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屋顶花园庭院景观设计十篇屋顶花园庭院景观设计十篇

屋顶花园庭院景观设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32:38

屋顶花园庭院景观设计篇1

关键词:绿色生活;屋顶花园;时尚休闲;文化景观

1屋顶花园的定义

屋顶花园是在各种建筑、构筑物、桥梁(包括露台、天台、大型人工假山山体)等的顶部,以建筑顶部平台为基础,进行土层覆盖和蓄水来进行花草树木的种植以及建造各种园林景观小品来进行绿化装饰的一项造园活动;它能让建筑物的室外空间和绿化植物的生态美化效应完美结合,在现代绿色人居城市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2屋顶花园的功能

2.1屋顶花园的基本功能

屋顶花园的基本功能除了保护建筑物、防止屋顶渗水、降低屋顶温度起到保温隔热节约能源、改善小气候等基本功能以外,它最重要的是根据屋顶的结构荷载情况及生态条件,选择生态习性与场地环境条件相适应的植物和其他造景元素(石头、水景、廊架、雕塑等),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法,创造丰富的景观,给人提供室外聚集活动和休闲交流的场所。

2.2屋顶花园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

作为标识城市快速化发展的产物,屋顶花园作为一种公共设施而存在,既为人们提供室外聚集的活动场地,进行思想交流,同时也具有主题的文化性。因为“聚集”本身的意义,不仅是一群人近距离地凑在一起进行情感宣泄,更重要的是强调人群中个体在价值取向、人生理想、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相似性,能促进同类人群在一起发散思维、品评艺术和引领时尚。因此,新时期的屋顶花园不再是简单的室外平台甚至是生产瓜果和蔬菜的场地,而俨然已成为一种展示企业和城市形象、品位的文化载体。眼下屋顶花园俨然已成为一种文化――象征中产阶级诗意和梦想的文化。

屋顶花园是这样一个地方,不管你何时来到这个地方,也无论是阳光普照还是烟雨蒙蒙,总会产生别样的情愫让你怦然心动。站在屋顶,此刻在城市怡人的风景中,又多了一份让你留连往返的景致,那些静绝尘氛、碧玉长空、时空流转的动人风光都可尽收眼底。

美东集团屋顶花园位于城市中心大厦26层的屋顶,由三个大致为方形的小花园组成,室内为美东集团的办公区域,建筑室内装饰风格为现代欧式风格,我们希望能够充分利用这个面积不大的开放空间,把它们当成日常生活的“室外架构”,通过对不同空间的定位,把它设计成一片户外绿地,通过兼具物质的机性和稳定性;质地的粗细对比和搭配;色泽的明暗与阑珊交汇;植物的协调搭配,当人们坐在庭院中时,会有“心外无物,闲看庭前花开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心境,向人们展示了这个狭小的内置空间经过创新后的不凡魅力。

庭院分为:光影之庭、静幽之庭、水石之庭三大庭院,设计风格为现代简洁欧式风格和室内建筑装饰相结合,希望通过光影、水石以及植物等大自然元素来使这个办公休闲场所幻化成一个美丽的天堂。

光影之庭:

在晴朗的日子里,阳光绕进来,将灿烂的光辉撒落在地面上,园中满是相互交织的景色,花架的轮廓以及婀娜多姿的植物也都在阳光的照射下清晰地显现了出来,置身其中,聆听着它的语言,使人开始慢慢地了解它的内涵,充分开启自己的想象力以及我们的感官。风吹过树叶,我们知晓它们的话语,并时而柔声复颂,发挥我们的灵感,每一天的精致都会有些许的不同,向人们展示了这个狭小的内置空间经过创新后的不凡魅力(如图1)。

静幽之庭:

该花园位于贵宾接待室以南,相对其他的花园来说应该更加私密。在设计上,通过植物将空间分割成停留空间和休憩空间,用几何形将室内高贵典雅的欧式风格与外部空间自然、巧妙地联系起来,静态水体的边缘通过不锈钢的弧形钢板使得整个线条柔和起来,同时通过趣味空间的营造、材质的对比、结合功能的艺术性的展示,提升了工作的品位,唤起人对静幽空间的向往(如图2)。

水石之庭:

立体而精美的水器,涌动的泉水,看似不经意间散落的石头,宛如从土里生长出来一样,水的灵动,石的朴实,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时这种动静关系体现了自然元素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互动,水与石在这里成诗、成歌(如图3)。

3结语

也许屋顶花园真的特别让人迷醉,因为它狭小而弥足珍贵,当你闲暇时推开那扇门,打开一扇窗,却阴差阳错地约定了一种守望,也许它和我们心灵最深处那种渴望梦境的完美生活相契合,于是才会理所当然地有了此情此景:暖暖的阳光、淡淡的微风、哀哀的爵士乐,总有一种催人迷梦的香味在飘荡。每一个屋顶花园都有它不够完美的地方,但它们一定都有精彩之处,这就是我们园林景观设计师所追寻的以文化为基础的休闲时尚景观空间环境。

参考文献:

[1]郭青松.屋顶花园的发展与设计[J].现代园艺,2015(01):85.

[2]郭晓园.我国屋顶花园发展现状与趋势[D].西南林业大学,2011.

[3]廖伟平.屋顶花园的构成与营造[J].广东农业科学,2005(04).

[4]杨奇.现代景观设计中人性化场所景观设计初探[J].现代园艺,2015(06):115.

[5]李荣荣.屋顶花园景观设计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5(11):194-197.

屋顶花园庭院景观设计篇2

关键词:屋顶花园,景观设计,营造手法,效果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中可用于绿化的土地面积日益减少,而人们对绿地的需求却日益增加,屋顶花园正是可以解决这个矛盾的良方。屋顶花园作为一个能够高效利用空间并美化城市环境拉近人们和自然关系的产物,在城市化进程的当下应运而生。

一、屋顶花园的概述

1、屋顶花园的概念

屋顶花园是指在建筑物和构筑物的顶部(包括:城围、桥梁、天台、露台),对其进行绿化修建装饰或景观造园活动。

2、屋顶花园的作用

首先,屋顶花园有着丰富城市景观层次和美化环境的作用,屋顶花园可以加强景观与建筑相结合,增加人与自然的紧密度。其次,屋顶花园具有储水功能,通过截留雨水,减少地表径流量,把大量的自然降水储存起来,并且能够通过储水减少屋面排水,减轻了城市排水的负担。而且屋顶花园还能保护建筑的屋顶结构,因为屋顶结构的损坏是由小部分的承重物件导致,所以通过屋顶花园的设置降低屋顶温度变化的幅度,大大减少了屋顶结构损坏的概率。最后屋顶花园还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3、屋顶花园环境特点

屋顶花园的环境特点分为屋顶绿化环境特点和建筑及周边环境特点。这些特点都将从多方面影响且决定屋顶花园的功能与景观。屋顶绿化环境特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较高屋顶空气质量好,水分蒸发快,植物需保水。屋顶光照强利于植物光合作用。植物的种植基质质量需根据屋顶荷载设置。屋顶温差大对植物体内积累有机质越有利。屋顶风大,植物需有相应防风能力。建筑物的自身及周边环境特点对屋顶花园的设计影响很大,也同时作用于屋顶花园的适用性和经济性。建筑物自身特点主要包括:建筑设计风格,建筑结构,顶棚组织形式等,屋顶所处的环境特点则包括:屋顶所处的高度,与周边构筑物之间的关系(包括其他建筑,公园以及城市广场等),建筑自身功能环境[1]。

二、屋顶花园常见的景观设计布局

1、分散和周边式

采用花盆、花桶、花池、花坛等分散形式种植,种植池沿绿化区或沿建筑屋顶周边布置,是屋顶花园采用较多的绿化形式。这种点线式种植花木的方式可以根据使用要求和空间尺度灵活的布置,创造的景观多样,层次丰富。

2、庭院式

庭院式的屋顶花园实际上是将露地庭院小花园建到屋顶上。露地小花园常用的景观元素如花灌木、园林小品、浅水池、置石等均可以在屋顶上建造,但直根系大乔木、较大的假山使用起来一定要谨慎,随着施工技术的不断革新和施工新材料的出现,受到的限制越来越少,更多的景观被应用到屋顶花园的营造中。

3、片状种植式

3.1自由式

吸收了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竖向上利用微地形产生变化,突出自然气息,种植区采用自由式设计,种植地被、花卉灌木,借以形成小的绿化空间,产生层次丰富、色彩斑斓的植物造景效果。自由式种植区,一般种植面积较大,植物品种较多,因此种植厚度需要10~100cm以上。

3.2地毯式

整个屋顶或屋顶的大部分满铺草坪、地被植物或小灌木,形成“绿色地毯”,这种方式对土壤的厚度要求不高,一般10~20cm即可,而且绿化覆盖率高,生态效益好。高层建筑前低矮裙房顶上的绿化往往采用此种方式。对于建造年代久远,荷载较小的老式建筑屋顶上的绿化也可以采用此种方式,因此这种形式特别适合老城区改造。

3.3苗圃式

采用农业生产通用的排列式,将绿地用操作小路分割成种植池,种植果树、中草药、蔬菜和花木等。这种方式除了绿化效益外还兼具经济效益。

三、屋顶花园的景观特性及对应的景观效果营造手法

1、功能特性及景观效果营造手法

屋顶花园的功能是灵活且具有确定性因素的,使用者的群体基本明确,导致功能的设置也具备相应的方向和引导性。商用建筑屋顶花园会依照其商业用途分配功能模块,例如:屋顶观景平台、屋顶酒吧、泳池、餐厅等空间形式。公共建筑的屋顶花园也需通过该公建的用途,根据使用人群的需要分配功能模块,设置屋顶休息区,园艺游览区,观景平台等空间形式。而私人住宅的屋顶花园则会根据业主的需要具体设计。在满足功能设置的基础上,进行围合和延伸空间去完成功能排布的需要,从而形成功能鲜明的景观形式。围合与拓展可通过多种景观设计手法实现,如通过植物、景墙的围挡,也可通过下沉和上台的景观硬质空间来实现,并将以上手法相互组合形成相对鲜明的功能模块的同时便营造了多变的景观空间感受[2]。

2、空间特性及景观效果营造手法

屋顶花园的空间特性显而易见,通过字面意思不难看出,屋顶花园作为一种与地面剥离的景观形式,扮演着景观形式中的特殊组成部分,因此几乎所有屋顶花园都是以建筑屋顶结构的边缘为边界设计的。首先,受建筑规整屋顶形态的限制,屋顶花园的景观设计更需含有丰富的景观形式及丰富的空间层次的设计手法。其次,需体现丰富边界和内部观感,由于屋顶边界的特性需求,营造出内外互动的空间模式也是屋顶花园空间特性的景观表达方式。屋顶花园须依照建筑的设计风格进行设计推敲,不可破坏建筑结构及建筑整体外观。丰富的景观形式可以通过灵活多变的景观布局和层次丰富的竖向设计来实现。例如设置统一与变化的平面布局形式,可以通过对比和相似、均衡、比例与尺度这些景观设计要素完成。在与建筑以及环境相统一的前提下追求屋顶花园景观变化以追求空间多样性,设置曲折多变的步道和植物组团形式及硬质空间形态,从而创设了在不同停留点上带来不同观感与享受。竖向层次上可以通过设计丰富高度层次的体量与景观构架来实现。例如,大中小乔木和灌木地被错落组织的形式,也可以设计多层平台、亭廊等景观构架[2]。

3、时效和地域特性及景观营造手法

根据时效特性进行景观效果营造。屋顶花园景观也是随着时间季节的变化而变化的,不同季节会有不一样的观感,在时效性上景观设计需注意植物在各个季节的生长状态。由于屋顶花园的自身特性,导致需配置喜光、耐热、耐寒、耐旱的植物,并且由于屋顶风大,植物的抗风性也是必要选择条件之一。经过这些条件的筛选之后,根据功能空间以及建筑荷载的需要设置植物。根据地域特色进行景观效果营造。城市屋顶造园也如同在地面造园一样,需注意地域的环境和人文特色。关注环境特点十分重要,包括该地域的气候条件、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等自然环境因素,需根据地域环境特色进行景观的设计与选材。以屋顶环境下适合生长的植物为基础,并与整个地域的自然环境相互吻合的植物便是适用于当地屋顶花园营建的植物。并且根据雨水量的大小,全年的温差状况做好景观设计的排水措施,以及景观营造的材料选择。在德国设计师们根据地域特色及委托方的要求将屋顶花园分为开敞型、半密集型、密集型三种形式,以便于更好的选择处理方式及选材。屋顶花园是一个特殊的景观场所,往往包含了各种不同功能的空间精神,以及城市地域背景的人文特色。可以通过环境寓意暗示以及放置具有地域代表性的器物、雕塑的景观营造手法来表达出这些场所精神及人文特色。将该地域人文特色进行提炼与简化,融入整个景观场所中,形成具有一定象征意义的形态。

结束语

屋顶花园正在成为21世纪绿化、美化城市的重要手段。屋顶花园可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丰富城市景观层次,而优秀的景观设计则能够使屋顶花园发挥它最大的效能。在此基础上发挥各建筑屋顶及地域优势,顺应自然及人文环境发展的屋顶花园设计,将会是未来城市不可或缺的景观园林形式。

参考文献

[1]武新.屋顶花园的景观设计与营造[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27-28

屋顶花园庭院景观设计篇3

关键词:传统岭南庭园;现代岭南建筑;结合方式;运用与发展

abstract:itisthepointtocombineLingnanCurtilageswithmodernLingnanarchitecture.inthispaper,basedonthetheanalysisoftheapplicationofLingnanCurtilagesinLingnanarchitectures,thearticlegenerizesseveralmethodsofcombinationofarchitecturesandcurtilages,inordertoabsorbtheessenceandsupportreferencesrolesoftheinterrelatedresearchanddesign.

Keywords:Lingnancurtilages;modernLingnanarchitecture;combination;applicationand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tU-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0)09-0073-03

1前言

岭南泛指逶迤在赣、湘、粤、桂省边境上的大庚、骑田、荫渚、都庞和越城五岭组成的南岭以南,所以岭南又称五南岭以南。岭南地区气候炎热潮湿,属亚热带气候。“四季皆夏,雨便成秋,草经霜而不枯,花非春而放”是岭南地区气候特征的生动写照。岭南自古对外交通发达,地处中外文化的交汇点,历来是一种采集型文化模式,多元共存,矛盾统一。精髓是最少保守,博采众长,兼收并蓄,最富进取精神,得天独厚的地理、自然、气候和对外交往的有利条件,形成了岭南建筑独有的特点。

2传统岭南庭园

岭南庭园萌芽于秦汉,经过长期缓慢的发展逐渐繁荣,下迄明清。传统岭南庭园如佛山梁园、顺德清晖园、东莞可园、番禺余荫山房,大部分建于19世纪初至19世纪中叶的清朝,最终与北方园林、江南园林一并成为中国传统园林的三个重要类型。虽然三者之间具有许多共同的特性,但传统岭南庭园因受到亚热带气候与岭南文化的影响,不论是布局立意、空间组织还是景观感受等方面,均有别于其他地域而呈现出更浓郁的地方特色:

2.1规模较小

岭南庭园的规模都比较小,而且多数是和居住建筑结合在一起,空间上相辅相成,庭园的功能是以适应生活起居要求为主,适当地引入一些水石花木,增加内庭的生机,提高它的观赏价值,因而岭南庭园的空间是以建筑空间为主。

2.2布局灵活

规模较小的岭南庭园,不拘谨于某种固定的程式。建筑与院落适宜布局。空间处理清盈疏朗,很少利用虚廊来分割空间,善于运用散石、灌丛或果树作为景物,极具随意性与民间气息。

2.3兼容并蓄

善于吸收外来手法,采取几何图案式中轴对称的平面处理,如广东番禺余荫山房,由两个水庭并排式组成,其中一个为“回”字形,另一个则为方形。与传统手法尽量模仿天然水景,并绕以回廊曲院的平面布局不同。

2.4顺应自然

庭园在布局上考虑当地地理气候条件,大都顺着夏季主导风方向,顺应地势灵活布置。如广东顺德清晖园,“占地5亩许,坐北朝南偏西,状成稍长梯形,中部略高。由南而北,全园大致分为三区,前区满铺水面,亭榭边设,构出空旷明朗的前庭水景;中部厅敞栏疏,径畅台净,浓荫匝地,后座楼屋鳞次,巷院兼通,写尽凤城宅园情景。整园由空经疏而密,筑屋顺前就后、由底至高,形成景不阴、住不暑、宜于起居游赏的良好环境。”[1]

传统岭南庭园主体功能性较强,适当表现不同功能空间的渗透性,营造符合地域文化和气候条件的生活空间,这是传统岭南庭园空间给我们的有益启示,传统岭南庭园中建筑与庭园的相辅相成,对于现代建筑的创作实践,提供了很好的学习与借鉴的范例。20世纪50年代以后,岭南新建筑创作就尝试将传统的园林造园手法融入现代建筑空间中,为岭南现代建筑开辟了一条道路。

3传统岭南庭园与现代建筑结合的典型案例

广州泮溪酒家是一个将现代餐饮建筑的功能加入到岭南建筑传统的空间要素之中,营造出极有地域特色的餐饮空间的现代岭南建筑(图1-5)。其总体空间布局沿用了传统岭南庭园的空间手法,全园采取分割式的布局,从一个院子过渡到另一个院子,交织着池水和石山,院子与院子间的空间相互渗透。各院虽然自成一格,但又有机联系,使人感觉整个布局富于变化,而又一气呵成。建筑设计、室内装修和结构造型大多采用的是广东民间建筑常用手法。建筑师莫伯治先生运用灵活的手法,将现代功能巧妙地融合于传统园林空间结构之中。将现代功能融于园林空间,从表现看来,传统园林的手法十分明显,将现代功能中易于与传统园林相似的空间作一番铺排,看似简单,实则需要相当的造诣。

20世纪80年代,随着国外共享空间理论的传入,岭南建筑师莫伯治又大胆地在宾馆公共空间揉入了岭南庭园的自然景观,创造性地借鉴利用共享空间的形式,于广州白天鹅宾馆中庭造一园,使得室内外空间富于流动,把建筑性质、庭园主题和岭南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岭南庭园在此更进一步地建筑化和内部化(图6-9)。白天鹅宾馆的中庭含蓄和让人意味深长,它的空间轴线与旅客的路线重合,从入口处尺度适宜的门厅,经过过渡的廊道空间,最后到达四层高的中庭,空间层层递进,呈现的是展开式的渐进空间序列。中庭被各种餐厅、休息厅和商场围绕,人的活动被安排在周边;中庭内是以假山、瀑布、水池、植物组成的岭南园林,自然光从顶棚洒下;中庭北面的玻璃镜面透过休息厅,把南面珠江水景引入中庭,使“厅堂空间与庭园空间互相穿插,里外渗透,上下沟通,寒潭峭壁,飞瀑鸣谷,山溪绕流,蕨丛上下”[2],一派自然景象。室内华而不俗而具有地方特色的装饰,加上假山上“故乡水”的画龙点睛之笔,引获游子的强烈共鸣,顿觉故乡情浓,既有传统神韵,又具时代气息。为了突出主景,在其余部分均运用了弱化的处理:第二、三层的栏杆运用了封闭的处理手法,既有利于空间的围合,强化主景,又保证了空间的渗透性。在一座现代化的宾馆内加入传统庭园空间的设计创意,当时在国内是一大创举。有了现代技术的支持,游人得以在全封闭、全天候的人工空间内,通过不同高度和角度观赏“故乡水”的主题中庭空间,不大的中庭空间在浓郁的地方传统文化和自然意境中扩展和升华。白天鹅宾馆利用现代技术实现了现代建筑与传统岭南庭园空间的有机结合,取得了极大的声誉,被认为是中国现代主义建筑的“新景象”,现代岭南建筑的代表作之一。

莫老在主持设计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图10-13)时,大胆摒弃所谓“民族形式”的大屋顶,遵循现代主义原则,研究古今中外同类建筑风格的共性,并回顾汉代石阙和埃及阙门,把墓地用现代材料玻璃罩住,整个博物馆的设计因地就势,在墓房保留了一片山地,留下历史的同时,看似自然地将庭园空间串联进参考者的活动流线中,避免了参观者进入博物馆单线式流线的沉闷,丰富了人们在行进中所获得的空间感受。看似简单的保留山地的做法和此处园林的营造实际上颇具匠心。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博物馆正门临街空间十分狭小,于是设计师在正门筑起了高墙,墙上选用与墓窑相同的红砂岩,加上浮雕装饰,刻出了汉代纹样,界定出与周围建筑物不同的空间场所感。

东方宾馆西楼的最大特点,是将岭南庭园的手法引用到现代高层旅馆建筑之中。西楼位于流花湖畔,“流花”景致尽收客房之中。架空层与庭院融会贯通,创造出视野宽阔通透的空间环境,有一种虽透仍蔽、妙不可言的气氛。架空层的地面既是室内又是室外,形成灰空间。庭院内一泓清澈的池水,四周草坪起伏,绿树婆娑,单面扶手的三曲石桥蜿蜒于平静的水面上,点缀于池畔朴实浑厚的黄蜡石中。整个庭院气氛清纯、平静,开朗宜人,情趣盎然,既继承了中国传统园林的精神,又突破了中国传统园林中个人独娱的封闭局限,创造出了一种开放的、可憩可娱、内外兼容的空间(图14-15)。遗憾的是,由于商业行为,新东方宾馆对这些岭南园林特色的处理,除天台花园和中央广场还有部分绿化外,其余已不复存在。

4建筑与庭园的结合方式

冯钟平先生在建筑学报《环境、空间与建筑风格的新探求》一文中曾这样评价岭南现代建筑中庭园空间的特点:“(1)不去片面地追求空间上大尺度的宏伟感,而是寻求小尺度空间的亲切感。(2)不追求主轴线的直线贯通以取得气魄与隆重感,而按人们的活动方向和规律,运用我国轴线变化的造园手法以取得活泼多变的情趣,并且对轴线的每一次转折都作了精心安排。(3)不满足于单个空间在三度空间上的完整性,而着意于人们在行进中所获得的空间层次总印象的汇集与叠加。(4)不追求运用许多高贵与豪华的装饰材料,而选择许多廉价的地方性材料以取得与当地自然风貌的结合。(5)与结构的密切配合。”[3]纵观岭南建筑发展历程,岭南现代建筑与庭园相结合大致分为以下几种方式。

4.1绕庭建筑

建筑物环绕庭园而建(称为绕庭建筑),形成平面式露天庭园。这类庭园又分为两种形式,其一是单体建筑式庭园,如广州友谊剧院、白云宾馆等,其中又可根据庭园在建筑中的营造位置分为前庭、、内庭、侧庭几种。其特点是庭园相对建筑而言是内向的和隐蔽的。庭园的布置处理原则在于做好“相地”、“立基”,要求“相地合宜,构园得体”和“凡园圃之基、定厅堂为主”(《园冶》)。具体的做法关键在于叠山理水而营造与建筑功能相适应的园林意境。其二是群体建筑式庭园,即由多栋建筑围合而成的室外庭园广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这种庭园方式是大势所趋。相对单体建筑而言,庭园的特点却成了外向和公众的,甚至成为城市空间景观的一个结点。[4]

4.2结合中庭

这一外来空间的处理方式,使传统院落体系由强调平面的丰富组合上升到立体空间的运用,丰富了现代岭南建筑的空间艺术。这种类型以白天鹅宾馆的“故乡水”的中庭式处理为成功典范。其庭园的营造方式与平面式露天庭园处理一样,庭园多为建筑围合,所不同的是前者的顶部(有时也有侧面)采用透明天窗。这样,庭园的室内化倾向甚于平面式露天庭园,这同时将给庭园设计本身带来技术诸如植物栽培和空气调节等方面的影响。另外,一般园林酒家的平面布局受用地环境的约束,多为以中庭集中较大的绿化空间,向四邻辐射,以通廊围绕内庭。通廊是景观的直接观赏路线和交通组织路线,室内通过通廊分享中庭的绿化效果,而绿化平面的集中赢得了较大的空间和绿化面积,也保持了建筑之间的较大间距,保持了厢房的独立性,而且还可以利用集中式的绿化空间来组织通风对流和采光,以改善整座建筑的自然环境。结合中庭的这一方式非常适合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要求高密度”高容积率的岭南现代建筑,故现代岭南建筑也大量运用中庭空间。如深圳华夏艺术中心,公共集散空间采用开敞式,东西两组建筑衔接处是80m宽的贯通式平台,创造了良好的自然通风。比之一般的共享大厅“它具有省外墙”节能的优点。而且形成城市网络组织中的一个部分,是城市公共空间的一个场所中心,华夏艺术中心灰空间的处理“可谓考虑南方气候特点”争取自然通风的杰作。

4.3首层架空

在城市环境中“没有优美的自然环境”采用首层支柱架空的方法“扩大绿化面积”将建筑与庭园渗透融合具有生态意义。这种把庭园引入支柱层(也称为架空层或底层花园)把建筑物底层空间部分或全部不作房间使用而做成架空的方式,其优点在于使建筑物的上部和架空的底层形成空气对流,这是南方建筑中解决通风的有效措施之一。架空的底层通常可进行绿化处理,或放置轻便的小桌椅,形成庭园格局,既可做成小假山、小庭园或儿童乐园,又可作为上部楼层住户或客人的休息场所。如东方宾馆新馆,借鉴柯布西耶的新建筑五点之一的首层支柱架空与岭南庭园小桥流水景观相融合。再如广东药学院教学楼群的底层全部架空作为支柱层,当学生课余在该处休息时,清风吹来,顿觉清醒,身心舒适,利于教学。(图16-20)

4.4屋顶花园

把庭园引入屋顶层(称为屋顶花园或天台花园)这种庭园的特点是将庭园植物引至空中的屋顶乃至墙面,这种形式在岭南乃至全国都极为普遍。其基本做法是将庭园的底面置于建筑物的结构板之上,庭园的植物及景物受建筑结构和技术的影响较大,形式也更趋规则化、几何化。从某种意义上说,屋顶花园仅仅是将庭园从地平面向屋顶平台的提升而形成的第五立面效果。实例有广州流花宾馆屋顶花园和东方宾馆屋顶花园等。将庭园延伸至外墙不仅减少了体量,更重要的是改善了环境,也为岭南与庭园的探索之路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5小结

传统岭南庭园与岭南现代建筑相结合,是岭南建筑语言中的一个重要词汇,正是因为这样,岭南建筑散发出独特的魅力。它强调内外空间的交融,注重建筑内部空间与外部环境的渗透,以及营造不同氛围的庭园,真正实现庭园与建筑有机结合,创造宜人的建筑环境。尽管发展道路上已经有不少成功的案例,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技术条件的革新,生活需求的层出变化,不断归纳和总结传统岭南庭园在岭南现代建筑中的运用方式,探索和开拓今后可能的发展方向仍然显得犹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屈寒飞.冯继红.中国传统院落与岭南庭院.中外建筑,2007(1):38-40.

[2]莫伯治.梓人随感.岭南建筑丛书编辑委员会编.莫伯治集.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32-33.

[3]冯钟平.环境、空间与建筑风格的新探求.建筑学报,1979.4.

[4]陆琦.传统岭南庭园布局与空间特色.新建筑,2005(5).76-79.

屋顶花园庭院景观设计篇4

关键词:屋顶绿化;屋顶绿化;景观设计

1屋顶绿化简介

1.1起源

屋顶绿化又可称为“空中花园”、“屋顶绿化”或“空中绿洲”。起源于在公元前604~562年的巴比伦,“空中花园”是世界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屋顶绿化。

1.2类型

为了适应不同建筑的使用功能的要求,屋顶绿化设计可分为:公共游憩型、盈利型和家庭型3种形式。

2作用

屋顶绿化可以有效地解决地区环境问题:它可以过滤出尘埃来缓解空气污染状况;可以湿润干燥的城市空气;可以吸附噪声并减少噪声的反射;在冬天可以起到保温作用,而在夏天起到冷却作用,同时避免人口稠密地区的“热岛效应”产生;对屋面防水材料起到保护作用并延长其使用寿命。

3屋顶绿化设计

3.1设计指导思想

充分地把地方文化融入园林景观和园林空间中;结合屋顶对园林植物的影响来选择园林植物;运用不同的造园手法来创造一个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园林景观;充分考虑人的情感、心理状态、人的行为宗旨,以人作为环境的主体来进行屋顶绿化的规划设计。

3.2设计原则

3.2.1发挥空间对人的暗示作用。以往设计师们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界面的处理上,而很少研究人们的心理感受。然而人性的回归,使得当代环境艺术不仅将环境中的实体要素作为研究对象,而且逐渐关注到环境的使用者——人。人们已不仅仅满足于物质条件方面的提高,精神生活的享受也是人们越来越重要的追求方向。环境艺术的发展也从人们基本的生理需要转向更高层次的心理需求方面,逐步地做到以人为本。

3.2.2建构屋顶绿化环境的整体性。屋顶绿化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是由许多具有不同功能的单元体组成的,每一种单元体在功能语义上都有一定的含义。这众多的功能体巧妙地衔接、组合,形成一个庞杂的体系——有机的整体,这就是屋顶绿化环境的整体性。

3.2.3建筑主体的时空连续性。屋顶绿化并非独立于建筑本体的单独个体,在空间上二者是贯通连续的。因此我们在设计上要考虑从建筑内部到屋顶绿化以及从屋顶绿化到建筑内部的空间的流动畅通性,但还必须注意一定的私密性。设计师可以通过铺地和园路将人们的视线引向他希望人们去注意的地方。二者应相互映衬,突出彼此的特色。

3.3设计特色

3.3.1整体之美。屋顶绿化是由绿植、硬铺、景石、水体、雕塑、公共家具……多种元素构成的,宏观地看,各要素好像是镶嵌在整个大地的艺术之花,使其立体地构成千姿百态。但就其中的每一要素来说,既要求各自的个性又要求风格的整体性。美总是建立在整体的完整性上的,屋顶绿化中不同要素构成有序的系统的组合,给人印象是统一的整体的美。环境艺术的最高境界正在于此——整体精神。

3.3.2动态之美。人造的景观具有生活的特性和活性。人们会从不同角度来欣赏它,如不同的位置(置身其中或从高空俯视它亦或是其它位置),不同的季节(树木的枯荣,景色的变化),不同的时间(白日与黄昏),并且各自从不同的侧面(社会,经济,人文,艺术……),来加以利用欣赏。园林植物随着季节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季相特征,春季繁花似锦,夏季绿树成荫,秋季硕果累累,冬季枝干虬劲。这种盛衰荣枯的生命节律,为我们创造庭园的四时演变的时序景观提供了条件。根据植物的季相变化,把不同花期的植物搭配种植,使得庭园的同一地点在不同时期会产生某种意想不到的景观,因此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体会不同时节的景观变化。

3.4屋顶绿化的特色之美

从环境的创造上如何利用一切可能性——地理位置,建筑造型,周围环境等等,已形成各自的特色,这是设计人员首先必须予以考虑的。

屋顶绿化的特色之美,是人们对已有的人工建筑物本身已经形成的特色自觉地加以保护、继承和发扬的产物。作为一名设计人员,我们更应自觉地理解,在设计中有意识地加以创造,追求创新,不断地发展和增强原有的建筑自身特色。或者设计出与原有建筑形成风格反差的屋顶绿化,从而突出特色之美。在艺术的构思——“立意”的过程中,既要做到“立异”发挥特色而不同凡响,又要统一于整体的环境面貌。

4结语

在目前人均绿地迅速减少的情况下,屋顶绿化的普及,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屋顶绿化的设计应遵循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原则。并且在具体的施工中充分考虑其周边环境及建筑自身情况,切实考虑到建筑的防水承重等具体施工问题。

参考文献

屋顶花园庭院景观设计篇5

关键词:苏州博物馆;布局;造型;空间;庭院;中国传统建筑精神

中图分类号:tU24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abstract:throughtomr.B"sealknifework"--suzhoumuseumaftercompletionoftheactualeffect,fromlayout,modelling,space,thecourtyardfournewpossibleforChinesetraditionalarchitecturalessenceperformance.

Keywords:suzhoumuseum;Layout;modelling;Space;Courtyard;Chinesetraditionalarchitecturalspirit

苏州博物馆新馆是国内唯一一座由贝聿铭先生亲自设计的博物馆,位于苏州东北街和齐门路相汇处,占地面积约10700平方米、建筑面积19000余平方米,2006年10月竣工开馆。新馆包括修葺一新的太平天国王府,总建筑面积26500平方米,和毗邻的拙政园、狮子林等园林名胜形成了一条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长廊。如何处理与基地周围的环境尤其是忠王府和拙政园的关系,如何在这特定的地点培植属于这块土壤的现代建筑,并体现东方建筑的特色,设计出有创新性和标志性的建筑,成为设计的难题。

关于布局

新馆建筑群座北朝南,分为三大区域:中部为入口、前庭、中央大厅和主庭院;西部为博物馆主展区;东部为附展区和行政办公区。这种以中轴线对称的东、中、西三路布局与忠王府格局相互映衬,十分和谐,可见贝先生的思想中把建筑与其所处的物质与文化环境的关系放在了最高的位置,其它因素均应为之让路。新馆大门朝南开,前临街、河,后筑园林,这种与苏州典型传统建筑布局一致的做法,楔入了地域的建筑文化。另一方面是中轴线南端与东北街河锚固,北端指向拙政园。主庭园与拙政园西园隔墙呼应,水脉相通。

新馆采用地下一层、地面一层为主,主体建筑檐口高度控制在6米之内,中央大厅好的西部展厅设计了局部二层,高度16米,未超出周边古建筑的最高点。整个建筑东低西高的布局,恰恰体现了苏州博物馆“不高不大不突出”的设计原则。“西高”显然来自于贝先生对建筑标志性的追求,“东低”又避开了对忠王府与拙政园的视觉影响。

关于造型

新馆色调以传统的粉墙黛瓦为基本元素,在错落有致的建筑布局中,用色泽更为均匀的深灰色石材做屋面和墙体边饰,与白墙相配,清新雅洁,给江南建筑符号增加了新的诠释内涵。深灰色花岗岩色带划分、勾勒白色墙面是苏州博物馆新馆墙体的形象特征。这种对墙面的划分又不是随意的,对大墙面的划分起到了减少建筑体量感的效果;墙上部的再划分完成了墙面与屋顶的过渡;对洞口的勾勒突出了洞口的画框感;而对墙转角延伸至屋顶的勾勒,则是强调了墙与顶的连续性。

新馆另一个建筑造型特色就是屋顶。在传统建筑中,屋顶是建筑造型的重要内容,新馆设计抓住并强调了这一特征。几何形体组织起来的深灰色坡顶,跨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形成了鲜明的个性。屋面别出心裁地采用了在传统建筑中出现在照壁等墙面上的方砖45°拼贴的手法,这种借用改变了传统屋面的形象却又有与传统的联系,同时与室内的铺地形成了呼应。同时屋顶形态的设计突破了中国传统建筑“大屋顶”在采光方面的舒服,玻璃、开放式钢结构可以让室内借到大大片天光。

苏州博物馆新馆的造型有鲜明的形体特征和富有表现力的建筑形象。贝聿铭先生在苏州接受《纽约时报》记者采访时,说了这样一番话:“我不想要一个完全苏式的灰瓦飞檐,我需要一些新的东西来替代,发展建筑的体量我就让墙爬上了屋顶”。贝聿铭先生的建筑中,墙与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一个整体。

关于空间

园林式的空间组织是以建筑平面铺开、廊道串连为基础,室内外空间作为整体,视线设计作为核心的一套设计手法。在新馆中,贝聿铭先生放弃了他以往驾轻就熟的手法,试图探索一条地域化的空间路线。参观者进大门过前院,首先进入中央大厅,大厅南北东西四个方位,往南看是人口方向,博物馆的门楼框出一幅苏州老街河巷的画面,往北看是与拙政园一墙之隔的主庭园及对围墙后面的想象,东西两个方位是平面对称的长廊,视觉的终点东面是室外的“紫藤院”西面是室内的“荷花落水庭”。通过长廊空间的不同处理及长廊终点视觉内容的差异巧妙地明确了流线的主次。沿着视线往前走,空间或收或放,视线或通或阻,引导着你继续向前。有节制的窗景往往出现在视觉通道上,散落着的小院与自然光影时而出现,强化着我们熟悉的空间感受。

通过廊道来组织空间,并刻意了强调廊道空间,显然是贝聿铭先生对建筑空间地域性的追求。在苏州园林或民居中,走廊一侧或两侧是开敞的,敞向园林或庭院。开敞性是廊的基本属性。但是博物馆中,尤其是展区组织展厅的走廊,这样设计显然是不合适的。设计上沿着走廊一侧排列开来的展厅敞向走廊,廊的另一侧几乎是封闭的墙。这样做符合博物馆的主题,规定了人们的视线。但仅仅如此,廊就只是使用功能上的交通道而失去了自我,设计巧妙地把廊敞向天空,既使廊获得了一定的开敞感,配合顶部两坡形式的木色遮光条,又让人获得了似曾相识又新颖独特的空间感受。木色遮光条传达着传统的信息,控制着光照的进入量,并形成了变动的光影。找回自我的廊,显现出一条清晰的交通道,其功能性也更加突出了。

关于庭院

在苏州这个特定的地段建设苏州博物馆新馆是不可能没有庭院的。庭院往往是苏州传统建筑的要件,它们整体构成了苏州建筑文化的特征。在中国古代,建筑和园林在精神上是一个整体,它通过建筑与环境的融合、“图”与“底”的相互转换、室内外空间的相互渗透等体现。由此庭与园作为新馆整体的一部分,也就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因而,新馆就有了园林、有了入口前院、紫藤院、宋画斋院、荷花落水庭,及分布在各处的“无名”小院。

为了设计一个现代的但又是苏州的园林,贝聿铭先生找到了一个办法:保留传统园林的构成要件及要件的组合方式,并对各要件自身的形式进行创新。假山没有仿古也没有做成现代雕塑,而是求助与古代山水画,给了我们一个以白墙为纸的“贝氏假山”。水池,彻底地采用了直线硬接,呈现了现代感的明快、简洁。植物放弃了传统园林追求的层次性和丰富性,突出了单株的观赏,具有了不同于传统园林的现代感。亭的形式脱胎换骨,钢骨架的支撑体系加上玻璃顶,使亭有了新的形象和空间效果。而桥的简化是把造园讲究的“动观与静观”----桥的动观与台的静观,明确地区分了出来,进一步突出了景观的主题----以白壁为绘的假山。

结语

苏州博物馆新馆以其意味深长的精准选址、体现“中而新、苏而新”的设计理念、追求“不高不大不突出”的设计原则,成为一座既有苏州传统建筑特色又有现代建筑艺术风格的现代化博物馆。它不仅是当今苏州的有一个标志性公共建筑,也是中国建筑文化从传统走向未来的一座桥梁,更为苏州博物馆的传承与创新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屋顶花园庭院景观设计篇6

关键词:屋顶花园;车库顶板;荷载;绿化;微地形

合理、经济地利用城市空间环境,始终是城市建设发展追求的目的。随着城市化的迅速发展,高楼大厦林立,停车位需求大,地面绿地减少,越来越多的建筑被架设在“空中”,人们的活动场地也不可避免地被“高架”。如何在屋顶花园上塑造出既让人赏心悦目、如地面绿地般的自然,又能相对节约资源的绿色花园,是所有园林景观工作者需要面对的问题。

1屋顶花园的概念和特点

1.1概念

屋顶花园是在各类建筑物、构筑物、桥梁等的屋顶、露台、天台、阳台等上进行造园,种植树木花卉的统称。

1.2发展意义

屋顶绿化不仅能充分利用宝贵的空间,同时也降低购买土地的费用,从经济和效益上达到双赢。此外,还具有净化空气、保温隔噪、改善局部小气候的作用。

1.3常见类型及技术通性

屋顶花园景观包括屋顶绿化、空中花园等。屋顶绿化的涵盖面不仅仅是屋顶种植,还包括露台、天台、阳台、墙体、地下车库顶部、立交桥等一切不与地面、自然、土壤相连接的各类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特殊空间的绿化。

2屋顶花园设计要点

种植屋面构造从下至上分别为:保温层、砂浆基层、防水层、隔离层、防根穿刺层、排(滤)水层、隔离过滤层、种植土层及植被层。其中,排(滤)水层、种植层与地被层是屋顶建设的重点也是难点。

2.1覆土

覆土厚度主要由绿化种植及景观营造需求所决定,主要由种植土、过滤层、排(蓄)水层等组成,有时为了景观营造的需要,还设有架空层。种植土厚度主要由绿化种植决定,排(蓄)水层则可结合楼板承重能力及景观营造的需求选用轻质材料以达到设计要求。种植土厚度一般不宜小于10…cm,土层太薄没有蓄水能力,晴天必须每天浇水,否则容易干透。逢雨季有足够的排水能力,积水多,植物易烂根。此外,足够的厚度还能起到保温隔热、吸声的效果。种植土应满足植物生存和繁育期所需的最低土层厚度,乔木种植土厚度地被15~30…cm,花卉和小灌木30~45…cm,小乔木60~90…cm,大乔木90~150…cm,基质的厚度一般应大于此最小值。

2.2荷载

种植土是屋顶园林最主要的荷载之一,可通过控制种植土厚度、基质组成等达到控制负荷的目的。地被层作为缓慢变化的荷载,根据楼板的荷载情况调整植物配置形式可实现屋顶园林绿量最大化。园林构筑物及小品采用轻质材料构建能在很大程度上控制负荷。此外,新建种植屋面工程的结构承载力设计必须包括种植荷载,植物荷载设计应按植物在屋面环境下生长10年后的荷重估算,初载植物的荷重应满足相应的规范要求。

2.3排(蓄)水

常用材料有石粒、立体网、种植毯、排(蓄)水板。(1)石粒包括卵石和陶粒,该类材料排水较佳,但保水效果差,一般用于较厚的种植土之下。(2)立体网适合用于覆土较薄时,排水好,保水差,需要经常浇灌。(3)种植毯适用于超轻型屋面,主要与景天科、佛甲草等配套种植使用,成本较高,在国内应用较少。(4)排(蓄)水板,理想的屋面专用蓄排水层应同时具备排水及蓄水能力,透气性好,有利于植物根系健康生长。

2.4绿化

植被层往往受限于屋面大小、坡度、建筑高度、受光条件、绿化布局、观赏效果、防风安全、水肥供给和后期管理等因素。

3屋顶花园设计

3.1平面设计

设计前需计算建筑屋面结构荷载,因地制宜设计屋面构造系统。在设计过程中,花园式屋面种植的布局应与屋面结构相适应;乔木类植物和亭台、水池、假山等荷载较大的设施,应设在承重墙或柱的位置。

3.2微地形的营造

常规的屋顶花园具有堆坡高度受限(一般不高于1.5…m)、景观地形缺乏变化、植被层次差异不明显的特点。通常,微地形的营造是通过种植土层的厚度堆筑而成。但根据建筑荷载情况,可依据景观营造的需求来调整覆土层构成。3.2.1种植土层堆坡由于不同植物需要的覆土厚度不同,在地形起伏不大并在建筑荷载的允许范围内,可通过增加种植土厚度来营造微地形,局部土层的加厚,在满足荷载的条件下,更有利于植物的生长。3.2.2排(蓄)水层堆坡排(蓄)水层常用石粒,包括卵石和陶粒。其中陶粒为上佳堆填材料,因具有排水佳蓄水差、质轻易上浮的特点,因此,适宜搭配轻质土。在使用过程中,应用滤水层封住陶粒,避免其上浮,再用种植土堆填。种植土的堆填,应根据植物种植所需厚度确定。3.2.3架空堆坡使用架空材料具有提高堆坡高度、景观地形可塑性强、植被景观变化丰富、达到很好景观效果的特点。常用架空材料有:泡沫塑料、架空板、轻质土。其中塑料泡沫容重较小,适宜小面积、堆坡不高或造型变化较大的堆坡,施工速度快,可最大程度覆土,有利于植物生长,但其造价相对较高;架空板容重相对较大,适宜大面积大地形及造型变化较大的堆坡,大面积采用造价相对较低,小面积采用不经济;轻质土施工简单,适宜各种地形和面积,尤其适宜植物生长要求较高的项目,堆坡高度不如塑料泡沫和架空板,容重也相对较大,但单位造价较低,大面积采用成本低。

3.3植物种植设计

3.3.1植物的选择原则(1)以慢生、耐修剪的植物为主,不宜或慎重选用速生的乔灌植物。在常见的园林绿化设计中,要求绿化效果见效快、效果明显,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往往选用大规格的苗木或速生的苗木,而此种做法不宜在屋顶花园中使用。首先大规格苗木尤其是乔木,需在满足荷重要求的前提下才能合理选用,速生的苗木由于对土壤水分和养分需求量大,不利于其他植物的正常生长,因此应慎重选用。(2)以浅根系植物为主,不宜选用根系过于发达或根系穿刺性强的植物。深根系植物通常主根发达、根深叶茂,屋顶花园是个特殊的景观环境,种植层薄,土壤蓄水性能差,该类植物扎根不够深,在风力较大的屋顶花园容易倒伏,如桑科植物、朴树、香樟等。此外,植物根系均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整个花园是建设在建筑顶板之上,虽然设置有防穿刺层,但如榕树、竹子等根系发达且穿刺性强的植物应谨慎使用。(3)选择耐旱、抗风、不易倒伏、耐积水的植物。花园建设在屋顶,风力一般较地面大,在广东尤其是在雨季或台风天,对屋顶花园植物的影响较大,加之屋顶种植层薄,雨量较大时易造成短时积水,因此宜选择综合抗性较好的植物。(4)优先选用易成活、养护容易的乡土植物。众所周知,乡土植物是对当地气候有高度适应性的植物,在生境相对恶劣的屋顶花园,应优先考虑此类植物。此外,可合理选用性状良好的新品种,提高屋顶花园的观赏价值。3.3.2种植形式根据屋顶花园的荷载类型来划分,主要有4种种植形式,包括点线式、地毯式、自然式和庭院式。(1)点线式种植。在覆土厚度较浅,且楼板设计荷载较小时,可采用花盆、花箱、种植池等形式组合布置,一般种植槽适宜沿建筑边砌筑,而花盆花箱则可通过空间围合,为游人营造出各种独立的、趣味或安谧的小空间。植物选择方面,优先选择抗性较好的绿篱植物、小灌木球、小乔木等。该种植模式适合用在绿量较小的提供公共活动的架空空间。(2)地毯式种植。屋顶大面积密集种植地被或矮灌木,在建筑边缘空间适宜采用低矮的灌木、草本绿化,既经济又美观。植物选择以灌木为主,选用不同种类的地被植物来丰富平面色彩,尤其适用于建筑边缘游人无法到达或隔离的空间、局部的顶层空间等。(3)仿地面自然式造园种植。花园设计有微地形变化,植物搭配丰富,植物空间张弛有度,配植形式组合多样。乔木的种植结合建筑荷载,尽量靠近承重墙或柱的位置,且数量不宜过多。而小乔木与地被适宜片植,一方面丰富绿化景观层次,另一方面可拉高地形的空间感,丰富景观视觉空间。(4)仿地面庭院造园种植。常用于别墅或小屋顶花园,绿化种植结合水池、花架、假山和小平台等,设计要求简洁雅致,休闲趣味。小乔木、花灌木、藤蔓类都可运用。

4结语

屋顶花园并不是现代建筑发展的产物,古代著名的巴比伦“空中花园”为最早的作品。而随着城市人口密度的增大、建筑的多层化、城市绿地的减少、地下停车库的增加,屋顶花园再次成为人们追求绿色空间的选择,是城市绿化向立体空间发展的必然选择。社会在不断发展,屋顶花园作为一个重要的发展研究课题,随着房地产业发展迅猛,城市公共绿地日渐减少,屋顶花园慢慢走入人们的生活,人们对屋顶花园的了解越深势必对其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对景观设计者提出更大更多的挑战,从而推动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艳.浅谈屋顶花园植物种植设计[J].华东科技,2015,(2):59,75.

[2]张道真,陈高扬.种植屋面蓄排水层设计应用探讨[J].中国建筑防水,2015,(11):5-7.

[3]曲璐,丛日晨,贾友柱.种植屋面系统工程中常见问题探析[J].中国建筑防水,2007,(9):32-35.

[4]刘英,李永红.种植屋面的设计与施工[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69-73.

屋顶花园庭院景观设计篇7

关键词:盐业公司;屋顶花园;规划设计

industryandtradeofChongqingmodernLogisticsCenterRoofGardenDesignDiscussion

ZhangSong-er

(Chongqinginstituteofoccupationalconstruction,Chongqing400039)

abstract:saltindustrycompanyislocatedinchongqingmodernindustry&tradecenterlogisticswarehouseroofroofgarden,openedupalargeroofgardenbuildinginchongqing.itisimportanttonotethatcertainrectanglegivenbyspecialplanedesignconceptprovidesuswithsomeattempt,worththinkingabout.

Keywords:saltcompany;Roofgarden;planninganddesign

重庆市盐业公司现代工贸中心物流仓库,位于重庆市渝北区现代农业开发园区果塘片区B05-8/01地块,仓库屋顶平面距地面高度7.0m,平面矩形,总长度120.0m,最窄处77.1m,最宽处83.7m,屋顶总面积为9600.00㎡,现状由南侧天桥与科研物流综合楼相连,构成主入口关系。

屋顶花园在规划布局方面,具有许多局限性。如:入口空间狭小、位置独特;使用功能突出、场地有限;垂直荷载偏小、植物选种有限;屋面防水要求较高、水景设计须格外谨慎…等等。在建筑结构安全方面,还得考虑屋顶花园承重布点问题,使屋面较大垂直荷载点(区),放置在建筑框架结构体上保证其安全性,所以,其方案设计的重要意义可想而之。以下为笔者针对该项目所做的两个设计方案简要剖析,不足之处,翘望指正。

1.方案一:以艺术构图对话方式,刻画序列、强调主题

因借屋顶花园东南隅天桥主入口场地特征,作为园林空间序列设计的起点,进行总体空间艺术构图编排。通过一种动态曲线关系巧妙地将整个屋顶花园有机地划分为四个功能区。即:公共活动区、休闲区、眺望区以及运动区。

1.1公共活动区

位于主入口处,采取“渐进线艺术构图”方式,设计了一座小型集散广场(见图一)。广场中心为圆形艺术铺地,周边以小品门式构架、圆弧形花架等组成同心圆放射状图案。在这个图案上由近而远的交替布置了弧形花台、弧形艺术铺地、弧形绿地等,巧妙地组成了两种“渐进线”关系,即向西弧线表现为渐开线;向东北弧线表现为辐射线。在地界面硬质景观处理上,采取了“材质对比”和“色调对比”景效合一的手法,使铺地材质符合艺术铺地动态线形构图规律。如:主入口由芝麻灰花岗石(600×600×25)大块面规则式铺地广场向黄色花岗石火烧板相间、黑色雨花石填缝的圆弧形艺术铺地过渡,再经辐射状红色陶土砖带状铺地、实木桥等向铺地边缘蔓延,既整齐有序,也具艺术感染力。

(图1)

在主入口软质景观设计方面,强调了水景“动态”线形与植物造景的偶合功效。首先,围绕花架做成弧状艺术喷泉,利用多组冰柱单射流“此起彼伏”的水景造型特点,空间上使“水、桥、路、植物”等彼此和谐。其次,通过八株桂花组成的广场空间氛围,向弧形区做植物线形分层设计,如由圆心向东北侧构成了“二环、三带、三片”的植物艺术配置格局(见图二)。

1.2休闲区

位于公共活动区西侧,本方案采取自然式布局手法,通过自然理水的办法,将各个休闲点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整体上“寓景于憩、寓景于乐、寓景于趣”。

于屋顶花园西北角餐厅外墙处作“峭壁山”——附墙塑造GRC仿黄砂石大假山。引水瀑布下跌,任其“分流”。其势顺时东环则隐喻:“重庆物流,辐射全国”。其形则“收—张—开—合”,蜿蜒流长。所到之处,休闲文趣…乱石跌瀑、曲水流觞、木桶摇曳、草坪渐入。人们身临其境,各得其所。特别是“溪流”围合成的艺术铺地区,则为人们提供了一些户外需求。如:凭栏眺望、品茗坐憩、推杆练球、拂袖弄水等。在植配设计手法上,于筑坡基础上强调自然林相的艺术配置处理,坡顶黄桷兰、红枫、紫薇以及含笑球等组合成林,坡下草坪渐入溪中。

(图2)

1.3眺望区

本方案利用屋顶南北两侧对外开敞可眺望的优势,设置了两种不同风格的眺望区。即:南侧“小品景墙式坐憩点眺望区”,北侧“自然步道式眺望区”。前者,以景墙将坐憩点有机地划分为四个“私密型空间”,坐憩其中,享以其乐,或打牌、或栾棋、或品茗、或赏景、或眺望...皆可;后者,则以青石板自然式铺地组成慢步眺望区,行于其间,运动休闲。在植物艺术配置上,两者各有区别。前者,于女儿墙基处整齐划一地配置整形佛顶珠桂花常绿篱,既观花、增绿,也围篱和安全防范。景墙下采取矮小色块篱状配置,使人坐其中,有绿可观、有花可看。后者,于青石板自然式铺地中列植老人葵较高大树种十五株,绿荫之中、拮趣自然(见图三)。

1.4运动区

位于屋顶花园餐厅南侧角隅区,为了满足人们户外多种需求的要求,设置了一座标准网球场,场内附设了羽毛球场。网球场进出入口位居南北两侧,北侧通过游廊与餐厅相连,人们在此可以“小驻品茶”,也可以遮荫纳凉等。南侧则直接与景墙坐憩区相连。在植物艺术配置上,采取天竺桂常绿植物围合网球场作基础性配置,树下配置迎春花,任其向女儿墙外自然垂吊。

(图3)

2.方案二:以“中西合璧”方式,强化景效、写意自然

重庆市盐业公司现代工贸中心物流仓库屋顶花园,面积大(9600.00m2)、区位好(渝北区现代农业开发园区果塘片区B05-8/01地块)、对外辐射功能强,建成后可供国内外友人登临参观。所以,当第一方案形成后,又按照甲方的要求提出了本方案。即“中西合璧”条件下的自然景象艺术构图方案。所谓“中西合璧”,就是将屋顶花园有机地划分为两片,即西式花园区、中式花园区。该方案现已竣工。

2.1西式花园区

位于屋顶花园东侧,由模纹花坛、网球场及欧庭水景(局部)、铺地等组成。

2.1.1模纹花坛

从天桥进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座落在芝麻白花岗石铺地中的规则式模纹花坛,植物模纹图案取自食盐“方解颗粒”状,采用三种植物色块(红继木、金叶女贞、西洋鹃)做简洁艺术配置,表现场景主题。为了烘托其夜晚艺术氛围,花坛两侧各设计了三盏乳白玻璃水泡灯,华灯初放,模纹拾趣。

2.1.2网球场

位于模纹花坛北侧,紧邻女儿墙,系标准网球场(长×宽=36.57m×18.29m,注:球场周边含缓冲区)。围网东、南两侧设置出入口。其中,东侧出入口与办公区相连,工作之余人们到达和运动都十分方便。南侧出入口与广场铺地相连。球场系塑胶地板,围网四周设置高杆照明灯十盏。

2.1.3欧庭水景(局部)

位于模纹花坛西侧,由六个小品仿黄金砂花岗石喷水球、柱灯、卵石滩、水景等组成。源于屋顶花园西北隅的溪流在此自然汇成了一汪清池,喷水啪岸、卵石润泽,小品球与柱灯错位布置等,表现出了“简约主义”欧庭水体景观。为了让人们接近水景,本方案在道路设计与实木亲水平台设置方面,巧妙地拉近观赏视距,即为景、也为境。驳岸设计讲究三种手段的交替组合变化。即驳岸曲线变化、草坪渐入式变化以及卵石滩自然式水际的变化等

在植物造景方面,于老人葵林下自然式地配以植物色块图案、整形球阵等,通过疏密结构性配置来取得艺术效果。

2.2中式花园区

位于屋顶花园西侧,由茶楼品茗区、假山溪流、涉水曲廊、游步道等组成。

2.2.1茶楼品茗区

本方案于西北角设置了一座占地面积480m2的歇山顶小青瓦实木茶楼,平时除了可以组织本单位职工举行茶话会等活动外,还可以适当对外服务。楼前为青石板铺地广场,置青石方桌几张,为职工小憩提供方便。广场东侧结合涉水曲廊及眺景需求等,设置了一座实木方亭,从视线组景上构成了屋顶花园长轴向“看”与“被看”的关系。楼后配置自然植物群落,通过园林植物的“掩隐设计手法”,使楼侧假山小溪的“源头感”自然和野趣。

2.2.2假山溪流

按照风水相地“西进东出”的布局原理,本方案利用屋顶花园茶楼角隅设计了一座仿青石喀斯特地貌景观大假山,引水下跌形成蜿蜒小溪。小溪在流淌中,收张开合、自然变化,加之廊、桥、岛、岸、植物的巧妙布置,意境深邃、层次丰富。小溪水深控制在50厘米以内,水中选择性地配置了鸢尾、巴茅草、水棕竹、睡莲等,努力构成屋顶花园湿地景象。

2.2.3涉水曲廊

按照甲方屋顶“设置游廊”的思路,本方案结合屋顶花园道路交通组织特征,设置了一座东西向实木曲廊。其线形尽量北靠以增大庭院“内向”使用空间;曲廊端头巧妙地连接着道路与铺地广场,并且,所经之处,鸟语花香、游鱼摆尾、瀑布轰鸣…,好似一曲自然交响曲。在夜间营业时,还可以大红灯笼高高挂,引为乐趣。

2.2.4游步道

为了组织屋顶花园南侧交通,本方案设置了一条宽度1.2m的自然式游步道,道路两侧通过自然植物景观“点、线、面”的艺术配置,表现出“步移景异”的功效。此外,将涉水汀步与岛屿的艺术整合,在硬质景观处理上加大了表现力,也构成了本方案的另一设计特点。

3.结束语

屋顶花园设计,除了防水、荷载两大必须考虑的施工问题外,还得面临着许多挑战。如设计风格问题、植物配置问题、空间最大景观化处理问题以及使用功能等问题。所以,设计师在现场踏勘之初,就应尽可能详尽地收集好第一手资料,现场“多画画、多量量、多问问”,设计思路往往就产于此。在具体构图表达时,应把握好基本顺序:设计风格—使用功能—艺术构图—景观成型。如果有两个以上方案要求时,应记住:方案设计的“阶段性”和“不应期的转换”等。千万不要今天一个方案、明天一个方案,中间毫无“间段”。要知道:设计师的设计思路需要一个缓冲期、调整期。经验告诉我们,这一时期不要太长,也不要太短,一般为3-5天为宜。

屋顶花园庭院景观设计篇8

关键词:传统园林;现代园林;继承创新;苏州博物馆

现代主义园林与传统园林在形式上、功能上、构图上、类型上、材料上以及服务对象上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别。现代主义园林相对传统园林来说,形式更为简洁自由,注重功能和空间感,追求非对称的动态平衡,园林的类型和材料也极其丰富,并主要服务于人民大众。现代主义园林具有新的众多的设计思想和设计风格,但在设计中也应当注重对传统的继承,并非盲目的模仿传统,而是在吸收传统形式和精华部分的同时,来表现当代社会的文化需求,使传统与现代、过去与今天链接,目的是使当代新的设计具有更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设计师既要对传统文化有较深刻的理解与感悟,也要谙熟现代设计中的各种思想与手法,从而达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渗透乃至超越。本文以苏州博物馆为例,试从各类造园要素出发来探讨现代造园在继承传统园林的同时所运用的新的手法。

1.项目背景

苏州博物馆馆址位于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王府遗址,是苏州最重要的历史文化保护区。在这么敏感的区域,新馆如何延续传统文化,又能具有时代特色,正是大家所关注的。

2.设计分析

2.1叠山

对于苏州博物馆新馆中园林各要素的创新,北侧墙下的“叠山”是新馆庭园规划设计当中最为精彩且最难处理的部分,既不能仿古,又不能做成现代雕塑。他从中国北宋画家米芾的山水画中汲取灵感,创造出“以壁为纸,以石为绘”的写意手法。在摒弃了苏州园林中常见的假山营造手法之后,他将许多块大小不一的石头经过切割和打磨,相互叠加并排成一排放置在水边,渲染出宋代山水画的意境。

2.2理水

水在造园中具有拓展空间的作用。在古典园林中,治水一般都是山脚临水,石矶浮水,皆环以林木。水面则以掩映、舒朗、深远及大小等为主要特征。而新馆庭院中以水造景的方法与古典水景是大相径庭的。在苏州博物馆新馆中,贝聿铭放弃了传统的形态和手法,而是采用了长短不一的直线围合而成复杂的平面,并用石材构造水池,呈现出了简洁的现代感。独特新颖的建筑群在平如镜的水面上产生了虚实影像与高低层次变化,然而,微风徐来,建筑与倒影荡漾在水中,这静、动之间构成了一道美丽的画卷,与建筑构成了不可分离的紧密关系。

2.3亭

亭的造型不同于传统的建筑形式,是将传统古亭的解构和重塑。结构上,它以现代的钢骨架作为支撑并放置照明灯具,玻璃顶覆盖木饰面格栅,中间是洗漱台。亭的位置悬置于水面之上,四面景色尽收眼底,坐在亭中北面可观赏石与桥,东侧的建筑与植被形成借景,南侧与建筑大厅的亲水平台以及建筑立面互为对景,西侧皆竹林为背景。

2.4置桥

主庭院中的桥通过直线的交叉,并把桥作为体块来进行处理,桥并不是主要景观,而是作为联系构件和观察点来设置的。用桥将水面分割成一大一小两块水面是传统置桥手法中最大的特点,目的是为了使大的水面显得更大,而小的水面显得更加悠远。而在苏州博物馆新馆中桥的设计,是使人走在桥上既能观赏建筑和亭台在水中的倒影,又能观赏紧临拙政园的山石,同时桥的尺度与人们的视域比例也十分恰当,让人有种移步换景的感觉。以突显景观的层次,并表达造园所追求的“人在景中,景在人中”的思想。

2.5植被

在植物配被上,贝聿铭放弃了传统园林追求的层次性和丰富性,突出了单株植物的观赏性。进入主庭院设有四棵树,分别是东门两侧松树,一棵高大挺拔的靠近大门,作为进入大门的借景之用;一棵为盆景造型,美轮美奂;南侧是一棵梅花,凉亭西侧的一片茂密的竹林;南侧一棵桂花,以及西部展区的一个小庭院中,栽种了一棵石榴,树旁以太湖石作为配景;东廊对景的“紫藤园”中,两棵紫藤嫁接了忠王府中明代文征明亲手种植的百年紫藤;在建筑上通过屋顶构架的呼应,使整个建筑空间与历史产生了共鸣。在《园冶》中说到造园要“巧于因借,精在体宜”。要在如此狭小的空间中要体现“小中见大”,堆砌植物反而可能会弄巧成拙。贝聿铭将这几种植物作为中国文化的象征,作为一个“雕塑”来隐喻传统精髓,同时用植物来营造“虚实结合”的意境,赋予了不同于传统园林的现代感。

2.6叠瓦

苏州博物馆新馆在风格上保持了传统粉墙黛瓦,但屋顶却不用传统的瓦片做装饰,原因是传统的瓦片易碎,又不易保养。而是铺设黑中带灰的“中国黑”花岗岩,来隐喻瓦片。淋雨的时候是黑色的,经过太阳照射后变成深灰色,这与苏州的粉墙黛瓦的格调相协调。另外,在建筑的高度处理上也做了一些文章。苏州古城的主要建筑特色便是高低起伏和错落有致。形斜坡屋顶也体现了错落有致的江南建筑文化特色,它与周边建筑的形式有着鲜明的反差,却又有相似之处。屋面与墙体边饰以及白墙相配,为粉墙黛瓦的江南的建筑意境增添了新的诠释,并精心营造出意境。

2.7门

在博物馆大门的设计上,贝聿铭有别于传统建筑大门的造型语言。传统古建筑大多是高墙围合成,朱门紧闭。而博物馆是公共建筑,在设计上要运用新的造型语言,让博物馆显得更开放,有一种邀人人内的感觉,用现代材料而又具传统韵味的大门形式,营造出大气的特点。还有大堂前用钢和玻璃设计的现代月洞门,亦反映了这种“雅致而微妙”地用现代设计来隐喻传统的手法和思路。博物馆主入口的门利用钢结构顶棚、格栅伸缩们和朱红色推拉门,与右侧白墙上的黑色题字融合。

2.8窗

在新馆中的设计中,窗起到了模糊室内空间与外界空间的作用。贝聿铭用现代材料将传统建筑花窗形式赋予了新的生命,以达到“借景”的效果。如在大堂的北侧墙上开的两个“六方式”花窗,巧妙的将凉亭和花树纳入眼帘,营造出“探幽”的意境。东廊透过紫膝园,可看到茶室的东墙上钢结构的“海棠花”漏窗,它以传统的冰裂纹为图式为装饰。其妙处在于以空寓虚,借物寄实,避外隐内。还有一处方窗设计十分巧妙,在“虎丘云岩寺塔”展厅,方窗上覆一层薄纱,借朦胧之亭台水石.不仅给幽暗的展厅采光,而且让人不经意间抬头远眺窗外美景。

屋顶花园庭院景观设计篇9

关键词:园林植物;阳曲县;居住区;应用

1研究地点的概况

阳曲县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冬季有雪不严寒,夏季多雨无酷暑,春季多风干燥,秋季温和晴朗。年均气温6~9.5℃,最高气温39.4℃,最低气温-30℃,无霜期116~182d,平均日照2560~2825h,平均降水215~450mm,且多集中在7、8、9三个月,年相对湿度54%~61%,属暖温带半干旱气候型。

阳曲县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城,位于山西省的中部,自然条件一般,经济条件相对落后,而且居住小区发展的历史短暂,在居住环境方面,与经济发达国家或国内经济文化发展较快的城市相比,仍有不少差距。集中表现在:无法满足居民对舒适度的要求,建筑物造型单调,而且整体布局缺乏起伏变化和节奏韵律。总体规划上景观要素考虑少,缺少新颖造型,以传统建筑小品亭廊花架等为主,现代城市的流畅曲线极少。部分居住区绿化不够完善,导致部分绿地功能欠缺,绿地系统科学性、合理性差,植物配置单一,季相景观、组团特色与空间疏密配置没有充分考虑,对垂直绿化在居住小区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2阳曲县居住区2013年绿化景观设计的调查

(1)康城小区基本概况。康城小区位于太原市阳曲县108国道路(西),紧邻着阳曲一中,占地总面积约为10000m2左右,小区内有普通住宅楼8栋(6层)和高层住宅楼2栋(15层),住宅楼面积约为5000m2左右,绿化面积约为2500m2左右,绿化率约为25%左右。

此小区的绿化景观由中心花园及楼间绿化组成,中心花园是以模纹花坛和喷泉为中轴线左右对称布置。楼间绿化主要体现于楼前、楼后和道路两侧的绿化。

景观设施包括以红叶小檗、金叶女贞、塔柏组成的模纹花坛,两侧有花钵修饰,位于入口及下沉式广场之间。下沉式广场中央有圆亭,此亭简洁美观。分为东、南、西、北4个出口,出口处使用常绿花灌木及花钵形成活泼而开朗的门景。北侧平台布置2个相对称的花架,南侧平台有健身器材,西侧平台有喷泉及雕塑的结合。

植物的应用以国槐作为行道树,以各种花灌木搭配组合成模纹花坛和绿篱(如:红叶小檗、金叶女贞、胶东卫茅),矮牵牛栽植于花钵。

(2)新阳花园(1-3号院)小区基本概况。新阳花园(1-3号院)小区位于太原市阳曲县城东片,城东小学西边,占地总面积约为30000m2左右,小区内有住宅楼10栋(6层),住宅楼占地面积约为20000m2左右,绿化面积约为7500m2左右,绿化率约为24%左右。无中心花园,以楼间距内的绿化为主,以自然式布局。

景观设施包括假山与喷泉的结合位于入口处,起了点景作用。花架、凉亭等单体建筑位于2号楼及3号楼间,供居民进行户外休息。

植物的应用以银杏做为行道树;利用胶东卫茅围合成绿篱;利用植物点缀草坪(如:紫叶李、油松、月季等)。

(3)富康小区基本概况。富康小区位于太原市阳曲县县城南,紧邻着阳曲二中,占地总面积约为52000m2左右,小区内有住宅楼10栋(6层),住宅占地面积约为25000m2左右,绿化面积约为13000m2左右,绿化率约为25%。该小区由中心花园及楼间绿化组成,中心花园为自然式布局。楼间绿化主要体现于楼前楼后及道路两侧的绿化。

景观设施包括位于中心花园的雕塑和凉亭,位于居民楼围墙间的林荫小路内的健身器材;坐凳和置石。

植物的应用以柳树作为行道树,利用各种花灌木组成的绿篱,利用置石和石雕点缀草坪。

3存在的问题

(1)采用的植物种类还不够丰富,而且雷同现象严重。据调查,适合阳曲栽培的树木有60科、147属、349种,但居住区应用的只有10余种。在现建的高档小区,树木种类多一些,建成较早的居住区树种更少,最少的只有3种。而且,各居住区之间选用树木过于单一。

(2)缺乏人性化设计。居住区的活动场所,其周围的植物配置过于生硬,没有考虑用落叶乔木来遮荫,炎炎夏日,各种游乐、健生器材、桌椅等暴晒于烈日下,人们只能望而兴叹;部分居住区的儿童游乐场所周围选用了有刺激性、有异味或给呼吸道带来不良反映的植物,如红叶小檗、悬铃木等。

(3)过于注重绿化景观的观赏性,忽略了其生态性和实用性,导致植物景观过于雷同。过多选用花灌木和色块植物,缺少乔灌草的合理搭配,结构简单,不能发挥植物造景的生态性。

(4)养护管理做的不够好,一些居住区的绿化设计与施工都很好,但后期的养护管理跟不上,草坪、树木没有人修剪,干旱没有人洒水,死亡树木没有人更换,树丛中的垃圾没有人清理等,这些都影响了居住区的绿化景观效果。

4对策与建议

4.1利用园林植物形成空间变化

阳曲县居民区中园林植物的栽植还停留在观赏美化的基础上,忽视了园林植物本身是一个三维实体,可通过植物高低、种类、疏密间的不同搭配建造出开敞、封闭、私密等不同的空间,还可以用植物构成相互联系的空间序列,通过栽植组合,植物形成一扇扇门,一堵堵墙,可在庭院中引导居民进出和穿越-个个空间有效地“缩小”空间和“扩大”空间,形成欲扬先抑的空间序列。

4.2利用园林植物形成观赏景点

目前,该县居民区中注意到了孤植特色树形成观赏景点的做法,却忽略了巧妙搭配乔灌草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自然植物群落景观,建议在绿地中用乡土植物营建群落景观,形成具有自然情趣的观赏景点,使居民能感觉到自然的气息,得到身心的放松。

4.3利用园林植物进行意境的创造

在我国传统庭院中用玉兰、海棠、迎春、牡丹、桂花构成“玉堂春富贵”,用松、竹、梅构成“岁寒三友”的这种讲究意境的栽植非常之多,而在该县居民区绿化中见到的甚少。利用园林植物进行意境创造是中国传统园林典型造景风格和宝贵的文化遗产,建议巧妙的运用我国文化底蕴中为各种植物材料赋予的人格化内容,从欣赏植物的形态美到欣赏植物的意境美,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4.4增加居住区中园林植物的种类

目前该县居住区中植物种类仅局限于常用的15种左右,建议开发本地植物和科学引种,丰富植物种类。如绿篱主要是金叶女贞、胶东卫矛、紫叶小檗,建议开发一些花篱、果篱。绿地主要是单调的禾本科草坪,建议栽植些宿根、球根花卉,组成色彩绚丽的缀花草坪。地被植物主要是铺地柏,建议栽植鸢尾、萱草玉簪、丝兰等地被植物。

4.5增加居住区中冬季色彩植物

目前该县居住区内冬季景观主要靠条桧、塔柏、油松等针叶树种来体现,建议栽植一些冬季有色彩或挂果的景观植物,如红瑞木、金银忍冬等。

4.6增加住宅小区的垂直绿化面积

据计算,通过藤本植物的垂直绿化,把一幢六层楼的立面绿化起来,其绿化面积可达楼房占地面积的3.4倍,由此可见,垂直绿化是扩大绿化面积、提升绿化效果的重要途径;垂直绿化可以保护立面,它能吸收立面的水分,利于房屋干燥,通过覆盖立面,减少了烈日照射、风雨侵湿,从而保护了立面;还可改善小气候;解决绿化用地紧张的问题;绿化效果快,如一些草本攀援植物3个月可形成绿化美化效果。

屋顶绿化也是住宅绿化的一部分,在城市居住区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屋顶绿化可以改善大面积平屋顶的保温性能和视觉效果。阳曲县屋顶绿化面积仅占可绿化屋顶的0.01%,与发达国家城市的15%~30%的屋顶绿化率相差甚远。现有的屋顶绿化主要分布在一些宾馆、办公楼、疗养院和高层公寓上,较大型的屋顶绿化主要集中在厂房屋顶,居住区的屋顶绿化几乎为零。为了提高绿化覆盖率,要大力提倡屋顶绿化。

屋顶绿化具有一定的直接经济效益,例如使所在的建筑物增值,但这主要是商业性的新建房产的屋顶绿化项目,考虑到阳曲县屋顶绿化基本是旧屋顶改造后再进行屋顶绿化的现状,不具有交易性特征,所以屋顶绿化的直接经济效益是十分有限的,主要是发挥其生态效益。主要体现在固碳释氧;净化空气;能够调节城市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有效降低室内外温度,节约能源;能够涵养水源,有效截留雨水,缓解城市地面排水压力。因此,必须重新认识屋顶绿化生态效益的经济价值。

4.7重视绿地景观设计

居住区绿地景观设计,关乎到如何建设具有良好环境品质的一流园区,在设计上必须做到以下五条:功能上强调多元性,绿地景观设计要比以往增加更多新内容;环境上强调协调性,新环境要与周边环境相配套;意境创造上强调内聚性,让新的空间及实体和周围原有空间及实体相呼应;人文关怀强调周密性,注重吸收大众的合理化建议,使景观满足使用目的性;发展上强调可持续性,在延续其原有的文化氛围和文化脉络的同时,建立起一种绿地景观发展的导向。

参考文献:

[1]金晓雯.园林建筑小品人性化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6.

屋顶花园庭院景观设计篇10

关键词:多肉植物;家庭;应用;景观

近年来,多肉植物由于其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而且具有极强的耐旱特性和高度贮水功能,既能适应城市高层住宅较为燥热的环境,又适合快节奏城市生活的繁忙家庭所莳养,受到广大花卉爱好者的喜爱[1]。多肉植物因其耐旱耐瘠薄的特性,在管理过程中相较于其他园林植物更加节水节肥,符合园林可持续发展战略,已经大面积应用于城市公园及小区的绿化中[2]。我国是多肉植物原产地之一,但由于起步较晚,资源开发力度不足,没有形成规模化的经营,因此多肉植物的新品种主要依靠进口[3]。本文介绍了多肉植物的特点以及应用情况,以期更好地利用多肉植物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功能,满足广大花卉爱好者的需要。

1多肉植物

多肉植物,亦称肉质植物、多浆植物,为具有肥厚多浆汁的肉质器官(根、茎、叶)植物的总称[4],大部分生长于干旱或一年中有部分干旱时间的地区,依靠吸收体内贮藏的水分维持生命,是极耐干旱的一类植物,分布于仙人掌科、百合科、大戟科、龙舌兰科、景天科、夹竹桃科、番杏科等科,非常适合现代城市人种养。

2多肉植物的特点

2.1形态特征鲜明多肉植物具有独特的肉质化器官以及退化叶,这也是识别多肉植物的依据。多肉植物的形态千奇百怪,其中有不少种类的茎、叶、花、块根等器官具有仿生功能[5]。例如生石花,又名屁股花、石头玉,番杏科,被比喻为“有生命的石头”。

2.2耐干旱瘠薄由于多肉植物原产地多位于半干旱或干旱地区,降雨量少,在适应干旱的自然环境过程中,多肉植物在进化过程中将自身1个或2个营养器官变态膨大,叶细小、稀少、退化成刺或者完全退化,在极端恶劣气候下还会停止生长,进入休眠期。

2.3色彩变化丰富多肉植物的肉质器官形态奇特,还会随环境的变化产生色彩变化。例如百合科玉露的肉质叶呈紧凑的莲座状排列,叶片翠绿色肥厚饱满,上半段呈透明或半透明状,在湿度和昼夜温差相对较大时候,叶片顶端会呈现出水灵透亮的状态,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2.4观赏期长多肉植物大多体型较小,生长缓慢,相较于一般观赏植物其观赏期要长得多,不论是孤赏还是组合成盆景,都可以保持较长的景观。例如景天科的花月夜,叶形叶色较美,放置于电脑旁,还可吸收辐射。

3多肉植物的应用

目前多肉植物主要应用的领域有家庭绿化、屋顶绿化,在城市园林绿化中也开始有一些应用。目前景观中多选用佛甲草、垂盆草、八宝景天、红叶景天、圆叶景天、长寿花等。

3.1家庭绿化多肉植物具有易栽培、好管理、净化空气的优点,是一种对健康有益的花卉,日渐在庭院、阳台、窗前和桌前崭露头角,受到花卉爱好者的喜爱,成为室内观赏花卉的新秀。作为家庭的摆设宜选择一些易开花、观赏价值较高的球形种类或小型多肉植物。

3.2屋顶绿化屋顶绿化要考虑到屋顶的特殊地理环境和承重等方面的要求,一般选择矮小的灌木和草本植物,有利于植物的运输、管理。佛甲草具有根系较细、扎根浅、抗旱性强、长成后无需修剪、病虫害少、四季常绿的特点,大部分根网状交织分布在土壤层内,有利于保护屋面结构。景天类的垂盆草也值得推广,其抗旱能力强,能迅速恢复活力。

3.3普通园林绿化在园林绿化设计中多采用乔灌草多层次搭配的植物群落,进而丰富空间。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应用最多的是多肉植物中的景天类,其植株矮小、种类较多,具有耐寒、抗旱、耐瘠薄的特点,养护简单粗放,可一年种植,多年观赏,弥补了草坪草不耐旱和养护费用高的缺点。

4多肉植物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多肉植物景观的应用仍以室内盆栽观赏为主,一些大城市已形成一定的市场,有许多多肉植物专营店,但在一些小城市,多肉植物盆栽爱好者多,专营店少、品种单一。在城市园林绿化应用方面,由于起步晚,没有形成规模化生产经营,可选用品种单一,数量和规格都受到了很大限制。因此,我们首先应筛选出抗性强、适应能力强、景观效果好的品种进行推广应用。其次,逐步形成相对完善的产业链,拉动生产的标准化、工厂化,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只有将多肉植物的生产栽培产业化、工厂化、标准化,才能使多肉植物广泛地应用于园林中,让这奇特多姿的植物为我们的城市增添别样风采。(收稿:2014-04-30)

参考文献:

[1]谢维荪,徐民生.多浆花卉[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

[2]王成聪.仙人掌与多肉植物大全[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

[3]郭毓平.打造中国的多肉植物种植产业[J].中国花卉盆景,2004(6):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