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小学语文思政课心得体会十篇小学语文思政课心得体会十篇

小学语文思政课心得体会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13:19

小学语文思政课心得体会篇1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话语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4)35-0228-02

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是指为了完成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任务和实现其教学功能而建构的一整套话语形式,包括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和非言语等。马卡连柯说:“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的不同,就可能相差20倍。”可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话语的能力和水平对于课堂效果乃至整个教学质量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要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就必须首先实现其话语体系的创新。

一、口头语言的创新

口头语言是课堂教学中最基本、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话语形式。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口头语言要提高实效性,增强针对性,实现创造性。要科学而艺术地贯彻和落实“学术问题通俗化,政治问题生活化,复杂问题简明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原则,就必须做到实现口头语言的“三化”。

其一是语言的形象化。教育家季米良捷夫说过:“教师不是传声筒,把书本的东西传达出来;不是照相机,把现实复印出来。而是艺术家和创造者。”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在正确表达内容原则的基础上,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把深奥的哲理浅显化,烦琐的知识条理化。在语言表达中,可通过多用口语、会用短句、巧用问句、善用排比、常用比喻、来点幽默等多种修辞手段增加语言的形象化。另外,还可以灵活使用各种艺术语言,如诗歌语言,笔者在讲授《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课程时,就举办了诗词朗诵会,在几十首经典诗词中带领学生回顾中国革命和中国建设走过的那些光辉岁月;如小品或情景剧语言,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让学生们通过排演道德小品和法制情景剧的形式,将抽象的知识、原理、规范等通过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们在寓教于乐中得到教育,受到启迪。

其二是语言的个性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具有对课程阐释的话语之外,还应该展现个性话语。比如,有的教师亲切自然,如春风化雨;有的教师激情洋溢,如山洪倾泻;有的教师讲话幽默生动,课堂上常常笑声不断;有的教师严谨而富有哲理,总能引发学生的思考……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仅要传授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做什么样人”和“怎样做人”,所以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要清晰传授课程要求的知识,而且要使学生的人格受到熏陶,精神得到陶冶。这就要求教师既要博采众长,又要从自身的优势特点出发,要博览群书,不断提升个人的精神境界,提高自己反思批判的能力,充实自己的个人话语,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形成具有个性化特征的教学语言风格。

其三是语言的时尚化。所谓语言的时尚化是指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注重和提取符合高职学生实际和适合他们特点的新话语,如网络话语。当前,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不断出现,而年轻的大学生是最热衷的使用者,他们当中绝大多数人被称为“网络居民”,网络话语成为青年学生群体喜爱并乐于使用的一种新型的沟通媒介。它打破了传统话语的语境严肃、语法规范、语词固定的特点,而呈现出多样性、开放性、娱乐性和不规范性等特点[1]。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敢于和善于关注学生的网络世界和生活,要大胆借鉴和运用那些蕴含着健康、有益的思想和正能量的话语,借鉴一些符合高职学生心理需求的话语内容和表达方式,丰富课堂教学的话语内容,适应大学生在网上交流的方式,真正做到与大学生在同一个语境下实现对话和交流。

二、书面语言的创新

所谓书面语言,是指凭借文字、图表等符号载体进行信息传递的一种语言形式,在教学中,其主要包括教材、辅助书面材料、多媒体课件和教师的板书等。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中,书面语言是不可或缺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1.实现教材的文本语言向教学实践语言的转换

文本,是固定书写下来的语言。教材是“作者在特定的语境中的一种言说,语言通过书写形成文本后,具有间接性、抽象性、历史性,与其最初的语境保持距离,获得“自主性”,向读者敞开一种可能的世界,不同的解读就可获得不同的意义[2]。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这方面的特点就更为突出和明显,总体上常常以结论式的语言和学术性的解释语言为主,读这样的教材总是相对枯燥的、死板的。如果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照本宣科,只会把教材上的条条框框摘到ppt上或黑板上,对着教材进行苍白的、空洞的、干巴巴的讲解,学生听课的感觉和读教材的感觉差不多,那么课堂就一定会变成毫无生气、枯燥无味的“三味书屋”。因此,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在认真研读教材,理解和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用现时性、鲜活性、口语化、生活化的课堂实践语言,因地制宜加以发挥阐释,增加交流的可听性和实效性,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变成富有吸引力的春意盎然的“百草园”。

2.增强书面语言的丰富性和有效性

人们通常说一门好课应该包括:一本好教材,一个好老师,一套好课件。由此可见,在课堂授课中,书面语言这种形式是非常重要的,甚至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如何让其更丰富,更有效是值得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好好研究的问题。譬如,教师的多媒体课件,不应该是简单的“教材拷贝”和“黑板搬家”,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综合构思设计文字、图表、动画、声像等多媒体工具,创造性地展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知识和信息。那些图文并茂,多种手段巧妙使用的精彩多媒体课件,能令学生的视觉、听觉都能得到享受,学生们会感到直观生动,赏心悦目。同样,教材和辅助教材的书面语言亦可以更亲切自然、生动活泼,更适应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接受能力。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愿意看、喜欢读,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非言语的创新

非言语是指人们相互之间除了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进行沟通之外,还运用其他的方式,如通过眼神、手势、空间距离等身体语言和语气语调等副语音进行沟通,学术界把这种类型的沟通称为“非言语沟通”。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交互双方口头沟通的相互理解中,语言占7%,副语言占38%,身体语言占55%,可见,非言语这种形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效果中是非常重要的。

1.运用恰当的副语言加强课堂教学效果

传统印象中许多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讲课时都不太注意副语言的运用,比如,在音量的控制上,最常见的类型就是高声讲课、慷慨激昂,甚至声嘶力竭。在语气语调上,有的自始至终平淡如白开水,令人索然无味;有的高亢激烈,一副居高临下、不容置疑的腔调。在语速上,有的老师说话像开机关枪,使学生应接不暇,来不及吸收和消化;有的则过于慢条斯理,导致学生无法集中精力,甚至怀疑老师的思维太慢。其实,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课堂上根据授课内容恰当地运用自己的副语言,对教师的有声语言将能起到非常好地衬托或烘托作用。优秀的教师能够做到抑扬顿挫、高低起伏,让学生感觉朗朗入耳,余音绕梁。在音量的运用上,应该保持适度,可根据授课内容调整音量的大小,注意“大”不能大到吓人一跳,“小”不能小到别人听不到,大小之间的变化要自然。在语气语调上,要尽量用亲切自然的语气语调说话,这样会让学生有如沐春风的感觉。同时还要能做到灵活变化。如在和学生互动时多使用鼓励的语气、赞赏的语气、商讨的语气;在讲到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民的成就时,使用兴奋、自豪的语气语调;在抨击社会丑恶时使用激动、甚至愤怒的语气语调将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真性情。在讲课节奏的把握上,应快慢有致,甚至有时授课过程中停顿、沉默的运用,都将发人深思,产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2.运用良好的身体语言加强课堂教学效果

首先,是面部表情语言。优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表情自然、和蔼可亲,在课堂上如春风拂面,让学生愿意亲近。如果一个思政课教师上课经常面无表情,或者一副高高在上的冷漠表情,或紧张僵硬的表情,都会拒人千里,令人生厌。其次,是身体动作语言。其一是身体姿态,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讲课时最好站着讲,而不是坐在讲台后面,那样就像在做报告。而当学生们分组研讨或交流发言时,教师最好坐到学生当中,参与学生们的交流,而不是袖手旁观地站着,或像监考一样在教室里走来走去。无论是站着还是坐着,教师都要保持姿态的端正和优雅,保持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其二是使用恰当的手势。使用恰当的手势可以加强思政课教师语言表达的效果,同时会让自己显得更活跃、更生动。在使用手势时要注意做到表意明确、自然适度,手势不宜过多过大也不宜过于单一,多使用积极的手势。再次,是空间距离的把握。按照美国学者爱德华・t.霍尔的划分,人际距离主要有亲密距离、私人距离、社交距离和公共距离。课堂上讲台与学生之间的距离通常属于公共距离,如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总是坐在或站在讲台上授课,那么他(她)就显得高高在上,和学生之间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都很远。所以,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师在讲课时应适当地走到学生面前,在教室中走动,尤其是在和学生互动时,能走到学生身边,甚至可以就站在或坐在学生当中讲,当教师和学生的空间距离拉近后,心理距离也会慢慢拉近。

参考文献:

[1]倪瑞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路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1).

[2]杨红英.走出课堂教学的话语困境―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实效性的思考[J].高教研究,2009(1).

收稿日期:2014-10-13

小学语文思政课心得体会篇2

韩国高校没有如我国高校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概论”、“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等这样的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程,普通高校系统思想政治教育也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课程及教材,但这并不说明韩国高校不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韩国高校在伦理、道德、政治等文科课程开设方面非常丰富,这些课程具有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韩国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载体。

一、首尔大学课程开设的总体情况

首尔大学是韩国著名的一所公立大学,在韩国高校中排第一,在亚洲大学中排名榜第六,世界第63,全校有冠岳、莲建等2个校区,设有16个单科学院及研究生院、3个专科研究所(专修研究生院)、93个研究中心及支援单位。首尔大学校建校以来,一直领导着各学术界的发展,并培养出了一批社会各界领导人物,享有“韩民族最高学府之称”。2006年首尔大学校迎来了建校60周年,学校为发展成为以研究为中心的大学,颁布了长期发展计划,又制定了21世纪中长期发展计划并正在推进中。现在正在履行以集中培养高等人才为目标的“头脑韩国21工程”,为培养出有竞争力的研究人员,从而发展成为世界一流水平的研究型、综合型大学而努力。

首尔大学学士毕业所必需的最低课程总学分为130学分。其中,基础课程为36学分以上,专业课程为39学分以上。其课程分为教养课程(相当于我国高校的公共课)和专业课程两大类,其中教养课程分为基础课,核心课和一般教养课三类,赋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课程主要体现在教养课中的核心课和一般教养课[1]。

二、从课程设置看首尔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

1.非常重视宗教与哲学教育,注重学生价值观的引导与培育。韩国高校宗教课程的内容与目的在于介绍宗教知识、培养宗教价值评估能力。宗教课程本身并不属于道德教育课程,但是宗教课程担负着重要的道德教化功能,是德育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儒家伦理教育一直是韩国道德教育的根本,但随着西方伦理观念的不断传播,韩国也存在东西方道德观念的冲突。目前,韩国试图走的是一条融合东西方道德的道路,东西方宗教课程在不同高等院校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重视。但是,“各所高校在宗教道德课程设置理念和两类宗教课程道德教育的功能方面仍然是有差异的。各高校宗教课程设置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只是从自身的传统和性质出发,比如高丽大学更侧重于东方宗教教育,致力于对中国儒教、道教和佛教的研究,大致定位在东亚文化圈;而梨花女子大学则明显偏重于西方基督教教育,汉阳大学则是两者均有所侧重。”[2]首尔大学则在核心教养课中开设了东西方宗教智慧、现代宗教与文化、伊斯兰文明与世界史、圣经与基督教文化理解、宗教象征的理解等五门宗教课程,一般教养课中则开设了宗教学概论、宗教与文化、人与宗教、宗教与艺术、世界宗教入门、善与宗教修行、现代文化与基督教、佛教哲学、道教哲学等九门课程,这些课程涉及世界的各大主要宗教,注重宗教与其他方面相结合,加强学生的综合理解,以发展学生的宗教价值评估能力,提高学生的自我鉴别能力和自律能力和伦理道德判断能力。

同时,韩国高校普遍非常重视对学生的哲学教育,首尔大学在一般教养课中开设了32门哲学相关课程[3],从课程名称可以看出,首尔大学注重哲学与宗教、哲学与文学、哲学与历史、哲学与科学技术相结合,让学生用大视野人生意义与价值进行审视。

2.非常重视历史、法治教育,注重学生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锻造。韩国高校历史、法律教育课程十分丰富,目的是锻造学生责任感和使命感。首尔大学开设了多样的历史必修和选修课程,如核心教养课中所开设的韩国史评论、东亚国家间韩国古代史论争、历史与历史再现以及一般教养课所开设的32门历史类课程[4]。学校在注重世界历史介绍的同时,非常注重本国历史的挖掘。

韩国作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民主法治观念是韩国国民精神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法律课程自然成了学校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在韩国高校,对法律教育的重视程度比历史教育有过之而无不及。首尔大学核心教养课开设了社会与法、女性与法、市场经济与法民主、公民与宪法,一般教养课中开设的法学概论、法与伦理等法律课程。注重法治教育与各科专业教育结合,提高学生在专业领域的法制和道德观念,其目的就是提高学生在专业领域的人文伦理和社会法制观念。通过法制教育,让大学生自觉守法、增强国家认同感,提高使命感。

3.非常重视语言教育,注重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韩国高校普遍重视外语学习,大量的外语课程出现在韩国高校公共课程当中。首尔大学开设了包括韩语在内的17种语言课,共计77门。重视国语学习,外语教育以中文和英文为主,另外开设有法语、德语、俄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意大利语、希腊语、拉丁语、日语、阿拉伯语、印度语、斯瓦希里语、马来语、蒙古语等多种外语[4],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目的在于培育符合全球化要求的现代人才,促进学生思想素质的提升和国际视野的打造。语言本身只是交流的工具,但是通过语言文化的学习却能发挥政治教育的作用,这充分体现了韩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隐蔽性和渗透性。“培养精通听说读写能力和外语语法的现代韩国国民,使他们成为新千年内有创造力和高素质的领导人”[2],这正是韩国政府和大学所期望的目标。

三、首尔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开设对我们的启示

首尔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做法与我国普通高校有着相似之处,如重视历史教育等。但也有着很大的不同之处。透过首尔大学,我们不难发现韩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其一,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设置方式隐性化。从课程设置可以看出,首尔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依托历史、宗教、哲学、语言等课程进行,重视这些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其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设置多样化。不管是宗教,还是哲学、语言,首尔大学都开设有丰富的必修、选修课程供学生学习。笔者认为,这些特点给我们带来的启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与注重与本国国情相结合。韩国高校课程设置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是:重视儒家传统文化和本国国情,同时注重国际形势的大背景。众所周知,现代社会发展变化非常快,脱离形势的思想政治教育必然会丧失目标,参与社会实践就能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经历实践过程的锤炼。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继续坚持“意识形态化”,把握正确方向。纵观世界,各个国家都在旗帜鲜明地宣扬本国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美、英、法、德、日都在宣传资本主义如何优越,韩国则一方面毫不含糊地宣传自己的建国理念,一方面又抵制“西方”思想的侵蚀。政治性是思想政治教育题中应有之义,我们绝不能忽视。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并且宣传四项基本原则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含义,抵御文化入侵。在这方面苏联、东欧的教训是值得我们借鉴的。韩国非常重视社会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因为思想教育对象生活在现实之中,无时无刻不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我们也必须调动一切因素,一切手段,包括家庭、学校、社会团体和大众传媒,注重营造思想政治工作的氛围,保持思想政治教育强烈的渗透性和持久性,使学生们在良好的大小氛围中经受精神的洗礼,提高思想境界和民族认同感。

3.加强对本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务。韩国人很好地继承了我国传统儒家思想,在高校普遍推崇儒家思想。在新形势下我们更应该加强对传统儒家思想的研究,充分挖掘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儒家思想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在于“道德教化”,这是在国家主导下的全社会的教育行为,是培育民族精神和良好社会风气的根本环节。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在党和国家大力倡导加强文化软实力的今天,如何将挖掘和利用文化传统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符合本国需要的人才,以保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可以从韩国的做法中获得参考点。

小学语文思政课心得体会篇3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审美化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审美化,是指教师自觉地运用“美的尺度”去指导课堂教学活动,使一切课堂教学行为渗透着美的形象、美的情感、美的趣味和美的创造,使课堂教学本身成为审美的对象;让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欣赏美、体验美,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得到课堂教学艺术美的享受,从而使学生具备轻松愉快、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现和挖掘教材的审美因素,着力启发、诱导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意念,在美感体验中,对形象、感染、愉悦、和谐、新奇、倾慕、景仰等进行审美处理,使思想政治课的一些内容改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神奇,变枯燥为魅力。让教师和学生在审美情感的参与下,在美的享受中,把思想政治课的理性内容与感性形式、抽象概念与生动形象有机地统一起来,把发展智力与陶冶情操、深奥的知识理论传授和动情的美感体验完美地结合起来,从而取得相得益彰、事半功倍的课堂教学效果。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审美化主要包括课堂导语设计、课堂气氛、课堂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手段、课堂教学语言、教师教态、板书设计等方面的审美化。下面擘肌分理,条分缕析。

㈠课堂导语传递美

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导语应像磁石,深深地把学生吸引住;象重锤,重重敲在学生心上;象钥匙,启开学生的心扉。将学生带入美丽多姿的政治天地,采撷新鲜的花朵。设计课堂导语传递美主要依赖以下路径:

1.运用时事热点作为导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思想政治课导语中,用富有时代特色的语言,透视学生喜闻乐见的热点,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实际问题,运用事实说明理论,会增强理论的说服力,提高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如高三《思想政治》讲到影响国际关系的因素时,就可以运用美国与伊拉克之间的战争来导入,让学生分析战争爆发的原因,从而得出美国为石油而战,阐明了国家利益和国家性质决定国际关系。这样的悬念既使学生增强学习兴趣,又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可以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

2.紧扣学习重点,启迪学生的思维

思想政治课每一堂课都有学习重点,围绕重点来设计导语,能将新鲜感和学习兴趣自然地引入学习内容的轨道,从而集中精力积极思考和探求,以期突破学习重点。如,在讲高二《思想政治》第八课“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时,就可以先向学生出示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照片,并绘声绘色地讲述大峡谷中的种种神秘的传说,然后讲这些传说是否真实,还有待证实。我国科学考察队克服千难万险,两次徒步穿越大峡谷,找到了传说中的雅鲁藏布瀑布群,发现了大量珍稀物种,获得了许多新知识,没有科学考察的实践活动,就没有这些成果的获得。这样也很自然地导入新课,又突出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一重点。

3.运用典故,抛砖引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在讲“商品的价值量”内容时,我引入了一个法国的典故:“在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的小说《项链》中,玛蒂尔德太太为参加舞会,向好朋友借了一串漂亮的钻石项链。舞会后,项链丢失了。她不敢把实情告诉好朋友,只得省吃俭用,四处借债,用3.6万法郎的高价从珠宝店买了一串相似的钻石项链,还给了自己的好朋友。为此,玛蒂尔德太太负债累累,并过早地衰老了。10年后,当她把真情告诉那个好朋友时,朋友却说那串项链不是真钻石制作的,至多只值500法郎。500法郎与3.6万法郎,价值整整相差71倍。两串同样用于装饰的相似的项链,在价格上却有如此大的差别,这就涉及到商品的价值量问题了。”于是马上引入价值量的概念:“商品的价值量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通过以《项链》的典故引入到课文,学生的学习动机被激发出来,这样运用典故来进行导课,可以使枯燥的政治课富有文学魅力,强化了思想政治课的审美功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㈡课堂氛围氤氲美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需要有良好的心境,而良好心境的培养,除了学生加强自我修养外,就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而言,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优化课堂教学的心理环境,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和审美学习氛围。教师用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用自己的人格影响学生的人格,用自己的心灵呼应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在愉快、心境开朗的状态下获得知识和增强能力。

营造轻松愉快的审美课堂教学气氛的主要路径:

首先,引进美育情感体验机制。通过美好情感对师生的感染和熏陶,使学生心情得到愉悦、心弦受到感动的同时,感情得到纯正,性情得以陶冶,心灵得到净化,从而达到人性的完美、人格修养、人生境界的提升。

其次,进行审美情感的交流,促进师生双方的感情沟通和相互认同,形成积极的情感依恋,达到审美化。审美情感交流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情绪表达渠道,使他们的情绪情感能力完善起来。

最后,让课堂充满真情,焕发生命的活力。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可尊、可敬、可信的魅力,正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㈢课堂教学方法体现美

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方法的审美性是指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打破脱离现实、简单说教和学生被动接受教诲的一维局面,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心情愉悦的审美过程中,诚服于思想政治课所特有的教育功能。课堂上,思想政治课教师可围绕传授的知识内容,结合学生身边的事物,采取充满情趣的问答、对话和讨论等形式进行教学;也可以用一些富有哲理和趣味性的寓言、故事、案例等导入主题或解释、说明相关内容;还可以音乐、绘画、文学作品为载体,使学生在艺术享受中感悟生活的真谛;与此同时,还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刺激学生的多个感官,让学生明辩事理。

㈣课堂教学手段表达美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必须要改变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的教学,要大胆地让艺术走进课堂。一段或舒缓或激昂的音乐,一首或朦胧或澎湃的小诗,一幅或寓意深远或包涵历史的美术作品,都可在课堂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比如,在讲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时候可运用投影展示毕加索的反战名画《格尔尼卡》,然后介绍《格尔尼卡》的创作经过,再和同学一起挖掘蕴藏在作品抽象的画面背后的深刻寓意,使学生在欣赏伟大作品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和平的美好与战争的残酷,更为毕加索冒着生命危险,勇敢地用画笔控拆法西斯分子对格尔尼卡无辜人民的野蛮轰炸罪行的壮举而感慨。可见充分发挥艺术的欣赏,不仅能使课堂变得生机盎然、优美和谐,更能让学生在欣赏中有所感悟,在欣赏中领略人文精神,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㈤课堂教学语言洋溢美

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都有这样的体会:听一堂好课,就像观赏一幅名画,心动神移;就像欣赏一首名曲,余音在耳。这就是教学语言的审美价值。马卡连柯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作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其语言应该具有以下特点。

⒈课堂教学语言要精炼、准确、清晰、逻辑性强。

语言精炼要求教师能提纲挈领和简明扼要地表达基本原理、主要观点、重点、难点。词约旨丰,一语中的,有详有略,详略得体。思想政治课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理论观点和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对学生较系统地进行思想道德和政治思想教育的一门课程。它的基本概念、原理、观点很多,都有严密的逻辑性和科学性,因此,每句教学语言用词要准确,不能有半点的模棱两可和含糊不清。语言清晰主要指吐字清晰和思路清晰。语言要有逻辑性指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语言要前后一贯,上下承接,顺理成章,合乎思维的逻辑规则。

⒉课堂教学语言要有节奏、抑扬顿挫、富有情感性。

语言的节奏要以感情变化为基础,更要与教学内容本身相一致,做到快慢得当,高低适宜。语言要有抑扬顿挫是指教师上课的语调处理的高低起伏的统一,为了表达一种内容就必须带一种一气呵成的语势,象飞瀑激流,气吞长虹,动人心魄;有时为了表达另一种内容,语言宜平缓清晰,一字一句,字正腔圆,犹如溪流滴水,叮当有声。教学语言的情感性原则是指思想政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用饱含真情的语言,传授知识,教育学生并使学生的情感受到感染,引起心理上的共鸣。

⒊风趣含蓄、富有幽默性

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描述情景、观点、事物等来产生幽默,以增强讲课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如在分析唯心主义世界观时,可作以下举例:贝克莱是英国的大主教,著名的哲学家,是一个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者,他提出一个公式:“存在即被感知”。他曾说:“我说我书写用的桌子存在,就是说我看见它,摸到它”。于是有人去问:“贝克莱先生,按你这么说,当你站在悬崖边时,面对着是峡谷,难道你只要闭上眼睛,世界上就没有什么悬崖了吗?”贝克莱说:“哦,不错。”“那好,你就往前走吧。”寓教于笑声中,寓讽刺于笑声中,使学生在笑声中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贝克莱唯心主义理论是愚蠢可笑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应重视语言的运用,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以达到丝丝入扣,拨人心弦的艺术效果。

㈥教师的教态散发美

教师的教态指教师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表现出来的手势、姿态、表情等。优美的教态,是一种高超的教学技巧,它是教师得心应手地组织课堂教学,实施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同时,也是激发学生学习情趣,获得美感熏陶的必要手段。高中思想政治教师教态美的构成和要求:

⒈仪表美

政治教师的仪表要遵循以下几个要求:一是符合审美要求。从审美角度分析,就要求教师的仪表要整洁、大方,使学生赏心悦目,得到一种美的享受。二是符合职业要求。教师不但以自身的知识教诲着学生,而且以自己的人格影响着学生。这种职业特点就要求教师仪表既不能追求时髦,又要不落俗套。三是符合学科特点。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相对严肃的学科,政治教师既是知识的化身,又是伦理的榜样。所以,仪表要注意端正、庄重。

⒉姿态美

思想政治教师讲究姿态美,要自然、适度、得体,或者老成持重而不流于板滞,或谈笑风生而不流于滑稽,或潇洒飘逸而不流于矫饰,或文静雅致而不流于孤高。

⒊仪态美

教师的教学仪态是教师素质、修养和精神内涵的审美展示。政治教师的仪态具体要做到以下两方面:一是要大方得体,稳重大方、自然从容。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必须优雅得体、潇洒大方,处处给人以美的姿态。二是要和蔼可亲。教师的教学态度要和蔼可亲,尊重每个学生,提问时要和颜悦色,并报以热情和期待,启发诱导时耐心细致、循循善诱,对学生的批评要从善意出发,和风细雨,严而有度。

㈦课堂教学板书浓缩美

课堂教学板书指教师在讲课时,在黑板上书写文字传达教学内容的活动。一幅好的板书,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一目了然,清晰明确,同时还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辩证思维能力。板书必须字迹整洁、简明扼要,且体现很强的逻辑性和艺术性,尤其思想政治课最适合用纲要信号式板书和框架式板书。比如:高二第四课第二节第一框可这样板书:

质变(突变)

事物发展的状态

量变(渐变)

参考文献:

⒈王鸣英.《论审美学习对增强思想政治课德育有效性的意义及运用》[J].《福建教育论坛》,2003第10期。

小学语文思政课心得体会篇4

关键词:新课改政治教学语言艺术有效性

语言(包括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是政治课教学中组织教学、传授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简洁、形象、严谨、深刻、有激励性和感染性的语言,经科学设计,巧妙应用,对营造活泼、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感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高效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高中思想政治在学生眼里通常是枯燥无味、理论性偏强的学科,这就要求政治教师应提高语言素养,让政治教学语言清晰悦耳,充满艺术魅力,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效。那么新课程下如何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语言的有效性呢?笔者认为有效的课堂教学语言不仅要有意境美、内容美和形象美,更要有节奏美、音韵美和情感美。

一、多姿多彩的语言砥砺,散发政治的课堂魅力

高尔基曾经说过:“语言是蜜,可以粘住一切。”政治课教学有时会让学生觉得比较乏味、干瘪,教师如果能够通过多姿多彩的语言表达,不仅能够活跃课堂,缓解课堂紧张,也可以拉近师生距离,提高教学效果。如在讲“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时,教师可深情朗诵一首古诗《小松》:“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从这首诗中分析,小松成长过程是曲折性和前进性的统一,同时也可以分析小松从一天天长高的量变到成凌云巨松的质变。老师就可以把比较深奥的哲学道理深入浅出的讲解,既简练了课堂的语言表达,同时让学生的思维之舟,在知识的长河里“轻舟已过万重山”,增长了知识,拓宽了视野,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教学效果。有时可以把枯燥乏味的知识编成朗朗上口的顺口溜,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如讲“新时代的劳动者”中劳动者合法权益时,把课本中一段探究性材料改成顺口溜“印刷单位工作受罪,加工加点心里憔悴。日不能息夜不能寐,厂方一叫立即到位。一年到头受苦受累,休息休假拒绝反对。噪声刺耳充满异味,日积月累伤及脾肺。工资老拖总是迟给,保险福利从没到位。劳动法规统统作废!”然后再问侵犯了劳动者的哪些权益,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习思考的热情,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有声有色的语言节奏,增强政治的情感渗透

古人说:“言,心声也”,语言作为艺术,第一要紧的是“心”,“心”有所感,“心”存至情,方能口吐珠玑,“言的心声”是言的神韵,这是语言的灵魂。

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教学语言形象生动,语速快慢得当,语调抑扬顿挫,语气轻重缓急,声情并茂,充满情感,使学生听了“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情绪,使课堂气氛活跃;有的教师则不然,虽然满腹经纶,却词难达意,语不传情,使课堂气氛紧张,学生死气沉沉。课堂的音量过大,超过学生的心理承受力,使他们听来刺耳,不舒服,甚至产生厌烦心理,造成听课情绪低落。音量过小,学生听来吃力,得不到有效的感知,同样会产生厌烦心理,导致学习兴趣下降。再说政治课教学本身肩负德育的任务,在一些思想引导上,教师语调语速和语言感情的把握非常关键。例如对亲临灾区抗灾的材料表述中,应该是富有深情,情感要富有感染力,才能让学生深切感受总理亲民、爱民,突出政府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同时当需要强调某一概念或原理中的关键字词时,当学生思维出现疲惫,注意力不够集中时,可适当的增加音量,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振奋精神。当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全部调动起来时,可适当降低音量。总之,政治教师要科学地掌握音量节奏,努力做到生动流畅、顿挫有致、委婉动听,还要有动作感、立体化,使讲课成为“动”的艺术。这样不仅能让学生爱听易懂、印象深刻,还能让学生享受美的熏陶,使其终生难忘、终身受益。

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讲解的语言应当做到声调抑扬顿挫恰当、节奏轻重缓急适宜、速度快慢适中、声音洪亮清晰、条理清楚、语言亲切、富有情感色彩,还可以运用手势、体态、眼神、表情等来帮助表达。如果所教的原理内容比较复杂,无法用简练的语言讲清楚时,则可以采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或比较熟悉的事物来比喻,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惟妙惟肖的语言意境,营造政治的和谐体验

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语言的。”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事物和现象所持情感的喜、怒、哀、乐要表之于语言。情感丰富,可以讲得眉飞色舞,生动传神。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注意什么、感受什么、联想什么,以及表达什么,关键在于教师怎样利用教学语言进行引导,善于引导学生关注教师的教学语言总能沟通师生的思维,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学生的共鸣。如在讲解“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一段中,把平均分配编成顺口溜:“前天:百来人口一起干,干多干少都一样,干完回去吃锅饭,锅饭使人变懒汉,结果都是穷光蛋。”按生产要素分配可编成为“今天:如今我已成老板,指挥他人把活干,一月工资两三万,还有股息可入账,时代真是不一样。”同时鼓励学生小组合作创编出按劳分配的“昨天”。因此教师运用语言艺术时要把学生当成一个活的主体,让学习有广阔的空间,学生就会表现出一个自主的特色,在丰富多彩的创新活动中,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这样就能理解学生这个年龄阶段的许多幼稚的想法和做法;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并不失时机地加以正确的指导和引导;尊重学生的人格,把学生真正看作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努力创设一种相对宽松、自由的学习体验环境,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做的无畏精神。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如果能做到“以声引人,有吸引力,能抓住学生;以情感人,有感染力,能打动学生;以理服人,有说服力,能慑服学生”这三个方面,学生听起课来如沐春风,所传授的知识就会像涓涓小溪,流进学生的心田,潜入学生的记忆,化为学生的能力,从而使自己的语言成为激发学生奋起探索的触发点。

如果教者的语言悦耳动听、魅力四射,就能让学生在快乐中掌握知识,让老师在轻松中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张宝臣.《课堂教学艺术》.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4年9月.

[2]苏耕水.《新课程背景下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教育艺术》.2004年11月.

[3]姚利民.《有效教学论―理论与策略》.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

小学语文思政课心得体会篇5

关键词:现代性语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

一、现代性语境解读

解读现代性语境,关键是要弄清楚何为现代性。“无论欧美还是汉语知识界,一百年来关注的实质性问题是现代现象。在未来的世纪,学术思想仍将因现代幽灵的纠缠而费神”。[1]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各种观点和主张。一是从时间维度对现代性进行理解:从历史和现实两方面看,现代性最早产生于西方,而且在西方发展得最为典型,很多学者把广义启蒙运动看作是现代性开启的标志。二是从现代性性质和特征来理解:如吉登斯从制度层面去理解现代性;韦伯认为现代性的主要表现是工具合理性和形式合理性,理性化是现代社会的根本特征;舍勒则更强调从人的精神气质和心理状态结构来把握生活世界的现代性等;国内学者李佑新则指出,“现代性即社会结构层面的现代性和文化心理层面的现代性”。[2]综合国内外学者讨论的基础之上,笔者认为现代性概念固然和时间有密切联系,但仅从时间上把握会失去现代性的特定内涵。所以赞成从现代性的性质特征由内而外综合把握其概念比较合理,即“现代性是指一是外在的社会制度结构的现代性表现为理性原则,二是内在的人类心灵秩序结构层面的现代性表现为感性层面。前者表现为理性原则、工具化和形式化;后者表现为感望对心灵秩序的冲击和扰乱”。现代性是一种主导性价值观念。作为现代社会的价值体系,“现代性体现为以下的主导性价值:独立、自由、民主、平等、正义、个人本位、主体意识、总体性、认同感、中心主义、崇尚理性、追求真理、征服自然等”。[3]

二、现代性语境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话语权受到削弱

“话语是一种权力关系,它意味着谁有发言权,谁无发言权。尽管它是一种隐蔽的,表面上无行为人的控制系统,然而它在社会中是一种真实的权力。”[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所掌握话语权的程度如何直接关系着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所处地位。在现代性语境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网络信息沟通的便利,没有人能真正的控制他人的选择。这主要表现在受教育者对信息接收理解的多元化,从而增加了主流意识形态的传递难度。现代高校大学生也不像以往那样被动地接受着学校教育者的灌输和安排,他们对信息的获取往往表现出更强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他们会主动广泛地接触各类信息,不再简单的按照教育者预先设计好的目标去理解和领会信息。因此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不愿意再轻易接受传统思想的“灌输”,而要求平等对话,这就弱化了教育者的话语权,为思想政治教育主流意识形态传递增加了难度。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受教育者的价值观与信仰出现危机

这里的思想政治教育受教育者主要是指高校大学生,我国大学生的主流是好的,他们整体素质高,自我意识强,积极向上充满活力,也是整个社会群体中受教育程度比较高的群体。但是大学生有其群体自身特点,“正处于生理发育的成熟期和心理发展的过渡期,情绪日益丰富但波动性较大,自我意识增强但还不成熟,独立性、闭锁性与依赖感和归属感同时存在。”[5]现代社会人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与此同时压力也很大,部分人认为有钱才是硬道理,认为只有钱才能体现人生价值,不愿意做脚踏实地的劳动者,网络炫富事件更是层出不穷,处处渗透着拜金主义的思想。“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思想变成了“人人为我,我为自己”,把学习雷锋的人看成傻帽,对帮助自己的人也持一种怀疑和警惕的态度。在这种浮躁的社会现象和复杂的社会环境影响下,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矛盾增多。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错误思想对大学校园造成一定的冲击。大学生信仰出现危机,错乱,投机心理和功利主义倾向越来越明显。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受到冲击

文化环境对人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是润物细无声和潜移默化的,这种影响是深远持久的,它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文化辅因素。可以说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由主流文化、精英文化辅助的,因而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得以延续。在现代性环境中高校的文化环境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问题新情况。如网络语言的盛行,大学生亚文化现象等。在高校文化环境中,大学生亚文化是一直与主流文化相互伴生而存在的,这种亚文化有别于以前传统的表达方式,大学生群体在张扬个性、宣泄情绪的同时,尤其会显示出一种对主流精英文化的抵抗和解构。如现代高校中流行的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网络游戏,网络恶搞和网络事件等形式,已成为高校大学生所追求的与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流文化和精英文化有偏离性差异价值观的生存方式。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路径分析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要坚持的原则

1.时代性和发展性相结合的原则

社会文明不断进步、时代不停发展、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这些都对人的思想文化素质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结构和教育方法要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进行更新发展。如党的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了高度凝练,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方面提出了24字方针,这充分体现了,历史继承和时展的统一。此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法的优化也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师资队伍的建设、受教育者身心发展阶段、社会国际国内环境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内容的优化最终要经过实践的检验。

2.时效性和可读性相结合的原则

现代化社会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结构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要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就要紧密把握校园文化特点、大学生的特点以及地域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范围要广泛,表达的方式要多样化,语言要生动活波。用句当前流行的话来说,就是说话要接地气。政治化语言、教条性语言不利于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接受,则就失去了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应有的意义和存在的必要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突出其可读,就需要教师备课时多搜集、整理当前时政热点问题和大学生关心的焦点问题,来作为思政课教育内容的素材。以可读性的热点和通俗易懂的案例为载体,来解决大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

3.层次性和针对性相统一的原则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教育内容呈现出来的泛政治化、泛高理想化、泛知识化、和泛统一规范化等弊端,严重影响到教育的实效性。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教育对象、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方式上都要有层次性和针对性。一方面,教学方法要有层次性,面对同一群体的不同发展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应坚持根据时代特征调整教学方法。另一方面,教学方法要有针对性,面对性别、年龄、所学专业、家庭背景、成长经历等都各不相同的一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要灵活多样,坚持教学方法的针对性,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体方法实践

1.实践“问题引导式”教学方法

问题引导式教学方法是指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围绕教学目标,精心选择当前学生感兴趣的热点问题,并且进一步结合思政课教学内容设计出一系列相互联系而又不断深化的教学问题,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精心设计的教学问题上来组织思政课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切入点,好的教学问题能够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参与到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从而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问题引导式教学模式需努力构建教学问题体系,提炼聚焦有效教学问题,积极回应热点现实问题。问题引导式教学方法具体包括:问题引导式教学方法,问题启发式教学方法,问题解释式教学方法,问题逻辑教学方法,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等。

2.构建“活动课堂”教学方法

“活动课堂”的核心是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参与性,锻炼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活动课堂的具体实施过程:教师根据本学科课程教学内容决定“活动课堂”的内容和形式,“活动课堂”前布置相关活动的主题和活动形式,给学生充分时间去查阅相关资料,分配好小组成员和任务;“活动课堂”主题内容主要是以新闻时事,当前时政热点问题进行切入。“活动课堂”主题模式主要包括:小组讨论课堂、ppt展示课堂、小组辩论赛课堂、小组主题发言课堂等。这种“活动课堂”改变了传统的“填鸭式”“一言堂”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活动课堂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勤思考,勤动脑,学会自主学习,授人以渔的教学实效性,除此还能增强学生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乐趣。

3.实施“因材施教”教学方法

。每个教师根据学生所学学科、专业特点和学生的学习基础来组织教学,以此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思想政治理论课采用的是全国统编教材,课程涉及的概念、范畴及原理十分广泛,各专业学生存在明显的文化基础差异,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完全按照教材内容讲授,难以吸引学生,必须根据各专业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来安排教学内容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开展“多样化思政课堂”教学法

(1)基于网络平台的思政课第二课堂

随着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到来,尤其是手机的普及,现在大学生受网络的影响很大。很多大学生与手机形影不离,用手机聊qq、微信、用手机浏览网页等等,低头一族到处可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可以结合网络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一是利用高校校园网功能,充分发挥校园网络阵地的作用,把它打造成传播先进文化和弘扬主旋律的重要平台,使之真正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通道。二是搭建高校手机短信和微信公众号平台,完善学生管理服务信息系统,制作“高校手机报”、建立学校自己的公众号等。把校园网络与手机进行绑定,可以将有关信息点对点或者群发形式传递给学生,这样不仅仅加强了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也为传播和弘扬主流价值观建立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2)基于校园文化建设的思政课第二课堂

现代性语境中,高校需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核心价值观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积极向上健康的校园文化能够净化学生的心灵,美化学生的行为。学校定期搜集一些彰显大学精神的鲜活事例和生活在大学生身边的优秀大学生先进事迹,及时在校园中宣传。这样不仅能发挥榜样的育人作用,更能让学生在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中潜移默化的提升自身健康、高雅的人格,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的功能。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也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新媒体价值影响相互协调,使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网络化和多渠道建设发展,营造生动活波,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刘小枫.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

[2]李佑新.走出现代性道德困境[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俞吾金,等.现代性现象学———与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对话[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

[4]郑乐平.超越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论新的社会理论空间之建构[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5]罗国杰,夏伟东,唐凯麟,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80.

[6]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7]李建强.论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J].思想政治教育,2005,(1).

小学语文思政课心得体会篇6

论文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心理互动,途径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新形势下,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互动式教学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中的重要内容,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却经常发现很多教师的互动式教学实效性不高,本文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互动教学存在着形式化的倾向,这也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互动教学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缺乏心灵的交流与互动,没有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采取有效的方法使师生之间心意相通,真正实现心理互动。本文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希望从微观的角度进行探索和总结,提供可操作性强的具体方法,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心理互动教学的实效。

一以“第一印象”抓住心理互动的先机

所谓“第一印象”就是指对社会知觉对象所形成的最初印象。社会心理学的有关实验表明,当人认识某一知觉对象时,最先得到的信息最受重视,而后得到的信息则往往被轻视,以至于先后得到的信息效果的大小要差好几倍,这就是所谓的先入为主。在新学期第一堂课上,教师给学生留下的第一印象,往往影响着学生对教师的整体评价,也影响着学生对这位教师所教学科的兴趣水平。

那么,如何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呢?首先,教师要注意自己的外表形象。教师在与学生的初次接触中穿着打扮要整洁得体,要适当修饰一下自己,女教师可用丝巾、项链等小饰品为自己的着装增加一些时尚元素,力求展现给学生良好的精神状态,既不要衣冠不整、邋邋遢遢,也不要浓妆艳抹,过于时髦。其次,向学生作自我介绍时,要实事求是,充满自信,既不过分吹嘘自己,也不要谦虚过度,要突出自己的特点和强项,如果再能语言幽默,那受欢迎的程度更会大大提高。第三,课堂上对待学生要充满热情,态度认真,使学生受到情绪上的感染和良好的影响。第四,新学期的第一堂课尤其要认真备课,讲课内容要充实、严谨,科学性和趣味性统一,讲课中语言要规范,举例贴近大学生的现实生活,能唤起大学生的心理共鸣[1]。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高校思政课教师如果能在和学生的初次接触中或在第一堂课上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就抓住心理互动的先机,教师本身就更容易受到学生的喜爱和信赖,学生也会由于喜欢一个教师,进而喜欢他所教的思想政治课程。

二以课堂导入奠定心理互动的基调

课堂导入是教师在开始新的教学内容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教学部分。上课伊始,学生的思想往往还沉浸在课下的活动中,如何有效地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互动教学要想达到真正与学生心理互动在新课导入时就要注意一方面用好的开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保持学生对所讲内容的注意力,另一方面,课堂导入还要为整堂课奠定一个感情基调,调动起学生的情感。例如按正常的教学进度,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在讲《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一章时大都在国庆节前后,老师可结合国庆前后一系列新闻报道,先让学生列举我国目前取得的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再结合前面两章的学习列举近代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在对比中学生们思维活跃起来,既看到了近代负辱受侮衰败赢弱的中国,又看到今日日益崛起蒸蒸日上的中国,鲜明的对比,积极地思索,会使他们对孙中山等一代志士的革命理想有更深的认识,也从心里更加热爱今日的中国。

三以人体语言打造心理互动的技巧

人体语言交流也就是非语言交流,它是通过人的眼神、表情、动作和空间距离等来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美国心理学家梅拉比安曾经指出:“信息的表达=7%的语调+38%的声音+55%的表情”。在人际交往中,人体语言交流的重要地位可见一斑,高校思政课教师在课堂上如果能善于驾驭自己的人体语言与讲解内容配合默契,也会赢得大学生们积极的响应,取得意想不到的心理互动效果。

1.表情。表情是课堂教学中的无声语言,教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一肇一笑都会触动学生的心灵深处。面部表情的运用主要体现在眼神的运用上,教师要根据不同的需要配合不同的眼神,如在针对全班同学时可运用环视法,教师不时的用眼睛环视整个课堂,可以使全体学生都感到你在对他讲课,调动他们的参与感;针对个别同学时教师可采用注视法,即把目光较长时间的固定于个别学生身上,可以制止个别学生的走神,提醒学生注意听讲;有时教师还可采用虚视法,这是一种似看非看的方法,虚视法一般用于自尊心较重,自觉性也较强的学生,教师的一瞥,就能唤起他的注意。通过师生间眼神的交流可使认知和情感信息在师生之间自然流动,达到心理互动的效果。同时在驾驭面部表情时教师还应该善于微笑,因为微笑是一个人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的反映,如果经常用在学生身上,也会使学生产生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心态,这必将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互动效果。

2.动作。教师在课堂上的动作表现主要是手势的运用,准确适度的手势,既可以传递思想,又可以表达感情,还可以增加教师有声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运用好各种教学手势,如讲到教学内容的关键处,教师可用简明有力的手势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强化学生对重点内容的识记。但也不能过多过滥,否则就会显得不稳重,使人感到滑稽可笑。

3.距离。课堂上另一种人体语言是空间距离的保持,教师在课堂上所处的位置不同,与学生的距离远近不一,也会给学生不同的心理感受,产生不同的效果。有一项研究表明,当教师站在距离学生2―3.5米的地方,就会产生一种控制效应。一般情况下,教师如果站在讲台上,配以眼神、表情、手势等体态信息,就可以控制全班。如果发现某些学生不注意听讲,教师可以走到学生附近,对他们产生一种心理威慑,虽不说一句话,也可达到维持课堂秩序,组织教学的目的。有时出于教学目的的需要,教师也可走下讲台,进入学生的“空间领域”讲课,这样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融洽师生之间的感情,收到良好的心理互动的教学效果[2]。

四以调动兴趣激发心理互动的热情

兴趣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很高的价值,可以激起学生认知和情绪的良好准备状态,甚至有心理学家认为兴趣作为一种心理状态就包含注意的集中、认知功能的提升、坚持性等良性心理因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经常被学生列入不感兴趣的课程之一,因此如何调动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就显得尤其重要,只有在感兴趣状态下进行互动教学,学生才会产生积极的心理体验和主动探求的欲望,才能激发学生参与心理互动的热情。

1.开发紧扣社会热点的教学资源,调动学生参于互动的积极性。

要想使学生思维活跃,首先要拓宽学生的视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课堂设计时除了紧扣教材的知识外,还应该涉及更广阔的社会知识,把课堂和社会相结合,师生要一起共同开发各种贴近大学生生活、紧扣社会热点的教学资源,拓宽思想政治课课堂互动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可采用时事播报的形式,每一次课给出3一5分钟的时间由学生报道最新的国内、国际的重大时事,并请学生做评论,老师在讲课过程中多运用学生播报的新闻作为案例,对重大的时事问题进行点评,将学生原本不感兴趣的基础原理与学生已有经验和兴趣相结合,使他们对这些新知识产生兴趣。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这正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生命力之所在。

2.设计艺术化教学形式,激发互动热情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多媒体教学、电化教学,给学生提供大量精美的图片、声音、视频信息等,这也是激发师生心理互动的好方法。艺术化的形式有很多,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常用的有诗歌、音乐、漫画等。利用诗歌可以明理,实现自我表现的目的;音乐语言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会给人心灵的震撼;漫画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折射,它直观、生动、包含丰富而深刻的内涵,使人深思。这些教学形式的应用,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寓教于乐,使学生从笑声中得到教育,心灵受到启示,更能明白道理。

3.结合本土历史文化,挖掘兴趣点。

每个地方都有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结合地方历史文化特点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可以使原本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形象。比如我们学院所在地徐州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抗日战争这里有徐州会战,中国军队打出了漂亮的台儿庄大捷,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有淮海战役,人民解放军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在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时我们就充分利用这些地方资源,徐州建有淮海战役烈士陵园,还新建了淮海战役纪念馆,生动再现了当年淮海战役的恢弘气势,在讲课中我们展现了大量在实地拍摄的图片,并通过多媒体在课堂播放《血战台儿庄》《淮海战役》等电教片,同学们看到这些意义深远的实景照片、电教片觉得耳目一新,这就大大提高了教学的趣味性和感染力,课堂上的互动效果积极而热烈,课后很多同学自发去这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学习,感受前辈的爱国精神。

theeffectivewayofpsychologicalinteractionteaching

ofpoliticalandideologicalLessons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

wangHui-ying1ZhangYing-er2

(1Xuzhouinstituteoftechnology,JiangshuXuzhou221004;2people,sLiberationarmyengineeringinstitute,JiangshuXuzhou221004)

abstract:theinteractionteachingbecomestheimportantcontentofeducationalreformofpoliticalandideologicallessons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thepsychologicalinteractionisapowerfulwayenhancingtheactualeffectoftheinteractionteaching;thispaperhasabeneficialexplorationtothepsychologicalinteractionteachingfromthefollowingaspects:firstimpression;lessoninduction;nonverbalcommunication;excitinginterestandsoon.

Keywords:collegesanduniversities;politicalandideologicallessons;interactionteaching;psychologicalinteraction;effectiveway

Classno:G642Documentmark:a

参考文献

[1]杨晓霞.试论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心理互动效应.[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2.(3):34-36

[2]潘春光.浅谈教师体态语言在教学中的运用艺术[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5.(6):22一23.

小学语文思政课心得体会篇7

【关键词】思想政治 教学 语言 艺术

作为政治教师,担负着传道授业和培养学生人格品德的双重任务,中学政治课理论性强、比较抽象且有些枯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素质、技能,从而更有利于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语言是教师和学生交流沟通的工具,教师语言技巧运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课堂效果。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政治课堂、政治老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学手段日趋现代化,随着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普及,教师的讲解会相应减少,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语言地位的下降。相反,对教师的语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现代教师应当以精讲见长,力求语言更准确、更精练。

普通高级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指出,政治课教学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坚持学科知识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要坚持启发原则。在这一原则要求下,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以材料为依据,以媒体为手段,以学生为主体,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重点,以方法为核心,以觉悟为目的。这些教学模式,都要求教师的教学语言有一定的艺术性。那么,政治教师的教学语言需要具有哪些特性呢?

1 准确规范、严谨精炼

准确是政治课语言的基本要求。政治教师所承担的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还有着育人的重任。老师对知识、概念的表达准确与否,对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做人的准则和态度都有着直接的影响。政治教师要以准确的语言,政治性特殊用语去传授文本中的概念、理论。政治和其他学科一样不断发展进步,但其跟随时代的特点比自然科学性质的学科更明显,新理论不断出现,新概念不断产生,这就要求教师时刻把握理论发展的新方向,认真学习新知识,以教材为基础,把一些新元素和政治动态准确地传授给学生。政治课本身理论性比较强,且术语较多,对于概念和原理的表述,必须准确,不能错误或含混不清,这是语言科学性的首要要求。这要求我们对知识点的讲解必须准确。除了具有准确性之外,还应有规范化的要求。如吐词清晰、读句分明、坚持用普通话教学等。

政治课堂语言要严谨、精炼,政治课有很强的时政性,要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理论保持高度的一致,不能有丝毫的偏差,所以课堂语言一定要严谨,避免用语不当,出现言不达意,甚至出现漏洞,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理解。课堂语言还要务求言简意赅,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语言的重复,显得课堂环节拖泥带水,课堂节奏缓慢,既浪费了课堂有限的时间,又影响了学生听课的兴趣,使本来丰富而有意义的内容失去应有的光彩。

2 幽默风趣、通俗易懂、奔放豪迈、激情洋溢

法国演讲家雷曼有句至理名言:“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容易让人接受。”教学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对一堆枯燥的概念毫无兴趣,注意力不集中。而幽默性语言富有情趣,意味深长,可以引起学生注意,使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学生注意力集中,专心致志地听讲、思索,其效果是大不相同的。幽默可以开启学生的智慧,提高思维的质量;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缩小师生间的心理差距;课堂教学的幽默,应和深刻的见解、新鲜的知识结伴而行,教给学生理智,使学生会产生会心的微笑,获得美感的享受。

豪放的语言是教师丰富情感的流露,教师豪放的语言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使学生能形成一种轻松、愉快的心境,这种心境会形成一种背景,在这种心境中愉快地接受知识。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真正的教育者是一种情感丰富的人,他同样强烈感受着喜悦、忧愁、激动和愤怒。问题在于,要让儿童感到教师这些人之常情当中,包含着正直,有道理。”因此,我们可以用豪放的语言来表达积极的情感,以感染学生,提高课堂效果。

3 节奏和谐、抑扬顿挫

3.1 语言的速度快慢、力度大小、语调升降等都是形成教学节奏的基本因素,处理好教学语言的表达,会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首先,恰当控制语速,快慢适宜。当学生精力不集中,精神松弛时语速应放慢;分析重点难点时,语速放慢;一般材料的学习,语速可加快。

3.2 注意语调的适时变换。一节课就像一部电影一样,有前奏、开始、高潮、结束,教师的语调要随着教学过程的曲折跌宕和情感态度的变化而高低起伏。高兴激昂的时候,要自然地露出笑容,语调要高一些;悲伤的时候,语调要低沉一些。

3.3 注意语调的停顿。恰倒好处的停顿,可以起到叙述清晰、集中注意、引发思考、突出重点的作用。总之,语调起伏的变化伴随着感情的抑扬,成为有力的表达手段,会增强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最佳思维状态。

4 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启发激励、深入“生”心

生动和形象,是教师语言的最基本要求之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理论抽象内容枯燥,要想让学生想听、愿听、乐听,教师必须把抽象的知识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使学生通俗易懂,可结合名言趣闻、社会热点,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增强课堂效果。在学习高一经济常识《银行的分类》时,几家银行的特点可以这样概括:中国人民银行:银界舞龙头,吸储开源作砥柱。行家行虎步,金融调控领潮流。中国建设银行:支持贷款住房,走进新时代。扶助成功创业,迎来大前程。中国工商银行:银助厂兴,聚江揽存成活水。行融资润,扶工促贸涌春潮。中国农业银行:疏通信贷沟渠,兴国担大任。拓宽金融领域,支农奔小康。运用通俗易懂的打油诗,可把枯燥的知识形象化,使学生对这一知识点掌握得更加牢固深刻。

“舌头是心灵的翻译家”。教师的语言艺术是一个成功教师的基本素质,更是上好政治课的必备手段,作为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的语言技能。因此,政治课教师在新课标的旗帜下都应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掌握教学语言的特性,发掘自己的语言特色,学会灵活运用,增强言表现力,提高教学效率,让自己语言的教育性和审美性达到完美的统一。

总之,掌握良好的语言艺术对于上好高中思想政治课至关重要,也是作为一个优秀政治老师应具备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努力创造自己的语言风格,塑造自己的语言形象,实现政治课教学的艺术化。

参考文献

1 刘庆昌.让教学焕发艺术的灵光[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7(4)

2 余文森.怎样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2]枫叶教育网.管理研究,

2007

小学语文思政课心得体会篇8

我国现拥有30多所(包括民办)专业的外语院校,此外,开设英语专业的院校也已多达900多所。建国60多年来,我国的外语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表现在人才的培养上,外语院校和高校外语院系培养了大量的掌握通用语种的专门人才以及一定数量的掌握非通用语种的人才,提高了非外语专业大学生的外语水平,满足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外交、外贸、军事、文化交流、新闻领域等各方面的需要。然而,由于受到传统的教育模式和评估体制以及市场经济等方面的负面影响,目前外语院校的人才培养尚普遍存在着“精有余而博不足、技能有余而价值不足、国际化有余而本土化不足”的弊端,没有完全处理好外语人才培养过程中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关系。师生注重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传习,轻视人文素养与思想政治素质的养成,知识结构单一,知识面狭窄,综合能力不强,发展后劲乏力。一些大学生仅熟悉所学语言国的语言和习俗,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制度和文化十分热衷,但对44自己国家、民族的历史文化很是陌生,还有一些人甚至对党史和党的改革开放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等重大问题不太认同,易受国外媒体反华言论的蛊惑,缺乏理性思辨的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独立性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等。诚然,要培养出既具备国际化视野又同时具备创新能力的外语专业人才,良好的外语语言基本功是外语专业人才最基本的核心业务素质,是“看家本领”,但这并不是最根本的素质。那么,新时期国际化创新型外语人才最根本、最核心的素质究竟是什么?这实际上涉及到我国当前外语人才培养应该秉持什么样的人才观的问题。对此,2014年5月6日,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姜锋在《光明日报》撰文指出,新时期的外语人才观,应坚持“五个统一”: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和外语专业教学同等重要,二者应该相互统一。二是传播中华文化与借鉴先进经验相统一。三是学术研究与专业教学相统一。四是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统一。五是尊重外语教学规律与突出中国特色相统一。按照这样的外语人才观,笔者以为,当代中国培养的外语人才应该是既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又有扎实的理论功底,既具备过硬的外语专业水准又有优良的综合素质,既有中国情怀又具国际视野,既能胜任自身所处领域的工作又能适应时展要求、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的社会主义复合型、国际化、创新型人才。这其中,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深厚的爱国情操等优良的道德品质、思想政治素质则是当代中国外语人才最根本、最核心的素质。因为,外语人才作为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我国参与国际事务、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展现国家形象和文化软实力的主力军,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等方面的素质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的对外形象乃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从这个意义上讲,把思想政治素质摆在当代中国外语人才培养的首位应该是外语院校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必须坚持的导向和原则。

二、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与外语教学相结合的探索与实践

上海外国语大学在人才培养上,不仅注重对学生外语技能的训练,更强调把“立德树人”——即思想政治素质放在第一位,以人文素养的综合能力培养为支撑。上海外国语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意识,大力提高教学质量,注重塑造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责任感。在把握好教育规律的同时,努力从学校的特色出发,从社会主义大学的发展需要出发,把思政课教学同外语教学的开发与研究结合起来,把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精神的教育结合起来,逐步构建具有上外特色的“大思政”教育格局。

(一)明确目标、理顺思路

主要是体现“大思政”的教育理念,探索如何实现外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外语教学相结合,以克服传统外语专业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各自为政”、甚至出现价值和观念相冲突的教学弊端,在以“学生为中心”,尊重教育规律,尊重我校办学历史和尊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基础上,体现我校特色,进而形成和构建有外语院校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将“立德树人”与外语人才培养及国际化办学结合起来,培养既具有过硬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又具有较高外语水平,符合时代要求和社会需求的高端外语人才。按照上述目标和理念,其基本思路是:先试点,逐步建立起一套由学校党委牵头、相关教学和职能部门参与的机制和制度体系,并进行实验、探索。目的是要着力于实现两个结合:一是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外语专业课和通识教育课程这三大板块在外语教学基础上的结合;二是实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事政策教育,以及科研成果转化与外语教学的结合。从而使我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外语教学,在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教育等各方面有机地融为一体。在校园中营造良好的外语氛围,以体现上海外国语大学独特的校园文化和人才特色。

(二)制定措施、同步并举

形成合力、构建“大思政”教学格局。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社科部在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设立有关专题,开展双语和全英语授课。具体内容与形式由社科部负责制定。在英语专业教学上,率先在英语学院的相关专业课程中推进。如泛读、翻译等课程的教学内容和阅读材料可有针对性的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如国家领导人的讲话、中央文件及党的重大政策等方面文献的英文版),开设“精典时政文献译读”等课程。具体方案和措施由英语学院制定,社科部协助。在通识教育类课程教学上,根据课程属性和教学需要,把思想政治理论特别是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关内容融入其中,或开设相关的课程,同时,鼓励教师用双语或英语授课。具体措施由教务处负责制定,社科部参与协助。协同攻关、开展“推进思政教育与外语教学相结合”的专项课题研究。学校拨出专项经费,设立专项课题,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此项研究。围绕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开展课题研究,主要是注重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外语教学相结合,开展教学研究。着力研究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外语教学相结合的教学问题,尤其是着力构建“大思政”的教学体系,努力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手段、教学载体和教学方法上探索一些具有可操作性、推广性和规律性的、并能在国内产生积极影响的研究成果。围绕体现和对接国家战略,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外译工作。加强和新华社、外交部等机构的联系与协作,开展对主席的系列讲话、十以来中央有关文件和国家重大政策等文献的多语种翻译工作,以服务于国家的对外战略和文化“软实力”建设,争取话语权。营造氛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党建、团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努力营造良好的语言氛围,体现我校人才培养特色。如有学生提出,各院系及主要职能部门与学生交流,应尽量使用英语为工作语言。具体措施由校办、学生工作部和团委负责制定。

(三)健全机制、落实保障

学校成立由党委书记和校长直接负责、分管思政教育的党委副书记和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具体负责的上海外国语大学思想政治教育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具体指导全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工作。整合学校现有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研究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会和党史党建研究会等研究机构,加强学校在理论教育研究、对外宣传及校园文化等方面的统筹管理。对参与推进和开展此项工作的相关教学人员,在课时、课酬、津贴、工作量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有针对性地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包括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宣传干部、组工干部、学工干部、团干部)的培养。学校在外语培训、业务培训、国内外访学进修、挂职、职务晋升等方面制定相应措施,为他们的发展提供平台和空间,以促进整体队伍素质的不断提升和工作能力与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给参与此项工作的教师,在国内外培训、访学等方面予以一定的政策倾斜。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实际出发,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专业职称评定和评聘系列,将马克思主义学科和思政系列的职称评定,作为单独的“大思政”系列进行评定,名额单列,以消除在学校现有的职称评定规则中存在的问题。

三、几点体会与思考

探索如何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外语院校的外语教学相结合,这在全国尚属首次,是富有特色的创新,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其建设路径必须要自我摸索。尽管我校开展此项工作还仅仅是起步,但经过半年多的具体探索与实践,我们已明确了目标,理清了思路,捋顺了关系,正按规划有序地推进着此项工作,并由此生发了以下几点体会和思考。

首先,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是此项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的前提和保证。对于外语院校来说,由于学科的属性和认识的惯性,长期以来,思政教育在外语院校始终处于非主流、易忽视的境地,重视程度不够,师资力量薄弱,科研实力不强,学科发展滞后。尽管中央和国家教育部反复强调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但落实到具体院校往往是“一阵风后风景依旧”。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学校的思政教育工作是否有成效与领导的重视程度成正比。而校领导的重视绝不单单是发于口头、止于会议,而是要切实体现在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等各项中心工作的具体环节上,并最终落实到学校人才培养的落脚点上。学校在全国高校首次成立由校党政一把手直接负责的思想政治教育领导小组,实际上就反映了学校对开展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与落实力度。

其次,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制度体系是推进此项工作稳步开展的制度保障。制度是带有全局性、长远性和根本性的问题。如果学校层面仅仅只有一个领导小组,缺乏具体配套的相关措施和制度,单凭校领导的权威或关系来推进的话,那是难以确保此项工作具有可持续性的。因此,建立健全与思政教育相协调、与外语教学相衔接、与大学生成长成材需要相适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制度体系,就成为切实推进此项工作健康、稳定、有序开展的制度保障。

再次,师资队伍建设是确保此项工作持续开展的关键。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外语教学相结合,是一项全新的课题。校党委提出这样的要求,对社科部而言,既是巨大的压力,也是新的机遇。如果我们能够真正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一方面能使社科部在很大程度上融入到学校特色发展的主流之中;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提高社科部教师自身的外语水平,使他们能在增强从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能力的过程中,进一步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在推动学校提高外语人才培养水平的同时,也对有关留学生在涉及中国历史、文化、国情等课程的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不过,要达到上述目标和要求,无疑需要有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外语流利的雄厚的师资力量来支撑。然而,就社科部现有的师资来看,眼下还难以独立完成此项工作。为此,我们提出了师资建设的基本构想:第一步,可谓是应急性的,就是利用学校现有的外语师资力量,通过与社科部相关课程教师的合作,来初步探索结合路径。第二步,通过引进和培养两个途径以逐步实现社科部师资力量结构的根本转变。即以社科部为主体,一方面直接引进有英语专业背景的教师(引进后要求其攻读与思政教育专业相关的博士后或到国内一流高校进修马克思主义理论)、或者是英语水平较高又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业背景的教师,另一方面加强对部门现有师资的外语培训,给他们提供赴国内外访学进修的机会,力争在3-5年左右的时间,使部门现有教师的三分之一有能力进行双语或全英语授课,从而打造一批能真正担负此项工作的、有特色的师资队伍,同时探索出一条与我校办学特色完全契合的结合路径和教学模式。此外,构建全员育人、合力育人的“大思政”格局是促使思政教育与外语教学相结合的立足点。实现思政教育与外语教学相结合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大思政”(或“大德育”)的概念,它牵扯到学校的方方面面和诸多部门,需要各方的协调与配合才能有效地完成。对此,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广大教师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大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个方面。要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过程中,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政治觉悟。”可以这样讲,推进思政教育与外语教学相结合正是外语院校实现全员育人、合力育人格局的具体体现。

小学语文思政课心得体会篇9

朗诵似乎是语文学习的专利。但我们在教学中发现,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新的政治教学中有许多人文性、情感性的东西,比如亲情、友情、民族精神等,对于这些人文性、情感性较强的内容,我觉得讲授起来比较枯燥,效果也不是很好。只有我们感受到的东西才能更好地理解它。正好新课程的课本为我们提供了很好感受这些情感的平台----朗诵。比如在学到友情时,关于真正的友情是什么是值得每一位学生思考的问题,答案也很广,此时课本中的中英文对照诗歌《朋友》引起了我的注意,干脆举行一个小小的朗诵比赛,学生们很起劲,有的干脆用英语版的朗诵。学生的积极性已被调动起来,此时再去讨论,学生们对友情的理解便已经基本到位。再比如学习长征精神时,我想,再多的解说也比不上的《七律.长征》来得气势磅礴,震撼人心,所以我就干脆让学生朗诵甚至要求背诵,这样,学生不仅对长征精神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还提升了人文素养。

二、概括段落大意、分层次

这是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各个学科之间的综合越来越加强,渐渐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在政治课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语文成绩不好、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很难学好政治,尤其是一到综合试卷,材料一长,有些学生就无法下手了。不会看材料,看不懂材料,看不懂问题的现象非常严重。我想在平时上课的过程中不妨就借鉴一下语文的分层、概括大意的方法,让学生得到锻炼。比如在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候,我们就拿出一小节,让学生分层,并概括每一层的大意。由学生概括出两层的大意:一是什么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二是为什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最后在复习时加上我国哪些政策体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这样一种概括式自主学习得出的东西远比我们老师讲授理解得深刻,同时也理清了“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这样一种最基本的认识问题的基本思路。

小学语文思政课心得体会篇10

关键词情感教育思想政治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6)21-0146-01

所谓情感,是人们根据某种标准去评判某人、某事或某种现象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情感教育在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作用已越来越为有识之士所共识。在教学中,如果师生心灵相通,则教学相长,效果显著。那么,如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一、气氛

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情绪应该是快乐的、积极的、亲切的,这样才能营造一种轻松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学习,当老师面带微笑、怀着喜悦的心情走进教室时,学生也会因此被教师的积极情绪所感染,从而倍感亲切、温暖、快乐之情油然而生,这样,学生神经放松,情绪饱满,也就会敞开心扉,使课堂充满应有的生气和活力,从而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功能。

二、语言

一堂课效果的好坏,教师的激情性语言往往对学生产生强烈影响,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教师不仅要注意授课的教育性、逻辑性、规范性,也要重视讲课的语音、语调、动作、表情的综合作用,或如小桥流水,娓娓动听,清新自然,或慷慨陈词,高亢激昂,或“喜笑怒骂”,尽显于色,增强号召力和感染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想施教于学生,教师自己首先要进入角色,挥洒真情,用激发学生情感的语言,把思想政治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有情的语言,使教学语言如出我口,如出我心,以此来感染学生,增强其艺术表现力。

在讲九年级“捍卫国家尊严”一节时,我谈到旧上海外滩码头轮船插满外国国旗,公园门口竖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慷慨激昂,义愤填膺;讲到新中国的成就与辉煌时,扬眉吐气,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较之平铺直叙地讲解,这样更富启发性,更能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激活学生的情绪,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是非的辨别能力,学以致用,真正贯彻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事例

选取一些学生所关注和感兴趣的事件和典型事例,既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又能增强思想政治课的魅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激发他们的积极情感体验,更好地启动学生的思维活动,使课堂“活”起来。

如高二经济学“重视社会生产”一节中,可以针对当前的热点“三农问题”,体会农业的基础地位以及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一节中,可以就当前的新闻热点“农民工权益保护”“都市繁华街区流浪乞讨人员管理”“教育均衡化”等来探讨追求“社会公平”问题;在“适度合理消费”一节中,可以适当地设置一些子课题:“绿色消费之我见”“三代人的消费结构变化”“中学生的高消费面面观”“中学生名牌消费分析”等,演绎得出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热点问题学生普遍感兴趣,师生之间的感情容易沟通,学生因此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四、方法

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思想政治课教学,将会使思想政治课的德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习高三思想政治“一国两制”时,我找到了“中英政权交接仪式”和“中葡政权交接仪式”的片断,通过多媒体技术再现了当时香港、澳门回归时的情景,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又以著名诗人余光中的诗“乡愁”作为结束来教育学生,祖国的统一大业尚未最终完成,每个学生现在都应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为统一祖国、振兴中华贡献自己的力量,从而达到了很好的德育效果。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思想政治课教学领域有着极大的应用优势,必将大大优化政治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利用电影、电视等电教媒体以及挂图、实物等辅助思想政治课教学,可以直观形象地把学生带进某种特定的情境之中,以具体的形象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

总而言之,情感教育是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是教师追求的高境界理想教学。这种教学,通过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教学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形成师生合作、高效而富有特色的教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