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发展现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3:36:16

民营经济发展现状篇1

一、我市民营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近年来,青岛市民营经济呈现出规模膨胀、质量提高、作用增强的良好发展态势,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民营经济发展主要体现为十个特点:

第一是发展速度较快。98年以来,我市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分别以年均4.5%和25.7%左右的速度增长。2002年与1998年相比,私营企业增加了1.9万户、18.5万人,分别翻了1番、增长了87.9%。到今年6月底,个体工商户已达20万户,私营企业达4.5万户。

第二是规模实力逐步增强。民营经济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已经从1998年的13%提高到2002年的26.3%,总量达399亿元。全市私营企业户均注册资本则从98年的63万元提高到目前的91万元,总额从154亿元增长到374.46亿元,增长了1.4倍。注册资本500万元以上的规模私营企业达1528户,其中千万元以上的517户,过亿元的5户。私营企业集团从无到有,达77户,年产值或销售收入过亿元的私营企业已超过40户,免冠行政区划名称的私营企业集团2户。

第三是效益、贡献提高。2002年,全市个体私营经济实现工业总产值454亿元,销售总额65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2亿元,分别是1998年的11.6倍、6.4倍和5.3倍,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已占全市总量的52.98%。五年来,个私经济税收平均以30%的速度增长,共完成64多亿元,其中2002年完成20.87亿元,相当于地方财政收入的两成。在就业方面功不可没。1997年以来,通过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吸纳从业人员近25万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6万多人。民营经济成为实施“再就业工程”重要渠道。

第四是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目前,全市个体工商户一、二、三次产业的比重为1:12:87,私营企业为1:43:56,与98年相比,产业结构明显优化。个体工商户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私营企业则呈现出二、三产业并重的局面。部分私营企业在生物技术、新型材料、电子技术、精细化工、医药等领域形成一定优势,it产业、现代高效农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教育等行业和领域也都有私营企业涉足。私营投资公司从无到有,现已发展到79户,私营信息咨询服务业发展迅猛。

第五是品牌意识逐步增强。涌现出一大批品牌和企业,带动了企业产品质量和社会形象的提高。目前全市私营企业已经拥有5件省著名商标和36件青岛市著名商标,有15种产品被评为青岛市名牌产品,大大提升了我市的城市品牌和城市形象。私营企业“守信用、重合同”单位已达289户,占全市“守重企业”总数的26%。

第六是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有了明显提高。目前,全市科技型私营企业已达1162户,比1997年的512户翻了一番。私营高新技术企业占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的比例明显提高。

第七是外向型经济有一定发展。1998年至2002年间,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的私营企业从无到有,发展到294家,占全市获权企业总数的30%。2002年私营企业(不含私营企业与外商合资)外贸出口3.9亿美元,同比增长74.7%,高出全市平均增幅58.1个百分点。私营企业累计利用外资4.85亿美元。

第八是园区等载体经济渐成气候。全市已建民营经济园区100余处,入园私营企业占全部入园企业的近四成。市场总数达915处,专业村390个,专业镇16个。其中,欧美、红领等10个私营企业园区初见雏形,吸引大批个私业户向园区、市场和小城镇集中,形成了良好的集聚效应。

第九是地域之间发展各有特色。从个体工商户户数、从业人员、注册资金等数据情况看,截止到2002年底,五市及城阳区占当地个私经济总量的六成以上,而私营企业仅占总量的四成左右,显示出私营企业向市区集中的特点。其中市南区由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的各项指标增幅均居榜首。从生产制造业占私营企业总数的比重情况来看,即墨、平度、胶南、胶州、城阳、莱西分别占到76.38%、70.85%、61.86%、58.41%、54.33%和47.13%,生产制造业占据了主导地位,而市区则以贸易、餐饮、房地产业为主。显示出服务业向市区集中的趋势。

第十是社会环境、政策环境和法制环境进一步优化。各级党委政府都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构建政策体系,切实转变职能,增强服务意识,努力扶持引导,强化监督管理,保证了民营经济的正确发展方向,民营企业政治经济地位进一步提高。到去年年底,先后有90余人被选为县级以上人大代表,240余人被选为县级以上政协委员,在具备条件的民营企业中,已有90%左右建立了党组织。

二、我市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纵向比,我市民营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发展较快;但横向比较,特别是与南方经济发达的地区相比,无论是发展速度、经济总量,还是企业规模、科技含量、外向度,还是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发展环境等方面,都存在比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是经济权重偏低。2002年,我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399.2亿元,占GDp的比重为26.3%,低于全省29%的平均水平;而浙江、广东、江苏等地民营经济的比重均在50%以上,温州甚至达到90%;即使地处我国改革开放前沿、经济外向度非常高的深圳市,民营经济的比重也达到了40%。民营经济总量偏小,强势民营企业过少,是造成我们经济发展落后于南方先进地区特别是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重要原因。一定程度上讲,民营经济发展滞后,城市经济发展的后劲就会乏力,解决社会就业问题就会面临巨大困难,实现全市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就可能落空。

二是规模实力偏弱。我市民营企业整体规模较小,缺乏主业突出、发展后劲足、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大企业、大集团。我市的民营企业户均注册资本不及广州市的1/2,甚至达不到全国102万元的平均水平,显示出平均规模实力不强。从单体来看,广州市注册资本100万元以上的私企有16587户,是我市的2倍多。我市年产值或销售收入过亿元的民营企业只有40余家,过十亿的仅1户,广州、温州等市均有一批过五十亿甚至过百亿的大型民营企业。规模小、实力弱,相应的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就难以产生。温州民营企业拥有4件驰名商标,我市现有的6件驰名商标中没有1件是民营企业;西安、成都、宁波等市均有民营企业上市,我市民营企业上市一直未实现零的突破。

三是外向度不够。2002年我市民营经济实现出口3.99亿美元,同比增长74.7%,高出全市平均增幅58个百分点,远远高于其它经济成分的增长,显示出活力强劲,潜力巨大。但由于仍处于发展的初步阶段,基数太小,远远没有形成对全市外贸出口的强力拉动。而广东、浙江等地区的增长速度达到100%以上,宁波市去年甚至达到了5倍。去年全市私营企业出口额仅占全市出口总量4.7%,而同期全省为16%,浙江省出口的70%以上由民企创造,温州更是高达95%。

四是企业档次较低,产业产品结构不尽合理。我市民营经济主要集中在餐饮、服务等第三产业。第二产业则集中在技术简单、投资不大、易于模仿、便于进入的服装、鞋帽、食品、日用小商品等有限几个传统行业,自主知识产权缺乏、竞争能力弱,抗风险冲击能力较差。而江浙一带在it产业、现代高效农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教育、物流等领域均打破限制,允许鼓励民资大规模进入。据了解,目前民间资本已占上海城市基础设施总投资的一半,全上海整个高速公路网投资中,七成左右直接来自民间资本。

制约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是:

(一)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还不够宽松。一是政策不平等的问题。不少企业反映与公有制经济甚至外商投资企业的政策不平等,有关优惠政策不能同等的施加于民营经济。二是政策滞后的问题。我市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27”条和“23”条等政策出台于98年和99年,随着形势发展和上级相关政策的调整,有些内容已经滞后于形势发展的需要。三是配套措施没有及时跟上。仍有不少单位行动迟缓,部门之间撞车的问题时有发生,影响了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四是政策落实不到位。一些政策落实过程中存在的“慢、拖、扣”现象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出台的政策得不到落实,不但挫伤了民企发展的积极性,而且影响了政府的形象。

(二)行政管理不规范的现象仍然存在。一是行政审批不规范。一些办理前置审批的部门,审批标准不统一、条件不公开,期限无承诺、收费无依据,手续繁琐。二是执法行为不规范。个别部门存在对一般违章行为不择而诛、简单处罚现象;检查过多过滥,企业疲于应付,影响正常生产经营。三是行政服务不规范。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仍旧存在。

(三)“三乱问题”尚未彻底解决。关于阻碍企业发展的主要原因,18%的企业认为是三乱,成为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第一,收费项目“杂”且“多”。大部分民营企业要应付30多个部门,上缴50余种税费,其中大部分是各种收费项目;少数区市收费种类多达70余种,其中相当一部分属于不合理收费。第二,收费负担重,甚至费重于税。第三,收费标准不统一、依据不公开。

(四)“融资难”成为制约企业做大做强的主要瓶颈。一是融资渠道狭窄。民营企业创业资金的来源主要依靠个人积累,在吸收外来资金中,大部分靠民间借款,这种半明半暗的借贷关系缺乏法律保护,引起了相当数量的民事纠纷。二是银企对接差距大。商业银行多考虑资金的安全,对民营经济贷款存在抵押担保难、跟踪监督难和债权维护难等问题。结果是民营企业难以获得信贷服务。三是“两证”难办,抵押难成。民企担保主要以土地、房产作为抵押,但不少区域因为国家政策或者历史遗留问题等原因,办理土地证、房产证困难,使贷款受阻。

(五)人才问题比较突出。影响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38%的企业认为是人才问题,仅排在资金问题之后。企业反映,人才“招不来、用不上、留不住”。究其原因,一是人力资源市场发育不充分。现有劳动力市场或人才市场主要是提供一般性的、初级的或通用型人才,有自己专门市场定位或网络专门人才的中介机构比较少,劳动力供求双方缺乏有效、便捷的沟通渠道。二是民营企业用人育人的机制没有形成。相当数量的民营企业过多的考虑成本和眼前利益,挖人才的办法想的多,自己培养人才的措施太少。家族化的管理,封闭了人力资源的引进,削弱了企业发展的后续力。

三、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一)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

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废除或修订体现所有制差别和不适应民营经济特点的政策,构建对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所有企业一视同仁的政策平台。要放宽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领域,解决民营企业在申请立项、进出口、用地、职称评定、办理证照、收费以及科研项目申报、政府专项扶持资金使用、进出口配额和出口退税等方面与其他类型企业的非国民待遇问题。要深化政府“五项工程”,优化政务环境。改进服务,提高办事效率。积极探讨建立民营企业社会化服务机制,增强为民营企业服务的主动性、自觉性,帮助解决相关问题。定期组织民营企业对各部门服务情况进行评议。减少审批手续,缩短审批时限,实行审批项目时间限制制;全面清理和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取消不合理收费。要依法行政,加强执法监督,进一步规范政府行为,严肃查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检查行为;加强对执法、司法人员的教育培训,严肃查处执法不公,贪赃枉法的事件。

(二)突出重点,大力抓好民营经济园区建设和外向型企业培育

认真抓好民营经济园区建设。总体要求是完善规划、强化功能、打造品牌、招商引资。对全市现有和规划筹建的各类民营经济园区建立台帐,实施动态管理,有针对性的强化分类指导。在继续完善青岛私营(民营)工业园等市级园区建设的同时,重点扶持和促进市内四区异地设置的经济园区建设,通过政策引导、招商引资和产业协作,促进市内四区经济发展和个私经济质量规模的提升。要认真培育欧美、红领、巴龙、金王、德意利等重点私营企业园区,通过企业园区发展带动上游、下游产品,关联配套产业,推动企业作大、作强。要进一步完善各级民营经济园区功能,认真兑现招商引资时承诺的各项优惠政策。要强化服务意识,为民营经济依托园区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大力培育外向型私营企业。要鼓励有条件的私营企业“走出去”、“引进来”,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到国际市场上去经风雨、见世面,求发展。要进一步加大帮助私营企业申办外贸经营权的服务力度,指导帮助其尽快创造条件获权。要抓好民营外贸企业队伍、贸易方式、出口市场和出口产品结构调整,努力实现民营经济外贸出口量的显著增长。各区、市要引导私营企业与外商开展合资合作,通过吸引国外投资带动私营企业的产品更新换代、管理技术水平提高和出口总量的扩大。要认真落实国家扶持中小企业扩大出口的各项优惠政策,对私营企业平等对待,一视同仁。

(三)加大服务力度,引导民营企业做大做强

1、加强资金支持力度,着力解决融资难问题。建议借鉴深圳、广州的作法,以资金支持为突破口实现民营企业数量的大发展。一是加强引导。引导商业银行将信贷资金定位在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层面上,提高对民营经济信贷支持的比重,对规模大、后劲足、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的重点企业给予倾斜政策支持。有关部门在为民营企业办理“两证”时,应事实求是区别不同情况,设身处地为民营企业着想,给予优惠,率先办理。要指导帮扶具备条件的民营企业加快上市步伐,做好上市培训,加强协作配合。二是加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要逐步建立私营企业信用评估机制,保证信贷资金安全和效益最大化。以信用创建为载体,实行信用等级评定制度。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整合税务、工商、银行、海关等部门业务信息,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建立“红、黑、灰名单”,利用信息平台定期向社会公示,弘扬诚实守信的信用观念。要充分发挥好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等中介组织的信用评估功能,密切银企联系和借贷对接。三是进一步完善担保体系。政府出资组建的各级贷款担保机构要逐步建立规范的公司制,按照市场化方式运做,进一步简化手续,强化服务,提高效率。要积极促成按照互利互助原则、由私营企业自愿入股组成的民间互助型联保机构或担保机构。

2、加强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关键是提高私营企业决策者的水平。一是知识水平。要大力创造条件,组织民营企业家参加有关企业经营管理、外贸、法律等知识讲座或培训班,组织企业家外出参观考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寻找差距,在提高他们知识水平的同时激发其事业心和责任感。二是管理水平。要增强民营企业家的爱才、用才意识,实现由家族式管理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靠完善的制度约束人,有效的机制激励人,丰富的文化凝聚人,调动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民营经济竞争力。三是经营水平。尤其是骨干企业,应当关注其资产经营、资本经营决策,对明显不符合市场运行规律的决策应尽量劝阻,对可行的决策应积极联系专家进行缜密地论证,项目一旦上马要尽最大努力进行扶持,确保项目成功。

3、引导民营企业加快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以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产权多元化为目标,有重点、分层次地引导民营企业跳出家庭经营、家族式管理的束缚,加快实施企业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改革,通过控股、参股、兼并、联合和产业协作组建企业集团,探索走产权多元化和资本社会化的路子,引导企业建立和完善企业法人治理机构,推进企业由速度型向效益型、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要加强民营企业园区建设和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及时帮助其建立党工团组织,推动两个文明建设一起上,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加快国退民进改革。

建议各国有企业主管部门要提高企业改制信息的透明度,加强政企对接,收集和汇总改制项目等信息,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向民营企业和社会,搭建信息沟通平台,推进民营经济向国有经济退出的一般性竞争领域投资发展。大胆放开投资领域的限制,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或者有投资能力的个人以独资、参股、控股、合作、联营和特许等方式,参与城镇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项目的投资与经营;支持民营经济投资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区服务等社会事业的建设。要高度重视、扎实做好国有集体企业改制为民营企业登记注册和重新规范工作。凡是改制为自然人控股的国有、集体等企业,要纳入民营经济的登记范围,档案、注册号、数据库按民营经济管理;此前已经改制为自然人控股但仍以国有、集体企业名义存续的,要集中时间进行重新规范,工商、税务、海关、外贸、统计等部门要在规范的基础上将其纳入民营经济统计范围。

(五)加大典型骨干企业扶持力度。

民营经济发展现状篇2

民营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文章作者:名扬文章加入时间:2005年9月28日12:59民营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十五以来,永州经济正步入新一轮增长周期的上升阶段,经济增长逐步提速,结构调整有所加快,运行质量不断提高。与此同时,针对当前市内外、国内外形势,市委、市政府未雨绸缪、审时度势,提出了建设速度永州、(四)发展环境有所改善,园区经济日益壮大。近年来,全市各级狠抓民营经济的思路较为明确,力度有所加大,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据对冷水滩、祁阳、蓝山等7县区共47家民营企业的问卷调查汇总显示,民营企业主对当前我市经济发展环境感到满意的接近60%。经济发展环境的改善对我市工业园区建设起到了较好地推动作用。2004年,全市经省政府批准设立的8个工业园区,共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5亿元,引进落户企业126家,其中规模企业58家,完成工业总产值4.98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1.5亿元。(五)民间投资迅速增长,主体地位初步确立。2004年,我市民间投资完成63.32亿元,比2000年增长92.9%,年均增长17.9%,比同期全社会投资年均增速快了3.9个百分点;2004年我市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为56.4%,较2000年提高了7个百分点。2004年,我市小水电开发项目达146个,完成投资7.96亿元;另外,一批大的建设项目如冷水滩滨江广场、河西沿江路、梅湾新区、永州大道、日升大道等都吸引着大量民间资金的投入。民间投资的主体地位日渐明朗。二、永州民营经济发展的困难和问题近年来,我市民营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为本地经济社会繁荣做出了突出贡献。但也还存在不少的困难和问题,如绝大部分民营企业规模偏小,一些中小企业活力不强、效益不高等。2004年浙江省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为63%,比我市高10.1个百分点;郴州市2002年民营经济比重为50.8%,比我市高3.8个百分点;可见,我们与沿海及周边先进地区仍存在不少差距。(一)发展环境不够宽松,政府服务有待加强。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对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不遗余力,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文件,但民营经济发展仍然不够宽松。一是政府部门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对民营经济仍沿袭依权监管的模式,难以过渡到依法监管上来,导致民营投资的关卡多、手续杂、费时长,增大了民营经济发展的交易成本。二是在市场准入上民营经济仍未享有公平待遇。目前,许多领域对民营投资虽没有明文规定的限制,但是民营经济在市场准入方面与国有经济甚至外资经济仍然存在着很大的政策差异。一些收益稳定、利润较高的行业尚未对民营资本开放;民营经济在投资立项、能源供应、贷款支持、征用土地、人才使用等方面与国有经济、外商经济享受同等待遇的相关政策也不完善或难以落实。三是财税政策不平等。民营经济已成为国家和地方财政的重要来源,但民营企业往往无法享受三资企业的税收优惠待遇,以及国有企业的财政贴息、财政补贴等。作为同等市场竞争主体的民营企业遭受政府财税政策的不平等对待,而且还面临众多权力部门名目众多的罚款、摊派、赞助等。同时,现行的过于集中的财税体制不利于调动地方发展民营经济的积极性,也成为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一个因素。另外,政府经济主管部门在短期内难以将思维方式和行为规则由原来为国有经济服务转变到为民营经济服务上来,民营经济的发展存在体制上的制约。具体表现在:一是多头管理体制导致政出多门,民营企业主遇到问题得不到政府有效、及时的服务。目前,我市对民营企业的管理,特别是对个体私营企业的管理涉及到工商、税务、物价等数十个单位,但却缺乏一个权威性的具有综合管理职能的组织机构;二是政府服务不到位。一方面民营企业在投资信息服务、产业指导方向、技术支持等方面存在渠道不畅、信息不通的问题,使其在项目投资选择上往往带有较大的盲目性和投机性,从而导致投资风险加大和经济损失;另一方面民营企业的人才引进上,政府也缺乏有

效的管理和战略规划,支持和服务力度明显不够;三是个人和部门利益驱使导致政策难以落到实处。(二)民营企业起点较低,人员素质普遍不高。民营企业鉴于自身的特点,大多数具有某些先天不足,主要表现为:①、起步水平较低,原始积累不足,低水平重复投资较为普遍;②、投资盲目性较大、追求目标短期化;③、职业操守不强,不正当竞争、制假造假、损害环境等现象时有发生;④、发展缺乏长期战略和长远眼光,一些民营企业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其次,大多数民营企业在人才储备上明显落后于国有企业,存在三缺,即缺管理人才、缺技术人才、缺营销人才。据调查,2004年底,我市民营企业从业队伍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职工仅占全部从业人员的10%左右。(三)经营管理模式落后,开拓创新精神不足。民营企业在创业初期,以业主个人产权为基础的家庭、家族式管理是大多数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其产权制度具有明显的家族化倾向。对于民营企业来说,这种模式在创业初期也许是可行的,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企业已走出原始创业阶段,这种家族式的管理已显得越来越难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因为:①随着企业发展规模的扩大,管理领域相应会越来越宽,依靠个人能力和家族式的监督已越发困难。②随着企业发展空间的拓展,无论从技术、产品,还是从市场、融资等方面,均已大大超出管理者本身或家庭成员可能拥有的经验和知识。管理者再学习的速度远远落后于企业发展的速度,管理者经验和知识的折旧率远远高于企业的发展速度。③伴随着企业的扩张以及生产管理的加强,信息变化更为迅速也更加复杂。这些对管理者的信息运用、判断和处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带来更大挑战。上述缺点均可导致决策的随意性大,人才的来路和言路不畅,开拓创新意识不强,难以适应企业规模的扩大、经营领域的拓宽,从而制约了民营经济的发展和壮大。(四)融资渠道依然不畅,企业发展缺乏资金。大多数中小民营企业在资本融通上表现为规模偏小且无稳定的资金市场配合。因此,承受市场风险和经济发展周期波动的能力较差,易于倒闭,稳定性不强。从银行角度看,由于观念和体制上的原因,我国银行体系主要服务于国有企业,大部分民营经济缺乏获得银行贷款所需的正规渠道。整个金融组织缺乏面向民营企业的民营商业化银行,加上信用中介服务体系滞后,国有大银行无论在自身机制上还是在技术操作上,都无法适应民营经济发展的需要。从民营企业自身方面分析,首先民营企业整体发展水平低,优质企业偏少。对于管理不规范、风险不确定、经营状况一般的民营企业,银行无法从容放贷,由此形成了企业贷款难与银行难贷款的两难境地。其次大部分民营企业的信息披露、统计、财务管理制度不规范,尽管自身盈利水平可能较高,但是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企业统计、财务报表的真实性与时效性无法保证,给银行贷款带来了难度和潜在风险。(五)社保机制不够健全,企业产权结构单一。在人们的惯有思维中,民营企业的发展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职工在企业的工作时间长短不一,劳动关系的确立不太规范。据调查,我市大部份民营企业均没有按规定足额缴纳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工伤保险金、失业保险金、生育保险金。民营企业的社会保障制度和机制不健全,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已成为制约民营企业引进人才、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其次,单一、封闭的产权制约民营企业的发展。我市大部分民营企业的产权是单一和封闭的。这种单一、封闭的产权模式在创业初期具有一定的成本优势、竞争优势和效率优势,是可行并有效的。但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特别是随着企业规模的逐渐扩大,技资源、有市场、有实力、有特色的农产品加工群。通过一两年的努力,要在我市尽快建成部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10家、市级龙头企业40家、县级龙头企业80家的发展规模。同时,要下大力气做大做强一批现有的骨干产业,使得以熙可、永罐、泉辉等企业为主的果蔬加工企业年加工出口能力尽快达到6万吨以上;以华兴竹地板厂、三鑫竹木制品公司为主的竹木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尽快突破100万平方米,年销售收入达到1亿元以上;以金浩植物油、天龙米业粮油为主的粮油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增长30%以上。二要重点突出特色产业,大力发展规模企业。全市要重点培育民营十大支柱产业,每个产业都要有2家以上年产值过5000万元的骨干企业:一是以熙可罐头食品有限公司、永州罐头食品有限公司、永州之野异蛇实业有限公司、金浩植物油有限公司、天龙米业有限公司为龙头的生态食品加工业;二是以华兴竹地板厂、三鑫竹木制品有限公司、道县联邦家具厂、东安人造板厂为龙头的竹木加工业;三是以太平洋纺织有限公司、丽宏毛织厂为龙头的轻纺工业;四是以祁山水泥厂、五里坪水泥有限公司、永州水泥制造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建材工业;五是以双牌铝厂、哈陵焊剂公司、华冶集团为龙头的冶炼工业;六是以羊角塘烟花鞭炮集团、祁阳浏花平祥烟花有限公司为龙头的烟花炮竹加工业;七是以百草制药、敬和堂、时代阳光为龙头的制药工业;八是以科力机电有限公司、冷水滩水泵配件厂、凤凰园电线电缆厂为龙头的机电工业;九是以科茂林化、金腾生物为龙头的化工工业;十是以阳明山水电站、林江电站、湘江电站为龙头的小水电产业。在扩大民营经济总量的同时,下大力做大做强一批规模企业,树立民营经济的崭新形象。三要重点突出载体建设,构筑民营经济发展平台。全市要重点开发建设好凤凰开发区工业园、长丰汽车配套工业园、熙可食品工业园、湘江林纸一体化工业园、萍洲高科技工业园等5个市办工业园和其余县区重点工业园,努力把工业园区办成民营经济的聚集区、新型工业的样板区和现代工业的示范区。一是加强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各工业园区开发建设的地域要全部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讯,确保四通一平,做到高起点、高标准。二是注重园区的环保效应。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把重点放在引进高新科技项目上来,大力发展科技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企业,杜绝污染环境的工业项目进入园区,实现工业园区发展的可持续性;要大力发展特色工业园区,长丰汽车配套工业园要重点发展汽车配套工业;萍洲高科技工业园要重点发展生物制药、精细化工等医药化工业;熙可食品工业园要重点发展罐头食品及其相关配套工业;凤凰工业园要突出发展机械电子工业;各县区工业园要根据各地情况选择发展1-2个特色支柱产业。三是创新开发管理机制。要在明确园区工作的专抓班子、强化园区发展责任的同时,积极探索工业园区管理的新机制、新办法,推动园区实行业主开发负责制、公司员工聘任制、工程项目招标制,实现园区由政府主导型向市场运作型转变。(三)始终推动三个创新,进一步夯实民营实力。一要加快体制创新,积极推动产权改革。大力推进乡镇集体工业企业的民营化进程,通过努力,尽快全面完成集体企业改制任务,实现乡镇集体企业的产权清晰化、股权多元化、经营形式多样化的目标。同时,大力引导和推动民营企业参与国企改革,通过租赁、参股、买断等方式,不断深化国企改革,加速国有工业的民营化进程。二要加快技术创新,努力提高企业竞争力。要突出扶持优势企业和优势产品,帮助民营规模企业开展质量体系认证、加快优质名牌产品开发,促进民营经济向质量效益型增长转变;要引导企业提高研发和

技改投入,大中型企业研发投入应达到3%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应达到5%以上;要积极引导企业开展技术改造,以先进适用技术和装备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企业装备水平,引导企业与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联姻,开展技术合作,促进民营企业大量使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三要加快管理创新,切实加强成本核算。帮助民营企业大力引进和培训管理人才,加强企业管理队伍建设,采取委托培训、自办职工学校、异地办班、选送职工对口培训、组织职工开展技能鉴定等多种形式,快速培养各类人才,使得全市民营经济中技工以上的各类人才占职工的比例尽快达到20%以上,并造就一支宏大的企业家队伍;引导民营企业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加强会计核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四)始终加大三个力度,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一是加大投入力度。采取切实措施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下决心充实和扩大中小企业担保中心的资本金,为重点扶持企业提供贷款担保;要加大力度争取国家、省里的工业技改资金、高科技引导资金、国债项目资金、农业产业化资金以及扶贫开发资金等,以用来扶持重点民营工业。要组织民营经济扩大对外开放,全方位招商引资,全市要精心挑选100个项目,搞好项目包装,开展对外招商活动;积极发挥打工能人的桥梁纽带作用,通过走访打工能人,召开打工能人座谈会,发动1000名打工能人回乡创办、领办企业,通过外引内联,组织更多的企业与外企联姻,引进更多的企业落户永州。要积极争取金融资金对民营经济的信贷支持,筛选一批企业向金融部门推荐宣传,挑选一批规模效益高、市场前景好的企业,开展银企对接洽谈,实现银企双赢。二是加大政策到位力度。要推动产业政策、用地政策、信贷政策、减负政策等方面政策落实到民营企业,消除体制性障碍。在产业发展上,除国家明令禁止以外,全面放宽民营企业准入领域,对发展民营经济不限发展比例、不限发展规模、不限经营范围、不限开业条件。在用地上,要确保重点民营企业的用地需求;在信贷政策上,要帮助企业扩大担保,增大贷款规模;在减负政策上,对支持发展的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收费,试行多家费、一家收、分头拔的办法,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三是加大保护力度。对重点扶持的企业,由市委、市政府授牌,给予重点保护。对重点保护企业未经批准,有关部门严禁进入企业进行检查和收费;同时,对侵犯企业合法权益的案件,加大查处力度,对那些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并严重影响企业发展的人和事,坚决从严查处;积极营造尊重民营经济、扶持民营经济的良好社会风气,大力宣传发展民营经济的优惠政策、典型经验和先进事迹。文章出处:

【大中小】【打印】【关闭】

民营经济发展现状篇3

[关键词]江西省民营体育经济现状对策

一、前言

广义的民营体育经济是指包括个体工商户、私营体育企业(独资、合伙经营、股份制)、集体体育企业(含挂集体牌子的个体或私营体育企业)以及外商投资体育企业(含中外合资、合作企业且外商对企业具有控股权)等经济形式。民营体育经济在我国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发展民营体育经济不仅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效率要求,并且民营体育经济还是推动体育体制改革与创新必不可少的力量,是体育产业化、社会化的要求。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南昌、赣州、宜春、九江、上饶、景德镇市针对民营体育企业经理发放问卷60份,回收60份,有效问卷60份。并对消费者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消费者在体育方面的消费方式,消费金额等。发放问卷600份,回收560份,有效问卷540份。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江西省民营体育企业的发展现状及分析

(1)江西省民营体育企业的面积与注册资金情况

通过对60家民营体育企业的营业面积与注册资金调查可知,目前江西省95%民营体育企业的建筑面积都在500平方米以下,只有5%在五百平方米至一千平方米之间,不具规模,都是小型企业。另外,目前江西省95%民营体育企业投资额几乎都在50万以下,都属于小型企业。

(2)建立顾客信息数据库和建立互联网网站情况

近年来江西省民营体育服务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虽然有了一定的成绩,但从整体上看,由于缺乏专业技术人员、资金不足,民营体育企业连最基本的顾客信息数据库都没有建立,更不用说建立互联网网站和电子商务系统,企业整体信息化水平仍处于较低阶段。

(3)江西省民营体育企业的赢利情况

通过调查可以得出,江西省民营体育企业状况良好。在所有调查的民营体育企业里面有36家经营状况良好,赢利比较可观,16家经营单位是微盈利,8家经营单位保持持平衡状态。同时,民营体育企业的盈利表现出季节性,一般在春季和夏季的经营状况较好,而秋季和冬季的经营状况较差。这一现象正好与大众喜爱参加运动健身的季节相吻合。

2.江西省体育消费者的基本情况分析

(1)年龄

在被调查的体育消费者中,10岁~20岁年龄段占25%,21岁~30岁占44%,31岁~40岁占31%,41岁~50岁占0%,50岁以上占0%。从年龄结构上看,消费者21岁~40岁者居多,占74.8%。表明:体育消费者主要集中在中青年年龄段。分析原因,从调查中发现,大多数体育消费者是白领与工薪阶层,由于这些阶层工资收入高,用于可支配消费能力强。所以他们愿意把一部分钱用于体育消费中去。

(2)教育程度与体育消费

体育消费者的教育程度与消费情况见表2:

从上表可得,在文化程度上,高中(中专)、本科学历占78.6%,表明体育消费者的文化程度相对较高。

(3)体育消费方式

通过对江西省体育消费者的消费方式进行调查得出,江西省体育消费者的消费方式主要集中在体育用品和健身房锻炼上分别占45.9%和30.3%,占总数的76.2%。参加体育技能培训的占16.3%,其他占7.4%,由此得出消费方式较单一,集中。说明江西省体育消费的方式还没有被充分挖掘,相对落后,有待经营者的引导并根据当地的情况开发出更多体育消费方式。

(4)体育消费者的信息渠道

从上表可以看出,体育健身者获取消费的主要渠道是同事朋友、电视、家人影响,同时也说明健身锻炼者信息量的获取是多渠道的。在对体育消费进行宣传时,要特别注意消费服务的口碑、电视广告和户外广告等重要渠道。

(5)江西省体育消费者的职业与消费

不同的职业意味着不同的收入和不同的体育消费,体育消费的倾向和需求也不一样。抽样调查显示,体育消费者的职业情况与消费关系表现为:企业人员占17.8%、公务员13.3%、技术人员12.6%、个体经营者14%、农民与待业人员较少(分别占3.1%、3.7%)。在所调查的健身者中企事业人员、公务员、技术人员占43.7%,他们由于工资较高以及单位福利的原因,体育消费次数多,学生以健身为目的的比例上升,他们的经济实力不强,但体育消费的积极性高,应当加以鼓励。

(6)消费者选择消费场所考虑的因素分析

消费者选择消费场所考虑的因素中服务及条件设施、价格和名气分别占39.3%、23.7%和14.1%,考虑地理位置或其他因素的占22.9%。所以民营体育企业,应加强自身的硬件建设,提高服务质量。价格应根据实际江西省消费水平来定。加大经营场所的宣传力度,提高自身的知名度。

3.影响江西省民营体育经济发展的因素

调查得出,影响江西省民营体育发展的因素分别为育事业的发达程度、体育消费者的经济收入、当地经济发展状况、经营方针与经营策略、经营环境、当地政府部门对民营体育经济的政策法规。因此,影响江西省民营体育经济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在发展时既要注意主观因素,又不能忽视客观因素。当地体育事业的发达程度是影响江西省民营体育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为了促进江西省民营体育经济的发展,首先要加强江西省体育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的体育氛围,以带动体育消费的增涨。

三、对策与建议

1.大力发展多种体育消费方式,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江西省民营体育企业从目前的经营情况看,主要集中在体育用品和健身房。而体育技能培训和其他的所占比例相对较小,经营模式比较单一。所以,江西省体育经营的方式还没有被充分挖掘,相对落后,有待经营者的引导,并根据当地的情况开发出更多的经营方式,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促进江西省体育产业的发展。

2.加大广告宣传的力度

充分各种传播方式加大广告宣传,尤其是和人们生活紧密相联的电视,网络,手机等。现代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喜欢通过上网了解所需要的信息,与以往的各类广告相比,网上的广告成本最为低廉,而给顾客的信息量却最为丰富。民营体育企业可凭借电子商务的网页浏览功能,在internet上发播各类信息。消费者可借助网上的检索工具迅速地找到所需信息。在对体育消费者进行宣传时,要特别注意经营单位的口碑,电视广告和报刊杂志等重要渠道。

3.政策支持

促进江西省民营体育经济的发展,要加强江西省体育事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体育氛围,以带动体育消费的增涨。政府部门应该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职能,及时出台与民营体育经济发展相配套的政策法规体系和建立行业协会。同时在税收、土地等多方面给予支持和优惠,积极培育与商业性民营体育企业发展相关的机构组织,促成江西省整个民营体育企业的发展与完善。

参考文献:

[1]刘凤婷:《我国城市体育产业经营与民间投资参与问题》[J].体育与科学,2005,26(4):57-58

[2]周毅辛利:《广东省民营体育健身服务企业的现状与未来发展的制度建设取向》[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1)

民营经济发展现状篇4

一、我市民营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近年来,青岛市民营经济呈现出规模膨胀、质量提高、作用增强的良好发展态势,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民营经济发展主要体现为十个特点:

第一是发展速度较快。98年以来,我市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分别以年均4.5%和25.7%左右的速度增长。2002年与1998年相比,私营企业增加了1.9万户、18.5万人,分别翻了1番、增长了87.9%。到今年6月底,个体工商户已达20万户,私营企业达4.5万户。

第二是规模实力逐步增强。民营经济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已经从1998年的13%提高到2002年的26.3%,总量达399亿元。全市私营企业户均注册资本则从98年的63万元提高到目前的91万元,总额从154亿元增长到374.46亿元,增长了1.4倍。注册资本500万元以上的规模私营企业达1528户,其中千万元以上的517户,过亿元的5户。私营企业集团从无到有,达77户,年产值或销售收入过亿元的私营企业已超过40户,免冠行政区划名称的私营企业集团2户。

第三是效益、贡献提高。2002年,全市个体私营经济实现工业总产值454亿元,销售总额65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2亿元,分别是1998年的11.6倍、6.4倍和5.3倍,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已占全市总量的52.98%。五年来,个私经济税收平均以30%的速度增长,共完成64多亿元,其中2002年完成20.87亿元,相当于地方财政收入的两成。在就业方面功不可没。1997年以来,通过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吸纳从业人员近25万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6万多人。民营经济成为实施“再就业工程”重要渠道。

第四是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目前,全市个体工商户一、二、三次产业的比重为1:12:87,私营企业为1:43:56,与98年相比,产业结构明显优化。个体工商户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私营企业则呈现出二、三产业并重的局面。部分私营企业在生物技术、新型材料、电子技术、精细化工、医药等领域形成一定优势,it产业、现代高效农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教育等行业和领域也都有私营企业涉足。私营投资公司从无到有,现已发展到79户,私营信息咨询服务业发展迅猛。

第五是品牌意识逐步增强。涌现出一大批品牌和企业,带动了企业产品质量和社会形象的提高。目前全市私营企业已经拥有5件省著名商标和36件青岛市著名商标,有15种产品被评为青岛市名牌产品,大大提升了我市的城市品牌和城市形象。私营企业“守信用、重合同”单位已达289户,占全市“守重企业”总数的26%。

第六是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有了明显提高。目前,全市科技型私营企业已达1162户,比1997年的512户翻了一番。私营高新技术企业占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的比例明显提高。

第七是外向型经济有一定发展。1998年至2002年间,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的私营企业从无到有,发展到294家,占全市获权企业总数的30%。2002年私营企业(不含私营企业与外商合资)外贸出口3.9亿美元,同比增长74.7%,高出全市平均增幅58.1个百分点。私营企业累计利用外资4.85亿美元。

第八是园区等载体经济渐成气候。全市已建民营经济园区100余处,入园私营企业占全部入园企业的近四成。市场总数达915处,专业村390个,专业镇16个。其中,欧美、红领等10个私营企业园区初见雏形,吸引大批个私业户向园区、市场和小城镇集中,形成了良好的集聚效应。

第九是地域之间发展各有特色。从个体工商户户数、从业人员、注册资金等数据情况看,截止到2002年底,五市及城阳区占当地个私经济总量的六成以上,而私营企业仅占总量的四成左右,显示出私营企业向市区集中的特点。其中市南区由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的各项指标增幅均居榜首。从生产制造业占私营企业总数的比重情况来看,即墨、平度、胶南、胶州、城阳、莱西分别占到76.38%、70.85%、61.86%、58.41%、54.33%和47.13%,生产制造业占据了主导地位,而市区则以贸易、餐饮、房地产业为主。显示出服务业向市区集中的趋势。

第十是社会环境、政策环境和法制环境进一步优化。各级党委政府都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构建政策体系,切实转变职能,增强服务意识,努力扶持引导,强化监督管理,保证了民营经济的正确发展方向,民营企业政治经济地位进一步提高。到去年年底,先后有90余人被选为县级以上人大代表,240余人被选为县级以上政协委员,在具备条件的民营企业中,已有90%左右建立了党组织。

二、我市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纵向比,我市民营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发展较快;但横向比较,特别是与南方经济发达的地区相比,无论是发展速度、经济总量,还是企业规模、科技含量、外向度,还是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发展环境等方面,都存在比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是经济权重偏低。2002年,我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399.2亿元,占gdp的比重为26.3%,低于全省29%的平均水平;而浙江、广东、江苏等地民营经济的比重均在50%以上,温州甚至达到90%;即使地处我国改革开放前沿、经济外向度非常高的深圳市,民营经济的比重也达到了40%。民营经济总量偏小,强势民营企业过少,是造成我们经济发展落后于南方先进地区特别是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重要原因。一定程度上讲,民营经济发展滞后,城市经济发展的后劲就会乏力,解决社会就业问题就会面临巨大困难,实现全市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就可能落空。

二是规模实力偏弱。我市民营企业整体规模较小,缺乏主业突出、发展后劲足、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大企业、大集团。我市的民营企业户均注册资本不及广州市的1/2,甚至达不到全国102万元的平均水平,显示出平均规模实力不强。从单体来看,广州市注册资本100万元以上的私企有16587户,是我市的2倍多。我市年产值或销售收入过亿元的民营企业只有40余家,过十亿的仅1户,广州、温州等市均有一批过五十亿甚至过百亿的大型民营企业。规模小、实力弱,相应的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就难以产生。温州民营企业拥有4件驰名商标,我市现有的6件驰名商标中没有1件是民营企业;西安、成都、宁波等市均有民营企业上市,我市民营企业上市一直未实现零的突破。

三是外向度不够。2002年我市民营经济实现出口3.99亿美元,同比增长74.7%,高出全市平均增幅58个百分点,远远高于其它经济成分的增长,显示出活力强劲,潜力巨大。但由于仍处于发展的初步阶段,基数太小,远远没有形成对全市外贸出口的强力拉动。而广东、浙江等地区的增长速度达到100%以上,宁波市去年甚至达到了5倍。去年全市私营企业出口额仅占全市出口总量4.7%,而同期全省为16%,浙江省出口的70%以上由民企创造,温州更是高达95%。

四是企业档次较低,产业产品结构不尽合理。我市民营经济主要集中在餐饮、服务等第三产业。第二产业则集中在技术简单、投资不大、易于模仿、便于进入的服装、鞋帽、食品、日用小商品等有限几个传统行业,自主知识产权缺乏、竞争能力弱,抗风险冲击能力较差。而江浙一带在it产业、现代高效农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教育、物流等领域均打破限制,允许鼓励民资大规模进入。据了解,目前民间资本已占上海城市基础设施总投资的一半,全上海整个高速公路网投资中,七成左右直接来自民间资本。

制约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是:

(一)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还不够宽松。一是政策不平等的问题。不少企业反映与公有制经济甚至外商投资企业的政策不平等,有关优惠政策不能同等的施加于民营经济。二是政策滞后的问题。我市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27”条和“23”条等政策出台于98年和99年,随着形势发展和上级相关政策的调整,有些内容已经滞后于形势发展的需要。三是配套措施没有及时跟上。仍有不少单位行动迟缓,部门之间撞车的问题时有发生,影响了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四是政策落实不到位。一些政策落实过程中存在的“慢、拖、扣”现象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出台的政策得不到落实,不但挫伤了民企发展的积极性,而且影响了政府的形象。

(二)行政管理不规范的现象仍然存在。一是行政审批不规范。一些办理前置审批的部门,审批标准不统一、条件不公开,期限无承诺、收费无依据,手续繁琐。二是执法行为不规范。个别部门存在对一般违章行为不择而诛、简单处罚现象;检查过多过滥,企业疲于应付,影响正常生产经营。三是行政服务不规范。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仍旧存在。

(三)“三乱问题”尚未彻底解决。关于阻碍企业发展的主要原因,18%的企业认为是三乱,成为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第一,收费项目“杂”且“多”。大部分民营企业要应付30多个部门,上缴50余种税费,其中大部分是各种收费项目;少数区市收费种类多达70余种,其中相当一部分属于不合理收费。第二,收费负担重,甚至费重于税。第三,收费标准不统一、依据不公开。

(四)“融资难”成为制约企业做大做强的主要瓶颈。一是融资渠道狭窄。民营企业创业资金的来源主要依靠个人积累,在吸收外来资金中,大部分靠民间借款,这种半明半暗的借贷关系缺乏法律保护,引起了相当数量的民事纠纷。二是银企对接差距大。商业银行多考虑资金的安全,对民营经济贷款存在抵押担保难、跟踪监督难和债权维护难等问题。结果是民营企业难以获得信贷服务。三是“两证”难办,抵押难成。民企担保主要以土地、房产作为抵押,但不少区域因为国家政策或者历史遗留问题等原因,办理土地证、房产证困难,使贷款受阻。

(五)人才问题比较突出。影响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38%的企业认为是人才问题,仅排在资金问题之后。企业反映,人才“招不来、用不上、留不住”。究其原因,一是人力资源市场发育不充分。现有劳动力市场或人才市场主要是提供一般性的、初级的或通用型人才,有自己专门市场定位或网络专门人才的中介机构比较少,劳动力供求双方缺乏有效、便捷的沟通渠道。二是民营企业用人育人的机制没有形成。相当数量的民营企业过多的考虑成本和眼前利益,挖人才的办法想的多,自己培养人才的措施太少。家族化的管理,封闭了人力资源的引进,削弱了企业发展的后续力。

三、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一)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

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废除或修订体现所有制差别和不适应民营经济特点的政策,构建对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所有企业一视同仁的政策平台。要放宽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领域,解决民营企业在申请立项、进出口、用地、职称评定、办理证照、收费以及科研项目申报、政府专项扶持资金使用、进出口配额和出口退税等方面与其他类型企业的非国民待遇问题。要深化政府“五项工程”,优化政务环境。改进服务,提高办事效率。积极探讨建立民营企业社会化服务机制,增强为民营企业服务的主动性、自觉性,帮助解决相关问题。定期组织民营企业对各部门服务情况进行评议。减少审批手续,缩短审批时限,实行审批项目时间限制制;全面清理和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取消不合理收费。要依法行政,加强执法监督,进一步规范政府行为,严肃查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检查行为;加强对执法、司法人员的教育培训,严肃查处执法不公,贪赃枉法的事件。

(二)突出重点,大力抓好民营经济园区建设和外向型企业培育

认真抓好民营经济园区建设。总体要求是完善规划、强化功能、打造品牌、招商引资。对全市现有和规划筹建的各类民营经济园区建立台帐,实施动态管理,有针对性的强化分类指导。在继续完善青岛私营(民营)工业园等市级园区建设的同时,重点扶持和促进市内四区异地设置的经济园区建设,通过政策引导、招商引资和产业协作,促进市内四区经济发展和个私经济质量规模的提升。要认真培育欧美、红领、巴龙、金王、德意利等重点私营企业园区,通过企业园区发展带动上游、下游产品,关联配套产业,推动企业作大、作强。要进一步完善各级民营经济园区功能,认真兑现招商引资时承诺的各项优惠政策。要强化服务意识,为民营经济依托园区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大力培育外向型私营企业。要鼓励有条件的私营企业“走出去”、“引进来”,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到国际市场上去经风雨、见世面,求发展。要进一步加大帮助私营企业申办外贸经营权的服务力度,指导帮助其尽快创造条件获权。要抓好民营外贸企业队伍、贸易方式、出口市场和出口产品结构调整,努力实现民营经济外贸出口量的显著增长。各区、市要引导私营企业与外商开展合资合作,通过吸引国外投资带动私营企业的产品更新换代、管理技术水平提高和出口总量的扩大。要认真落实国家扶持中小企业扩大出口的各项优惠政策,对私营企业平等对待,一视同仁。

(三)加大服务力度,引导民营企业做大做强

1、加强资金支持力度,着力解决融资难问题。建议借鉴深圳、广州的作法,以资金支持为突破口实现民营企业数量的大发展。一是加强引导。引导商业银行将信贷资金定位在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层面上,提高对民营经济信贷支持的比重,对规模大、后劲足、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的重点企业给予倾斜政策支持。有关部门在为民营企业办理“两证”时,应事实求是区别不同情况,设身处地为民营企业着想,给予优惠,率先办理。要指导帮扶具备条件的民营企业加快上市步伐,做好上市培训,加强协作配合。二是加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要逐步建立私营企业信用评估机制,保证信贷资金安全和效益最大化。以信用创建为载体,实行信用等级评定制度。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整合税务、工商、银行、海关等部门业务信息,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建立“红、黑、灰名单”,利用信息平台定期向社会公示,弘扬诚实守信的信用观念。要充分发挥好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等中介组织的信用评估功能,密切银企联系和借贷对接。三是进一步完善担保体系。政府出资组建的各级贷款担保机构要逐步建立规范的公司制,按照市场化方式运做,进一步简化手续,强化服务,提高效率。要积极促成按照互利互助原则、由私营企业自愿入股组成的民间互助型联保机构或担保机构。

2、加强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关键是提高私营企业决策者的水平。一是知识水平。要大力创造条件,组织民营企业家参加有关企业经营管理、外贸、法律等知识讲座或培训班,组织企业家外出参观考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寻找差距,在提高他们知识水平的同时激发其事业心和责任感。二是管理水平。要增强民营企业家的爱才、用才意识,实现由家族式管理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靠完善的制度约束人,有效的机制激励人,丰富的文化凝聚人,调动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民营经济竞争力。三是经营水平。尤其是骨干企业,应当关注其资产经营、资本经营决策,对明显不符合市场运行规律的决策应尽量劝阻,对可行的决策应积极联系专家进行缜密地论证,项目一旦上马要尽最大努力进行扶持,确保项目成功。

3、引导民营企业加快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以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产权多元化为目标,有重点、分层次地引导民营企业跳出家庭经营、家族式管理的束缚,加快实施企业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改革,通过控股、参股、兼并、联合和产业协作组建企业集团,探索走产权多元化和资本社会化的路子,引导企业建立和完善企业法人治理机构,推进企业由速度型向效益型、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要加强民营企业园区建设和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及时帮助其建立党工团组织,推动两个文明建设一起上,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加快国退民进改革。

建议各国有企业主管部门要提高企业改制信息的透明度,加强政企对接,收集和汇总改制项目等信息,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向民营企业和社会,搭建信息沟通平台,推进民营经济向国有经济退出的一般性竞争领域投资发展。大胆放开投资领域的限制,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或者有投资能力的个人以独资、参股、控股、合作、联营和特许等方式,参与城镇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项目的投资与经营;支持民营经济投资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区服务等社会事业的建设。要高度重视、扎实做好国有集体企业改制为民营企业登记注册和重新规范工作。凡是改制为自然人控股的国有、集体等企业,要纳入民营经济的登记范围,档案、注册号、数据库按民营经济管理;此前已经改制为自然人控股但仍以国有、集体企业名义存续的,要集中时间进行重新规范,工商、税务、海关、外贸、统计等部门要在规范的基础上将其纳入民营经济统计范围。

民营经济发展现状篇5

关键词:民营经济;发展状况;对策

一、我国民营经济的相关理论概述

1.民营经济的概念界定

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民营经济的定义存在一定的差异。(2011)在谈到区域民营经济的时候指出,民营经济是相对于国有经济而言的,例如集体经济,私营经济,联营经济等都属于民营经济。刘建生(2011)则从所有制角度论述了民营经济,他认为民营经济为非公有制经济,在某种程度上等同于私营经济。综上所述,民营经济的界定不外乎两个层面,意识所有权的层面上,另一种是经营权的层面,但是无论处于哪一个层面,民营经济在我国经济的发展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民营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第一,推动了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经济如雨后春笋纷纷发展起来,以年均30%的增长速度持续增长,该增长速度是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三倍之多。民营经济的不断扩增,不但增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还激发了民营经济发展的内在活力,民营经济为社会的贡献也日益显著,为我国实现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拓宽了我国社会就业的渠道。与去国有企业就业相比,民营企业的就业岗位较多,门槛较低。而且随着民营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民营企业的福利待遇也在不断提高。因此民营企业吸收了占全社会三分之二以上的就业人群,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社会人群的就业问题,保障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第三,提高了经济自主创新的意识。根据有关数据分析,我国75%的新产品,65%的国内发明专利都来自于民营企业,这说明民营经济的加入为我国经济注入了新鲜活力,民营紧急的创新,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推动了我国经济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的战略进程。

二、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现状

当前私营经济是我国民营经济的主体,而个体工商户经济又是私营经济的重要构成单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私营企业保持了一个快速增长的势头,无论是企业的数量,还是注册资金都在高速的增长。但是高增长的背后,意味着我国私营企业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虽然近年来我国民营经济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碍。例如我国民营经济融资渠道狭窄,统计数据显示,当前仍有近八成民营企业流动资金存在缺口,民营企业济直接融资渠道不畅,无法取得突破性进展。其目前发展主要依靠自身内部积累,即民营企业融资呈内部融资比重大,外源融资低的现状。银行贷款是民营企业最重要的外源融资渠道,此外抵押贷款和担保贷款成为民营企业最主要的贷款方式,因此资信质量高的企业就成为各金融机构争夺的对象,一些有发展潜力但不能提供足够信贷保证或者刚开始发展规模小无有效抵押物质的民营企业,由于银行缺乏敏锐的识别能力,往往受到冷落。现在亲友借贷、职工内部集资以及民间借贷等非正规金融在民营企业融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民间信用体系的差异,非正规金融融资在不同的地区发育程度差异极大,这也使很多民营经济发展受到了更大的阻碍。因此,如何完善民营经济的外部环境和提高民营企业的自身素质成为当前发展民营经济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我国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外部环境问题

第一,市场准入标准和利益分配的不平等问题,民营经济与国民经济的市场准入标准还存在明显的差异,一些市场行业被国有经济垄断,民营经济再想介入十分困难。此外,由于民营经济的主体质量参差不齐,因此民营经济想要开辟新的市场,就要受到层层的审批,准入的条件比较苛刻,审批的环节比较复杂。而且从国家利益分配的情况来看,还是比较倾向于国有经济。因此,与国有经济相比,民营经济的发展无论是在资格,条件,还是机会方面都处于不利的地位。

第二,信贷融资方面的问题。民营经济的融资渠道受限制,我国的金融机构主要的服务对象是国有企业或者是大型民营企业,民营企业较小的很少能从金融机构获得融资帮助。很多的银行等金融机构从自身的利益出发,不愿意批准民营企业的贷款,缺少服务于民营企业的金融体系,是导致民营经济融资困难的一个因素。除了向银行直接融资以外,我国的民营企业还会间接的进行融资,如企业拆借,信用担保,审计评估,民间融资等,但是这些间接的融资不但没有给民营企业带来融资便利,反而增加了民营企业的融资风险。

第三,社会服务方面的问题,民营经济的社会服务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政府对于民营企业表现为过多的监管,缺少相应的政策和资金扶持。

2.企业自管理问题

首先,民营企业的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企业发展缺少相应的长期目标,市场竞争力较弱。其次,民营企业的信用等级低。我国的民营企业在诚信方面有严重的缺陷,民营企业的财务信息透明度不够,财务管理制度条例有待健全。最后,民营企业抵押担保能力不足。我国的民营企业的基本特征是规模小、盈利少、固定资产缺乏,而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决定是否贷款时的抵押物一般要求为固定资产,这使得民营企业的可抵押物较少,并且抵押担保的价值较低,资产评估程序繁多,收费颇高,缺乏准确评估的可靠性,导致银行等金融机构不愿意批准民营企业的贷款申请。

四、促进我国民营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1.完善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和金融环境

首先,政府要进一步营造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体制环境。这样才有利于平等而又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形成。健全和完善民营经济的市场准入机制,从而实现生产要素的最优配置。还要加强民营经济的法律法规建设,进一步明确和保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

其次,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对民营经济的扶持力度。应该针对我国民营经济的多种成分,建立多层次的金融扶持体系。我国民营经济想走出融资难沼泽,仅依靠大型商业银行远远不够,还需要相关金融机构伸出援手。根据实践经验,融资金融机构对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颇具成效,因此应进一步推动和鼓励其发展。

2.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首先,提升技术水平民营企业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通过对市场需求的研究来为产品生产提供导向,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增强产品的竞争力。要对已有的设备进行完善,尤其是一些关键性的技术设备。同时,应当对传统的生产工艺进行技术优化,用新的技术、新的工艺、新的设备,来生产出高精尖的产品。把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用到提升产品自身竞争力上来,提升企业整体的经营水平,从而为更好的融资提供基础性保障。

其次,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我国民营企业应当吸引优秀的企业管理人才,建立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注重学习国内外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加快各项体制改革,摸索出适合自身的管理方法。积极推进企业各项制度建设,形成科学合理的民主化决策模式。同时,为了更好的实现融资,应当注重自身的信用建设,主动规范自己日常的经营管理行为,把眼光放长远,不能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而忽略了长远利益,要加强同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与联系,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

参考文献:

[1].我国区域民营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分析[J].改革与开放,2011,02:104.

[2]⒔ㄉ,田芬.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现状及其对经济社会的影响[J].调研世界,2011,08:25-27.

[3]刘仁惠.我国民营企业的融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研究[J].中国商贸,2011,27:141-142.

[4]张晓瑜.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现状概述[J].中国内部审计,2012,10:12-17.

民营经济发展现状篇6

关键词:民营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

一、我国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

现今,我国民营经济空前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发展缓慢,制度改革推行困难,民营经济给我国的经济发展打了一剂强行针。特别是一些民营上市公司作为民营经济的杰出代表给我国资本市场注入了新的动力,民营公司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以山东省为例,据山东省统计局2016年2月29日公布的数据:2015年山东省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32070.0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达53%,比上年增长8.7%,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增加值增长10.4%,民营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1%,限额以上民营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1.1%。我国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具体体现为以下四个方面:(1)民营经济是各个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民营经济是社会就业的主要渠道;(3)民营经济是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4)民营经济已成为促进本省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我国民营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现状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民营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民营上市公司逐渐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已成为我国资本市场持续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但是,目前由于我国市场经济还不完善,发展约束条件较多,民营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现状不容乐观。

(一)财务杠杆利用不充分

依据现代资本结构理论,上市公司都应优先选择债务融资方式,但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程度不完善以及债务资本种类的单一性和来源的稀缺性,大多数民营上市公司偏好于股权融资方式,债务融资发展缓慢,从而使资产负债率偏低,未充分利用财务杠杆的作用以达到降低公司融资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二)债务融资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国民营上市公司长期负债比例偏低,短期负债在债务资本中占了很大的比重。过高的短期负债比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避免投资不足、投资过度等问题,但由此也会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这种高比例的短期负债比例反映出我国民营上市公司对短期负债的过度依赖,大多依靠短期债务来维持公司的正常经营。这不仅使公司的财务状况不稳定,影响公司的资金周转能力和短期偿债能力,而且会导致公司的财务风险和信用风险增加。

(三)权益资本比例不合理

根据优序融资理论,企业融资偏好应排列为:内部融资、债务融资、股权融资。但是研究表明,我国民营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处于绝对优势地位,而留存收益比例较低,存在股权融资偏好。这说明民营上市公司整体经营管理水平较低,公司的发展大多依赖于外部融资,使得民营上市公司的发展缺乏主动性。根据公司的债务结构可知,如果公司权益资本较少,那么为了保证日常的经营活动,就必须进行短期负债融资。民营上市公司的权益资本结构不合理,对其进一步发展将产生不利的影响。

三、我国民营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的对策

(一)完善债务资本市场

完善发达的资本市场对民营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优化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资本市场本身存在缺陷,那么民营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就不可能达到最优。因此我国要大力支持债券市场的发展,完善资本市场体系。第一,构建和健全债券市场的信用评级体系。公司的信用是公司发行债券的基础,信用评级体系的构建在债券市场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第二,改革民营上市公司债券发行制度。提倡由审批制逐步向核准制过渡的债券发行制度,降低债券发行主体资格的要求,允许符合要求的民营上市公司发行债券,鼓励债务融资,从而增加债权资本在民营上市公司总资本中的比重,提高资产负债率,优化民营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

(二)合理确定短期债务融资比例

合理确定短期债务融资比例是优化资本结构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充分发挥负债融资的杠杆效应,从而减少财务风险,降低融资成本。第一,在公司债务总额一定的情况下,公司应根据自身的经营状况,合理确定长短期债务融资的比例,选择短期负债的目的是为了降低融资成本,要将财务风险控制在公司可控范围之内。第二,依据各种债务的到期偿还时间进行组合,降低某阶段偿还债务的压力。特别要错开金额较大债务的偿还时间,不但将短期与长期组合,而且将各类型的长期负债组合,使某阶段到期偿还债务控制在公司可控范围之内。第三,在分析公司负债结构时,要充分认识到现金流量的作用。公司的短期负债最终要通过公司经营中产生的现金流量来偿还,因此在确定短期负债的合理水平时要以现金流量为基础。

(三)提高盈利能力,加强民营上市公司内部融资

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经济效益较差,盈利能力偏低,留存收益少,导致其内部融资比例较低,这表明公司的经营水平和内部融资能力有待提高。留存收益是公司经营能力高低的一种体现,它是公司的一种资本积累。留存收益是一笔可以自由支配的资金,利用留存收益进行再投资可以降低风险,提高收益,它的增加既不会因新股东的加入使得经营业绩下降,也不会同债务融资那样增加财务风险,更不受监管机构的监督。因此,必须大力提高民营上市公司的经济效益,提高其留存收益比例。

四、结论

合理的资本结构是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的重要途径,通过对我国民营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现状的分析,只有不断完善债务资本市场、合理确定短期债务融资的比例、提高盈利能力,才能实现民营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优化。只有高度重视资本结构,才能使民营上市公司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处于不败之地,并取得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白继德.浅析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优化[J].财会研究,2010(1).

[2]张秀武,胡日东,蒋燕.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商业研究,2011(11):45-48.

民营经济发展现状篇7

[关键词]民营企业家素质现状素质提高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把企业家称为市场经济的“原动者”,那么民营经济发展的“原动者”就应该是民营企业家。经济学家斯蒂格利兹在《经济学》中提出,发展

3.正确评价民营企业家的素质现状,树立正确的高素质导向。目前,民营企业家素质提高缓慢的原因之一就是对民营企业家的素质现状缺乏正确的评价。没有一个客观科学的评价标准,素质提高的方向就不明确,民营企业家的素质差距也就不明显。一个不正确的评价标准还可能带来错误的导向。经济生活中一些通过不诚信行为获得暂时利润而受到政府表彰的企业家并不少见。这对于提高民营企业家素质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应尽快建立专业的人才素质测评机构,建立正确的民营企业家绩效评价机制,合理评价民营企业家的素质与经营业绩,统一对民营企业家素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高素质。

4.建立、完善企业家培训制度。在对企业家培训中应注意以下三点:一是要注意培训层次的区别,建立包括小型企业管理人才、规模企业经营人才、高级经理人才培训在内的梯级培训制度;二是培训的内容不仅要包括管理知识,还要强调经营理念、企业文化和敬业精神,更要注重实战演练;三是培训的方式要灵活,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介绍相结合,可以邀请国外管理专家作专题报告,也可以组织企业家定期去国外轮训,同时组织民营企业家到国内先进地区学习参观,还可以定期输送企业家到著名高校学习工商管理知识。

5.建立职业经纪人的选拔机制,强化对优秀民营企业家的激励机制。根据目前企业家现状,尽快建立民营企业家人才库,通过企业家市场的建立,让企业家直接进入市场公平竞争、优胜劣汰,逐步形成一支职业企业家队伍。同时,建立对优秀民营企业家的激励机制也是提高民营企业家素质的根本。

民营经济发展现状篇8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现在的民营经济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无论是在市场经济方面,还是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方面,都在民营经济的促进中得到了长效的发展。当然自身的进展也是不容忽视的。但是,在现在的市场经济中,民营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

【关键词】

民营经济的发展;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

1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不足

虽然我国现在的民营经济得到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但是其中还是存在很多方面的问题,比如相关的法律制度不够完善、融资出现问题等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当然我们也不能忽略民营企业别是中小型的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内部问题。

1.1经营观念比较陈旧

这和外国相比,我国民营经济的经营观念相对比较陈旧,不能够跟上现代企业发展的潮流和脚步。一些民营经济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向不够清楚和准确,只是单纯的注重经济利益,往往只是在乎眼前的利益,而没有进行长期的规划和打算,有的则是单纯的想着企业的不断强大,没有考虑到管理者的职业道德和素质的培养,等到企业的规模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往往就会出现手足无措的情况,最后的结果就是在现实的市场环境中遭遇困境。现在很多的民营经济的信誉度比较差,因为很多的经营者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效益,这样就造成了企业短期投机行为的大量泛滥,只是一味的注重企业的经济利润,不择手段、没有责任心和责任感,最后的结果就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得不到最好的结果,往往还会造成市场秩序的混乱,从而影响了消费者的利益,从而使得民营企业在人们心中的信赖度大打折扣。

1.2家族式的管理体制使得企业的发展受到阻碍

民营经济在刚刚建立的时候一般都是采用的家族式和合伙式的管理模式,这样的主要特征是,企业的所有管理权限归于单独的一个人或是几个一起融资的合伙人所共同管理,采用家族式的管理方法,让企业的领导由一个比较有威信的人来进行领导,从而实现权力集于一身的状况。这样的管理模式使得企业在进行决策的时候容易出现失误的情况,主要是因为在家族式的经营模式中,所有的事情都是由一个人所决定,这样就没有外界人员进行有效的监控和建议,就会使得决策的正确与否得到质疑。有的家族式的管理模式特别容易出现一个人独裁或是集中所有权利于一身的情况,当企业发展都一定规模的时候,这些管理者就会骄傲自大,不知道天高地厚,把企业作为自己的东西,随便进行决定,建立绝对的权威性,从而使得企业的管理水平大打折扣,丧失活动的能力,效率降低,内部出现腐败的情况,各个成员间争夺名利,使得企业难以继续向前发展。

1.3企业的整体素养不是很高

第一,缺乏大量的自主创新能力,很多的民营企业在技术和专利方面的使用都是采用别人研发和创新的技术,没有自己独立设立的创新技术和自主品牌,这样就会使得企业的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大大降低;第二,很多的民营企业没有对市场进行详细的了解,尤其是市场开发的商业发展状况、营销道路以及优秀的营销人员方面缺乏关注度,因此,一些民营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产品占有率十分的低下;第三,民营企业的内部管理模式还是偏向于粗放型,在对民营企业的管理模式介绍中除去家族模式之外,在科学技术的运用方面还是存在很大的缺陷,特别是关于产品的研究、项目的投资、合作合资等方面,还是需要进行认真的思考,没有一套完整的、系统的以及合理的方法和规则来进行有效的限制。

1.4不重视人才的管理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从过去到现在都是十分的重视资本、原材料和器械设备在市场中的竞争状况,现在大家也越来越重视这个方面,其中的变化也不是很大,只是在现在的市场竞争中,这些资源的地位呈现下降的地位,在这种情况中,人才就变得十分重要了。但是,民营经济却没有制定相应的激励制度,没有建立正确的人才观念,不重视人才的管理,从而使得企业内部的效率难以提升,人才的忽视,使得整个民营企业缺乏大量的具有专业水平、专业技能以及高度忠于企业人才团队;民营企业不重视对于人才的培养,因为民营企业内部的很多因素的制约,使得员工的素质达不到很高的水准,特别是体现在管理人员的管理层面上,员工和管理人员的素质和综合能力跟不上时展的脚步,很多一线的员工的培养和锻炼也只是单纯的进行技能操作方面的锻炼,很多的管理人员没有现代化的管理意识,没有进行合理的市场经营模式的管理。

1.5企业文化构建不充分

企业文化在企业中占据核心的地位,虽然现在很多企业都已经开始重视企业文化的构建,但是还是有很多企业没有建立企业文化构建的思想意识,没有意识到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在实际的市场环境中,很多企业只是重视技术和市场经济的变化等一些工作,却没有考虑到企业文化内涵的构建层面,最后使得企业的整体员工素质偏低,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的地位。所以,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民营企业所面临的不足和问题还是很多的,也是十分重要的,尤其体现在“十二五”的关键阶段,所以需要认清现在的发展局面和状况,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2推进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解决措施

民营经济出现这种状况和民营经济所处的市场环境和内部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想要促进我国的民营经济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就需要从内外两个方面来解决。

2.1外部方面的民营企业的发展和现在的社会环境有十分重要的关系

政府需要采取恰当的方式,进行整体的把握,从而推进民营经济的稳定长久发展。

2.1.1处理民营经济中的融资问题。第一,需要加强银行对于民营经济在借贷方面的支持力度,拓展民营经济的贷款道路,政府要尽全力的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第二,要采取多元化的借贷方式,这样不但能够让民营经济在信用度不高的情况下及时的获取自己所需的资金,还可以鼓励银行在对民营企业进行帮助的时候获得自己的经济效益;第二,现在的资本经营越来越多的受到了人们的重视,所以要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经过兼并、收购或是股权置换等模式进行产权的重组,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第三,企业债劵市场也要大力的支持和鼓励民营企业,让民营企业在符合发行要求的状况下,进行债券的发行和筹资等。

2.1.2要拓展民营经济的经营空间。除去和国家的安全和国家一定要垄断的行业之外,对于别的方面要进行适当的拓展,不能有市场准入歧视,保证民间资产的进入,促进民间在更大范围内的投资,可以采用独资、合资、合伙、参股、特别的经营等方法的参加,从而延伸民间投资的范围,鼓励民间投资,尽量的减少企业间的垄断产生;在已经开展的领域中逐步的消除一些歧视的观念,建立一套完整和公平的竞争模式;如果这些领域和范围是国家规定的垄断领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垄断层面、空间和环节进行相关证明,从而能够有效的进行市场化经营方面的分离和区分。

2.1.3要支持民营企业进行技术层面的创新。通过改善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需要更进一步的进行创新方面、创新环境和法律环境的优化,从而提升企业的创新实力,强化科技的辅助服务作用,从而使得民营经济走向国际化的潮流中去。政府需要给予适当的支持,包括法律制度方面的保障、产业技术方面的支持以及适当的资金帮助等,当然还需要建立一些咨询、技术交易的交流机构以及技术经纪所等系统的辅助机构,从而更好的促进民营企业和一些大专学校、科研机构的联系,在财政方面和金融策略方面也要给予适当的扶植力度,为民营企业加入重要的项目奠定基础,从而为技术的创新提供更多资源和能力的支持。

2.1.4建立社会服务体系。民营企业的发展力量比较单薄,需要更多力量的支持。政府需要为民营企业组织更多的社会力量,特别是高校的支持,建立更为专业化的社会服务体系,建立一些辅导班、咨询机构或是管理整治等中介机构,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加全面和到位的服务体系。

2.2内部层面

现在民营经济的外部环境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但是民营经济应该更多的注重自身素养的培养。

2.2.1创新经营理念。民营企业首先要改变过去的经营理念,采用更加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去管理企业,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然后向一些比较先进的企业学习,要树立远大的目标和信心,当然还需要创新的意识,能够在产权和管理模式方面都进行适当的创新,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所有问题。

2.2.2加强核心竞争力。企业通过加强核心竞争力,才能够更好的壮大企业。在市场中占有有利的地位。所谓核心竞争力就需要企业在市场中以最短的时间建立出更多的高质量、高科技的产品。因为我国现在很多民营企业的规模比较小、设备落后、技术单一,所以要强化我国民营企业对于科技的重视程度,建立专业的技术团队,创造出更多的有技术含量的产品。

2.2.3对人才方面的改善。要重视对于人才的培养,要尊重员工的利益,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为员工创建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来为企业服务。

2.2.4要建立独特的企业文化。建立企业文化包括了经营观念、企业精神和企业的位置、规定制度等方面。企业文化的构建不但能够树立自己的独特内涵、还可以建立良好的企业氛围。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实现文化传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光花;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障碍及对策研究[J]延安大学;2012(06)

[2]吴玲蓉;我国民营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与对策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2012(04)

民营经济发展现状篇9

当代绍兴民营企业的成长呈现出现代企业集群化发展的特征。绍兴形成了以纺织印染、黄酒生产、机械制造、化工原料、医药产品、厨电产品、铜加工以及特色农产品为主的区域化民营企业产业集群。2008年全年全市38个块状经济有企业5.64万家,职工76.87万人,总资产2502.46亿元。其中销售收入在100亿元以上的块状经济有11个,同比增加2个。其中:绍兴县的纺织业块状经济1092亿元和纺丝业块状经济105亿元,诸暨市的五金制造业块状经济455亿元、袜业块状经济331亿元、织造业块状经济261亿元、铝塑管材块状经济213亿元和珍珠业块状经济166亿元,上虞市化工块状经济140亿元,新昌县轴承业块状经济130亿元,嵊州市领带块状经济143亿元、机电块状经济109亿元。改革开放以来嵊州逐步形成了领带服装、电器厨具、机械电子三大主导企业。全市现有领带服装生产企业1700多家,年销售收入超过150亿元;电器厨具生产企业500多家,年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机械电机企业1000多家,年销售收入90亿元。嵊州先后被命名为“21世纪国际性领带都市”“中国丝针织服装生产基地”“中国最具影响力纺织之都”“中国厨具之都”“中国电声零件之都”和“中国小功率电机生产基地”。大唐袜业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历经创业、茁壮成长、迅速提升三个发展阶段,形成了集袜业研发中心、生产基地和轻纺原料市场、劳动力市场、袜业机械及配件市场、联托运市场、袜子销售市场等五大市场于一体的发展格局,构成了纺丝、回弹、织袜、绣花和染整等前后道配套的专业分工协作、产业集聚度高的产业体系。是全球最大的袜子生产基地,浙江省21世纪最具成长性的十大国际性产业集聚区之一,举世闻名的“国际袜都”。1980年,山下湖有近400户农户大胆从外地引进技术,开始小规模人工养蚌育珠。80年代初普及到山下湖全镇95%以上的农户,年产珍珠达20多吨。1983年后,珍珠繁育、养殖、加工一条龙逐渐形成。1996年后,珍珠养殖逐步走上了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生产之路。到2008年,诸暨山下湖镇淡水珍珠养殖面积突破40万亩,年产量占世界淡水珍珠总产量的70%、全国总产量的80%。

店口五金产业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20世纪80年代店口铜加工产业开始兴盛发展。90年代初,随着中国南方五金城的建成,店口实现了由镇到城的跨越式发展。2008年,全镇拥有工业企业4018家,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企业100多家,超亿元企业21家,上市企业2家,海亮和盾安分别进入中国企业500强和制造业500强。绍兴市是建筑大市,多年来,建筑业产值、利税和创省部级以上优质工程等指标保持全国地级市首位。十一五计划以来,我市建筑企业飞速发展,高资质企业不断增加。大型骨干企业生产规模、市场份额增长较快,其竞争优势得到进一步加强。至2010年年底,绍兴全市从事建筑业的民营企业有780家,其中包括17家特级企业,113家一级企业。全市建筑业总产值3243.16亿元(含建筑企业在外地的施工产值)。据绍兴市基本单位名录统计资料显示,截止2012年底,注册地在绍兴的1683家建筑业法人单位,共有从业人员127.1万人。诸暨市环保装备产业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2001年11月,诸暨环保装备省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正式在牌头镇建立,2002年12月,被命名为“国家火炬计划产业基地”,2006年,由菲达集团牵头,浙江大学、省环保产业协会等共同参与建立省环保装备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基地累计有省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1家,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已基本形成产品生产、技术开发、工程设计与咨询服务相配套的产业体系。十一五以来绍兴民营企业成为推动战略性新型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盾安集团、精功集团、卧龙集团、万丰奥特集团以技术研发为核心,以资本运作为动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推进高新制造业的升级发展。新昌制药厂与新和成作为绍兴民营制药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力量,推动企业产能扩大与产品研发走在国内制药行业前列。在节能环保领域,作为上市公司的菲达集团也在资本市场上吸引更多投资者的关注。改革开放以来,绍兴第三产业发展异军突起,重点商贸项目推介会红火开展,各种节会活动规模逐年扩大,服务业迅速发展。截止2010年绍兴地区396个商品交易市场实现商品交易额1767.06亿元,其中有42个成交额超亿元的商品交易市场,5个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超过100亿元。中国轻纺城在2010年的交易额达438.64亿元。

二、绍兴民营企业上市公司的兴起与发展

绍兴地区民营企业上市的上市过程开端于国有企业与集体企业的改制。在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改制过程当中,绍兴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其中,一些企业实现了借壳上市、借船出海。1997年,绍兴轻纺城成为全国现代企业改制的试点企业。同年绍兴著名的制药企业震元堂与黄酒名企古越龙山成功进入中国资本市场。2000年以来,绍兴民营企业特别是杨汛桥地区的企业,积极拓展国内外资本市场。浙江玻璃、宝业集团等实现在香港主板上市。2004年底,绍兴板块在中国资本市场上异军突起,卧龙科技、菲达环保、浙江龙盛成功成为上市企业。深圳交易所中小板块的开设为新和成、精工科技、盾安环境、京新药业和三花股份开辟了走向资本市场的通路。2008年绍兴地区的民营企业上市公司数目与市值在浙江省各个地级市中居首位,在全国地级市中排名第二位。中国资本市场上绍兴民营企业表现活跃,并购重组活动频繁。2010年绍兴上市公司数目发展到41家,包含11家境外上市公司。2011年底,绍兴共有上市公司49家,全年上市公司融资额90.86亿元,其中新增的7家上市公司首发融资额为51.43亿元。2012年资本市场上绍兴板块上市公司达52家,绍兴成为全国地级市中排名第三的资本强市。2012年绍兴板块上市公司在绍兴规模以上企业中贡献了20%的净利润和38%的地方税收,成为区域民营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三、当代绍兴人经济发展经验与特征

民营经济发展现状篇10

【关键词】苏南;民营企业;经济发展;启示

一、引言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在党和国家一系列方针政策的指引下,我国的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占我国GDp的60%,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商品出口占全国的68%,上缴的工商税收占全国的53%,完成了全国65%的发明专利和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实践表明,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在促进经济发展、扩大社会就业、推动技术创新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然而,民营企业在发展中仍面临不少问题,其中既有创业门槛高、资金融通难、社会服务滞后等发展环境问题,也有增长粗放、结构不合理、管理水平低等自身素质问题。湖南位于我国中部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想实现中部崛起,振兴湖南经济,必须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如何搞好湖南的民营经济?笔者认为,这需要学习和借鉴苏南等发达地区的经验。

二、苏南民营经济发展状况

苏南地区通常被定义为:苏州、无锡、常州三个地级市及其下辖的九个县级市(如昆山、江阴、张家港等)。苏南地区是我国三资企业及民营企业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也是我国经济发展最为迅速的地区,2006年,苏南地区的GDp总值已近万亿元。苏南地区近几年的GDp增长情况如表1所示(按实际价格计)。

现对苏州、无锡、常州三市的民营经济状况简介如下:

(一)苏州市民营经济的发展情况

在上世纪80年代及90年代早期,苏州经济主体是在政府主导下的以集体所有制为主的乡镇企业,时称苏南模式。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苏州对乡镇企业实施了产权制度改革,至2000年,95%以上的企业完成了改制。与此同时,苏州招商引资、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和民营经济。至2006年末,苏州民营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全市较2005年新增私营企业1.77万家,累计达11.01万家;全市工商个体户累计达到24.98万户。2006年,全市3929家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828.40亿元,增长23.6%,户均产值达9744万元。到2006年末,全市民营企业较2005年新增6个中国驰名商标和12个中国名牌产品,累计分别达到22个和41个。

(二)无锡市的民营经济发展状况

近几年来,无锡市的民营经济稳步壮大,全市民营经济保持着良好的发展趋势,总量持续扩大、效益提升、活力增强。全市民营企业2006年达8.94万家,比上年增加7000家,从业人员为141.77万人;2006年该市民营经济实现GDp为1821亿元,比上年增长18.3%,占经济总量的比重为55.2%,完成工业总产值5232.77亿元,比上年增长22.1%,上缴税金207.58亿元,比上年增长21.2%。民营经济固定资产投入758.39亿元,比上年增长14.2%。

(三)常州市民营经济发展状况

常州市民营经济发展迅速,民营经济在该市经济中占有主导地位。2006年,全市民营经济完成的GDp占该地区GDp的60%以上,全市规模以上民营企业有3320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78.4%,完成工业总产值1950.9亿元。民营企业投资热情高,民间投资的主导地位进一步上升,2006年,完成投资630.8亿元,比上年增长31.4%,占全社会投资66.3%。2006年全市私营企业达5.1万户,个体工商户达12万户,民营经济从业人员达106.2万人。

三、苏南民营经济发展的经验

(一)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由“旧苏南模式”向“新苏南模式”发展

苏南地区政府始终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先后实施了一系列鼓励民间投资的政策,私营个体经济的快速发展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亮点。“旧苏南模式”是在政府主导下、以发挥集体所有制为主的乡镇企业经济形式,在上世纪80年代及90年代早期为苏南地区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到了90年代中期,这种经济形式已渐渐地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发展新的现代企业制度,于是向“新苏南模式”发展。“新苏南模式”是以股份制为主的现代企业制度,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苏南地区对乡镇企业实施了产权制度改革,至2000年,95%以上的企业完成了改制。与此同时,苏南地区招商引资、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及民营经济。

(二)坚持“错位发展”的战略

苏南地区始终坚持“错位发展”,不断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1.内向与外向――苏南与东莞的错位。近几年,苏州等地台资加速集群,it群落形成,日益形成与东莞分工错位、优势互补的战略格局。苏南地区利用长三角的优势向全国辐射,走内向的道路;东莞利用毗邻国际航运中心香港的优势,走外向型的发展道路。2.制造与服务――苏南同上海的错位。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上海成为新兴的国际金融贸易服务中心,苏南人将自己的发展战略定位于加工制造基地,积极接受上海的辐射,依托区位优势,利用开发区吸引大量外资落户建厂。3.苏南内部的错位。无锡以发展环保产业为龙头;常州以发展高新技术为重点;苏州以发展it产业、机电产业、精细化工而著称。

(三)注重园区建设,积极培养产业链,形成产业集聚

苏南地区十分重视开发区、投资区、高新技术产业区、加工出口区等工业园区的建设。例如,仅苏州市就有部级的高新技术产业区5个、省级开发区11个,还有130多个乡镇工业园区及特色园区。据统计,全市各类园区的经济总量占到全市工业总量的80%以上。苏州市把园区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对内辐射的基地和经济发展的龙头,在项目审批、财政税收、海关物流等方面给予了特别的优惠,使园区形成了大规模的产业集群和完整的产业链,强化了经济的拉动效应,为接轨国际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外资企业在苏南地区的投资和发展是苏南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因。至2002年,苏南三市(苏州、无锡、常州)共有三资企业22063家,2003年,仅苏州市实际利用外资就达68.25亿美元,占全国的12.7%,居全国各城市之首。2004年上半年,苏州注册外资达87亿美元,远远超过第二名的上海(61亿美元)。至2006年,在苏州落户的世界500强企业累计共达113家,投资兴办企业达349家。

(五)推进行政改革,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加大行政改革力度,理顺体制关系,着力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发展民营经济营造宽松的体制环境,这是苏南地区经济得以发展的重要原因。例如,苏州市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减少审批环节,建立行政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办理,大大提高了政府的办事效率。同时,苏州市注重改进政府行政人员的工作作风,改变过去“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工作作风,积极推进文明办公制、服务承诺制、引导办理制及限时办结制等优良制度。在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上,做到政企分开,政府进行宏观规划、政策导向,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宏观环境。

四、苏南民营经济发展对湖南民营经济发展的启示

湖南省民营经济的发展状况落后于发达地区,但在近几年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06年,全省非公有制经济GDp为4034.75亿元,

占全省GDp的比重达53.8%,比上年提高3.6个百分点。非国有经济投资2036.9亿元,增长30.3%,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62.8%,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如何更好地发展湖南的民营经济?笔者认为,可以从苏南地区的发展经验中得到一些启示,具体如下:

(一)大力弘扬创业精神,改良湖湘文化

思想意识决定人的行动,改变人的观念是发展经济的前提。自古以来,湖南人有很多的优秀精神,敢于吃苦、勇于拼搏、善于开拓。历史上有勇于作战的“湘军”、有一大批新中国的开国元勋,他们是湖湘文化的闪光面。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湖湘文化的不足之处,“小富即安”、“小成即满”、“安于现状”的现象在湖南非常普遍。政府应在全社会形成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舆论氛围,要广泛宣传民营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和巨大贡献。大力宣传优秀的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创业者,树立民营经济的良好形象。要让民营企业主在经济上有实惠、在社会上有地位、在政治上有荣誉、在心理上有创业成就感,从而促使更多的人投身于民营经济的创业中。

(二)政府应当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这里的环境指的是宏观环境,包括政策环境、服务环境、基础设施环境、人文环境、治安环境等。当然,最重要的是政府要为民营企业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服务环境。良好的政策环境应包括优惠的税收制度、提供多渠道的融资支持、对创业者的奖励机制等;建立良好的服务环境要求政府应做到尽量减少审批环节,建立行政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办理,大大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同时,应注重改进政府行政人员的工作作风,积极推进文明办公制、服务承诺制、引导办理制及限时办结制等优良制度。

(三)发挥湖南的区位优势,自觉接受“珠三角”及“长三角”的辐射

湖南的区位优势在于其毗邻广东省,同时又位于长江中游,因此易于接受“珠三角”和“长三角”的辐射。湖南省应自觉接受“珠三角”及“长三角”的产业梯度转移,形成产业宏观分工和协作。特别地,可以通过发达地区的先进企业和优秀创业者来盘活湖南省一批落后企业的存量资产,带动湖南省就业和经济发展。湖南还有一大优势就是长株潭城市群的一体化优势,长株潭三市成“品”字形排列,三市相互间距离不到40公里,株洲、湘潭是全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长沙是湖南的经济文化中心,三市共有人口1300多万,三市一体化后,必将形成合力,推动湖南的经济发展。

(四)利用湖南的科研优势,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湖南有着强大的科研优势,省内有中南大学、湖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国内著名学府,有粉末冶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人类干细胞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农药创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等27家部级研究机构,还有省部级及市级科研机构近400家,湖南的科研能力在全国可以说是名列前茅的。例如,中南大学校长黄伯云院士发明的碳/碳复合材料获2005年国家科学技术最高奖,轰动全国。湖南省应利用自身的科研优势,大力促进科研成果的产业化,把发展高新技术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方针。

(五)把湖南现有的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形成产业集聚

学习苏南的经验,主要是借鉴它的发展思路,形成自己的发展特色,绝不能照抄照搬。湖南要发展,关键是要利用好自己的产业优势。湖南目前的产业优势主要有:工程机械,如三一重工、等著名企业;有色冶炼,如株冶集团、株洲硬质合金有限公司等;电力机车,如株洲电力机车厂、时代新材公司等;烟草,如白沙集团、常德卷烟厂等;石化,如岳化、长炼等;另外还有中央空调、汽车制造、钢铁、动漫制作、文化传媒等产业。发展优势产业,关键在于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带动其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链和产业集聚。

(六)不断进行管理创新,树立良好的人才观

管理水平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水平,而民营企业大多存在管理水平低下的问题,民营企业必须进行管理创新,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管理创新的关键是进行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的创新。管理体制创新要求企业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规范的公司制企业。企业机制创新要求企业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用人机制、竞争机制、投资风险控制机制等。管理水平的高低取决于管理团队的素质,这要求企业必须有一批优秀的管理人才,进而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企业应尊重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

五、结论

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谁忽视了民营经济的发展,谁就会落后。学习苏南的经验,绝不能照抄照搬,主要是要借鉴它的发展思路,形成自己的发展思路。湖南应根据自己的情况,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并创出特色。在宏观方面,政府应为民营经济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在微观方面,民营企业应加强内部机制的建设,以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笔者相信,在国家有关中部崛起的政策及长株潭一体化的规划下,湖南的经济,尤其是民营经济一定会得到飞跃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报告.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6).

[2]李平.新苏南模式给民营经济发展的启示.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10).

[3]张宇炜.对新苏南模式的思考.苏州科技学院学报,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