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方案十篇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方案十篇

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34:09

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方案篇1

关键词: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要点

中图分类号:tU98文献标识码:a

引言:随着城市中心区用地日益紧张,传统城市公园的建设趋向饱和,新兴的城市湿地公园逐渐成为风景园林行业研究的热点之一。作为一种独特的园林绿化形式,城市湿地公园在城市绿地中扮演着过渡与发展的角色,其园林景观注重原生态与人工的结合,其规划设计成果往往是多学科交流合作而成的。

1.城市湿地公园理论归纳

1.1城市湿地公园概念

根据国内外目前湿地保护和管理的相关文献,城市湿地公园是指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具有湿地的生态功能和典型特征,以生态保护、科普教育和休闲游览为主要内容的公园[1]。

1.2城市湿地公园的特点

城市湿地公园中具有天然湿地类型的湿地资源,它们具有一定自然生态影响力及代表性[2]。同时城市湿地公园能供人们观赏、游览并且开展科普教育和科学文化活动,并具有较高保护、观赏、文化和科学价值。城市湿地公园的湿地必须位于城市规划区内,必须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范围内。

1.3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意义

建设城市湿地公园,可将城市融入大尺度生态系统中,有机地将湿地水景、湿地动植物景观、湿地文化、湿地小气候等与城市功能融为一体,将会大大改善城市环境。此外,还可以提高城市环境容量与安全水平,并且巧妙地融合进城市湿地效益,满足多方位的城市功能,建设出鸟语花香、空间宜人的城市,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城市湿地公园建设案例分析

目前我国已建设若干城市湿地公园,笔者选择不同地域的案例进行介绍,并且对其规划设计要点进行分析。

2.1香港湿地公园

香港湿地公园位于天水围新市镇东北隅,接近香港与深圳的边境,占地61hm2。该项目满足生态、景观、游憩、文化宣传、科普教育及野生物栖息地保护等多种功能[3]。香港湿地公园园区被划分为旅游休闲区和湿地保护区。旅游休闲区主要包括室内游客中心和室外展览区等,为游客提供欣赏、研究、洞悉自然的场所;湿地保护区占地约60hm2,由不同的生境构成,包括咸淡水栖息地、淡水湖、淡水沼泽、芦苇床、草地、矮树林、人造泥滩、红树林、林木区等,使游客能够亲身体验湿地自然环境和湿地的生物多样性特点。公园中不同区域的游径使用了不同类型的栈道形式,标识大多采用鸟的形象以增加其可识别性。硬质景观的部分材料选用本地废旧物品,包括军器厂的花岗岩废料,周边流浮山渔村中弃置的蚝壳等,都被巧妙地运用在入口景观设计中。

香港湿地公园的规划特色体现在公园选址方面。公园依托的是极富香港特色的城市背景,这便衬托出了园区周边天然的湿地景观。通过公园景观以及人工湿地的建设,实现了风貌由城市向湿地转变,景观由人工向自然过渡。

2.2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区西部,距离西湖5km,占地10.08km2,其在空间布局上可归纳为“三区、一廊、三带”。整个保护区分成三大区域:东部是湿地生态保护培育区;西部是湿地生态景观封育区;中部是的湿地生态旅游休闲区。“一廊”指环绕保护区自外而内由常绿高乔木、低乔木、灌木、草本植物、水边植物五个层次组成。“三带”指的是紫金港路“都市林阴风情带”、沿山河“滨水湿地景观带”、五常港“运河田园风光带”。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景观特色是其丰富的湿地景观,主要地貌为低洼的水网平原,有较为显著的桑基鱼塘和柿基鱼塘。在这良好的湿地景观基础上,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为人们呈现出各种天然与农作文化相结合的景观,体现在包括园路、园桥、驳岸及植物等方面。

2.3北京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北京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地处北京市海淀区西北地区,位于海淀区上庄镇稻香湖风景

旅游区内,距离北京市中心约30km。规划面积达700km2。翠湖湿地公园包括湿地生态核心,湿地景观展示,湿地休闲科普,湿地研究实验,湿地管理服务。

翠湖湿地公园的景观特色为变化的水面,这也是开展生态游览的理想场所。规划遵循环境优先、最小干预、注重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利用恢复和扩建后的湿地以及良好的田园风光开展滨水踏青、野生动植物观赏、湿地生态展示等活动,使游客获得人与自然交融的体验,感悟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3.我国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要点总结

通过分析我国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案例,可以看出其规划设计类型呈现多样性,公园的规划布局形式丰富,这为城市湿地公园日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对于我国城市公园规划设计要点有如下总结。

3.1强调生态规划,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体规划以改善生境为先,加强保育林带,最大程度减少人为干扰,保护和培育栖息地环境。在对湿地生态特点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科学地处理好湿地生态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3.2结合生态旅游规划

完善各种生态旅游服务设施与保护监测设施。保证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实现自然与人文的有机结合。将旅游对城市湿地公园的影响降至最低。并且在规划中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满足人们体闲游览和观光的需求以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3布局须合理

城市湿地公园的合理布局体现在多重方面,其中功能布局须考虑与湿地有关的各种活动所衍生出的内容;交通的组织则须考虑游览路线与城市湿地的关联,可供步行、骑车和解说介绍的游径也需精心设计;此外配套设施的布局在城市湿地公园中也尤为重要,除游客中心外,还包括具有科普教育功能的野生动植物观察站,甚至宾馆、餐厅、影院等。

3.4要素设计到位

3.4.1水体景观设计

水是湿地形成、发展、演替、消亡与再生的关键,因此城市湿地公园中水体景观的设计

是重中之重。水系统的设计应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水源一方面来自于现状天然水资源,

另一方面来自于城市排放的水,经过沉降池以及植物过滤床后进入水体。

3.4.2硬质景观设计

设计结合自然是城市湿地公园设计的一大宗旨,这种自然往往体现在硬质景观材料的使用上。硬质材料应取自本地的材料,尺寸与材质上区别于传统城市公园,不宜过分人工化,并且投资比例应该有所控制。

3.4.3植物景观设计

城市湿地公园的植物景观设计重点在于自然植物群落的模拟重建,配置应遵循物种多样

性,再现自然的原则,体现陆生―湿生―水生生态系统的渐变特点。设计中应大量使用城市园林绿化中不常见的乡土湿地植物,尽可能地模拟自然生境。

3.5生物多样性的营造

城市湿地公园的生境创造很大程度上在于生物多样性的营造,因此在自然植物群落构建的基础上,野生动物的保护与引进就成为公园建设的一大课题。不同类型野生动物的分类展示需要有相关的园林景观设计进行结合,形成植物、鸟类、鱼类和其他生物相对稳定的生物链,保持整个动植物、微生物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发展。

4.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湿地公园是维护和改善城市湿地生态系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途径。城市湿地公园建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在园林绿化专业的基础上,需要多专业进行协作完成的。通过统筹协调,使得规划、设计和管理有机结合,以便于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更加科学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试行)[J].风景园林.2006(1)

[2]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J].北京规划建设.2005(2)

[3]林锐芳.香港湿地公园规划理念.湿地科学与管理,2006(3)

作者简介

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方案篇2

关键词:人工湿地;缘起与发展;景观设计;应用研究

1人工湿地的初始研究

人工湿地的概念,于1989年首次被D.a.Hammer提出,即:人工湿地是人工设计的、模拟自然湿地结构与功能的复合体,由水、处于水饱和状态的基质、挺水植物、沉水植物和动物等组成,并通过其中一系列生物、物理、化学过程实现污水净化。或者可以这样理解,人工湿地就是为处理污水而人为设计建造的、工程化的湿地状系统。它与常规污水处理系统的主要差别在于生物种群多样性,特别是大型水生植物群落,起到了绿化、美化、净化环境的作用,使人工湿地系统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

1996年,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的第四次国际研讨会,“处理湿地”概念才被提出来。1974年,第一个完整的人工湿地试验在德国建造。多年的研究表明,人工湿地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具有投资低、出水水质好、抗冲击力强、增加绿地面积、改善和美化生态环境、操作简单、维护和运行费用低廉等优点,形成了内部的良好循环并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正因为这些优点,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在欧洲、美国、加拿大等国迅速推广应用。

我国人工湿地的研究起步较晚,直至1990年7月才在深圳建起第一个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白泥坑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深圳在人工湿地的具体应用中走在全国前列,洪湖公园是国内最早将人工湿地技术引入城市绿地建设实践之中。8年后,成都市活水公园才建立了以人工湿地技术处理污水的环境科学为主题的公园。近些年来,许多地方尝试人工湿地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如李海燕等在《城市住区景观水体补水方案研究》中,将人工湿地技术应用于住宅小区景观设计。目前,国内人工湿地技术正逐渐引入城市绿地、住宅小区等景观设计之中。

2人工湿地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的建造和运行费用低廉;易于维护,技术含量低;可进行有效可靠的废水处理;可缓冲对水力和污染负荷的冲击;可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如水产、畜产、造纸原料、建材、绿化、野生动植物栖息、娱乐和教育。当然,也存在不足之处是:占地面积大;易受病虫害等影响。人工湿地植物在湿地系统中的作用显著:增加微生物的附着;湿地植物可将大气氧传输至根部,使根在厌氧环境中生长;增加或稳定土壤的透水性。当植物密度增大到恰当的时候,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效率便会提高,达到最优效率时通常需一定的生长周期,甚至建成后若干年才能完全稳定运行。因此,时至今日人工湿地技术仍缺乏长期运行系统的详细资料。

我国在方面的研究已有实质性进展,已有不少成功案例。世界上第一座城市的综合性环境教育公园——成都市活水公园,是将人工湿地处理污水工艺与城市园林艺术相结合的一次大胆尝试。活水公园人工湿地系统于1998年初建成,公园呈鱼形,紧依河岸,巧借成语“鱼水难分”来揭示水乃生命之源的大义。占地2.4×104m2的公园模拟世界自然遗址四川黄龙寺五彩池景观而设计,丰富的动植物形成了一个在大都市中难得见到的近似于大自然的景观。成都市活水公园的建立也是在净化受污染水体、充分利用淡水资源方面大胆迈出的一步,是成功地集观赏、娱乐和污水处理于一体的旅游景点,是人工湿地处理污水工艺较高层次的应用。

总的来说,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是一种较好的废水处理方式,更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它形成了内部良好的循环。在处理污水的同时,可以种草养鱼,用鲜花绿叶装饰环境,把清水活鱼还给自然,节约资源,是人类与水生生物协调发展的自然景观,不仅有利于促进良性生态环境的建设,还会产生显著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这种方式尤其适合在中小城市等缺少具有一定操作管理和技术水平的人员的条件下使用,十分技术适合我国国情,具有及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目前,针对工业领域,以美化、净化为目的人工湿地生态景观系统研究还没有形成,将人工湿地景观应用到工业景观设计中,打造生态工业园区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在我国都还属于比较空白的阶段。人工湿地景观不单单只是一种生态景观,从工业生态学的角度来讲,它更多的是能深入工业,效仿自然的神奇力量,通过科学的手段从根本上解决工业废水的净化再利用和零排放的问题。作为一种生态景观元素,它由水体、植物、沼泽地等构成,本身就吸附了诸多生态因素,加上配套的附属景观小品,组合在一起,更成为了一种功能性强大,景观性突出的生态亮点。它弥补了传统工业景观的不足,让生态工业从内到外更加真实。

参考文献

1顾传辉.人工湿地处理系统概述[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

版),2001(2)

2王薇等.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艺与设计[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1

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方案篇3

关键词:湿地公园;生态环境;修复;建设;

中图分类号:tU985.12文献标志码:a

城市湿地公园,是指利用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适宜作为公园的天然湿地类型,通过合理的保护利用,形成保护、科普、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园。作为一类介于陆地和水域之间过渡的城市生态系统,城市湿地公园兼有城市生态保护、游憩与环境教育等综合功能。城市湿地公园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存在与发展不仅影响着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还充分体现了一个城市的景观风貌特点。

1.发展中的反思

我国环境资源丰富,国际《湿地公约》列出的全部湿地类型在我国都有较广泛的分布。然而,随着我国城市化的急剧扩张,城市蔓延迅速,这一发展阶段城市对土地的需求处于最高点位。城市生态环境的侵蚀化造成了城市及城市周边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如由于对水资源的过度需求导致城市水体急剧萎缩,不仅严重危及城市自身的生存环境也使城市湿地资源遭受严重的破坏,直接影响城市生态功能的修复。

在这种严峻的形势面前,我们应该认识到,城市湿地公园建设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从目前阶段看,我国城市湿地减少的趋势还在继续。因此,现阶段我们首要的恰恰不是大规模建设新的湿地公园,而应更大力度合理保护那些城市中因无序建设而受到威胁或正在消亡中的湿地。

我们有必要严肃的审视可持续发展下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以宏观与自然观的角度看,毫无疑问保护城市湿地应优先于保护人类的生活质量,而今天我们所做的一点点努力却是以满足自我要求为出发点。从认识的根本出发点呈现极度狭隘性的现状看,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最根本的应该是建立新的价值评判与意识标准。新的标准应该是不应先评判其为我们建设了什么,更本质的应该看其为自然做了什么。

国家住房建设部特别指出,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原则是“重在保护、生态优先、合理利用、良性发展”。这一原则却在相当一部分建设中被曲解。在一些所谓的生态城市,人造景观多于自然景观,人工植物主导了城市景观,而城市中生物多样性指标却在所谓的人工生态化下急剧下降。与此同时,尤其应该引起足够重视的是在城市中建设湿地公园必须对其周边用地的综合治理,以促进城市湿地的生态系统发育,为提高城市生物多样性、实现湿地景观的自然化提供必要的空间条件。

2.国外优秀案例的启示

(1)伦敦湿地中心(LondonwetlandCentre)

2000年夏天正式开放的,由一系列大小不一的池塘和错落有致的植被组成的生态组群的伦敦湿地中心占地43hm2,位于距离伦敦市中心不到6公里的希思罗(Heathrow)国际机场附近,其规划的核心理念是展示在未来的世纪里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而提供一种理想的参考模式。在建设之前该地区为伦敦泰晤士河南岸废弃的混凝土水库旧址,英国野生鸟类和湿地基金会通过引水排淤,分隔水域,种植多样性水生植物的方法,将其改造成为欧洲最大的城市人工湿地系统。

伦敦湿地中心在科学的规划和管理之下使各个湿地区在开放的同时保持相对的独立性以控制物种的界限。整个湿地中心如同一个湿地博览馆,通过展示构造不同的土壤结构与植被类型,真实再现了世界上十余种不同地域的湿地形象。在设计过程中亦不乏创意之举,如水生生物区通过水下观测窗,让参观者从地面一下的独特角度观察水生物的生长过程,极大的促进了湿地的旅游业发展。

伦敦湿地中心的大面积水域和植被成功改善了伦敦地区小环境气候和空气质量。良好的生态环境则吸引了大量野生动物,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局部生物圈。成功的规划使处在城市边缘的伦敦湿地中心塑造出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生态环境,成为联接伦敦市民和自然环境的最佳景观斑块。到目前为止,这个湿地中心依然是建造在繁华现代化大都市中心最成功的湿地项目。

(2)拉斯维加斯过水区(LasVegaswash)

位于美国内华达州克拉克县拉斯维加斯山谷东南部,全长约19.3km的拉斯维加斯过水区作为城市自然水系最成功的湿地设计案例,为其领域内200多种丘陵、河岸及湿地的植物提供了栖息之地。拉斯维加斯过水区的规划将水利、生物、生态、景观、城市规划等学科相融合,通过与政府间的协调实现了湿地整体概念上的保护。

作为城市化进程对自然系统破坏的必然结果,城市湿地生态环境破坏是极难修复的。尤其是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的拉斯维加斯。拉斯维加斯在控制渠道水土流失、湿地修复、动植物复兴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尤其是其多学科交叉运用的规划手段值得我国生态破坏严重的东部沿海城市与生态脆弱的西部地区借鉴。

(3)吉隆坡putrajaya湿地公园

建于1997年占地650hm2的吉隆坡由自然保护中心和沿SungaiChuauh河流域建造的一系列由堤坝落差而形成的162hm2类池塘式的湿地系统以及城市污水经湿地净化后汇集形成的putrajaya湖体与森林公园组成。三部分有机的结合构成了城市防洪、净化水体以及休闲娱乐的湿地公园综合体系。在putrajaya湖滨则规划建设新的吉隆坡政府行政中心、总理府和高级公务员社区,打造呈现“人在林中”、“城在绿中”的大生态概念景观。

如中国大多数城市一样快速发展的吉隆坡利用putrajaya湿地公园解决了因迅速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带来大量的如城市废弃物与废水污染、城市环境质量急剧下降、城市旅游价值提升等诸多问题。我国许多城市正大规模建设城市新区,如何解决城市新区环境与功能间的平衡与融合,吉隆坡putrajaya湿地公园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可参考的模式。

3.对城市湿地景观建设的再认识

面对城市化进程加快与城市人口激增而引起的问题,我们应尽快强化对城市水域景观、尤其是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通过对国内外案例的比较分析,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应认识到以下问题的重要性:

(1)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建设应成为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议将湿地公园的建设纳入城市规划中,从湿地公园选址、功能定位、修复方法、修复过程、建设规模与管理模式等方面实现整体控制,以系统的管理模式实现城市湿地公园的自然发展。

(2)建立多学科合作的规划平台。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与修复必须通过生态学、社会学、景观建筑学与城市规划学的合作实现。目前国内湿地公园的建设多为规划设计部门的自我运作,作为具有复杂系统性的城市环境,必须应探索多元合作的规划模式。我们应借鉴拉斯维加斯过水区的经验,将城市湿地公园构建在多元交叉学科体系之下,实现湿地系统的综合规划。

(3)必须辨证的认识城市湿地公园与周边环境的能动关系。实践证明,不能成功解决与周边城市功能和谐对接的湿地公园不但影响城市功能版块间的协调发展,其自身在发展中亦将出现如萎缩、退化等一系列问题。影响其综合价值的发挥,甚至使城市生态环境发展出现倒退。

(4)与郊野湿地不同,城市湿地公园的功能和建设内容应向综合性、多功能方向发展。在城市湿地保护的前提下,融入游憩、生态科普、专业培训以及合理的房地产开发等功能,使城市湿地成为多功能的综合城市公园,在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同时,重视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重视以湿地景观为平台的特色旅游。

4.结语

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掀起的城市湿地公园建设热潮也涌入了中国的城市中,随着上海世博后滩公园与杭州西溪生态湿地等成功案例的示范作用,作为面临诸多问题的发展中城市,更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与借鉴,在实践中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利益的双赢。

参考文献:

[1]王浩,汪辉,王胜永,孙新旺.城市湿地公园规划[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2]但新球,吴后建.湿地公园建设与理论实践[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

[3]赵思毅等.湿地概念与湿地公园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4]成克武等.唐山南湖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及生态规划[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

[5]王向荣,林箐.西方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方案篇4

【关键词】雨洪公园:哈尔滨群力国家城市湿地;景观格局

1项目背景及问题分析:

2009年中,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受哈尔滨当地政府委托,承担群力新区的一个主要公园设计,占地34公顷,为城市的一个绿心。(图1)

群力新区自2006年开始键设,规划13-15年时间全部建成,总占地27平方公里,建筑面积达3200万平米,将近有30万人口。【1】

项目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湿地退化:项目场地原本为湿地,但是由于新区的城市化发展迅速,导致该湿地水源枯竭,面临消失的危险。

1.2新区的雨洪问题:新区的城市建设导致绿地面积大量减少,根据新区用地统计绿地面积仅占16.4%,其余大部分土地都是城市的硬化地面,不透水面积的增加导致雨水径流增大,进而导致洪水灾害。项目所在地的年降雨量是567毫米,基本上都集中在6月至8月(占60-70%)。并且场地地处于低洼平原地带,历史上洪涝频繁。

1.3新区公园的使用功能:作为城市生态公园除了要满足生态功能之外,其次就是为使用者―人提供使用功能,也就是实现人的参与性。

2群力国家城市湿地景观生态设计理念

2.1体现自然生态观念

自然生态系统对保持区域生态平衡与保护物种多样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生生不息地为人类的生存提供各种条件。自然生态系统是健康的生态系统,在它的循环过程中没有废弃物,自然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营养级都是完整的。因此在城市雨洪公园景观设计中,应以生态为背景,让自然做功。充分体现自然生态的精神,利用城市雨洪,变废为宝。

2.2适宜场地的设计

一个适宜场地的生态设计,首先必须尊重场地的传统文化然后是对文化的传承与启示。设计应维护场地的自然循环过程,依据场地中的地形、水文、阳光、植被等条件为依托来进行设计。生态设计的一个重要指标就乡土材料的使用,因为自然生态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网我们不能破坏,这种关系网可以保护和维持场地然资源。乡土物种无疑是最适合于当地生长环境的,而且后期维护成本最少,还不用担心外来物种入侵带来的生态破坏。

2.3强化人的参与性

城市是以自然环境为基础,通过人口的汇聚,然后分工和协作,进行生产和交往活动的场所。城市的发展源自于人的活动,城市发展的主体是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应以人为本,从人的存在出发,从人的活动出发,增强人的主体性,加强人的参与和实践活动。

2.4利用雨洪资源

城市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水资源的过度消耗,水资源短缺和城市生态问题在我国多数地区愈显突出。如果利用生态和景观设计来有效使用雨水,使得雨水不再成为城市的负担,这将为解决城市涝灾指明一条出路。无疑,利用好雨洪资源,既能缓解水资源短缺又能避免雨水径流过大形成洪水灾害。

2.5走可持续景观发展之路

可持续景观理论是伴随着城市化发展的进程逐步发展形成的。城市的快速发展给自然环境带来了很多问题。可持续景观理论强调生态的平衡与稳定。城市可持续发展以自然资源为基础,保护不可再生资源、最大限度实现自然资源的价值,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和健康发展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概念是既满足当代人的利益,又能满足后代人继续发展。【2】

雨洪公园景观设计应遵循景观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降水期收集的雨水在枯水期得到充分利用,形成可持续的水循环。景观在丰水期体现一种集水功能和景观的结合,而在枯水期力求体现城市景观功能,为市民提供观赏、休闲游憩的城市公共空间,达到景观的可持续利用。

3群力雨洪公园的景观设计策略

景观生态学中的格局往往是指空间格局,即缀块和其它组成单元的类型、数目以及空间分布与配置等【3】尺度上来看,群力雨洪公园的景观单元可以简化为以下几类:

3.1保留中部自然演替的生态湿地环境,没有或极少人的活动的核心缀块;

土人的设计策略首先就是修复这块湿地,保留保留场地中部的大部分可用区域作为自然演替区,自然湿地区的山丘上密植白桦林,湿地中都是乡土水生和湿生植物群落,还有很多鸟类生活在这里。湿地一直是生物多样性的栖息地,它作为生物的保护系统保护这里的生物。

3.2以自然环境为主,人工一自然环境相结合,容纳各种适宜活动的活动缀块;

土人除了保留中部自然演替的生态湿地环境之外,还沿四周通过挖填方的平衡技术,创造出一系列深浅不一的水坑和高地不一的土丘,成为一条蓝-绿项链,(图2)形成自然与城市之间的一层过滤膜和体验界面。沿四周布置雨水进水管,收集城市雨水,使其经过水泡系统经沉淀和过滤后进入核心区的自然湿地。【1】

3.3供人流动的廊道。

群力雨洪公园作为城市公园,要把以人为本真正体现在人的生活中,单纯的湿地生态系统缺乏走得通的廊道系统,土人在设计中提出建立在遗产、湿地、大量的绿地基础之上的开放休闲游憩廊道网络―高架栈桥连接山丘,布道网络穿越于各个丘林。(图2)水泡中设置亲水平台,一些丘林上设有观光亭塔之类,创造了丰富的连续且多样的体验空间。

总体景观设计方案是完整的生态机制,核心是中间的湿地系统、这个湿地系统四周布置了水泡系统,在此之上形成湿地植被系统、绿地、密林草地,根据生态条件进行绿化,然后再加上栈桥与步道结合,形成一个慢行系统,最后加一些活动场地,形成以湿地为主的体验游憩的公园。(图3)

4结论

哈尔滨群力雨洪公园在为市民提供游憩、休闲、娱乐等功能的同时,还可承担调节城市旱涝、恢复城市生态系统等功能。雨洪公园的诞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考的路径―我们可以对城市公服设施和公共资源进行多种功能的复合设计,让资源同时具备公共服务性和生态性,进而改良城市问题。

参考文献:

[1]雨洪公园:哈尔滨群力国家城市湿地景观中国网

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方案篇5

【关键词】:湿地公园;植物设计;松雅湖湿地公园

【前言】:植物设计作为湿地公园整体建设的基础,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掌握湿地原有的植物资源,然后合理选择适宜植物品种,进行协调、搭配,完善湿地原有的自然景观及生态系统,呈现给游客一个完美的状态。长沙松雅湖湿地公园,就是一个相对成功的湿地公园建设工程,虽然项目还在建设中,但现有的植被,也很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1、湿地公园的植物设计原则

1.1生态可持续原则

湿地作为城市环境保护的重要因素之一,维持湿地的生态持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湿地具有生物多样化的特点因此在进行植物设计时,要考虑为湿地生物提供足够的生存空间。此外,要保持湿地的透水性,以及与周边自然环境的良性循环,保证陆地环境与水域环境的完整共存[1]。

1.2合理利用原则

湿地原有植物加以合理利用,湿地原有植物适宜原本的生存环境,生命力强,在保证原有植物的生存的情况下,进行植物种植设计,与其他植物合理搭配,提高其原本的观赏价值,也易于管理。

1.3植被演替原则

湿地生态公园的丰富植物种类,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进行植物景观设计时,要依据植被演替规律,设计符合生态系统要求的植物群落结构,保持生态系统的长期稳定。

2、长沙市松雅湖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

2.1概况

松雅湖公园位于长沙市长沙县北部,北至捞刀河,南至滨湖路,东至东六线北段和东八线南段,细致松雅河,占地面积489.62公顷。1973年围湖造田,2003年长沙县启动团结垸退田还湖工程,形成现在的松雅湖湿地公园。项目目前还在建设当中,该项目规划以松雅湖为核心,建设一个以湖光山色、自然生态为基础,集休闲、旅游、健身、娱乐、水上活动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湿地公园[2]。

2.2分区设计

2.2.1陆地分区。为满足公园的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采用分区设计的方式,不同功能区设计不同的植物景观,依据不同植物的特点,来满足不同功能区的使用要求。公园主要分为三个功能区:创智企业区、历史人文区、健康养生运动区,创智企业区的行道树,选取香樟树,香樟树适宜长沙的气候,生长速度快,且四季常青,有欣欣向荣之意;历史人文区的行道树是枫香,枫香秋叶变色,搭配长沙丰富多彩的历史、人文和艺术十分协调;健康养生运动区选取布迪椰子作为行道树,搭配沙滩区域,热带风貌的活力特色十分适合这一功能区。

2.2.2水域设计,松雅湖公园全面蓄水后水域面积达6000亩,公园内湿地植被种类众多,生物多样、丰富,在水域设计中,严格保育水质保障水量是项目重点,为搭配大面积的水域景观,设计柳岸莺啼的景观设计[3]。这类景观设计应用垂柳、醉柳、香樟、朴树、枫杨、红枫等植物,配以大面积水域,营造阳春三月,春意盎然的景观特点。

2.3文化设计

湘楚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一支独具风采的区域文化,在设计植物景观时,要对湘楚文化进行深入了解,将其融入到设计理念当中,合理选择植物品种并进行搭配,使植物的文化特点能够得到更好的体现。位于历史人文区的碧竹园,种植金镶玉竹、紫竹、刚竹、哺鸡竹、青皮竹等各种类的竹子,将潇湘名人园包裹其中。竹子坚韧,不屈不挠,寓意古代先贤,利用不同形态构件不同优美景观的同时,利用自身具备的文化特点,与名人园的幽、雅特色完美融合。

2.4特色设计

2.4.1茶园的设计。长沙县著名的产茶基地,茶文化由来已久,因此,在历史人文区设计一片茶园,用以展示长沙县浓厚的茶文化。茶园在布置上顺应地势种植高桥银峰茶,形成梯田式的视觉效果,在展示茶文化的同时,表现出有优美的视觉景观。

2.4.2梯田花阶。由于松雅湖的历史成因,规划时为纪念曾经的农耕记忆,设计了梯田景观,梯田花阶由种植水生植物的水梯田和种植各类花草的旱梯田共同组成,种植香蒲、黄菖蒲、水生鸢尾等植物[4]。水梯田采用分层种植的方式,选用的水生植物,多为挺水植物,基部沉于水中,扎入泥土中生长。水生植物本身就对于创建良好的生态系统有重要作用,能够净化水质,保持水体美观。

2.5空间特色设计

在进行植物景观设计时,建筑与植物有机结合,形成合理的空间分。植物的搭配,既能美化建筑的优势,又能掩盖空间不足的劣势。植物与建筑的协调搭配,能够营造舒适的植物生态景观。位于运动养生区的烟雨林,将酒店、漫步跑道、健身馆等隐匿于林中,利用香樟、木荷、红花木莲、独本女贞等植物,按照不同生长特点,分层次规划,将烟雨林打造成一个天然氧吧,同时将给在这里健身的游客营造一个幽静、隐秘的环境效果[5]。

3、湿地公园植物设计品种选择

在进行湿地公园的植物景观设计时,会涉及到大量的植物品种选择,在选择时,首先要优先选择乡土树种,能够做到适地适树;常绿植物与落叶类植物协调搭配,使四季都有景可赏;开花植物适当选择,花期会影响整个景观效果,适当选择开花植物,合理规划景观效果;尽量节约成本,选择植物保证生物多样性及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以长沙市松雅湖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为对象,简要分析了湿地公园的植物设计,目前项目还在继续中,生态雏形已现,吸引了黑天鹅等动物的到访。这一成功的湿地公园植物设计案例,值得我们在其他湿地公园的植物景观设计中借鉴学习。

湿地公园作为城市环境净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因此在进行湿地公园的建设中,要在保证湿地的可持续生存环境的大前提下,营造一个有地域特色的城市湿地公园。

【参考文献】:

[1]张瑞吉,王菲.浅谈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J].现代园艺,2016,19:115-116.

[2]孙桂玲.浅谈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的规划设计[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32:118-121.

[3]赵胤,张克.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初探[J].北京农学院学报,2012,01:77-80.

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方案篇6

关键词:衡水湖湿地公园景观设计

1.项目概况

1.1背景分析

衡水湖位于衡水市区西南方向,北倚衡水市区,南靠冀州市区,是距离城市最近的部级自然保护区之一。衡水湖又是京津冀都市圈重要的生态系统,是华北地区单体面积最大的淡水湖和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湖,湿地保护区面积187.87平方公里,蓄水面积75平方公里。[1]2003年6月,衡水湖晋升部级自然保护区。为全面恢复湿地生态,建设京南第一生态“后花园”,实现可持续发展,衡水市围绕湿地长远保护和发展,遵循以科学利用促深度保护的思路。[2]

1.2场地特色分析

衡水湖为浅碟形洼淀,由太行山东麓倾斜平原前缘的洼地积水而成,属黑龙港流域冲积平原中冲蚀低地带内的天然湖泊。湿地公园南至农场,北至滏东排河大赵桥,东至106国道,西至湖边,总面积24.9万m2。[3]湿地公园是衡水湖的重要景点,为游客提供游赏便利的同时也是展示衡水的一张靓丽名片,建成后将成为衡水湖生态旅游的门户标识与亮点。门户区不仅是游客进入景区的第一站,还是旅游的出发回归平台。所以湿地公园的设计要立足滨湖湿地特点,凸显湿地景观特色,立意自然、生态、野趣,力求通透、简约明快,形成有韵律感的林冠线、林缘线和透景线。

2.景观规划

2.1设计构思

由于湿地公园以环境设计为主,因此建筑体量较小,各栋之间相距较远,中间有山体、水域和树木相隔。在总体构思上,建筑设计从景观出发,造型富于个性而又融于环境之中。建筑造型的设计原型源于丰富多彩的大自然,将不同的自然形态提炼为一种造型元素,使每栋建筑各具特色,富于自然之理,得自然之趣。本次设计还特别强调了材料的使用,建筑外表面以朴素、自然为基调,尽可能使用各种天然材料和结构构件材料,如清水混凝土墙、木板等,同时考虑太阳能的使用,体现亲和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现有的地质地貌、建筑风格、风土人情等,确立衡水湖湿地公园为以“一依带水,滩湾成林,碧映绿环,绸带飞扬”为主题构思,以市郊休闲娱乐旅游、湿地植物景观生态旅游、生态农业观光和民俗旅游、美食旅游、科教旅游、疗养与康复旅游等为功能定位的综合性湿地森林公园。

2.2景观层次与空间序列

整个区域构成了“一核、两轴、三区”的格局,道路系统清晰分明,景观组织合理丰富。

区域的内部湿地部分是整个湿地公园的核心区域,简称“一核”。以核心区域为中心,周围分别设置了森林公园景区、重点保护区、生态保护培育区、湿生风景林抚育区,共同组成衡水湖湿地森林公园的主要风景游览区,形成“一区”。旅游服务功能区和大门景观管理服务区是公园内部两个综合区,内容包括旅游度假基地、度假别墅区、公园管理处大门景观区等,作为另外“二区”。规划按景观保护要求,划定保护功能区,沿规划边界线的保护区,是衡水湖湿地森林公园重要保护林地。

“两轴”:一是高级别墅区、中心区、入口精品区构成东西向轴;二是湿地生活体验区、林地休憩区、运动休闲区、野餐露营区构成南—北向。

根据现状地形和功能需要,规划提出“一带、一林、一湾、一滩、三个中心”的总体景观序列。规划注意结合地形,通过直线形和弧线形景观轴,将整个湿地公园的景点贯穿起来,形成有机整体。

2.2.1“一带”,即衡水湖文化展示带。碧波万顷的芦苇荡、波光粼粼的湖面、千姿百态的景观林、古朴淳厚的民俗风情,以景观建筑小品为载体,共同构成了衡水独特的风景线。

2.2.2“一林”,即趣味运动林。避开传统的运动项目,开展一些难度较高、较具挑战性的极限运动项目,成为趣味运动林的一大特色。具体的运动项目包括:直排轮、滑板、极限单车、攀岩、雪板、空中冲浪、极限越野、极限滑水等。

2.2.3“一湾”,即如意图案湿地湾。以如意图案勾勒湿地水景,营造吉祥如意、飘逸自然的地景艺术,通过植物群落营造、驳岸形态设计、水体造型等展示空间变幻,体现衡水滨湖新区的风尚时代感,凸显衡水的城市活力。

2.2.4“一滩”,即湿地浅滩。以自由曲线形态肌理结合带状景观岸线,运用栈道、游园步道连接各景点,使生态湿地呈现动感时尚、自然旋律之美,展现衡水水市湖城的城市魅力。

2.2.5“三个中心”,即入口服务中心、度假中心、生态湿地中心三大部分,以湿地保护、修复、再生为首要目标,同时兼顾湿地体验、生态认知等多种功能,从细节上全面体现湿地独有的内涵,体现人与自然生态、建筑与自然景观、旅游开发与湿地承载力的和谐统一。

(1)公园入口服务中心。该公园临近东湖大道,其入口景观构筑以孔雀羽毛、花伞和水珠为设计理念,广场灯柱与景观伞前后呼应,形成跌宕起伏的空间景观,强化入口景观的现代、简约、大气风格,成为城市入口的标志性景观。建筑内部分别设置客服中心、小卖部和售票处等。主要的景点有:

①雀舞倾城广场。位于衡水湖湿地公园入口,寓意开拓进取,从高空看,是一个孔雀开屏的造型,“屏”用于疏散进出口人流,孔雀头是一个音乐喷泉;在“屏”的边缘是一个大型花坛,吸引了游客的目光,彰显了喜庆、大气的入口新形象。

②湿地科普馆。采用参天大树形态为设计元素,运用轻质基质作为栽培用土建筑顶部,并加以适当绿化,结合科普观赏功能,融合湿地公园入口场地设计,打造生态、自然、和谐、统一的艺术景观建筑——湿地科普馆。

(2)度假中心。该地处于入口服务中心西侧,为别墅建筑庭院,整体设计采用历史标尺概念和大地艺术造景的景观手法,结合湿地水景观,达到现代时尚的景观效果。

水岸咖啡厅是在临风处设置的一所简约大气的现代观水景建筑,供游人在休闲娱乐之余,享受天人合一的生态景观意境。

(3)生态湿地中心。这是整个项目的核心。其入口建筑以生态绿叶为设计理念,将动感有序的建筑形式与广场空间形态有机结合,与湿地公园的生态主题相呼应。主要景点有:

①枕流栈道。水上凌空木栈道犹如一道金黄的绸带,浮动在水域上,在水汽缭绕的湿地湾中打造一个休憩与交流的平台,使游人在自然生态中体验生命的宁静,形成简约大气的现代景观形式。

②一镜衔天挑台。运用低碳技术,结合阳光板在湿地水岸岸边设置三个水岸观景挑台,供游人交流、驻足,看风起云升,观水天一色。

③观光塔。取层叠错落的荷叶之形态,呈现高低有序的形态之势,体验登高远眺的乐趣,并作为生态湿地公园的第一地标景观。

3.结语

衡水湖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运用生态学原理,遵循整体环境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从规划设计理念、功能布局等方面,阐述了如何在尊重场地自然风貌格局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场地自然风貌特色和资源优势,打造独具特色的,可供人们游览、休闲或进行科学、文化和教育活动的综合性生态湿地公园的手段,从而为我国当前生态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的创作实践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河北衡水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河北衡水湖自然保护区科考报告[R].2002.

[2]邓晓梅,秦岩,冉圣宏等.衡水湖部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价值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6,5(1):45-50.

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方案篇7

新城公园的参考样本

弹性城市的绿色海绵

在中国城镇化大潮中,越来越多的购房者选择在新城安家。一般而言,相比拥挤的旧城中心,新城往往对土地拥有更大的塑造空间和可能性。如今,大片绿地和公园出现在规划图上,但是除了城市景观之外,它们还应拥有何种生态功能?2012年aSLa获奖作品“群力城市湿地公园”再现了城市久违的湿地公园,湿地如同一块绿色海绵,净化和储存雨水,还有保护当地动植物、充盈储水层、提供娱乐空间等许多具体的生态功能,全面地促进城市发展以及房地产的升值。

近两年来,城市涝灾已成为困扰中国各大城市的难题。“到北京来看海”形象地展示了这座古城面临的新危机——过度城市化造成了地面渗透排水能力失调。此时,2012年在aSLa获奖的“群力城市湿地公园”成为解决城市涝灾的参考样本,尤其在中国城镇化大发展的背景下,涌现的新城需要提前考虑如何通过生态和景观设计,解决城市过度硬质铺装、绿化率低以及雨洪问题。

群力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位于哈尔滨东部的群力新区,总占地27平方公里,建筑面积约3200万平方米,绿地面积占16.4%,规划13-15年时间全部建成,总人口将近30万人。由于处于低洼平原地带,降水量又集中于6~8月(占60~70%),洪水时有发生。2009年,新区计划设计一座面积达34公顷的公园。选址场地原为湿地,但由于周边的道路建设和高密度城市的发展,导致该湿地面临水源枯竭、湿地退化、即将消失的危险。该项目设计的策略是建立“活性城市的绿色海绵”,将雨水资源化,既补充地下水,又J恢复城市湿地系统。成为具有再利用作用与美学价值的公共场所,为新区城市居民提供优美的游憩场所和多种生态体验,促进新城发展和周围房产的升值。

获奖点评

“群力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耳目一新!以突破性的设计方式开创了新的方向,提供了与众不同的景观效果。”

——2012aSLa专业评委会评辞

商业街景观参考样本

将公园搬入商业街

商业街上的人们总是拎着购物袋形色匆匆,但是powell商业街上能看到逛街者留在新建的小广场上休憩、晒太阳、聊天……这条商业衔位于旧金山市内最繁华的地区之一。景观设计师将曾经的停车位改建为一条美观实用的散步广场,又在其中注入了创意、科技手段和城市设计原理,为市民在繁忙的车流之间创造了一块安全舒适的环境。“将公园搬入商业街”之后,不仅逛街爱好者逗留时间明显延长,而且还增加了街道的吸引力,据统计平日客流量增加了18%。

散步走廊位于旧金山市中心,美国最繁华的步行道之一,仅次于纽约时代广场,街上有一些零售店和酒店。每年有750多万人乘缆车通过。这条街道的原有布局是缆车道、机动车道、停车位以及两侧的人行道。建成后的散步走廊代替了原有停车位区域。

散步走廊对原人行道两侧做了适当扩增,替代原来大约4500平方英尺的停车位,改为步行活动场所,包括新人行道、街头小品和两侧行道树。powell街原来是一条拥挤着人群的通道,加入散步走廊之后,创造了一个宜人的可停留的小广场,从而使得步行者更惬意地融入都市环境。景观设计上通过延展“街道家具”的表面结构,创造出一种新的连接方式,在逛街者和街道上店铺、铁轨缆车之间创造了联系。延展的表现结构也同时连接了座椅、种植池、扶栏和电线杆,它们就像从人行道上浮现出的城市街道雕塑。

获奖点评

“令人惊叹的工业设计方案。一般的‘街道家具’都是亲切便利的,但是这套方案却对原有设计方式提出了挑战,以汽车设计的科技概念表现‘街道家具’,看起来如此简捷又十分前卫。”——2012aSLa专业评委会评辞

旧址景观改造的参考样本

脱胎于采石场的庭院

在进行房地产开发过程中,景观该如何避免复制?如何减少对原有地形地貌以及历史文脉的破坏?2012年aSLa获奖作品“对采石场的重新排序”给出了可参考的案例。这里在上世纪50年代曾经是采石场,如今大部分屋主选择忽视这段历史的存在,原有地表被常见的大片郊区草坪覆盖。而这个项目却反其道行之,表达了对这片原生自然环境和历史文脉的赞美,充分利用采石场的残留结构凸显出独特的粗犷气氛。

上世纪50年代的采石场,在新世纪已经一片荒芜——一半坍塌、一半被因无人理会而蔓延生长的毒葛等灌木所覆盖,中间簇拥着建筑师汤尼·史密斯在原址上建造的一栋钢结构别墅。直到2006年,一位建筑师购下这片土地,他决定修复荒废的房屋,并与景观设计师合作造园,这座花园应该拥有生动、现代的美感却无须浪费金钱并节约维护成本。最后,他们决定放弃郊区常见的草坪和泳池,转而表达对于采石场遗址、海岸线地貌以及大自然力量的赞美。

景观设计师对原生环境各个方面进行重新诠释和定义,长期废弃的石头经过精心设计成为景观中粗犷的底色,贯穿于不同形态的地貌之间——从海堤的边缘延伸到采石场遗址、林地和家门口的庭院中。它们或构成曲折的小径、或构成错落的岸堤、或构成简捷的平面置于树下……以丰富的形式,表达了与过去历史之间的某种微妙关联。

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方案篇8

以生态恢复理念为指导思想,结合株洲市高新区新马河湿地资源的现状,阐述在湿地公园建设中遇到的限制性因素。

2.基于保护性建设思路,对株洲市高新区新马河公园进行了景观功能分区规划。

对新马河湿地公园的现状地形、交通、植物、驳岸等景观进行了生态恢复设计。

关键词:湿地;生态恢复;新马河湿地公园

abstract:the wetlandisa specialecologicalsystem andland resources, inrecentyearsdueto thedeterioratingenvironment in the areareducedgreatly. ecologicalprocessesand the constructionofthewetlandparkwetland restoration theory, startingfromthe neighboringHunan province Zhuzhoucity wetlandpark, exploretheoperationalmethodof theconstructionofthewetlandpark. Basedonthe concept ofwetlandecosystem,researchworkiscarriedout fromthefollowingthreeaspects:

1 bytheecologicalrestoration conceptastheguidingideology, combiningthecurrentsituationof wetlandresourcesinZhuzhou High-techZoneinthenew horseriver, the restrictivefactors encounteredintheconstructionofthewetlandpark.

2basedonthe protection of construction, the landscapefunction zoningofthe hi-techzoneofZhuzhouCity, thenew horseriver park.

3 onthenew HorseRiver wetlandpark status, traffic,terrain, revetment plants landscape of ecologicalrestorationdesign.

Keywords: wetland; ecologicalrestoration; new HorseRiver wetlandpark

中图分类号:tU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1-0020-02

1、前言

项目位于株洲市河西新马工业园新马河中游段,设计研究面积约为193公顷,全长约4250米。东起京珠高速,西至湘江,南北分别为新丰路和万丰路。

株洲市迄今都没有完整地湿地,只要有河道景观设计出现,就会有湿地。本次设计只是针对株洲市高新区新马河这样小型的湿地,但在建设方法上却为大型的湿地资源保护提供参考依据,同时希望株洲市高新区湿地公园生态恢复设计对株洲市民有教育展示意义。

2、湿地生态恢复基本理论

湿地生态恢复理论到目前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它涉及生态科学、水文科学、环境科学、等多门学科,在湿地公园生态恢复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1湿地的概念

湿地学在现阶段发展还不够完善,目前有关湿地概念的阐述将近60多种,〔1〕。美国学者认为:湿地是处于水域和陆地之间的过渡区,通常处于浅水淹没区和水位刚好达到或接近地表;日本学者认为:潮湿是湿地的首要特征,然后是土壤在要处于一定的饱和状态,达到一定的地面水位高,使植被得到很好发育。而我国学者认为:湿地为60%的水生植物在路缘区生长,水位在海平面6m左右的海区。

2.2湿地恢复的定义

湿地恢复是指受到损害的地方通过有力保护致使自然得到逐渐恢复的过程,当今湿地、河流、湖泊等环境遭到严重迫害,而学者主要运用湿地恢复理念解释现状,使遭受迫害的环境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2〕

2.3湿地生态恢复目标和原则

湿地生态恢复包括有力防御、尽力修复和全力重建。湿地生态恢复指对遭到严重破坏的并且丧失生态功能的湿地,在生态恢复理念的指导下,通过生态技术全力进行修复,修复不行在考虑重建,使湿地发挥本该应有的生态服务功能。〔3〕

2.4湿地生态恢复的方法

湿地生态恢复根据其策略和目标的不同,采取的生态恢复措施也大为不同。如湿地补水增湿措施;改善湿地酸化环境;阻止木本植物入侵和湿地得到演替;使湿地本土植被得到充分恢复。

3、项目概况

3.1现状分析

设计地块主要以平坦的农田和耕地为主,周边为典型的南方丘陵地貌。本次设计将整个新马河湿地公园划分成为三个大的区域,根据现状受损程度,设计相应的生态景观在三个区不同的的区域。

3.2设计依据

与株洲市“一江四港”设计在差异性与特色上进行分析,找寻和对比。

3.3设计目标

设计应以打造株洲独特的标志性湿地景观为目标,以新的公园管理模式为目标,做到建成后让自然做工,而不需要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为当下中国和世界的环境问题树立一面积极的旗帜。

3.4设计方案

3.4.1新马河维护性设计

一般自然河流湿地,其景观的基本要素是水系和植被,设计的基本原则是:最大限度的保留现状生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自然植物类型;结合湿地生态修复理念,对水系进行湿地恢复能力优化设计,对新马河的整体景观进行维护性设计。

3.4.2河道设计

新马河根据现状特色的景观采用与众不同的自然驳岸,采用植物护岸和片石干砌,片石驳岸能够提供更多的亲水空间三种形式的自然生态驳岸,结合木制自然生态平台、架空建筑等亲水设施,不同的景观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与景观更加融合,使湖岸更加生动自然。其驳岸处理方式和水生植物的季节性选择结合道路的布局,解决了季节水位落差带来的景观缺陷。并且在驳岸设计中,对亲水区域进行合理设计,通过自然栈道、亲水木平台等的基础设施设置满足人们的亲水愿望,同时考虑无障碍设施:设计科学合理的盲道,正确的残疾人坡道,这样使弱势群体得到很大的方便,同时在设计中使水体视线通畅。

3.4.3湿地生态恢复理念的方法及在设计中的应用

多样的水系流态使生态恢复的可能性得到提高,除了水生植物的合理搭配之外,增加水体氧浓度、水体与植物的接触时间及接触面的长度是关键。在水域空间处理上有以下5种方式。(1)保证多样的水体流态:多设计浅滩,合理引导水流向水岸流动,与河岸的水生植物或湿生植物接触;(2)曲折的河岸线:在保证不形成死水的情况下,多设计曲折的河槽,凸岸处种植植物的数量比凹岸大,这样可以增加水生植物对水体的阻力,接触时间和接触面得到增加;(3)横向种植水生植物群落

3.4.4种植设计

河岸带种植设计主要以湿生植物种植设计为主,包括新马河20年最大流量淹没区的乔灌木种植设计。河流缓冲带种植种类选择遵循了本土性和观赏性结合的原则,首先依据视线要求的种植空间设计;选择骨干乔木和灌木,以常绿植物作为背景,均匀分布在场地内,结合植物的观赏特性和生态习性进行搭配设计。

3.4.5功能设计

保持原有氛围,设计目标与原有生境保留相同;更新设计,主要为硬质景观设计,为市民提供集中的活动场地。

4小结

本文就新马河湿地景观设计的实践,以生态恢复理念为指导思想,在设计中提出了设计的方法和原则。但在实践设计中发现存在很多问题:如驳岸的设计过于单一,没有很好结合当代先进技术;湿地植物种类大都都是本土植物,植物形式单一;新马河湿地景观周边是居住区,这样在设计中就存在了安全性和生态性的矛盾。

参考文献:

[1]赵思毅,侍菲菲.湿地概念与湿地公园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方案篇9

【关键词】湿地、公园、文化、规划设计

中山市东凤镇属于西江、北江冲积平原,主要由西江以及北江所带来的泥沙在古海湾中淤积而成。全镇地势平坦,河网密布,多为鱼塘和含沙泥层。镇区内主要河道为镇北部的鸡鸦水道。和穗湿地公园项目就位于鸡鸦水道河段的细沙岛上。如何在公园规划设计中融入当地历史文化,体现文化主题,突出文化表现形式,是该项目的重要探索点。

一、项目背景与场地概况

东凤镇利用现状河网和过渡性的湿地打造公共空间,既有利于这些自然水道生态环境的养育、护育及修复,维护一个良好的湿地生态环境,又能在适度的范围内布置让人能够观赏、体验,甚至有科普科研意义的公共活动空间。

规划的和穗湿地公园位于东凤镇中东部细沙岛上,用地形态犹如浅滩上的戏水游鱼,整片规划用地属堤外滩涂地,周边主干路网完善,区域可达性强。和穗湿地公园建成后将成为中山市内面积最大的人工湿地公园。

二、景观规划设计中的文化表现形式

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文化表现形式主要通过公园的主题性、公园的开发利用方向以及公园的美化三个方面体现。其中,公园的主题性是以某种游乐的形态为目标,围绕该种游乐方式营造文化氛围,公园内的所有色彩、造型和植栽都围绕着这个主题服务,形成易于辨认的特质和游园线索。公园的开发利用方向则是设计者对用地利用的把握态度,例如是在设计过程中尽量保留自然遗迹,还是运用部分或大量工程措施进行改造的决策态度。公园的美化则是通过对公园的园林设计、景观小品、建设风格等形式上的塑造,突出文化美感。

三、湿地景观文化的表现类型

1、自然、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湿地景观文化

湿地景观设计不应单纯等同于一般的滨水景观设计。优秀的湿地景观设计,应是综合考虑其包含的生态系统的健康性。没有生物多样性参与的湿地是没有生命力的。在进行湿地景观设计的时候,我们需要构筑具有完整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的湿地生态系统,兼顾湿地生态良性循环和为城市市民服务的综合目的。

2、历史、人文的湿地景观文化

生于水边,长于江岸,以舟为家。岭南文化中的龙舟竞渡是从古代南越人的传统习俗沿袭下来。“水任器而方圆”,赛龙舟成了岭南人性格的最好诠释。随着歷史的发展,岭南龙舟文化将一些传说与民俗活动联系起来,形成了端午节的节日民俗活动。这项运动年月久远,传播并影响到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南宋时广东已有大型的龙舟竞渡比赛。

东凤镇的“五人飞艇”项目,其实是由中国传统中的龙舟演变而来,是东凤镇人民对龙舟运动的精简与提炼。作为岭南水乡的生动显影,五人飞艇的龙舟习俗在东风镇绵延逾千年,成为融入当地民众生活的一项传统运动。2012年,五人飞艇更被列入中山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法律意义上需保护的传承民俗。近年来连续举办的十届“五人飞艇”公开赛,吸引了镇内外70多支龙舟队参赛,每次比赛有近万人观看,成为当地一大盛事。

“一个民族文化的根基、一种精神文明的传承,需要载体。而我们所说的非物质的东西,民俗文化的东西,就依存在建筑等物质载体当中”,和穗湿地公园就承担着这样一个神圣的任务——以“五人飞艇赛”为文化主题,以民俗活动为文化载体,不仅营造贴近市民生活、被市民理解与熟识的公共性场所,更要为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提供保护。

和穗湿地公园将是一条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景观带,岭南文化在这条充满回忆的景观带中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印记。公园中的展示区将把普通民众的生活片段或是流传在百姓里的民俗典故一一展现,历史传唱。和穗湿地公园,将是承载东凤镇文化历史的画廊长卷,将是东凤镇里一道靓丽的风景走廊,是集人文、生态、科教于一体的城市景观。

3、科普、教育的湿地景观文化

在追求和穗公园湿地的审美价值和游憩价值同时,我们也应更加重视其生态价值和环境教育价值。湿地不等于通常意义所理解的滨水区或滨水景观。它是具有完整意义的生态系统,它拥有完整的生态系统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其提供给人类的生态系统服务也应该是完整的。通过设计的引导,环境的教育,改善人与自然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湿地景观文化中最需要重视的一个环节。

4、美学角度的湿地景观文化

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的美学文化,应体现大众的审美需求。湿地园林化的理念,就是以审美的角度进行设计,将设计者的思想、美学观和价值观用一系列的手法通过景观解构、建设风格等形式体现出来。

此次和穗公园湿地规划将坚持将生态功能的保护欲恢复放在首位,避免湿地景观的破碎化,尽量保留桑基鱼塘的道路形式,局部保留原有鱼塘,以自然为主,并进行细微的人工干预。整个公园将以开敞式为主,通过点、线、面的传统美学设计手法串联起各个功能区域。

四、规划设计方案中的文化要素解析

和穗湿地公园中蕴含着六大文化要素。

1、自然生态水系

湿地公园地处新沙岛对岸,紧邻鸡鸦水道,周边水网交织、河道纵横。风景原始古朴,水乡风情浓郁,两岸植物丰富、风景秀丽。水,既是整个“湿地公园文化景观”的基本载体,也是景观的首要组成要素。作为鱼眼点睛之笔的人工湖,是基于现状鱼塘水系开拓出来的大面积开阔水域,紧随其后的桑基农田,体现了湿地公园源于自然,归于自然的”道家”文化。

东凤镇和穗湿地公园(文明林)规划设计总平面图

2、江河入口的带状空间

湿地公园位于鸡鸦水道的河口处,滩涂平缓悠长,适于延滩涂布置休闲步道,形成步步为景的观赏层次,呈现出一面为水、一面为林的文化空间特征。

3、水林相间的景观格局

公园力求保持原生态的自然格局,打造一个较为安静休闲的景观空间,形成水林相间、独特而丰富的景观格局,为人们营造出一个观景互动,交流,休憩的舒适场所。是湿地公园文化的整体架构。

4、人文与自然结合的景观单元

人工湖、文明林、天后宫、莲花池形成了一个个姿态迥异的系列景观单元。“文明林”,是中山市“森林围城”绿色行动的主打项目之一,通过种植主题,赋予树木人文色彩,体现追求和谐的生活文化思想内涵。天后宫,则寄托着人民对妈祖的崇敬与纪念。这些景观单元或借助自然风光,或依托人文古迹,体现出系列型的观赏主题和情感关联,成为湿地公园文化的支撑要素。

5、龙舟观演区(五人飞艇)

五人飞艇比赛是整个湿地公园文化中最具影响力和价值的核心要素,是“自然与人的联合作品”。五人飞艇观赛场地设置有中央观赛龙舟主题广场,赛时可提供300个参观席位。广场的北侧预留龙舟文化展示区与龙舟博物馆,体现出东凤地方文化。

6、特色植物

利用本土丰富的植物资源,以简洁、大气的造景手法营造充满亚热风情特色景观。在湿地水域中种植荷花、荇菜、茭白、莼菜、芦苇等具有净化水质作用的水生植物以及开花植物鸢尾、千屈菜等,利用浅水处种植柳树、芦苇、水芋等,为水鸟提供栖身之地;陆上保留原有的柑橘、荔枝果林,增加人工蜂房等元素,造就一派返璞归真的田园风光。以具有体量感的整形灌木营造空间纵深感。高层植物以挺拔树种形成竖向线条;底层植物以带状分布形成清晰的层次,突出不同色彩高度的配合。

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方案篇10

关键词: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研究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a

前言:近年来,湿地的作用在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其强大的复合性生态功能对整个生态环境具有突出贡献。湿地有其他生态系统所不能比拟的物种基因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等功能,是生物多样性在自然界的重要支撑。在城市建设发展中,湿地的建设也起到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生态水平的重要作用,同时结合城市的经济、人文、历史、游憩等多方面因素,增强了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一、我国湿地公园现状

湿地具有强大的蓄水功能和防洪抗旱能力,在沉积营养物质以及调节区域环境气候方面也表现突出。湿地的这些功能对于城市的建设具有极大意义。城湿地公园的建设,对保护城市生态以及改善城市环境等多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同时还发展了教育、游憩休闲等社会公共功能,从多角度出发,对城市进行有效生态的保护。

1.1湿地公园的概念

湿地公园是介于自然保护区与传统意义上公园之间的、具有一定规模的自然湿地区域,也是基于生态保护的一种可持续的湿地管理和资源利用方式。它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新型湿地资源保护模式,是缓解湿地资源保护与城市化进程矛盾的一

次有益尝试。实践证明,湿地公园建设在我国生态保护领域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并得到各级政府的积极响应,湿地保护工作已上升到党和国家层面的战略高度。当前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还处于探索阶段,存在着诸如主题不突出、认识不统一和重申报轻管理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妥善处理正是湿地公园朝着良性健康方向发展的先决条件。

1.2我国湿地公园建设现状

我国在湿地公园研究方面起步晚,系统知识不是很完善,很多尝试性的湿

地公园的建设都是治标不治本,大多没有充分考量生态健康的价值尺度,较国

外多领域湿地建设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当然我国近年来建成的湿地公园也有

了长足进展,例如:山东省荣成市桑沟湾城市湿地公园、江苏盐城湿地生态国

家公园、广东珠海淇澳红树林湿地公园以及北京三里河湿地公园等等。这些湿

地公园的成功规划,不仅为城市带来了良好的空气,水源等自然资源,还提升

了城市的整体形象,加重了旅游业的发展比率,使得我国的湿地公园的建设进

入了快车道。

总体来说,我国近年来湿地公园的建设有了长足进步,也开创了一些结合

当地实际的特色建设。主要的研究领域也较为侧重湿地的整体保护,湿地生态

水平的检测和评价,主要动物栖息地的恢复和重建等等。开始系统的把湿地公

园建设与城市的发展进行统一的规划和利用,让湿地公园与城市相互作用,以

达到改善湿地条件,美化城市环境,整体调节城市湿度和用水等主要功能。当

然,较国外一些先进的建设规划经验而言,国内的湿地公园建设仍不能很好的

做到可持续功能,一些如雨水回收,污水处理等方面的处理仍显得较为薄弱,

不够精细。

二、湿地公园景观设计规划的方法

2.1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尽快出台《国家湿地保护条例》,并修改《土地法》中,将湿地的“未利用地”更改为“生态用地”,以更好适应当前湿地保护形势的需要,并为湿地保护提供法律保障;吸收当前国家湿地公园申报与建设的经验和教训,编制《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指南》,强化建设条件和要求,细化国家湿地公园评审标准和评审办法,以促进国家湿地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2.2规范国家湿地公园的总体规划设计

在总体规划设计中,应注意合理安排项目区与周边的农业及其他产业的结合,提升湿地经济的质量,同时在需要生态补水的地方,要经过严格论证,以避免新的生态欠账。同时在能力建设部分,应分别对湿地保护管理协调机构、技术骨干(能独立开展湿地监测、管理、恢复、湿地公园建设和评估)以及基层湿地管理人员(有效应用湿地指南)的能力建设提出明确要求。

2.3重视与周边农地的关系

周边农地应用缓释肥,加快节地型农业、节水型农业、节肥节能型农业的建设,奠定我国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农业生产基础。同时湿地公园与耕地之间要有一定缓冲带。

2.4探索多渠道投资机制

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改变当前湿地公园的投资难、建设难的问题,必须采取多元化投资,在保证湿地生态环境治理的前提下,制定湿地公园建设的优惠政策,引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以解决在湿地公园建设中存在的资金“瓶颈”。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要“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机制”。可通过设立国家湿地保护基金和制定相关优惠政策,推动设立第三方参与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机制。

2.5国家层面的湿地公园管理数据库

构建全国范围的湿地公园管理网络,实现智慧湿地公园管理,实现湿地、水、生物多样性的数据化管理和面积、生物入侵、侵占湿地的动态监测,通过远程会诊、会商,实现全国湿地公园的智能化精准管理,提高湿地保护和恢复的科技含量,各种信息收集。

2.6重视湿地文化挖掘

城市化不单是群众生活方式和水平的进步,也应是精神文明水平的提高。湿地公园是文化保护和传承的有力载体。规划设计应注重挖掘并传承地域文化,重塑具有时代感的地域文化特色,用设计的方法和生态的手段生动再现与该场所有密切关联的文化背景,使公园建设溶入了当地的文化精髓。让公众在领略湿地自然风光、认识湿地的同时,了解湿地科学、地域文化及其在生态文明进程中的作用,使其不仅发挥特有的生态效益,也成为提高公众生态意识的教育基地。

2.7形成新的景观整体

湿地公园的建设多围绕着水体展开,围绕着水的这个主题进行放射型设计。城市湿地公园的景观规划应当统筹水域与陆地,及其联结地带的各种生物和能量的交互和谐,尽可能多的联系周边不同的生态系统,一起统一于城市湿地公园总体的景观规划之中,促进其和谐共赢,形成新的景观整体,惠及周边生态环境。

2.8促进各要素自身的循环圈

努力促使构成景观规划的各要素能够进入良性的自循环,以此作为基本元素,纳入整体的设计方案,形成城市湿地公园景观类型丰富多样,以及景观特色化。湿地生态自身最为重要的循环当属水循环,水循环的恢复与利用是带动整个湿地区域生态自然化的关键,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地表水与地下水进行有力的补给与治理,可以促成周围土壤质量的改善,也可以满足植被生长需求。从整体上看,城市湿地公园应协调各方面因素,形成内部稳定而充实的自身循环,自我补给,带动周边环境,确保湿地的各种条件可以充分利用。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有利于提高其所在城市的环境质量和提升其知名度。

三、结束语

总之,从国家湿地公园建设中所反应的问题和策略来看,目前,我国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应主要着眼于两个方面,一是正确引导我国对国家湿地公园的申报热潮,使之既要“热情”,又要“理性”;二是加强对我国国家湿地公园的总体规划、体系构建及其相关科学问题的研究。国家湿地公园的建立,在保护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成为国家湿地公园不仅是一种荣誉,而且更肩负了保护湿地生态系统,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陈志毅.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探索研究――以鹰潭市西湖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为例[J].现代园艺,2014,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