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堂导入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16:11

地理课堂导入方法篇1

关键词:初中地理;新课导入;要求;方法初中地理教学中新课程的导入是地理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教师能够抓住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并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科学合理的新课导入方法,那么就会在课堂的前几分钟唤醒学生学习的激情,在短时间内进入学习状态,使得学生乐意接收新知识、新内容,这样课堂上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依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导入新课的要求以及一些常用的设计新课导入方法。

一、新课导入的设计依据及要求

初中地理课的课堂教学时一门整体性的艺术,而新课的导入设计方法又是组成这种艺术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教师在设计新课导入方法时要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趣味新颖方法使学生尽早地进入学习新课的状态,让学生的注意力持续地集中在课堂上。要想达到这种效果,那么在新课导入的设计中就要有所依据和要求。

1.新课导入方法的设计依据

在设计新课导入方法时要充分考虑学生、教师还有教材这三者的关联性,在设计的过程中不脱离教材,以教材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然后教师通过运用地图、人文环境、趣味故事等设计出不同的导入方法,组织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状态。

2.新课导入的要求

一个好的、成功的新课导入方法一般需要满足以下几个要求。

(1)新课导入具有趣味性

新课导入的方法具有趣味性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把听课当作一种享受来对待,就会自觉地进入学习状态。

(2)导入过程中有针对性

在设计新课导入的过程中一定要有针对性,不能一味地追求新颖和趣味,要注意揭示新课的内容和这节课要达到的授课效果。

(3)方法多样且新颖直观

导入新课的方法不能总使用固定的几种,要随着授课内容的特点灵活更换,另外,导入新课所选取的材料要贴近生活,把复杂事物具体化,与学生的思维联系起来,引起学生的兴趣,要具有新颖性和直观性。

二、新课导入的有效方法

1.紧密联系教材的两种方法

(1)直奔主题法

有的教师给人的感觉就是严肃耿直,做事干练认真、不拖泥带水,这样的教师很适合采用这种直奔主题的导入方法。比如说在教授初中地理《水资源》时,就可以直奔主题地导入:水资源与我们的生活和环境密切相关,地球上虽然有70%被水覆盖,但是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却很少,加之以近年来对环境的污染破坏,水资源问题已经成了我们必须严肃面对的重要问题。地球上的水主要存储在什么地方?我国的水资源有什么样的分布特点?这节课我就带领大家学习解决这些问题。

(2)温故知新导入法

学习贵在复习,温故知新的新课导入方法是教师比较常用的方法,这样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组建知识的网络,充分认识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以由浅入深地进行学习。教师在设计温故知新的导入方法时要充分地备课,把握新旧课之间的联系,找准新旧知识点之间的结合点,做到自然地衔接过渡。

2.新颖趣味新课导入法

(1)故事导入法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喜欢听故事,通过故事的情节往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有助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比如说一位孕妇在飞机上飞越美国时成功产下一个婴儿,人们再对这位母亲祝福之后,对孩子的生日有了争论,两种观点的生日竟相差一天,这是这么回事呢?故事提出了悬念,激起了学生的兴趣,然后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新出新课内容“日界线”。

(2)游戏导入法

根据授课内容的不同特点和初中生爱玩的特性,教师可以设计游戏导入新课。比如说在讲“省级区域”时,各个省的位置难以记忆,学生学习起来感觉枯燥,表现的没有积极性。这时教师就可以将我国地图的各个省裁剪下来,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拼图比赛,看谁用的时间最短,这种游戏导入的方法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同时在游戏的过程中也学到了新的知识,不失为一种好的导入方法。

(3)疑问导入法

初中生对新事物有着强留的好奇心,这时教师就应该抓住学生的这个心理特征,在新课导入时巧设疑问和悬念,然后带领学生一步一步地解开心中的疑惑。比如一上课就提问:“同学们都看过《西游记》吧?那么你们知道《西游记》中取经的‘西天’是什么地方吗?是否真的有‘西天’这个地方?那么所谓的‘西天’有什么特点呢?”这时学生就会急于寻找答案,并且注意力高度集中,教师就可以引出新课——“南亚”。

3.用生活中的新鲜事导入新课

初中生对生活中的事情充满了好奇,对最近发生的事情很感兴趣,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最近发生的新鲜事来和要讲的新课内容联系起来进而导入新课。比如说最近日本又发生了大地震,先和同学们讨论一会地震的事件,请同学们用地理知识解释地震现象,最后开始“日本”这一课的学习,由于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了,这样在课堂中讲日本的环境等特征时就显的很容易进行,学生也会认真地听课学习。

4.利用地图导入

地理课的教学离不开地图,地图除了可以显示地理位置外还可以用于帮助分析地理现象等作用。在地理课的新课导入过程中可以利用地图来帮助学生复习旧的知识点,同时用地图引出新课的内容。比如说在讲“亚洲”时,教师可以提问:“亚洲的含义是什么?亚洲都包括哪些国家?”教师在讲述完亚洲的含义之后然后挂起地图,让学生在地图中找出亚洲所包括的国家,顺利地进入新课的学习。

5.利用多媒体导入

科学进步了,教学的方式也多了,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出现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生动灵活。它可以集视、听与一体,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利用多媒体可以展示大量的图片和视频,比如可以用图片帮助学生记忆各种复杂的地形,教师应该利用好多媒体资源。

三、新课导入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前面提出了几种新课导入的方法,但是这些方法不是万能的,在新课的导入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教师设计导入方法的时候要具有多样性

不能一贯地采用固定的几种方式,那样的话学生会对新课的内容失去新鲜感,难以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

2.教师要把握新课的导入部分的时间,既不能太长占用过多的教学时间,也不能太短没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太长的导入即使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但由于正式授课时间短,教学目标还是很难实现。太短的导入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只是一种形式,起不到应有的效果。教师要科学把握新课导入的时间,当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进入听课状态时就适当停止并开始新课的教学。

3.导入方式要灵活

对不同的班级采用不同的方法,如果所教班级的学生大部分活泼好动,就可以采用新颖趣味的导入方法,如果所教班级的大部分学生都比较好学,就可以采用紧扣教材直接如题的导入方法。

初中地理课堂导入新课是教学中的一种艺术,其导入的方法丰富多样,没有固定的模式,以上笔者只是简单地介绍了几种,广大初中地理教师可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标,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为最终目的,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和所教班级学生的特点以及授课的内容灵活设计合理的新课导入方法。通过新课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好奇,并乐意学习,最终达到教学目标,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段玉山.地理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薛建宇.地理新课程教学设计.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郑国全.初中地理新课导入法新探[J].考试周刊,2008(15).

地理课堂导入方法篇2

【关键词】初中地理;导入新课;浅析方法

初中地理这门学科虽然不是中考的考试科目,但是对于中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是具有重要性的,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也成为了在课堂上导入新课的关键。教师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们产生新鲜感,从而达到比较好的课堂效果。

一、复习好上一节课的内容,衔接好下一节课的知识

我们要以简练的文字来复习学过的知识,为即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打好基础,然后进入所要讲的新课题。例如讲“地理坐标”这一节课时,我们可以使用这样地方法引入到课程里:同学们都使用平面直角坐标系表示这个点所在平面的位置,而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就是类似于使用平面直角坐标系来确定地球上任意一点所在的位置的方法,它就是“地理坐标”。

二、提出问题,吸引学生深度思考

依据新课标的问题轻重程度,来设计几个不同的、幽默有趣的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答案的渴求,让学生有浓厚的兴趣来听课。譬如讲“大陆漂移说”时,老师可以现提出“为什么只有在具备温暖湿热的环境下形成繁多的煤层会在非常寒冷且不易存活植物的南极大陆被发现?”“为什么古代冰川遗迹的地方是属于炎热干燥并靠近赤道的非洲一?”归根究底,这到底是为什么?经过设置疑问,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学习新知识。

三、设置悬念、吸引注意力

在新课开讲时,老师想出几个比较新颖奇怪的并与新知识相互联系的问题,把学生的心理好奇给紧紧抓住,提高学生的关注度,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例如在讲解“中国的疆域”这个问题时:为什么在冬季的时节,北方的哈尔滨温度在-28℃以下,人们不畏惧寒冷地观看“冰灯游园会”,与之反差甚大的南方广州却在开展“迎春花展”。又如“为什么当夏季来临时,我国东部温婉的乌苏里江的湖面上到处是波光粼粼、晨辉闪闪、渔歌阵阵”,人们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然而在遥远的西部空旷的帕米尔高原上夜幕的尾巴却还在照临着高原,迟迟不肯离去,人们依然陷入沉睡之中,不愿醒来。问题一提出,学生们都开始窃窃私语地讨论真正的答案,此时的老师就是学生们眼中的在世“诸葛亮”,学生们就会把积极性动到最高潮,课堂上的氛围会非常活跃。再举一个例子,高原和山脉是由于地壳的运动、抬升的原因所造成的,抗日战争时期,西安是八路军的抗日根据地中心,当时的人们所居住的窑洞在寒冬时节是御寒的。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黄土高原上会有窑洞的存在?――黄土高原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将悬念巧妙的设置,这样不仅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还可以勾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便于直接进入这节课的最理想的求知状态。

四、加入诗词,创造学习意境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这句诗是说我国北方和南方的气候差异大,在二月份时,江南的鲜花开满枝头,而北方的气候十分寒冷,这说明了地域对气候有所影响的地理规律,将这句诗贯穿“地形对气候有哪些影响”中,会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挖掘出学生潜在的求知欲。在讲授“天气与气候”时,引领学生们诵读杜甫的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在学生们畅游在诗情画意中时,由老师提问出这句诗属于描写气候还是天气的,这时再引入气候和天气的名词解释。之后再领学生们诵读一句“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这句诗会把学生们入那茫茫无边的平原之中。以这种课前诵读一句诗词的形式,建立了一种良好的学习地理的氛围环境,不仅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还激发了学生们的好学心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加入数字,提高危机意识

善于运用统计数据资料,当做新课的开端。例如讲授“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前,老师举例:目前大量的天然气、石油、煤等常规能源被开采使用,因为它们的特点为不可再生,它们的储量在逐日减少。根据专家估算,全球的石油只能维持人们生活40年;全球的煤100年后即将告罄,能源危机的警铃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响起,因此,成为世界各国的重要问题就是开发并更好地利用新能源。在进行“世界人口的分布和增长”的课程时,老师可以把下面的资料作为开头:“1987年7月,伴随着一名婴儿的诞生,联合国通过较为繁杂的计算,正式的确定地球上的第五十亿个居民为这个新出生的婴儿,他的到来也标志了世界人口已经达到五十亿”。“现在每经过24小时,在世界上的人口就会多出11万个已经迫不及待来到人世的新生婴儿”,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是如此之快,这也是世界各国所面临的难题。把数字资料运用到新课,更能增加学生们的强烈的责任感,同时也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人口观、环境观和资源观,使学生们在完成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增加强烈的责任感。

课程的主体虽不是整节课的重点所在,但它那生动形象、富含哲理、简洁明快、扣人心弦的“开场白”却更能吸引学生们更大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们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这是学生们上好每一节地理课的基础。

地理课堂导入方法篇3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导入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1.138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生活的地球表层环境及人类活动对其影响的学科,属于人文学科的范畴,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高中阶段的地理知识难度、深度、广度与初中相比大大加深,与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了解情况相比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一些题目虽然看似很简单,却往往需要学生从多个零碎的线索中推导得出答案,这就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困难。

新课程改革给高中阶段的教学活动带来了新的难题,一方面教师要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在课堂上抓紧一切时间给学生讲更多的内容,为高考复习做充分的准备;另一方面为了响应新课改的要求,教师要更加注重对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以保证学生参与到了课堂教学之中,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确保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教师讲课最终是为了学生,学生只有真正发自内心想要学,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笔者看来,地理教师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同时,要更加关注课堂教学设计,使学生在合理有序的课堂环境中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感受学到知识的乐趣,这样才能改变他们对地理学科的态度,自觉改善其学习方法。

课堂导入是教学设计中重要的一环,它可以给学生留出课堂缓冲的时间,让他们从课间嘈杂的环境中迅速进入上课模式,另外“温故知新式”的导入方法可以将新旧知识连接起来,帮助学生在复习以前所学知识的同时,自然过渡到对新内容的学习之中,避免了因为知识点不熟悉、知识链断裂,给学习新内容带来不必要麻烦情况的发生。通过合理的课堂导入步骤,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学科的兴趣,使他们自觉投入到对地理知识的探索之中,同时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强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发挥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作用,使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获得知识,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为了取得更好的课堂导入效果,本论文试从导入策略展开具体讨论。

一、言语信息型导入法

所谓的言语信息型导入法,是指教师在课堂之上将准备好的材料文字或图片展示给学生,和学生一起分析材料,寻找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一起参与到问题解决之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能够自觉投入到对课堂内容的学习。言语信息导入法更容易将学生代入到具体的情境之中,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一)地图导入

地图是地理课堂上最常用的道具,也是学生学习地理学科不可缺少的工具,学生读图能力的高低对地理成绩有很大的影响。运用地图导入的方式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训练他们的想象力与空间思维能力,又可以拉近学生与地理课堂的距离,使学生在逐渐参与到学习之中。例如在学习时差问题的时候,我会给学生展示中国的行政区划图,并向他们提问,当中最东端黑龙江省的渔民已经起床,开始在黑龙江上下网捕鱼的时候,最西端帕米尔高原上却依然繁星满天,人们还在睡梦之中,这是为什么呢?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可以发现二者之间经度的差别,然后我会趁机引出时差的概念,让学生明白经度与时差之间的关系。在课堂之上讲完时差的计算方法与相关知识后,最后我会通过数经度差,和学生一起计算课堂开始时提到的两个地区之间究竟差了几个小时,学生通过读图既明白了概念,最后又当堂巩固了所学知识,达到了一举两得的教学效果。

(二)时事热点导入

时事热点是在一个时间段内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高中生正是好奇心旺盛的年纪,在信息如此发达,随时可以接收到新鲜信息的当今社会,学生对时事热点的了解程度甚至超过了老师。若是地理教师在课堂上和学生讨论时事热点,利用这种形式导入新课不仅省去了准备道具的步骤,又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因为是自己所关心的问题,所以更想得出答案,揭开心中的谜团,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例如最近一段时间天气变化无常,各种关于“厄尔尼诺现象”的报道层出不穷,教师可以从这一新闻热点入手,给学生普及“厄尔尼诺”的相关知识,然后引出对气候知识的讲述,因为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起到了无形中督促学生主动学习跟自己生活有关的知识的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听课热情。在就时事热点形式进行导入的时候,教师要注意材料的选取,一定要与地理知识紧密相关,学生在讨论的时候要做好监督,否则很容易造成课堂秩序混乱的场面,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动作技能型导入法

所谓的“动作技能型导入法”,就是在课堂上让师生、生生之间展开互动,调动课堂氛围,加深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点的印象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考查,。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在课堂上被普遍忽视的一个环节,也是新课程改革着重提出强调的理念,运用动作技能型导入法这一举措,能够使地理课堂教学更加符合新课标的具体要求。

地理课堂导入方法篇4

关键词:地理学科;有效课堂;综合素质

课堂教学是开展地理教学工作最重要的教学形式。在地理课堂上,教师通过各种手段向学生传授各方面的地理知识,并在知识传授和接受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各种能力,包括探究能力、归纳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然而,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我们以往所开展的地理课堂教学更多的是把教师传授知识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而忽视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过程,导致很多学生在课堂上沦为教师灌输知识的容器,丧失原本应当具有的学习主体地位。这种课堂教学往往是按部就班地把教案上的知识点一一传授给学生,表面上好像已经完成了地理课堂教学的任务,但事实上,只是习得知识的课堂,并不能算得上是真正有效的课堂。在地理学科中,有效的课堂教学应当是能够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课堂。因此,作为初中地理教师,我们一定要想办法摆脱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桎梏,努力为学生构建一个更加有效的地理课堂。

一、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指向灯。在开展地理课堂教学之前,教师一定要注意明确教学目标,这样,有了科学的目标作为指引,就可以为学生的思维指明方向,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大提升。在地理课堂上,教师既可以采取直接列出教学目标的方式,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的方式明确教学目标,例如,我在给学生讲《西亚》地区时,就在上课之前提出了几个问题:西亚地区为什么会成为当今世界的热点地区?西亚地区发生多次战争的原因是什么?被称为“三洲五海之地“的西亚地区到底指的是哪三洲哪五海?在几个问题的引导之下,基本上确立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而学生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效地实现了既定的教学目标,使得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以提高。

二、重视课堂导入技巧的运用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们要提升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一定不能忽视一个重要的环节,那就是导入环节。一般来说,导入环节只占到整个课堂教学的3到5分钟时间,导入环节时间虽短,但是这个环节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却不容小觑。在地理课堂上,有效的导入可以瞬间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为启迪学生的思维,为接下来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打好一定的基础。因此,在地理课堂上,教师一定要重视导入技巧的运用。为了增强导入效果,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各种灵活有趣的导入方法,如故事导入法、歌曲导入法、设疑导入法、游戏导入法、图片导入法,等等。例如,在讲到《“天山南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这节内容时,我就在上课之前利用学生比较熟悉和喜爱的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作为本节课的开场白:西游记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已经很熟悉了,那么你们还记得西游记中有一集师徒四人过火焰山的故事吗?你们知道故事中这座火焰山所在的位置是哪里吗?一听到这里,很多学生立刻有了兴趣,大家纷纷在下面猜测讨论起来。这时,我再引入新课,使得接下来的课堂教学效果非常理想。

三、追求教学的民主化

传统的地理课堂更多是教师“一言堂”,在课堂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往往都是由教师一人说了算。在这种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处于一个完全不平等的地位,地位的悬殊导致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很难得到有效发挥。事实上,课堂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交流与学习,实现教学相长的一个场所,而并不是人们传统观念中所认为的单纯的教师传授知识的场所。因此,我们一定要改变目前“一言堂”的局面,为学生构建一个更加和谐民主的课堂,这才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有效途径。在地理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改变课堂教学模式等多种方式带动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当学生在课堂上提出不一样的观念和看法时,教师要利用语言或者眼神等多种方式鼓励学生。记得有一次,我组织学生讨论“如何解决我国黄河中下游水资源紧张”这一问题,正当学生七嘴八舌讨论的时候,一个学生突发奇想,提出挖一条运河,直接把黄河上游的水资源引入中下游。面对这位学生幼稚的想法,我并没有采取批评的方式,而是先表扬他大胆创新的精神,再结合实际一步步分析这种方案不可行的原因所在。这样既达到了讲解知识的目的,又没有损害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得课堂教学在良好的氛围下有效推进。

四、注重因材施教的原则

由于知识基础、学习态度、思维能力等多方面存在差异,在同一个班级中,学生之间总会表现出各种明显的差异性,这是造就一个班级中既有“好学生”又有“差学生”的主要原因所在。事实上,单纯地把学生分为好与差并不科学,也不符合素质教育理念中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一些学习成绩相对较落后的学生往往并不是因为智力存在问题,只要教师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差生”就能够获得发展。而要想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仅仅依靠过去统一化的教学模式显然已经不合时宜。教师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努力在课堂上践行分层教学理念。要针对学生之间不同的差异性确立具有层次性的教学目标、教学手段、作业内容等,使得各个层次的学生的潜能都能在分层教育理念的指导之下有效开发,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实现整个地理教学活动目标的重要前提,教师要大胆摒弃传统的一些不合时宜的课堂教学理念,大胆引进一些更加科学先进的课堂教学理念,通过各种途径提升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得地理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阵地。

参考文献:

[1]潘春燕.初中地理有效课堂的构建[J].广东教育(综合版),2011,(04).

地理课堂导入方法篇5

一、课堂导入的要求

在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导入应该是最基本的也是较为重要的一步。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如果导入得当,就会为整节课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作为一次成功的导入,基本上要符合以下三个要求。

(1)趣味性。课堂导入要注意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种心理状况会促使学习者积极寻求认识和了解事物的途径和方法,并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旺盛的探究精神。如果课堂导入充满趣味性,学生便会把学习看作是一种精神享受,因而能更加自觉积极到学习。

(2)针对性。课堂导入时要注意针对性。课堂导入首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确定不同的导入方式。但首要前提是必须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明确课堂教学的目的。但不可以为了“导入”而“导入新课”。导入的目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点明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讲清楚课堂教学的目的,为授新课作铺垫。

(3)新颖性。课堂导入的材料要新颖。现在的高中学生,很容易吸收新事物和新信息。他们对新事物都有好奇感,并急切地想弄清楚。因此,新颖的富有时代性的信息,能更加引起学生们的兴趣。材料越新颖,越是大家关心的事,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参与的兴趣就越浓,效果也就会越好。

二、课堂导入的方法

(一)复习导入法――明确目的,提问式导入

“温故而知新”。由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是最常用的方法,有利于知识间的衔接。提问复习和新课内容密切相关的已经学过的知识,一个或几个问题就可以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过渡到新课也十分自然。

在每堂课的开始,教师可以采用复习上一课的内容作为导入新课的方法。这种方法便于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便于将新旧知识逻辑地联系起来,便于教师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这样不仅复习了上一课的内容,而且又很自然地导入进了新课。比如,学习完海水运动后,要学习海水运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提问:①洋流按成因可分为哪些?按性质可分为哪些?②它们对地理环境有什么影响?会影响气温和降水吗?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导入到新内容。

(二)设问导入法――针对教学内容导入

带有启发性的设问可以激起学生渴求新知识的强烈愿望。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启发、引导和帮助学生将新知识融会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从而达到内化、重新构建新的认知结构,激发学生潜能,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中,以次来培养能力。比如,在学习天气系统时,对学生提出问题:①今天的天气怎么样?明天的天气又会怎么呢?②天气的形成和变化由什么引起的呢?我们当地的“梅雨”和“伏旱”是怎么回事情?以此导入,效果就比较明显。

(三)预习导入法――针对要学习的内容导入

教师应在课前布置预习内容,设计出几个有针对性的问题,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到提问,使学生不知不觉的进入学习状态。这种方法能是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成分的心理准备,也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在布置问题时要注意问题一定要具体,不要过多、过难,还要紧扣教学内容。

(四)时事导入法――结合时事和热点问题导入

利用近期发生在身边的事或国内外大事来导入课文。教材的安排是固定的,但是每天发生的事件都是无法预知的,因此这一方法完全要看教师是否能灵活联系生活,如能应用恰当,应该是种很有时代气息和生活气息的导入方式。在学习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方式时,各新闻媒体都在报道我国的青藏铁路,由此导入,学生的兴趣就比较浓厚,容易进入学习状态。

(五)创设情境法――运用相关情境导入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在人文学科的教学中经常使用。要想起到好的效果,情境的创设必须与内容相符并且能够深深的打动学生、吸引学生的整个身心。创设情境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学生的互动,当然如果条件允许能够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加以视觉和听觉的冲击,效果会更好。在教学中,必修Ⅱ第四章第三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我应用该方法较为成功的案例。本节的导入我自制了幻灯片《地球,你好吗?》,选择了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森林破坏、沙漠化、海洋污染等多幅震撼人心的图片,配以相关文字以及环保音乐《地球,你好吗?》进行播放。在导入新课时,我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大部分学生观看时愁眉紧锁,还有个别女同学在看到“惨死沙滩的海鸟”、“营养不良的骆驼”时,眼眶湿润。这样的导入,直接将学生带入到主题之中,同时本节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也得以完成。

三、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首先,课堂导入,要注意时间不宜过长,3~5分钟为宜。若导入时间延长过多,就会使导入显得冗长,从而影响整节课的进程。毕竟,各种课堂导入方式的目的只是想方设法让学生快速集中注意力,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兴趣,同时创造愉快的学习氛围,使他们“愿意学”、“乐于学”。

其次,“导”无定法,切忌生搬硬套。对于不同的教材和教学内容,应采用不同的课堂导入方式;即使同一教材、同一教学内容,课堂导入对不同的班级也要有不同的导入设计,使用不同的导入方法。这需要我们根据所教班级的具体特点,进行具体分析而定。如较沉稳班级和较活跃班级的导入设计应有所不同。对于同一个班级来讲,课堂导入的方法也要经常变换,这样才有利于保持学生的新鲜感。

地理课堂导入方法篇6

关键词:导入;语文质量;故事;讨论;情境;微课

导入是一门艺术,也是课堂的前奏,更是影响高效课堂顺利实现的关键因素。所以,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师要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出发,通过组织和选择多种导入方式来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进而使学生在高效语文课堂中获得良好发展。因此,作为新时期的语文教师,我们要有意识地将多种导入方式运用到语文教学活动中,以促进学生自主走进语文课堂,成为课堂的主人。

一、故事导入法

所谓的故事导入法包括两种形式,即:课外故事导入和文本故事导入,借助这两种方式进行导入不仅能够使学生对文本内容有所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对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灵活地将故事导入法与实际教学结合在一起,以提高导入环节的质量。

例如,在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为了提高导入环节的质量,也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在导入环节时,我选择了“故事导入法”,给学生讲述了“水浒传”中的一些故事,主要是关于“鲁提辖”的故事,即:文本中的故事(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以及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等故事,这样的导入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对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性,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进而也能促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二、讨论导入法

讨论导入法是指让学生针对与所学内容有关的问题进行讨论、思考,说一说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样的导入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且对加强生生之间的交流,对学生课堂主体意识的培养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我们要改变教师一讲到底的模式,要有意识地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自主讨论,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同时,也能降低学生对文本学习的恐惧感,进而确保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

例如,在教学《最苦与最乐》时,导入时我引导学生思考了下面几个问题:(1)人生什么事最苦?作者的答案是什么?(2)人生什么事最乐,作者的答案是什么?(3)为什么说未尽责是最苦的事情?……组织学生先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对上述问题进行解答和讨论,之后,再组织学生体会作者所说的“最苦与最乐”,这样讨论导入法不仅能够顺利将学生引入本节课的学习中,而且对学生理解文本大意,对高效语文课堂的顺利实现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要通过组织相关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讨论,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中心思想。

三、情境导入法

情境导入法是指将学生带入一定的场景之中来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这样的导入方式不仅能够打破传统课堂的沉闷,给课堂注入生机,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课堂参与度。

例如,在教学时我选择了“情境导入法”,借助图片、纪录片等相关资料将学生带入当时的场景中,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回顾历史。同时,在导入环节,我们还要有意识地将爱国主义教育、强国意识、责任意识渗透其中,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中心思想,同时,也能帮助学生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内容,进而也为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做好保障工作。

四、微课导入法

微课导入法近年来被广泛应用到语文教学中,目的就是借助短视频、微视频来向学生展示相关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将其与导入环节结合在一起,不仅能够将抽象的文字形象化,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能创造出轻松的课堂环境,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成为课堂的一分子。

例如,在教学《日出(节选)》时,为了提高导入环节的质量,也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导入时我借助微课给学生播放了相关的电视片段,目的就是让学生在直观的课堂上重新找到学习的乐趣,进而也能保障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中心思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总之,作为新时期的初中语文教师,教师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来选择多种导入形式,目的就是在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同时,也为学生语文学习效率的提高以及高效语文课堂的顺利实现迈好第一步。

参考文献:

地理课堂导入方法篇7

关键词:初中美术导入式教学方法教学应用

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目标不仅是学生的成绩,各学校越来越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初中美术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学心理,导致美术教学效果差。面对这个问题,教师要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合理运用导入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初中美术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1.在初中美术课堂中应用导入式教学方法的重要性

导入式教学,是指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合理利用一些比较新颖的方式,直接或者间接引出本节课程的教学重点,多运用于课堂教学的开始环节。在初中美术课堂中应用导入式教学方法具有以下两个作用:

1.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美术课堂中,教师利用导入式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相对于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是一种较为新颖的教学方法,能活跃课堂气氛。在导入环节中,教师和学生可以进行有效的交流、互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一定程度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全身心投入美术教学活动,提高初中美术课程教学效率。

1.2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

身体和心理还处在发育阶段的初中生,具有一定的认识与辨别能力,有自己的想法,并且处于成长叛逆期,此时需要良好的引导帮助他们认识事物。学习不仅是为了学知识,还要学方法。初中美术是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的正确引导对他们尤为重要。

导入式教学方法被应用到初中美术课堂中时,可以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想象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发展。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正确、合理地引导学生思考相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既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又实现师生互动,增强教学效果。

2.初中美术课堂中如何应用导入式教学方法

良好的开端是教学活动成功开展的保障之一。在初中美术课堂应用导入式教学方法时要做到以下两点:

2.1更新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受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响,大部分教师在组织初中美术教学活动时,主导课堂,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被动地听,学生实践机会少。

为了将导入式教学方法更好地运用到初中美术教育教学活动中,相关教师要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式。在新的教育教学模式下,教师应该以引导者、合作者、协调者等多重身份引导课堂。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占有主体地位,教师要充分认识并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初中美术是一门较抽象的学科,教师在开展相应教育教学活动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实践,在实践中欣赏、认识、感知艺术,化抽象的知识为具体,不断提高学生鉴赏艺术的能力。

2.2合理选用导入方式

为了在初中美术课堂中更好地运用导入式教学方法,相关教师在认真学习导入式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根据课程内容合理选择导入方式。常用的导入方式有:提问式导入、创设情境导入、讲故事导入、利用多媒体技术导入等。

在组织初中美术教育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根据本节课程内容,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面向全体学生,合理设计问题,通过课上提问方式间接引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也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对学生进行引导,如展示一些图片,用语言进行相应的描述,从而进入教学环节;对初中生来说,讲故事导入能一定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了解课程背景的前提下,用一个小故事带领学生走进美术课堂;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科学技术被广泛应用到各大领域。教师在开展初中美术教学时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如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制作教学动画、为学生展示欣赏素材等,以此导入教学,同时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教育教学效果。

3.结语

在初中美术教育教学过程中,应用导入式教学方法,符合教育改革提出的相关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的注意力更好地集中到美术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初中美术课程的教育教学效果。教师要善于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新的教学方法,从而促进初中美术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地理课堂导入方法篇8

关键词:高效课堂教学;实践探索;优化课堂教学;导入;重视学法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3-0249-01

衡量课堂高效,一看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和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增长程度。二看教学效果是通过怎样的途径获得的。下面笔者将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方面阐述如何构建高效地理课堂教学。

1.做好课前备课工作

课前备课工作对于构建高效课堂很重要,教师不仅要认真研读教材,努力挖掘教材中的重难点,备好课,更应该备好学生。不同程度的班级备不一样的课,同一个班级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分层次备课。此外,给学生课前布置预习任务,如初一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地理知识,如果没有做有效的课前预习,学生在课堂上无法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课堂效果就难以实现了。因此,学生认真地做了课前预习,然后带着问题和良好的心理优势进入课堂,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才会发挥出来。

2.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2.1做好导入,激发学习兴趣。良好的导入会对课堂教学的成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良好的导入,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把他们引入探索知识奥秘的境界,为后面各环节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导入的方式有多种,在地理教学中可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导入方式,常用的方法有:联想导入、故事导入、教具导入和提问导入等。例如:学习"地球仪"的有关知识时,可以用联想导入,先让学生猜谜语:"不是篮球不是蛋,用手一推它就转,别看它的个子小,载着大河和高山。"当学生猜出谜底是"地球仪"后,教师可提出问题:①地球仪是依据什么标准制作出来的?②它有哪些基本的点和线?③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和名称如何在地球仪上表示出来?这样就把地球仪及其有关知识的课题导入了。教具导入是利用直观教具导入新课,初中低年级的学生,其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太强,教师很有必要引导他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水平,而教具的应用,就是一种很好的手段,学生对直观教具非常感兴趣,一幅挂图,一张投影片,一个模型,都能引起学生的惊奇、感叹。因此,利用教具导入,能从一开始就给学生一个富有吸引力的直观现象,从而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以用提问导入,如讲解初一《世界人口问题》时,可以先出示漫画《苦难的母亲》,提出问题:①这个"母亲"是谁?地球――我们人类的"母亲"为何遭受苦难?②为何人口增长过快、人口数量多会给"母亲"带来苦难?③我们如何使"母亲"摆脱苦难?问题导入,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还会将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所学的新课中,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2重视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技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方法。针对地理学科的特点,在地理教学中本人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⑴手势法:如初中教学中让学生用自己的拳头做模型,来认识山脊和山谷;用自己的手掌来记忆亚洲的地形和河流的流向。在高中教学中让学生用左右手手势来表示南北半球物体水平运动的偏向规律、气旋和反气旋、水平气流和中心垂直气流的运动规律等。⑵口诀法:在讲解日本国特点的时候,可以把它的特点编成"人多地少,平原小;火山地震,灾害多;"用"高高低低"四字口诀来判断近地面和高空等压面的凹凸形状与高低气压的分布,同时也可以用此口诀来判断南北半球等温线的弯曲形状与气温高低的关系。⑶谐音、诗句法:此方法在地理知识记忆中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地壳中的主要元素氧、硅、铝、铁、钙、钠、钾、镁,可用"洋闺女贴给哪家美"的句子记忆等。⑷图像法:地图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但学生对地图应用能力较薄弱,教师要多指导学生看图、识图、绘图、用图,并尽可能使地理知识图像化,做到化文为图、图文结合。⑸数理结合法:运用数学和物理学的方法定性和定量分析地理现象和规律,如分析正午太阳高度角、黄赤交角时用到几何学的知识,分析月球和太阳表面重力加速度时用到物理上的万有引力知识等。⑹实地考察法:到野外实地观察课本上所讲授的地理知识,分析地理现象的成因和规律等。凡此种种,都是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的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活读书",并不断向学生"授之以渔",培养学生的技能,使他们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

2.3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教师在课堂上采用辩论、讨论、座谈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内容的讨论,在分析、探讨中形成竞争交流机制,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倾听他人的见解,例如:在学习"日本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时,通过阅读图、内容,引导学生讨论:①日本是许多重要资源的缺乏国,为什么会有发达的钢铁、汽车、化学、纺织业?②日本利用什么优越的自然条件进口原料来发展工业?③为什么日本的工业多集中在太平洋沿岸?④日本采取什么方法使其经济得到高速发展?这样循序渐进,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展开讨论,使学生在轻松、活泼、和谐的气氛中掌握重点,获取知识。这样的做法可以步步引导学生进入高度思维状态,参与了整个教学过程。例如:在学习《中国的自然资源》时,通过座谈的形式,让学生探讨我国的耕地资源和水资源出现的危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多种方法,让全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把学生引导到自主学习的轨道上来,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分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采取"自我评价方式,进行自我对话";让学生在体验中深化认识,自主发展。因为只有学生真心感悟和亲身体验到的知识,才能最终沉淀到他们内心深处。每个学生在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仅有不同的收获,而且会体验到学习新知识的乐趣,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3.课后作业布置要有梯度

课后家庭作业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与复习。高效的课堂离不开作业对知识的巩固与复习。对于高中学生教师应该布置自主性强的拓展性作业,也可以布置实践性作业。对初中学生布置一些简单易理解的作业,同一个班级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布置有梯度的作业。

总之,在地理教学中通过高效课堂的构建与实践,可以有效推进教学研究工作,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对地理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参考文献:

地理课堂导入方法篇9

【关键词】领导力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教学设计

在当前的社会教育环境下,学校教育依然以应试教育为主,学生的学习依然围绕着考试指挥棒在转,学生在校的学习时间几乎被各个学科瓜分。作为地理学科,很多学生和教师,甚至学校都还不重视,很多初中教师也难以开展地理课堂的教学工作,学生课前没预习,上课时积极性不高,课后没有及时去巩固练习。因此,教师可以通过精彩多样的教学环节设计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地理教师的课堂领导力,可以达到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材特点,寻找地理课堂教学的切入点,精心设计地理课堂的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奋点和浓厚的参与教学活动的意识,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与教师的教学活动,与教师融为一体,共同参与学习,去探求新知,使教师成为地理课堂的领导核心。

在初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学设计中要高度重视地理课程标准,认真设计教学目标,注意把握教学的进度。从教科书出发,抓住教学的重难点,从学生认知的角度来进行各种各样的教学设计,体现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的主体地位,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出发,教学设计尽量多元化。

教学设计的种类可以分为传统模式下的教学设计和在新课程倡导下的教学设计。各种教学设计都有它独特的特点,主要有讲授、自学、讨论、探究、参与――活动和角色扮演等等形式的教学设计。在多年的初中地理教学中,笔者主要采用的是讲授式的教学设计。讲授式的教学设计主要有几个教学环节,在处理各个地理课堂的教学环节时,要精心设计各个环节的教学思路。

一、复习旧课、引入新课

复习旧课要在课前短时间内完成,可以帮助学生及时温习旧课,加强对旧知识的再现,也为引入和学习新课做好铺垫。引入新课这个教学环节,是一节课的开始,是学生学习新课的起点,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和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出发点,也是树立学生学习地理信心的关键。教学过程导入的环节,就像一场电影的序幕,也仿佛是优美音乐的前奏。如果导入安排得有艺术性,就能贯穿整体,达到先声夺人,一举成功的奇效。

在地理课堂中,新课导入这一教学环节,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地理产生浓厚的兴趣。所以新课导入要因人因时因地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关键是能否吸引学生的注意和学习的兴趣,导入的形式要不拘一格。这里根据教学实践和平日的积累,举例探讨一些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利用多媒体引入(图片、歌曲、视频),事件引入(重大事件、利用学生的“捣乱”课堂事件),活动引入(角色扮演、谜语、竞赛),话题引入(历史故事、生活经历、新闻热点、旅游线路),问题引入(问题悬念、复习旧课),地图引入(政区地图、地形地图、气候图等),情感引入等。

课例1: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地图》的新课教学,利用谜语竞赛活动引入新课,可以借用“不坐车船跑全国,不乘飞机观四海,分文不花万里游,请问奥妙何处来”;“容纳万水千山,胸怀五湖四海,藏下中外名山,浑身绚丽多彩”;“高山不见一寸土,平地不见半亩田,五湖四海没有水,世界各国在眼前”等等谜语导入。通过谜语的竞猜活动,学生积极思维参与思考活动,学生的脑海中自然会形成地图的概念,又加深了对地图的特征和地图作用的理解;利用政区地图、地形地图、气候图、旅游图等等各种地图引入新课,激起学生学习地图的好奇心,同时对地图的形成、概念、种类和作用等有初步认识。

课例2: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利用问题引入新课,地球为什么是一个蓝色的水球?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史有多长?采取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符的问题导入,让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和分析问题,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和思维能力的锻炼;利用游戏活动引入,用一个地球仪,老师拿着地球仪在教室走动并不停转动地球仪,让学生的右手拇指任意暂停地球仪的转动,每一次停止,大家都数一数,数数每个人的右手拇指所在位置是陆地多还是海洋多,这样的导入既有趣,又让学生学到了知识。

二、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是一节课中内容最丰富,最重要的部分,是地理课堂教学的核心。这是教学中的中心环节,要求教师突出难点、突破重点,理清思路,注意地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确保在教师领导下,开展教师教和学生学之间的双边互动,做到精讲精练的有效教学。所以,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地理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和课程标准,从学生认知的角度去精心设计教学。

讲授新课是地理课堂教学的重点部分,是地理课堂教学开展的主体,也是教师教和学生学双边互动的主战场。在设计讲授新课教学环节时,选择要适合学生的标准,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明确,教学方法要多样,要符合不同情况的学生。讲授新课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讲解法、谈话法、读图分析法、填图法、对比法、合作学习法、实践探究法、角色扮演法、竞赛法、综合程序教学法等等。

地理课的讲解还要遵循如下要求: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联系生活实际,注意学习的趣味性;运用直观方法,辅助讲解;教学目标明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注意语言的准确性。

课例1:在讲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辽阔的疆域》的第三课《34个省级行政区》的新课时,教师的教学设计应尽量少讲,要多采用读图、填图、活动和竞赛等等方法。教学中应该把各个地名和地图有机结合在一起,从开始就培养学生读图、识图和忆图的能力,培养学生对中国省级行政区图的敏感性,使学生对34个省级行政区的记忆掌握始终与中国政区图紧密联系在一起。

教学方法一:按照省级行政区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分类,按照不同类别在中国省区地图中指出,不断加强记忆,判断它们的方位、轮廓等。

教学方法二:按照中国地理区域来划分省级行政区,按地区分类逐一在地图中指出,学生较容易记住省名和位置。

教学方法三:按照沿海、沿疆、沿经纬线、沿河的顺序来划分省级行政区,在地图中分片指出,有利于记忆。

教学方法四:学生描绘省级行政区轮廓,有条件的可以制作拼图,通过各种活动的形式来加强省区记忆,有利于提高学习的趣味性。

教学方法五:中国省级行政区记忆量大,短时间内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可以分段进行,在课前或课后不断反复加强训练,有利于学生的消化。

课例2:在讲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自然环境》的第二课《气候多样季风气候显著》的新课时,由于气候知识较为抽象,教师在教学设计应该尽量从学生的思维角度出发,与学生日常生活经历和体验结合,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简单化。在介绍我国的气候特点时,教师借助多媒体播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图片,再找来自我国最南方和最北方的同学谈谈自己家乡在一年四季的季节特点,或请到过海南岛的同学谈海南岛的冬季,到过黑龙江的同学谈东北的冬季等等。

三、巩固新课、课堂练习和检查反馈

巩固新课、课堂练习和检查反馈这几教学环节,体现了复习巩固和课堂练习在新课教学中的总结作用,是一节地理课成功与否的自我检验阶段。复习巩固对教师而言,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而言,是提炼知识,整理知识体系的重要阶段。复习巩固的方法主要有:老师总结、学生总结、竞赛、问答、读图填图、完成课堂作业等。

课例1: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势和地形》第二课《地形复杂多样》的复习巩固的教学设计时,教学设计要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这节课的内容是要求学生掌握中国的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主要的山脉的名称和地形的分布情况,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结合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和中国地形图相结合,让学生在中国的三级阶梯中指出我国的主要山地、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通过结合旧知识来巩固本节新课,知识的前后联系,有利于学生掌握新旧知识的逻辑联系,既掌握了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然后要求学生在空白的地形图上指出主要的地形区,检查反馈良好以后,学生掌握基本地形后即刻进行课堂练习的训练。课堂练习是地理课堂教学活动的延续,教师在进行操作中要注意内容不宜过多,不宜布置大量的文字作业,宜以填图作业为主,兼以背默作业。易于学生掌握课堂知识,又方便老师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地理课堂的教学设计要围绕如何领导学生展开,好的教学设计有利于最强教师的课堂的领导力,能提高课堂的有效教学。教学设计要与简单的备课有所区别,教学设计关注的是地理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落脚点是教师能不能领导学生,学生在老师的领导下是否学有所得,体现的是师生教学互动活动。备课则主要是指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体现的是教师单边的活动,因此,初中地理教学设计要有利于教师领导力的开展,从学生的认知角度出发,培养学生搜集与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为目的,研究新的课程标准和教材,研究新时代的学生特点,精心设计好每一节地理课。

参考文献:

[1]王岚.课堂驾驭能力──教师的功力[J].北京教育.1995(S1).

[2]张崇东.驾驭课堂的艺术[J].卫生职业教育.2004(09).

[3]任小中.贾晨辉.谈教师如何提高课堂驾驭能力[J].成功(教育).2009(09).

[4]徐永丽.谈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有感于一节历史课[J].中国校外教育.2009(S5).

[5]张化林.体育教师如何提高课堂驾驭能力[J].新课程(教研).2010(09).

[6]严新根.教师课堂领导力及其增强路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09).

地理课堂导入方法篇10

(一)设计选材不正确

课堂导入设计的重点在于明确教学的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具有很好的辨别能力和观察能力,能够选择准确的导入选材。但是目前的政治课堂导入没有做到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搜集教学案例,没有做到对材料进行鉴别和选择,导致课堂导入的意思表达虽然非常恰当,但是给学生的感觉却很陌生,不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很好地理解,这就使课堂导入的效果很不理想。

(二)设计形式化

当下很多政治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的时候只考虑这一过程,而不考虑导入的最终目的和效果,只是单纯地为这一教学环节而设计。而且导入的形式单一,没有根据教材的内容进行详细的安排,导入的过程中也没有形式的转换,这样就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抵抗情绪。这种形式化的课堂导入对课堂教学有非常大的影响,不仅不能将学生引导到最好的学习状态上,反而使学生一开始就厌倦政治课堂的学习,对教学非常不利。

(三)缺少设计过程

很多政治教师认为凭借自己的教学经验,很容易就可以将学生引导进入课堂教学;还有的教师认为课堂导入可有可无,只要把知识交给学生就好了,课堂导入没有实际意义,因此,很多教师就不做导入设计过程。这种教学观念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为很多学生是认为课堂很有趣才学习的,如果没有有趣的导入,那么他们就很难被调动进入课堂学习。

二、针对课堂导入设计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

(一)坚持科学性原则

高中政治课堂导入是教学目标中重要的一部分,课堂导入设计要坚持遵循科学的原则,导入内容需要和教学内容和目标有一定的联系,还必须符合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知识范围。教师要把握好教学目标,有重点地进行导入。政治课的导入有它的独特性,在导入设计时,教师一定要注意政治课堂教学的直观性,采用启发性学习,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进行。在导入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主动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这样才能提高导入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二)重视针对性

政治课堂导入应体现出很强的针对性,一定要根据课堂的需要设计,教师应在不同的课堂中设计出不同的导入方法。新课堂的导入要考虑到新旧知识的合理衔接;复习课堂的导入要注意知识的系统化,体现出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同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导入形式。

(三)把握时效性

政治学科的课堂内容大多和生活有密切的关联性,而且政治知识具有时效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在设计政治课堂导入时,教师一定要注意时效性这个特征,可以将新发生的一些和政治相关的新闻作为教学导入的素材,因为学生对这些新发生的事是非常感兴趣的。同时,教师也可以将贴近实际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作为导入素材,这也可以迅速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有利于学生掌握课堂知识。

(四)增加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