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教学策略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29:19

九年级语文教学策略篇1

摘要:九年级语文教育教学应该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全方位入手培养学生,千万不能机械地教书,否则只会让学生停留在浅层的识记层面。要双管齐下,让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具备了学习的素质。

关键词:语文教学;策略;积累知识;交流探讨

一、重视知识积累

(一)基础知识方面。重视字音、字形、词语含义、文学常识等基础知识的积累。例如:在学习七年级第一单元中鲁迅的《风筝》一文时,教师不妨采取多种方式方法,搜集整理资料以便更充分地了解作家以及作品相关内容,对资料进行整合梳理,让学生记录在课堂笔记上,印在脑子里,今后学习有关鲁迅的文章时,只要再进行简单的回忆复习浏览就可以了。

(二)文体知识方面。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应该有最基本的单元意识和整体框架意识。比如,这一单元的几篇文章体裁分别是什么?学习本单元应该重点学习的又是什么内容?如果学习的是说明文单元,教师就应该让学生清晰地了解说明文的分类标准,说明对象如何寻找,说明内容具体是什么?该如何准确查找?说明的顺序一般有哪些?常见的说明文的结构具体又有哪些?一般的说明方法包含有哪些?各自又有什么作用?说明文在语言上往往有什么样的特点等等。

二、交流讨论,各抒己见,深化认识

学生有自己的感情、想法与看法。在教学过程中,倘若教师一味地将自己的感情、想法与看法强加给学生,是不明智的,毕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再者,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要尊重与保护学生的独特体验、个人理解与感受。因此,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时,教师需要围绕教学内容巧妙设计一些交流讨论活动,给学生自由表达与说话的机会,让他们能够畅所欲言、敢想敢说。而教师则应随时关注学生,及时给予他们帮助与提示。尤其是在学生们进行深入讨论、激烈争论时,教师更需要巧妙点拨,打开学生思维,启发他们思考,让他们有所感悟。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总结与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在思维的碰撞中加深对文本的认识。比如教师可向学生提问:本文的主人公究竟是谁?请说说原因。教师还可适当予以提示:主人公是文中的主要人物,是作者着力刻画的占据主导地位的中心人物,文中的故事情节与矛盾冲突都是围绕主人公而展开的,次要人物的出现以及活动均以主人公及其活动为中心。一般而言,若要判断文中的主人公是谁,要看该人物形象是不是表现出作者的写作意图,是否揭示了文章的主题。于是,通过讨论以及教师启发,学生会明白莫泊桑著意刻画的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妇。虽然文章情节紧扣于勒的命运展开,然而本文并非靠于勒来表现文章的主题思想,于勒只是作为线索人物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如于勒的遭遇不断发生变化,菲利普夫妇的态度也随之产生变化。而菲利普夫妇的态度变化又折射出他们受金钱腐蚀的灵魂,让我们看到资本主义社会认钱不认人的丑恶现象,揭示了本文的主题思想。这样,通过层层深入的交流讨论,学生逐渐体会到文章的耐人寻味。

三、加强能力培养

(一)诵读古文及现代文能力

古往今来的许许多多的大作家大文学家,无不受益于诵读。但是教师经常把课本规定的要熟读背诵的篇目段落作为课外作业轻描淡写地加以处理。这种做法常常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把诵读不自觉地看成一种负担,不到临考不背书,实际上等于放任自流,疏于管理,养成了惰性。因此,诵读成绩往往很不理想,而且也不利于学生诵读能力的养成。语文就是和语言文字打交道,还有什么比在读中思,读中悟更好的方法技巧呢?

(二)自学古文及现代文能力。现在使用的语文教材一般都是新编的初中语文教材,新教材体现出来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就是“以人为本”,也就是说语文教学也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要想合理利用好新教材,教师必须在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上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万万不可“穿新鞋,走老路”。我认为,学生自学古文及现代文能力的培养是实现初中语文教育观念转变的具体体现。培养学生自学文章能力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并以学生自身发展为目标的学习过程。

九年级语文教学策略篇2

关键词:渗透;探析;学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e 文章编号:1006-0510(2008)12034-03

学习策略是指学生为了有效地学习和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为和步骤。有了好的学习策略,就如同在打仗时运用好的战略来取得关键性胜利一样,在学习中同样占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习策略渗透整个教学过程,而听、说、读、写贯穿其中,是学习和运用语言必备的语言基本技能。因此,笔者就从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和大家一起来渗透英语学习策略。

一、听力方面

听力学习策略主要包括:听力心理调试策略、听力内容预测策略、

抓关键词策略、要点记录策略、整体把握策略、巧听策略。猜测不仅可以运用于词汇学习,同时也是一种有效的听力训练策略。听前预测可以促使学生认真阅读题项,并对题项中渗透出来的信息进行思考和加工,在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的同时增强学习动机,从而提高听力质量。因此,在每次听力练习正式开始之前,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问题选项、语音、语调、语境等所提供的信息,对听力内容进行预测,养成先读、后想、再听的习惯,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第六感觉”。为了能提高预测的准确性。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在平时的训练中收集一些在听力测试中常出现的词汇、句型、场景,并按照某种特点对它们进行分类和整理,在听力练习过程中把相似的题目放在一起进行集中练习,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培养自己迅速捕捉信息和判断的能力。比如这次在我们的期中考试卷子上有一道这样的题:听录音,根据图中的衣物名称,找出他的主人。这就要求学生先默读出这些衣物的英语名称及人名,想好后再听。这样做起题来,十拿九稳。

二、说的方面

口语学习策略主要包括:朗读策略、跟读策略、模拟交际情景策略、大胆开口主动交流策略。一直以来。口语教学都是英语教学中的难点,其原因在于在缺少语言环境的情况下,任何学习技巧都无法使学生的口语水平在短时期内得到明显的提高,学生学习口语的主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抑制。因此,激发学生对于英语口语的兴趣应该是英语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让同学们听英语歌曲、小韵文、自编对话及短剧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主动性,并鼓励其大胆开口去说。

三、读的方面

阅读学习策略主要包括:关键字词分析策略、句型分析策略、主题归纳策略、精读四步法策略、词义精测策略、略读策略、速读策略、内容预测策略、文体识别策略。读,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不仅包括文章阅读,还包括词汇阅读及句子短文阅读等。这就要求在平时的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即多读、多说、多空书(用手指照着单词拼写)。对于八年级、九年级的学生可以采用自学阅读的方法。对他们而盲,阅读可包括略括词汇阅读及句子短文阅读等。这就要求在平时的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即多读、多说、多空书(用手指照着单词拼写)。对于八年级、九年级的学生可以采用自学阅读的方法。对他们而言,阅读可包括略读、速读、精渎等。高效且快速阅读需要把握好文章的“两点一线”。“两点”分别是指文章的主题句和信号词。一旦抓住段落的主题句和信号词,便能把握住作者的整体思路,而其余部分只需一扫而过。值得一提的是,快速阅读并非意味着完全忽略细节,而是要有所侧重,并技巧性地对其进行把握,这里提到的“一线”则是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教师可利用早读、课前或课后的时间指导学生熟读,并理解。

四、写的方面

九年级语文教学策略篇3

《标准》的主要特点为:

一、英语课程目标的确定以学生的发展为基本出发点,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

《标准》明确指出,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中、小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发展有效的学习策略,强化祖国意识,开拓国际视野,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标准》将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确定为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而这一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的整合发展的基础之上的。这一目标的确定,将英语课程从仅仅关注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提高到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使学生既有较强的英语语言运用的能力,又有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品格,从而为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以能力为目标的分级课程体系,保证课程的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标准》从小学三年级至高中毕业整体设计英语课程,将英语课程的目标按能力水平设计为九个级别。级别的设定既与年级有一定的联系,又不完全等同于各个年级。一级为小学三、四年级的教学参考目标;二级为小学五、六年级的教学参考目标;三、四、五级为初中阶段的教学参考目标;六、七、八级为高中阶段的教学参考目标;九级为外国语学校、外语特色校和其他学校外语特长学生的教学参考目标。《标准》规定,二级、五级和八级分别为小学、初中和高中毕业的基本要求。同时,《标准》还指出,考虑到我国各地区教育的条件和发展的不平衡,根据国家课程三级管理的有关政策的规定,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适当提高或降低相应学段英语课程的目标要求。分级的设定,对中小学各年级的教学目标、教学评价和教材编写提供了指导,也为课程的灵活性和开放性提供了依据和条件。

三、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

《标准》以描述学生“能做什么”为主线,强调学生要能用所学的英语做事情,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语言学习要从语法讲解中和单词的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要通过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和提供大量的语言实践的机会,使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感知、实践、参与和交流,形成语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发现和归纳等方式,掌握语言的规律,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通过交流与合作发展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四、提倡“任务型”的教学思想,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落实在教学过程中

为落实各项能力目标,《标准》建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实践性强、具有明确任务的“任务型”学习方式,使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目标,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实践、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任务型”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强化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形成学习策略,培养合作精神,增进对文化的理解;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思维和想象能力、审美情趣和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的发展,促进英语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和联系。《标准》还强调指出,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考虑当地的条件以及学生的需要,积极和有创造性地探索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五、注重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建立了形成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课程评价体系

《标准》强调评价应有益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有利于学生发展有效的学习策略,促进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标准》提出英语课程的评价体系要注重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力求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应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学习过程,又关注学习结果。为了全面、公正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不仅评价的形式要多样化,还要保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提倡学生、同伴、教师、家长等共同参与评价。

六、强调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作用

《标准》特别注重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英语课程来说,语言环境的创设,语言运用的真实性和语言材料是否丰富是实现课程目标的有力保证。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教育技术的开发为英语学习创造了新的教与学的方式和前所未有的空间。

《标准》要求教师要合理地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针对本地区的条件,积极和有创造性地利用多种资源,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提高课程实施的效果。

《标准》包括四部分及附录:

一、前言

前言部分简要阐述了课程改革的背景,明确了课程的性质,概括地阐明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提出了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

二、课程目标

《标准》通过采用直观的课程目标结构图的方式展现出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明确指出课程的目标是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的整合发展基础之上的。以此为出发点,《标准》对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按九个级别描述了各个级别的目标总要求。

三、内容标准

内容标准详细地列出了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的分级目标。对听说读写四个技能列出了以行为表现为特征的九个级别的目标要求。对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分别提出了二、五、八级的分级目标要求。

四、实施建议

课程实施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证。为了确保课程的理念和目标在实施中得以有效地贯彻和落实,实施建议部分对教师的教学、课程的评价、教材的选用和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都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在教学和评价建议中还提供了参考案例。

九年级语文教学策略篇4

1、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截止到写稿之日,我们已经讲授了九年级上和九年级下册中的第一、二、五、六单元,还差三、四两个单元未授,在十二月末就可结束全部课程。寒假开始就可以进入总复习,和计划相比,提前完成了任务,赢得了一个寒假的宝贵时间。

2、合作情况良好

进入初三以后,共同的目的,让我们语文组团结得更加紧密。语文组9个人拧成了一股绳。心往一处使,劲往一处用,充分发挥了合力的作用。我们把教学的阶段性任务化整为零,分解开来,一人一份,集个人智慧之大成。试卷,每人出一题,下次轮换;阅读,每人三篇得意之作;批卷,流水作业,换位思考……

3、分层教学有术

“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是计划中教学策略的一个重点,我们始终把握这一关键,切实地把这一观念和教学行为整合在一起。具体是这样落实的:①建立尖子生跟踪制。8月、9月、期中、11月四次大考后,我们都对跟踪生的成绩和学习状况进行分析评议,并把意见或建议迅速反馈给学生,改进他们的学习行为。使跟踪生“好马自知光阴短,不用扬鞭已奋蹄。”②实验班建立达标制。作法是1、4两班根据学生语文能力水平,把语文试卷按条块分割成“名句积累”、“课内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名著阅读”、“综合实践作文”和“大作文”6块,每个同学每块都制定了达标分,每次试后,学生可以据此自检。③提高要求,加深难度。对尖子生高标准、严要求。

4、行动研究有得

初三教研组是一个善于反思的集体。本学期在“批注阅读”的基础上,我们又进行了现代文阅读方法的探索和作文方法的探索。赵一林写了《现代文阅读策略与技巧》姜东老师作了组内作文教学辅导。使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有了一定的科学性,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不爱学语文。不主动占有学语文的时间,不能保证学语文的“量”,更不用说“保质”了。

2、积累少,知识掌握不扎实,阅读能力差,写作水平低,是学生成绩不好的主要原因。

3、教师的督促起的作用不大。过于严厉,学生失去兴趣;轻描淡写,学生不再意,学况堪忧。

4、教师抓学生的力度不够。

四、下步工作想法

1、三轮复习。第一轮复习七—九年级教材中古诗文内容;第二轮单项训练,包括“基础、课外文言文、名著、现代文和写作”五个部分;第三轮综合测评。

九年级语文教学策略篇5

关键词:初中作文;阶段训练;过程;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7-0147-01

新课程语文教材的实施,是在实践着“大语文”的思想,力图使读、写、听、说能力训练得到全面提升,大力体现语文的“人文性”、“综合性”。在教材编排上,把作文教学渗透到“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中,虽仍与阅读教学紧紧结合,但有些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对表达方式和文体意识的淡化也是新课程精神的体现,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又削弱了作文教学的有序开展,没能很好落实作文教学的“阶段性”要求。加上当前作文教学比较随意、阶段性训练模糊不清的现状,我们应把作文教学与学生的思维特点和生活实际相结合,参照教材编排,灵活有序地进行阶段性训练,围绕生活,让他们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知所感写出来。

初中作文阶段性训练,要在阅读教学的引领下,与学生知识体系构建过程保持一致,围绕其生活经历和阅读经历,解决“写什么”、“怎样写”、“如何写好”的问题。从学生对知识体系的认知过程角度讲,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七年级进行“写见闻”训练,达到有内容可写、能分清结构、写明目的的要求;第二阶段,八年级进行“写体验”训练,进一步做到快速审题构思,快速选材行文,写明情感体验;第三阶段,九年级进行“写思想”训练,螺旋式提高,要有新立意、新构思,有丰富的材料,有自己的风格和思想。

第一阶段,七年级要解决“写什么”的问题,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让其“写见闻”。

学生大多数不喜欢写作文,只因无话可写,产生了作文训练中“无‘米’”现象。许多学生写作文脱离了生活,作文成编出来的语言组合,缺少切身体验和真实情感。七年级上册阅读教学主要围绕“认识生活”展开,让学生明白了生活的丰富多彩。因此,刚进入初中,要消除学生怕作文的心理障碍,杜绝作文胡编乱造的思想念头。训练要从自我认识开始,写自己,写理想,写经历。教师命题要具体,多以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为主。如第一单元教学,以“我是一个___的男(女)孩”为题介绍自己,并在语文活动中展示,让他们互相认识,在有趣的活动中完成作文训练。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是以“认识动物世界”为主题,作文训练就以“身边的小动物”为话题,去写自家的或邻居的小动物。这样,把学生生活见闻经历作为材料,学生有“米”下“炊”,作文就不是学生的负担了。在此阶段中,主要通过写自己身边的见闻,培养学生的叙述和描写能力,让他们在“生活—感知—表达”的思维过程中完成作文训练。

第二阶段,八年级要解决“怎样写”的问题,适当加入文体知识和表达方式的训练,让他们既要“写见闻”,又要“写体验”。

新课标中,淡化文体和表达方式的做法是为了纠正过去过分进行语文文体知识的教学和琐碎的分析,让学生感受语文的人文性,感受语言的人情美。但语文学科的应用性,训练目的要落到读写听说的能力培养上。八年级作文教学要让学生有话可写,还要写情感写体验,把作文教学生活化,具体化。如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道不尽的桥”的训练中,直接让学生写话题作文“家乡的桥”,提出文体要求,可说明某座桥的特征,也可叙写家乡某座桥的变化反映社会的进步,更可通过桥的连通作用论述人与人之间沟通的作用。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科海泛舟”中,可让学生写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行为,进而可发出保护环境的呼吁。虽按课标要求,淡化文体知识和表达方式的运用,但为了让学生作文有法可循,应该加入这方面的训练。如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学习了说明文的知识,作文就以“我们的学校”或“家乡的桥”为题写说明文,。这此阶段中,按照“生活—感受—表达”的思维过程,表达方式的运用很重要,八年级上册以叙述、描写、抒情能力的培养为主,下册加入说明能力培养为主,要给学生较大的写作空间,以便九年级作文训练中的综合运用。

第三阶段,九年级要解决达到“如何写好”的问题,淡化文体要求,有目的的运用表达方式,写感悟,写思想,达到应用语文技能的目的。

九年级语文教学策略篇6

【关键词】初中英语提问策略课堂

提问是一门集设疑、激趣、引思为一体的教学艺术,也是一种常见的、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适时有效的课堂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和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努力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答案,从而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有效提问对语言习得及课堂教学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提高初中英语“提问”教学有效性的几点策略

1.1注重“提问”的艺术性

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项艺术活动。教师在课堂提问中要注重方法和技巧的选择,强化学生的认知。1.提问要力求表述清晰。教师提问的表述应该严密、清晰,以期为学生指明思考的方向,避免学生理解时产生模棱两可的异义。清晰的表述能提高提问的有效性和学生回答的准确性。如进行《Goforit》九年级Unit9导入时,提问“whataretheimportantin-ventionsinChina?”学生会感到茫然,因为中国的重要发明有很多,因此,若把上述问题改为“whatarethefourgreatinventionsintheancientChina?”学生思考的方向就会明确,进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也就自然提高了。

1.2提问要实现机会均等

在课堂提问中,要尽量做到面向多数学生,可采用“多题联系提问法”,即先提出一个问题,然后让学生按座位前后、左右顺序来回答,使每个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进而提高学习困难学生的答题能力。如在讲解Goforit九年级Unit4whatwouldyoudo单元时,讨论“whatwouldyoudoifyouhadalotofmoney?”让学生按顺序回答,使每个学生都能表达一下自己的见解,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进一步提问“why?”使学生能在均等的机会下获得共同的提高。

1.3提问要做到反馈及时

提问教学中,对学生“回答”的每一个闪光之处,教师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把自己的想法及时反馈给学生,强化他们回答问题的成就感和自信心。特别是英语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他们往往心理胆怯,信心不足,教师的一点表扬,能够像灯塔一样照亮他们的心灵,给他们以目标、信心和动力,使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取得不断的发展和进步。

1.4突出“提问”的主体性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勇于提问的习惯和精神,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革新观念,明确提问是学生的权利,使学生敢于大胆设问,并通过师生互换角色促进学生独立思考,不断总结,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真正使英语成为学生交流的一个工具。

1.4.1创设情境,让学生想问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新颖别致,妙趣横生,能唤起学生求知欲望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想探个究竟。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如教学Goforit九年级Unit7wherewouldyouliketovisit?sectiona第一课时,通过展示各地迷人的风光图片,创设去各地旅游的情景,直观地呈现新词,让事先预习好的学生有展示自己的平台,给他们真正的“说话权”和“提问权”。

1.4.2合作交流,让学生善问

课堂上要为学生创造表达的机会,留给学生充分思考、探索的时间,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理解和解答问题,并提供给他们合作交流的机会,让他们互相质疑,有疑就问。对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要予以充分肯定和表扬,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培养起好问、善问的习惯。如教学Goforit七年级(下)Unit11Sectiona3b中有一段对话,我设计了一个四人小组的活动,与同伴讨论并归纳出对话时常用的句型。为了使学生的归纳更有层次、更系统,我呈现了3个问题:(1)whatcanahostsaywhenhebeginshistalk?(2)ifahostwantstoknowhisguests'opinions,whatcanhesay?(3)whenthehostfinishesinterviewinghisguests,whatmusthesay?讨论后,我请学生把讨论结果与大家共享。3.模拟体验,让学生会问。根据课文的特点和教学环境,让学生模拟体验相关的情境,进而进行动作或角色表演,在表演中展开对话,拓宽了问题情景,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将文章内容融入学习中。如在学习Goforit八年级(下)Unit3whatwereyoudoingwhentheUFoarrired?Sectiona标题是本单元的重点,为了体验这一问答,我设计了一个情景,让一个学生充当电台记者,采访飞碟到达和起飞时,他们都在干什么。这种模拟体验,既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又能让学生在体验中大胆地发问。

1.5明确“提问”的目标性

1.5.1启发学生的思维

如在讲授Goforit九年级(上)Unit3.sectiona3a时,学习课文后,巧妙地通过两个开放式的提问:

1.whatwillyoudoifsomebodydoesn'tunderstandyou?2.Youhavedifferentwaystodealwithyourproblems.Butwhichonedoyouthinkisthebest?why?然后让学生小组讨论,学生在讨论中各抒己见,经过分析、比较,然后得出结论。

1.5.2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在Goforit九年级Unit6导入第一课时,先让学生听一段非常熟悉的音乐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问:Doyoulikethispieceofmusic?然后教师自述观点:ilikemusicthatisgentle.然后问:whatkindofmusicdoyoulike?让学生畅所欲言地谈论,在浓浓的学习氛围中转入正题。

2、总结

课堂提问及反馈策略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对启发学生迅速进入思维过程、积极主动思考、发展新能力至关重要。因此,努力探索课堂提问及反馈技巧,恰到好处地给予评价,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郑皓.做课堂中的“善问者[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8

九年级语文教学策略篇7

论文摘要:从教学性质和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及教学思路,课程设计思路及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四个方面对比分析了《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从中看出中学英语教学和大学英语教学的不同要求和层次差异,但两者对教学评价过程达成一致,如何把大学英语教学与中学英语教学更好地衔接起来,对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可行的研究方法。

如何帮助学生从中学英语学习平稳地过渡到大学英语学习,如何把大学英语教学与中学英语教学衔接起来,使大学生走出英语学习的困境,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大学两年的英语学习,是大学英语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作为大学英语教师,首先必须认真学习,研究对比《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这是做好中学英语教学和大学英语教学衔接工作的基础,明确课程性质,掌握课程教学要求,熟悉整个课程设计思路,帮助教师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自主式和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以适应多样化、网络化、个性化的大学英语教学需要。

一、教学性质和教学目标

高中英语课程应根据高中生认知特点和学习发展需要,在进一步发展学生基本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着重提高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学习外国先进的文化、科学、技术,并为国际交往创造条件,提高民族素养,增强综合国力。

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大学英语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中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阐述: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学生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增强其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二、教学要求及教学思路

高中英语课程的教学要求以义务教育一至五级的目标为基础,共有四个级别(六至九级)的目标要求。其中七级是高中阶段必须达到的级别要求,八级和九级是为愿意进一步提高英语综合语言知识能力的高中学生设计的目标。七级的词汇要达到2500左右,八级达到3300左右,九级达到4500左右,各个级别的要求均以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的综合行为表现为基础进行总体描述。大学生经过中学英语学习阶段,掌握了一定的词汇与基础语法,但由于缺乏外语的实践能力与自学能力,很多学生只能跟在老师后面跑,自主性较差,学习方法仍然停留在比较简单的重复。

目前,我校大学英语教材采用的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新版《大学英语》听说教程和综合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体验英语》听说教程和综合教程。这两套教材编写的体系以话题为中心(每单元一个话题),教学材料内容广泛,多为热点话题,贴近学生的生活,重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为中学英语过渡到大学英语学习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在平时的授课中才能挑选学生在中学阶段所熟悉的、能接受的词、短语及句型来组织教学,消除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畏惧,缩小学生与英语课之间的距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逐步引导学生贯通知识经络,引导学习方法,培养学习策略,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三、课程设计思路及教学模式

高中用英语课程采用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课程设置模式。必修课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英语语言能力,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灵活多样的学习策略以及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为终生学习奠定基础。必修课程共10个学分,按模块1~5顺序开设,每个模块2个学分,36学时(每周4学时)。修满10个必修学分,达到七级目标要求即达到英语学科的毕业要求。选修课程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就业选择、升学深造以及个人的兴趣和发展的需要,选修课程分为两个系列。系列i是在必修课程模块1~5的基础上顺序开设的课程,共有六个即英语6~11模块,每个模块2个学分。完成6~8模块的英语学习,可以达到八级目标要求,完成英语9~11模块的英语学习可以达到九级目标要求。系列ii的课程为任意选修课程,分为语言知识与技能类、语言应用类和欣赏类。

四、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英语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英语课程改革的方向、力度和效果。全面、多元、客观、科学、准确的评价体系对于实现课程目标至关重要,中学英语教学和大学英语教学都采取了形成性的评价和终结性的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性的评价包括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间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教务部门对学生和教师的评价等。

终结性的评价是指期末考试或水平考试,以评价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主。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评价能使教师获取反馈信息,改进教学管理,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调整,保证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本文从教学性质和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及教学思路,课程设计思路及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四个方面对比研究了《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从中得出中学英语教育和大学英语教育在教学性质和目标,教学要求和教学思路,在课程设计思路和教学模式中有着不同层次的要求和差异,但在最后的教学评价过程中达成高度的一致,为大学英语教学更好地衔接中学英语教学提供了系统的、科学的研究方法,使大学英语教师不断学习,不断调整,帮助学生从中学英语学习过渡到大学英语学习,确保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的英语语言水平稳步提高,旨在培养出合格的,社会需求的大学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07.

[2]金莺,宋桂月.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教师读本.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09.

[3]肖第郁.教育评价的新取向.教育评论,2002(5).

九年级语文教学策略篇8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 中学英语教学 衔接

如何帮助学生从中学英语学习平稳地过渡到大学英语学习,如何把大学英语教学与中学英语教学衔接起来,使大学生走出英语学习的困境,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大学两年的英语学习,是大学英语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作为大学英语教师,首先必须认真学习,研究对比《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这是做好中学英语教学和大学英语教学衔接工作的基础,明确课程性质,掌握课程教学要求,熟悉整个课程设计思路,帮助教师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自主式和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以适应多样化、网络化、个性化的大学英语教学需要。

一、教学性质和教学目标

高中英语课程应根据高中生认知特点和学习发展需要,在进一步发展学生基本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着重提高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学习外国先进的文化、科学、技术,并为国际交往创造条件,提高民族素养,增强综合国力。

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大学英语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中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阐述: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学生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增强其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二、教学要求及教学思路

高中英语课程的教学要求以义务教育一至五级的目标为基础,共有四个级别(六至九级)的目标要求。其中七级是高中阶段必须达到的级别要求,八级和九级是为愿意进一步提高英语综合语言知识能力的高中学生设计的目标。七级的词汇要达到2500左右,八级达到3300左右,九级达到4500左右,各个级别的要求均以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的综合行为表现为基础进行总体描述。大学生经过中学英语学习阶段,掌握了一定的词汇与基础语法,但由于缺乏外语的实践能力与自学能力,很多学生只能跟在老师后面跑,自主性较差,学习方法仍然停留在比较简单的重复。

目前,我校大学英语教材采用的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新版《大学英语》听说教程和综合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体验英语》听说教程和综合教程。这两套教材编写的体系以话题为中心(每单元一个话题),教学材料内容广泛,多为热点话题,贴近学生的生活,重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为中学英语过渡到大学英语学习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在平时的授课中才能挑选学生在中学阶段所熟悉的、能接受的词、短语及句型来组织教学,消除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畏惧,缩小学生与英语课之间的距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逐步引导学生贯通知识经络,引导学习方法,培养学习策略,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三、课程设计思路及教学模式

高中用英语课程采用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课程设置模式。必修课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英语语言能力,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灵活多样的学习策略以及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为终生学习奠定基础。必修课程共10个学分,按模块1~5顺序开设,每个模块2个学分,36学时(每周4学时)。修满10个必修学分,达到七级目标要求即达到英语学科的毕业要求。选修课程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就业选择、升学深造以及个人的兴趣和发展的需要,选修课程分为两个系列。系列i是在必修课程模块1~5的基础上顺序开设的课程,共有六个即英语6~11模块,每个模块2个学分。完成6~8模块的英语学习,可以达到八级目标要求,完成英语9~11模块的英语学习可以达到九级目标要求。系列ii的课程为任意选修课程,分为语言知识与技能类、语言应用类和欣赏类。

四、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英语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英语课程改革的方向、力度和效果。全面、多元、客观、科学、准确的评价体系对于实现课程目标至关重要,中学英语教学和大学英语教学都采取了形成性的评价和终结性的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性的评价包括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

[1] [2] 

间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教务部门对学生和教师的评价等。

终结性的评价是指期末考试或水平考试,以评价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主。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评价能使教师获取反馈信息,改进教学管理,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调整,保证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九年级语文教学策略篇9

一、教学性质和教学目标

高中英语课程应根据高中生认知特点和学习发展需要,在进一步发展学生基本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着重提高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学习外国先进的文化、科学、技术,并为国际交往创造条件,提高民族素养,增强综合国力。

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大学英语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中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阐述: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学生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增强其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二、教学要求及教学思路

高中英语课程的教学要求以义务教育一至五级的目标为基础,共有四个级别(六至九级)的目标要求。其中七级是高中阶段必须达到的级别要求,八级和九级是为愿意进一步提高英语综合语言知识能力的高中学生设计的目标。七级的词汇要达到2500左右,八级达到3300左右,九级达到4500左右,各个级别的要求均以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的综合行为表现为基础进行总体描述。大学生经过中学英语学习阶段,掌握了一定的词汇与基础语法,但由于缺乏外语的实践能力与自学能力,很多学生只能跟在老师后面跑,自主性较差,学习方法仍然停留在比较简单的重复。

目前,我校大学英语教材采用的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新版《大学英语》听说教程和综合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体验英语》听说教程和综合教程。这两套教材编写的体系以话题为中心(每单元一个话题),教学材料内容广泛,多为热点话题,贴近学生的生活,重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为中学英语过渡到大学英语学习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在平时的授课中才能挑选学生在中学阶段所熟悉的、能接受的词、短语及句型来组织教学,消除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畏惧,缩小学生与英语课之间的距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逐步引导学生贯通知识经络,引导学习方法,培养学习策略,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三、课程设计思路及教学模式

高中用英语课程采用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课程设置模式。必修课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英语语言能力,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灵活多样的学习策略以及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为终生学习奠定基础。必修课程共10个学分,按模块1~5顺序开设,每个模块2个学分,36学时(每周4学时)。修满10个必修学分,达到七级目标要求即达到英语学科的毕业要求。选修课程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就业选择、升学深造以及个人的兴趣和发展的需要,选修课程分为两个系列。系列i是在必修课程模块1~5的基础上顺序开设的课程,共有六个即英语6~11模块,每个模块2个学分。完成6~8模块的英语学习,可以达到八级目标要求,完成英语9~11模块的英语学习可以达到九级目标要求。系列ii的课程为任意选修课程,分为语言知识与技能类、语言应用类和欣赏类。

四、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英语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英语课程改革的方向、力度和效果。全面、多元、客观、科学、准确的评价体系对于实现课程目标至关重要,中学英语教学和大学英语教学都采取了形成性的评价和终结性的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性的评价包括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间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教务部门对学生和教师的评价等。

九年级语文教学策略篇10

我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目前正在进行英语特色学校的创建工作。在计划实施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一是我校中小学生除了国家颁发的英语课本之外,几乎没有其他英语读物,学生英语阅读量明显偏少;二是学生离开英语课堂就难开口说英语;三是我校英语课外活动还不够丰富,活动的随意性比较大。课题组试图通过九年一贯制英语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研究,尝试解决这些问题。

二、研究成果

(一)通过课题的研究,开发出校本英语阅读和口语教材,并探索出编写和使用该教材的方法

1.开发出九年一贯制校本英语读物,总结出选编该教材的方法

课题组从一批原版英语阅读资料中筛选出一套供小学和初中学生使用的英语系列读物——《英语阅读选编》共9册。课题组总结出选编该教材的基本方法:

(1)明确各学段现行教材的主要内容:课题组通过备课,将一至九年级英语教材的话题、词汇、语法项目分别列出,并参照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对相关项目内容进行了增删。

(2)明确各学段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对阅读内容的需求:课题组通过访谈英语教师和学生,了解一至九年级学生对英语词汇、语法的掌握程度以及英语阅读能力基本情况以及各年级学生熟悉或喜欢的话题,为校本教材内容的选择提供依据。

(3)明确选材的基本原则:课题组将校本阅读教材定位为现行课本的阅读辅助材料,因此选编本教材的原则应与现行教材编写的原则基本一致,即“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

(4)确定各学段校本读物的内容:根据对现行教材、学情的调查结果,读物内容的选择原则上跟各学段教材的话题、词汇量和语法要求一致,同时兼顾不同年级熟悉或喜好话题不同而有所侧重。

2.探索出使用九年一贯制校本英语读物的基本教学活动形式

为配合该教材的使用,课题组设计了系列教学活动:一是每周一、三、五下午利用读报课时间组织学生阅读,并设置相关问题,检测学生是否理解所读内容;二是设计阅读播报等活动让学生复述或讲述所读内容,同时考查学生英语口头表达能力;三是布置缩写、改写、仿写等作业考查学生理解能力和笔头运用能力。

3.开发出校本英语口语教材,总结出编写该教材的基本思路

针对学生离开英语课堂就难以开口说英语的问题,课题组编写了一套英语校本口语教材,帮助学生在校园熟悉的场景中轻松、自如地说英语。课题组总结出编写该教材的基本思路:

(1)明确编写的目的和基本原则:编写本教材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尽快开口说英语,因此教材的内容应贴近学生生活,且内容不宜过多、过难,编写时应遵循简易性、真实性、实用性的原则。

(2)明确教材的内容:课题组将学生在校园中的常见活动情景作为对话背景,选取了问候、告别、致谢、道歉、请求允许、祝愿与祝贺、请求与提供帮助、问路、时间、方位等易于掌握的功能意念项目作为教材主要内容。

(二)通过课题的研究,开发出系列英语课外活动,探索出英语课外活动的评价策略

通过调查各学段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等,了解学生喜欢的活动形式,分析和总结本校和其他学校开展英语课外活动的经验,课题组开发出系列的英语课外活动。主要有竞赛类课外活动如英语单词记忆比赛;表演类如英语歌唱表演、英语短剧表演等;游戏类如填词游戏等;展示类如英语小报展示;集会类如英语角、英语节日联欢等。以下是评价的策略。

1.明确对课外活动进行评价应遵循的基本原则:遵循目的性原则,避免评价的随意性;遵循公正性原则,避免主观臆断或掺杂个人感情;遵循可行性原则,避免评价要求过高或过低而失去评价的意义;遵循激励性原则,鼓励师生积极参与和自主发展。

2.明确评价的对象、范围和内容:一是对教师设计的课外活动方案和组织工作进行评价:主要从活动设计的理念、活动的方式以及活动的评价标准、班级学生获奖人数、班级学生参与人数等方面进行考查。二是对学生参加活动情况的评价:针对不同的课外活动,课题组设计了相应的评价标准,选拔出优胜学生进行表彰奖励。课题组也对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的态度进行评价。

3.选择恰当的评价方法,制定合适的评价标准:不同类型的课外活动,应选择不同的评价方法。比如英语单词记忆比赛就应采取定量评价的方法,而像英语作文比赛,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更合适。评价标准是衡量课外活动运行质量和评价工作运行质量的具体规定。课题组制定出《教师参加英语课外活动情况评价标准》《学生参与英语课外活动情况评价标准》等。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邱德雄.英语课程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