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儿童素质教育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28:00

青少年儿童素质教育篇1

关健词:精致化管理青少年儿童诚信学校家庭社会诚信教育

一.精致化管理理念

精致化管理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互交融的管理,是追求卓越、精益求精、周到细致、精雕细刻的管理,是既注重细节、过程,又重视结果的管理,是质量与效益同步提高,教育投入与教育产出均衡的管理。

二.社会、学校和家庭三重维度视角下环境对青少年儿童诚信教育的影响

1.社会维度

我国的基础教育历经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纵观其历史不难发现,其重视学校和家庭教育轻视社会教育的诟病一直存在。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这社会成员在青少年儿童教育上的思维和观念。近年来,我们通过一系列案例和现象中清晰地发现,青少年儿童的教育已经有传统的二维因素广泛延展。特别是《穹顶之下》的发表,让整个社会对诚信和道德产生了巨大的争论,从经济领域的造假,到社会层面的不诚信,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社会生活,毫不夸张的说,假冒伪劣、诚信缺失、以及欺诈等相关问题已经覆盖我们生活的多个方面。

2.家庭维度

教育学著名理论“5+2=0”理论成功诠释了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家庭这一载体,是青少年儿童成长发展中最早接触的教育阵地,其对青少年儿童成长和发展的影响贯穿始终切根深蒂固。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作为模仿能力超强的群体,两者之间的社会关系作用必然摩擦出鲜亮的火花。

3.学校维度

现阶段,社会不良风气对学校的影响日益深远,青少年儿童诚信意识的培养,作为教育大基地的学校责无旁贷,而不良风气的盛行和熏染正一步步冲击着诚信体系的构建,学生说谎话、抄作业、考试作弊、金钱交易等行为屡见不鲜,表面上看问题在学生,究其根源,学校和教育本身的隐忧不无责任。

三.青少年儿童不诚信(说谎)的心理原因探析

卢梭曾说,一旦青少年儿童进入成人的道德世界,就等于向他们打开了罪恶的大门,欺骗和撒谎的行为将随着社会习俗和义务而同时产生。青少年儿童说谎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由想象因素引发的青少年儿童说谎问题;二是由担心害怕(害怕被指责、嘲笑、训斥和打骂等)等引发的青少年儿童说谎问题;三是由逃避责任和惩罚或满足自身虚荣心引发的青少年儿童说谎问题;四是因自我掩饰引发的青少年儿童说谎问题;五是因模仿他人引发的青少年儿童说谎问题。

四.精致化管理视角下青少年儿童诚信问题(说谎行为)的矫正

1.充分发挥教育主体的榜样作用

青少年儿童的诚信教育,首先也是教育主体即教师和家长自身的诚信熏陶和教育,教育主体应该注重自身的影响作用,从肢体语言到心理反应都养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作为家长,在青少年儿童思想和意识并未成形之时,从细节上入手,为其树立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作为教师,可以针对性的通过书籍、网络、大众传媒等传播工具多方位多角度对学生进行相关素质教育和引导,培养学生相关认知能力和思维意识。

2.注重教育过程中教育客体的心理反应

一方面,给青少年儿童足够的自尊和自信。据相关调查显示,在家庭中,受到尊重和鼓励的孩子,易于得到相关的发泄和派遣,这样更容易表现出诚信的品质,反之亦然。因此,注重教育的方式,给孩子以相关的自尊和自信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其养成诚信的内在品质。

另一方面,坚持进行鼓励性教育。作为教育主体,改正错误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让孩子主动承认错误,认识错误,反思错误,进而改正错误。这方面,家长和教师应该多给孩子一些理性的鼓励,用细心、耐心和诚心去进行精致化的教育管理行为,助其成长,实现梦想。

参考文献

[1]曹瑞.试论信用型社会环境下如何深化高校大学生的诚信教育[J].中国科技信息,2010(14);

[2]于雪仕.兰素霞加强诚信教育促进学生品德形成[J].剑南文学,2010(6).

青少年儿童素质教育篇2

【中图分类号】R193G479

【文章编号】1000-9817(2013)08-0897-03

【关键词】健康教育;儿童;青少年;健康促进

健康素养是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开始出现的一个新概念,也是近10a来全球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领域特别关注的一个研究议题。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从公共卫生角度诠释了健康素养的含义,认为健康素养代表着“人的认知和社会技能,这些技能决定了个体具有动机和能力去获得、理解和利用信息,并通过这些途径促进和维持健康”。随着对这一领域的不断研究,人们逐步认同健康素养是一个涵盖个体综合能力的概念。2000年nutbeam提出了目前最广为采纳的健康素养理论模型,将健康素养分为3个层面:反映个体对实用健康相关信息的基本阅读、理解以及表述的“功能性健康素养”;关注个体运用个人和社会技能,参与日常生活中健康活动和交流的“互动性健康素养”;强调人对信息的评价分析能力,关注个体能否运用这些技能发展有效的个人、乃至社会和政策活动的“评判性健康素养”。随后,Zarcadoolas等又将健康素养归结为基本素养、科学素养、公民素养和文化素养4个方面。由此可以看出,健康素养包含了多层次、多方面的内涵。它集中强调了作为一种认知和社会技能,有益于个体交流和清晰表达自我健康的需求和倾向,参与有关健康的事务。健康素养概念的提出是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理念上的一个新发展,其理论框架包括健康促进、健康保护、疾病预防、卫生保健和医疗服务利用。

1青少年健康素养的内涵及意义

1.1青少年健康素养界定儿童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关注儿童青少年健康素养,不仅有助于其有效地应对自身健康问题,也是保证全民健康素养的重要前提与基础。目前,国内外有关成人健康素养的研究日趋增多,对成人的相关判断标准已逐步达成共识,但针对儿童青少年健康素养以及相关的判定标准尚不统一。

美国州立学校教育主管官员委员会(CCSSo)通过《美国国家联合评价学生标准》项目(SCaSS)组织诸多专家的论证,将培养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按照金字塔层次划分,由低至高分别确定为核心概念、获取信息、分析影响因素、决策制定、目标设定、人际交流、自我管理和倡导等能力。即一个具备健康素养的学生应该掌握有关健康促进与疾病预防的概念;具有获得真实有效健康信息、健康促进产品和健康服务的能力;养成良好健康行为习惯和减少危害健康的危险行为;能够分析文化、大众媒体、科学技术及其他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同时具备运用人际交流技巧增强健康的能力,运用目标设定和决策的技巧增强健康的能力,倡导个人、家庭和社区健康的能力。

由此可见,涉及儿童青少年健康素养的内涵与对成年人的认定基本一致,指向的是一种保持和促进健康的综合能力。但对于儿童青少年而言,更为强调以自身的发展为基础,能够动用身边一切可获得的资源,包括家庭、同伴、教师、医生、网络等,来帮助自己获取、理解和应用健康的知识、信息与服务,逐步实现对个人健康的管理和维护,以及对环境和他人健康的倡导和促进。

1.2健康素养对儿童青少年发展的影响

世界卫生组织第六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通过的《健康促进曼谷》,明确将提高健康素养作为健康促进的重要行动和目标;认为健康素养作为一种有效资源,可以通过使个体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更加合理有效地利用医疗资源,为个体和社会带来效益。eichler等通过系统综述发现,美国每年由于低健康素养所导致的额外花费占到全部医疗卫生费用的3%-5%,平均每个病人因低健康素养每年多增加的医疗费用达到143—7798美元。研究证实,是否具有健康素养及其技能,相比年龄、收入、工作状态、教育水平、种族等对个体健康状况和健康结局具有更强的预测性。一个人只有拥有健康素养,才可能驾驭复杂的卫生保健体系,以及在非临床背景之下更为广泛的卫生环境。

低健康素养问题不仅关系到成人的健康结局,而且已成为影响或危及儿童青少年人群健康的一个潜在因素。美国教育统计中心的报告指出,在八年级(即初中)学生中,有26%的学生素养得分低于基本阅读水平,超过1/4的儿童青少年无法认识和理解与健康相关的基本信息和概念。2005年,Gray等通过定性研究对英国、美国中学生的功能性、互动性和评判性健康素养现况进行探讨,发现青少年这3个方面的健康素养都面临着相应的问题与挑战。我国2008年首次公民健康素养调查报告指出,15—24岁青少年群体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仅为6.3%。儿童青少年正处在人生发展和各种行为形成塑造的重要时期,其健康素养与健康危险行为的形成密切相关,较低健康素养的儿童青少年更易发生吸烟等健康危险行为、其他问题行为(如侵犯他人、携带枪支)、肥胖等。Brown等就健康素养对早期青少年养成健康促进行为的影响进行探索,结果显示理解健康信息有困难、自我效能低是影响学生将所学健康知识付诸实践的阻碍因素。台湾学者以1601名高中生为调查对象,发现健康素养明显关系到青少年自我报告的健康状况和健康促进行为,特别是有关营养和人际关系方面的健康行为。目前,越来越多的网络系统进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儿童青少年是各种传媒,特别是新媒体使用的重要人群。面对媒体中错综复杂、真假难辨的健康信息与服务,他们需要具备寻求、判断和应用健康信息与服务的能力。因此,让儿童青少年学会有效获取和准确应用健康信息及服务意义重大。Ghaddar等对美国得克萨斯州261名高中生研究结果显示,高中生个体的健康素养与自我效能、寻求网络健康信息资源密切相关。与成人相比,尽管儿童青少年接触临床医疗系统相对较少,用于医疗服务的费用也较低,但不能完全排除儿童青少年对卫生服务的利用。近年来有研究报道,一些疾病(如哮喘、结核病、糖尿病以及一些精神性疾病)在17岁以下人群中的发生率在逐年上升。因此,帮助患有以及面临这些疾病威胁的儿童青少年人群,合理利用医疗卫生服务系统,掌握必要的自我健康管理等技能,有效预防疾病的可能风险,直接关系到他们成年期以及终身的健康。

2学校健康教育与健康素养的交互作用

健康是促进人类全面发展的基础,教育是个体获得健康素养的媒介,而健康素养的充分提高又受文化、语言以及环境的影响。学校的基础教育为学生提供了学习掌握基本阅读、认知能力的可能和机会,也为促进儿童青少年获得教育继而提高健康素养搭建了平台。manganello以社会生态学理论为依据,提出了改善儿童青少年健康素养与诸多的影响因素有关,尽管儿童青少年的个体特征、家庭、同伴、大众传媒、医疗卫生系统等因素都存在作用,但在整个框架中,仅有教育系统与健康素养具备双向的相互关联作用。

学校健康教育早已被公认是一项增进儿童青少年健康,进而促进全社会健康的有效策略。Kolbe概括了学校卫生和健康促进计划可以达到的4个目标:提高学生的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健康行为的形成和增进健康,提高教育的成果,增进社会的成果。国外的一些研究也证实了健康的学生才是最成功的学习者。有证据表明,将促进健康素养技能的发展作为学校健康课程的一部分是对未来人类健康的投资。Higgins等以社会生态学理论为模型,以学报的健康教育课程为传播媒介,初步探索了健康教育对高中生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认为学校健康教育课程提供了帮助学生通向发展健康素养的途径。StLeger研究也证实,学校健康教育最有可能以多种形式,如课堂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健康素养的养成。笔者也曾对中国学校健康教育与中小学生健康素养的相关作用进行过探讨,结果提示尽管我国中小学生健康素养的水平还是有限和不平衡的,但学校确实有能力实现促成学生具备健康素养的目标。学校健康教育无疑是一种有效提高和改善儿童青少年健康素养最赋潜力的方式。

3机遇和挑战

目前,提高人群健康素养已成为21世纪全球所面临的挑战,是对未来人类健康的一项投资,学校健康教育如何帮助儿童青少年发展必要的健康素养,为成年期及其终身健康奠定基础,更是面临着可能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

青少年儿童素质教育篇3

附一

《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指南》

引言

我国儿童青少年吃零食的现象已较为普遍,为了培养他们建立有利于健康的饮食习惯,保证其正常生长发育,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受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的委托,于2006年~2007年研究和编制了《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指南》,此项工作得到了中国营养学会专家的大力支持,也广泛征求了相关领域的意见。

一、背景

3岁~17岁是儿童青少年的重要生长发育时期,更是智力发展的重要阶段,科学平衡的膳食不但可以保障儿童青少年的良好生长发育,还可以降低患营养相关疾病如肥胖、血脂异常、糖尿病等的危险性。

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表明,我国儿童青少年的膳食结构与膳食质量与1992年相比已经优化但尚未达到合理,还存在着亟待解决的维生素a、铁、钙等营养素缺乏的问题。城乡儿童青少年的体格发育在逐渐改善,然而在农村地区有着不容忽视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现象,数据显示,城市0岁~6岁儿童超重率为3.6%、肥胖率为1.9%,7岁~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为8.5%、肥胖率为4.4%,其中大城市7岁~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率为21.2%,正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1991年以来,我国城乡3岁~17岁儿童青少年的零食消费率和平均零食消费量都呈上升趋势,学龄前儿童尤为突出。2002年我国3岁~17岁儿童青少年的零食消费率在35.1%,城市55.7%,农村29.6%。研究显示,零食在儿童青少年每日能量和营养素摄入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其中总能量的7.7%来自零食,零食提供的膳食纤维为18.2%、维生素C为17.9%、钙为9.9%、维生素e为9.7%、铁为6.9%、锌为6.3%。

二、目的和意义

在儿童青少年中吃零食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为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应当对他们的零食消费观念及行为予以正确的引导。制定本指南并非鼓励儿童青少年消费零食,而是指导他们在不影响正餐的前提下,合理选择、适时适度消费或者必要时限制食用零食。

本指南制定目的:第一,指导儿童青少年、家长或抚养人、教师等能够正确认识零食食物及特点,从而使儿童少年合理选择、适时适度消费零食,保证身体良好发育。第二,为相关部门、企业等机构团体或个人提供建议,创建有利于培养儿童少年良好零食消费行为的相关政策及食物环境。

本指南自后,还将在实际使用中不断验证和修改完善。

三、内容

目前,我国儿童青少年的膳食营养状况还存在诸多问题,努力完善正餐的食物结构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措施。同时,正视儿童青少年吃零食的实际情况,加以正确引导,将有利于他们做到合理膳食,减少和改变不良的零食消费行为。

本指南适用于3岁~17岁的城乡儿童青少年。从营养与健康的角度,本指南强调食物摄入要以正餐为主,零食不可以代替正餐。如果有吃零食的需要,则可以参照一下不同儿童青少年的零食消费指南。

本指南对于零食的定义是:非正餐时间食用的各种少量的食物和饮料(不包括水)。

不同年龄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分类指南

1.3岁~5岁儿童

3岁~5岁学龄前期是培养良好饮食行为和生活方式的重要时期。此时期的儿童常常模仿家长和教师,因此,家长、教师应该以身作则,教育和引导儿童正确认识事物的特点,帮助儿童建立有益健康的饮食行为。

(1)零食应是合理膳食的组成部分,不要仅从口味和喜好选择零食

学龄前儿童在定时定量吃“三餐两点”或“三餐一点”的基础上,还可以选择适当的零食作为正餐必要的营养补充。选择零食时,不要一味满足儿童的口味和喜好,以防止儿童养成乱吃零食、只吃零食、不吃或少吃正餐的习惯。

(2)选择新鲜、易消化的零食,多选奶类、水果和蔬菜类的食物

奶类和食物含丰富优质蛋白质和钙,新鲜水果和蔬菜类零食含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多选此类食物有益儿童的健康。

青少年儿童素质教育篇4

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及第二次突增起从青春早期,包括体重、身高及身体素质。2一3年后达青春期的高峰,后速度变慢。在青春突增敏感期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对少年儿童健康发展具有良好作用。测定目的是:(1)研究少年儿童群体生长发育普遍规律;(2)制定本地区少年儿童生长发育正常值;(3)探索内外因素对少年儿童生长发育影响,找出主要影响因素提出相应干预措施;(4)评价不同学校保健措施对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的实际效果。

研究本课题目的是:对河北省少年儿童身体素质在自然成长过程中的敏感期进行测定并提出相应体育教学模式。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少年儿童身体素质敏感期研究对象为05年河北省学生体质健康调查资料中城市6-18岁无严重疾患的正常男、女学生。

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对象为本市中小学共5所学校的少年儿童

2.2身体素质敏感期临界值及其敏感年龄确定

河北省城市学生身体素质发展敏感期,增长值平均值±0.5s来确定临界值,各年龄组、各项运动指标的年增长值大于临界值,为该项指标敏感年龄。

2.3各身体素质指标

反映少年儿童运动能力发育,一般用某一运动项目反映一种素质特征。(1)50米跑-速度;(2)10米x4往返跑-灵敏性;(3)50米x8往返跑、1000米跑或800米跑-速度耐力;(4)仰卧起坐-女子腰腹肌力量,引体向上-男子肩背肌力量,斜身引体-男生上肢力量;立定跳远-下肢爆发力(5)立位体前屈-柔韧性。

2.4设计发放问卷

设计问卷《中小学生体育教育课程内容设计》,写明了各个身体素质发育敏感年龄。08年6月在石家庄、保定城市中小学教龄在10年以上的体育教师中,随机抽取了部分教师进行调查,经检验问卷具有较高的信效度。问卷共发出200份,收回200份,剔除无效问卷,有效率为95.75%。

2.5体育健康课程实验

根据问卷统计及大量文献资料,设计了体育教学课程模式。08年9月,在新生的学生(n=300,年龄9-15岁)中实验体育教学模式。共两个学期,每学期36学时,实验前、后分别在学生中发放《少年儿童身体自尊量表》。

2.6数据统计

实验前后收集的数据应用spss13.0软件包统计处理。检验采用χ2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水平p<0.05及p<0.01。

3结果与分析

3.1身体素质自然发育敏感期

少年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的作用是随年龄增长发生变化。

在发育速度较快时期,身体机能对环境因素影响敏感,此时是选材训练的大好时期,被称为运动素质最佳敏感期。

3.2学生身体素质发育敏感期的特点

测试得出,大部分学生身体素质呈现2个或多个敏感时期,第一敏感时期增长速度大于第二敏感时期。女孩身体素质发发育敏感期早于男孩,男孩身体素质敏感期在12岁以后,女孩却呈现出较早年龄特征,这与女孩青春期早于男孩有关。儿童的柔韧素质越早训练越好。但测试得出,代表柔韧素质立位体前屈其敏感期贯穿整个少年发育阶段。与柔韧素质敏感期有相似特征还有女孩腰腹肌力量。这表明柔韧素质训练虽然越早越好,但如果错过了早训练阶段,无论是柔韧素质还是腰腹肌力在青春期的任何阶段开始练习都有很显著变化。速度和弹跳素质敏感期表现出较早特点,这与文献资料一致。

3.3课程的安排

(1)根据少年儿童身体素质敏感期特点,小学阶段重点发展弹跳素质、速度素质和柔韧素质同时,可进行综合素质练习。体育课程要内容多新颖,调动学生积极性,使教学改革有实质性变化。(2)初中一年级以提高速度素质、柔韧素质和弹跳素质为主,但向技术性运动项目转移,目的是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喜欢运动项目。(3)初中二年级增加力量和耐力素质练习,减少速度和弹跳素质练习,仍以技术性运动项目为主要练习。(4)初中三年级以增加力量及耐力练习为主,通过训练强度提高身体耐力及增加抗阻练习提高力量素质。

3.4《少年儿童身体自尊量表》实验前、后对比分析

《少年儿童身体自尊量表》的适用对象为9-15岁;实验半年后对不同年级实验班和对照班发放问卷,经过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得出结果:实验班健康值随年级增长呈增长趋势,但平均值均大于非实验年级。表明实验班的学生健康均好于对照班;运动的技能不论何年级实验班与对照班都有显著差异,表明,经过半年课程实验实验班学生认为自己擅长体育运动有信心能超过其他同学。在身体素质测试指标中,速度、力量、耐力经过半年学习,实验组和对照组有显著差异。说明敏感期阶段,重视敏感素质训练可提高敏感素质,对运动成绩也起到事半功倍效果。

4.讨论

4.1少年儿童身体素质发展规律

身体素质指标反映少年儿童运动能力发育,常用一种运动项目反映某种身体素质。少年儿童运动能力有一定发展规律,在注重全面发展的同时,也要尊重身体发育规律。最主要的是发展少年儿童协调能力及各种运动技能,学习多种运动项目技术。通过游戏培养学生竞赛心理品质,发展运动素质。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良好有效的以年龄为主要特征的纵向系列体育教育模式。

4.2少年儿童体育课程设置

国外某些学校对体育教育环境研究显示,有规律体育课没有足够的强度,不能增强提高学生与健康相关适能。有学者建议应该建立一个良好有效的体育教育模式,教育学生从学校开始从事体育运动重要性。我国的《体育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表述也不清楚,"以身体练习为主要的手段"表述不够全面,缺乏对主要内容描述,容易导致产生轻视运动技术。因此部分学者疾呼《课标》要"还原体育教学真面目,使体育课程真的能反映体育运动本质属性。本课题就是贯穿《课标》精神,结合《课标》提出方针政策进行体育教学模式研究。

通过对运动技术学习及运动强度的增大带来的耐力和力量增加,面对挑战性运动项目,能从中体验到其中乐趣。问卷调查显示,课程模式设置与实施具有一定的实效性。

5.结论

5.1身体素质发展在不同年龄阶段自然增长速度明显不同,各项身体素质发展都有1~3个敏感期,而柔韧素质贯穿整个少年儿童时期教学。

青少年儿童素质教育篇5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8号)。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少先队工作的意见》(云青联发[20****]42号)精神,充分发挥我市少先队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现就进一步加强少先队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进一步加强少先队工作的重要意义

1、中国少年先锋队是中国共产党创立和领导的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是少年儿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预备队。据最新统计,我市6到14周岁的少年儿童有249531人,其中少先队员有214001人。加强少先队工作,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团结教育少年儿童的核心作用,对于实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这一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长期以来,少先队在党的领导和共青团的带领下,在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主动适应时展的要求,坚持实践育人,广泛开展“手拉手”、“雏鹰争章”、“科技小能手”、“文明小使者”和“民族精神代代传”等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活动,坚持用正确的思想启迪少年儿童,用科学的知识充实少年儿童,用生动的实践锻炼少年儿童,用先进的典型激励少年儿童,对促进少年儿童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对全党全社会大力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形势要求,面对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必须采取更加有力措施,进一步加强少先队工作,充分发挥少先队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二、进一步明确少先队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作用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3、少先队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共青团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少先队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竭诚为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服务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少年儿童的主体作用,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增强少先队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争取各方面支持,为少年儿童的成长进步营造良好的环境。

4、少先队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主要任务是:(一)教育引导少年儿童树立远大理想,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牢固树立起振兴中华的雄心壮志。(二)教育引导少年儿童养成优良品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道德,养成文明礼貌、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好品行。(三)教育引导少年儿童培养过硬本领,发愤学习,打好知识基础,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的课外校外活动,不断培育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四)教育引导少年儿童锻炼强健体魄,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磨练勇敢顽强的意志,以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学习生活。

三、把少先队工作纳入基础教育发展的总体格局

5、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在规划本县区教育发展时,要把少先队工作作为重要内容统筹安排,充分发挥少先队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研究解决少先队事业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负责同志要参与同级少先队工作委员会工作,要把少先队工作纳入学校德育工作的督导评估范畴,作为学校综合性督导评估的具体内容,加大少先队在德育工作中的权重。

6、要保证每周至少有1个课时的少先队活动时间,少先队活动可与学校的其他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要有必要的活动经费。把少先队基础建设作为学校整体发展规划的一部分,建设好少先队队室、鼓号队、广播站等少先队活动阵地。支持和指导少先队按照民主选举、定期轮流任职的原则,完善队干部的任职,培训和管理。把少先队工作作为市青少年宫及各县区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的重点工作,发挥青少年宫、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的阵地育人作用,支持少先队组织开展夏令营、冬令营、红色旅游、绿色旅游以及各种参观、瞻仰、考察和体验活动。

7、少先队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对象和目标是一致的,它们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在开展养成教育、综合实践活动、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校本课程开发以及开展教学改革时,要充分发挥少先队的作用,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少先队工作,让少先队工作融合于学校课程改革之中,拓展活动空间,创新工作方式和内容,使少先队工作有新的突破。要加强对少先队“雏鹰争章”活动的指导和支持,把养成教育与争章实践活动有机结合,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争章实践活动,提高少年儿童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把“雏鹰奖章”作为衡量少年儿童内在素质和能力的重要依据,推动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具有少先队特色的“雏鹰争章”活动的健康发展。同时,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在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中的作用。依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支持少先队维护少年儿童合法权益。各少先队组织要因地制宜地开展“禁毒防艾”“模拟法庭进校园”等法制教育活动,增强少年儿童知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和自护能力。

四、大力加强农村和城市社区少先队工作

8、要把农村少先队工作作为创建文明村镇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少先队在传播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上的独特作用。目前,我市农村少先队员总数是199625人,占6-14岁少年儿童总数的80%,教育行政部门要适应农村城镇化发展和教育资源逐步整合的形势,支持农村乡镇中心校的少先队组织建设,发挥其示范作用。要按照“有组织、有阵地、有活动、有队伍、有机制”的基本标准,加强对农村少先队工作的督导和评估。不搞“大而全”,要搞“特而精”,以适合农村少年儿童开展的活动为载体和突破口。支持少先队广泛开展“手拉手”互助活动。教育、农业、科技、环保等部门在农村学校劳动实践活动和场所建设中要重视发挥少先队作用,支持少先队开展“争当科技小能手”农业实用科技实践活动、“争当文明小使者”倡导现代文明新风活动和争当“地球小卫士”活动,组织少年儿童积极参加“我爱新玉溪,建设生态市”丰富多彩的生态环保教育系列活动,倡导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环境,传播生态环保知识,树立生态环保意识,培养生态环保行为方式,强化热爱玉溪,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意识。加强以接收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为主学校的少先队工作,支持少先队组织面向农村“留守少年儿童”开展的各项工作,各县区必须每年举办一次有影响的农村少先队活动。

9、要把少先队社区工作纳入创建文明城市、文明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把社区少先队组织建设作为社区党建带团建的重要内容,社区少先队组织要有专人负责。要把少先队社区工作作为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的重要内容,作为建立科学的学生思想道德行为综合考评制度的重要途径。要督促学校积极参与所在社区的少先队组织建设,动员广大少先队员到社区报到,参加少先队社区活动,鼓励教职员工在节假日担任少先队的社区志愿辅导员,创造条件在节假日向少先队社区组织开放校内活动设施。建立少先队图书室(角)、队室、宣传栏等,逐步建立少先队的社区读书屋、社区少年儿童素质培训点等。

五、努力建设高素质少先队辅导员队伍

学校少先队辅导员是人民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力量。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少先队辅导员队伍是加强少先队工作的关键,也是学校整体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是少先队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是推动少先队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各县区教育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辅导员工作:

10、认真做好辅导员的选拔、聘任工作。选派责任心强的优秀青年教师担任少先队辅导员。小学十五个教学班以上、初中一、二年级八个教学班以上的学校要配备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并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团委备案,按学校中层干部进行管理,大队辅导员要参加校务会议。中队辅导员一般由班主任兼任。少先队辅导员工作要计入工作量,并相应酌减辅导员授课时数(每周兼课应不超过6课时)。县区应按不低于同级团委或教育行政部门中层副职任职的标准在同级团委或教育行政部门设总辅导员。乡镇总辅导员可由中心小学大队辅导员兼任。

11、重视少先队辅导员的培养。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要把少先队辅导员的培训作为学校师资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正常师资培训系列,广开培训渠道为他们参加学习、培训创造条件。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学校,要支持共青团和少先队组织做好这项工作,共同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少先队辅导员队伍。保证他们参加培训的时间和经费。不断提高辅导员的思想政治素质、专业水平、技能技巧、实际操作能力。按照全国少工委的“20****—20****培训计划”,少先队工作干部参加上岗培训时间一般不少于3--5天,在岗的大中队辅导员、总辅导员、少先队工作干部每年累计参加各类培训时间一般不少于3--7天,培训成绩作为岗位职务的续聘条件,做到“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进一步拓宽辅导员的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各县区教育局、团委每年必须举办一至二次培训班,为基层辅导员创造外出考察交流的机会。

12、认真落实辅导员政治待遇。要在政治、工作、学习、生活上关心学校少先队辅导员。加强推荐优秀辅导员加入党组织的工作,优秀的大队辅导员应列入教育系统后备干部培养对象。对作出突出贡献的少先队辅导员,人事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和共青团组织按照国家及省的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各类少先队奖励获得者的事迹和获奖情况,应记入本人档案,并作为考核、聘任、职务和工资晋升的重要依据。在教师聘任、评选先进时要将辅导员从事少先队工作的业绩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

13、加强与关工委的协作。充分发挥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在少先队活动中的作用。鼓励老中青优秀人才担任县区、乡镇和学校少先队志愿辅导员。

六、切实加强对少先队工作的领导和指导

14、共青团要切实履行“全团带队”的职责。各级团组织要进一步明确少先队工作在共青团事业中的基础地位,把少先队建设纳入团建的总体规划,把少先队建设的目标任务纳入团建的目标任务,将团带队工作情况纳入团的工作考核指标。认真开展好“六一”、“建队节”品牌活动,要加强少先队理论研究工作,工作中做到“有目标、有计划、抓落实、见成效”。

青少年儿童素质教育篇6

“**”期间,我省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认真实施《江苏省儿童发展规划(20*-20*年)》,儿童事业发展取得新的突破,基本实现儿童发展各项目标。全省儿童的生存环境日益优化,健康水平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明显提升,基本权利得到保障。

——儿童生命质量进一步提高。全省妇幼卫生现代化稳步推进,儿童卫生保健系统管理和健康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到20*年底,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低至6.69‰和8.56‰,比2000年各下降了40.27%和41.41%;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新生儿低体重发生比例分别为5.46‰和1.49%;儿童四苗接种率稳步上升,儿童保健保偿制度和精神卫生知识普及逐步推开,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保持在95.5%。

——儿童受教育水平进一步提升。全省认真贯彻实施《义务教育法》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儿童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各项教育资源不断优化和整合,九年义务教育成果得到巩固,男童和女童接受基础教育的差异已基本消除。全省幼儿入园率不断提升,小学适龄儿童净入学率达99.8%,小学5年巩固率达100%;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7.18%,初中三年巩固率达到95.76%,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71.01%,比20*年提高19.83个百分点。

——儿童生存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全省各地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儿童文化娱乐设施建设,儿童图书馆和农村儿童文化园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已建成21个儿童图书馆和13个部级、30个省级农村儿童文化园,57个市、县(市、区)图书馆设有少儿图书室。儿童文化精神产品日益丰富,全省广电系统共开办2个少儿频道和31个少儿栏目,各出版社年出版少儿图书、音像制品总量上亿册(件)。儿童成长环境不断净化,侵害儿童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得到有力打击。积极构建未成年人社会教育和保护网络,省领导连续七年到省未成年犯管教所开展主题帮教活动,产生较好效果。全面优化儿童生活环境,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已达95.7%;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已达53.85%,比20*年提高24.35个百分点。

但是,我省儿童事业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不相适应,儿童的创新能力培养需要进一步加强;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凸现,社区儿童文化娱乐及活动设施不足,城乡儿童平等享有教育、保健、发展等资源存在差异,因流动引发的儿童权益保护、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上升等问题有待研究解决;侵害儿童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时有发生,加快推进儿童事业发展任重道远。

二、“十一五”儿童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010年)》,深入贯彻《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儿童优先为原则,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改善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条件,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保障儿童权利,推动全省儿童事业全面可持续发展,为实现我省“两个率先”培养造就新一代优秀人才。

(二)总体目标:保障儿童生存、发展、受保护和参与的权利,保障儿童享有文化教育、医疗保健、法律保障、生活娱乐等全方位的公共资源和公共服务,增强儿童创新能力和科技素质,提高儿童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到2010年,继续保持我省儿童发展整体水平在全国的领先地位,重点指标力争达到世界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三)具体目标

1.提升儿童健康水平。有效控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10‰和15‰以下。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控制在8‰以下。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达95%以上。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以乡为单位稳定在95%以上。加强儿童心理卫生保健,降低儿童心理疾病发生率。妇幼保健机构纳入公共卫生体系,各级医疗保健机构产科、新生儿科建设100%达到省定标准。

2.增强儿童综合素质。建立和完善0-6岁婴幼儿一体化教育管理体制,努力提高0-3岁儿童及其家长受教育率,学前三年幼儿教育入园率达到90%。进一步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适龄女童义务教育入学率、普及率达到99%,巩固率达到99.5%。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0%以上。逐步推行随班就读机制,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巩固率均达到95%。80%的城镇社区开办家长学校,农村普遍建立村级家庭教育指导站,全面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加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全面开展计算机信息教育、科普知识教育和性别平等教育。

3.丰富儿童精神文化生活。加强幼儿园、中小学校艺术教育,每四年举办一届省少儿艺术节。加强部级动画影视产业基地建设,全省每年制作5部以上质量较高的儿童题材影视(广播)剧、动画片。加强健康文化产品生产,全省儿童书籍、音像制品出版(包括再版)数年均递增5%以上。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办好各级电台电视台少儿节目,省和13个省辖市及60%的县建成有独立建制或独立挂牌的少儿图书馆;城镇社区和乡镇村(居委会)设立儿童阅览室或儿童专用书架;全省各乡镇文化站均设立儿童文化活动阵地。净化儿童文化娱乐环境。

4.加强儿童法律保障。中小学普遍开设法制课程,法制副校长配备率达到95%。80%的社区建立青少年法律学校。加强儿童权益保障,侵害儿童权益案件的受案率、结案率分别达到100%和80%。未成年人犯罪占犯罪总量的比例控制在15%以下,重新犯罪率控制在5%以下。基层法院少年法庭切实履行全面司法保护的职责,具备条件的地区应建立少年法院。对没有聘请律师辩护的未成年人被告全部实施法律援助。

5.优化儿童成长环境。改善儿童生存的自然环境,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8%以上,农村改厕率达80%以上。优化儿童发展的社会环境,儿童的学习用品、食品、玩具质量和娱乐设施抽查批次合格率达85%以上;开设校本课程,在校学生环保知识知晓率达到100%。加强儿童活动阵地建设,省辖市及90%的县建立儿童活动中心,所有乡镇建立1处以上儿童校外活动阵地。保护处于困境中的儿童,各省辖市依托民政部门的救助管理站建立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

三、“十一五”儿童发展的优先领域和任务措施

(一)儿童与健康

大力发展妇幼卫生事业。

1.把妇幼保健机构纳入公共卫生体系。坚持政府承担公共卫生和维护公民健康权益的责任不变,增加妇幼卫生投入,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各级疾病预防控制和妇幼卫生服务网络,提高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和妇幼保健服务能力,实现妇幼卫生体系基本现代化。

2.建立健全妇幼卫生服务网络。按照分级设置、属地管理、分工合理、运作有效的原则,省、市、县(市、区)分级设置妇幼保健机构,县(市)妇幼保健机构健全率达到100%,区达90%以上。深入开展创建等级妇幼保健院(所)活动,全面提升妇幼保健机构的服务能力。巩固和扩大爱婴医院创建成果,进一步加强各级医疗保健机构产科和新生儿科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为降低婴儿和孕产妇死亡率提供保障。

3.依法实施妇幼卫生全行业管理。全面实施《母婴保健法》,强化母婴保健技术服务的准入管理,进一步加大对从事母婴保健技术服务的医疗机构和人员执业行为的监管力度,妇幼保健从业人员持证执业率达到100%。规范新生儿疾病筛查、产前诊断、婚前医学检查等母婴保健技术服务,加强出生缺陷预防和筛查诊治工作,新生儿疾病筛查率城市达到90%、农村达80%以上,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4.切实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认真实施《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关于禁止非医学需要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的决定》。强化政府的责任和有关部门的职责,建立和完善农村地区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对农村特别是苏北农村加强现代生育观念宣传教育,广泛深入开展“关爱女孩”行动。

5.进行儿童健康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对儿童生理、心理健康领域和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进行多学科研究,推广适宜技术。

6.进一步完善儿童医疗保障制度。确保儿童享有基本医疗和保健服务,逐步实行儿童大病医疗保险或统筹。

7.开展儿童心理卫生健康教育与服务。城乡妇幼保健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切实加强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儿童心理健康咨询和心理疾病的防治、计划免疫、儿童常见病和多发病诊疗等儿童基本卫生保健服务;普及优生优育、儿童均衡营养等妇幼保健知识,4-6个月内婴儿母乳喂养率稳定在85%左右。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合格率达到100%。

8.改善儿童体育活动条件。加强社区儿童体育活动设施的配套建设,引导儿童积极参与校外体育锻炼和活动,增强儿童体质,中小学生体育达标率达98%以上。

9.增加妇幼卫生工作投入。省、市、县(市、区)要调整卫生事业经费列支结构,建立妇幼卫生事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妇幼卫生事业的发展。逐步开展免费婚检、特殊群体儿童体检。重点加强县(市、区)级妇幼保健机构和乡级卫生院妇产科的基础设施建设、设备配套和人才培养,不断提高基层妇幼卫生服务能力。

(二)儿童与科技教育

深入推进教育现代化工程。

1.大力推进教育均衡化。进一步落实“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强化政府保障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责任。全面实施合格学校建设工程、区域教育现代化工程和扶困助学工程。建立“政府主导、学校联动、社会参与”的扶困助学机制,逐步在全省推行免费义务教育,努力缩小教育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和性别之间的差距。

2.大力实施人才强教、人才强校战略。构建具有江苏特色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积极实施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重点的新一轮教师全员培训,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带头人。加强幼儿园、中小学师资培养,为幼儿园、中小学教育提供优质师资。保障教师特别是幼儿园教师的合法权益,不断提高他们的各项待遇。

3.加强特殊群体儿童教育。坚持“以流入地政府负责、以公办学校为主”,切实保障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障女童、残疾儿童与其他儿童同步享受义务教育。加快农村特别是苏北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步伐,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保护。

4.加强儿童早期教育和科技教育。将幼儿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学前三年幼儿教育入园率达90%。普及计算机信息教育、科普知识教育,中小学、幼儿园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和科技活动,培养儿童的科学精神。加快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建设步伐,逐步完善儿童科技活动设施和阵地。

5.加强儿童性别平等教育。积极开展性别平等教育理论和课程研究,培训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增强他们的性别平等意识。

6.加强家庭教育。建立多元化的家长学校办学体制,加强对各级各类家长学校的管理和指导,提高中小学、幼儿园、社区家长学校办学水平和质量。积极开展家庭教育理论研究。继续深入开展“小公民道德建设”系列活动、“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活动。省和13个省辖市建立家长学校网站。

7.加强儿童德育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各级各类青少年教育基地特别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和课外活动中的作用。

(三)儿童与文化

加快繁荣儿童文化艺术事业。

1.组织少儿文艺创作评比。设立江苏省儿童文化艺术作品创作专项奖,省政府不定期举办儿童文化艺术创作展演暨颁奖活动,推动儿童文化艺术作品的创作,推出江苏儿童文化艺术精品,提升江苏儿童文化艺术创作的水平和地位,繁荣少儿文化艺术。

2.开办少儿专题节目。办好江苏电视台、南京电视台少儿频道节目及其他省辖市电视台、电台少儿栏目,有条件的县(市)电视台、电台设置儿童专题节目。

3.开展校园文化创建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学校艺术课教学质量,把艺术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营造积极向上、健康有益的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学生优秀的文化素养。

4.培养少年儿童文艺新人。鼓励社会力量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儿童文化艺术教育教学,组织儿童文艺团体,培养艺术新人。

5.加强农村和社区儿童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将儿童文化阵地建设纳入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动员社会力量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儿童文化艺术教育和活动阵地建设的步伐,重点加强农村儿童文化设施建设。

6.加强网络及音像、图书市场监管。对各级各类少年儿童网络、网站以及少儿图书、音像制品市场定期开展监督检查,严厉查处和整治危害儿童成长的读物、音像和网络产品的案件和市场,净化儿童成长的文化环境。组织开展青少年网络文明行动和读书活动,增强青少年科学文明素养。

7.加强儿童图书馆建设。将少儿图书馆、图书阅览室建设和各级文化馆、图书馆设立少儿专门场所作为重要内容纳入省群众文化先进县评选标准和“两馆”评估定级标准之中,定期开展检查评估工作。

(四)儿童与法律

健全完善法律保障体系。

1.加强和完善立法保护。修改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法》江苏省实施办法,制定并实施《江苏省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条例》,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加强对儿童权益的法律保护。

2.扩大普法宣传。面向社会、面向家庭、面向儿童,开展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全体公民尊重和保护儿童的法制意识,营造全社会关心儿童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3.强化司法保护。对于针对儿童的违法犯罪行为,坚决贯彻“严打”方针,从重从快惩治拐卖、虐待、遗弃儿童等侵害儿童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办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坚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建立流动儿童登记管理制度,有效保障流动儿童的各项权益。开展少年法院试点和推广工作,完善青少年法律援助制度,加强工读学校和未成年人管教所建设。加大对用工单位的监督力度,依法查处使用童工的违法行为。

4.加强社会保护。开展文化娱乐场所和校园周边环境治安专项整治行动,集中清理整顿文化娱乐场所、学校周边地区商业网点、音像市场和网吧,教育引导儿童远离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开展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预警信息采集点工作,定期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红黄蓝”三级预警信息。开展“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创建工作,综合运用教育、服务、管理、帮教等手段,减少青少年犯罪。开展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创建活动,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儿童少年维权工作。

5.开展儿童自护教育。加强儿童法律知识和意外伤害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开展自护知识和自护技能的培训、实践和竞赛活动,提高儿童保护自己、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和抵御自然灾害、防范不法侵害的能力。

(五)儿童与环境

全面优化儿童成长环境。

1.依法加强生态保护,有效控制环境污染。不断加大对《环境保护法》的宣传和执法监督力度,全面实施“绿色江苏”工程,加强生态省建设,不断减少环境污染源,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的能力和质量,增加人均公共绿地占有率,建设绿水青山的新江苏。

2.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提高农村儿童生活质量。积极开展以“六清六进”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着力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和村容村貌。以苏北农村为重点地区,以养成农民现代文明生活习惯为核心,以改变农村环境卫生面貌为目标,开展“文明村庄、清洁家园”创建活动。

3.加强监督管理,保证儿童产品安全。省、市、县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儿童食品、用品、玩具和大型游乐设施质量检测和监控;完善儿童产品安全检查制度,严格生产企业的资质审核,严禁不合格产品进入流通领域。

4.加大社会福利投入,帮助困境中的儿童。重视对流浪儿童的救助和保护,省辖市依托民政部门的救助管理站全部建成设施独立、管理分区、具备教育条件的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倡导儿童福利社会化,多渠道筹集资金兴办社会儿童福利院。继续开展对孤残儿童、贫困儿童的社会救助,探索适合孤残儿童身心发展的抚养方式和途径。

5.加强儿童活动阵地建设,提高儿童的社会实践参与率。把儿童校外活动阵地建设作为全省儿童事业发展的重点,加大政府投入。现有的儿童校外活动教育阵地要充实内容,加强管理,服务于儿童素质教育;各类教育活动阵地、博物馆、纪念馆、科技宫等优先、优惠、免费向儿童开放。要以儿童为主体,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丰富他们的校外和节假日生活。

6.优化儿童成长环境,保障儿童免受不良信息影响。各类传媒要广泛宣传积极向上的儿童形象,禁止传播色情、暴力等损害儿童身心健康的信息。

四、“十一五”儿童发展规划的重点项目和组织实施

(一)重点项目

1.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建设工程。建立与江苏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妇女儿童活动阵地,推进市、县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建设,到“十一五”期末,全省13个省辖市和90%的县(市)均建成1处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并实现“五有”标准:有活动设施、娱乐场所、教学设备、师资力量和数字化条件。

2.母婴健康工程。重点对苏北县(市、区)级妇幼保健机构、乡级卫生院妇产科的基础设施和设备进行改造和配套建设,全面改善妇幼卫生服务条件,提升服务能力。包括对妇幼保健机构、乡级卫生院妇产科添置必要的或对发展起重要作用的设备;对业务用房进行扩建、对危房进行改建,以满足开展业务需要。

3.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三期改造工程。建设儿童剧院,同时进行中心内部道路改造。

4.省儿童少年基金会科技楼改造工程。出新美化、添置适合儿童科技活动的装置和设备。增设供儿童学习、娱乐、活动的设施。

(二)组织实施

1.省政府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负责《儿童规划》的组织实施。省政府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各成员单位以及相关部门和社会团体根据《儿童规划》要求,结合各自职责,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精心组织实施。

2.各级政府要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儿童发展规划,并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统一部署,统筹安排。要把《儿童规划》的实施作为政府管理儿童事务的重要手段,纳入政府的议事日程,纳入政府主要负责人和主管负责人的政绩考核内容。《儿童规划》实施情况要列入年度政府工作报告。

3.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实施《儿童规划》的工作机制,通过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的目标任务分解制度、责任签约制度、年度报告制度、监测统计和评估制度、主要目标排序公布制度、示范带动制度,定期总结交流《儿童规划》实施情况,推动规划目标的如期实现。

4.各级政府要为《儿童规划》实施提供人、财、物的保障。要根据地方政府财力和实施《儿童规划》的实际需求,把《儿童规划》实施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保证儿童事业又快又好发展。

(三)监测评估

1.要加强对《儿童规划》实施进程的监测评估,各级政府和各成员单位应将监测统计工作列入本地区、本系统年度常规统计制度,及时准确反映儿童发展状况和变化;要加强对反映《儿童规划》执行情况的各项数据资料的分析,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制定有效干预措施,为如期达标提供保障。

青少年儿童素质教育篇7

【关键词】声乐教学;实践;经验

【中图分类号】G6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00-01

一、前言

声乐教育是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儿童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近些年,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不断深化以及《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的进一步实施,构建和谐社会,培养新一代少年儿童文化艺术修养的呼声日趋高涨。在亿万少年儿童中弘扬、培养民族精神,提高广大少年儿童综合素质,繁荣少年儿童文化艺术事业成为新时代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为青少年儿童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青少年宫就是隶属团委并加强和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素质教育的唯一的校外教育机构。青少年宫以培养兴趣、激发潜能、发展特长、全面发展为宗旨,是进行校外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在此,笔者作为一名青少年宫教育工作者,结合着自己这几年的声乐教学经验,在接下来的内容中就如何在校内开展声乐教学进行探讨,以次为今后校外声乐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校外声乐教学探讨

1.教学中要考虑到学生的嗓音特点

青少年儿童发音器官结构较成人有着很大的不同,发音器官、呼吸器官、共鸣器官等尚不成熟,歌唱能力和意识较弱,整体表现出音量小、音域窄、音质细、嗓音柔弱等特点。由此,青少年儿童的歌唱与成人比较是有着很大区别的,不能将两者混为一谈。这样在实际的教学中,就不能用成人的歌唱标准和要求来指导学生,否则不会取得较好的效果。总之,考虑青少年儿童歌声清纯、明亮、圆润、自然,歌唱风格生机勃勃、不娇柔做作,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中要选择适合青少年儿童声带特点的曲调进行练习,这样有针对地教学,可以起到保护青少年儿童嗓音的目的。

2.声乐教学手段的运用要兼顾教学语言和肢体语言

校外声乐教学不同于校内课堂教学,其接触的孩子来自于不同的学龄阶段,从幼儿到中学比比皆是。在具体的教学中,也没有针对每个学龄阶段的材,同时,声乐教学不同于一般的乐器教学那么直观,这样教学语言的选择就尤为重要了。特别是当教学对象是儿童时,声乐教学的语言选择就更加有难度了,一方面我们要掌握声乐教学语言的规律和特点,另一方面还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来择选适合儿童年龄阶段的声乐教学语言。

在实际的教学中,笔者认为将形体语言运用到校外声乐教学中去,无论是对青少年阶段,还是幼儿儿童阶段,都可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由此,笔者在进行声乐教学的同时,还开设了形体表演课,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各种民族舞蹈的站位动作、组合及手形,讲解这些动作所蕴含的含义。在具体的声乐教学中,可以将形体课教学的内容穿插于与其中,将那些难以用语言表达的知识用形体展现出来,以便学生更好地学习声乐,表达歌唱情感。

3.教材选编要突出特色

近些年青少年儿童类的声乐专业比赛日趋增多,比如:历届mtV音乐电视大奖赛、历届CCtV青少年儿童歌曲原创及演唱比赛等等,从这些大赛的举办可以看出社会各界对青少年儿童的声乐的重视程度,如此的形势为我们声乐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不能拘泥于传统教学理念,要不断更新教材,创新思路。

校外声乐教学不同于课堂教学,它不拘泥于学校教学的条条框框,可以自主编写教材,可以更加切合学生学习特点,更加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在实际的教学中,选编的教材可更加突出以下几点:第一,歌曲教材彰显艺术性和思想性统一,将两者完美结合起来。也就是说,除了具有艺术欣赏的价值之外,还要体现思想教育的意义,忽视任何一方面,都是不成功的。比如:我选择《跨世纪的新一代》为教材内容,歌词内容极具教育价值,教育孩子们是新时期的主人,是祖国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歌曲铿锵有力,富有时代气息。第二,选编歌曲的题材主题要多样,具有吸引力,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学生的感受和审美能力。比如;在实际教学中,我选择歌曲更加切合地域特色、彰显民族特点,既有利于学生学习,又有助于孩子们了解我国的地域风情。第三,选择歌曲教材要考虑到学生的可接受性。基于这一点,对于幼儿期声带比较稚嫩,我就选择《小鸭嘎嘎》、《小羊》等旋律简洁、歌词简短的歌曲进行教学。对于掌握一定歌唱方法,有一定声乐基础的儿童,我就选择《桔子红了》、《月亮船》等有点难度、音域较宽的歌曲。对于少年期,我则选择《可可西里》、《北京胡同》等等难度较大、歌词复杂的歌曲。第四,选编歌曲还要根据性别和年龄特点来进行。在实际教学中,可将男孩和女孩分班进行教学。同时,对于变身阶段孩子的歌曲选择要更加谨慎,不要太难,声音不要太高,可选择其较为喜欢的、带有流行元素的歌曲,比如:《给书包减负》、《爸爸的雪花》等等。

三、结论

总之,在校外教育中组织一堂好的声乐课教学,必须要综合考虑到学生的嗓音特点、在声乐教学手段的运用中要兼顾教学语言和肢体语言、教材的选编要突出特色,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校外声乐教育以“学生为本”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辛子华,蒋春峰.转变声乐教学观念促进声乐教学改革——浅谈校外声乐教学观念转变的必要性[J].校外教育.2005(12)

[2]成学.校外声乐教学模式改革的实验研究——从教学心理学角度探求校外六种新的声乐教学模式的有效性[J].音乐世界.1983(06)

[3]李处花,肖佳娜.声乐教学的新概念:声乐教学与心理学的完美结合——声乐心理学[J].儿童音乐.2011(07)

青少年儿童素质教育篇8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庆祝第56个“六一”国际儿童节,我谨代表县级领导班子向小朋友们表示节日的祝贺和良好的祝愿!向为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而辛勤耕耘的全体教师和广大少儿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和亲切的问候!

回顾过去,我县的少年儿童工作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广大少儿工作者不断拓宽工作领域,丰富工作内容,开展了许多富有成效的活动,为发展教育事业、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作出了不懈努力。广大少年儿童展现了勤奋好学、积极向上、助人为乐的新风貌。事实再一次证明,当代少年儿童是奋发向上、大有希望的一代,是开拓进取、大有作为的一代,党和政府为有你们这样一代少年儿童而感到欣慰和自豪。

培养好新时期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未来的需要。中华民族要想在新世纪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现全面振兴,关键在于如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全民素质的提高,必须从小抓起,少年儿童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希望,也是我们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保证。就永德而言,我们集边、山、少、穷为一体,社会发育程度低、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和生产力发展水平低,自然经济比重高、贫困面大,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县的改革和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同发达地区相比,差距尚大。应该说,推动我们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前进的历史重任最终将落在你们这一代人的身上,这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寄予你们的厚望,也是历史对你们的重托。如何使永德经济社会在新世纪得到更快、更好地发展,广大少年儿童具有重大的、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只有你们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站在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永德才能掌握发展的主动权,才会有发展的后劲。

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今天的少年儿童诚实、勇敢、团结、活泼,蓬勃向上,富有朝气。展望未来,我们也殷切地希望,你们要珍惜现在的宝贵时光,展示当代少年儿童的时代风采,全面准备自己,将来报效祖国。广大少年儿童要树立远大理想,努力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勇攀科学高峰,时刻准备着,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奋斗;要加强道德修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把自己锻炼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

党和国家历来十分关!心和重视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始终把培养教育好少年儿童作为全党的一项战略任务。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不仅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家庭、社会各个方面都要一起来关心和支持。只有加强综合管理,多管齐下,形成一种有利于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年轻一代才能茁壮成长起来。因此,各级各部门以及社会各界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要为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努力开创少年儿童工作新局面。

少先队作为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要始终把培养跨世纪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自己的任务,坚持对广大少年儿童进行基础的共产主义启蒙教育、组织教育、自我教育,积极投身青少年思想建设的主战场,充分发挥实践教育的优势,全面提高少年儿童素质。共青团组织更要肩负起全团带队的光荣任务,加强少先队的建设和发展,扩大少先队的社会影响,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采取有效的措施,推动少年儿童工作深入开展。教育部门和学校要进一步关心和支持少先队工作,加强少年儿童的思想教育,认真贯彻执行教育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针,在落实学生减负工作的同时,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抓好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以利于更好的开展工作。也希望社会各界人士都来关心和爱护少年儿童,形成全社会关心少年儿童的良好氛围。

青少年儿童素质教育篇9

摘要:

[目的]探索儿童青少年伤害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为相关机构干预儿童青少年伤害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Revman5.1软件对检索的25篇中文文献进行综合定量分析。[结果]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对文献各研究因素的oR和95%Ci进行合并,结果显示,近视(oR=1.36)、好动(oR=1.27)、非核心家庭(中小学生、高初中学生和0~14岁儿童的oR分别为1.24、1.80和4.46)、男性(oR=1.46)、年龄小(oR=1.16)、不知道伤害可以预防(oR=1.56)、危险行为(oR=1.28)、性格外向(中小学生、高初中学生和0~14岁儿童的oR分别为1.48、5.47和1.52)、左利手(oR=1.65)、不进行安全教育(oR=2.61)、危险环境(oR=1.80)、非独生子女(oR=1.98)是儿童青少年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居住城镇、母亲学历低、学习成绩差、家庭关系差和父亲吸烟等尚不能认为是儿童青少年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25篇文献相关研究因素分析,共有12个伤害危险因素,5个尚不能认为是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

儿童;青少年;危险因素;伤害;meta分析

儿童青少年伤害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严重威胁着儿童青少年的健康和生命,同时也是我国0~14岁儿童的首位死亡原因。儿童青少年伤害不仅发生率高,而且致残率也高。近年来,大量关于儿童青少年伤害研究的文献发表,让我们逐渐掌握了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但研究结果不尽一致。为确切了解中国儿童青少年伤害的危险因素,为相关部门制定干预政策提供科学的依据,本研究收集了不同数据库自建库以来至2015年1月所有的有关儿童青少年伤害危险因素研究的中文论文,并通过meta分析对研究因素进行综合定量分析。

1材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以“儿童”或“学生”或“青少年”,“伤害”,“危险因素”为检索词,分别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google学术”等常用数据库检索自建库以来至2015年1月伤害发生的相关文献,未手动检索灰色文献,共检索到相关文献96篇。

1.2定义

1.2.1伤害的定义根据文献[1],伤害的定义为,到医疗卫生机构(医院、校医室、诊所等)进行处理,诊断为某一类损伤;由孩子本人或他人做紧急处理;因损伤休学半天以上。有以上三者之一的认定为伤害发生。

1.2.2伤害的分类依据《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并结合文献,分为交通伤、跌倒/跌落伤、碰撞/挤压伤、硬物击/砸伤、扭伤、刀割伤、锐器刺伤、烫伤、烧伤、爆炸伤、溺水、电击伤/触电、骨头/刺卡喉、动物或昆虫咬/抓伤、中毒、意外窒息等常见伤害,不包含特殊伤害。

1.3方法

1.3.1文献的纳入和排除文献纳入标准:①资料完整;②伤害定义的标准一致;③能提取为研究因素的oR和95%Ci;④研究的设计类型为横断面调查设计;⑤研究因素的赋值明确。文献排除标准:①特殊伤害类型;②重复发表的文献;③数据不完整、不清晰,不能提取有效数据。

1.3.2文献的筛选和信息提取2名评价者各自独立完成文献阅读、纳入和评价。阅读文献摘要排除明显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对可能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全文阅读,以确定是否符合纳入标准,遇到分歧时,通过2名评价者讨论决定取舍。文献纳入完成后,提取文献的第一作者、发表期刊、发表时间、研究对象的年龄段或学段、调查总例数、伤害例数、设计类型和研究方法、研究因素和研究的效应值。

1.4统计学分析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Q检验对各研究因素的一致性进行检验,i2>50%认为存在实质的异质性,异质先通过亚组分析,如结果仍不能同质,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合并;同质则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合并。分别采用两种模型计算各研究因素的合并oR和95%Ci,比较两种模型计算结果,判断研究结果稳定可靠性。

2结果

2.1基本情况共检索到96篇文献,按照研究的纳入和排除标准,共有25篇文献纳入本次meta分析,全部为横断面调查设计研究。累计观察182459人,伤害发生40018例。文献内容涉及浙江、山东、广东、广西、湖北、云南、安徽、北京、上海、陕西、江苏、河北和广东深圳共13个省市,分别发表在国内14种杂志上,硕士学位论文3篇。文献提供的信息见表1。

2.2一致性检验结果对各研究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左右利手和独生子女的一致性较好,采用固定效应模型。通过资料来源的“年龄段或学段”对异质危险因素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年级中的高初中学生亚组、家庭类型和性格因素通过亚组分析,一致性较好,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城乡、年级的中小学生亚组、视力、活动爱好、性别、母亲学历、年龄、学习成绩、伤害认知、危险行为、家庭关系、安全教育、危险环境和父亲是否吸烟14个因素结果均不一致,并且通过亚组分析也不能达到同质,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见表2。

2.3各危险因素的效应合并结果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对各研究因素进行合并分析,其中近视、好动、非核心家庭、男性、年龄小、不知道伤害可以预防、危险行为、性格外向、左利手、不进行安全教育、危险环境、非独生子女是儿童青少年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居住城镇、母亲学历低、学习成绩差、家庭关系差和父亲吸烟尚不能认为是儿童青少年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级研究因素经亚组分析,中小学生组和高初中学生组结果不一致,结果运用应慎重,见表3。

2.4敏感性分析分别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计算各研究因素的合并oR及95%Ci,见表4。比较两种模型计算结果,其中年级、母亲学历、学习成绩和父亲是否吸烟结果相差比较大,研究结果不稳定;年龄因素虽然在两种模型中都具有统计学意义,但结果却完全相反(oR随机=1.16,p<0.05;oR固定=0.98,p<0.05)。其他13个研究因素两种模型的计算结果相差不大,研究结果稳定可靠。

3讨论

本次纳入的25篇文献[2-26]的研究设计类型均为横断面调查设计研究,伤害标准[1]一致。通过对25篇文献的研究因素进行提取,共提取18个相关危险因素,经meta综合定量分析,其中近视、好动、非核心家庭、男性、年龄小、不知道伤害可以预防、危险行为、性格外向、左利手、不进行安全教育、危险环境、非独生子女等12个研究因素是儿童青少年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城乡、母亲学历低、学习成绩差、家庭关系差和父亲吸烟等尚不能认为是儿童青少年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文献的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除了左右利手和独生子女的一致性较好外,其他研究因素均不同质,其中年级中的高初中学生、家庭类型和性格研究因素通过亚组分析,一致性较好。其他因素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合并,随机效应模型计算的可信区间较宽,结果更为保守。年级按照文献资料来源的“年龄段或学段”进行亚组分析显示,中小学生的年级研究因素经随机效应模型合并oR及95%Ci为1.44(1.14~1.83),高初中学生的年级研究因素经固定效应模型合并oR及95%Ci为0.88(0.82~0.9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结果的意义截然相反。多个文献研究显示初中学生伤害发生率高于高中[4,14,17]和小学[4],小学学生伤害发生率高于高中[4],因此可能是初中学生伤害的高发生率,导致中小学生随着年级的增高伤害发生危险性增高的假象,年级结果运用应慎重。初中阶段即性成熟的少年期,这个阶段的心理特点是个性发展不平衡,心理成熟相对滞后,出现明显的心理矛盾,表现出自信和怀疑、尊重和轻蔑的感情,冲动易怒,社会认知比较浅并缺乏经验,对环境危险的预见不足,同时学习压力小,喜欢剧烈运动并挑战自我,喜欢独自出行或骑自行车上学等危险行为,导致初中学生伤害发生率较高;高中阶段即青年初期,是巩固和完善少年时期已形成的心理特征,已经处于独立生活的节奏,并开始考虑自己今后的发展,有一定的责任心,升学成为高中生心理活动的中心,相对初中学生学习压力大,没有时间打闹玩耍,并能够从社会需要和自我需要出发来确定自己的任务和目标,因此高中生伤害发生率低于初中生;小学生受父母的呵护和叮嘱较多,接送上学,不善于挑战新鲜事物,因此,伤害的发生低于初中学生。

经meta综合定量分析发现,近视儿童青少年伤害的发生率高于视力正常儿童青少年,近视儿童青少年戴着眼镜活动不方便,摘掉眼镜看不清,增加了活动和社交时受伤的风险,导致其伤害发生率较视力正常儿童青少年高;男生伤害发生率高于女生,可能由于男生好动,喜欢刺激性的活动和游戏,加上性别造成的心理特征,家长和老师经常鼓励男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要有主动性和担当,导致男生暴露于危险因素的机会比女生多;性格外向和好动的儿童青少年伤害发生率较高,可能与其活泼调皮、喜欢打闹冒险以及接触危险因素较多有关;生活中,大部分人善于并习惯用右手,因此生活设备和用品、公共场所设施、体育器械等都是按照大部分人的习惯设置,左利手(即左撇子)儿童可能由于不适应而使伤害发生率增加,也可能与左利手儿童在脑神经发育方面的某些特征有关;非核心家庭伤害发生率较核心家庭高,非核心家庭往往是单亲家庭或者重组家庭,生活压力大,家庭关系紧张,儿童青少年得不到及时的关爱和呵护,缺乏情感支持,父母对儿童青少年疏于管理和未能及时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导致伤害发生率较高;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饲养宠物越来越多,儿童青少年被宠物猫狗造成的伤害发生率增高,改善饲养宠物等室内危险环境有利于降低儿童青少年伤害的发生率;非独生子女儿童青少年伤害发生率较高,非独生子女兄弟姐妹较多,与非独生子女相比,独生子女更多地受到父母和亲友的关心,受教育的机会比较多,因此伤害发生率较低;家长不知道伤害可以预防及不对子女进行安全教育,则儿童青少年伤害发生率较高,相对而言,家长对伤害认知较好,就会对儿童青少年增加关注和关心,并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更多地向儿童青少年讲授预防伤害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综上所述,近视、好动、非核心家庭、男性、性格外向、左利手和非独生子女是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具备以上特征的儿童青少年是伤害发生的高危人群,应该引起关注。预防伤害的发生需要儿童青少年、家长、学校和社会共同的努力,学校通过对学生和家长进行伤害安全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和家长对伤害的认知水平,同时学校应该加大建设安全校园环境的力度并加强伤害预防性干预;家长对家中地板实施防滑保护,将药品和农药等危险品放在儿童不易拿到的地方,对家中电源进行保护等,以消除室内危险环境;社会呼吁民众出行控制车速,遵守交通规则,遇到学生让一让等,以改善周围危险环境;最重要的是儿童青少年应该提高伤害的认知水平,学会识别危险环境、自我保护,改善不良行为习惯,减少危险行为,最终达到降低伤害发生的目标。•作者声明本文无实际或潜在的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

[1]王声湧,池桂波,汪宁.伤害流行病学[J].预防医学文献信息,2002,8(4):505-512.

[2]杨道余,王映辉,陈廷瑞.苍南县中小学生伤害现状调查及负担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12,24(7):11-14.

[3]陈娜.城市中小学学生伤害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0.

[4]李晗文.广州市海珠区中小学生伤害流行病学现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D].广州:中山大学,2009.

[5]刘伟佳,张维蔚,麦锦城,等.广州市中小学生伤害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0,26(3):311-312.

[6]严志玲,王萍,韦琳,等.柳州市中小学生意外伤害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J].医学动物防制,2012,28(8):892-895.

[7]司达敏,刘筱娴,李激.麻城市农村某社区7~14岁儿童伤害发生影响因素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1,9(6):391-394.

[8]卫理,黄亚琴,施宁宁.宁波市江北区中小学生伤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1,32(6):741-742.

[9]何俊,徐守先,杨波,等.曲靖市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现状和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3,21(5):565-567.

[10]邱玉刚,刘春兰,于建乐,等.潍坊市儿童伤害发生及其影响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J].预防医学论坛,2007,13(9):779-781.

[11]马文军,许燕君,李剑森,等.社会经济状况与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的关系研究[J].华南预防医学,2005,31(2):3-6.

[12]俞敏,钟节鸣,丛黎明.浙江省部分地区中小学生伤害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6,27(7):589-592.

[13]黄芬,郝加虎,姚应水,等.中小学生伤害的分布及影响因素[J].中国公共卫生,2003,19(10):40-41.

[14]何朝,孙昕霙,赵瑞兰,等.北京市顺义区中学生伤害现况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4,35(6):874-876.

[15]姚应水,叶冬青.皖南地区中学生伤害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7):49-52.

[16]黄志伟,艾东,金岳龙,等.芜湖市中学生伤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3,34(6):712-714.

[17]王德全,陈思东,周卫平,等.中学生意外伤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5,21(9):1031-1032.

[18]时颖,焦淑芳,谢瑾,等.北京市0~14岁儿童意外伤害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5,26(6):684-686.

[19]黎三凤,刘茹添,曾晓琴.芳村区0~14岁儿童伤害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05,20(5):106-108.

[20]何志辉,程朝霞.广州市天河区0~14岁儿童伤害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04,30(4):5-8.

[21]李绍华.蒲城县农村儿童意外伤害现况及影响因素研究[D].合肥:安徽医科大学,2009.

[22]周德定,卢伟,李延红,等.上海市0~14岁儿童伤害特征和危险因素分析[J].环境与职业医学,2006,23(3):234-237.

[23]柳艳,何广立,吴晓军,等.镇江市1~14岁儿童伤害特征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9,30(10):915-916.

[24]薛玲,庞淑兰,刘瑞庚,等.唐山市农村地区小学生伤害的影响因素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7,18(6):45-47.

[25]施东华,方为民,刘筱娴.麻城市农村某社区0~6岁儿童意外伤害流行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32(3):336-339.

青少年儿童素质教育篇10

[文章编号]1005-6041(2016)03-0061-04

1儿童媒介素养教育概念及现状

儿童媒介素养也叫儿童媒介识读能力,是指儿童能够理解并运用媒介知识,以批判的态度对媒介信息分析、评估和应用的能力。媒介素养的概念经过演变,发展成一种多含义、多角度和多维的概念,对于媒介素养的理解也包含了“知识维度”“理解维度”和“能力维度”三个方面。媒介素养教育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媒介批评能力,使其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发展[1]。在这个媒介形式丰富,媒介发展迅速的年代,媒介对于儿童形成自己的价值观既具有积极的影响,也具有消极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让儿童正确认知世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就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推行媒介素养教育也迫在眉睫。

不同于欧美发达国家,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起步较晚,发展到今天,媒介素养教育已经受到了各方面的重视,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仍然可以说是处于起步阶段。总体来说,仍然存在着以下几点问题。

1.1理论研究缺乏新意和深度

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研究至今只有不到20年的历史,时间短,成果少,尚未建立起成熟的体系。大部分论文仍然停留在对国外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的介绍与借鉴的层面上,并未有突破性的进展出现。

1.2研究方式定性分析多,定量分析少

在关于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中,定性分析和主观判断占了绝大部分,而相应的定量分析却很少有人进行研究,这导致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中严重缺乏数据上的支持。同时因为缺少相应的数据支持,使得专家学者难以客观分析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从而难以得出有效地解决方案。

1.3实践环节严重不足

相对于理论的初期发展,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实践严重不足。至今仍然没有出台一本适合中小学生阅读学习的媒介素养教材,同时也没有任何一所学校将媒介素养教育作为必修课纳入中小学生的教育体系之中。随着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媒介环境日益复杂,加强媒介素养教育的实践环节迫在眉睫。

综上所述,并未有学者研究有关儿童图书馆与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的关系。本文将从儿童图书馆开展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的优势和途径两个方面加以探讨,以求抛砖引玉。

2儿童图书馆开展儿童媒介素养教育可行性分析

儿童媒介素养教育宗旨是培养儿童的辨识能力和参与能力,通过接受媒介素养教育,使得儿童不仅仅能够面对复杂繁多的媒介进行辨识和筛选,并且也同样能够掌握动手制作媒介产品的能力,成为积极的媒介参与者。

在媒介素养教育的体系中,学校是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主要场所,教师是媒介素养教育的实施者,学校应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开展媒介素养教育,使媒介素养教育规范化、系统化。家庭是青少年接受媒介素养教育的另一个重要场所,家长需要具有一定的媒介素养,这样才能指导青少年选择媒介、使用媒介和制作媒介[3]。儿童图书馆作为青少年没有围墙的“第二课堂”,在媒介素养教育的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儿童图书馆所开展的媒介素养教育是学校和家庭媒介素养教育的补充、扩展与延伸。

2.1儿童图书馆的服务优势

2.1.1儿童图书馆的服务具有自主性和创新性。在信息爆炸,媒介发展迅速的现代,儿童图书馆可以提供更具有自主性的内容,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年龄层次和需求的不同自主选择服务,同时儿童图书馆也可以根据自身服务的需要,进行自主创新,使少年儿童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媒介,为他们的成长提供丰富多彩的媒介环境。

2.1.2儿童图书馆的服务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儿童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形式多样,有读书会、作品展览、研讨拓展、电影鉴赏会、讲座、讲故事比赛、假日实践小组、小记者大赛、作文大赛、小主持人大赛等形式。丰富的活动为儿童图书馆开展儿童媒介素养教育提供了更多方式,同时也可以根据媒介性质的不同,选择最为恰当的活动方式进行。这些措施在大多数图书馆已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2.1.3儿童图书馆的服务具有参与性和趣味性。不同于在学校老师对学生的我讲你听的灌输式教育,儿童图书馆的服务非常注重活动的参与性与趣味性。在互动中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参与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大家共同去解决。这样,儿童就不再是知识的被灌输者,而成长成为了知识的创造者。通过这样的形式,儿童可以学习到丰富的媒介知识,掌握基本的媒介技能,寓教于乐,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这种参与性与趣味性提高了儿童利用图书馆的积极性。

2.2儿童图书馆的硬件优势

2.2.1儿童图书馆的资源优势。众所周知,儿童图书馆不同于书店以及学校,具有丰富的资源支持,媒介传播的六大元素:图书、期刊、报纸、电视、电影和网络,儿童图书馆都拥有。它不仅在儿童与信息资源之间起到桥梁的作用,而且对于提高儿童媒介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2.2.2儿童图书馆的环境优势。儿童图书馆的环境优势体现在两个方面:物理环境和媒体环境。图书馆良好的环境,活泼有趣的气氛以及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能够使儿童受到环境的感染,刺激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而儿童图书馆的纸质资源、电视资源以及网络资源则为儿童提供了一个全媒体环境,儿童置身其中,可以感受到不同媒体的优势所在,同时也为开展儿童媒介素养教育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3儿童图书馆开展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的途径

媒介素养的内涵有三个维度的理解,分别是“知识维度”“理解维度”和“能力维度”三个方面。这三个定义的侧重点不同,分别是从对信息的认知过程、信息的传播过程和对信息的判断力和理解力三个方面来加以区分的。知识维度是指“对于媒介所包含的知识的认知”;理解维度是指“理解媒介信息的制造、生产和传递的过程”;能力维度指的是“获取、分析、评价和传播各种形式的信息的能力”[3]。三个维度之间并非绝对隔离,而是相互渗透、环环相扣,共同组成媒介素养。

儿童图书馆通过一系列的阅读活动,将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的三个维度“知识维度”、“理解维度”和“能力维度”渐次展开。从低幼儿的画册的色彩认知到图形的认知,从家长、老师、馆员或者其他人员的解读到幼儿的识读、记忆,进而指认,从儿童绘本图书的阅读到简单的复述,进而仿照写出一个故事等等,就是“知识维度”“理解维度”和“能力维度”螺旋上升的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阅读的增多,儿童对不同信息的认知也是不断增长的,也就是说儿童的“知识维度”,即儿童对不同媒介的了解,对媒介的涵义、发展历程、种类、功能的认识也在增强。儿童的“理解维度”,即儿童对媒介的发展、变化的了解,对各种媒介的使用,对媒介运行机制和操作流程的了解和掌握也越来越强。儿童的“能力维度”,即儿童获取、分析、评价和传递各种形式的媒介信息的能力以及制作和创造媒介的能力也越来越强。

利用儿童图书馆拥有丰厚的资源以及先进的技术优势,开展儿童媒介素养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儿童图书馆应当拓宽自身功能,发挥自身优势,勇于承担更多社会责任,探索、建立一套成熟的、科学的儿童媒介素养教育工作模式。途径有以下几方面。

3.1整合现有资源,开设媒介素养教育阅览室

分级阅读:儿童图书馆应该利用起自己的丰富资源,对其进行有效整合,开设儿童媒介素养阅览室。根据儿童年龄的不同,为其推荐不同的媒介资源供其使用。如对于学前儿童应为其提供启蒙类的读物供其阅读,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培养他们对于媒介功能的认识。对于小学生,为其推荐更丰富的媒介资源,培养他们对于不同媒介的接受能力和使用能力。而对于青少年,则侧重于培养他们对不同媒介进行选择的能力,为其提供优质资源的同时做好反面预警的教育。同时配备少儿触摸屏报刊阅读系统,以可爱的外观和丰富的电子期刊资源吸引青少年,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以及对不同媒介形式的使用能力。

读后测试:儿童图书馆应在儿童使用完阅览室的资源的时候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读后测试,从“知识维度”“理解维度”和“能力维度”三个方面提升儿童的媒介素养。“知识维度”“理解维度”“能力维度”是互相渗透,环环相扣的,对于读后测试的设计,也应该体现出媒介素养的这三个维度。针对幼儿,测试内容应着重于知识维度和理解维度两个方面,让其认识、了解所使用的媒介表达的相关知识,如辨认颜色,识读文字以及叙述故事。而针对青少年儿童,测试内容则应侧重于能力维度,让其能够辨别不同媒介的优劣,从而正确选择媒介类型,同时拥有制作、创新媒介的能力,如对所使用媒介的评价,对故事内容的改编以及自己动手制作视频等。

3.2在图书馆开展的儿童活动中增加媒介素养教育内容

经笔者调研,我国许多图书馆已经在开展的儿童活动中增加了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大部分儿童图书馆都会定期邀请相关学者、专家等为儿童开展讲座,内容包括经典图书的推介、经典影视剧的播放和介绍、新媒体及其传播形式、获取途径和鉴赏方法等内容,在“知识维度”“理解维度”上提升儿童的媒介素养。广西图书馆开展的“阅?悦”互动故事会,以中外优秀绘本为载体开展绘本亲子读书会,根据绘本的不同内容,融入表演、美术、音乐等元素,在家长的参与中,从“知识维度”“理解维度”上提升儿童对于不同形式媒介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广西科技大学图书馆建立的未成年人阅读基地则招募大学生志愿者面向儿童开展征文活动,绘本角色剧情表演,DV摄影大赛等媒体实践活动,从“能力维度”出发,让儿童能够在接触不同种类媒介的时候体会到不同媒介的优缺点,增加儿童对于不同媒介的认识,提升他们选择媒介、利用媒介、制作媒介的能力。北海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则注重“能力维度”的培养,利用电子书工坊平台来培养儿童制作电子书的能力,同时为活动的优秀电子书建立数据库,更好地保留和推广原创作品,打造儿童图书馆特有的服务品牌。

3.3拓宽服务范围,建设健康媒体社区

国外不仅仅注重个人的媒介素养教育,同样注重社区媒介素养教育。如加拿大发起的“明智地看待媒体”这一草根运动,就是从社区着手,帮助家长为自己的子女选择更加健康的媒体行为[4]。这一活动成功地为孩子营造了健康的媒体环境,培养了孩子正确使用媒体,选择性地采纳媒体信息的能力。

我国的儿童图书馆可以借鉴这一举动,利用其社区图书馆的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将儿童媒介素养教育带入社区之中,比如组织绘本故事讲述大赛,让少年儿童以丰富多彩的形式表现出来,提升他们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正确使用媒介信息的能力;开展“网络安全教育日”活动,培养青少年的自制能力,帮助他们认识沉迷网络的严重后果,从而学会正确使用网络。

3.4开展在职培训,提高馆员媒介素养教育水平

在图书馆的服务中,图书馆员的自身素质直接会影响图书馆服务的质量。但是我国儿童图书馆中具有新闻学、传媒学和传播学学科背景的人数十分少,自身媒介素养普遍不高。图书馆应根据馆员的学科背景、工作内容、学历背景等开展针对性的媒介素养培训,同时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鼓励馆员自主学习。在进行培训的时候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3.4.1提高馆员使用媒介的技能。媒介的使用能力是馆员能够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基本能力,可组织馆员学习媒介的基本知识,培训馆员熟练掌握各类媒介的操作方法,提升馆员使用媒介的能力。同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鼓励馆员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更好地利用教学媒介进行教学。

3.4.2增强馆员对于媒介素养教学范式的理解。馆员媒介信息处理能力会直接影响到其设计的媒介教学资源质量的高低,因此掌握媒介素养教学范式十分必要。馆员应充分理解媒介素养教学范式,从中提炼出适合在图书馆开展的教学环节,充分利用图书馆的媒介教学资源进行媒介教育教学设计。同时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改善媒介教学资源,以达到媒介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3.4.3加强馆员评价媒介的能力。能够使用媒介并不意味着能够将手中的媒介发挥其最大的效果。因此,在媒介素养教育中,需要馆员能够有评价媒介的能力。馆员不仅能够熟练地使用媒介,同时也要深刻地认识到媒介的优势与不足,这样才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中选择最适合的媒介来开展教学。

3.4.4提升馆员与少年儿童沟通的能力。不同于其他图书馆,儿童图书馆的馆员与少儿儿童进行沟通尤其重要,少年儿童并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儿童一味的讲大道理并不能够吸引其兴趣。相反,馆员如果能够和少儿儿童相互理解,友好沟通,成为他们的大朋友,这样馆员的建议,儿童反而会欣然接受。因此,学习儿童心理学,提升与少年儿童沟通的能力,这样才能够有效开展图书馆各项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