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骨科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十篇骨科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十篇

骨科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3:46:03

骨科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篇1

【关键词】创伤骨科手术;现代护理模式;围手术期护理

文章编号:1009-5519(2008)16-2451-02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

现就我科2004年10月~2006年10月收治的创伤性骨科手术患者350例(其中:车祸伤283例,其他创伤67例)在围手术期护理与监测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350例,男210例,女140例,病程半天~2年,年龄2~69岁,平均35.3岁。332例伤口恢复好,住院15~20天治愈出院,18例因术后并发症住院50~70天治愈出院。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评估病情:对创伤骨科护理而言,恰当的局部处理有利于整体救治,反之则导致整体救治失败。不同专科医生可根据伤情制定不同的对策和措施,而护理人员要把创伤骨科看成一个整体,处理顺序依次为患者全身状况评估、失血量评估、伤情种类和程度判断等。护理措施除维持气道、呼吸、循环等急救技术外,还有运转监护、搬动技巧、动态观察监测伤情与应急处理等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了解。

2.1.2临床护理:(1)术前检查:协助完成术前各项检查,如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血脂、胸片、心电图、骨折部位的摄片或Ct检查等,根据检查情况报告医生,做好充分的手术前准备。(2)术前临床护理:包括何时需禁食禁饮、何时灌肠、何时安置胃管、皮肤准备、药物皮试、更换术后骨科病床和骨科支架等。(3)环境准备:病房温度控制在18~20℃,湿度50%~60%,减少陪护,保持病房相对洁净安静。

2.1.3心理护理:无论手术大小,对患者都是较强的紧张刺激。患者意识到了这种紧张刺激,就会通过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使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有的临上手术台时还可出现四肢发凉、发抖、意识域狭窄,对手术环境和器械等异常敏感,甚至出现病理心理活动,对术后康复影响[1]。

2.1.3.1术前心理护理:以良好的心态面临手术,尽量消除患者手术紧张感与恐惧感,减轻思想负担,提高手术耐受力。作为护理人员必须对患者提出的疑问进行耐心细致的回答,并给予积极、有效、明确的信息;讲解该疾病对身体健康状况的影响与手术的必要性,以及手术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同时介绍我科创伤骨科手术的成功病例,使患者相信医护的技术力量和护理水平,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并主动配合手术治疗与护理。

2.1.3.2术前心理咨询:巧妙应用护理沟通技巧,满足患者术前心理需求。咨询应由有权威的医生和护士进行,耐心听取患者的意见和要求,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交待病情,阐明手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权威性的咨询对患者获得安全感极为重要,还要依据不同的患者,用恰当的语言交待术中必须承受的痛苦。对术后如需用引流管、导尿管及需在身上附加仪器者,术前也应向患者说明,使患者醒来后不致惧怕。对于危险性大、手术复杂、心理负担重的患者,还要介绍有关专家是怎样反复研究其病情并确定最佳手术方案的,使患者深感医护人员对其病情十分了解,对手术是极为负责的。

2.2术后护理:术后密切观察血压、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最好动态心电监测,设置监测时间15~30分钟/次,判断有无活动性出血,有无呼吸道梗阻,有无肢端微循环障碍等。

2.2.1心理护理:患者经过手术,尤其承受大手术的人,一旦从麻醉中醒来,意识到自己已经活过来,颇感侥幸,这时他们渴望知道自己疾病的真实情况和手术效果。由于躯体组织受到程度不同的损伤,都会体验到刀口疼痛,加之躯体不能自主活动,又怕刀口流血或裂开,多产生焦躁不安的心情。开始,他们感到当前的痛苦难熬,过2~3天疼痛缓解之后,就又担心预后了。因此,对术后患者的心理护理应关注以下几个环节:术后抑郁反应:术后患者平静下来之后,大都出现抑郁反应。主要表现是不愿说话、不愿活动、易激惹、食欲不振及睡眠不佳等。将会影响患者心、肺及消化等功能,容易产生营养不良、静脉血栓或继发感染、褥疮等。所以要努力帮助患者解决抑郁情绪,准确地分析患者的性格、气质和心理特点,注意他们不多的言语涵义,主动关心和体贴他们。使他们意识到既然已顺利度过手术关,又要争取早日恢复健康。

2.2.2术后疼痛护理:患者术后的疼痛不仅与手术部位、切口方式和镇静剂应用得恰当与否有关,而且与每个个体的疼痛阈值、耐受能力和对疼痛的经验有关。患者如果注意力过度集中、情绪过度紧张,就会加剧疼痛。意志力薄弱、烦躁和疲倦等也会加剧疼痛。从环境方面来说,噪声、强光和暖色也都会加剧疼痛。因此,护士应体察和理解患者的心情,从每个具体环节来减轻患者的疼痛。如术后6小时内给予药物止痛,可以大大减轻术后全过程的疼痛。又比如,暗示可以减轻疼痛,听他喜欢的音乐也能减轻疼痛。

2.2.3术后饮食护理:病情平稳可于术后6小时饮水或进流食,术后第二天进半流质或正常饮食。饮食应给予富含维生素、高蛋白、高钙、高热量、易消化饮食。

2.2.4术后功能锻炼指导与护理:骨折治疗的最终目的是恢复功能,功能恢复的好坏与早期功能锻炼有密切关系,加强对患者康复期功能锻炼的指导,是治疗骨折的一个重要环节。

2.2.4.1生命体征平稳后的康复指导:待疼痛缓解之后可在床上做一些简单的活动,如上肢运动、足趾活动、踝关节屈伸及深呼吸运动等。术后1~2天拔除引流管,根据患者全身情况开始康复锻炼。锻炼的程度以患者能耐受而不感到疲劳为度,首先要抬高患肢,以消除肿胀。保持床整、干净,保持皮肤清洁卫生,指导患者利用双肘及健侧下肢支撑抬高臀部,受压骨突部定时按摩,臀部垫以水垫,防止褥疮发生。在床上练习坐起活动,踝关节的屈伸,股四头肌收缩锻炼。协助患者应用下肢功能锻炼仪(Cpm)做膝关节、踝关节的被动功能锻炼。患肢肌肉收缩,可促进肢体的静脉及淋巴回流,减少肌肉间的粘连,消除肿胀,又可减少肌肉萎缩,给骨折处以生理压力有利其愈合[2]。

2.2.4.2手术后4周的康复指导:4~6周后患肢不负重扶拐下地活动。协助患者先移到健侧床边,健腿先离床并使足部着地,协助抬起上身使患肢离床并使足部着地,再扶双拐站起。上床时,按相反方向进行,即患肢先上床。8~12周开始负重活动。在此期间应由护士或家属在旁守护以防止发生意外。

3讨论

随着医学护理模式的转变,“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贯穿于各医疗护理的实践之中,通过创伤性骨科手术的围手术期心理护理、临床护理与监测、健康宣教的回顾性分析,提高骨科护理的实战经验,充分体现现代护理模式与护理手段在临床护理中的广泛性应用[3],全面体现现代护理模式在患者住院整个过程中的需要性、重要性和连续性的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宋贵欣.全肩胛骨并全肩关节置换的护理[J].中国护理杂志,2006,3(11):74.

[2]姜金楠.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骨干骨折的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7,4(1):71.

骨科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篇2

1临床资料

我院2003年1月至2004年3月收住老年围手术气患者51例,其中男27例;女24例,年龄60~69岁36例,70~79岁12例,80以上3例;伴有糖尿病者3例,单纯高龄患者48例(最大85岁,最小60,平均68岁。)

2术前护理

2.1心理护理心理病理与疾病的关系是辨证的,心理活动伴随着疾病的发生、发展,同时心理状态也不时地影响着疾病的发展和转归,并且贯穿于诊断,治疗和护理的始终。多数老年患者对平时对自己能独立生活而感到自豪,但因突然损伤,造成肢体不能活动,卧床不起,许多事情依赖医护人员,或者得子女的照顾,因而失去“独立”并为此而烦躁,容易发脾气。结合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着重以下几个方面给予护理:①手术是一种令人产生恐惧的治疗手段。尽管他们以有接受手术的思想准备,但在手术即将实施之前,一些极其微小的刺激仍会产生强烈的心理反应,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常于手术前深入病房,了解患者的思想动态、稳定情绪、争取合作,向他们解释手术的一般知识耐心的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请一些手术效果好的患者介绍他们的手术体会,从而减轻心理紧张和恐惧。并耐心细致地讲述骨折的性质、手术目的、大致手术过程、手术时间、术后如何功能锻炼及愈后情况,使他们做到心中有数,积极配合治疗;②感情支持:老年患者总是希望别人了解他们的疾病,关心和尊重他们,我们在工作中,要适当的称呼患者,不要喊床号,操作要稳、轻、快、减少患者的痛苦,认真倾听患者的感受,深入了解思想动态及感情需求,给予同情、关怀、使患者产生信任,感到温暖消除术前的各种不安因素,使患者愉快的接受手术;③争取家属的配合,给患者更多的关心、体贴:老年人在患病时特别希望得到亲人的关怀和照顾,我们请家属抽出时间尽可能多陪伴患者,多与其交谈,给予精神安慰,满足其合理的要求,悉心照顾其生活起居,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

2.2饮食护理手术是一种创伤性的治疗手段,机体组织从创伤到组织愈合需要足够的营养成分,营养状况与骨科手术后的康复以及手术耐受力都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术前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营养知识宣教,让其明白合理饮食对疾病康复的作用,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进行正确的指导。经常指导患者做好饮调整,嘱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纤维素、多维生素的食物。如每日早晚各加一个鸡蛋,半斤牛奶,中午吃适量肉类,一日三餐均有新鲜蔬菜,早餐、晚餐前1h或晚餐后1h吃水果,3餐/d主食粗细粮合理搭配。

2.3正确估计病情及手术耐受力老年人生理储备能力有限,对手术的耐受力与年龄的增大成反比,尤其是伴有严重多病的患者,手术的创伤可使多病的病情加重,增加手术失败率。为此,手术前对老年患者应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深入病房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检查和观察,正确估计手术的耐受力,警惕潜在疾病的发作和及时的发现加重并发症的因素。

2.4一般护理做好辅助检查,如血尿常规,粪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心电图、磁共振、肺部X线检查、生化检查、二氧化碳结合力测定等。标本送检后,要注意随时了解检查结果,这些检查结果能提示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及早发现某些疾病,并且常规备皮、备血、青霉素及奴夫卡因皮试等,吸烟者禁烟,指导患者在床上大小便,深呼吸锻炼肺部功能,对精神过度紧张难以入眠者,适当用镇静药物以保证睡眠充足。

3术后护理

3.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摆好后注意检测生命体征,尤其是老年患者麻醉苏醒比较差,护士应严密守护患者至清醒,一般手术后4h观察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1次,连续几次正常后按常规测量。并高度重视心血管功能变化;对肾功能不全者,注意观察尿量变化;对糖尿患者要定时监测血糖、尿糖,防止出现酮症酸中毒,并注意观察伤口敷料及伤口情况,以防止伤口感染。

3.2疼痛的观察及护理手术后的切口疼痛一般在麻醉作用消失后,疼痛逐渐加剧,术后24h最为剧烈,而老年人对疼痛的耐受力较差,我们应有效解除,保证患者足够的休息与睡眠,利于术后康复。目前,药物镇痛仍是解除手术后伤口疼痛的重要措施之一。用药前应查清疼痛的性质、引起疼痛的原因,必须解除因外部压迫或缺血等原因引起的疼痛。并注意强调药物剂量不可过大,在行早期功能锻炼前,应用止疼药,也可减轻活动引起的疼痛。

3.3观察患肢血液循环及趾(指)活动观察患肢末梢血液循环及活动情况是骨科手术后最常见,最基本的内容之一。尤其老年患者年老体弱,血液循环差,更引起重视。因此手术后的护理应特别注意血运情况。上肢手术后要触摸挠动脉尺动脉,下肢手术后要触摸足背动脉和胫后动脉,观察皮肤颜色、温度、肿胀程度。若手压皮肤松开后血液不能马上返回或返回缓慢,肢端皮肤发青、发紫、发凉、肿胀及手术后疼痛,特别疼痛呈脉动性加剧,都可提示血液循环障碍,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给予处理。术后应抬高患肢,使之高于心脏水平,且患肢远端高于近端,促进静脉血液回流,预防肿胀。

3.4卧床并发症高龄患者容易发生术后并发症。①骨折患者卧床并发症较多,多由于长期卧床所致。卧床并发症包括褥疮、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及便秘等。老年人的血液循环差长期卧床经久不改变,易致软组织受压,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而发生褥疮。尤其皮肤经常受潮湿摩擦、床单皱折不平整,患者使用便盆时,护理不当易使皮肤受损诱发褥疮,对这类患者应2~3h翻身或更换肢置1次,在臀下垫气圈,并按摩受压部位皮肤,患者病情许可时还要患者起坐,主动活动,鼓励患者深呼吸和咳嗽,有痰尽量排出。鼓励患者多饮水,利尿,防止泌尿系统感染。术后三天食含盐食物,少吃甜食,有利于减少便秘的发生,可能与钠离子吸收过程中改变内分泌增加肠蠕动有关;②在保证营养摄入的基础上,进食新鲜水果和含纤维素多的蔬菜,增强肠蠕动以预防便秘。

3.5康复指导骨科手术的康复期较长,且需要一定时间的卧床休息。从而限制了全身和局部的正常活动,若指导、护理不当,易造成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发生挛缩及粘连,影响术后康复。因此,骨科手术后的功能锻炼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应早期开始,贯穿始终。功能锻炼的内容和方法应根据患者的伤情及手术的部位、性质、手术方法、全身健康情况而区别。活动时间、强度、范围都要因病而宜,因人而宜,以患者感到疲劳和疼痛为度,老年患者由于本身年纪大,体制又虚弱,常不配合进行锻炼,因此,向患者的家属解释功能锻炼的必要性,传授正确的功能锻炼方法,首先鼓励患者做患肢远端功能锻炼,再鼓励患者做全身活动,功能锻炼由帮助患者被动运动逐渐过度到自觉活动,知道功能恢复。

4体会

骨伤科疾病的护理工作任务十分艰苦而繁重,做好骨科老年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手术顺利及患者康复的一个重要环节。骨伤患者常因运动系统障碍,或由于治疗的需要而被限制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翻身、进食、入厕大小便等都需要人照顾,长期卧床患者容易合并褥疮、肺炎、泌尿系统感染。不论是骨关节的损伤,还是骨关节疾病,在护理工作中除应精心做好术前、术后护理和康复指导外,还应主动热情照顾患者的精神生活和饮食,配合医生密切观察病情,积极预防和处理合并症,使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骨科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篇3

【关键词】:骨科;结核病;围手术期;心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5-0934-02心理护理是指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的指导下,通过各种措施,为患者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的护理方式。进行心理护理有助于患者正确理智地面对疾病,缓解或消除因疾病所带来的不良心理压力,积极配合治疗,促进康复。心理护理在临床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我院骨科结核病患者手术前后心理护理作简要总结。1.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09年10月-2011年10月住院骨关节结核患者60人,男34人,女26人。其中脊柱结核42例,髋关节结核10例,膝关节结核3例,肘关节结核3例,踝关节结核1例,腕关节结核1例。患者年龄16-67岁,平均年龄38.6岁。入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平均住院时间20.7天。2.方法

对所有入选患者从入院即开始评估,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对治疗方案的理解程度、社会支持情况等,根据情况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心理护理。确定手术方式后,即开始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直至患者出院。在手术前、中、后分别进行简要心理评估,了解心理护理的效果,并随时调整护理方案。3.护理

3.1心理护理的重要性。在疾病的影响下,患者大多较为痛苦,这种痛苦即表现为生理方面的痛苦,在很大程度上也表现在心理方面上。一旦患病,患者会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落差,多表现为消极、痛苦、灰心、焦虑等,此时更加需要家人和社会的理解和安慰,作为需要陪伴患者整个治疗过程的医护人员来说若能及时了解并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全面细心的心理疏导,将极大程度地改善治疗的效果,促进康复。

相关研究表明结核病患者最为敏感的应激源是麻醉手术,过重的心理负担使机体出现应激反应,体内血浆皮质醇和肾上腺素水平增高,造成心率加快、血压升高,机体需氧量增加,造成冠脉血流减少,进而引发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更加严重的反应。这些改变严重影响了手术的进程,更有甚者无法进行手术。通过有效的心理护理可有效地减少应激反应的发生,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2手术前的心理护理。针对造成心理压力的原因于手术前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心理疏导是心理护理重要的组成部分。患者术前常会出现如下心理压力,首先是对医院及医护人员的不信任。面对周围陌生的环境以及陌生的医护人员,多数患者都会表现出一定的排斥心理,对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以及医护人员的责任心表示怀疑。其次是不可避免的焦虑和恐惧。手术是伤害性的治疗过程,需要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往往惧怕手术所带来术后疼痛;同时任何手术以及麻醉方式都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危险性,可能会出现一些没有估计到危机,面对这些风险患者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心理负担。第三是对疾病认识不足或缺少必要的医学常识。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有机会接触到有关结核病以及结核病手术治疗方面的知识,当面对自己患了结核病并且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时,患者通常会将疾病想象得过于严重,从而产生了悲观、恐惧和焦虑的心理。

护理人员需通过与患者谈心的方式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初步评估,针对患者产生心理压力的可能的原因也要针对性地进行护理,主要方法有:

3.2.1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通过营造良好的住院环境、平易近人的态度拉近医护人员与患者的距离。多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一方面有助于了解患者的病情身心状况,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信任感。面对病人的疑问要给予耐心而全面的解答。通过实际行动使患者感受到关爱、体贴和尊重。

3.2.2消除焦虑恐惧。术前的恐惧和焦虑,必然会对手术效果造成影响,如失血量大、愈合慢等。而且,这种恶劣的情绪状态还易于引起并发症。当发现患者过分焦虑恐惧时,可请同科室已经治愈的患者与其进行交流,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同时护理人员还可向患者推荐一些放松心情的方法,如:散步、腹式呼吸、欣赏轻松愉快的音乐等。通过分散注意力达到改善情绪、消除焦虑恐惧的效果。

3.2.3介绍相关医学知识。在术前向结核病患者介绍一些与结核病以及手术治疗相关的知识,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和方式进行解释。向患者介绍手术的目的,手术的过程以及治疗后的效果,同时对手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介绍,分析异常情况出现的概率以及针对这些意外情况我院有哪些应对措施。使患者对疾病有基本的认识,能够正确看待手术的风险,消除疑虑。使患者由被动地接受治疗转变为有足够的勇气、信心和知识战胜疾病。

3.3手术过程中的心理护理。整体护理的宗旨是要以患者为中心,全方位全过程的进行护理。在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大多将注意力和工作重点放在了治疗上,和忽略了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即将进行手术,患者对手术的环境和氛围极为敏感,印象又深刻,此时患者的恐惧心理和无助感达到极限。应注意加强心理护理在手术过程中的延续。

患者在心理护理人员的陪伴下进入手术室。局麻患者尽可能做到全程陪伴,全麻患者可陪伴到麻醉生效后再离开。局麻患者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始终保持着清楚的意识,故手术开始后应继续进行心理护理。术中患者可通过声音和感觉来感知环境,应注意保持安静的环境氛围以及适宜的环境温度;心理护理人员可通过触摸患者的手使患者感觉到支持和关怀,感觉到温暖的支持,进而树立起坚强的信念;手术期间可通过询问患者有无疼痛以及其他不适的感觉与患者进行交流;还可采取不影响手术操作的前提下采取适当措施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以减轻恐惧心理;整个手术过程中术者可将手术进展情况告知患者,使患者感到安心。如即将进行的操作可能会带来疼痛或振动等不适感觉时应及时告知患者,让患者做好必要的心理准备。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还应注意用语措辞,避免窃窃私语,以避免给患者造成不良的心理暗示。

3.4术后的心理护理。患者手术结束后返回病房接受术后治疗直至痊愈出院的这一段时间应进行术后心理护理,此阶段心理护理的目的是减轻术后痛苦,尽快恢复生理功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在被告知手术顺利结束后,之前的紧张和焦虑的心情会一扫而光。但随着手术效的消失,首先要面对术后疼痛的问题,疼痛是手术治疗后最为常见的不适反应由于患者对疼痛的耐受程度不同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烦躁,告知患者这些都是术后不可避免的正常反应,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采取适当的方式给予心理支持,使患者安心,坚强的度过疼痛阶段,必要时可给予药物进行止疼。另外由于害怕刀口撕裂,患者不敢下床活动,有的患者甚至不敢喝水进食,增加了新的心理负担。护理人员应详细介绍术后活动的好处以及注意事项,鼓励患者克服心理障碍尽早下床活动。根据具体情况给予术后心理疏导有助于促进患者的术后康复。4.结果

骨科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篇4

【关键词】中老年骨科防跌倒流程管理

中老年骨科患者手术后肢体活动受到一定的限制,有着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容易发生跌倒。跌倒导致患者的住院时间加长,也增加了医疗的成本。跌倒是比较常见的医疗事故之一。以往我院采用的预防跌倒的方法比较传统,例如:保证病房光线充足,没有障碍物在通道上,安放了防滑标志等等。为了减少中老年骨科患者发生跌倒事件,确保患者在我院进行安全的治疗,我院实施了预防中老年骨科患者跌倒的流程管理。

1方法

1.1成立骨科患者防跌倒小组,由护士长负责。全科的护士均参加整个预防跌倒管理流程的制定和实施。

1.2制定预防跌倒管理流程

1.2.1通过全科护士的讨论和分析,发现在跌倒预防中存在以下问题:(1)护士对患者意外跌倒不够重视,缺乏安全意识。对意外跌倒的原因,处理方法和预防等相关的知识掌握的不够熟练。并且不能主动的向患者提供跌倒预防安全措施。(2)由于文化层次具有一定的差异,导致,患者和其家属对跌倒的危害认识不足,并且不清楚怎么预防跌倒。有些患者拒绝使用辅助工具,并且不配合指导,从而导致康复锻炼时经常发生跌倒事件。(3)中老年人患者,大部分都合并多种疾病,不同的疾病也会增加跌倒的危险,所以要特别关注中老年人自身疾病导致的跌倒问题;由于骨科患者需要长期卧床,因此随着病情的好转而改变体位是很容易发生跌倒;如椎动脉型、脊髓型颈椎病这类病程长,容易被疏忽的疾病,有可能导致脑供血不足、行走不稳从而发生跌倒。(4)病房的地面有水渍,走廊浴室等地方没有安放扶手等。(5)缺乏监督管理。

1.3制定评价及应急机制

1.3.1在预防患者跌倒工作中,护士是最重要的角色,因此要加强护士的安全防范教育及培训。护士长定期组织护士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重视患者跌倒预防,保证病房环境的安全。患者发生跌倒是生理、病理、心里、环境等因素的综合作用结果。组织全科护士学习导致骨科患者发生跌倒的常见因素和防范措施。并且不定期的对护士进行考核。认真分析讨论每次跌倒事件发生的原因,总结经验。

1.3.2加强质量控制,将预防跌倒列为目标管理的一项指标并严格执行,并且与护士年终考评和绩效考核挂钩。科护士长定期检查,例如:评分是否合格,有没有错误的报告记录,措施是否到位等。及时的发现跌倒高危患者,并及时上报采取预防措施。

1.3.3骨科患者跌倒是由多种因素叠加的累加效应,随着危险因素的增加而增加。我科采用了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子,进而评估患者跌倒的风险。评估内容:视力障碍例如:弱视、白内障、青光眼等2分;最近半年有不明原因跌倒的2分;活动障碍4分;头晕、血压低眩晕等2分;住院期间没有家人陪伴3分,服用镇静剂、麻醉剂等2分。护士应当在患者入院或转科的24h内完成评估。并且每周评估一次。

1.3.4若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子评分≥5分,则将其列为高危人群。责任护士要向护士长报告,再由护士长制定相应的防御措施。将高危跌倒的警示牌挂在患者的床头用来提醒患者。目前公认回报率最高的健康投资就是健康宣教。要加强跌倒高危患者和其家属的宣教工作,使他们对跌倒预防的认识得到提高,从而配合护士的工作。

1.3.5卧床超过2周的患者,身体比较虚弱,起床后出现眩晕的可能较大,在长时间保持一个动作时改变体位时很容易发生跌倒。因此在患者下床时,医护人员要在旁边保护。一般患者下床都要借助拐杖。助步器等,但是有部分中老年人不肯服老,坚持不使用拐杖等辅助工具,导致跌倒事件的发生。护士应该做好解释工作,耐心的开导,是患者认识到辅助工具的作用。在选择辅助工具时要选择防滑、长度适宜的。护士要指导患者正确的使用辅助器具,避免不适当使用器具导致跌倒的发生。

1.3.6组织全体护士学习跌倒应急处理措施,并进行演练,使每位护士认真学习并掌握。在患者不慎发生跌倒时护士应积极正确的处理,立即测量生命体征,并评估损伤程度,然后告知医生,按照医嘱处理,并详细的记录。

2结果

实施了防跌倒流程管理前后,跌倒发生的几率明显减少。说明预防跌倒流程管理是成功的。

3讨论

预防跌倒流程管理的实施,成功的提高了护士对患者意外跌倒的安全关注意识,完全摆脱了之前缺乏安全意识和不能主动为患者提供安全对策。骨科患者跌倒的易发因素均通过组织学习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全科护士对工作的主动性和安全防范意识都得到了提高。减少了跌倒高危人群意外跌倒的几率,重视跌倒高危险因素的评估,确定跌倒高危人群,分析每个人存在的跌倒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使护士放心地做好患者的预防工作。

参考文献

[1]姜旭雯,陈影影.住院病人跌倒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措施[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2,21(8):347-349.

[2]宋金兰,高小雁.实用骨科护理及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4.

[3]王秀华,何国平.老年人跌倒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J].当代护士,2004,(10):91-92.

[4]高萌,卢丽华,高洁,等.新入院老年患者跌倒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J].护理学报,2009,16(4a):33-34.

骨科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篇5

自在医疗场所开展临床护理路径以来,患者整体医疗效果和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得到提升。该项目临床应用性和实用性较强,可在任何科室开展,但以外科科室应用效果最为明显[1]。为了提高骨伤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我院在骨伤科开展围手术期护理服务并进行实验,实验对象为双股骨干粉碎性骨折患者,以下是该次实验的详细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我院在2014年3月~2014年10月期间收治了60例双股骨干粉碎性骨折患者,收集患者生活资料,并将患者进行分组。a组:男性13例,平均年龄42±2.4岁,病程平均0.5±0.5天;女性17例,平均年龄38±1.2岁,病程平均0.2±1.6天;B组:男性19例,平均年龄39±2.3岁,病程平均0.9±1.8天;女性11例,平均年龄36±2.2岁,病程平均0.6±1.7天。所有患者均为完全性骨折,受伤后出现下肢活动受限,自受伤至入院期间患者意识清晰,无一例昏迷。

1.2实验方法a组给予常规护理,B组给予围手术期护理,具体可分为三个过程。1.住院初期护理。患者在住院后均给于常规住院检查,包括立即采取X片影像学检查检查损伤部位情况,并行mRi影像学检查探查脊髓损失情况。由于股骨干骨折患者多半有失血,故护理人员应多次对患者血压、脉搏进行评估,在患者进入手术前应适当给予输液治疗,将血压维持在正常范围,以免出现休克。同时,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可以就患者的兴趣爱好、家庭工作等多种话题进行沟通,如此一来,既可以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情绪,又能表达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关心爱护。护理人员可利用空余时间对患者开展骨折健康知识教育,告知患者骨折情况、临床治疗方案以及术后护理方面的细节、使得患者积极配合医疗服务。同时,护理人员还可对患者介绍我院骨伤科诊疗环境、医疗技术条件及负责医生的执业经历、专业水平。除此之外,临床人员要制定合理的膳食食谱,饮食原则以低糖、高能量、高蛋白为主,患者可适当进食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的食物,忌不经医嘱擅自口服大量钙片。2.手术过程中护理。在手术前缓解患者情绪,使得手术能够顺利进行。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3.手术后护理。患者苏醒后应及时送回病房,过程中应注意帮助患者盖好被子,以免患者着凉,机体功能下降影响术后损伤部位骨质的生长和发育。护理人员应进行每日一次的查房,观察患者手术部位周围软组织颜色、硬度,是否出现肿胀现象等,遵从医嘱帮助患者更换干净的辅料。护理人员在进行以上操作时应注意手法轻柔,以免引起患者剧烈疼痛而造成医患纠纷。由于患者行动不便需较长时间卧床,护理人员应嘱患者抬高下肢,适当进行关节活动,降低关节僵硬、挛缩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护理人员交代家属可对患者进行肌肉按摩,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压褥的出现。

1.3评价指标

1.以患者生命体征进行对比。

2.以骨折并发症进行评价,股骨干粉碎性骨折常见并发症为:坠积性肺炎、压褥、关节僵硬、下肢静脉血栓、损伤性骨化等。

3.以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5.0对实验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来表示,组间比较应用配对t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对比

将术前、术后两组患者生命体征进行对比,实验组患者两次监测值低于对照组:术前,实验组血压为123.8mmHg,对照组为血压为132.9mmHg;术后,实验组血压为130.8mmHg,对照组为血压为143.7mmHg。术前,实验组脉搏为78次,对照组脉搏为91次;术后,实验组脉搏为83次,对照组为脉搏95次。

2.2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为3例,实验组为1例,对照组为2例;损伤性骨化为2例,全部为对照组患者。

2.3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无明显差异,实验组为13.87,对照组为13.65;治疗后,组间差异明显,实验组为15.73,对照组为14.39。

3.讨论

我院此次开展的双股骨干粉碎性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服务,主要从患者的心理、饮食和锻炼三方面进行[2]。

心理护理,是患者在整个治疗期间由于肢体疼痛、行动不便等多种原因导致心情低落、烦躁,护理人员需做好心理安慰工作,同时嘱家属对患者的起居悉心照料[3]。饮食护理,患者恢复期饮食可分为两个过程,第一个过程饮食以清淡为主,可适当进食蔬菜水果[4]。第二个过程,患者则需要进食营养、钙及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如老母鸡汤、牛肉骨头汤等。锻炼护理,是针对患者骨折恢复期开展的,初期患者应进行制动,避免骨折部位错位,后期则可适当进行关节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和防止肌肉萎缩[5]。在本次实验中,实验组各项指标值均优于对照组,也证明了开展围手术期护理服务可促进患者骨折康复和痊愈。

参考文献:

[1]石m,黄兴勇,杨艳敏.双股骨干粉碎性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8):730-731.

[2]赵红.交锁髓内钉固定术治疗股骨干粉碎性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0):623-624.

[3]潘琼华,李文燕.临床护理路径用于股骨干骨折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4,35(18):4098.

骨科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篇6

关键词:Gamma钉;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护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52例(男性32例,女性20例),年龄68~94岁,平均82.5岁。45例有不同类型的内科疾病,患有内分泌系统疾病27例、心血管疾病34例、呼吸系统疾病12例、消化系统疾病9例、肝肾功能不全者4例。其中合并两种及以上疾病并存的29例。从入院至手术时间为3~11d,平均为6d.

1.2方法根据患者病情特点,其中36例运用持硬膜外麻醉,16例运用全麻,将患者置于骨科牵引床上,在C臂X线透视下,给予闭合牵引复位。复位满意后行小切口植入Gamma钉。确认位置满意后逐层缝合。

2结果

经过密切的观察和细致的护理。52例患者均伤口愈合良好,无切口感染发生。术后无肺部感染及压疮等并发症发生。所有配合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经影像学检查均为临床骨性愈合。出院后电话随访率100%。

3围手术期的护理

3.1入院宣教首先亲切的接待患者,搬动患者时动作轻柔。顺利安置到病床后,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病区环境,主管医生及主管护士,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营造一个舒适的环境。耐心听取患者的主诉,了解患者需求。并尽量满足一切合理的需求。

3.2术前护理加强基础护理,保持床单元清洁干燥,预防压疮的发生。鼓励多饮水,深呼吸,翻身拍背,指导有效咳嗽,预防坠积性肺炎的发生。患肢抬高,观察患者功能运动及血运情况,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增加患者对疾病的了解,完善相关检查后,根据病情需要,请相关专科医生会诊,给予内科基础性疾病治疗以适应手术需要[1]。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指导患者抬臀练习,床上大小便,呼吸功能训练和患肢等长收缩训练等。鼓励患者进食高纤维、高蛋白、高维生素等易消化饮食,纠正营养不良。对于伤情重,病程长的患者及伴有焦虑、恐惧、烦躁等不良情绪的患者要加强巡视,关心患者。并告知家属取得配合,多给予探望、陪伴等。

3.3术后护理护理人员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给予低流量氧气吸入3L/min。尤其重视监测高龄患者及合并基础疾病较多的患者。如有异常,立即通知医生,并配合对症处理。保持血浆引流管通畅固定,防止折叠,扭曲,受压,观察引流物的性质,颜色,量。告知患者及家属,防止引流管脱出。术后取平卧位,患肢外展中立位,避免患肢内收外旋[2]。术后在无特殊禁忌情况下,早期半坐卧位,指导患者深呼吸,翻身拍背,鼓励有效咳嗽,多饮水等预防坠积性肺炎、肺部感染及泌尿系统感染。在护理人员指导下,患者适当抬高患肢,保持髋关节和膝关节稍微屈曲以促进静脉回流。密切观察患者肢端肿胀、血运情况,肢体活动情况、伤口敷料有无渗血等。遵医嘱低分子量肝素钙注射液2500iuqn[3]皮下注射预防下肢静脉血栓。指导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足背反钩,及抬臀运动等。

饮食:术后6h内禁食水,患者排气后饮食可由流质如藕粉向半流质、软食、普食逐渐过渡,鼓励患者多饮水。初期饮食以清淡为主如蔬菜,蛋黄,豆制品,水果,鱼汤,瘦肉等

功能锻炼:术后24h,嘱患者作患肢的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足趾伸、曲以及踝关节的背伸及趾屈旋转运动,3~4次/d,5~20min/次以促进静脉回流和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

出院前应指导患者在家属的协助下进行自行上下床的练习,以便出院后能自理。并嘱患者注意合理调节饮食,保证营养,防止便秘。多食含钙质丰富的食物,对于骨质疏松的患者应遵医嘱服用钙片,以避免再次骨折。避免体重过度增加,戒烟、戒酒。术后6w复查,若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复诊。

3.4出院指导下床活动时,务必有家人保护,注意安全,以防跌倒再次损伤.骨折愈合不牢固时,应始终保持患肢外展位,忌内收[4]。继续加强患肢的被动功能锻炼,患肢按摩,活动踝关节和膝关节,髋关节活动角度不宜超过90°。指导患者床上翻身练习,坐位训练,扶拐行走等基本动作要领。加强营养摄入,合理膳食,确保一定时间的运动量。指导患肢逐步负重练习[5]。出院后1、2、3、6、12个月末复查以确认骨折愈合情况。

4小结

在正确治疗和精心的护理下,52例患者都顺利地度过了围手术期。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前基础疾病多,体质弱,围手术期风险相对较大。其治疗原则积极手术内固定,早期康复活动训练。运用Gamma钉治疗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配合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通过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患者早期康复训练等减少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降低致残率、病死率。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徐爱芳.经皮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的护理配合[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2):2844-2845.

[2]王传梅.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3,11(2)

[3]范琦.经皮加压钢板治疗3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2).

骨科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篇7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我院在2014年3月~2014年10月期间收治了60例双股骨干粉碎性骨折患者,收集患者生活资料,并将患者进行分组。a组:男性13例,平均年龄42±2.4岁,病程平均0.5±0.5天;女性17例,平均年龄38±1.2岁,病程平均0.2±1.6天;B组:男性19例,平均年龄39±2.3岁,病程平均0.9±1.8天;女性11例,平均年龄36±2.2岁,病程平均0.6±1.7天。所有患者均为完全性骨折,受伤后出现下肢活动受限,自受伤至入院期间患者意识清晰,无一例昏迷。

1.2实验方法a组给予常规护理,B组给予围手术期护理,具体可分为三个过程。1.住院初期护理。患者在住院后均给于常规住院检查,包括立即采取X片影像学检查检查损伤部位情况,并行mRi影像学检查探查脊髓损失情况。由于股骨干骨折患者多半有失血,故护理人员应多次对患者血压、脉搏进行评估,在患者进入手术前应适当给予输液治疗,将血压维持在正常范围,以免出现休克。同时,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可以就患者的兴趣爱好、家庭工作等多种话题进行沟通,如此一来,既可以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情绪,又能表达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关心爱护。护理人员可利用空余时间对患者开展骨折健康知识教育,告知患者骨折情况、临床治疗方案以及术后护理方面的细节、使得患者积极配合医疗服务。同时,护理人员还可对患者介绍我院骨伤科诊疗环境、医疗技术条件及负责医生的执业经历、专业水平。除此之外,临床人员要制定合理的膳食食谱,饮食原则以低糖、高能量、高蛋白为主,患者可适当进食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的食物,忌不经医嘱擅自口服大量钙片。2.手术过程中护理。在手术前缓解患者情绪,使得手术能够顺利进行。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3.手术后护理。患者苏醒后应及时送回病房,过程中应注意帮助患者盖好被子,以免患者着凉,机体功能下降影响术后损伤部位骨质的生长和发育。护理人员应进行每日一次的查房,观察患者手术部位周围软组织颜色、硬度,是否出现肿胀现象等,遵从医嘱帮助患者更换干净的辅料。护理人员在进行以上操作时应注意手法轻柔,以免引起患者剧烈疼痛而造成医患纠纷。由于患者行动不便需较长时间卧床,护理人员应嘱患者抬高下肢,适当进行关节活动,降低关节僵硬、挛缩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护理人员交代家属可对患者进行肌肉按摩,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压褥的出现。

1.3评价指标

1.以患者生命体征进行对比。

2.以骨折并发症进行评价,股骨干粉碎性骨折常见并发症为:坠积性肺炎、压褥、关节僵硬、下肢静脉血栓、损伤性骨化等。

3.以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5.0对实验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来表示,组间比较应用配对t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对比

将术前、术后两组患者生命体征进行对比,实验组患者两次监测值低于对照组:术前,实验组血压为123.8mmHg,对照组为血压为132.9mmHg;术后,实验组血压为130.8mmHg,对照组为血压为143.7mmHg。术前,实验组脉搏为78次,对照组脉搏为91次;术后,实验组脉搏为83次,对照组为脉搏95次。

2.2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为3例,实验组为1例,对照组为2例;损伤性骨化为2例,全部为对照组患者。

2.3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无明显差异,实验组为13.87,对照组为13.65;治疗后,组间差异明显,实验组为15.73,对照组为14.39。

3.讨论

骨科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篇8

【关键词】整体护理;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疗效

【中图分类号】R473.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425-01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目前临床较为常用的关节置换术,是指将患者受损的股骨头用金属材料制作的股骨头替换,从而达到减轻患者疼痛、纠正髋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的目的,临床主要用于病理性骨折或难以复位的粉碎性骨折、股骨头肿瘤、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骨科疾病的治疗[1~2]。手术治疗不可避免的会对患者的机体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从而对患者的生活治疗和术后康复产生影响,因此,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对于患者疾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本研究以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整体护理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成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18~76岁,平均年龄43.8岁;胫骨颈骨折16例,股骨头坏死12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8例,股骨头肿瘤4例。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19~74岁,平均年龄44.1岁;胫骨颈骨折15例,股骨头坏死11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8例,股骨头肿瘤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及严重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内容包括:

1.2.1术前护理

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检查,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咳嗽、床上大小便及肢体活动等训练。术前1d,对患者的身体仔细清洗并常规备皮,术前2h留置导尿管。

1.2.2术后护理

1)、病情观察: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手术切口有无红肿、发炎,勤更换敷料,保证切口干燥、清洁,并酌情给予患者抗生素,预防感染。对于切口剧烈疼痛的患者可适当给予止痛药物以减轻患者的疼痛,并设法转移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保证患者充足的睡眠。

2)、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保持患者被褥的整洁并定时协助患者更换,预防褥疮、压疮的发生;患者长期卧床容易引发肺部感染,可指导患者根据术前训练中学习的技巧进行深呼吸、咳嗽等,预防呼吸道感染;每天按摩患者下肢,促进血液循环,并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3]。

3)、功能训练:功能训练应循序渐进,以患者不疲劳为宜。患者术后第2d可活动踝关节,完成屈伸运动:患者仰卧,脚尖向上,大腿肌肉绷紧10s,放松2s为1次,5~10次/h;术后2~3d可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踝泵运动和臀肌收缩运动等;术后7d可进行关节活动和肌肉等张收运动以及屈髋屈膝被动运动[4]。

1.3统计分析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3讨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临床治疗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等骨科疾病的主要方法,具有彻底清除患者病灶,矫正骨骼畸形,重建骨骼功能,有效缓解疼痛等作用,是临床常用的关节置换术。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实施整体护理后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初次下床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实施整体护理可明显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有效减轻患者手术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崔东红,金海燕.股骨头置换术的护理[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8):126-128

[2]李慧玲,蒋媛方.人工股骨头置换术11例围术期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3):440-441

骨科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篇9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骨折;围术期护理

现阶段,我国老龄化现象严重,慢性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其中慢性病中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增加,且患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老年人糖尿病病程时间长,且容易引发各种并发症;随着年龄的升高,老年人身体、生理各项机能会逐渐退化,由于骨质疏松、股骨颈脆弱、骨质软化等原因,较成年人而言,骨质脆硬,一旦遇有轻微外力,极易引起骨折[1],较成年人而言,老年人的骨折具有病程长、不易愈合等特点[2],而一旦老年糖尿病患者罹患骨折,不仅患者伤口不容易愈合、增加感染的机会,而且还会加重糖尿病紊乱,极易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如:感染、深静脉血栓、压疮等,给患者身体和心理上造成巨大的伤害,相关研究认为,加强围术期手术护理可以有效的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罹患相关并发症的几率[3]。本研究对50例老年糖尿病合并骨折患者进行围术期护理,现将其实施效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笔者于2013年1月~12月间选择来我院骨科治疗的老年糖尿病合并骨折的患者50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65~78岁,平均年龄(73.56±2.11)岁,这50例老年糖尿病合并骨折患者均需要进行骨折手术治疗,50例患者中,其中42例是因为跌倒所致,另外8例因为为交通事故或外力受伤所致;按骨折部位分类,上肢骨折30例,下肢骨折11例,骨盆骨折6例,髋关节骨折3例;开放性骨折29例,闭合性骨折21例。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骨折部位、骨折原因、骨折类型等一般资料方面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强化护理,其中强化护理措施如下:

1.2.1术前护理术前积极地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热情的为其讲解疾病的病因、治疗措施、手术方式、主刀医生等,同时向患者介绍以往成功的病例,使其消除心理上的不安和焦虑等,当遇到术前紧张症的患者,要耐心和蔼的与患者及家属交谈,让患者更清楚的了解自己的病情,消除其心理上的紧张焦虑。术前前一天,负责护理告知患者其主刀医生的技术和水平、麻醉方式及术前准备等,同时告知患者手术成功率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耐心的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积极的解决患者的担忧,为下一步的手术顺利进行做好准备,同时向患者糖尿病强化知识,监督患者饮食,告知其低糖、低脂、高纤维饮食;同时密切监测其血糖水平,监测7次/d,d,即餐前、餐后2h及睡前均需要监测,根据结果应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术前控制好血糖,保持血糖在正常水平范围内,避免因手术应激影响而导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手术前,护理人员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精神面貌变化情况,一旦发现并发症等异常现象,及时告诉主治医师,进行及时的救治,确保患者手术治疗的安全性。

1.2.2术中护理进入手术室后,护理人员要用亲切的话语热情接待患者,同时抬患者的时候要轻拿轻放,动作轻柔,做好防护,依据患者要求调整好手术室内的温度。麻醉时,告知患者麻醉过程可能出现的症状状,并嘱咐患者一旦出现不适及时告知巡回护士,使患者增加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同时密切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保持其血糖水平在7.0mmol/L~10.0mmol/L。

1.2.3术后护理手术结束后,对患者的手术部位做好清洁工作,为患者穿好衣服并盖好被单,同时保持患者为平卧位,根据骨折部位不同采取不同的,同时要防止伤口感染,保持血糖在正常范围内,勤与患者及家属交流,密切观察患者各项生命指征的变化,监测内容为血压、心率、呼吸、全天候血氧饱和度。在术后1~3d告知患者要清淡饮食,多食易消化、高蛋白、高能量的食物,不可随便活动,按照医生要求在合适的时间下床活动,同时加强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沟通,消除其心理压力,减轻心理负担。

1.3统计学分析上述数据均采用SpSS17.0进行处理并分析,其中并发症的发生率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检验水准为0.05。

2结果

2.1两组护理指标及费用的比较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在术前准备时间、住院时间、药物总费用、住院总费用等方面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在手术前血糖水平为(11.69±0.5)mmol/L,术后血糖水平为(7.69±0.3)mmol/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4,p=0.04),对照组在手术前血糖水平为(11.37±0.4)mmol/L,术后血糖水平为2.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效果比较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的疼痛得分为(4.69±0.1)分,对照组的疼痛得分为(6.31±0.1)分,试验组的疼痛得分低于对照组得分,两组间比较具有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11,p=0.04);试验组中1例发生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5.5%,对照组中1例感染,1例压疮,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0.1%,试验组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X2=6.56,p=0.03),见表3。

3讨论

近年来,受饮食、生活方式、基因等因素的影响,糖尿病的人群患病率逐年增加,糖尿病作为一种难治愈性疾病,极易引发体内糖代谢代谢紊乱,进而引起各类并发症[4],如果糖尿病患者罹患骨折,由于老年患者自身技能的退化及收到糖代谢紊乱的影响,会引起骨折愈合时间延长,重者会引发各类并发症;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是控制并发症的有效途径。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在术前准备时间、住院时间、药物总费用、住院总费用等方面均低于对照组,患者血糖水平术后均较术前有所降低,试验组的疼痛得分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与辛海南等研究结果类似[5],可见,对老年糖尿病合并骨折患者进行围术期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所以老年糖尿病合并骨折在围术期值得采取合理的方式进行护理。

参考文献:

[1]田顺林,朱兴元,刘晓冬.骨科患者合并糖尿病的围术期处理[J].交通医学,2009,23(4):405.

[2]许黎,袁菊.老年髋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4):368-369

[3]曹俊英.糖尿病髋部骨折患者32例的护理干预[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1,21(3):78-79.

骨科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篇10

【关键词】骨科;术后功能锻炼;优质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4)14-0086-02

HighQualitynursingServiceapplicationinHumeralShaftFractureRecoverytreatmentafteroperation/LiJing-zhong,ZHanGLei,ZHaoChun-yan.//ChineseandForeignmedicalResearch,2014,12(14):86-87

【abstract】objective:Discussessystematicallytheguidanceoforthopaedicpatientswithpostoperativefunctionexercise,shortenhospitalizationtime.method:SelectionJanuarytoJune2012intheauthor’shospital,60casesofhumeralfracturesinpatientstreatedbyusingrandomnumberstableweredividedintotheobservationgroupandcontrolgroup,30caseseach.thecontrolgroupusingconventionalnursingmode,theobservationgroupwasgivenhighqualitynursing,observetwogroupsofpatientswithpostoperativefunctionalexerciseintervention’sinfluenceonthelengthofhospitalstay.Result:observationgroupinhospitalwasshorterthanthecontrolgroup,therehabilitationeffectwasbetterthanthatofcontrolgroup,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

【Keywords】Departmentoforthopedics;postoperativefunctionalexercise;Highqualitynursing

First-author’saddress:theno.2people’sHospitalofKunmingCity,Kunming650021,China

外科手术不是骨科疾病治疗的终结,而是治疗中的重要环节。相关的临床实践证明,如果只是单纯的行外科手术治疗,而没有贯穿于其中的相应康复治疗,骨科疾病患者难以获得最大限度的功能恢复或理想的治疗效果,然而在现实的临床工作中,由于外界的多种因素影响,患者康复治疗的效果往往处于“有名无实”的境地,从而大大影响了骨科疾患的治疗效果[1]。目前,随着国内大范围的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工作,以及笔者所在科室3个病区积极中央下发的贯彻落实国家卫生部精神,在某种程度上有效的激发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护士在护理服务中更加注重人文关怀,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优质护理服务,落实整体护理,把患者的康复及健康指导融为一体,力争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2-3]。为此笔者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和实践,对2012年1-6月收治的60例肱骨干骨折患者术后护理的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总结,提出了优质护理的建议,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0例肱骨干骨折患者,男43例,女17例,年龄14~84岁,平均(49.1±1.5)岁,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在对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主要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措施。制定个体化的康复方案,开展术后早期康复,健康教育是康复的关键。优质护理服务具体措施如下。

1.2.1制定个体化的康复方案康复方案的制定与实施,须与患者系统临床康复评估为基础,由于患者个体情况不同,外科治疗方法选择不同,在评估中与康复师互相沟通,参考相应的临床及康复治疗方案,制定个体化的康复治疗流程,同时应根据康复过程出现的情况(如并发症、急症等)及阶段性康复评定结果,动态调整康复流程[4]。

1.2.2术后早期康复计划(1)手术当天麻醉苏醒后,患者一般状况良好,伤口渗出少,可在指导下主动活动腕关节和手指。(2)术后第2天,待能够下地,行“钟摆样运动”,下地站稳后弯腰,上肢自然下垂,做悬垂回旋动作(划圈),或做钟摆样前后或左右两侧摆动,活动范围由小到大。5次/组,3~4组/d。运动后需用冰毛巾冷敷伤口周围,以利消肿止痛[5]。(3)术后3~6周,骨折初步愈合,开始肩关节的主动活动,如①外展、外旋:仰卧位,双手手指交叉放在头颈部后方,两肘向前、后活动,练习肩关节外展、外旋;②后伸:双手扶椅背,慢慢下蹲,练习肩关节后伸;③前屈,上举:患侧手扶墙壁,做手指爬高运动,练习肩关节前屈,上举[6];④上举、前屈:双手持一木棍做上举,或用健手握住患手上举,利用健肢带动患肢外展、上举、前屈;⑤后伸、屈曲:健手后伸,手背摸背部最高点,触及肩胛骨,再以健手托患肘摸对侧的肩胛骨[7]。(4)肌力训练,主要是三角肌:①术后3~6周,三角肌的等长收缩训练(不产生关节运动的肌肉力量练习),可以防止肩部废用性肌萎缩。然后逐渐增加肩关节的活动度,可以控制在每周增加5°~10°;②术后7~9周,主动活动肩关节,等长收缩的强度逐渐增加,同时进行日常生活的训练;③术后10~12周,抗自身重力主动活动肩关节训练,自我牵拉肩关节以增加肩关节活动范围;④13周以后,主动活动肩关节,使关节活动达到正常,逐步增加抗阻抗练习,使肌力完全恢复[8]。

1.2.3健康教育是术后早期康复的关键,护士在康复教育中起重要作用。目前骨折治疗不仅要求骨折的愈合,更加重视功能的全面康复,因此骨折治疗的三个基本原则中复位、固定是治疗的基础,功能锻炼是功能康复的关键,应让患者了解基本病情和康复目的,积极配合,并让患者学会返家后可以开展的康复训练方法,理解全面康复是骨科康复的最终目标。

2结果

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18.53±0.25)d,全面康复25例(83.3%),行二次护理5例(16.7%)。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15.98±0.46)d,全面康复29例(96.7%),行二次护理1例(3.3%)。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康复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优质护理服务对肱骨干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治疗的效果非常的明显,住院时间短,病情康复快,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在护理过程中,护士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康复性指导训练,能够及时的缓解患者因为病情产生的精神压力,提高自我康复意识,极大的改善患者的自我调整和求生的欲望,对于增强和改善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效果更加的明显。老年患者生活条件简单,好多身边缺乏必要的朋友或家人的呵护,护理工作人员如果能够对患者进行有效的调节和呵护,对老年患者的病情和痊愈情况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护理工作人员还需要根据需要,主动的学习自身的专业知识,加强自我护理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效果更好。

患者在进行康复过程中,护理工作人员根据不同的患者情况制定个体化的康复方案,其中患者在肩关节的恢复效果是否明显,取决于患者是否坚持持续高效的康复训练,肱骨干骨折术后护理过程中,不建议患者进行早期的功能性训练,等局部组织愈合之后,再开始进行大量的活动性锻炼,患者的康复功能比较显著,可以达到骨科康复的最终目标,缩短了住院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

参考文献

[1]关骅,张光铂.胸腰段骨折手术决策流程的量化及临床应用[J].实用骨科杂志,2011,19(6):64-65.

[2]王彦科.可膨胀髓内钉在24例四肢长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3):120-121.

[3]谢崇英.外科骨折患者压疮护理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2010,8(12):161-162.

[4]熊英.护理路径在胫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31):132-133.

[5]黄群.舒适护理对胫骨骨折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32):107-108.

[6]李玉兰.循证护理用于髌骨骨折患者康复护理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6):92-93.

[7]陈静,凌坤.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结合围手术期优质护理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1):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