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十篇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十篇

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30:29

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篇1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成功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

我校成功素质教育理念是我国方兴未艾的素质教育的新突破,是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创造。它强调一个人的成长和成功,既有赖于其自身的专业素质,更有赖于其非专业素质,即高素质的人才,既要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有较过硬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同志曾指出:“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此言无疑点明了思想政治素质在素质教育、成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表明,作为培育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质量与实效,关系到我国当代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成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育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主渠道,它通过加强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信仰,对共产主义基本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心,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充分信任的教育;对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理论和基本经验的教育,培育他们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法制观,培养“四有”新人。在实施成功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至少具有下述作用:

(一)定向作用

定向作用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成功素质的形成、发展和成长过程中,给予方向性的影响,使他们朝着社会主义人才培养的目标发展,亦即培养我们自己合格的、可靠的接班人。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成功素质教育中的这种定向作用,完全是由它自身的内涵决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要解决学生的立场、观念、思想、道德、行为、习惯乃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体现着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倾向,对他们的心理和行为活动起定向作用。

(二)导向作用

塑造大学生成功素质,关键在于素质形成过程中的主体内化机制,使学生获得的知识和能力经过自身的“消化”,内化在心理层面之中,最终沉淀于他们的身心机体之中,进而形成特定的素质。思想政治理论课虽然只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外化因素,但是它的方向性作用决定了其对学生素质的导向力量。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进行正确导向,是我国社会发展和民族复兴的紧迫需要。由于作为独生子女家庭环境的大学生从小养尊处优,在其成长过程中又受到市场经济大潮的诸多负面影响,相当一部分人思想政治素质缺陷显而易见。突出表现为缺乏科学的远大的理想,缺乏奉献精神、敬业精神、诚信意识、集体主义意识、道德法律意识,缺乏抗挫折能力和自我平衡能力,心理素质脆弱等。这些境况无不令人担忧。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要对他们从道德认知上和道德行为上进行引导。

(三)动力作用

在人的思想政治素质中,科学的远大的理想是核心层次的素质和关键的素质。行为科学理论认为,发自内心的驱动力是一种最强大和最长远的动力形式,而不断提高需要层次,树立远大的理想目标,则是增强这种驱动力的关键。理想一旦形成,就能成为学生的行为动机,成为实践活动的强大推动力。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成功素质教育中的动力作用,就是通过思想道德品质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促使他们把社会发展需要作为其自觉追求的内在需要,并将其作为人生奋斗的精神支柱,保持良好精神状态,努力把自己塑造成全面发展的人才。

(四)超越作用

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其超越的核心就是培养出能在改造现存世界的同时,以独到的实践意识的能力超越现实世界、现实社会的人,赋予人所独有的实践本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品质就是与时俱进,其神圣的职能就是启迪人们不断地开拓创新,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努力奋斗。如果它不带有超越现实的理想目标,那么它就丧失了拓展人的心理空间和引导人的社会进步的功能。因此,激发学生追求理想,引导学生做到内在需要与社会发展需要相统一,发挥超越新功能,正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而且能够做到的事情,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大有作为的地方。

(五)潜能发挥作用

成功素质教育的本质就是根据时展需要,注重开发大学生潜能特征的教育。人的潜能包括智力和人格两个方面,两者都要通过心理素质这个载体反映出来。那么,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提升学生的心理品质素质,增强非专业素质,促进潜能的激发,使大学生能始终坚持坚定的政治方向,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人格。所以,从这个意义上看,大学生潜能中的核心部分就是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素质。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成功素质教育中面临的现状

实事求是地讲,目前各高等院校的政治理论课基本上处于举步维艰的境地,学生不爱上政治课成为普遍现象。依笔者之见,主要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环境的负面效应的影响

这里所说的社会环境的负面效应,一是指全球化特别是文化全球化的负面效应。以美国为首的少数西方大国在全球推行“”和西方社会价值观,对社会主义中国搞意识形态的侵蚀,以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影响和争夺青年一代。二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推向市场,走向市场。在这些负面影响和作用下,出现了“政治理论课无用”的观念。学生认为政治理论课教育并不能传授他们生存的技能和求职的技巧,学的好不好无关紧要。这表明,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与发展不仅取决于家庭和学校环境,更取决于社会大环境,社会的大德育观亟待确立。

(二)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

本来学生对政治理论课的基本理论的学习均须经过大脑的思维,并与原有价值准则进行比较,以及对实践后的结果作出价值判断,才能予以认同。可是,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却把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属于创造性的许多素质或被忽视了,或被扼杀了。这表明,如何让思想政治理论进入学生头脑,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三)教育内容相对陈旧和教育方法相对落后

笔者曾于2005年对我校某专业某年级学生作过一次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思想品德》课感兴趣率最低,认为这两门课太抽象,说教性太强,而且倍觉哲学内容太庞杂;对《思想概论》和《邓小平理论》课的兴趣一般。而且感兴趣的原因相当一部分是由于考研的需要和取得学分的需要。但是,调查的另一重结果是,任课老师的知识水平、教学水平和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兴趣有很大的关系。只要教学水平高,教学方法灵活、得当,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就爱听,就感兴趣。这表明,作为实施成功素质教育主阵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是要削弱或减少,而是要加强和提高!问题的关键在于,教育内容的改革必须以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为出发点,教学方法的改革必须着眼于理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加强针对性、时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是实施成功素质教育的关键

如何扭转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困境,如何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平台,全面实施成功素质教育,关键在于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

(一)深化教学内容的改革

在同志的直接指导和中共中央、国务院直接领导下,国家教育部于2005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方案》(简称“05方案”),此方案按照“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原则,对原有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进行了优化整合,形成了全新的思想政治课体系。该体系的新颖性表现为: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重点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规律;学习《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以重点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了解和掌握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重点了解和掌握中国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学习《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的目标在于进行道德、法制观的教育。这一新型体系高度体现了新世纪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内容以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为出发点的思想,从而为我们全面实施成功素质教育开辟了广途。

(二)深化教学方法的改革

成功素质教育理念要求“学生把学习作为一种人力资本的投资,一种塑造自身优秀素质,特别是成功素质的内在需要,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此,在教学指导思想上,成功素质教育理念强调“教师要讲课,而不是要讲书,要求教师对教材进行再消化、再创造。教师的讲义才是真正的教材”;在教学方法上则强调“要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起来,并要落脚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上”。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彻底转变教育思想,紧紧围绕成功素质教育的目标真正使课堂教学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变只重学习结果为注重加强能力培养;变教师主宰课堂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使学生在良性学习环境中能动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生动活泼地发展,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发展学生个性的主渠道。

(三)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质

实施“05方案”,深化教学改革,首先要更新观念,要认同成功素质教育理念,把对成功素质教育的认识与理解落实到自己的思想上和行动上。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使自己真正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者,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实施“05方案”,深化教学改革,其次要苦练内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教师一定要持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获取新知识,增长自身才干和能力;乐于创新,勇于开拓,在理论上不断地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既要站在历史思想巨人的肩上,又要站在当论学术前沿,更要有异常活跃的理论思维,善于对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进行理论思考。这样才能以坚实丰厚的理论功底和令人叹服的逻辑分析,去说服崇尚真理的大学生,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焕发出强烈的理论魅力,实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郑义主编.21世纪教育视点[J].21世纪教育期刊社出版,2007年上半年各期.

[2].教育必须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年6月.

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篇2

一、科学发展观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方针

第一,思想政治工作要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思想政治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重视人的思想政治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全面提升与发展,统筹城市与农村、党组织与国家行政机关、管理与服务等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长效作用,从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和稳定性出发,建立既能立足当前,有效解决突出问题,又能着眼长远,保证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挥作用。

第二,思想政治工作要把科学发展观贯穿整个教育过程之中。科学发展观给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赋予了新的内涵,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科学发展观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要改革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使之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基础和主导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渗透到人民群众的全部生活之中,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潜移默化、生动活泼。

第三,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为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创造条件。树立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是落实。同志指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实现由传统的发展观向科学发展观的转变,首要的是实现观念和思想的转变。要实现观念和思想的转变,不能忽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作用。思想政治工作对培育民众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至关重要,任何片面性和绝对化的做法都是错误的、不适宜的,都要被科学的要求、发展所抛弃。

二、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积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创新

第一,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动力定位于人。“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思想政治教育要创新发展,最重要的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探寻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找到最根本的依靠力量。以人为本的精髓就是以人为“根本”。坚持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也必须以人为“根本”。把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植深于人,把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动力本源。如此,思想政治教育也才能找到自己的根基,回到自己的家园,因为思想政治教育本身不具备自为的存在状态,它是以人为起点,通过人教育人、人关怀人、人影响人的工作状态和通过培养的人来标示自己的存在。换言之,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是要靠人来“填充”。

第二,把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直接目的指向于人。以人为本,清楚地表明了人是目的,人是根本,人是一切发展过程的最终价值取向。通过“以人为本”的视角审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不难发现,以往思想政治教育中“人”的地位没有被凸显出来,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存在着“社会化”、“政治化”或“未来化”等“物化”和“虚化”的倾向。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中涉及到的人也往往是被“物化”和“虚化”了的人。让“人”回到思想政治教育,让“人是目的”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并以人的方式来把握人、理解人,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关键。“人是目的”明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层次性划分,有益于正确地选择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

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篇3

关键词: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我国深化教育改革的重点与突破口。许多人认为,职业院校学生的主要目标是学习技术,早日就业,因此素质教育可有可无。这种思想是极其错误的,一方面职业院校的教育确实要突出职业特色,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以适应将来职业岗位的需要;但另一方面,素质教育同样必不可少,特别是人文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对职业院校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不可或缺的特殊意义。在实践教学中,笔者发现思想政治素质高的学生在毕业后更能主动、自觉地要求自己,也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往往能取得更大的成绩。因此,职业院校应真正认识到思想政治课在素质教育中的意义,发挥其在学生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加强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是职业院校思想政治课的主要内容。教育以育人为根本,而思想道德是为人的根本。以往由于职业院校重技能、轻德育的思想,家庭教育不当,社会不良的影响,使职业院校学生在道德认知及行为方面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知行脱节,责任意识差,公德意识差,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缺乏正确的是非善恶标准,导致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丢弃,甚至人格丧失。思想政治教师通过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自我修养,形成正确的法治与道德关系等帮助学生增强道德情感,提高道德水平和道德素质。教师应坚持将传授知识和育人结合的原则,运用启发、引导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为基本规范,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集体主义为基本原则,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弘扬时代主旋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师切忌将自己的不良情绪带到课堂,也切忌在教学过程中照本宣科、敷衍了事,这些都会直接影响道德教育的效果。

二、加强政治素质教育

政治素质教育是职业院校思想政治课程的核心。职业院校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还未定型,容易受到社会不良思潮的影响,甚至走上邪路。因此,通过思想政治课,教师可以利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深入浅出地剖析人类社会由低到高的发展历程,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唯一选择,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的历史结论。同时,通过国情国策教育,使学生了解国情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从而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自觉投身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中去,为社会做出贡献。政治素质教育将为职业院校学生的终身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加强法制教育

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一个人法律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他如何在社会上立足和维权。法律素质已成为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是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缺乏法律知识、法制观念淡薄等原因,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并呈现出犯罪低龄化、犯罪手段成人化的趋势。职业院校由于生源素质不高,违法犯罪事件时有发生。因此,通过思想政治课,教师可有意识、有目的、有针对性地从法是什么、国家与法、公民与法三个角度教育职业院校学生依法律己、依法维权,使职业院校学生知法、懂法、守法、用法。

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品质是人的重要素质,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社会对职业院校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现在的职业院校学生中,来自单亲家庭与留守家庭的居多,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及作用,职业院校的学生存在一些心理问题,如嫉妒、自卑、任性、孤僻、逆反心理等。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师可以在考量学生的认知水平、行为能力的基础上,从德育的高度,以非智力因素的品质修养为主,集学业、品德、心理知识、行为能力的培养于一体,重在心理训练和行为指导,分别从健康、情绪、意志等方面循序渐进地进行教育,帮助学生提高认识,培养健康心理,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

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篇4

素质是指人的自身所存在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特征及其结构,是决定其主体活动功能、状况及质量的基本因素。

一、数学素质的涵义与特征

数学作为一种客观抽象出来的自然科学,属于社会素质的范畴。人的数学素质是人的数学素养和专业素质的双重体现,按照当前数学教育界比较一致的公论,数学素质大致涵义有以下四个表现特征。

1.数学意识。即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和表示各种事物的数量关系、空间关系和数学信息,以形成量化意识和良好的数感,进而达到用数理逻辑的观点来科学地看待世界,人的数学意识的高低强弱无时无刻不反映出来。如数学教育家马明在观看电视转播的世界杯排球比赛时,从场地工作人员擦地一事想到,如果用一米宽的拖布把整个场地拖一次至少要走多长路程的问题,并用化归法原理把所走的路程(长度)转化成了场地面积来计算,这是一般人很少注意或不屑一顾的事,却是数学家运用数学的良好机会。足见一个高素质的数学工作者具备不失时机地应用数学的意识。

2.数学语言。数学语言作为一种科学语言,它是数学的载体,具有通用、简捷、准确的数学语言是人类共同交流的工具之一。

3.数学思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抽象、概括、归纳与推理等形式化的思维以及直觉、猜想、想象等非形式化的思维,都是数学思维方法、方式与策略的重要体现,数学直觉思维、数学逻辑思维、数学辩证思维都是人的高级思维形式。

综上所述,数学意识是数学素质的基本表象,数学技能是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的综合应用,数学思维与数学语言存在于数学学习和运用的过程之中。数学素质的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常常是潜在的,而不是急功尽利的,数学素质具有社会性、独特性和发展性。时至今日,数学的知识和技术有逐步发展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所需要的一种通用技术的趋势,这是因为现代社会生活是高度社会化的,而高度社会化的一个基本特点和发展趋势就是定量化和定量思维,定量化和定量思维的基本语言和工具就是数学。由此可见,未来人的数学素质将与人的生存息息相关。

二、数学素质教育的内容

数学教学大纲规定的数学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形成数学能力,发展个性品质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由于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数学教育与整个普通教育一样偏离了素质教育的轨道,因而使学生的数学素质停留在低层次上,削弱了数学索质在人的综合素质中所占的成分。因此,在确定数学素质教育内容时,要从整体教育观上,挖掘专业素质教育的内涵与外延,使其既有理论指导意义,又具实际操作意义。

1.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数学素质教育应把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放在显要位置,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促进全面发展。

2.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数学素质教育要把文化素质与专业素质教育结合起来,构成数学素质教育的核心。数学基础知识,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综合能力是数学素质教育的核心和最本质的要素,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内容。

(1)要改革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过去的应试教育导致的题海战术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机械识记,忽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学生的认知结构,素质教育应加强数学概念和数学命题的教学,注重概念形成过程和定理、公式的推理过程,重视数学知识的形成、发展与问题解决的过程,教师力求讲精、讲透、讲话,使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结构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

(2)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首先要重视数学思想的教学,数学思想即数学的基本观点,是数学知识最为本质的、高层次的成分,它具有主导地位,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指导原则,中学阶段着重要领会的数学思想是:化归、函数与方程、符号化、数形结合、集合与对应、分类与讨论、运动与变化思想等,其次要加强数学基本方法的教学。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思想的具体化,也是解决问题的工具,如配方法、待定系数法、分解与合成法等恒等变换方法,换元法、对数法、判别式法、伸缩法等映射反演方法。第三要加强数学思维方法和数学逻辑方法的教学。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形成再学习的能力,它是思考问题的方法,也是解决问题的手段,在数学中要运用的主要思维方法有分析法、综合法、比较法、类比法、归纳法、演绎法等。

3.生理心理素质教育,人的心理素质是由人的心理活动所反映的,它包括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心理素质的发展必须与生理发展相适应。

(1)智力素质是心理素质教育的主体,在数学教育教学中着重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与想象力,其中思维力是数学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在中学数学教学的备阶段,都应把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放在重要位置,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在培养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独创性与批判性、灵活性与敏捷性、逻辑性与形象性等诸方面下功夫,完善从直觉思维、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的思维方式,学会思维策略的辩证应用。

(2)非智力素质(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是数学家质教育不可缺少的,实践证明导致学生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就是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存在差异,因而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培养兴趣、激发动机、建立情感、增强意志等四个方面进行非智力素质培养。重点要设计好的教学情境,增强学习兴趣的主动性,还可从组织竞赛、巧解习题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心理平衡,此外还可尝试一下学生应变力培养与挫折教育问题。以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三、实施数学素质教育的几点原则

数学素质教育要成为提高全体国民身心基本质量的教育,即现代教育,全面发展的教育,公民身心发展的教育及挖掘个人潜能的教育,就要在教育思想观念、教育教学方法有大的更新。

1.认识数学素质教育发展的阶段性,数学素质教育的实施与受教育音所掌握的数学知识结构以及所形成的数学认知结构相吻合。在教学内容方面,一是传统的经典数学知识(算数、几何)要进行必要的学习;二是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普及与提高的现代数学也要逐步引入,如矢量代数、统计初步、离散数学等都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信息化所需渗入到中学的内容。同时,对所有内容增减不能违背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要抓住思维发展的最佳期进行素质教育,借鉴国外数学教育发展中几起几落的教训,走出具有我国特色的数学素质教育的新路子。

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篇5

关键词:数学;素质;素质教育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发展教育事业,提高民族素质,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这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一条必由之路。”基础教育是培养劳动者素质的教育,而数学教育在基础教育中有其特殊的无可替代的作用,承担着提升学生数学素质,乃至公民综合素质的重要使命。

一、什么是数学素质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素质是以人的生理和心理实际作基础,以其自然属性为基本前提的。即,个体生理的、心理的成熟水平的不同决定着个体素质的差异。因此,对人的素质的理解要以人的身心组织结构及其质量水平为前提。它与人的生命及其活动联系在一起,因而人的素质包括;人的生理、心理结构为特征的自然素质和以品德、专业、审美、技能、劳动等为特征的社会素质。因而数学素质是数学素养和专业素质的双重体现,数学素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认识。

1、数学意识

数学意识是指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和研究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形成量化意识,用科学的观点来观察世界、认识世界,可以说数学意思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在看到太阳能的蓄水容器时,就能想到使用相同的材料将容器做成圆柱体和棱柱体那个的容积更大的问题,就是运用数学知识的良好体现。

2、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一般包括数学符号系统、数学的教学语言,它是数学交流、传达的载体。

3、数学技能

数学技能是在掌握了数学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包括计算、作图、计算机的运用等。在熟练运用数学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才可能形成发现问题,并建立数学模型,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高级技能,这种能力也被称为数学创造。

4、数学思维。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思维过程一般包括了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归纳与推理、猜想与想象等,数学中的直觉思维、逻辑思维及辩证思维都是人的高级思维形式。

数学素质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等特证。随着社会的信息化发展,具备基本的数学素质成为了现代人的一种通用技术,运用定量思维方式观察事物,并将研究对象定量化,是现代社会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

二、数学素质教育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这与素质教育提倡的普通教育培训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及身体心理素质的内容是完全一致的。从目前的数学教育看,由于受升学考试、教学观念、教学行为的影响,与课程标准所提倡的素质教育尚有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为:重视数学知识的传授,轻视学生能力的培养;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看重书本理论,缺乏社会实践,使学生数学素质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因此,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和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数学素质教育内容应包括:

1、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数学素质教育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个人品质和健全人格的发展,形成健康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数学是人类几千年来实践活动的知识财富和精神财富,学生通过学习感受数学家数学领域的探索过程和杰出成就中,吸取其科学献身精神。同时通过学习感受数学中的思维、方法、图形、符号等培养学生的美学意识,使学生不仅学会冷静、沉着、严谨的处事能力,并且能形成思想的独立意识与创新意识。

2、文化知识素质教育

数学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把文化知识与专业素质教育结合起来,构成数学基础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及数学综合运用能力等要素。

(1)以新课程理念为导向,改进数学教学方式。从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的教学模式,转变为重视引导学生去观察问题、发现问题,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仅掌握好数学的知识体系,而且能形成良好的数学认知能力。

(2)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导向,在教学中渗透观察、发现、建模、检验等数学思维特征,让学生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过程和掌握数学思想的基本观点。以方程与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与讨论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为重点。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方式,和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与抽象概括水平。

(3)目标是形成一定的数学能力。从《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看,数学能力发展方向主要是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3、心理素质教育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人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反映,一般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因此,心理素质教育就必须关注学生的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1)智力素质是数学教育过程中的重点,主要包括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与想象力,其中思维力是数学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因此,在数学教学的各个阶段,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都是数学素质教育的重心,在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不同发展阶段中,要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思维的概括性、间接性、逻辑性、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敏捷性和批判性。

(2)非智力素质是数学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非智力因素一般包括人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由于正常学生的智力因素差异并无明显悬殊,因此影响学生成绩分化的重要原因就是非智力因素的差异。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更多的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和变化,从培养学习兴趣、学习方法、情感交流及增强学习毅力等方面加强非智力素质的培养。用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教学情境,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提升团队意识,感受个人努力与集体智慧的关系和力量。此外还应加强学生应变能力的培养与挫折教育问题,使学生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m].北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霍华德,加德纳.智力的重构[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篇6

   (一)良好的思想素质

   解决来华留学生的思想困惑,帮助其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掌握正确的思想方法,树立良好的思想风貌是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打铁先得自身硬”,完成这一任务要求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思想素质。“思想素质主要是指运用科学的理论观点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1]177科学的思想观念、正确的思想方法和过硬的思想作风是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的基本思想素质要求。(1)科学的思想观念。思想观念是客观事物及本质在人脑中的反映,属于理性认识范畴。思想观念具有能动性,反作用于实践活动。思想观念将直接影响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性质、方向和水平,因此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者必须具备科学的思想观念。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三观”不仅直接反映了教育者的思想状况,同时也制约着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成效。唯有教育者有正确的“三观”,才能引导被教育者树立正确的“三观”。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世界,分清真、善、美与假、丑、恶;树立崇高的人生价值观,自觉摒弃“金钱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其次,要树立开放的意识。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者必须打破习惯思维的束缚,站在世界高度审视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纠正传统思想道德教育只是针对中国学生而非外国学生的错误观念。最后,要有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者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善于根据时代主题和条件的变化,对来华留学生进行教育。善于打破已有观念的制约,不断推陈出新,探索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2)正确的思想方法。“方法是人们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门路和程序,也即工具、手段。”[2]249思维方法将影响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和进展,因此,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是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者必备的思想素质。一方面,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者要掌握唯物的、辩证的思维方法。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以联系、发展的观点看待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坚持矛盾观点、质量互变和否定之否定观点,全面深入地分析留学生的思想道德问题。另一方面,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者要掌握逻辑的、历史的思维方法。坚持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相结合,从一般认识个别,通过个别分析一般;从部分认识整体,通过整体认识部分。善于利用历史的、经济的和社会的观点去认识和剖析留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根源并探索相应的对策。(3)过硬的思想作风。“思想作风是指人们在思想、工作和生活上一贯表现出来的稳定的态度和行为,是思想素质的重要内容和综合表现。”[2]249优良的思想作风是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者必备的思想素质,是提高教育效果、感动教育对象的重要保障。优良的思想作风主要包括:求真务实的作风,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科学认识和把握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本质和规律,在此基础上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开展教育活动;宽容的作风,即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者要有宽广的胸怀,大度的气概,能够容忍和谅解来华留学生出现的一些思想道德问题;民主的作风,即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者在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善于倾听不同意见,倾听留学生的呼声和他人的意见;虚心学习的作风,即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者坚持谦虚谨慎的学风,善于向其他教师、专家和留学生学习,始终坚持谦虚的学风;吃苦耐劳的作风,即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者在留学生思想道德过程中任劳任怨,不怕苦、不怕累,苦中作乐,顽强拼搏,坚忍不拔;积极进取的作风,即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者在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开拓进取,不局限于已取得的成绩,面对成绩不骄不躁,坚持开拓进取,不断开创新局面。

   (二)高尚的道德素质

   “道德素质是指个人在先天基础上,通过后天的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所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能够长期发挥作用的内在的道德品质。”[1]177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者的道德素质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力量,将直接影响到来华留学生的道德素质状况,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留学生,怎样培养留学生的问题。此外,教育者的道德素质也代表了国民的道德素质,直接影响国家的形象。因此,道德素质是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者的核心素质之一。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者道德素质的基本要求如下:(1)良好的道德素养。道德素养是人在长期的道德实践活动中养成的稳定的道德品质和道德倾向。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要求教育者必须拥有良好的道德素养。首先,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充分认识到道德对于人生的意义和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深刻理解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的精神实质;坚持把道德素养放在人生修养的首要位置,自觉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其次,自觉践行道德理念。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者要自觉将道德理念付诸行动,把德作为行动的准则,以德做事,以德服人,以有德为荣,无德为耻。在道德实践中,不断验证和完善道德理念。最后,有坚定的道德意志。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者在道德实践中,要克服重重困难,坚守道德底线,自觉践行社会道德要求,坚决抵制和批判各种不道德现象。(2)崇高的职业道德。崇高的职业道德是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者的核心道德要求。首先,要爱岗敬业。爱岗敬业是协调教育者与职业关系的基本准则。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者要热爱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对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深入系统地研究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规律与特点,推动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不断前进。其次,要平等待人。平等待人是教育者处理与被教育者关系的基本准则。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者要平等地对待留学生,不因留学生的国别、肤色、性别和经济状况不同而差别对待。关心和爱护留学生,经常深入到留学生中去,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解决他们生活学习中的各种困难。用真心、真情去关心和爱护他们,坚持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以德服人,为人师表。再次,要团结互助。这是处理教育者之间关系的道德准则。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者之间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互相帮助,共担风险,发扬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精神。彼此尊重,相互配合,顾全大局,营造和谐的氛围,共创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新局面。最后,要清正廉洁。这是教育者处理职业活动中经济问题的基本准则。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者在日常工作中要坚持两袖清风、一身正气,自觉抵制各种腐败行为,不收受留学生的各种贿赂。在平凡的工作中,艰苦奋斗,不讲究个人得失,耐得住清贫,经受得起金钱的考验。

   (三)过硬的政治素质

   “政治素质是指一个人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念、政治态度、政治信仰的综合表现。”[1]176虽然在对来华留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中不宜过多涉及政治教育,但这并不意味着政治素质可有可无。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者的政治素质会影响国家形象、国家间的友好关系,会影响留学生教育政策方针的贯彻执行。因此,过硬的政治素质是对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者的基本要求。(1)坚定的政治立场。政治立场是在观察和处理政治问题时所处的根本地位和所持的政治态度。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者必须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始终站在国家、民族的立场去认识和解决问题。深入贯彻和执行国家关于留学生教育的相关政策和要求,保证政策和要求真正落实到具体的留学生教育工作中,始终与国家步调保持一致。(2)浓厚的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人们对自己的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者要自觉维护国家的尊严和荣誉,在与来华留学生的交往中不卑躬屈膝,不做损害国家形象的事。自觉维护国家利益,严格保守国家相关政治、经济和文化机密,时刻保持警惕。(3)较高的政治水平。政治水平是指对政治事件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预测能力和解决能力。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者在工作中将面对不同国度、不同地域,不同种族的留学生,不仅仅涉及思想道德教育问题,同时也涉及政治问题、民族问题、宗教问题,因此,具备一定的政治水平是必要的。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者在与留学生进行思想沟通、道德教育和心理疏导的过程中要注意方式、方法,坚持适度原则,内容不要涉及国家之间的矛盾和一些敏感的政治问题,防止引起留学生的反感甚至造成国际纠纷。同时,也要注意留学生之间的关系,对于涉及的国际纠纷问题要及时预判、解决,防止升级为国家间的政治问题。同时,对留学生的日常生活要有充分的了解,防止留学生中出现国外情报人员,若出现国外情报人员能够正确处理。

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篇7

温晓清

21世纪正以倒计时向我们走来。和平和发展,将是它的主旋律;而竞争,将是它的另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不管是政治上或军事上的竞争,还是经济上或科技上的竞争,归根到底,都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素质高低的竞争。

关于素质教育,柳斌同志指出:它是“以提高全体国民素质为目标,以促进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的教育。素质教育是实施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是我们普通中小学落实和贯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根本所在。

普通中学的素质教育,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身体素质、劳动素质等方面的教育。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贯穿始终的核心部分,渗透在各门学科之中,它影响和决定着学生素质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思想政治课,作为中学的一门学科,它在素质教育尤其是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是其他任何学科不能代替的。虽然世界上其他国家在中学里没有开设我们这样的思想政治课,但类似的功课则是必须开设的,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怎样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政治课教学上需要探索和研究的课程,下面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思考。

第一:思想政治课教学应首先确立素质教育观念,克服单纯的智育型和片面追求升学(即分数第一)的旧观念。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目的,在于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型人才。要实现这一目的,关键在教师,特别是教师自身教育思想教学观念的变革。

过去,思想政治课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下,许多教育工作者基本上是围绕升学指挥棒转动,教学工作不是为“育人”服务,而是为片面升学服务,“升学”教育压倒了“育人”的素质教育,结果往往是思想政治课的“教书”做得比较扎实突出,“育人”却未放到应当重视的位置。教师教条条,学生背条条,考试考条条的现象,年复一年,屡见不鲜。还有许多人把政治课看成是升学考试的“拿分课”,甚至以此作为评定职称和发奖金的依据。这种错误的导向,造成政治教师把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点,放在应付考试和拿高分上,而不是放在培养四有新人这一根本任务上。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看到这种情况,有的学生政治课的理论条文虽然背得很熟,考试成绩也很好,但他的思想素质、道德修养并不高。这样的情况从反面说明,我们的思想政治课在育人方面存在着不足。

思想政治课实施素质教育,要按照中央有关通知精神改革教学思想,根据其指导思想及基本任务的要求,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心理、能力等方面的素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首先确立素质教育的观念、克服单纯的智育观念,片面追求升学的观念,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上。

只有克服了片面的升学教育观,确立了全面育人的素质教育观,我们才能真正地进行教学内容、形式、方法以及考试等方面的改革,即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考虑到育人,在运用教学方法时注意到育人,在拟定试题时也想着育人,从而把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功能落到实处。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和学生从升学指挥棒的高压下解放出来,完成中学阶段思想政治课的素质教育任务。

第二: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现在所用的思想政治课教材,是在过去的教材以及各种改革实验教材基础上修改而成的,是比较成熟的教材。它的组织体系、内容结构都比较科学,这是广大政治课教师及编写人员多年辛勤劳动的成果。

认真地钻研教材,把握教材,是我们每位教师在上课前必须下功夫做好的工作。比如:初中一年级的思想政治课,则是此前的《公民》课脱胎而来的。两册书共十课,主要内容都是围绕培养学生具有“五爱”道德,做“四有”新人来编写的。其素质教育的中心内容就是教育学生懂得做人之道,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为此,在教学实践中我努力做到:坚持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社会实践出发,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做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一致;坚持把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学校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结合起来,发挥思想政治课在学校教育中的先行作用;坚持科学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寓教于乐,寓教于丰富多采的校园活动之中。以上“热爱祖国”一课为例,我着重引导学生对祖国和社会主义以及特区的基本历史和现状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责任感的教育,并建议班级组织同学进行社会调查,了解祖国的建设成就,尤其是深圳特区建立前后的巨大变化。这项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受到了生动的教育。此外,开展壁报比赛、歌咏比赛、组织“我爱祖国”、“祖国和我”、“我爱特区”为主题的演讲会等。这些实践活动,既把书本上的知识具体化,情感化,又把教学中热爱祖国的内容与学校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统一起来,效果是十分明显的。

在教法上,针对初一学生形象思维丰富的特点,多采用直观性的教学法(如放映教学录像、幻灯,组织调查采访、参观城镇农村等);针对初一学生求知欲旺盛的特点,向学生推荐好的书籍,搜集名人名言编辑成册等;针对初一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开展幻想畅谈主题班(队)会,组织小辩论会,让他们展开思维的翅膀;针对他们自尊心强的特点,采用表扬为主,帮助他们分清是非,改正缺点,等等。

此外,依靠班主任、年级教师,依靠家长及其他社会力量共同组织好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形成全方位的素质教育网,发挥集体教育的力量,也是不可或缺的。

第三,抓好素质训练,把学生培养成为“三个面向”的新世纪的建设人才。

今天的中学生,是下个世纪祖国的建设者和保卫者。他们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实现我国下世纪发展战略目标的快慢。

对中学生而言,抓好素质训练,让他们具备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身体与心理素质、劳动素质等,确实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紧迫而光荣的任务。

思想政治课怎样抓好素质训练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明确教学目标,逐步地全面地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让学生成为有科学人生观世界观的时代新人。

思想政治课,有它的总体教学目标:即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总目标之下,具体到每一册每一课,又有其子目标。比如高中一年级的思想政治课,原来的课名就叫科学人生观。它的教学目标是:上册要求学生从认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入手,帮助他们正确理解人生的理想与价值,逐步树立科学人生观;下册要求从培养学生的思想方法入手,以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物质第一观点、全面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实践的观点)为理论基础,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上册的内容偏重感性知识的教育,下册突出的是理性的教育。明确了两册书的教学目标的不同点,我们便好因材施教,抓好培养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素质教育了。

2.注重能力培养,训练学生多才多能,做既懂理论又能实干若干的新型人才。

每门学科都有能力培养的问题。思想政治课怎样注重能力培养呢?我认为,主要是要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随之而来的是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的能力,即能说会写。

比如带领学生参观城市建设,细心的学生看到道路清洁,绿树成荫,花草繁盛,没有纸屑果皮;粗心的学生则一路说笑,城市的房屋道路、花草果木,一概未进入眼里。二者的观察力就有高下之分,如果再就此问几个为什么:“城市的环境好说明了什么?”“我们从中能得出什么理性的认识?”有的学生能说出许多道理,有的学生则说不出什么来,这里,分析能力就有强弱之分。老师就此再引申一下,举一些环保的典型事例启发教育一番,那么学生就会在参观城市活动中受到一次生动的环保意识的教育,增强爱护、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同时又培养了他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前面所述的调查、访问、墙报比赛、歌咏比赛、主题班(队)会、小辩论会以及其他活动中,都能达到训练学生各种能力的目的。搞与不搞,情况与结果大不一样。这些能力训练的活动,需要学生动脑、动手、动口,既有书本知识(理论)的指导,又有具体的出力流汗的行动(实践),通过反复的锻炼,就能达到培养他们成为多才多能,既懂理论又能实干苦干的新型人才的目的。

我们的感觉是,在这方面还做得很不够,行动滞后于认识较远。

3.重视社会实践,训练学生顺应潮流发展,做21世纪的有用之人。

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祖国的面貌日新月异,特区的变化天翻地覆,丰富的社会实践生活,是我们思想政治课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材。教育学生重视社会实践,就是贯彻辩证唯物主义物质第一的观点,实践的观点,发展的观点。

比如“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句话,就是特区人民在实践中提出的口号,当初曾引起一番争论。带领学生们去建筑工地参观学习,听听工人们的解说,一下子就明白了这一口号的深刻含义和质朴道理。又比如,带领学生去参观现代化生产流水线,对比讲讲落后的手工操作,就会明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是千真万确的真理。组织学生参观特区文明村镇,感受城乡差别正在逐渐缩小。参观驻港部队营地,树立热爱、热爱祖国保卫祖国的思想。通过这些活动,要让学生明白,实践出真知,实践补充了书本知识的不足,丰富发展了理论。我们不能脱离实践来讲课,如果脱离了,老师讲起来没劲儿,学生学起来没味儿。还应让学生明白,实践在发展,新的知识层出不穷,必须不断地向实践学习,顺应社会时代的发展潮流,才能不被时代抛弃,成为21世纪的有用之才。

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篇8

【关键词】思政教育;教育过程;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270(2012)02-0034-01

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内涵及具体过程

学术界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理解包含以下几点:第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人类一种特殊的培养人德性的精神生产过程,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第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共同参与、相互作用的一种双向交往与实践活动过程。第三,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依据是教育对象身心发展规律和社会目的要求。第四,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教育对象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可以看作一个大的动态系统,这个系统由四个子系统构成。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四个子系统即子过程分别是: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意识活动过程、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实践活动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意识活动过程和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实践活动过程。在这一总体过程中,起点是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意识活动过程,终点是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实践活动过程,这四个子过程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依次展开并往复不已,从而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持续进行。但是在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四个子过程并不是简单地表现为依次展开和持续进行,而是相互重叠的,在研究工作中,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一分为四的划分是为了建立一个理想化的模型,从而方便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过程。

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基本矛盾的转换

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实践活动过程应该完成两种矛盾的转换,即实现社会要求与学生实际思想政治素质之间的矛盾向教师制定的具体教育目的与学生实际思想政治素质之间矛盾的转换。与此同时,教育者的实践活动过程在这一子过程中还应推动另外两种矛盾的转换,这两种矛盾分别是教师制定的具体教育目的与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之间的矛盾和教育对象思想政治素质方面的自我期望与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实际状况之间的矛盾。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实践活动过程本质上就是分别完成和推动了上述两对矛盾由前至后的转换。转换的实现标志思想政治教育者实践活动过程的完成。

教育对象的意识活动过程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基本矛盾的转化中,应该实现两种矛盾的转换,即教师制定的具体教育目的与学生实际思想政治素质之间的矛盾向教育对象思想政治素质方面的自我期望与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实际状况之间矛盾的转换。不仅如此,这一子过程还应该推动另外两种矛盾的转换,这两种矛盾分别是教育对象思想政治素质方面的自我期望与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实际状况之间的矛盾和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对教育内容知识的掌握与自身的信仰、行为习惯之间的矛盾。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意识活动过程本质上就是分别完成和推动上述两对矛盾由前至后的转换。

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实践活动过程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基本矛盾的转化中,也应该实现两种矛盾的转换,即实现教育对象思想政治素质的自我期望与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实际状况之间的矛盾向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对教育目的、内容知识的掌握与自身信仰、行为之间矛盾的转换。另外,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实践活动过程还应该推动新一轮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基本矛盾的转换,即推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社会要求与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之间的矛盾向教师制定的具体教育目的与学生实际思想政治素质之间的矛盾。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实践活动过程本质上就是分别完成和推动上述两对矛盾由前至后的转换。

三、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由思想政治教育要素的有效性、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有效性及思想政治教育结果的有效性构成。思想政治教育要素即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因素、元素。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即在活动中各种思想政治教育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结果即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目的、任务的实现和完成。

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就是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素通过参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最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结果的有效性。具体来看,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产生效力和效用的特征,亦指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正向结果的效能属性,主要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其预设目标的实现程度和对教育对象思想观念影响的深刻性、持久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主要表现为大学生认同并接受教育者所传授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内化为自己的意志和信念,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朝着与教育者所引导、社会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在行为上能自觉实践教育者所传授的思想政治观点,并能够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

四、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有效性与结果、要素有效性之间的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要素的有效性、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有效性、思想政治教育结果的有效性,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问题研究的三个基本方面。这三个方面,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判断要素是否有效,只能将其放在过程中来检验,思想政治教育要素也只有通过特定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才能由潜在的、可能的形态转化为现实的、具体的形态,才能成为真正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要素。思想政治教育结果的产生及其有效性的确立,只有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充分展开,其有效性的确立才能得以实现。

在理想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要素在过程中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产生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结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结果中的相应价值主体在教育活动中具体需要的满足,则成为判别思想政治教育要素有效性、过程有效性的基本标准。在这三者中间,思想政治教育要素的有效性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结果的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有效性是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问题研究的中心环节,也是连接思想政治教育要素有效性与思想政治教育结果有效性的中介环节;思想政治教育结果是思想政治教育要素参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产物,思想政治教育结果的有效性是我们判断、检验整个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有效性的基本依据。

【参考文献】

[1]苏振芳,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篇9

对思想政治课来说,怎样看待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这个问题,主管的领导和广大教师都在讨论、探索。这里就几个主要的问题谈谈个人的认识。

一、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特点

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是思想素质和政治素质教育的统称。前者侧重于理论观点、思想认识的教育;后者侧重于政治立尝政治方向、政治观点和态度的教育。

两者虽各有侧重,却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具有四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最重要的部分。素质教育,本质上就是全面发展教育,就是党的教育方针所要求的学生德、智、体诸方面的发展。在全面发展教育中,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它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轻视、淡化甚至排斥这一部分,全面发展教育就失去了推动力,其结果只能片面发展。当然,尽管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作用很重要,却只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不能以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代替或等同于全面发展教育。

在强调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同时,也要重视其他方面的教育。

第二个特点,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具有强烈的政治性。思想政治教育总是为一定的政治服务的。邓小平同志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这就是说,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历史时期,最重大的政治就是贸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第一位的任务,就是要教育学生懂得我国当代最大的政治,坚持这一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决心献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可以说,政治性是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灵魂。在当前的形势下,我们对这一点应该有清醒的认识。国内国际形势对我们具有许多有利的条件,但同时也要看到,矛盾是错综复杂的,摆在我们面前的困难也不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还需要进行艰巨复杂的斗争。以往那种教条式、口号式的政治是不可取的,但绝不能否定政治,不能淡化、削弱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只有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才能使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第三个特点,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既是相对于智育、体育而言,又渗透于智育、体育之中,覆责着广阔的领域,包括提高思想认识,启发思想觉悟,培养道德品质,锻炼健康心理,养成良好行为等诸多方面。贯彻于这一广阔领域的则是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的矛盾。思想政治素质教育鲜明的思想性,主要表现在教育学生明辨是非、分清善恶、辨别美丑,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任何时候,尤其在假、恶、丑的现象肆虐的时候,更要坚持思想政治素质教育鲜明的思想性。一定要旗帜鲜明,而不能清浊不分,模糊是非、善恶和美丑,随波逐流。可以说,旗帜鲜明足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生命。如果旗帜不鲜明,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便只剩下说教和口号,就没有任何活力了。

第四个特点,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具有特定的知识性。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和知识教育并不是割裂的,更不是对立的,而是一致的、融和的。这种一致和融和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内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大量的科学知识;其二,思想政治素质教育需要以科学知识为载体。主要基于这两点,我们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科学。当然也应该看到,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知识性与一般文化科学知识还是有一定区别的,这种区别也有两个方面:其一,它只是文化科学知识的一部分,因而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不可能代替其他文化科学知识教育;其二,它与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政治性、思想性相融和,起着服务于政治性、思想性的作用。离开了政治性、思想性的“纯粹”的知识性,对于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便是无意义的了。

二、需要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

基于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特点,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尤其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需要精心处理好几个关系。

第一,育人和升学的关系。要以育人为本,而不能以升学为本。育人和升学并不是对立的,既然是学校教育,当然既要育人,又要考虑升学,而且要认真研究升学,尤其是普通高中,应为高等学校输送更多更好的学生。不研究升学问题,在这方面没有切实可靠的措施是不应该的。然而,认真研究升学和“以升学为本”有着原则区别。所谓“以升学为本”,有三方面的表现:一是违背党的教育方针,造成学生片面发展;二是淡化、削弱甚至排斥思想政治教育,片面突出甚至只是突出文化知识教育,造成学生政治方向不明,思想认识不清;三是以升学率作为评估学校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对家庭、社会和学校自身造成误导,后果十分严重。学校教育应该以育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更应以育人为本。而这些年来,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思想政治课也有一种以升学为本的倾向,甚至感到难于自拔。

对于我们的思想政治课来说,陷入“以升学为本”的泥潭,就是忘记了根本,忘记了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主要特点,因而既失去了这门课程的特有竟人功能,也造成自毁形象、自毁荣誉的不良后果。对此我们一定要有十分清醒的认识。我们只能用改革教学内容和数学方法来发挥思想政治课的作用,而不能靠“以升学为本”来维持自身的存在。

第二,明理和分数的关系。这一对关系是和第一对关系相伴生的。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思想政治课,要以明理为本,而不能以分数为本。这里说的明理,是广义而言,包括懂、信、用这三个依次递进的主要环节。思想政治课和其他课程一样,首先要求学生懂得所学的内容,包括必要的识记、理解和融汇贯通,到这一步均属于知的范畴。在懂(知)的基础上,思想政治课还进一步要求信和用。在这两个环节,思想政治课和其他课便有了一些不同的特点。其他文化知识课,一般说来学生的懂和信是相通的,懂了也就信了。而对思想政治课来说,学生的懂和信,并不都是自然相通的,还要有一个转化、飞跃的过程,这个过程受多种教育因素的影响。至于用,就是将已经懂得的知识化为方法和德性。这个环节要求更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更多。要求学生倩和用是个难点,而这个难点恰恰是思想政治课所要实现的主要目标。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再来看看明理和分数的关系。学校教育,特别学习各门功课,当然需要分数。所谓“分数”,是衡量学习状况的一种工具和尺度。这个工具和尺度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很大,功能很强。忽视分数的作用和功能是不应该的。对于思想政治课来说,同样也需要发挥这个工具的作用。然而,重视分数的作用和“以分数为本”有严格区别。在思想政治课中,“以分数为本”的主要表现也有三点:一是把分数作为激励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二是以分数作为检查学生学习状况的唯一标准;三是用分数作为维持正常教学的主要手段。应当看到,分数虽然对于明理有重要作用,但这种作用毕竟有限。在懂与不懂、懂的程度上,分数作为检查的尺度,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在信与不信、信的程度上,分数就难于发挥作用了。在用与不用、用的程度上,分数也只能发挥部分作用。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衡量将已懂的理论知识化为方法的程度,而对于将已懂的理论知识化为德性,分数也就无能为力了。这就是当前思想政治课研究记分改革的一个关节点。许多教师提出的将分数与评语合成作为检查标准的方案是很有价值的。这表明,许多教师在积极探索思想政治课以明理为本,而不以分数为本的具体途径。

第三,活学与考试的关系。要以活学为本,而不能以考试为本。活学,是泛指,包括教和学两个方面以及整个教学过程。活学为本,就教而言,就是要善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善于掌握和运用各种教学艺术,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采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启发学生的学习要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学而言,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注重明理,逐步向懂、信、用三者融和的方向努力。就整个教学过程而言,就是要按照认识规律和教学规律组织教学,贯彻启发式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总之,活学为本就是要教活、学活,使整个教学过程既符合规律,又生动活泼、有声有色。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再来研究活学与考试的关系。考试,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必要环节。各门课程的学习,都需要有考试这个环节。考试,广泛他说就是评估,不仅可以检查办学和教学的结果,还可以成为推动、改进办学和教学的一种力量。

轻视考试(评估)这个环节是不应该的。然而,重视考试与考试为本有原则区别。

在思想政治课中,以考试为本的主要表现,一是以考试为中心来组织全部教育和教学工作;二是将主要精力用于研究考试的“战略”和“策略”,更有甚者,猜题押宝,而忽视育人和教改;三是误导学生,将应试作为主要学习目的,而忽视了明理和做人。这样,考试这一环节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作用便会丧失。思想政治课需要有科学的、有效的考试;但是,以考试为本,将思想政治课的存在建筑在考试的基础上,是短视的,不明智的。事实说明,这样做,思想政治课反受其害。各地正在探索的考试改革,本质上就是察坚持以活学为本,寻求科学有效的考试制度和方法,废除以考试为本。

三、制约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因素

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课的有效性,受到客观的、主观的多种因素的制约。

从宏观上看,主要受到社会环境、社会风气的影响。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社会风气,是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课发挥育人作用的重要客观条件。现在,精神文明建设愈来愈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改善党风、民风、社会风气成为普遍的要求,这样,就会为思想政治课营造比较好的客观条件。认我们思想政治课来说,不能只是哀叹世风,坐待客观条件的改善。应当看到,制约思想政治课有效性的还有重要的主观条件。最为直接的是三个方面。

第一,要有强有力的思想政治领导。中共中央自从1985年发出《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以来,又连续发出了《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也特别强调德育工作的重要地位。国家教委根据中央的精神,颁发了《中学德育大纲》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年前国家教委又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的意见》。中央和国家教委颁发的这些文件“,体现了党中央和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思想政治课的高度重视,文件所提出的许多重要政策、要求和措施,对于增强思想政治课的地位,提高思想政治课的质量将产生重要作用。我们希望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党政领导,坚决贯彻中央和国家教委的要求,从大局、从长远、从政治上看问题,把思想真正转变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这样才能有效地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课的领导。缺乏有效的具体领导,思想政治课的改革就会步履维艰。我们高兴地看到,越来越多的领导,坚持从政治上看问题,指导和督促思想政治课以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为己任,这是对思想政治课最大的关心、爱护和支持。

第二,要有比较完善的课程标准和教材。课程标准可以说是课程建设的“宪法”,有了比较完善的课程标准,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工作、考试方法等,才有一个可以遵循的正确根据。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标准贯彻了素质教育的精神,就会对思想政治课发挥素质教育的作用,产生巨大的影响。教材是教学的基本依据,有了比较完善的教材,就为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的保证。思想政治课的教材贯彻了素质教育的精神,同样也会对思想政治课发挥素质教育的作用,产生巨大的影响。多年来,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标准和教材,虽然在不断改革,不断探索,有所前进,但是距离素质教育的要求还有很长的路程。国家教委制定并即将颁布实施的高、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按课程标准组织编写的教材,上海初中开设的公民课程,高中进行的课改实验,都在探索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具体途径。我们要发扬锲而不舍的精神,使这条道路越走越宽广。

第三,要有高质量的师资队伍。素质教育从一定意义说,最终取决于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教师的高素质,是素质教育最直接、最切实的保证。现在我们提出高质量的师资,大体上包括思想好、水平高、作风硬三个方面。政治教师要以育人为天职,懂得党的教育方针,把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作为时代赋予自己的使命;要懂得党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有坚实的马克主义理论基础,有比较丰富的社会科学和有关方面的知识,懂得教育规律和育人艺术;要既会顺水行舟,更会逆水行舟,条件好的时候,能获得出色成绩,条件差的时候,更能显示政治教师不辱使命的本色,始终坚守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阵地。

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篇10

一、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决定了它在素质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

广义的素质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可以说它包含了人本身物质的和精神的、外在的和内在的一切方面。具体可划分为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美学素质、科学素质、技术素质、身体素质等许多方面。在主必个方面中思想素质起着基础的和决定的性的作用。学校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把学生培养面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目前的中学生是将来的社会主义劳动者,不论他们从事倾听种职业,都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一个人的政治思想素质决定着其他素质的发展方向,并成为其他素质发展的精神动力。思想政治课既一门社会科学教育课,同时又是一门德育课。这就决定了它在素质教育所具有的独特的核心地位和基础作用及重大任务,是任何其他课程所无法取代的。这是由思想政治课的性质、目的、内容和特点决定的,同时好是我国学校教育与资本主义学校自由发展的本质区别。

二、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决定了它素质教育中的重大任务

初中开设的各门课程都有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的素质教育任务,如语文、外语主要有文化素质教育并兼有思想、科学、美学

等素质教育任务;数、理、化主要承担文化、科学素质任务;音、体、美汾别承担的素质教育方面多,任务重大。它的内容习定了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政治思想素质,良好的道德素质,健康稳定的心理素质,高尚的美学素质,坚实的科学文化素质等,并且由良好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来推动和激励其他方面素质的健康发展。用通俗的说法就是,思想政治课的任务则要教育学生堂堂正正做人,兢兢业业做事。只有牢固树立堂堂正正做人的思想,才能由习心和毅力去学习兢兢业业做事的本领。通过兢兢业业做事,在将来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增砖瓦,才能体现出堂堂正正做人的思想道德素质。

三、目前现实决定了思想政治课完成素质教育任务的艰巨性

由于目前现实生活中各种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存在和制约,使人们对思想政治课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模糊,经常外于摇摆不定的状态,有时是抽象肯定、具体否定。这是社会上存在的“一手硬、一手软”在学校教育上的反映。目前学校教育仍然未摆应教育的束缚,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外延还没有被人们充分认识和接受,思想政治课在素质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和基础作用也还未能被人们认识和肯定,因此便会出现抽象肯定,具体否定的现象。事物总是在矛盾中不断发展的,人们的认识出总是在实践中不断深的。随着党的十五大精神的贯彻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加强,相信全党全社会将对思想政治工作重新加以重视,这必将会为学校思想政治课完成素质教育创造一个更为有利的环境和良好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