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基础知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15:04

健康管理基础知识篇1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了杭州地区的7家健康体检中心、5家健康管理公司、6家健康保险公司作为调查机构,对各机构主管及营销管理人员共200名开展问卷调查。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90份,回收率95%,其中有效问卷180份,有效率为90%。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开展现场自填式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当前市场对健康产业营销人才的需求情况以及健康产业营销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情况。问卷各条目得分统计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非常重要为5分,重要为4分,一般为3分,不重要为2分,非常不重要1分。

1.3资料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整理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使用率和构成比描述;单因素分析采用秩和检验。

2结果

2.1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2.2健康产业营销管理人才市场需求情况2.3.1知识需求情况

“健康产业营销人才所需知识重要程度”各条目得分呈偏态分布,采用中位数进行描述,得分最高的为健康保健知识、医学基础知识、营销学知识。得分最低的3个条目是法学知识、其他相关知识及经济管理知识,见表2。在所有知识中最重要的三项选择中,选择健康保健养生的为137位,占总人数的76.1%,其次是医学基础、营销学知识,如表3。

2.3.2健康产业营销人才素质要求2.3.3机构选拔健康产业营销人才的最重要影响因素2.4健康产业营销人才培养工作中应加强领域

目前健康管理营销人才培养工作中应加强领域的情况详见表5,被调查人员普遍认为健康产业营销人才培养工作中应加强的领域为健康管理及养生方面的知识培养(67.2%)、实际操作能力和专业技能(62.8%)、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及协作精神的培养(45.6%)。

3讨论与建议

健康产业涉及医药产品、保健用品、营养食品、医疗器械、休闲健身、健康管理、健康咨询等多个与人类健康紧密相关的生产和服务领域[5]。健康产业营销人员除具备一般市场营销人员必备的素质外,还要具备健康管理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以适应营销专业化的要求。健康产业营销专业应该培养适应健康产业发展需要,具有国际视野的专业型、应用型和复合型的高素质营销管理人才。

3.1健康产业营销管理人才市场需求潜力大

本次调查中96.7%的人员认为市场对其营销人才有需求,大部分机构迫切需要毕业生。因此,健康产业营销专业的设置是符合市场需求的。健康管理产业营销人才培养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只有个别高校开设了健康管理专业,针对健康管理产业的营销人才培养没有可以借鉴的模式和经验,对于其培养目标和课程架构的设置还需要调研和讨论,需尽快制定并修订完善,其培养方案要符合健康产业尤其是健康管理产业市场对营销人才的要求,以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

3.2专业课程设置要突出健康产业的需求

新兴的健康产业对营销人才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健康产业营销人才是复合型、专业型人才,不仅要具备营销管理和经济法律知识,还要具备医学和健康管理方面的知识技能。本次调查显示,健康产业营销人才最重要的是能力素质、其次是专业素质;“健康产业营销人才所需知识的重要程度”评分最高的为健康保健养生知识,其次是医学基础知识和营销学知识。健康产业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在专业平台课程基础上,需要系统地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健康管理学的知识;熟悉市场调研、服务营销、企业管理理论等方面的理论。健康保健养生知识被认为是健康产业营销人才最重要的知识体系之一,借鉴医药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经验,建议设置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两大知识体系,增加健康保健养生及健康管理知识体系[6]。

健康管理基础知识篇2

2、加强卫生应急管理,构建和谐平安社会。

3、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提高文明卫生水平。

4、学习卫生应急意识,提高应对和预防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

5、加强基层卫生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

6、立足基层,依靠群众,夯实应急管理工作基础。

7、扎实开展健康创建活动,努力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

8、多一份预防,少一份伤亡。

9、弘扬健康文化,倡导健康行为。

10、有备才无患,平安常相伴。

11、全面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12、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13、和谐社会,健康为本。

14、吸烟有害健康,强化控烟意识。

15、享受健康,珍惜生命。

16、应急知识进乡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7、加强应急管理,保障公共安全。

18、普及卫生应急知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19、讲究卫生,预防疾病,提高全民健康素质。

20、宣传普及卫生应急知识、提高卫生应急能力。

21、加强应急管理,预防重大交通事故。

22、增强文明卫生意识,培养良好卫生行为。

23、学习急救技能,挽救生命,减少伤残。

24、普及医学科学卫生保健知识,提高全社会文明健康意识。

25、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26、加强应急管理,构建和谐社会。

27、预防为主,常备不懈,有效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8、普及健康知识,提高生活质量。

29、珍惜生命,爱护环境,科学预防,减少灾难。

30、应急管理无小事,粗心大意误大事。

31、遵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法律法规,履行公民义务。

32、居安思危,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工作。

33、开展环境整治,共建美好家园。

34、营造优美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35、贯彻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36、应急知识进学校,建设平安校园。

37、单位和人人应当服从政府指挥,有序参加应急救援工作。

38、加强卫生应急管理,构建健康文明社会。

39、加强应急物资储备,有效应对突发事件。

40、改变不良陋习,使用卫生厕所。

41、人人参与环境整治,天天享有健康生活。

42、普及应急常识,提高应急避险能力。

43、应急管理利万家,预防为主靠大家。

44、加强应急管理,构建幸福双峰。

45、平安时有所准备,突发时才能应对。

46、加强风险隐患排查,消除突发事件隐患。

47、普及卫生应急知识,关爱群众生命健康。

48、增强防灾避险意识,提高自救互救技能。

49、健全社会预警机制,减少突发事件损失。

50、搞好环境卫生,共建美好家园。

51、学习应急知识,提高应急能力。

52、尊重科学、依靠法律,有效预防、及时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53、加强卫生应急管理,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54、加强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55、应急管理,利国安民。

56、搞好环境卫生,加强个人卫生。

57、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夯实应急管理基础。

58、应急知识进社区,建设平安和谐社区。

59、应急知识进企业,实现安全和谐发展。

60、完善卫生应急预案体系,打好应急管理工作基础。

61、卫生应急知识进乡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62、养成良好卫生习惯,追求健康生活方式。

63、卫生应急知识进社区,建设平安和谐社区。

64、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65、依靠群众,立足基层,务实应急管理工作基础。

66、应急拨打110,减少伤害保安宁。

67、加强应急知识宣传,提高公众安全意识。

68、预防突发事件,保障公共安全。

69、红十字应急救护,为您提供健康守护。

70、增强卫生健康意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71、卫生应急进万家,健康平安你我他。

72、让健康知识深入人心,让健康行为走进生活。

73、同撑应急保护伞,共筑事故防火墙。

74、依法规范、科学有序,积极准备、快速反应,完善制度、提高能力,联防联控、有效防控。

75、讲文明,讲卫生,改陋习,树新风。

76、创建卫生应急示范区,时间卫生应急全民化。

77、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义务参与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78、完善预报预警机制,做好应对工作准备。

79、卫生应急知识进学校,建设平安校园。

80、应急有预案,临事不慌乱。

81、学好用好应急知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82、户户建卫生厕所,村村创优美环境。

83、学习急救技能,大家一起来,生命更精彩。

84、掌握健康知识,树立健康信念,形成健康行为。

85、人人动手,清洁环境,让“四害”远离生活。

86、创健康促进学校,天天有个好心情,人人有个好身体,处处有个好环境。

87、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健康水平。

88、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89、加强卫生应急管理科普宣教工作,提高公众安全防范意识。

90、加强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完善卫生应急预案体系。

91、挥手告别陋习,并肩走向文明。

92、加强应急管理,维护社会稳定。

健康管理基础知识篇3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了杭州地区的7家健康体检中心、5家健康管理公司、6家健康保险公司作为调查机构,对各机构主管及营销管理人员共200名开展问卷调查。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90份,回收率95%,其中有效问卷180份,有效率为90%。

   1.2调查内容与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开展现场自填式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当前市场对健康产业营销人才的需求情况以及健康产业营销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情况。问卷各条目得分统计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非常重要为5分,重要为4分,一般为3分,不重要为2分,非常不重要1分。

   1.3资料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整理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使用率和构成比描述;单因素分析采用秩和检验。

   2结果

   2.1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本次参与调查的有18家健康产业相关机构,接受问卷调查人员共计180位,其中健康体检中心参与调查人员有89名,占49.44%,健康管理公司及相关机构37名,占20.56%、健康保险公司54名,占30.0%。被调查者对“健康管理”非常熟悉的为13.3%,较熟悉的为35.6%,一般的为36.7%,不熟悉或很不熟悉的分别为8.3%和6.1%。

   2.2健康产业营销管理人才市场需求情况

   对未来健康产业营销管理人才市场需求情况,68.9%调查对象认为需求非常大或比较大;认为需求一般的占27.8%,见表1。对各机构负责人访谈,其中65.6%的调查机构表示目前非常需要健康产业营销的毕业生。2.3健康产业营销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

   2.3.1知识需求情况

   “健康产业营销人才所需知识重要程度”各条目得分呈偏态分布,采用中位数进行描述,得分最高的为健康保健知识、医学基础知识、营销学知识。得分最低的3个条目是法学知识、其他相关知识及经济管理知识,见表2。在所有知识中最重要的三项选择中,选择健康保健养生的为137位,占总人数的76.1%,其次是医学基础、营销学知识,如表3。

   2.3.2健康产业营销人才素质要求

   被调查者认为健康产业营销人员最需要的是能力素质(包括社会适应能力,实践经验、学习能力,在校获奖情况,人际交往能力等),有166位被调查人选择,占总人数的92.2%,其次是专业素质(包括专业基础知识,学习成绩、专业软件的应用等),有148位选择,占总人数的82.2%,再次是思想品德(职业道德,人生观,价值观,工作态度等),有144位选择,占总人数的79.4%。其中,健康管理机构选择最需要的素质位于前三顺位的分别是能力素质(92.6%)、思想品德(85.2%)、专业素质(75.9%);健康体检中心选择最需要的素质位于前三顺位的分别是能力素质(93.3%)、专业素质(87.6%)、思想品德(83%);健康保险公司选择最需要的素质位于前三顺位的分别是能力素质(89.2%)、专业素质(78.4%)、思想品德(64.9%)。

   2.3.3机构选拔健康产业营销人才的最重要影响因素

   影响机构营销人才选拔的因素得分呈偏态分布,采用中位数进行描述。影响营销人才选拔得分最高的前3位因素是思想品德、综合素质、团队合作意识;得分最低的3个因素是毕业院校的名气、外语应用能力及学历。在所有影响因素中最重要的3项选择中,111位被调查者选择了综合素质,占总人数的61.7%,其次是思想品德(占总人数的41.7%),第三位是对健康专业知识运用能力(26.7%),见表4。

   2.4健康产业营销人才培养工作中应加强领域

   目前健康管理营销人才培养工作中应加强领域的情况详见表5,被调查人员普遍认为健康产业营销人才培养工作中应加强的领域为健康管理及养生方面的知识培养(67.2%)、实际操作能力和专业技能(62.8%)、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及协作精神的培养(45.6%)。

   3讨论与建议

   健康产业涉及医药产品、保健用品、营养食品、医疗器械、休闲健身、健康管理、健康咨询等多个与人类健康紧密相关的生产和服务领域[5]。健康产业营销人员除具备一般市场营销人员必备的素质外,还要具备健康管理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以适应营销专业化的要求。健康产业营销专业应该培养适应健康产业发展需要,具有国际视野的专业型、应用型和复合型的高素质营销管理人才。

   3.1健康产业营销管理人才市场需求潜力大

   本次调查中96.7%的人员认为市场对其营销人才有需求,大部分机构迫切需要毕业生。因此,健康产业营销专业的设置是符合市场需求的。健康管理产业营销人才培养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只有个别高校开设了健康管理专业,针对健康管理产业的营销人才培养没有可以借鉴的模式和经验,对于其培养目标和课程架构的设置还需要调研和讨论,需尽快制定并修订完善,其培养方案要符合健康产业尤其是健康管理产业市场对营销人才的要求,以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

   3.2专业课程设置要突出健康产业的需求

   新兴的健康产业对营销人才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健康产业营销人才是复合型、专业型人才,不仅要具备营销管理和经济法律知识,还要具备医学和健康管理方面的知识技能。本次调查显示,健康产业营销人才最重要的是能力素质、其次是专业素质;“健康产业营销人才所需知识的重要程度”评分最高的为健康保健养生知识,其次是医学基础知识和营销学知识。健康产业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在专业平台课程基础上,需要系统地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健康管理学的知识;熟悉市场调研、服务营销、企业管理理论等方面的理论。健康保健养生知识被认为是健康产业营销人才最重要的知识体系之一,借鉴医药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经验,建议设置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两大知识体系,增加健康保健养生及健康管理知识体系[6]。

健康管理基础知识篇4

企业发展靠员工,员工重点在健康。健康的员工、健康的身心,加上企业健康的环境,必然会推动企业实现持续健康有效地发展。实施《“走向健康”行动计划》,就是紧紧围绕“企业一流,员工幸福”这一目标,通过外在的干预改善员工自身的身心,使员工内外平衡、心智平衡、言行一致,继而实现和谐向上。所以,实现这一计划是功在当代、德庇后世的善事和德政,也是广大工会干部建功立业的最佳平台和抓手。

自2013年4月正式实施《“走向健康”行动计划》一年来,对健康的理解,我们由陌生到熟悉、由怀疑到坚定、由不解到支持,现在已经成为全公司上下共同的认同,成为了各级工会组织和工会主席主要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抓手之一。更重要的是通过一年来的推进,健康理念、健康行为、健康意识和健康管理已经深入人心,成为了管理的自觉、职工的自觉。概括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的成绩:

1.初步建立了职工健康管理基础工作。《洛阳石化“走向健康”行动计划(2013-2015)》的初衷就是通过对把职工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家庭健康和生活方式健康作为主要内容进行管理,在提高职工健康意识的同时,发挥工会组织的服务职能,充分有效地让职工共享企业改革发展的成果,造福职工,贡献企业,有效发展。对职工进行健康管理,这是企业落实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的新举措,没有经验可循,没有路子可学,只有通过不断的完善和调整,而且要做到适应新形势、新需要、新目标,才能探索出既符合企业实际、符合政策要求、符合职工意愿的管理模式和路子。一是建立了全面的职工健康档案。第一次将职工职业健康体检与身体机能测试检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建立了全面全员的健康档案。去年协调相关部门为医院购置医疗设备,发放体检票,为6795名职工进行了健康体检、体能测试,并建立了个人健康档案。这些档案的建立,对加强职工日常健康管理和健康帮助具有基础性作用。二是实行了职工健康锻炼的科学性管理。“走向健康”,重点在运动锻炼。为加强职工日常锻炼管理,去年4月开始对职工健步走实行了刷卡管理,先后在河阳广场、开元社区活动广场、43中和培训中心四个地方设立了“走向健康”健步走刷卡器,既减少了统计工作的劳动量,又实现了管理的高效。年底又专门为职工运动购买了计步器,目前正在下发。这不但促进了整个“走向健康”行动管理技术的科学化、管理工作的高效化,而且对职工日常锻炼和健康运动管理起到了促进作用。三是建立了“走向健康”日常管理的基础。制定下发了《洛阳石化“走向健康”考核管理实施细则》,对“走向健康”行动的基础管理工作、考核内容等进行了规范和明确,对进一步推进和规范“走向健康”行动计划的有效实施起到了推动作用。首次开展了企业eap培训并形成了企业eap咨询骨干队伍,为全面持续开展企业员工心理关怀和帮助打下了基础。《和谐家庭宣传手册》、《职工健康生活指南》、《走向健康行动计划指导》等的下发对加强职工日常健康教育、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起到了持续推动的作用。

2.形成了职工健康行动基本方式

根据《“走向健康”行动计划2013-2015年》的要求,实施“走向健康”行动,不仅是帮助和引导职工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而且把职工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家庭健康和生活方式健康融为一体,“四项行动”同时推进。目的是改变职工生活、行为方式,使健康生活,快乐工作的理念真正深入人心,成为职工自觉行动。所以,身体健康是四项健康的基础,体育锻炼是身体健康的重点,也是前提。为加强职工日常体育锻炼、确保科学锻炼,在突出各单项体育运动活动的同时,倡导了最大众化最健康最简便的运动锻炼方式----健步走。先后集中开展了迎“五一”千人健步走活动、庆第五个全民健身日8月8日走向健康系列健身锻炼活动、庆国庆健步走活动和迎新年健步走活动。通过集中式运动引导职工关注自身健康问题,并积极投身于各项体育锻炼之中,不断增强自身体魄。为增强职工对健康运动的认识,“走向健康”行动计划办公室还积极利用各项媒体加强健康运动知识的宣传和普及,还定期为职工发送健康运动信息,使健康运动意识和方式更加深入人心。同时,各基层单位也充分利用“走向健康”这个平台,积极开展各项职工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通过各项活动既推进了“走向健康”行动在基层的落实,又促进了基层职工的凝聚力,激发了基层活力。根据2013年5月至12月统计结果显示,健康锻炼达标人员为465人,职工参与率46.72%,职工平均达标率为56.04%。

3.推进了企业关爱员工本质方向

“走向健康”行动计划的实质是企业关爱员工的一项行动,是功在全员利在未来造福员工的一项善举,更是职工共享企业改革发展成果的具体措施。企业的主体是员工,员工是企业效益的创造者,是企业产品的生产者,是企业创新的推动者。只有让员工共享企业发展的成果,员工才能把企业当作自己成功的舞台。只有让员工共享企业改革的红利,才能激发出员工的创新活力,推动企业不断发展进步。关爱员工,才能让员工与企业心心相应。但是关爱员工不仅要让员工共享企业发展的成果,还要将员工整体健康作为关爱重点,使员工不仅身心健康、家庭和睦而且生活富有情趣,有切实的归属感、成就感、幸福感,这就是本质关爱。“走向健康”行动正是适应了这一新需要,将员工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家庭健康和生活方式健康纳入到关爱内容,不断干预、不断改善、不断丰富、不断提高。一年来的实践,已经证明,这一行动符合民心、温暖人心、凝聚众心、促进中心,它标志着企业关爱员工由物质关爱逐步向本质关爱的转变,是新形势下企业对员工恒久关爱的温暖行动。

根据今年召开的八届一次职代会精神,今后要按照“走向健康”行动计划的要求,不断增强活动的影响力和感召力。要持续开展群众“健步走”等日常体育锻炼活动,引导职工群众在保障健康中提升修养、提升自我。要完善职工健康体检档案管理,发挥健康档案的指导作用,依据健康标准和年度数据,给予职工医疗指导和健康服务。要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建立心理咨询师队伍,开通心理援助服务热线,引导和帮助职工以健康向上的阳光心态面对工作与生活。要大力开展宣传学习“和谐家庭”、“最美孝星”活动,倡导尊老爱幼、文明礼貌、家庭和睦、邻里相助的健康人际关系。继续普及和推广各类健康知识,努力培养职工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情趣,引导职工健康生活、快乐工作。这些都对今年“走向健康”行动计划的实施提出了明确内容和方向。具体体现体现在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抓好职工日常体育锻炼活动

今年3月份下发了《<“走向健康”行动计划>2014年日常体育锻炼活动安排》,对全年各基层单位、职工个人日常体育锻炼活动进行了部署。各单位要结合自身实际积极组织落实。根据《“走向健康”行动计划2013-2015年》总体部署,今年走向健康的重点在基层、关键在个人。只有人人行动起来,处处行动起来,天天行动起来,才能实现人人健康、个个长寿的愿望。重点是要做到两项工作:第一是要认真做好计步器使用管理工作。今年我们将进一步拓展科学锻炼的力度,为积极参加锻炼的职工发放计步器,通过计步器指导职工积极锻炼、科学锻炼、强化锻炼。由于计步器对多数职工而言是个新事物,一定要重视日常管理和作用,发挥出计步器指导运动、科学锻炼的作用。第二是要充分发挥基层工会组织的作用,积极开展职工喜闻乐见的职工文体活动,形式要多样化,内容要多样化,要不拘形式和内容,目的是广泛地吸引职工参与,最大限度地把职工凝聚起来,使职工在运动中快乐,在锻炼中和谐。

2.开展好第八届职工运动会

今年是洛阳石化开工30周年,根据八届一次职代会精神和2014年工会工作安排,今年还将举办洛阳石化第八届职工运动会。为引导广大基层单位积极参与各项运动项目,工会组织加强了宣传引导工作。要求各基层单位要充分认识第八届职工运动会的重要意义。第八届职工运动会是对四年来洛阳石化职工体育运动水平和体育工作成就的展示,是对“走向健康”的行动的有力促进。特别是在当前企业正在向炼化企业第一方阵目标迈进的新形势下,要通过积极参与运动会展示洛阳石化职工不畏困难、敢于挑战、争创一流、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用运动场上的拼搏精神激励广大职工讲责任、守纪律、能担当,从而更加自信地生活,更加努力地工作。同时还要积极动员职工参与运动会各项比赛活动。本次运动会与以往最大的不同就是把走向健康日常锻炼情况纳入到了整个运动会计分范围内,而且分值达20分,这是前所未有的安排。目的就是引导各单位和广大职工既要参加运动会项目,又要重视日常体育锻炼活动。要通过参与运动会和加强日常体育锻炼,使职工在运动中增强体魄,在锻炼中提高身心,在健康中得到快乐,从而凝聚起进军第一方阵的强大正能量。

3.进一步完善了各项健康管理基础工作

健康管理基础知识篇5

【关键词】健康管理;产业组织;运营模式

1.引言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于健康的意识越来越强,社会老龄化的到来老年人所占的人口比例会越来越大,人们需要从专业的机构了解基础的医疗保健知识,健康的生活等。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和康复理疗正成为一种新的消费需求,全国每年有近亿人进行体检,市场规模在100亿左右,并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市场潜力巨大。然而当前医疗机构工作主要是疾病治疗,而疾病预防、早期干预、后期康复以及健康促进等方面工作做的较少,越来越多的机构也意识到健康体检、康复理疗等健康管理极大需求。

2.健康管理组织的发展

健康管理组织最早出现在美国,1929年美国洛杉矶水利局成立了最早的健康维护组织。近30年,健康管理在美国的发展日益完善,如今有7700万的美国人在近650个健康管理组织中享受着医疗服务,9000万的美国人成为ppo计划的享用者。德国将保险保障、健康管理服务和医疗服务整合在一个平台下,通过收购医疗服务、疾病管理、居家护理服务和老年公寓等服务机构,搭建、整合统一的服务平台,形成多元盈利渠道。英国采用的是nHS系统,该系统分为三层管理等级,第一层为社区基础医疗系统,第二层为地区医院,第三层为教学医院。在我国,健康管理发展较晚,专门的健康管理机构始于2001年,此后,健康管理行业在学术交流、服务提供、风险管理和经营合作等方面,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探索性实践。

3.健康管理的概念、主体和客体

健康管理是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状态以及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简单的来说,健康管理是一种对个人及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健康管理工作内容包括采集信息,评估危险因素,进行健康咨询与指导,制定健康促进计划,进行健康维护等。健康管理的主体除了专业的医疗卫生机构外,还包括专业的体检中心、高端养老机构等健康管理机构。健康管理的客体包括急性病患者、慢性病患者、亚健康人群,同时也包括健康人群。健康管理可适用于所有人群。

4.健康管理需求分析

(1)居民收入的增加。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稳步增长,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72元,同比名义增长8.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0%。根据目前25个省(区、市)公布的数据,上海、北京、江苏、福建、广东、天津、山东这7个地区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其中,上海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达到了14153元;北京排第二为13503元;江苏位列第三为11516元。居民收入的增长为居民健康投资提供了经济保障。

(2)健康理念的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人们对健康需求不断提高,有病治病、无病防病的理念已逐渐被人们接受,合理健康投资,主动追求健康,定期健康体检,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3)人口老龄化。2014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已突破2亿,预计到2050年将达到4.1亿。老龄化人口的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患病率连年上升,且越来越呈年轻化,健康管理需求日益增长。对老年人进行健康指导,从而控制患病风险,不仅可以提高生活质量而且可以降低医疗费用。

5.健康管理产业组织运营模式研究

通过对国内健康产业组织的运营调查研究发现,我国的健康管理产业组织运营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1)以体检中心为基础的健康管理模式

健康管理公司直接提供的健康管理服务,通过建立独立的体检中心,向居民提供以体检为基础的健康管理服务。主要包括:①以个人健康调查为前提,健康评估报告和体检数据为基础,针对个体的体质特点,制定相应的个人健康管理计划,并且用专家回访、短信等方式提醒客户依照计划进行自我保健和健康管理;②在客户生病时,根据客户提供的初步病情,告知注意事项,提前预约专家就诊,开辟绿色就医通道;客户就医回家后,代送报告和医药,及时了解恢复状况,并安排医师与客户沟通;③通过与保险公司合作,提供多种补充医疗保险产品,满足不同层次需求。

(2)保险公司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合作健康管理服务模式

社区居民购买了健康保险产品后,健康保险公司作为其人向社区卫生服栈构购买健康管理服务,委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购买者信息,并提供长期有效的健康管理服务。保险公司与客户签订服务协议,为客户指定医生和公司服务人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保险公司服务专业联合为客户进行健康体检,收集健康信息并进行健康评估,为客户建立健康档案,提供营养膳食、运动健身等健康管理计划,根据系统中防控路径单的要求和提示,定期对客户进行随访、健康教育、短信提醒、电话提醒客户按时到医院进行随检和配药。

(3)医疗器械it公司提供的健康云管理服务模式

医疗器械it公司通过网络技术和专业的远程监护设备,依托合作医院的知名医疗专家与专业健康顾问团队,建立开放式的健康管理服务平台,为个人与家庭提供科学、系统、全方位的健康管理与服务。具体包括健康检查、健康档案、慢性病健康促进、健康维护方案、家庭健康远程监护、健康顾问、医疗专家、门诊预约、住院预约、手术预约、特需医疗等一系列的健康管理服务,把专业的健康管理与服务带进家庭,改变过去传统的有病才就医的服务模式。一些it公司都开发了数字化医疗服务平台,有的把家庭用的终端监测仪,比如血糖仪、血压仪等与网络进行连接,系统自动传输检测数据到中央数据库,公司关注的不仅仅是个人数据值的变化和异常,更关注一组数据的状态和变化,从而了解人群的健康状况和发展趋势,并及时反馈给管理对象,帮助管理对象改善健康行为,维持健康状态。

6.结束语

随着我国全民健康管理工程的推进、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以及期望寿命的延长,健康管理需求将会不断增加,整合社会资源,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健康管理产业组织运营模式,创新健康管理机制,才能为居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健康管理基础知识篇6

2、创健康促进学校,天天有个好心情,人人有个好身体,处处有个好环境。

3、单位和人人应当服从政府指挥,有序参加应急救援工作。

4、多一份预防,少一份伤亡。

5、改变不良陋习,使用卫生厕所。

6、搞好环境卫生,共建美好家园。

7、搞好环境卫生,加强个人卫生。

8、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义务参与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9、贯彻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10、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11、和谐社会,健康为本。

12、弘扬健康文化,倡导健康行为。

13、红十字应急救护,为您提供健康守护。

14、户户建卫生厕所,村村创优美环境。

15、创建卫生应急示范区,时间卫生应急全民化。

16、加强风险隐患排查,消除突发事件隐患。

17、加强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18、加强基层卫生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

19、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健康水平。

20、加强卫生应急管理,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1、加强卫生应急管理,构建和谐平安社会。

22、加强卫生应急管理,构建健康文明社会。

23、加强卫生应急管理科普宣教工作,提高公众安全防范意识。

24、加强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完善卫生应急预案体系。

25、加强应急管理,保障公共安全。

26、加强应急管理,构建和谐社会。

27、加强应急管理,构建幸福双峰。

28、加强应急管理,维护社会稳定。

29、加强应急管理,预防重大交通事故。

30、加强应急物资储备,有效应对突发事件。

31、加强应急知识宣传,提高公众安全意识。

32、健全社会预警机制,减少突发事件损失。

33、讲究卫生,预防疾病,提高全民健康素质。

34、讲文明,讲卫生,改陋习,树新风。

35、居安思危,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工作。

36、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提高文明卫生水平。

37、开展环境整治,共建美好家园。

38、立足基层,依靠群众,夯实应急管理工作基础。

39、平安时有所准备,突发时才能应对。

40、普及健康知识,提高生活质量。

41、普及科学防病知识,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42、普及卫生应急知识,关爱群众生命健康。

43、普及卫生应急知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44、普及医学科学卫生保健知识,提高全社会文明健康意识。

45、普及应急常识,提高应急避险能力。

46、全面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47、让健康知识深入人心,让健康行为走进生活。

48、人人参与环境整治,天天享有健康生活。

49、人人动手,清洁环境,让“四害”远离生活。

50、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51、同撑应急保护伞,共筑事故防火墙。

52、完善卫生应急预案体系,打好应急管理工作基础。

53、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夯实应急管理基础。

54、完善预报预警机制,做好应对工作准备。

55、卫生应急进万家,健康平安你我他。

56、卫生应急知识进企业,实现安全和谐发展。

57、卫生应急知识进社区,建设平安和谐社区。

58、卫生应急知识进乡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59、卫生应急知识进学校,建设平安校园。

60、吸烟有害健康,强化控烟意识。

61、享受健康,珍惜生命。

62、宣传普及卫生应急知识、提高卫生应急能力。

63、学好用好应急知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64、学好用好应急知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65、学习急救技能,大家一起来,生命更精彩。

66、学习急救技能,挽救生命,减少伤残。

67、学习卫生应急意识,提高应对和预防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

68、学习应急知识,提高应急能力。

69、养成良好卫生习惯,追求健康生活方式。

70、遵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法律法规,履行公民义务。

71、依靠群众,立足基层,务实应急管理工作基础。

72、应急拨打110,减少伤害保安宁。

73、应急管理,利国安民。

74、应急管理利万家,预防为主靠大家。

75、应急管理无小事,粗心大意误大事。

76、应急有预案,临事不慌乱。

77、应急知识进企业,实现安全和谐发展。

78、应急知识进社区,建设平安和谐社区。

79、应急知识进乡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80、应急知识进学校,建设平安校园。

81、营造优美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82、有备才无患,平安常相伴。

83、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84、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85、预防突发事件,保障公共安全。

86、预防为主,常备不懈,有效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87、增强防灾避险意识,提高自救互救技能。

88、增强卫生健康意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89、增强文明卫生意识,培养良好卫生行为。

90、扎实开展健康创建活动,努力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

91、掌握健康知识,树立健康信念,形成健康行为。

92、掌握卫生应急技能,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93、珍惜生命,爱护环境,科学预防,减少灾难。

健康管理基础知识篇7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方法;效果

2010年初以来全国各级医院先后贯彻国家卫生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安排与部署,积极开展以“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为主题的活动,旨在切实加强临床护理工作,改善护理服务,使护理工作真正“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从而提升患者和社会的满意度[1]。我科被医院定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自2010年3月以来,我科从培育优质服务理念、调整护理工作模式、落实基础护理、强化健康指导、完善绩效考核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积极地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我科开放床位35张,护士13名,床护比为1∶0.37。护士年龄:21-46岁,平均年龄24岁;职称:主管护师2名,护师2名,护士9名;学历:中专5名,大专7名,本科1名。

2方法

2.1培育优质服务理念。全员动员,统一思想,转变观念,积极参与。具体做法:①实施人文关怀。组织护理人员以“病人为中心、理解人、尊重人和以护理质量安全为核心”为主题进行多角度讨论,积极引导使其将“心与心相连,心与心交融”的优质服务理念融入于护理工作的每个环节。②换位思考,假如我是病人。引导护理人员多从患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使患者的需要最大限度地得到满足。③转变服务理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要求各班护理人员耐心观察并主动询问患者感受与需求,切实为患者解决实际困难,真正体现优质服务。

2.2调整护理工作模式,保障基础护理落到实处。

2.2.1病区实行“负责制”管理,每名责任护士分管13-16个病人,负责完成分管患者的各种治疗给药、病情观察记录、基础护理以及健康指导等工作,这样护理人员既了解病情,又掌握了治疗原则和护理要点,可以有的放矢地为患者落实各项护理服务。

2.2.2实行弹性排班,加强晨晚间护理。特安排护理人员专门负责患者晨晚间护理(晨间护理时间,晨7:00-大夜班下班前;晚间护理时间,小夜班接班时间-晚12点)主要负责协助夜班护理人员完成晨晚间基础护理工作,协助无生活自理能力和部分生活自理患者等做好基础护理(协助订餐、用餐、口腔护理、洗脸、洗脚、指导服药、翻身、叩背、入则、床上大小便、皮肤护理等)工作,满足患者个体化需要。

2.2.3降低呼叫器鸣响频次。护理人员按照输液量与输液速度的不同,在预计添加液体的时间段前,主动巡视病房及时添加液体,可随时发现并排除输液故障等治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做好危重患者的病情观察,增加患者的安全感与认同感,确保护理质量,最大限度度规避护理风险。

2.2.4护士长每日两次(晨间、白班交班前)对危重患者基础护理、安全防范措施落实等工作进行督导,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并进行整改追踪。

2.3拓展专科护理内涵,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我科以老年患者居多,为此提出了入院患者一杯水服务举措,要求责任护士在患者入院第一时间内,亲自为患者递上一杯水,让其体会到宾至如归的感觉,从而拉近护患距离,为护患有效沟通奠定良好基础。

2.4强化健康指导,促进患者康复。为使患者能及时得到护理人员的健康指导,掌握健康保健知识,我科对心血管专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早期预防、疾病健康指导等内容进行分类整理,护理人员参照其作为宣教的第一手资料,充分利用住院患者公休会为患者进行宣教强化,护士长定期对患者掌握情况进行评估,逐步提高健康教育知晓率与覆盖率,使患者真正受益。

2.5完善绩效考核,其旨是充分调动护士积极性,体现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我科制定了较为详细的量化考核方案。量化指标包括:完成基础护理服务项目的次数,班次工作强度,夜班、出勤、个人考核、工作量、节假日上岗、承担一级质控的情况、服务态度等给予计分,从当月绩效总额中提出部分数额做为量化资金,最大限度地调动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转贴于

3效果

3.1提高了住院患者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自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以来,护理人员主动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入院时热情接待,对患者基础护理(必须生活护理)订餐、翻身、叩背、洗头、泡脚等护理服务明显增强,护患关系更加和谐,住院患者满意度由实施前的95.8%上升到98.6%。

3.2提高了患者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实施活动以来,护理人员主动为患者提供健康指导的意识明显增强,重视与患者之间的双向互动和个体化的健康指导,患者熟悉入院须知、便民服务措施、熟知主管护士、药物性能、饮食要求、安全防范等内容,患者对健康知识知晓率由实施前的85.6%上升到96.4%。

3.3降低了病员呼叫率。活动实施以来,护理人员主动到患者身边服务的意识明显增强,尤其加强了对危重、年老体弱、生活不能自理患者的巡视,使病员呼叫率由实施前的35%下降到16%。

3.4自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活动开展以来住院患者投诉率为0。

4讨论

4.1开展护理优质服务示范病房的重要性。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人口的加速和疾病谱的改变,当人们的基本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则会更加关注健康,护理工作是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从护理人力资源的现状来看,护理人员人力相对缺乏,导致了病人的基础护理有些削弱,基本需求未得到满足。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内涵是深化“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提供满意服务。各级医院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为病人提供优质、安全、温馨、有效的护理服务,不断满足患者的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2贴近患者的优质护理有利于提升护理工作质量。优质护理服务是从病人入院到出院为其提供全程化、全面化、专业化的服务,满足病人的基本需求,是深化优质护理的有效途径[2]。从创建优质护理示范病房的效果可以看出,通过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病人满意度由实施前的95.8%上升到98.6%,患者对健康知识知晓率由实施前的85.6%上升到96.4%,住院患者投诉率为0,护理质量明显提高。由此可见,创优质护理示范病房,通过培育优质服务理念、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激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真正从患者的需求出发,为患者提供满意服务。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既是一个全方位、系统性的工程,又是一个改进护理工作、提高服务质量、深化基础护理、带动专业发展的新机遇,同时更是一个提高患者和家属期望值、实现满意服务、感动服务的有效途径,这是优质护理的最高境界,也是护理人员实现自身价值的充分体现。

参考文献

健康管理基础知识篇8

一、比对分析,找出差距,发现改进机会

现代企业如能紧跟时代管理步伐,建立了包括职能部门在内的、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岗位操作规程、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并纳入企业标准化管理系列。企业的安全生产就能逐步走向规范化,但是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标准对照,管理的差距和不足还是显而易见。

(一)现有安全管理在系统性、充分性方面表现不足。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强调的是用结构化、程序化、文件化管理手段,形成较为严密的管理系统。1.在组织结构上,标准要求对职业安全健康风险有一定影响的从事管理、执行和验证的工作人员,应确定其作用、职责和权限,并形成文件予以传达。就是说安全管理不只是安全管理部门的事情,也不只是生产系统的工作,而是与之相关的职能部门、科室都有密切联系,他们在职业安全健康方面的作用、职责和权限要以文件形式明示并告知。2.在管理程序上,避免管理的随意性和部门、岗位之间推卸责任,管理的作用、职责和权限是通过管理程序文件规定来实现,如应急预案与响应程序,事故(事件)报告、调查处理管理程序等。3.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方针、手册、程序和作业文件及其记录构成了一个层次分明、相互联系的文件系统,为实现具体要求做出了规定,为评价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寺续适宜性提供了基础。

(二)对法律法规、持续改进关注不够。标准要求,组织应建立并保持识别和获取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职业安全健康要求(如国家、行业标准)的程序,及时更新这些信息并将有关信息传达给相关人员和其他相关方。国家、地方政府或相关部门颁布的法律、法规、规范、条例、规章是强制性要求,对组织及公民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是组织判别不可承受风险的依据之一,是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重点。过去,我们往往遇到法律问题找法律,被动地去理解、去执行;持续改进是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基本思想,这个改进指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运行控制过程的持续改进,包括方针、目标、管理方案、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现场安全管理等全面改进,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现场安全检查、整改的持续改进。

(三)职业性危害是职业安全健康不可轻视的问题。所谓职业性危害,指在生产过程、劳动过程、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劳动者健康的因素。由职业性危害因素所引起的疾病称为职业病。安全管理习惯把主要精力放在工伤事故的预防和管理上,把职业性危害放在相对次要的位置。出现类似问题与政策引导、企业生产工艺设施、技术条件、资金状况、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关系有关。这一问题将随着劳动工伤事故的减少,人们健康要求的提高表现的更为突出。

(四)现有安全管理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比较,不足具体表现在:未建立危险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培训、意识和能力,文件、资料和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等管理控制程序;文件和资料识别不充分,相关文件查询途径不清晰,记录保存期限不明确,职业安全健康“三同时”工作衔接不够;绩效测量和监测未建立体系化管理,自查整改仅限于解决眼前问题,没有管理评审活动等等。

上述发现的问题为准确、有效地建立体系提供帮助,为体系建立后满足适宜性、符合性、有效性要求提供了保证。

二、多体系手册、程序文件和记录管理的兼容与衔接

有的企业在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之前已先后通过质量体系、计量体系、环境体系认证,各体系三个层次文件和记录管理覆盖范围各有侧重、各有交叉。在此基础上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就面临多体系手册、程序文件和记录管理的兼容与衔接问题,这个问题是整合型管理体系涉及的问题。为此,要对几个体系认真分析,反复研究,找出体系要素相近或相通的规律,紧紧围绕职业安全健康特点,对培训、文件、协商与沟通、记录、内审和管理评审管理等通用管理程序文件进行适当调整,编制相互兼顾又有区别的控制程序文件。由于职业安全健康要记录运行控制过程的表格很多,有原、辅材料进出、生产过程控制、设备检测、工业卫生监测、员工职业健康体系、工伤报表等等,为此,要在职业安全健康记录编号时,只要是职业安全健康可用的记录表的记录编号,保留原有编号,纳入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记录管理;职业安全健康需要且没有编号的记录表格赋予职业安全健康自己的编号。这样,职业安全健康体系就有多种编号,但每个记录表格编号又是唯一的,不影响各体系检查验证效果。在编制职业安全健康独有程序文件和运行控制程序文件时,充分反映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特点,提高了工作效率,为多体系整合提供了借鉴。

三、用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宣贯工作推进体系的创建与实施

风险控制是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运行的主线,基础是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为控制风险,必须对所有作业活动中存在的危害加以识别,而后评价每种危害的危险程序,确定不可承受风险,针对不可承受风险制定措施予以控制。对大型联合企业,生产工艺复杂,设备、设施大型化,生产连续化,危险有害因素复杂多变,只有当全体员工认识、掌握了危害辨识、风险评价的方法才能有效地建立和实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首先要从体系宣贯入手,组织领导干部、管理干部,体系内审员、联络员和关键重要岗位员工举办不同层次、不同场次的体系知识培训;通过会议、厂内报纸、广播、电视、电脑网络系统宣传体系方针、目标及职业安全健康相关知识;或在全国安全生产活动月期间,把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知识编辑成问答题,刊登在企业内部小报上,向全体员工普及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知识。其次,依托班组安全活动的基础,在员工完成“三不伤害”防护卡的危害识别前提下,按照划分作业活动、危害辨别、确定风险的步骤,组织全体员工对作业危害进行辨识,填写危害因素基础调查表,由专(兼)安全管理人员确定风险级别并制定对策措施。第三,借助每月安全检查、巡查和专项安全检查机会,检查和督促体系建立计划的完成情况。第四,把在内审、管理评审、外审一阶段、二阶段开出的轻微不符合项、观察项或反映的不足、存在的问题等,收集整理归类在局域网公布,为责任单位和相关单位进行举一反三的及时整改提供信息,促进体系建立与实施。

四、遵循管理原则,分层管理,分级控制

对大型企业,管理幅度大、层次多,职业安全健康涵盖所有生产和办公区域从事作业活动的人员,要根据体系要素制定了职业安全健康职责,部门、单位按管理职责要求,分层管理,分级控制。

(一)文件管理。公司职业安全健康程序方面的文件。按《文件管理程序》批准、分布、发放、使用、更改,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由所在单位根据岗位安全要求起草,报职业安全健康管理部门审核后按《文件管理程序》管理;受控文件主要通过电子网络管理;需用书面发放受控文件的按规定领用签收;部门、单位制定的涉及职业安全健康文件和资料的文件,需报职业安全健康管理部门备案,保证文件在满足充分性和有效性的前提下做到最小化。

(二)不可承受风险的控制。为了把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建立和实施的更为严密些,要根据企业目前管理水平和职业安全健康风险承受能力,把可能造成重伤、急性中度中毒以上事故作为评价不可承受风险的划分准则。辨识出不可承受的风险。为加强抗风险能力,应本着不求全齐备,集中精力和现有资料,把主要的重大危险因素控制好的原则,对不可承受风险项目再次分析评估,确定出公司级重大危险因素和厂级不可承受风险,分级有重点地采取针对措施。对满足《重大危险源辨识》条件的甲、乙类公司级重大危险源,制定了应急救援预案、分预案,并有计划地组织演练。

(三)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方案是实现职业安全健康目标、方针的保证。要根据职业安全健康方针、目标寻找管理方案。要把项目中污染大,环境作业条件差的项目作为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方案首选,按照职能职责分工,基建技术改造管理部门按职业安全健康“三同时”要求管理建设项目,工程项目组负责具体的组织实施,安全管理部门和项目单位配合完成。把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方案放置在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中有利于方案管理,特别有于职业危害源头的治理。

五、加强内审员队伍建设是建立和实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基本保证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内审员条件是:熟悉体系标准,掌握审核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具备有一定安全生产知识和工作经验,办事公正、客观等。体系内审员不仅仅只是为组织进行内部审核时才发挥作用,而应当把内审员当作体系运行的常规力量来组织管理,为他们提供机会,不断地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在建立体系初期,要求体系覆盖的部门、单位指定专人参加体系基本知识培训,作为今后职业安全健康工作联络员加以培养。在联络员中鼓励参加内审员资格证书考试,特别是安全系统管理人员。让他们参与初始评审工作,参加所在单位危害辨识的组织协调,学习运用风险评价的一般方法。为进一步提高他们对标准的认识理解,为各单位体系宣贯提供有效的师资,可以组织内审员第二次异地脱产学习,并增加了新的学员。

健康管理基础知识篇9

【关键词】健康信念模式;糖尿病;自我管理

【中图分类号】R211.0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0026-02

糖尿病是一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终身性疾病,造成糖尿病患者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目前,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预防并不提倡首选药物干预而是首选生活方式干预[1-2]。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是生活方式干预的重要手段。良好的自我管理可以减少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本研究对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健康信念模式(HealthBeliefmodel,HBm)进行个性化的自我管理教育,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及方法

1.1对象:选择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9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神志清醒,沟通无障碍。诊断均符合1999年wHo的诊断标准,空腹血糖7.0~13.0mmol/L。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5例,干预组男25例,女30例,年龄36~80岁,平均年龄56.6岁,对照组男22例,女23例,年龄39~83岁,平均年龄60.1岁。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治疗方案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健康信念模式的理论基础:健康信念模式[3]是用社会心理学的方法从人们健康信念形成的角度出发,解释影响人们采取健康行为因素的重要理论模式。由学者Hochbaum于1958年提出的。该理论认为,一个人能否实施某种特殊的健康行为,取决于两个因素,即个体感觉到健康威胁的程度,以及对于某种健康行为是否将会有效的减轻这种威胁的感知程度。健康信念模式在促进个体采取健康行为,放弃危害健康行为的实践中遵循以下步骤:首先,充分让人们对其危害健康行为感到害怕,然后使他们坚信,一旦放弃这种危害健康行为,采取相应的促进健康行为会得到有价值的结果,同时也清醒认识到行为改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最后使他们充满改变行为的信心。

1.3自我管理教育内容:患者入院后,即发放疾病相关阅读材料,包括《临床内科护理手册》[4]中糖尿病的护理,和科室自编的《糖尿病健康教育手册》,了解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内容包括:疾病知识、饮食控制、心理调整、适度运动、血糖监测、合理用药、并发症知识。

1.4自我管理教育的实施:

1.4.1对照组患者入院后,为其提供常规教育,包括集体教育,床边教育等。每次宣教时,医护人员给评估患者的基本情况,解答患者问题,不进行任何的行为指导和反馈。

1.4.2干预组患者接受以健康信念模式为理论基础的护理干预。(1)评估个体的健康信念,找出影响自我管理信念的症结所在,包括:①对糖尿病流行趋势、易感因素、发生发展以及严重性的认识,糖尿病引起的临床后果的认识,如并发症的认识,糖尿病引起的社会后果的判断,如:经济负担、家庭矛盾、工作烦恼,糖尿病对个体身心影响及影响程度。②通过有效的自我管理、严格控制血糖,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的认识。③可能影响自我管理信念的因素,如文化程度、职业、经济状况、社会支持等。④评估个体的效能期待。个体是否认识到采取有效自我管理行为的困难及益处,是否有战胜疾病的信心、毅力和心理准备。⑤寻求可以借助社会力量的能力,如媒体的宣传、医护人员的治疗方案、亲朋好友的支持。(2)根据评估结果,提高个体健康信念,促成自我管理有效性。①让个体感知疾病威胁和严重性。向个体介绍糖尿病的流行趋势、易感因素、个体现有的不良行为与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密切关系。如果不能有效控制血糖,可能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包括死亡在内的临床后果,从而导致社会后果,如经济负担加重、家庭矛盾、社会功能角色改变,暂时或永久性丧失工作。由此,让个体产生害怕情绪,确实为行为改变提供内在动力。②如实向患者指出采取健康行为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1)工作、生活、疾病治疗时间安排的冲突。2)长期的治疗心理上的厌倦情绪。3)摒弃多年的生活经验,抛弃已经习惯了的饮食行为,遵从饮食治疗方案。4)改变原来的生活习惯,适度运动。5)克服血糖监测随意性,按时监测血糖。6)消除认识的误区,做好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治疗的自我管理。鼓励个体通过长期努力,执行有利健康的自我管理行为,所获得的收益远远大于所付出的代价,最终能延缓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3)通过干预,产生良好的自我效能。制定出个体量化的饮食治疗方案,并有效转化为患者的菜单。通过合理的饮食治疗,降低血糖,减轻胰岛细胞负担。运动指导由医护人员根据患者制定适宜个体的运动处方,选择适合的有氧运动方式和运动量。运动能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可以改善血糖,有利于减轻体重。心理调节讲解不良情绪对健康和血糖的影响,护理时要注意分析患者的性情和心理状况,指导患者个人放松技术和音乐疗法调节心情,增加对治疗及康复的顺应性。血糖监测教育患者充分认识血糖监测的重要性,教会患者正确监测尿糖或血糖,并能根据监测结果合理调整饮食。药物治疗的自我管理讲解如何正确服用降糖药物或使用胰岛素。通过以上的干预措施,唤起2型糖尿病患者对疾病威胁的感知,增强采用对抗疾病行为的可能性,而且在采取健康行为的过程中都能得到医护人员的指导与反馈,产生战胜糖尿病的信心和决心,将健康信念转化为自身切实可行的健康行为,发挥自我效能作用。

1.4.3数据处理: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健康信念模式显著提高了患者自我管理达成率,两组患者自我管理比较如表1所示。

3讨论

表1显示,以健康信念模式为理论基础的干预组自我管理能力较传统宣教模式有显著提高。分析原因,传统教育模式多停留在一般知识的定向传播和随意灌输阶段,忽略了患者的认知态度和健康行为的建立,致使健康教育缺乏系统性、目标性和完整性。有研究表明[5],有助于自我管理的措施一旦撤除,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很快降至未干预前水平。因此,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关系到糖尿病防治工作的成效。

本研究将健康信念模式与自我管理教育相结合,该模式认为通过激发人们对疾病易感性和严重性的认知,帮助患者建立健康信念,刺激人们采取预防疾病的行为,使他们坚信自己有能力改变不健康行为并获得预期的结果,因此该模式是最常用于各种健康行为改变[6]。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各项自我管理能力,除饮食控制及合理用药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干预组血糖监测率高达93.33%,疾病知识掌握率高达93.33%,这说明以健康信念模式为理论基础的行为干预能够更好帮助患者建立健康信念,从而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两组患者饮食控制与合理用药达成率相近,分析原因,饮食疗法作为糖尿病最重要、最基础的治疗措施,医护人员及患者主观上比较重视。口服降糖药过程简单,影响因素相对较少。

按照“知信行”理论,知识、信念和行为之间是递进关系模式,三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但没有必然性。所以容易出现“知而不信”,“信而不行”,主要原因是缺乏健康信念。在以健康信念模式为理论基础的自我管理教育中,我们通过唤起2型糖尿病患者的危机意识,使患者充分认识到实施必要的措施能够减少疾病风险,并相信自己有能力去控制自己,去实施健康行为,即自我效能。只有当患者自觉自愿采取有利健康行为时,自我管理教育才真正发挥了作用。由此可见,健康信念模式是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教育中行之有效的指导理论。

参考文献

[1]金建华.我国糖尿病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3(4):296-297

[2]徐峰.二十年之大庆糖尿病预防研究[J].药品评价,2008,5(8):375-377

[3]朱熊兆,姚树娇,王湘,等译.健康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6-86,400-408

[4]王建,钱培芬.内科护理手册[m].上海: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4:392-403

[5]张莉,李红,张海玲.健康教育对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研究[J].护理杂志,2003,20(10):38-39

[6]李小妹.护理学导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96

健康管理基础知识篇10

1.HBp患者的健康教育

1.1健康教育的基本概念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促进人们自觉地采取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2]。”实践证明,健康教育是促进健康、预防疾病行之有效的重要措施。

1.2HBp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HBp是一种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的慢性终身疾病,单靠药物有时难以有效控制血压。患者对HBp病的认知水平和遵医顺从性及执行综合治疗方案的能力等诸多方面,对HBp的控制有极大的影响。HBp健康教育就是通过多种教育手段,宣传HBp防病知识,帮助患者建立完整的自我管理体系,提高HBp防治能力,从而全面有效地控制血压,防止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1.3教育的内容

包括:(1)HBp病的基础知识;(2)HBp病的预防保健知识;(3)HBp患者膳食和运动保健指南;(4)HBp患者的家庭急救知识和技术;(5)服用降压药的注意事项;(6)HBp知识解答。

1.4教育的形式

门诊与社区相结合,发挥专家权威效应和环境氛围效应,采用居民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简便易行、行之有效的一切形式。

1.4.1门诊教育形式

定期举办HBp知识系列讲座、专家门诊解答、健康教育处方、电话、医疗保健操示范、设立免费测血压服务台等。

1.4.2社区教育形式

(1)板报、图片、宣传栏;(2)建立社区HBp病友之家,组织座谈会和集体活动(如保健操、太极拳等);(3)将HBp防治知识以快板书、顺口溜等寓教于乐的文娱形式推出;(4)在社区开展HBp防治知识竞赛活动。

2.HBp患者的管理

2.1门诊HBp患者的管理

2.1.1做好初诊工作,登记个人健康卡片,建立HBp专科档案并进入社区服务中心。

2.1.2确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开出健康教育处方。

2.1.3高危患者留院观察或住院治疗期间,病房护士负责患者HBp健康教育,做好出院指导,留存患者详细家庭住址和电话号码。

2.1.4对门诊复诊患者,定期体检,包括测血压、心率、心电图、肝肾功能、眼底检查等,评估病情,指导合理用药。

2.2社区HBp患者的管理

2.2.1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对HBp患者进行跟踪监管。如家庭病床、定期上门测血压、预约门诊体检、电话咨询等。

2.2.2制定家庭治疗护理计划,备好家庭健康日记,记录血压读数和病情变化。医护人员定期家访,评估计划实施情况并及时调整计划。

2.2.3坚持不懈的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树立长期保证血压稳定、保护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意识,纠正患者及家庭对HBp病的认知和行为错误,提高患者遵医顺从性,杜绝随意服药行为。

2.2.4社区普查及干预。每1~2年开展一次辖区居民血压普查,对居民生活行为方式进行相关调查,筛选HBp患者,评估HBp高危因素。在社区倡导科学养生,对不良生活、行为方式进行教育和干预,达到全面综合预防和控制HBp。

2.2.5HBp患者的分类管理

2.2.5.1老年HBp60岁以上的老年人,收缩压≥187kpa及(或)舒张压≥120kpa,称为老年HBp。血压特点为收缩压增高、舒张压下降、脉压差增大。一日内血压易上下波动,患者易发生体位性血压下降和低血压。脑卒中、心血管发病率高、致残率高。

治疗原则:降压治疗个体化,小剂量开始、联合用药。血压控制目标值以收缩压187kpa,舒张压120kpa为原则[3]。

护理要点:(1)测量直立、坐位和平卧位血压(一些自主神经功能异常者卧位增高,而立位下降);(2)注意观察脉压,脉压≥87kpa时,要警惕心脑血管意外发生;(3)注意避免使用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的药物;(4)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是控制血压的关键;(5)加强对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控制(如吸烟、肥胖、高血脂、高盐饮食、糖尿病等)。

2.2.5.2高血压合并冠心病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时,发生心脏意外(猝死或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性增加。

治疗原则:长期降压治疗,血压控制在收缩压187kpa,舒张压120kpa以下,若出现心绞痛可将血压降得更低[4]。护理要点:(1)早期识别和控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和吸烟等);(2)明确和除去发病诱因(情绪激动、劳累和便秘等);(3)识别发病先兆(胸闷、胸前区不适和疼痛等),正确掌握急救方法;(4)家庭备急救药品和物品(硝酸甘油、氧气枕等);(5)让患者和家属认识寻求医疗救助的重要性和救助方法。

2253脑卒中

脑卒中致残率高,恢复期漫长。发生过脑卒中的患者脑血管事件复发率为每年4%,与血压水平有直接关系。因此,曾发生过脑卒中的高血压患者应认真接受降压治疗[5]。

治疗原则:控制血压,预防复发,早期康复训练,最大程度地恢复功能和能力。

护理要点:(1)加强心理护理,消除不良情绪,坚定生存信心;(2)发挥家庭、社区的支持作用,创造良好的康复环境;(3)帮助和指导患者,循序渐进地进行康复训练计划;(4)将现代康复技术简单化和实用化,使患者和家属乐于接受,易于掌握。

2254糖尿病高血压

既往研究表明,糖尿病(Dm)患者较非糖尿病患者发生高血压的比例高25倍,且两者并存时,其危险性相乘,导致冠心病、心衰、脑血管、周围血管和微血管危险性增高[6]。糖尿病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患者及家属的主动参与和正确配合,在综合治疗方案中占绝对的主导地位。

治疗原则:综合治疗(即饮食法、运动疗法、药物治疗、Dm教育和血糖监测)原则,强调控制高血压与控制高血糖同等重要。目标血压为173/113kpa。

护理要点:(1)长期的健康教育是现代综合治疗的首要疗法;(2)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遵医顺从性;(3)严格督导基础治疗,包括戒烟,减轻体重、减少盐的摄入,改变饮食结构,降低饱和脂肪,增加水果和蔬菜摄入,加强运动等;(4)加强用药知识教育和正确服药的指导。Dm病人的药物治疗必须与基础治疗相结合;(5)注意预防低血糖

和直立性低血压;(6)提高患者的自我监测、自我护理和预防保健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编著.社区常见病诊疗规范.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0

2黄敬亨主编.健康教育学.第2版,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2

3孙宁玲.重视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的治疗.中国医刊,2002;37(10):16~7

4吕卓人.特殊人群高血压的治疗原则.51lunwen.org/中国医刊,2002;37(10):3

5吕卓人.特殊人群高血压的治疗原则.中国医刊,2002;37(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