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随笔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3:44:38

初中地理教学随笔篇1

关键词:初中语文;随笔训练;优势;策略;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1-0047

一、随笔训练的优势

1.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字面上分析,随笔的意义在于自由、随性,学生可以按照个人的喜好来进行情感的宣泄,同时,不需要受到文体、字数、格式的限制,学生可以任由个人的思绪随意驰骋。与传统的作文写作相比,随笔的选材非常宽泛,教师通过这种随笔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逐步消除学生的抵触心理。

2.实现写作素材的积累。写作素材对于作文写作而言十分重要,即兴的随笔训练可以帮助学生记载下生活中的琐事,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学生可以通过随笔表达个人的观后感,它可以是对某部电影、某篇文章、某首歌曲的感悟,也可以是对社会时事的看法,长此以往,学生会发现写作不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逐渐地被写作所吸引,这些对于学生自身写作能力的培养也十分有利。

3.弥补作文教学的不足。作文写作在语文考试中占据的比例较大,且随着教学体制的不断改革,作文写作的要求也逐渐提高,随笔训练可以有效地拓宽学生的思维模式,学会从常规性素材中提取讯息,这对于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大有帮助。

二、初中语文随笔训练的有效策略

1.重视学生兴趣的激发

实践表明,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会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某项活动中,个人的办事效率也会超出预期所想。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现有设备营造较好的随笔写作氛围,利用自习时间组织班级学生开展小型的游戏或讨论会,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就身边发生的事件进行分析,或者是开展精品阅读分享,将自己认为较为优秀的文章与同学一起品评,然后将其以随笔的形式记录下来,教师可以通过语文随笔训练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与学生一起成长。

2.尊重学生的个性

差异化的生活背景下,学生对于世界的认知也存在较大的差别,因此,要想提高随笔训练的效率,需给予学生尊重,在随笔训练中允许其彰显个性。在信息化的社会背景下,学生接触到的讯息也非常繁杂,部分初中生对于文体创新、网络词汇的应用意识也会逐渐增大,此时,教师必须避免“一刀切”的批判式教学,允许学生创新。

3.逐步完善随笔训练模式

虽然随笔训练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方法之一,但是在具体的实施中也要逐步地加以完善,因此,教师需要做好各个阶段的安排。首先,重视基础性的阅读训练,帮助学生了解更多未知的事物,让学生认知到文学世界的趣味性。教师可以选取部分较为有趣的书籍资料与学生分享,学生也可自发地将自己的小书库与同学分享,全面提升学生的知识面。其次,明确随笔训练的频率及数量。随笔训练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因此,在随性发挥的背景下,学生也要遵守训练的原则及要求。第三,以多元化的训练方向来调动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每个星期设置不同的背景来要求学生进行随性写作,立意、文体、字数不限,学生也可主动提出个人想要写作的主题,营造较为和谐的训练氛围。第四,重视后期的分享与总结。教师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互评来实现,在看到别人的写作亮点之后,学生也会得到启发,鼓励学生主动进行分享,教师可适当给予鼓励,让学生在写作中找到自信和兴趣。

4.构建随笔写作指导模式

要想使随笔写作更具有效性,需要在完善随笔写作训练模式的基础上,构建随笔写作指导模式。笔者认为,构建随笔写作指导模式需要遵循下述步骤:首先,对素材进行整理。要求学生对已经归集的《随笔作文本》当中的随笔素材以定期的方式进行整理。可采取分类整理的方法,一个月整理一次,编上序号之后将其归纳进预设的专题当中。其次,课例评点。定期开展作文指导课,对学生的写作内容、技巧等方面进行评价,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对有待进步的学生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同时,大力支持学生进行个性写作,以此提升写作的真实性。最后,作品发表。教师需对学生优秀作文进行审核,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指导,让学生在原作品的基础上加以修改,使原来优秀作文更加优秀。并根据一定的标准,教师将学生优秀作文推荐给学校文学社或合作杂志社。如果学生的作文被杂志社等平台采用,势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成功及喜悦,进而在今后的学习中完善自我,进一步提升自我的写作能力水平。

三、总结

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掌握基础性的识文断字能力,在生活中灵活加以运用,从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来看,在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中,写作能力的培养阻力较大。与常规性训练不同,随笔训练更加自由,可以有效地缓解学生写作中的压力,在人性化的训练背景下,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会出现较大的转变。因此,需要在相关的教学工作中灵活地加以运用,通过随性的训练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实现写作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胡菊珍.初中语文随笔训练及作文教学[J].学园,2014(22).

初中地理教学随笔篇2

出台背景

2018年经北京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市教委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确定了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基本框架。

第一,两考合一,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主要衡量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考试成绩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基本依据;

第二,国家《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设定的12门科目全部纳入初中学考范围,实行全科开考、随教随考;

第三,各科成绩以原始成绩和等级成绩呈现;

第四,确定了各科分值;

第五,确定了中招录取成绩组成。按照三年早知道原则,新方案从2018年入学初一新生开始实施,2021年毕业会考和中考首次两考合一。现在的初二学生按计划将于本学期末参加地理、生物两门科目学业水平考试。

市教委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和2018年已公布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工作要求,制定了《北京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

考试安排

(一)考试科目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所设定的全部科目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考试设置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和劳动技术)12门科目。

(二)考试方式

1.语文、数学2门科目采用笔试方式,其中语文考试时长为150分钟,数学考试时长为120分钟。

2.外语考试采用笔试、听力和口语考试的方式,听力和口语考试与笔试分离,笔试时长90分钟,听力和口语考试时长30分钟,学生九年级有两次听力和口语考试机会。

3.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考试,采用笔试与参加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每门科目笔试时长均为70分钟。2023年前将实验操作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考试成绩纳入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依据,具体办法另行规定。

4.体育与健康采用现场考试和过程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具体要求另行公布。

5.艺术(音乐、美术)依据学生平时表现和综合测评确定成绩,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和劳动技术)依据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确定成绩。具体要求由各区教委制定。

(三)成绩呈现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以原始成绩和等级成绩呈现,原始成绩主要用于中招录取,等级成绩主要用于毕业认定和自主招生。

1.原始成绩。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分值均为100分,其中外语笔试分值60分,听力和口语考试分值40分。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分值均为80分,其中笔试分值70分,实践活动分值10分。体育与健康分值40分,其中现场考试分值30分,过程性考核分值10分。

2.等级成绩。等级成绩依据原始成绩划定,由高到低分为a、B、C、D四个等级。其中C等及以上为合格,D等为不合格。每门科目成绩达到满分的85%(含)以上为a等,满分的70%(含)至满分的85%为B等,满分的60%(含)至满分的70%为C等,满分的60%以下为D等。

3.艺术(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和劳动技术)考试仅以等级成绩呈现。

(四)实践活动计分方式

实践活动包括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和综合社会实践活动。

1.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计分方式。学生须在初中三年完成10次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每次计3分,满分30分。成绩除以3后,分别计入物理、化学、生物3门科目学业水平考试成绩。

2.综合社会实践活动计分方式。学生七、八、九年级每学年应完成10次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共30次,每次计1分,满分30分。成绩除以3后四舍五入取整,分别计入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3门科目学业水平考试成绩。

3.往届生相关科目每科成绩由笔试成绩加毕业时实践活动成绩计分。在外省市就读回京参加中招的本市户籍学生(以下简称外省回京考生),相关科目成绩按笔试成绩(满分70分)乘以8/7,四舍五入取整计算。

考试实施

(一)考试时间

学生在完成每门科目课程内容学习后参加该科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行随教、随考、随清。其中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和劳动技术)学完即考。地理、生物考试安排在八年级第二学期末,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考试安排在九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数学、外语(笔试)、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考试安排在九年级第二学期末。

(二)考试对象

1.本市初中在校学生均须按年级参加各科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未在八年级参加地理、生物学业水平考试的本市初中在校生,须于毕业当年参加地理、生物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用于毕业。

2.外省回京考生应按年级参加本市中招录取相关科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生物考试须八年级参加。

3.往届生只能参加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体育与健康学业水平考试。

(三)报名方式

本市初中在校生在学籍所在初中报名。

往届生、外省回京考生等其他考生须在规定时间到户籍所在区教育考试中心报名。

(四)考试组织方式

1.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9门科目由全市统一命题、统一考试、分区评卷。

2.体育与健康现场考试由全市统一考试项目、标准及要求,北京教育考试院负责组织管理,各区具体实施。过程性考核由全市统一部署,各学校具体实施。

3.艺术(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和劳动技术)考试由各区按照市级要求组织实施,在规定时间将各科等级成绩报北京教育考试院。

成绩应用

(一)初中毕业

1.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所有科目合格方可毕业,凡考试不合格的,区教委制定补考办法,补考成绩只计合格/不合格。随班就读学生由学校认定毕业成绩,原则上完成9年义务教育即可准予毕业。

2.外省市转学进入本市初中就读的学生,若已参加过省级或地市级教育考试机构统一组织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须经外省市相关教育部门认定具体等级后,到区教委指定部门申请本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相应科目合格认定。

(二)中招录取

从12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成绩中确定8门,将原始成绩计入中招录取总成绩,满分为660分。其中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与健康、道德与法治、物理6门成绩必须计入;按照文理兼顾原则,在历史和地理中择优确定1门、在化学和生物中择优确定1门计入。往届生和未在八年级参加本市地理、生物2门科目考试的应届生,将历史、化学2门科目成绩计入。

校额到校招生采用校内选拔方式,综合素质评价须达到B等,录取总成绩须达到570分。

初中地理教学随笔篇3

关键词初级财务会计学习框架学习笔记虚拟公司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学习方法得当与否,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率和效果。近几年来,我校会计学专业学生在初级财务会计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日益凸显出方法不当的问题,通过历年的观察、分析,笔者将问题归纳为四个方面:(1)学习缺乏系统性、忽视对知识整体性、框架性的把握,偏重细节的学习;(2)尚未摆脱中学阶段单一接受式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意识缺乏,学习能力低下;(3)对相对枯燥的理论教学接受度低,学习乐趣不足;(4)学习视野狭窄,忽视专业以外的其他课程。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从五个方面加以引导,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

1强调学习框架的重要性,指导学生建立两层次学习框架

第一层次是指课程整体框架,反映本科期间专业课程及其他相关课程的内容及相互关系,教师根据大学期间各门课程教学大纲的内容及其体现出的课程之间的关系绘制出这一框架图,在指导课上展示给学生,使学生能够比较直观的了解大学四年所学课程之间的关联,从而更加明了每门课程的价值所在,而不再是孤立的去学习某门课程。

第二层次是指单一课程的内容框架。每门课程都有教学大纲,用以明确本门课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等,体现课程的知识框架,但其提纲挈领的功能性往往为学生所忽视。因此,我们从两方面入手指导学生建立课程框架。

第一,教师根据初级财务会计的教学内容,绘制出各章节之间内在联系框图,指导课上,在强调框架重要性的同时展示给学生,通过这种形式使学生在学习之初,即在头脑中建立直观的知识框架,并指导学生在后续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充实、丰富、强化这一框架,这样,当课程结束时,学生所学知识不再是支离破碎的,而是彼此相连,从而使学生真正学懂本门课程,最大限度的提升学习效率和效果。

第二,指导学生充分发挥课程手册的作用。课程手册是由教师结合初级财务会计讲义的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需求自行编制的,是对上述课程框图的细化、补充和拓展,每章通常由六部分构成,并根据各章内容和教学需求斟酌增减,基本内容包括:(1)学习目的;(2)主要内容;(3)课堂讨论或练习;(4)复习思考题;(5)补充习题;(6)课后要求。各部分内容不是简单的按顺序列示,如学习目的在综合描述之后,还会穿插在主要内容部分与其对应,使学生直观的了解学习该内容所应实现的目的;课堂讨论或练习部分也同样穿去与主要内容对应。课后要求部分主要包括对每章讲义的阅读要求、根据课程进度对企业报表的阅读要求、对于自设虚拟企业经济业务补充和处理的要求、完成课后学习笔记的要求。

2指导学生做好学习笔记

学习笔记既包括课堂笔记,也包括课后笔记。记学习笔记是一个思考过程,既使学生在课堂上紧随教师的思路,又有助于课后对知识的梳理、总结。因此,教师在上课之初即对学生明确学习笔记的重要性,并对做笔记的方法做出进一步指导。

随着多媒体在教学中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打印的课程课件,而不再做手工笔记,即使做,也往往是对板书或课件的简单抄写,因此,教师要明确课堂笔记记录的内容,它不是单纯的文字抄写,而是伴随着思考对关键知识点、拓展内容、未能理解部分等的纪录。

课后笔记主要包括学生课下自习时所作的总结性笔记、读书报告等,是对所学内容的进一步深入思考。课后笔记首先要做的是对已学内容的整理总结,明确所学内容在课程框架中的位置、加深对细节的理解、解决课堂中形成的疑问、补充课堂笔记不完整的部分。可见,记学习笔记这种方法虽然看起来比较陈旧、落伍,但事实上,能有效增强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能力。

3指导学生设立虚拟公司,将课程所学理论知识尽快与实际相联系

初级财务会计主要讲授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对于未接触过会计知识的学生来说,如何使其进入专业角色,接受相对枯燥的理论知识,形成会计思维方式是专业学习的首要一步。因此,要求每名学生自学习始,建立一个虚拟公司,自任公司的财务负责人,虚拟公司可能发生的经济业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思考,就自身当时掌握的知识而言,能够设计出哪些经济业务,而作为财务人员,自身的职责又有哪些,能够为公司完成哪些会计工作,解决哪些问题,并要求学生付诸实施形成报告。随着所学知识的增加,学生还要不断为公司增添新的业务并进行处理。这样,一方面使相对枯燥的会计理论“活了”起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尽早联系在一起,为解决学生理论与实践脱钩的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4强调质疑的重要性

质疑也是一个思考的过程。从历年初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实践看,爱提问题、善于提问题的学生比例逐年降低。我们通过问卷调查以及与学生单独面谈等方式发现主要是三方面原因引起的:其一,习惯使然,即已经养成机械的学习方法,教师怎么讲就怎么记,懒于动脑,是自主学习能力低下的直接表现;其二,在发现问题时未能及时发问,也未做记录,之后忘记或懒于发问;其三是最常见的,即认为问题过于简单,羞于发问。对于第一种情况,除了在指导课上强调质疑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在整个教学过程采取各种方法引导学生不断增强自主学习能力,这在前面几点中已有阐述,这里不再赘述。针对第二种情况,指导学生养成随时记录、随时发问的习惯,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要随时提问,一来可以解答自身的疑惑,同时可以引发其他同学的思考,增加课堂活跃度;在自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随时记录,即形成前述学习笔记的一部分,待以后寻求答案。对于羞于发问的学生,上课之初即强调一种思想:一个问题,无论在别人看来多么简单,弄懂了对自己而言就是有价值的。

5指导学生拓展知识广度,扩大阅读范围

初中地理教学随笔篇4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2a-

0111-01

在地理学中,地理知识常常寓于地图之中,而初中地理学科的学习也时常将地图作为辅助工具。依靠地图进行学习,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世界某个国家、某个地区的地形特点、行政区划及其他地理信息。“以图导学”指教师以图像作为辅助手段,帮助学生具体认知某种地理信息。教师采用“以图导学”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读图分析能力、地理知识应用能力,并培养学生良好的地理学科素养。在此,笔者谈谈如何采用“以图导学”教学模式来优化初中地理教学。

一、以图导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地理课程是初中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然而,传统的以知识为主要教育点的教育理念,让一切教育资源、教育环境等都在为成绩服务,学生处于“唯知识为上”的学习氛围中,这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在地理课堂中,运用图形进行知识点的讲授与对比,可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热情,从而提升地理课堂的教学效果。可以说,“以图导课”是初中地理课程改革的重要尝试。

例如,教学人教版地理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北方地区”时,笔者将北方地区所辖的东北三省、黄土高原及北京等区域的自然风光、气候地形等相关图片制作成ppt,用以引入本节课的内容。笔者一边播放ppt,一边进行讲解,学生们顿时被吸引住了,笔者随即顺势引出:“在本节课中,我们将一起学习、探讨北方地区的地理信息。”这样,自然地切入了正式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学习氛围极为浓厚。

又如,笔者在讲解“北方地区气候”的内容前,利用多媒体将北方地区所种植的“玉米”“小麦”等作物的图片展示出来,并提出问题:“请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北方常见的种植作物为玉米、小麦?”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并且大部分学生都能将其原因归于气候问题,也有的学生考虑到了地势因素。这样教学,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氛围,帮助学生理顺了学习思路,也为后续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趣味填图,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感

初中生虽然比小学生认知事物更加理性,但是其在学习过程中仍然喜欢趣味性、竞技性较强的活动。在地理课堂中,教师如果能够利用学生的这一偏好,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水平与教学内容组织“趣味填图”活动,那么,学生将更加容易理解与掌握教学内容,对地理信息的空间化想象与理解更加深入,同时还能培养良好的地理思维。

例如,教学人教版地理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南方地区”第四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时,笔者在课堂的最后部分设计了“趣味填图”活动。在课前,笔者要求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在纸上合作绘制台湾省的地图(两个具体地名留空)。在课堂上,笔者让学生们抢答,猜、填非本组绘制的地图上空出的地名,答对一空得10分,答错则扣除10分,得分最高的小组为获胜小组,并获得“填图英雄组”奖状。此外,笔者还用多媒体展示台湾省地图,随意指出地图上的任意位置盲抽学生填地名,并要求学生以旅游向导的身份向大家介绍该地的信息(尤其是地形、气候等方面的信息)。这样教学,学生不再使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学习地理知识,其学习兴趣浓厚,学习程度加深。

三、引导识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地理学习中,学生不免会遇到需要自主读图的情况。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地图或其他图像,教会学生自主读图、识图,观察、分析地图,掌握地理学习技巧和方法,从而培养其自主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例如,教学人教版地理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时,笔者首先引导学生对我国草原牧区、山林地区及平原地区的城市村落分布地图进行分析、总结,并针对土地利用现状,要求学生思考:“地形、地势不同,对土地利用有何影响?”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对课本中的插图进行分析,期间教师巡回指导,最终得出“山丘地带适宜种植林地,平原地区适宜耕地”的统一认识。此外,笔者还利用相关视频资料帮助学生从不同侧面了解土地利用问题。这样教学,实现了“授之以渔”,使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点的同时掌握了学习地理知识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初中地理教学随笔篇5

首先,我们必须了解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了解农村初中学生作文水平低的原因。

第一、环境制约。农村学生不能像城市学生那样通过参观博物馆、旅游名胜景点增长见识、陶冶情操,也不能像城市学生那样通过网络拓宽视野、丰富生活,再加上课外书籍匮乏,见识不广,又缺乏对生活的真切体验,这就成了制约农村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瓶颈。本来农村初中生应该比城市学生活动的范围要大得多,但现在由于安全等诸多社会问题,农村初中学生从周一到周五,每天除了吃饭、休息就是上课、自习,大都过着“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的生活,这样学生几乎没什么自由活动空间,真成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的“书呆子”。试想,一个没有生活感知的初中生,怎么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呢?

第二、教师因素。农村初中学生作文水平低跟老师也不无关系。在农村初中作文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很明显的,一般情况下都是教师出题学生写,教师批改学生看,教师讲评学生听。在整个作文教学过程中,大多数语文教师不能实事求是,无视学生作文思维发展的规律,始终处于居高临下的支配地位,学生则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服从地位。一方面,教师为应试将习作要求人为拔高,另一方面,学生无法对老师的高标准感兴趣,写作文抓耳挠腮。甚至有些老师教学生投批卷老师之好,定下“五不准”“十不准”之类的“潜规则”。总之,用学生们的话来说便是:作文缺“氧”。这“氧”便是写作的自由空间。可是学生平常的“练笔”远比考场作文写得好,这是为什么呢?看来不是学生无话可写,而是缺少可供吐露真言的“心声带”。于是作文教学成了语文教学工作的一个老大难,写作成了学生沉重的负担。另外,部分农村语文教师把语文教学理解为课文教学,认为这才是考试时有把握“抓分”的硬件,而作文教与不教都无防,根本就不重视作文课堂教学。片面的应试教学,是农村语文教师教学的一个误区,也是导致农村初中学生作文水平低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三、家教不力,也是造成农村初中生作文水平低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大多数家长只注重学生语文成绩的高低,放松了对他们思想品德、纪律等方面的教育,甚至有些父母外出打工把学生留给爷奶,这些老人对学生的教育根本有心无力,甚至会起反面作用。这样一来,家教不严,留守儿童的无人关心,也就对他们写作兴趣的养成产生不良影响。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教学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作文教学只有真正贯彻“以人为本”,让出发点和归宿点回归到“人”,才是真正的成功。同时《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就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农村中学作文教学只有立足于农村,让学生描写自己了解的农村生活才能走出困境。作为农村初中语文教师,我们应该结合当地的情况和学生的实际,转变教学策略,改变教学方法,让学生的笔触回归生活,提高作文教学水平。

(一)观察生活,积累素材

鲁迅先生说过:“如要创作,第一需观察,对于任何事物,必须观察准确透彻,才好下笔”。学会观察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本前提,而对于农村学生来说,观察能力偏弱,一直以来是困扰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因素。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给予观察方法的指导,并对学生进行多角度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写作思维训练。例如种玉米,教师可指导学生观察何时播种,何时锄草,施肥,收获,形成记录,作为写作的第一手材料。然后可以带领他们讨论:劳动的过程怎样?应具备哪些相关知识?以及在劳动中有哪些所见、所闻、所想?农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自然淳朴的农人、浓郁乡土气息的农家事……这一切都为他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又能给以农村孩子情感的熏陶,奠定他们抒写真善美的基础。

(二)阅读交流,感悟生活

农村初中学生生活面相对较窄,有好多事恐怕一辈子也体验不到,而且他们不善于发现生活的意义和价值,怎么办呢?这就要靠读书和交流来提升。读书和交流是读别人眼中的生活,读别人的感悟,同时,也是向别人学习表达感悟的方法。古人讲:“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是培养语文素质的主渠道,是作文教学的坚强后盾。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建立班级“小小图书角”等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利用课余时间随时阅读,并提醒学生在读书时做好读书笔记。我们可以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交流,与家长交流,使学生识明辨是非,从而感悟生活,提高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初中地理教学随笔篇6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教学;能力培养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多次遇见这样的场景,学生很容易就能够发现一些问题的答案,但是对于问题答案获得的过程,却不是很清楚,与此同时,学生也只能将目光局限在答案上,不能够多角度地看待问题.在证明的过程中,明明自己能够有证明的思路,但是真的让他们自己去证明,却不能够证明得出.综合其原因,都是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够有效进行过程教学的结果,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是十分不利的.笔者依据自身多年的实际教学经验,就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行过程教学阐述自己的想法,希望能够给广大同仁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一、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概念的形成过程

数学教学过程中,有很多知识都是基于概念逐步推导而出的,由此就可以看出概念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教师在进行概念教学的时候,只是蜻蜓点水般的一讲而过,让学生自己进行相关概念的理解.教师以为这是节约教学时间,但是学生自己理解反而会降低教学效率,这是得不偿失的。

例如,笔者在讲述函数相关的内容的时候,由于函数知识相对而言十分抽象,笔者就通过实际例子教学的方法进行教学,如H=20x,s=3n,m=5n-2,这几个例子都是函数,让学生寻求这些例子之间的共同点,从而逐步理解函数的定义.通过这样的过程教学,学生能够很轻松地理解相关的函数定义,从而在今后的函数教学中事半功倍。

二、引导学生了解定理定义的推导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重数学相关概念、定义的推导过程教学,只有将这些点真正地灌输给学生,让学生了解通彻,学生才能够真正具备好的基础,才能够在数学道路上走得远。

例如,笔者在讲述多边形内角和的计算定理的时候,如果只是单纯地让学生死记硬背这个定理,学生能够在今后的部分数学问题中合理运用,但是在考察定义出现原因的相关问题的时候,就不能够合理地进行问题的解答.为了解决类似问题出现的可能性,笔者让学生在自己的硬纸板上剪一个三角形,将这三个角再次剪下来,从而可以作为一个平角.运用相同的情况,对四边形和五形进行同样的操作.在最后,学生就能够得知多边形内角和计算定理的由来。

再比如,笔者在讲述有关等腰三角形底角相等的定理的时候,也需要运用同样的方式让学生对其进行理解,广而化之,其他的定理公式也需要如此.只有教师对待这些问题运用了足够的精力,学生才能够真正地了解数学,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从而能够正确对待数学,在过程教学的基础上,真正的掌握数学,提升自己的数学能力。

三、教师要重视数学问题的解题分析过程

笔者在进行数学问题教学的过程中,始终坚持,无论多么简单的问题的解题分析步骤,都会十分清晰地讲述给学生听,从而能够让学生了解到一个问题完整的解题思路.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学生能够很清楚地明白一个问题的解题思路,从而能够完善自己对相关问题的认知,在今后解决这样的问题的时候就能够很清楚地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部分教师不能够运用这样的教学思路,直接将一部分解题过程选择性地忽略,对成绩较好的学生而言不能够有多大影响,但是对成绩较差的学生就会有很大的弊端.从而不能够服务所有的学生。

例如,对于函数图像经过象限的问题,笔者就进行了过程教学.首先给学生随机地提出几个函数,让学生了解其图像经过的象限.笔者观察学生的结题思路之后,提议学生运用草稿的方式进行解答.在此基础上,笔者逐步将特殊的函数变成通用的函数,从而能够让学生掌握一类函数图像经过象限的公式法则.这样的过程教学方式才能够让学生真正的了解到不同函数图像经过象限的方法.从而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学习生涯中,都能够清楚的解决相关的问题,这才是真正的过程教学,才是真正为学生服务的教学法则。

初中地理教学随笔篇7

关键词:初中化学习题讲评课有效设计

在化学复习阶段,不少学生认为讲评课枯燥、乏味,甚至收效甚微,这主要是基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是讲评习题没有针对性,缺乏代表性,有的教师在给学生布置相关习题的时候,没有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而是结合往年的考试试卷进行讲解,知识点零散,讲评的价值不大;二是试卷讲评课的效率低下,不少教师将讲评课理解为“纠错”课,以为进行解题、宣讲就够了,缺乏课堂互动,导致学生感到枯燥异常;三是讲评课没有从每一个学生的具体学情出发,教师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导致不少学生从讲评课中无法汲取营养;四是忽视了巩固性,习题讲评课跟新课一样是巩固、提升的过程,但是不少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结合这些客观存在的不合理因素,笔者认为初中化学讲评课,需要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让讲评课更加精彩。

一、摸底式考察:把握时机,精心选题

在进行讲评之前,笔者建议教师要对学生的学情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这样便于习题讲评课能够“对症下药”。所以在摸底考查环节,教师应该结合课堂的知识点,将一些综合应用型的题目呈现出来,通过精心选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必要一提的是,不少教师在摸底环节中没有针对性,只是一味地进行题海战术,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收效也并不明显。

比如在复习“二氧化碳”相关内容的时候,笔者首先对学生们做了一个摸底的练习。笔者通过多媒体呈现了下面的四张小图片,他们都呈现了二氧化碳的用途,笔者提出问题:哪一张图同时利用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笔者要求学生说出每一幅图都利用了二氧化碳的什么性质,学生们纷纷思考,通过这样的摸底考查,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二氧化碳的掌握情况,便于在随后的习题讲解中“对症下药”。

二、有效性课堂:精心设计,有的放矢

在讲评课的进行过程中,有的教师仅仅是从第一道题一直讲解到最后一题,对于整堂课缺乏设计,其实高效的习题讲评课是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的,结合摸底的情况,哪些习题重点讲解,哪些次要讲解,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有的放矢,掌握和引导课堂节奏。此外,在讲评过程中应避免进入一个误区,那就是出现教师“一言堂”的局面。不少学生和教师都认为讲评是老师一个人的事。其实不然,讲评过程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这样教师才能及时得到反馈并与学生随时交流。

比如在部分初中化学习题中,不少学生由于缺乏动手操作的实践经验,对于大多数实验题总是会处于无从下手的尴尬局面。结合这种情况,在实验类的习题讲评中,笔者会重点、细致地讲解实验题。比如针对“中和反应”这个知识点,笔者就进行了详细讲解:

如图所示,在第一个烧杯中加入了10毫升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此时溶液显示红色,再滴入稀盐酸,边滴边用玻璃棒进行搅拌,最终烧杯中的溶液变成无色的溶液。

以上的四个化学反应中,哪一个是中和反应?学生们再次温习知识点,回归课本上关于中和反应的相关原理,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中和反应的关键要点也就在这里,酸和碱是反应物,盐和水是生成物,所以上述反应中只有KoH+Hno3=Kno3+H2o是中和反应。

随后又讲解了关于中和反应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笔者让学生们自己回答,他们很快想到了酸性土壤不适宜农作物的成长,所以在种植农作物的时候,不少农民会在土壤中加入适量的碱,一般会采用熟石灰来进行中和。而酸性土壤又是怎样产生的呢?学生们很快想到空气污染、使用化肥、有机物分解后产生的有机酸、酸雨等。

通过类似的详细讲解,以习题的形式带动复习,结合一环扣一环的习题,让学生全面掌握具体的知识,达到复习的效果。

三、灵活式讲评:尊重差异,灵活处理

在习题讲评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一个学生都有特殊的学情。针对这种差异性的普遍存在,如果教师采用“一刀切”的方法,很可能打击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笔者认为习题讲评要采用灵活的方式,并尊重其个体差异。

在习题讲评环节中,笔者经常采用分层讲评法,设置有梯度的习题,一般分为:基础型、提高型、挑战型三大类。基础型习题主要是扫除盲区,让所有学生对基础知识点不再出现理解上的偏差;提高型习题主要是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点的灵活应用能力;挑战型习题主要是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应用能力,达到对基本知识点掌握运用的目的。

比如关于二氧化碳的习题讲评中,笔者就开展了课堂互动模式,并且采用差异讲解法让不同学情的学生都参与到习题讲评中来,通过学生自己讲评,进一步提高其认知能力。在这部分习题讲评中,基础性知识点一般是一些选择题、填空题,笔者让班级成绩不是很理想的学生站起来讲解;在提高型习题环节,笔者让中等生讲解,比如针对“空气中气体成分和人体呼出的气体成分含量不同”,来设计实验的方案,以此来判定两种气体中二氧化碳、氧气、水蒸气的含量有什么不同,并且联系生活实际,找出与实验相关的现象;在挑战型习题环节中,笔者让班级中的优等生讲解,如让学生讲解“碳酸钠跟盐酸反应”的实验现象,并且写出具体的操作和探究方案。

四、巩固式拓展:有效针对,触类旁通

在习题的讲解过程中,若学生一味地跟随着教师的思路和节奏,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当堂课学生对习题的理解程度掌握得很好,但是再过几天不少学生还是会有所迷惑,这主要是学习的反复性造成的,学生要把错误的思维否定,再将正确的知识点消化、理解,需要一个巩固的过程。所以习题讲评要触类旁通,引导学生进行巩固式拓展,通过一道题掌握一类题,这样的讲评课才是真正高效的。

结合习题讲评课上学生的反馈,笔者一般会在临下课的时候布置相关的巩固性拓展作业,包括一些简单的实践操作小实验,遵循“有效针对、触类旁通”的原则。

总之,初中化学讲评课要以学情为基础,尊重学习规律和教学规律,这也是“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教学理念的内在要求。

参考文献

初中地理教学随笔篇8

关键词:数学;高中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3-248-02

通过对两届学生的教学,深刻体会到,使用课改新教材的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思维的广阔性、师生的互动性明显增强,但思维的严谨性,推理的逻辑性及知识的综合运用显得有些不足。加上高中教材与初中课改新教材教学内容上有一些“脱节”。因此作为初中教师应有责任引导好学生做好高中数学学习的准备。

一、知识点衔接的准备

初、高中教材教学内容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脱节”:

1、立方和与立方差公式在初中教材中已删去不讲,但在高中的学习中还要经常用到。

2、因式分解初中教材只提到提公因式法、运用平方差和完全平方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只是在少许题目中出现,而出现在“阅读”部分的十字相乘也只是局限于二次三项式且二次项系数为“1”的分解,对系数不为“1”的几乎不涉及,对三次或高次多项式因式分解不作要求,但高中教材许多化简求值都要用到。

3、对分母有理化初中不作要求,而分母有理化是高中函数、不等式常用的解题技巧。

4、初中教材对二次函数要求较低,学生处于了解水平,但二次函数却是高中贯穿始终的重要内容。

5、几何部分很多概念如重心、垂心、弦切角等和定理如射影定理,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等初中生大都没有学习,而高中都要涉及。

6、解方程(组)中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简单的无理方程、简单的二元二次方程组在初中教材中未出现;换元法解方程(换元思想)在初中教学中也大大弱化,很不利于高中数学学习相关知识的学习。

因此我们初中教师对初高中衔接内容的补充是有必要的,学生在补充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收获也是必然的!因此,在讲授新知识时,我们应有意识地补充知识点;并引导学生联系新旧知识,特别注重对那些易错易混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和区别。

二、数学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准备

初中教材倡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只要求学生了解的内容多。初中内容与学生生活贴近,简单、具体形象;从直观、形象、具体事例出发,概括出一般结论,教师讲解典型例题,学生反复练习,直至掌握为止;学生思维单一、解题缺乏严密的逻辑性,推理能力差,尤其对代数中字母的可变性缺乏理解,分类讨论的纯粹性,完备性把握不够。

高中教材是信息大集中,能力大发展,概括性、抽象性、逻辑性明显增强。从特殊到一般,抽象性,概括性强;教师注重数学思想方法教学,要求学生举一反三,从典型例题中悟出一般解题规律,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解题技能;教师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逐步养成独立思考,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注重严密逻辑推理,知识的深度、广度、难度、综合性明显加大。

因此初中教师应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勤学好问、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做笔记、及时复习,以及独立完成作业、书写规范工整等良好学习习惯。

此外,多项数学能力的培养,在初中教学中应特别关注。一是要提高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学生通过归纳总结实现教学内容的自我构建。同时,加强对学习过程中所采用的思维方法和解题方法及时进行归类总结,找出其共性与个性、区别与联系,形成学生自己的解题策略;二是要培养自学能力。自学能力的提高,首先有赖于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解题要求尽量一题多解;三要提高数形结合能力。数形结合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方法;四要提高问题分析能力。分析与综合是提高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种基本途径。一道陌生的几何题摆在面前,常使人感到无从下手,在简单的证法未被发现之前,我们不得不向各个方向伸出思维的触角,试探、摸索、寻推正确的方向。通过一题多解,一点多变的训练,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能力;五是要提高运算能力。我们要训练学生做到会做的一定做对。要求数学表达,格式清晰,结果正确,不提倡在初中数学解题中过度使用计算器。

三、学习方法上的准备

由于由于初中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他们上课注意听讲,缺乏积极思维,遇到新的问题不是自主分析思考,不会自我科学地安排时间,缺乏自学、看书的能力,碰到问题寄希望于老师的讲解,依赖性较强。虽然不少高中教师强调了高中数学的学法调整,但由于原有学习方法已成习惯,有的同学不敢对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调整,高中阶段课目多负担重,突出的就是不能真正理解知识、不会灵活运用;因此在初中阶段帮助学生做好学习方法上的准备是必要的。从学生学习的几个环节可把学法指导的内容分为以下五个方面:

1、预习指导

平时应要求学生预习做到: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枝干,对重要的概念、性质、判定、公式、法则、思想方法等反复阅读、体会、思考,并在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

2、听课指导

应指导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注意做到:听每节课的学习要求、听知识的引入和形成过程、听懂教学中的重、难点、听例题关键部分的提示及应用的数学思想方法;

3、思考指导

科学的思维方法是掌握好知识的前提,初中学生思维狭窄。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指导时,应使他们在学习中做到:敢思、勤思、随读随思、随听随思;善思、反思。

4、提问指导

问能解惑,问能知新,任何学科的学习无不是从问题开始的。在平时教学中应教给学生一些问问题的基本方法,主要有:(1)追问法,即在某个问题得到回答后,顺其思路对问题紧追不舍,刨根到底继续发问;(2)反问法,根据教材和教师所讲的内容,从相反的方向把问题提出来;(3)类比提问法,根据某些相似的概念、定理、性质等的相互关系,通过比较和类推提出问题;(4)联系实际提问法,结合某些知识点,通过对实际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提出问题。此外,还应要求学生在提问时不仅要问其然,还要问其所以然。

5、笔记指导

初中地理教学随笔篇9

关键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一、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1.农村初中语文教师教学现状分析

(1)农村师资力量薄弱,优秀语文教师稀缺。语文是一门对基础知识要求高、综合运用性强的科目,因此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是一个特定语言环境下循序渐进的过程,漫长且显效慢。因为这一特性,很多语文教师望而却步。农村地区,很多学生语文基础较为薄弱,升入初中后语文成绩没有迅速提高,其他成绩往往也不容乐观。而目前很多农村初中语文教师过于量化地对学生的语文水平进行考核,以成绩定优劣,造成学生考试成绩参差不齐;同时受到有限师资力量的限制,农村学校很难突破作文教学的瓶颈。

(2)作文教学随意性过大,没有科学的方法。语文试卷中对作文的考核分值比例过大,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考试成绩,具体到实际的作文教学中,很多教师对作文教学不重视,严重忽略对学生后期作文能力的培养。另外,一些教师没有按照教学计划进行作文训练,任意调改进度,教学随意性过大,常常好几个星期才安排一节作文课。在进行批改时,也存在教师因为浏览量较大而随意改的现象,批改时间无法得到保证,点评质量也就无法提高,导致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水平难以提高。[1]

2.农村初中学生作文学习现状分析

(1)语文写作基础差,缺乏写作热情。很多农村学生由于本身的语文水平较低,学习观念也比较落后,对语文作文的学习不够重视,导致他们在小学阶段作文基础薄弱,升入初中后缺乏学习写作热情,无法迎难而上,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破罐子破摔的思想。

(2)语文阅读量不够,素材积累较少。语文作文的学习有一定的规律性,学生不但要具备一定的写作兴趣与激情,还要有一定的阅历和积累。另外,逻辑思维与语言构思都直接或间接地对写作产生影响。农村初中学生,由于受到生活环境与家庭经济状况的限制,导致阅读量不够,素材积累较少。有的学生在农耕季节要为家庭出力,也抽不出时间进行写作训练,以至于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结果。

二、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现状的改进策略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S・阿瑞曾经说过:每个人的心里都有其对接触生活的感受与领悟,这是一种内觉,开启它的关键在于外界的条件和因素。[2]由此引出了教师对作文教学进行改革的关键举措:如何激活和启发学生写作过程中的内觉?初中作文的写作离不开写人与事,常出现学生胡编乱造情况,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写作心理和个性的缺失,心理资源的贫乏,缺乏独特的心灵感悟和人生体验,人云亦云。尤其是农村的学生,祖祖辈辈生活于贫困地区,折射出来的真实生活写照确实缺少了应有的青春与活力。客观因素受到很大限制,这些问题语文教师必须正视。但写作归根结底源于生活,无论任何背景任何身份,都可以拿捏。对农村初中语文教师而言,要让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取得突破性进展,最重要的是让学生真正成为有情感、有思想,且热爱生活的人。[3]

1.情感板块:提升价值,激发兴趣

写作是人生命价值的自我实现,学生对生命的感悟与热爱,决定了其写作热情与写作质量。有调查显示,我国农村只有约10%的初中学生喜欢写作,因此,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努力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1)将写作当做生活需要。如果写作仅为写作,那么就很难将动力当做兴趣,巴西的一位著名作家说过:”我写作,是满足内心的需要和一种迫切的愿望。”教师应充分应用心理学,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例如,近因效应,就是让学生写现在进行时,对刚发生的现象进行描述,写作有关主题班会的开展过程时,比较学生对设计写作的创意,具体到议论文写作时,就可以让学生谈谈自身对班主任或教师的主张与想法,提高文章的逻辑性与说服力,以理服人。

(2)提供公开发表佳作机会。这一过程中最重要的在于教师要让学生享受展示和表现的欲望,改变以往批改返还的方式,对于好的作文可以装订成书,设计封面,制作期刊,全班传阅,激发学生求上进的写作学习动力。

2.素材板块:放眼生活,积累素材

生活是写作之源,要想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观察自我,就要教会学生审视生活,观察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自然景物、世事百态、鸟兽虫鱼,都该纳入观察范围中。学生的写作是一种审视美、创造美的过程。例如,教师可以去室外任意找一把泥土、一片花瓣,或一根树枝,带回课堂,要求学生细细观察,记录并写作所看所想的一切。有的学生会从一根细小的树枝入手,多角度观察,进一步地了解,天马行空地幻想,进而产生感悟,将树枝的美感表现出来。除放眼生活,留心观察,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书籍的海洋中吸取经验,获取知识。

3.练笔板块:日记写真,提高技巧

初中作文的写作技巧练习,传统的教学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开头,如何过渡,如何照应,如何结尾,讲解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范文等,技巧灌输式的方式会导致学生写作时出现各种病句、错字、胡乱填塞的情况,无法真正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感与敏锐见解。叶圣陶先生曾告诫,不要将作文当技能来看。作文水平的提高,与日常练笔训练有密切的关系。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初中语文三年的写作要求必须有阶段性,每学年训练不得少于14次,练笔保证1万字以上。[4]由此可以看,新课程对当前语文作文教学的要求,不但表现在课内,还必须延伸至课外。练笔的形式应提倡多样化,保证学生思想表达多途径,多渠道。例如,班主任可以安排学生养成写班级日记的习惯,在班级里准备一本厚厚的班级笔记本,每人每天分配任务,轮流写作,传阅阅读。或准备一本观察笔记,充分利用农村自然生态环境,让学生通过观察将所见所闻描述出来。此外,日记是一种散文文体,也是学生写作最为舒心和随意的文字作品,为学生创造独有的心灵空间,也可以宣泄个人情感,在潜移默化中整体上提高写作水平。教师可以计划性地为学生布置日记写作任务,准备一本美观的笔记本,班级传阅;以学号轮流形式一一写作,每天选取一个不同的文体写作。针对学生不同作文水平的问题,可以指定写作风格和水平较强的学生先行练习,既是开头也是示范。此外,教师还要以鼓励式的形式激励学生尽情创作,对写作好的学生,应对其作文多加点评与表扬,增强其写作自信。

综上所述,要想整体提高农村初中学生作文水平,还需要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需要依靠农村初中教师对作文教学进行深入探索,努力提高作文教学水平,积极反思,大胆实践,总结教学经验与教训,为农村初中学生的语文作文水平的整体提高做出应有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危平.农村初中学生作文现状调查与思考[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6.

[2]周旭烨.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问题及改善策略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初中地理教学随笔篇10

关键词:初中语文;记叙文教学;观察生活

记叙文是作文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学习质量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整体写作水平与质量。记叙文教学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不言而喻。那么,如何才能指导初中阶段的学生写出文笔优美、叙事清晰的记叙类文章呢?笔者认为,初中教育同仁可以尝试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进行尝试:

一、帮助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的习惯,是提高其记叙文写作质量的有效前提

记叙文是一种以人、事、景、物等为主要描写对象的文体形式,对写作者的观察能力有极为苛刻的要求,要求写作者在具体写作之前率先对要描写的具体对象进行最细致、最深入、最全面的观察。可以这么说,写作者的观察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记叙文写作的效果。

鉴于此,笔者认为,要想切实提高初中学生的记叙文写作质量,教育工作者首先应当想方设法让学生养成认真观察周围事物的良好习惯。对此,笔者采取了随机对学生进行观察训练的活动:伴随着上课铃悦耳的声音,笔者快速走上讲台,并与学生进行了例常的问候示意。这时,学生精神集中,等待笔者展开新知识、新内容的讲解。可是,出乎他们意料的是,笔者并没有如同往常一样开始讲解具体的语文教学活动,而是率先向他们提出了一个问题:“谁能用最精确的语言描述老师刚才是如何推开教室门的?是以何种姿势迈上讲台?又是以何种表情向大家示意问候的?”在诧异中,学生纷纷开始了认真的回忆与思考。可是,由于笔者走进教室、走上讲台、进行示意问候等动作都是学生习以为常的,他们并没有认真观察,自然也难以说出各种具体的细节。记叙文的写作也是一样,没有细致的观察,我们就不能对所要描写的事物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深刻认识与理解,又何谈写出高水平的记叙文呢?希望大家从这次经历中汲取教训,在日后做一个热爱观察、认真观察的细心人,相信,这样对你们记叙文的写作是大有帮助的……”

如此,借助这一随机的观察训练活动就使学生意识到了观察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有利于他们形成积极观察、认真观察的良好习惯,进而为其自身在良好观察能力的帮助下发掘、积累更多的记叙文创作素材、真正写出高水平的记叙文佳作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二、挖掘学生现实生活中的写作资源,是提高其记叙文写作质量的重要手段

生活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根本来源,蕴含着丰富的学科知识与教学资源。这一道理同样适用于初中记叙文的写作教学。对此,初中语文教师在展开具体的记叙文写作教学时必须从初中阶段学生已有的现实生活实际经验或者亲身体会出发,充分挖掘其中所包含有的有效记叙文创作素材、资源,这既是引导学生形成“知识来源于生活”正确意识的有效手段,又有利于学生在日后的语文学习活动中得以更加积极、踊跃地发掘自身现实生活中的记叙文创作素材,更是学生完善资源积累、切实提升自身记叙文写作质量的重要突破渠道。

在对这一点形成足够深刻的认知之后,笔者致力于引导学生挖掘现实生活中的记叙文写作资源。如,在《记一场拔河比赛》的记叙文写作教学中,笔者并没有在给出学生文章题目之后,就要求他们马上创作,而是充当起了引导者的角色,鼓励学生认真回忆各自参加过的拔河比赛,并踊跃发言说出具体的细节。有的学生回忆道:“拔河比赛中,我注意到参与的队员全都铆足了劲儿,有时甚至能看到他们因为太用力手臂上、额头上的青筋都爆出来了。”还有的学生回想到:“在拔河比赛中,我观察到队员们有时会大力喊口号,一边喊着口号一边用力将绳子往自己所在队伍的方向使劲拉。”还有的学生回顾到:“我印象中最好玩的一次拔河比赛就是对手们全带了一个个搞笑的脸谱,致使在拔河比赛中我们组的队员一看到他们的脸谱就想笑,自然也就使不上多少劲了,虽然最后是输了,但是我们也不生气,反而是肆无忌惮地哈哈大笑,那真是一次有趣的拔河比赛……”

在学生纷纷结合自身现实生活及实际情况进行相关拔河比赛回忆的过程中,他们对拔河比赛这项体育活动自然就有了更为直观且深刻的认识与理解,以此为基础,他们这次《记一场拔河比赛》的记叙文写作自然是目标明确、情感深厚,而不需要再东拼西凑、生搬硬套、胡编乱写,自然也能写出真正具有水平与质量的记叙文佳作。切实将挖掘学生现实生活资源、辅助开展记叙文写作教学的教学目标真正落实到了实处。

帮助学生写好记叙文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轻松完成的教学目标,需要教育工作者长期坚持与努力。“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说得便是这个道理。但笔者坚信,只要在记叙文写作教学中秉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努力钻研、勇于探索与实践,就一定能帮助学生写出高水平、高质量的记叙文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