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环保的金点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33:33

低碳环保的金点子篇1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各国环境保护的深入,环境问题已成为重大社会问题。而气候变化造成的环境危机是人类长期面临的严峻挑战。在以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背景下,世界各国都面临着极为严峻的气候和生态环境问题。20xx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改为:“改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20xx年12月7日—18日召开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和其他官员们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2xx年3月5日召开的两会,低碳也成为会议的热门话题。这些都提醒着全世界注意地球状况和减低碳排放量。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减碳意识还不强,对有关减碳方面的环保常识知之甚少。例如:塑料袋和一次性筷子仍有很大的消费市场、大量的纸张只是单面使用等,可见宣传和推广减碳行动,提倡低碳生活势在必行。

创意亮点:

1.制作宣传图标,扩大宣传力度,使图标成为江城百姓减碳的标志。

2.通过网络等形式向全院征集“减碳金点子”,将收集到的金点子通过多种媒介向社会公布。

3.进入小学,进行低碳环保知识宣传,开设“环保课堂――教你减碳”,从娃娃开始保护生态环境。

4.招募志愿者,走出校园,深入社区,宣传减碳常识,让减碳意识更加深入人心。

公益目标:

掌握基本低碳知识,培养社会公益实践的基本技能,在减碳活动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培养参与公益活动的积极态度和减碳意识,教授身边人日常减碳小窍门,向身边的人传播环保知识。

在校学生

认识减碳的必要性,树立正确的低碳意识,推己及人,倡导良好的低碳学习与生活状态。

社区居民

普及低碳知识,推广正确的低碳生活方式,使家庭的日常生活经济又环保。

营造本地区社会群众的低碳生活模式,促进整个城市的低碳生活的持续发展,并向其他地区推广。

活动主办方:

指导教师:

团队成员:

志愿者:

前期宣传准备:

1、开通活动博客(主要是团队成员负责),其内容主要包括:

(1)活动的简介,以及各次活动的策划、报道、图片及总结。

(2)有关全球变暖产生的负面影响(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

(3)有关低碳生活,节能减排等方面的环保知识。

2、搜集整理资料,扩大宣传力度,其主要内容包括:

(1)搜集整理低碳生活,节能减排等环保知识,制作宣传手册。

(2)征集低碳生活宣传图标,并订制成标签。

(3)制作宣传条幅及海报展板,进行前期宣传。

3、寻找政府、媒体及合作机构的支持赞助(主要参与者为团队成员)

(1)与吉林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沟通商讨,为活动提供相关数据和必要的行政支持和技术支持。

(2)联系都市110电台及新浪吉林网等媒体,对活动进行跟踪报道,扩大社会影响力。

(3)联系中国移动公司吉林分公司,为活动提供资金支持。

4、制作调查问卷(主要参与者为团队成员及学校志愿者)

(1)搜集整理低碳节能的环保知识,了解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方式。

(2)通过与居委会协商,了解社区居民对低碳和节能减排等方面环保知识的了解程度以及生活中减碳方法的使用现状。

(3)根据不同人群,制作不同的科学的调查问卷。

活动概况:

活动内容

3月中旬

启动宣传活动。制定活动主题和拟定活动策划书,通过广播站、海报、条幅、学院网站,公众媒体等宣传活动,并制作宣传图标。

3月

举行该主题活动的启动仪式,并进行志愿者招募活动。并根据天气情况进行社区扫雪,清理小广告等公益活动。

4月下旬

邀请相关环境专家为我校学生进行讲座。并准备开展“低碳知识竞赛”活动,提高学生对低碳的认识。

5月上旬

草拟“网络低碳评比大赛”活动,评选出最佳环保创意奖,并在6月到地方小学进行展示,扩大宣传力度。

5月中旬

下发6月5日世界环境日活动通知并做好各方面宣传活动。对志愿者进行培训,并准备环保日活动相关事宜。

5月下旬

开展“与绿色同行”校园公益植树活动。

6月上旬

6月5日世界环境日,从校园走进小学,让环保意识从娃娃抓起,提醒我们减碳节能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

6月中旬

联合出租汽车公司,进行百名司机签名、授予“低碳图标”活动,并提倡使用97#汽油,唤醒市民的环保意识。

6月

联系社区,合举办“家庭总动员低碳五颗星”评比活动,验收三个月的活动成果及整理书面总结。

8月上旬

制作宣传海报,条幅,手册,问卷。对团队成员进行集中培训,联系社区单位,进行社会实践。

整理调查问卷及社会实践总结,并对“低碳唤醒校园晨风,校园沐浴健康绿色”活动的进行整理总结。

活动具体方案:

一、低碳校园行

1、“低碳唤醒江畔晨风,校园沐浴健康绿色”启动仪式

活动时间:3月26日(星期五)

活动地点:第一教学楼门前

主办单位:口腔影像系

参与人员:口腔影像系全体师生

活动流程:

(1)主持人开场

(2)院领导讲话

(3)系领导讲话

(4)授旗仪式

前期准备:秘书部:请柬,通知,倡议书,准备笔纸

宣传部:前期的宣传工作,海报。

社会实践部:条幅,牌,安排志愿者清扫一教门前的积雪。

组织部:音箱设备,扫雪工具,桌子。

网络资源部:发新闻,宣传。

2、志愿者招募

招募时间:3月26日

招募地点:吉林医药学院(一教门前)

招募对象:吉林医药学院各院系学生(共60人)

招募流程:

(1)3月23日前张贴招募志愿者海报,包括招募要求、招募时间及地点。

(2)3月26日启动仪式现场招募志愿者,其余时间有意者联系口腔影像系社会实践部。其中对公益活动充满热情,具有一定的活动经验的同学优先。

(3)在招募期间,对参加志愿者报名的同学进行面试、筛选,并对最终确定的志愿者进行培训,同时进行工作调配。

3、“我为减碳献一策”金点子征集活动

活动目的:让同学们更能深刻地意识到作为一名现代大学生应该怎样关注健康,保护身边的环境!

活动时间:四月初

主办单位:口腔影像系团委组织部

活动流程:

本次活动分有环保创意征集、开展低碳系列活动、优秀环保创意展示三个环节。

(1)环保创意征集:面向八大院系发出“低碳生活”倡议书,并征集以生活中的点滴节约为素材,提出节能环保、循环利用的小窍门,交流“低碳生活”经验等有创意的金点子。

(2)开展低碳系列活动:组织团队将收集上来的好创意付诸行动,在学校或校外进行活动(活动中应随时采集活动图片以便活动展示)。

(3)优秀活动展示:

①将各种优秀的创意及由该创意组织的活动成果做成视频向全院同学展示(在网络资源部组织的ppt大赛上展示)。

②将活动的照片做成展板在校内展示。

经费预算:设计宣传方式的费用:约50元

获奖创意的奖品费用:约100元

总计:150元

4.“低碳你我同行,共享清新空气”知识竞赛

活动目的:通过知识竞赛的形式开展此次环保,低碳主题活动,意在增强同学们的环境保护,低碳生活的意识,培养同学们的良好素质,真正的让同学们了解低碳对我们生活的意义。

活动时间:四月末。

活动地点:第一阶梯教室

活动流程:

(1)画出孩子们的心中畅想:

开场由同学现场演唱一首关于环保的动听歌曲,歌曲期间由七个或十个小朋友现场作画,让小朋友们画出他们心中对于环保的概念,开场时大屏幕上会伴着音乐打出一条醒目的标语“请勇敢的呼吸,用我们的肺来净化空气”。

(2)环保知识大比拼:

此环节共分为两部分

①.文字题:分为几个大模块,并且每一个模块都用一种气体的名字进行命名,例如:Cono等。

②.视频题:给选手们播放有关环保低碳的视频短片,让选手在这些短片中寻找哪些做法不属于低碳生活。

(3)插播创意小广告

在紧张的知识竞赛后,会播放同学们自行拍摄的创意小广告,放松紧张情绪的同时,也可以活跃现场的气氛。

(4)今天你低碳了吗?

在规定时间内让选手们写出自己在生活中的低碳小窍门,此环节希望选手写出的小窍门对于同学们都可以达到提醒的作用,希望大家都参与到低碳生活中来。

(5)领导讲话,点评此次活动

活动分工:

秘书部:拟定活动通知、收集整理活动所需资料、邀请嘉宾、做好活动的带头作用及后期的活动总结。

宣传部:制作前期的宣传工作及后期的活动成果展示。

组织部:负责活动的一切物品借用及人员分配。

社会实践部:联系经费赞助商、组织部分活动。

网络资源部:负责制作活动幻灯片及电脑的控制。

经费预算:宣传海报:10元

奖品费用:200元

各种物品的花销:50元

总计:260元

5、“低碳新生活、网络宣传我主宰”动感影集大赛

活动目的:为广大学生营造一个充满活力和健康向上的校园氛围,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充分展示同学们的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丰富同学的兴趣和创新能力。特举办动感影集大赛,为此次活动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此活动计划。

活动时间:四月末到五月中旬

参赛对象:吉林医药学院各院系学生

活动形式:以低碳为主题的动感影集大赛(可利用DV、flash、photoshop、powerpoint等技术手段),以个人或团体为单位展示并解说作品及其寓意。

活动流程:

宣传阶段:宣传时间为3月30日至4月27日止。

(1)3月26日由团委宣传部根据宣传材料制作2张海报。

(2)下发通知,征集报名,不熟悉电脑软件的同学可进行赛前培训。作品上交阶段:4月15日至4月30日。

准备阶段:各代表队搜集素材并制作作品。

比赛阶段:

(1)展示金点子活动的优秀成果

(2)各代表队展示作品并讲解寓意

(3)评委打分

(4)嘉宾颁奖

(5)领导讲话

6、“植树固碳,绿色生活”公益植树活动

活动目的:为积极配合两会对学生进行“低碳”教育,激发大学生,尤其是广大团员青年学习保护绿色的热情,增强大学生环保意识以实际行动来为绿化事业做贡献。

前期准备:面向口腔影像系的全体同学招募青年志愿者,在院团委借活动中所需要的工具,然后拟订志愿者名单,统计工具并做好记号,以便统一管理。

活动流程:

(1)活动以集体出席的形式为基础,由团队成员分组负责带领志愿者参加活动。

(2)到达目的地由相关各种人员做活动教育,指导说明,分发工具,以及对志愿者的人数进行查点、记录。

(3)活动中系团委副主书记以及部长将进行指导和监督,最后进行工作验收。

效果预计:

(1)增强保护树木重要性的意识。

(2)学会保护周围的环境。

(3)深层次的了解“低碳”重要意义。

二.减碳社区行

1、低碳生活,走进小学

活动目的:为让更多人知道“低碳生活”的益处,特别是让小学生们学会“低碳生活,保护环境”,培养小学生关注生活,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养。特走进小学,开展课堂,令儿童懂得基本环保理念。

活动时间:20xx年5月末

活动地点:丰满二实验小学

前期准备:召集志愿者先锋队;准备先锋队旗帜;制作海报与手册。

活动流程:

(1)活动宣传:由团委宣传部制作一张以动漫画形式的海报向小学生展示宣传低碳生活。

(2)活动展示:以幻灯片形式向小学生展示低碳校园行等一系列活动的优秀作品成果。

(3)活动授课:由志愿者向小学生进行低碳生活的宣传教育。

(4)互动问答:组织者向小学生进行趣味问答,与小学生进行互动。

(5)活动留念:向小学生授予“低碳小卫士”图标

活动经费:宣传海报:10元

宣传手册:30元

活动旗帜:70元

宣传图标:30元

总计:140元

2、“低碳家庭·时尚生活”家庭总动员

活动目的:大力宣传和普及低碳知识,倡导广大家庭实行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低代价的低碳生活方式,享受绿色时尚生活,引导广大家庭成员从自己做起、从家庭做起、从点滴做起,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生活理念。

活动时间:6月中旬

活动地点:医科社区

前期准备:社区悬挂条幅,制作测评表,购买奖品,制作五颗星家庭图标。

活动内容:

(1)举行主题活动制作,家庭评奖,测评表。召集评选志愿者,一定要做到公平公正的原则。

(2)在网络媒体上开展低碳、绿色、环保家庭小创造、小发明征集·集锦活动。设活动专栏,向广大家庭征集低碳、环保、绿色的金点子、小发明、小创造,将获奖的小创造、小发明汇集成册,制作光盘,发放社区和家庭。

(3)向社区家庭宣传低碳常识

(4)评选出节能减排示范社区、为优秀低碳家庭进行评星活动。并以低碳优秀个人颁发个人优秀奖。

资金预算:条幅20元

测评表20元

奖品200元

五颗星图标60元

总计:300元

3、大学生千步行----低碳在行动

活动目的:让广大市民掌握基本的低碳知识,树立正确的低碳意识,倡导良好的低碳生活,教授身边人日常减碳小窍门,促进江城的低碳发展,呼吁人们保护地球,保护大气。

活动时间:6月5日

活动地点:世纪广场雾凇岛

前期准备:(1)制作宣传海报,制作条幅

(2)打印“低碳生活调查问卷”

(3)制作低碳宣传图标

(4)准备野鸭子的食物

(5)志愿者服务旗

活动流程:

(1)团队成员和志愿者到校外进行低碳知识宣传,并对市民进行问卷调查。

(2)邀请司机作为环保志愿者,参与到活动中,并向司机群体授予低碳图标粘贴。扩大宣传面,提醒坐车的江城人民低碳生活。

(3)步行去雾凇岛,慰问护鸟人,并给野鸭子喂食。

经费预算:宣传海报、条幅30元

调查问卷300×0.1元=30元

低碳宣传图标200元

野鸭子食物40元

总计:300元

三、“建低碳江城,大学生先行”社会实践

实践时间:7月末—8月初

实践地点:吉林市丰满区红旗街道

前期准备:(1)制作条幅,海报及调查问卷

(2)活动前调查,了解街道基本情况,联系街道领导

(3)活动前团队及志愿者动员,指导老师活动前指导。

实践流程:

(1)张贴海报、发放减碳倡议书,确定活动场地,为活动作准备。

(2)布置“环保小课堂”讲座会场。开展“环保小课堂”讲座。

(3)发放低碳知识手册,并向当地居民做问卷调查。

经费预算:

条幅、宣传海报、低碳知识手册、低碳宣传图标、礼品及各个活动的其他物品花销,预计经费为2300—3000元左右(具体花销根据活动情况而定)。

团队管理制度

1、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低碳环保的金点子篇2

从上海到北京,飞行航线距离1178公里,产生的“碳足迹”是107.45公斤二氧化碳。除了自己掏钱为“碳足迹”买单外,你也有一种新的途径来进行“碳中和”,那就是使用你的低碳信用卡积分进行碳排量的购买。

尽管看上去更像是明星与企业家的“做秀”,但是随着“低碳”概念的推广,减少碳排量,为自己的“碳足迹”买单,这样的理念已经为越来越多的普通人所理解。三月春天,一个新的词汇再度活跃起来――绿领。很难用某一个特定的标准来界定“绿领”,它更主要的是一种对待生活的方式,绿工作、绿生活,当然也有我们的绿金融。

即使在我们的金融理财生活中,也越来越多地出现了“低碳”、“环保”的身影,未必需要支付多大的成本,只是一种态度的转变,就可以打造出低碳金融的“绿领”生活。

信用卡购碳减排量

尝试去使用一次“碳足迹”计算器,得到的结果恐怕会让你有些吃惊――如果你乘飞机旅行2000公里,那么你就排放了278千克的二氧化碳;如果你用了100度电,那么你就排放了78.5千克二氧化碳;如果你自驾车消耗了100公升汽油,那么你就排放了270千克二氧化碳。除了自己去种树外,你也可以通过“碳补偿”的方式,用这部分钱请别人去种树。虽然听上去还有点遥远,但实际上已经有了简捷的途径。

兴业银行是国内首家推出“低碳信用卡”的银行,除了信用卡本身的功能外,兴业银行低碳兴业卡最大的亮点就在于为个人购买碳减排量提供首个银行交易平台。也就是说,低碳信用卡的客户可以以信用卡来购买碳减排量。具体地说,兴业的这张低碳信用卡,在申请办理时对于申请人的一项额外要求就是承诺首年购买的定额碳减排量,如金卡用户承诺的购买量为2吨,普卡用户承诺的购买量为1吨,如果额外的需求也可以在申请表上填写。目前国内主要从事碳排放交易的是北京环境交易所,每吨碳减排量的价格是35元。所购买的碳减排量来自于北京环境交易所提供的水力发电、农村沼气利用等碳减排项目。此外,在2010年12月31日前,持卡人每刷卡1笔,兴业银行将出资1分钱,于4月22日世界地球日集中向环境交易所购买碳减排量。据兴业银行信用卡中心介绍,未来兴业银行还将推出以信用卡积分换购的方式,用于购买碳减排量。

继兴业银行的这张低碳信用卡之后,光大银行也推出了一张“绿色零碳信用卡”。从2010年3月31日起至2010年6月30日,凡使用光大的“绿色零碳信用卡”的客户刷卡金额达到15000元,就可获赠1吨碳减排量,由光大银行为你支付购买碳减排量的费用,据介绍,光大信用卡中心还将不定期给客户发送短信或致电,邀请客户进行碳额度的购买。如果客户愿意购买的话,金额将由信用卡进行扣除。作为额外回报,光大银行将赠出35000信用卡积分作为对客户支持环保事业的感谢。

另外,光大和兴业银行都为客户推出了“碳信用档案”的活动,持卡人购买的碳额度累计到1吨,就可在北京环境交易所拥有自己的“碳信用档案”。通过自己的碳信用档案可以随时查询所购买碳额度的项目信息。

积极使用网银

网上银行让我们的金融理财生活越来越便捷,其实在使用网银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你也减少了大量对资源的耗费,这些点滴汇聚起来,数据还颇为惊人。近期,民生银行就对其企业网银进行了统计和测算。民生银行介绍说,客户通过网上银行可办理绝大多数柜面业务,像民生银行的企业网上对账业务,目前网上对账客户数超过了5万户。如果按照每位客户每月节省1公斤纸计算,那么5万客户全年可节省600吨纸,每年可使600立方树木免遭砍伐,可减少340吨碳排放;若这些客户利用企业网上银行进行转账汇款,以每位客户每周减少往返银行一次、平均每次10公里路程计算,累计全年可减少碳排放近5000吨。因此,尽可能多地使用网上银行业务,也是打造低碳金融“绿领”的一大重要内容。

事实上,这几年网上银行的容量大幅度扩展,对于大部分非现金业务来说,几乎都可以通过网上银行来实现,如转账汇款、常规性投资计划等等,使用网银的同时,降低柜台办理业务的能耗。

此外,支付平台、网银支付功能的畅通,也为足不出户的网上购物创造了便利的支持条件,从这个意义上,减少出行也是“绿领”生活的一部分。

拒绝纸质账单

金融生活的丰富,与之相关的各种对账单、清单也越来越多。公用事业费的对账单、信用卡账单、房贷还款对账单、基金投资明细、证券公司对账单……它们已经成为了家庭信箱中的绝对主角。

不容忽视的是,纸质账单也耗费着大量的社会资源,如账单和信封所使用的纸张,印刷过程中的墨粉、电能,邮递过程中的人工、耗能等等。因此,拒绝纸质账单,提倡电子账单同样是金融“绿领”们基础的生活方式。

事实上,利用网上银行的平台,个人使用者不仅可以方便快速地查询到自己的账户信息和历史交易记录,还可以通过订制信息的方式,通过电子邮件获得自己的综合对账单,这些都为我们告别纸质账单提供了很好的替代产品。

如在工行的网上银行,可以查询或下载各类网上银行注册账户的对账单信息,了解到灵通卡、理财金账户卡、信用卡和国际卡等网上银行注册卡的月度对账单以及汇总所有网银注册卡资金信息的综合对账单,同时还可根据需要定制通过电子邮件来发送综合对账单。为鼓励客户多多使用电子对账单,可免收纸质账单5元的邮寄费。

相比借记卡和账户服务,信用卡对账单更加普及。多家信用卡中心都已经推出了电子账单的服务,通过一定的申请程序,就可以定期获得银行的电子对账单,而你家的邮箱中将又减少了一份纸质账单。

低碳环保的金点子篇3

关键词:低碳农业;高风险;金融创新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2)03-0062-03

近年来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备受世界各国关注,低碳农业作为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逐渐成为关注的热点。低碳农业是农业发展模式向低碳高效转变的必然选择,它能够更有效地节约资源降低成本,更充分地利用农村资源,金融支持低碳农业发展能够实现农村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效统一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金融支持低碳农业发展现状

农业是主要的温室气体来源之一,如何减少碳排放、发展低碳农业已成为当务之急。低碳农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我国低碳农业发展过程中,金融支持的作用逐步显现。例如:金融在杨凌示范区低碳农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建立多方参与的多元融资体系、创新金融服务手段为节水灌溉、三沼利用及企业的生产环节、技术改造等提供贷款贴息或信贷支持,通过实行绿色信贷政策,一票否定达不到国家环保政策要求的企业,而符合国家环保要求的绿色企业优先给予信贷支持、享受利率优惠,拓宽低碳农业的融资渠道。位于湘西南的龙山县金融机构,积极支持农村沼气发展,有效地推进了该县低碳生态农业建设。近年来,该县各金融机构共投放信贷资金7865.3万元,打造“公司+协会+网点+会员(农户)”的模式,帮助建立农村沼气池3.2万口,乡镇覆盖率达100%、入村覆盖率达95%、入户率达26%、利用率达70%。农村沼气发展有效地推进了该县节约型农业、循环农业、低碳生态农业建设和农业增产、农民增收(陈宝树,田云刚,2010)。

在低碳农业发展中,各类金融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政策性金融通过支持循环农业、环保农资行业、农作物秸秆等生物资源的综合利用、农村清洁能源建设工程、农业领域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等具有公共产品属性的项目实现了资源的综合利用,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促进了节能减排,实现了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山东省枣庄市农村信用合作社积极拓展“绿色信贷”市场,向客户提供与低碳农业发展相关的金融咨询和服务,重点支持农业技术创新、新能源开发利用等,确保实现农业生产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民间资本也积极介入了低碳农业的发展。

二、我国金融支持低碳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相关政策不完善

金融支持低碳农业的发展需要相关政策的支持和配套措施的完善,如在税收、利息补贴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与保护。但是,我国对金融支持低碳农业发展的政策、配套措施等还没有具体的安排,对低碳农业发展的金融机构的支持也远远不够,使得金融支持仍停留在比较熟悉的传统农业层面,对低碳农业的发展支持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上都需要加强。

(二)农业的高风险性降低了金融支持的积极性

农业生产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近年来自然灾害频发,大大影响了农业的产出数量和质量。同时,市场风险使得农产品的价格波动很大,也加大了农业生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虽然低碳农业改变了过去农业领域的高耗能、低产出、低环保等状况,但是还是受到自然环境和市场的影响。而且,与传统农业相比,低碳农业的发展对资金、技术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要求较高,投入成本更高,加剧了其风险。在相关政策法规和国家的支持措施不明确的情况下,出于安全性原则的考虑,金融机构很难积极支持低碳农业的发展。

(三)低碳农业的高成本加大了金融支持难度

与传统农业相比,低碳农业依靠的是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的农业发展模式,它需要更多的科技投入、人力资本投入和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资金需求量更大,对金融机构支持低碳农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低碳农业生产的效益周期更长,这与金融机构的流动性、效益性、安全性的经营原则相悖,加大了金融机构支持的难度。

(四)农村金融创新能力相对较低

低碳农业的发展需要更加成熟的科学技术,知识更丰富的劳动力,比传统农业更加多样化,同时,也需要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还需要农村金融不断创新。尽管各地金融机构为支持低碳农业发展也进行了一些创新,推出了专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但是,总的来说,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经营相对滞后、管理相对粗放,难以满足低碳农业发展对于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多样化的需要。

(五)农民金融知识匮乏,金融意识薄弱

部分地区农民对金融知识的了解有限,对金融业务的了解仅限于存款、贷款等传统业务,对新金融业务及产品如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电子汇兑等业务基本不了解,对信贷知识知之甚少,而且金融观念淡薄,风险防范意识不高,这不利于新金融业务在农村的推广和应用。由于农民受教育程度低,对于金融知识的宣传材料认知能力和接受新事物能力不强,这就使得即使金融机构提供了支持低碳农业发展的新的产品和服务,仍然不能被广泛地接受。

三、金融支持低碳农业发展的建议

自21世纪以来,我国农业进人新的发展阶段,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逐步被认可和推广,其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这其中金融领域的力量还有很大的发掘空间。

(一)为金融支持低碳农业发展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

政策的法律化能增强金融支持低碳农业发展的法律强制执行力。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金融支持低碳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及配套措施,如借鉴美国、法国等国外经验,对金融机构用于支持低碳农业的贷款给予适当的税收补贴、通过贴息贷款扶持农业,把国家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扶持更多地通过对金融的扶持和补贴来实现,改善金融业融资环境。此外,还可以由政府主导建立公益性担保基金,为发展低碳农业提供融资担保,积极发展农业保险,为低碳农业发展的各个环节提供保障,以降低信贷支持低碳农业发展的风险。

(二)完善金融支持低碳农业发展的政策激励和风险补偿机制

由于农业的高风险性、弱质性,金融支持低碳农业发展的积极性不高,需要不断完善相应的激励措施和风险补偿机制。政府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政策激励机制,如:减免税收、财政贴息等配套政策。通过这些政策的实施积极引导金融机构转变经营理念,调整信贷结构,把支持低碳农业发展作为调整信贷结构的切入点,促使金融资金流入低碳农业发展领域。而风险补偿机制的完善能更有效地鼓励金融机构支持低碳农业的发展,确保资金需求方得到发展低碳农业所需要的资金。还可以通过建立健全多层次的担保体系、推行信贷风险补偿基金等方式来分担补偿农村金融机构的风险。

(三)不断完善低碳农业发展技术,降低低碳农业成本

要发展低碳农业,真正做到节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技术创新是关键。但是,无论是节地、节水,还是节油、节煤的农用机械的节能减排等低碳技术的研发、使用和推广都必须要有充足的资金保障。可见,资金投入的比重和规模对低碳农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但是,我国对低碳农业资金的发展不论是财政还是金融支持都不够。因此,需要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尤其是要增加对各种低碳农业技术研发的资金投入及对农民进行农业环境意识和技术培训、新能源推广等方面的财政投入。此外,每年保证一定比例和规模的财政资金用于低碳农业发展,并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从而增强财政扶持低碳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基础上,不断引导金融机构增加支持低碳农业发展资金的比例和规模,创新服务模式,增加金融产品,以更好地支持低碳农业发展。

(四)提高农村金融的创新能力,满足低碳农业发展对金融产品的需求

低碳农业的发展对农村金融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提高农村金融机构的创新能力和经营效率,改进管理方式,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从而满足低碳农业的发展对金融的需要。目前,国外支持低碳农业发展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有很多,如绿色抵押等银行类环境金融产品,由基金公司管理的将基金类环境金融产品应用到低碳农业发展的专门投资于能够促进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和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基金等。此外,还可采用巨灾风险证券化的形式,把可能造成巨大财产损失和严重人员伤亡的风险向资本市场转移,使保险公司在其中充当解决风险的资金储备所。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经验,不断开发和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推出适合中国国情的支持低碳农业发展的金融产品。此外,金融支持低碳农业的发展要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的农业生产环境、农业发展特色等开发出具有地方特色的适销对路的低碳农业金融产品和服务,以满足低碳农业对不同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

(五)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农民金融意识

发展低碳农业,不仅需要为农业生产提供资金支持的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还需要广大农民愿意接受,并且能够接受这些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这就需要金融机构加大宣传力度,普及金融知识,拓宽农民了解相关金融知识的途径。同时,积极组织开展金融知识进农村、“送金融知识下乡”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为了使农民更好地接受和认识支持低碳农业发展的新的产品和服务、相关的金融政策等,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不仅是散发宣传材料,而且还要面对面地进行讲解、交流,解答农民的相关问题,使农民充分理解国家的相关金融政策,了解这些金融产品和服务并积极利用这些产品和服务发展低碳农业。

低碳农业是我国改造传统农业的必然选择,金融支持有助于我国加快低碳农业发展的进程,解决低碳农业发展中的资金不足问题。由于金融支持低碳农业发展缺乏政策支持、发展低碳农业的风险性高、成本高,使得金融支持难度加大,农村金融创新能力不强、农民金融知识匮乏,这些都制约了金融支持低碳农业的发展。因此,需要我们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及配套措施、完善金融支持低碳农业的激励和风险补偿机制,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基础上引导金融机构把资金用于低碳农业发展,提高农村金融创新能力,加大金融宣传力度,从而加快低碳农业的发展速度。

参考文献:

[1]陈宝树,田云刚,龙山县金融机构支持低碳生态农业建设[n],金融时报,2010-10-02

[2]陶正芳,邵永恩,低碳农业:金融支农的新视角[n],金融时报,2010-06-07

[3]孙蕾,政策性金融如何支持低碳农业发展[J],现代金融,2010,(8)

[4]张燕,庞标丹,侯娟,绿色小额信贷:低碳农业的政策性金融支持路径探析[J],武汉金融,2010,(2)

低碳环保的金点子篇4

一、金融助推传统产业升级换代

从国际范围来看,制造业继续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梯度转移,新一轮的产业分工和产业转移为发展中国家加快工业化进程、升级产业结构提供了机遇。国内一直存在的产业结构失衡也迫使我们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到这个阶段,产业的换代升级成为必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节能减排,防治污染,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国际上,金融助推产业调整升级的成功例子有许多,韩国在这方面有好的经验。20世纪70年代,韩国确立了钢铁、汽车等十大战略产业,政府通过直接控制金融业进行筹资。80年代以后,韩国确立了“科技立国”的战略,重点发展电子和电器工业,政府通过利率和税收优惠等方式,引导银行和民间资本加大对高技术产业的支持。进入21世纪,卢武铉总统提出“第二次科技立国”,包括利用银行业在内的多渠道资金,组织成立了科技种子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为实现自主创新构建了有力的金融支持平台。纵观韩国产业升级换代的整个历程,在这么短的时间能成功实现三次转型升级,产业结构由高能耗高污染到高科技低排放,金融服务和创新的及时跟进至关重要。一般来说,传统产业是相对于信息产业、新材料产业等新兴工业而言的,主要包括钢铁、煤炭、电力、建筑、汽车、纺织、轻工、造船等工业。“十二五”时期,中国传统产业的绿色改造还非常艰巨,其关键是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理念指导下,依靠技术进步,在提高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水平和产品质量的同时,节约资源和能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产业的升级换代主要包括:钢铁、有色金属、建材、化工等传统流程工业中的节能减排、清洁生产、链接技术;机械制造、装备制造、交通工具制造、电子产品制造中的产品生态设计、节约制造以及废旧机电产品的再制造。还包括建筑的节能改造、新型建筑的生态设计和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等等。在这一过程中,中国金融业需要顺应传统产业换代升级的需求,提升金融服务的层次和功能,实现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的良性互动,从以下几个方面起到支持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作用。

一是对传统产业中的企业进行技术升级改造提供资金支持。使信贷资金向结构调整、自主创新、节能环保、循环经济等领域倾斜。同时对“两高一剩”产业建立行业准入门槛,设立环保评判标准和细则,以便提高绿色信贷的操作性。对不符合绿色贷款标准的企业予以“一票否决”。针对传统产业升级改造过程中对技术依赖较高、资金需求大、可用抵押物少的特点,金融机构应积极创新贷款抵押方式,以技术专利、升级设备、存货、应收账款等作为传统产业升级改造贷款抵押物,开拓试行多家企业联保贷款模式。

二是针对传统产业升级改造过程中需要采购大量设备的特点提供金融租赁服务。金融租赁是国外节能服务公司经常采用的融资模式和商务模式,既能有效地降低节能服务公司的资金负债率,又利于界定项目资产的归属。“十一五”期间一批金融租赁公司积极探索和尝试与节能服务公司合作节能项目的租赁业务,在建筑和工业领域都形成了成功案例,初步显现了金融租赁对节能服务市场的特殊功能。金融租赁在“十二五”期间有望成为节能服务行业的主要融资方法之一。

三是针对传统产业升级换代初期风险大、不确定性强的特点拓宽企业股权融资渠道。随着节能服务公司治理结构的不断完善、核心竞争能力日益展现,获得风险投资和进入资本市场融资将成为新的热点。因此,资本市场需要建立和完善制止高能耗、高污染企业上市融资和再融资的体制与机制。通过立法明确证券发行和上市保荐机构的相关责任,并设立问责机制。

四是针对农业产业化加大三农的融资规模。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也是绿色经济的重要内容。中国农村经济经历了否定之否定和螺旋式上升的多个发展阶段。为了尽快改变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并向两型社会过渡,农业生产走集约式、产业化和园区化的道路势在必行。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机制条件下,农业生产将逐步改变分散的、个体的生产方式,在更高的层次上向集体生产方式复归。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私人农场和“公司+农户”等农业产业化模式,实现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带动农民创业增收;其中的关键要义是节能环保、生产高效和产品符合健康的要求。为此,金融机构应当想方设法,借助土地流转等制度平台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将信贷、保险、信托、担保、租赁和新型中间业务等金融工具以不同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服务于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对安全、绿色和低碳的农产品生产及其深度开发提供再融资倾斜。

二、绿色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

除了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绿色产业的发展也是关系到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核心内容。“十二五”时期,中国政府已经将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作为国家发展战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强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从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以及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六个方面谋划“十二五”时期中国的绿色发展。“十一五”期间,中国绿色产业取得了很大发展;在针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出的4万亿投资计划中,有2100亿投向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工程,带动全社会2万亿的投资。据预测,到2015年,绿色产业增加值将达5万亿元,相当于同期GDp的10%左右[3]。因此,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市场层面,中国绿色产业的发展都孕育着巨大的潜力。中国绿色产业的起步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1984年,中国环境保护工业协会成立,当时全国有近1000家生产环保设备的工厂。1988年,国务委员宋健提出了发展环保产业的问题,环保产业替代了环保工业,也成为了绿色产业的前身。90年代以来,环保产业的发展重点从以环保机械装备为核心向环境产品、环境服务和环境建设多领域、全方位方向发展。2009年,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达4525亿元,比2005年增长89.5%;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GDp比重由2005年的1.30%提高到2009年的1.33%。“十二五”期间,中国绿色产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污水处理领域、大气污染治理领域、固体废物处理领域以及噪声与振动控制行业、环境监测仪器行业等其他相关产业。绿色产业的发展,包含大量新技术的开发和运用,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特征。比如,环保节能产业投入大,投资回收期较长,传统的信贷审核方式难以满足环保节能产业的信贷需求。因此,金融支持绿色产业的发展,必须以金融创新作为驱动力。

首先,加大对绿色产业的投资力度。发展绿色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鼓励保险公司、社保基金、企业年金等机构投资者加大对绿色产业的投资力度。加快绿色产业风险投资的发展,引导风险投资与发展绿色产业所需要的科技资源相对接,将是否推动绿色产业发展纳入国有风险投资基金的考核,出台政策鼓励社保、保险等长期资金利用风险投资渠道进入绿色产业。

其次,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以支持绿色产业。根据绿色产业的特点不断修订创业板的新股发行条件,推动绿色资源类企业和项目发行债券、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等直接融资产品。银行可通过发行绿色金融债券吸收大量中长期稳定资金,再以贷款或其他金融工具投资于一些周期长、规模大的以循环经济模式运营的环保型产业或生态工程项目;既可以解决环保型企业资金的不足,也可以优化其资产结构。

再次,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市政公用绿色产业市场化改革。积极为Bot、Bt、tot等多种建设经营模式的绿色公用项目提供融资。该类建设经营模式大多牵涉到企业与政府间对项目的建设、运营和移交等方面,具有政府补贴或政府担保等特点,能够将企业的经营实力与政府的社会管理经验、政府的声誉有机地结合起来。金融机构对该类绿色项目发放贷款风险低,收益稳定。

最后,充分发挥金融机构的绿色金融服务功能。鼓励大型商业银行加强对绿色产业的服务力度,建立能专门为绿色产业服务的专业性中小金融服务机构,激励担保机构为绿色产业的信贷进行担保,加快保险创新力度,推出针对绿色产业的专项保险产品等。我们应该看到,绿色产业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以各种方式与传统产业伴生成长。有可能是传统行业作为新兴产业供应链的一部分,嵌入新兴产业内部,如传统的玻璃制造业为光伏行业提供太阳能电池的玻璃基板。也有可能是传统产业为新兴产业提供依托,如传统的物流业对电子商务的支持。还有可能是传统产业凭借资金、销售网络的优势,搭建运营平台,使新兴产业与消费者实现对接,主导新兴产业的发展,如国家电网筹建的全国汽车充电站网络,就是对电动汽车行业的极大支撑。因此,走“新旧结合”的发展路径,也需要金融创新的支持。可以尝试研发嵌入期权等资本市场工具的信贷产品;可以与风险投资等直接投资机构合作开展业务;还可以与保险业合作,通过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工程等专项保险,创新风险分担和损失赔偿机制。可以说,技术创新和金融创新是支撑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两个轮子,两者缺一不可。

三、构建适合中国特色的碳金融交易市场

作为金融支持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和绿色产业发展的重要工作平台,建立碳金融交易市场是中国金融业发展的紧迫任务。碳排放不断增加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根据计算,人类每年只能向大气中排放不超过361亿吨当量的二氧化碳,目前全球排放量已接近这个数值。中国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付出了很大资源和环境代价。据统计,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是美国的5.5倍、日本的11倍、韩国的4.3倍。中国的人均资源拥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消耗量却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由于各种原因,中国在“十一五”期间没有能完成碳排放目标。可以说,我们正以历史上最脆弱的生态环境,负担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经济活动。降低能耗、发展低碳经济刻不容缓。2009年底,中国政府宣布了碳减排的目标:在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到45%[4]。“十二五”规划纲要将单位GDp碳排放降低目标定为17%[5],这已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约束性指标。中国的碳交易市场将有很大的发展前景,这主要是由于中国的减排潜力巨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能源需求和工业化发展可能导致较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另一方面,中国具有大量可再生能源,以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从而减少温室气体和主要污染物的排放。应当从平台搭建、定价权掌握和碳金融服务供应链的建立三个方面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碳金融交易市场。

第一,碳金融平台的统一搭建。碳金融交易平台是发展碳金融的基础。目前碳金融交易平台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建立。例如欧洲气候交易所、芝加哥气候交易所、芝加哥气候期货交易所等。目前,已经有100多个商业组织在欧洲气候交易所注册成为会员,进行碳金融工具合约的交易。其中包括瑞银集团、摩根士丹利等国际著名投资银行。芝加哥气候交易所拥有比较完备的碳金融产品,既可以进行碳信用现货交易,也可以进行碳期货交易。中国已经有北京环境交易所、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和天津排放权交易所,在地方各省市也都有区域性清洁发展机制项目(CDm项目)交易中心。中国应在该类交易所的基础上建立统一的碳金融交易体系,打造有规模、有品牌并在国际上有影响的标准化碳交易平台。

第二,碳金融国际定价权的掌握。近年来,中国已经成为国际清洁发展机制市场的主要供应方。中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产生的核证减排量的成交量已占世界总成交量的80%左右。但是另外一方面,中国目前尚处于整个碳交易产业链的最底端,没有定价权,不得不接受国外碳交易机构设定的较低的碳价格。宝钢股份与瑞士信贷国际集团和英国瑞碳有限公司签署的“高炉煤气发电碳减排购买协议”,出售二氧化碳减排量的价格不及国际市场交易价格的一半。“十二五”期间,中国要尽快建立碳排放权期货交易市场,利用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以及套期保值功能来控制碳交易价格的定价权以及帮助中国企业规避碳金融交易价格市场波动风险。

第三,碳金融服务供应链的建立。中国应建立起以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及保险公司等低碳金融创新主体为基础,评级公司、咨询公司、法律机构、担保公司、碳经纪商、碳资产管理公司为重要参与者的碳金融服务供应链。碳金融是适应从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的一个重要机制创新,而碳金融及碳交易以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开发为主。目前,欧洲的中间商大多是基金公司或银行,美国芝加哥气候交易所3/4的会员是金融机构。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来说,服务低碳经济可谓商机无限。今后几年内,中国可结合中国到2020年的总体碳减排目标,从信贷和中间业务等方面,进行积极的金融创新探索。在信贷方面,可以优先对承诺减排达标的企业(包括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进行融资,允许用排放权减排额作为抵押进行融资;在中间业务方面,鼓励金融机构推出融资租赁、保理、信用证、信托类碳金融产品,推行碳资产证券化,活跃碳交易市场。另外,还可以提供基于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融资配套掉期服务,用未来碳交易现金流进行贴现,满足了企业的融资需求。

低碳环保的金点子篇5

一、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低碳经济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较落后,但是我国很早就开始关注气候变化问题,并于近年先后制定了一些相应的法规、政策和解决方案,取得了不错的成效,逐步推动了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十一五”时期,国家把能源消耗强度降低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确定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基本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十一五”期间,我国以能源消费年均6.6%的增速支撑了国民经济年均11.2%的增长,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由“十五”时期的1.04下降到0.59,节约能源6.3亿吨标准煤。

扭转了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能源消耗强度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上升的趋势。“十一五”期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由“十五”后三年上升9.8%转为下降19.1%;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分别由“十五”后三年上升32.3%、3.5%转为下降14.29%、12.45%。

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010年与2005年相比,电力行业300兆瓦以上火电机组占火电装机容量比重由50%上升到73%,钢铁行业1000立方米以上大型高炉产能比重由48%上升到61%,建材行业新型干法水泥熟料产量比重由39%上升到81%。

推动了技术进步。2010年与2005年相比,钢铁行业干熄焦技术普及率由不足30%提高到80%以上,水泥行业低温余热回收发电技术普及率由开始起步提高到55%,烧碱行业离子膜法烧碱技术普及率由29%提高到了84%。

节能减排能力明显增强。“十一五”时期,通过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形成节能能力3.4亿吨标准煤;新增城镇污水日处理能力6500万吨,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77%;燃煤电厂投产运行脱硫机组容量达5.78亿千瓦,占全部火电机组容量的82.6%。

能效水平大幅度提高。2010年与2005年相比,火电供电煤耗由370克标准煤/千瓦时降到333克标准煤/千瓦时,下降10.0%;吨钢综合能耗由688千克标准煤降到605千克标准煤,下降12.1%;水泥综合能耗下降28.6%;乙烯综合能耗下降11.3%;合成氨综合能耗下降14.3%。

环境质量有所改善。2010年与2005年相比,环保重点城市二氧化硫年均浓度下降26.3%,地表水国控断面劣五类水质比例由27.4%下降到20.8%,七大水系国控断面好于三类水质比例由41%上升到59.9%。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了重要贡献。“十一五”期间,我国通过节能降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4.6亿吨,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展示了我国负责任大国的良好形象。

二、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路径选择

路径一: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

首先,应降低煤在国家能源结构中的比例,提高煤炭净化比重。其次,要提高能源效率,重点改善城市的能源消费结构和效率。再次,要全力发展低碳和无碳能源,促进能源供应的多样化。

路径二:建设低碳城市,推广节能减排

到2020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将达到58%~60%,在这一期间,中国的城市人口将达到8~9亿。首先,应转变发展模式,走城市低碳新路。其次,应注重开发“城市矿山”问题。再次,要开发低碳居住空间,提供低碳化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最后,要强化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

路径三:强化科技创新,推进低碳技术

所谓低碳技术,也称为清洁能源技术,主要是指提高能源效率来稳定或减少能源需求,同时减少对煤炭等化石燃料依赖程度的主导技术,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部门以及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能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

通过清洁发展机制(CDm)引进发达国家的成熟技术。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成本低廉,但往往不能获得国外的核心技术。

自主研发,即通过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重点攻关中短期内可以获得较大效益的低碳技术,尤其是针对提高重化工行业能耗的新技术,并由此建立起自己的低碳技术创新体系。

路径四: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清洁生产

首先,要调整工业结构,推进高碳产业向低碳逐步转型。一是要大力推进清洁能源产业化。二是要积极发展低碳装备制造业。三是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其次,要降低农业对化石能源的依赖,走低碳农业的新路子。

再次,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减少国民经济发展对工业增长的过度依赖。

路径五:开发碳汇潜力,推进生物固碳

所谓碳汇(CarbonSink)主要是指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多少,或者说是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碳源(CarbonSource)是指产生二氧化碳之源。它既来自自然界,也来自人类生产和生活过程。其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森林固碳;二是草地固碳;三是农地固碳;四是退化土地的恢复固碳;五是湿地固碳。

路径六:推进低碳制度创新,加强法律体系建设

首先,要制定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其次,要建立发展低碳经济的长效机制。再次,要建立适合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法规体系。

三、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财税政策建议

(一)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支持低碳经济发展

1.在预算收支科目中设立环境保护类级科目。安排相应的环保支出预算,保证足够的环境保护资金来源,解决环境保护经费不足的问题,同时要便于环保资金投入的监管。要具体分列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开发、污染治理、生态环境建设等具体相关项目。要明确资金额度和增长幅度,建立财政预算支持环保建设的长效机制。

2.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进程。继续加大对节能减排监测、指标和考核体系建设,以及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节能减排等方面的资金投入。

3.加大对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力度。建立起财政科技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支持低碳技术的研发,支持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产业和低能耗、高效益的产业发展。

4.加大财政对林业生态建设的投入力度。用于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增加生物碳汇,保护生态环境。

5.推进大型公共建筑和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鼓励合同能源管理发展。继续加大财政对十大节能工程、中西部地区污水管网、污染减排监管体系等节能环保工程建设的支持。

6.支持节能产品的推广和使用。采取对消费者进行财政补贴的方式,鼓励节能环保产品使用和消费。扩大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鼓励节能环保产品使用和消费。扩大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采取财政补贴方式,鼓励地方政府在公交、出租等领域推广使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二)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支持地方发展低碳经济

从总量上,要通过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的力度来弥补地方政府财力的不足,满足地方政府行使基本职能的需要。从用途上,转移支付资金除了满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外,还应单独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并加强监管,结合预算绩效考评,确保资金的用途,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避免挪用。要通过专项转移支付方式对经济落后地区淘汰落后产能给予财政支持和奖励,同时要求地方政府要安排配套财政资金,确保淘汰力度,引导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三)完善政府采购制度,扩大环保产品采购

1.完善政府采购的立法及实施机制。以法律形式明确政府采购对环保产品的支持,规范采购实施过程,杜绝腐败。

2.建立绩效考评制度。在政府机关年度考核中加入环保产品采购的绩效评价指标进行考评,增加对环保产品的强制性购买规定,并确定环保产品采购的法定强制购买比例,而且这一比例还应逐年提高。

3.扩大政府绿色采购产品的范围。不断增加环保采购产品的数量和范围,扩大政府环保产品采购的引导和示范效应。

(四)对发展低碳经济的企业给予财税支持

首先,制定支持企业参与低碳经济发展的产业政策,健全奖罚财税政策,强化财税政策的激励和约束作用。从事低碳技术开发的企业可享受一定的所得税减免,吸引企业积极进行低碳技术的研发;对企业用于购置环境保护型设备的投资,可按一定比例实行税额抵免,从而鼓励企业对先进环保设备的购置与使用,并对环保设备实行加速折旧;通过实行低碳投资退税等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资金,鼓励低碳产业投资等。

其次,制定有利于低碳技术发展的税收激励政策。对低碳技术的研究、开发、转让、引进和使用予以税收鼓励,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促进国内外技术交流,提高我国企业技术水平,包括技术转让收入的税收减免、技术转让费的税收扣除、对引进技术的税收优惠等。最后,正确灵活地运用;关税手段,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保护国内环境和资源,提升国内企业产品竞争力。

(五)推进能源价格机制改革,促进能源价格市场化

低碳环保的金点子篇6

1、有限的资源,无限的循环。

2、天有情,地有情,节能低碳低碳你我行。

3、人类若不能与其他物种共存,便不能与这个星球共存。

4、节能低碳低碳多一点,健康生命长一点。

5、节能低碳低碳,匹夫有责。

6、国事家事天下事,节能低碳低碳非小事。

7、保护环境,保存希望。

8、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

9、垃圾回收,保护地球,举手之劳,参与环保。

10、节能低碳低碳齐出力,五星南海共得益。

11、你节能低碳,我减排,地球妈妈笑开怀。

12、节能低碳低碳,社会和谐。

13、心动不如行动,去怨不如去干。

14、不要旁观,请加入行动者的行列。

15、破坏环境,祸及千古,保护环境,功盖千秋。

16、环保不分民族,生态没有国界。

17、拣回垃圾分类老传统,倡导绿色文明新时尚。

18、五星南海是我家,节能低碳低碳靠大家。

19、人类只有一个可生息的村庄——地球,保护环境是每个地球村民的责任。

20、节能低碳低碳创美好家园,持续发展为子子孙孙。

21、用行动护卫家园,用热血浇灌地球。

22、与自然重建和谐,与地球重修旧好。

23、节能低碳珍惜资源,减排爱护环境。

24、地球是我们从后代手中借来的。

25、垃圾混置是垃圾,垃圾分类是资源。

低碳环保的金点子篇7

内容摘要:文章认为碳金融具有政策性强、参与度高和涉及面广等特点,发展碳金融是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和监管部门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制定一系列标准、规则,提供相应的税收、信贷规模导向等配套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参与节能减排领域的投融资活动,支持低碳城市建设。

关键词:碳金融绿色信贷信贷创新

我国低碳城市建设现状

低碳城市建设的背景是全球温暖化以及由此而在全球特别是欧盟展开的低碳经济建设。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四份气候变化报告是全球数千名科学家多年的研究成果,它以无可争辩的科学事实阐明了“气候变化已经发生,应对气候变化刻不容缓”。而应对气候风险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建设低碳经济社会,尤其是低碳城市的建设。

低碳城市发展项目就是将通过试点城市在能源生产、使用及新经济开发方面的研究,提炼出可供其他城市学习的模式,为中国城市和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帮助。2008年1月,全球性保护组织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在北京正式启动“中国低碳城市发展项目”,上海、保定入选首批试点城市。低碳城市建设正式起步。

以河北保定为例,2010年8月14日,保定市区首座天然气加压站建成,日供气能力达到1.2万立方米,改造的97辆公交车、149辆出租车用上了清洁能源,这是该市实施低碳城市建设的一项措施。2010年以来,保定市围绕“中国电谷”建设、“太阳能之城”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办公大楼低碳化运行、低碳化社区示范、低碳化城市交通系统整合等6大工程,强力推进低碳城市示范项目建设。

围绕“中国电谷”建设工程,保定市完善光伏发电、风力发电、高效节能、新型储能、输变电和电力自动化等六大产业体系,构建低碳城市的产业支撑体系。到2010年4月底,“中国电谷”已聚集骨干企业170家;一季度,“中国电谷”实现工业总产值86亿元,同比增长48%,出口创汇4.2亿美元,同比增长137%。实施“太阳能之城”工程,市区建筑、园林、交通信号、景区等新上示范工程已完成投资3.57亿元。到5月初,保定市累计有36个建筑工程项目设计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总建筑面积179万平方米,已完成159个小区照明太阳能改造;完成9处园林、绿地太阳能应用改造,安装太阳能灯2654基,占市区总量85.3%;102个主要交通路口完成太阳能交通信号灯应用改造,37条路段安装太阳能路灯700多基;市区还有69所学校、24家医疗机构、15家三星级以上酒店和67家企业完成太阳能应用改造。继并网容量0.3兆瓦、年发电量26万度的电谷锦江酒店并网发电后,电谷会展中心0.4兆瓦光伏发电设备安装完毕。

实施生态环境建设,已累计取缔、改造燃煤锅炉472台;规划的32座污水处理厂全部建成,14座垃圾处理厂全部开建,其中3家投入运营。实施办公大楼低碳化运行示范工程,市政府办公区域内公共照明全部采用了太阳能灯,办公室全部更换成节能灯。低碳化社区示范工程开始试点,形成新一代C区、新世纪小区等一批低碳化示范社区。实施低碳化城市交通体系整合工程,今明两年建设12-15个压缩天然气站,燃气公交车、出租车达到总量20%以上。作为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低碳城市发展项目”试点国内唯一的中等城市,保定市政府与世界自然基金会签署了“2010-2012年低碳城市发展合作框架协议”,进一步增强了保定市发展低碳经济的能力。

碳金融支持低碳城市建设存在的主要障碍

(一)碳金融支持低碳城市建设的现状

随着碳交易市场的蓬勃发展,我国金融机构也对碳金融这一新的金融模式进行了积极尝试。2007年,我国推出了首个中国绿色碳基金,之后,碳基金在北京、山西、辽宁大连等地相继启动,规模不断扩大。商业银行也纷纷开展碳金融有关业务,推出了CDm项目融资和挂钩碳交易的结构性产品等业务和产品。

在碳交易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2008年下半年,我国成立了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北京环境交易所和天津排放权交易所,但还仅限于节能环保技术的转让交易,并不涉及排放权的交易;到了2009年,受到低碳经济的影响,中国的环境权益交易机构大量涌现,山西吕梁节能减排项目交易中心、武汉、杭州、昆明等环境能源交易所相继成立;2009年11月深圳联合产权交易所、深圳国际能源与环境技术促进中心及香港ReSet公司也宣布联合发起成立亚洲排放权交易所;2010年2月,河北环境能源交易所在河北省产权交易中心举行揭牌仪式,主要从事节能环保技术转让与投融资服务、排污权与节能量交易服务、CmD(清洁发展机制)信息服务与生态补偿促进服务等。

但是由于碳排放权本身具有复杂性,如何进行评估、核算成为目前最为棘手的问题。尽管国家发改委为了保证国内CDm(碳交易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产生的减排量“不被贱卖”,名义上设置了8欧元/吨的最低限价。但CDm的注册仍然要经过联合国的机构,我国自己在这方面并没有多少话语权,如2009年12月初,联合国CDm执行理事会拒绝审批了我国10个风电CDm项目,理由是怀疑我国利用产业政策“套取”联合国的风电补贴。因此,碳排放权交易短期内大规模展开的可能性不大,可能更多地会停留在自愿减排的层面。也就是说,国内与排放权交易相关的各种金融创新活动,主要还是会围绕境外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展开。碳金融在为低碳城市建设提供金融服务方面还存在很多障碍。

(二)碳金融支持低碳城市建设的主要障碍

绿色信贷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标准。早在2007年7月,国家环保总局、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共同了《关于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这是国家环境监管部门、央行、银行业监管部门首次联合出手,为落实国家环保政策法规,推进节能减排,防范信贷风险而出台的重要文件。但它对绿色信贷提出的标准多为综合性的、原则性的,缺少具体的绿色信贷操作标准和环境风险评估标准,贷前审查难以准确把握。

低碳项目融资渠道不畅。通常来讲,低碳项目融资途径有三种:一是银行贷款;二是借助非银行金融机构投资,包括适合创业型、成长型企业的风险投资,以及私募股权投资等模式;三是企业内源性融资。

首先,商业银行对低碳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远远不够。年报数据显示,国有商业银行中,工行2009年环境保护重点工程项目、新能源开发或利用两项贷款余额,分别占该行2009年全年贷款总额的2%和1.8%;建行2009年绿色信贷项目余额只占其当年贷款余额的3.9%;中行2009年全年新增“绿色信贷”也仅占该行2009年新增贷款的6.5%。其次,非银行金融机构投资对象的选择标准仍较高。比如风险投资在选择种类多样的低碳项目时,取决于硬性条件,即项目的技术门槛,这保证了市场的广阔程度;同时也取决于项目的软指标,即企业领导人的素质,领导人的眼光将决定企业战略。因此,有些低碳项目就由于软标准的约束而无法实现。最后,企业内源性融资不是谁都具备条件,不少规模偏小、技术成本较高、尚未商业化的项目会经常面临投融资两难的困境。

碳交易成本巨大。基于项目的交易由于涉及跨国项目的报批和技术认证问题,所涉及的费用较高,并且监管部门要求指定中介运营机构(Doe)来负责项目的注册和实际排放量的核实,而目前对中介机构的监管又相对薄弱,进而引发有些中介机构在材料准备和核查中提供虚假信息形成道德风险,这些都加大了市场的交易成本,不利于项目市场的发展。

中介市场发育不完全。目前,我国的碳金融更多是指依托CDm项目的金融活动。CDm项目下的碳减排额是一种虚拟商品,其交易规则十分严格,开发程序也比较复杂,销售合同涉及境外客户,合同期限很长,非专业机构难以具备此类项目的开发和执行能力。我国本土的中介机构尚处于起步阶段,难以开发或消化大量的项目,也缺乏专业的技术咨询体系来帮助金融机构分析、评估、规避项目风险和交易风险。

加强低碳城市建设的金融支持对策

碳金融具有政策性强、参与度高和涉及面广等特点,发展碳金融是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和监管部门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制定一系列标准、规则,提供相应的税收、信贷规模导向等配套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参与节能减排领域的投融资活动,支持低碳城市建设。

(一)完善碳金融支持的政策体系

通过立法形式确定节能减排的约束性指标,并逐级分解到地方和重点企业,确立完善的监测和考核体系;制定有关环境风险等级评定的具体标准,建立“绿色信贷”目录指引,为银行的相关业务的发展服务,并且设立项目的环保标准来规范项目的实施,划分客户的环保风险类别,并在电子化的业务操作系统中启用环保标识分类,实施差异化的授信及信贷管理要求;健全碳交易监管和法律政策,提高我国在国际碳交易中的地位,为碳金融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开拓多类型的低碳融资渠道和方式

低碳产业发展的商业模式较新,需要大力开拓多类型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如企业用自身良好的信用向社会私募碳基金,政府、中介或社会福利组织也可以参与募集,增加信用额度,或可寻求政府特定机构或中介组织的帮助,获得世界银行的碳基金的资金来源;鼓励和扶持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并予以强大的资本支持,这包括二级市场融资和风险投资等;允许符合发债条件的节能减排企业发行企业债券、中期票据和短期融资券等,以获得债券市场的资金支持。

(三)鼓励商业银行开展绿色信贷服务

商业银行应该大力承担和实践这种绿色金融的责任,对于低碳经济和能源保护的产业在信贷政策方面应给予一定的倾斜,这不仅要在每年的信贷计划中列出单项,还要具体提出对某个单项低碳经济项目支持资金额度,也可考虑增加一些存贷比指标,并把一定时期收回的贷款,再用到存贷比,或是对低碳项目贷款给予一定时间的宽容。

另外,可以积极进行信贷业务创新,尝试以碳排放减排额作为抵押物,为环保产业做融资;利用商业银行下属的金融租赁中心或者与专业的租赁公司合作,为CDm项目提供设备融资租赁服务,或者借用信息优势,作为CDm项目的顾问,协调项目发起人、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之间的业务关系;发挥托管各种基金的经验优势,参与托管正在快速成长,并大规模进入我国的碳基金等业务。

(四)对节能环保企业融资给予政策扶持

政府可以考虑对淘汰落后产能、推广循环经济、开展清洁生产的企业采取物价补贴、企业亏损补贴、财政贴息、税前还贷等形式给予财政补贴;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节能减排企业给予税收减免,另外也可借鉴国外经验考虑对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工业废水排放征收碳税。

(五)搭建碳交易平台以加快碳金融产品创新

温室气体排放量是有限的环境资源,也是国家和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应借鉴国际上碳交易机制,进一步研究探索排放配额制度和发展排放配额交易市场,通过金融市场发现价格的功能,调整不同经济主体利益,鼓励和引导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效分配和使用国家环境资源,落实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加快形成价格发现的碳交易市场和机制,并开发相应的衍生环境金融工具。

(六)培养中介市场

中介市场是开展CDm机制的关键,应鼓励民间机构和金融机构进入,重视金融机构作为资金中介和交易中介的作用,允许金融中介购买或者与项目业主联合开发CDm项目。

参考文献:

1.王增武,袁增霆.碳金融市场中的产品创新[J].中国金融,2009(24)

低碳环保的金点子篇8

碳金融指与低碳经济有关联的金融活动,可泛指所有服务于旨在限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各种金融制度安排和金融交易活动,主要包括碳排放权及其衍生品的交易和投资、低碳项目开发的投融资以及其他相关的担保、咨询服务等金融中介活动。目前,全球碳交易市场按照业务模式可以分为基于配额的碳交易市场(allowance-Basedmarkets)和基于项目的碳交易市场(project-Basedmarkets),前者是以配额为基础的交易,如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etS),后者是以项目为基础的减排量交易,如CDm(清洁发展机制);而按照减排约束力又可区分为强制减排交易市场和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前者为那些有温室气体排放上限的国家或企业提供碳交易平台,后者则为基于企业社会责任、品牌建设等考虑自愿进行碳交易者提供碳交易平台。

2007年6月4日,中国正式颁布《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是发展中国家第一部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2009年11月25日,中国政府郑重作出减排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同时将制订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予以管理执行;而国家发改委也表示中国可能将不晚于2014年启动国内碳排放交易市场,并为中国公司设立“(半)强制”性的减排目标来限制其温室气体排放。

虽然中国在温室气体减排中角色的不同会带来碳金融业务模式的相应改变,但是鉴于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产业转型、结构调整的关键时刻,“加快经济方式转变”亦或将成为“十二五”规划的主基调,国内碳金融发展潜力和市场规模巨大的基本事实不会改变,大力发展碳金融,对于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以及推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一方面,经济决定金融,低碳经济发展所导致的经济结构变化、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经济发展模式、消费方式乃至生活理念、价值观念的变革,政府对低碳经济的重视和支持力度的加强,将使配套的投资、财税、信贷规模导向、外汇管理等政策陆续出台,从而必然会导致金融业发生结构性的变革,由传统金融逐步迈向碳金融。另一方面,金融又反作用于经济,发展低碳经济必然需要资金投入,新的产业将会应运而生,为了管理和转移成本与风险,新的金融产品和金融市场亦将必不可少,从而碳金融对于推动低碳经济成为未来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随之而产生的金融需求,也必将成为银行业未来发展的新空间和产品创新的重要方向,预示着巨大的金融需求和盈利商机。

国内银行业碳金融业务实践及问题

实践现状

总体上,国内银行业碳金融业务起步较晚、发展速度较慢、市场空间开拓有限,且以中型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主。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种主要业务类型:

基于节能减排的绿色信贷机制。目前,国内金融机构以各类绿色贷款、环保贷款为主,着力加强对低碳项目的融资支持。一是明确授信项目的环保准入条件,在信贷审批中实行了环保政策“一票否决制”,对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及潜在产能过剩等行业贷款进行限制或逐步退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甚至公开承诺采纳“赤道原则”;二是银行直接与客户建立融资合作关系,为企业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而发起实施的节能减排技改项目设计融资方案、提供融资服务;三是与国际金融公司等海外金融机构合作,针对国内在节能技术运用和循环经济发展方面的融资需求特点,引入本金损失分担机制,推出诸如能效融资等产品方案,支持企业实施节能改造。

基于CDm项目的融资及服务。近年来,我国CDm项目快速发展,市场规模巨大,在未来的几年内,如没有大的政策波动,CDm项目仍将是我国在碳金融领域的重要着力点。首先,银行可以向CDm项目开发企业提供直接贷款或融资租赁,帮助企业在产生排放权指标后在国际市场上进行交易,甚至可以将CDm项目的CeR(核证减排量)收益权作为还款来源开展权利质押贷款,为寻求融资支持的节能减排企业提供新的选择。其次,银行可以为产生原始碳排放权的项目开发企业提供担保,开展CDm现金流贴现、境外买家信用保证、远期外汇套期保值、国际买家预付款账户监管等服务,有力支持中资企业参与国际CDm交易。最后,银行可以借助自己的专业知识为CDm项目开发企业提供必要的咨询服务和信托服务,包括项目规划以及相关材料的准备和报送、引入专业的合作伙伴、协助设立碳信托投资基金等金融中介服务,从而促进项目的开发、注册、交易,并为项目业主争取具有竞争力的交易价格。

基于低碳理念的金融理财产品创新。低碳理财产品的低碳性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得以体现:一是与证券交易所上市的环保概念股票、气候交易所的二氧化碳排放权期货合约、世界级权威机构的水资源和可再生能源指数以及气候变化环保指数等挂钩,推出碳金融理财产品,这类产品主要包括碳信用证交付保证、风险对冲和与碳信用证价格联动等新型金融产品,从而分享碳减排成果。二是与环境交易所等机构合作,以低碳公益类理财产品为载体,在投资人购买金融理财产品的同时,通过建立“个人绿色档案”,将预期投资收益中的一部分用于购买二氧化碳减排额度,培养大众环保意识,实现自愿减排。三是推出销售方式等具有低碳性质的理财产品,通过采用短信、电子屏、宣传单等方式,建议投资者登录网银或拨打电话银行购买,从而省却了传统购买方式可能因为交通、办公成本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倡导低碳生活。

其他碳金融业务和服务。在低碳经济和碳金融市场前景看好的背景下,随着碳交易市场规模的逐步扩大,一些碳交易平台的市场价值正在凸现,部分银行已经将目光投向对现有交易平台进行股权投资或与各类气候交易所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或发起设立新的交易平台,为开展大规模的节能减排公益活动和节能减排商业运作模式作尝试,以谋求在碳金融业务领域的先发优势。此外,为支持节能减排,国内部分金融机构在通过付费方式向环境交易所购买碳额度,主动实施自愿减排、低碳战略的同时,还开发出“碳信用卡”等低碳产品,此类信用卡材质本身不但可以回收,而且还具有碳足迹计算、邀约购碳计划、碳信用档案等绿色环保功能。

主要问题

缺乏碳金融总体战略构想和规划设计。国际上碳金融已深入人心,相关标准制定权正在逐渐被欧美日等金融发达国家掌控,这些国家已形成了直接投融资、银行贷款、碳交易制度、碳交易场所和碳交易平台以及碳指标交易、碳期货期权、碳证券、碳基金、碳税等一系列金融工具为支撑的碳金融体系。虽然目前国家部委、人民银行和银监会等对我国低碳经济及其碳金融的制度、体制、发展方向、发展目标、业务标准、运行规则等有所研究或涉及,但尚未形成合力,缺乏总体战略构想和规划设计。而国内商业银行在碳金融方面虽有所动作,但均不涉及核心、高端部分,即便参与CDm项目也常常按照发达国家制定的“国际标准”被低价购买,缺乏定价权,然后被发达国家开发成价格更高的金融产品予以倒买倒卖。如果不能参与国际碳金融标准和规则的制订,国内银行业将不可避免地沦落到被动接受其他国家的标准和规则,从而也难以与国际金融机构抗衡。

缺乏科学合理的碳金融利益补偿机制。迄今为止,国内金融业的碳金融活动以各类“绿色信贷”或“节能减排”业务为主。尽管银行对绿色信贷兴趣不断提升,但其在银行信贷总规模中的比重仍然有限,全面促进绿色信贷发展的外部环境仍未建立起来,其中尤其是缺乏科学合理的碳金融利益补偿机制。绿色信贷大多涉及低碳产业,而低碳产业作为新兴产业涉及大量的新兴技术,商业模式、运行模式、交易方式非常新颖和独特,往往面临周期长、技术含量高、企业资信不足等难题。商业银行在开展碳金融的过程中,除了面临传统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外,还将面临一定的创新风险、技术风险、管理风险、标准和规则风险、收益风险乃至政策风险、法律风险等。由于缺乏税收和风险补偿、损失补贴以及风险资产占有等方面的倾斜扶持政策,商业银行开展这方面业务的外在动力不足。

缺乏中介市场导致交易成本巨大。在目前的国际碳金融市场中,基于项目的碳排放权交易涉及风险因素较多,交易规则十分严格,开发程序也比较复杂,非专业机构难以具备此类项目的开发和执行能力。为此,监管部门要求指定中介运营机构来负责项目的报批、技术认证、注册和实际排放量的核实等,所涉及的费用较为高昂。并且,由于信息不对称,有些中介机构在材料准备和核查中存在一定的道德风险,甚至提供虚假信息,从而无形中加大了市场的交易成本,不利于项目市场的发展。而目前国内本土的中介机构和第三方核准机构尚处于起步阶段,难以开发或消化大规模的项目,与国外碳基金、投资银行等对手开展交易时经验不足,同时也缺乏专业的技术咨询体系来帮助金融机构分析、评估、规避项目风险和交易风险。与此同时,在国内自愿减排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中介市场的缺乏也会使得各类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碳金融衍生工具严重不足,从而制约了碳金融业务的开展。

银行业本身对碳金融的认知程度有限。碳金融引入国内的时间较短,传播的深度和广度有限,但中国的碳金融市场早就受到了国际金融机构的青睐,一些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碳金融项目常常被国外金融机构获得。例如,中国目前最大的碳交易项目――辽阳石化公司的氧化二氮减排项目,就被高盛国际和加拿大纳德资产管理公司拿到。相比之下,国内多数商业银行很少认识到碳金融蕴藏的巨大商机,介入较少、较浅甚至完全没有介入,且主要集中在产业下游和附加值较低的环节;对包括CDm、绿色信贷等在内的碳金融业务的项目开发、审批以及运作模式、风险管理、交易规则、利润空间等缺乏应有的了解;加之熟悉碳金融业务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不足,对于项目咨询、二级市场交易以及相关衍生金融产品开发等领域涉足更少,进而导致银行业本身对发展碳金融业务缺乏内在的驱动力。

商业银行发展碳金融业务的策略建议

随着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碳金融已经成为全球金融机构竞争的新领域,我国商业银行拓展碳金融业务已是大势所趋。面对国内碳金融业务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巨大的发展空间,商业银行应具备战略性前瞻意识,打造低碳银行,在积极参与碳金融的过程中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从而全面提升市场竞争力和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身体力行,作低碳金融理念的倡导者。一是以身作则,积极倡导低碳环保理念,明确自身节能减排目标,培育低碳金融文化;二是通过拓展公益事业宣传与关联营销、社会营销、社区志愿者活动等方式,将低碳金融理念与企业、社区居民以及公益事业相结合,与客户结成伙伴关系,不断拓宽沟通渠道,从而在强化低碳经济概念的同时,赢得更多商业机会;三是积极倡导低碳的、节约环保的金融消费服务方式,在金融消费中优先推荐环保型金融产品,并大力推动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电子账单、环保积分等业务的发展,将节能降耗、低碳理念贯彻到金融产品研发、业务处理和办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把握先机,作低碳绿色信贷的践行者。一是借鉴“赤道原则”准则,以CDm项目开发为切入点,加强与各类CDm技术研究与服务中心等机构的合作,大力支持工业节能(如余热回收发电、工艺改进以及节能材料)、建筑节能(如智能建筑、节能家电、节能材料与节能照明)、汽车节能(如电池部件及原料、电池制造及组装以及节能汽车制造)等节能产业和污水处理、废弃物循环再利用等减排行业。二是树立绿色信贷文化,将信贷投向政策与国家产业政策相结合,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科学、高端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新能源(如风能、太阳能、地热、潮汐、核能、生物质能等)、新材料、智能电网等为重点,大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三是主动调整现有信贷结构,贯彻落实环保“一票否决制”,对“两高一资”和落后产能、产能过剩行业的客户实行“名单式管理”,分别予以限贷或主动退出,同时积极支持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通过信贷资源的配置全力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锐意进取,作低碳金融领域的开拓者。一是在客户的选择和拓展上,要逐渐由单纯的信用评级选择向信用评级选择与环保评价选择并重转变,通过借助信用评级和企业投资环保评价,重点识别和挖掘那些成长性好、科技创新能力强、节能环保的优质(中小)企业,将它们逐步培育成为支撑商业银行未来发展的重要忠实客户,不断夯实业务发展基础。二是积极探索力求在投资银行等领域有所突破,凭借信息和渠道优势,担当包括CDm在内的项目财务顾问,协调各方关系、撮合交易成功,同时拉长碳金融服务链条,提供项目开发交易和标准规则咨询、融资解决方案等服务,还可尝试与国内排放权交易机构(或环境交易所)建立合作关系,为自愿减排市场提供碳信用登记、托管、结算和清算等服务,获取相应的佣金和手续费收入。三是鉴于碳金融服务产品的独特价值,产品的议价能力通常比较高,加之初期涉足这一领域的企业大多属于中小企业,存在着更高风险溢价的可能,从而可考虑运用价格杠杆等手段,通过贷款利率上浮等方式获取更高的收入,并带动负债和中间业务的发展。

勇于探索,作低碳金融服务的创新者。一是不断熟悉国际、国内相关碳金融制度和规则,实时掌握政策变动情况,通过学习国际先进主流银行在低碳金融产品创新方面的经验和技术,在CDm项目贷款(包括传统的项目资产抵押和创新的收益权质押)、资金账户管理(如CeR外币收入账户)、节能减排项目贷款、融资租赁、保险/担保(信用增级)、套利交易工具、向交易双方提供流动性支持(或提高交易金融资产流动性)以及与低碳概念挂钩的本外币环保投资理财、碳基金托管、跨境资金结算清算等领域,积极探索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并帮助企业和消费者发现碳排放权及其衍生产品的金融投资价值。二是积极利用市场机制,并适当综合债券、票据、股权、信托、风险投资和私募基金等除信贷以外的融资工具,拓展多元化低碳企业融资渠道,实现协同创新效应,提高产品定价能力,拓展业务空间。三是待时机成熟后,商业银行可考虑设立专门的碳金融业务部门(如碳金融事业部或团队),统筹谋划碳金融发展战略,并负责全行碳金融的产品研发、市场开发与推广。

低碳环保的金点子篇9

(一)促进结构调整,发展低碳经济。

1.大力发展低碳排放产业。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电子商务和数字新媒体产业,着力提升金融业、物流业、生物医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积极培育健康产业和环保产业。(责任单位:市经委、市投促委、市商务局、市信息办、市政府金融办、市物流办、市科技局、市文化局、市卫生局、市体育局、市环保局)

2.建设新能源产业基地。以太阳能、核能、风能、LeD等新能源产业设备制造为重点,加大投入,促进集约集群发展,建设国内重要的新能源产业基地。(责任单位:市经委、市投促委)

3.推进再生能源利用。抓好传统能源清洁生产推广应用,着力推进生物质能、沼气、地热等再生能源的综合利用,鼓励利用垃圾、余热余压发电。(责任单位:市经委、市能源办、市发改委、市农委、市建委)

4.抓好秸秆发电项目。完善秸秆收储支体系及商业运作模式,筹备建设秸秆发电厂,力争年处理秸秆40万吨。(责任单位:市能源办、市农委、市环保局)

5.加强技术创新。推进节能减排领域的技术开发与应用,鼓励低碳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引进国外低碳相关技术和援助资金。(责任单位:市科技局)

(二)统筹规划,全面推进。

6.申报国家发展低碳经济试点城市。(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能源办、市环保局)

7.编制《*市建设低碳城市规划》。(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环保局、市政府研究室)

8.制定《*市建设低碳城市实施意见》。(责任单位:市发改委)

(三)强化节能减排,减少碳消耗。

9.强化工业企业节能减排。开展节能监测试点和清洁生产审核,淘汰落后产能、工艺和技术。加强对重点工业用能单位的指导和监督。推动企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提高节能管理水平。(责任单位:市经委)

10.推进能源审计一条龙服务。组建能源专家队伍,由专家对能耗重点企业能源设备、生产形式进行能源审计分析,判断节能空间,提出采用节能设备的建议,策划节能项目,申请国家节能项目资金补助,形成能源审计、咨询、节能项目策划、资金申报一条龙的服务机制。(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能源办)

11.推进建筑节能。严格执行新建建筑节能50%的设计标准,新建建筑设计优先利用地热等节能技术。采用多种措施,加快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责任单位:市建委、市能源办)

12.强化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加快轨道交通建设,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完善城乡公共交通一体化,推进城乡公交与市外公交无缝对接。推进多种交通方式无缝对接。采用特定区域限制非公共交通车辆等办法优化交通组织。推广电动汽车。(责任单位:市交委、市*局、市环保局)

13.强化公共机构节能。完善公共机构节能标准和管理办法,加大公共机构节能监督力度,积极推进机关办公区能耗动态监测平台建设。推进节能办公用品的采购、配备和使用。(责任单位:市机关事务局)

14.加大节能照明产品推广力度。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加大紧凑型荧光灯、双端直管荧光灯、LeD、高频无极灯等国家招标节能民用照明产品推广力度。(责任单位:市能源办)

15.完善节能监管体系。实施固定资产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从源头抓好节能。加强节能监察队伍建设,落实《节约能源法》。(责任单位:市能源办)

16.积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出台我市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扶持办法,设立合同能源扶持资金,引进、培养、补贴能源评估中介,降低交易成本,形成合同能源交易机制,运用市场力量推动能源节约。(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能源办、市财政局)

(四)树立低碳理念,建设低碳社会。

17.加大低碳理念宣传力度。举办低碳经济会展,加强新闻宣传,建设低碳宣传教育基地,提高广大市民低碳意识。(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会展办)

18.举办中国低碳经济发展(*)论坛。以市政府名义与有关机构共同举办“低碳经济与城市发展”中国低碳经济发展(*)论坛。(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

19.推进城市低碳化建设。用低碳理念指导城市规划建设。控制中心城区规模,完善中小城市功能,提升城乡生产生活环境质量,推动城乡形态战略转型,从规划源头减少能源消耗和降低碳排放。(责任单位:市规划局、市建委)

20.推进植树造林活动。大力实施植树造林,扩大全市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推广屋顶绿化工程,扩大城乡绿化面积,增加生物固碳。(责任单位:市建委、市林业园林局)

21.倡导低碳生活。继续推进能效标识制度,鼓励市民采用高能效产品。培养低碳消费模式和生活习惯,减少能源浪费。加快完善社区再生资源回收网络。(责任单位:市规划局、市城管局、市能源办、市商务局、市委宣传部、市质监局)

(五)开展试验示范,带动低碳发展。

22.设立低碳示范区(市)县。着力抓好全市万元GDp能耗最高的*江区低碳经济区建设,在建设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同时,示范带动高能耗区域的低碳发展。着力抓好全市万元GDp能耗较低的*高新区、*区低碳经济区建设,打造低碳发展较高水平的示范样板区。(责任单位:*高新区管委会、*区政府、*江区政府等)

23.建设零碳农业产业示范园区。选择沼气发电成功典型进行试点,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扩大沼气规模,推进沼气发电和综合利用,应用领先的节能标志技术,力争农业产业园区能源通过沼气实现自给自足,建设零碳排放产业示范园区。(责任单位:市农委)

24.建设零碳旅游产业示范园区。以都江堰龙池-虹口旅游区、*北部生态旅游区开发为抓手,采用电动车、免费自行车及其他标志性节能产品,减少碳排放;利用周围森林、花卉苗木的生物固碳作用,中和二氧化碳,建设零碳排放的旅游产业示范园区。(责任单位:都江堰市政府、*区政府、市旅游局)

25.实施绿色照明工程。加快实施“十城万盏”试点工程和“十、百、千、万”LeD照明应用示范工程,力争到2012年完成LeD照明产品应用示范工作,推广应用LeD灯40万盏。合理划分城市照明等级,优化照明系统运行,提高城市照明能源利用效率。(责任单位:市能源办、市科技局、市城管局)

26.申报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积极申报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争取中央财政专项补助,规划、建设可再生能源建筑300万平方米。(责任单位:市建委)

27.开展“免费自行车”行动。在南部新区先行试点“免费自行车”行动,市民凭身份证或其他电子身份卡免费借用,方便市民换乘公共交通,鼓励市民低碳出行。(责任单位:市交委、市规划局、市城管局)

(六)创新体制机制,促进低碳城市建设。

28.完善我市能源消耗统计监测体系。加大人力物力投入,设置专人负责煤、电、油、气等能源消耗统计,完善我市能源消耗统计、监测体系。(责任单位:市统计局)

29.加快实施我市单位GDp能耗、流域污染物排放考核奖惩办法。在我市三个圈层实施单位GDp能耗考核奖惩办法,奖励万元GDp能耗降低速度高于圈层平均值的区(市)县,从机制上鼓励区(市)县降低碳排放。选取责任明确的主要河流断面进行监测,对污染物氨氮和CoD(化学需氧量)等排放明显减少的区(市)县予以奖励。(责任单位:市能源办、市环保局、市财政局、市统计局)

30.落实公益林补偿办法。深化林权制度改革,推进天然林保护工程。落实公益林生态补偿办法,对集体公益林地按30元/年·亩补贴,鼓励植树造林,保护公益林,建立有利于生物固碳、减少碳排放的机制。(责任单位:市林业园林局、市财政局)

31.建立西南环境交易所。探索建立环境交易所,开展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排污权交易,促进清洁发展机制项目(CDm)交易等,建立中西部环境交易金融中心。(责任单位:市政府金融办、市国资委、市环保局)

二、总体思路和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低碳经济、强化低碳管理、倡导低碳生活为切入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坚持政府推动、规划引导、示范带动、公众参与、循序推进的原则,探索一条符合*实际的低碳城市建设发展之路。

通过建设低碳城市,全市经济发展质量明显提高,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产业和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人居环境质量和城市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到“十二五”末,非化石能源消费占全市能源总消费比重达到30%以上;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8%以上;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量降至1.15吨以下,确保在中西部地区处于领先水平。

三、近期需开展的工作

建设低碳城市是一项长期的、循序渐进的系统工程,近期需开展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掌握国家发展低碳经济试点城市有关政策和措施,申报国家低碳城市试点。

(二)编制《*市建设低碳城市规划》。

(三)设立低碳示范区、示范产业园和确定示范建筑。

(四)推进合同能源管理。

(五)开展“免费自行车”行动等。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保障。市政府成立建设低碳城市工作领导小组,统筹领导全市低碳城市建设。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市级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

低碳环保的金点子篇10

论文关键词:低碳经济,低碳金融,健康发展

 

自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签署以来,随着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诸多措施的不断推出,低碳经济很快成为各国政府、国际组织、企业甚至公民持续关注的热点和追捧的目标。特别是在2005年2月《京都议定书》开始生效,全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逐步形成的过程中,低碳金融这种全新的金融创新模式也应运而生。尽管2009年召开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仅仅达成了不具备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但其毕竟坚持了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原则,设计并规划了未来的行动路线,同时,为国际低碳金融的发展营造了更加浓厚的氛围。与国际低碳经济、低碳金融的蓬勃发展相适应,近年来,我国的低碳经济也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低碳金融也从无到有,逐步发展起来。但是,困扰中国低碳金融健康发展的困境与问题也随之而来,急需进行深入研究和尽快破局。

一、中国低碳金融面临的困境

(一)企业对低碳经济的认知程度不高,削弱了低碳金融的发展基础。企业是微观经济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金融活动得以开展的必要基础和依托。自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发表后,低碳经济开始被国际社会所接受低碳经济,并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推动下,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2007年9月,胡锦涛主席在apeK领导人第15次会议上明确提出了积极发展低碳经济的要求,由此开始了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探索与实践。尤其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以来,不仅举国上下形成了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共识,而且在制定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构建低碳经济法律政策体系、开展低碳经济试点及推动节能减排等方面取得了不少的成果。但是,应当看到的是,由于我国企业对低碳经济的认知还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加之低碳金融和CDm机制进入我国的时间较短,致使“相当一部分企业还未认识到我国碳金融市场的巨大潜力和其中蕴含的巨大商机”[1],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我国低碳金融的发展。

(二)商业金融机构的利润最大化倾向,降低了低碳金融的发展动力。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低碳经济的发展必须以强有力的金融支持为支撑。但目前,我国的金融体系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作用还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尤其是低碳金融的社会效益与商业金融机构的利润追求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矛盾和冲突。无论是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大型商业银行,还是中信、浦发、光大等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金融机构,由于其无需承担政策性银行的职责,因此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就成为其最主要的经营目标论文格式模板。“相对于欧美等国家和地区金融机构积极参与低碳经济的现状,我国金融业在发展低碳经济的介入程度上稍显落后,尤其是针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金融支持手段更是缺乏”[2]。从目前国内情况来看,一方面由于低碳金融作为一种金融创新,产生的历史较短,国内大多数金融机构对低碳金融的业务还缺少足够的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由于国家在宏观上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税收减免、担保和风险补偿等配套政策措施,商业金融机构从有效维护自身贷款的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的角度考虑,从追求利润最大化以回报股东的要求出发,不得不审慎对待涉及低碳经济项目的贷款要求,从而使与低碳经济有关的项目遭遇到较为严苛的融资环境。

(三)地方政府难以遏制的投资欲望,冲淡了低碳金融的发展氛围。“由于各利益相关方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对待温室气体减排和气候保护的诚意和意愿意为实现气候保护而付出的代价和努力是不同的”[3],在我国同样存在着这方面的问题。从全国情况看,中央政府高度重视,不仅积极参加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而且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体现了一个发展中大国的负责任态度。学术界也研究热情高涨低碳经济,有关低碳经济的研究论文、论著呈现出成番论倍的增长态势,成为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地方政府态度首鼠两端,一方面囿于党和国家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要求,不得不采取一些措施,做出一定姿态;另一方面,在现有经济增长模式没有明显转变、财政税收体制没有明显转型的情况下,地方政府以GDp为导向的激励模式不可能有任何实质性改变,因此许多地方政府GDp崇拜继续膨胀,并以难以遏制的投资欲望,甚至不计环境的承载能力,不顾项目的能耗和污染状况,不断推涨投资规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香港中通社曾以《地方政府“GDp崇拜”有碍经济转型》为题,报道了这方面的情况,文章认为:2011年是中国“十二五”规划的开端,地方政府纷纷提出了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追逐GDp高增长的心态引起全国社会关注。有学者指出:若地方政府仍把GDp增长作为首要目标,GDp崇拜将是经济转型的最大障碍。在这种状况下,低碳经济发展对低碳金融的需求强度必然大打折扣,中国低碳金融的发展氛围必将受到较大影响。

二、中国低碳金融的出路选择

中国低碳金融出现的时间较短,而且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但是,在世界范围内低碳经济潮流奔涌向前的形势下,中国低碳金融又绝不能畏手畏脚、裹足不前,否则,不仅将严重影响中国低碳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且将制约中国在世界低碳经济发展格局中作用的发挥。因此,中国低碳金融必须有效突破发展困境,努力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低碳金融发展之路。

(一)加快建立和完善低碳经济法律体系。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被认为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一种经济模式,是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之后,世界经济形态新出现的革命浪潮,即低碳革命。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不可能自发产生低碳经济,而始终必须由相关的法律体系强力推动。英国、欧盟和美国等低碳经济发展较好国家的实践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相比之下,我国在低碳经济方面的立法还显得比较薄弱,除《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等少数几部相关法律之外,相应的专门法律、配套的法规、规章也不够健全和完善,亟需加大这方面的立法工作力度,以加快建立和完善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

(二)有效遏制地方政府违背低碳经济要求的投资冲动。目前,在许多事关中国经济发展政策制定和执行方面,中央和地方之间已经形成了事实上的利益博弈。中国低碳经济能否得到健康发展,经济发展方式能否得到根本转变,直接取决于今后地方政府持续的、高涨的投资欲望能否得到有效遏制。在这方面,应着力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严格控制经济增长速度。把不切合实际、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GDp指标调整到科学合理的范围之内,保证经济的平稳发展。二是建立科学的地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坚决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意见》,有效解决以往存在的以GDp高低评价干部、任免干部的倾向,对不能领导科学发展、无力转变发展方式的唯GDp至上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严格否决。三是严格控制地方投资项目。尤其要坚决制止地方政府借承接发达国家和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之名,把高污染、高耗能项目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引进到所辖区域,以免造成低碳经济模式尚未建立,高碳经济后果已经形成的尴尬、被动局面,为低碳金融的发展创造良好的产业环境。

(三)认真研究低碳金融的本质和运行规律。与低碳经济相伴而生的低碳金融,是金融领域的一个新生事物。我国的低碳金融更是起步较晚,“国内金融机构对碳金融的价值、操作方式、项目开发和交易规则等尚不了解,目前关注碳金融的除少数商业银行外,其他金融机构鲜有涉及,而且这些有所动作的商业银行未深入到核心部分,缺乏对CDm相关专业知识及政策法规的深入了解,投资该领域项目的业务能力严重不足,关键是相关专业机构和人才的缺乏,使得商业银行参与碳金融造成一定障碍”[1]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从国家的层面加强对低碳金融的学术研究,强化对低碳金融人才的培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应增加低碳金融研究项目,公费出国人员应增加低碳金融专业,重点财政金融院校应适当开设低碳金融课程,大型金融机构应着力进行低碳金融探索,以确保在较短的时间内,涌现一批熟悉国际低碳金融规则、精通我国低碳金融业务的专门人才,更好地服务于我国低碳经济、低碳金融的发展。

(四)不断推进我国低碳金融制度创新论文格式模板。作为一种新的金融形式,我国低碳金融的制度安排正处在不断的探索和完善之中。在这种情况下低碳经济,要想为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就必须不断推进符合我国实际的低碳金融制度创新。目前看,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平台。2008年以来,我国陆续建立了北京环境交易所、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天津排放权交易所等近10家区域性碳交易平台,但始终没有形成全国性的交易平台,为此,应当充分学习和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及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经验,加快建立全国性的碳交易平台,尽早形成覆盖全国、联结世界的碳交易体系。二是探索建立国家低碳金融政策性银行。政策性银行是指由政府发起、出资成立,为贯彻和配合政府特定经济政策和意图而进行融资和信用活动的机构。低碳金融具有极强的公益性和政策性,应该成为未来国家政策性银行支持的重点领域。低碳金融具有极强的公益性和政策性,应该成为未来国家政策性银行支持的重点领域。目前,我国的政策性银行仅有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三家。政策性银行数量在国际上属于偏少的状态。着手考虑建立低碳金融政策性银行,对于我国抢占低碳金融发展制高点,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加快发展意义重大。三是为商业银行开展低碳金融业务提供政策扶持。支持商业银行履行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社会责任,化解商业银行开展低碳金融业务的风险,减轻商业银行开展低碳金融业务带来的负担,完善商业银行开展低碳金融业务的激励政策。

(五)努力强化对金融机构开展低碳金融业务的指导与监督。尽管我国金融机构对低碳金融的认识程度正在逐步加深,但是仍然只有兴业银行等少数银行主动接受“赤道原则”,变为“赤道银行”。寄希望于各类商业金融机构完全自觉地履行社会责任、全身心地投入到低碳金融业务之中,既不现实也非可能。因此,中央银行和银监机构必须有效加强对金融机构开展低碳金融业务的指导和监督。这是我国低碳金融业务开展的必要前提和坚强保障。

参考文献:

[1]秦军.我国碳金融发展战略研究[J].金融与经济,2011(2).

[2]李国志,李宗植.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金融创新支持[J].价格月刊,2010(12).

[3]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探索中国特色的低碳道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