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病人护理要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27:11

血栓病人护理要点篇1

[摘要]发生肺栓塞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熟悉孕产妇肺栓塞的发病原因和临床特征,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并对高危人群进行孕期积极预防,严密监护,产后鼓励产妇尽早下床活动,术中、术后抬高下肢,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防止血栓形成。发现早期症状和体征后及时抢救治疗,防止猝死的发生,以保障母婴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肺栓塞;相关因素;干预

肺栓塞是指肺动脉血管被栓子堵塞导致的产科急症病,也是导致孕产妇死亡原因之一。据报道孕产妇肺动脉栓塞的发病率在0.01%-0.04%,发病急,后果严重,若发现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则有20%~30%病人发生猝死,但若及早发现、及时抢救或治疗,病死率可降至2%~8%。因此,产科的医护人员应提高对孕产妇肺栓塞的重视,掌握孕产妇肺栓塞的预防及早期临床特征,保护高危人群,做好健康教育指导及抢救护理工作,把对威胁病人生命的危险因素降低到最小限度。

1 孕产妇发生肺栓塞的相关因素

妊娠期孕妇体内的凝血、纤溶系统发生了生理性改变,有利的是在分娩时促进胎盘胎膜剥离面的止血,但不利的是为形成静脉血栓提供了机会,所以孕产妇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是非妊娠妇女的5倍。主要有以下因素:

1.1 血液的高凝状态:妊娠起凝血因子除Ⅺ、Ⅻ因子浓度下降外,其他因子均呈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尤以纤维蛋白原增高显著。因此,孕妇的血液呈高凝状态,一旦有血管损伤、出血,则很容易凝固止血或血栓形成。

1.2 血流淤滞、血管损伤:妊娠期日益增大的子宫对下腔静脉、髋静脉产生压迫,静脉回流阻力增加,出现充血、淤滞,血管内皮细胞受损。且妊娠期肝脏灭活和中和活化凝血因子能力下降。故分娩时盆腔静脉受损后,血栓形成的危险性增大。

1.3 抗凝血系统异常:妊娠期机体的抗凝血系统如纤溶系统,s蛋白、C蛋白和抗血栓素Ⅲ(at一Ⅲ)的抑制血栓因子活力的功能生理性降低,增加了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2 对高危人群的重点监护

栓子在没有堵塞大的肺动脉血管前病人可以是无症状的,加之产科医护人员缺乏对该疾病的认识和临床经验,常被误诊或漏诊。而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是预防和早期发现孕产妇肺栓塞的唯一途径。因此,应对下列人员进行重点监护。①产后长期卧床影响下肢静脉回流;②剖宫产手术麻醉下静脉平滑肌松弛,使内皮组织受牵张,胶原纤维暴露;③高龄、初产、多胎、肥胖的孕产妇;④产前、产中、产后有感染史以及大量输入库存血等。这部分孕产妇应是监测的重点对象。

3 肺栓塞的临床表现

发病急、呼吸困难、胸痛、束胸感、咳嗽,有的病人还可以出现心动过速、发热、呼吸急促、咳血、发绀等。当肺栓塞达50%以上血管床被堵塞时即可发生低血压、晕厥、心功能不全等症状。当栓塞血管床达85%时则会因左心室血量急剧下降而引起休克致猝死。孕产妇因肺栓塞造成猝死有34%发生在1h内,39%发生在24h内,27%在3~5d内。所以,在产后1~5d内护理人员引起应高度警惕,加强观察及护理。

4 预防及护理措施

4.1 重视对高危人群双下肢是否有血栓形成的评估:因为下肢深静脉血栓是造成肺栓塞的重要因素,所以,发现孕产妇双下肢有疼痛、麻木、皮肤温度及肤色改变或脉搏波动异常等情况,常提示病人有出现下肢静脉血栓的可能,密切观察,综合判断,及时提醒医生,引起注意,然后通过胸部摄片、心电图和血中D-二聚体检测,再进行通气-弥散检查(ventilation/perfusion,V/p),以早发现早治疗。

4.2 加强对孕产妇肺栓塞的护理:根据患者病情,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健侧卧位,呼吸困难者给予吸氧及解痉,发热者给予物理降温,对进行抗凝或溶栓治疗的病人,应密切观察是否有出血与再栓塞的发生,对于下肢静脉血栓的病人,应嘱尽量减少下肢活动,以预防血栓脱落而栓塞至重要脏器。必要时配合医生行手术切除治疗,及时抢救母婴生命安全。

血栓病人护理要点篇2

【关键词】肺栓塞;观察;护理

文章编号:1009-5519(2008)05-0706-02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

急性肺栓塞是一种严重的心肺血管疾病,易发生于高龄、肿瘤、长期卧床、外科手术后等病人和孕产妇。过去认为罕见,现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由于其早期症状隐匿和复杂,临床易发生漏诊和误诊,故死亡率高达20%~30%[1]。若能早期发现、及时诊断和有效治疗,就可降低死亡率。我院iCU2006年5月~12月共收治急性肺栓塞病人6例,现将观察护理情况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

我院iCU2006年5月~12月共收治各类病人341例,其中急性肺栓塞6例,占总收治病人的1.76%。6例急性肺栓塞病人中男1例,女5例,年龄21~75岁,平均44岁。外伤性肝脾破裂失血休克1例,急性重症胰腺炎合并aRDS2例,多发性子宫肌瘤术后1例,卵巢癌术后1例,妊娠33周1例。

2观察与护理

2.1密切观察:随时记录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异常情况,为急性肺栓塞的早期诊断提供有效依据。

6例均有不同程度心悸胸痛、胸闷、咳嗽、呼吸困难、口唇青紫、甲床苍白样发绀改变、出冷汗、低血压休克表现、烦躁不安及心电图(右束支阻滞)改变、有的恐惧甚至濒死感。其中有胸痛1例,咯血1例,下肢肿胀1例,在密切观察发现疑似急性肺栓塞的临床表现时结合实验室检查(如血气分析异常、D2聚体阳性)再根据Cta检查阳性时就可诊断为急性肺栓塞。

2.2治疗与护理:6例急性肺栓塞病人都给予了对症处理。镇静(安定),镇痛(杜冷丁),镇咳止血,呼吸困难吸氧、不缓解者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低血压者在加快输液速度的同时,补充体液(代血浆、血浆、完全血)并用微泵输入多巴胺,调节以维护正常血压。经及时对症处理得到控制时给予抗凝、溶栓治疗。

在溶栓、抗凝前一定要了解病人pt、ap、tt、血pt等情况。用尿激酶(5~14天内)溶栓,在低分子肝素钙(速溶林)抗凝。在溶栓抗凝过程中严密观察出凝血时间和有无出血表现。活动性出血和近期院内出血者为绝对禁忌证。6例急性肺栓塞病人仅有1例使用溶栓治疗无并发症,治愈。其他5例均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皮下注射抗凝治疗。皮下注射采用大腿外侧、腹壁皮下。5例病人在抗凝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出血现象和皮下注射处红肿、硬结、坏死及全身过敏反应而治愈。

2.3心理支持:急性肺栓塞发病急,来势凶猛。6例病人当出现呼吸困难、低血压、咯血等时,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恐惧,甚至濒死感,有的会出现意识的改变,故护理人员需持续守护,密切观察,让病人绝对卧床休息,详细记录病情变化情况,及时配合医生对症处理。耐心解释和安抚病人,还需家属的密切配合,给予心理支持。6例急性肺栓塞病人在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得到了及时有效的心理安抚。病人随着治疗和疾病的好转恐惧、濒死感得到缓解。

2.4饮食护理:急性肺栓塞病人在病情得到一定控制时,需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根据病情可给予鼻饲或进食易消化、富含营养的流质,营养素饮食,并注意水果、蔬菜、粗纤维的合理膳食搭配,保持营养供给,保持大便通畅,防止诱发急性肺栓塞的发生。大便干燥可给予口服通便药物,必要时给予开塞露或灌肠。本院6例急性肺栓塞病人未因饮食不当而再次诱发急性肺栓塞。

3讨论

本院6例急性肺栓塞病人,在医护人员高度重视、密切观察下、得到了早期诊断、有效治疗,在抗栓、抗凝治疗过程中无一例护理并发症发生,治愈出院。

急性肺栓塞是具有隐蔽性,来势凶猛易误诊的心肺血管疾病,其死亡率极高。通过6例急性肺栓塞病人的观察、治疗、护理后,对其疾病特点有了一定认识,尤其对入住iCU的危重病人更应密切观察。根据临床特点,重视有无急性肺栓塞的发生。只有医护人员高度的重视、密切观察就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有效治疗。针对性加强护理,减少并发症发生,让病人早日康复,降低死亡率。否则,就可能会延误治疗、抢救时机而使病人死亡。

参考文献:

[1]叶任高,陆在英.内科学[m].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4.

血栓病人护理要点篇3

【摘要】对入院病人进行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提高医生、护士、患者对疾病的认识,通过表格的设计方式,直观的反映病人存在或潜在危险,予以早期干预,降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表;早期干预;推广应用

【中图分类号】R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09-0025-01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thromboembolism,Vet)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thrombosis,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thromboembolism,pte),是具有多种危险因素的潜在致死性疾病。深静脉血栓形成常发生于骨科大手术后,约80%的深静脉血栓发病前期无症状,而肺血栓栓塞症主要来源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据文献统计高达70%以上的肺栓塞是在死亡后发现的,这是术后猝死的常见原因,也是外科手术致命的合并症之一。入院病人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表是通过对骨科所有入院病人进行早期评估,筛查出关注对象,通过早期的干预治疗及护理减少或杜绝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保证患者安全。笔者参考有关文献,与2010年1月设计了入院病人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表,应用于骨科临床,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1.入院病人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表的设计:

1.1眉栏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区、床号、住院号。

1.2评估的内容包括凡是引起静脉血栓栓塞发生常见或可能因素,进行评估,对应给予相应的分值,通过评分将入院病人进行筛查,评出三种类型:得1―2分者属于需要关注的人群,做好宣教工作;得3―5分者属于高度关注及做好宣教和物理预防的人群;得6分或6分以上者属于重点关注的高危人群,必须同时做好宣教、物理预防及药物预防工作,接受辅助检查或进行DVt/pte的风险评估。

1.3记录评估者的姓名,患者或家属确认签名,及评估时间,见样表.:

接上表

2.应用方法

2.1由责任护士接诊患者入院时,对患者进行筛查,根据分值,予以相对的宣教和指导工作。

2.2通过责任护士的评估筛查出需要重点和高度关注的患者,督促医生、护士、患者及家属共同关注,提高认识,做好早期干预工作。

2.3患者出院时予以个性化的健康指导。

3.结果

笔者在本科室于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对对入院患者3216例进行筛查,通过评分,让医、护、患高度重视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对存在风险的患者予以早期干预,无一例发生血栓栓塞,效果满意,并进一步在全院推广应用。

4.讨论

入院病人静脉血栓栓塞风险评估表能直观的反映出患者是否存在或潜在的静脉血栓栓塞症。通过责任护士的评估,提高患者对静脉血栓栓塞的认知,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同时帮助医生在接诊患者过程中积极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的发生,保证患者手术的顺利进行和生命安全,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翟振国、王辰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的防治《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4、24(3)

[2]李成香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进展《护理实践与与研究》2009徐涛、崔广芸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措施《期刊论文》―中国社区医师2009(13)

血栓病人护理要点篇4

主要以非手术疗法为主,临床采用溶栓、抗凝、祛聚药物来消融血栓。手术疗法适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不超过48h者,主要采用球囊导管取栓术。

1.1非手术疗法的护理

1.1.1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期患者绝对卧床4周,患肢抬高30°,非急性期可室内轻体力活动。

1.1.2绝对卧床在床上进行一切活动,并要避免咳嗽、深呼吸、剧烈翻身等。这些行为均可使下肢静脉血栓脱落,从而增加肺动脉栓塞的机会。

1.1.3抬高患肢这是为了增加静脉回流,应用患肢抬高架,由专业护士指导使用。

1.2抗凝溶栓治疗的护理

在国外应用肝素后改为口服抗凝剂3~6月的抗凝疗法,已被确立为DVt的标准治疗方案,静脉滴注肝素的时间一般为5天,可减少DVt的复发率,注意肝素滴入速度不能过快,用药前了解患者有无出血性疾病,在抗凝溶栓期间,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穿刺点、鼻腔等有无出血,有无黑便、咖啡样或血性呕吐物,有无意识模糊、偏瘫失语等,并密切注意凝血机制。薛连等认为,治疗时凝血酶原时间应维持在正常的3~4倍,超过7倍则有出血的危险,溶栓后患者不宜过早下床活动,患肢不能过冷过热,以免部分溶解的血栓脱落致肺栓塞。

1.3出血的护理出血是下肢最常见的并发症,其中颅内血肿和硬膜下血肿是最严重的出血并发症,护理上应加强病房巡视,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病情调整药物剂量和滴速,各项护理操作动作要轻柔,防止机械性损伤。齿龈出血,可用冷水漱口,鼻出血可用拇、食指压迫鼻根止血或局部冷敷或用0.1%盐酸肾上腺素棉球填塞鼻腔。对于穿刺点出血,于穿刺点上方约1cm处压迫止血,渗血量较大时,于压迫止血后再在穿刺点处加1~2块明胶海绵加压包扎,并加用沙袋压迫。对于其他部位出血,需停止抗凝治疗,给予鱼精蛋白或维生素K1,必要时给予新鲜血浆或凝血酶原浓缩物,待值恢复后再重新抗凝治疗,主要原因可能与抗凝溶栓药物剂量控制欠佳以及机体对药物耐受性的个体差异有关。

1.4病情观察

1.4.1观察并记录病人生命体征、神志及患肢皮温、色泽、动脉搏动的情况。如出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1.4.2每日测量并记录患肢不同平面周径的变化,并和健肢比较,列表判断疗效。

1.4.3肺动脉栓塞的发现及处理肺动脉栓塞是DVt最严重的并发症,发病急,死亡率高,因此是护理的重中之重。患者出现呼吸困难、胸痛、血压下降时,应高度警惕肺动脉栓塞的发生。若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使患者平卧、避免活动、4~6L/min吸氧,并立即通知医生,配合抢救。

1.4.4止痛剂的使用疼痛时不可过分限制止痛剂,以免因疼痛引起动脉痉挛。

2手术疗法的护理

2.1术前准备常规术前准备:备皮、禁食水,术前鲁米那肌注2.2术后护理患肢抬高30°,及早活动。

2.3药物治疗观察术后继续应用抗凝药,观察内容同非手术疗法护理中的药物治疗观察。

2.4病情观察同非手术疗法护理中的病情观察。

2.5恢复期逐渐增加活动量,以促进深静脉再通及侧支循环建立。

3预防

3.1卧床期间定时进行下肢肢体的主动活动或被动活动,护士进行指导、监督并检查病人的活动情况。定时更换,1~2h/次,膝下垫枕,避免过度屈髋,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及咳嗽。

3.2需长期输液或经静脉给药者,避免在同一部位、同一静脉处反复穿刺,尤其是使用刺激性药物更要谨慎。

3.3尽早下床活动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最有效措施。

3.4注意患者双下肢有无色泽改变、水肿、浅静脉怒张和肌肉有无深压痛,重视病人主诉,若病人站立后下肢有沉重、胀痛感,应警戒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如有改变应及时通知医生。

3.5低脂饮食,宜清淡,忌辛辣刺激、肥腻之品,多食纤维素丰富食物,必要时用开塞露、麻仁软胶囊等,避免因排便困难引起腹压增高,影响静脉回流。

3.6各种术后病人应慎用止血药物,可适当垫高下肢或对小腿进行按摩,使小腿肌肉被动收缩或尽早下床活动,以利静脉血回流;应用下肢弹力绷带包扎等。长期卧床的病人应鼓励病人作足背屈活动,必要时对小腿进行按摩,使小腿肌肉被动收缩,防止静脉血栓形成。

3.7勿使用过紧衣物避免血液瘀滞。

3.8高危病人应适当服用活血化瘀中药或抗凝药物。

3.9戒烟由于烟中尼古丁刺激血管收缩,影响静脉回流,故应告知病人及时戒烟。

4小结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临床较易发生的并发症,如果护理不到位,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将严重影响到病人的健康及预后,有时甚至威胁病人的生命,因此护理上我们要积极预防,杜绝发生,如果发生要认真细致地护理,使患者尽早康复。

血栓病人护理要点篇5

【关键词】下肢静脉血栓治疗护理

用溶栓及抗凝是治疗早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方法,我科在2000年1月~2003年12月在应用尿激酶结合肝素治疗下肢静脉血栓形成78例,效果良好,现将有关治疗及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本组(均为经彩色多普勒血管超声提示股静脉不同程度阻塞的患者)男40例,女38例。年龄20~65岁,平均(37±9.5)岁,发病至开始治疗时间18h~14天,平均(6.5±3.2)天。其中左股静脉阻塞42例,右股静脉阻塞36例。

1.2方法atLHDL300型血管超声仪(美国),以股静脉狭窄率95%~100%作为诊断标准。确诊后均以尿激酶(20~50)万U/d加入100ml液体中于半小时内由患肢足部静脉滴完,在双上肢任一上肢肝素100mg加入500ml液体中并24h维持,另外加用低分子500ml+复方丹参20mg静滴,口服肠溶等抗血小板凝集。每天测量记录双下肢髌骨上15cm,下10cm大小腿周径,以下肢水肿基本消失,两侧肢体相应部位周径相差

2结果

本组经1~3周治疗后,再通73例,其中治愈36例,好转35例,治疗1周内患肢进行性肿大及治疗第2周末仍不能再通者转外科行静脉切开2例,经导管静脉滤器取栓3例。不良反应:皮下出血5例,牙龈出血3例,鼻出血1例,血尿1例。

3观察与护理

3.1全面评估病人情况,实施系统化整体护理。溶栓及抗凝是治疗早期下肢静栓血栓形成的主要方法。静脉血栓的组成为纤维蛋白、红细胞、聚集的血小板,尿激酶可激活纤溶酶原产生纤溶酶,溶解纤维蛋白,而肝素能抑制凝血酶,阻断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起到预防血栓形成作用。同时需加用或氯吡格雷等血小板抑制剂抑制血小板聚集,故三者合用可有效治疗静脉血栓。但因其具有出血等并发症,用药前应全面评估病人情况,如合并出血性疾病或活动性消化性溃疡、咯血等疾病,不宜行溶栓及抗凝治疗,对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及高龄患者予以重点监护。用药前应急查凝血酶原时间及出凝血时间、血型等。测量患肢周径大小,以便于观察用药后的疗效。

3.2心理护理。由于病人发病急,可有肢体疼痛,活动障碍,卧床休息时间长,易出现抑郁、焦虑。护士应主动与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让病人了解疾病的原因、治疗、药物的作用、治愈率等。针对病人的思想情况给予心理疏导,排除不良因素干扰,积极配合各项治疗,使药物吸收充分,发挥最大疗效。溶栓治疗时采用静脉留置针接三通管,避免反复穿刺及抽血给患者造成痛苦及对血管的损害[1]。

3.3疗效观察。用药后注意观察并测量患肢周径大小,肿胀程度,有无消肿起皱,患肢皮肤温度、足背动脉搏动的变化情况,准确记录并与健侧肢体对照比较。如病情加剧者应立即报告医生。本组病人78例,在治疗1周内患肢进行性肿大及治疗第2周末仍不能再通者转外科行静脉切开2例,经导管静脉滤器取栓3例,其余73例再通。

3.4并发症的观察。病人溶栓后全身肝素化,同时口服抗血小板凝集,用药后须严密观察全身皮肤粘膜有无出血点、牙龈出血、鼻出血、注射部位、手术切口出血和血肿,大小便颜色并及时送检,密切监测凝血机制,做好常规检查,每周复查凝血酶原时间2次,一般保持aptt、pt在正常的2倍左右,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及疗程。另外,应特别注意有无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肢体瘫痪、麻木等颅内出血迹象,防止脑出血的发生[2]。本组病人出现皮下出血5例,牙龈出血3例,鼻出血1例,血尿1例,经积极对症治疗及调整用药后出血症状消失。

3.5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3.5.1由于病人在治疗期间皮肤粘膜极易碰伤出血,导致不良后果。我们的措施是教会患者提高自我防患意识:如刷牙时动作轻柔,避免抠鼻,防止跌伤。[3]告诫患者禁烟,以防尼古丁刺激静脉收缩。急性期卧床休息1~2周,禁忌剧烈运动,抬高患肢20~30度。以促进血液回流。卧床期间在护士指导下进行活动,如:膝、踝、趾关节的伸屈活动,但动作不宜过大[4]。护士应经常检查、督促。久卧下床时,防止突然站立或过度通气,要逐步增加活动量,以防意外发生。

3.5.2注意患肢保暖,但不宜过热过冷,室温保持在25℃[3]。当患肢出现酸胀、麻木或其他感觉不适,切不可按摩患肢。以免血栓脱落,造成肺栓塞。

3.5.3加强口腔护理,预防感染发生。协助做好各项生活护理及皮肤护理。保持大便通畅,进食低脂高纤维食物,避免大便用力。

3.6预防肺栓塞的发生肺栓塞最常见的栓子95%来自下肢深静脉[5]。由于80%的深静脉栓塞与肺栓塞的病人没有初始症状[6],临床表现轻微,产生明显症状和体征时,又缺乏特异性,易与其他导致心肺功能异常的疾病混淆。在采取预防时注意观察高危人群出现三联征表现:血痰、咳嗽、出汗;血痰、胸痛、呼吸困难;呼吸困难、胸痛、恐惧等,要警惕肺栓塞的可能,应立即报告医生,给予紧急支持性护理,鼻导管或面罩吸氧,急性呼吸窘迫时给予气管插管或机械通气。遵医嘱静脉输液以维持和升压治疗。安慰病人,减轻恐惧心理。如无溶栓禁忌证,立即给予溶栓联合抗凝治疗[3]。溶栓后不宜过早下床活动,肢体不能过冷过热,以免部分溶解的血栓脱落,造成肺栓塞[7]。本组病人在治疗的过程中,全面评估病人情况,密切观察病情,实施系统化整体护理,本组病人未发生肺栓塞。

参考文献

[1]沙克芳,贾蕊.药物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护士进修杂志,2000,1(7):527.

[2]古成番,凌云霞.颅脑手术病人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对策.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0,19(12):553.

[3]代莉莉.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进展.实用护理杂志,2002,18(2):55.

[4]殷晓红.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对策.中华护理杂志,2001,36(5):330.

[5]罗慰慈.肺栓塞的诊治进展.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1,20(3):165.

[6]张涛,张惠琴.深静脉栓塞与肺栓塞.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1,20(1):24.

血栓病人护理要点篇6

急性脑梗死是由于血栓堵塞脑动脉血管引起的一种疾病,其特点是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病死率高。早期溶栓再通目前被认为是脑梗死急性期治疗成功的前提和基础,我科

于2011年1月起为21例急性脑梗死病人进行溶栓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病人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40-80岁,平均年龄约65岁,伴有高血压10例,冠心病6例,无既往史5例。入院时其中2例意识障碍,肌力0-1级9例,2级8例,3级4例;其中5例伴有失语,11例言语含糊。

1.2使用药物:尿激酶

1.3给药方法:对21例患者行溶栓治疗,将尿激酶50万iU加入生理盐水100ml30min内静滴完,继予尿激酶50万iU加入生理盐水50ml按5-10ml/h微量泵入,随后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250ml,每日1次共7d,溶栓后24h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200mg每日1次共7日,以后改为100mg每日1次,辅以清除氧自由基、营养神经、改善循环、控制血压等常规治疗,并实施溶栓护理、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和康复训练。

2护理

2.1溶栓前准备:急性脑梗死发病6h以内为静脉溶栓治疗的黄金时间,为了使梗塞的血管再通,需尽量缩短从入院到给药的时间,患者入院后应协助医师筛选病例。

2.1.1简短而细致询问病人有无出血性疾病、严重心肝肾疾病、癫痫持续状态、近期较大外科手术史,决定有无溶栓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1]。

2.1.2要针对患者心理特点进行护理,耐心向患者做病情解释,关心体贴患者,稳定情绪,向病人及家属讲解应用尿激酶的重要性及不良反应,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消除不良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同时快速配合医生完善各项辅助检查,如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心电图、头颅Ct检查等。如有异常者,不作溶栓治疗。

2.1.3注意患者的血压及减少可能引起血压升高的因素,如溶栓前做好心理护理,尿潴留者留置导尿,减轻疼痛,在溶栓过程中给患者特护,使患者感到自己受到重视,减少因情绪因素引起儿茶酚胺释放增多。血压仍过高,按医嘱使用缓慢降压药,使血压逐渐下降。对于血压偏低者,应寻找原因[2]。

2.2溶栓时护理:准确、及时执行医嘱,应用尿激酶溶栓时,确保单位时间内输入溶栓药物,密切观察患者意识、呼吸、血压及心电变化,注意有无出血等并发症发生。

2.2.1出血倾向的观察。由于尿激酶对循环血液纤溶系统有全面激活作用,可引起出血并发症,尤其是脑出血。因此应严密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瞳孔、对光反射有无异常变化,特别是出现头痛、呕吐

时应怀疑有颅内出血,须立即停药。动态观察出凝血时间、血小板、纤维蛋白原等检测指标。

2.2.2密切观察患者血压、呼吸、意识水平、理解能力、语言功能、面部运动、肢体肌力变化,以及时发现患者是否有再灌注脑损伤和血管再闭塞的症状。溶栓后复查头颅Ct以了解脑水肿消退及梗塞面积缩小程度。

3结果

疗效显著,神经功能恢复快。溶栓后21例偏瘫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其中1例意识障碍患者得到恢复,5例失语患者能简单对话,11例言语含糊的患者言语较前流利;6例肌力0级患者肌力恢复到4级,3例肌力1级患者肌力恢复到3级,3例肌力2级患者肌力恢复到3级,5例肌力2级患者肌力恢复到4级,无效3例,1例转院。其中1例症状改善后出现上消化道出血。

4讨论

严格掌握溶栓适应证及溶栓时间窗,密切观察溶栓前后神经功能和偏瘫肢体功能的变化,预防溶栓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溶栓治疗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脑出血。既往有出血性疾病如脑出血、消化道出血等要慎用,近期有活动性出血、较大外科手术史、血管畸形及严重心功能不全者禁用,故帮助医生进行简短而细致的病史询问是很有必要的。在溶栓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头痛呕吐,出现时需立即停药汇报医生。另外在溶栓前及溶栓过程中也要特别注意血压的控制。

参考文献

血栓病人护理要点篇7

【关键词】急性肺栓塞;急救;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521-02

急性肺栓塞临床发病率较高,患者往往因肺动脉痉挛而突然死亡。近年来,随着检查手段的不断提高,急性肺栓塞检出率逐渐增多,对急性肺栓塞的护理也提出了更高要求[1]。护理人员只有第一时间掌握急性肺栓塞的护理进展,才能为医生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准确信息。本研究通过对近两年来80例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临床资料:选取对象为2008年7月-2010年12月我科收治的共80例急性肺栓塞患者,其中男62例,女18例;年龄61岁~79岁,平均72.6岁;其中腹部手术72例,下肢骨折术后6例;伴肺源性心脏病高血压36例,长期卧床24例,肠系膜栓塞史10例。

1.2临床急救:首先临床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体征,及时报告,为急性肺栓塞的早期诊断提供有效依据。一旦诊断为急性肺栓塞应绝对卧床休息,立即给予高流量吸氧,4L/min-6L/min,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缺氧状态是否改善,并监测血氧饱和度必要时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pao2、paCo2是反映肺动脉栓塞程度的重要指标,应定时血气监测。两者若有明显好转,表明治疗后肺栓塞程度减轻,患者病情得到缓解。

2.结果

本研究80例急性肺栓塞患者经止痛、镇静、抗凝、溶栓、抗感染等临床治疗和有效护理干预后,全组患者48例痊愈,28例好转出院,4例因肺栓塞面积大,病情恶化,被及时转院治疗。

3.护理干预措施

3.1基础护理:首先要保证患者的血栓部位要减少不必要的触碰,其次应保证患者卧床休息,严禁患者下床或为患者做物理疗法等。同时为避免患者因腹腔压力增高而使深静脉血栓脱落,必要时可给予缓泻剂。对于急性肺栓塞重症采用对症支持疗法。合并严重呼吸衰竭时,可采用经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或鼻(面)罩无创性机械通气。应用机械通气中,需要注意的是,应注意尽量减少正压通气时对患者全身循环的不利影响。为避免在抗凝或溶栓过程中局部大量出血应尽量避免行气管切开。护理人员还应注意观察患者的皮肤、四肢温度和循环改善情况。留置导尿的同时,准确及时记录患者每小时尿量(每小时尿量不少于30ml)。

3.2心理护理:由于本病病情急,易复发,患者的紧张、恐惧的情绪不断增加,甚至有濒死的感觉。有研究报道,情绪过于激动会病情非常不利,可诱发栓子脱落[2],因此护理人员此时要耐心安慰患者,帮助患者保持情绪的稳定。向患者详细讲解治疗的目的和方法,使其对诊疗情况了解清楚,以减少不必要的疑虑感。同时,护理人员应及时取得家属的理解和配合,指导患者家属对患者加强心理支持和关爱,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3溶栓及抗凝护理:对于急性肺栓塞患者来说,溶栓和抗凝疗法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溶栓和抗凝疗法能使患者栓塞的血管再通,迅速降低右心前阻力,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但溶栓治疗其并发症也比较多,最常见的出血,患者平均发生率为5~7%。因此护理人员的临床护理非常重要,平时不仅要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还有注意观察患者皮肤、黏膜等部位有无出血,发病后是否有咯血、便血等现象。同时护理人员还应严密观察患者神志情绪的变化,一旦发现有头痛、呕吐等症状,要第一时间报告给医生,以预防患者脑出血的发生。另外,各种抢救用品治疗期间必须备好,防止溶栓后部分栓子直接进入冠状动脉,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后果。

3.4生活护理:急性肺栓塞患者在病情得到一定控制时,需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根据患者病情变化给予鼻饲或进食易消化、富含营养的流质食物,并注意补充水果、蔬菜、粗纤维的合理膳食进行搭配,防止诱发急性肺栓塞的因素发生。对有血栓形成者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进行预防性抗凝治疗。督促患者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对于抗凝剂需终身服用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安排患者复查的时间,保证患者坚持服药。

4.讨论

急性肺栓塞是患者肺循环障碍所导致的病理综合征,由内源性栓子堵塞引起[3]。肺栓塞临床主要表现以呼吸急促、胸痛或胸闷、晕厥、休克为主的一组临床症状,其特点是发病比较急,若巨大血栓阻塞患者的肺动脉主干,严重情况下患者可发生猝死。因此,对于急性肺栓塞患者,及时准确的治疗以及适当的护理是抢救其成功的关键。此病对临床护理人员要求也比较高,护理人员不仅要了解本病的临床症状和发病特点,也要具备准确评估患者病情的能力,并能很好的配合医生提高抢救的成功率。此外,为防止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早期协助患者在床上进行肢体运动是有效的护理措施[4]。

本研究在临床医护人员的密切观察和高度重视下,选取的80例急性肺栓塞患者均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在溶栓、抗凝治疗过程中易发生并发症,但本组无一例发生。总之,临床医护人员对患者病情首先要高度重视和密切观察,其次对患者要及时发现、正确诊断、有效治疗,在此基础上针对性的加强对患者的临床护理,才能让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李柳芳,李芳,梁真,等.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溶栓抗凝治疗的护理11例[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12-13.

[2]杜林林,卢中秋,李玉苹,等.急性肺栓塞早期诊断及误诊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124-125.

血栓病人护理要点篇8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治疗;护理

【中图分类号】R65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1959(2009)10-0059-01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绝大多数发生于下肢,主要由静脉曲张、长期卧床、腹部手术后、妊娠、肿瘤、血液高凝状态所致,临床表现为小腿肿胀、疼痛,感染溃烂。治疗效果不佳,常造成下肢深静脉阻塞或静脉瓣功能不全,偶尔可能会由于血栓脱落而引起严重并发症,如肺栓塞,危及生命。本病常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我院于2007年6月~2009年2月对25例DVt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25例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23~86岁,平均年龄(52±12)岁。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20例,晚期肿瘤、外科手术后及长期卧床者15例。病变累及左下肢15例,右下肢8例,右上肢2例。所有患者均无血栓病家族史。

1.2临床表现:患者表现为肢体肿胀、疼痛、跛行,肢体周径增粗2~12cm。全组均经彩超或静脉造影、血管多谱勒检查诊断为DVt形成。其中中央型8例,混合型10例,周围型6例。病程6h~1个月。25例均不伴有出血性疾病及严重肝肾功能不全。

1.3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即给予肠溶阿司匹林口服,治疗剂量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异,直到手术前24h停用。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手术后第5d行美国pHiLipS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双下肢深静脉。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时给予尿激酶溶栓20~30万u溶于20~40ml注射用生理盐水中,于患肢足背静脉用微量泵缓慢以每小时100ml的速度注入,在注入时不解止血带,以利于药物进入深静脉。溶栓时严密监测凝血功能及观察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点、淤斑和鼻腔、齿龈有无异常出血、针眼处有无渗血及血肿、有无血尿、黑便等,如有上述情况,及时对症处理。

1.4疗效判断标准:①治愈:治疗后患侧肢体肿胀完全或基本消失,皮肤色泽基本正常,与健侧肢体对比肢围差小于1cm,活动不受限制;②有效:临床症状改善,但肢体围差大于1cm;③无效:治疗后症状及体征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

2结果

本组25例病例中治愈10例,有效15例,治疗有效率为100%,临床治愈时间为3~22d,平均13.2d。溶栓期间,有1例发生穿刺点渗血,经对证处理后均顺利出院。

3讨论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率日益增加,并发肺栓塞的危险性较高,威胁患者生命,其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甚至致残。当前研究认为,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是血流滞缓、静脉壁损伤和高凝状态,其危险因素包括年龄、肥胖、静脉血栓病、静脉曲张、凝血机制异常,长期卧床,外科手术等。

近年来,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已广泛应用和推广,是预防术后下腔静脉血栓肺栓塞的有效方法。同时腔内导管溶栓治疗DVt,使溶栓药物直接与血栓接触,提高了溶栓效果,是治疗DVt的一种疗效良好而且安全的治疗方法。不过目前对DVt形成的治疗方法仍有争议。手术治疗只适用于发病48~72h的患者,而老年DVt形成患者因伴发疾病的影响,早期诊断不易。老年患者多因身体等原因,加上手术创伤,手术治疗并发肺栓塞、再发血栓的几率较大。因此,对老年DVt形成患者行及时的溶栓、抗凝等非手术治疗,不失为一种较为稳妥的方法。对有可能发生栓子脱落引起肺栓塞的患者,可先行腔静脉滤器置入,再溶栓。

同时静脉血栓栓塞如不及时观察治疗,可导致患肢完全或部分功能致残,甚至发生致命的肺栓塞。因此,在预防和治疗中,护理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组25例患者在溶栓过程中,由于护理工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做好术前心理护理及术中护理,运用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耐心予以解释,做好家属及患者的思想工作,使患者及家属对病情治疗效果和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有较深刻的认识。本研究结果显示,25例患者中,治愈10例,有效15例,治疗有效率为100%。

总之,对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方便的治疗方法。但应注意溶栓期间要求患者卧床休息,抬高患肢,避免按摩、挤压患肢,防止栓子脱落导致肺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彦,王予轩,刘志梅.对肝瘤介入治疗中疼痛患者进行的心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5):424

[2]杨鸿群,陈华征,黄跃金.脑卒中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5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2):37-38

[3]王桂英,付丽华.创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9,18(9):405-406

[4]解淑芹.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4,9(2):9

[5]李亚玲,王桂云.微泵给药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3,18(2):118

血栓病人护理要点篇9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4)01-0151-01急性脑梗死(aiCD)是由于血栓堵塞脑动脉血管引起的一种疾病,其特点是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病死率高,75%的脑梗死是由于急性血栓形成或其它部位的血栓转移,导致局部脑血管闭塞造成的。急性期溶栓治疗已经成为降低梗死面积和致残率的最有效方法。而做好溶栓护理观察是其治疗效果的保证。现就近几年脑梗死溶栓的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12年7月~2013年6月对我院神经内科住院72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实施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进行分析。

1.2疗效对住院72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以静脉溶栓治疗,治愈54例,占75%,好转15例,占21%,无效3例,占4%。

2护理

2.1溶栓治疗前的护理

急性脑梗塞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急性脑梗塞发病6小时内为静脉溶栓治疗的黄金时间需尽量缩短入院到给药的时间,护理配合需做到迅速准确耐心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应用尿激酶的重要性及不良反应,消除患者的恐惧情绪,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患者或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方可进行溶栓治疗。即采集血标本进行血常规、凝血五项、肝肾功能、血糖和电解质等检查,连接心电监护仪进行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的监测,密切观察心率、心律、血压的变化。遵医嘱吸氧以提高血氧含量,防止低氧血症,备好抢救药物和药品。为了减轻反复穿刺给患者造成的痛苦,建议留置静脉针,以保护血管,必要时加床档,避免跌倒等意外发生。

2.2溶栓治疗过程中的护理

2.2.1立即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迅速,准确,安全地将溶栓药物尿激酶输入患者体内,用量为每次150万u,溶于生理盐水100ml中,按要求30分钟内输注完毕。

2.2.2在使用尿激酶溶栓过程中要经常了解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瘫痪肢体肌力变化,注意有无头痛、恶心、意识障碍等脑出血的征兆,有无牙龈出血、呕吐血性或咖啡样物、黑便等消化道出血的征兆,有无皮肤粘膜出血点、斑块等,并注意尿及分泌物的变化。如出现头痛、恶心、烦躁和血压上升,立即通知医师终止溶栓治疗,避免发生脑出血。以急性脑卒中住院病人大多伴有高血压、应避免使用或慎用降压药,但不能高于180/150mmHg,否则应按医嘱使用降压药使血压逐渐下降,一般控制在130-160/70-90mmHg为宜。

2.3溶栓治疗后的护理

2.3.1溶栓病人中常见有左房栓子或颈总动脉软斑块脱落,引起新的栓塞,为防止新栓子脱落,应指导病人溶栓后2h内绝对卧床休息,减少探视和搬动。24h内在医护人员指导下以床上活动为主,不宜过早离床活动。

2.3.2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和观察药物疗效,发现问题及时通知医生。

2.3.3合理饮食,指导病人进食高蛋白、低盐、低脂、低热量的清淡饮食,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多食蔬菜、水果、谷类、鱼类、豆类,避免粗糙、生硬和过热,防止损伤消化道粘膜造成出血,戒烟、戒酒,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的发生。

3讨论

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使大部分患者闭塞动脉再通,提高临床疗效。溶栓治疗时间窗是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的,仅以发病时间不超过6h作为治疗标准是不够全面的,应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基础病情、侧支循环建立情况合理放宽溶栓时间窗,最大限度降低患者的病残率,提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之,及时、正确的溶栓治疗,严密观察和精心的护理,可以提高急性脑梗塞病人的抢救成功率和减少致残率,是治疗效果的保证。

参考文献

血栓病人护理要点篇10

沈阳市骨科医院创伤骨科二病房,辽宁沈阳110044

[摘要]目的了解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预防措施,降低其发生率。方法对该院2014年6月—2014年8月收治的115例下肢骨折患者进行病例回顾性分析,分析不同护理方式对下肢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的影响。结果115例病例中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6例,发生率5.2%,常规护理加下肢气压泵护理可有效的减少骨折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与常规护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骨折长期卧床患者,应采取常规护理加下肢气压泵护理,以有效地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概率,减轻病人的痛苦。

http://

关键词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5)01(c)-0138-03

effectivenursingmeasuresforthepreventionofDeepVenousthrombosisofLowerextremity

SUnaijing

theSecondwardofDepartmentoforthopaedictrauma,ShenyangorthopedicHospital,Shenyang,Liaoningprovince,110044,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understandtheeffectivenursingmeasuresforthepreventionofdeepvenousthrombosisoflowerextremitysoastoreducetheincidenceofthedisease.methodsaretrospectiveanalysiswasconductedon115patientswithfractureoflowerlimbadmittedinourhospitalfromJune2014toaugust2014.andtheeffectsofdifferentnursingmethodsontheincidenceofvenousthrombosisoflowerextremitywereanalyzed.Resultsofthe115cases,6caseshaddeepvenousthrombosisoflowerextremity,theincidencewas5.2%.Conventionalnursingandlowerlimbpneumaticpumpnursingcouldeffectivelyreducetheoccurrenceofvenousthrombosisoflowerextremity,comparedwiththenursingeffectoftheconventionalnursinggroup,thedifferencebetweenthegroupswasstatisticalsignificant.ConclusionForlong-termbedriddenfracturepatients,conventionalnursingandlowerlimbpneumaticpumpnursingcaneffectivelyreducetheprobabilityofdeepvenousthrombosisoflowerextremityandthepainofthepatients.

[Keywords]Fracturepatients;Deepvenousthrombosisoflowerextremity;prevention;nursing

[作者简介]孙爱静(1973.6-),女,辽宁沈阳人,本科,主管护师,主要从事临床护理工年。

下肢DVt是骨科卧床患者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1-2]。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系统内不正常凝结,堵塞管腔,导致下肢静脉回流障碍的一种疾病,血栓形成大多发生在制动状态,尤其是下肢骨折需要长期卧床的患者[3-4]。如何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减少骨折患者长期卧床而引起并发症,成为了骨科护理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现将2014年6月—2014年8月该院骨科的115例下肢骨折患者进行病例分析,探讨如何更加有效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115例下肢骨折需长期卧床患者,男78例,女37例,年龄18-80岁,平均年龄55岁,小于55岁的例有71例,大于等于55岁的例有44例。其中患有糖尿病的患者有21例,未患有糖尿病的患者有94例。患有高血压患者有20例,未患有高血压的患者有95例。59例患有胫腓骨骨折。36例患有多发骨折。62人患有骨盆骨折。所有患者手术前均进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证实均未发生下肢DVt。

1.2分组及护理方法

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为常规护理组和常规护理加下肢气压泵护理组,常规护理为54例,给予患者下肢气压泵治疗为61人。比较两组年龄,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病情况,骨折部位均无差别。常规护理方法为:①对于年龄>60岁,小腿骨折尤其并外伤者,以及吸烟、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高危人群,给予严密的病情观察,以及相应的基础护理。②遵医嘱给予口服利伐沙班日一次或腹壁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钙4100U以预防DVt。③对于高危人群做好病情宣教和功能指导。常规护理加下肢气压泵护理为患者除常规护理方法外,另加患者下肢气压泵治疗2~3次/d,10~15min/次,压力值根据患者病情调整。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不同护理方式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对发生静脉血栓和未发生静脉血栓患者进行包括性别、年龄、骨折部位、是否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病症进行分析。分析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与性别、年龄、骨折部位、合并症的关系。

1.4统计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不同护理方式两组数据进行配对四格表χ2检验,各个影响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

2结果

(1)不同护理方式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情况比较,常规护理组,54例,5例发生静脉血栓;常规护理加下肢气压泵组61例,1例发生静脉血栓,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对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因素比较:115例骨折患者手术后,共有6名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比较发生静脉血栓和未发生静脉血栓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部位、是否患有糖尿病、是否患有高血压冠心病、骨折部位等情况,可知男、女比较无差别,年龄、是否患有糖尿病、是否患有高血压冠心病、骨折部位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高致残率、高致死率的骨科手术并发症,外伤骨折患者下肢DVt形成的报道较多,患者创伤骨折后,由于血管内膜损伤,炎性介质释放,促使凝血激活酶的形成和血小板凝聚,这三种问题是深静脉血栓在病理学上的主要发生因素[5-6]。患者骨折后卧床、制动等因素均可以使下肢静脉血流减慢,血液淤积,更促使下肢DVt形成,尤其手术后的特殊体位要求,局部肿胀加上疼痛,四肢活动减少,且术后恢复时间长,长期卧床导致血液速度减慢,更容易形成下肢DVt[7-8]。

研究表明血栓形成与年龄,骨折部位,合并糖尿病及高血压冠心病有关,与性别无关。55岁以上患者发病率显著高于55以下患者的发病率。多发骨折、盆骨骨折及胫腓骨骨折发生率分别为14%、6.5%和1.7%。其中,多发骨折和盆骨骨折的患者的发病率显著高于胫腓骨骨折患者的发病率。合有糖尿病患者的发病率是没有糖尿病患者发病率的2倍,合有高血压冠心病患者的发病率是没有高血压冠心病患者的5倍。年龄较大者、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患者易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多发骨折和盆骨骨折的患者易发生下肢静脉血栓。骨折患者中,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疾病的,应重点预防,加强护理;多发骨折、鹏骨骨折的患者,也是静脉血栓发生的重点,也应重点预防。

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后,患者的最常见症状和体征有患肢疼痛、肿胀、皮肤温度增加、皮肤颜色发生改变、患肢呈非凹陷性水肿,最长发病的血管有腘静脉、股静脉和髂静脉[9]。

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主要包括药物预防,临床常用肝素钠进行预防[10]。该研究表明,术后需长期卧床患者,常规护理同时应做好气压泵治疗,被动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因血液回流受阻而引起DVt。可以有效的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同时应鼓励患者及早进行患肢活动,包括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例如足部活动等,还指导其进行肌肉收缩锻炼,加速血液的静脉回流,可有效的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但注意活动要以患者个体素质差异而定,要循序渐进、慢慢增加活动量,以患者不感到疲劳为宜,每组动作持续做10~15min/次,2~3组/d[11-12]。另外,还应护理措施综合应用,应为患者制定一系列详细全面的护理措施,与药物治疗相辅相成,以达到最好的预防效果[13]。为骨折患者做好健康宣教是预防DVt必要手段。糖尿病患者等下肢深静脉血栓高危患者应该避免在下肢静脉做穿刺,尤其应避免在已经出现炎症反应部位进行穿刺,可以为需要长期输液的患者进行留置针穿刺方式进行注射[13]。嘱患者戒烟并讲解吸烟的危害性[14]。吸烟会延缓骨折愈合,并增加并发症风险。避免患者下肢静脉受压、特别是对一些高危病人术中应进行下肢按摩,预防血液淤滞[15]。同时结合抗凝药物治疗,口服药物或注射药物均可以降低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严密观察,细致护理,准确用药,指导功能锻炼,针对性地制定预防性护理措施,积极进行功能锻炼,护理中配合气压泵治疗是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键。

http://

参考文献

[1]蒋鹏,刘建龙,贾伟,等.骨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致肺动脉栓塞诱因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2,92(45):3224-3226.

[2]patelap,Koltzmt,SansurCa,etal,ananalysisofdeepveinthrombosisin1277consecutiveneurosurgicalpatientsundergoingroutineweeklyultrasonography[J].Journalofneurosurg,2013,118(3),505-509.

[3]KimJ,Kangseung-Baik,namkyungpyo,etal.Retrogradeintramedullarynailingfordistalfemurfracturewithosteoporosis[J].Clininorthopdicsurgery,2012(4):307-312.

[4]宋利红.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3(4):347-348.

[5]李红,文慧琴.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6):376.

[6]Leonmm,Cojocarue,CobzaruR,etal.theroleofstatinsindeepveinthrombosis[J]RevmedChriSocmednatiasi,2012,16(3):817-22.

[7]HierholzerC,vonRüdenC,ptzelt,etal.outcomeanalysisofretrogradenailingandlessinvasivestabilizationsystemindistalfemoralfractures:aretrospectiveanalys[J].indianJorthop,2011,45(3):243-250.

[8]袁旭,何明菊.骨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29):277-278.

[9]LinkBC,BabstR.Currentconceptsinfracturesofthedistalfemur[J].actaChirorthoptraumatolCech,2012,79(1):11-20.

[10]KammerlanderC,Riedmüllerp,Goschm,etal.Functionaloutcomeandmortalityingeriatricdistalfemoralfractures[J].injury,2012,43:1096-2101.

[11]杨荷兰.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3,19(5):771-775.

[12]palmuSa,Lohmanm,paukkuRt,etal.Childhoodfemoralfracturecanleadtoprematureknee-jointarthritis.21-yearfollow-upre-sults:aretrospectivestudy[J].actaorthop,2013(84):71-75.

[13]GarnavosC,Lygdasp,LasanianosnG.RetrogradenailingandcompressionboltsinthetreatmentoftypeCdistalfemoralfractures[J].injury,2012(43):1170-1175.

[14]wangQ,ZhangXL,ChenYS,etal.Resurfacingarthroplastyforhipdysplasia:aprospectiverandomisedstudy[J].JBoneJointSurgBr,2012,94(6):768-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