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绿化景观设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3:39:14

村庄绿化景观设计篇1

摘要从规划设计、资金保障、质量建设、遵从民意、兼顾全面等方面阐述了溧水县村庄绿化建设的举措,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发展建议,旨在促进当地绿化建设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村庄绿化建设;举措;存在问题;发展建议;江苏溧水

村庄绿化是溧水县生态建设的一项重点工程。该县自2007年开始实施村庄绿化建设,实施3年来,全县共绿化村庄230个,累计新植树150多万株。建设力度逐年加大,2007年绿化村庄30个,新植树20多万株;2008年绿化村庄44个,新植树30多万株;2009年绿化村庄156个,新植树超过100万株。建设后的自然村道路和水体宜林地绿化率均达到95%以上,绿化覆盖率均超过30%,基本每个村庄都能形成1~2个绿化亮点,并建设成一大批绿化优秀村。

村庄绿化的建设有效改善了该县农村的生态环境,提高了广大村民的生活质量,带动了农业旅游“农家乐”的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赢[1]。现对溧水县村庄绿化建设举措及发展建议作一论述。

1举措

在村庄建设全过程中,溧水县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的方针,遵循以民为本的原则,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理念,注重绿化建设质量的提高,注重工程建设与富民强村、改善民生的协调,真正将村庄绿化建设做成一项惠民工程。

1.1规划设计先行

一是在建设村庄选择上严格把关。在每年的村庄绿化建设前期,县镇两级林业主管部门都会严格按照《绿化新村建设标准》要求,对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安排人员对全县各自然村进行全面的摸底调查,遴选出基础条件较好、绿化空间较多、绿化积极性高的自然村作为村庄绿化建设对象。二是精心编制村庄绿化建设规划设计书。针对每个建设自然村制定一套具有各自特色、可操作性强的设计书。在树种选择上合理把握树种的适应性,不同立地条件选择不同绿化树种,做到适地适树,确保新栽树木的成活率和保存率;同时注重乔灌花合理搭配,形成较好的景观效果;在绿量把握上做到绿树成荫、见缝插绿,确保每个自然村新栽苗木不少于5000株,建成后绿化覆盖率超过30%。同时,每个自然村集中精力建成1~2个亮点工程,如高标准的公共绿地、水体绿化等。

1.2争取资金保障

积极争取将村庄绿化建设列为省“绿色江苏”和市“绿色南京”工程项目,享受每个村5~8万元的省、市级项目资金补助。同时,县财政拿出部分资金用于配套补助,有效解决了村庄绿化这一民生工程的经费问题。补助资金主要用于绿化设计和苗木栽植、补植,同时提留部分作为长期管护费用。

1.3狠抓建设质量

一是在每年村庄绿化建设过程中,县政府以及农林局都组织召开2~3次专题现场推进会,组织各镇分管镇长和农服中心主任参观村庄绿化先进村、交流工作经验,为各镇的村庄绿化工作提供借鉴指导,促进其建设水平提高。二是由县政府及农林局分管领导组成县级督查小组,不定期对各镇进行巡回检查督促,发现质量问题及时下发整改通知书,督促建设单位整改提高。三是建立以村庄绿化为重点的“生态溧水”建设工作督查责任制,每镇由农林局确定1名县级林业技术人员作为该镇村庄绿化建设的技术督查人员,除负责该镇村庄绿化的质量进度督查外,还负责相关技术指导。多项督查指导措施的实施,有效保障了村庄绿化建设质量的提高,确保规划设计书的设计内容落实到位。

1.4遵从民意

村庄绿化在农民居住区内实施,尽管是为群众办实事,但同时也存在绿化植树与群众生产生活争土地的矛盾。为了化解这一矛盾,保证村庄绿化建设的顺利推进,本着以民为本的原则,采取一些措施:一是组织镇村干部做有关村民的思想工作,向其宣传村庄绿化建设的现实意义,提高其对村庄绿化建设的认可度,自觉配合村庄绿化建设;二是在绿化树种选择上充分征求相关农户的意见,在不违背总体原则的基础上,尽量满足其对树种要求,需果则果、需花则花;三是树木由镇村组织专业队统一栽植,栽植后的树木在谁房前屋后或农田里的就归谁所有,从而提高了农户参与建设与树木管护的积极性,保证了树木的保存率。

1.5从实际出发,兼顾全面治理

同时,为保护绿化成果,针对农村当前实际情况采取了有别于城镇绿化的原则开展绿化。一是控制草坪的用量。许多人提议村庄绿化建设应大力实施草坪绿化,以取得更好的景观效果。但是,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一直控制草坪的用量,其主要原因是:草坪管护成本大,每年都需要进行多次除杂、修剪等管护工作。多数村庄绿化后的管护相对比较粗放,定期对草坪进行精心管护还不太现实,一旦管护不到位就会造成杂草丛生,加之牲畜破坏,会严重影响绿化景观效果,弄巧成拙。因此,确立植树造林这一建设重点,将有限的绿化经费集中投入到提高树苗绿量上。二是选择低矮花灌木作为农田区域主干道绿化树种。因农村水泥路两侧绿化空间较窄,紧邻农田,为了降低绿化树木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减少农民因此而对树木的破坏,对于农田区域主干道绿化树种,基本选择紫薇、蜀桧等低矮、树冠较小的花灌木,尽量减少香樟等高大乔木的使用,确保绿化苗木与农作物的和谐共生、绿化建设与农业生产的协调发展。三是兼顾全面治理。在村庄绿化建设过程中,为了取得更好的景观效果,在增加绿化总量、提高林木覆盖率的同时,还兼顾进行了村庄垃圾清理、杂草清除、河塘清淤等辅助工作,促进了村容村貌的全面改善,促进了村庄绿化建设与村庄卫生整治的协调全面发展,以村庄绿化建设为切入点,促进村镇生态环境的全面改善。

2存在问题

在村庄绿化建设中尚存在一些问题:受绿化经费和群众认知程度的影响,绿化苗木以香樟、女贞等常规中低档树种为主,榉树、含笑等景观效果好的高档树种以及具有经济和观赏双重功能的果树使用的较少;绿化树木的长效管理体制尚不完善,绿化成果遭破坏现象时有发生;绿化空间大的自然村逐年减少,为今后几年村庄绿化建设造成空间难题。

3发展建议

一是遴选出榉树、青桐、乌桕等景观效果好、价格适中的乡土树种以及石榴、枇杷、甜柿等景观果树作为今后村庄绿化建设的重点推广树种[2,3],适当引进乐昌含笑、黄山栾树等优良树种进行点缀,减少香樟、女贞等用量,积极向群众宣传各树种优缺点,进一步改变其认知观念。二是进一步完善管护责任制,村庄绿化建成后须由专人管护3年,管护费用从省市补助经费中列支,对于毁绿案件由林业主管部门严肃查处,对于需要较大量涉及绿化树木的水利、土建工程,应由县林业主管部门审批[4]。三是对于村内无较大绿化空间的自然村,以建设围村林为主,营造出“村在林中”的景观效果。

4参考文献

[1]冯涛.新时期延安新农村建设中的四维和谐构建[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4):18-20.

[2]周继芬.果树在居住区绿化中的发展前景[j].江西农业学报,2006,18(3):97-99,101.

村庄绿化景观设计篇2

 

关键词:村庄绿化建设;举措;存在问题;发展建议;江苏溧水

村庄绿化是溧水县生态建设的一项重点工程。该县自2007年开始实施村庄绿化建设,实施3年来,全县共绿化村庄230个,累计新植树150多万株。建设力度逐年加大,2007年绿化村庄30个,新植树20多万株;2008年绿化村庄44个,新植树30多万株;2009年绿化村庄156个,新植树超过100万株。建设后的自然村道路和水体宜林地绿化率均达到95%以上,绿化覆盖率均超过30%,基本每个村庄都能形成1~2个绿化亮点,并建设成一大批绿化优秀村。

村庄绿化的建设有效改善了该县农村的生态环境,提高了广大村民的生活质量,带动了农业旅游“农家乐”的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赢[1]。现对溧水县村庄绿化建设举措及发展建议作一论述。

1举措

在村庄建设全过程中,溧水县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的方针,遵循以民为本的原则,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理念,注重绿化建设质量的提高,注重工程建设与富民强村、改善民生的协调,真正将村庄绿化建设做成一项惠民工程。

1.1规划设计先行

一是在建设村庄选择上严格把关。在每年的村庄绿化建设前期,县镇两级林业主管部门都会严格按照《绿化新村建设标准》要求,对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安排人员对全县各自然村进行全面的摸底调查,遴选出基础条件较好、绿化空间较多、绿化积极性高的自然村作为村庄绿化建设对象。二是精心编制村庄绿化建设规划设计书。针对每个建设自然村制定一套具有各自特色、可操作性强的设计书。在树种选择上合理把握树种的适应性,不同立地条件选择不同绿化树种,做到适地适树,确保新栽树木的成活率和保存率;同时注重乔灌花合理搭配,形成较好的景观效果;在绿量把握上做到绿树成荫、见缝插绿,确保每个自然村新栽苗木不少于5000株,建成后绿化覆盖率超过30%。同时,每个自然村集中精力建成1~2个亮点工程,如高标准的公共绿地、水体绿化等。

1.2争取资金保障

积极争取将村庄绿化建设列为省“绿色江苏”和市“绿色南京”工程项目,享受每个村5~8万元的省、市级项目资金补助。同时,县财政拿出部分资金用于配套补助,有效解决了村庄绿化这一民生工程的经费问题。补助资金主要用于绿化设计和苗木栽植、补植,同时提留部分作为长期管护费用。

1.3狠抓建设质量

一是在每年村庄绿化建设过程中,县政府以及农林局都组织召开2~3次专题现场推进会,组织各镇分管镇长和农服中心主任参观村庄绿化先进村、交流工作经验,为各镇的村庄绿化工作提供借鉴指导,促进其建设水平提高。二是由县政府及农林局分管领导组成县级督查小组,不定期对各镇进行巡回检查督促,发现质量问题及时下发整改通知书,督促建设单位整改提高。三是建立以村庄绿化为重点的“生态溧水”建设工作督查责任制,每镇由农林局确定1名县级林业技术人员作为该镇村庄绿化建设的技术督查人员,除负责该镇村庄绿化的质量进度督查外,还负责相关技术指导。多项督查指导措施的实施,有效保障了村庄绿化建设质量的提高,确保规划设计书的设计内容落实到位。

1.4遵从民意

村庄绿化在农民居住区内实施,尽管是为群众办实事,但同时也存在绿化植树与群众生产生活争土地的矛盾。为了化解这一矛盾,保证村庄绿化建设的顺利推进,本着以民为本的原则,采取一些措施:一是组织镇村干部做有关村民的思想工作,向其宣传村庄绿化建设的现实意义,提高其对村庄绿化建设的认可度,自觉配合村庄绿化建设;二是在绿化树种选择上充分征求相关农户的意见,在不违背总体原则的基础上,尽量满足其对树种要求,需果则果、需花则花;三是树木由镇村组织专业队统一栽植,栽植后的树木在谁房前屋后或农田里的就归谁所有,从而提高了农户参与建设与树木管护的积极性,保证了树木的保存率。

1.5从实际出发,兼顾全面治理

同时,为保护绿化成果,针对农村当前实际情况采取了有别于城镇绿化的原则开展绿化。一是控制草坪的用量。许多人提议村庄绿化建设应大力实施草坪绿化,以取得更好的景观效果。但是,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一直控制草坪的用量,其主要原因是:草坪管护成本大,每年都需要进行多次除杂、修剪等管护工作。多数村庄绿化后的管护相对比较粗放,定期对草坪进行精心管护还不太现实,一旦管护不到位就会造成杂草丛生,加之牲畜破坏,会严重影响绿化景观效果,弄

巧成拙。因此,确立植树造林这一建设重点,将有限的绿化经费集中投入到提高树苗绿量上。二是选择低矮花灌木作为农田区域主干道绿化树种。因农村水泥路两侧绿化空间较窄,紧邻农田,为了降低绿化树木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减少农民因此而对树木的破坏,对于农田区域主干道绿化树种,基本选择紫薇、蜀桧等低矮、树冠较小的花灌木,尽量减少香樟等高大乔木的使用,确保绿化苗木与农作物的和谐共生、绿化建设与农业生产的协调发展。三是兼顾全面治理。在村庄绿化建设过程中,为了取得更好的景观效果,在增加绿化总量、提高林木覆盖率的同时,还兼顾进行了村庄垃圾清理、杂草清除、河塘清淤等辅助工作,促进了村容村貌的全面改善,促进了村庄绿化建设与村庄卫生整治的协调全面发展,以村庄绿化建设为切入点,促进村镇生态环境的全面改善。

2存在问题

在村庄绿化建设中尚存在一些问题:受绿化经费和群众认知程度的影响,绿化苗木以香樟、女贞等常规中低档树种为主,榉树、含笑等景观效果好的高档树种以及具有经济和观赏双重功能的果树使用的较少;绿化树木的长效管理体制尚不完善,绿化成果遭破坏现象时有发生;绿化空间大的自然村逐年减少,为今后几年村庄绿化建设造成空间难题。

3发展建议

一是遴选出榉树、青桐、乌桕等景观效果好、价格适中的乡土树种以及石榴、枇杷、甜柿等景观果树作为今后村庄绿化建设的重点推广树种[2,3],适当引进乐昌含笑、黄山栾树等优良树种进行点缀,减少香樟、女贞等用量,积极向群众宣传各树种优缺点,进一步改变其认知观念。二是进一步完善管护责任制,村庄绿化建成后须由专人管护3年,管护费用从省市补助经费中列支,对于毁绿案件由林业主管部门严肃查处,对于需要较大量涉及绿化树木的水利、土建工程,应由县林业主管部门审批[4]。三是对于村内无较大绿化空间的自然村,以建设围村林为主,营造出“村在林中”的景观效果。

4参考文献

[1]冯涛.新时期延安新农村建设中的四维和谐构建[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4):18-20.

[2]周继芬.果树在居住区绿化中的发展前景[j].江西农业学报,2006,18(3):97-99,101.

[3]郭朝清.开发种植石榴拓宽致富门路[j].河南农业科学,1995(10):38.

村庄绿化景观设计篇3

摘要森林村庄建设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提出村庄绿化要体现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的理念及与环境紧密结合的设计方案,简述了茶溪村岛岩山、龙头山、鲤鱼山、永安溪畔、村内绿化美化的设计思想,并对森林村庄自然功能进行了展望,以期建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生态家园,提高生态文明意识,普及生态文明,增强对家乡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关键词自然型森林村庄;绿化设计;河谷平原;浙江仙居;白塔镇茶溪村

森林村庄绿化美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要内容之一,对于改善村容村貌,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家园具有重要意义。浙东南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好的地区之一,但农村绿化工作相对落后,尤其是一些自然村落,绿化率普遍较低,有的只见房屋不见树,村容村貌较差。近年各级政府部门对村庄绿化工作高度重视,开展千村整治、百村示范活动,组织和引导群众掀起新农村绿化建设热潮,建成了一些绿化示范村。虽然许多学者对村庄绿化思路、模式、树种选择方面作了许多有益的探讨,但由于影响村庄绿化因素较多,亦无固定的成熟的绿化模式可循。现以仙居县白塔镇茶溪村庄绿化为例,对河谷平原自然型森林村庄绿化作初步探讨,以供同行借鉴[1-2]。

1实地背景

茶溪村是永安溪畔北侧靠山旁水的自然型村落,属白塔镇人民政府管辖,距仙居县城约20km,位于原临石公路边。村庄在东侧岛岩山(古寺庙)、北面龙头山、西侧鲤鱼山所组成的半山岙中,岙里港溪水在村旁西边流过汇入永安溪,永安溪在村庄正南。该村总居户238户,居住人口921人。自然环境较为原始淳朴,村内仍有老建筑或20世纪80~90年代翻建和新建的简易2层楼房。该村经济发展较好,在原永安溪古道经规划新建的村大会堂、办公楼、厂房及3~5层较现代的民居,村内道路硬化,较具现代特色。村内大树较少,绿地面积不多,村庄绿化状况较差。缺少季相变化丰富的观花、观果树种,没有配置一定的公共活动绿地。

2森林村庄绿化设计理念

2.1尊重自然

对于自然型村庄的绿化建设,要保护好原有自然植被与生态环境。设计结合自然,遵循自然式、地域性、补偿性的生态设计理念。在景观改造中,尊重地区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利用乡土植物,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本,尊重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尊重和保护生物样性[1-2]。

2.2以人为本,因地制宜

森林村庄建设要考虑农村的实际情况和农民生活的需求,以改善和提高村民的生产、生活质量为前提。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地节约自然资源,在满足人们合理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发挥生态效益,以最合理的投入获得最适宜的综合效益。以植物为立体,充分发挥各树种的优势,适地适树,使各种效益达到最大化。

2.3人文关怀

森林村庄建设尊重当地村风民俗和村民的意愿,村庄中不栽柏木类树种(认为阴气太重,一般在陵园墓地种植),多种吉祥树种,如日本樱花、茶花、桂花、石榴、紫玉兰、杜鹃、广玉兰、银杏、木槿、夹竹桃、含笑、红花檵木、碧桃等。美化村容村貌,提高村民生态文明意识,普及生态文化,增强对家乡归属感和凝聚力[1]。

3与环境紧密结合的设计方案

森林村庄建设以花、果及丰富的植物资源,适宜的绿地面积,达到美化村庄改善气候的作用。片植香花、果树和保健树种,营造森林氧吧,让人们享受良好的人居环境。对原有场地中山水元素的合理作用,以乔灌草为主体,水为要素,形成山水相映的景观效果。由花、果、山、水构成的景观,亲近自然,在翠绿碧水河畔,享受人与自然的和谐美景[2]。

4设计思想

4.1岛岩山景观林改造

岛岩山位于茶溪村东北部,临村一侧山体为马尾松、枫香、苦槠混交林,寺庙位于岛岩山中上部,经多次民间集资修理。在寺庙周边多有枫香、苦槠、樟树等古树群落。上坡方向为松、杉幼中林。通往寺庙的道路已硬化(水泥混凝土阶梯)。设计突出寺庙后侧山体的景观改造,寺庙附近、通道两侧的美化。在寺庙后侧的松、杉混交林采用大块状清理植被,块状整地,规格为80cm×80cm×20cm,造林穴规格为40cm×40cm×25cm,按4m×4m造林配置。采用枫香、银杏、深山含笑、木荷、合欢等树种。苗木规格:苗高100~150cm,带土球,土球直径30~40cm,促成针阔混交林。在寺庙四周、通道两侧采用日本樱花、含笑、杜鹃、山茶花、合欢、夹竹桃、木槿、红花檵木、桂花等树种。乔木树种不能截顶、截干,常绿阔叶树栽植时摘除85%以上的叶片。栽植时间为2月下旬至3月上旬。

4.2龙头山、鲤鱼山森林景观改造

龙头山位于茶溪村后,鲤鱼山位于村西,略呈“L”形。这2处山体多为马尾松林,其中有樟树、柏树、苦槠、枫香、油茶混生。由于马尾松林稳定性极低,易受松材线虫病、火灾的危害。拟采用间伐抚育改造,伐除林中幼小针叶树个体,伐除过密处部分马尾松中等木,间伐后郁闭度控制在0.5左右,为补植造林提供空间。采用枫香、木荷等阔叶乡土树种。苗木规格:苗高60cm以上,地径粗0.5cm以上。块状清理植被,块状整地规格为60cm×60cm×20cm,造林穴规格为40cm×40cm×25cm。采用不规则林下补植造林配置,即见缝插针式补植。栽植时间同上。

4.3永安溪畔景观林修复

永安溪畔(含岙里港)景观林略呈“L”形,位于茶溪村西、南两侧。岙里港溪边多为疏林地,永安溪畔北侧有台风影响形成的残次林和部分林间空地,也有人工枫香、木荷、湿地松、毛竹幼龄林和保存较完整的马尾松幼中林。枫香、木荷、毛竹幼林生长良好,枫香、木荷的郁闭度在0.7~0.8。在岙里港靠茶溪村地段,采用湿地松进行补植造林,卵石滩加客土造林或采用湿地松容器苗。永安溪畔靠茶溪村地段,在林间空地、残次马尾松林土壤条件较好处选用毛竹、银杏、枫香、柏木、深山含笑、樟树、水杉、池杉等树种。在土壤条件较差地段选用湿地松、柏木等树种。在低洼易积水地段选用池杉、水杉、桤木、枫香等树种[3]。苗木规格:湿地松苗高20cm以上,地径粗0.3cm以上;池杉、水杉、桤木苗高100cm以上,地径粗1.0cm以上;柏木苗高30cm以上,地径粗0.3cm以上;枫香苗高50cm以上,地径粗0.5cm以上;银杏、深山含笑、樟树苗高150cm以上,地径粗2.0cm以上。采用不规则林下补植造林配置,块状清理植被,块状整地规格、栽植技术、栽植时间同上。

4.4村内美化

在2000年以后所新建的较具现代特色的民房、村大会堂、办公楼,设计微型绿地,配置桂花、石榴、银杏,丛植或孤植,铺设当地生命力较强的草皮。在村内通道两侧栽植日本樱花、茶花、含笑、红花檵木、夹竹桃、栀子花、合欢、广玉兰、紫玉兰、白玉兰、杜鹃等。古村落内保留原有的果木、树木,利用门前房后空闲地栽种枇杷、柑桔、石榴、樱桃、桃树等果木。在火灾后的宅基地修建微型绿地,设置健身场地,配置健身器材,供村民休闲、娱乐。

5森林村庄自然功能展望

从生态学和景观学原理出发,利用茶溪村现有的植被资源,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乔灌草相结合,在不同地段形成各具特色的植物群落。岛岩山、龙头山、鲤鱼山形成针阔混交林森林景观,岛岩山寺庙可为村民提供休闲聚会的场所。其山体的改造,实现物种多样、异龄复层林,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增强国土生态安全。岙里港、永安溪湿地森林景观的改造,提高湿地生物多样性,增强固土保水、涵养水源、防冲刷、拦洪蓄淤等功能,同时将起到较好的生态缓冲带作用。山体、湿地森林景观的改造将使森林布局更合理、质量高、蓄积量大,各种效益更显著。真正将茶溪村置于森林的环抱中。林内的绿化美化,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的合理配置,形成四季美景,季相鲜明,给人一种愉悦欢快的氛围。让村庄掩映在环境优美的绿树红花中,建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生态家园。

6结语

茶溪村森林乡村设计充分利用原有的山、水、植被资源优势,通过三面山体和临水一面的森林景观修复、改造,可使整个自然型村落处于森林环抱中,真正实现村在林中。村内的美化设计可使村庄处于鲜花丛中。树种的合理配置可实现春花烂漫、夏荫浓绿、秋色斑斓、冬景苍翠的绿色家园。河谷平原自然型森林村庄绿化采用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设计,尊重自然、地域性、补偿性生态设计理念。考虑农村的实际情况,以改善提高村民生活质量为前提。尊重当地村风民俗,以示人文关怀。设计推广全冠栽植技术,不截顶、截干,常绿阔叶树栽植时摘除85%以上的叶片,每个枝条留1~2片叶即可,以期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绿化、美化之效[4]。

7参考文献

[1]朱惜晨,蒋春,黄利斌.苏南水网地区自然型村庄绿化模式初探[J].林业科技开发,2010,24(1):135-138.

[2]徐新洲,卢建国.节约型园林景观的营造——马鞍山花果山公园景观规划思考[J].林业科技开发,2010,24(2):130-133.

村庄绿化景观设计篇4

关键词村庄绿化;功能定位;设计原则

潜山县地处皖西南,大别山东南麓,长江北岸,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依次形成山区、丘陵、牙坂,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森林覆盖率51.990i0,县内天柱山部级风景名胜区为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当前,潜山县正在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村庄绿化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村庄绿化包括村庄绿化及村庄内部绿化。村庄内部绿化包括村庄内公共绿地绿化、庭院绿化、村庄内道路绿化;村庄绿化包括村外道路绿化、生产区绿化、生态区绿化。村庄的范围在山区指村庄第一iii脊线内的区域,丘陵及吁阪区是指村庄外500m范围内区域(村庄外为基本农田)。搞好村庄绿化,可美化村庄、保护生存环境、增加村民收人,对新农村建设有画龙点睛之功效。与城市绿化相比,村庄绿化有其特点和功能定位,因而村庄绿化有其相应的设计原则。

1村庄绿化的功能定位

1.1生态保护功能

生态保护功能是指村庄绿化在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善环境等方面的功能。村庄绿化可以保持村庄水土,减轻或防止水土流失,山区可防止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村庄绿化树木尤其区域树木可降低风速,防止狂风暴雨对村庄的破坏;村庄绿化树木可吸收有害气体,吸附灰尘,散发香气,夏天遮荫,冬天挡风,可改善村庄人居环境。

1.2绿化美化功能

绿化美化功能即村庄绿化在改变村庄景观方面的功能。

1.3增加收入功能

充分利用房前屋后空隙地及区域林地,规划发展果园、花园、药园、竹园、桑园、茶园及用材林等,在绿化美化村庄、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发挥村庄绿化的经济效益。

2村庄绿化设计与施工原则

2.1城乡一体与兼顾村庄绿化特点相结合

大汁比至利尸,.株一下日千能么束义株一七六有国天o乏千能么一株一孙产至系孙产的观念,把村庄绿化规划纳人县域城镇体系规划、村庄布局规划。村庄绿化的布局、绿化用地安排等与各部门的专项规划进行整体协调,在编制村庄规划时,要对道路、居住区等各种绿地类型进行总体布局,统一规划f=1。以改善村庄生态环境、增加村民收人为目标,营造村庄森林生态系统。需要注意的是,制定规划时要征求村民意见。

2.2保护现有树木与新造林相结合

潜山县群众自古以来就有在村庄周围植树的良好传统,现保存下来的古树名木达300余株,村庄风水林不计其数。绿化规划前,先对村庄内部及周边进行全面调查,了解村庄周边地形、地貌、水系及树木分布状况,重点调查现有古树名木、大树的树种、年龄、胸径等情况,调查村庄风水林、片林的树种、面积以及经济林树种年收人等。规划时,将村庄绿化区划分为村庄生活区及村庄区2个部分。村庄区绿化以防护林为主,适当配置经济林,其主要生态功能为保护村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减灾,次要功能为美化村庄、增加收人。因此,树种选择_卜,营造防护林以毛竹、雷竹、马尾松、杉木、枫香、香樟、苦储等为主;营造经济林以板栗、茶叶、桑、桃、李、枣,狐猴桃、柑橘等为主,方便村民从事生产,减少村民路途时间消耗。村庄生活区公共绿地绿化以村庄内原有古树名木及大树(或大树群)为景观主体进行设计,辅助配置小乔木、灌木、草本等。保护现有树木,尤其古树名木及大树,可最大限度地减少绿化支出。同时,对古树名木挂牌保护可提高村民尤其青少年的环保意识,绿化工程完工后,形成以原有古树名木及大树为主体、新栽植苗木为有机补充的绿化景观。

2.3乡土树种与引进树种相结合

乡土树种是经过长期自然选择而生存下来的树种,具有适应性强、品种多样、抗逆性强、投资少、观赏性高的特Ju,少数树种还是珍贵稀有植物,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对象,在特定环境条件下,能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村庄绿化利用乡土树种,可观叶、观花、观果、观形,加之植株生长茂盛、枝叶浓密、花朵艳丽、果实丰硕,可发挥最大的观赏效果;乡土树种取材方便、育苗容易、地产地种、随种随取,可避免长途运输,成活率高,管理省工,寿命长,成本低;由于生长旺盛,叶面指数高,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绿地功能和生态效益。因此,采用乡土树种绿化最经济实惠。引进树种可视其在县内的适应性及生物学特性有选择地使用,只可作为乡土树种的补充,绝不可作为主栽树种。

2.4产业发展与村民生活相结合

近年来,在转变增长方式、倡导绿色低碳经济的转型期,潜山县加速构建“绿色为体,特色为魂”的农业框架,县政府出台政策,成立了六大农业特色产业指挥部,每年投放则政资金逾1000万元,大力发展茶叶、瓜萎、油茶、食用菌、蚕桑等产业,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在村庄绿化_卜,注意做好与六大农业产业的对接,增加村民收人,使村民安居乐业。近年来,结合村庄绿化,潜山县发展无性系茶园面积达366.67hm=,新增产值1100万元;建设油茶基地9400hm=,育苗140万株,获全国“万亩油茶林示范基地县”等称号;依托村庄绿化,全县农民人均年增收1258元。

2.5高效低耗原则

与高投人的城市绿化相比,村庄绿化设人主要靠村民自筹,没有专业养护人员。因此,村庄绿化要求投人少、耗肥少、耗水少且树种抗性强、适应性强、不发生或少发生病虫害。

3村庄绿化应注意的问题

3.1基建设计与施工给树木生长留足地下空间

树木的地下部分与地_卜部分是协调生长的,其生物量呈正相关,一株树冠庞大、树干粗壮的树木,其地下根系必定发达。一旦地下部分受到破坏或生长空间、土壤条件发生不良改变,树木地_卜部分的树干及树冠就会生长不良,甚至死亡。因此,各种土建工程必须给树木留足空间。具体来说,原有大树、古树名木树冠阴影内不可硬化处理,只可铺设草坪、栽植灌木,确需硬化也只能在下垫土壤_}t甫渗水砖、镂空砖,以保证土壤透水性、透气性;基建施工不可损伤地下根系,原有大树树根的,应适当运客土覆盖,以保护根系,但土壤不可过厚,以免对大树生长产生不利影响;临坡侧可砌挡土墙保护根系。新植树木根据树木生物特性留足生长空间,以确保新植株成活并正常生长。所有定植树木及草坪必须清除水泥、石灰等建筑垃圾,从别处运输土壤回填后方可栽植绿化树木。

3.2考虑植物生物学及生态学特性

为达到村庄绿化高效低耗的目的,选择适应性强、抗性强的树种(草种),以减少资金投人、降低养护成本f3-}l。应尽量避免选用落花、落果、飞絮的树种,如村庄绿化尽量不选择杨树,因为杨树中一些品种开花时飞絮对健康不利,且杨树滋生天牛遇大风易折断,会碰坏房屋、电线以及碰伤行人;耗水量多、易滋生杂草的草种不可用;易滋生病虫害的树种不可用,因为防治病虫害的药剂对村民健康不利;房屋南面选择水杉等落叶乔木,夏天可遮荫,冬天可晒太阳。

3.3考虑村庄绿化的可持续性

枯枝落叶及修剪的枝条等生物质集中收集,堆沤生物肥料,再用于村庄绿化追肥,切不可污染环境。潜山县在新农村建设中树立“统筹城乡发展、全县大景区”意识,打好自然生态牌、休闲体验牌、历史文化牌、风景观光牌、特色产业牌,全面推进“旅游城市、风情小镇、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建设,已初步建设村庄整治点10。多个,村庄绿化实现了四季有花、三季有果、农业增效、村民增收的良好目标。

参考文献

[1]倪琪.村庄绿化[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国家林业局林产工业规划设计院.安徽省安庆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1-2020)[Z]月匕京,2012.

[3]张文娥.城固县美丽乡村建设村庄绿化初探[Jl.l}西林业科技,2015(4);90-93.

村庄绿化景观设计篇5

1.树立社区经营的理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区建设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休闲农业的社区经营概念被提出,同时也在实践着,展现其非常好的优势。现代休闲农庄的社区经营理念就是整合农场、农园、民宿或所有景点,使其由点连成线,再扩大到面,最后以策略联盟方式构成带状休闲农业园区。台湾地区休闲农业社区经营成功模式值得借鉴。这样可以扩大休闲农业的规模,打造品牌,提高知名度,增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

2.树立为农村经济服务的理念现代休闲农庄是利用农业经营活动、农村生活、田园景观及农村文化资源规划而成的人们体验农业与休闲游憩产业,是属于社会分工的第三产业。但它处于农村,主要利用的是农业资源、田园景观、农村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因此它应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二、现代休闲农庄规划设计的原则

现代休闲农庄不同于之前的农家乐、采摘园、休闲农庄,因此要做好现代休闲农庄的规划设计必须坚持三个原则,即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以人为本的原则,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

1.坚持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现代休闲农庄应结合项目所在地的地理地貌的环境特点,充分利用其生态资源和自然景观,在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开发利用。对休闲农庄内的人类活动行为必须进行有效控制,使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可以降到最低,维持生态环境的动态平衡,促进自然资源与农业休闲生态系统的均衡发展。

2.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为本”的原则是现代休闲农庄规划设计中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就是在其规划建设中首先必须考虑人的因素,是为人类提供服务的,是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度假、观赏、娱乐的场地。必须考虑城市居民到休闲农庄来,能够让他们感受到是一种享受,在进行农业观光、实践的同时感觉到舒适、恬静环境,达到休憩和放松的心情状态,体会到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区别,感悟到农业文明的精髓。其次,还应考虑到为当地的农村人口服务,改善农村的人居环境,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3.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特色是休闲农业发展的生命之所在,越有特色其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就会越强。因此,现代休闲农庄园规划设计要因地制宜、结合实际,以当地自然生态农业景观为中心,突出自然野趣、民族气息、历史文化特色。

三、现代休闲农庄规划设计的内容

1.项目选址休闲农庄应选择既交通便利,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又离城市或名胜古迹较近的地区,如公路沿线、江河两岸具有优美的自然环境资源、特色鲜明的农牧业区。

2.项目地域的基础资料收集规划设计需要的基础资料的主要包括项目所在区域的农业发展状况和自然条件(包括气候、日照、水文、降雨量、土壤条件、地形地貌等),交通条件,项目周边环境状况及旅游资源,人口现状,现场勘探工作所获得的现状资料等。

3.开展生态资源及环境评价对当地的农业资源、风景资源、民俗文化资源等进行分析评价,找出优势和特色,以便在规划设计中利用和发展。

4.休闲农庄功能分区及布局在合理组织交通的基础上进行农庄的功能分区。可将农庄分为接待服务区、农产品示范区、科普展示区、观光采摘区、休闲区、垂钓区、生产区等功能区。

5.合理利用地形地貌进行竖向规划合理利用地形进行规划,以防止表面土壤流失,减少工程花费,融合自然风景。结合栽培作物的分布处理地形,创造出景区的园中园,使之更有自然野趣。

6.做好植物景观的规划按植物的生物学特性,从休闲农庄的功能、环境质量、游人活动、庇荫等要求出发来全面考虑,同时也要注意植物布局的艺术性进行植物景观的设计。生产区:一般以落叶小乔木为主调树种,常绿灌木为基调树种形成道路两侧的绿带,再适当配以地被草花;示范区:根据示范区单元内容选取植物形成各自的绿化风格,总体上体现彩色、香化并富有季相变化特色;观光区:观光区内植物可根据园区主题营造不同意境的绿化效果,总体上形成绿色生态为基调而又活泼多姿且季相变化丰富的植被景观;管理服务区:可以以高大乔木作为基调树种,与花灌木和地被植物结合;休闲配套区:可种植一些观花小乔木,并且搭配一些秋色树叶和常绿灌木,以自由式种植为主,地被四时花卉、草坪,力求形成春夏有花,秋有红、黄色叶,冬有常绿的四季景观特色。

7.旅游配套服务设施规划休闲农庄的服务设施包括餐厅、住房、茶室、室、农产品销售点等,为游客的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休闲活动提供舒适的场所。应依据农庄的性质、功能、游人的规模与结构,结合农庄的生态环境等条件,建设相应种类、规模、形式的服务设施。

村庄绿化景观设计篇6

2009年全市城乡园林绿化及生态建设,经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圆满和超额完成了市级下达的各项任务。2009年全市共计完成各类辖区绿化面积76980亩(市级辖区绿化73016亩、生态隔离林带建设3964亩),核实率98.64%,平均成活率为90.1%,

占市下达计划50326亩(市级辖区绿化46000亩、生态隔离林带建设4326亩)的153%。苗木基地建设完成46098亩,占市下达计划35985亩的128.1%。核桃种植完成面积202941亩,占计划的101.5%。全市共完成各种绿化任务222980亩,占年初计划215000万亩的103.7%,林业生态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根据市委林业工作会议提出的创建“森林××”的要求,为继续深入推进全市城乡绿化及生态建设工作,扎实抓好冬春季植树造林,再掀城乡绿化生态建设新高潮,经市政府同意,现就做好冬春季植树造林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林业工作会议、省委林业工作会议和市委九届六次全会精神,以实施“五大工程”为着力点,坚持“点、线、面”相结合,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精心布局,选准冬春季绿化的主栽树种和园林苗木品种,突出营造丰富多彩的景观生态林,加快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全面巩固和提升城乡绿化的质量和水平。

二、目标任务

(一)2010年冬春季城乡辖区绿化工作。2010年4月底前,在完成原有任务目标的基础上,抓好辖区面山绿化76980亩,“五采区”植被恢复3542亩的补植和抗旱保苗工作,实施任务14400亩,在七个县区实施好10万亩核桃特色经济林的种植任务。

(二)“五大工程”建设工作。按照2008年制定的三年规划,用三年时间基本实施完成五大工程制定的目标,2010年对全市470个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整治,对河道、池塘、水库、滇池等水域浅水区、湿地实施完成的芦苇种植1834亩、柳树种植7379亩进行补植补种;对交通沿线、县城、乡镇、村庄视野可及面山耕地进行种植结构调整完成的各类经济林果28.55万亩进行全面补植;全市1307条县、乡、村公路沿线实施景观绿化和经济林果种植,对已完成的绿化总里程5723公里进行全面查缺补漏和补种。

1、泥石流、滑坡治理区发展竹子工程:在滑坡稳定区域,且立地条件适宜区,以选择金竹、灰金竹、慈竹等乡土竹种为主,抓住时节在规划的基础上适时栽种。冬春季绿化完成规划任务的40%(470个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整治),用三年时间使全市泥石流、滑坡治理区绿化达85%以上。

2、河道、池塘、水库、滇池等湖泊浅水区、湿地区域整治绿化,实施芦苇、柳树工程:在沟旁、水旁使用滇杨、柳树,川滇桤木、旱冬瓜树种,池塘、湖泊水库浅水区栽种芦苇,水位线以上的区域也可栽种滇杨、柳树,川滇桤木、旱冬瓜、竹子树种,全面绿化完成查缺补漏和补植补种任务。

3、交通沿线绿化区域发展经济林果景观绿化工程:因地制宜,原则上在公路沿线以栽种乡土景观树种为主、适度搭配种植彩叶树和特色经济林树种,冬春季实施完成932公里的农村公路绿化种植或补植任务。

4、村庄景观绿化工程:因地制宜,兼顾村庄面山绿化,重点突出实施村庄道路、四旁绿化。2010年1月—2010年9月完成2572个村庄绿化任务,实施绿化面积39320亩,种植树木470.39万株。

5、县城、乡镇、村庄视野可及的面山开荒种粮区域进行种植结构调整发展经济林果工程:结合农业、林产业发展,种植核桃、竹子、花椒以及适宜的水果;与促进产业发展相结合,以核桃经济林的建设为重点,种植完成10万亩以上的特色经济林,用三年时间完成85%以上的调整任务,今年调整完成开荒种粮区域的20%。

三、工作任务

(一)突出重点,精心布局,全面推进冬春季绿化工作

城市园林绿化要继续挖掘城市绿化的空间,突出以营造景观彩色树种为主,丰富城市的绿化层次和色彩效果。一是在拟建公园、大型绿地中建设秋色叶景观区域,增种落叶观花、观叶、观果植物,呈贡新城和各县、市、区在现有的大型公园中,补栽落叶树,打造秋色叶景观区域;二是建设“线”型秋色叶景观网络。××主城和有条件的县(市)区,要结合现有秋色叶景观道路的基础上,按照“一街一树一景”的原则,在主要道路和通往风景区、公园的景观道路栽种落叶树,组成城市秋色叶景观网络。

市林业主管部门要组织对今年以来新造林地的成效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加紧进行整改,抓紧时间搞好补植补造,提高植树的成活率和保存率,巩固已取得的城乡园林绿化成果。要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挖掘冬春季植树造林的潜力,研究制订冬春季植树造林计划,继续推进城市及交通沿线面山、石漠化、“五采区”、难造林地的绿化。大力种植冬春季落叶彩色树种和以核桃为主的经济林果树种,确保超额完成年初规划安排的10万亩核桃种植任务。切实加强新造林地的抗旱保苗和病虫害防治工作,加快苗木基地建设,培植多品种、多规格的苗木,组织调运储备苗木,确保苗木供应充足,为今后植树造林打下基础。

深入研究滇池沿岸、河道、沟渠绿化工作,科学规划,在全市河道、池塘、水库、滇池等湖泊浅水区、湿地区域正常水位以下栽种芦苇,在正常水位线以上栽种竹子,在正常水位交界处栽种柳树,打造20条具有秋色景观的滨河带。

农田机耕道绿化要统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基本农田建设、中低产田改造、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乡村道路、水利工程、小城镇建设等项目工程,强化工程建设中的绿化建设,努力营造具有田园风光和诗情画意的新农村景象。

村镇(村庄)植树绿化要结合小康村、生态村建设,把村庄植树绿化工程与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有机结合,广泛发动农村干部群众,栽植环村林、街道树、庭院果,大力推广核桃、竹子栽培,逐步使每个村庄都成为“花园式”村庄。

(二)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实施

冬春季植树造林工作要坚持“高起点、高品位”的要求,按照“精心、精细、精品”的要求,研究制定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坚持依靠科技,创新思路,突破传统绿化种植的思维和模式,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区域,不同立地条件,特别是石漠化地区、五采区、难造林地等地块,采取超常规技术措施来实施。优先安排视野可及、立地条件好的地块,对严重缺水的,可先行安排进行整地,待明年雨季来临时再进行造林,确保绿化造林的成效。

(三)适地适树,大力推广应用乡土树种苗木

市林业主管部门要根据各地的经济条件、自然环境、气候特征等,指导各地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以选用培育的乡土树种为主,多采用落叶树种和彩色树种,补植增添一些有色彩的林木,必要时可采用乔、灌、花、藤及地被植物相结合进行绿化,丰富树种配置,彰显季相变化,达到增加森林色彩和层次景观的效果;要注意营建混交林,预防各种森林病虫害的发生;选用高质量的苗木,尽量使用容器苗;与促进林产业发展相结合,大量选用以核桃为重点的特色经济林树种,鼓励和提倡栽植经济林,以经济效益促进长期管护,为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四)强化管护,确保绿化造林的成效

“三分栽,七分管”,搞好新造林木的管护工作是巩固绿化造林成果的重要保证。针对××冬春季节干旱少雨的特点,各级各部门要认真研究抓好新造林木的管护工作。在造林的规划设计中要充分考虑三年的管护成本以及肥料、浇水、保水和支撑架、地膜覆盖等设施,解决好干旱问题,提高造林成活率。推行绿化工程管养责任制,把林木存活率作为工程质量考核的重要内容,明确施工主体的管养责任,并根据林木存活率情况分期拨付工程款。对林木存活率不达标的,责成施工单位及时补栽补种。认真研究加强林木管养工作的有效举措,落实专门养护管理队伍,落实林木管养经费,建立养护责任及考核奖励标准,使养护工作人员明确工作责任,尽心尽力做好绿化管养工作,确保新栽树木的成活率达到95%以上、保存率在95%以上。加大林业行政执法力度,对随意侵占林地和乱砍滥伐林木等违法行为要进行严肃查处,保护全市造林绿化的成果。

四、组织领导

冬春季植树造林是城乡绿化工作的补充和完善,是全市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各职能部门要贯彻落实全市城乡园林绿化及生态建设工作动员大会精神,进一步强化“绿化是第一环境,第一基础设施,第一生态要素、第一景观要素”的理念,增强做好冬春季植树造林建设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全方位推进冬春季植树造林工作。

(一)强化领导,落实责任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精心安排,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指导到位、工作到位,分级管理,层层负责。各级各部门党政主要领导要进一步强化对植树造林工作的领导,大力抓落实、抓检查、抓奖惩、抓问责,做到“心里想着绿化、逢会必讲绿化、下乡定查栽树、检查就到地头”,全力推进冬春季绿化造林工作的落实。

强化组织实施和部门技术指导,确保责任落到实处。按照属地管理实施原则,由各县(市)区负责组织实施,市级国土、环保、滇管、农业、林业、水利、交通、园林、建设等部门负责牵头和技术指导。国土部门负责泥石流、滑坡治理区发展竹子工程的技术指导和协调工作;水利、滇池管理和环保部门负责河道、池塘、水库、滇池等湖泊浅水区、湿地区域整治绿化,实施芦苇、柳树工程的技术指导和工作协调;交通和建设部门负责交通沿线可绿化区域发展经济林果和15条道路出入口景观绿化工程的技术指导和工作协调;园林和建设部门负责村庄景观绿化工程的技术指导和工作协调;农业和林业部门负责县城、乡镇、村庄视野可及的面山开荒种粮区域种植结构调整、发展经济林果工程的技术指导和工作协调。

(二)深入宣传发动,再掀绿化造林的新高潮

各地要结合冬春季造林的工作特点,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短信、标语、黑板报、宣传橱窗、墙报等媒介,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植树造林的新举措、新进展、新经验、新典型,进一步提高全民的绿化造林意识,充分发动全民参与冬春季绿化,最大限度地调动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绿化生态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推动各项绿化造林工程的顺利实施,再掀全市城乡绿化造林的新高潮。

(三)严格把关,确保冬春季绿化工程质量

冬春季植树造林不能只讲数量、不讲质量,要把质量标准作为绿化造林的主要指标,切实加强技术指导,严格把关,提高植树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各地要认真组织绿化造林技术人员,深入山头地块进行指导和检查,做到县有专家、乡有检查员、村有指导员,形成覆盖全面的绿化造林技术指导体系,对各地的绿化造林实行严格的检查验收制度。:

村庄绿化景观设计篇7

关键词农村;绿化现状;存在问题;布局;对策;浙江温岭

温岭市位于浙江省东南沿海,东、东南和西南三面濒海,陆域面积920km2,呈“四山一水五分田”的地貌特征,海岸线长317km,辖5个街道、11个镇、833个行政村,人口116万人,是全国人口密度最高的县市之一。

温岭市属于中亚热带沿海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湿适中,热量充裕,雨量充沛,光照适宜,早春回温迟,秋季降温慢,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7.22℃,年平均降雨量1672mm。温岭市曾因新世纪第1缕曙光的照耀而闻名全国,如今新农村绿化建设同样令人瞩目[1]。这里城乡时见花围绿绕,城镇像公园,村庄像园林,沿路沿河林带纵横,千里平畴林网如织。

1农村绿化现状

通过高标准平原绿化和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全市农村绿化成效显著。根2002年调查,全市森林覆盖率35.0%,农田林网控制率93.4%,主干公路绿化率95.6%,主要河流绿化率94.5%,一线堤塘绿化率95.2%,村庄绿化率28.8%。温岭市相继摘取了“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浙江省绿化模范城市”等一系列桂冠。

1.1村庄绿化建设

村庄绿化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一项民生工程,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www.133229.com旧村改造、村庄整治成片连线,成效凸显,新村建设整体推进,亮点纷呈,这是温岭当前新农村建设的显著特点。行在温岭,绿树掩映的道路将一座座城镇、一个个村庄连接起来,星罗棋布的“新村”精舍连绵,绿地如茵,村镇泛绿意,环境爽心田。通过几年来新农村建设,全市村庄绿化面貌较大改变,至2008年,全市取得省级绿化示范村14个,台州市级绿化示范村54个,温岭市级绿化示范村28个,已初步形成“点、线、面”结合的村庄森林生态网络体系。

1.2道路和河道绿化建设

为改善投资环境,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通道绿化建设,相继完成了104国道、林石线、泽坎线、大石一级公路、泽太一级公路、石松一级公路、金清大港等高标准绿化建设,初步形成了层次分明、色调丰富的通道景观,构建景观生态屏障。

1.3农田林带林网建设

结合河道整治和标准农田建设,充分利用了本地区河网密、机耕路多的自然地形,建设了以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并举的农田林网。

1.4沿海基干林带建设

温岭地处沿海,受台风危害较严重,常有村庄房屋被台风摧毁,建设牢固的海岸生态屏障是维护新农村生态安全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重大举措。通过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在沿海地区初步建成了带、网、片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为农业丰收和群众安居乐业提供了有效的生态屏障。

1.5山体林相改造

从2005年开始,启动了6666.67hm2生态景观林建设,通过人工造林、补植、封山育林等措施,全市林相明显改善,已初步形成了阔叶林为主、生态景观兼顾的复合林分。

2存在的问题

2.1绿化资金短缺,农村土地资源紧张

建设新农村需投入大量资金,单绿化建设每村就需资金5万~10万元,而全市绝大多数村级集体经济比较薄弱,根本挤不出多余资金搞绿化建设。农村土地资源紧张,绿化用地难以解决。土地问题是发展农村绿化的瓶颈,特别是村庄绿化、沿海基干林带、农田林网建设,涉及土地多为一家一户的承包地,难以协调解决。

2.2农村居民绿化意识不强,缺乏技术人员,各地发展不平衡

由于部分村民绿化意识淡薄,对绿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常有破坏、阻遏的行为出现,制约绿化发展。由于农村缺乏专业技术人员,没有科学规划和适地适树,盲目选择树种,重外来树种轻乡土树种、重草坪轻乔木;同时,树木日常管护技术缺乏,往往造成种树种“零”,年年种树不见林,绿化档次难以上水平。全市各地发展不平衡,相差甚远。主要表现为:区域不平衡,镇与镇之间、村与村之间发展不平衡,滨海、大溪、箬横、泽国和松门绿化水平高,坞根、温峤相对落后;地域发展不平衡,重道路绿化轻房前屋后绿化。

3发展目标

从温岭市社会经济情况和自然条件出发,其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七大三中全会精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百村绿化、千里绿廊、万亩绿地”工程为抓手,组建成“带、网、片、点”相结合的现代农村绿化新格局。

到2015年,全市森林覆盖率比现在提高1%以上;主要公路、河流、塘堤绿化率分别达到98%、96%、97%以上;省县道两侧山体的林分郁闭度达到0.7以上;农田林网布局合理,控制率达到96%以上;村庄绿化率达到30%以上,建成省级绿化示范村25个,台州市级绿化示范村70个,温岭市级绿化示范村300个。

4布局

4.1条带状绿色长廊工程

绿色长廊工程包括公路、塘堤、河流3个部分。温岭市境内主要公路为104国道、甬台温高速大溪段、国防公路林石线、省道泽坎线、大石一级公路、泽太一级公路、石松一级公路等。这些道路两侧都种上了护路林,有的种植档次比较高,道路中间配有绿化隔离带,道路两侧乔木加色块,而且绿化树种主要以乡土树种为主,充分体现温岭乡土绿化特色。目前道路绿化主要任务就是绿化带的修复,一些道路两侧由于人员活动比较频繁,出现绿化带破环现象,要及时进行修复。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是温岭市塘堤的一条绿色屏障,自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以来,温岭市沿海基干林带不断完善,全部泥质海岸线披上的绿装,形成了沿海岸线的一条绿色腰带。特别是2006年营造的东片和东浦防护林带,林相复杂,集景观和防护效能为一体。东海塘围塘区块内绿化工程将在今后实施,主要选用耐盐碱、抗风强的适生树种。境内的主河道金清大港麻车到滨海出口将进行河道改造,在完成河道拓宽后现已进入沿江绿化景观工程建设,绿化规划总长度为27km,总面积为225hm2,届时将打造温岭最高规格的护岸景观林带。

4.2网格状农田林网工程

农田林网建设主要集中在温岭市平原村庄,主要围绕村庄绿化工程,开展农田林网建设,主要树种选择乡土树种,以乔木为主,灌草结合,乔木以达到70%为宜,如水杉、落羽杉、山杜英、桧柏、紫薇等,林网最好能形成网格化的绿化局面[2-3],并且把整个村庄的中心村以绿色包围起来,每个林网控制面积一般在20hm2以内。

4.3连片状山体绿化工程

山体绿化工程主要集中在沿主干道两侧山体绿化及部分火烧迹地造林。对林分较差、郁闭度低的山体进行补植造林,对郁闭度高且林相单一的山体进行林相改造,对火烧迹地进行人工造林,主要以阔叶树种为主,目的是营造多树种、多层次、抗害强的林相结构。

4.4星点状村庄绿化工程

全市村庄绿化意识和村经济实力的差异,导致一部分村庄绿化建设热火朝天,一部分村庄按兵不动,坐村观望。一部分经济实力、村班子绿化意识强的村庄,抓住温岭市村庄整治和百村绿化的大好机会,大力开展绿化建设工程,采用乡土树种和经济树种为主,极力营造“一村一品”的绿化新局面,让农村居民切实享受绿化带来的好处,从而带动其他村庄的绿化建设,达到全市村村新的环境新面貌。

5对策

5.1广泛宣传,提高认识

农村绿化是提高农村居民生活品质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搞绿化建设,必须要提高干部和群众的绿化意识,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片面认识,从而提高林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这就要求利用舆论力量和宣传工具,宣传绿化建设对改善生活和生态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和意义,宣传方法灵活多样,涉及面要广,内容要丰富,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4]。

5.2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村庄绿化建设是一项民生工程,必须得到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把它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完善和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建立目标考核,各司其职,形成合力,要充分发动全社会力量投身于义务植树运动,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5.3广筹资金,增加投入

每个村庄的经济实力有限,大部分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帮助。温岭市是一个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城市,在财政支持这一方面做得比较好,但是这并不能解决全市所有村庄的建设问题,需要寻找出路,筹集资金,加大投入,以便建设更完善的村庄绿化体系。

5.4落实政策,解决用地

绿化用地的不足,紧紧制约了绿化建设,要搞绿化,必须解决绿化用地问题。目前,村庄绿化用地大部分是一家一户的自留地,要落实租地绿化的优惠政策,给村民真正的绿化实惠。

5.5依靠科技,提高水平

要提升村庄绿化品质,就要坚持科学规划、适地适树的原则,认真做好绿化作业设计。同时,要严格按照作业设计施工、验收,把好整地、种植和管护等技术关。

5.6注重管护,巩固成果

绿化成果能否巩固和发展,关键是管护工作有没有做到位,一方面要做好管护工作宣传,提高村民绿化保护意识;另一方面,要落实好管护人员,进行日常维护工作。

6参考文献

[1]柳希来,奚小华,林雪锋,等.浙江温岭城市森林建设实践——新千年第一缕阳光照耀的地方[j].中国城市林业,2006,4(4):16-19.

[2]马东跃,李晓储,黄利斌,等.无锡新农村绿化建设及模式初探[j].中国城市林业,2006,4(4):13-15.

村庄绿化景观设计篇8

关键词:新农村、绿化、探讨

中图分类号:S73文献标识码:a

大黄堡湿地保护区内村庄绿化工作,不仅是村内自然环境的再创造,而且是保证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生态平衡,促进保护区发展的手段。为了发展大黄堡湿地保护区村庄绿化建设的顺利开展,结合各村基本情况,制定本设计思路。

1、总的原则

1.1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并重

1.2绿化形式丰富多彩。观叶、观花、观果树种合理搭配;乔木、灌木、花草层次分明;常绿树种、落叶树种相结合;带状绿化与片状绿化相联系。形式多样,切忌雷同。各村设计既要风格多样,又要突出特色,力求达到一村一景,一街一景。

1.3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由于大黄堡湿地保护区内各村街土壤多为盐碱土,因此多栽乡土树种和已经引种成功的树种,少栽新树种和名贵品种。

1.4量力而行,多选择抗性强、栽植成活率高、管理容易、造林成本较低的树种。

1.5绿化后不应影响群众的正常生活和生产活动。

1.6绿化后不应造成病虫害大发生。即不栽带病虫苗木;多栽混交林,少栽纯林;不栽植互为病虫寄主的植物,如:苹果、梨与桧柏,洋槐、桑、毛白杨不宜混栽。

1.7尊重群众风俗习惯。不在群众的房前、屋后、门口两侧栽植群众忌讳的树种。

2、村庄绿化所包括的主要内容

2.1街道、公共场所和卫生死角绿化:是美化村容、村貌的重要形式。

2.2庭院绿化:是提高村庄森林覆盖率的主要途径。

2.3坑塘绿化:是村庄绿化的组成部分。

2.4环村庄绿化:是村庄绿化的完善和补充。应充分利用村周废弃地进行绿化,并借助村周坑塘及堤、渠、路绿化,逐渐形成环绕村庄基本连续的不规则绿化带。

3、田野绿化所包括的主要内容

2.1营建农田村网:适宜栽树的堤、渠、路全部进行绿化,形成比较完善的农田防护林体系。

2.2营造速生丰产林:充分利用撂荒地、废弃地营造速生丰产林,生产木材,增加农民收入。

2.3发展高效果园:利用保护区内的鱼池坑塘台面,栽培适销对路的果树优良品种。

4、不同地类的绿化设计

4.1村庄绿化

4.1.1街道绿化

街道的宽窄、走向和有无电线是决定绿化设计的主要因素。

①进村道路绿化:按两高一低的原则进行规划。合理确定乔木株距,中间搭配彩叶、观花或常绿树种,树下配植不同灌木,达到立体绿化效果。

常用的乔木树种有:法桐、毛白杨雄株、馒头柳、千头椿、元宝枫、合欢、国槐、金枝国槐、火炬、栾树等。株距以4至8米为宜,树池为0.8至1米见方。树木上部枝条距高压线不小于5米,必要时需适当修剪。

可供选择的彩叶、观花或常绿树种有:紫叶李,紫叶矮樱、丁香、木槿、月季、碧桃、桧柏、洒金柏、连翘、金银木、榆叶梅、金叶女贞、紫叶小檗、小叶黄杨等。

②村内街道绿化:

街宽且无电线:可进行乔、灌、草三层立体绿化。街道两侧修建花池,池内每隔4-8米栽大型乔木一株,乔木中间栽一株花灌木,下层栽植金叶女贞、紫叶小檗、小叶黄杨、沙地柏或草木花卉。特宽街道,还可在绿化带外由各户进行加宽绿化。

街宽且有电线:可选法桐、金枝国槐、金叶国槐、馒头柳、合欢、千头椿等中高度树种,需每年控制树高。中下层配置同上。

街窄无电线:宜用乔、灌二层绿化。主栽乔木,宜选用窄冠树种,如速生柳、窄冠毛白杨等,下层选用迎春、木槿、月季等小型花灌木。

街窄且有电线:上层宜选用干矮冠小的树种,如龙爪槐等,下层设计同上。也可沿两侧建筑种植爬山虎,每3米栽植一株黄杨球、木槿、月季等花灌木。

需要注意的是东西走向街道要将喜光、耐旱、喜温的植物种植在阳面,耐阴、耐寒、耐湿的植物栽于阴面。

4.1.2中小学校、村委会、企业、公共休闲场所的绿化:

实行乔、灌、花、草、藤、果结合的复式绿化,常绿树种、落叶树种合理搭配,留足活动空间。讲求点、线、片协调配置,在点的设计上独赏树与群植树相呼应;在片线设计上,不同彩色、花形的植物相间隔,草本花卉与木本花卉相补充,并可进行图案及文字造型设计;在线的设计上可用绿篱进行穿插分隔或环抱。

在这些公共场所,由于人员活动频繁,同时又是村庄绿化的亮点所在,宜选择形态美观、花形艳丽、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树种,如:银杏、火炬、雪松、海棠、五角枫、栾树、紫藤、梧桐、金叶榆、金叶国槐、紫叶矮樱、紫荆、金银木、金银花等。不宜选用有毒多刺的植物。

4.1.3环境死角绿化:

街道两侧的厕所、禽、畜饲舍、陈旧建筑、坑塘四周、垃圾滩点等处,可选用紫穗槐、花椒、爬山虎、多分枝灌木、蔷薇、金银木等植物遮挡掩映。

4.1.4庭院绿化

房前屋后,宜多栽落叶乔木。以杨、柳、榆、槐、椿等乡土树种为主,与果树、花卉相结合,充分利用空间,进行复式绿化。适宜庭院栽植的果树品种及树形一览表:

4.1.4.1品种:

a苹果:选择短枝富士、新乔纳金等。

b梨:选择酥梨、黄冠、早美酥、晚秋黄梨、黄金梨、绿宝石等。

c桃:选择各种油桃、蟠桃及久保、京红、京选三、14号、早凤、京玉等。

d杏:选择麦黄、凯特、金太阳等。

e李:可选大石早生、玫瑰皇后、北京大紫李、红宝石、黑宝石等。

f葡萄:可选玫瑰香、巨峰、红提等。

g枣:可选冬枣、大瓜枣、磨盘枣、龙须枣等。

h柿:甜柿品种。

4.1.4.2树形

a苹果、梨:五大主枝二层开心形、纺缍形、中干形(中心干直接着生结果枝组),倒挂珠帘形(干高2米左右,顶端3-4个主枝,枝头连年拉至下垂状,形似珠帘),折叠扇形(每年反方向拉平新枝头而成)、巨伞形(干高2米左右,顶端一层主枝,主枝3-4个)。

b杏、李:自然圆头形疏层形、开心形,中干形、丫字形、多主枝、扇形。

c桃:开心形、丫字形和扇形。

d葡萄:篱架、大棚架(自然大棚架:架下可是禽、畜饲舍、房屋、厕所等建筑,也可供人乘凉)、葡萄走廊和甬道(庭院中间甬道两侧)、二龙吐须(主房门两侧各植葡萄一株,龙干形整枝,两棵葡萄相对或相背延伸)、蒙古包架式(用于庭院中十字路口的葡萄,架形似蒙古包)。

4.1.5坑塘、环村林的绿化

坑塘堤岸栽植垂柳树种,间以紫穗槐护坡,坑沿栽紫穗槐遮挡。环村林绿化以速生杨、柳为主,亩株数不低于56株。

4.2田野绿化

3.2.1速生丰产林:栽植优质速生乔木树种,亩株数不低于56株。

3.2.2农田林网:一路两沟2-4行树、株距2-3米,以速生杨、柳、千头椿为主。河堤可增加栽植行数,间以紫穗槐护坡。

3.3.3营建果园:选择优良品种,按不同树种要求,合理密植。

村庄绿化景观设计篇9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省开展创建省级森林城市活动的意见》和《省“森林十创”评选活动实施方案》为依据,以加强村庄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实施人居环境美化工程,加快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进一步推进“森林城乡”和“森林村庄”建设,巩固“最美乡村”成果。

二、基本情况

村位于县乡东部,总面积19.4平方公里,村民居住在平均海拔800-900米之间的半山腰中,气候宜人、风光秀美,生态文化资源极其丰富。村地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境内森林植被保护完整,森林覆盖率92.6%。境内水质清新,空气质量好,耕地污染少,生物多样性丰富。有南方红豆杉、伯乐树、银杏3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树种,有小黑桫椤、白豆杉、香果树、野大豆、喜树等14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树种;其中有豹、云豹、黄腹角雉、白颈长尾雉4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有藏酋猴、水鹿、穿山甲、黑鸢、松雀鹰、白鹇、虎纹蛙、彩臂金龟等46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

村“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一直致力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做到严格禁止工业开发,使整村基本保持了原生态特点,境内水质清新,空气质量好,基本上无环境污染。

三、建设任务

1、打造两大亮点工程。一是特色景观带,将街至丰坪通村公路实施绿化工程,计划栽植桃梅、桂花等,届时将实现一年四季鸟语花香的特色景观带,同时亦可提升村庄品位;二是公共休闲绿地,在村部附近建立一块公共绿地,进行绿化并安装健身器材后给群众提供休闲活动场地,方便群众健身。

2、实施庭院绿化工程。对农户住宅实施庭院绿化工程,种植茶花、桂花等,使庭院内的绿化分布错落有致,亦可达到美化家园、净化空气的效果。

3、种植护河林、经济林。一是种植护河林,在村内河道两旁种植杨柳、黄竹等进行全面绿化。二是种植经济林,选取适宜地点组织农户种植柑橘、桃树等,增加群众经济收入。

4、山上绿化。一是加大杉幼林抚育力度,改善林分质量,促进林木生长,强化山上绿化成效。二是利用3年时间,投资69万元完成全村1500亩低产低效林改造。三是用2年时间,投资85万元完成全村12000亩毛竹林的斩山抚育。四是培育万亩高山云雾茶园----万长山茶园,提高土地利用率与质量。

四、工作措施

1、健全组织,加强领导。开展“森林村庄”创建工作,是森林城乡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一项惠民工程,涉及面广,任务量大。村两委专门成立了创建“森林村庄”工作领导小组,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位。

村庄绿化景观设计篇10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绿色和生态建设为总目标,坚持生态优先、产业支撑、文化引领,大力推进造林绿化建设,为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生态保障。

二、目标任务

全区计划完成新造林3600亩。其中,美丽村庄绿化640亩,三沿绿化2560亩(其中沿河绿化1220亩,沿路绿化670亩,沿墙绿化670亩),荒山绿化400亩,新发展苗木花卉6000亩,义务植树60万株。中心城区、街镇驻地栽植乔灌木13.25万株,实现土地地被全覆盖。

三、重点工程

以美丽村庄绿化、三沿绿化、荒山绿化、苗木花卉和城区、街镇驻地增绿补绿工程为重点,全力建设一个美丽村庄建设示范镇、两个万亩生态园区、三条绿色通道、四个水系片区。一个美丽村庄建设示范镇即镇:依托镇和武河湿地现有的林业资源,结合生态建设和旅游开发,大力开展美丽村庄绿化活动。两个万亩生态园区:一是江泉农牧产业园万亩生态防护林园区,重点补植完善5个千亩经济林基地和中茂农业千亩速生乔木基地;二是地佑晟万亩红枫流苏园区,以镇地佑晟苗木基地为中心,全力打造万亩苗木花卉生态园区。三条绿色通道即对206国道、京沪高速公路和滨河西路,采取改、补、造等综合措施,全面提升道路绿化水平。四个水系片区即在4处百亩以上的水系片区。具体重点工程如下:

(一)美丽村庄绿化工程。各街镇要在乡村绿化、美化上下功夫,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重点结合环境综合整治、观摩会等路线,每年每个街镇至少选择1个村庄,把村庄中心道路、小广场、庭院及周边的沟渠、道路、汪塘、河堤等作为重点,全面发动,高位启动。有条件的村庄可以规划建设围村林,树种选择以乡土树种为主,通过适当增加观花、观叶、观果的景观树种,乔灌花草搭配,努力打造“白天不见村庄,夜晚只见灯光”和“村在林中,林在村中”的“原始村庄、森林村庄、生态村庄”。

(二)三沿绿化工程。1、沿河绿化。主要以五大河流两岸绿化为重点,按照河流每侧林带宽度不低于30米的标准,对缺株断垄地段进行改造提升,通过开展森林抚育、景观改造、补植补造等,确保林带完整,打造林水相依的网格化绿色网络。同时加强武河湿地恢复保护力度,按照“保护优先、科学恢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加大湿地一期两侧生态屏障林建设和二期绿化提升工作。对城区现有河道实施综合治理改造,河道外滩进行景观绿化,内滩可在不影响泄洪的前提下种植芦苇、菖蒲、千屈菜、鸢尾等耐湿、半水生和水生植物,打造“水清、岸绿、景美”的滨水景观;常年干涸的河道要严禁非法采砂,种植低矮、不影响泄洪的草本植物进行绿化。

2、沿路绿化。严格按照市政府《三年造林绿化活动的实施意见》要求:高速公路每侧林带宽度不低于50-100米,环城主干林带每侧林带宽度不低于150米,国道每侧林带宽度不低于50米,县乡道路每侧林带宽度不低于30米的标准进行补植提升。城区及各街镇驻地主次干道要按照黄土不露天、见缝插绿的原则,集中力量采取增、补、改等综合措施,全面提升总体绿量,确保主干道两侧绿化覆盖率达到90%以上。

3、沿墙绿化。全区各级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要按照“属地管理、见缝插绿、见地植树”的原则,做好单位内外绿化以及空闲地植树造林,力争绿地率达到35%以上。做好城区主干道路的临街单位绿化美化、增绿透绿工作,对墙体、护栏进行垂直绿化。新建单位庭院、小区严格执行“绿色图章”制度,对绿化不达标、土地不能有效绿化的,不核发竣工验收合格证书,工程不得交付使用;原有单位庭院、小区绿地土地采取绿化补植措施,补植扶芳藤、鸢尾等地被植物,更新退化草坪,提升绿地功能。同时,大力倡导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努力营造“植绿、爱绿、护绿”的浓厚氛围,掀起全民义务植树高潮,义务植树尽责率要达到90%以上。

(三)荒山绿化工程。主要是利用春季和雨季,对街镇辖区内宜林荒山丘陵进行绿化提升,本着“三年一规划、两年一验收、一年一实施”的原则,结合上级相关政策,突出重点区域造林,创新造林模式,采用工程招标方式,力争用最短时间使辖区内的荒山全部绿起来、美起来。

(四)苗木花卉工程。重点依托、苗木,现代农业产业园、开银苗木等花卉苗木基地,积极推进中国园林花卉苗木博览城建设,进一步完善鲁南花卉市场和沂州花卉市场的配套设施建设,全力打造区3万亩花卉苗木基地,实现“北有花卉市场、南有万亩生产基地”的产业格局,引导辐射带动更多的农民增收致富。

(五)城区、街镇驻地增绿补绿工程。区住建局和各街镇要按照职责分工分别对城区、街镇驻地主次干道两侧绿地、公共绿地和单位庭院采取栽补植法桐、栾树、小叶女贞球等乡土树种,现有绿化带内林下土地栽补植扶芳藤、鸢尾等地被植物的方式进行增绿补绿,实现植被全覆盖。在罗七路、文化路、南环路、206国道、工业路、湖北路、沂河路、双月园路、双月湖路、环护台巷等十条道路和双月湖湿地公园、双月源休闲广场两个公园,栽植乔灌木10万株、模纹地被5万平方米,新增绿地12万平方米。各街镇重点对驻地主要道路绿地、公共绿地及沿河土地进行绿化提升改造,栽植乔灌木3.25万株,栽植地被植物5.2万平方米。

四、措施要求

一是加强领导,健全奖励补助政策。要切实加强领导,把造林绿化列为“一把手”工程,认真落实造林绿化目标责任制。区政府继续完善奖励补助政策,对新发展20亩以上的连片杨树丰产林,无偿提供杨树苗;对街镇财政支出的造林绿化苗木款(以今年5月1日前单据为准,不含园林工程造林绿化),在票据审核和现场验收的基础上,根据成活率和管护情况,按实际投资苗木款的1/8给予补助奖励;对各街镇的造林绿化工作,将组织考核验收评比,对工作突出的优秀街镇授予奖牌。

二是突出重点,积极打造串点连线风景线。各街镇要把2015年的新造林点、美丽村庄绿化、道路、河流、荒山、空闲地等造林绿化亮点串联起来,形成环状绿化风景线路。线路确定后,各街镇要加强领导,强化措施,抓紧对线路范围内的空闲地进行补植完善,确保线路整齐美观。对各街镇的串点连线线路,区政府将组织有关部门进行检查验收,检查结果列入年终综合考核,对完不成造林任务的街镇通报批评,限期完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