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语文教学反思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00:11

期末语文教学反思篇1

在学习上:我深知学习的重要性。面对二十一世纪这个知识的时代,面对知识就是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我认为离开了知识将是一个一无是处的废人。以资本为最重要生产力的"资本家"的时代将要过去,以知识为特征的"知本家"的时代即将到来。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期末考试的总结,方便大家学习。

期末考试的总结1自背上书包,成为一名学生后,我经历了无数次的考试,他们犹如过眼云烟在脑海里给抹掉了。但是,五年级上学期的期末考试却令我久久不能忘怀。从这次的期末考试中,我看到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虽然这次语文试卷我得了95.5分,但是我并不满足。有好多题都是因为马虎而做错的。其中有一道题,是因为我不复习错的。还有就是因为我不经常看新闻联播答错的。所以,我以后要多看新闻联播,多关心国家大事!

这次的数学卷子我真不应该得85分,我应该得满分。有一道判断题老师已经讲过无数次了,但我还是做错了,一个判断题,就这样被减了一分!另一分是因为我检查时的疏忽,被扣掉的。所以,以后老师讲课时,我要更加留心做好笔记,绝不三心二意。

这次英语我得了80分。有的是因为我不好好背课文,填空错了。有的是因为我不按老师的要求做,翻译词组错了。以后,我要听老师话,多背课文。

科学,品社试卷体现出我犯了一个天大的错误!那就是——我没有意识到这个科目的重要性,答完试卷后而不检查试卷!导致科学只得了91分,品社只得了84分。我以后争取取得一个更好的成绩!

通过这次考试,我发现自己的优点是能及时的发现自己的不足,总结经验,为以后的考试提供借鉴。缺点是做完试卷后,检查的不到位。还有一个总也“陪伴”我的“小马虎”!我决定,从此以后,我再也不和“小马虎”做朋友了。我要总结经验,争取在以后的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期末考试的总结2结束了紧张的期末考试,我如释重负,长叹了一口气,觉得考完试了我们就解放了。但是,心理仍然感觉很紧张,因为我考试没考好,害怕老师把我的成绩告诉我的家长。

直到老师公布了成绩我心理才平静下来,我的数学成绩比上次高了1分,语文比上次高了20分,英语比上次低了20分,我对语文的成绩比较满意,可是数学我认为不应该只提高了1分而是更高,至于英语是我最不满意的一课了,因为它不但没进步而且还退步了。

语文能比月考高了这么多,我觉得是因为字词题比上次高了10分,阅读题比上次高了4分(其它6分我有点忘记了)。我语文的.不足就是不会写作文,在期末考试的时候我会全力以赴的。

我的数学成绩我一直认为在我们班算是挺好的了,而且我这段时间一直在努力的学数学,可是我这次的成绩不是我的目标,我的目标是全班第一。这次成绩离我的目标还有一段距离,所以在我期末考试的时候我一定会达成我的目标的。

至于我的英语成绩我觉得在咱班还是可以过的去的。失分点和语文一样也是作文,其它的我也不想多说了。

期末考试即将来临,我一定会在这段时间里,努力的学习,我的期末语文成绩是100分,数学成绩一定要考到全班第一名,英语成绩一定要恢复我原来的成绩,希望我会达到我的目标。

期末考试的总结3一.教学实施反思

教学目标落实方面:

首先,在每一堂课前,我都预设课堂教学目标,而目标的落实又以学习任务导学单为抓手,扎实地落实到课堂;其次,视课堂的动态发展恰当地调整预设目标和生成新的目标,而这两个目标的落实又各有侧重;最后一点,我每一节课下来,会对本节课的目标达成度进行自我评估。

师生角色的转换方面: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我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同时也是自我专业成长的主体。课堂中我时时关注双主体在不同层面上不断协调和共同发展。我正确地定位了自己的角色,促进了学生正确角色感的形成。

教学结构方面:本学期我一改往日传统的教学设计观(既以我的教为出发点,以教学主线为轴贯穿全课,教学设计严密,教学步骤细致具体,我们师生的教和学较多地受制于预设的教学方案),运用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预设教学,以“学习单元”来组合构建课堂,一堂课可能是“多块”,也可能只是“一块”,更体现一种主题学习的风格,凸现课堂中师生的交往互动,凸现课程资源的创生开发及教学目标的动态生成。经过一学期的努力,我基本上实现了多元的组块教学设计,效果很好。

教学方式方面:本学期,我根据不同文章的特点来选择教学方式,对文章作粗线条的处理,以导学生读之;对于比较感性的文章,我则采用读书感悟法,重视训练学生的自读自悟的能力,引导学生对文章的精彩细部进行研而读之。

教学资源运用方面:本学期,我还特别注重教学资源的整合与运用。如文本资源(教材资源与扩展阅读资源)、媒体资源以及人的资源(主要指我们师生的资源)。教学过程是我们师生共同开发课程资源的过程。课堂中我在重视师生共有资源的开发的同时,更重视开发我自身的资源。

二.教学评价反思

在课堂上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评价,一个鼓励的评价往往能带给学生无尽的学习动力,而一个埋怨的评价也将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它非常重要,它既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影响整节课的教学效率。我觉得,一个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往往是一个善于评价学生的智者。因此,我十分注重课堂针对性的评价。

三.教学反思方面

加强反思,提高课后反思的有效性。一方面是我个人勤思考、勤动笔,养成教学反思的好习惯。另一方面我还注重加强反思的交流与研讨,从反思中得到启迪和升华,取得等多进步。

另外,要提高课堂效率,我注重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大多数学生只有喜欢教师,才会喜欢听他的课,注意力才会集中,思维也才会活跃。所以,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老师无私的爱,师生平等对话基础上的。老师对学生应该严而有度,而不是高高在上,关心爱护每一位同学,真心地和他们交朋友,这样,他们才会真心喜欢你,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期末考试的总结4第一个学期就这样结束了,迎来了盼望已久的寒假。时光飞逝,斗转星移。转眼成为初一学生已半年多了。回首这半年的点点滴滴,朝朝暮暮,心中顿生了许多感触。这半年中经历的每一天,都已在我心中留下了永久的印记,因为这些印记见证我这样一个新生的成长。在过去半年的内,通过不断地学习,我收获了很多.时间就是这么无情头也不回的向前走着,而我们却在为了不被它丢下死命的追赶着。是的,谁都不想被时间丢下.而我们也随着时间的流逝一点一点的成长.而美好的纯真随着风雨的磨灭化成了成熟.或许这正是成长的代价.回想自己还是考生的那段日子,显得是那么的遥远。我在憧憬中懂得了来之不易的珍惜;在思索中了解了酝酿已久的真理;在收获后才知道努力的甜美。突然觉得自己似乎明白了许多事情,但是仔细琢磨后又不尽然。原来过去所见所识都是那么的偏见而又肤浅,以前的天真似乎在一瞬间幻化成无知和可笑,我想谁又不是这样的呢?或许在以后也回嘲笑现在的渺小。我们不得不笑着回首我们所走过的路:

出勤情况:请了一次病假.拉下一天的课希望下学期争取做到全勤本学期没有迟到的情况。

在日常生活上:以前我是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孩子,而通过7天军训生活和这半年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使我养成了独立性,不再娇生惯养,现在我已经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了。

在学习上:我深知学习的重要性。面对二十一世纪这个知识的时代,面对知识就是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我认为离开了知识将是一个一无是处的废人。以资本为最重要生产力的"资本家"的时代将要过去,以知识为特征的"知本家"的时代即将到来。而中学时代是学习现代科学知识的黄金时代,中国的本科教育又是世界一流的,我应该抓住这个有利的时机,用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知识是无价的。首先,合理安排时间,调整好作息时间,分配好学习、工作、娱乐的时间。时间是搞好学习的前提与基础,效率和方法更为重要。其次,要保质保量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老师布置的作业一般是她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具有很高的价值,应认真完成。认真对待考试,考前认真复习。另外,积极阅读有关书籍和资料,扩大自己的知识面;经常提出问题,与同学讨论,向老师请教;搞好师生关系,师生相处得融洽和睦;抓住点滴时间学习一些其它专业领域的知识,知识总是有用的。

在这学期的期中考试中,尽管取得一些成绩,但离心中的目标还很远,仍需继续努力,抓紧自己的学习。知识无止境,探索无止境,人的发展亦无止境,我还有很多的知识需要学习。

在纪律方面,基本可以做到:尊重教师,同学之间可以真诚相待;能遵守学校各项纪律,遵守公共秩序,遵守社会公德;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上学穿校服;举止文明;有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乱扔废弃物。

以上是我面的个人总结,我将结合这个小结回顾过去,确定未来的发展目标,我对未来充满信心。自然,这需要老师们的精心培养和同学们的真诚帮助。

期末考试的总结5时间真如江河之水,一去不复返。一个学期怎么就这么短,转瞬便已过去。这个学期结束了,我也该对自己做个期末总结了吧!

昨天刚考完期末考试,回家后我还一直是信心满满。今天上午老师叫我去帮忙登一下分数。同去的还有班上的熊雨欣和罗文杰。我在抄写分数的时候,我留心了一下自己的考试成绩。语文和数学考的还行,就是英语考的太差了,只得了90分,我原本对父母夸下海口说一题都没错,这下简直令我羞愧得无地自容。我实在是该好好的反省一下了。回想在期末考试的前一个多月,我几乎没有读一下英语课本,父母每次提醒我听读,我根本就没有去做,只是忽悠他们说:“我全都会了”。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以前每天种下的恶因,现在轮到我尝苦果的时候了。相比之下,那几位得高分的同学,就比我刻苦得多了,据我所了解,英语得高分的冯文涛和戴妮娜,每天听读英语至少一小时,他们得不到高分才怪呢!我付出的实在是太少了。那些得高分的同学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熟读课文,擅写单词。而英语原本就是我的弱项,我却从来没有好好的用功。所以也只能得这样的分数了。幸好,我的语文进步了一点,数学没退也没进,但英语落后了这么多,这似乎是在告戒我:没有好的学习态度,自以为是的心理,拖拉懒惰的毛病……种种坏习惯如果不改正的话,是永远也考不出好成绩的。

期末语文教学反思篇2

 

关键词:高职英语翻译课程培养目标改革考试模式 

 

一、翻译课程的传统考试模式与存在的问题 

 

1.考试次数少,形式单一。翻译课程的考试形式与其它许多课程一样,每个学期末只组织一次,采用闭卷形式。由于考试次数少,平时又常疏忽对学生学习状况的跟踪管理,一学期的内容拉的战线过长,致使学生不能把整个一学期的翻译理论与实践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加之100分钟考试,每个学生答题的偶然性,所拟试题的随意性等因素的影响,通过一次考试,欲达到较客观地、如实地、全面地反映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能力的概率会很低。而考试形式单一的弊端是,由于学生思维、理解、记忆等能力的差异,在某种程度上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会阻碍某些学生个性潜能的发挥,限制某些学生创造能力的拓展。 

2.命题内容过于程式化。在翻译课程的传统考试中,一般都采用“3+2”的命题模式,即三个客观试题加两个主观试题。这种过于程式化的命题模式看似结构合理,实则与高职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相距甚远。从内容上看,三个客观试题(译文填空、译文改错、译文选择)只注重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的机械性记忆和简单运用,而对灵活多样的实用性翻译技巧侧重不够;两个主观试题(英语译成汉语的短文翻译、汉语译成英语的短文翻译)的目的是检验学生的翻译能力。但由于采用限时的闭卷形式,加之又受到两道主观试题本身内容和形式的局限,学生的思路受到束缚,特长得不到发挥,更不能体现其创造性,造成多数学生只能靠上下文做理解性的翻译,很少有人能按照“忠实、通顺”的翻译标准,在两种语言风格与习惯上斟酌求精。从分数分配上看,三个客观试题占65%或70%,而两个主观试题只占35%或30%。这样的分数分配,容易造成多数学生为了保住及格,把精力和时间都花在相对主观试题容易答的三个客观试题上,而对两个主观试题,尤其是汉译英只是敷衍了事。这种现状也会导致学生平时不用功,期末考试靠突击,虽然也能让多数学生及格,但考试没有对学生形成外部压力和内在的激励作用。 

3.信息反馈与教学脱节。在翻译课程的传统考试中,由于考试是集中在学期末,尽管教师对学生的期末考试试卷做了分析,也发现了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但由于通过考试发现的问题是在一个学期课程结束之后,加之平时教师对学生存在的各种问题又知之甚少,而这些问题又不能得到及时解决,而失去了分析总结试卷的意义,结果造成信息反馈与教学相脱节。 

 

二、翻译课程考试模式的思考与改革 

 

1.改革传统考试模式,树立“能力测试”为中心的现代考试理念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人同全世界各国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广泛融合,人才市场对实用型英语人才的需求正与日俱增。而培养出与之相适应的人才,高职院校肩负着责无旁贷的使命。 

所谓实用型即具有实效性、实用性。从翻译课程的培养目标而言,就是要使学生毕业后从事外语工作时,能应对多变的社会需要。一方面,学会如报告、广告、产品推广介绍、产品说明书、电子邮件、业务往来信函、应解聘书等各种文体的英汉互译。另一方面,又能应对日常工作中的口语交流。从这一点上说,翻译课程必须兼顾听、说、写的训练,从而满足社会活动中具有中等层次实用型而非高等层次研究型人才的需求。而现实的高职院校教学,大多数仍在沿用本科院校过去的授课—练习—考试和以教师为中心的“一个老三段和一个中心”。尤其是高职院校的期末考试,学校搞得壁垒森严,从管理层到普通教师都是“老内行”,考学生得心应手,而学生应考手忙脚乱。

学校的教育者都没认真反思,期末考试大家辛苦了一阵,却帮了今日教育的倒忙。把考试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学习优劣的唯一标准,这种观念已经陈旧得再也不能陈旧啦。对教育者而言,现在亟须从根深蒂固的传统考试模式中解脱出来,摈弃与时代要求相悖的考试观,取而代之的是以“能力测试”为中心的现代考试理念。把考试当作实现培养目标的一种有效手段。 

2.结合高职英语专业培养目标,建立科学的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现代考试模式 

第一,建立“三结合”考试模式,实行全面考核。笔者所说的“三结合”的考试模式是:(1)实行平时、期中、期末考试相结合。这一结合要侧重平时多种方式的考试,加大课外作业和课外作业指导的比重,随时了解、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动态,以便施以有针对性的有效指导。(2)实行口语、笔译考试相结合。这一结合要侧重多种形式的会话训练,加大听、说活动的比重,使学生在学校期间就可以完成从一般简单会话到就工作相关内容进行正常交际的跨跃。(3)实行开卷、闭卷考试相结合。这一结合要侧重以多个时间段的开卷考试,可在教师指导下,用不同时间(主要是课外时间)按要求完成。 

第二,扩大命题内涵、突出高职实践技能的考试。教师在命题过程中,要充分体现翻译是实践课不是理论课这一原则。不要依赖教材,力争使试题内容和范围更贴近于社会实际。同时,规定有必答题和选答题,难易程度搭配,增加主观试题数量,并在试题分数和时间分配上也要向主观试题倾斜,提高主观试题在总体成绩中的比例。笔者建议,主观试题的分数与时间分配应控制在65%~70%或以上,以此突出实践技能的考试。 

第三,强化信息反馈,改进课堂教学。考试实际上是对教学的检验。学生考试的信息反馈与改进教学是教学过程中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信息反馈是改进教学的依据。通过信息反馈,教师会真正地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学习习惯,学习困难,了解他们通过何种途径来提高自己的实用技能,从而及时有效地调整教学计划,改进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引导学生走向学习英语的良性循环。所以,笔者认为:(1)每学期至少要在“三结合”的考试中获取三次信息反馈,这样会随时对本学期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有针对性地调整。(2)改变那种在课堂教学中先讲后考的老套路。可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尝试先考试后讲授的办法,把学生在考试(指用“三结合”的考试模式)中普遍出现的问题进行全面地归纳、分析、总结,并把这些反馈总结材料作为备课内容,从而带来课堂教学和提高学生实用能力双赢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期末语文教学反思篇3

《交通工程学》是交通工程专业的必修课和专业基础课,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全面掌握交通工程学科的相关概念、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使学生具备解决实际交通问题的能力……。该课程采用双语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利用英语获取交通工程专业知识的能力”,还可以让学生有机会直接接受国际上先进的教学理念,有利于学生吸收世界先进的科技、文化知识,提高科学素质,成为国际化的现代人才。

在交通工程学双语教学中,考核方式是否科学合理对于双语教学效果是否良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科学的考核体系不仅是检验教学效果的主要手段,反映教学重点和教学目标,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培养综合素质的人才,将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转变为主动自愿的学习方式,以考促教,以考促学,从而提高双语教学质量。

因此,应该围绕教学目标,结合学科特点,制定合理的交通工程学双语教学的考核方式。

2 交通工程学传统的考核方式弊端

交通工程学传统的考核方式主要是通过期末考试的试卷的反馈,采用书面式闭卷考试,学生考得60分就算合格。这种方式往往不能客观、全面、准确地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存在很多弊端:

(1)考试内容单一,多以答案唯一的记忆性、技巧性和速度性的内容为主,往往只注重学生对交通工程基本公式,基本概念的掌握,忽略了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交通问题的能力,缺少基本理论与社会热点和前沿研究相结合的内容。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没有体现素质教育。

(2)考核方式呆板,缺少新颖性,没有体现现代教育的灵活性。英文版交通工程学教材篇幅多,但是由于该课程学时有限,教师能够在课堂上讲授的内容只有核心知识和整体思路,其他内容需要学生花大量时间自学,但是传统的考核方式容易导致教师教什么,学生记什么,期末考什么的重复性思维。这样的考核方式限制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思维空间的拓展和个性发展,不利于学生继续学习能力的培养。

(3)使相当多的学生不注重平时学习,考试前死记硬背一些抽象而空洞的概念、公式、理论,导致学生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对英语单词的理解上,而忽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从而对交通工程学内容感到枯燥和乏味,并且即使考前背下来了,但是由于没有真正的理解,使得考完就忘了,从而达不到教学目的。再者英文版的交通工程学里有大量的专业术语和理论推导,篇幅巨大,使得学生记忆起来很困难,失去学习的信心。

(4)“一卷定分数”的形式会导致学生考试作弊现象严重,不利于调动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不利于良好的考风学风的形成,同时也会让部分学生养成投机取巧,不劳而获的习惯,对他们将来的发展带来很坏的影响。

因此,采用传统的期宋考试的方法作为考核手段,难以全面的反映出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容易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不良影响,不利于双语教学的发展。鉴于此,有必要针对该学科的特点及目标,对双语教学考核方法进行探讨。

3 交通工程学双语教学考核方式探讨

由于交通工程学采用双语教学,其特殊的教学模式需要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因此其考核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是离不开的,考核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它应该与教学紧密结合,成为教学的一部分,体现教学并服务于教学,所以考核应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交通工程学双语教学效果,该课程考核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考核办法

应把平时考核和结果考核有机结合起来,使二者达到和谐统一。也就是综合平时考查和期末考试两个方面给出学生的总评成绩。

对于平时考核,以学生课堂上参与教学的表现(如学生回答问题)、平时作业及考勤情况等进行综合评定,使成绩构成多样化,形成一个开放、宽松和有助于学生发展的评价氛围。通过上课考勤,可以使大家端正学习态度,有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通过考查学生课堂上的表现,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与教师形成一个良好的,互动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应用交通工程专业知识解决实际交通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考查学生,也可以督促学生在课下对所学内容进行预习和复习,从而提高学习效果。通过平时作业,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知识的情况,从而在后面的教学中查漏补缺,调整教学节奏,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时,作业要求学生用英文答题,也可以锻炼学生英语思维能力。

对于结果考核,以期末考试的形式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总结性考核,全面考查学生双语学习后所具有的双语水平和综合素质。试卷语言采用中文与英文相结合的形式。全英文题目、全英文解答的考试模式会造成学生花费太多的时间在对英语的理解上而不是专业知识的应用上。应该根据教学模式对应的采用中英文出题和中英文答题,这样可兼顾到一些专业知识学得比较好、但外语水平不太高的同学,从而增加学习的信心。当然,随着学生外语水平的提高,应逐渐增大外语出题和答题的比重。

3.2考核形式

结合交通工程学科特点及教学目标,考核形式采用半开卷这种灵活的考试方式,即开卷闭卷相结合。闭卷考试内容主要是考查学生对交通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等类型出现,占整个试题50%的比重。开卷考试内容主要是考查学生综合运用交通工程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用外语表达专业知识的能力,允许当场查字典、教材及参考资料,以问答题和计算题等类型出现,也占整个试题50%的比重,一般应用题占30%,综合题占20%。

3.3成绩构成

为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主动性,同时避免部分学生因不习惯英语试题从而考试失利,丧失信心,可以将平时成绩所占比例适度提高。目前,在交通工程学双语教学实践中,该课程总评成绩中平时考核成绩占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平时考核中,考勤,作业,平时表现各占30%,40%、30%。通过对近两年考试结果分析,这一比例构成基本可行,基本能够比较公正的反映学生付出的努力与取得的成果。当然,在以后的教学中,根据学生外语水平不同,应该适当的调整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成绩比例。

4 考核方案实施的保障措施

为了保障新的考核方法能有效实施,教师应加强学生上课出勤情况的统计,认真批改每一份作业,并认真留意每个同学的上课表现,做到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同学,这是最关键的一点。同时,学生辅导员和班主任对学生应加强思想工作,使他们明确交通工程学双语教学考核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

期末语文教学反思篇4

在论及儿童的认知发展时,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ZoneofproximalDevelopment,简称ZpD)概念,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在有经验的成年人指引下或与能力高的同伴合作解决问题时所体现出的潜在较高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个体的最近发展区[6](p86)。社会文化理论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是“支架”(Scaffolding),是指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在父母、老师或有经验的同伴引导下不断发展自己的认知能力;随着自身经验的逐步积累,他人给予的协助便越来越少,直至儿童最终形成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7](p63)。也就是说,个体的认知能力发展需经历由中介调适到自我调适内化的过程,这一理念引导教师既要探究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与发展潜力,还要重视来自师、长及同伴的互动交际在学生个体发展中的“支架”作用。受社会文化理论的影响,学者们和教育工作者开始重视以动态视角开展对学生学习潜能的评估,至20世纪90年代后期达到高潮。简单地说,人们将在评估过程中通过评估者和学生的互动,尤其是在有经验的评估者的帮助下探索和发现学生潜在发展能力的一系列评估方式统称为动态评估[8](p337)。由于不同学者所强调的侧重点不同,形成了一系列不同的动态评估模式,大致可分为互动式(interactionist)和干预式(interventionist)两类:前者是指师生经过充分的交流与互动,持续评估学生的教学反应与学习历程;后者是指教师连续应用“前测验—教学介入—后测验”的评估程序了解学生在教学前后认知能力的发展[9]。可见,动态评估能够统整教学与评估,兼重历程与结果,可以评估、预测学生最佳的发展水准,值得我们研究与借鉴[10]。

动态评估在我国外语教育中的应用

本世纪初以来,国内外语教育界逐渐意识到传统的静态评估不能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来描述学生的学习发展行为、能力和成绩进步等方面的情况[11]。彭金定和谭颖[12]是国内较早开展动态评估应用研究的高校外语教师,她们探讨了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开展动态评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发现动态评估在开发学生的认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李媛霞[13]在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构建了动态评估体系,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孙静[14]以及刘煜和赖小春[15]分别探讨了高职类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和普通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动态评估体系的构建。陈利[16]将动态评估引入高职外贸英语函电写作教学,加强了师生评改的有效性、合作性和交互性,提升了学生的外贸函电写作能力和水平。由此可见,在外语教学中合理设计动态评估活动能够促进学生的认知和学习自主性,提升英语水平,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综合国内文献来看,尽管已有不少教师在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和英语专业的语言技能课程(如语音、口语、阅读、写作、翻译等模块)教学中开展了动态评估实践探索,但成果依然不足,聚焦商务英语教学动态评估的研究则更为少见。

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动态评估研究

通常而言,商务英语指的是在国际商务领域中运用的英语,是一种英语功能变体,隶属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简称eSp)学科[17](p4)。王淑花和田丽[18]对比研究了我国普通本科与高职类院校的商务英语教学,认为二者除了在课程体系建构方面有所差异,人才培养目标并没有本质区别,都应考虑社会需求和就业导向,培养英语语言运用和商务活动能力强、具有严谨的思维能力、融贯中西文化和职业素养高的外语人才。也就是说,高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和素养三个层面的目标都需要在课程教学中得以体现和落实,这必然包括教学评估环节。在教学实践中,笔者遵循社会文化理论指导下的动态评估理念,在商务英语专业核心课程中建构了以学习过程监控和学习效果考评相结合的动态评估体系,促进了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养的全面发展。

(一)动态评估实施背景

我院为商务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连续开设两学期的“商务英语”专业必修课,所用教材分别是英国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推荐的《新编剑桥商务英语(初级)》和《新编剑桥商务英语(中级)》,其中“商务英语1”课程性质为考试,“商务英语2”为考查。本文汇报的是笔者针对某班“商务英语2”课程学习所设计的评估方案。

(二)动态评估教学设计

1•评估内容为全面评估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养的发展过程与结果,本课程设计了包含静态测验在内的多元评估体系。首先,课堂观察是一种普遍且必要的评估手段。教师采用任务型教学法组织师生问答、二人对话和小组讨论等活动,重点考查学生的商务英语听、说技能以及学习态度、参与意识和自信心等情感因素。其次,为考察学生对商务背景知识和商务英语词汇的把握以及商务英语读、写水平,本课程开展期中和期末测验两次静态评估,试题选自剑桥商务英语证书(CambridgeBusinessenglishCertificate,简称BeC)中级考试的阅读和写作真题以及对教材中商务英语高频词汇的英汉互译。原定采用闭卷考试,后采纳学生意见改为课外自测,一周后集中讲评,阅读部分由学生自评,写作部分先由同伴互评后由教师主评。每部分讲解完毕教师均提供一定时间请学生在组内用中文开展做题思路与经验交流。再次,本课程设计了集中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商务交际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竞争意识、团队协作精神等人文、职业素养的小组商务活动———模拟新产品会,要求学生自由组成4-6人的团队,模拟公司运营模式用英、汉双语推介本公司新产品。活动中教师和学生扮演现场媒体记者角色,对各团队逐一提问并评分;活动结束后教师进行小组表现总评和个别学生点评,学生须开展组内自评并提交一份总结报告,教师批阅报告并以书面形式反馈各组综合评价意见。最后,为促进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自我效能感,了解其认知发展过程和教学干预效果,教师还设计了期末反思报告(以中文撰写)任务,主要包含学习收获、曾遭遇的困难与解决办法以及对课程教学的意见和建议,由教师逐一批阅并提供反馈意见。为有效发挥教学评估的激励和竞争功能,以上五个项目的考核分别以百分制计分,各占课程总成绩的20%。

2•评估主体本课程中的学习评估既注重教师的“支架”引导作用,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例如,教师在制定评估方案时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广泛征求他们对各项评估任务的实施细则和评分标准的意见,保证了学生参与评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各项评估活动均要求学生先开展自评,之后教师提供反馈意见,而在小组商务活动和两次测验中学生小组或个体之间还需要开展互评,以便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取来自教师和同伴的多渠道反馈信息,促进个体学习策略的优化和学习效果的全面评估。#p#分页标题#e#

3•评估模式为充分发挥评估对教学的促进作用,本课程综合采用了互动式和干预式动态评估模式。首先,在各项目评估中,师生实现了多重交际互动:既有教师与全体及个别学生的师生交流,又有学生个体之间(课堂表现和两次测验)、小组之间(小组活动)和小组内部(课堂表现、两次测验和小组活动)的同伴交流,有利于学生在教师或能力较高的同伴的帮助下确定最近发展区,挖掘自身潜能。其次,教师在期中和期末测验之间除了常规教学还实施了专题教学干预,分别开展了BeC中级阅读、写作、听力和口语测试四个模块各2学时的元认知策略训练,引导学生通过教师示范和组内讨论反思BeC中级命题特点、解题技巧、自身存在的不足以及改进计划等,并在各模块结束后两天内撰写训练日志。本活动旨在评估学生在训练过程中的态度、行为表现和认知发展潜能,不计入课程成绩但要求学生提交日志,经教师审核备份后返回学生本人,作为指导自己今后学习的过程档案材料。

4•评估手段本课程的评估体系融合多种评估手段,既发挥了静态测验的学习效果考核功能,又利用了动态评估的过程导向和能力评估导向优势,体现了终结性评估与形成性评估的优势互补;既沿袭了外语教育评估中广泛采用的课堂观察和测验评估,又尝试了日志(Journal)和小组活动行为表现评估(performance-basedassessment;performanceassessment)新方式,是一次传统与创新的结合。

(三)动态评估效果评价

在期末学生评教活动中本课程总得分(满分为5分)为4•881分,其中相关分项“善于启发,教学互动良好,课堂气氛活跃”和“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做结合,实训教学环节设计合理”(满分均为10分)平均得分各为9•385分和9•923分,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学生对本评估方案中的课堂表现和小组商务活动效果的认可。从教师观察来看,绝大多数学生准时到课并积极参与了课堂互动,在模拟新产品会活动中各小组创意无限,较好地理解和应用了所学的商务知识,并善于发挥组员之间的优势互补,表现出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对比每位学生的期中、期末两次测验成绩(在此暂且不论开卷测验的信度问题)可见,学生在商务英语词汇、阅读和写作方面的进步程度各异,这反映了个体运用学习策略以及学习努力程度的差异对学习效果产生的不同影响。阅读学生的元认知训练日志可知,无论是个人书面反思还是小组内部交流以及两次测验讲评中的商务写作互评活动,都极大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性与合作意识。在期末反思报告中95•7%的学生表示,通过两次测验及四次元认知训练,他们熟悉了BeC中级考试的题型和做题技巧,积累了商务背景知识和商务英语词汇,强化了商务英语听、说、读、写技能训练,并在各方面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另外,逐一阅读学生的期末反思报告发现,大多数学生认为经过一学期的课程学习后在以下方面收获最大:商务英语词汇、商务背景知识、商务英语口语和阅读技能、模拟实践活动、BeC考证应试技巧、商务英语写作技能、团队协作精神等,而对于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除两人表示仍在努力克服外,其余学生均设法及时解决问题并取得了进步。由此可见,反思性日志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学习自主性,增强自我效能感,促进学习策略的调整与优化。综上所述,本课程设计的动态评估体系融合了多元化的评估内容、主体、模式和手段,通过师生间及生生间的互动反馈与合作交流促进了学生商务知识、商务活动能力、英语技能以及人文和职业素养的全面发展,体现了维果茨基社会文化理论对外语教学的指导。但不可否认的是,不同学生之间在实现各层面学习目标的进度方面尚存在不平衡现象,这值得我们开展进一步深入研究。

期末语文教学反思篇5

现代外语教学是从十七世纪后才开始的,西欧几个主要国家的民族语言和文字是在欧洲经过文艺复兴运动后才基本定型的,成为欧洲的所谓“现代语言”(modernLanguages),如英语、法语、德语等。于是产生了现代语言教学,以区别以前的古典语言(如希腊语和拉丁语)教学。现代外语教学是在不断发展的,尤其是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发展,促使外语教学方法的研究不断深化,人们对外语学习过程的认识不同,便产生了多种教学方法。

二、国外现代外语教学思想的演变国外现代外语教学法思想的演变,大体经历了四个时期

(1)十九世纪末以前在西欧,十九世纪末以前的外语教学,翻译法占统治地位。漫长的中世纪,拉丁语始终是欧洲唯一的标准语言和文字。拉丁语教学以背诵语法和范文为其特点。十七世纪德国教育家wolfgangRatichius最早提出了外语教学依靠本族语的原则,主张上课时先用本族语讲解大意,然后对外语进行词汇、语法分析和母语对比。十七、十八世纪的外语教学法家遵循一切语言都起源于一种语言,各种语言基本都是相同的,语言和思维是统一的这一观点,把本族语逐词译成外语,或把外语逐词译成本族语的原则作为外语教学法的基础,这就为翻译法的形成提供了理论根据。

(2)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十九世纪末欧洲出现的外语教学改革浪潮,其争论焦点是解决外语教学教什么(whattoteach)的问题。例如,是把教口语放在首位还是把书面语放在首位?要不要教语法?教外语要不要通过与母语的对比翻译等。这一时期语言科学已从书面文献的研究转向注意到活的语言,这个时期强调口语教学,即主张直接法的人都把语音教学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

(3)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到六十年代这一时期外语教学以听说法最为盛行。它实际上是在直接法,特别在palmer的口语教学法体系基础上,与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观点相结合而形成的。教学初期以句型操练为主,避开书面材料,尽量从听入手,听说领先。这一时期需要解决怎么教(Howtoteach)的问题。关于这一时期听说法的教学思想,可以用美国普林士敦大学教授moulton在他的着作《欧美语言学动向》(trendsineuropeanandamericanLingus-tics,1961)一书中提出的五点听说法原则来表述:1.语言是说的话,不是写下来的文字;2.语言是一套习惯;3.教语言本身,而不是教有关语言的知识;4.语言是使用这种语言国家的人实际所说的话,而不是某个人认为他们应该怎么说的话。

(4)七十年代以来这一时期的外语教学思想,主要解决教学对象的问题(whomtoteach)。即强调外语教学中学生本身因素起着很大作用,强调了解学生的重要性。外语教学不能就方法而谈方法,教学方法的概念应该扩大到对教学大纲和学生如何学的研究上去。教学思想的变化重心转移到研究学习者的问题。

三、中国外语教学对翻译法的认识

(一)翻译法(thetranslationmethod)的优势

语法翻译法是外语教学中最古老、影响最深远,至今“仍然方兴未艾,大量使用而且相当成功”(朱纯,1994:64)的一种外语教学方法。语法翻译法最早出现于18世纪晚期的欧洲,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它的最早倡导者是德国学者麦丁格(JohannValentinmeidinger)和费克(JohannChristianFick)。这种教学方法提倡用母语教授外语、在教学中以翻译和机械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学习语法为入门途径、强调语法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

(二)翻译法(thetranslationmethod)的局限性

在中国的外语教学过程中,尽管翻译法多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指责,但直到今天,在某些学校外语课上使用翻译法仍然相当普遍。特别是在教师英语水平不高,缺乏专业训练的一些学校更是如此。根据当代的语言学和心理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看来,翻译法存在不少缺点,因此,也是比较落后的。它的缺点是:1.忽视语音和语调的教学,学生口语能力得不到培养;2.过分强调翻译,单纯通过翻译手段教外语,这样容易养成学生使用外语时依靠翻译的习惯,不利于培养学生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3.过分强调语法在教学中的作用。语法讲解从定义出发,根据定义给例句,脱离学生的实际需要和语言水平。学生虽然学了很多的语法规则却不能运用;4.学习的语言材料都是一些文学作品片断,词汇陌生,脱离学生生活实际;5.强调死记硬背,教学方式单一,不易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期末语文教学反思篇6

【关键词】外籍教师;英语写作教学;作用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教育国际化进程的迅速加快,越来越多的外籍教师加入到了我国大学的英语教学队伍中,并且成为高校英语教师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外语教学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于是,外教的英语教学质量及对外教的教学管理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本研究调查了两名中外教师在某大学讲授英语专业第四学期写作课的情况,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写作测试,观察分析外教在写作教学中的作用,试图对如何有效利用外教资源提高英语写作课质量提出更具体、实用的建议。

一、方法与步骤

某大学安排了两名中外教师分别讲授英语专业二年级两个班级的写作课程。这里用a、B来代表他们:a是30多岁的中国人,有英语专业的教学经历;B是加拿大人,50多岁,无英语专业的教学经历。

为保证该课程教学大纲的顺利执行及平行班授课不产生太大差异,向两位教师介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布置授课进度;统一成绩评估方案(学生平时习作和期末考试成绩各占50%);要求教师至少布置学生习作15篇,详细批改其中7至8篇,其余文章可略批加评语。期末结课前讨论确定了考试题型和范围,要求两位教师合作进行出题。

期末考试通过封闭批卷评定成绩,各题由a、B两名教师分别打分,取平均分。

为了验证中外教师讲授英语专业写作课的实际效果,我们对学生做了问卷调查及访谈,将其结果结合成绩统计作定量及定性分析。两个班共48名学生填写了调查问卷,全部有效。问卷包括11个问题,涉及教师授课情况(上课形式、内容、批改)、学生的个人感受(批改的作用、评分公平性、最大获益项、期末考题难度、写作提高的自我感觉等)及建议。我们还对各班学生按该课程的学习成绩分层抽样,开访谈会,并将访谈内容和问卷统计结果相互验证和补充。

二、结果与讨论

表1检验数据说明两名教师对平时作业的评分都较宽松,以鼓励为主,每班平时成绩明显偏高,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英语写作实际水平。期末考试实行匿名评阅,且取评分的均值,成绩评估比较合理,相对客观地反映了学生在英语写作考试中发挥的水平,因此本文以下的有关分析均采用期末考试成绩,以提高信度。

表1两个班级写作成绩概况

(一)两名教师的学生成绩比较

两名教师所教各班学生写作成绩的方差分析显示,两组成绩有显著性差异。中国教师a比较年轻且性格开朗,其上课形式和内容得分(3.49、3.29)要高于性格较为内向的外教B(3.12、3.15),但是问卷调查结果的数据分析又显示,学生认为批改对写作水平影响最大,而外教B批改的认真精细程度统计值(4.34)要高于中国教师a(3.59),差异显著。这种现象部分地说明教师的批改对学生的写作成绩可能产生一定影响,而他们性格差异的影响则较小。

(二)学生在外教课堂教学中的主要收获

表2描述了问卷调查中一个多项选择的结果。在外教的课堂教学中,认为“学到了英语作文结构特点”的学生是最多的。该课程的教学重点是写议论文,这种文体的中、英文篇章结构差异较大:英文作文讲究先给主题句,然后对其解释和拓展,而学生用中文写作时习惯于先做解释,段尾总结,因此外教强调的行文结构给学生留下了较深的印象。“英语表达方式”项的选择人数排在第二位:词汇、句型的贫乏是学生写作中的明显障碍,母语的负迁移又是一个隐,外教的语言优势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帮助。一旦语言障碍减少,思维就比较容易发散开来,此时逻辑推理又可以利用汉语的正迁移,所以学生在思维方式和逻辑推理方面的收获相对较小。

表2学生在外教课堂教学中的主要收获

(三)学生对英语写作课教师的选择

尽管外籍教师在语言知识和技能上具有较大的优势,教学手段也较丰富,但受试学生对英语写作课教师的选择中,外教并不占明显优势。根据问卷调查数据(表4)所做的检验结果显示,选择外籍教师的人数和选择中国教师的人数无显著性差异。

这项统计结果有些出乎意料。学生认为外籍教师和中国教师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各有长处和不足。外教授课的气氛比较活跃,思路较新颖,语言地道,批改细致,学生学得比较放松,但他们多数不是专业的语言教师,授课内容比较简单松散,随意性太强。中国教师更了解学生的基础、需要及其易犯的错误,讲解较细致,更有针对性,也更容易沟通,有的批改也相当认真仔细,但他们多重视理论,授课较呆板、枯燥。所以学生在选择中根据自己学习写作的需要各有所好,选择结果虽有差异但不明显。

表3学生对英语写作课教师的选择

三、结论与建议

经过调查和统计分析,我们对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外教的主要特点和作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1)外教平时对学生比较宽松,评分偏高。如果加强对他们的教学管理,抓好考试和评估环节,他们会较好地配合并对学生的写作水平给予较客观地评定。(2)学生受益最大的是外教认真细致的批改。批改的精细程度最有可能关系到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3)外教在课堂教学内容中更强调英文作文的结构特点。(4)由于外教的个体差异及流动性,写作课程中外教对学生的吸引力并不明显大于中国教师。

综上所述,如果我们能充分利用好外教的优势,帮助他们扬长避短,他们能在英语写作课上发挥更大的作用。要注意选用对写作教学和批改有兴趣和专长的外教授课,并和他们约定教学进度、作业量、批改的大体次数及具体的考试办法。同时可以试验由外籍教师和中国教师共同教授平行的写作课,既是对双方教师的一种促进交流,也给学生以不同的选择;或者大一的英文写作由中国教师授课,打好句子和段落的基础。大二由外教授课,全面提高学生的语篇能力。

本研究由于样本很少,填写调查问卷和写作测试评分的主观性都很强,写作水平的提高也很难量化,因此外教批改对学生英文写作成绩的提高究竟能起多大的作用,还需要做更多的个案研究和大范围的定量分析,才能得出更有说服力的结论。

参考文献

[1]甘文.外籍教师在地方高校的外语教学中的几点思考[J].海外英语,2014(16).

[2]高凡.外籍教师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11).

[3]胡金玲.中外籍教师英语写作课教学比较――以华中师范大学英语专业写作课为例[J].教师教育论坛,2007(08).

[4]李欣.外籍教师与本籍教师课堂教学特点对比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24).

[5]刘慧芳.外籍教师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优势[J].双语学习,2007(07).

[6]张晓玲.对外籍教师英语教学情况的反思[J].双语学习,2007(9).

期末语文教学反思篇7

关键词:大学文科课堂“是不是”类教师提问

一、引言

本文中大学文科课堂的“是不是”类提问是指除表示反诘性语气之外,在句末带上“是不是”“是吧”“知不知道”“知道吧”“懂吧”“懂不懂”“对不对”“对吧”“好不好”等短语的提问。

目前学界对教师提问语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小学课堂及大学二语教学课堂策略分析,且缺乏足量语料的支撑。我们将近64小时的课堂录音转写材料,整理汇集为2000余条大学文科课堂教师提问语料集,共计63000余字。在此基础上我们发现,“是不是”类提问不是个别教师的口头习惯,它出现频率较高,广泛分布在不同文科科目、不同教师的课堂语言中,总计有963条语料。其中年轻教师比年长教师更倾向于在句末加上“是不是”类短语。根据这一现象,我们对“是不是”类提问进行分析,通过数据统计了解其使用现状,并对此加以解释。此外,结合语料、教育学与心理学,我们试图构建大学文科课堂教师提问机制。

二、分类

大学文科课堂的“是不是”类教师提问可以分为两大类:陈述型与疑问型。

(一)陈述型“是不是”类提问

陈述型提问一般发音较轻,语速快,句末为降调;目的在于放缓教师的讲课节奏,延长供教师思考反应的时间。如:

(1)鲁迅兄弟两个,是吧。

(2)“东”也是“德红切”,对不对。

(3)“你吃了吗?”是吧。

(4)用欧拉图可以看到这部分是交叉的啊,是不是。

(5)你还可以看看这个“秒+V”是不是有类型意义,是吧。

(6)副词的确可以和动词相组合,对吧。

(7)这个是“X不X”是吧。

(8)这边“采采卷耳”是吧。

(9)小a在作案现场也不一定是杀人凶手,是不是。

(10)加个“并非”,是不是。

例(1)、(2)、(6)、(7)、(8)中的前一小句都为既定事实,句末加“是不是”类短语并不带有询问目的,只是放缓讲课的节奏;例(3)、(4)、(5)、(9)、(10)中“是不是”类带有轻微询问意,但目的并不在于由学生做出反应,而是教师需要对前一小句进行判断或操作,此时教师在句末习惯性附上“是不是”类短语,意在使该话题延长1~2秒,使自己有足够的思考时间组织思维与语言,继续这一话题的讲授。

(二)疑问型“是不是”类提问

疑问型提问一般有重音,语速较慢,句末为升调。根据提问目的的不同,疑问型可以分为两类:“有疑而问”与“无疑而问”。

1.有疑而问

有疑而问的目的有3:1.询问学生意见;2.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作大体了解;3.当某一内容师生双方均知晓,而教师突然忘了该内容时,教师有意让学生说出来。如:

(11)我们知道杭州张氏叔侄冤案,是不是?

(12)你们用、全部用wps是吧?现在你们用的。

(13)这个语言类型学啊,大家知不知道?

(14)“老张并非在屋里”是吧?

(15)今年也有个词叫什么啊?诶,今年,就那个马伊是哇?

(16)我之前也给大家介绍了很多套路和方法,是吧?

(17)这个巨人大家应该听说过,是哇?

(18)你们一年本科五千五的学费,是啵?

(19)雷军,知道么?就那个仙桃人,武大毕业的,现在做小米手机的你们知道吧?

(20)方言特征词,知不知道?

(21)梁实秋被鲁迅骂得,什么?是吧?

(22)什么叫同位角?这个是吧?

(23)这是肯定命题,是不是?

(24)它们逻辑性质、逻辑值相同的,是不是?

例(11)、(12)、(17)、(18)、(19)为经验类提问,其目的在于询问学生意见,也隐含了希望学生做出肯定回答之意,但得到否定回答也无妨。例(13)、(14)、(16)、(20)、(22)、(23)、(24)是对以往知识的回顾与应用,教师说出了正确答案,再由学生判断其是否正确,这种调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方式相较于直接提问要简单得多,也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例(15)、(21)属于第三类,教师认为学生知晓某内容,但教师在讲授过程中突然遗忘,此时便借“是不是”类短语有意让学生说出该内容,提醒自己,以便继续教学讲授。

2.无疑而问

无疑而问的目的在于说服学生或引起学生注意。如:

(25)创造词语要造“新词”啊,诶,你不能“生造词”啊,对不对?

(26)说“天爱下雨”,没有说“天喜欢下雨”的,对不对?

(27)你写个招聘启事那不能连招聘对象都不明确啊,是不是?

(28)这个腊梅不是摘的,是折的呀,对不对?

(29)你都没搞清楚你要研究的是个什么东西,你怎么能下手做咧,是吧?

(30)不要把蕴涵和逆蕴涵搞反了,知道吗?

(31)撒种子也不一定有粮,对不对?

(32)现有的语料库是不能达到你们的检索期望的,对不对?

(33)形容词加名词这种搭配的,那就更难找啦,是不是?

(34)他有的是贪生怕死是吧?

(35)我就想问一下,我们一起来举手好啵?我跟你们一样,诶,就是我们支持简体的,我们支持繁体的,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支持繁体的,就是现在要弃繁、要弃简从繁的,我们看看有多少人,我们举一下手好不好?

(36)以一个你熟悉的书籍作为本体,造六个比喻,分别使用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反喻、较喻,分别各造一个,就我们读的书啊,书籍,作为本体,各造一个句子,把我们学的六种的比喻,各造一句,好吧?

(37)无非就是什么,这个是、中国是拿着树根,把树这么举起来,对不对?外国是干什么呢?拿着树根把树朝下,对吧?

(38)上帝让我们有记忆的能力,又让我们遗忘,这是动量守恒啊,对不对?

(39)我们先不考虑这个问题,好不好?

(40)尽信书,不如无书,是吧?

(41)“麻”还是有感觉的,是不是?

(42)有“晕车”,有没有“晕摩托”这个说法?只有说“他晕车,连摩托车也晕。”是不是?

例(25)、(26)、(27)、(28)、(29)、(31)、(32)、(33)、(34)、(35)、(36)、(37)、(38)、(39)、(41)、(42)这16例均为教师对前一小句作出定论性的判断,企图借助“是不是”类短语缓和语气,说服学生,使学生的认知更容易偏向教师的观点,而不允许学生有否定回应;而例(30)、(40)则借助“知道吗”“是吧”引起学生注意。

三、使用现状及原因、作用分析

在课堂中使用“是不是”类提问已不是个别教师的口头习惯,通过调查可以发现,这类提问普遍存在于大学文科教师课堂提问中,平均每节课45分钟会出现4.1次“是不是”类提问,包括“是吧”“是不是”“知道吧”“知道不知道”“懂吧”“懂不懂”等。我们以45岁为界,观察5位年轻教师与13位年长教师使用“是不是”类提问的频率,发现年轻教师每45分钟平均使用次数高达6.8次,而年长教师每45分钟平均使用次数为3次。其中陈述型、疑问型“是不是”类提问所占比例也不同(见表1)。

总体而言,年长教师使用“是不是”类提问的比例较低,仅占26.6%(256/963);相反,年轻教师更倾向使用该类提问,占73.4%(707/963)。无疑而问的使用比例最高,达46.6%,其中又以年轻教师使用最为频繁;陈述型“是不是”类提问使用比例较低,主要使用人群为年长教师。

结合课堂实际情况,我们认为教师在课堂中频繁使用“是不是”类提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3点:

1.课堂授课时,除了提问与学生互动外,教师都要求不断地输出话语,一节课45分钟会给教师带来高强度的体力消耗和疲劳感,这也是年长教师倾向于使用陈述型“是不是”类提问的原因所在。为了放缓讲课节奏,教师会不自觉地在句末加上陈述型“是不是”类短语。

2.当教师在快节奏授课输出话语时,经常会出现一句话不连贯或前后句逻辑出错的现象,这是思维与语言快速反应过程中的不对应现象,这在年轻教师和年长教师中都存在。为了减少这类语言混乱错综及其带来的尴尬,教师经常性地提出“是不是”“知不知道”等为自己留有1~2秒的时间,伺机思考下一句话或下一个讲授点。

3.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企图说服学生接受自己的观点或提醒学生注意听课而利用这一习惯性口语标记。同时,这也是年轻教师不自信的表现。

由此我们也可以了解到“是不是”类提问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四点:

1.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活跃课堂氛围。

2.教师在句末加上“是不是”类提问,可以延长其连续讲课时的思考时间,有利于教师为后续教学组织思维和语言。

3.征求学生意见,以期获得认同感。

4.增强说服力。从心理学上看,“是不是”“是吧”“知道吧”这类句末提问可以有效说服将信将疑、犹豫不决的人,在课堂提问中,此类提问可以更有效地说服学生,并使教学过程更加顺利。

四、教师课堂提问机制

基于教育学、心理学及课堂实际调查,我们拟建了大学文科课堂教师提问机制(见图1)。由教师心理出发,我们可以看出课堂提问语言语表形式形成的深层心理原因及内在驱动力,由此构成了由表及里的教师提问机制。

图1:大学文科课堂教师提问机制示意图

五、结语

本文从提问目的的角度将“是不是”类提问分为陈述型和疑问型(有疑而问、无疑而问),借助数据统计发现了年轻教师更倾向于使用无疑而问型“是不是”类提问,而年长教师则倾向于使用陈述型“是不是”类短语作为句末后缀;同时我们结合课堂实际情况与心理学对“是不是”类提问的作用及其高频出现的原因作了分析;最后基于课堂调查、语料分析及教育心理学构建了大学文科课堂教师提问机制。

(本项目受2013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金支持,本文属项目二期成果。)

参考文献:

[1]冯燕.大学文科课堂教师提问语言研究[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4,(3).

[2]刘焕辉.言语交际学教程[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9.

[3]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孙汝建.口语交际与副语言[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5]涂艳国.教育学导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6]王寅.什么是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2.

[7]杨雪燕.外语教师课堂提问策略的话语分析[J].中国外语,2007,(1).

期末语文教学反思篇8

1、盲目模拟。有的教师一进入期末复习教学就让学生做大量的模拟试卷,反复的综合训练给学生多点刺激,从而造成学生对每个知识点的印象不深刻,并且缺乏新鲜感,让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情绪,降低了复习效果。

2、指导失控。某些教师只是对以前的教学内容作重复的讲解,缺乏给学生新鲜的刺激,系统的梳理,教学效果自然就不明显。

3、简单讲评。有的教师对学生复习训练的结果不予重视,不加反馈,训练题的讲评只对结果,不究过程。

要想让语文复习教学效果充分体现出来,我觉得应该做到“一精、二新、三明、四实”

1、“精典型”:针对学生的实际,某些知识和能力学生掌握得较扎实,复习时可以淡化。有些知识和能力学生掌握得较薄弱,必须选取相关资料进行强化训练,而所选的内容要具备典型性,这样既注意对知识点的涵盖面,又能通过训练,掌握方法。如对语段的阅读训练,力求考虑到结构、内容、写法、语言等多种角度。这样就能“以一当十”掌握规律,培养能力,取得“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

2、“新方式”:将语文知识点按板块复习,把课内和课外相关同质材料串连复习训练。这样知识点集中,系统性强,给学生以强刺激又打破了平时的单元式教学,对知识进行重新梳理、组合,学生具有新鲜感。如在复习时我通常会进行“知识抢答”之类的语文活动,通过竞赛等形式,变出花样,如以小组为单位,给每组既定的分数,设必答题、抢答题,答对加分,答错扣分,最后计算得分,对优胜的进行奖励。而内容围绕语文基础知识运用、古诗文默写等,课内课外兼顾,题目尽量出得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有趣,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学生乐此不疲,老师也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3、“明理由”:对于学生训练题的讲评,老师的最终目的不是学生把题解答正确,而是追究和指导学生怎样得出这个结论的(即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这样的复习教学才能达到“使学生掌握规律、方法”的高度。如对于试卷评讲,教师解说命题的意图,评价试卷——逐题讲评分析,订正错误(可由学生评讲试卷和解题思路、方法,老师作适当点拨启发)——教师小结考试情况,分析典型错误。

期末语文教学反思篇9

【演讲稿范文一】

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今天是第x周,高二将于x月x、x日进行联考。高一将于x月x、x、x三天进行期末联考。高二考语文、数学、英语、综合四门;高一考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九门;我相信各学科都已经进入到紧张的复习阶段。为了提高复习效果,保证期末考试能够圆满完成,在这提几点要求供大家参考:

第一、端正态度,态度决定一切。端正态度就是要充分认识本次期末考试的重要性。期末考试是一个学期以来教和学的总结,是对同学一个学期以来学习的一次检阅,通过期末考试可以反思学习过程,发现学习问题,研究学习方法,进而改进和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质量,以达到我们师生共同进步的目的。特别本次期末考试有着非常重要意义,对于高一学生来说,是文理分科、实验班分班的重要依据。对于高二的学生来说,考完这次惠州模拟考我们就是高三的学生了,高二的同学们,从今天开始,高考冲刺的战役正式打响。你说重不重要?通过这次期末考试我们可以和外面的其他兄弟学校之间进行比较,从而更好的促进我们的学习。

第二、珍惜时间、目标明确。合理安排复习时间,注重复习效果。

同学们!离期末考试高二只有二天,高一也只有7天的时间了,时间对于我们来说相当紧迫,所以我们要求同学们要以期末考试复习为重心,以期末考试为中心,以争取期末考试取得好成绩为目标,把必须要做的事情和可做可不做的事情清楚地分开,安排一个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抓紧时间,认真复习,努力提高复习质量。。

第三、你可以犯错,但必须成长

考试时要紧张但不能过于紧张,要沉着冷静,应临场不乱,不犯低级错误,切忌看错、写错。认真分析试题,仔细推敲,先易后难。,要细心谨慎;要认真思考。做到基础题拿满分,中档题不失分,争取战胜难题,并注意把握时间。工整作答,最大限度地向卷面要分数!同学要善于归纳、总结,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查漏补缺,做到复习到位,消化到位使自己学习水平再上新台阶。

第四、你可以担心,但必须微笑。

期末考试既是知识的检测,又是意志的磨炼。希望同学们能够抓住机会,展示自己,不管成绩怎样,都以积极的心态面的考试,不逃避,勇敢的面对。让我们肯定自己,超越自己,创造自己,让我们心中伴着信念,矢志不渝,带着希望而迈向辉煌!

第五、考试,考的就是人品。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一种“文明考试,诚信做人”的意识,考风是校风的具体反映,没有好的考风不会有好的学风,没有好的学风,就没有高标准的教学质量。考风不正实际上是对刻苦学习、认真答卷、不作弊的的学生的一种打击,是对学习不努力弄虚作假、投机取巧的学生的一种不负责任的放纵,是对学习不努力弄虚作假现象的放纵,更深刻点说是对这些同学的一种贻害,也是对善良家长们的一种极端的伤害。为此学校一直很重视考风建设,从来都是严格考试要求,严肃考试纪律,严肃考风考纪,杜绝违纪作弊现象的发生。

珍惜时间,把握现在,积极行动,我们相信通过师生共同努力,在期末考试中能考出让自己满意的成绩。

谢谢大家

【演讲稿范文二】

马上就是期末考试了,在此,我想送给同学们三句话:诚信是做人之本,平和是应对之策,方法是决胜之关键。

先说第一句:诚信是做人之本。教育家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学校教育的目的就是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所以每每考试,我都爱跟我的学生反复强调一句话:“宁要实事求是的0分,也不要弄虚作假的100分”。作弊实在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行为,作弊者就如《皇帝的新装》中愚蠢的皇帝,就如“掩耳盗铃”故事中可笑的盗铃者,一时蒙蔽的是别人,终生受骗的是自己,我们必须坚决加以摈弃。我们必须树立这样的观念:真实才是真本事,真本事才是真英雄,我们应该严守考纪,诚信考试,诚实做人,亮出真实的成绩,亮出真实的你!把守好思想的大门,别让错误的思想毒害我们的大脑和血液。我们可以在学识能力上逊于他人,但决不能输在诚信这份答卷上。

第二句话是:平和是应对之策。一位专家说:“考试,六分考实力,四分考心理。”就是说一个人心理调节成功与否,将会极大的影响到他的考试成绩。所以我们要在考前把自己的心理调节在最佳状态,这种状态就是平常心,平和心。首先,目标定位要适当。如果把目标定位过高,就会为难以达到目标而增加考试焦虑,影响正常发挥;但如果定位太低,也会影响潜能的发挥。心理学中有一个定律叫做叶克斯一多得森法则,该法则描述了焦虑程度和效率之间的关系:焦虑程度过高和焦虑程度过低时的效率都很低,而中等焦虑时的效率最高。所以,适度的考试焦虑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其次,对结果的期望值要适当。不与同学攀比,而只与“以前的自己比”,今天比昨天好,明天比今天好。对每个同学来说,只要在考试中发挥出自己的水平就是成功。我们要做到十六个字:强化信心、优化情绪、进入状态、充分发挥,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期末语文教学反思篇10

在期中考试结束后,很的同学都会想要做一次自我反思。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八年级语文期中考反思,来欣赏一下吧。

八年级语文期中考反思(一)在学习和做事中有两个必不可少的因素,那就是端正的态度和良好的方法。我记得曾经有一位足球教练说过这样一句话“态度决定一切”,如果你做事态度端正并且非常努力但是最后没有成功,别人也不会责怪你。

方法也非常重要,往往细节决定成败,然而这些细节和你的学习方法紧密相连。

我的第一大问题便是没有学会制定计划,每次回到家,只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接着便是没有头绪的学习,一会儿想读一读英语,不一会儿又做几道数学题,在就是写几篇阅读,翻一番名著小说,总之像只无头苍蝇一样乱忙碌,心一直烦躁,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没有什么收获。真是这样低效率的学习才会使我在考试前手忙脚乱的复习,怀着临时抱佛脚的心理进入考场,考试后自然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把握与自信。我应为下阶段的学习指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并要坚持下来。既然了解到自己学习上的问题,就要改正过来。光说不做可不行。都说人战胜自己是最大的超越,将坏习惯消除,好习惯继续坚持,我坚信自己的成绩会有很大的提高,加油!

在发成绩那天,我明知道自己好多题都不太确定,但我还是期待着有奇迹发生。果然还是印证了那句谚语:一分耕耘,一份收获。我考砸了,而且除了英语发挥一般,其他两科都考得是前所未有的差。这次比月考考得还糟糕。

不过在悲哀的同时,我觉得这次期中考试也给我敲响了警钟:一定要努力了。我可不想让我的学习跟那次运动会似的:刚开始跑得太慢,等想起来冲刺,已经快到终点了,已经来不及了。跌倒了不要紧,就怕爬不起来。虽然我这次失败了,但我也不灰心。在只剩下的一个多月里,我会给自己制定一个新的学习计划,抓紧每分每秒地努力学习。现在努力还不晚,知道自己学习上哪有漏洞,赶紧把它弄懂,争取在期末考试中考一个好成绩。别又在期末唉声叹气的说:我要是早点努力就好了。

从今天起,从现在起,开始努力吧!

八年级语文期中考反思(二)在刚刚结束的期中考试里,我犯了很多不该犯的错误。

我一向语文很好,可是这次鬼使神差的,语文竟然错了很多不该错的地方。经过我的仔细反思,我想这和我阅读题目不认真有着很大的关系。这点也同样延伸到了数学和英语方面。很多计算和语法上的小错误让我丢掉了不少分数.

我知道老师对于我有着很大的期望,可是我还是没有考好。对于这点我感到十分抱歉。但是既然犯了错误就要改正,所以,通过考试我也想了很多以后一定要学习的东西。

首先我要改掉考试不细心读题目的坏习惯。有时候我往往看着题目前面就顺手把后面的问题写上了,但是却错了很多。这也许也和答题技巧有关系。总之,通过以后的练习,我一定要在考试的过程之中认真审题,自习读题,把题目看准、看好。时间允许的时候要多检查几遍,绝对不允许自己再犯类似于这样的无谓的错误。

其次,我还要加强语文、数学、英语三门主科的习题强化。通过考试,我终于明白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平日大家都聚在一起做一样的题目,感觉不出来有什么明显的差异。可是一当考试,才发现原来那么多考试题目是我从来看都没看过的(你就先编着吧)。只怪自己买的练习题做的少。不能允许自己再继续这样下去,所以,我一定要加倍努力,从这次考试之中汲取教训,增加力量,为下一次考试做好准备,打好基础。

考试技巧贵在练习。生活之中,我还要多多加强自己的练习和复习,考试之前制定周详的复习计划,不再手忙脚乱,没有方向。平日生活学习中学会积累,语文积累好词好句,数学也要多积累难的题目,英语则是语法项目。对做完形填空等练习题也是提高英语的好方法。

期中考试毕竟不是期末考试,我还是有机会的。下一次考试,我要更努力,争取不让老师、家长和同学们失望。不让自己失望。

对于各科老师,我希望老师不要对我失去信心,虽然我这次考得并不理想,但是我相信自己的实力。下一次考试,我一定会努力的!

八年级语文期中考反思(三)一、教学没能真正达到教学目标,尽管我每次备课时在教学目标的设立,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学法指导等诸方面都有自己的设计和安排,但是在真正的教学过程中更多的采用的是教师教知识,学生记知识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生怕自己讲的不够多,有时一堂课下来,满堂灌,原定的教学目标很难完全实现,教学目标无从谈起。

对策:教学目标的确立,要围绕并使学生掌握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语文知识,通过学生的联想.阅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对教学目标的实施,要正确处理师与生,教与学的关系,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给足学生思考的空间,突显在学生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切实达到教学活动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

二、对教材的把握与切入点不准,缺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使学生产生对语文学习的抑制情绪。现用的语文教材是在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理念指导下编写的,具有时代性和超前性,特别是强调了生活的语文和学习的实用性,符合当代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要求。但我教学过程当中仍然难弃传统的思维和方式,乃至全搬教材,因此学生感到课堂空洞、乏味,久而久之产生了对语文学习的抑制情绪,影响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非智力因素的调动。

对策:紧扣语文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语文学科的特色,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尤其要重视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达到最优化。例如:在教学素材的选取上,要充分围绕对生活有用的语文,对学生终生有用的语文;教学方法上要突出个性化的教学,满足学生的参与欲、表现欲、竞争感和成就感,通过对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克服由非智力因素而造成的学习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