在讲授“电流”这一内容,介绍电流产生的条件时,对于“电流”的形成,我们可以用单个的水滴来代表单个的电子,单个的水滴即使移动也不会形成水流,而大量的水滴向一个方向定向地流动,就形成了水流。同样电流也是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的。这样,电压和电位也可以用水的特点来讲述,如水要流动就需要有高低的落差,当水装在瓶子里,这时水就对瓶底产生了压力,如果瓶底有开口的话,水就会在压力的作用下,产生定向的移动,也就是产生了水流。同理,电子也是在电压的作用下,产生电子的定向移动,产生了电流。当然,电和水在很多特点上还是不完全相同的,这是需要在讲课的时候讲解清楚的。又如对于“在电路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阻按顺序一个接一个地联成一串,串联电路中流过每个电阻的电流都相等”这句话,学生不理解为什么?其实我们可以将串联电路类比成一条无分支的河流,那么各处水流量当然都相等了。而对于“电阻并联时,总电流量等于流过各电阻的电流之和”这句话,就可以类比成一条河的分支总水流量等于各支流的流量之和。这样,将电路类比成水路,学生不仅容易理解,而且能加深印象,帮助理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类比使枯燥乏味的知识趣味化、生活化,活跃课堂气氛

教学中适当运用类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使死板呆滞的教学内容变活。

在讲授“磁场与电磁感应”中的“磁化”概念时,为了便于学生的理解,我们可以用不同的人群来解释磁体中的“磁畴”。用学生、农民工和军人比做反磁物质、顺磁物质和铁磁物质。当我们发出口令让学生、农民工和军人排队时,农民工由于对口令的不理解或不熟悉,不会排好队;而学生虽然接受过训练,会排好队,但排列的并不整齐;军人在听到口令后会迅速地排列好整齐的队形。这就像在不同的物质中,磁畴的排列在外磁场的作用下的表现,外磁场就像发出的口令,当外磁场靠近不同物质时,铁磁物质中的磁畴会排列整齐,这时对外显示强磁性;而顺磁物质中的一部分磁畴会排列整齐,对外显示较弱的磁性;而返磁物质中的磁畴对外磁场毫无反应,对外就不显示磁性。

这些类比生动有趣,知识中有兴趣,兴趣中有知识。类比事物来源生活,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易于接受,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搞活了课堂,教学收效甚好。

三、类比使深奥的理论形象化,降低教学难度

用形象的类比来描述难以掌握的教学内容,能使学生产生从感性到理性认识的飞越,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楞次定律是电磁感应中的重点内容,亦是难点。由于确定感生电流的方向涉及原磁场的方向、磁通的变化(增强或减少)和感生电流的磁场之间的关系,因此,定律本身包含的内容复杂,加上定律是以文字叙述概括的,理论意义丰富且深奥,学生常常理解错误。“感应电流的磁通总是阻碍原有磁通的变化”。不少学生把它理解为和原磁通的方向相反,混淆了阻碍与阻止的含义。为了让学生把握阻碍、变化四个字,可以一个性格内向但又好客的孩子做类比:家中有客人来时,他总觉得不自在,不想别人到他家做客。但当客人真的到来了,而且客人见多识广、健谈风趣,此时他又愿意让客人多呆些时间,不想客人离去,可谓是“来时拒之,去时挽留”。这类比较准确地描述了定律的含义,又使定律拟人化,降低了教学难度,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蕴藏着的知识更是奥妙无穷的。运用类比,并不是以浅显的道理代替较深的,更不是滥用玩笑代替耐心的讲解,而是要求教师紧密结合教材内容,根据具体情况,言之有理,言之有据。不过,类比到底是类比,两个事物做类比,总是只有一部分属性相同或相似,而不可能全部属性都相同。因此在解释概念时,应进一步把它的本性讲清楚,并把新概念与用来类比的例子进行必要的比较,使学生通过联想、想象,既能理解新概念又能从比较中认识到它们的区别。

在生动、形象、有趣的类比中,讲解《电工基础》的概念,能够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深刻的道理浅显化,深入浅出地使学生从相似联系中悟出道理,掌握方法,激发兴趣,增强记忆,从而最终达到全面、深刻地理解和牢固掌握教学内容的目的。

参考文献:

物流工程概述篇6

是草根文化的一种存在方式,适应了草根阶层的表达需求;某些表达形式有新意和特色,体现出鲜活新奇、方便时尚、生动幽默、个性化色彩强等特点,网络流行语的这些特点与大量隐喻与转喻的运用密不可分。

隐喻思维模式在网络流行语中的运用说明:

1.“人生就像是一个”

易中天因为在一期《百家讲坛》中瞪大眼睛感叹了一句“悲剧啊”,结果就被网友截了图并上传到了网上,随即成为无数网友争相引用的签名档。其实,这句流行语的句式模板来自张爱玲笔下的———“人生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杯具”一词诞生后,网上出现了“杯具党”,网友们又创造了“餐具(惨剧)”、“洗具(喜剧)”和“茶具(差距)”。在网友看来,“杯具”这个词比“悲剧”能表现内心的无奈,同时又多了一分自嘲的乐观态度英语专业,比之前单纯的悲观也多了一分希望。细观其构词过程,除了谐音的构词法外,我们不难看出把源域的喻体特征———茶几(这一用于摆放茶具、餐具、洗具等生活日用品的的家具)映射到目标域的本体———人生(包括顺境、逆境等不同经历),这就形成了概念性的隐喻,也就是对抽象范畴“人生”形成概念化的语言描述,其过程反映出网民对茶几、人生这不同认知范畴内在结构或关系上具有相似性特质的心理认知的趋同,即两者都具有“储物箱”的功能,茶几储存着洗具、杯具、餐具等日用品,人生储存着顺境、逆境等不同经历。

2“被到了”

雷:指对方说话让自己出乎意料,就说被雷到了,源自2008年08月26日的一则新闻“男子发誓欠钱被雷劈话音刚落被雷电击伤”,从此以后,“被雷到了”成为让人感到很无语,很无奈,很”冷”的代名词。“雷”原本是指自然现象,电闪雷鸣、霹雷等给人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恐慌与惊吓感觉,在网络语言中,uo;雷”可以说成是受到惊吓,通常指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误看了自己不喜欢的内容,就会感觉不舒服。喻体“雷”与本体“网络上的帖子、新闻、图片等信息载体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就是两者都给人以惊恐和震惊的反应。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认知了解被生动形象地用于描述网民对网络某些信息的态度与反应,这就形成了概念性的隐喻,更有意思的是,根据被“雷”程度可以分为:轻伤、中伤、重伤、脑残,如果你有幸练就金刚不坏之身,就可以不用戴避雷针纵横各个雷文了。

3.曾以为我是那崖畔的,后来才知道,不过是人海一粒渣。

喻体:一枝花本体:我

相似性的描述:花与心中自认为的“我”(帅哥、美女)都具有吸引人的外表形象,为人所艳羡与爱慕,都是“美”的体现。

4.神马都是,偶还是“追逐淡定”吧

喻体:浮云本体:生活中的一切

相似性的描述:浮云的飘忽不定,变化莫测、随风而逝的的特点是生活中常见的,是可以观测到的具体事物。用这一自然中人们认知的物体描述生活的方方面面,反映出人们对生活的概念也具有世事多变、功名利禄、皆尽成空的特点。

类似的概念喻还有:

:用动物狼独来独往、行踪不定、善于狩猎的习性描述那些经常独自出没于论坛,虽然爱美色,但不死缠硬磨mm的网民。

:用史前庞大的怪兽的难看外表描述长得不太好看的女生

:发帖子的人。:整天工作赚钱供养购房按揭贷款的人

:居住在狭小空间的人:发无聊的帖子:跟贴:批评某帖

:无任何内容的灌水。

隐喻所表达的是两者之间的内部结构、内在关系、认知模式下的逻辑关系的一致性,隐喻是以事物间的相似联想为心理基础,把事物的特征从一个领域(源域)投射到另一个领域(目标域)的认知方式,其主要功能是实现对抽象范畴的形象、生动的描述。

转喻思维模式在网络流行语中的运用说明:

转喻反映的是本身与其所采用的修饰词之间的相近或邻居关系。转喻是以事物间的邻近联想为基础,在同一认知域内用突显、易感知、易记忆、易辨认的部分代替整体或整体的其他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对事物的指称。1嫁人就嫁,做人要做!春节贺岁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片中那只点子很多却总是不能成功吃到羊的倒霉

“灰太狼”,但是它爱老婆胜过爱自己,它每次抓到羊完全可以自己先吃掉,可它一次都没有,总是辛苦地把小羊们送到老婆大人面前。同时,它坚持做家务、洗衣服、收拾房间,什么活都不用老婆插手。而“懒羊羊”很聪明,干活和读书都比别的羊快,所以有很多时间可以用来睡觉。灰太狼对老婆疼爱有加的好丈夫形象,懒羊羊为人所称赞艳羡的聪明品质得到了凸显,由此形成了概念性的转喻,灰太狼指称对老婆关爱备至的模范丈夫,懒羊羊指代那些在现实生活中能从容应对、过着悠闲舒适生活的聪明人。

2“女”“男”

能不出门就不出门,只要送饭上门管饱就成,这是“宅女”的口号,这些年轻美女家门一关自娱自乐。"宅女"大都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出生的独生孩子,在父母疼爱的目光下成长,步入社会难以一下子展示自我,于是在网络虚拟世界寻找舞台。随后“宅男”的概念随之也被引入。宅子只是宅男宅女生活的一个空间载体,只是他们足不出户生活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最凸显、最易被人感知和记忆的部分,用这个部分的特质指代整体宅女宅男的闭门在家、沉溺于网络自娱自乐的生活方式,这就是概念化转喻的形成,其过程显露出人们以“宅”来理解“女”“男”的思维认知方式,至此转喻的修辞法更多地被认为是一种人们感知客观世界的认知工具

3恨爹不成

这一年的流行语里,必不可少的一定有那句“我爸是李刚”。10月16日,河北大学新校区里两女学生被撞一死一伤,肇事者李启铭非常淡定地耍狠:“有本事你们告去,我爸爸是李刚!李刚本是公安局的一名副局长,在此流行语中副局长的特利得以凸显,李刚演变成了指称专权、特权的政府官员,由此用具体某部分(李刚)来泛指整体的另一部分(整个国家权利决策机构的政府官员)的概念性转喻便形成了。

类似的概念性转喻还有:

你攒够,我也攒够,我们就可以去民政局结婚了。

用部分(四块五)指称整体(婚姻登记的法定条件—身份证、户口本、工本费等)

不要爱上妹,妹会让你不要挂念妹,妹是用外部特征(憔悴、两行泪)指称整个事物(压力大、疲惫的生活、不幸的遭遇)每一个成功的背后,都有一群默默挨打的。

用部分(奥特曼、小怪兽)指称整体(名人、甘于奉献的普通人)

概念性的隐喻与转喻不仅是文学语言中的一种修辞手法;在概念化的语言用法体系中同时也是一种强有力的认知工具;两者都是概念性的,用于对抽象范畴的概念化的形成;概念性的隐喻与转喻还且具有自动化、无意的、不费力的特点,在生活语言交际中被人们固定下来,习惯地运用;两者都是语言资源的拓展与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Lakoff,G.&Johnsonm.metaphorsweLiveby[m].Chicago:UniversityofChicagopress

[2]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3]秦秀白.网语和网话[J].外语电化教育,2003,(6).

物流工程概述篇7

关键词:流体力学;制冷与低温工程;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尹雪梅(1979-),女,四川资中人,郑州轻工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讲师;张文慧(1980-),女,河南焦作人,郑州轻工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讲师。(河南郑州450002)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0-0098-02

目前,郑州轻工业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的制冷与低温工程专业已被评为部级特色专业。为了加强制冷与低温工程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造就人才,有必要对制冷与低温工程专业的教学进行全面的改革。

“流体力学”是制冷与低温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主要分为流体静力学和流体动力学,研究流体平衡、运动规律、流体和周围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及其实际应用的科学。由于流动现象和流动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十分复杂,故其具有理论性强、概念抽象和公式较多、实际工程应用广、对学生的综合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等特点。[1]加上学生对流体流动机理普遍缺乏感性认识,导致“流体力学”课程历来被公认为是教师难教、学生难学难懂的课程之一。[2]因此,迫切需要进行“流体力学”课程教学改革,使学生学好本门课程,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使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专业素质。

分析目前我院制冷与低温工程专业“流体力学”课程教学的现状,发现存在以下主要问题:首先,“流体力学”理论性强,概念多而抽象,难以理解,学生普遍缺乏对流体力学问题的感性认识,学习兴趣不高;其次,课程中公式繁多,推导过程复杂,且大多涉及到“高等数学”的偏微分方程,另还涉及到“大学物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方面的知识,学生理解困难;另外,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不能灵活应用。因此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全面实现该课程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是该课程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改革教学方法

学好“流体力学”这门课对于制冷与低温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让学生理解流体静止和运动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不仅能为学生学习后续的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也能为学生以后分析解决实际工程中的实际问题提供理论指导。怎样才能让学生学好这门课,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流体力学”又是大家公认难学的课程,因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低决定着“流体力学”这门课教学的成败。

要提高学生学习“流体力学”的积极性,首先要上好“绪论”课。“绪论”课是学生接触和了解“流体力学”这门课的窗口,也是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方式的第一次展示,“绪论”课上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流体力学”课程教学的成功与否。通过“绪论”课让学生对“流体力学”的发展及其广泛的工程实际应用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使他们充分意识到“流体力学”知识和我们的生活及国家的建设密切相关,深刻理解“流体力学”知识在今后的学习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中的重要作用。[3]

教师在讲授一些理论知识之前,可先举出很多贴近生活的有趣实例或者先提一些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例如在讲液体的粘性之前,可以先问学生:在水中游得快还是在油中游得快?为什么?又如在描述流体运动有两种方式――拉格朗日法和欧拉法时,可以将在座的学生和教室里的每个座位作为研究对象来进行类比,从而让学生很容易的理解两种方式。通过举例和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参与教学活动是一件乐事、趣事,由愿学到爱学再到乐学。实践表明:列举事例或提问的方式可以避免学生学习的枯燥感,活跃课堂气氛,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还可以使学生充分意识到本课程对今后学习和工作的重要意义,并且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使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

另外,还应充分利用多媒体,通过图片、动画让学生直观了解各种流动现象,而不是停留在抽象层面,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流体力学”的兴趣。

2.巧妙讲解公式

为了定量地描述流动现象和分析流动机理,需要应用数学工具。学生要真正理解基本概念、重要公式,首先就要读懂数学,然而读懂了数学不一定意味着明白了数学符号背后所代表的物理意义。“流体力学”教学实践表明,学生从读懂数学到理解流动问题的物理本质有一个过程。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做好各方面的工作,帮助学生完成从读懂数学到理解流动的物理本质这一过程的转变,进一步建立起科学的思维方式。

“流体力学”在分析介绍欧拉平衡微分方程、欧拉运动方程、连续方程、动量方程、伯努利方程等理论知识时都有大量的公式,这些公式涉及一些高数、物理、力学方面的知识,特别是大量的偏微分方程,加上“流体力学”的公式推导采用欧拉法,与物理及其他力学不同,学生的观念不易改变,而且推导过程复杂,学生理解掌握很困难。如果过分强调“流体力学”知识的严密性和完整性,对每个公式的每个推导细节都逐一介绍,推导过程将会枯燥无味,学生只会被弄得糊里糊涂,兴趣全无。而如果直接给出公式,让学生死记硬背,只能让学生不知其所以然,当然也就不能真正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了。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流体力学”中公式的讲解应将重点放在概念引入、理论模型建立的思想、基本原理和主要步骤以及公式的物理意义与应用限制上。首先对基本概念力争讲透,概念清楚了,公式的讲解推演才有意义。然后重点使学生明确公式的物理意义及公式中各项参数的物理意义和几何意义,只有真正理解了公式的物理意义,才能灵活使用公式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最后应强调公式的应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由于流动的多样性,“流体力学”中的很多方程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得到的,如伯努利方程就有多种形式(理想流体、实际流体、流体是否可压等),在具体运用时,要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正确的形式。

3.充分利用作业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地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如果基本原理掌握了,接下来就是如何用这个原理去解决实际问题。课后作业是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掌握程度的一种手段,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方法。

首先应由学生独立地完成一定量的课后练习题,这是“流体力学”学习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解题过程实质就是利用“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训练过程,课后习题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

然后再由教师通过习题课的方式,利用具有代表性的习题和一些学生普遍认为困难、出错多的习题,讲述流体力学原理在工程实例中的应用。在讲解习题时,重在提供条理清晰的解题思路、详细具体的解题步骤,使学生在此过程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和技巧,以便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以致用。这一过程增强了学生对流动过程物理本质的理解,将物理问题与数学工具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助于学生对与专业相关联的实际工程问题进行认真思考,有效的增强了学生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改革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以其形象、直观、生动、具体、易于理解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被高等院校广泛采用,并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4]

多媒体教学在“流体力学”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利用多媒体,可将“流体力学”中那些难以用语言描述的流动图像、抽象难懂的知识点,如拉格朗日和欧拉法的描述,流线与迹线、层流、湍流等,通过图片、动画和视频资料直观形象地展现给学生,使其从感性认识开始建立清晰的物理概念,较容易地掌握相关内容,并使学生的逻辑思维、综合分析能力得以提升。另外一些需占用大量时间写板书表述的和不易通过板书表述的内容也可利用多媒体制作powerpoint课件。如莫迪图、水头线、各种流场和一些典型的例题习题等。采用多媒体教学,授课的信息量增多了,教学内容更丰富了,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接收的知识更多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思路拓宽了,教学质量也提高了。

多媒体教学的发展并不意味着要摒弃传统的板书教学。有很多学生认为板书能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消化一些抽象的东西,更有利于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根据“流体力学”既有抽象复杂的流动机理又有大量的基本概念、基本方程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应将多媒体教学与板书教学相结合,扬长避短,发挥各自的优势,为教学工作更好地服务。如对某些特定的流动现象,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加深学生对流动现象和机理的理解。而对于较重要的公式及一些重点难点内容还是采用板书教学,例如流体力学基本方程的推导过程依然使用传统教学中的板书,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让学生更清楚地看清步骤、方法和解题思路。这样既可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又可加深学生对重要知识的理解,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结束语

总之,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特别是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实践过程。“流体力学”是制冷与低温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教学中要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借助现代教育技术与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生活、生产、科研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讲解,揭示问题的本质,向学生传授治学方法,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伟.土木专业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学研究[J].山西建筑,2008,34(21).

[2]吴光林.《流体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4):172-173.

物流工程概述篇8

一、运用比较概括的方法形成物理概念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有计划地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学会抽象物理量的概念的一般思维方法:把物质的某方面的属性或运动的某种状态隔离出来,用一些物理量的比值的思维方法来定义所抽象出来的物理量.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描述物质的某方面属性的概念,如密度、燃料的燃烧值、熔解热、汽化热、电阻、电势、电容等.(2)描述运动的某种状态的概念,如平均速度、加速度等.(3)一些物理定律中的比例常数,如折射率、磨擦系数等.虽然上述三方面的概念的具体内涵不同,但它们定义的思维方法是相同的,都是通过实验在学生对事物的属性或运动的状态观测的基础上,借助科学的抽象,采用比值的思维方法来形成概念的———比值揭示了事物的某种属性.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类比法,注意在处理方法上比“同”,在概念意义上比“异”,引导学生自己去获得新概念,从而培养、提高他们比较概括的能力.

二、利用“比同”与“比异”,引导学生获得规律性的知识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寻求思维线索,借助于类比,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学生能由此及彼,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获得规律性的知识.另外,对一些彼此有联系但有区别、容易混淆的概念,通过比较,概括,能够使学生掌握概念的本质,消除他们存在的一些错误或模糊的认识.(1)把规律性和本质都相同或本质上有联系的基本概念、规律和公式进行对比.例如,把静电场和重力场进行对比,把电池电路、直流发电机电路进行对比,把蓄电池充电、直流电动机电路进行对比.(2)把表达形式或规律性相似而本质不同的概念、定律、公式进行类比.例如,将电压和水压进行类比———电流和水流虽然本质不同,但两者有相似之处.它们都是物质的迁移过程.在迁移过程中,电量和水量都是守恒的,并且都要受到阻力并克服阻力做功,做功过程中都有能量转化等.利用水压是产生水流的必要条件作比喻来引出产生电流的必要条件是电压,使学生懂得电压是产生电流的原因.这样的类比,学生容易接受.(3)把同类型或同性质的物理问题进行对比.例如,四冲程汽油机和四冲程柴油机工作原理的对比;幻灯机成像调节与照相机成像调节以及眼睛的调节的对比;交流发电机与直流发电机构造原理的对比———突出“滑环”跟“换向器”不同作用的对比;直流发电机与直流电动机工作原理的对比———突出两者是可逆的机器;电流表(磁电式)与直流电动机构造原理的对比.在进行对比时,一方面应该阐明它们的共同性(一般特点和一般原理),另一方面要突出它们各自的特殊性(各个设备有它自己的具体特点和特殊作用).这样,运用对比的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弄清一般知识和特殊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4)把本质不同又容易混淆的物理现象、概念、规律和公式进行对比.例如,把表面相似而本质不同的一些物理现象进行对比,如质量与重力、重力与压力的对比;力矩和功的对比、动量和功率的对比,它们所具有的单位表面看来极为相似,但它们之间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异点;电源的功率或电源输出功率、电流的功率、电热功率的对比———抓住能量转化进行分析,弄清它们本质上的区别.(5)把一些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时易混淆或弄错的物理概念、定律或公式进行对比.如,重力跟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重力与拉力、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等.

三、利用归类对比练习,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物流工程概述篇9

生物学基本观点的形成,除了需要一定的体验之外,还需要相应的知识作为基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前科学概念可能导致错误观点的形成

前科学概念是指学习者在接受正式的科学教育之前,在现实生活中通过长期的经验积累与辨别式学习而获得的一些感性印象或积累的一些缺乏概括性和科学性的经验,是一些与科学知识相悖或不尽一致的观念和规则。从其负面作用来看,前科学概念会影响科学概念的形成,进而影响正确观点的形成。因此,教学应当首先了解学生有什么样的前科学概念,并且把通过纠正学生错误的前科学概念建立科学概念作为一节课最为核心的任务。正如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所说:“如果我不得不把所有教育学心理学原理还原为一句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从这节课来看,学生已有的前科学概念是“用进废退”。在课的一开始,学生尝试解释原鸡怎样进化成蛋鸡时,一个学生说:“一些鸡总是用来下蛋,就变得适合下蛋了。”在接下来解释工业化以后,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镬为什么由浅色占多数变为深色占多数时,另一个学生说:“环境改变,浅色的桦尺蟆为了躲避天敌,就把自己的身体变成了深色。”这些认识都是“用进废退”的观点。用进废退学说是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提出的生物进化学说,其中心论:环境变化是物种变化的原因;经常使用的器官会越来越发达,不经常使用的器官则会退化;获得性可以遗传。虽然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获得性是可以遗传的,但并不能认为获得性遗传是生物进化的主要方式。要避免在非主流知识基础上建立起非主流的生物进化观点,仅仅了解用进废退学说是不够的,学生更需要知道的是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而不是少数的特例。因此,需要在学生的前科学概念基础上予以引导,使学生看到生物进化更主要的原因。否则,前科学概念就会成为学生接受自然选择学说的障碍,学生就很难形成主流的生物进化观点。

2.观点需要事实性知识作为实证支持

前文提到,观点具有主观性,是自主选择的结果。影响选择结果的因素除了亲身体验之外,间接了解到的事实(即事实性知识)也非常重要。生物进化论之所以为大多数人所接受,是因为它是建立在从自然界搜集得到的大量证据的基础之上,因而才能经受住一个多世纪成千上万科学家的广泛检验。课堂教学中,在呈现事实性知识的同时,最好能够告知学生这些知识为什么是事实。本节课就较好地做到了这一点。对于英国曼彻斯特地区桦尺镬体色的变化,教师首先采用科学史再现的方法陈述事实:1850年,一些生物学家来这里考察,发现大多数桦尺镬的体色是浅色的,只有少数是深色的。100年以后,也就是1950年,曼彻斯特已经变成了一个工业城市。这时候,又有一些生物学家到这里考察,使他们惊讶的是,这里的深色桦尺蟾变成了常见类型,而浅色的桦尺蟾却成了少数。像这样通过科学史的方式告知事实,显然要比直接告知事实本身使学生感觉可信度要高。而越是值得相信的事实,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观点帮助越大。

3.观点常常与概念性知识相伴而生

概念性知识是经过抽象概括形成的规律性知识,能够揭示生命现象的本质和客观规律。例如,儿童一开始不认识狗,但见过几只狗之后,就会知道狗都会“汪汪”地叫,喜欢对主人摇尾巴。此时儿童的认识就超越了单个狗的特征而有了一定的概括性,也就是形成了有关狗的概念性知识。而在对狗的共同特征认识的过程中,儿童就很容易形成“小狗都很可爱”的观点。由此可见,要形成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仅有事实的支持是不够的,还需要对事实性知识归纳概括,形成概念性知识。关于“生物进化的原因”的概念性知识,《课程标准》是这样规定的:“生物的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生物的进化”,提出的具体目标是“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由于观点经常与概念性知识相伴而生,因此“概述”的知识性目标要求是与“形成”的情感性目标相匹配的。而要达成这一目标,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概述”,概述是在直接的观察和实验、客观的原始记录的基础上发现事物共同的特征,然后简要表述。其次,要让学生自己去“概述”。照本宣科地说出生物进化的四个环节—“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只是复述。许多课堂就是这样仅仅达到了复述水平,虽然这些复述也是前人概述的结果。本节课上,教师不是自己直接给出结论,而是多次让学生尝试对生物进化的实例进行分析、解释和概括,如此得出的有关生物进化的概念。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也就确立了对待生物发展变化所处的立场或出发点,初步形成了生物进化的观点。

物流工程概述篇10

【关键词】规范术语系统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4-0139-03

一、所谓术语

术语(terminology)是在特定学科领域用来表示概念称谓的集合,是一种特定的话语构成模式,通过言语或文字来表达或限定科学概念的约定性语言符号,是思想和认识交流的工具,是区别一种学说、一个学科最为关键、最具标志性的特征,是学科的概念、符号、定律、理论、应用和仪器等特定的、连贯的、科学研究的模型,用以描述、阐释学科内涵的“符号”系统。就其性质而言,是一种独特的语言单位以单义性的方式为某特殊活动领域内的某概念命名;就其内容而言,是指某意义已有解释或已确定了的技术短语、符号的有组织的集合;就其范围而言,是指在一个专业领域内常用的全部专业词汇和表达方式以及它们的规则的总和。它是一个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标志之一。

生物学作为一门独立的自然科学,发展历史不长,实验性生物学的发展至今不过100多年,分子生物学仅经历了50多年的短暂历史。而今生物技术的发展迅猛,大力促进着新的科学名词不断涌现和广泛使用,并不断地被引入中学生物教材中。现阶段生物学的概念理论体系尚不完备,术语系统尚未完全规范,这给高中生物学的教学带来了不少困惑。

二、高中生物学概念术语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新的课程改革针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弊端,改变以前过分注重知识积累而忽视对人的能力及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培养的陈旧方式和传统死记硬背机械的学习方法。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鉴于此,国家在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指导下,推出了多个版本的高中生物新教材。新教材在体现新课改精神方面具有很强的指导性,编写理念有了较大幅度的跨越,进一步完善了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内容,对于概念的阐述注意了准确性、严谨性,加强了科学史教育,理解科学过程,亲历试验和探究等。教材的多样化丰富了知识体系,有助于促进教师“用教材教”,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群体的学习选择。然而教材知识体系的多样化,不应理解成学科的术语系统也可以有多个版本,否则不利于学习与交流。

1.内容相同而形式不同

由于现行使用的不同版本的高中生物新教材的编写群体不同,专家们各自擅长的研究领域、知识储备、对相应知识要求及理论体系都有所不同,加之一些概念体系在学科内尚未完善统一等因素,在不同版本的高中生物教材中,使用的概念术语体系出现较大差异。内容相同而形式不同给初学者的理解记忆增添了不必要的负担,也影响了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以人教版和浙科版为例,单独使用每一个版本,应该说是各有特色,都是不错的教科书。但如果相互参照使用,问题就出现了,刚接触生物学知识的中学生们会发问“以谁为标准?谁是对的?”如:“物质跨膜运输的主要方式”人教版分为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而浙科版对应的则分为扩散、异化扩散和主动转运;“细胞代谢”中人教版将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浙科版将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碳反应两个阶段;“生物变异”中人教版分为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三种类型,浙科版将其分为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等。还有,如“t细胞”和“辅t细胞”,“效应t细胞”和“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浆细胞”和“效应B细胞”,“年龄组成”和“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和“性比率”等等。这里并不存在谁对谁错的问题,只是采用了不同的术语体系,但对刚接触生物学知识的中学生而言,却是实实在在的困惑,在信息如此发达的今天,学生们不可能不接触其他版本的教材。初学者需要的是一个个定义明晰的概念,去建构自己的知识概念体系,从而形成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对学生来说,知识性内容与生物学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的相关性越高,实现迁移的可能性就越大;其时效性越长久,对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价值就越高”。[1]

2.形式相同而内容不同

作为一门独立的自然科学,实验性生物学的发展至今不过100多年,但近几十年来,生物技术却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新的科学名词不断涌现并被广泛使用,特别是有关生物工程类的概念名词爆炸式发展。这些大多通过翻译过来的“泊来语”。在翻译、定义和使用的过程中,尚未规范完善,概念的内涵界定不少仍是一个研究课题。以人教版为例,ia模块必修三“免疫调节”一节中对B淋巴细胞的描述是:“B淋巴细胞是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的一类细胞”;[6]“B淋巴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产生抗体”。[6]在ia模块选修三“动物细胞工程”――动物细胞融合与单体克隆抗体这一部分内容中则是这样描述的:“B淋巴细胞能分泌抗体,凝聚或杀死这些病原体”(《现代生物科技专题》p53)。“先用羊的红细胞对小鼠进行注射,使小鼠产生免疫反应,……又设法将鼠的骨髓瘤细胞与脾脏细胞中产生的B淋巴细胞融合,……这种杂种细胞的特点是既能迅速大量增殖,又能产生专一抗体”(《现代生物科技专题》p54)。“免疫学”定义的B淋巴细胞没有产生抗体的功能,能产生抗体的是B淋巴细胞分化形成的浆细胞。“细胞工程”则明确地说“B淋巴细胞能分泌抗体”。显然两处对B淋巴细胞功能的界定描述存在明显的差异,引发概念歧义。

“杂种”一词在教科书中多处引用却无明确定义,也存有歧义。在人教版ia模块必修二“遗传杂交”一节中有这样的描述:“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5]在ia模块选修三“植物细胞工程”的植物体细胞杂交部分中则有这样的描述:“科学家们采用体细胞杂交的方法,终于得到了‘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现代生物科技专题》p36)。“科学家们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又相继培育出了烟草――海岛烟草、胡萝卜――羊角芹、白菜――甘蓝等种间或属间杂种”(《现代生物科技专题》p37);在“动物细胞工程”――动物细胞融合与单体克隆抗体这一部分内容中则有这样的描述:“先用羊的红细胞对小鼠进行注射,使小鼠产生免疫反应,……又设法将鼠的骨髓瘤细胞与脾脏细胞中产生的B淋巴细胞融合,……这种杂种细胞的特点是既能迅速大量增殖,又能产生专一抗体”(《现代生物科技专题》p54)。可以看出,“杂种”一词,在《遗传与进化》中是指含等位基因的同种个体,即杂合体。而在《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中则似乎是指种间或属间杂交的产物。在种的属性上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不同版本的教材之间同样存在形式相同而内容不同的问题,如“细胞器”在人教版中的定义是“在细胞质中……都有一定的结构,如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溶酶体等,它们统称为细胞器”,[4]而在浙科版中的定义是:“细胞器是真核细胞中具有特定功能的结构。……”,[7]“细胞核是细胞中最大的细胞器。”[7]细胞器的内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又如,“基因”在人教版中的定义是“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段”,[5]在浙科版中“基因”定义是:“基因一段包含一个完整的遗传信息单位的有功能的核酸分子片段――在大多数生物中是一段Dna,而在Rna病毒中则是一段Rna。”[8]等。如果说概念术语内容相同而形式不同,更多的是给初学者带来记忆困扰,那么,概念术语形式相同而内容不同,给初学者带来的是逻辑的混乱。我们在强调概念发生过程和发展性的同时,不能忽视产生的结果。这种“公说公的理,婆说婆的理”,怎么说(定义)都行的现象,会让学生感觉到科学的不科学。

3.概念术语定义不准确或不定义

各版本的新教材在这方面比老教材中存在的一些不准确的定义有了很大的改进,概念的界定都尽可能的做到科学准确,但仍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如前述“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段”,[5]忽略了Rna病毒的基因存在于Rna之中。又如浙科版“由于激素是通过体液的传送而发挥调节作用的,所以这种调节又称体液调节”。[9]将体液调节与激素调节等同看待。其实人体“除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o2”[6]所以体液调节与激素调节概念上是有区别的。

遗传的分类中“X连锁隐性遗传”(人教版语)和“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浙科版语),“X连锁隐性遗传”从语法上讲属于偏正短语,含义很明确,说明遗传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而“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则为动宾结构,在词义上存在歧义,若以伴X染色体的隐性遗传解,则与定义(由X染色体携带的隐性基因所表现的遗传方式――浙科版《遗传与进化》p43)不符。

另外,高中生物教材中存很多“裸概念”――即不加定义直接在教材中呈现的概念。如竞争、轴丘、基因敲除等,教材中既不定义也不注释,编写者似乎在默认学生是自己的已知。但事实上有些很专业的名词术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基本未接触,即使是中学生物老师也未必都熟悉,如“轴丘”,不事先查阅资料,连不少生物老师也不清楚它到底指什么;“基因敲除”更是1985年才奠定理论基础,1987年建立模型的一项新的基因工程技术,又有几个中学生物老师能熟知其技术规程?有些虽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但与学科术语却存在一定的差异,如“竞争”。

三、规范高中生物学术语系统的几点想法

1.规范的必要性

学科术语,是一个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标志之一。国际上有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等设有的专门术语委员会,负责组织和协调这方面的工作。我国术语工作也有悠久的历史,旬子的《正名篇》就是有关语言理论的著作,其中很多论点都与术语问题有关。汉唐时期的佛典翻译吸收了大量梵文的佛教术语。19世纪下半叶,以京师同文馆、江南制造局为中心翻译了大量科学技术著作,引进了大量科学术语。到了清末,设编订名词馆,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审定学术名词的统一机构。1919年成立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1932年成立南京国立编译馆,开始集中管理全国科学术语的审定工作,1933年出版了《化学命名原则》。1949年后,术语工作开始了一个新阶段。1950年5月,在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的领导下组织了“学术名词统一工作委员会”,下设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医药卫生、艺术科学和时事名词五大组。1956年国务院将学术名词统一工作交给中国科学院,成立了“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名词编订室”(中间曾改为“中国科学院翻译出版委员会名词室”)。1978年,国务院批准由中国科学院主持,筹建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先后成立了6个分科委员会,召开了一系列名词审定会和讨论会。1985年4月25日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在北京正式成立,1996年12月更名为“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会的工作范围涉及广义的自然科学领域,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球科学、生物科学、技术科学、农业科学、医学等。其任务是:确定工作方针,拟订全国自然科学名词统一的工作计划、实施方案和步骤;负责审定自然科学各学科名词术语的统一名称,并予以公布施行。这一切都说明我国对术语的制定和规范化方面的重视。

2.规范的可行性

高中生物学科教材中存在的一些术语规范问题,与生物学科研究发展历史短暂等有关。术语规范是学科发展的必然,我们应该借新课改的契机,以教科书作为规范的样板,使中学生物学的术语系统不断完善和规范。对一些有歧义、定义不准确或形式相同而内容不同的概念术语,可以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的指导下,由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等权威机构对内容予以恰当的界定、适度的审定,选择能准确扼要地表达定义的、便于腹词、不引起歧义的短语,依据“全面规划,依靠专家,统一协调,科学审定,正式”的方针,统一概念术语的使用,规范中学生物学的术语体系;或者选择一个版本的教材,在其原有的概念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以完善后推广,其他各教材编写机构建立术语数据库,统一规范引用,为学生提供学习与交流的方便。如“物质的跨膜运输”可定义为“自由扩散、异化扩散(又称协助扩散)和主动转运三种主要方式”;“光合作用”可分为光反应和碳反应两个阶段;“杂种”一词则可在种内统一改称“杂合子”或“杂合体”,种间则称“杂种”等。“裸概念”可根据其重要性适当调整其在教材中的有效呈现方式。这不仅有利于中学生物教学、减少对中学生造成的不必要困扰,同时也有利于生物科学的健康发展。

规范术语,是学科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其目的不是统一思想,而是为了统一表达。规范不仅是科学研究的必要条件,而且是学科成熟的标志,只有当一门学科的研究者(至少是一部分研究者)形成了共同的规范,该学科才从前科学时期进入科学时期。中学是基础教育阶段,能力的培养关系到学生的潜力发展,而扎实的基础和浓厚的兴趣是其前提。如果在入门阶段就让学生对中学生物学的基本概念无从把握,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未来的国家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在生物技术飞速发展的21世纪,我们理应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投身于生物科学的研究,推动我国生物科学的蓬勃发展。因此,规范中学生物学术语系统迫切而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赵占良.普通高中生物新课标教材的设计思路.课程•教材•教法,2004(12)

2谭永平.国际视野下的人教版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课程•教材•教法,2007(5)

3金振坤.概念术语规范,学科成熟标志――我对远程教育中有关媒体概念的思考.现代教育技术,2005(5)

4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44

5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4、55、57

6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31、35、37

7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3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