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规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3:20:12

低碳经济规划篇1

关键词:低碳经济低碳城市低碳城市规划

一、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

随着全球气候暖化趋势、倡导减少人类生存生活中问世气体的排放愈来愈深入人心,低碳发展理念就在此时被提出来。英国于2003年最早提出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不甘落后的欧盟各国也相继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并作出相应的承诺,采取类似的战略。

1、低碳经济的内涵(LowCarboneconomy)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发展低碳经济具有重大意义,归结有二,一是体现积极承担保护环境的责任,以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二是符合调整经济结构并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发展低碳经济意味着要摒弃资本主义国家的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传统发展模式,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和唯一选择。

2、低碳城市的内涵(Low-carbonCity)

刘志林等(2009)提出,“低碳城市”应当被理解为通过经济发展模式、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在保证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实现有助于减少碳排放的城市建设模式和生活发展方式。

同时,低碳城市目前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许多国际大都市都以建设发展低碳城市为荣,关注和重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以最小的代价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性的舒缓包容。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处首任主任夏堡先生认为:“低碳经济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著名学者林辉认为,建低碳城市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最具体和最有力的实践,具有全民的参与性与持续性,容易做到共建共享。同时我国国家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提出,该部今后将着力做好包括加快研究制定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等五方面工作,以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这一全球环境问题。综上所述,可见,低碳城市将成为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二、低碳经济角度下的低碳城市规划分析

(一)城市节能减排的要求

有资料显示,所有的城市能够消费全球能源的75%,排放温室气体占全球总量的80%。前文已提及,世界上许多大城市开始以城市为单元实践低碳经济的理念,低碳城市已成为世界各地的共同追求。

城市作为我国经济社会活动的中心,能源消费量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60%。据统计,城市人均能源消费为农村人均能源消费的3倍。有预计表明,到2020年,我国的城市化率将达到58%~60%,届时我国城市人口将达到8亿~9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人口继续涌入城市,能源消费行为发生改变。这具体表现在:人均能源消耗迅速增加;交通用能迅速增加等等,势必推动城市能源消费量的持续增长。

(二)在城市中转变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推动低碳经济发展

当前,发展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不仅成为世界各国的基本共识,而且在世界发达城市地区已经逐步实现。在我国城市的规划进程中,应以这些城市地区为导向,同时结合自身的实际特点,实施有效的措施。其中,转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日益提上日程。

具体可在以下几方面作为:第一,进一步优化城市投资环境,同时大力实施经济战略,以吸引更多跨国公司到我国城市设立投资性公司、研发中心、采购中心以及生产基地等;第二,进一步完善高端专业服务业,鼓励城市本地企业积极承接国际服务业外包业务,加大力度引进服务业项目,鼓励发展会展、信息服务和会计、律师等专业服务业;第三,把发展经济与发展相关支柱产业、发展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促进城市相关支柱产业的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三)建立低碳经济引导示范区

2008年初,世界自然基金会在中国以上海和保定两市为试点推出“低碳城市”发展示范项目,从建筑节能、可再生能源和节能产品制造与应用等领域总结可行模式。这一模式的建立具有国际典范意义,为以低碳经济为目的的低碳城市的规划提供了借鉴,是中国的另一类“经济特区”。

低碳经济引导示范区及低碳城市的建设,其实是以“低碳经济”这一绿色名片,为城市的建立和发展提供更多契机,同时这些契机带来的经济发展又为低碳经济示范区及低碳城市的建设提供不可或缺的经济物质基础及政策基础等。不仅实现了当地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创造了更多合作与发展的机会,最终增强城市的综合实力。

三、结论与启示

低碳经济和低碳城市是一个新理念,是建立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体系和低碳产业结构的基础上,并且要求建立与低碳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生产方式、生活模式和鼓励低碳发展的相关政策、法律体系以及市场机制。低碳经济和低碳城市的发展核心是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当前,向低碳经济转型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城市能否在未来走在世界的前列,能否顺利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能否真正适宜人类居住等,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其在低碳经济时代来临时的应对调整能力。因此,有必要在我国有能力有责任也有必要的城市采取措施,尽快规划,脱离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率先建设成为低碳城市,给后进城市提供示范和引导。

参考文献:

[1]刘志林等.低碳城市理念与国际经验.城市发展研究.2009(6)

[2]林辉.世界在呼唤“低碳日”.标准生活.2010(1).

低碳经济规划篇2

[关键词]低碳经济;乡村规划;途径

中图分类号:F5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0-0170-01

引言:社会经济的几大发展使我国社会建设的重点从城市转移到乡村。为了极力缩小城乡差距,保证城市和农村协同发展,并且保护乡村的资源优势和环境优势,进行科学合理的乡村规划,已经成为目前我国城镇建设中的主要议题。

1.低碳经济概述

1.1低碳经济的含义

环境保护这一话题在20世纪末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直到现在,“环保”从一个公益性话题发展成为一种生活模式。在探索环境保护方法的过程当中,低碳概念应运而生。低碳即是在消耗资源和能源相对较少的情况下完成人们日常生活的各种行为。延长物品使用时间、减少不必要的购买、选择公交或步行代替私家车、节约各种资源和能源,在减少物质使用量的情况下寻求经济的协调发展,就是低碳经济的核心内容。

1.2在乡村规划中走低碳经济路线的重要性

在低碳理念基础之上,试图以不损害自然环境的方式实现人类价值的乡村规划,即是乡村规划走低碳经济路线的表现。在乡村规划的过程中坚持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为价值取向,实现乡村地区的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实现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和谐。从而达到乡村地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协调。这即是现代化乡村的发展方向,又能够体现出乡村规划的科学性,对实现乡村规划目的来讲是至关重要的。

2.低碳经济背景下乡村规划的途径

2.1乡村土地利用规划

用地布局是对规划区范围内的土地利用作出整体安排与部署,它决定了今后乡村发展方向,间接影响到今后乡村地区碳排放量。紧凑式的用地布局是低碳乡村规划的一种方式,低碳的用地布局一般以紧凑、多功能的形式组织乡村的各种用地。紧凑的用地布局具有土地利

用率高、功能多样性的特点,并且有利于减少居民出行距离和次数,从而大幅减少由于通勤造成的碳排放量。所以,在编制过程中,应根据乡村的地形地貌、历史形成格局,在低碳理念的指导下,采取紧凑的用地布局来科学合理地安排各种用地。例如,美国在波特兰大城市圈规划中,将土地规划设定为以遏制汽车导向为主,划定大部分土地用作公共交通廊道,以公共交通廊道的设计来限制私家车的使用范围,用这中方法解决了城市生活向乡村无序扩大的问题,并且避免了乡村规划过程中为了满足车辆行驶需要而滥用土地的可能。这种乡村土地规划途径不仅有效控制了乡村过度城市化,而且节约了乡村的土地资源,同时减少了汽车尾气排量,也减少了乡村在控制空气污染过程中花费的治理费用,可谓是即节能又低碳的规划方式,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2.2乡村发展模式规划

乡村发展模式指的是乡村在规划发展的过程中选择哪种或者哪几种产业作为主要的经济增长来源,即乡村依靠什么样的经济形势保持自身的发展。在乡村发展模式规划过程中,首先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是乡村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我国大部分乡村经济发展依靠的是农业,而乡村规划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使农村人民拜托单一的经济来源形式,改粗放农业经营为密集农业经营,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其他产业。以往的乡村规划倾向于使企业和工厂迁进乡村,但这种方式已经显露出许多弊端:首先,企业和工厂的迁入占用了大量的乡村土地,使农村人民的基本生活来源受到了威胁;其次,企业和工厂的排污量太大,而乡村环保设施建设不足,整体规划进程与低碳经济发展理念背道而驰。即便企业和工厂的迁入为农村人民带来了额外的经济收入,但是,从整体上看,这种乡村发展模式是不科学的。在低碳经济背景下,乡村发展模式应该以乡村自身资源的高效利用为主题,分析乡村能够用作产业发展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思考如何应用这些资源建设环保性强、持续性足的产业。例如,珠海市打造的滨海景观带“情侣路”,通过控制城市建筑无序蔓延、拓展滨海地区的景观建设和绿地建设、增建自行车车道、营造立体化的商业空间等方式,将珠海市滨海地区从落后的乡村改造成了宜居珠海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这就是在充分分析乡村资源优势的基础上,选择以城市旅游休闲为乡村发展模式进行的乡村规划,这样的乡村规划不仅保证了低碳环保,而且使珠海市乡村经济飞速发展起来。

2.3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可能性,也决定了乡村的宜居指数。我国大多数乡村都存在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的问题,无论是公共环境建设还是居民生活资源供应设施都比较落后,因此,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成为乡村规划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而这也恰好是最能够体现出乡村规划低碳经济思想的一个环节。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过程中,我们应该以乡村能源和资源的应用为突破点,例如,与乡村生活能源供给有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应该以开发利用乡村自有资源如沼气、太阳能、水能为主,引导农村居民使用现代化能源供给设备,而不是大兴土木去修建天然气或煤气管道;在乡村公共设施建设方面,应该有效利用原有资源,如改建废弃房屋为乡村居民图书馆和阅览室,将农业物资集中放置,空出广场型空地供农村居民进行文化娱乐活动;采用农村原有的绿植进行乡村绿化等。这些基础设施建设耗费的资源少,基本上是对乡村资源的再次利用,因此既能满足乡村建设的要求,又符合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

3.低碳经济背景下进行乡村规划需要注意的问题

3.1资金应用合理

低碳经济的宗旨是即解决能源和资源,又能够产生经济价值,或者说是少消耗资金。在乡村规划的过程中,要符合低碳经济的宗旨,就必须考虑到规划能够实现怎样的经济效益,或者能够节约多少资源,但这并不意味着是乡村规划应该“少用钱”,而是要合理地应用乡村发展和规划的资金。

3.2资源配置重点突出

乡村规划要体现出低碳经济的优势,在某些资源发展上一定要达到较高的水平,例如,乡村要依靠绿色农业或城市旅游实现经济发展,就一定要保证相应的农业生产设施或交通获得极大发展。因此,要实现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乡村规划,就要使资源配置突出重点,只有这样,才能在低碳的情况下实现农村经济的增长。

3.3居民接受度高

乡村规划获得成功的关键是农村居民对规划的支持,即便乡村规划中提出了许多节能环保的措施,但是农村居民不理解、不接受,这些措施的执行效率不高,也很难达到低碳经济的要求。因此,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乡村规划应该包括如何对农村居民进行宣传这一环节。

4.结语

综上所述,低碳经济的提出和发展给乡村规划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在低碳经济背景下,乡村规划能够朝向更环保、更科学、经济效益和宜居指数共同提高的方向发展,最终达到城乡协调发展的态势。

参考文献

[1]刘鹏发.低碳乡村规划建设初探――基于多个村庄规划的思考[J].广西城镇建设,2012(04):125-127.

[2]彭凤.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策略[J].科技致富向导,2013(02):125-127.

低碳经济规划篇3

关键词:低碳经济;城市规划;问题;原则;措施;探讨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城市规划本身就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与任何的事物一样,面临新的环境以及新的发展要求也要适时的做出必要的调整和改变。人类大力推行工业化发展的同时,给人类生态、生活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包括城市建设也是如此,这与人类向着文明和更加美好的生活上发展的目的是相互违背的。因此,在这种矛盾下,低碳经济发展正在成为人类建设与发展的关键所在。城市规划作为城市化建设的开端,我们在低碳经济发展理念下对其进行探讨是经济发展的必然。

目前城市规划所存在的问题

对目前城市规划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有助于我们认清当前城市规划与低碳经济下的城市规划之间的差距,从而制定一些有效的策略。其主要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当前城市规划对城市绿化重视程度不够高

绿色植物作为升天环节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它对于调节大气环境、含蓄水分、改良土壤等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城市规划中我们应该将其当做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对待,但是在当前的城市规划管理中往往忽略了这一环节。最近几年虽然绿化城市的口号比较急也比较响亮,但是还是很少的城市规划付诸于实践行动,城市规划对城市建设比较重视和关注,对城市绿化却很少关注,甚至为了追求城市的经济效益,以破坏城市的环境为代价,造成城市的植被覆盖率比较低,对城市的生态环境严重忽视,给市民的身体健康和身心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

城市规划中对城市的经营理念不够高

城市规划管理中城市的经营理念不够高,单纯地依靠国家的财政来解决城市建设中的资金短缺问题是远远不够的,目前城市土地资源的拍卖已经难以解决城市规划管理的经济效益方面的问题,而且城市的土地资源是非常有限的,城市规划管理要想真的做到科学、有效,必须要关注城市的经营理念,现在社会是市场化的经济社会,城市的经营理念不仅迎合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城市的经营规划管理也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城市规划管理制度混乱、管理模式比较滞后

由于城市规划的环节、内容众多,并且其还会受到地理环境、外部环境以及人文、社会环境的影响。因此,并没有固定的管理制度或者是管理模式可循,这也给其管理带来了诸多的难题。比如说,城市中乱、脏、差问题比较严重,一些城市建设者乱搭乱建、乱停乱放、乱堆乱倒的现象比较突出,影响城市规划管理的效率和质量,给城市的形象影响比较大。

城市规划的水平比较落后

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城市定位不准确,而且城市的规划理念和方式依旧比较传统,没有新颖,缺少时展的特点。一些城市还比较盛行政绩规划或者是图纸规划,造成城市的规划只能够在墙上或者图纸上才能够有所体现,一些领导甚至视城市规划管理如儿戏,好高骛远,以政绩为标准进行城市规划管理,给城市规划造成不良的影响。

低碳经济下城市规划应遵循的原则

通过我们对目前城市规划存在问题进行的分析与探索,我们应该能够了解到目前规划向低碳城市规划发展的空间。但是,我们首先应该了解的是低碳经济下城市规划应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否则城市规划就会脱离低碳的轨道。其主要的内容有:

(一)塑造人文城市,注重城市的文化建设

城区的建设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不能遵循守旧也不能原型照搬,这也是低碳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原则。同时,我们还要注重对城区人文环境的打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能够为城区的发展带来活力,成为低碳城市发展的动力。低碳城区人文环境的打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不断提高文化资源的质量,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打造属于城区自己的文化品牌;不断拓宽文化市场,努力形成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文化产业链,增强城区文化的竞争实力。其次,加强城区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们的一举一动,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最后,加强低碳城市建设更要注重发展文化产业,争取取缔高污染高耗能企业的存在或者是实施替换,建设人文城市,注重经济与文化的共同发展。

(二)加强环境保护,建立生态化的城市

城市的规划一定要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在规划一开始就应当立足于生态城区的建设,这也是建设低碳城市的重要要求。具体实施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在对城区用地规划时,以发展的眼光对空间布局进行设定和调整,合理并有效利用城市用地,避免造成浪费;其次,充分利用当地的山、河、湖、海、林等资源,将城区的建设尽量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第三,对城区的开发要遵循适度的原则,根据实际需要来规划,不能盲目开发或是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导致城区的发展变得畸形。

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建造现代化的城市

良好的城市形象对于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有着极大地作用。因此,城市规划中我们应当注重自身形象的塑造,依靠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建设有特色、多样化的城区。建设特色鲜明、明确分工的功能区,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增强居住环境对人们的吸引力;美化城区的人文景观,增加城区的绿化率,开发城区的旅游价值;加强城区的创新精神,打造青春、阳光、富有活力的城区,提升人们居住的幸福感。

低碳经济下城市规划策略分析

为了应对人们新居住理念的要求以及现代化城市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从低碳经济的角度来考虑现在城市规划的创新,具体的策略主要以下几个方面:

科学、合理的实施城市规划,是其创新的基础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应该秉承科学、合理的基本原则,否则创新就是毫无意义和没有价值的,因此在低碳经济理念下的城市规划,我们必须确保其实施的科学性、合理性。具体的内容主要:

首先,城市规划一定要科学合理。要以建设一流的时尚的都市为主要的目标,城市要全面发展重点项目,比如说城市的人工园林,城市居民的住宅环境,城市的街道环境和城市的整体建筑物的规划等等,这些都必须经过科学合理地规划才能实现,城市的规划靠的不是城市的决策者和领导者,而是为了民生、民计,因此要以人民的利益为重,要全面建设以人为本的现代化大都市。

低碳经济规划篇4

关键词:低碳经济低碳城市城市规划框架体系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abstract:Chinaasenergyconsumers,lesspercapitaresources,environmentcapacitysmalltoachievelowconsumption,lowpollutionandlowemissionisthebasisoflowcarbondevelopment,itistoimplementthescientificconceptofdevelopment,promotingtheconstructionofecologicalcivilizationoftheinevitablechoice.thispaperintroducesthelowcarboncitiesandalowcarboneconomymeanings,wasdiscussedbasedonalowcarboneconomyofurbanplanningframeworksystem.

Keywords:lowcarboneconomylowcarboncitiesurbanplanningframeworksystem

当前,发展低碳经济正在成为各级部门决策者的共识。低碳经济和低碳城市是比较新的城市发展理念,其基础是建立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体系和低碳产业结构,要求建立与低碳发展相适应的生产方式、生活模式和鼓励低碳发展的相关政策、法律体系和市场机制,其核心是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我国作为能源消费大国,人均资源少、环境容量小,实现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

一、低碳城市与低碳经济的涵义

低碳城市发展是指城市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下,保持能源消耗和Co2排放处于较低水平。其城市经济以低碳产业为主导模式,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实行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基于全球气候变暖和碳减排提出的低碳城市,其主要内涵包括:(1)以低碳经济作为城市经济的主导发展模式,在自身取得发展的同时为全球碳减排作出贡献;(2)强调政府的主导地位,构建低碳社会;(3)体现人类生存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倡导低碳生活方式;(4)以保证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社会发展不断完善为前提,不排除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的本质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强调低碳经济和低碳社会相融合,城市的低碳化是实现低碳发展的关键,低碳经济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低碳城市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经济发展为代价。相反,低碳城市的发展必须要同经济发展相结合,做到双赢。建设低碳城市,必须推行低碳生产,实行可持续的生产模式;倡导低碳消费,实行可持续的消费模式;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应根据我国特殊国情,走环境友好的低碳型城市发展之路。在政策制定、落实方面,有着强大区域性权力的大城市,其政治和制度的架构使之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有着更大的优势,这也是发展低碳城市的意义所在。

二、基于低碳经济的城市规划框架体系

要建设低碳城市首先要从建设低碳型社会和发展低碳经济入手,通过参考国内外低碳城市研究现状和低碳城市建设实践案例,构建低碳城市框架和实现路径(图1)。

1、我国低碳城市框架构建

低碳城市框架由主到次可分为3层,第1层是框架的最高层,该框架的总体目标就是实现城市的低碳化发展。第2层是次高层,包括低碳社会和低碳经济。城市是由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组成的,要实现城市的低碳发展必须首先实现社会和经济的低碳化。第3层是低碳社会和低碳经济的具体细化,包括低碳能源、低碳生产、低碳生活、低碳排放、低碳金融、低碳政策6个方面。其中低碳能源是实现城市低碳的基础,低碳生产、低碳生活和低碳排放是实现城市低碳的主要方面,金融和政策对低碳城市建设起到推动作用。

2、我国低碳城市实现路径分析

(1)低碳建筑。低碳建筑的具体实现路径如下:①低碳建材的使用。我国每年新增建筑物数量居世界首位,建筑能耗占总能耗的46.7%,其中建材生产占到16.7%在建材选择上要以节能环保可再生为主。例如可以选择韧性和隔热性较好的竹子或塑木复合材料代替现有的钢筋水泥和木材,既可以减少对树木的砍伐,又能够增加植物对二氧化碳的调节作用。②建筑物的节能改造。我国既有建筑面积400亿m2,其中大部分是非节能设计,对这部分建筑的节能改造至关重要。改造的内容包括墙体、墙基、供热供水系统、门窗楼梯间等。③低碳化的室内装修。我国已经颁布了首个住宅装饰装修低碳测评标准体系,该体系包括设计、材料选取、施工售后全套装修过程。在装修过程中具体要注意以下几点:选择颜色浅且质地厚的窗帘;采用地板采暖方式;做好门窗的隔热设计;采用节能照明设备;合理设计管道走向。

(2)低碳交通。随着我国汽车普及率的提高,高耗能和高碳排放的问题也随之而来。据统计,我国各类汽车的每百公里能耗高出发达国家20%以上。交通是城市的命脉,要建设低碳城市低碳交通是关键,其措施主要包括三方面:①低碳交通网络的建设。规划建设合理的交通路网和紧凑型社区,对道路进行拓宽和改造,减少因拥堵带来的能源浪费和高碳排放;结合我国人多、自行车多的特点,规划合理的过街天桥、地下通道、人行道和自行车道网络,以方便更多的居民选择低碳出行。②建立高效的运营系统和交通管理系统。做到公交线路和车次的合理安排,避免资源浪费;在交通应急情况的处理上要尽量节省时间,以免因拥堵而加剧能源浪费。③低碳交通工具的使用。研究表明,小汽车的每百公里排碳量要远远高于其他交通工具(图2)。应研究和推广电力或混合交通工具的使用,积极推动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

(3)低碳经济。2002年以前我国的能源消耗速度大于GDp增长速度,2003年至今这一差距在逐步缩小,这表明单位GDp能耗正在减小,但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差距很大。我国的产业仍以高耗能高污染居多,且能源消耗增长率逐年增加。我国城市应该按照以下途径发展低碳经济:①应用可再生清洁能源以及对现有能源进行减碳处理,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和生物能等可再生清洁能源的推广利用;重视煤炭的洁净燃烧技术,开展煤炭气化、液化技术的研发和推广。②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③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进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建设。④政府通过政策措施对高碳行业进行限产促使其减碳。⑤科研机构对新技术和新能源的开发。⑥依靠金融措施减碳,如建立碳交易所、碳税的征收、建立统一的碳金融市场交易体系。⑦发展低碳产业,如支持发展新能源汽车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餐饮业等第三产业。

(4)低碳行为。低碳行为主要体现在居民的生活中,低碳行为的普及主要依靠的是居民低碳意识的提高、政府部门的宣传和相关指导方针的制定。具体如下:①宣传低碳出行的环保意义,首先提倡市民在出行上尽量选择步行,其次是自行车和公交,再次是小汽车。②提倡消费节俭和环保,如拒绝购买过度包装产品、使用购物袋、拒绝使用一次性产品;拒绝追求奢华和攀比的消费理念,讲究消费品购买的经济实惠。③注意家庭生活中水、电、气的节约,如减少电气待机时间、冰箱及时除霜、空调温度设置适度等措施。④购买节能低碳的家用设备,如节能冰箱和低耗能汽车。⑤回收再利用和分类处理生活中产生的垃圾,这需要政府和相关科研机构的介入,以制定出合理的回收分类标准。⑥培养低碳思想并实现低龄化,家长和学校要积极配合,使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低碳生活习惯。

(5)碳捕捉与碳封存。碳捕捉与碳封存主要是依靠植物汇碳和科学技术实现的。我国已开展了相关的碳汇研究,并由不同国际组织和机构资助,在广西四川和云南开展了造林碳汇试点项目。碳捕捉与封存技术(CCS)的使用在世界范围内还没有完全推广开,我国对于该技术的尝试也主要集中在北京和长江一带国内较发达的地区,而且由于技术的不成熟其成本极高,还很有可能在封存过程中造成二次污染。我国实现碳捕捉与碳封存的策略如下:①开发城市周围的荒山或荒地作为碳汇林,同时还能达到保持水土的效果。②使城市绿化布局做到点、线、面合理安排,点是指公园和绿地;线是指公路沿线的绿化;面主要指社区和一些单位的绿化。③建议通过政府投资和向社会征收碳税的方式支持我国科研机构和生产部门开展相关研究,尽快研制出或引进碳封存技术的核心成果。

参考文献:

[1]钟静婧.国际典型低碳城市实践模式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城市,2010,(09).

低碳经济规划篇5

关键词:环境问题低碳经济低碳城市规划建设问题

中图分类号:X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9(b)-0232-02

随着全球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全球气候变暖、能源过渡消耗等问题日趋突出,为了能够有效缓解这一情况,低碳高效的新发展模式成为当代社会的一个重要发展途径,绿色经济、环保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等各种新的环保理念被提出并得到了全球人士认可和支持。城市作为现代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其直接关系着经济的发展,而绿色经济、环保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等概念需要以低碳绿色的城市为基础。因而,构建一个低碳绿化的城市就成为了现代绿色新经济的核心。为此该文针对低碳绿色城市在规划建设过程中所需要注意的难点问题和关键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1低碳城市的内涵

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社会文化融合下的产业,是人类群居中的一种高级形式。城市的高人口密度性、高技术性、高生产性、高经济性是其典型的特点,一个城市包含了全球基本上所有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人类的活动改变了城市的生态结构、物质循环和一部分的能量循环,从而形成了一个现代化的、开放的城市生态系统。系统主要由经济、生物、非生物等要素构成,这些要素能够通过生物手段、非生物手段、能量流动手段等形成一个含有内在联系的整体。就当前的温室气体排放来说,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温室气体的排放无法避免,排放过程是复杂的,和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直接的关系。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全球一线城市仅仅只占了全球土地面积的2%,而这仅仅2%的土地所消耗的能源却是全球所消耗能源总量的75%,也是这2%的土地排放了全球80%的温室气体。而随着全球气温的不断变暖,低碳化、绿色化、环保化经济成为了当前社会中的主流意识形态,建立低碳城市也就成为了发展低碳化、绿色化、环保化经济最重要的举措。

2低碳城市规划建设中的难点问题

2.1低碳城市发展模式

低碳城市所包含的内容应该说极其丰富,作为一个综合、复杂的系统,其主要包括了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方面。当前低碳城市理念被大众广泛支持和认可,使得低碳城市的发展速度极快,这必然离不开深层的发展体系和驱动力。但是,低碳绿色城市的发展时间较短,人们的经验尚不足,并且目前关于低碳城市的内部发展动力体系和形成机理还没有一个定论,所以当前的经验和研究成果尚不能准确地阐述低碳城市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路径。加之,各个城市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不同、文化不同、功能不同、类型不同等,因此,在低碳城市的规划建设上往往不能用相同的经验来进行指导。但是,典型的低碳城市发展模式对于指导低碳城市规划和建设来说至关重要,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而,确定出低碳城市的典型发展模式是当前急需研究的一个问题,这需要包含整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城市能源合理开发和运用、社会健康和谐的发展、科学技术不断地完善和改革、城市土地合理开发和运用等方面,要符合当前的国际化、低碳化、现代化、市场化、信息化、工业化的进程,从而为低碳城市的规划和建设提供足够的理论支持,并为低碳城市的发展指明一个方向。

2.2低碳城市评估和平台建设

低碳城市评估和平台建设对于低碳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一项中长期的建设任务,在整个低碳城市建设中具有数据支持和指导的作用,所以研究低碳城市评估和平台建设对于低碳城市长远发展有积极的影响,涉及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碳排放的测算方法、城市碳排放数据库建设、低碳城市科学评估指标体系建设以及碳预算方法。针对碳排放测算方法内容,传统城市在规划建设过程中根本就没有过多地考虑碳排放测算工作,也没有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建立起科学的碳排放测算体系。因此,在低碳城市的规划建设中,亟需要一个完善、合理并且符合城市实际情况的碳排放测算体系。而碳排放测算体系的建设要根据城市的主要经济产业的物质流、能量流以及温室气体的排放情况,根据城市产业结构以及碳排放的量进行分类审计,细化到各个产业的各个部门,得出城市的产业结构所排放的碳量,再以此作为依据构建起一个科学的低碳城市碳排放测算评估体系。针对评估标准和评估体系建设内容,当前我国的技术水平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研究出一个相对较为合理的评估方法,所以我国目前还没有针对低碳城市或低碳经济建立起低碳城市或低碳经济的评估标准。作者认为低碳城市的评估指标和评估体系中以下内容极为关键,首先是不同层次、不同级别、不同规模、不同行业的产业结构在碳排放的核算上要细致和准确,要得到城市主要经济结构各产业的碳排放量,再建立起一个准确的城市碳排放数据库;其次是需要根据国际上的低碳城市指标确定出城市的低碳指标,让城市各行业都朝着这个指标努力;最后是低碳城市评估体系要尽可能地涵盖城市的各个内容,如建筑、交通、人口、能源、污染等,要提供出科学合理的低碳城市发展依据。对于碳预算方面的内容,该方面的内容是低碳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依据,所以碳预算方案就要确保其合理性和科学性,从城市的结构、功能、形态、性质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从量化的角度来评估城市的碳排放现状和以往排放的历史,再核算出城市主要经济产业减少碳排放所需要消耗的成本和资源,再参考国外发达国家碳预算成果,科学地评估出城市的碳减少排放的潜力,对比我国城市和国外城市碳排放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碳预算参数和指标,针对性地得出城市低碳排放优化方案。

2.3低碳城市规划建设制度设计

要想真正意义上实现低碳城市,不仅仅要求在产业结构上进行低碳转化,还需要城市所有人在生活上进行低碳转化。而政府作为政策制度的制定者、推广者和监督者,要协调民间组织、企业和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到低碳转型活动中来,并制定出一个完善的低碳城市管理制度,全面加快城市低碳转型的速度。在制定低碳城市管理体系上,选择合理的发展模式至关重要。模式的选择要根据城市的低碳产业模式、低碳生活模式、低碳城市内涵和低碳城市评估体系来确定,并在该基础上制定出自愿、奖励以及强制性的管理制度,并完善相关的法律体系建设,让全城人民能够自觉地参与到低碳城市规划建设中来。

3低碳城市规划建筑中的关键问题

3.1结构低碳化

城市结构是否合理不仅对城市的经济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是低碳化城市是否实现的关键所在。低碳城市规划建设是以城市中长期发展目标而进行,加之城市用地极为紧张,一旦城市的空间结构和物质环境确定后,那么后续的改变很难进行,即便改变也会面临巨大的更改成本,同时会给更改区域内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城市的结构主要是由空间结构和经济社会结构所组成,两者相互依赖也相互作用,通过合理地规划城市的空间结构能够完善城市的经济社会结构。通过以往的经验来看,调整城市的产业结构,创新科学技术以及完善人们的生活方式,这些都对人们的交通出行量的影响并不大,而影响最大的则是城市的空间布局。在当前现状下,人们出行所产生的能耗和碳排放相对很高,并且机动化是现代化城市的主要标志,机动化程度只会越来越高。在这一现状下,如果不对碳排放进行科学的控制和规划,那么在未来我国的社会经济也必将因为环境问题遭遇较大的冲击。因此,低碳城市规划建筑就是一项迫在眉睫的核心任务,低碳化城市规划设计正是对城市的整个空间结构进行优化,使城市的空间布局更加合理,使人们的出行更加科学化,减少出行产生的碳排放,从而来促进经济社会结构的优化。

3.2系统功能低碳化

一个城市功能的实现会受到很多影响的制约和改变,如会受到历史文化的影响,也会受到当前城市发展战略的影响,同时也会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生一定的变化。就以工业革命时间段为例,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城市功能主要体现在经济功能上,城市的其他功能相对而言却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一般都普遍地认为城市的功能(主要是指城市的经济功能)和城市的性质往往受到城市经济结构的影响,而在当前的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城市作为一个经济聚集点,城市中的产业结构基本上包含了世界各地大部分的业务,城市的发展必然离不开多元化的业务,那么城市的功能就必须要满足这样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所以城市功能在规划上就是重点中的重点。

低碳城市的实现,对于城市的低碳功能规划显得极为关键。在低碳功能的划分上,要以检查低碳经济为城市发展核心,在此基础上将城市中的各个要素进行综合考虑,从而形成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且布局合理的统一整体。在规划建设中,低碳经济功能划分是否科学和合理直接影响着城市是否实现低碳发展,城市是否能够快速绿色、循环发展。因此,在低碳功能化分析上,需要结合城市的低碳化程度、城市功能等来选择不同的低碳发展道路。

3.3能量流低碳化

能量流动和低碳化关系尤其密切,碳排放就是能量的一种流动形式。往往城市中能量都表现的是单向性,并且能量在利用方面的效率并不高,这些现象都无疑表明了当前城市能源浪费严重,能量循环利用差,能量利用率低,这对低碳化城市建设极为不利。因此,在低碳城市规划建设中,能量流分析就是对当前城市人们生产生活中能源的使用效率进行评估,量化分析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能量使用和产出,通过统计得出能量初级输入、转换、使用、输出这一过程中能量的变化情况。通常人们研究较深的是电力、燃气能量流,如电力最初生产多少、传输过程中损耗多少、电力转换上损失多少,最终用户得到的电力是多少,通过对能量流跟踪分析,评估出城市的能量变化情况,从而得到能量变化和城市系统变化情况,进而得到城市系统和低碳化间相互影响和作用。

能量流低碳化在规划上需要结合当前城市的能源系统情况,并且要熟练的掌握当前城市能源代谢走向,从而多个角度来详细的分析能量流动特性,再从能量角度出发对城市系统中的产业结构、交通布局、基础设施等历史演变规律,从城市历史规律入手重点对城市的交通、产业、基础设备、人员生活等不同类型的碳排放进行细致分析,得出每个类型的碳排放现状以及未来的碳减排潜力,进而得到每个类型的碳排放指标和责任,根据责任和指标合理的规划建设城市新的能量布局。

3.4物质流低碳化

从生态角度来看,城市是一个极度自由和开放的综合性系统,其在最先开始建设时,几乎所有的物质来源都来源于生态系统,在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其所产生的废弃物质也是直接排到生态系统中。而研究物质在时间上的代谢,在空间上的阻滞,对于低碳城市规划建设有重要的作用。单从物质循环这一角度入手,低碳城市的特点应该是物质流效率高,无论是碳输入还是碳输出和消耗都应该维持一个较低的水平。

分析城市的物质流核心思想就是要将整个城市看成是统一的整体,物质在流动过程中会遵循守恒定律,根据这一关系来分析城市这个系统物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物质输入输出,从而分析城市在以往建设和发展中资源利用问题、环境破坏问题、生态承载问题等问题内在机理。只有这样,能够为低碳化城市的规划和建设提供足够的经验和规律,现代化的低碳城市规划建设才能够制定出更加针对性的调控方案。值得一提的是,采用物质流分析法这一过程能够更加明确城市系统中所有因素之间的关系,这对物质利用方面和循环利用方面有积极的影响,这能够促进城市向低碳化发展。

4结语

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现代化城市发展,而城市的发展要切实地满足人们的需求,但当前的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和人们的需求背道而驰,太多的环境问题不仅仅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极大的阻碍,还给人们的生存带来了极大的麻烦,因此建设绿色、节能、环保、低碳的社会经济成为了人们的诉求,低碳化城市的规划建设就是一种满足人们诉求而确定的城市发展路线,为此该文就主要分析了低碳城市规划建设的难点问题和关键问题,以期望能够为建设低碳城市做出一点贡献。

参考文献

[1]顾朝林,谭纵波,刘宛,等.气候变化、碳排放与低碳城市规划研究进展[J].城市规划学刊,2009(3):38-45.

[2]张泉,叶兴平,陈国伟.低碳城市规划――一个新的视野[J].城市规划,2010(2):

13-18,41.

[3]王雅捷,何永.基于碳排放清单编制的低碳城市规划技术方法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25(6):72-80.

[4]叶祖达.建立低碳城市规划工具――城乡生态绿地空间碳汇功能评估模型[J].城市规划,2011(2):32-38.

[5]袁贺,杨.中国低碳城市规划研究进展与实践解析[J].规划师,2011,27(5):11-15.

[6]刘晶晶.低碳城市规划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J].城市地理,2015(6):64.

[7]张洪波,陶春晖,庞春雨,等.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下的低碳城市规划创新体系[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38(5):302-305.

[8]王雅捷,何永.基于碳排放清单编制的低碳城市规划技术方法研究――以北京为例[C]//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2013:1-9.

低碳经济规划篇6

【关键词】低碳城市城市规划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能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对人类的生存环境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减少浪费,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提倡低能耗、低污染的低碳经济,已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话题。目前,中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阶段,快速城市化的发展使中国同样面临了气候变暖和能源短缺问题,而低碳城市是缓解能源压力和气候变暖的重要途径,因此处于这一时期的中国需更加坚定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走低碳发展之路。

一、对建设低碳城市的总体认识

建设低碳城市,首先要对低碳经济的内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与生态经济、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等一脉相承,也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紧密关联。低碳经济是针对节能、节材资源的节约,重点改善大气环境和生态环境。而且发展低碳经济是贯彻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新型城市化和新型工业化以及发展循环经济等一系列政策与国际接轨的做法。

低碳城市的本质是在城市实行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一个良性的可持续的能源生态体系。目前,发达国家建设低碳城市的经验主要包括:发展清洁技术、清洁能源;推行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和建筑;制定高效的交通运输规划;倡导资源回收利用和绿色消费。建设低碳城市,一是着眼于“碳源”的替代、减少和提高效率,二是着眼于“碳汇”处的吸收。其中,最积极的方法是减少输入端的高碳能耗,这需要把重点放在推行低碳导向的新型工业化、新型现代化及具有整合作用的新型城市化方面。新型工业化就是要大力发展低碳型、循环型的物质经济来减少碳排放;新型现代化就是要大力发展公共型、服务型的消费来减少碳排放;新型城市化就是要大力发展紧凑型、组团型的城镇空间来减少碳排放。此外,要提高城市森林覆盖率和绿化率来提高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

二、低碳城市规划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1、低碳城市规划的定位

为有效促进低碳城市建设,必须完善相关的低碳城市规划的编制体系。低碳经济、低碳城市是理念,只有将其和传统城市规划体系融为一体才能体现低碳城市规划的作用,也是低碳城市历年进程中第一环节。低碳理念融入现有的法定城乡规划编制体系中,在城市各项规划内容中设置低碳目标、实现低碳目标,落实到城市总体布局、城市交通和道路系统布局、居住区规划、城市公共空间及其相关工程规划建设中。低碳经济、低碳城市理念和传统城市规划体系融为一体是现有传统城市规划理论不断完善的体现,也是城市规划作为公共政策所应具备的与时俱进的特点。

2、低碳城市规划的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作为规划实施的主要控制手段,是将低碳城市由概念到可操作的关键所在。指标体系的构建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综合性与单项性相结合。所选指标尽量涵盖低碳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所选指标既能反映总体情况,又能反映各分类、各单项情况。

(2)具体明确、相对独立。所选每个指标均反映一个侧面情况,指标之间尽量不重复交叉。

(3)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具备可操作性。所选指标既有定性描述的,又有可量化的。

(4)可考评性,即通过常规的方法可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对规划的实施与成果检验可进行有效指导。

(5)指标值的适应性。由于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资源环境条件存在着较大差异,对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地区应有不同的指标值,从而更有利于实施和推广。

三、我国低碳城市建设的城市规划措施

1、城市空间布局

建立科学、合理、有序、稳定、高效的城市空间结构,对于防止交通拥挤、空气污染、城市热岛效应等大城市病的发生,提高城市运行效率,降低城市内耗,减少城市能源消耗水平具有重大意义。针对我国城市的现状,要尽快遏制大城市主城区“摊大饼式”的蔓延趋势,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对主城区人口密度过高和功能过分集中的城市要进行适当的有机疏散,并通过规划合理的城镇空间体系,适当遏制大城市的无限膨胀,降低城市的热岛效应,从而减少城市夏季的空调能源消耗。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也应适当集中紧凑布局,以减少交通能源消耗。

2、产业规划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研究国际产业发展规律和我国各地产业发展的自身规律,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节能减排战略和建设两型社会的有利时机,先行先试,降低高碳产业的发展速度,提高发展质量;加快城市经济结构调整与升级,加大污染工业、设备和企业的退出力度,全面完成城区高污染企业的退出;提高各类企业的能源使用效率和排放标准;提高钢铁、有色金属、建材、化工和电力等高能耗行业的规划准入条件;制定低碳产业规划战略,将可再生资源、高新技术产业作为产业发展的重点,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城市规划应该对低碳产业的发展规律加强研究,在用地规划等方面为低碳产业发展提供便利和有效的引导。

3、交通规划

交通与建筑是现代城市能源消耗最大的2个行业,点总能源消耗的70%以上。因此,要大力推行绿色交通规划,实施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交通模式,确立城市公共交通的优先地位,倡导低能耗、低排放的低碳出行方式。有关研究表明,全球汽车尾气排出的二氧化碳量占其总排量的17%左右。一辆轿车一年排出有害气体是其自身重量的4倍。目前,我国城市的公交出行比例为40%左右,而发达国家大城市公交出行比例已达到50%~60%。因此,在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中,要通过合理的规划来提高公交出行的比例,有条件的城市要实现地铁、城铁、机场、公交车、出租车等公共交通方式“零换乘”,并保留和扩大城市道路上的自行车道和步行道,提倡绿色出行方式。对外交通规划方面,要推行以城际轨道交通为主、高速公路为辅的交通模式,加快城际铁路和地铁建设,打造城际高速立体交通网络。此外,要做好推广新能源公交车、控制私人交通工具的出行规划管制。

4、房地产开发

大力推行绿色建筑规划设计,研究制定适合各地气候条件的绿色建筑规划设计标准,主要包括:建筑节能政策与法规的建立;建筑节能设计与评价技术标准、供热计量控制技术的研究;可再生能源等新能源和低能耗、超低能耗技术与产品在住宅建筑中的推广应用;提高设计的合理性和延长使用寿命等。在规划报批、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阶段,建立建筑节能规划设计审批标准与审批制度。同时,要研究出台精装房规划设计标准,减少装修材料的损耗,在旧城改造中应尽量保留具有悠久历史的建筑群、庙宇和街巷,避免大拆大建。

5、低碳能源规划

城市规划中应重点着眼于长期战略技术的储备,整合市场现有的低碳技术,加以迅速推广和应用。在生态城市内推广太阳能、地热能等绿色能源的使用,一方面可以减少对石油、煤炭等能源的依赖,提供可持续使用的能源;另一方面绿色能源代替传统能源可以大幅度减轻环境压力,改善区域内环境质量。

总之,建设低碳城市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需要各行业、各部门的通力协作与配合。规划先行,城市规划在低碳城市建设中理应发挥龙头作用,把低碳理念、低碳做法贯穿到城市规划编制与管理的各个环节,通过规划手段实现最大限度的节能降耗、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探索出切合我国发展特征的低碳发展新模式和新路子。

参考文献:

[1]辛章平,张银太.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J].城市发展研究.2008(04)

[2]庄贵阳.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5(03)

[3]鲍健强,苗阳,陈锋.低碳经济: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J].中国工业经济.2008(04)

[4]辛章平,张银太.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J].城市发展研究,2008,15(4):98-102.

[5]叶祖达.碳排放量评估方法在低碳城市规划之应用[J].现代城市研究,2009(11):20-26.

[6]龙惟定,白玮,梁浩,等.低碳城市的能源系统[J].暖通空调,2009,39(8):79-84,127.

低碳经济规划篇7

1低碳型企业集聚区的基本内涵

企业集聚指的是地理相近的经济主体由于经济的相关或互补性,在一定的区域内集聚,从而释放出集聚效应,为集聚区的企业带来由于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效应带来的成本、品牌、分工优势等收益。低碳型企业集聚区要求要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原则来实现低碳经济增长。通过发展低碳经济,实现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低碳化的根本性转变。其核心内容在于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以循环经济为发展重点;以低碳经济支持政策为保障,来促进企业集聚区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目标。

2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集聚发展面临的问题

低碳经济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国际社会长期发展的趋势。但结合我国现阶段各区域发展的实际情况,必须客观地认识到企业在集聚化发展过程中向低碳经济转型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2.1企业能源需求不断增长,能源结构高碳化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居民消费结构升级,都对重化工产品形成巨大的需求,进而转化为生产企业能源需求的增加。发展阶段与发展方式导致高消耗和高排放。尤其是我国一直以来都是以煤为主要能源,高碳化的能源结构使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已占全球的18%,受到世界的关注。一直以来,无论是在煤炭产量还是煤炭消费方面,我国都逐年增长。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给我国带来了比较严重的环境问题。目前全国85%的二氧化碳、90%的二氧化硫和73%的烟尘都是由燃煤排放的。我国以煤炭等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结构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都很难改变。

2.2企业能源技术落后,能源效率偏低

我国与发达国家在低碳技术方面还存在较大落差,我国单位GDp能源消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2倍左右,比美国、欧盟、日本和印度分别高2.4倍、4.6倍、8倍和0.3倍,这说明我国能源技术过于落后。从2001年到2007年,我国能源强度从4.21吨标准煤/万元增加到4.77吨标准煤/万元,能耗水平不断上升,目前能源效率比世界先进水平低10个百分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大部分没有完成“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单位GDp能耗下降20%的目标,只有极少部分地区实现了年度单位GDp能耗目标。

2.3低碳意识没有普及,缺乏发展战略

2008年起,政府就推广“碳排放交易”,但大多数企业对“碳排放交易”觉得遥远与陌生,“低碳经济”意识还没被多数企业所接受。技术创新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但我国在低碳技术的研发方面还面临诸多困难。一方面,缺乏完整、有效的政策支持体系;另一方面,金融系统对于低碳技术项目的支持不够。

3发展低碳型企业集聚区的基本原则

3.1政府推动和市场主导相结合

深入研究国内外低碳经济发展趋势,结合实际,认识本区域发展低碳经济所拥有的优势以及面临的制约和挑战,扬长避短,把握市场方向,政府积极推动,突出重点产业低碳化发展,实现低碳经济可持续性发展。充分利用本土产业和龙头企业在品牌、技术、人才、市场、文化等方面的综合发展优势,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方针,建设有区域特色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

3.2整体规划和分步推进相结合

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思路,合理确定低碳经济能源发展路径、产业优化路径、集聚区建设路径和生态布局路径,与集聚区总体规划、各产业发展规划、各类专项规划等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相互衔接。

3.3资源优化和环境友好相结合

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把资源节约、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积极开发和推广资源节约、替代和循环利用技术,逐步淘汰能耗高、污染重、排放高的落后工艺和产品。强化从源头防治污染和保护生态,严格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行为。严格保护耕地和山水林资源,促进低碳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3.4经济增长和低碳发展相结合

低碳经济发展必须坚持经济增长与低碳化并重的方针,紧紧围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低碳化的根本性转变,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资源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推进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的结构调整与技术进步,建立健全与低碳经济建设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逐步形成低碳经济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促进低碳化可持续发展。

4低碳型企业集聚发展的基本模式分析

4.1低碳经济生态建设模式

发展低碳经济不仅要从碳源上进行有效遏制,减少碳源的排放,还应该在大力建设碳汇。在集聚区要充分挖掘潜在的生态资源,进行植树造林和园林绿化,增强该区域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从而尽可能通过生物固碳方式,形成区域碳汇。

4.2低碳经济能源优化模式,重点是减少碳源

首先可以通过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提高单位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单位GDp能耗。其次,要大力开发使用新型能源,转变能源结构,提高新能源在集聚区的使用比重。同时,还要从管理方面入手,提高集聚区能源管理效率,促进能源节约。集聚区的优势之一是资源共享,要发挥区域内公共设施的节能作用,如区域内的道路绿色照明工程、绿色公共交通设施等。同时,对于区域内企业的基础建设要大力扩大新型节能建材的使用,发展节能建筑,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标准和法规体系,对达不到建筑节能标准的项目不予审批或者不准进入市场交易。

4.3低碳经济产业优化路径

着力打造低碳产业,不断加快结构调整,实现资源共享,促进产业的优化升级。力发展循环经济,着力推进节能减排。构建产业循环链条。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低碳经济市场化,努力发展碳交易。要积极推进碳交易项目,引进资金和先进的低碳技术,进一步促进产业链的升级和经济增长。

5低碳型企业集聚发展保障措施

在低碳型企业集聚化发展过程中,首先要坚持经济增长和低碳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在做好整体规划的基础上来稳步推进。既要发挥政府的主要作用,也要调动经济主体的主动性,不断创新,使经济发展与环境相互协调。

5.1完善区域内低碳经济的政策法律环境

我国已经制定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法律,对我国低碳产业的积极迅速发展有着积极影响。区域内在严格执行法律的同时,要进一步完善相配套区域政策,使区内有一个发展低碳经济所需要的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在现有能源结构的条件下,以命令―控制和成本―收益机制相结合的方式,促进低碳型经济的落实。

5.2建立企业低碳经济发展评价体系

对集聚区的发展,除了速度指标,要突出对持续发展、清洁发展、低碳发展等内容的评价指标,制订详细的评价考核低碳经济发展评价体系。建立政府节能低碳工作问责制,将节能低碳指标完成情况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作为政府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和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同时要将工作进展情况和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对各级负责人政绩考核重要内容,节奖超罚。建立健全节能低碳监管监察体制,加强节能低碳监察,充实统计力量,提升节能低碳统计能力,加快建立各级节能低碳监察中心。引导社会各方面加强对节能减排的资金投入,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以直接融资和其他融资方式加快企业节能减排技术改造。

5.3严格落实低碳经济发展规划

把低碳经济纳入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与自主创新规划相衔接,分解规划责任,推动低碳经济发展规划顺利实施。制定重点行业低碳发展规划,严格控制新建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加快重点行业向低碳转型,实现低碳发展。把落实低碳经济发展规划与执行节能减排政策相结合,制定节能低碳环保市场准入门槛,严格执行节能低碳评估审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项目核准程序。把落实低碳经济发展规划与加快集聚区建设结合,建设低碳型基础设施,将低碳理念引入设计规范,合理规划集聚区功能布局。

5.4加强完善低碳技术开发支持体系

实现低碳经济的目标,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低碳技术研发及时进行超前部署,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的引领作用,加快构建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技术体系。根据区域的基本情况,选择适合的低碳经济突破口,完善人力资本开发与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制度环境的激励作用,切实加大对适合于区域发展道路的节能低碳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力度。同时要加强人才培养和人才基地建设,并建立区域内节能低碳技术信息制度,促进集聚区技术共享。

5.5综合管理与市场手段,建立低碳补偿机制

首先,可以通过一定的管理对低碳经济进行补偿,对非低碳行为进行惩罚;其次,要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鼓励利用各种市场交易模式从经济上给予低碳经济进行支持。

低碳经济规划篇8

关键词:低碳;低碳经济;校园规划;低碳校园

0引言

在2010年,“绿色”、“低碳”已成为我国两会的热门议题之一,尤其,近来频繁的重大地质灾害、极端天气,对我国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大家越来越感受到气象变化给人类带来的可怕灾难,因此让整个社会进入低碳生活状态已经刻不容缓。

高校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播者与创造者,要承担引领人类文明、提升公众意识的重任,这既是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赋予的一份义不容辞的责任。当前高校要当好“低碳经济”的排头兵,努力建设节约型校园。在我校规划江宁校区西区建设之际,建议以建设“低碳校园”为目标,构建一个和谐、美丽的节约型校园。

1低碳与低碳经济概念

低碳,英文为lowcarbon。意指较低或更低的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排放。

英国政府在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首次正式指出,低碳经济,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同时创造更高的生活标准和更好的生活质量的途径和机会,也为发展、应用和输出先进技术创造机会,也能创造新的商机和更多的就业机会。

近来很多学者也对低碳经济做出了定义,低碳经济[1],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文献[2]中指出,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的碳排放量、生态环境代价及社会经济成本最低的经济,是一种能够改善地球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可持续性很强的经济。

低碳经济是绿色生态经济,是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和低碳发展等经济形态的总称,低碳经济的实质在于提升能源的高效利用、推行区域的清洁发展、促进产品的低碳开发和维持全球的生态平衡。低碳经济的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在不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前提下,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可以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从而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实现经济和社会的清洁发展与可持续发展[3-5]。

低碳经济改变世界经济增长的方式,改变人类的生活的方式,从某种程度来说,发展低碳经济将是一场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如今,“低碳”已经逐步深入人心,成为一种社会潮流。

2我国高校校园规划建设中面临的问题[6-7]

2.1高校间盲目攀比,过度的景观建设——大湖面、大草坪、音乐喷泉、各类树种等

部分高校热衷于建大型广场(占地几十亩),建大型音乐喷泉,不注重土地使用效益和投资经济的合理性,浪费大量的学校资金和社会资源。

大学在校园环境建设中规划趋于形式、大广场、长轴线的现象突出。校园空间尺度过大,缺乏亲切感;道路过宽,建筑密度低,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过多的亭台楼阁,假山喷泉,名贵树木等,不经济、不适用。然而大学师生实际生活所需要的运动设施、器材和活动场所,以及能形成树荫的速生树种却较少。

2.2校园建筑盲目建设,使之失去了文化内涵

高校的环境建设应有自己的特色和文化底蕴,需要整体规划。但部分高校的环境建设往往按“一把手”的喜好而定,使之失去了校园原本的特色,有的盲目模仿,甚至增加造价,浪费资源而又对改善校园环境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2.3环境建设“重于改造,轻于保护”

部分高校在进行校园环境建设时,对基地及周边环境的自然环境往往不注意保护,追求观赏性和经济价值,把天然树林变成人工林。这样完全是舍本逐末,东南大学建筑系教授王建国强调,在规划设计时应牢固树立生态和环境优先的理念,校园基地并不是绝对的越平越好,要善待基地中的植被。国外许多大学校园并不讲究整齐划一,保持着原有的自然地貌和生态印痕,形成特定的环境特色。

确实,这样既保护了环境、生态,又节约了社会资源,有利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2.4能源浪费,过亮的夜间照明、过冷的空调、过高的供暖温度等

在办公室、教室、图书馆等地方,我们经常会见到冬天门窗全开而空调温度设定很高;夏天进房间需要加外套,或者在冬季有暖气的情况下同时又打开空调将温度调的很高;常常还会发生人走后不关空调、不关电扇、不关灯的现象;夜间照明过亮,景观照明过度过滥现象等都是能源的浪费。

3引入低碳经济概念对建设新校区建设的必要性

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过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导致的一系列问题日益突出,减少碳的排放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

高校理应成为倡导和发展“低碳经济”的排头兵,高校应采取先进技术、严格及科学的管理方法,做到校园规划的可持续发展,立足解决校园规划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就需要在高校校园规划中引入低碳经济的概念。

目前,各国高校已经开始实施低碳校园建设。在美国,各高校成立了“气候变化应对协议校长联盟”、“环境改进委员会”、“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等机构,致力于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水资源的节约、材料回收等。耶鲁大学对校园里90栋大楼(全校共300栋)的供暖、通风和冷气系统进行了改造,采用全自动控制,大楼安装隔热窗,尽量使用太阳能和风能。在哈佛大学,推行了校园节能计划、资源效率化计划、学生绿色生活计划和综合能源管理等一系列推行低碳校园计划并取得显著成效。另外,英国诺丁汉大学朱比丽分校新校园也是低碳型校园建设的典型范例,是目前公认的生态建筑标志之一,设计突出生态设计的特征,在废旧工业用地的基础上更新再建,变成了一个充满自然生机的公园式校园。

“低碳经济”是当今世界正在兴起的一种发展方式。我国是世界碳排放量的大国之一,低碳经济将成为中国在较长时期内经济发展的重要主题,是中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内高校应积极作出响应,在校园规划建设中,要积极主动引入“低碳经济”,努力建设节约型校园,在高校校园里让“低碳”无处不在。

4建设低碳校园规划的举措

在高校校园,尤其在新校区的规划中,提出以生态原理为指导思想,优化整合各个系统、各个层面的低碳生态技术,最后实现低碳、持续发展的低碳校园。

一般说来,校园规划应考虑以下方面[8-10]:

4.1建设校园环境,生态优先

全面了解规划区域内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以及自然生态特征与校园活动的联系,运用生态系统整体优化的方法和原理,合理的设计和建设校内建筑,追求校园整体的优化和总体关系的和谐,强调各部门、各层次之间的协调,使校园内资源最大限度地节约、利用,校内办公、教学、生活等建筑与当地环境形成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整个系统能具有自我调控能力和抗干扰能力,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4.2实现校园数字化

同时校园不能独立于社会,是社会的缩影,所以校园的规划和发展应立足于当地经济与资源条件,形成校园文化和周边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互补,各种资源得到有效配置与利用,协调发展。

在校园建设中,应重视弱电工程建设,运用网络加强校园与社会的联系,让校园以互联网为基础,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延伸,实现与社会信息共享,最终实现数字化教学、数字化资源管理等。

4.3建筑设计上,实现节约型校园建设

建设低碳校园,当然离不开低碳建筑。低碳建筑是指在建筑材料与设备制造、施工建造和建筑物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

低碳建筑的内涵和节能建筑、绿色建筑是一致的,相辅相成的。学校推行绿色低碳校园的发展,在采暖、制冷、电力等方面的能源使用上考虑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校园建筑使用的光源尽量选用节能灯、led等低耗能产品,某些建筑可以采用光导管照明技术,满足建筑物对自然采光要求;在建筑屋面、墙体周围、外窗种植植被,与周围的生态环境相融合,减少对大自然的侵扰;

4.4提高师生低碳意识

学校需采取先进、严格、科学的管理方法,全校师生一起做好校园节水节能、垃圾处理、污水排放等问题,大家携起手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在全校逐步形成节约能源光荣,浪费能源可耻的氛围。

5结语

引入低碳校园规划的理念,尤其在新校区建设中,合理规划设计,具体安排实施,建设低碳校园;引领社会,为学校的低碳校园建设做出自己贡献。

参考文献:

[1]什么是低碳经济[ol].中国新闻网,2010-07-08,/ny/2010/07-08/2389535.shtml.

[2]方时姣.绿色经济视野下的低碳经济发展新论[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4):8-11.

[3]庄贵阳.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58(3):8-12.

[4]贺庆棠.低碳经济是绿色生态经济[n].中国绿色时报,2009-8-4(2).

[5]付允等.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18(3):14-19.

[6]余亦文.高校节约型校园规划建设的研究与实践[d].长沙: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7]程季.对当前高校校园规划的现状及突出问题的思考-引入低碳经济概念[j].才智,2010(8):233-234.

[8]王宗强,尹洁,王颖.关于高校建设节约型校园的理性思考[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8,13(2):171-173.

低碳经济规划篇9

关键词:绿色低碳;城市;规划;体现;交通;建筑

中图分类号:G322文献标识码:a

我国经济发展正面临着高消耗和高碳排放的问题,制约了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为应对生态危机和全球气候变暖,必须要将经济发展和生态优化紧密相连。我国正处于高速城市化发展进程中,需要探索绿色低碳城市化发展模式。该发展模式需顺应新生活方式、新能源、新产业革命的发展趋势,也要满足中国城市化当代特征。故此,绿色低碳城市设计和规划成为现代化城市发展的新趋势。

1.绿色低碳城市规划概念

绿色低碳城市是城市空间为载体,根据绿色低碳理念构建城市经济发展新方向和新模式。绿色低碳社会属于城市社会发展蓝图,是绿色低碳生活导向的城市。事实上,在现代城市规划综合应用中,常见的有绿色低碳社会理念、经济理念和生活理念。目前,中国城市快速发展阶段主要面临的问题是能源短缺和气候变暖。绿色低碳城市规划是从原本城市形态、建筑群体、发展模式出发,合理布置好城市交通、建设用地,综合解决世界气候变暖和能源短缺问题。绿色低碳城市规划是为了达到绿色低碳城市模式。

1.1绿色城市设计理念

受全球环境变化的影响,城市设计规划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城镇环境问题,更多的考虑到了人和自然环境的问题。由此探索整体发展和环境优先的新型城市规划思想和方法。绿色城市设计,是在城市经济允许的条件下,重视人类居所和自然生态的协调性。加强自然环境保护,合理利用城市空间,完善城市的绿色基础设施。城市交通要提倡公共交通,尽量避免大量私家车的出行,加强城市功能的混合性。城市设计宏观层面上,一些占地不均匀或规划不合理的路段适当拆迁,尽量减少大型拆建的资源浪费。城市设计微观层面上,积极倡导绿色建筑,采用一些太阳能、风能等自然能源,使用节能材料,实现绿色城市规划。

1.2低碳城市规划理念

低碳城市规划是从城市最初形态、建筑布局、发展模式出发,其最终目标是构建低碳城市。通过规划城市交通、建设用地等基础设施,从而构建成低碳排放型、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形态。低碳城市规划理念的意义是,用低碳理念引导城市的合理规划,达到城市和自然和谐发展。城市规划布局可完善低碳城市几何空间结构,并替代一些高耗能、高排放的能源。以低碳理念和特征可以转变城市生活方式,而坚持可持续发展,人们的居住环境和自然整体便会互惠互生,形成低碳环保、经济高效的城市形态。

2.绿色低碳理念在城市规划编制中的体现

城市规划师要改变现有城市规划理论、理念和方法,把绿色低碳理念落实到实际生活内。从重视城市用地平衡转变为重视城市发展碳氧平衡。在城市发展策略和功能定位上,重视低碳规划策略和模式引入,更新城市规划指标体系和技术规范。城市规划编制的重点是空间规划,规划师要了解城市空间使用模式的优化方式,减少城市建筑和交通的碳排放量。并构建城市的新型节能环保建筑群。

2.1城市规划布局

2.1.1城市空间结构的规划

城市空间结构规划,要重点解决城市人口密度和紧凑型城市空间结构布局的矛盾。一方面要制止城区的摊饼式膨胀,对高密度人口进行疏散,减弱城市热岛效应。另一方面要实施控制型的紧凑疏解,推动公共交通走廊型城区的空间方式扩展,新的规划布置于公共交通纽带。根据城市发展的速度,走廊方向开展分时序和分段的规划发展,满足人口增长中的不确定需要。城市整体结构形态方面,要对比、评估和分析各种空间布局的碳排放量,获得不一样的绿色低碳建设理论,并对比选择最优化的城市空间结构方案。比如,城市中的居民区、功能区、CBD新区、产业园区规划和设计,建设布局有较大差异。具体实施应当注意具体可行性。积极向居民区人们宣传低碳生活与消费理念,并构建高效节能的居民区基础设施;CBD新区规划中,组织不同功能的建筑和用地布局,对规划布局的绿色碳汇、能源集中供给进行优化;产业园区规划要分析不同的产业布局能源损耗,提升废物能源再生利用率。

2.1.2城市交通系统的规划

城市交通是城市物流、人流、信息流的重要载体。城市经济活动离不开城市交通。城市交通的良性循环能够实现城市功能,促进社会和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系统规划,以绿色低碳环保理念为原则,实现交通系统内部效益性和协调性。

2.1.2.1内部优化

在城市交通系统的内部优化中,要减少交通能源的消耗,规划好公共交通系统。比如,根据城市规模规划城市的快速轨道交通,减少城市交通拥堵。发展高效率、高品质、低成本、低污染、低能耗的快速公交系统,从而牵引绿色低碳的交通格局。此外,要积极发展环保型的交通工具,开发研制小排量、新能源的公交。解决能源浪费、占据过多城市用路、尾气污染问题。

2.1.2.2外部协调

城市规划要协调好交通容量和城市开发强度的关系,以交通系统规划来支撑城区的土地规划。重点研究交通规划外部的规划模式和需求,道路规划建设注重环境的影响。考虑和城市规划相关的要素,以此实现城市交通绿色出行。倡导全民参与,以绿色低碳宣传提高全民的交通素质水平。重点培养全民的绿色交通消费意识,构建有节制的交通理念。

2.1.3城市土地规划

城市土地规划方面,需探索不同的组合形式,制定出城市土地的开发强度和用地性质。根据紧凑型城市的空间规划理念,应当以小混合、大分区的原则构建多功能混合土地使用模式,尽量减少资源利用率,实现绿色低碳的目标。为了减少城市总体规划功能分区致使的功能区资源浪费和用途单一现象,应当按照原则规划土地,改变传统的功能分区僵化布局。

城市化进程需要大量的建设用地。但城市中心用地价格较高,且建造完毕,故此需要征用适量的耕地。规划师要处理好农业用地、工业用地和城市化用地关系,并提出节地的目标。城市高层住宅要保证前后建筑间距大于30m、侧向间距大于13m,满足日照时数。规划师在城市土地规划时,要对高层建筑进行日照验算。城市高层住宅小区应构建较多的地下车库、商场、餐饮,实现节地。城市中有些复杂的山地、坡地要合理处置填方,保证土石方的平衡,确保场地规划用地的经济合理。

2.1.4绿地系统的规划

城市生态系统中的绿地系统,不但能够塑造一人的城市形象,而且能够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在低碳城市建设中,绿地系统可吸收二氧化碳。减缓热岛效应来调节城市气候,减少碳排放量是随意性的,没有进行总体把握。构建低碳城市,不仅要保证绿地的数量,而且要保证绿地的质量。在城市绿地布局中实现面、线、点的绿地结合,构成均匀分布的绿色网络。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改善城市绿地环境,降低碳排放量。

2.2绿色低碳技术

2.2.1节能型建筑的设计

随着城市建筑高度的不断增加,建筑风环境问题逐渐受社会大众重视。建筑高度增加,高层建筑室内外环境问题较为严重。由于建筑风环境关系到了行人的舒适度和安全,许多城市制定了专门法规去监督和管理住宅小区建筑风环境的问题。大型工程项目要开展风环境强制性评估,以司法和行政手段控制城市中的不良建筑风环境。住宅小区的室外风环境较差,夏季可能会影响到室内外通风顺畅,加大了室内空调负荷。在冬季会因为建筑结构的渗透要进行能耗采暖。设计出良好建筑风环境,能够降低建筑能耗。城市广场、街道,规划师可改变建筑物外形和布局情况,杜绝不良风环境根源。或者可以增加格栅、挡墙,种植一些乔木,改变建筑风环境的风向,保证高楼后花园和广场洁净度。

除了建筑风环境问题,还有建筑朝向问题。建筑物朝向会影响到建筑物的空气渗透热量、冬季太阳辐射和夏季通风降温。其他朝向相同时,东西向板多层住宅建筑传热耗热比南北要高出5%,这就会增加室内空调损耗与遮阳成本。以节能角度出发,建筑物总平面的设计和布置便于夏季通风和冬季日照。建筑朝向应当采取南北或者偏近南北,房间东西向易被夏季日晒。

2.2.2推广应用绿色低碳能源

要对原有能源结构进行更新,开发和利用城市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我国城市中使用的石化能源主要是煤,其次是石油和天然气。但是,煤炭的含碳量最高。我国城市应当提倡使用风能、太阳能、核能、水能等无碳能源,并规划好山谷地块的能源系统试点。以冷、电、热三联供技术完成能源梯级利用,提升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以绿色低碳城市规划分析,支持无碳能源和绿色低碳,能够促进城市能源供应多样化,积极处理好无碳能源和高热值碳密集能源协调的关系。这也是绿色低碳城市规划的主要技术路线。清洁生产和绿色低碳技术是绿色低碳经济的主要形式。清洁生产是在开采资源、产品生产、废料使用过程中,尽量限制高碳能源的使用,减少一氧化碳和污染气体的排放。以保护湿地、植树造林、集约利用土地和提升城市绿化的方式,构建绿化低碳型城市。

3.绿色低碳城市的未来发展规划

3.1加强绿色低碳城市建筑建造的全程监管

需在绿色低碳城市的规划、审图、设计、施工、监理、竣工验收等环节加强监管,使用城市当地材料,并划定建筑材料运输范围,减少材料运输能源消耗。根据城市自身的特点,合理使用风能、太阳能、沼气或地热能,最大效率的利用当地能源和资源,实现绿色低碳城市是发展要求。

3.2规划符合我国国情的绿色低碳城市

我国绿色低碳城市基础差、起步晚、工程实践较少,还属于生态经济起步阶段,经济发展程度比不上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技术和标准处在研究阶段,在制定标准时要重视中国实际情况。绿色低碳建筑,需开发和研究控制碳含量的措施和计量碳含量的技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选择绿色生态的建筑材料、设施,构建新型的绿色低碳建筑。例如,我国杭州市在规划绿色低碳城市时,推行“六位一体”理念,即建筑、交通、低碳经济、环境、社会和生活。而厦门市低碳城市规划重视空间布局,推行交通和建筑节能降碳,并发展交通、建筑低碳模式。

3.3加强材料开发和技术研究

城市的碳排放主要在交通、建筑和日用方面。而我国绿色建筑的建造设备和技术较为缺乏,需组织科技力量研究绿色建筑的关键技术。同时,要开发出具备自主知识产权,并满足绿色低碳的交通工具。将发达国家这方面的成熟经验和技术,结合我国国情进行创新和发展,以最低成本加快绿色低碳城市的发展进程。

3.4探索有效化的绿色低碳城市管理模式

我国绿色低碳城市规划的内容较多,以能耗部门进行划分,有建筑、工业、农林、能源和交通部门。我国绿色低碳城市管理是经济发展的途径和质量,要求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减少碳排放量。绿色低碳城市管理需要政府和市场两种因素的共同管理。开发商申报绿色建设的设想和方案,再由政府主管部门审查和备案。由具备资质的监督机构监督项目建设过程,以项目在规划、设计、施工中的情况综合评价项目绿色低碳性能。同时,评价结果是市场选择的依据,开发商需通过对应信息下市场和政府优惠政策获得相应的投资回报。

结束语:

绿色低碳城市规划是复杂的、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在优化空间结构规划、城市交通规划、土地规划时,要求各部门和各行业的积极配合和通力协调。以城市绿色低碳理论、经验支持,可实现合理的城市规划。绿色低碳城市规划要改变传统规划方式,解决所面临的技术难题。低碳城市是充满生机的个体,它和城市建设、低碳技术相互作用,产生联系,既是可持续性城市建设的鼓励,也是城市规划在新环境条件中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王富华.论绿色城市设计与低碳城市规划[J].建材与装饰,2012,(35).

[2]王建国,王兴平.绿色城市设计与低碳城市规划——新型城市化下的趋势[J].城市规划,2011,(2).

[3]刘秀华,陶丽霞.浅谈“时尚”的绿色•低碳[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2).

[4]曾伟东.现代城市化下的低碳城市规划设计探讨[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3,(4).

[5]谢世雄,李艳兵,徐娟.基于绿色低碳理念的长株潭绿道规划体系构建[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

低碳经济规划篇10

【关键词】低碳城市理念;城市规划;引导;转向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气候变化涉及的科学问题已越来越关注人类活动的影响,碳排放成为影响全球气候增温的主要因素,国内外研究发现,碳排放与城市化过程相交织,低碳城市遂成为遏制全球增温的重要选择。城市规划是一种土地和空间资源的配置机制,是城市政府引导城市发展的重要规制手段。目前中国城市规划体系,是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基本前提下构建起来的。尽管近年来,城市规划逐渐强调民生、环保等目标,但城市规划理论和指标体系中,没有将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等作为限制性要素。中国正处在经济快速增长、城市化加速、碳排放日益增加和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时期,低碳城市规划则是中国低碳城市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

1.低碳城市的概念

低碳概念最初产生于经济发展领域。英国政府在2003年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在世界上首次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日本于2007年开始致力于“低碳社会”的建设。城市作为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聚居地,也是能源消耗和等温室气体排放的主体和集中地。因此,城市应该成为低碳发展的空间载体,成为人类验证“低碳经济”和“低碳社会”理论,实现低碳发展的首要区域。国际社会于2007年开始关注“低碳城市”(LowCarbonCity)的概念。低碳城市是“低碳经济”和“低碳社会”的融合,既强调低碳生产又强调低碳消费;既是符合低碳理念的经济发展,也是符合低碳理念的社会发展。因此,低碳城市可定义为:城市经济以低碳经济为主导模式、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以低碳社会为建设蓝图、城市规划以低碳理念为指导的城市。

2、低碳城市规划的理论研究

当前,低碳城市规划相关理论研究主要是对于新能源利用以及节能减排等技术领域的研究和实践较多。对于城市规划来说,城市是否低碳还与城市形态、空间布局、土地使用方式、城市发展模式等直接相关,因此需要加强碳排放与城市形态、土地利用、产业发展、能源利用、交通模式、城市建筑等多方面的相关性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构建低碳城市规划的相关理论基础,并进行实证分析,为选择最适宜的未来城市发展道路提供思路,塑造一种理想的、可持续的低碳城市模式。

3、低碳城市规划的定位

为有效促进低碳城市建设,必须完善相关的低碳城市规划的编制体系。低碳经济、低碳城市是理念,只有将其和传统城市规划体系融为一体才能体现低碳城市规划的作用,也是低碳城市历年进程中第一环节。低碳理念融入现有的法定城乡规划编制体系中,在城市各项规划内容中设置低碳目标、实现低碳目标,落实城市总体布局、城市交通和道路系统布局、居住区规划、城市公共空间及其相关工程规划建设中。低碳经济、低碳城市理念和传统城市规划体系融为一体是现有传统城市规划理论不断完善的体现,也是城市规划作为公共政策所应具备的与时俱进的特点。

4、现代城市规划在低碳城市理念引导下的“低碳”转向

4.1低碳能源与产业

能源低碳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节约能源和开发利用新能源,实现该目标,能源技术的大力发展是重要支撑。Satoshiishii认为大部分的能源技术拥有可持续的特点,它们具有保护资源、提供能源安全、供应多种能源和服务、无环境影响等优点,所以从长远来看使用可更新能源应该是未来能源政策的基本。英国走在了国际低碳能源规划的前列,通过把广大城乡区域进行划分,提出了能源的分区对待和热电联产的使用。但是能源总是跟城市的产业紧密联系在一起,产业结构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城市的能源消费强度。工业的能源消费强度大,而服务业和农业的能源消费强度相对较低。从工业结构来说,重化工业的能源消费强度大,而轻工业的能源消费强度相对较低。产业低碳化就要求城市规划中注重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控制传统耗能工业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进现代服务业和生态农业,建设低碳产业集聚区。

4.2低碳生活与文化

GlaeserandKahn通过对美国66个大都市区研究发现,美国的城市发展与居民碳排放之间存在相应的规律,即:同样收入水平的家庭,居住在城市郊区会比居住在城市中心产生更多的碳排放,这是因为郊区的住房密度低且面积大,同时郊区的居民更容易选择私家车的出行方式,且和就业地的距离也比较长。Susiemoloney认为专业的城市规划设计要使得家庭活动和行为发生改变以达到低碳的生活方式,并且关注塑造人类行为和影响家庭成员能源消耗的因素。城市规划主要作用就是引导居民的低碳消费,包括设计生态节能建筑和城市专用自行车道、步行道,鼓励居民公交出行;建立低碳教育基地、低碳文化宣传机制和奖惩机制,提升低碳社区品质;建设低碳能源供应系统、垃圾回收系统和碳排放监督系统,保障低碳城市功能。

4.3碳汇吸收与利用

碳汇主要是指植物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多少,或者说是植物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从碳汇的概念可以看出,加大碳汇建设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进行生态城市规划,当然二者还是有区别的。植物对城市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可以控制城市的无序发展,如大伦敦规划中的“绿环”,而且还可以净化城市气候美化城市环境。碳汇建设在区域尺度上可采用“绿楔间隔的公共交通走廊”模式,而在城市内部,绿色廊道可以是道路和铁轨的沿线或水畔,也可以是一系列连接开敞空间的绿链,或者是步行者和骑自行车人的景观线路等组成的“城市生态绿网”。此外,控制的排放,除了从城市空间上加强碳汇建设外,还应注重生物能源的使用和生物多样性的培育。

4.4低碳政策与法规

从总体来看,低碳城市发展政策的制定大致可分为两种模式:“自上而下型”和“自下而上型”。国际、国家以及区域层面涉及到资源协调、合作共建、利益分配等方面的低碳发展战略,宜由规划师编制后,通过政府进行区域性和行政性的实施。而基于城市层面的发展战略,更应注重公众的参与。ebi和Semenza认为可以通过制定和实施合理的社区尺度的碳减排项目,组织个人加入邻近的社区小组,使不同的小组联合起来,再与政府职能部门对接。通过鼓励集体参与的方式来加强社区尺度的“社会资本”,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此外,低碳政策的实施需要相关的法律法规的保障,否则会影响低碳城市的建设。日本学者青木昌彦认为低碳城市的制度设计和建设必须结合本地区的制度、经济、文化、历史以及价值现状。张泉则建议首先应将低碳理念融入现有法定城市规划编制体系即低碳城市规划的法律化,在这之后才能更有效地考虑具体低碳制度包括碳税、碳交易机制、节能建筑规范、碳排放监督机制、可再生能源规范等的建立。

5、低碳城市理念下的城市规划对策

5.1城市公共空间的在建成区范围内尽可能均匀布局,并且尽可能布局在交通线旁边,这样可以减少出行次数,并且也减少了出行距离。

5.2鼓励用地的有效混合,避免巨型或单一化的功能分区,提高短距离出行的比例。

5.3提倡绿色交通,鼓励人们采用步行、自行车、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绿色交通方式出行。

5.4城市空间结构的理论依据应当从中心地理论转向多极网络嵌套的理论模式,大型公共设施的建设要与公共交通枢纽相结合,空间耦合一致度可以用来度量城市公共活动中心与公共交通枢纽的协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