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小学语文教学经验材料十篇小学语文教学经验材料十篇

小学语文教学经验材料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3:32:52

小学语文教学经验材料篇1

关键词:小学英语;浸入式教学;综合课程;教学策略

【中国分类号】G623.31

一、我校参加课题实验的情况

“小学英语浸入式综合课程与教学研究”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自1997年启动,到目前为止,参加本实验的幼儿园小学覆盖了西安、北京、上海、福建、宁波、中山、东莞等地。

广州市天河区华景小学在2007年9月开始参加此项课题研究,第一批参加实验的学生现已经入读四年级,继续进行科学学科英语浸入式课程实验。自2007年以来,每年都有一名新的老师参与实验课题,每位新参与的老师都是从一年级的综合课程开始进行实验。在四年的实验过程中,我们得到了“中国-加拿大-美国”教育合作项目“英语浸入式教学与课程研究”项目组专家和课题组指导教师以及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的大力帮助,使实验老师在实验过程中受到很大的鼓舞,有信心把实验继续做下去。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实验教师成立了课题研究团队,开展互助学习研究。在现有的四名实验教师中,有两名教师已经基本领会浸入式教学的原理,能够较好的把握浸入教学的原则,并多次承担广州地区浸入式教学交流研讨课,其中实验年限最长的詹平平老师在去年被课题组评为优秀实验教师。

二、教材的对教学重要性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媒介,对成功有效的教学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教材既是知识的载体又是认知能力的载体,教材应当具有既传授知识又培养能力和功能,高质量的教材不仅能使学生易于获得知识,而且能通过知识的学习,在学科的素养方面受到熏陶,在学习、应用乃至发展知识方面受到启示。适当加强教材内容的弹性有利于因材施教。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方面适当增加一些弹性,更有利于为个性教育提供一定的空间。在内容上既要考虑到通俗易懂,又不宜过于详细,要有意识地逐步提高阅读台阶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教材立体化为学生自主学习营造良好的环境。包括主干教材、辅助教材、纸质教材和电子网络教材的立体化教材建设,能为在校学生自主学习营造广阔的空间。对于参与浸入式实验的教师来说,小学英语浸入式综合课程的教材尤为重要。小学英语浸入式综合课程的教材目标是双层的,既有学科目标,又有语言目标,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非常明确的具体的目标内容;小学英语浸入式综合课程的教学法有别于一般英语教学法,需要教师充分的把握教材、理解教学内容,掌握学习方法,才能实施好教学。

三、综合课程存在的问题

小学浸入式英语教学实验开展以来,实验教师在一直在使用《小学英语浸入式综合课程》教材。随着实验的进一步扩大,一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惑,存在一些问题如:对教材目标把握不准确、无法恰当的运用教材,所教的内容偏离教材主题等等。正对这种现象,笔者在对一、二年级《小学英语浸入式综合课程》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对实验的教师和学生进行了访谈与问卷,发现现有的教材存在以下问题。

1.课程内容缺乏时代感,缺乏地方特色

近几年,浸入式英语课题西安、广州、珠海等地已经陆续开展实验,《小学英语浸入式综合课程》在各地同时使用。广州、珠海与西安的地区差异显著。就目前的《课程》对广州地区的师生而言,教材内容略显陈旧,跟不上现代广州地区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背景。与时下行行各种英语教材相比,《小学英语浸入式综合课程》教材的选择图片比较传统与保守,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广州地区在小学已经开设英语口语课程,实验学生在使用《小学英语浸入式综合课程》的同时也使用广州版的口语教材。相比之下,学生认为广州版的口语教材更为生动、有趣。如何让《小学英语浸入式综合课程》教材内容更丰富有趣,更具有时代的气息,是对课程内容编写提出的新挑战。

2.课程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

《小学英语浸入式综合课程》教材以主题单元的形式呈现,但是有些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离太远,在课堂生学生很难理解。如《综合课程》1B中《农场动物》一课,学生居住在城市,远离农村,而且在中国学生比较少见实际意义上的农场,对农场的概念不是很理解,所以教师在区分农场动物和野生动物及一般动物时,用了多种方法解释,也无法令学生完全明白。另外,对于第7课《动物的成长和变化》的内容涉及到的知识已经超出了一、二年级孩子的认知水平,遇到这类课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比较棘手、很头痛,教师师往往就舍弃了这些内容,选择更适合学生生活经验的课文。

3、综合课程包含的学科内容过多

《小学英语浸入式综合课程》教材融合了英语、品德与生活、艺术、体育等学科知识和技能。笔者认为综合课程包含的学科内容过多,对教师的要求很高,具有超前性,不符合现有的师资水平。近年来,小学新招聘的的英语教师都是英语专业本科以上学历,教师的英语专业达到一定的水平,但是对其它学科的了解仅限个人的常识。不像前些年的受中师教育的学生在学校里有受过美术、音乐、体育等学科一般技能的培训。所以教师在相对于美术、音乐、体育等其它学科内容的知识比较贫乏,对于这类课程内容,老师们也感到很头痛,教师对这些专业的知识不了解,教师掌握这些基本的专业技能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4、课程教辅材料不齐全

学生在不熟悉的语言环境中接受多种学科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各种各样的辅助教学形式,如实物、图片、幻灯、投影、光盘、网站等。由于《小学英语浸入式综合课程》还在试用阶段,课程所配的教辅材料不是很齐全。对于音像资料、图片资料、学生活动材料等等都很缺乏。在一定程度上给教师教学带来不便,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效果。特别是课后复习阶段,缺乏辅导性材料的辅助,造成学生课后学习比较困难。

四、实验教师应采取的对策

1、以教学目标为核心组织教学内容

小学英语浸入式综合课程有双层教学目标:语言目标和学科目标。语言目标是课文中核心的词汇和句型,学科目标是通过学习课文,学生应该知晓的综合知识。教师在组织教学内容应该紧紧围绕这两类目标内容拓展相关的教学材料。教师首先关注语言目标,当语言目标是有具体意义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语言目标为中心,进行拓展、延伸。例如:综合课程学生教材1B的第一课美丽的春天,春天很显然是本课的核心词汇,教师就可以根据春天一词展开拓展。教师可以在脑海中形成一个以春天为中心词的概念图,并提出相关的问题。如春天是些月份?有什么样的景象?春天有哪学特征等等。这样教师的思路越来越宽,可供选择的教学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在这个基础上,再提炼出本课的学科目标:认识春天。如果课文的语言目标不是非常具体的内容,可以从学科目标着手,找到课文的中心内容。例如:综合课程学生用书1a第一课上学去,本课的学科目标是了解学生在学校的生活。教师可以根据这一核心内容向学生介绍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根据课文的两层目标选择教学内容,是实验教师应该掌握教学策略之一,通过这种方法组织的教学内容既符合教学目标,又能很快找到与课文内容互补的教学材料。

2、采取形式多样教与学方式

在浸入式综合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如故事教学、情景教学、歌曲教学、动作教学、媒体视听等形式,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丰富课堂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班级集体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同伴互助学习、个人自主学习等方式,丰富课堂的学习方式,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的需要。教师在选择课堂教学方式时,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学形式,不能为了形式而形式。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积累教学形式,并能够适当、合理的运用。

3、适当的裁剪整合教学内容

许多实验教师不仅要教授浸入式英语课程还要兼顾国家和地方规定的英语教材的教学。笔者建议教师可以适当整合两者的教学内容,将相关主题的内容整合在一起,即解决了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学习要求,也能符合浸入式英语教学的课程内容的要求。其次,针对于浸入式英语课程教材,教师也可以进行一些裁剪和增补,对于符合学生实际生活的内容可以针对核心的主题进行一些材料的补充,对于学生比较难以接受的教学内容可以适当裁剪,不需要生硬的教授。教材只是学生学习的资源之一,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合理利用教学环境,教学关系、课堂生成资源等等。

如何使用好浸入式英语综合教材是实验教师进行课题实验研究的内容之一。本文提出的几点策略是我校实验教师在教学中积累一些经验,希望对其他参与实验的老师有所帮助,对课题研究人员提供深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强海燕,黄小丹,Linda.小学低年级英语浸入式综合课程教学指南[m].西安外语音像教材出版社

[2]强海燕,赵琳.加拿大第二语言浸入式教学及其在我国的借鉴[J].比较教育研究,2000

[3]黄小丹.美国外语浸入式教学研究现状[J].比较教育研究,2004

[4]迟廷萍,赵薇.我国小学英语浸入式教学实验综述[J].比较教育研究,2004

小学语文教学经验材料篇2

从博客和微博异军突起,再到微信风靡移动通信设备,新媒体已经逐渐占据了人们的生活,成为人们获取资讯、交流信息和思想的主要渠道。高中语文一直以语文教材为主要蓝本,并同时借助相关的阅读学习教材、校本教材,以帮助学生全面掌握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素养。相较于传统的阅读载体,新媒体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了空间、便利和个性化选择。因此,高中语文教学必须思考新媒体时代,我们如何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语文教育资源,以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文成绩,为他们的高考、甚至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新媒体是语文资源开发的主要平台

新媒体的重要特征在于它的便利性和迅捷程度,以及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平台,以信息的丰富性满足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就高中语文教学资源而言,很多专业刊物的网站app、专业的教育网站等可以充分满足教师对语文教学资源的需求。比如,微信成为大家传播信息的重要平台,每到中国传统节日,微信上关于节日的诗歌就非常多,基本囊括了相关节日的诗歌名篇。语文老师如果充分利用这种契机,比如中秋节发动大家以微信上的诗歌为内容举行一个颂诗会,大家就在微信群里通过朗诵等形式参与。这样既能提升节日的文化气氛,更重要是,还能通过这种形式充分利用资源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学习诗歌,关键就在于要诵读,如果仅仅是把节日的诗歌转发给学生,他们可能会看一遍,但很可能不会把每一首诗歌都背下来,更谈不上赏析。因此,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的资源,不仅仅是搜集材料,更重要的是利用平台消化材料。

事实上,随着互联网在上个世纪末期开始普及,我们已经习惯了运用互联网来准备材料、辅助学习、获得更加丰富的资讯。但新媒体的出现则将这种单纯的个人的资料收集推向到一种借助平台的资源共享。所以,新媒体时代语文教学资源的开发已经是一种复合型的资源开发。第一,新媒体时代的资讯分类更加细致,利用起来更加便捷,但也正是如此,对资源的开发平台的利用开始超越单纯的材料收集而走向集合型开发。比如,关于高中语文的议论文写作等相关内容,现在手机上只要下载了高考作文类的相关网站,则有非常多的经验总结,既体现了高中语文教材所要求的议论文写作的系统性,又体现了议论文写作的经验总结的全面性。第二,新媒体时代语文教学资源的平台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这本身与新媒体的技术平台发展相关,因为媒体技术平台从以前的电脑,发展到掌上电脑、平板电脑、手机等,这无疑加快了资源平台的整合力度,以及大众对资源平台的使用便利性。因此,语文教学资源现在已经呈现了多元发展态势,让教师在搜集资料、整合资源方面更加容易便捷;而在与学生互动共享资源平台方面,新媒体也提供了更为便捷有效的渠道。这是新媒体时代高中语文教学从技术层面应该注意的地方。

二、新媒体时代高中语文资源开发的特点以及开发、利用策略

面对新的资源平台,高中语文教学对所需资源的开发出现了新的特点。比如,在纸质媒体占据主流的时代,一个高中语文老师可能就一两本参考书以供参考,相关阅读资料也很难按照自己的设想发放给每一个学生。但是新媒体时代的来临改变了这个局面。信息化集约发展的当下,开发与利用语文教学资源是高中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素养。重视开发与利用的策略,提高大数据时代语言资源的筛选、利用,在语文教学中不断提升教学效果,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海量信息更加考验教师的整合能力。多媒体、大数据时代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信息资源以几何级增长,摆在语文老师面前的资料也是浩如烟海,老师应该选择哪些阅读资料、选择哪些文本分析文章、选择哪些相关的经验分析和知识总结,然后和学生分享,这不仅考验老师如何能更全、更广地收集资料,更为重要的是,需要老师有更强的专业知识和判断,能够真正做到去粗存精、去伪存真,通过自己的细致和专业的甄别,更好地整合语文教学资源,以精练的、简要的、准确的、有针对性的学习材料的形式和学生分享。比如,关于如何做好高考作文复习的文章、经验分享可谓汗牛充栋,那么,老师如何选择那些更加科学有效、更加符合学生学习特点、学习兴趣和能力特点的东西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考前作文复习,这是对老师整合资源能力的一大考验。

第二,资源的共享考验教师的教学创新和教学管理能力。高中语文的知识体系本身就呈现多元化状态,这使得新媒体时代语文资源在各种媒体平台上碎片化呈现,要将这些碎片化的、专门性的语文知识进行针对性地整理,有效地融入到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之中,并且及时、高效地转化为教学资源共享,这是对语文老师教学创新和教学管理能力的极大考验。比如,关于经常使用错误的成语,这在多媒体平台上面经常被大家所转载,语文老师如何将该资源信息及其与教学相关联,并巧妙地融入到教学中,达到对学生词汇学习的有效辅导呢?这是一个问题,它不仅仅是资源的利用,更重要的是从资源的利用中看到老师的教学方法革新。比如,就这个问题,我的做法就是,每天上课之前来一个词汇练练看,每天一个容易使用错误的成语与一个高考高频成语,让学生简要讲述这个成语的故事,并准确地造句。每天一个学生来完成这个项工作,把这个环节当成上课之前的热身活动,就像以前上课之前先唱一首歌一样。

第三,要将语文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融入到课堂教学模式的革新之中。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是当前教学改革是重要实践,也是持续改革的重点项目。新媒体时代语文教学资源的丰富性恰好为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动力和资源。比如,语文教学中关于小说艺术的讨论,以前可能主要依靠参考与老师的语文素养,但现在还可以借助新媒体的富集性资源,对这一主题的教学进行多元化推进和深化。在鲁迅的《阿Q正传》的教学中,我们就可以在网上下载几篇典型的、有分量的小说艺术分析的文章,通过微信、QQ共享等方式发给学生,让学生在周末空闲时间阅读,让后专门安排时间开一次小说艺术的讨论课。帮助学生确定了主题和材料,节约了他们时间,且也具有相对的指向性,提升了教学的针对性。

小学语文教学经验材料篇3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要选择好的阅读材料。优秀的阅读材料才能激发兴趣,让学生主动阅读。如低年段可以读韵律诗、歌谣,中年段阅读童话故事、图画故事,高年段阅读小说、历史故事等。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学情,结合教材主题,高密度、大容量地选择阅读材料,并进行整合。尽可能地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大范围、高容量地进行指导性阅读,并进行与课本相关的拓展阅读。如教师可以选择网络上的有声阅读材料,辅以直观的图片、视听材料,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用直观的感性资料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知识,增强阅读的趣味,训练阅读思维,

   二、整体把握,加强指导

   1.用略读推进整体略读是让小学生在提高阅读速度的情况下,学会整体把握语言材料。在略读的整个过程中,教师不要逐字逐句分析,可用跳跃式的搜、猜等方法,旨在快速浏览全文,整体感知文本材料,以问题为情境引导学生略读课文,了解材料大概。这是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材料的方法之一。

   2.用查找获得信息查找也是一种整体把握的能力。与略读不一样的是,查找是为了找某一个特殊信息,查找前带有明确的目的,学生根据阅读需要从材料中快速查找某一个具体事实或信息,如人物、地点、数字等。如在高年段,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坡度的问题,在问题的引导下让学生查找需要的信息。然后,教师再抛出有创造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三、多种策略理解词汇

   对材料中陌生词语或者短语的理解,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策略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与质量。教师可指引学生在语境中阅读,联系上下文来猜测生词意思,再回到材料中验证词语意思,提高阅读效率。英语阅读不仅仅是对材料进行感知、理解分析的过程,还要在理解文本材料的基础上加工从材料中获取的信息,更深入地理解文本材料想要表达的意义。

小学语文教学经验材料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语文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

语文的内在本质是语言和思维的辩证统一,由语文学科的本质决定了语文教学中思维培育的价值。提问作为一种古老而传统的教学手法,是实际课堂教学活动中多边互动的一种主要途径。提问促成了多元对话,使得师、生、文本三者的认识与思想得以沟通。因此有效的课堂提问行为,对于推进小学生语文思维的培育具有重要作用。

一、精简问题促进提问有效性的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课上的问题应删繁就简,要从思维训练的角度深入思考课堂上每一个问题提出的目的和意义,明确该问题对于学生哪方面思维发展有促进作用。教师要善于整合课堂提问,让问题与问题之间逻辑清楚、环环相扣,进而能通过这个序列问题,让学生的思维活动层层深入,不断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不提倡割裂文本、提过多小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习,而是建议用一个开放型的大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活动。比如,学习《夜莺的歌声》一课时,教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文中哪些语句体现了小夜莺的勇敢?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多元的,学生在整理答案时可以经过个性化处理,是个非常典型的开放型问题。学生在集中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有足够的时间去阅读文本、自学体会、进行批注,首先保障了学生真正深入文本进行学习的时间;其次,带着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学生能够有的放矢的从课文内容中进行概括与归纳,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再次,学生在整理答案的过程中,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梳理,通过语言的运用过程,再一次帮助学生进行了思维活动的操作训练,强化了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由此可见,课堂问题不在多,贵在精。

二、利用开放型问题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教学策略

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是具体形象思维向一般形象思维发展。在具体形象思维向一般形象思维过渡的过程中,教师的提问就不能再单一地指向某一处文本的表象了,而是要引导学生对于所观察、分析的内容的重要特征和内部联系进行概括、归纳,即向学生提出开放型问题。在设计开放型问题时要注意,问题要严谨、缜密,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而不是蜻蜓点水,浮在获取思维表象的浅层。

开放型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频率低,因为没有统一的答案,往往会令教师不好掌控自己的课堂,所以是对教师的挑战。但是这类问题有较大的思维空间,需要更高层次的思维水平,对于思维的锻炼有更大的帮助。特别是小学阶段学习大量的文学作品和阅读材料,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处在重要发展期,对文本中一些书面的描写和表达,学生仅仅停留在浅层,而开放型的问题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方向,形成多维度、多元的思维倾向,帮助学生概括、归纳思维材料,整合思维表象,再造想象,产生联想,学生能够按照问题的示意以及提供的线索开展合理的思维活动,其抽象思维能力就得到了发展。比如《猫》一课,教师通过开放性问题:大猫勇敢的时候,还会干什么?让学生通过文本给出的信息和线索,依据问题的方向,展开一定的概括和归纳活动,从而使“猫”的形象更清晰地建立在脑海之中了。

特别是在小学高年级,一些较为抽象的说明文或议论文中,抽象思维更突出,教师也能够通过提开放性的问题来帮助学生形成筛选信息、整合信息、重组表达的抽象思维过程。这类问题提供了思维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过程,要求学生进行思维活动,并通过更缜密、有逻辑的思维活动来形成抽象思维。例如,在学习《鲸》一课时,教师的问题:从哪些方面能够证明鲸不属于鱼类?这个问题需要学生经过阅读文本、整理文本中的信息,再将其整合,然后进行表达。由这个开放性的问题,学生能从其形态、体积、生命延续方式等多方面进行回答,而在探寻答案的过程中,经过了自己思维活动的甄别、反馈和整理,正是对于其抽象思维能力的训练。

三、合理运用提问增加思维经验和材料的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课本的编写,每个年段有不同的发展目标,具体到每一册每一单元,都有不同的主题。每个年段的目标是递进且螺旋上升式的,看似各个单元的主题相互之间没关联,但放到整个小学整体背景下,有些相似的主题会在不同年段重复出现,但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是不断提高的。从思维的角度来讲,我们在进行教学时,不能让学生仅仅停留在思维经验和材料的表面,而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尤其是在设计提问时,问题要把相关知识和学过的知识整合起来,通过回想再运用,调动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来解决现有问题。这样,可以使已成隐性的经验材料再次成为显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不断的运用内化,再次结合新的思维经验和材料,从而不断丰富学生的思维经验和材料。

教师也可以利用开放型问题,帮助学生积累思维经验和思维材料。例如,教学《乡下人家》一课时,教师可以在第二课时的品读文本中直接抛出一个从对课文整体认知入手的问题:作者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景色?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进行初读时,可以选择边读边思考、整合提取文本信息的方法,也可以选择整体读后再回读梳理文线、组织思维材料的方法。不同的思考方法和不同的思维活动过程中,学生更能个性化地调动、运用、积累思维材料,进而增强学生处理思维材料的能力。

四、结语

思维培育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任务之一,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达到思维训练与语言训练相结合的目标。而课堂提问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一种最为普遍、灵活的教学方法,应当为更好地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培育学生的思维品质服务。

参考文献

[1]方绳东.小学低年级写话新思维[J].教育科研论坛,2010(4).

[2]姚燕.小学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J].成功(教育),2012(22).

小学语文教学经验材料篇5

【关键词】真实材料独立学院外语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5)08-0013-02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属于第三批录取学生,一般来说大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薄弱,英语词汇量较少,英语阅读理解能力不强,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与自主性较差。许多独立学院学生满足于完成学校所订购教材的阅读任务,很少阅读课外材料尤其是真实材料。将真实材料应用于独立学院外语教学,可以帮助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扩大英语词汇量,提高英文阅读理解能力,培养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提高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与自主性。

一真实材料的定义

wilkins认为,真实材料是指那些“不是特意为外国学生编写或录制的材料,而本来就是为讲本国语言的人提供的材料”。nunan也指出,“真实的材料是指实际交际活动的材料,而不是专门为语言教学准备的材料,如报纸、杂志、因特网上的文章、广告、通告、照片和图表;电台、电视台的新闻、评论、访谈和节目介绍;电影、戏剧、歌曲和美术作品;英语原版教材,如历史、地理、自然常识教材”。虽然我国高等院校订购的外语教材里的一些材料也是选自英语国家的书籍或报纸杂志,但是为了教学目的进行简化和改写之后就不能称之为真实材料。

二真实材料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

1.真实材料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语习得学习动机理论认为,“外语的学习动机分为融入性动机(integrativemotivation)和工具性动机(instrumentalmotivation)。前者来源于对目的语文化本身的兴趣,而后者带有功用主义倾向,如为通过考试、找工作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实材料的内容真实而丰富,形式多样而有趣,贴近学生的生活与时代的发展,因此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融入性动机,使学习的过程变得生动,学习的内容变得深刻。这种对语言本身的内在动机和交际的外部动机的刺激更有利于学生的语言学习和实践。

2.真实材料有利于增加学生的语言输入

外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都证实,要提高外语能力必须要获得大量的语言输入。真实材料可以为学生提供暴露在真实语言中的机会,增加学生的语言输入。真实语言材料含有大量的英语词汇,学生通过阅读可以扩大英语词汇量,并通过多次的阅读练习提高英文阅读理解能力。通过阅读丰富的真实材料,学生还可以快速、即时、多视野、多层次地获取目的语国家的真实信息,最终达到运用阅读获得的信息进行交流的目的。

3.真实材料有助于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社会文化的真实情况

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对英语阅读具有重要作用。“当学生具有一定数量的词汇和掌握一定的语法知识后,阻碍学生进行阅读的主要障碍就成为与特定语言相关的社会文化知识,而不是语言本身。”而阅读教材关于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内容单一,而且时效性较低,大多是简单的地名、人名或组织名介绍。真实材料包含对英语国家社会文化的详细描述,真实而可信,时效性高而且易于接受。纪念馆对历史事件的回顾、本国出版的人物传记、组织机构的网站介绍,都可以为学习者呈现英语国家社会文化的真实情况,如同生活在英语母语的语言环境,从而避免因文化差异而造成理解错误。

三真实材料应用于独立学院外语教学的实证研究

1.研究问题

研究问题:(1)在课外增加真实材料的阅读是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词汇量与阅读理解能力?(2)通过进行较长时间的阅读真实材料的任务是否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2013级英语专业一、二班共63名学生。其中英语一班31人为实验班,接受阅读真实材料的任务;英语二班32人为对照班,不增加课外真实材料的阅读量。

3.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定量、定性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定量研究使用两套标准化阅读理解测试题(英语专业四级难度)与一套调查问卷。标准化阅读理解测试题用于对实验班与对照班进行阅读理解能力的前测与后测。调查问卷为里克特量表,回答选择由非常同意(5分)、很同意(4分)、同意(3分)、很不同意(2分)、非常不同意(1分)组成,用于了解实验班学生对本次将真实材料用于教学实验的态度与看法。定性研究为深度访谈,用于深入了解实验班学生的心理活动。

4.研究步骤

首先项目组在教学实验开始前使用一套标准化阅读理解测试题,用于测评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成绩。运用SpSS19.0对测试结果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实验班与对照班的t值的显著值均大于0.05,没有显著意义的差异,这表明实验班与对照班实验前的成绩不相上下。项目组开展了为期四个月的教学实验。实验期间,项目组每周都将通过互联网收集到的真实、新鲜的英语国家语言材料布置给实验班学生,要求学生阅读并做阅读报告,内容包括生词抄录、大意总结与思考评论。项目组对每个实验班学生的阅读报告都仔细审阅,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四个月实验期结束后,项目组使用难度相当的另一套标准化阅读理解测试题对实验班与对照班再次进行测试。最后项目组将调查问卷分发到实验班,让学生完成问卷。问卷回收率100%。另外,项目组还随机抽取了部分实验班学生进行访谈。

5.研究结果

阅读理解测试结果分析。表1为两次测试的成绩对比。由表1可以看出,实验前,两班成绩相差不大,说明两个班的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相当。实验后,实验班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成绩,说明真实材料阅读任务对提高学习者阅读理解能力及应试能力方面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表2为问卷调查的结果。由表2可以看出,总体来看,实验班学生对将真实材料应用于外语教学的做法持肯定态度(总平均分=3.88)。得分最高的是第一个陈述:“阅读真实材料对我的英语学习有帮助”(得分=4.14)。位列第二、第三位的是第五个陈述:“进行本次实验之前,我很少花时间阅读课外语言材料”(得分=4.06)与第六个陈述:“进行本次实验之后,我养成了阅读大量课外语言材料的习惯”(得分=4.02)。这些结果说明,大部分实验班学生认为大量阅读英语国家真实语言材料对自身的英语学习是有帮助的。在进行阅读真实材料的实验之前,很多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与自主性,仅仅满足于应付课本的阅读要求,很少阅读大量的课外语言材料。可喜的是,经过这次阅读真实材料的实验,学生亲身体验到了这样做的好处,把阅读课外语言材料作为一种习惯培养起来。

访谈结果分析。对实验班学生的深度访谈揭示了实验过程的质的方面。虽然大部分学生在实验结束时对阅读真实材料这种做法表示肯定,但他们开始时也遇到了不少的问题。许同学回忆说,刚开始看那些文章时发现很多生词,有时甚至是一个句子就有五六个不懂的单词,不过查字典后发现这些词都是很有用的、现实生活中经常出现的词。在谈到为什么觉得阅读真实材料有用时,刘同学表示那些文章说的内容很鲜活,让人很有兴趣阅读。李同学认为是文章里关于英语国家的一些独特文化,比如美国土著印第安人的帕瓦节,吸引了她。在被问及未来的学习计划时,胡同学表示会自己寻找真实材料,每天保证一个小时的阅读时间。

四结束语

应用真实材料是英语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兴趣、增加学生语言输入、满足学生了解目的语国家社会文化的需求的必经途径与重要方法。教师应把真实材料作为外语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持之以恒地贯穿英语教学的始终。

小学语文教学经验材料篇6

能否丢下《语文》?我的体会是,《语文》是“纲”是“本”,课外资料是“目”是“末”。我们决不能丢下《语文》,我们一定要信赖《语文》,并且充分地利用《语文》来教好语文。

《语文》是师生进行语文教学的最主要的校内课程资源。就语文教学而言,没有第二种资料能与《语文》相比。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以国家的教育方针为依据,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规定和要求,由人民出版社编著和出版,新华书店统一发行,是国家最权威的教科书。这套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是根据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的。教材的编写从学生兴趣和经验出发,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精选对于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及时反映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以多样、兴趣、富有探索性的素材展示教育内容,并且提出了观察、实验、操作、调查、讨论的建议。一句话,教材的编写是极其严肃的、规范的,力求科学的。其他学习资料的编写都要以教材为依据和中心,因而具有明显的辅,其他学习资料的出版和发行也不像教材那样严格和规范,具有相对较多的自由。教材虽然也收书费(近年由国家出资),但赚钱不是编者、出版者和发行者的动机和目的,其他学习资料的编写、出版和发行无不考虑其销售市场,即经济效益。可见,教材是“纲”是“本”,其他学习资料是“目”是“末”。丢下教材去攻课外资料之举纯属丢纲抓目,舍本逐末。

既然教材是值得信赖的,那么,我们就应该充分利用《语文》来教好语文。怎样利用《语文》来教好语文?我认为教师首先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其中包括转变教材观。要转变“教教材”的传统观念,树立“用教材教”的新观念。教师要把教材教活,有的放矢,为我所用,而不是生搬硬套或照本宣科地教教材。下面以我教《岳阳楼记》为例:

我以往是这样教《岳阳楼记》的:告诉学生第一段介绍作记缘由,再告诉学生第二段写……教材或参考书上有什么我教什么。最念念不忘的是告诉学生哪个句子最可能拿来作中考默写题。当中考试题没有本文的内容时,学生学习这篇文章的惟一收获恐怕就是死记硬背课文了。今年我别出心裁教《岳阳楼记》。上课前先让学生写了篇《大观寺记》。“大观寺”离我们学校近,学生熟悉。有写成说明文的,介绍寺院的建筑情况。写记叙文的最多。描绘寺院内外景色和香火旺盛的情景。有的还对人们甘愿节衣缩食却慷慨解囊捐资建庙的行为流露出赞颂之情。学《岳阳楼记》时,我特意强调了《岳阳楼记》的写作特色之一就是借题发挥,虚写景物,目的在表达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课后,我让学生再写《大观寺记》。学生受《岳阳楼记》的启发,也来个借题发挥,有讽刺庙祝借神图财的,有讽刺香客愚昧的,有建议将建庙的钱用来办学校的……最妙的是,有人把香客与神的关系比作违法分子与执法人员的关系。香客敬神为的是得到保佑以“万事如意”,违法分子拉拢执法人员图的是受到庇护以为所欲为。学生认识境界于无声无息中得到了提升。可见,充分地利用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教材教,教材才能发挥它应有的示范和指导作用。

其次,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同时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观念是先导,方式是载体,既然教师的观念转变了,就应该改变原来每天都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要改变过去的教师传授、灌输,学生被动地接受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转到“自主、探究与合作”的方式上来。教师不能只“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让学生学到知识,更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即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获取知识。下面以教学“辨识单句与复句”为例:

传授、灌输式教学的步骤是:(1)什么是单句,什么是复句?(2)辨识单句与复句的依据。这种灌输式教学的缺点在于不能调动学生探究的兴趣,即使学会了辨识单句与复句的知识,也是被动的学习,而被动学习的效果总是会打折扣的。

今年我上了节公开课,内容就是辨识单句与复句,教具是两块小黑板,步骤如下:

1、出示第一块小黑板的一面。题目是:下列四个句子都是单句,试找出特征,给“单句”下个定义。四个句子后面是:单句是由构成的句子。四个句子中有一句是单个的词带句号,一句是短语带句号,一句中间有一个逗号,一句中间有两个逗号。很快有学生说:“看第一、二个句子,单句就是简单的句子。”有的学生问:“看第三、四句呢?”我及时地提醒了一句:“看第三、四句是否和第二句一样:由短语加句号组成的?”几分钟后,学生经过讨论终于给“单句”下了定义:单句是由单个的词或短语带上一定的语气语调构成的句子。

2、出示第一块小黑板的另一面。题目是:研究下列复句后给“复句”下个定义。受了给单句下定义的提示,学生很快就完成了任务。

3、出示第二块小黑板的一面。题目是:下列句子哪是单句,哪是复句?四个句子中有一句中间没有语音停顿,很快被学生判断出是单句;另三句一时间几乎难住了全班学生。我点拨说:“看定义。”一会儿,有几个讨论小组的发言人举起了手,我让他们把结果分别写在纸上,发现竟然全对。问他们辨识的依据,他们说:“例一虽然中间有逗号,但前后共同构成一个复杂的短语,所以是单句,例二和例四的逗号前后分别是一个单句,所以它们是复句。”我进一步点拨:“单句都可以分析分解为不同的句子成分,复句中的单句之间不能互为句子成分。”这个教学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所在,用了约15分钟。

4、出示第二块小黑板的另一面,练习。

小学语文教学经验材料篇7

关键词:小学英语;培养阅读兴趣;阅读效果

一、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

研究表明,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喜爱或厌恶、畏惧在通常情况下都直接与阅读材料有关。适当的阅读材料不仅可以保证英语阅读教学的顺利进行,有助于英语阅读效果的提高,而且能够对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的激发、保持和发展起到很好的保障作用。因此英语阅读教学要把符合学生的英语实际水平和年龄特征,兼顾知识性、思想性和趣味性。

(1)experienced(体验的)――阅读材料的选择要贴近小学生的生活,要和他们生活经历有关,才能让学生有体验,产生学习兴趣。他们津津乐道的动画片、当地的旅游景点风俗、中外节日、社会热闹门话题等等,这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都是理想的阅读材料,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并能在情感上引起共鸣。只有这些真实的阅读材料才会让学生乐于阅读。例如长兴有着深厚的茶文化底蕴,也是一个旅游景点,教师愉此为背景,展示给学生一些相关的阅读材料。

Chinaisthehomecountryoftea.BeforethetangDynasty,Chineseteawasexportedbylandsea.“thesaintoftea”LuYuwholiedduringthetandgDynasty,wrotetheBookoftea,thefirsteertreatiseonteaandteaculture.thespiritofteapermeatesChineseculture,andthoughoutthecountrytherearemanykindsofteas,teahouses,tealegends,teaartifactsandteacustoms.

(2)easy(容易的)――阅读材料的选择要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由于小学生的英语积累量是有限的,阅读材料的难易程度直接影响学生的阅读兴趣。生词太多,学生读不懂阅读材料,达不到训练的目的,并且还会对阅读产生畏惧心理而放弃阅读,给进一步的阅读教学造成障碍。我们挑选的应是学生熟悉容易理解教材,这样学生才能觉得阅读是easy的。例如教师在教授完一段语篇后,可以在原材料基础上进行改编,并进行拓展。

it’smondayafternoon.it’scloudy.thereisaolleyballmatchbetweenboysandgirlsofClass3.manystudentsarewa-tching.they’reeryexcited.

Look!theballiscoming.amypassesittoSarah.Sarahjumpshighandhitstheballback.Johngetsitbacktothegirls.Butit’sout!Hooray!Girlswinthegameandtheyareeryexcited.Johniserysad,andallotherboysareangry.

(3)enjoyable(可享受的)――阅读材料的选择要注意愉悦性,趣味性和实用性,让学生享受阅读。我们知道,兴趣需要动力来维持。在众多的精选阅读材料中,有学生们喜欢的动物故事,《thepigandthedog》,《twofriendsandabear》;有常识性的小短文,《Roses》,《Behealthy》;有诙谐有趣的小幽默,t《heFrenchstudent》;有发生在他们周围的事情,《anaughtybog》,《aletter》,《abirthdaypresent》;也有发生在以前,能让他们了解过去的人和事的小笑话,《tobemodest》,《abigorangeandagoldcup》等等。各式各样,内容丰富多彩的文章,只要能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我们都可以向他们介绍。

二、情感与动机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得到别人对自已加于常识。作为教师我们能做一个有心之人,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适时加于表扬和肯定,满足其自尊心和正常的心理需要,为激发其兴趣创造契机。

我班有一名学生,上课不认真听,时常发出一些怪笑,影响课堂教学。作业也经常不完成,为些他没少挨我的批评。有一次,在教授“ben”这个单词时,我给学生“pen、ten”的提示,没等其它同学举手,他大声了喊出了“hen”的正确读音,于是我趁机在班级里表扬了他。此后我渐渐地发现他在上课时能举手了,作业也基本能完成了。我又抓住了这个契机对他进行表扬,巩固他的行为。现在他已经转化成很不错的学生了。

小学语文教学经验材料篇8

【关键词】文学体验教学模式探究主观能动性阅读技巧策略

一、对初中英语文学体验阅读现状的分析

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英语已经成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英语可能是小学生嘴里的aBC,英语也可能是中学生嘴里的Yesorno,那么,英语在我们生活中出现和存在了这么久,我们教好了英语了吗?我们的学生到了初中阶段,已经学了这么多年英语,真的学会英语了吗?尤其是更深层次的文学体验阅读教学方面还有那些欠缺呢?

1.作为主导地位的老师,有哪些不足呢?在教授阅读课的时候,教师一般就是将阅读材料拆开讲解,首先是讲解文学作品阅读材料当中的单词、短语,然后讲解句式,语法知识,最后逐句翻译,了解汉语意思,整堂阅读课也就完成了。由于教师不能充分理解文学体验阅读材料的内涵,有只是浅层次理解文学作品的内容,最多引导学生找出主旨句,对文学作品材料大意的整体概括,没有再对阅读材料进行更深入的挖掘探究。

2.作为主体地位的学生方面,有哪些缺点呢?虽然我们到了初中阶段,学生的英语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只要稍微往深层次里挖掘,发现学生在阅读探究还有很多的不足,有事甚至把阅读材料简单粗暴的看成是汉译英的讲解与教授。还有就是只注重英语口语训练,只是流于一些表面的东西,初中生还自认为这样就是已经掌握了这门英语语言。而这样的心理,才使得很多中学生再也不重视深层次的探究阅读。

3.作为大背景的环境方面,对中学生又有哪些不良影响呢?初中生是一个比较敏感的群体,现在无论是在社会大环境影响下,还是在英语课堂小环境影响之下,学生平时更注重的是用英语交流对话,记忆词汇语法方便考试,但是大部分中学生很少静下心来好好研究一下英语阅读。当然,在现在的应试教育之下,出现这些现象,是不可避免的。

二、初中英语文学体验阅读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笔者接触英语多年,对于英语新课程标准也有很多的了解,其中对阅读的要求是大同小异的。那么针对阅读教学又有什么样子的定义呢。在社会构建主义理论下,语言学家们这样定义阅读:“Readingistheprocessofconstructingmeaningthroughthedynamicinteractionamongthereader’sexistingknowledge,theinformationsuggestedbythewrittenlanguage,andthecontextofthereadingsituation.”即“阅读就是个人已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通过与文本互动建构新买的意义的过程”。既然了解了什么是阅读教学,那么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进行有效的阅读训练,避免使阅读陷入一定的误区,在这里笔者浅谈一下几个观点与大家一起探究与思索。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阅读方式,所以进行有效的英语文本阅读训练,也要有不同的方法和策略。有的学生喜欢快读,有的学生喜欢慢读,无法说出哪种方式好与不好,我们可以针对具体的文学阅读体验内容,进行具体分析与探究,哪种合适用哪种。下面我们就阅读策略与方法进行一些分类,并且举例说明,针对不同的内容使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1.针对初中阶段基础稍显薄弱的七年级的学生,我们会选择一些比较简单的阅读材料,进行文学体验阅读。比如说《小猪搬西瓜》(thepigandwatermelon),内容简单有趣,生词少,句子比较短,学生读起来不费劲,也愿意尝试着去读。我在教授这一节文学体验课的时候,只需要简单的提醒,例如:“field”这个单词学生比较陌生,我就提示说,西瓜长在哪里?小猪从哪里摘到的西瓜?

2.针对有了一定基础的八年级的学生,我会挑一些稍有内涵,稍长一些的英文原著小故事,进行文学体验阅读训练。比如说《白雪公主》(Snowwhite)这个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那么到底用英语原文来阅读,又有什么感受呢!

3.针对九年级学生进行的阅读训练,就有一些难度啦。学生们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对词汇和语法掌握的比较熟练,我就尝试给他们一些稍长稍难的英文文学材料进行训练,比如说《普罗米修斯》(prometheus),虽然文章不算长,内容却不是那么容易理解,需要学生调动手、眼、心,全部精神去阅读去理解,老师要去帮忙,可不是直接告诉他们,这儿那儿什么意思,那该怎么做呢。笔者会,提前题注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在文中找到相应的信息。

总之,通过以上教学实践,笔者发现文学体验阅读模式不仅能更容易让学生记住单词,扩大他们词汇量,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学生的自我反思及与他人分享而获得知识、技能时,他们态度得到了很大转变,不再拘泥于书本与教师,成为英语阅读的真正主人。本研究对于改变当前英语教育中阅读教学观念和实践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经验材料篇9

关键词语料库;数据驱动学习;英语语音;初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4634(2012)05-0105-04

0引言

2009年3月,广东省教育厅出台的《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置换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使教育实习出现一种新的形式——顶岗实习。这是应对当前教育领域人才分配不均的情况而出现的一种实习形式,实习生以自愿报名为原则,到广东相对偏远贫困的地区进行为期一学期的项岗实习。在实习期间,实习生可充分享受职前实践机会顶岗任教;同时,每2个实习生项岗1名在职教师,使在职教师可利用这一学期接受再教育,从而提高广东省整体师资水平,缩小各地区的师资水平差异。

基础教育阶段的外语学习重在为将来的运用做准备;同时,《新课标》建议教师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应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实践性强、具有明确目标的任务型教学方式。2010年9月到2011年1月这一学期里,笔者以指导教师的身份指导前往肇庆市广宁县顶岗实习的英语专业大四实习生。在展开指导活动前,笔者和实习生都留意到该地区学生的语音急需加强;在边贫地区学生英语基础较弱、水平较差的情况下,作为英语教学基本问题的语音教学并未受到重视。

在这种背景下,鉴于数据驱动学习的教学优势,考虑到语料库与多媒体技术结合能给数据驱动学习带来新的生机,结合语料库在中学课堂深入度不高、在边贫地区未曾应用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边贫地区的初中生是很好的实验对象。因此,本文从语音教学出发,以边贫地区初一学生为实验研究对象,以顶岗实习英语教师为实验实施者,将语料库引入其语音教学课堂,进行一项基于语料库的语音教学实验研究,以期通过本实验来探讨此教学方式对学生英语学习的促进效果。

1文献综述

语音教学在语言教学中占首要地位,是语言学习的基础。语料库作为大量真实语言资料的来源,可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和工具。近年来,语料库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外语教学过程中的基本思想是教师既是组织者又是教学工具的开发者;而新课标就是强调通过创设良好语言环境和提供大量的语言实践机会,使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目标,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料库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为教师提供了更广阔的创造空间。方便快捷的自动处理使教师有更多精力和时间改进教法、设计更富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并能充分发挥创造力,集中精力利用可用资源,通过基于语料库的课件开发向学习者尽量提供语言真实运用的典型实例,使学习者在自我探索中真正掌握目的语各系统知识,并在实际运用中获得交际能力。

数据驱动学习(data-drivenlearning,简称DDL)由timJohns于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是一种新的基于语料库的外语学习方法,它的基本原理是指引学生利用海量的语料库数据,观察、概括和归纳语言使用现象,自我发现语法规则、意义表达及语用特征。这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发现式学习。随着语料库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与普及,DDL方法引起众多研究者的关注。对于外语DDL的特征,国内研究中将其总结如下:(1)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2)提供学生真实语言材料,营造真实语言学习环境;(3)强调学生自我探索和发现的学习过程;(4)主张自下而上的归纳式学习。研究虽不多,但从中已可看到DDL的研究价值所在。把DDL应用于英语教学中,不仅为教学活动提供丰富的语言材料,而且可引发教学活动中语言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学习内容以及学习材料等方面的变化。这是对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外语教学模式的挑战,同时也为有效地解决外语教学中各问题提供了崭新的思路。

DDL中使用资料下发形式(handouts)的语料呈现方式有其优点:它不依赖多媒体设备;它不分散学生课堂注意力;它可加深学生课堂印象;它可增加学生手动操作的频率;它在促进任务型教学时也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最终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在边远贫困地区没有多媒体设备的情况下,研究探讨DDL的教学效果具有一定的价值。

目前国内对于语料库研究多为理论或规律性研究而实证研究较少,在语音教学方面的实践研究更少,在中学课堂中真正实行将语料库带入中学英语语音教学课堂的研究尚属空白;同时,有关语料库的很多研究都是利用语料数据进行讨论,对于数据驱动学习的课堂实践性应用研究至今仍未有所涉及。鉴于语料库在语音教学中的优势,结合广宁地区偏远贫困、对语料库接触极少的事实,本文将以广宁地区参加顶岗实习项目中某中学的初一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其英语教材作为上课教材,同时利用教材语料库,使用资料下发形式的DDL,以顶岗实习教师为实验实施者,将语料库引入边贫地区的初中英语语音教学课堂,进行资料下发形式的DDL语音教学实验,由此来实证研究本教学方式对学生英语学习的促进效果。

2实验研究

2.1实验方法

在本实验中,笔者全程引导实习英语教师利用仁爱版初一教材(课本)和教材语料库等作为课堂语料素材的主要来源,通过设计基于语料库的语音教学活动进行课堂教学,然后对包括原英语教师、实习英语教师和受试学生在内的人员进行访谈;同时,笔者作为听课者,以旁观者的身份进行课堂课后观察,收集和整理实验前后成绩等相关数据资料;最后采用质性分析方法来分析和讨论实验结果,从而实证把资料下发式语料库的语音教学模式引入边贫地区初中英语教学课堂的有效性。

本实验中自然班和实验班水平接近,各有52名学生。在自然班中,教师通常直接在语音展示、示范带读后进行操练,课堂依旧是传统的语音教学。而实验班的教学过程为:(1)课前准备,教师利用词汇中的发音组合,结合整本课本的词汇表以及教材语料库词汇等相关发音素材,针对课堂需要挑选整理出所需语料,打印成纸质资料以在课堂上发给学生,或者预先抄写在小黑板上用于课堂展示;(2)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本词汇表中寻找出相应语音知识的发音词汇等等,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并进行操练;同时将预先整理出的材料下发或者展示给学生,提供可供学生进行替换练习的活动;尽量让学生明确学习重点,增加课堂活跃度,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兴趣:(3)课后,教师布置类似的语音练习的作业。

2.2实验过程

1)实验前后访谈受试学生、实习教师、原英语教师;

2)实习教师利用语料库辅助设计对受试学生进行一学期的语音教学;

3)整个实验过程中笔者进行课堂课后观察和记录,并收集学生各测验成绩;

4)对所有数据对比分析,完成文章写作。

2.3实验结果分析

1)访谈。访谈目的之一是通过对英语教师的访谈来了解原语音教学模式及学生水平、其对实验教学的人数和态度等;二是通过对实习教师的访谈来了解其实验后的心理变化及体会;三是通过与学生交谈来了解其语音学习的认识和感受。

实验前访谈。从对受试学生及其原英语教师的访谈结果可知,该学校硬件设施条件差,学生学习积极性低(多数是被动式学习),教师对学生期望不高;两个班的语音教学原本都主要靠传统的带读记忆方法实现,教学方法保守且传统;学生英语水平不高,学生的记忆能力和技巧有待提高。实习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抱着较大希望,希望自己能够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自主性;但实习教师也说明了自己需克服的难题:学生基本是留守儿童,无人监管;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纪律性低;硬件设施缺乏可能会造成一定阻力;原英语教师是否肯放手让其进行教学实践等是会面临的疑虑等等。这样的访谈结果正好也为笔者进行实验提供了条件与契机。

实验结束时访谈。从访谈中得知,实验班超过50%的学生较喜欢本学期的英语课,承认课堂语料排列方式培养其发现规律的能力,从而提高自学能力;超过25%的学生感觉自己能更快、更形象、更牢固地掌握语音知识,感到自己似乎开始有英语语感,且学习时更自然。实习教师回忆整个实验觉得教学总体较成功、没浪费顶岗实习的实践机会,这次经历也增加了自己的教学信心。原英语教师在原本不了解DDL时将实验教学方式表述为“把所有的资源集中在一起对比分析帮助学生记忆的一种教学方式”,并对本语音教学方式给予好评;在表示以前未曾想到这种教学方法的惭愧感时也肯定了实习教师的成就,认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学生掌握语音的牢固程度等确实上了一个台阶;表示自己今后也会尽量尝试此教学方法,不过认为目前要将此教学方法普及仍有一定难度。

2)实验过程对实验班的课堂观察。

实验前:课堂上师生间互动不多,主要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课堂融入度不高,自我思考极少。面对教师课堂上的提问,除极少数学生坚持回答外,更多的是教师自问自答;而该课堂状况又反过来影响教师上课的积极性,使教师减少提问、更倾向于传授式教学;这又让学生更加被动,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同时,教师无形中形成压迫式教学,迫使学生在教师的威严下进行英语学习。

实验过程:教学实验刚开始时,受试学生首次接触语料库,所以他们连实习教师提问的具体含义都需实习教师慢慢分解指引。一个月后发现学生的课堂反应已有进展:由“不理解教师的引导问题”转化到“教师提问时少数学生能回应”。本月内教师每次的课前语音复习提问情况显示,低于5%的学生能正确回答。

实验第二个月学生的课堂反应逐渐积极化,有些开小差的学生也开始进入听课状态,新鲜感己逐步建立。教师每次的课前语音复习提问情况渐好转,学生词汇发音知识及规律的回答正确率约为30%,学生的语音掌握得较牢固;原英语教师将课堂教学完全交给实习教师。

实验第三个月,教师每次的课前语音复习回答正确率超过50%,更多学生的语音掌握得较牢固;相比自然班,实验班的课堂气氛更轻松活跃,学生课堂反应更灵敏,学生课堂参与度更高,课堂互动性更大,学生的学习竞争意识更强,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明显好转;教师在实验班上课时表现得更轻松自然。

3)测验结果分析。为进一步实证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本文选择了学期初(此时尚未开展教学实验)的一次大型统考作为分析比较的起点,然后与进行教学实验后的期中和期末统考成绩进行比较。本实验中自然班和实验班各有52名学生,原英语水平接近,实验过程对学生保密。因学生会认真地对待这些考试,故本教学实验的效度和信度有保证。试卷满分均为100分,初中测验考纲都很重视语音词汇等考点,难度通常相似。通过获取成绩进行SpSS分析,结果见表1、表2。

从平均分来看,实验前两个班水平相当,自然班比实验班的平均得分高0.39分,但在统计上不显著,说明两个班实验前的得分差异不明显。经过教学实验后,从期中和期末考试来看,两个班的平均分均比实验前统考有明显提升,且实验班进步幅度高于自然班。对实验班来说,实验后的期中和期末考试的平均得分要显著高于实验前统考的平均得分,分别提高4.49分和7.79分:这说明,随着教学实验的深入,实验班学生从新的教学模式中受益越发明显。对自然班来说,尽管其教学模式不变,但随着学习时间的推进,他们在英语知识积累和应用技能方面也有一定进步,故期中和期末考试成绩均比学期初统考有一定提升,分别提高2.95分和5.10分;相比实验班,自然班的提升程度不太显著。从三次测验的得分均值差来看,尽管这两个班得分不断提高,但实验班的提升程度要显著大于自然班,随着教学实验的推进,这种提升差异程度相比实验前在不断加大,但提升的幅度却有所下降,显示出一定的边际递减效应。这进一步证实本实验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从标准差来看,自然班得分的标准差前后几乎没有变化,说明其得分分布较集中,进步程度较相似。相比之下,实验班的得分标准差在实验前后表现出先增后减的变化,这可能源于新教学模式的影响,导致实验后的期中考试得分比实验前统考得分有了较大的提升,两者的标准差随之发生明显的变化;而随着教学实验的推进,尽管学生能继续从中受益,但学生的考试得分提升幅度逐步减小,导致期末考试的得分标准差出现下降(但仍高于实验前),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表现出新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效果影响的边际递减效应。对于测验数据的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实验观察和实验访谈结果的信度与效度。

2.4研究结论、启示和研究局限

1)研究结论及启示。本文通过在初中英语语音教学课堂引入DDL的实验,研究语料库与语音教学结合对学生英语学习的效果。从实证分析结果可知,实验教学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同时,将语料库引入语音课堂教学,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巩固其语音、培养其语言感知能力。从本实验中,笔者认为在初中英语语音教学课堂引入语料库能有效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效果,主要表现在:使其语音学习更加持久有效;使其英语学习更贴近《新课标》的要求;能增强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经验材料篇10

[关键词]革命传统题材;课文;理想课堂

一、摆正心态,正确认识革命传统教材

语文学科要让学生养成基本的语文素养,并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因此,语文教材中有各种类型的题材。学生对教材中很多题材都比较感兴趣,而革命传统教材脱离学生生活实际,是在特定环境下进行的,政治色彩较浓。学生不甚理解,情感不易激发。教师如果不正确处理教材,没有正确领会编者的意图,把革命传统题材课文上成思想品德课,就失去作为语文教材的用途了。所以,教师必须正确认识革命传统教材:

1.明确革命传统教育的必要性。首先,革命传统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材丰富的工具内涵和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又是极为深广的,在语文教材中加强教育是必要的。教师应深刻认识其必要性。其次,革命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是民族文化的精华。因此,注重语文教材中革命传统文化的学习,对于继承和发扬优秀革命传统,有着重要意义。

2.认识革命传统教育对学生终生发展的深远影响。它有利于学生汲取营养,正确看待现实生活中许多不利孩子成长的浮躁气氛。有利于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各种现实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培养他们艰苦朴素、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知难而进、先人后己的精神。可见,革命传统教育对学生健全人格和健康个性的养成,同样有着重要作用。教师明确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性,才能充分利用好教材,创造性地解读教材。

二、师生齐收集相关背景资料

此类课文叙述真实历史事件,应引领学生还原真实的历史场景,让学生作出正确的自我价值判断,让学生、教师、文本进行有效对话。如教学《的扁担》时,教师可让学生上网、到图书馆找资料,包括:人物简介,井冈山根据地的地理环境,了解八路军、红军、新四军等不同名称,1928年的政治环境,的其他故事,用这些材料拓宽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并利用教师查找到的资料,帮助学生进行判断,深刻感受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了解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三、激发兴趣,找学生的情感、体验与教材的结合点

语文教材中的革命传统教育必须与学生的兴趣、情感、体验结合,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终身发展。教材中革命传统内容与当今学生的兴趣、情感世界和生活体验相距甚远,导致学生厌学,学习效果不佳。基于这种认识,革命传统教育不是一种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教育,而是找准一个教材和学生的结合点,如:《要好好学字》《他得的红圈圈最多》,虽属这类题材,却和学习、写字有关,学生能联系自己亲身体验,拿出自己的习字册和邓小平爷爷比一比,感觉比较亲切,能激发学生写好字的兴趣。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从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入手,用事实说话,用榜样说话,用学生自己的话语和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教育活动,以情动人、以事感人、以理服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受到感染和熏陶。

四、利用文本语言文字,实现学生和教材间对话

1.赏析人物外貌描写,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其实外貌描写对表现人物品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者描写人物外貌时总饱含着自己对人物的感情,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分析,把作者的真情实感传递给学生,引起强烈的共鸣。如《的扁担》一文中,主要写和战士们一起挑粮食,也写了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这外貌描必然不可省去,这外貌描写体现他艰苦朴素的革命品质。

2.品味人物语言,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教材中描写革命英雄的语言不多,但每一句都是语重心长。在《要好好学字》中,对两个小八路说:“参加革命了,要好好学字啊!”亲切的话语,就像一个长辈对孩子的谆谆教导,对小八路的关心与期望全都跃然纸上。

3.理解人物行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人物的行为描写不可忽视。教材中通过描写革命英雄的行为,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世界。在《军神》中,写受伤以后,沃克医生帮他动手术,“年轻人一声不坑,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色床单,汗如雨下。”在手术时如此镇定,能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他的坚强。学生很容易产生表达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