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自动化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20:51

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篇1

一、图书馆阅览室目前的现状

(一)管理方式较为落后

在图书馆阅览室管理中,由于管理方式较为落后,直接影响图书馆馆员工作的积极性,进而会对图书馆服务造成一定的影响。图书馆馆员大部分的时间都是通过看杂志或者报刊中渡过,甚至还有擅自脱离自己岗位的现象,造成杂志或者报刊丢失等等诸多问题。

(二)图书馆阅览室的服务

在图书馆阅览室管理中,大部分图书馆由于实行的是只能在图书馆阅览室进行阅读,并不外借;同时在图书馆阅览室没有设门禁系统,只能通过读者来进行手工登记等问题。

二、对图书馆阅览室管理方式落后的原因的分析

(一)图书馆馆员素质有待提升

在图书馆阅览室管理中,由于在图书馆中各部门发展的不均衡,造成了部分图书馆馆员素质较为低下,专业人员少,具有高素质,能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的馆员数量较少,图书馆馆员的业务水平达不到自动化的技术和服务方式;由于目前的图书馆馆员对现当代的管理方式不熟悉,对基本知识掌握的较少,甚至有的图书馆馆员对计算机都不能进行熟练的操作,严重阻碍了图书馆阅览室管理自动化的实现。

(二)不规范的阅读行为

在图书馆阅览室管理中,部分读者缺少着最基本的公共道德意识,随意性比较大,只是简单的为了方便自己,对杂志或者书刊进行随意的抽取,给其他读者带来诸多不便;在图书馆中,读者素质参差不齐,趁馆员不注意,将自己需要的书籍带出图书馆阅览室,还有的读者对图书馆的环境进行污染,给图书馆阅览室的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

(三)对图书馆阅览室不重视

在图书馆阅览室管理中,上至领导下至员工都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对图书的采集、流通等环节中,对它们进行重点的建设,这严重影响了图书馆其他部门的发展,就会导致图书馆各部门发展的不均衡,因此图书馆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

三、图书馆阅览室管理自动化的必要性

要想有效的改善图书馆阅览室管理,就必须要加强管理自动化,能够对图书馆阅览室管理提供了一定的保障,才能有效的发挥出图书馆阅览室应有的价值和作用。

(一)能够提高图书馆馆员的素质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图书馆阅览室在管理方面进行自动化的管理,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图书馆馆员的基本素质,而且还能充分发挥出图书馆馆员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图书馆服务的质量和工作效率。根据图书馆阅览室管理自动化的实现,对图书馆馆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求图书馆馆员要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的知识以及关于图书馆各种办公软件,其次还要求图书馆馆员必须要学会使用图书馆阅览室管理自动化的系统,需按照系统的每一步骤来进行操作,能够掌握最基本的步骤;最后还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能够让工作人员认识到工作的重要性,对计算机和自动化系统进行一定的培训,使得工作人员熟练的掌握。由此可见,通过图书馆阅览室实现管理自动化能够有效地提高图书馆馆员的基本素质。

(二)更加方便读者

在图书馆阅览室实现管理自动化后,能够更加方便读者,读者可以通过利用计算机能够查到图书馆的各种书目,能够更加有利于读者的阅读。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为了能够方便读者,还要给读者提供良好的服务态度,能够有效的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图书馆采购人员为了能够满足读者的需求,在馆藏中增加读者需求的书目,能够使得读者了解到自己所需的资料。

(三)能够促进图书馆的发展

在图书馆阅览室实现管理自动化后,能够有效的促进图书馆的发展。阅览室作为读者文化教育的基本保障,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文明建设最基本的阵地,在各个图书馆阅览室中都要通过自动化管理能够发挥出图书馆阅览室的作用以及价值。广大读者通过利用业余时间去图书馆阅览室来查找自身所需要的资料。所以说图书馆阅览室是对广大读者进行开放的,读者能够从大量的阅读实践中提高阅读的能力,同时还能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的人才。

(四)能够提高管理水平

在图书馆阅览室实现管理自动化后,这一系统可以统计出图书馆阅览室工作量的大小,能够有效的考核图书馆阅览室工作人员的工作量。通过实现管理自动化,能够进一步的增强了工作人员的责任心,提高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同时还提高了图书馆阅览室管理水平,能够进一步的实现科学化的管理,同时还能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能够有效的发挥出图书馆各部门的职能。

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篇2

关键词:县级图书馆;自动化管理;应对措施

图书馆自动化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对图书馆的藏书的拟定和获取,编目、分类和具体准备,检索和参阅,馆内资料的库存和借出、馆际的借入借出等各项业务实行自动控制的过程。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就是运用电脑来处理图书馆的业务及提供的相应服务。县级图书馆在自动化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薄弱环节。在自动化状态下县级图书馆如何实施管理,应对图书馆自动化的挑战,关键在于培养适合自动化的管理人才,健全制度,建立岗位责任制,夯实馆内自动化基础,强化自动化安全管理。

一、培养适合图书馆自动化的管理人才

(一)发挥图书馆自动化的优势作用的需要。县级图书馆自动化的给图书馆管理工作带来了挑战。自动化改变了图书馆管理的操作方式和服务模式,如在图书编目、图书采购、情报检索、流通管理等方面工作,大部分由计算机完成,因此,管理人员对计算机的操作显得尤为重要。图书馆自动化主要包括软件、硬件和人员三个要素,如果没有掌握该相技术的管理人员,即使再有效的软件、配备再好的硬件环境,也不能发挥自动化的优势作用。

(二)图书馆自动化状态下业务发展的需要。传统图书馆工作的基本模式是人与书的结合,或者说是以书为媒介与读者的结合,而在自动化状态下图书馆工作的基本模式已成为人与计算机的结合,图书馆工作人员一方面要通过计算机将图书、期刊、地图、影片或手稿等进行技术处理,这也是图书馆最重要的工作;另一方面图书馆工作人员为读者提供服务的方式也由计算机来完成。因此,图书馆业务的发展,需要图书馆工作人员员既要有扎实的传统图书馆学知识,在自动化管理方面还要兼备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等知识。然而,县级图书馆自动化管理起步较晚,并且图书馆工作人员中掌握自动化管理技术的比较少,缺乏相应的人才优势,制约了自动化状态下图书馆业务的发展,故此,培养掌握技术的管理人才,已成为县级图书馆业务发展的迫切需要。

(三)图书馆自动化状态下提升管理水平的需要。管理的基本职能包括计划、组织、执行、协调与沟通。图书馆自动化管理,不仅限于业务开展,也包括图书馆的工作计划管理、办公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档案管理等等,因此各部门协调与沟通成为管理的重点。县级图书馆实施自动化管理,提升管理水平,必须要加强人才建设。一方面要注重对现有人员的培养,另一方面要结合县级图书馆的实际情况,要花大力气培养一批能驾驭计算机开发并且懂运行管理的人才。

二、健全制度,建立岗位责任制

(一)健全符合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的制度。制度是开展管理工作的保障。以往图书馆的管理制度是针对人工管理状态制定的,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的应用,以往的制度已经不能适应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的现实需要,必须根据自动化的特点、程序和业务管理、服务开展的现实情况进行调整,健全符合县级图书馆自动化管理和长远发展的制度。

(二)建立岗位责任制。图书馆自动化管理,必然会对一些岗位做出调整,也必然会确立一些新的岗位或者新的部门出现,例如电子阅览室便是图书馆自动化过程中出现的新部门。县级图书馆自动化发展时间短,对自动化状态下新部门、新岗位的职责确立还缺乏经验,需要借鉴他人好的管理经验,制定部门规章和工作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如《电子阅览室管理制度》、《图书馆技术部岗位职责》、《计算机维护人员岗位职责》等。

三、夯实馆内自动化管理基础

县级图书馆还肩负着服务“三农”的任务,需以县级图书馆所承载的社会功能和读者需求为出发点。加大现代化设备配置比重,实现馆内工作的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实现采访、编目、流通等业务环节全面的自动化管理,并使之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化、规范化要求。充分发挥自动化系统的服务功能,使广大农村读者享受到图书馆自动化管理所带来的方便、快捷、优质服务。

四、强化图书馆自动化的安全管理

县级图书馆由于技术力量薄弱,在自动化的推进过程中,网络信息技术被运用,也出现了诸多安全隐患,因此,必须强化安全管理。

(一)自动化管理的安全隐患。一是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会潜伏在计算机存储介质或程序里,党条件被满足时,就能够被激活的具有对计算机资源进行破坏作用。二是,内攻击、外部入侵。由于使用图书馆网络的读者自身素质参差不齐,有的好奇心都是很重,会利用学到的知识和手段对图书馆网络进行攻击。外部一些黑客为了窃取有价值的数据或破坏系统运行。三是自动化系统存在安全漏洞。漏洞的存在不可避免地容易遭到病毒或人为因素的破坏。

(二)强化安全管措施。一要在病毒的防范方面不应该使用盗版软件,最重要是管理人员要对数据库数据随进行备份。二要应用防火墙是将内网和外网进行分离,对经过它的网络数据进行扫描,过滤掉非法数据,从而禁止非授权用户访问数据。三要安装补丁程序,及时修补漏洞。

结束语:县级图书馆自动化管理,其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摆脱繁重的手工劳动,更重要的是将自动化应用于图书馆内部业务管理和为读者提供快捷、方便服务。因此,加快管理人才的培养,确立新的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夯实自动化的基础实施,强化安全防范,是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篇3

论文摘要:天津高校图书馆期刊阅览室一般采用手工登记方式,工作效率低下,不便于对读者、期刊及特定期刊阅读频率等项目进行统计,没能提供读者信息调查及满意程度的反馈渠道。通过采用阅览室自动化管理系统能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

1、引言

天津高校图书馆统一使用美国Sirsi公司的UnicornConsortia自动化管理系统,期刊业务工作管理都在该系统上霖现,例如中外文期刊的采购、分编登记、过刊装订、典藏及opaC公共目录统一检索等。但目前大部分天津高校图书馆期刊阅览室阅览管理还停留在手工登记方式,当读者进人期刊阅览室时,向管理人员出示图书借阅证,由读者或者管理人员登记读者姓名、院系等信息。据笔者调查,天津高校图书馆期刊阅览室的管理大多采用这种方式,例如师范大学、工业大学、职业大学、城建学院、医科大学、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等。

手工登记方式需要专门的管理人员进行监督。这种方式在实际应用中,管理人员一般不会或者无法做到认真查看读者图书借阅证上的信息,确认与其本人登记信息一致。在没有工作人员值守时,读者一般不会认真登记,有的即便登记也字迹潦草不易辨认,而且纸质的登记表,不方便对阅览的读者及其信息进行统计。阅览室内也存在读者使用捡来的图书证,过期图书证的问题,这种现象管理人员是无法鉴别的,因此难以管理。当读者要对感兴趣的文章进行复印时,管理人员一般只对读者及复印期刊进行简单的登记,等读者将期刊归还后,就将登记信息划掉,没有充分利用这些信息来深层次地挖掘读.者的阅读倾向和兴趣。

针对高校图书馆期刊阅览室现有管理状况,本文探讨了阅览室自动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采用该系统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2、期刊阅览室自动化管理实践

2.1阅览室管理系统的功能

通过对期刊阅览室管理工作的内容进行分析,期刊阅览室自动化管理系统应该包括以下功能:

2.1.1读者登记

读者只需扫描图书借阅证的条码就可以完成读者身份验证,读者详细信息的记录,使期刊阅览室的管理告别手工登记方式,并实现门禁管理,读者登到是阅览室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一方面,可以对读者的图书借阅证进行验证,读者只能使用有效图书借阅证才能进人阅览室;另一方面,读者进人和离开阅览室时扫描图书借阅证的条码,记录读者进人和离开阅览室的时间,并将读者信息存人当日阅览读者库,便于日后统计分析。

2.1.2模拟阅览室大厅

在计算机上模拟阅览室大厅,当读者登记后,虚拟大厅中出现该读者的身份信息;当读者离开阅览室时,再次扫描图书借阅证上的条码,系统自动在虚拟大厅中删除该读者的信息,可以使工作人员在计算机上就能对阅览室内部的读者情况一目了然。

2.1.3期刊复印、借还管理

期刊一般只供阅览而不外借,然而,一方面,待条件允许,或对于某些特殊情况,某些特定人群(如急需科研资料的教师等),可以短时间内像流通图书一样正常借阅;另一方面,期刊阅览室一般会为读者提供复印服务,需要帮助工作人员管理和记录读者复印期刊的情况。阅览室管理系统的期刊复印、借还管理功能模仿流通图书的借还模式,记录读者借阅和复印期刊的情况。

2.1.4统计分析

天津大多数高校图书馆期刊阅览室对于读者的统计是基于文本、表格等纸介质的,不便于对读者数量,分类及期刊利用率等进行统计,而且数据处理手工操作,工作量大,出错率高。对于这些统计数据的分析是阅览室进行科学管理,深化服务的依据,阅览室自动化管理系统可以实现的统计功能有:

(1)期刊阅览人次的日统计、周统计、月统计等,也可实现某个具体时间段的阅览人次统计。该项统计便于期刊部门研究读者在到馆时间上的规律性。

(2)按照读者系别进行统计,了解不同系别读者的期刊阅览次数,根据统计结果对阅览次数较少的院系加以分析,期刊部可以通过调整期刊种类、加强宣传,推荐、编制刊名目录、编制期刊论文主题目录索引等主动服务的方式加强服务。

(3)统计期刊被借阅和复印的频率,及时发现问题,对读者开展宣传、辅助和引导工作,有针对性地把期刊中特定领域有参考价值的文献介绍给相关的读者;并可以根据各种期刊的利用情况,了解不同读者群的阅读兴趣,以指导期刊的订阅和采购,优化资源配置。

本系统通过统计功能模块对阅览读者和期刊利用情况进行多种方式的统计,全方位的了解阅览读者在来馆时间、系别、年级等方面的规律,了解不同的期刊被不同的读者阅览利用的情况,以指导期刊部门更有效地工作。

2.2阅览室管理系统的实现

阅览室自动化管理系统独立于天津高校联合图书馆使用的Unicorn自动化集成管理系统,需要建立独立的读者数据库。后台数据库采用SQLServer实现读者数据管理,采用C/S模型,服务器部署在图书馆主机房内;客户端使用VisualBasic6.0实现,进行可视化界面设计,运行于期刊阅览室内的客户计算机,通过网络存取远程数据库。

数据库的规划是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系统中,需要构建以下几个数据表:

(1)读者表

利用Unicorn联合系统客户端程序work-flows中导出报表的功能,以本校图书馆名称为关键字,导出本校读者数据,生成文本文件,将其转换成excel表格,利用系统的上载读者数据功能,将包含读者数据的excel表导人数据库。当读者扫描图书借阅证条码时,查询该数据库,将读者信息显示在期刊阅览室模拟大厅里。

从联合系统Unicorn中导出的读者数据包括9个字段:姓名、性别、用户标识、学号、图书馆、用户文档、系别、组标识和人学年。

(2)阅览读者表

每天进人期刊阅览室阅览的读者都存人阅览读者数据库,阅览读者信息除了包含读者数据表中的9个字段外,还包括阅览室标识字段,当前管理员身份字段,读者进人阅览室时间字段,读者离开阅览室时间字段;期刊借还信息表,还包括借阅期刊名字段,借阅时间字段;期刊复印信息表除含读者信息的部分字段外,还包括复印期刊名字段。

(3)管理员身份表

期刊阅览室自动化管理系统实行分级管理,管理员身份表用于保存工作人员的用户名,密码和权限等信息。期刊阅览室自动化管理系统注重程序的简单易用和功能完备,集存储、分析、统计、打印于一身,节省人力物力而且调用方便,统计快捷,准确性高。

3、期刊阅览室自动化管理系统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3.1注册读者数据的及时更新

在每年7月和9月份毕业生离校和新生人学期间,需要注销、录人读者数据,将新生数据成批添加到读者库和将毕业生数据从读者库中移除。系统还具备修改用户功能,在某些读者信息出现错误的情况下修正读者信息,当读者单独办理图书借阅证并要求添加到读者库中时,使用添加用户功能进行个别添加,使注册读者数据得以及时地更新。

3.2统计数据的分析与评价

期刊管理人员需要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思考、分析、研究问题,需要熟悉各种信息源,善于把握新动态,通过综合分析与研究,依据一定的科学原则,进行创造性的信息重组,挖掘信息源的各种价值,尤其是潜在价值,包括对信息的深度加工,提供专题目录、信息研究报告、综述评论等第二、三次文献信息服务。

3.3统计数据的保存与利用

将阅览读者数据表、期刊借阅表和期刊复印表定期导出保存,这些数据是期刊部门管理的主要参考和工作调整的依据。

对读者各信息字段进行分别统计,如按专业统计、按年级统计,形成直观的统计报表,研究由于学生的专业年级所限,学习任务的不同,在阅读规律、阅读心理、阅读需求方面的差别。一些高年级的学生,其主观能动性较强,阅读目的明确,对于这样一类读者,应该充分利用参考咨询,数字文献检索等多种途径满足他们的需求;而一些低年级的学生,其阅读目的大部分是休闲,趣味阅读,还有一部分读者属于被动盲目型,不善于利用图书馆学习,自学能力较差,不能充分的利用图书馆提供的资源和服务,对于这一类读者,应该加强人馆教育,培养其利用图书馆的方法和技能,积极引导,帮助建立较高的阅读水平。

对部分期刊的借还和复印情况进行统计,掌握读者对馆藏期刊的利用情况,在一定程度上确定馆藏文献的调整方向,指导期刊的订阅和采购。

4、期刊阅览室自动化甘理的意义

4.1延伸管理的目标

系统对读者每天的实际借还、复印和阅览行为进行统计,记录每种期刊被哪些读者所利用,不同的读者分别利用了哪些期刊,并形成直观的统计报表,作为客观准确的数据来反映期刊的利用和读者的分布情况,因此,实行阅览室自动化管理可以为馆藏资源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4.2提升服务效率与品质

实行阅览室自动化管理便于研究读者的分类和差别,为开展不同层次的个性化服务提供依据,强化了服务的主动性与针对性。

4.3促进期刊阅览室管理人员业务水平的提高

阅览室自动化管理系统可以准确地记录各个阅览室接待读者的人数、期刊外借、复印册数,从而统计出各个阅览室工作量的大小、所接待读者的层次类型,实现阅览室工作人员的量化管理,提高了图书馆的科学管理水平。

计算机是现代化图书馆的一个基本工具,要求每个管理人员必须具有相当的专业知识和相应的计算机技能,阅览室自动化管理系统的使用,使新的工作方式和现代化的设备对阅览室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期刊管理人员需要调整心态,学习有关计算机和网络知识,因此,采用阅览室自动化管理系统对提高馆员素质有很大帮助,达到了既科学管理又优质服务。

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篇4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自动化

一、高校图书馆自动化建设的优越性

(1)工作效率提高,业务工作更加规范化。目前不少高等院校图书馆基本实现了业务功能由传统手工操作向自动化管理过渡。(2)避免随意性,业务工作更具程序化。计算机自动化管理系统本身具备权威性和严密性,从而使图书馆的业务工作更具规范和条理,逐渐达到规范化、标准化管理。(3)为高校图书馆实现资源共享打下基础。随着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程度的不断提高,高等院校图书馆资源共享己不再是纸上谈兵。

二、当前高校图书馆自动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图书馆自动化系统仓促上马,质量难以保证。教育经费投入偏低、图书经费严重不足是困扰图书馆现代化建设的最大问题。很多图书馆采用计算机管理系统以来,仅仅两三年的时间,就故障叠出,使得图书馆异常狼狈。技术人员天天忙于维修,许多正常业务被迫停止。久之,给读者留下了十分不好的印象,影响了图书馆的形象。(2)图书馆自动化建设虎头蛇尾,缺乏持续性。图书馆自动化已推行多年,但还有许多馆停留在原来的台阶上,许多馆只是对图书或有关部门实行了计算机管理。目前,这种停步不前、虎头蛇尾是自动化建设中比较普遍的现象。(3)组织管理不严密,职工知识和技能跟不上形势。图书馆工作人员现代化知识和技能贫乏,技术人员过少,一旦技术人员跳槽,如果系统出现问题,别人无从下手,如此势必影响图书馆工作。造成这种现象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图书馆的组织管理有问题,平时没有注意培训职工的现代化知识和技能,致使除了技术人员外,其他人都不懂得如何处理自动化系统出现的问题,导致图书馆业务停顿。(4)管理手段有变化,服务质量无大的改观。图书馆自动化建设的目的,一是为了加强和方便管理,一是为了提高服务质量。从目前情况来看,方便管理是做到了,但服务水平和层次并没有多大的变化。这一问题的存在,一个原因是领导督促不紧、要求不严,对此没有充分认识;另一个原因是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所限。

三、高校图书馆自动化建设的措施建议

(1)选择合适的计算机管理系统。要实现高校图书馆自动化建设,必须首先具备二个最基本的条件:一是计算机硬件设备;二是图书馆管理软件。由于高校图书馆自动化建设是以计算机应用为核心,并且由于计算机具有巨大的储存和高速运算能力,所以说计算机在图书馆自动化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们首先必须选择合适的计算机管理系统。由于计算机管理系统存在个性差异,况且各高校图书馆的类型也不大一样,所以说要选择适合自己图书馆类型的计算机管理系统,这对一个准备实现自动化建设的高校图书馆来说具有决定性的影响。(2)加快图书馆网络化建设。图书馆的网络化是指把地区、跨地区乃至全世界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通过线路连接,形成自己的广域网。图书馆的网络化建设使读者不受地理位置和时间限制,迅速获得本地区域、跨区域乃至全国的信息资源,同时各图书馆也从网上得到更多的信息资源。通过网络使得图书馆与其他网络间的信息资源共享、传递和利用,并可以使图书馆与其他信息产业融为一体。在图书馆的网络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应着重要加强信息化硬件的基本建设,着力建设高质量的数据库,要培养图书馆的网络化建设人才。(3)加强图书馆内部的组织管理。加强图书馆内部的组织管理就是按照各图书馆的特点和规律,以最经济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达到最佳效果。图书馆内部的组织管理首先是加强在用人即对管理员的管理,确立新的用人理念和原则,注重人才的开发、培养,造就新的人才;其次是在组织体系方面,要本着精简机构、减少内耗、提高效率的原则,改变图书馆传统的组织体系;最后,在物力和财力方面,一方面可以通过多渠道争取上级领导的支持;另一方面可通过信息资源的开发,面向社会开展多种形式的有偿服务和多种经营活动,广开资源。(4)培养和提高图书馆管理员的素质。为了配合高校图书馆自动化建设的进程,笔者认为,应着重从以下两个方面培养和提高高校图书馆管理员的素质:第一,图书馆管理员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第二,关键是要培养和提高图书馆管理员的业务素质。图书馆的自动化建设推动了管理员原有的思想观念和知识体系地不断更新,反过来,图书馆管理员素质特别是业务素质的提高也必将促进高校图书馆的自动化建设。

参考文献

[1]朱华平.论高校图书馆自动化建设[J].商场现代化.2005(29)

[2]刘依强.浅谈高校图书馆的自动化建设[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7)

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篇5

一、图书馆的管理要有自身的文化特点

克东县是全国文化先进县,图书馆要在巩固完善先进县的基础上,注重从硬件建设到软件的提升和发展,而软件的提升就是图书馆管理的提升。不同图书馆的管理特色是一种文化,这种文化最基本的体现是管理者的管理艺术和管理水平。它应当表现在:一是图书馆要形成自己的文化。这种“文化”体现在服务礼仪、服务态度、服务方式、服务内容、服务艺术等,让读者在获得热情周到服务的同时感受到文化的亲和力。二是图书馆馆藏发展特色化。图书馆的馆藏发展要始终把握时代奋进的号角,始终与先进的文化样式相融合,作为县级图书馆的馆藏发展必须与先进文化县的特色相一致。三是图书馆的管理形式要民主化,决策程序要科学化。读者的智慧和经验,是图书馆管理者创造性开展工作的力量源泉。讲科学、顺读者心、重读者意才能实现图书馆管理的创新。

二、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是优化管理的基础

一是它以图书馆职工的各方面提高和提高读者服务质量的目标为追求。“读者第一”是图书馆的服务理念。以人为本力图通过对馆员素质和和能力的提升来提高对读者的服务质量,管理中注重人性化,使馆员以愉快的心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尽心尽责,而读者从馆员的热情服务中也感到温馨,从而在馆员与读者之间实现良性互动,达到让读者满意的服务效果。

二是通过各种措施激发馆员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人本管理通过设定工作规程,提出工作目标任务,使职工把实现工作目标与自身努力结合起来,让职工充分认识到要出色完成工作任务,需要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图书馆要制定关于加强职工学习管理的若干决定,鼓励馆员结合工作需要提高业务素养,积极参加包括进修、培训班和学术研讨会等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活动。

三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图书馆“以读者为本,让读者满意”的工作理念。制定图书馆工作人员守则,内容包括服务公约、行为规范。同时要求从加强职业道德入手,加强自身学习。馆领导采取以旧带新,组织到兄弟县市图书馆参观学习,派业务人员到外地学习,参加业务培训班等形式,不断提高馆员政治思想、科学文化、业务水平和实践能力。这种把工作理念的实现,通过馆员自身素质的提高,让馆员将自身的发展融入到图书馆的发展过程,有利于充分发挥馆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是科学管理的必然趋势

图书馆管理理念的发展如同其他管理理念一样,经历了一个以事或物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的转变过程。图书馆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是科学管理的必然趋势。

1.全球化和信息化带来的知识爆炸性增长,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图书馆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这种环境的改变必然反映到管理理念和哲学改变上。馆员不再是单纯的借还书工作,还必须对读者进行信息推介,对书目和信息进行深加工,作信息导航等。这些工作要求馆员对图书馆目标的高度认同,也要求馆员必须拥有相当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而这些是传统管理做不到的,只能通过以人为本的管理来实现。

2.民主化和管理学本身的发展也推动了图书馆管理走向以人为本。民主化的发展瓦解了科层制带来的管理僵化,馆员的更大自由成为完成目标管理不可或缺的部分。管理学的发展就是逐步由将人视为工具和机器转变为以人的自我实现为终极追求的过程。

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篇6

组织文化理论源自企业管理理论创新。该发展到目前已成为一个大众概念。对于组织文化的概念界定,不同学者存在不同认识。切斯特·巴纳德形容组织文化是人们赋予工作和生活意义的虚构;德伦西·狄尔认为组织文化就是与组织成员相互作用的共享价值和信仰系统、组织结构、产生行为规范的控制系统;尼斯·K·姆贝从组织就是文化这一观点出发,提出组织文化的“深层结构”的概念[1];以沙因、哈奇、科特和赫斯克为代表的人物提出组织文化的层次模式,认为组织文化的结构被划分为物质层、行为层、制度层和精神层,且各层次之间彼此关联,构成组织文化的有机整体;以罗宾斯为代表所提出的组织文化要素模式认为,组织文化是成员共享的意义体系,即其所重视的一组重要特质,主要包括成员的认同、强调团队、以人为主、单位整合、控制、风险容忍度、报酬准则、过程结果取向以及开放系统重视度。它们相互搭配,即成为组织文化。[2]虽然不同理论对组织文化的诠释不同,但都从一定程度上概括了组织文化的内涵、特征或作用,并且都强调了思维和精神因素是组织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组织文化可以理解为:组织为了生存和发展,在适应外部环境和维持内部整合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组织所特有的并由组织成员所认同的目标、传统、信念、价值、意识、规则、思想与行动的综合体。从各种组织文化理论来看,组织文化是一种全新的组织管理思想,而不是过去那种在管理实践中偏重于物质刺激和行为控制,管理手段上强调管理工具的理性,管理思想上强调的是“他律”而不是“自律”。组织文化理论的提出,在管理学意义上,指的是组织的管理文明,是用新的思想彻底更新传统管理理念的思想基础,通过尊重人性,将人们内心的精神力量激发出来,使组织成员走向自觉,从内心深处迸发工作激情,展现奋发进取的精神面貌。而这种自觉性一旦形成,组织成员将会工作热情高涨,工作积极主动,且富有进取性和创新精神,而不是在外力的推动下被动消极的劳动。组织管理的模式也将进入到文化管理的最高境界。当然,这里的组织文化内涵是一个广义的概念,虽然强调组织成员的信念与价值等精神因素,但并不代表否定他律、行为控制等制度因素在组织管理中的作用,实际上,二者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文化是抽象的,是约定俗成的,是组织成员整体的、长期的、共同认同的、共同遵守的理念和规范,是一种历史的积淀过程,而制度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是组织为达成目标,统一全体组织成员行为的一种强制性的手段。二者的关系是文化是提高管理的高级样式和深化,而制度则是达成这一境界的重要手段。因此,强调组织文化在组织管理中的作用并不是忽视制度约束在组织管理中的运用。

二、图书馆组织文化的内涵及其在图书馆管理中的价值体现

2.1图书馆组织文化的内涵

图书馆不仅具备一般组织中的管理主体、管理客体、组织环境以及组织目的要素,而且更因其拥有庞大的信息资源,悠久历史传统与文化底蕴,可以将其视为一种带有文化表征的特殊组织。因此,我们可以将企业组织文化中的相关原理运用到图书馆管理方面。从图书馆管理的角度,将图书馆组织文化理解为:图书馆在自身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并被全体馆员认同的目标、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职业道德、形象意识以及精神风貌等多种文化要素综合体,并在此基础上构成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3.2 图书馆组织文化在图书馆管理中的价值体现图书馆组织文化一旦形成并为馆员所内化,就会成为馆员们的群体文化。馆员们就会成为一个具有共同信念、目标、价值标准、制度规范和行为遵循的群体。这种群体文化比规章制度更具有约束力,使馆员的一切行为从被管理走向自管理,从自发走向自觉,从而可实现图书馆的规范管理和文明管理。一旦某些馆员的行为偏离了共有的行为准则时,组织文化会自动转化为群体意志并通过群体舆论、群体行为等方式对其施压和纠偏,使其重新回到共有的行为遵循上来,达到规范管理和文明管理的目的。同时,对图书馆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图书馆组织文化的应有之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图书馆组织文化可以说是馆领导的价值观念、思想宗旨和情感意志的展开和体现。他们的行为对图书馆组织文化的塑造意义深远。馆领导在馆员心目中有权威,对馆员有感召力将对图书馆组织文化管理模式的形成至关重要。而符合图书馆发展现实与需求的领导理念,可以促进图书馆馆员之间关系的和谐,形成强大的凝聚力,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集成馆员的智慧,并最终完成对图书馆组织文化的塑造,形成图书馆组织文化管理模式。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图书馆日常管理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矛盾得到缓解,图书馆组织的文化的凝聚、导向、约束、激励、辐射功能[3]得到发挥,从而实现图书馆组织文化在图书馆管理中的价值体现。

三、图书馆管理现状分析

4.1管理理念陈旧落后

近些年来,一些图书馆开始尝试引进先进组织文化管理理念进行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创新实践,但从普遍意义上来讲,大多数图书馆仍旧固守传统管理理念,按照既定的程序、方式和手段对图书馆进行行政统管,对图书馆组织的目标、信念、价值观以及馆员的知识、精神面貌及馆员间的人际关系等方面缺少研究与关注。管理理念落后,“全面管理”的组织管理思想依然盛行,大多数图书馆领导还停留在集中管理、统一管理的非人性化管理层次上,低估了图书馆组织内部的复杂性,严重制约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4]面临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传统图书馆业务的冲击,馆员对图书馆事业的核心价值、目标、信念等产生了怀疑与动摇,此种情况下,传统落后的管理模式已很难实现人心凝聚和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4.2管理实践缺乏自我管理与文化培育

落后的管理理念必然带来管理实践中的问题。从当前的图书馆管理现状来看,其管理表现为一种“他律”,而不是“自律”,主要表现在管理实践中。管理者偏重图书馆员的行为控制,只教会馆员如何管理别人,却很少教馆员管理自己。另外,许多图书馆管理者在实践中偏重于物质刺激与行为控制,而缺乏对馆员进行价值观念、信念、理想、职业道德、形象意识等文化方面的培育,理想地认为用物质手段就能打动人心、激励先进、督促落后,用硬性的制度规定就能牢牢控制住馆员的行为。实际上,物质刺激类的管理手段与行为控制并未达到管理的理想效果。随着物质刺激手段之边际效用不断递减,图书馆员对于物质刺激的敏感性越来越低,以至于图书馆员对于低速增长的物质越来越感到没有意思;图书馆员的精神追求出现空缺,自律意识强的图书馆员依旧先进,自律意识差的馆员依旧落后。

四、图书馆组织文化在图书馆管理创新中的运用

5.1明确图书馆建设的目标与方向,为管理创新开掘不竭的动力源泉

图书馆组织文化的发展必须要目标明确。在确立发展目标时,图书馆管理者必须要考虑当前的时代背景、社会主流思想以及传统文化精华等国情要素,还要考虑本馆的实际情况和发展前景。图书馆组织文化建设作为图书馆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制定应遵从图书馆组织的宗旨和战略方向,并形成自身图书馆的特色和以图书馆组织精神为核心的文化体系。这种文化体系主要包括:图书馆团体意识、团体价值、团体目标、团体精神和团体形象、团体特色等。同时,还要注意所建设的图书馆组织文化体系必须能够促进图书馆功能的发挥和图书馆工作人员价值的展现,并按照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相结合、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依存的原则,增强图书馆组织文化建设目标的可操作性和可实现性,为图书馆管理开掘不竭的动力源泉,打开图书馆管理创新的新局面。

5.2树立图书馆的共同价值观,为管理创新提供精神支持

图书馆的共同价值观是图书馆组织文化的核心,是图书馆的灵魂,也是图书馆组织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依赖于图书馆工作人员能够识别、接受和执行图书馆组织的价值观。在经历传统图书馆到现代图书馆的发展变革后,人们对图书馆的存在必要性产生怀疑,甚至有些图书馆工作人员也对自身的工作价值丧失信心。此种情况下,图书馆要实现自身的创新发展必须要找到自身在社会上的存在价值。要使馆员始终相信图书馆的生存基础在于能够满足人们的信息需求,特别是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信息资源的极大丰富与用户查找真正有用信息反而更加困难的矛盾情况给图书馆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图书馆能否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将是证明图书馆存在价值和图书馆工作人员价值的试金石。图书馆要将这种价值观贯穿于整个图书馆组织中,为全体馆员所接受,并指导他们日常的业务工作。由于每位馆员的成长环境、文化修养不同,他们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态度等方面必然存在不同于他人的特质。因此,要使个性不同的图书馆员形成共同的价值观,还需要图书馆管理人员精心培育,努力营造,为员工提供基本的物质保障、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充足的发展空间,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5]图书馆的管理层要综合选用示范法、激励法、感染法、灌输法、疏导法、价值澄清法等多种组织文化建设方法,通过对话、学习、讨论等方式,使馆员对图书馆的目标、观念、规章制度形成认同感,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要建立良好的馆风,使“读者第一”、“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成为全体馆员共同拥有的追求和信念,让永不满足和不断提高为读者服务的水平成为大家的共识,用共同的价值观将图书馆员联系在一起,塑造具有感召力的团队精神,并能不断激励员工挑战自我,挑战事业[6],为图书馆的管理创新提供精神支持。

5.3转变管理者的传统角色,为工作创新提供牵引力

组织文化理论运用到组织管理上,管理变成服务,管理成了众人的委托,管理者由被委托所产生的权力,则是对委托人服务的责任与义务。管理者除了要完成基本计划、组织、协调这样一些基本职能外,还必须转变对权利、责任的认识。管理学家沙因说过:领导者所要做的唯一重要的事情是创造和管理文化,领导者最重要的才能是影响文化的能力,一位优秀的馆领导不仅要对图书馆的人、才、物有清楚的了解,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对图书馆的风气、道德、精神风貌和价值观念有深刻的认识,对图书馆内外部环境、社会风气等时代精神有准确的把握。[7]同时,图书馆管理者要认识到图书馆管理中的上下级关系只是一种特殊的劳动分工形式,管理者的角色只能是帮助馆员实现自我管理的帮助者、服务者,将传统意义中的上下级关系转变为自我管理的伙伴关系。在这种管理理念指导下,图书馆管理者应该为馆员创造一种施展才能的环境和平台,并认真指导馆员提高素质、提高能力。图书馆的发展前途取决于图书馆管理者对图书馆事业的执著信念、理想与追求。图书馆管理者的思维空间打不开,境界提不高,图书馆事业自然发展不好。要使图书馆事业实现真正转型,图书馆领导必须提升自己的境界、抱负与追求。此外,还要开放权力结构,真正发挥图书馆业务骨干作用,促使图书馆业务骨干层的形成。

5.4坚持以人为本,为图书馆管理添加人文关怀

图书馆的核心职能永远是为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服务,并通过图书馆主客体之间的信息交流来体现,这就要求图书馆的管理必须以人为本。对图书馆来说,坚持以人为本,表达的是以满足用户信息需求为己任,并将馆内人力资源视为重要资源的新理念。因此,在图书馆日常管理中,应坚持柔性的人本管理。首先,应确立“读者第一、用户至上”,一切管理为了读者的理念,通过图书馆组织文化管理,优化服务理念,满足不同读者的不同需求,提供人性化、个性化的服务。其次,要确立馆员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的主体思想,切实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到图书馆组织文化的血液中去,重视每一位工作人员的价值,关心他们的需求和发展,以此来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凝聚他们的智慧,激发他们的潜能,提升他们的技能,推动人和组织的共同发展。

5.5塑造图书馆集体人格,提升图书馆的文化形象

形象是指某种观念的客体或事件在人脑中的反映。组织可以运用形象或形象性活动的方式创造组织文化。运用到图书馆管理中,可通过塑造图书馆的集体人格,来提升图书馆的文化形象。图书馆的集体人格主要包括被人格化的形象识别系统及图书馆工作人员的集体人格。其中,在塑造人格化的形象识别系统时,可以利用图书馆的绿化、名人标语、雕塑、壁画、馆徽、馆旗等环境装饰,来赋予高校图书馆文化性格,给读者带来清新、自然、幽静、舒适之感,使师生见物有感,见物生情,见物明理,将“为读者服务,满足读者需求”的服务理念真正领悟到位,将自己的优势与特色在服务中体现出来,进行服务创新,做到让读者心中有图书馆、脚步迈进图书馆、舍不得离开图书馆,提高广大师生对图书馆的信任度与满意度,增强图书馆的吸引力。塑造图书馆工作人员的集体人格则可以通过馆领导破旧立新、有所作为,提高自身素质,而广大图书馆员的人格塑造则可以通过在共同价值观的认同下进行培训指导、行为规范、自我约束、自我提升、领导示范、榜样感召等手段向读者充分展现图书馆员的人格魅力和个性风采,如尊师重教、服饰端庄、谈吐得体、知识渊博、技能娴熟、服务热情等;通过图书馆集体人格的塑造,形象地展示图书馆组织文化中以人文本、尊师重教的管理创新成果。

5.6缔造馆员心理契约,构建图书馆管理的制度文明

图书馆文化重在过程,而不单是追求一个时髦的文本。要使图书馆的文化生根落地,最终要把图书馆文化渗透到图书馆的制度建设、流程建设以及员工的行为规范的过程中去。在组织文化建设的语境下建设制度,必须要考虑组织成员对制度的认同度,即在组织成员内心深处形成非正式的不干预“心理契约”或“协议”,使图书馆员行为从他律走向自律,才能使制度顺利地得到推行,图书馆的管理才能进入文化管理的最高境界。在图书馆制度建设实践中,作为图书馆的管理者需要更多地关注人的内心世界,尊重人性假设,充分考虑到组织文化的功能,设计构建出一套科学有效、运作先进,充分考虑自身馆情,完善创新、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向馆员传递一种人文关怀,调动馆员的主人翁意识,提高馆员参与图书馆管理的积极性,鼓励图书馆工作人员为图书馆制度建设献言献策,使馆员从内心深处认同这些管理制度存在的合理性,减少馆员对图书馆制度的抵触,让馆员感到自己约束自己的思想压力,从而形成一种无形的心理契约,让馆员自觉、自愿地遵守图书馆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实现馆员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最终达成文明管理的目标追求。

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篇7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将人类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数字环境,在这个新的环境下,图书馆的管理和其他各项业务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数字环境对于图书馆的管理不仅只是改变了其管理的方法和技术手段,提高的也不仅只是图书馆的工作效率,是更深层次的影响着图书馆的管理者和图书馆所有的人员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以及行为模式,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图书馆的管理文化。不管图书馆的管理者是否有意识到这一点,但是这种图书馆的管理文化都是一直客观的存在着的。所以,在当前图书馆的管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课堂。

一、概述图书馆文化和文化管理的内涵

学术界对于图书馆文化的含义有着不同的认识,学术界的学者们对于“文化”一次有着不同的理解,一些学者将文化视为一个群体的特征,一种群体的价值观,而有的学者却认为文化是“可视的行为文化,有着深层次的共同价值观”。

图书馆文化是指图书馆的全体员工在长期的工作过程中所培养形成的并且共同遵守的工作理念和价值标准以及行为规范。图书馆的文化是图书馆的所有成员共同的内心态度和其意志状况以及思想境界的一个较好的体现,通过简洁而富有哲理性的语言表达出了群体的精神境界和追求,在其实际的行动中表现了出来。一个组织的文化应该是领悟出来的,看一个图书馆不只是看其馆的装修大小,而应该是进到图书馆里去走一趟,会有感觉、感悟,这种感觉和感悟是说不清道不明的,这就是所谓的文化。文化无处不在,通过图书馆的布局和标志系统等一些其他的外在形象的设计,使各种图书馆的文化有个各自的特色。图书馆的文化品位在其图书馆的环境和文献资源的收集、整理、传播等业务中突显,同时还显现在其图书馆的员工、读者身上,以及图书馆的管理、后勤等方面也明显的显现出了图书馆的文化,从而形成了一种十分独特的文化环境。

图书馆的文化管理是指以建设图书馆文化为核心的管理,图书馆的文化管理是通过所有成员统一的人生观、价值观、理想和信念等,并对其的行为准则进行了规范和约束,使其在工作时间的过程中能够很好的约束自我、控制自我,并且自觉的将其个人的目标纳入到图书馆的发展目标中去,与图书馆的整体发展目标想结合。

二、图书馆文化管理的特征

图书馆的文化管理人文化是其首要的,图书馆的文化管理是一种现代的图书馆管理理念,充分的发挥了文化覆盖人的心理和心理及人类的现实与历史的特点,把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很好的突显出来,以人为本是图书馆人文化管理的一大核心,在图书馆的各项活动中,人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因素,图书馆能否拥有一支富有现身精神和高素质的读者,是取决于人的,图书馆文化管理的实施是要凸显出人的重要性,把人放在首要并且突出的位置,它既是图书馆文化管理的一个出发点,也是落脚点。所以,图书馆的文化管理应把人放在首要的位置,树立起关心人、爱护人和发展人的管理理念,切实的把人放在管理的最中心位置,始终的坚持以人为本,充分的发挥出人的中心功能。

图书馆的文化管理就是通过图书馆的文化建设,充分的发挥出文化的作用,实现图书馆目标的一种创造性影响力。图书馆的文化管理应充分的发挥出文化对人的影响力,突出其图书馆的核心价值观和道德准则以及行为规范等对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的影响力,把图书馆的管理人员的思想和其行为引导到实现图书馆目标上去,从而形成一种工作的向心力,团结一心,调动图书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创造性,为实现图书馆的目标而共同的努力。

三、图书馆文化管理的有效办法

图书馆的文化管理是以其教育、学习、培养和激励等为中心的价值观念的管理,以建设图书馆的文化为龙头,以独特的文化来吸引人,以核心的文化来凝聚人,以先进的文化来激励人,从而促进图书馆管理的效率提高。

图书馆的文化管理需要管理中采用新型的管理方式,要求管理人员的工作重点是通过纠偏来实施外部控制。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应带头学习图书馆的文化,重视学习图书馆的管理核心价值,潜移默化的影响员工,有效的促进员工产生有利于图书馆目标实现的想法。在控制手段上,管理人员应该更多的实现思想上的控制和文化的控制,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制定一套激励人、调动人的制度。不断的吸收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理论的精华,创造性的提出新的管理理念和办法,从而实现图书馆文化管理的创新。

四、数字环境下图书馆文化管理的建设

数字环境下的图书馆文化管理有着自己的新内容和特点,其建设应根据国家文化管理的思想和图书馆文化管理的现状为基础来进行变革,这样才能够提高西方先进的文化管理在我们国家的适应性,才能够很好的保证图书馆文化管理建设的中国特色和图书馆文化管理的特色。对我们国家文化管理的文化应该以其精神文化为优先,因为看得见的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都受看不见的精神文化影响着。

不论什么企业公司都需要有精神文化的支撑,只有有了精神文化的支撑才能够朝着更高更远的方向发展。图书馆的精神文化是在其图书馆的宗旨和发展方向等培养出来的,其不仅是图书馆所有人员共同价值的取向和决心的体现,还反映出来图书馆的精神面貌。

在传统的图书馆中,是以纸质的图书和信息资源为主,人们在长期的使用中已经习惯了,但是,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资源在图书馆的资源中占有比重越来越大,数字化的资源在阅读时也较为的方便,这就表现了在未来的图书馆使用中,会越来越多的使用数字资源信息,为了能够适应这种模式的出现,图书馆应该从读者的需求为出发点,加强服务模式的建设,渗透到图书馆的资源物质文化中去。

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篇8

关键词:少儿图书馆;集群管理体系;internet;资源共享;

中图分类号:H1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4-00226-02

导言:少儿图书馆作为少年儿童教育信息资源的提供源之一,应发挥自身优势,整合图书馆网络的信息资源与服务,为少年儿童提供完善的信息资源和图书馆网络体系。利用可靠的计算机技术,经济和快速地建立一个可以方便地利用和管理的区域少年儿童图书馆群的集群管理体系,从而达到最终实现少年儿童图书馆资源共享的目的。

一、少儿图书馆应思考的问题

(一)如何合理配置可利用的图书及教育资源为少年儿童服务?

(二)如何扩展途径正确导向少年儿童对知识的获取?

(三)如何协调各种知识载体的管理?

(四)如何利用区域性网络进行信息与知识的重新整合,加强和促进图书馆与少年儿童之间的相互交流?

(五)少儿图书馆如何在教育信息化中充分发挥其作用?

为解决上述问题,少儿图书馆集群管理系统的构建被提上了历史日程,这有利于建设地区少年儿童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提高文献信息资源的社会保障率。

二、存在问题

(一)“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服务功能及方式急需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遍及式的文化信息资源服务网络有待形成,互联网互动式服务的优势尚未得到发挥。

(二)图书馆缺乏计算机及精通图书馆业务的专业技术人员,导致各馆信息服务、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建设水平很难提高;

(三)传统的借阅思路,未能与网络及计算机技术相关联,导致读者借阅效率低,办理手续繁琐,读者到馆积极性不高。

(四)交流平台严重落后,读者需求以及采购情况往往不一致;无法充分发挥少儿图书馆的知识海洋的导航员的作用。为进一步加强少儿图书馆设施建设,建立遍布较为完善的图书馆服务体系,降低区域性少儿图书馆及学校图书馆信息资源服务的整体系统维护成本,有必要在少儿图书馆建设区域图书馆集群管理系统,从而使图书馆的文献信息服务有机整合在一个系统平台上。利用互联网互动式服务的方式,形成一个可以方便、高效地利用和管理的区域图书馆群自动化集成体系,共享文化信息资源。

三、实施方案

目前大多数少儿图书馆及学校图书馆采用的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只能适应单馆的图书馆业务管理,无法实现全区域图书馆资源的共建共享和全区域各级图书馆的通借通还,使得全区域各级图书馆丰富的图书资源仍得不到充分利用。因此如何利用高科技的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有序的组织信息资源,更好地满足区域少我图书馆及各学校图书馆服务的需求,既实现其传统服务手段方面的创新,又实现其服务内容、范围的拓展,成为区域少儿图书馆当前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实施interlib区域集群管理后,各馆只需配备pC计算机,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服务即刻可以实现,这大大降低了图书馆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门槛,加快了图书馆的建设速度,更可使其专注于服务工作。新一代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interlib图书馆集群管理系统,它作为资源共建共享的新的实现形式,通过internet网络将区域内各图书馆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区域性的虚拟图书馆群,从而建立了一个区域图书馆群的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的立体信息空间,整合区域内各级图书馆网络的信息资源与服务,给读者提供更加全面和完善的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真正意义上实现区域内图书馆群的资源管理和业务协作。

(一)建立市、区少儿图书馆和学校图书馆及乡镇学校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的网络体系,实现各级图书馆业务自动化管理。

(二)实现区域各图书馆的业务协作如联合、协调采购,联合编目,联合目录,以中心带动基层,城市带动乡村协同发展。

(三)整合图书馆群的文献资源、数字资源等,建设全面的集群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拓展支持平台。可充分支持和利用手机网络和便携移动计算机等进行图书馆的日常业务工作以及读者服务工作。

四、构建图书馆集群管理系统的目的及作用

(一)构建少儿图书馆业务自动化管理体系,整合馆藏资源,完善信息服务体系。利用interlib图书馆集群管理系统,可以做到:一是实现图书采访、分编、典藏、流通、检索等业务管理系统现代化,并通过网络将各馆馆藏资源整合到一个系统平台中。各中小学图书馆可以较好利用中心的资源,快速方便地实现自动化管理。二是建立各学校及乡镇学校多级网络体系,提高图书馆群体为社会配套服务的效能和服务覆盖率。三是书目及全文数据服务。为读者提供网络电子图书借阅与下载、网上资源导航,提供各种数据库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数据库、待建的特色数据库、音视频点播数据库等的共享服务。通过统一的跨库检索系统,以统一的读者检索界面来检索各类异构数字资源。四是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为青少年读者服务;为各中小学学校提供定题服务、跟踪服务;网上专家咨询导航服务,如在线咨询、表单咨询、邮件咨询及其它通讯方式等,强化与读者间的互动式服务。

(二)统一规划本地区的数字资源建设,实现信息资源有机的整合与共享。一是共建共享以“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为中心的各类型数字资源,加强文化信息资源数字化的整体建设及利用,实现图书馆资源的优化组合与共享。二是强化“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服务功能,完善“工程”服务方式,把本区域基层服务网点建设成为具有信息服务、教育培训、开展读书活动等多种功能的少儿阅读服务中心。三是建设多平台管理渠道,实现多方位的读者服务工作。四是建立手机wap图书馆管理平台,实现读者的手机进行图书查询;借阅查询;图书续借;图书预约;新书通报等读者服务。五是通过短信平台,使读者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通过手机短信与图书馆的短信服务平台交互。可以掌握图书馆到期通知;预约到书通知;图书续借,图书馆查询,读者证挂失,图书馆信息通知等读者服务。

参考文献:

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篇9

【关键词】图书管理创新方法手段

【中图分类号】G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1)23-0039-01

一目前图书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一,封闭式的管理体制。在宏观上,缺乏统一的机构来对图书馆事业和工作进行管理协调,各系统图书馆习惯于分散型管理形式,使得缺乏宏观规划、管理、调控的能力;在微观上,实行的却是严格的行政监控,图书馆缺乏必要的管理自,造成图书馆失去了管理的灵活性,继而束缚了图书馆管理创新的手脚,也压抑了图书馆管理创新的积极性,致使图书馆管理模式僵化。

第二,对图书馆基础业务工作重视不够。我国对图书馆的投入严重不足,致使图书馆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甚至还低于某些发展中国家。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图书馆还停留在自动化和半自动化代替手工操作的水平上,根本谈不上网络化。

第三,管理创新人才匮乏。在图书馆工作人员知识结构、职称结构不尽合理,图书馆专业人员呈下降趋势。在信息服务中,缺乏信息、英语、计算机管理人才,更谈不上高层次创新服务。

二图书管理的改革创新

第一,意识理念的创新。观念创新,本质上是一场意识形态的变革,是一切创新的前提和根本。没有创新的理念,就不会有创新的行动。观念创新就是树立现代管理意识,解放思想,改变落后藏书格局,加强图书馆的管理,对图书馆的业务管理和文献资源体系进行创新,进一步加强对电子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应用,对图书馆的管理理念、思路进行变革,努力挖掘自身的潜能,使图书馆信息传递和知识开发的职能不断得以强化,使图书馆真正成为推动全社会知识创新和经济发展的中介和桥梁。

第二,管理体制的创新。信息网络化为图书馆带来新的发展空间,要加强网络资源部门的工作力度,必须进行自动化环境下的机制重组。从机构设置到各种岗位职责、目标任务、奖惩措施都要逐步完善,要把图书馆管理纳入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使图书馆管理有章可循。

改革图书馆的用人制度,竞争上岗,末位淘汰,鼓励馆员努力工作,积极向上,爱馆敬业,使工作人员把智力、精力投入到更加灵活、更具智力内涵、更具挑战性和吸引力的图书馆工作中。强化图书馆的凝聚力,形成图书馆的一套激励和约束相统一、权利和责任相一致、动力和压力相平衡的运行机制,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高校图书馆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在校师生,体制创新要贯彻科学发展观,发扬人本精神,建立以人为本的图书管理体制。高校图书馆应开放一切时间和馆藏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要。在开放馆藏资源的同时,要最大限度地延长读者利用图书馆的时间,保证开馆时间的完整性或连续性。

图书馆应该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建立服务型图书馆,使图书馆成为学生吸取知识、提高自身的场所。在当代高校图书馆管理中,既要重视馆员的人本管理,注重馆员的开发以及馆员的需求和发展,注重图书馆的环境文化建设,全面实现和增强图书馆各项功能,又要把各项工作统一到“以读者为本”这个中心上来。

第三,管理手段和方法的创新。

其一,营造图书馆人才引进的外部环境。一方面要创造良好的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外部大环境。高校图书馆作为高等院校的一个服务部门,它实行的许多重大的策略和措施必然会受到学校相关部门的制约和影响,与学校相关部门进行沟通,争取学校对图书馆人事管理改革的支持。另一方面要争取学校加大对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资金投入,使他们明白对人力资源进行系统的开发管理,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和知识层次对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其二,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图书馆管理需要一大批具有职业道德、情报意识强、专业技术硬、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网络技术的专门人才,因此,有计划地开展岗位培训,对馆员进行在职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全面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把学历教育、岗位培训、短期培训、学习考察和学术交流等有机结合起来,使馆员的知识不断拓宽和更新,以适应现代图书信息服务网络化、自动化发展的需要。

其三,采用现代化管理方式。图书馆处于信息化、电子化的时代,电子计算机等现代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使图书馆的工作自动化、标准化变得简单,图书馆工作人员可以帮助读者迅速而准确地从文献中选择他们所需要的知识信息。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必须适应读者结构和藏书结构,图书馆进入了以读者服务为主的信息化、自动化时代。

第四,加强与读者交流,营造图书馆的文化氛围。图书馆虽然珍藏诸多典籍,但对读者而言,可能仍有些方面无法满足读者要求。只有加强同读者的交流,才能以读者要求为导向,以便更好地开展图书管理工作。在特定的文化氛围下,图书馆馆员应和读者平等地交流与沟通,拉近馆员和读者的距离,在亲切自然的交流环境中注入以人为本、创造和谐的理念。

第五,实现图书馆的资源共享。由于某些高校专业性较强,其图书馆的书籍也会有一些侧重。为了使师生可以博览群书,补充各类知识,实现图书资源共享,可采取图书馆校际合作的模式,还可凭借阅证互相借阅图书,分享资源,还可开展讲座交流会等形式,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校际合作、资源共享,是数字化、现代化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

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篇10

【关键词】创新理念图书馆发展提升

图书馆的发展提升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是为了使广大读者在图书馆阅读中不断更好地获取丰富的文化知识,进一步提高读者的自身文化素质修养,满足读者知识储备的需求,来实现持续学习的价值。图书馆为了满足广大读者对知识量的需求,要求图书管理员树立“真诚服务、创新服务”的图书馆管理理念,将图书馆建设成为创新性、多样性、开放性、科学性、服务性的图书馆管理模式。

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提升图书馆的发展提升是摆在当前的一个重要问题。互联网阅读的发展等因素严重制约着图书馆的发展,那么如何提升图书馆的发展呢?本文以创新的视角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了如何促进图书馆的不断发展和提升。笔者认为只有牢固树立并践行“以人为本”的服务创新理念、“以人为本的”创新发展理念、“柔性”管理创新理念才能不断提升图书馆的发展空间和水平。

一、图书馆管理中如何践行“以人为本”的服务创新理念

图书馆的宗旨就是为广大读者更好地提供服务,顺应新时期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理念,图书馆只有不断创新服务理念才能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平。

(1)图书馆“以人人本,读者至上”的服务理念改变了陈旧的“以书为重,重书轻人”的观念,图书馆的创新服务变得更加贴近人性化,对待读者更加细心、关心,耐心、充分尊重读者的意愿,“以人为本”的服务创新理念要结合实际体现在图书馆的查询、阅读、管理中,图书馆各部门团结一致、共同努力,从图书馆管理方法、管理角度和创新思路等众多方面创新图书馆工作模式,改进图书馆服务创新理念。

(2)图书馆现代化服务,伴随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图书馆与读者的相互沟通交流形式也多样化,运用现代化高科技管理方法,图书馆不断开展网上信息帮助服务。及时建立各类学科共享平台,借助共享平台为读者开展阅读工作,了解读者阅读需求,为读者传递服务信息与文献资源,加快读者对信息传输与传播的方法,探索文献信息获取的方法和途径,向读者发放各类问卷调查,图书馆及时为读者解答疑问。

(3)图书馆积极开展个性化创新服务,图书馆馆员通过对读者的人文关怀和对读者的兴趣、特点、要求和习惯等提供个性化服务,改变传统的服务创新摸式,以创新的服务理念,满足广大读者获取信息。运用馆员自身素质知识和工作经验不断创新思维,积极进行探索、使读者在图书馆用有限的时间获取更多的信息资源。

二、图书馆发展如何贯“以人为本”的创新发展理念理念

作为文化、知识传播的重要场所之一,图书馆馆员的创新服务在图书馆服务领域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唯一价值观念,要求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秉承依靠人、塑造人、尊重人的发展观理念。依托“人”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推动作用,发挥馆员的能动性、创造性和主体性做好各项图书馆管理工作。图书馆服务、创新事业的发展依靠得是图书馆馆员,图书馆工作首要是做好图书馆馆员的工作,这是完成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实施的重要环节。图书馆开展“以人为本”服务创新理念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加强图书馆对广大读者的“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二是对图书馆全体工作人员的人文关怀管理。图书馆只有做好这两方面的服务工作,才能更好的将科学发展观思想贯彻到图书馆创新服务模式中,从而提高图书馆创新服务水平,促进图书馆的进一步发展。

(1)图书馆树立“以人为本”的创新服务理念。图书馆员是图书馆管理和文化传播者,图书馆馆员实行对读者人文关怀、人本管理,一切图书馆工作要围绕读者去进展、在图书馆让读者及馆员感受到家庭氛围,感到有归属感、安全感,使图书馆馆员增加凝聚力。

(2)图书馆关怀重视馆员的精神生活及物质生活,在图书馆存在管理人员素质有差别、思想反差大,这要求图书馆对馆员进行关怀显得特别重要。图书馆率先尊重馆员的自身价值,在工作中发现馆员的优点,主动积极为馆员提供发挥专业才能和知识的舞台,尽可能多的为馆员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提高馆员的专业知识能力,培养馆员学习专业知识的目标,以此实现带动馆员创新服务理念的全面发展。

(3)图书馆为读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阅读环境,可以调动读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图书馆建设,应主动与馆员相互沟通,广泛听取全体馆员的建议,加强图书馆团队的汇聚力。在图书馆工作中产生意见或遇到问题时要合理解决,图书馆全体工作人员只有在和谐的氛围中共同努力,才能培养出一支优秀的、有创造力的、新型的图书馆管理队伍,用以保障图书馆事业顺应新时期的发展。

三、图书馆的“柔性”管理创新理念

(1)图书馆用馆员良好的形象感化读者

高校读者的自身思想品德素质较高,所以图书馆对馆员提出了更高创新服务理念要求:要求馆员不断学习相关专业知识,提高自身专业知识水平。在读者提出疑问时,及时寻求答案予以回复,针对难以解答的难题,应与读者相互讨论。高校图书馆员应该定期参与一些专业知识水平培训、继续教育等各类活动,用知识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的专业水平。

(2)图书馆贴心服务,向读者进行“心理管理”

影响图书馆管理的重要因素是情感。图书馆只有让馆员与读者彼此信任,相互尊重,图书馆才能更好开展读者的创新服务管理工作。图书馆馆员应用心对待每一位读者,用创新可行的工作方法及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去为每一位读者服务,让读者深切感受到在图书馆中“读者至上”图书馆创新服务理念。使读者心中对图书馆产生亲近感,让读者管理工作长期稳定的在图书馆开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