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研究十篇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研究十篇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研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3:32:09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研究篇1

关键词:教师教学效果评价方式

语文作为工具型学科,对于其他学科的重要性毋庸多言,每个人的情绪、思想表达,人和人之间的交流共同,协调社会性活动;传承人类的文明都需要语文。人的一生从最基本的使用到高深的思考都离不开这门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语文理解力和表现力是学好其它学科和进行学术研究的基础。

和其他学科相同,对于小学语文的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实质是教学过程的一种有效反馈。为了让教学能够及时根据问题、评价进行调整和控制。使之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对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具有重要作用。以往的教学评价都是教学先行,后期评价制约教学,而且后期评价和前期教学衔接并不紧密。

一、实践层面出现的问题

第一,评价功能未能完全发挥。目前小学语文的教学评价过于强调选拨功能,忽视激励、改进的功能。所有的教学评价都归结到考试成绩,考试似乎成了教学评价的代名词,甚至主导了整个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涉及的方面不仅仅是考试,它对于教师的教学方式与时俱进,师生关系、沟通理解都有着很大的作用。前的问题就突出表现在学生身上就是学生只关心考试得了多少分,排在第几名,很少关心考试中反映出来的自身发展中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这实际上是对考试意义的歪曲认识。

第二,自我评价和互评流于形式,缺少实际效果。教师同行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情况比较了解,所以教师的民主测评都是能够最迅速发现问题,进行反馈的评价。但是整体教学环境的不重视,还有人际关系的制约,教师互评往往都是走形式,说好话,说彼此爱听的话。褒词赞誉、轻描淡写成为互评的主题。其实每所学校关于互评的机制都有很多,比如集体调研、探讨、小组了解、成员互相总结等等形式。教室之间私交比较好,虽然都知道彼此的情况,甚至都了解备课的程度但是也不愿意实事求是。

第三,评价语言缺乏情感;没有人性化因素。俗话说:欲知心中事,且听口中言。所以的思想和情感都能够通过语言来表达,很可能几句教学评价就表达了教师关于整个教学过程最为真实的反映,甚至还有关于整个学科教学的改革理念存在其中。口头评价是公认的最直接、最能够体现内心的评价。只是口头评价有其随机性、瞬时性和评价标准无法固定的因素,对于评价者来说要求很高,这使得人们逐渐弱化了其功能。

最后,评价方法单一、不科学,没有人性关怀。一谈到评价我们常常都认为这是一个需要进行量化的方法,比如对教师的评价就有成绩法、听课打分法,将教师的工作进行量化处理。量化的东西虽然精确但是缺乏了语文学科的特性,那就是情感、交流、人性化的东西在里面。简化后的凭评价程序,评价者只需要根据一张评价表就可以完成一系列的教学评价,制约教师的教学活动。教师工作的很多方面是难以量化的。语文的学科性质决定了教师的人性化色彩很丰富,有些教学知识点是否讲到位可以当作评价的标准,但是全部量化是不科学的,这本是一个语言、文字、情感交流最多的学科,如果硬要变成条条框框的数据来套用,学生的个性被埋没,教师人性的光芒也难以发挥除了,对学生心底学习兴趣的唤醒也被忽略,

二、实践操作的相关建议

首先,激发师生的自主意识,通过评价促进教学。完整的教学评价还应该有备课评价,提高教的备课质量,促进教师精心钻研教材。

针对教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可以额外的提高评价分数,或者提供给教师一个展示自己特点的平台,比如专项备课比赛,就是针对教师如何对教材之外的文章进行备课,提供自己个性化的解读,设计出富有个性的环节。比赛后将每位老师的备课教学设计制定成册,目的是让每个教师都能够看到自己和别人的差距与不同,一方面教师没有因为评价丢面子,另一方面激发教师自主探索精神,不再盲目参考资料,依靠自身理解力来提升备课能力。

其次,过程评价,方式方法机动灵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教学离不开过程,如语言的活动和交往、语言的运用和实践,离开了这个过程,语文知识就难以内化为语文能力,就更别提文化的熏陶了。对于小学语文,学生从内心的理解和掌握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有效正确的交流和运用言语是教学中不能忽视的环节,这就是一个师生教与学的过程,这是不能量化的,一个学生和教师对话可能就是教学过程。这个过程应该纳入教学评价当中。如工作量、学生考试成绩、课堂提问次数这是量化数据,但是这都是结果性数据,过程性的东西无法体现出来。学生的情绪、思维都是一个过程,所以在评价小学语文教学时候应该加一个过程性评价,不需要时时跟踪,阶段性了解学生和教师的状态就可以感受到是否有差别,因此要注意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是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评价过程中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

教学评价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基础,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最大限度的将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发挥出来,提升学生语文的理解、运用能力。通过评价激励教师提升自身理解力和教学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评价在师生之间“活”起来,逐步形成关注学生成功体验的开放性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程婷.略论评价语言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4,(S1).

[2]林珊.论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几对关系[J].全球教育展望,2014,(04).

[3]王晓芳.在新课改下如何渗透形成性评价优化高效语文课堂教学[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2).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研究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060-02

一、小学语文教师应具有新的现代教育理念

一名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教育理念,在我国课程教育体制改革的今天,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现代教育理念,小学语文教师所要掌握的现代教育信息主要是包括两方面。

1.宏观教育的认知角度

主要是要求教师具有宏观教育认知观,对小学语文基础性教育的发展方向有整体认识,能够更加清楚的认识到小学语文教育的所要培养学生目的。根据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小学语文教师要做到发展学生智力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发展小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学到的语文知识具有适应社会的能力。我们要了解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要有针对性去备课。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认识到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性,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从小就培养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2.语文教育的认知角度

语文教学中有着本学科的认识角度,小学语文教学中主体认识目标就是要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素质,当今的素质教育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改变过去的传统语文教学理念,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素养是最重要,对于培养学生的素养,是小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教育理念的基础。我们在进行教学课程设计过程中,要把教师的语文素养放在第一位上。小学语文教育的认识新角度,是要培养小学生掌握汉语和运用汉语的能力,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能力。

二、小学语文教师在知识结构上更加强调多元化

1.要向“全科型”小学教师的方向转变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学生发展需要,小学语文教师要求除了具备自己所讲授的知识,同时还要具有专门性语文知识和技能,为小学语文教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进行相互交叉做好铺垫。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能够对语文学科相当熟悉,具备相当语文专业知识,这是一名新型的语文教师所要具备的。同时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能够完全掌握这些知识体系,同时也要能在教学实践中很好的运用这些知识。做到所掌握的知识相互能够交叉,把相互接近的知识相互融合在一起,有助于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

2.小学语文教学综合化的趋势和要求

小学语文教学综合化的趋势主要体现在,老师所要掌握的数学、地理、历史、哲学等学科知识来做好铺垫。这是新型小学语文教师的最基本要求,能够为小学语文教师做到知识的补充,现阶段我国的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接受的知识点比较多,接触面比较宽广。在课堂上经常性提出一些与课文相关的知识,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在备课的同时要把课文中所涉及到知识点都要理解。从另一方面来看,教师对语文知识的认识与理解,能够更好的启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接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小学生去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小学语文教师注重文学素养的提高

文学素养是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提高的内在本质,注重语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就要注重语文文学素养的深度认识。但是在我国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并不重视文学素养的培养,这一方面的培养长期的被忽视。小学语文教师在培养上过于专业化。但是,新课程教学改革提出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必须注重全面提高学生文学素养。过去的小学语文教学注重是学生听、说、写的能力,把小学语文知识进行分割讲解,语文知识的内涵体系被分解,不能体现出来整体,其实,语文知识中包含很多知识体系,在文章中可能蕴含着德育、美育、智育等知识体系。所以,我们要考虑小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具有文学素养,就要从小培养学生具有文学素养,培养成为一个合格的现代人。

四、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策略

1.小学语文教师全面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在当今知识更新较快的时代里,小学语文教师要保持终身学习的理念,这样才能跟上教育变革的步伐。小学语文教师要能够完全掌握所讲授的课程内容,同时还要不断地填充自己,在专业技术知识上进行学习,对学生需要的知识进行分析与研究。也就是说小学语文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手段、途径来不断的武装自己,让自己在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前进。教师要转变落后的教育理念,更新教学体系,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小学语文教师自身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对新的知识体系进行追求,把学习新知识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来做。

2.小学语文教师应注重提高教育研究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不但具有非常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同时也要有认真钻研科研的意识与能力,这是作为一名合格语文教师的表现。所以,我们强调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必须提到小学语文教师具备科学研究的能力。语文教师对自己的学科知识有了深刻的认识,就会对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反问与总结,把所发现的问题用在科学研究上,是小学语文教师的一种素质提高的表现。教学研究主要是体现在对自身的教学实践进行研究,对小学生课堂表现进行研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同时,小学语文教师素质提高中包括了教师创新与钻研,只有教师在实践教学中不断地进行分析,同时也影响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这正是未来教育期望实现的价值。

参考文献:

[1]余柏民.面向新世纪的小学教师的素质目标与培训模式[J].咸宁师专学报.2002,(2):83-8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

[3]叶澜.新世纪教师专业素养初探.教育研究与实验[J].1998,(1):44-46.

[4]于欣.教师角色转变应从备课开始.中国教育报[n].2003-10-11(5).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研究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微课;信息化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9-0018-02

1前言

对于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实践而言,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实现有效整合是当前教育的重要举措。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以应对现阶段的信息化语文课堂。在实践过程中,通过将微课引入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能够有效整合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打造优质、高效课堂,逐步改善和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2信息化教学能力与微课

小学语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分析所谓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其内涵界定在学术界众口不一,但是又可以简单归纳为: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设备和手段,实现教学设计、实施和监控,最终实现教学目标的能力。许多在校的语文教师资历较老,尽管经验丰富,但提及信息化能力时,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新鲜的语文教师血液注入小学时,通常仅需要通过教师资格的选拔以及专业知识的笔试、面试和试讲,对教师的信息化能力考查减少,这也就导致小学在校语文教师信息化思维较低。为提高小学语文教育的整体水平,在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师也应该不断提升信息化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监控的能力。

微课所谓微课,就是以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为载体,将学科内的重点、难点、疑点和易考点进行重点阐述,并将例题、练习题和考试真题以及实验操作等以视频教学的形式呈现,从而将其与其他教学资源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教学目的的过程。微课的主要特点包括:视频是主要的呈现d体;视频持续时间较短,一般以5~10分钟为宜;一节微课的重点在于一个知识点的讲解。

平日学生大都上的是40分钟或是45分钟一节的大课,调查表明,他们不可能一整节课都保持高注意力,通常在每节课中间保持上课的高效率。而微课设计时间短、内容精悍,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能够很快抓住全班学生的注意力;当学生沉浸在一个知识点的学习中时,它又会迅速结束,给学生以回味无穷的感觉,有助于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也有助于提高整个课堂的效率。

3微课提升小学语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将微课应用于教学实践中,能够有效优化课堂教学,通过微课,教学过程中的情境创设可以获得有效的信息资源,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新方式。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信息化教学能力需要借助微课这一新兴事物,充分引导教师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信息化教学设计、实施和监控,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

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传统的教学设计,需要教师设定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实现对教学步骤、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设计。在信息化背景下,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是一种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的思维方式,在系统方法的指导下,以学生为出发点,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和资源,合理安排教学过程中的不同环节,实现最优化教学过程设计。通过微课的应用,促进教学设计的精细化。在微课程的录制过程中,需要运用准确、精练的语言对知识点进行描述,需要对教学设计进行重组和再设计,为学生提供更多针对性的互动学习机会。通过微课,有效实现对教材知识点的筛选,加深教师对教材的把握程度。微课设计也要脱离传统“辅助教师讲解”的设计思想,逐步形成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设计,这些都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是教师确保教学过程能够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为了达到有效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教学过程不断地进行计划、调整、检查、评价、控制、反馈,这方面的能力直接关系到教师独特教学思维的具体体现,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为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着重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主要包括语言表达、知识整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协作、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等。随着微课的应用,虽然视频短小,但是贵在“精”,重点关注教学设计的个性化,实现对教学资源的优化组合,且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导入、讲授、总结、复习等各个环节,对于学生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信息化教学监控能力在信息化背景下,教师具备信息化教学监控能力,能够确保教学活动计划的顺利实施和正确评价,从而给予教师合理的反馈,对教学活动起到重要的调节、矫正作用,实现教学活动的自我控制合理化。在微课环境下,通过互动式微课设计,能够有效实现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监控,并准确掌握学生对于某个重难点知识的掌握程度。

微课应用信息化技术,教师可以通过信息化的数据对学生上课情况进行掌握。如在每一节微课结束之后,教师可以从学生手中收集数据,利用信息化的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然后对微课效果进行分析。小学语文教师如果长期处于这种信息化技术的锻炼中,即使是不具备信息化能力的教师,也能够逐渐养成信息化思维,形成信息化能力。因此,微课的应用对于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具有明显的助益。

4微课提升小学语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策略

在课前准备方面,培训与激励并重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来说,教师在课前需要充分做好准备工作。小学语文课堂课前的准备工作应包括课标及教材的分析、教学内容和方法策略的选择、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过程的初步设计等。这些准备工作的进行,都需要做得系统化、科学化,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信息化教学理念,而且要有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教师通过从选题、制作脚本的撰写到最终制作的过程,能够提升教学设计能力。

如《爷爷和小树》一课,通过执教者前后两份教学案例对比,可以看出教师不仅从宏观方面较之前有了较好的把握,使得教学设计整体逻辑性更强,而且在微观方面进行了调整,每一个小的知识点都用更加科学的方式引出,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在微观方面,采取探究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小组合作,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共同进行探讨,这样既加深了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又可以学习到其他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总结而来,这样的模式是更加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更加注重提高学生的能力。

除此之外,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前准备的时候,还要想好一定的鼓励方式。小学生和其他高年级学生不同,他们对教师有一种崇拜感,教师如果在学习上对他们予以肯定,他们将备受鼓舞,会更加有学习的动力,从而更有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如教学《王二小放牛》,教师可以借助微课的方式,用多媒体向学生放映优秀的分角,让学生提前准备具有自己特色的分角色表演,可以自己找表演道具,等到上课的时候让他们自告奋勇,给大家表演。τ谠诜纸巧中表演较好的,应该事先准备好给他们鼓励的小本子或者小铅笔,以让他们在日后的语文学习中更加用心;对于表现不太好但勇敢在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学生,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技巧,对他们进行积极的鼓励,增强他们的信心。

在课堂教学方面,注重技术培训与实践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而言,好的教学课堂不仅需要合理设计,更加需要现场生成。在信息化背景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应对的突发状况更多,这就对教师的信息化实施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了保证课堂的顺利推进,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对于信息化设备的操作能力直接关系到他的信息化教学水平,也直接关系到信息化课堂的顺利开展程度。为此,教师应该能够简单地维修处理教学设备,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教师对于教学设备的使用目的、使用方式和时机都要准确把握,特别是对小学生,更要结合他们的特点,提升教学课堂的管理能力,以免引起教学过程中不必要的混乱。

为此,通过微课的应用,实现对不同教学资源的收集、整理和合理利用,能够提升教师的信息化资源利用能力。同时,通过微课的应用,通过各种教研活动和头脑风暴等活动形式,共同进行课堂实例的剖析与研讨,不仅对教师的课堂实施有帮助,而且能够围绕教学实践提高应用能力。

5结语

微课是信息化背景下新型的教育教学资源,是教育信息化的具体体现,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必然能够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为教育改革带来新的风潮。现阶段,将微课应用于教学实践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应用规模较小,大规模应用尚显得有些空白。通过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这对于改善我国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受教育机会不均的现状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为此,在实践中应该充分发挥微课的优势,加大系统化、规模化微课资源开发,提升教师信息化能力,为推进教育信息化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麦海娟,麦海燕.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现状与提升策略:以宁夏回族自治区Y市为例[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24):31-34.

[2]蔡丹迪.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问题研究[J].亚太教育,2016(16):25-26.

[3]王竹立.微课勿重走“课内整合”老路:对微课应用的再思考[J].远程教育杂志,2014(5):34-40.

[4]何克抗,余胜泉,吴娟,等.运用信息化教学创新理论大幅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9(2):5-18.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研究篇4

长期以来,学生学习似乎与"课题"研究无关,搞课题似乎是大人的事。因而,我们的学生普遍缺乏独立性、创造性。然而,在美国,进行小课题研究成了孩子们的家常便饭,正是这些小课题激发了孩子们的创新意识,求索精神,提高了孩子们的动手实践能力。研究是孩子的需要,是孩子的天性。从“哇哇”落地开始。孩子们便睁大双眼“研究”着周围的一切。然而,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让教师“吃”教材“喂”学生,学生成了语文知识的“容器”,他们的“研究”需要得不到满足,他们的探索之路常被封堵!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转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而倡导研究性学习的主动学习方式。所谓研究性学习,就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如何在教学中满足孩子心灵深处的那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呢?几年来我作了初步的探索与尝试。“小课题”研究活动是指学生在老师帮助下,从自身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取研究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搜集处理信息,得出并表述研究成果。

一、“小课题”研究的实施原则

主体性原则。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开辟广阔的空间,在研究活动中要让学生自主确定“小课题”,自主开展研究活动.自主总结得出结论,自主交流展示成果。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不包揽学生的工作。

综合性原则。“小课题”的研究内容不能只局限于语文学科本身,我们要软化学科边缘,鼓励学生尝试打开各门学科知识的通道。沟通学科间的联系,做到语文与思品,语文与自然,语文与艺术(音乐、美术),甚至是语文与其它各门功课的综合。当然,既然是语文“小课题”研究,综合中应以语文为重点,是语文与其它学科的综合。“小课题”研究要激活各门学科的知识贮存、尝试相关知识、能力的综合运用。

过程性原则。小学生进行语文“小课题”研究,目的是培养学生研究兴趣,掌握初步的研究方法,使学生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因而,小课题研究≠科学研究,“小课题”研究所重视的不是解决问题的结果,而是学生探究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活生生的体验。

开放性原则。“小课题”的研究具有明显的开放性。研究的目标是开放的,分层要求,鼓励创新,对诸多问题的研究没有固定不变的标准答案;研究内容是开放的,没有教学大纲,固定教材,而需要学生从学习和社会生活中选择专题,确定内容,因人而异,千变万化;研究时空是开放的,研究时间有长有短,研究时还经常需要走出课堂,走进社会。

二、“小课题”研究的操作过程

1.确定主题。先让学生小组议论,对哪些东西比较感兴趣,有哪些方面的内容想研究并可能得出研究结果。然后老师和学生共同商量,帮助学生将可研究的内容分类列出。例如:

①课文知识拓展型。根据课文主要内容、知识点、作者、时代背景等进行拓展,确定“小课题”。比如学《特殊的葬礼》后,可引导学生提出研究课题:a.世界上的瀑布;b.环境污染与自然灾害;c.水资源的保护。

②乡土民俗搜集型。根据家乡的地理环境、人文景观、物产特色,民间风俗等方面的特点开展研究。比如:民间故事的搜集与研究,乡土文化的搜集与研究,主要农作物的研究等。

③时事热点调查型。抓住社会的一些热点、焦点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如:a.奶粉造假;b.中国梦;c.科教兴国。

④观察实验报告型。结合自然、劳技课,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实验操作,撰写观察报告,实验报告。如:a.蚯蚓的再生能力;b.阳光对种子发芽的影响;c.绿叶的作用。

2.制定计划。研究课题确定之后,学生自主地设计课题的研究性学习计划。制定计划是学生研究性学习的一个基本步骤。“小课题”研究计划一般包括课题名称、课题研究的方法、方式,课题研究的必要条件准备,课题研究的时间表等等。制定计划为课题研究的实施奠定了充分的基础。

3.实施研究。按照小课题探究的研究学习计划,分步展开具体的研究过程。具体研究过程的活动包括调查、观察、文献检索和搜索、实验、资料或数据统计处理,以及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等方面。在这一动态复杂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具体说来,可着重进行两个方面的指导。①指导搜集处理信息。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图书馆、报刊、电视等一切“信息源”,多渠道、全方位获取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学习信息,选择信息、分析信息、综合信息,得出结论。②指导研究成果的撰写。a论文式:概括总述(研究的目的、意义)――详细论述(提出具体做法,阐明研究成果)――归纳总结。b报告式:小课题题目――提出研究问题――交待研究方法――阐明研究结果――注明参考资料。

4.展示成果。学生将自己或小组经过实践、体验所得的收获进行归纳整理,提炼总结,形成书面材料和口头报告材料。研究成果的表达方式应多样化,除了按一定要求撰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和“研究小论文”之外,还可以通过辨论会、搞展板、出墙报、编小报等方式加以表达。归纳起来,成果展示的形式有四类。①演,即通过相声、小品、课本剧的形式展示研究成果。②讲,即组织“研究成果汇报会”,让学生介绍研究计划,研究过程、方法、碰到的困难、解决问题的方法、研究结果。③展,即展评优秀的研究报告、研究小论文、资料图片、自编研究小报。④赛,即组织适当的研究知识竞赛,查阅资料比赛。

三、“小课题”研究的探究与评价

独立探究是探究活动的关键。每个学生根据"问题"进行独立探究活动,寻求问题解决的途径和方式。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语文知识与技能,通过读书自悟,积极思考,运用比较、分析、概括、归纳、综合等探索方法,力求在探究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求异,有所创新。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行有差异的帮助,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有差异的研究。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研究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式提问

提问作为一种古老而又传统的教学方法历来不乏研究,但随着提问成为教师使用频率最高的方法之一和时展所提出的高效要求,研究的重心移至“有效提问”。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有效课堂提问”作为一个研究方向开始进入我国研究者的视野并受到日益关注,但目前仍是处于研究的发展阶段,对这个问题的进一步研究还有深入和拓展的空间。本文试图通过对现实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现状进行分析,引进国外研究者的研究成果,并结合我国学者的理论阐述及广大一线教师的经验总结,提出有效提问的应然状态,针对性地制定出明白易懂、可操性的提问策略,改善教师的提问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1]。

1、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现状

1.1缺少对教学目标和内容的关注

观察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现状不难发现总会有一些无关的问题出现,尤其是在常态课上,问题的提出完全与教学的目标和内容没有一丝一毫的联系,形成了随意问的局面。这种类似于“拉家常”的例子举不胜举,“你们中午吃的什么呀、“刚才下课都在干什么”这样的提问话语总是充斥于课堂,教师想到什么就问什么,问完了也就没有了下文,其实很多问题都与教学无关,这种提问的无效也就显而易见了。

除却完全抛弃教学目标的提问以外,在提问中还存在着片面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这一现状。新课改提出了教师可供参考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中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由于更方便于教师进行操作,且效果的显现是明显而快速的,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上相对而言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获得并且见效的,同时在评价上也难以把握,致使教师在制定提问目标的时候更倾向于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轻视了情感的熏陶、价值观的引导。相反的情形也大量存在,教师花费了巨大的时间和精力去营造促使学生参与的氛围,于是整堂课都呈现出热热闹闹的场面,而课后对学生的检视却发现学生毫无收获。总之,课堂提问游离于目标的两处极端上,难以做到较好的兼顾。

1.2不当的语言表述

问题的作用往往是通过问句来提高。问句是表述问题的语句形式,问题的思想内容借助问句来表达。而许多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无法达到有效,与教师所提问题的语句形式密切相关。问句语言本身的不清楚、不简洁等,对问题的质量将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在现实的小学语文课堂中问题的语句表达存在这样一些状况:

(1)问句中的概念不清楚。由于教师的提问中缺乏背景性知识的支撑,往往容易导致所指的对象不确定,便使学生在接受问题后造成理解上的分歧。例如有教师提问如下:“黄河是怎样产生变化的?”,有的学生致力于从“怎样才会使黄河产生变化”的角度回答,有的学生则回答了“黄河产生了怎样的变化”,因问句中概念模糊,从而使学生的回答出现了完全不同的结果[2]。

(2)问句中相容关系的词项以不相容的关系提出。依据逻辑学的解释,如果两个词项的概念其外延有重合,即它们指称的对象至少有一部分是相同的,则称两个词项之间有相容关系。两个概念明明是相容的关系,但由于是在口语中使用,而教师往往也是即兴组织语言提问,所以没有足够的时间去考虑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择词使用,也就出现了相容关系的概念却以不相容的关系来提问。

2、促成有效式提问的策略

2.1在观念上树立关爱和公平意识

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质,充满对学生的人文关爱,树立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的意识。教师不宜把提问作为惩罚学生的目的和手段,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尊重他们的人格;不能因为学生学习成绩的差别而漠视有些学生的课堂需要,要摘去有色眼镜,一视同仁地对待;也不能把没有担任职务的学生贴标签为“不愿主动和积极”,要鼓励最大范围的参与。所提的问题要能使大多数学生都参加其中;对难度较大的问题采取自由处理的形式;留心一向沉默寡言的学生的语言或非语言暗示,如疑惑的表情、似举非举的手势等;编排有利于学生参与的座位,如马蹄形等。教师树立了关爱和公平的意识才能让各个层次上的学生人人有所思,人人有所得,教师的提问才会朝着有效的方向进行。

2.2优化提问的语言

言语交往是课堂内师生交往的主要形式,其中教师提问的语言是传达信息、激发学生思考的重要工具。教师需要通过书面言语来设计问题,运用口头言语去陈述问题。教师提问的语言不仅应该具备对话言语中所体现出来的特点,即一种以谈话双方互为听众、互相支持的情境性语言,而且还应同时具备独白言语所特有的严谨性、系统性和节奏性的特点,从而避免对话言语的随意性和无逻辑。因此,教师提问的语言要力求做到准确、简洁、清晰、具体和有感染力。

在确定了提问的教学目标、具体的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后,教师设计问题时最后要做的就是构思问题如何表述。在准备问题的过程中,有效的方法是将问题以书面语言的形式写下来,即通过书面语言来设计问题。书面语言形式的问题由于经过教师充足的时间准备和细致周到的思考设计,相较即兴的口头提问,至少在语言的表述上其有效性将更胜一筹。

慎重地选择措词。首先,每一个词语应该有一个清晰的含义,要切中要害,不能打球,不能存在有歧义的理解;其次,每个问题应当只包括表达意义所需要的最少的词语,尤其是以口头形式提出的问题,这一点更为重要;最后,所选择的词语应当与学生的接受水平相适应,忌太过生僻和深奥。

3、结论

总之,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一个重要的教学方法。提问被认为是“教学的生命”,而课堂提问也被看作是“研究课堂教学的最佳题材之一”,有效的、优质的提问是课堂教学的应然追求。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研究篇6

由于尚未入职,师范生实践经验相对缺乏,难以直接催生教学反思的需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反思能力的形成,因此在反思型教师的职前培养过程中,高等师范院校可以采用大学教师示范,激活“缄默知识”,强化教学实践,加强交流与研讨,建构反思实践共同体等策略强化师范生的专业自主发展意识,培养反思习惯,促进反思能力的提高。

一、大学教师示范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然而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很大一部分教师将无法实施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课程观、学生观归因于师范教育中鲜有大学教师示范。这就势必要求大学教师将新课程理念融合于高等师范教育中,以研究、批判的态度不断分析、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只有具备反思习惯与反思能力的大学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反思意识与反思能力的准教师。因此,在高等师范教育中必须重视大学教师的反思示范。教学前,为了明确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加强教学的预见性,大学教师应该根据总体教学计划以及以往的教学经验,反思教学内容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否充分,教学内容是否具有足够的开放性及弹性,是否符合当前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中,为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大学教师应当反思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环节,如何通过平等的交流与对话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后,大学教师应结合教学评价、教学效果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学法指导等内容进行综合反思与总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大学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向师范生演示反思过程,探讨反思心得,分析反思技巧。通过大学教师的示范,初步帮助师范生理解反思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意义。师范教育中反思性教学的大力开展,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大学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使教师养成了行动与研究相结合的学、研、教合一的专业生存模式”[2] ,而且能夯实师范生的专业知识基础。大学教师在反思性教学的开展过程中所展现出的主体道德意识、情感和思想的开放性,对事业的责任感、专业成长的自主性,以及丰富的反思技能,都将对师范生的反思意识、反思能力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为他们入职以后成长为反思型教师提供了学习的榜样。

二、激活“缄默知识”

这里的激活是指激活师范生头脑中关于教育教学的缄默知识。“缄默知识”是1958年英国学者波兰尼提出的概念。人类有两种知识,通常所说的知识是用书面文字、地图、数字公示来表达的,这只是知识的一种形式。还有一种知识是不能系统表述的,例如我们有关自己行为的某种知识。如果我们把前一种知识称为显性知识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将后一种知识称为缄默知识。[3] 缄默知识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知识类型,支配着整个人类的认识活动,是人们获得显性知识的“向导”。师范生虽未入职,但毕竟已经接受了十多年的学校教育,并且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在他们头脑中存在着大量关于教育教学活动的缄默知识。师范生在传统的大学课堂所学习的教育理论更多的是一种显性知识的传授。如果缺乏对缄默知识的揭示、分析与批判,显性的教育理论就不能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发挥应有的“向导”作用。这就直接导致了新教师入职以后,无法将师范教育中学习的教育理论内化为直接的教学实践能力。然而缄默知识本身具有两极性,“既能成为一种提高行为效率的资源,也能成为导致行为效率低下甚至失败的根源,缄默知识的功效取决于人们对他们的接受及有效使用”。[4] 因此,在反思能力培养过程中要注意刺激与挖掘师范生的关于专业信念、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方面的积极“缄默知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师范生对缄默知识进行检讨、修正、批判,促使缄默知识不断地向显性知识转化,从而提高师范生的元认知水平。建立在反思基础上的、对于师范生缄默知识的激活,将职前教育从外在的知识、技能、态度、信念的灌输转变为内在教育知识、技能、态度、信念的发展。

三、强化教学实践

师范生由于缺乏丰富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经历,因此在职前教育阶段需要通过大量的模拟教学并配合见习、实习来获得实践性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催生反思需要,发展其反思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研究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插图;使用;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

在当前小学语文的课本里存在着很多的插图,作为一种教学资源,插图具有形象、直观和有趣的特点。在语文的教学中利用插图,一方面能够加强学生对小学语文的兴趣,同时也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理解,增强学生的想象力,真正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一、小学语文老师对插图的认识

当前在小学的语文课本课文中存在着插图,但是不同的教师对于插图的理解不一致。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大多数老师认为插图是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具有很大的帮助,这些教师对于课本中的插图非常重视,在上课的时候有意识地利用插图。但是也有小部分教师认为插图只是课本中的摆设,这些插图影响学生上课的注意力,没有什么作用,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很少利用插图。通过这些调查研究发现,大多数教师对课本中的插图持肯定支持的态度,但是对于课本中插图的比例还是呈现出不同的看法,这与课本中插图的编排有一定的关系,同时还存在着一些课文中的插图与课文主题结合度不高等问题,如果这样将会影响教师对插图的重视程度。

二、插图的作用

(一)增强学生的想象力

小学生正处于一个想象力丰富的年龄,课本中的插图能够使学生的想象力更加丰富,促进学生对课文知识的理解。例如《小熊住山洞》里,小学生可以想象小熊建造的木头房子是什么样的,《小蝌蚪找妈妈》可以让小学生想象小蝌蚪的妈妈到底是谁,长什么样,这样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同时教师在课堂的教学中,利用相应的图片让学生进行看图说话,或者是对课文知识进行复述,一方面锻炼学生的说话表达能力,同时让学生把静态的图画变为动态的语言。这样运用插图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还能让学生产生一定的联想,因此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发散学生的思维。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学生的观察能力是一种重要的能力,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要从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插图可以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并通过在课堂上提问了解学生的观察状况,从而大大提高小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大大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将学生的观察效果立刻表现出来,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帮助学生记忆课文

小学生进行语言积累主要是利用心中的形象来积累记忆,他们对文字内容的理解有限,一般只能靠死记硬背,时间一长就会忘记。如果能够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个个相对应的形象画面,那么学生将会把课文的内容记忆得更加牢固。例如:在识字(一)里的“口、耳、目”教学中,当孩子们看到人的嘴巴、耳朵、眼睛的图片时,再来将“口”字同嘴巴张开的形状比较,耳朵的样子和“耳”字比较,眼睛看做是倒着的“目”字,这样使单纯记忆字的拼写变成对我们每个人都有的器官的观察,学生就很容易记住了“口、耳、目”这三个字,从而使学习效率明显提高,同时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本中,课文的插图给学生以美的体验,插图可以给学生带来愉快的感受,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间接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格。插图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因素,这些因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情操,增强学生发现事物美的情趣的能力。例如在教学《夏夜多美》时,通过让学生观察,当孩子们看到美丽的荷花笑着和蚂蚁说话,彩色的蜻蜓停在绿油油的荷叶上时,这如诗如画的美丽夜景怎能不给人留下美的情感体验呢?

三、小学语文老师对课本插图的使用情况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有54.8%的小学语文教师经常有意识地在课堂上使用插图,45.2%的教师偶尔使用。对于课文中的插图,78.5%教师认为小学语文课文的插图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这样插图就成为教学的一种辅助工具。20%的教师偶尔使用,1.5%的教师从不使用。73%的教师经常分析课文与插图之间的相关程度,27%的教师偶尔这样做。对于课本中的练习部分的使用状况是:52.5%的教师经常使用,39%的教师偶尔使用,而8.5%的教师从来都不使用。通过这些结果发现,八成的小学教师利用课文插图辅助课文讲解。但是总体的结果还是偏低,54.8%的教师经常有意识地在自己的课堂上使用插图,而45.2%的教师偶尔使用。教科书中的插图具有多方面的作用,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速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想象力和理解能力的发展,总体来说是有助于学生的学习,但是如果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使用不当,将会大大降低插图的效果,所以要求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合理使用插图,进一步促进教学的开展。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研究篇8

一、中小学语文教师面对的困难

资源的制作对于中小学语文教师是一个既耗时又耗力,而作品展示效果又不理想的工作。放弃制作的话,就需要一个可以满足自己教学需要的资源引用渠道。传统的依赖互联网下载的方式面临着侵犯知识产权风险的同时,也受到网速以及联网登录过分依赖计算机登录的繁琐程序,无法利用移动终端登录。教师在保证正常授课时间的同时,个人所拥有的时间被照顾家庭、儿女、父母以及批改作业等细碎的事情分割得七零八落。如何将教师平时的零散时间有效地整合起来用以处理资源整合成为当务之急。

二、中小学校面对的困难

不同年级的语文老师同时都需要积累视音频、动画、文字、网络课件以及历史资料影音资源,过去清晰度比较差的影音资料,例如:录像带、录音带,已经不能在全新的现代教育技术设备(例如:电子白板)上顺利使用了。新的高清的视频资源(微课)正在席卷全世界,对于中小学来说,如此高清晰度的视音频不仅效果好,同时意味着需要更大的存储空间,仅仅能够存储常规的学校网站的校内服务器无法承受这么多大容量的资源,大规模投入似乎是别无选择,但是经费不足已经是多数学校共同面对的难题,不可能立刻得到解决。况且更高的、像素能达到四千分辨率的视频似乎正在酝酿,下一波的影音革命浪潮似乎需要更多的资金,中小学校投入的资金似乎永远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互联网资源的下载始终存在不适合以及知识产权是否付费的问题。学校也是左右为难,不知如何是好。

三、语文教学资源库的教师端云技术整理策略

1.海量数据存储空间获取策略

传统的网络课程平台建立在有形的不同地点的服务器上,数据管理依赖服务器的存储能力以及自身的计算能力。而云技术资源平台,以百度云平台为例,它的资源分布在全国不同的服务器以及个人计算机上,使用者无需关心它的位置,更不需要知道它的存储能力。因此,只需要登录自己的手机百度云账号就可以获取2tB的存储空间,如果需要更多的空间,用户只需要注册另一个账号,先使用手机登录一次即可,以后的登录无论是电脑,还是手机均可。这种云技术的优势就是省去了中小学校在存储空间上的投入。

2.视音频播放管理策略

传统课程资源库或者平台不允许在线播放观看,使用者必须在课堂上下载,在本地计算机上观看。不支持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在线观看。百度云技术支持用户在线播放,省去了下载的麻烦,同时也支持在线手机播放,充分利用教师零散的等车、坐车时间来管理观看影音资源。这种技术的优势解决了中小学校下载网速慢,却还需要下载后播放的难题。

3.影音文件上传策略

传统的网络课程平台上,语文教学资源需要的分门别类设置目录并不能完全由登录使用者说了算,上传资源也需要征得服务器的同意,在文件类型大小方面都有限制。例如:语文教学资源从教学使用层面上可以分为影音资料与文字论文资料。影音资料分为阅读理解影音资料、写作讲座影音资料、口语语感练习影音资料;文字论文资料分为阅读论文文档、写作论文文档、口语交际论文文档。后者体积很小,上传没有问题,速度快且不限制体积与观看方式。影音资料则不同,特别是高清影音资料目前分分钟就达到了上亿个字节,体积大、上传速度慢,且不宜下载。而云技术平台只需要扫描你的资料,就可以确定你的资源是自己独有的,还是来自互联网下载,如果是互联网资源就不需要上传,而由百度云服务器自动从下载位置引用过来,省去了中小学校网速低、上传速度慢的困惑。

4.支持移动设备管理策略

云技术是指无论在本地网络,还是在互联网络里,在使用者不清楚网络硬件、系统软件、应用软件以及网络服务器密钥的条件下,依然可以将一系列资源统一管理起来,实现数据的分类储存、计算、删除、引用、加载和共享的一种托管技术。与其说云技术是一种计算机技术,不如说它是一种集合了网络技术、数据库管理技术、信息技术以及软件应用技术的一种商业模式。因此,它的建立从使用者角度看,使那些不懂计算机操作技术的人可以不再关心计算机的硬件组成以及软件安装问题。以中小学教师为例,他们不需要抽出整块的时间去学习使用以及安装软件、管理自己家的电脑,它只需要懂得使用手机登录云计算服务提供商的网站就可以。在对方的服务器上搜索资源,建立自己的文件夹,将资源引用到自己的分类文件夹上,省去了上传资源的麻烦,也解决了没有计算机的困惑,不再需要安装系统软件、应用软件,不用担心中毒、杀毒,不用担心网络链接的时断时续。

总之,云技术除了不能自己制作出语文教学资源之外,其他的语文教师需要的资源存储超大空间、快速分享引用功能都做到了。另外,从学校和政府的角度看,服务器的维护和安装都有公司专门负责,既节约了人力成本,又节约了硬件成本,技术管理问题完全由教师单方面和公司联系就好,省去了行政管理的上传下达时间延误和运行成本。云技术是当前教育经费紧张的大环境下,教师完全可以自己动手搜集整理语文教学资源的最佳选择。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研究篇9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语文;学生观

教师对待学生的看法、态度等问题,即教师的学生观问题。学生观作为教师教育观的组成部分之一,在教学活动中具有导向作用。教师的学生观通过其在教学活动中的种种行为展现出来,对学生的学业水平、身心健康等具有重要影响。

一、结合教师的年龄特点,促使教师客观认识学生

随着教师年龄的增长,其认知水平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很多教师都会受个人认知的影响,以自己的认知水平去看待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教师,要全面认识到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不可用固定标准衡量所有学生。首先,教师要结合自身特点,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需要,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满足学生需要。其次,要端正自己的教学态度,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可以过度关注成绩较好的学生,要避免歧视成绩不理想的学生。

二、基于新课改的要求,加强不同学历教师的专业知识培训

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教书育人,提高教学质量,这些和教师的专业知识有密切关系。对不同学历的语文教师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十分有必要。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充分掌握语文学科的专业知识,还要灵活掌握心理、教育学以及社会等其他方面的知识,加强对语文学科的认识。此外,对不同学历的语文教师进行知识培训,利于其掌握多方面的知识,实现学科间的知识交叉,促进师生间良好关系的构建。

三、增加不同教龄之间教师的交流,促进共同转变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不仅要求学生之间开展合作,教师也要加强合作。小学学校中,教师进行写作,可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同时,教师也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在良性竞争中不断完善自己,利于教师之间和谐关系的构建,更利于教师群体的发展。

总之,语文教师的学生观对教学活动具有重要影响,而教师对学生的态度、看法等也会影响其在教师中的行为。良好的学生观利于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语文教师正确的学生观,利于学生以后的发展。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研究篇10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

在“十二五”教育改革和新课改理念下,什么样的小学英语教师才是与时俱进的理想教师呢?我认为,首先,要具备良好的师德,按照的要求:“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带头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加强师德修养,把个人理想、本职工作与祖国发展、人民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甘为人梯,乐于奉献,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其次,小学英语教师要适应外语教学发展的要求,除了改变观念、改革教法之外,还要求小学英语教师学会科研、学会学习、学会发展,更加务实、求真,解决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作为一个小学英语教师,明确并研究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是当务之急。只有专业发展才能成为新课程改革的践行者和推动者。

加强校本教研和科研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具体体现,认识到教师自我专业发展应该根植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在自己熟悉的领域中探究、反思和理论提升,突破自我发展瓶颈。只有不断提升教学能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道路才能越走越宽。因此,深入探讨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将会有助于促进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化、终身发展,将会为小学英语教学改革服务,将会提高下一代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将会带动小学英语教学工作。

小学英语学科教师的专业成长,就是力求由“专业型”向“经验型”小学英语教师转变。做到三个“提高”:提高经验认知水平和强化教学反思能力,促使小学英语教师理论素养的专业化;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加强教育科研能力,重构教师自身专业知识结构;提高教学效率促使教学品质专业化。

一、学习促专业发展

把对英语文化的了解作为直接兴趣,通过多种渠道去学习英语文化的精髓。例如:广泛阅读、勤于摘抄《英美文学》、《英美文化》、《英语教学法》、《第二语言习得方法》、《测试学》、《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理论和案例》、《英语语法》、《小学英语教学设计》、《中小学外语教学》、《英语画刊》、《中小学教师报》等理论文献,理解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了解中外文化在人际交往、风俗习惯、价值观念方面的异同,切实开阔自己的理论视野,提升自己的理论积累。在学习积累中使自己具备创造性运用教材的能力。

把听录音磁带、英语歌曲,看英文电影作为小学英语教师的生活习惯,通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听和模仿录音,教师的语音语调必然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改善。良好的英语听的技能确实是在不断的练习当中培养出来的。练写英文斜体行书和英文日记、每周摘抄口语重点句型,因为口语是英语教师的强项。学习简笔画和英语儿歌、绕口令、ppt课件制作等,利用多种资源提高自身听、说、读、写能力。小学英语教师除了应具备其他学科教师共性素质外,还应有更鲜明的个性特征及教学技能。所以要培养对文学、艺术、音乐和体育的兴趣,并有所了解。

积极参加国培、新课标等各级各类培训,提高小学英语教师自身素质,切实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技能和教学研究水平。

二、反思促专业发展

没有反思的经验毫无价值。要反思,首要的是发现问题,从问题出发反思自己或他人的小学英语教学。

通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回顾反思,可以使我们对自己教学的观念、行为、设计、理念进行深刻的审视,对自己教学实践的反思方式最为普遍,如教学随笔、课后札记、教学回顾、教学录像、课例评析、常规评课、经验总结、集体备课、等。

通过现场观察分析和观看录像,对他人的小学英语教学进行反思,教师获得教学反馈信息、捕捉教学复杂现象,分析研究教学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同时能够唤醒隐藏在教师心中的教学智慧,促进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