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卷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19:45:08

语文卷篇1

寨子小学 荆诚财

一、成绩统计

本次测试,二年级应参考人数为30人,及格人数为29人,及格率95.8%,优秀人数为25人,优秀率81%。

二、试卷的特点

注重基础,测试的题型坚持依据于课本,重点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试卷的难易度适中。

三、学生答题情况具体分析

学生卷面书写工整,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运用情况比较扎实、灵活。学生能够严格按照要求答题,无错答题和漏题的情况。

1、看拼音写词语。

学生对词语掌握很好,大部分学生都能全对,只有少数学生马虎出现了错别字。

2、词语组词

其中包括形近字组词和多音字组词。

学生掌握很好,能正确区分形近字和多音字。

3、补充词语。

出现的词语都是平时常用的,反复练习的,学生都能正确完成。

4、查字典。

一共4个字,其中包括音序、部首、画数,词语组词。

大多同学做的很好,也有的学生对于音序掌握不好。

5、选词填空。

这个题做的很差,激动感动不能正确区分。

6、标点符号。

3个题很简单学生没有错误。

7、完成句子。

一共3个题,学生做的很好,都能按要求完成。

8、完成填空。

共3题,学生掌握很好,基本上没有错别字。

9、短文。

短文做的不好,有1个题有难度,学生不能很好地分析短文。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大短文的练习。

10、古诗文连线。

平时练得较多,学生背得很熟,全班没有出错的。

11、作文。

学生对于写作能力还有待提高,有的学生分析图片意思,组成对话还有难度。

在今后的教学中,多让学生练习对话。

四、改进措施

1、平时注重学生多读、多练、多写、多背,扎扎实实地抓好基础教学工作。

2、关注学困生,组成帮扶小组。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加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使他们尽快把成绩搞上来。

3、在日常教学中,还要多给学生一些自我展示的机会,多扩展一些课外知识,多样形式激发学生的上课激情,引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2012.11

语文卷篇2

一、保持了基本面貌不变样

今年湖北卷无论是试卷整体结构、题型分布,还是考点覆盖、赋分比例、阅读和书写总量等,与考前预测基本一致,较之以前高考卷没有太大的差别,没有出现让考生不适应的形式。第一板块与往年一样赋分为15分,共5个小题。题型大体与以前一样,考查字音、字形、词语运用、病句判断。真正有变化的是基础板块,用文学作品常识替换了标点符号判断,名句名篇变成了八选五的选做题,文言文阅读增加了一道断句题。但这些都早在考前已公之于众,考生也反复训练过。所以,这套试题并没有想象中的脱胎换骨的变化,有利于考生正常发挥,有利于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稳步推进。

二、发扬了湖北卷多年来形成的“稳健、厚重、人文、审美”的传统特色

古诗文阅读选取的是贾岛的《送邹明府游灵武》。考查对诗中人物形象的分析和用词的推敲,是很传统的考查形式。论述文阅读选取了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设计了3道选择题,分别考查对语段内容的概括、重要语句的理解、作者观点的把握等,采用的是原来社科类文章的考查方式。考生完全可以根据题文对读的方法,寻找选项与原文在转述上的差异,驾轻就熟地完成该题。文言文阅读和现代文学类作品阅读,从选材到考查角度的设计也很“湖北化”。比如,文言文跳出了其他省市选择史传文作为命题素材的传统范围,选择的是刘义庆的笔记体小说《世说新语》中的《家有名士》。选文篇幅不长,叙事简略,大部分考生应该能读懂。从所设题目看,仍是平时考试的实词、信息筛选、综合分析。还有语言运用题板块,要求为《楚辞》《史记》写宣传语、用对偶句概括《宝黛初会》、看漫画写寓意等,都是考生再熟悉不过的考查形式。

三、关注湖北发展,彰显地域文化特色

新课程强调开发地方课程,本套语文卷积极融入了地域特色和地域文化,让浓浓的湖北乡土文化溢满了试卷的每一个角落。第3题,以“江城的慢生活”和遍布江城大街小巷的茶馆、茶铺为背景,考查对词语的运用。语病题中的“画舫游清江”“体验三峡大瀑布”,语用题中的“书香荆楚·文化湖北”、《楚辞》等等,无不提醒以后的考生要关注生活、关注楚文化、关注湖北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四、命题既突出了时代特征,又依纲据本

语文卷篇3

这次一年级语文期末试题知识涵盖面广,既有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例如,拼音、变字、笔顺、选字填空、反义词、连句,又有对学生基本能力的考查,例如,看图补充句子,看图写几句话,能通过观察贴近学生生活的图画,写出句子,体现了从学习生活中选取材料,从内容上又回归生活,真正地体现了“学以致用,在用中学,在学中用”的新课程、新理念,体现对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的考查,从掌握基础知识到形成基本技能,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充分体现了大语文观,重视了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要求,是一份好试题。

二、试卷分析

(一)、从学生的答卷情况看,基础知识中读拼音写词、变字、选择、反义词、连句做得很好,可见学生掌握较好。

三、今后教学建议:

1、以课本为本,加大对基础知识重视的力度,注意对拼音的整体把握,注意区分同音字,强调汉字的结构及笔顺,及时纠正写句中的错字。

2、在课堂教学中多教给学生一些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尽快提高学生写句的能力。

3、加强学困生的辅导工作。从本次试卷成绩看,还有部分学生成绩非常不理想。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对这些学因生的辅导工作,及时给予补缺补漏,以保证不同的人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一年级语文试卷分析(二)

本次五年级期末测试题是按新课程标准出题,知识覆盖面广,难易适度,特别是能结合汶川地震情况,考察学生的爱心写作题型尤其不错,这种从生活中选取材料的做法,不仅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而且真正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新课程、新理念。另外从测试结果看,学生无论是基础知识的积累,还是课内外阅读及作文部分完都成得较好。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一、分数分布情况:

二、问题及原因分析:

试卷共有四大题:第一题是积累与运用,也是对字词句的检测。其中写诗句,按要求填成语,这几题学生做的较好,大部分学生全对,只有个别学生错了一两个。这与平时扎实地进行小学基础知识训练是分不开的。另外是对句子的检测,其中把句子写具体,修改病句,学生都掌握较好;问题出现在句子转述题上,比如:我把那张钞票交给他说道:“啊,那好极了,我向你道歉。”(换个说法,意思不变)学生搞不懂人称的转换,所以失分最多。

第二题阅读。其中按课文内容填空及歌颂人物两小题都做的较好。读短文回答问题学生答的很好,对短文的理解好。但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时,学生对于“无动于衷”一词的解释不是很成功,只有少数学生做对。

第三题是趣味语文,爱心写话。这类是篇章的检测。针对四川汶川的地震出题,运用“敬爱、关爱、恩爱”等词语写一段感谢的话。写话对学生不是难题,词语运用也很恰当,但是有一部分学生却把称谓搞错了,不是以灾区的小朋友的口气来写的造成失分严重。主要是学生不细心读题造成的,而是根据自己平时的经验和直觉猜测而已。因此理解错误。这与学生缺乏静心阅读的习惯有关。因此有待在实践中去锻炼培养。

最后一题是作文,题目是写熟悉的人,学生做的比较好,大多数学生的习作感情真挚,内容具体。但是写简单的调查报告学生失分严重,这种实践性很强的题型对学生来说是训练的弱项。由于学生平时缺乏操作,结果出现了大部分学生格式不正确,行文内容不恰当,甚至部分学生连四大名著都写不全。

三、努力方向

1、重视对词语的理解教学。

2、针对部分学生字迹潦草,错别字多,建议老师要加强学生的写字训练。特别是书写的指导和写字姿势的纠正。

3、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静心阅读,如阅读时候尽量培养他们默读的习惯,提出的问题要有思维的“含金量”,并且给他们充分的时间,促使他们的思考更深入,更周全。

4、课外阅读方面有待大大加强,学生视野有待拓展。

一年级语文试卷分析(三)

一、试卷评价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的层面和内容很多,知识点也分布到方方面面。本次试卷从汉语拼音、汉字、反义词、词语的搭配、课文的知识记、课外理解和句子的运用等对一年级的学生的知识、能力、习惯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检查。试题以教材为载体,立足基础,适当增加难度,属中等难度。

二、试卷涵盖的内容,各题的分值及考核目的如下:

三、考试结果及分析

(一)总体情况分析

本次测验,既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兼顾了过程与方法,体现价值观与情感态度。从整体看学生发挥的还比较理想。

%数据分析:我班有44人参加考试,最高分100分,平均分81.68,优秀率34.09%,及格率86.36%。

正答率分析:

题次一、

答对分数:308分

正答率:100%

题次二、

答对分数:248分

正答率:93.94%

题次三、

答对分数:164分

正答率:74.55%

正答率:80.97%,80.45%,80.68%

正答率:79.55%,81.49%,70.91%,88.64%

题次六:

答对分数:751分

正答率:83.08%

答对分数:262分,62分,47分

正答率:74.43%,70.45%,53.41%

题次八:

答对分数:397分

正答率:90.22%

由表看出:

2、正答率低的是第三题和第五题的第三小题及阅读题,分别为74.55%、70.91%、66.10%,这说明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还有待提高。

3、从板块分析,基础知识正答率较高,但课外阅读正答率都比较低。

(二)具体情况分析

第1题:卷面分

这一题其目的只是出于让孩子能够正确,规范的书写,并保持好卷面清洁。对于这一道全班都能得满分。

第2题:我会听

错得多的是“暖和和热水”这两个词的选择,由于课文中没有直接出现“热水”这个词,所以对于中下水平的学生这一题的选择就错的比较多,这也是这整道题失分最多的一小题。

第3题:我会图选择正确的音节写在四线格里

这道题主要失分在多数学生都把桃(tao)的音节写成了(tiao),风(feng)的音节写成了(fong),其主要原因:对于双拼法和三拼法的音节,学生是难点,特别是三拼法,所以会把(ao)(iao)混淆起来,另外还有的同学是过于粗心。对于风的音节出错是因为在是(eng)(ong)相似读音,所以易混淆。由此警诫在平时对拼音的训练中要多主要相似音节的练习。

第4题:写一写

(1)看拼音,写词语。这一题比较会写错的字的是:雨衣、山羊。其主要原因:能拼准拼音,但是由于平时练得不够扎实及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总会张冠李戴地把同音字写上去,如把“衣”写成“一”,把“羊”写成“半”。

(2)交朋友,组词。这一题的正答率为80.45%,其失分主要原因是学生的词语积累不够丰富,很多学生只把两个字凑成一个词就行了,另外加上现代汉语里很多词语无论怎么颠倒都可以是词语如“心中”和“中心”,出于这两种原因,很多孩子在组词的时候就容易简单的认为只要把一个词语反一反就能组成一个新词了。如“小火”写成“火小”,“开车”写成“车开”等。

(3)加一笔和换一笔变成新字。错得多的是换一笔中“目”和“本”的换笔,特别是“本”字,很多学生都换成了“天”。原因:学生有点粗心,个别同学还没有掌握。

第5题:我来帮他们找朋友

(1)字和字交朋友。这一题其实就是让学生连线组词,多数同学都把“放”和“真”相连,“认”和“心”相连,其主要原因是学生较粗心,个别是字混淆起来。

(2)词儿交朋友。这样的形式学生平时都有训练过,因此这道题并不是难点,但从正答率来看,却不是很理想。主要原因:“捉”和“坐”两个字的读音较相似,学生平时只是口头说说,但遇到字的话就分不清了,所以都连成“捉火车”、“坐迷藏”。“送”既可以是“送报纸”也可以是“送雨伞”,所以当连成“送报纸”时,就没有检查,直接把“看雨伞”相连了。

(3)和一交朋友。这个题目学生平时也有训练过,但从来没有出现试卷上的这中形式。所以很多学生把所以出现的连起来。其原因是平时练习形式较单一,还有就是看题不够认真。

(4)“反着说”游戏。这是连反义词的练习,这样的练习学生有接触过,而且题型也和平时的差不多,所以这一小题是全题正答率最高的。

第6题:按课文内容填空。这个题目错得也比较多,填到“鱼米”时,“鱼”字错得很多,都写成“雨”。填到“菜园(一)(片)好(风)光”时,很多学生都把(一)的空格写成(里),然后以次类推,这样空格就不够了。另外还有的就是错别字如“无”写成“天”,“两”写成“雨”,“升”写成“开”。这个题得分率不高,主要原因是对于这些填空的形式学生还不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还有就是对于生字的掌握还不是非常的牢固。

第7题:读一读,写一写,想一想

答题分析:

这样的阅读题型第一次遇见。平时都是有整篇的短文,然后根据短文内容完成要求,而这一题要求学生根据拼音先写词,如果学生不能正确拼读出是什么词的话,也就不能正确理解短文了。短文都理解错了,就更无从做后面的题目了,所以有个别同学这道题全错。而更多的孩子失分最多的是第三小题中画了两幅图,然后让你找出在儿歌中的哪句话。如果学生对于句子的划分掌握不是很好的话,让你写出是文中的哪句话有一定的难度。

第8题:我能给“o”添几笔,变成美丽的图画,再写一写。

答题分析:

这道题由于在复习时有训练过,所以这题的正答率相对于整张试卷而言是较高的。就是在写话的时候个别同学出现错别字,或是拼音写错了。这还是学生拼音汉字掌握不够扎实的原因。

四、反思与建议

通过这次对语文试卷的分析:教学中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但我们却没有站在系统性的教学高度来审视。在教学中就文解文,教师重“教”不重“导”,学生所学知识不整合,缺乏促进继续学习的能力。因此我想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变学生“接受式学习”为“吸收式学习”,做到:引学生“悟”、教学生“法”、导学生“理解”、重学生“运用”、求学生“发展”。那么我们有该如何去实践呢,我认为首先要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

我们都知道现在很多老师对于教材选学内容中带“*”或“”的训练,大部分教师采取的是走过场态度,视而不见,见而不问的做法,而对于文中重点出现的内容则讲之又讲,导致学生只知道课文中的知识,而对于稍微活点或是课外的题目就束手无策了。内容要讲到点子上,力求精讲点拨。作为引导者重在点拨,所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如何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如一年级的教学目标中并没有要求学生会组多少词,会数几句话,会分几段,但我们要学会点,学会拨,学会举一反三。只有这样,无论学生遇到怎么样的题型都能从容面对。

2、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学生的想像力是无穷的,只要你给足时间。一节课只有短短的40分钟,如何在这有限的时间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要提高40分钟的利用率。要节省教学时间,把节省出来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读、背、思考、记忆,让他们在课堂上听、说、读、写,从听读中感悟、积累,在说写中运用、提高。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独立思考,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使他们的能力得到提高。

3、有效的训练是学生成长的途径

语文卷篇4

今天,发奥语试卷。

上课了,同学们充满期待的眼神紧紧地盯着周老师手中的试卷,周老师每发一张试卷,同学们都不由自主地把眼睛瞟了过去,每发到一张考得好的试卷,同学们就会鼓起掌来。当发到殷晨宇时,他走过去,双手接过他九十多分的试卷时,歪着脑袋,摸着头,有点不相信地说:“我不是在做梦吧?”“不是。”周老师笑地说。同学们都被他那滑稽样逗笑了,同时响起热烈的掌声……

已经发到八十多分的卷子了,怎么还没有我的呢?我的心“怦怦”直跳,是不是我没写名字,还是……正当我左思右想的时候,只听周老师大声地说:“卷子发完了,还有哪两位同学没得到卷子?”我慢腾腾地站起来低着头,心里像有只小鹿一样七上八下。周老师再次用她那响亮的声音说:“就是这两位同学考了一百分。李若彤同学和……,她们考卷上的作文也可以拿去发表。”同学们用羡慕眼神看着我们,我心里一块石头终于落地了,我也不由地笑了……

语文卷篇5

有书卷味的课堂,也许庸常但却热烈醉人。热闹时,恰如鲁迅所在的三味书屋,学生们放开喉咙读书,整个课堂书声琅琅,老师和学生一同沉浸在书卷里。读到极佳处,老师也许未必如质朴、博学的寿镜吾先生“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但却可以跟学生一起走进书里,醉在书里。——书卷味,有时就是一种极投入的“读”味。

有书卷味的课堂,也许平淡却儒雅纯正。平静时,细细咀嚼,“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吟诵之间,如有美人,在水一方;“长太息以掩涕兮”,离骚之意,一吟三叹,令人忧伤——这是诗味!“虾皮熬白菜,嘿!”——这个“嘿”字,有令人咀嚼的十足的京味!书卷味,有时就是一种极纯正的“品”味。

有书卷味的课堂,内涵丰厚,含蓄从容。学了《记承天寺夜游》,学生会知道苏轼的一生可以这样概括——“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学了《赤壁赋》,学生会明白在苏轼的生命里,既有儒家的进取,也有道家的逍遥,还有佛家的淡然;学了《小石潭记》,学生会从潭水的凄清中读出柳宗元人生的坎坷和独钓寒江的万千孤独。这“书卷的味道”需要教师以自身知识的宽度、厚度和长度来酝酿及生发。书卷味,有时就是一种极深层的“蕴”味。

有书卷味的课堂,中外贯通,千里勾连。他可以把舒婷与裴多菲的爱情观并列,可以把《雷雨》跟《俄狄浦斯王》的主题一起探讨,可以把余光中和席慕容的乡愁比较;他可以把《赤壁赋》与余秋雨的《坡突围》相连,可以把《爱莲说》和《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融合,可以把《故都的秋》《想北平》《生动的北平》贯通起来,让学生尽情领略作家的不同风采和独特情怀。书卷味,有时就是一种极绵远的“醇”味。

有书卷味的课堂,别出心裁,境界不凡。他讲《变色龙》,会从题目切入,一石激起千层浪,抓住了“变”和“不变”,情节就可理顺,形象就可凸显,主题就可明了;他讲《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会从“怒”字切入,“怒谁”分析了各色形象,“怒什么”剖析了相关主题,“怒的价值”探究了人物形象和作品的现实意义;他讲《鸿门宴》,会引导学生对结局进行思考,就一个假设,即可引起一场探究——假如鸿门宴上,项羽杀了刘邦,他会得到天下吗?问题似简,意蕴却丰富,令人咀嚼涵泳,增加了思考的深度。书卷味,有时就是一种极深入的“研”味。

有书卷味的课堂,灵动丰富,善于引导。用故事讲述法学习《孔雀东南飞》,学生既深入了文本,又理清了情节;用点评法学《林黛玉进贾府》,圈圈点点皆学问;用朗读法赏析《安塞腰鼓》,读出了激情,品出了精神;用表演法品味《雷雨》,一举一动都必须吃透文本;用改写法研读《长亭送别》,字字句句总关情;用自我设计问题法学习《最后一课》,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书卷味,有时就是一种极灵动的“学”味。

语文卷篇6

为方便考生及时估分,

考生可点击进入山东高考频道《2019年山东高考语文试卷栏目》查看山东高考语文试卷信息。

高考时间

全国统考于6月7日开始举行,具体科目考试时间安排为:6月7日9:00至11:30语文;15:00至17:00数学。6月8日9:00至11:30文科综合/理科综合;15:00至17:00外语,有外语听力测试内容的应安排在外语笔试考试开始前进行。

各省(区、市)考试科目名称与全国统考科目名称相同的必须与全国统考时间安排一致。具体考试科目时间安排报教育部考试中心备案后。

全国统考科目中的外语分英语、俄语、日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等6个语种,由考生任选其中一个语种参加考试。

.customers1{border-collapse:collapse;width:100%;}.customers1trtd{background-color:#fff;color:#666;border:1pxsolid#dbdbdb;padding:8px0px;text-align:center;}时间6月7日6月8日上午语文(09:00:00-11:30:00)文科综合/理科综合(09:00:00-11:30:00)下午数学(15:00:00-17:00:00)外语(15:00:00-17:00:00)答题规范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按填涂示例将答题卡上对应的选项涂满、涂黑;修改答题时,应使用橡皮轻擦干净并不留痕迹,注意不要擦破答题卡。

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各题规定的答题区域内答题,切不可答题错位、答题题号顺序颠倒、超出本题答题区域(超出答题卡黑色边框线)作答,否则答案无效。如修改答案,就用笔将废弃内容划去,然后在划去内容上方或下方写出新的答案;或使用橡皮擦掉废弃内容后,再书写新的内容。

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及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选考题:先用2B铅笔将所选考试题的题号涂黑,然后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该题规定的答题区域内对应作答,切不可选涂题号与所答内容不一致,或不填涂、多填涂题号。

特别提醒:考生不要将答题卡折叠、弄破;严禁在答题卡的条形码和图像定位点(黑方块)周围做任何涂写和标记,禁止涂划条形码;不得在答题卡上任意涂画或作标记。

语文卷篇7

为方便考生及时估分,

考生可点击进入江西高考频道《2019年江西高考语文试卷栏目》查看江西高考语文试卷信息。

高考时间

全国统考于6月7日开始举行,具体科目考试时间安排为:6月7日9:00至11:30语文;15:00至17:00数学。6月8日9:00至11:30文科综合/理科综合;15:00至17:00外语,有外语听力测试内容的应安排在外语笔试考试开始前进行。

各省(区、市)考试科目名称与全国统考科目名称相同的必须与全国统考时间安排一致。具体考试科目时间安排报教育部考试中心备案后。

全国统考科目中的外语分英语、俄语、日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等6个语种,由考生任选其中一个语种参加考试。

.customers1{border-collapse:collapse;width:100%;}.customers1trtd{background-color:#fff;color:#666;border:1pxsolid#dbdbdb;padding:8px0px;text-align:center;}时间6月7日6月8日上午语文(09:00:00-11:30:00)文科综合/理科综合(09:00:00-11:30:00)下午数学(15:00:00-17:00:00)外语(15:00:00-17:00:00)答题规范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按填涂示例将答题卡上对应的选项涂满、涂黑;修改答题时,应使用橡皮轻擦干净并不留痕迹,注意不要擦破答题卡。

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各题规定的答题区域内答题,切不可答题错位、答题题号顺序颠倒、超出本题答题区域(超出答题卡黑色边框线)作答,否则答案无效。如修改答案,就用笔将废弃内容划去,然后在划去内容上方或下方写出新的答案;或使用橡皮擦掉废弃内容后,再书写新的内容。

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及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选考题:先用2B铅笔将所选考试题的题号涂黑,然后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该题规定的答题区域内对应作答,切不可选涂题号与所答内容不一致,或不填涂、多填涂题号。

特别提醒:考生不要将答题卡折叠、弄破;严禁在答题卡的条形码和图像定位点(黑方块)周围做任何涂写和标记,禁止涂划条形码;不得在答题卡上任意涂画或作标记。

语文卷篇8

为方便考生及时估分,

考生可点击进入青海高考频道《2019年青海高考语文试卷栏目》查看青海高考语文试卷信息。

高考时间

全国统考于6月7日开始举行,具体科目考试时间安排为:6月7日9:00至11:30语文;15:00至17:00数学。6月8日9:00至11:30文科综合/理科综合;15:00至17:00外语,有外语听力测试内容的应安排在外语笔试考试开始前进行。

各省(区、市)考试科目名称与全国统考科目名称相同的必须与全国统考时间安排一致。具体考试科目时间安排报教育部考试中心备案后。

全国统考科目中的外语分英语、俄语、日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等6个语种,由考生任选其中一个语种参加考试。

.customers1{border-collapse:collapse;width:100%;}.customers1trtd{background-color:#fff;color:#666;border:1pxsolid#dbdbdb;padding:8px0px;text-align:center;}时间6月7日6月8日上午语文(09:00:00-11:30:00)文科综合/理科综合(09:00:00-11:30:00)下午数学(15:00:00-17:00:00)外语(15:00:00-17:00:00)答题规范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按填涂示例将答题卡上对应的选项涂满、涂黑;修改答题时,应使用橡皮轻擦干净并不留痕迹,注意不要擦破答题卡。

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各题规定的答题区域内答题,切不可答题错位、答题题号顺序颠倒、超出本题答题区域(超出答题卡黑色边框线)作答,否则答案无效。如修改答案,就用笔将废弃内容划去,然后在划去内容上方或下方写出新的答案;或使用橡皮擦掉废弃内容后,再书写新的内容。

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及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选考题:先用2B铅笔将所选考试题的题号涂黑,然后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该题规定的答题区域内对应作答,切不可选涂题号与所答内容不一致,或不填涂、多填涂题号。

特别提醒:考生不要将答题卡折叠、弄破;严禁在答题卡的条形码和图像定位点(黑方块)周围做任何涂写和标记,禁止涂划条形码;不得在答题卡上任意涂画或作标记。

语文卷篇9

论文摘要:一套语文试题,要全面充分体现语文教学要求,考察教学效果,同时也考量命题教师、教研员的语文教学素养。因此,深入研究语文试题编制工作,是发挥考试评价的诊断与发展功能所必需的。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2006年河北省首次教学评估中指出:加强命题研究,提高命题的含金量,以利于指导教学。

在教育评价体系中,考试是重要的评价手段,不仅能检测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质量,而且还发挥着指示教学发展方向的作用。然而,怎么考?考什么?众说纷纭。过去我们提出口试与笔试相结合、平时与期末相结合、分项与综合相结合。但是,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方式,都不可回避利用书面考核。尤其是期末试卷更能引起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的关注。虽然说一张试卷不能代替一个人的终身发展,但是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这张试卷就是学生在某个阶段学习的水准。可见,不可忽视期末这张试卷的份量与影响。

从全国各地看,语文试卷的编制呈现多元化,有的侧重于传统的模式,有的赋予现代特征的创新,还有的注重人文色彩。应该说,试卷不仅是形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内容的把握。因此,考什么必须经过深思熟虑。

从宏观角度说,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是: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理论上讲语文试卷要围绕这三个方面来编制。那么如何处理这三个方面的关系呢?各占多大的比重,这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我认为,书面考试主要在于“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核。过程与方法两个方面从属于“知识与能力”,在“知识与能力”的考查中能够有所体现。从微观角度说,语文学习内容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写话、习作、作文)、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这样,语文试卷编制的重点也就在“识字与写字、句子训练、阅读、口语交际、写作”这五个方面了。

语文试卷的编制要紧紧把握课程标准目标要求,一定要符合学生年段的特点。

关于题型的编制,以学生常见的为主,适度变化。题目要求表述明确,不要过于创新而使学生迷惑。关于内容的编制,紧紧把握教材的特点,否则会导致学生不知所措。

总之,语文试卷的编制,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正确、合理、客观的评估,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1.命题依据的原则。

质量检测,以现行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依据,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侧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突出评价的激励性、诊断性、过程性和发展性。从学生实际出发,注意面向全体学生。依据课标,靠近新课程,以教材内容为主,重点测试语文基础知识、阅读能力和习作能力。同时,测试内容的设置注意趣味性、生活化、情景化,体现开放性、灵活性和人文性,尽量让所有学生都能体验到自己语文学习的成就和进步,激励所有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尽显自己的语文才能,发挥创造力,展示个性,让学生以轻松的心态,考出真水平、好成绩,对今后的学习充满信心。

2.试题的设计思路。

(1)试题内容突出基础性。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力求体现其基础性,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基本态度。按照这样的思想,在命题时着眼基本要求,避开难题、偏题。

(2)命题充满情趣和差异性,体现人文关怀。

传统语文试卷因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题型设计比较客观、冷漠,显得严肃呆板,毫无情趣可言,在测试中难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保持良好的考场心态,在用词上我们细细地加工了一番,像“请写出来”“请回答问题”“请选择”“能谈谈您的想法吗?”“您是怎样看的?”这些亲切客气的提问,使学生感到自己会成功的,即使答不上来,教师也不会怪罪,也能从中感受到老师的关爱。

特别是一年级的试题,我们在命题形式上动了一番脑筋(低年级明显不如高年级好做),尽量用“连一连”,“照样子写出来”“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等富有游戏色彩的提问方式。目的是注意保护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激发小学生学习的愿望和兴趣,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小学生在考试中体验到愉悦和成功,增强自信心,形成“乐学、乐考”的情感体验和态度体验。

(3)努力创设试卷的宽松氛围,营造一个自然和谐的考试情境。

一份试卷,就是一组问题的情境。试卷情境的宽松程度对儿童的考试成绩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宽松的问题情境对于儿童充分展示业已形成的课程三个维度的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命题时从情境的创设入手。

①卷首设计考前寄语,打消应试的顾虑,激起儿童应试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小朋友,一学期过的真快,您们一定学会了很多的知识与本领,今天,做做这份试卷,您一定会发现自己真的学会了很多,这该是多么高兴的事啊!赶快行动吧,不过得把字写端正哟!(相信您是最棒的!好孩子,任何困难都难不倒您。成功永远属于您!)

②卷尾设计提示语,引导学生学会检查与反思,体验考试成功。

为了进一步激起学生的考试兴趣,发现自己的成功,体验成功的乐趣,我们在卷尾又设计了小结提示语。如:

祝贺你全部做完了!亲爱的同学,不要带着“遗憾”走出考场,请你再仔细检查一遍。

小朋友,做了试卷,你一定发现自己进步了吧?不过要想取得更好的考试成绩,还得仔细地检查检查哟!如果发现自己有困难的问题,可得耐心地思考思考啊!

(4)增加考题选择的余地,激发儿童的自主精神。

儿童是活生生的个体,各有各的精神世界,新课程强调教学要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服务,考题设计也应具有多样性和选择性。在保证目标底线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类可供选择的试题。

设计多项同类不同水平的试题,供学生选择,体现学生达标水平的差异性,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尽可能地感到考试成功的喜悦。

(5)试题应具备以下特点。

全:面向全体学生,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既注重了新旧知识点的联系、基础知识的掌握,又注重了对学生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

精:以点带面,从一个考查点能透视出多重问题,在份量和要求上均有一定弹性。

活:突出素质教育思想,强化能力培养,使学生能活学活用。

语文卷篇10

“铃铃铃......”上课铃响了,激动人心的时刻也即将来临。平时笑容满面的我为什么今天变得紧皱眉头呢?因为今天要发期初语文摸底考试得试卷了。

激动人心得时刻终于到了,语文老师开始分发试卷了。过了一会儿,一张试卷,一张满是红叉得试卷落在了我的桌上,鲜红的分数使我大吃一惊——61.5分!我的心不由一怔:“吉尼斯记录啊!我从来没有考过这么差的分数。”我目瞪口呆,好久才回过神来,口中不停地念道:“61.5分!61.5分......”其他同学有的愁眉苦脸,有的抱头大哭,有的不动声色,还有的像一个打了个大胜仗的大将军,满面春风。语文老师看见同学们这个样子,就帮助我们分析起了原因:“第一,我们班这次考得都不好,原因在于基础不扎实。第二,做题的时候不细心,做完了没有认真地检查。”老师告诉我们,“失败乃成功之母”,不能因此而放弃,以后还有很多地机会,只要改正缺点,查漏补缺,就一定能够考出好成绩。是呀,虽然这次我只考了61.5分,但相信我以后一定会吸取教训,考得更好。

语文试卷发下来以后,我受益非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