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社区工作存在的风险点十篇社区工作存在的风险点十篇

社区工作存在的风险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17:41

社区工作存在的风险点篇1

一、认真学习,明确责任。

**年度学习了《关于印发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清单的通知》,搞清自己分管工作的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我作为分管社区矫正和法律宣传工作的局领导主要有以下七项责任:1、落实分管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对分管内的党风廉政建设负责;2、经常开展党风廉政情况检查,按规定向党组汇报;3、规范行为,做到廉政执法,公正执法;4、强化社区矫正各环节的管理监督;5、处理好分管范围内的群众来信来访;6、带头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省六条意见和局机关的决定,自觉接受监督;7、积极向党组举荐思想端正,能力较强,作风扎实,实绩突出的干部。

二、建立机制,防控管理。

廉政风险防控管理机制是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重要转变和创新,充分体现关口前移、超前防控的监管理念,通过建立权力运行的内控体系,创新监督方式,与行业实际紧密结合,使廉政风险防控融入具体业务的全过程。

1、廉政风险排查到位。建立廉政风险排查制度,以权力运行程序的公开透明为重点,以社区矫正管理工作流程为主线,全面梳理排查可能产生的廉政风险点,为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打好基础。一是明确查找重点。廉政风险防控的重点在于完善内部管理,查找廉政风险的重点是查找出履行岗位职责、部门职权和单位职能过程中存在的和产生腐败的风险。二是采用有效方法。廉政风险具体存在的部位和环节是以隐蔽的方式存在的,可以通过内部监督、行风评议、民主评议、专项举报等方式,及时发现社区矫正管理工作中容易产生廉政风险点的新情况新问题。三是科学评定等级。坚持用集体议、专家评、组织定等科学的方法开展评定,确保评定结果的科学性。对查找出的廉政风险点,按照风险存在的部位、转化的几率、造成的危害等因素综合评定风险等级。

2、制定防控措施有效。防控廉政风险的基本对策是制度+管理+科技+教育,健全制度是主线,强化管理是重点,提高科技水平是手段,加强反腐倡廉教育是基础。有效的防控措施必须具有三个特性:一是综合性。产生廉政风险的因素是多元化的,单靠哪一项措施都难以收到好的成效,必须坚持理念创新、思路创新、制度创新、方法创新,多措并举,从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管理以及网络信息技术的运用等多方面强化措施,筑牢防范廉政风险的防线。二是针对性。把廉政风险防控寓于业务工作之中,规范各关键环节的业务操作流程,对社区矫正权力运行的各个环节提出防控措施,力求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务求防控措施直指要害。三是约束性。要抓住约束关键环节的权力运行这个关键,完善权力运行内控管理,实现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的互相分离和有效制衡,从而减少廉政风险存在的土壤。今年通过加强教育管理,理顺关系,明确责任,让司法e通顺利实施,并杜绝了吃拿卡要等不良现象。

3、长效管理机制跟进。廉政风险防控是一项复杂工程、长期任务,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是确保防控措施取得实效的关键。一是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教育。坚持教育在先、预防为主、运用廉政典型案件,深入开展岗位廉政纪律教育、示范教育和警示教育,引导社区矫正干部认清自身岗位存在的廉政风险,增加自我防范和保护意识。二是健全建设廉政风险防控责任机制。把社区矫正管理工作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范畴,健全完善考核评价制度,落实“一岗双责”制,采取定期自查、阶段检查、居民评议等方式,将社区矫正风险防控建设纳入各项工作考核评估中,严格奖惩和责任追究。三是健全监督机制。把领导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有机结合起来,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建立扎实高效的社区矫正工作监督机制。

社区工作存在的风险点篇2

(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秦皇岛办事处,河北秦皇岛066000)

摘要:作者结合自身多年从事农村信用社相关工作经验,在对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管理相关文献进行阅读的基础上,对我国农村信用社信贷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风险管理的对策和建议,以便于提升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管理水平,使其在开展信贷业务中减少风险、增加其自身的收益。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22-0196-01

农村信用社大多数存在于农村、乡镇地区。农村信用社的存在是农村、乡镇等区域内企业发展、个人贷款的重要融资、筹资平台和渠道,其能够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大量的流动资金,以维持地区经济的健康稳定。因此,可以说,农村信用社在地区经济发展中所占的地位十分重要。

但是,企业破产、个人欠贷等诸多因素都会加重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随着市场自由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使得我国农村信用社开展信贷业务时,还需要面临诸多因素的影响,从而为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带来了巨大的风险。特别是对于一些较为落后和贫困地区的农村信用社,经常会面临贷款无法收回的风险。因此,为了使农村信用社降低信贷业务中承受的风险,就必须完善我国农村信用社的风险管理工作,重视提升信贷风险的意识,加强对风险管理工作的资金投入。

一、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农村信用社管理方法偏于简单,风险预测能力不足

我国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水平较低,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其所使用风险管理的方法过于简单,对风险的预测能力不足,并不能找准风险产生的根本源头,从风险源头上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预测和应对。我国农村信用社的风险管理方法存在以下缺陷:过于关注企业、个人的历史资信程度,缺少对其未来用于偿债的经营、工作收入进行有效预测;理性分析不足,过于依靠业务员直观判断。

2.农村信用社政策性因素制约着信用社经营

农村信用社是受到国家政策支持的,但是也受到了国家“三农”政策的限制。农村信用社自身的发展需要盈利,以便提供资金支持。而受到“三农”政策影响,其作为一种解决农村、乡镇地区融资、筹资、借贷困难的主要渠道,农村信用社在实际业务过程中可能会无法顾及借贷人的信誉、偿债能力等风险因素。

3.农村信用社贷款制度存在着盲点

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制度存在较大的问题,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贷款人员岗位职责分工不明确。在大多数的农村信用社当中,很多贷款人员既会担任贷款销售岗位,又会担任贷款审核岗位,从而造成风险源头发现较为困难的现象。大多数农村信用社都是采用三权分立的方式来平衡内部委托关系,加强对企业的管理,但是由于权力分配不均等经常会导致职责权限不明等情况的发生。

二、提升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管理工作

1.转变观念,强化全员风险防范意识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水平较低,为了加强风险管理水平,就必须从以下问题入手,从农村信用社自身找寻风险管理水平较低的问题。为此,我国农村信用社应当转变现有对风险的观念。风险不仅仅具有立即引发灾难性事故的形态,而且还会潜移默化的降低组织效率、提高农村信用社坏账比率。因此,防范风险就应当从全体员工入手,使每个员工养成风险管理意识,在日常工作当中从风险产生的源头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降低风险引发事故、产生问题、减少利润的结果。

2.找准放贷主体,优化信贷投向

农村信用社作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其一方面应当为农民服务,肩负起国家和人民所赋予的责任,另一方面也必须不断加强自身资金管理、业务管理,提升农村信用社的风险管理水平,增加利润以便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因此,为了在两方效用曲线当中找到平衡点,我国农村信用社就应当找准放贷主体,优化信贷资金投向,更加均衡的分配资金资源,将每项资金、款项用到实处,在解决好群众信贷资金需求问题的基础上,为农村信用社带来更多收益。

3.坚持原则,建立健全信贷风险管理内控机制

农村信用社还应当就现有行业背景环境,以及自身职责权限,坚守好其应当遵守的原则、履行的职责。为此,我国银监会应当号召地区农村信用社积极完善和健全现有信贷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机制,不断提升岗位划分管理、责任权利监督管理,在农信社内部建立起完善的风险审核、管理机制,从而提升农村信用社的信贷风险管理水平,为其风险管理体系的完善创造良好的制度氛围和背景。

三、结语

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农村信用社在乡镇、农村以及其他地区的融资、筹资当中均占有重要的地位,为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大量流动资金的支持。但是,我国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管理水平依旧较低,其中存在管理方法简单、风险意识不强、制度存在盲点等诸多问题。为此作者提出了以下几点相应对策和建议,希望完善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体系,增强应对风险能力,具体如下:转变观念,强化全体员工风险防范意识;找准放贷主体,优化信贷投资方向;坚持原则,建立健全信贷风险管理内部治理机制。

参考文献:

[1]王倩.农村信用社依法收贷过程中的举证难的原因及出路[J].法制与社会,2014(34).

社区工作存在的风险点篇3

此次会议是在市委、市政府关注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上级政法会议精神及在近期召开的全省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会议要求,对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入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进行研究部署。

结合上级工作要求和我市实际情况,下面我将几个方面意见。

一、进一步加强风险评估的组织和领导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中央有关维护稳定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积极探索实践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不稳定因素的发生,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应该看到,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政策性、敏感性强,涉及面广。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市及各市、区要成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地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工作,并指定专人负责。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各单位要紧紧围绕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问题,建立起统一领导、统一组织、具体负责、专项推进的组织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出台重大决策、项目、事项的前置程序,从源头上预防社会矛盾纠纷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是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深化,充分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方针,是新时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做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要着眼于从根本上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要公开公示,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把说服、教育、引导等有机结合起来,带着深厚的感情做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各级党委政府、各级综治部门要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加强分类指导,及时总结推广基层在工作中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全面提升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水平。要充分发挥基层综治组织和网络的作用,密切关注人民群众对重大决策的意见和建议。要建立考评查究制度,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进展快、效果好的地方和部门,进行表彰奖励;对给改革发展稳定大局造成严重影响的,要坚决实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严肃追究决策相关人员的责任。

二、进一步明确风险评估的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指导思想为: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关于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工作要求,紧紧围绕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问题,建立“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实施、主管部门具体负责、综治、维稳、部门指导考核”的组织领导体系和运行机制,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出台重大决策、项目、事项的前置程序,从源头上预防社会矛盾纠纷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为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在深入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要按照上级要求注意正确把握好以下基本原则:

(一)党委、政府主导原则。各级党委要把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作为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作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切实加强领导。要进行正确引导,坚持把工作的出发点放在维护群众切身利益、促进改革发展上,放在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问题上。各级政府要加大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实施力度,组织相关部门研究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制度和机制,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供必要的工作保障。

(二)“谁主管谁负责”原则。重大决策、项目、事项的主管部门是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责任主体,即由重大决策的决策部门、重大项目的审批部门、重大事项的决定部门,负责对重大决策、项目或事项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并对评估结论负责。政府决定的重大决策、项目、事项,由政府直接组织实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三)客观公正原则。要充分听取利益相关方的意见,进行科学的分析研判和预测论证,如实反映重大决策、项目、事项的社会稳定风险程度,统筹兼顾各方利益,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作出评估意见。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涉及的领域广泛,评估内容的法律性、政策性和评估方法的综合性、协调性都很强,实行规范化操作对提升评估质效至关重要。各有关部门既要积极实践,又要善于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制度,健全工作机制,做到评估工作准备充分、评估操作程序规范、分析预测稳定风险科学、化解矛盾措施扎实有效,评估结果的运用经得起法律检验、时间检验。

三、进一步把握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和工作重点

风险评估工作重点包含:企业改制、征地拆迁、涉农利益、教育、医疗、环境保护、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城乡建设、劳动保障、社会管理等11项重点,各单位可根据不同决策类型,收集意见和开展社会稳定风险分析评估主要采取三种形式进行:一是公开的形式。通过网站、报刊、问卷调查、听证会等渠道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二是部分公开的形式。征求人大、政协和维稳、、综治等部门的意见;通过企业内部公示、职工代表大会、企业负责人直接听取职工意见等方式向企业职工征求意见;征询专家或委托或中介专业机构进行第三方独立评估等。三是不公开形式。依法不得在事前公开的重大决策,在确保决策事项保密的前提下,采取相应的分析和评估形式。

在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时,要突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容易引发社会矛盾的重大决策。包括涉及重点领域的重大政策、改革改制方案、社会管理措施以及建设规划的出台等。二是容易引发社会矛盾的重大项目。包括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公益性项目、工业项目,房地产开发项目以及其他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等。三是容易引发社会矛盾的其他重大事项。包括涉及面广、情况比较复杂的大型活动,上级确定的重大决策、项目在本地实施的方案等。

对重大决策、项目、事项,要围绕以下主要内容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第一,要对合法性进行评估。主要看这些重大决策、项目、事项符不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符不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等。第二,要对合理性进行评估。主要评估重大决策、项目、事项符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不是保持了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协调性,是否反映了绝大多数群众的意愿,是不是兼顾到各方面群体的利益,有没有平衡群众的现实利益与长远利益,会不会引起相关地区、部门、行业及类似群体的攀比等。第三,要对可行性进行评估。主要评估重大决策、项目、事项出台的时机成熟不成熟,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是否相适应,所需人力、财力、物力在不在可承受范围内等。第四,要对安全性进行评估。主要评估重大决策、项目、事项出台实施后会不会引发重大社会矛盾等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这些隐患能不能得到有效消除,等等。

各部门要特别注重强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结果的运用,对经评估确定社会稳定风险较小、实施条件比较成熟、已决定实施的重大决策、项目和事项,要统一思想认识,加强宣传发动,依照风险控制预案有计划地推进实施;对经评估认为存在一定社会稳定风险、实施条件尚不具备的,要暂缓决策或审批,有关方面要调整完善原有方案,待条件成熟、风险因素消除后重新报请实施;对于一些较为紧迫、客观上确需付诸实施,但又存在较大风险的,要在落实预防化解措施的基础上稳妥推进;对经评估认为存在重大社会稳定风险、不符合相关条件的,坚决不予实施。

四、进一步明晰风险评估工作的目标和程序

深入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目标任务主要有三点:一是实现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对重大决策、项目、事项的全覆盖。在各市、县(市、区)全面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在企业改制、征地拆迁、涉农利益、教育、医疗、环境保护、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城乡建设、劳动保障、社会管理等容易引发社会矛盾的重点领域全面实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二是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制度全面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事项范围、评估内容、程序方法、结果运用得到规范,形成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长效机制。三是从源头上预防社会矛盾的能力明显增强。对重大决策、项目、事项的社会稳定风险因素实现预知预防,做到“四个不出台、一个最低限度”,即违反法律法规、违和国家方针政策的不出台,侵犯群众利益、与民争利的不出台,存在大量矛盾和问题又不能解决的不出台,群众思想工作没有做好、可能引起局部社会震动的不出台;因出台实施重大决策、项目、事项引发的社会矛盾减少到最低限度。

在风险评估工作的程序方面要按照四步走的步骤进行,一是制定评估方案。承办部门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对被已确定的评估事项研究制定评估方案,明确评估工作人员组成及资格条件、评估内容、措施、方法、程序、时限、纪律要求等。二是广泛听取意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启动后,采取召开座谈会、咨询会、问卷调查、民意测评等方法,广泛征求利益各方意见和建议。对争议较大、专业性较强的评估事项,可组织相关群众和专家进行听证论证。三是预测稳定风险。在收集掌握各方面情况的基础上,对评估事项实施的前提、时机及后续社会影响、配套措施等进行预测分析和论证研究,对可能引发社会矛盾所涉及的人员数量、范围和对抗程度作出稳定风险评估预测。同时,要针对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制定处置预案,做好应对准备。四是作出评估结论。对经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重大决策、项目、事项,审核工作责任主体部门应当作出予以实施、暂缓实施或不予实施的决定。

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要注重抓好以下几个主要环节:一是制定评估方案。对需要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重大决策、项目、事项,要由评估责任主体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成立专门的评估小组,根据评估的要求、原则和评估事项的特点,认真制定评估方案,明确评估具体内容、方法步骤和时限要求,保证评估工作有效开展。二是广泛听取意见。要采取召开座谈会、重点走访、问卷调查、民意测评等多种方法,广泛听取利益各方的意见,特别是要听取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对专业性较强的评估事项,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组织相关群众和专家进行听证论证。要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基层组织联系群众的优势,准确把握群众对评估事项的反应及心理动态。三是分析研判预测风险。要在全面收集掌握情况信息的基础上,对评估事项可能引发的社会矛盾所涉及的人员、范围和剧烈程度进行稳定风险分析预测和等级评估。要提高分析预测的准确性、科学性,有的可以组织相关专家进行分析研判,有的可以委托第三方进行分析研判。对于特别重大事项,可以综合运用多种研判方式,相互印证。矛盾化解部门、风险处置部门、维稳部门要积极参与,对评估事项产生稳定风险的可能性和风险的可控性进行深入分析研判。必要时可以吸收有关利益方参与研判,使分析研判预测风险的过程,成为统一思想、增进共识、消除分歧的过程。四是作出评估结论。对经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重大决策、项目和事项,由评估小组形成评估报告,根据社会稳定风险大小和可控程度提出评估意见,评估责任主体部门或单位对评估报告进行审核,作出可以实施、暂缓实施或不予实施的评估结论。五是制定风险化解方案。凡决定实施的重大决策、项目和事项,都要制定风险化解方案,落实工作责任和措施,对存在的矛盾隐患进行有效化解,同时,要针对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制定处置预案,做好应对准备。六是跟踪督查督办。对经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后付诸实施的重大决策、项目和事项,有关责任部门、单位要全程跟踪掌握稳定风险化解和维稳预案落实情况,对评估事项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主管责任部门要及时研究,及时调整完善维稳措施,确保将各类不稳定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和初始阶段。

五、进一步规范风险评估的各项制度和考核

各市、区和市有关职能部门可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工作实际,制定本地区、本部门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具体意见和实施办法,明确每类决策、项目、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具体范围、负责部门、评估具体内容等。在组织实施上,可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先行试点,由点到面,总结经验,完善机制,稳步推进。2010年,各区需完成1个、各市需完成2个以上重大决策或重点项目、重大事项评估工作。

各市、区和市有关职能部门要切实建立健全建立报备制度和跟踪督查督办制度,立高位制度要把握好评估项目报备和评估情况报备两项重点内容,各市、区相关职能部门和乡镇(街道)对重大决策、项目、事项在认真梳理的基础上,确定实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决策、项目、事项,汇总后分别向各市、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维稳办报备。市有关部门实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重大决策、项目、事项向市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维稳办报备。评估责任主体部门或单位根据对重大决策、项目、事项开展评估的情况,编写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内容主要包括:重大决策、项目或事项的基本情况、评估工作方案、政策和法律依据、社会效益、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解决问题的应对措施等,报本级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维稳办。

此外,市和各市、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维稳办、各评估责任主体部门、承办部门要加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事项的跟踪督查督办工作,及时发现评估工作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调整和完善维稳措施,确保评估工作顺利推进。

我们将根据《江苏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办法(试行)》要求,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成效要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创建考核范围,对因没有实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而存在重大涉稳隐患或引发重大的,将根据情况实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警示或“一票否决”。各地各部门要结合本地本部门工作实际,把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纳入同级党委、政府和各职能部门的目标管理体系。对违反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出台实施重大决策、项目、事项,引发影响社会稳定事件的,对重大决策、项目、事项应当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而未评估,引发影响社会稳定事件的,各级纪检、监察等职能部门要对负有责任的地区、部门、单位的相关领导以及工作人员实行问责制。执行中,将严肃考核纪律,谁触犯高压线坚决处罚绝不手软。

社区工作存在的风险点篇4

1.1研究背景

目前我国经济与社会进入快速发展期,城市基础建设和人民居住不断加以完善,随着建设规模扩大,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豆腐渣”工程发生在眼前。

就郑州住宅建设来说,目前工程质量状况依然面临严峻的状况,存在着许多风险问题,通过对郑州城市建设的大量调查研究和实践发现,住宅质量存在风险问题多是人为原因造成的,通过对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的分析,找出风险存在的原因,对其加强风险规避措施。

郑州托斯卡纳小区,建筑房屋出现了墙体裂缝及龟裂问题,房屋中每个房间出现很多裂缝,有的甚至出现墙体渗水,每家裂缝位置基本上一样,外粉刷墙和阳台也出现了很多裂缝,据小区业主反应在交房时就发现外墙有裂缝,2009年2月2日业主对托斯卡纳小区方圆创世房屋,呈现的裂缝和龟裂状况向上级部门进行投诉,投诉反应问题后,一些媒体就此问题对托斯卡纳小区建筑状况进行了曝光,以便开发商重视这些问题,尽快整改,说明问题出现的原因,但是开发商无视房屋出现的风险现状,至今未请权威合法的鉴定部门对裂缝原因做出鉴定,给出合理确切的鉴定书。

在郑州市金源第一城建成的小区,存在房屋漏雨,墙体裂缝等杂乱问题连续不断的发生,对此状况,业主通过与施工方交谈,进行谈判,施工方承认当时存在偷工减料的情况,房屋结构要加钢板网,窗户上要加玻璃纤维网的地方,没添加上,这造成了建筑房屋质量问题的漏洞,别的地方建筑施工时也存在偷工减料,这样的建筑存在较大的风险源,时间长过了保修期,小区内存在的建筑问题,得不到维修保证。给人们带来居住的不稳定,风险因素的增加广汇pama小区楼盘的座楼建成,该楼盘出现诸多建筑风险问题:建筑施工成的房屋结构形式与签署的原合同平面图有所改变;针对此问题,业主却没收到广汇实业集团的通知。晾台,厨房顶部等出现严重脱皮现状;建成的房屋室内天花板多处暴露钢筋,这些已超额出国家相关的一些规定范围;卧室窗户及墙体严重渗漏水,经过该公司维修后,仍没有解决;房屋阳台及卧室横梁弯曲;厨房地面高出客厅2.5厘米。

在郑州市建设的拆迁安置房,小岗刘社区,建成的小区楼房呈现了楼歪歪状况,拔地而起的小区建筑,一旦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若发生自然灾害,这样的建筑保证不会不出现风险,给人们带来严重风险损失。郑州市建成的小区“汇景嘉园”2011年7月17日小区建成,8栋刚建成封顶的楼房,质量存在多处漏洞,手摸墙体,砖块大量碎裂、脱落;手轻拍砖块,砖块便成为灰渣;这样的建筑存在严重风险人们无法居住,已建成封顶的楼盘面临着必须拆除的状况。

在城市建筑的快速发展的同时,楼脆脆、楼歪歪事件呈现眼前,建筑工程追求了一种量,而忽略了质的保证,这样脆弱的建筑,带给人们的风险因素较多,给人们提供不了一种稳定祥和的保证,在自然灾害面前,这些脆弱的建筑将会功亏一篑,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种种严重的损失。郑州市在城建中出现的风险源多是人为因素造成的,人为原因是导致风险发生的主体: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没按原签订合同要求施工,呈现漏洞,建筑施工方施工技术方面存在薄弱环节;施工中,存在偷工减料的情况,施工方无视自身道德方面的素质,监理单位在监管施工实践环节,未认真履行职责,对施工中存在偷工减料的情况,缺乏重视,不依法进行,使施工方存在侥幸心理;施工项目时,验收不严,政府监管力度需进一步加强;房屋结构形式与原签定合同平面图不一致,工程合同方面存在漏洞;施工单位在施工中偷工减料,建设工程师职业道德观念滞后,道德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建设工程通常是复杂的技术,巨大的投资,周期长,参与者广泛,连同项目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使项目的不确定性不断增加,风险随之而来在各种项目建设过程中。建设工程项目风险是在项目目标的规定范围内,无法实现这一计划目标的可能性。建设工程项目存在风险是不可避免,但我们可采取有效措施对建筑中存在的风险加以规避,使风险控制最低程度,避免风险的发生。对工程质量,项目的风险,成本和安全性和其他潜在损失的时间限制,风险因素是在从工程项目开始贯穿到最终,所有的风险进行综合分析与处理,找出各种风险来源,对其规避。

1.2研究意义

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加上节奏的生活,社会环境因素不断变化,工程项目所涉及的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加,人们面临的风险不断上升,风险损失有很大规模,针对这些问题要对其风险加以规避,加强工程项目风险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的科学发展。加强工程项目风险规避措施对各施工项目组和整个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谐有深度意义。

首先,对建设项目提供一个安全的生产环境,促进决策更加科学化,系统化,以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保证工程项目目标的顺利实现;第二,规避风险的分配,有利于资源,使最好的组合,有助于减少的风险损失和其不良后果,有利于以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中发展经济,人民生活得到保障,促进社会和谐,人民可以在生活和工作中和平生活工作,为对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创造良好的氛围。加强对整个经济目标的风险,社会和谐,社会的运作和快速稳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1.3课题研究的方法及创新点

社区工作存在的风险点篇5

关键词:旅游开发风险管理风险评价风险应对

近年来,在旅游经济的拉动作用下,我国各地方政府和投资者对旅游开发的热情高涨,各类自然景区、历史遗迹、主题公园等不断涌现。其中一些旅游开发活动取得了成功,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但也有不少遭遇失败,损失严重。因此,对旅游开发活动进行风险管理至关重要。本文以重庆北碚胜天湖旅游景区的开发为例,探讨旅游开发活动的风险管理过程。

风险识别

(一)政策风险

政策风险是我国旅游开发所面临的主要风险,国家政局、经济环境等因素都会导致国家政策的变化,对旅游行业带来冲击。目前我国整体而言政局稳定,经济发展呈现上升势头,因此可能产生的政策风险因素主要集中在行业政策上。具体表现为:一是政府产业政策的变化。被称为“重庆后花园”的北碚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政府对旅游开发持积极态度。但区内缙云山、北温泉等老牌旅游风景名胜区,以及十里温泉城等新建旅游项目的存在,使得政府对胜天湖旅游开发的政策支持可能发生改变,存在一定风险。二是税收利率的调整。近年来,国家税收利率不断发生着变化,这使得开发活动在计划时期和完工之后存在税收利率增加的风险。

(二)社会风险

社会风险主要包括当地居民对项目和旅游者的态度、地区社会治安状况、当地文化的社会影响、社会消费主流的变化等因素。胜天湖所在地区是历史古镇,民风淳朴,社会治安比较稳定。而其所在地的古镇文化在当今旅游市场本身较具吸引力。因此其社会风险因素主要体现在:

1.地区文化吸引力的减弱。胜天湖属于自然景观,其文化吸引力主要在于偏岩古镇的古镇文化。虽然目前古镇文化拥有其特有的忠实客源群体,但它在与旅游者带来的外来文化相交流融合过程中,往往容易被外来的先进、多元的文化所主导,原有的民俗文化存在被淡化甚至消失的可能。再加上旅游消费具有求新求异的特点,很多旅游产品的发展往往跟不上消费需求的变化,因此其文化吸引力存在慢慢减弱的风险。

2.当地居民的阻碍。旅游开发活动大都会占用当地居民的住房、耕地等资源,会对当地居民原本已经稳定的生活方式造成一定的冲击。如果群众的利益受到较大侵害,势必会阻碍项目的建设。同时,随着旅游开发的扩大,旅游者也将日益增多。旅游者的旅游、购物行为,也可能对当地居民的生活状态产生影响。如果这些影响超过了居民的心理承受范围,居民就会对旅游开发产生抵触情绪,甚至实施破坏。

(三)经营管理风险

经营管理风险涉及到项目从计划、实施到投入使用后的组织运作方面的各类风险。北碚胜天湖是旅游景区,根据行业特色,其经营管理风险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

1.人事风险。胜天湖旅游开发存在的人事风险因素可以概括为两点:一是劳动力供应不足、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由于胜天湖旅游风景区地处偏远、景区等级不高、名气不大,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强,可能无法吸收到足够数量的劳动力,和素质较高的专业人才。二是缺乏有效的激励。旅游行业本身的待遇、晋升问题还是一个行业内普遍存在的难题,而胜天湖风景区作为等级较低的风景区,其在人才的激励方面也可能无法满足行业的需求。

2.管理风险。胜天湖风景区作为旅游项目,受到旅游行业发展现状的限制和影响。而我国旅游行业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才真正发展起来,其管理体制和方式还不够健全,行业管理者的经验相对不足。另外,旅游行业具有较强的波动性,其从业人员也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因此管理人员也存在不稳定因素。概括起来,管理风险因素主要有:管理机制不够健全、管理者经验不足和能力不足、管理风格及其对风险的偏好问题、管理人员不稳定四个方面。

3.市场风险。胜天湖所在的北碚区拥有金刀峡、缙云山、北温泉等老牌风景区,这些旅游地有其各自不同的特色,可能成为胜天湖的替代品。此外,胜天湖地理位置比较偏远,交通不是很方便,潜在旅游者也有可能因此而放弃该目的地。而旅游开发建设期长,期间市场需求和市场结构都有可能发生变化,其市场吸引力和竞争力会受到影响。因此,可以将本项目市场风险因素概括为产品不符合市场需求、市场结构发生变化、客源不能保障、周边旅游地的替代四个方面。

(四)建设过程风险

1.施工风险。首先,旅游开发从项目的设计开始就要考虑到景区的可进入性、功能布局的合理性、旅游形象的塑造和创新等各个方面,这对施工方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果方案设计不合理,必然会导致与原有客源和市场的脱离,造成设计风险。其次,旅游开发往往涉及到桥梁道路、景观设施、生活设施等许多方面,如果缺乏技术人员保障,或者存在偷工减料行为,势必会造成施工质量的低下,影响景观的美观,从而降低旅游景区的文化品位和吸引力。此外,旅游开发通常周期较长,对每个项目之间的连线都会有一定的时间要求。但不同的承包商因为经验、能力的不同,完成的进度往往不一致。再加上胜天湖的山水旅游资源的特点,地形比较复杂,有些施工机械和原料存在无法按时运达的可能。这些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都可能造成项目进度的延期,存在进度拖延风险。

2.资金风险。目前绝大多数旅游开发项目都是通过招商引资方式来获取资金来源,该方式能否满足项目主体的要求,具有相当的不稳定性。在资金的用途分配上,由于不同主体的不同利益倾向,也可能造成资金结构的不合理。常见的资金风险可以归纳为:资金结构的不合理、后续资金缺乏保障、财务管理混乱、费用使用存在问题、投资回收期长。

3.生态风险。胜天湖是一个有山有水、绿树成荫的自然景区,本项目除了要保持其山水秀丽、植被丰富的特色以外,还需要修建供游人休憩、游乐的场所,改善交通条件。这些行为存在破坏当地生态环境的风险,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对景区核心资源的破坏。例如基础设施的建设、文化景观的新建会造成林木砍伐、草场压覆,使得绿化面积减少,而当地丰富的植被物种恰恰是主要吸引力之一;此外,开发过程中产生的的生产废水、旅游者产生的生活废水,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导致水污染,而胜天湖同样也是本项目开发的核心旅游资源所在。二是对景区环境的污染。例如施工过程中排放的废气可能造成当地大气污染;项目施工机械在施工过程中造成的噪音污染。

4.其他风险。类似胜天湖这样的自然景区开发还可能受到一些意外事故和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例如泥石流的发生,会对该项目的建设带来影响,更会破坏山体植被,对核心资源造成破坏。此外,如果施工过程中监督不力,施工安全制度和措施不到位,也可能发生一些意外事故。例如火灾、施工塌方等,都会增加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风险。

风险评价

针对旅游开发项目规模大、投资高、不确定因素多的特点,本文主要采用风险概率法与影响评估分析法,以专家评分的方式对识别出来的各项风险进行评估。具体过程如下:

1.分析各类风险因素的发生概率并评分。本文采用的风险概率度量值为:1=不太可能发生,2=有可能发生,3=很有可能发生。

2.分析各类风险因素的影响程度并评分。本文采用的风险影响程度度量值为:1=无影响,2=影响程度低,3=影响程度中,4=影响程度高,5=影响程度极高。

3.在以上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根据公式“风险等级=风险发生概率×风险影响程度”计算风险等级,建立风险等级矩阵。如表1所示。

4.根据风险等级值对各类风险因素重新进行排序。本文依据风险三等级制,即Ⅰ级风险(严重风险):RL≥10;Ⅱ级风险(一般风险):5≤RL

风险应对

由于Ⅰ级风险是开发过程中的严重风险,应受到高度重视,故本文重点阐述此类风险的应对措施。

(一)周边旅游地的替代

胜天湖所在的北碚区拥有丰富的自然、文化资源,如缙云山、北温泉等老牌风景区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而其周边更是有金刀峡、偏岩古镇等著名旅游地,与胜天湖所打造的自然、文化旅游资源有一定的相似性,很可能替代胜天湖成为旅游目的地。这类风险无法避免,只能采取风险减轻策略。首先在开发时应突出胜天湖旅游景区山水风光与历史文化和谐统一的产品特色,形成独特吸引力。同时,要通过宣传手段突出其特色,在旅游者心中树立良好的形象。此外,还可与金刀峡、偏岩古镇等景区构建成区域旅游环线,使其成为环线中的目的地之一。并可考虑在景区中建设一些独特的旅游项目,将本景区与周边其他旅游地区别开来,在旅游者心中树立独一无二的地位。

(二)投资回收期长

这一风险是旅游行业的客观经济规律,故应采取风险接受和风险减轻策略。在开发前,要对行业现状进行深入调研,及时掌握市场需求信息,确定胜天湖的产品特色,制定最佳的经营方案。在开发过程中,要不断强化需求管理,调整产品结构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不断提高自身获利水平。同时还要制定详细的经营策略,尤其是注意对各种应收款项和应付款项的控制,加快资金周转的同时尽可能多地利用商业信用,降低日常经营对资金的占用水平;内部建立客户信用等级制度,针对客户情况制定详细的信用等级,从而有效控制收账成本和坏账发生几率,加速资金回笼,降低由于资金占用而增加的成本上的风险。

(三)客源不能保障

北碚胜天湖旅游景区的潜在客源是以仿古探幽、休闲度假、享受自然、放松心灵为旅游目标的各类人士,如都市白领、企事业单位职工、学生、家庭等。然而胜天湖旅游景区的知名度不高,地理位置比较偏远,能否保障充足的客源是开发的第一大风险。如果客源不足,就会造成资源浪费、投资亏损,达不到开发的目标。对此,应采取风险预防和风险减轻策略。首先在开发前期对景区进行全面宣传,通过电视、广播、杂志、报纸等大众媒体对项目的进展和目标进行大量报道,加深旅游者对胜天湖的印象。还可采取考察旅游的形式,与学校、企业、事业单位开展合作,提供免费旅游,利用群众宣传作用扩大胜天湖的影响范围。同时,胜天湖景区还应与周边景区积极开展地区旅游合作,扩大旅游地吸引力。例如,可以与金刀峡旅游风景区、偏岩古镇合作,形成一条综合旅游线路,借其名气打响胜天湖景区的招牌,提升产品的综合实力,保证充足的客源供应。

参考文献:

社区工作存在的风险点篇6

【关键词】环境风险评价开发区区域研究

开发区是一类具有特殊性质和特点的区域。实践证明,在一定区域内进行资源开发利用、区域经济结构重建等重大社会经济活动,不仅会极大的改变区域社会经济状况,也会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深远影响[1]。目前环境污染事件在某些地区呈现了相对的“群聚效应”。环境风险出现显著的区域性,因而进行区域环境风险评价十分必要和迫切[2]。

区域环境风险评价是对区域内多个环境风险因素的综合评价,并基于既定的区域环境安全目标确定可承受的风险程度及损害水平,为区域开发环境风险综合管理和规划决策提供科学依据[3,4]。

1开发区区域环境风险评价的特点

区域开发是指人类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有计划实施的一系列开发建设活动[5]。区域开发具有占地面积大、开发内容多、开发性质复杂等特点,区域内部分行业涉及危险物质以及存在危险的生产工艺[6],决定了区域开发可能存在一定的环境风险,因此,开发区区域环境风险评价也不同于单一的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

1.1不确定性特点

环境风险评价是为了评估有可能产生危害和导致风险的风险源,这种评价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为一个完整的环境风险评价需要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对于理解危害的严重性和发生危害的可能性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但是,环境数据通常又都是定性的、模糊的或者不准确的,新出现的污染物尤其如此[7]。开发区环境经济系统具有多目标性、动态性和不确定性等特征[5],开发区的建设一般是阶段性、滚动发展的,开发区建设初期除了区域范围、开发目标等较明确外,入区的项目性质、规模以及区位等都不明确,开发活动具有很大不确定性和变异性[8,9],由此也决定了开发区环境风险评价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1.2系统综合性特点

系统论认为系统中各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每个要素在系统中都处于一定的位置,起着特定的作用,要素之间相互关联,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开发区内项目众多,区域内各种危险因子并存并相互影响,大大增加了诱发新的环境事故的可能性。如果仅以单个环境风险因素作为评价对象,显然不能真实反映区域环境因素的综合效应[10]。因此,开发区环境风险评价要采取综合分析的手段,才能真正认识环境风险发生、发展和演化的规律。

1.3行业主导性特点

开发区是一个多因素、多目标的复杂系统,这就要求在开发区环境风险评价中要抓住区域内的主要成分和关键要素,识别开发区内高风险行业和特征风险因子。例如以电镀企业为主的开发区主要是重金属污染产生的风险,以石化企业为主的开发区的环境风险则多由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引发的[11,12]。因此,环境风险具有明显的行业性特征。

2开发区环境风险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由于开发区内的建设项目集中,所涉及的危险物质及危险功能单元比单个建设项目多,存在的风险因素也更为复杂。因此,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应更加关注具有宏观决策意义的内容,通过对建设项目的合理布局、对突发风险的及时处置,从而在区域层面上减小累积风险、次生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危害性。

2.1开发区现状调查

现状调查的目的是为整个评价工作和环境风险保护目标的识别提供区域背景资料和工作基础[13]。重点调查开发区的规模、范围、功能定位、用地构成、规划及实施情况、环境敏感点分布以及开发区内已建、在建、拟建项目的情况等,通过现状调查分析,一是掌握开发区现有产业布局、规划发展区域和环境敏感点,为后续的风险管理提供基础。二是对开发区不同性质的项目进行行业分类,收集各行业生产运行中涉及的原辅料及生产装置、贮运装置等,特别是掌握各行业典型危险物和相关装置等,为风险识别提供基础资料。

2.2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主要是根据收集的相关资料,对整个区域内所有潜在风险源进行识别和分析,以确定风险评价的必要性。风险识别工作内容主要是开发区内生产设施风险识别、物质危险性识别、生产过程潜在的化学反应危险性识别,确定潜在的危险单元及重大危险源。

开发区环境风险识别的方法可参照建设项目风险识别的方法进行,包括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定性分析方法包括类比法、加权法、因素图法等,首推类比法。定量分析方法包括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方法、事件树分析法、故障树分析法等[14]。

2.3源项分析和后果计算

源项分析的内容主要是获得风险源、风险受体,以及风险传播方式和途径等信息。因此,源项分析的主要工作是进行危害识别,确定事故类型和最大可信事故。当有毒有害物质泄漏时,需要获得泄漏物质的种类、物质泄漏量,以及传播途径等数据。事故源项的确定非常复杂,从理论上讲可以应用事故树法和事件树法等方法来分析和确定一个事件的发生概率,但是那些基本原因事件的发生概率也很难估算。因此在实际评价中往往是通过类比法,对历史同类事故的调查来确定事故可能发生的概率[15]。

后果计算的主要工作是对开发区规划中可能存在的事故所导致的环境风险进行预测分析,包括对影响水、气、生态及敏感保护目标的环境风险的预测分析,并估计风险受体因为事故可能产生的损失。

2.4环境风险综合评价

开发区层面的环境风险综合评价,要综合考虑多个风险源在全年不同气象条件下发生时可能导致的危害后果,以及风险敏感目标对不同类型风险的耐受和规避程度。对区域内多个风险因素累积影响的综合评价,是区域环境风险评价的重要内容,也是区别于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的主要特点[16]。其主要做法是:采用对开发区土地划分网格,通过区域风险识别内容、企业风险管理能力给出用地风险度量化指标,选择周围环境敏感性和风险承载力的内容给出环境敏感度量化指标,采用叠图法对区域内企业的用地布局进行合理性分析,并对不合理规划提出调整建议[17]。

3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在确定风险危害程度的基础上,从预防及减缓风险的角度对项目的布局、规模方案优选,以从源头上将潜在风险最小化,并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应急措施,风险管理是一种决策和控制风险的过程[18]。

3.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开发区规划布局应首先遵循系统功能和风险优化组合原则。区域危险源的规划布局是一项安全系统工程,要根据区域的环境条件、系统间的相互依赖和制约关系,优化布局。其次遵循对环境产生的风险尽可能小原则。采取将风险源与受体在空间上适当隔离的布局调整对策,包括风险源搬迁、受体搬迁或风险源与受体间加装防护带等方法进行风险预防,减轻布局性风险[19]。将高风险源项目在空间适当集中,进入相应专业工业园区发展,进行风险集中监控;对于分散风险源,采取空间控制的防护对策。

3.2严格执行行业准入政策,降低环境风险

在项目准入方面,充分考虑环境风险因素,减轻结构性风险。鼓励发展低环境风险的产业,淘汰高于社会可接受风险水平的高环境风险产业,降低整个区域环境风险水平。对于已建成的高风险源企业实施强制性环境风险评价,对风险源做好备案,提高企业环境风险预防水平和应急水平。

3.3加强开发区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措施

一是对区域内企业定期开展环境风险评价,掌握区域环境风险变化动态,对潜在的危险性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估。建立完善企业环境风险监控与预警系统,对主要企业实施严格的环境风险监控。二是定期开展环境监测。对开发区内污染源情况以及各类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转状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性监测,掌握开发区内各企业环保治理情况。三是完善应急处置措施。开发区内生产经营单位在生产、储存和运输中存在火灾、爆炸、中毒等的危险危害性,在项目建设初期就应制定相应的事故应急预案。

4结语

环境风险评价是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风险评价的作用是为风险决策管理提供基础和科学依据,与单项建设项目相比,开发区环境风险评价更具有突出的区域性和综合性特征[14],准确识别和把握开发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环境风险,才能为开发区的发展制定更加有针对性的方案和风险防范措施。

参考文献:

[1]李霞,陈新庚,莫创荣.关于开发区环境规划的探讨[J].四川环境,2004,23(6):79-82.

[2]曲常胜,毕军,葛怡等.基于风险系统理论的区域环境风险优化管理[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9,32(11):167-170.

[3]黄圣彪,王子健,乔敏.区域环境风险评价及其关键科学问题[J].环境科学学报,2007,27(5):705-713.

[4]杨晓松,谢波.区域环境风险评价探讨[J].矿冶,2000,9(3):107-110.

[5]邹锐,郭怀成.经济开发区不确定性环境规划方法与应用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01,21(1):101-106.

[6]周新荣.工业园区环境风险源识别与分级研究[J].环境监控与预警,2013,5(4):4-8.

[7]DarbraR.m.,e.eljarrat,D.Barcelo.Howtomeasureuncertain-tiesinenvironmentalriskassessment[J].trac-trendsinanalyticalchemistry,2008,27(4):377-385.

[8]史捍民.区域开发活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3-5.

[9]刘大维.区域开发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环境影响识别[J].环境保护科学,2007,33(4):97-99.

[10]杨晓松,谢波.油田开发区域环境风险综合评价探讨[J].环境科学,1992,13(1):63.

[11]陈志良,周建民,蒋晓璐等.典型电镀污染场地重金属污染特征与环境风险评价[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4,4(1):80-84.

[12]谷丰.石化行业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与防范措施[J].环境保护科学,2014,40(2):120-126.

[13]籍伟.区域环境风险专项评价体系探析[J].环境影响评价,2014,(5):15-18.

[14]安慧,闫来洪,赵朝成,王志伟.浅议经济开发区环境风险评价[J].四川环境,2008,27(1):57-60.

[15]李立伟,许庆,李兰英.化工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初探[J].中国科技信息,2009,(8):61-63.

[16]王静,钱瑜.区域环境风险评价方法初探[J].污染防治技术,2009,22(1):19-27.

[17]薛峰,柯孟岳.区域环境风险评价的方法研究[J].黑龙江环境通报,2007,31(4):62-64.

[18]郭丽娟,袁鹏,宋永会等.化工园区企业环境风险分级管理研究[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1,1(5):403-408.

社区工作存在的风险点篇7

按照市纪委机关、市委组织部《关于转发省纪委机关、省委组织部<关于认真组织召开“防风险、守底线”专题会议的通知>的通知》精神,我认真学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学习了党的精神和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系列重要论述,认真学习了党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等有关党内法规,认真学习了全省警示教育大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有关部署要求,围绕“三个责任”压实情况和“六个方面”的底线要求,深入查找存在问题和不足,深刻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和整改措施。现在,我个人作对照检视如下:

一、学习情况

通过全面系统透彻学,思想认识上更加清醒。按照党中央、省委、市委、区委要求,我认真学习了“防风险、守底线”相关学习资料。通过本次学习,我充分认识到“防风险、守底线”是站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和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历史高度,对各领域、各行业提出的要求,从根本上深刻阐明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的重大意义、方向原则、体制机制、方式方法等重大问题。这次学习是对党员领导干部的一次全面的政治体检,更是一次工作能力、工作作风、廉政勤政全方位的检视,自己深感震撼、深受教育。

通过结合岗位职责学,工作思路上更加清晰。对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提出明确要求:“要强化风险意识,常观大势、常思大局,科学预见形势发展走势和隐藏其中的风险挑战,做到未雨绸缪。要提高风险化解能力,透过复杂现象把握本质,抓住要害、找准原因,果断决策,善于引导群众、组织群众,善于整合各方力量、科学排兵布阵,有效予以处理。”这让我本人深刻认识到作为XX一职的责任重大,新形势下,如何充分发挥“坚强前哨”和“巩固后院”作用,有力保障和推动区委各项工作高标准高效率高质量推进?如何去推动全区各级各部门围绕区委中心高质量抓好工作落实?这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基于这样的背景下,我更加深刻认识到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又要有效防范“灰犀牛”的极端重要性,同时,更进一步坚定了自身政治立场,明确了政治方向。“四个意识”明显增强,“四个自信”更加坚定,“两个维护”更加牢固,服务区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工作思路更加清晰。

通过对照典型案例学,工作作风上更加清正。通过学习党章党规党纪,并加以近期发生的一系列反面典型为镜鉴,尤其是深刻汲取XX事件、XX问题等反面典型案件教训,自觉做到警钟长鸣、防微杜渐。在守好底线、筑牢防线方面更加常态,在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方面更加积极。自觉严格执行《规定》、《准则》和《条例》,能够做到时刻自警、自醒,自觉做到“两个维护”。在严格落实“两个责任”方面更加紧实。

二、对照检视剖析情况

(一)在守好发展和生态底线方面

经对照检视,我严格对照守好发展和生态底线相关要求,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对生态文明思想学习不够深入,浅尝辄止,没有更好地将理论转化为实际行动。如:在落实“两长制”工作中,对XX河流、XX山林的巡查工作开展得不够密切,对如何发挥生态效益,做足“水文章”、发挥“林效益”上研究得不透彻;又如: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对发展高质量乡村经济缺乏深入研究,对XX乡村振兴工作缺乏探索。对乡村振兴示范点业态谋划缺乏生态眼光和市场眼光,导致一些乡村振兴示范点还停留在低层次水平。

(二)在守好脱贫攻坚底线方面

经对照检视,本人能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关于脱贫攻坚有关决策部署要求,坚决落实省委“XXXXX”要求和近期省、市关于XXXXX工作的相关部署,能做到不打折扣、不搞变通,基本做到落实到位。但仍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

一是在认知上做得还不够。仅仅满足于对“3+1”保障、“十个防止”等核心要义的知道和了解,但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角度上,对XXX工作细化目标上认知还不够深刻。二是在推动重点工作上做得还不够。对XX干部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指导性要求较多,实质性举措少,导致工作成效不明显。三是在责任压实上做得还不够。对XXX部分领导干部存在的厌战情绪、麻痹思想等消极情况,责任拧得不够严和紧,对如何激发乡领导干部工作积极性思之不深、措施不多。本人虽按照区委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各次会议的要求,积极到XX调研督导工作,但在督促落实、统筹兼顾上仍有差距。如:XX月XX日,已是脱贫攻坚工作收官决战的关键节点,XX仍存在XX不在岗的情况。

(三)在守好民生保障底线方面

经对照检视,主要存在2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在服务区委推动改革创新力度不够。总体而言,自己对待民生工作态度端正、勤勉尽责、无私奉献。但在工作任务重、头绪多、时间紧、要求严的情况下,偶尔存在“差不多、过得去”的思想。如:在服务区委深改委推进深改工作中,对一些深改课题研究不深,创新思维不够,导致在体制机制性壁垒方面的破题解题力度不够,导致区委深改工作推进缓慢。二是在推动全区各级各部门办公室系统认真开展调查研究上力度不够,未高质量发挥好办公室参谋助手作用。如:对全区脱贫攻坚边缘户、疫情灾情影响户等影响脱贫攻坚质量和成色的调研工作不够全面细致,导致一些乡镇(街道)和部门在开展全排全查工作中存在疏漏,形成新的致贫风险隐患,甚至在个别地方形成潜在的舆情风险。

(四)在守好安全生产底线方面

经对照检视,本人能够积极推行推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安全生产责任制。但仍有不足,主要表现在责任压实不够常态化,全区上下在形成“齐抓共管、群防群治”的安全生产氛围不够浓厚。尤其是区里一些领导干部还存在安全意识淡薄的情况,如:对XX重要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不重视;对XX交通安全隐患不重视,且整改推进不力等;个别乡镇(街道)部门对辖区XX隐患、矿山隐患等重视不够、处置不力。

(五)在守好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底线方面。

总体上,本人始终能够较好地坚持将化解债务与促进发展相结合,“开源节流”保稳定,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工作虽有一定成效。但经本人仔细对照检视,依然存在问题:一是对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工作的研究不透彻,对经济学理论和相关金融知识学习不够,一知半解,融会贯通不够。如:对如何采取高效的方式发展和壮大区属国有企业,有效化解债务风险,以及发展和壮大区域经济,服务和推动区委推进新型城镇化示范建设,在全国实现“XX率先”上面,钻研不深,未能够多出有价值、有分量的大主意、好主意,未能多提有高度、可操作的金点子、好建议,参谋助手作用发挥得不好;二是在与干部面对面研究问题少,发动干部积极参与防范债务风险工作、激发干部内生动力方面还不够。

(六)在守好防范舆论风险底线方面。

经检视,本人能够牢牢坚持党性原则,能坚定“四个自信”,能做到时刻保持头脑清醒,自觉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带头严格遵守XXX等工作要求,并积极学习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知识,坚决做到不为杂音噪音干扰,不为错误思潮迷惑,能做到旗帜鲜明地抵制和反对各种不良舆论。但仍有不足,主要体现在对XX工作的精细化管理、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式等方面做得不够,未与各级各部门形成高效畅通的工作机制,没有实现资源效益的最大化、服务运行的最优化、工作效率的最高化,在发挥“XX”作用方面不够好。工作抓具体抓深入不够,特别是自己对调查研究没有做到经常性,了解面上工作和一般性情况多、蹲点调研、“解剖麻雀”少。比如,今年X月份的XX网络舆情,造成工作被动。

(七)其他方面

经全面对照检视,暂无其他方面问题。

三、整改措施

针对自我检视出来的问题,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整改,确保做到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进一步树牢,切实从源头上消除各种各类风险隐患。

(一)在思想上强化风险意识底线思维。坚持以学习思考提升思想境界和履职能力,抓住“学懂、弄通、做实”三个关键词,把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系列重要论述精神作为当前一项重要政治任务,着力聚焦常态化疫情防控、脱贫攻坚、产业革命等工作,对当下能整改的问题立竿见影立即改,对查摆出的问题分类施策扎实改,全面提升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全力统筹好全区各级各部门的脱贫攻坚工作高效率、高质量推进,确保做到“风险防得好、底线守得牢”。

(二)在行动上立足岗位强化防范能力。始终立足党办职责所在,做好统筹谋划、综合协调,确保服务党委充分发挥XXX作用。一是更加注重统筹于全面。推动全区办公室系统既要在工作运行的空间上统筹好上下左右、方方面面,又在党委重点工作、重要事项、重大活动时间的安排上把握好时间节点节奏、轻重缓急程度,照应各方关切,配置各方资源,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做好工作的整体合力。二是更加注重协调于顺畅。在调整办公室人员、整合工作力量、优化工作职能,服务保障党委各项工作高效运转的基础上,要围绕党委工作科学有效运行的实践总结内在规律,针对党委决策部署的实施过程理顺各方关系,建立更加科学完备的协调协商协作机制,确保上传下达准确无误,沟通情况快捷高效,衔接联系环环相扣。三是更加注重安排于周密。着力推动全区办公室系统紧盯党委推动发展、深化改革、维护稳定的总体思路、任务目标和具体举措,在全局上把各种情况考虑周全,在细节上把各项活动安排缜密,使“三服务”的重点更加突出、方式更加有效、效果更加明显。

社区工作存在的风险点篇8

《1》《2》《3》《4》《5》《6》《7》《8》《9》

一、2011年主要工作

(一)抓住案件防控不放松,以开展“五大”系列活动为契机,着力建设案件专项治理长效机制,不断提升案件防控水平。

今年以来,我们继续按照中国银监会、山西省银监局关于案件专项治理工作的总体部署和晋中银监分局的具体要求,继续扎实、有效开展“五大”系列活动和“回头看”深度排查专项行动,动态排查案件隐患,有效防范了各类案件的发生。一年来,辖区银行业金融机构业务经营运行安全、平稳,未发生各类案件。

2、突出重点,跟踪督导。“五大”系列活动是山西省银监局年初部署的一项防控案件风险的一项新的重大举措。为了使这项工作扎实、有效开展:一是开展了“五大”系列活动“督导月”活动。从2011年5月初开始,在金融机构中组织开展了案件专项治理“五大”系列活动督导月活动。本次专项活动的主题为“防控风险,保障安全”主要包括:一是组织召开案件形势分析会开展集中督导。5月7日,组织召开的“寿阳县银行业案件形势分析会”上,针对“五大”系列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二是深入辖区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基层网点开展现场督导。5月份以来,先后深入到全县15个基层农村信用社开展宣传教育和现场督导,了解当前基层网点案件专项治理“五大”系列活动开展情况;11月份以来,根据省局“扫清这片土地”案件专项治理“回头看”深度排查专项行动的要求,三是向社会各界进行宣传,舆论引导。5月9日,该办事处在寿阳县物流广场设立了“寿阳银监办案件专项治理‘五大’系列活动宣传咨询点”,向社会各界群众发放国家法律法规、案件专项治理“五大”系列活动宣传资料3000余份,接受社会监督,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四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督导。根据“五大”系列活动和“回头看”深度排查专项行动;四是建立定期联席会议汇报分析制度,及时督促各机构按照省局安排部署,真正自下而上行动起来,排查风险隐患,堵塞防控漏洞。

(二)抓住不良贷款“双下降”不放松,综合运用监管手段,不断提升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质量和经营效益。

1、强化非现场监管,提高风险隐患的敏感性,充分发挥非现场监管的风险预警作用。一是在准确及时上报各类监管报表、监管报告的基础上。坚持按月对全县农村信用社的非现场监管报表资料进行监测和分析汇总,对信用社业务运营实行全面、连续、跟踪监控,做到监管前移,有效消除银行业机构风险隐患。

4、搭建短信息平台,探索监管新方式。今年以来,为了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提升监管效率,办事处改变以会议传达会议的方式,利用短信平台,及时传导党和国家的经济金融方针政策,部署案件防控工作,开展风险预警和风险提示和反腐倡廉等。xx年4月28日,以短信息的方式,部署开展“四大安全管理隐患”排查工作,并要求其针对排查中发现的风险点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整改,以确保业务运行的安全。从今年1月份以来,先后辖共向辖区高管人员和重要岗位人员发送案件防控、风险预警和风险提示和反腐倡廉等各类“短信”30余条,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受到了被监管单位的好评。

(1)(2)(3)(4)(5)(6)(7)(8)(9)

(三)抓住深层次的安全问题和隐患不放松,认真组织实施现场检查,不断增强银行业业务经营的合规性。

xx年全年,经过分局授权,我们办事处独立和配合分局完成了8个检查项目。累计检查工作日426个,参加人员累计38人次,下达整改意见62条,进一步规范了银行业机构业务经营行为,使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同时,选派2名监管员分别参加了省局和分局组织的对太原工行和农村信用社新增贷款进行为期一个多月和三个多月的现场检查。

2、开展了对枪支管理大检查。

根据晋中银监分局《转发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枪支管理工作的通知》的通知”精神,办事处从4月26日至5月26日用一个月的时间对全县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枪支、弹药使用、管理情况全部进行了认真检查,主要内容包括:配备枪支数量、管理人员审查情况、枪弹保管设施、枪支管理制度制定和执行情况。针对检查中发现的七个方面的问题,提出了8条整改建议,并跟踪情况及整改效果。

【1】【2】【3】【4】【5】【6】【7】【8】【9】

(四)抓住党员先进性建设不放松,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围绕监管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监管,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

在加强党的建设,党建促创建中,办事处始终坚持围绕监管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监管,坚持“围绕监管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监管”的原则,一切服从于和服务于监管这个中心,结合辖区银行业风险状况和监管实际,科学规划党建工作,积极探索党建和业务工作有机结合的新途径、新方法,进一步落实“一岗双责”制度,找准切入点,明确党建工作任务,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主要开展了几方面的工作:

3、深入开展了“xxxx”教育系列活动。在贯彻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中,办事处把政治学习、支部活动、业务学习有机统一,把“xxxx”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党员先进性教育与办事处文明创建相结合,建立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通过学习教育,统一了党员干部的思想,强化了党员干部的宗旨观念、增强了党员干部的纪律观念和法制观念。同时,编发了《党建工作信息》8期,重点反映寿阳办事处党支部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做法和新经验等。目前,它已经成为反映办事处党建工作的重要窗口。通过以上活动,党员素质显著提高,进一步促进和带动了文明创建工作。

(五)抓住政风作风建设不放松,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反腐倡廉工作,不断增强监管人员和廉洁自律意识和廉洁从政行为的自觉性。

今年以来,办事处认真组织学习和贯彻执行《山西银监局党委关于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意见》、《山西银监局党委关于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补充意见》、《晋中银监分局党委关于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意见》和《晋中银监分局政风行风评议实施方案》,深入贯彻执行中纪委监察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分解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把“四同”落到实处。广泛征求政府、金融机构和群众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改进政风行风,提升监管工作服务水平。积极参加分局组织的廉政教育活动,确保办事处每位监管人员做到勤政、廉洁、高效。

123456789

3、以政风行风评议活动为契机,推进办事处政风行风建设。制定了〈政风行风评议方案〉评议活动的指导员思想和目标评议活动的指导员思想和目标、组织领导、评议活动的内容、方法、步骤等,以《晋中银监分局向社会各界公开承诺》规范行政许可行为,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通过抓窗口建设广泛接受上级、被监管单位、社会各界的监督,得到了被监管对象以及社会的认可,构建了一个友好互动的监管新环境,促进工作作风的根本改变。在办理机构变更、高管人员任职资格初审、农村信用社一级法人机构申报等行政许可事项中,坚持既依法、合规,又方便、快捷,做到了不拖延、不误事。

(六)抓住“四个服务”不放松,强服务,树新风,不断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

2、开展调研信息活动,积极为上级监管部门决策服务。结合监管中心工作,结合实际,突出重点,紧紧围绕民生热点问题、案件防控,安全生产管理、小企业融资等重点工作,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为上级科学监管决策提供服务,紧紧围绕中心,组织人员带着课题经常性地深入到辖区商业银行、县政府及有关部门和工商企业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反映民生及县域经济金融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改进意见或建议,向分局报送《寿阳监管信息》23期、《寿阳专题调研》5期,及时为级上领导提供了监管政策依据。

「1「2「3「4「5「6「7「8「9

(七)抓住“五提高、五到位、五确保”不放松,心系灾区、不断提升奥运保障和支援抗震救灾工作水平。

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灾害后,为了做好当前抗震救灾工作,保障寿阳银行业安全稳健运行,通过发送手机短信息的方式要求辖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务必做到“五提高、五到位、五确保”:一是提高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全力打胜抗震救灾这场硬仗事关国家社会大局的稳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要求辖区银行业高管人员和全体银行员工必须充分认识全力打胜抗震救灾这场硬仗的重要意义和紧迫性,做到思想认识到位,确保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二是提高防震减灾意识,对地震灾情等突发事件应急安全管理要做到责任、组织、制度、措施到位,确保国家财产和银行员工生命财产的安全;三是提高社会责任意识,立即开通绿色通道,做到结算、现金存取等各项金融服务到位,确保为灾区捐赠款项汇划的畅通无阻和业务的安全运行;四是提高突发事件信息快速反馈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要求凡辖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发生灾情等突发事件和重大事项,必须在第一时间内上报,并启动应急预案,做到对灾情等突发事件信息反馈、处置到到位,确保灾情等突发事件及时、准确上报和快速、科学处置;五是提高互助意识。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立足本职,一切为了灾区,一切服务灾区,做到关注、关爱和服务到位,确保为灾区提供一切力所能及的援助。为了严防各类安全事故与案件,今年“五一”和奥运会期间,又组织开展了“五大系列活动督导月”和“四大安全隐患排查”专项行动,保障了辖区银行业的安全、稳健运行,以模范履职支援抗震救灾和平安奥运工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2「3「4「5「6「7「8「9

三、2011年工作总体思路

2011年,根据省局和分局总体部署,我们办事处将继续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主要围绕“严监管、防风险、促发展”,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xx大精神为指导,继续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围绕“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的要求,不断加强支部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四项建设”,以关注民生,服务社会为切入点,继续开展“五项主题实践活动”,以作风带动行风,促进行业作风和工作作风的根本改变,提升办事处党员干部和职工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

(二)按照“严监管、防风险、促发展”的要求,继续抓好案件专项治理“五大系列”活动。推进社会监督机制建设,构建全社会的案件防控和风险防范监督体系,抓好“三防三控”,深入排查安全隐患。一是抓好基础环节和安防设施的风险防控,指导和监督商业银行不断加强内控制度和建设,查找各个业务环节的风险点和风险源,控制薄弱环节的风险,对辖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八项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开展动态专项检查和“回头看”,监督其有效防范操作风险;二是抓好重点行、社新增贷款风险的防控。对邮政储蓄网点、基层农村信用社,以及前期现场检查中发现问题或隐患较多的行、社操作风险状况开展一次专项排查活动;三是抓好高管人员、重点岗位人员道德风险防控,向社会公开举报监督电话,开展接访活动,继续开展对从业人员八小时内外行为动态排查和监控,从源头上防范风险。同时,要继续完善“三员”网络监督制度即:党风廉政建设社会监督员、案件防控联络员和金融秩序协管员,形成齐抓共管的案件防控和廉政建设监督体系,确保辖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安全稳健运行。

(三)继续推进“和谐监管文化”建设活动。围绕分局中心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继续巩固文明创建成果,加强行风作风建设、依法履行监管职能、提升监管能力,坚持以人为本,在创建“六型”队伍中提升素质,改进作风,促进银行监管有效性的提高和各项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

(三)继续做好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工作。明年,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的任务还很重。我们将切实负起监管第一责任人的重任,加大力度,协调各方,重点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继续做好不良贷款“双降”工作;二是督促农村信用社继续法人治理的长效机制的建立;三是加强对高管人员履职行为的监管,防范因道德风险引发操作风险;四是加强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中发现问题和不足的后续检查和督促整改工作,促进其合规经营和风险化解。

(四)加强风险预警机制建设,进一步增强风险识别的敏锐性和处置的时效性。建立商业银行特别是农村信用社建立“双百万”存贷款即:百万元以上大额存款特别是异地存款和百万元以上大额贷款定期报告和监控、监测制度,密切关注其运行情况;建立“三项风险提示制度”:即:建立政策性风险提示制度、行业风险提示制度和大额贷款风险提示制度,对发现有较大问题的机构和存在风险隐患的机构,下达风险提示,真正起到风险预警作用。

社区工作存在的风险点篇9

关键词:社区安全;安全风险;安全治理;应急管理

中图分类号:C9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055X(2016)06-0052-09

doi:10.19366/ki.1009-055X.2016.06.009

在《社区安全的理论与实践》(2010年)中,笔者主张广义的“社区安全”概念。在该书中,笔者将“社区安全”定义为,“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社区有关组织积极整合社区内外各方面力量和资源,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防范犯罪行为和治安侵害,杜绝安全隐患,防止意外伤害,减少社区成员之间的矛盾纠纷,避免社会断裂等,努力为社区成员创造安定和谐、安全有序、安居乐业的社区环境”。[1]8笔者指出当前我国社区普遍面临的安全问题主要包括犯罪行为、治安侵害、安全隐患、意外伤害、矛盾纠纷、社会断裂等,并对这些安全问题进行了一定的描述和分析,提出了一系列防范社区安全风险的思路与措施。[1]9-15在《城市安全研究概述》一文中,笔者提出“城市安全是城市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人身健康和资源供给等方面保持的一种动态稳定与协调状态,以及对自然灾害和社会与经济异常或突发事件干扰的一种抵御能力,这种状态的保持和能力的获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市及其政府对自由安全边界的责任意识和价值判断。……城市安全是一种全方位的安全,内容包括政治安全、经济安全、金融安全、社会安全、文化安全、公共安全、生态安全、科技安全、网络信息安全、人身安全、环境安全、能源安全等,其中公共安全又包括生产安全、食品安全、卫生安全等内容。影响城市安全的因素大致包括自然因素、卫生因素、社会因素、生态因素、环境因素、经济因素、信息因素、技术因素、文化因素、政治因素、国防因素、国际恐怖主义等”。[2]24-25城市的安全问题无一例外都会体现到社区中来,影响社区安全的因素也随处可见,我国社区依然面临着上述的各种安全问题,这让我们不得不审视我国社区安全治理的格局,进一步加强社区安全应急管理体制机制的建设。

一、当前中国社区面临的主要安全风险

从广义的“社区安全”定义出发,我认为,当前我国社区总体上面临着以下安全风险:

(一)来自自然领域的安全风险

这类安全风险主要包括: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如地震、火山爆发、地面塌陷、断层滑坡、泥石流、风灾、雷击、洪灾、涝灾、雪灾、旱灾和虫灾等。我国城乡社区都或多或少地面临着来自自然领域的安全风险。其中,风灾、雷击、洪灾、涝灾、雪灾、旱灾等较为常见,南方多洪灾、涝灾,北方多雪灾,偶见洪灾;处于地震带的社区可能多发地震,处于山区的社区可能面临泥石流等风险,我国城乡社区也经常遇到地面塌陷、断层滑坡等风险。靠近活跃火山口附近的社区还可能面临火山爆发的风险。

(二)来自社会领域的安全风险

这类安全风险主要包括:刑事案件、治安案件、社会动乱和社会灾难等,如杀人、抢劫、偷盗、爆炸、投毒、火灾、矛盾纠纷、交通事故、空袭、、意外伤害等。尽管社会动乱和社会灾难发生的概率很低,但大多数社区普遍面临着各类刑事案件、治安案件、矛盾纠纷、交通事故、火灾、意外伤害等的威胁,爆发的频率也越来越高。处在经济社会文化多重转型期的中国社区,来自社会领域的安全风险明显增多。

(三)来自环境领域的安全风险

现在,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自己所生活的环境,包括是否存在放射性污染、是否存在沙尘暴、是否存在雾霾等空气污染、是否存在酸雨、是否存在地下水污染和地表水污染、是否存在土壤污染等。因为这些安全风险决定着我们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四)来自经济领域的安全风险

随着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我们每一个人都越来越感受到来自经济领域的安全风险,这些安全风险最终都会反映到社区中来。这些安全风险主要包括:就业的安全、生产的安全、金融的安全、投资的安全、交通运输的安全、能源的安全、社会保障安全等。这些风险都无一例外地会影响到居民的工作、生活及生命的安全。

(五)来自技术领域的安全风险

随着各种新旧技术的不断应用,我们现在面临技术领域的安全风险也越来越多,如重要公共技术设施的维护、高新技术的负面危害,包括毒气泄漏、核泄漏、生物化学技术、光辐射、电波干扰、建筑物倒塌,其他安全隐患等。

(六)来自其他领域的安全风险

这类安全风险如卫生领域(人体卫生安全、动物防疫安全、水生物防疫安全等)、生态领域(海洋生态安全、自然生态安全等)、信息领域(国家机密、计算机住处、网络信息、核心技术和商业秘密等)、文化领域(民族矛盾、宗教冲突、文化冲突、文化侵略等)、政治领域(政治动乱、政治颠覆、政治斗争、国家分裂、情报破坏等)、国防领域(包括外敌入侵、危害、领土完整等)、国际领域(国家间冲突、国际恐怖主义等)等方面的安全风险。

二、当前社区安全治理的基本格局

吉登斯认为,“生活在高度现代性世界里,便是生活在机遇和风险的世界中。这个世界的风险与现代制度发展的早期阶段不同,是人为不确定性带来的问题”。[3]4特别是近代社会以来,“随着人类成为风险的主要生产者,风险的结构和特征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产生了现代意义的‘风险’,并出现现代意义上的‘风险社会’雏形”。[4]22-23无论是哪个地方的社区,都没有绝对的安全或绝对的不安全,一般都处在绝对安全和绝对不安全之间,都面临着人为不确定性带来的各种风险,因此,社区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通过对社区安全隐患问题的治理,更好地应对各种不确定性风险,不断地提升社区的安全度。尽管社区面临着诸多的安全风险,但不是所有的安全风险都是现实的安全威胁,安全风险与安全威胁之间存在一定的模糊地带,安全风险转化为现实安全威胁是有诸多前提条件的。德国著名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指出,“在发达的现代性中,财富的社会生产系统地伴随着风险的社会生产”。[5]15多年来,我国在探索完善社区安全治理格局的过程中,形成了党委政府领导、职能部门指导、基层街道社区统筹、社会单位和居民群众积极参与的安全治理格局。社区安全治理的重要任务,就是加强对安全领域“模糊地带”的有效管控,切实控制有利于安全风险转化安全威胁的前提条件,这有赖于我们对社区安全风险的有效管控和高效治理。那么,当前社区安全治理的格局究竟如何呢?这是值得我们深入分析的一个话题。分析社区安全治理格局的前提和基础,是对社区各类安全风险发生概率的准确把握。在此基础上,分析社区安全风险管控的责任主体,从而发现当前社区安全治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各类社区安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分析

如上所述,当前我国社区总体上面临着来自自然、社会、环境、经济、技术及其他领域的诸多安全风险。那么,这些安全风险的可能范围和发生概率如何?这是我们研究社区安全问题不可回避的问题。下面,对各类安全风险的发生范围和可能性进行分析,如表1所示。

表1列举了我国城乡社区可能遇到的62类安全风险,其中大多数安全风险在大多数社区都可能发生,只有少数安全风险发生的范围较小,还有一些安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很小。尽管不同安全风险发生的地域范围和可能性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我国城乡社区普遍面临着各类安全风险,需要我们认真地应对。

(二)当前社区安全风险管控的责任主体分析

城乡社区作为居民群众生活的重要场所,其安全风险直接影响着居民群众的生活、生命和财产安全。由于社区安全存在着较多的“脆弱性”和“易变性”,而且存在较强的“外来性”,因此,社区安全风险的管控往往与社区外的其他主体紧密相关。也就是说,不仅社区安全是脆弱的,今天安全不等于明天也安全,这里安全不等于那里也安全,这个方面安全不等于那个方面也安全,更重要的是,很多社区安全风险来自于社区的外部,仅仅社区内部的治理是难以奏效的,需要我们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审慎地反思当前社区安全风险管控的责任主体。那么,面对这么多的安全风险,谁是社区安全风险的管控主体呢?这是我们接下来需要理清的一个重要问题。根据部门职责和个人的理解,笔者在此进行梳理,如表2所示。

通过表2可以了解到,社区面临的各类安全风险的管控主体达50多个,多发的各类安全风险管控主体也多达30多个。尽管其他社会单位、公民和社区都有协助管控安全风险的义务,但真正能够最有效管控社区安全风险的依然是国家各职能部门及军队等强力机关。这实际上就带来了一个现实中的尴尬问题,那就是“有权管的部门可能不知情,知情的基层社区可能管不了”,这也是我国当前社区安全状态普遍不佳的重要原因所在。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是社区安全应急管理的重要课题。

三、完善社区安全治理格局的几点思考

努力为居民群众和社会单位创造安全的工作生活环境,是我们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重要目标。面对社区的诸多安全风险,亟待进一步完善社区安全治理格局。完善社区安全治理格局,需要标本兼治,既要治标,切实防范和处置好各类安全风险,消除安全隐患,也要采取有效措施治本,努力通过完善法律、政策、监管、技术等手段切实减少安全风险和安全隐患,努力让我们的社区处于更加安全的状态。具体说来:

(一)树立安全风险意识,打造安全社区文化

“居安思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容。在中国传统社会里,人们就较为重视安全问题,有着较高的安全意识。进入现代社会,我们面临的风险源成倍增加,随着社会流动性的增多和技术的广泛应用,大量的安全风险在不断地转移、扩散和变化,可现实社会中很多单位和公民对身边的安全风险浑然不觉,身处险境之中而不自知自觉,常常置自身和他人的生命财产于不顾,甚至执意扩大并扩散安全风险,放任安全风险转化现实安全威胁,危害社会的正常运行,给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损失,说到底,是安全意识匮乏、安全文化缺失的表现。因此,迫切需要全社会树立起强烈的安全风险意识,尊重生命尊重自然,时刻关注和识别各种安全风险,时刻防范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认真学习安全防范技术和知识,努力提升全社会的安全程度,建设打造更多的安全社区或平安社区,使建设安全社区(平安社区)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让安全社区文化成为新时期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付出很大的努力才可能见到成效。

(二)将社区安全要求切实融入城乡建设规划

各地在开展城乡建设规划时,切实将社区安全风险因素纳入规划的统筹考虑之中,在城乡建设规划之初,就要全面摸清各个社区所在位置和周边地区历史上曾发生的各类自然灾害和事故、现存的安全隐患和未来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按照最高的防御标准或安全标准,在规划建设过程中采取科学合理、积极主动的措施加以预防、整改和防范,配齐各种安全防范设施,切实从源头上提升社区抵御安全风险的能力,从而帮助更多的社区在面对自然灾害、生产事故和其他各种安全威胁时,具备应有的安全防范能力,减少人身和财产损失。在已经建成的城乡社区,也要积极排查现存的各种安全隐患和可能的安全风险,尽最大努力建设和完善社区的安全防范设施设备,提升各社区的安全防范能力。对安全隐患较大确实难以整改或整改成本过大的社区,当地党委政府要尽最大努力提供优惠政策动员帮助当地居民尽快搬迁到安全地区。

(三)完善安全法律法规提升社区安全的强制性

按照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体要求,从执政为民的高度,全国人大要切实履行立法职责,尽快组织力量对涉及社区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修订,适时提升社区安全建设标准和技术标准,进一步提升社区安全领域法律法规的完备性和强制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要根据上位法的要求,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根据本地实际,研究制订更加切实可行的本地社区安全法规,进一步增强社区安全法规的可操作性和合理性,大幅度提升违反社区安全法律法规行为的成本,增强本地区安全应急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推动本地区社区安全水平的整体提升。

(四)切实加强安全监管及时整改社区安全隐患

要按照“法律贵在实施执行”的要求,切实调整优化安全监管机构的设置,进一步将安全监管执法力量下沉到基层街道(乡镇),按照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的原则,切实使基层安全监管和执法力量落实在基层,执法人员的责任与具体的社区网格挂钩,通过培训等各种方式提升基层安全监管执法力量的执法能力和水平,通过持续的努力不断查找社区当下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各类安全风险,指导督促相关单位、公民和社区切实履行相关法律责任,消除安全隐患,主动防范各类安全风险,并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加强对相关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及时公示相关的违法行为、处罚结果和整改情况。

参考文献:

[1]袁振龙.社区安全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

[2]王文水,王鸿春.首都安全战略研究[m].北京:同心出版社,2013.

[3]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m].赵旭东,方文,王铭铭,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

[4]杨雪冬.风险社会与秩序重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5]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m].何博闻,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

[6]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m].田禾,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7]谢尔顿・里姆斯基,多米尼克・戈尔丁.风险的社会理论学说[m].徐元玲,孟毓焕,徐玲,等译.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

[8]颜烨.安全社会学[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7.

[9]段华明.城市灾害社会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10]沈国明.城市安全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11]陈秋玲,何丰,姜立杰,等.上海城市安全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

[12]石剑荣,陈亢利,等.城市环境安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13]刘亚臣.城市化与中国城镇安全[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10.

社区工作存在的风险点篇10

从宏观层面上看,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法律和信用文化的发展演进,制约着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律法规的效力和监督管理的有效性。比如,经济的市场化程度、社会信用观念的形成、政府职能的转变、法律体系的完善,都直接影响着银行业监督管理的有效性。从微观层面上看,银行业体系的结构和所有制结构形式,银行业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的能力与水平,监管当局的监管理念、专业化水平、秉公执法程度将是制约银行业监管有效性至关重要的问题。

一、银行业监管面临的银行业问题

1、按照我国社会发展在地域、城乡的不均衡特点,银行业存在的问题和风险特点各异,银行业监管工作重点不能“一履适千足”。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东西部和城乡发展不均衡的客观矛盾。在金融业尤为突出。一般地,东部沿海地区和城市,特别是大中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了金融业的发展,不仅在金融总量上,而且在金融业务创新方面要远远超过中西部和农村等不发达地区。银行机构的风险问题和表现形式也存在较大差异,同一监管政策所产生的监管效应也会有所不同。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银行机构存在的风险问题的复杂性,要远远高于欠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银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内部控制不健全,风险管理水平落后,信用风险严重等问题;发达区域银行业除了上述风险问题外,还有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表外业务风险等问题。因此,所要求的监管技术水平和监管的侧重点也不同。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银行业统一监管部署和监管战略的有效性。

2、银行所有制形式的不同,同一监管政策将产生不同的监管效应。我国存款类银行机构按照所有者形式划分,主要有以下几种: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外资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和农村信用社等。由于所有制形式不同,银行法人治理结构及其效力、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的动力也不同。比如,对股份制商业银行,其股权资本构成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其资本具有内在的约束激励,这类银行的所有者具有规避风险的动力。对这类银行的监管就可以按照市场化银行体系所形成的、比较成熟的监管框架和监管政策实施监管。然而,对国有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而言,其资本结构中国家信誉资本占绝对比重,股权资本失去内在的风险规避激励。股权资本结构的不合理,导致了这类银行机构的内在风险控制的动机主要取决于外部监督管理。对这类银行的监管就不能完全套用市场化成熟的监管原理。外资金融机构,大多来源于发达的市场化国家,风险管理水平和内控制度都比较先进和完善,但这些金融机构所从事的金融业务一般比较复杂,金融衍生业务的比重相对较高,要求较高层次的监管,应按照国际银行业监管惯例和技术实施监管。

3、从我国银行业体系结构看,靠国家信誉资本维系公众市场信心的国有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在银行业体系占绝对比重,其改革的滞后和管理的外部性,在相当时期内将使银行业监管停留在以现场稽核检查为主的传统监管模式上。由于我国社会结构和经济发展的历史原因,国有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在我国银行业体系结构中占有相当的比重。截止2002年底,国有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持有居民存款总量占到整个银行业体系的91.7%。无论国有银行还是农村信用社,其盈利状况和资本充足状况都有待提高。从维护市场信心的角度看,这两类银行机构基本上靠国家信誉来维系公众对他们的信任。从总量看,这两类银行机构的稳定性决定了整个银行体系的稳定性。因此,这两类银行机构仍然是银行业监管的重点和难点。

按照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监管思想,银行机构的内部风险规避和控制是风险管理的主要方面,监管检查评价和市场纪律是风险管理的外部机制。然而,资本结构和公司治理的缺陷,造成这两类银行机构法人治理结构形同虚设,内部控制缺乏必要的利益约束。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套用一般监管原理和理念,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非现场监管上。在相当一段时期,外部监督管理仍然是有效的监管形式,要加大现场监管检查的频率和强度,要加大对内部管理不善、违规操作责任人的处罚力度,以弥补内部控制不力的缺陷。

二、银行业监管面临的监管问题

1、监管理念更新滞后制约了监管水平的提高。我国银行业发展和管理的特殊历史背景,使银行业监管始终抹不掉政府行为的影子。虽然近年来政府加快了银行业商业化改革和银行业监管改革的步伐,但由于对银行业风险管理和监管理论研究滞后,监管的理念没有及时更新,监管政策缺乏前瞻性。银行业监管绝不仅仅是传统理念中简单的行政管理,也不仅仅是简单的稽核问题。它是一种包含金融学、管理行为学和信息经济学等多学科的问题。没有相应的理论知识,就很难感悟监管政策的潜在效应和我们应该遵循的监管政策取向。事实上,银行业在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方面风险的特殊性,相对银行内部人而言,外部人不可能完全掌握其风险问题。银行资产的不透明性,决定了外部监督管理作用是有限的。银行业监管虽然是一种强制的政府监管行为,但在强制的背后,却更多地隐含着激励相容的监管理念。强制监管只有通过一些激励机制,充分激励银行机构在风险规避方面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把强制的监管政策和行为变成银行机构的一种主动意愿,才能使监管发生效力。例如,资本要求监管作为一种强制的外部要求,只有与银行机构潜在的隐性资本———银行业从业价值(Franchisevalue)相结合,才能发挥应有的监管效应。国际银行业监管历史和巴塞尔资本协议的演变过程,证明了银行业监管的激励相容理念。

2、监管政策研究滞后削弱了监管政策的有效性。银行业安全网政策的目的是维护银行业稳健运行。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证事实表明,缺乏监管政策协调效应的兼顾,一项监管政策在达到预期政策目标的同时,可能导致反稳定副效应。例如,美国存款保险政策在有效消除银行恐慌和挤兑的同时,也导致了严重的道德风险。事实上,在银行业安全网政策中,存款保险制度、资本充足监管、市场准入和退出、问题银行处置政策之间,并非彼此完全独立,各项监管政策之间存在较强的微观反馈效应。只有充分兼顾这些政策之间的协调和搭配,才能实现预期的政策效果。这也正是银行业审慎监管的意义所在。我国银行业监管虽然已经有许多年的经验,也经历了问题银行机构的风险处置,建立了相应的监管制度和政策,但由于长期的行政管理角色惯性作用,难以突破传统的政策思维定势,在监管政策的

协调搭配方面还有待引起重视。比如,对中小金融机构的风险处置和隐性存款保证,加上我国银行业资本充足管制的无效性,引起的道德风险问题是非常严重的。银行监管制度要创新,更要考虑监管制度的有效性和政策效应。

3、监管队伍专业技能难以适应金融创新和发展的要求。不论是非现场监管分析、现场检查、日常监管审批,还是监管政策把握,都需要有一支精通监管知识和业务的监管队伍作智力保障支持。监管理念的更新,不是务虚的口号,是基本理论修养和业务技能在实践监管工作中的具体化,是实实在在的体会。只有监管人员熟练掌握了银行具体业务操作和风险点,甚至要精于被监管对象,才能检查出问题的症结,评价一个金融机构的风险性。目前,我国金融监管队伍的金融业务水平,特别是对金融衍生工具、会计业务操作和财务分析方面,与金融监管的要求还存在很大距离。其主要原因,是我们过去只重视日常行政监管,监管队伍的业务技能没有得到很好的训练。监管理念的更新和风险的防范控制,需要一大批精通金融业务的监管人员来实现。只有监管人员既精通被监管对象的业务经营、财务状况和内控制度,又熟悉被监管对象相关业务的经济政策、行业运行和市场变化等,才能比较准确地掌握金融机构风险状况,及相关市场变化可能对金融机构带来的潜在影响,真正发挥风险预警、识别和控制的监管作用。

三、对策与建议

1、因地制宜,实行分类指导的监管政策。在银监会统一制定的监管政策和监管操作规程下,各银监会分支机构要根据本辖区经济金融和社会发展状况,准确判断本地区银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在统一监管标准的框架下,针对地区特殊性,各类机构内控制度、业务特点和风险问题的差异,研究分析各种监管政策的适用性,制定区域性的、有针对性的监管政策和监管重点,使监管政策有的放矢,行之有效。

2、加强监管政策的理论研究。尽管国际银行业的业务领域和风险特点逐步趋同,银行业安全网制度和监管政策也逐步完善,但这些制度和政策随着宏观和微观环境的不同,其有效性可能迥然不同。因此,我们在学习和借鉴这些制度、政策的同时,要结合我国银行业实际,加强政策的理论研究,做到洋为中用,制度创新。

3、建立一支精干的监管队伍。金融业监管作为一种专业性很强的职业,不能视同一般行政管理部门来考量和配备干部。一方面要求具备廉洁奉公、懂管理、善管理,另一方面要具备必要的专业理论和技能。因此,应该建立相应的执业资格制度,对不同的岗位要有不同的执业资格标准。只有监管队伍的素质提高了,才能保证监管水平和监管政策的有效实施。当前,应抓紧对监管人员进行培训,重点培训财务会计、信贷业务和衍生金融业务的实务操作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