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市政工程交通组织措施十篇市政工程交通组织措施十篇

市政工程交通组织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34:23

市政工程交通组织措施篇1

关键词:大型市政工程交通影响区域交通组织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大型市政工程的施工影响区域内路网交通流的重新分布,工程施工期交通组织措施的主要目标就是是通过道路时空资源的重新分配,使车辆在整个研究区域的路网上有序运行,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道路资源,并使车辆运行时间最短,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小施工所造成的社会、经济以及环境影响。因此,交通方案的制定必须从区域路网着手,充分协调交通与施工的关系。以上述问题及目标为导向,宏观与微观交通组织措施相结合,从工点、区域与路网三个层面,提出施工期交通组织三级调控体系,并结合大型市政工程的施工特点,有针对性的分类分析了相关交通组织措施,为施工期间的正常交通制定一个科学的、可操作性强的交通组织方案提供参考。

2.施工期交通组织原则特点

根据交通组织的一般原则,结合大型市政工程施工路段特殊情况,总结出大型市政工程施工期交通组织原则的几个特点:

(l)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以系统的思想,全局的考虑,保证路网上车辆的运行;

(2)施工作业路段交通管制要结合市政工程施工作业的特点、时间和周期、交通量、经济效益等因素,施工路段内交通标志的设置必须合理、前后统一,起到引导车流平稳变化的作用;

(3)施工交通组织方案确定后,尽量避免经常性的和大幅度的几何性的调整,如车道变窄、弃用车道、主要道路渐变等;

(4)当工程结束后,应及时拆除所有的交通控制设施,当施工作业出现短期停止作业时,必须及时拆除和更新不合适的交通控制设施;

(5)施工预告路段必须在下游施工作业路段所有的设施撤离后才能撤除,以确保交通安全;

(6)施工路段周边路段需要作相应的交通分流措施,疏导因施工引起的交通压力。

3.施工区交通组织措施分析

3.1大型市政工程施工区交通组织原则

(l)安全原则。在相关国家标准的基础上,要根据实际占用道路的类型、道路状况、环

境状况、施工作业区状况等,进行道路施工区交通路线的优化设计与安全维护设施的合理摆放设计,保障交通参与人员的安全。

(2)便民原则。在进行道路施工时,要尽可能地为居民的出行提供必要的行驶路线,尽

量避免绕行线路,尤其是对行人、骑自行车者等交通弱势群体。同时适当考虑残障人员的出行需求。

(3)分离原则。占用道路施工时,要进行施工作业区与交通区、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以及

行人等的分离,维持施工区良好秩序,以保障施工人员与行人、骑自行车者和驾驶人的安全。

(4)连续性、一致性原则。施工区路线的选择要尽量与施工之前保持一定的连续性与一致性,施工前道路的一些特征标志在不违背交通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保留,避免加重驾驶人经过此地时获取信息量的负荷,导致其手忙脚乱而造成事故。

3.2施工区人员交通组织措施

由于城市道路与公路干线交通功能的需要,加之施工技术和管理方式不断改进,在开放交通的环境中进行的施工项目和夜间施工项目越来越多,这也大大增加了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隐患。因此为确保施工人员在施工作业区的安全,首先需要提高施工管理水平。施工人员应穿着具有高度识认性的服装。在施工作业前,要着重对施工人员进行在靠近车辆的情况下如何工作的训练,提高其自我安全保护的能力。针对大型的施工作业区的不止须提前进行规划,考虑各种可能的活动需要以及可能发生的干扰,并且还需要进行方案的必选和优化。此外,还可以采取以下交通组织措施:

(l)施工作业区的边缘必须利用锥形桶等设施进行明确的标识,并且要明显地勾勒出交通线路,以保证施工车辆与人员的安全进出。

(2)悬空与地下设施必须进行定位并且加以标识,以防止对车辆与人员构成危险。

(3)速度控制。施工区严格遵守速度限制是保护施工人员以及社会车辆的重要安全措施。比如,确定施工区所需要的适当的速度限制标准,必要时可调低原来道路的限速值;另外可设置临时的雷达测速装置,同时加强执法,以控制车速。

(4)隔离措施。根据交通流的流量和速度、施工人员与车流的距离、施工区的线形、施

工的类型与持续时间、以及施工区是否有障碍物等因素,决定是否采用将施工作业区与交通流完全分隔的措施。实施完全分隔可利用临时的隔离栅、后部设置标志牌的卡车或其他类似设施。

(5)其他措施。保护施工人员安全的其他措施包括:扰动带、闯入警告设施、视频监控设施、可变信息板等,应根据施工地点的具体风险程度选择使用。

3.2施工区行人交通组织措施

行人的安全问题主要发生在城市的施工区,由于行人已经习惯了他们日常行走的街道,因此可能会忽略道路施工中明显增多的安全隐患。据统计,17%的施工区交通事故死亡人员多为行人。施工车辆没有预告,突然性的出现常常是危及行人安全的因素。其他施工器材的运行,也对行人有潜在威胁。为了确保行人安全,可采用如下交通组织措施:

(l)在施工区前方设置临时标志,引导行人改变通常的过街路线,甚至绕行。在施工区主动型的安全措施中,对行人而言,第一规则是/使行人避开施工区域。

(2)建立系统的标志、信息板、警告标识、标线,以完整的信息为行人提供安全指导。同时,要求施工人员承担为行人提供交通咨询,并规劝其不安全行为的义务。

(3)在施工车辆行进线路的前方,以及作业机械的前方设置警告标志,提醒行人有可能出现的车辆或者障碍。

(4)尽量保持人行步道的通畅与良好的隔离。如果需要阻断人性步道,必须提前设置醒目的警告标志,并提供绕行信息。

(5)必要时应画出标线,以指引行人通道的轮廓。

3.3施工区车辆交通组织措施

车辆在通过施工区时,即使在没有任何实现障碍的情况下,也会与其他车辆发生碰撞,或者在穿行过程中非常缓慢,大幅度降低运行效率,为安全付出过高的代价。此外,行经施工区的车辆经常在避让与其他车辆的碰撞过程中,又发生了与隔离设施、交通标志、施工车辆与器材,或者与施工人员及其他行人碰撞的事故。统计表明,1998年至2002年,美国的施工区共有4400人死亡,其中85%是行经此地的驾驶员或行人;在施工区的交通事故中,社会车辆驾驶员的致死率最高,并且,多数死亡事故发生在限速高于80加/h的道路上。在施工区交通事故中,追尾碰撞比例最高,这是由于前车突然减速或停车而造成的。为确保施工区行经车辆的安全,可采取以下措施:

(l)增强施工区的警告标志,这可以保持驾驶员的警觉。通过交通电台等手段宣传通过施工区的安全驾驶行为,保持正常的行驶路径。

(2)通过辅助的,临时的信息板,通行驾驶员在夜间正确使用夜灯,并注意前车的刹车灯。

(3)设置提前预警、并且多次提醒的交通标志,及时告知驾驶员并入正确的行车道,并使其对车道封闭的方位有正确的把握。

(4)提示驾驶员是适当增大车距。

(5)在施工区严格执行速度限制,国外建议对施工区的超速行为实行双倍罚款。

(6)增加临时信息板,提醒驾驶员,施工人员可能就在紧邻其车辆的地方。

(7)驾驶员自身应当遵守施工区的换车道规则,只有在确认交通流状况允许的情况下才变化车道。

(8)可采用的交通标志包括:前方施工标志,双向行驶标志、绕路提示、施工区结束标志、行车道变窄标志等。

市政工程交通组织措施篇2

关键词:市政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措施

abstract:thecurrentproductionsafetysituationisgrim,municipalengineeringsafetymanagementworkhard.thisarticleattemptsfromthesafetyfacilitieson-sitesafetymanagement,safetymanagement,safety,technicaleducationandsafetyinspectionareanalyzed,emphasisonsafetymanagementofproject,topromotethesafeandcivilizedconstructionsite.Herewouldliketoownexperiencegivessomemethodsandmeasuresofsafetyguaranteesystemconstructionsite.Fortheexchange,pleaseenlighten!

Keywords:municipalengineering;construction;safetymanagement;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99

一、施工现场安全组织管理

1.成立工程项目部,明确各成员的安全生产责任。

为了统一协调整个工程的施工顺序,确保工程的工期、质量、安全,有必要设立工程项目部。项目部设项目经理一人,分管质量安全的副经理一人,并分设工程技术负责人、质量安全负责人以及其他方面的负责人。项目经理对工程施工安全全面负责,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副经理是安全生产直接责任人;工程技术负责人负施工安全技术责任;质量安全负责人负施工安全管理直接责任。

2.建立现场安全管理小组

现场安全管理小组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根据工程施工情况,向各施工单位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交底,并监督检查安全制度的执行情况、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员工安全教育、安全学习的实施等等。各施工单位均应成立相应的安全管理机构,并确定安全责任人,负责本单位施工范围内的安全管理,并服从项目部安全管理小组的安全检查、监督。参加施工的各民工队伍均应确立安全责任人及兼职安全员,负责管辖范围内的安全管理工作,并服从上级安全管理机构的安全检查、监督。

二、现场设施要符合安全要求

1.平面布置

在施工组织设计(或方案)中,必须有详细的施工平面布置图。它包括:临时施工便道,临时施工用电线路布置,各种管道、仓库、加工车间(作业场所)、主要施工设备位置及现场办公室、生活设施、民工宿舍等都要符合安全要求;工地四周或作业场所应有围护设施,现场办公室门口应挂工程名称、施工单位铭牌。办公室内张贴施工现场平面图、施工概况表等;在适当的位置悬挂各类安全纪律、安全标志、警示牌和安全操作规定等。

2.交通改道和临时便道

市政工程大多是城市改造工程,即在原来的道路或交叉口作扩建或加建施工,一般情况下,是不能进行全封闭施工,要维持原来的通行状况。为使交通顺畅和正常施工两不误,故需增设临时便道。这就要求开工前,应先将交通改道,临时便道采取何种措施等向当地交警部门提出申请,经当地交警部门批准后方可进行临时便道的施工。临时便道必须设有明显的警示标志,设临时交通指挥员配合交警,指挥疏导车辆流通,确保交通畅顺。

3.现场材料机具堆放

施工器材、机械设备,都应按平面布置图规定的地点分类堆放,做到整齐划一。各类材料的堆放不得超过规定的高度。施工过程应将剩余废料、现场拆下来的模块、支架顶棚、脚手架杆件、贝雷架构件等及时清理回收,并按指定区域堆叠好。施工使用的油料、油漆、稀释剂应该存放在通风良好、严禁烟火的专用仓库。沥青应放置在干燥通风的场所。仓库门口,应悬挂安全警示牌,配备足够的灭火器材。

三、施工现场安全技术管理

1.安全技术措施的组织实施和检查验收

工程开工前,工程技术负责人及质量安全负责人要将工程概况、施工方法和安全技术措施向参加施工的工地负责人、施工员和其他有关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每个单项工程开工前,应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交底。必要时还应向工地负责人、施工员提出安全技术措施中的具体内容和施工要求,以取得施工人员的理解,使安全技术措施得到落实。安全技术交底应有书面材料,双方进行签字并注明交底日期。

安全技术措施中的各种安全设施,如脚手架、支顶棚架、安全网的架设、施工用电线路、电气开关等的安装,洞口、临边的防护装置等都要列入任务单,布置落实、责任到人。完成后必须组织验收,合格才准使用。在使用过程中要进行经常性的维修,确保安全有效。

进行安全技术措施的交底固然重要,检查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就更重要了。技术负责人、质量安全负责人、编制者和各级质安员要经常深入工地检查安全技术措施的实施情况,及时纠正违反安全技术措施的行为,随时注意发现和补充安全技术措施的不足问题,使其更加完善、更加有效。各级安全部门要以施工安全技术措施为依据,以安全法规和各项安全规章制度为准则,经常性地对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各项安全措施付诸实施。

2.防火防爆

施工现场要明确划分用火作业区。如易燃材料堆放处、仓库;易燃废品收集点和生活区等。各区域之间的间距要符合防火规定,配备足够数量的防火灭火设施和器材,如防火工具(消防桶、消防用梯、铁锹、安全钩等)、沙箱(池)、消防水池(缸)、消防栓和灭火器。

市政工程施工有时需要使用雷管、炸药来进行施工,各类气瓶的使用量也相当大,因此,要重视并做好防爆方面的工作:一是炸药以及引爆品的储存、保管、领用都必须按规定严格执行;二是各种气瓶的运输、存放和使用要符合安全要求。气瓶的存放地点应距离明火10米以外,防止暴晒;气瓶要有防震圈、瓶帽等保护装置,瓶阀嘴禁止沾染油脂。手或手套和工具有油脂时,不准开启瓶阀;三是对各种可燃性液体、油漆涂料等都必须熟悉其运输、保存、使用的要求,并根据其性能特点采取相应的防火防爆措施,在运输、保存、使用时都要做好安全交底工作。

3.安全教育和安全检查是安全管理中的两项基础工作

(1)安全教育和安全学习

新职工(包括新招收的工人、管理人员、实习生、民工及代培人员)都必须经过公司、项目部、班组三级教育,经考试合格后才准上岗。新职工、民工大多在施工现场工作,所以必须抓好施工现场的安全教育。施工现场的安全教育一般为项目部级和施工班级(公司级一般在新工人到工地之前由公司质安部组织教育)。

项目部级的教育内容主要有:现场安全生产纪律、施工(生产)安全规程,机电设备、高处、基坑、吊装等作业安全规定、注意事项,防尘、毒、爆、火等方面的安全防护本领,万一发生事故如何抢救伤员、排险、保护现场和及时进行事故报告等方面的知识。

班组安全教育由施工队长(施工员)负责或由施工队质安员及指定技术熟练、重视安全生产的老工人讲解,内容包括本工种岗位、机械设备操作规程等安全知识,班组安全制度、纪律教育等。

安全学习是现场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每周一小时的安全学习一般由施工队长或施工队质安员主持,内容主要包括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令、安全法制和企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生产形势及各类事故例案及应吸取的教训。

(2)安全检查

现场安全检查的目的,就是通过检查发现隐患和落实整改措施,克服不安全因素,及时消除隐患,防患于未然。同时通过安全检查,了解和掌握安全生产动态,为分析安全生产形势,研究加强安全管理提供信息和依据。安全检查要坚持经常化、制度化。现场安全检查一般分班组每日巡回检查和项目部组织的半月检查。

日常的巡检是在施工生产中经常的预防性检查。其目的是能及时发现隐患,消除隐患,保证施工生产的正常进行。由各级安全员现场巡回进行,各级管理人员在检查生产的同时也应检查安全工作。

项目部组织的半月检查是由项目部领导带领,质安部门牵头组织,工会、人事、设备、保卫等部门参加对现场施工安全状况进行比较全面的安全检查。对现场安全检查中查出的安全隐患,须开具安全隐患整改通知单,作出限期整改,并由各级质安员监督检查整改处理结果。

四、市政工程施工现场安全控制的加强措施

1.加大重大危险源的控制、管理与检查

存在重大危险源的工程的施工必须编制有安全技术措施、监控措施、应急方案以及紧急救护措施等内容的专项施工方案;对存在重大危险源工程的施工单位应按专项施工方案严格进行技术交底,并有书面记录和签字,确保作业人员清楚掌握施工方案的技术要领。有重大危险源的施工作业,须有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监理人员进行现场监督,检查、验收情况应当做好记录。工程监理单位应建立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监理台账,认真编制实施细则和旁站方案,严格审查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安全技术措施、工程项目施工安全应急救援预案。

2.规范市政工程安全报监程序及安全生产监督档案管理工作

(1)安全报监工作程序:

施工企业填写《市政工程安全报监书》按规定收集整理安全报监所需资料办理意外伤害保险携带资料到属地建筑安全监督机构报监安监机构工作人员审查核实有关资料确定安全生产管理目标约定现场勘验时间2日内组织现场勘验签发《项目负责人安全生产职责考核扣分卡》送达《建设工程安全责任告知书》安全报监审批结论批复《安全报监书》盖章并发送各方建档。

(2)安全生产监督档案管理

市安监站统一安全监督档案管理形式,建立以市政工程项目为单位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档案。并把建档所需《市政工程安全生产监督卡》、《安全文明工地申报表》等由市安监站统一印制并送各区市安监机构执行。其档案内容:市政安全生产监督卡、安全报监书、扣分卡、扣分通知书、告知书回执、安全文明工地申报表及创建方案、执法文书、监管过程中形成的其它书面记录资料等。

3.统筹安排、跟踪检查

(1)对新开工程,严格把好安全报监手续关,严格工程开工前安全生产条件的审查,对不具备安全施工条件的坚决不予审批。

(2)加强对施工用电系统、起重吊装、深基坑施工、模板支撑等重大危险源的检查。

(3)对新开工程严禁使用建设部明令淘汰的塔机、简易临时吊架、自制简易吊篮、瓷插式熔断器等。并对在建工程进行安全生产大检查。

(4)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建立完善企业的安全生产应急响应机制,一旦发生安全事故,能够迅速启动应急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

(5)通过检查责令各施工企业针对其薄弱环节拿出具体可行的安全控制措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五、结束语

总之,市政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是既全面、又重要的安全管理,是市政工程企业整个安全管理系统中的缩影。因此,搞好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是施工企业安全管理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张立新.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与技术管理实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市政工程交通组织措施篇3

我任市公安局交警局办公室主任,之后,调任道路秩序处处长至今。道路秩序处设3个科1个中心(即:秩序科、设施科、整治办、道路清障中心),共有民警33人。此外,市解决道路交通“行路停车难”问题协调小组办公室(即“两难”办)也设在道路秩序处。道路秩序处的主要工作职责是:围绕缓解“两难”问题,积极协调市有关部门,落实公交优先,落实“规划、建设、管理、素质”四管齐下方针,优化交通组织、完善交通设施、建立健全交通秩序长效整治机制。同时,秩序处还承担烟花大会、无车日等全市各项大型活动的交通保卫工作,春秋旅游旺季和节假日的交通组织工作,反恐防暴等突发事件的交通应急处置工作的方案制定和组织实施;日常还负责全市临时占道、临时挖掘、大型工程、广告审批、通行证发放、道路、建筑工程的审查验收等工作。是交警局的主要业务部门。

二、履行职责方面

调到秩序处工作,是对我的一大考验。交警支队是我市缓解“两难”问题的主要责任部门,而秩序处又是交警支队缓解“两难”问题的核心。从某种意义上说,在缓解“两难”问题上有否做出成绩,不仅是衡量交警支队工作水平的标尺,也是对我本人履行职责情况的检验。

目前,我市城市化水平已接近70%,户籍人口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正处于机动化快速发展的时期,道路与机动车辆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从年我市放开小型汽车上牌政策始,至去年止,这7年间,老城区机动车年平均增量为5.9万辆。但从去年11月,老城区机动车月增量首次突破了万辆大关之后,截至今年9月,已连续10个月增量过万。老城区机动车保有量已达67万辆,是年的6倍。而与此同时,年至今,老城区道路里程数仅增加了40%,道路与车辆的供需矛盾越来越尖锐。

同时,受历史沿革和“三面云山一面城”的城市空间形态影响,我市向心性和钟摆式交通特征明显,加之被河流、铁路等阻断,城市路网呈北宽南窄的漏斗状,道路难以成网连片。此外,我市主要以平面交通与混合交通为主,城市上跨下穿及天桥、地道等立体设施总量偏少,机动车与行人、非机动车在同一平面通行,相互干扰,不仅通行效率相对较低,而且安全隐患突出。

以上种种矛盾,预示着解决“两难”问题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上任以来,我从基础工作做起,对城市路网进行了全面的调查,摸清了亟需打通的断头路、亟需建设的立体过街设施等,找准了影响城市道路通行效率的关节点和成因。依托市“两难办”的机构,在积极向规划、建设等部门建言的基础上,结合市政府今年为民办实事工作,因地制宜、因情施策,优化交通组织措施,改善通行秩序,想方设法挖掘道路通行潜力。虽然有些工作可能见效比较慢,而有些可能立即被迅速增长的机动车量所抵消,但交警支队和我始终把把“我们一直很执着,我们将会更努力”作为信条,面对挑战、面对困难,竭尽自己全部智慧和努力,百折不挠、想方设法去延缓“两难”问题的加剧。

(一)勇于实践,着力优化城市交通组织

市委、市政府对“两难”问题高度重视,黄坤明书记、邵占维代市长等党政领导今年已5次专题研究协调缓解“两难”问题,并把实施单行线、禁左等措施纳入今年为民办实事项目。抓住党委、政府重视的有利时机,我们始终以“道路资源精耕细作,道路渠化寸土必争、信号配时分秒必夺”的精细化管理理念为指导,把“增加供应”和“减少需求”统一了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寸土寸金的资源效益。在“增加供应”方面,提出了“平面交通立体化”的概念,将单行线、可变车道、潮汐车道、待行区等一系列交通组织和工程手段,因地制宜地组合在一起,并在国内率先创造了“直行待行区”、“可逆疏控道”等渠化方式,以空间换时间,挖掘道路潜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的交通。在“减少需求”方面,以建设全国智能交通示范城市为契机,把scats系统与本地混合交通的实际结合起来,逐个路口、逐条道路地优化信号配时方案,均衡路网负荷。其间,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1、突出旅游城市特点,精心组织旅游交通。作为国际风景旅游城市,今年又值上海世博会召开,旅游交通是今年我市交通组织的一大重点。为做好此项工作,年初,我们在加强与旅游、园文等单位协调的基础上,通过组织人员进行逐路、逐段的进行实地踏看,经过反复多次论证,3月初,我们制定了《年春季旅游旺季景区交通组织方案》。按照南线、北线的不同特点,《方案》综合采取了单双号卡口、单行、南线小循环、大容量优先、换乘等一系列交通组织措施。为确保旅游高峰景区道路交通的通行,我们通过对方案的提前进行试行磨合,逐步细化交通组织方案,至4月旅游高峰时期,我们对景区交通组织方案又进行了升级完善,将单双号卡口措施从北线延伸到南线。从春季交通运行情况看,该措施确保了景区春季及“五一”假日的交通安全畅通。在此基础上,我们及时进行了总结,又在今年秋季旅游旺季的交通组织中,结合申遗工作,以国庆长假为重点,积极倡导多乘员优先的理念,以小限制换取大方便。从数据看,公交运行周期等主要指标都比往年有了明显提高。

2、深化为民办实事项目,推出缓解交通拥堵系列举措。虽然某个地方形成堵点,但原因往往出自上游。因此,缓解“两难”必须将因地制宜和统筹兼顾结合起来,把单一的举措丰富成系列举措,打好“组合拳”。结合今年为民办实事项目,我们在开展大范围基础调查之后,一是全面推行路段“禁左”措施。今年3月份,我们制定了《关于年实施路段“禁左”措施的总体方案》,计划分3个阶段完成200个“禁左”点位的工作目标。在实施“禁左”过程中,我们充分考虑“以人为本”和“道路资源利用最大化”两个原则,对每个禁左点位均通过:“属地大队梳理上报、组织现场勘看调研、拟定初步方案、网上征求意见(属地大队同时上门征求周边单位居民意见)、集中讨论、确定实施方案、公告、组织实施”等8个步骤。如在对天目山路、曙光路、庆春路等城区53条主要道路段现状开放左转的点位进行了全面梳理排查后,经踏勘,按照整条道路“统筹考虑,统一设计”的原则,基本确定了27个禁左点位。在对每个禁左点位通过网络、平面媒体广泛征求意见,各属地大队开展上门走访活动,充分征求权益人意见后,我们最后确定了湖墅南路密渡桥路口等17个“禁左”方向,并于9月7日向社会通告,9月13日已正式实施。为确保每个禁左点位的科学合理,实施后,我们还专门组织开展回头看工作,对前期已经实施的禁左点位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按照“交通标志标线限制、人员现场管理、电子监控抓拍、物理隔离”逐级加强的原则,落实管理措施和优化禁左方向设置。截至9月底,我们已实施完成64个禁左点位,并正在实施79个禁左点位。二是积极推进单行措施,缓解区域交通“两难”。年初,我们对路网进行了调研排查,初步拟在老城区20条道路(路段)上组织单向交通。在实施机动车单向通行措施的总体方案中,我们确定了“有条件的支路先行、能结合停车设置的快行、涉及城区要道(含时段性)的慎行、区域性的统行”的原则,整个计划分为三个期实施。实施单行措施,我们与开展禁左措施一样均通过8个步骤。为减少单行措施实施时对交通的影响,我们对标志、标线的设置、信号配时方案的调整、交通宣传的实施等全程把关,确保各项措施科学合理。今年以来实施完成了白云路、小河支路、古新路、密渡桥路、塘河路等15条道路实行单向通行措施。下一阶段,还将对马市街、佑圣观路、金鸡岭路、直大方伯等道路实行单向通行措施。

3、听民声、重民意,最大限度的发挥道路资源效益。为最大限度的发挥道路资源效益,我们在深入开展交通组织优化工作中,牢固树立“跳出交警看交管、换位思考”的理念,听民声、重民意,对照“道路通行能力提高、秩序好、事故少、群众满意”的目标,坚持内外联动、上下互动、集思广益、多措并举的工作思路,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实践,研究交通组织优化措施时,优先考虑大多数人出行问题,以方便大多数人出行为准则,始终站在交通参与者、一线交通管理的角度考虑其是否有时空出路。如在开展中河高架的交通组织优化工作中,今年,有不少网民在19楼论坛“与交警互动”版块发帖反映:市中河—上塘高架由北向南方向,从文晖路上中河高架的机动车向左,到体育场路出口处经常与从上塘高架直行向右往环城北路口的机动车发生交叉,造成交通拥堵,频频引发事故。很快就有网友跟帖,提出了自己的治理办法。我们结合网民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进行了针对性研究。发帖广泛收集网民的意见和建议。3天时间里,收集到网友提出的建议和改进方案300余条。经过梳理,并实验研究,推出了中河高架环北立交路段文晖上口禁止左转进入体育场路的措施。此后,我们又发出《怎样在流量超饱和状态下协调高架与地面交通》等征集帖,向广大网友征求治理高架拥堵良方。我们对其中具有针对性和科学依据的建议和意见,经过分层次、分路段的两周实验后,公布了相关措施。相关措施在向社会公告后已付诸实施,从近期的运行来看,各项措施的实施进一步合理均衡了地面道路与高架道路的道路资源利用率,提高了高架的通行能力,缓解了高峰时期高架的交通压力。

我以为,单靠一个部门来缓解“两难”,能力有限。所以今年来通过内部征求一线民警建议、外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我们共实施完成交通组织优化项目33个。如莫干山路文晖路至文一路的潮汐车道、清泰立交桥的潮汐车道、文晖路胡墅南路公交专用信号、清江路富春路三桥下口车道渠化等交通组织优化措施,充分利用了道路资源,提高了路口、路段的通行效率,缓解了道路通行压力。

4、优化路网负荷,在交通需求管理上找出路。随着旅游西进战略的实施,周边的卫星城市以及相邻的省际旅游热点,吸引了相当数量的交通流。在不熟悉新建道路的情况下,这些交通流往往会穿城而过,给城区带来了不必要的交通压力。因此,我们通过合理组织我市的入境交通和货运交通,削减无效交通流,缓解市区交通压力。实施中,主要采取以下几点对策:一是完善过境交通的标志标线建设,加强诱导信息。过境交通原则上由绕城公路(外环)分散,并使入境交通在外环上进行一次空间均衡后再进入市区。二是靠近城市外环或城市入口设置客运换乘中心、货运集散枢纽场,使较大的交通流量的集散在市区外完成。三是设置多个城市对外交通出入口,减少局部路网压力。四是加强货运车辆通行证发放及监督管理工作。控制通行证发放总量,采取与违法情况、交通事故相挂钩的方式,并实行各办理点的电脑登记和联网,引导并逐步形成夜间运输、配送体系。以此来调节交通需求,均衡交通流时空分布,优化路网负荷均匀度。

(二)强化整治,努力营造优良的道路交通环境

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公安机关的法定职责。酒后驾车、违法变道等交通违法和顽疾,不但容易引发事故给群众带来不安全感,而且容易造成人为交通堵塞,影响道路通行能力,从深层次上讲,影响到了社会的公平正义。为彻底治理交通顽疾,规范交通秩序,提高道路通行能力,为人民群众出行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交通环境,我们“以抓秩序主业、以路面为主战场”,总结了XX年以来酒驾整治的经验,通过管理创新,建立健全了交通整治“1+x”长效工作机制。“1”即酒后驾驶,“x”是指各个时段其他重点违法行为(如当前主要整治违法变道、四小车、多次违法未处理等),同时配套完善的绩效考核、奖惩机制,从支队层面,对大队、中队进行工作质与量的扁平化考核和综合排名、通报。通过建立健全交通整治“1+x”长效工作机制,找到了一条抓秩序、保安全的新路,特别是酒后驾车、违法变道等交通违法查处量成倍增加,规范了交通秩序,使交通事故下降,通行能力提高,公众的生命安全得到了保护。今年来,全市组织开展了28次全市交通集中整治统一行动;共查处违法变道181886起;扣留“四小车”21023辆;查处酒驾违法行为13190起、醉驾违法行为1286起,暂扣驾驶证12727本、吊销驾驶证3本,拘留1180人,有23名涉酒驾驶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被抄送纪检监察部门。截至目前,全市因道路交通事故死亡513人,同比减少33人,下降6.05%;其中因酒驾引发的交通事故65起,同比减少29起,下降30.85%,共造成14人死亡,同比减少10人,下降41.67%。

(三)精心组织,确保各类大型活动安全有序

我市作为上海世博会环沪护城河工程的重要城市,肩负着艰巨的世博安保工作任务。面对各类大型活动多、要求高、时间跨度长等情况,为确保我市道路交通和大型活动安保任务的安全、有序,我们克服人手少,时间紧等困难,对每一项大型活动,都要经过多次踏看现场、反复修改方案、确定方案、设置完善引导管控标志(如春节期间市区道路交通设施的保障工作中,共制作摆放活动式标志牌973块,摆放警示帽1000只)、现场组织实施、工作进行总结评估等工作流程,确保了各类活动安全有序的开展。经统计,今年共完成大型活动200余项,如:世博论坛、烟花大会、年新春佛教文化活动、年亚洲杯足球预选赛、年市横渡江活动、阿里巴巴陶宝嘉年华活动、中国国际女排精英赛、第六届中国国际动漫节系列活动、迎接省双拥模范城市考核检查团等等大型活动的交通保障工作。

三、廉洁自律方面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无论是在办公室任职,还是到秩序处工作,我都能时刻警醒自己要始终严格执行廉洁自律规定,自觉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在日常工作中,一是坚持理论学习。注重政治理论和反腐倡廉典型事例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增强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坚定性,夯实自身的政治基础,筑牢拒防腐变的思想防线,增强抵御各种腐朽思想侵蚀的免疫力。二是坚持廉洁从政。始终按照工作权限和工作程序履行职责,坚持公平正直,不徇私情,正确对待、正确行使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勤勤恳恳为人,踏踏实实做事。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对重要事项未经集体讨论从不单独拍板决定,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上任之后,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全面梳理,一方面,简政放权,精简审批项目和流程;另一方面,进一步规范内部审批事项,落实责任,形成监督制约机制,有机统筹了质量和效率的关系。三是坚持以身作则。要求民警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民警不做的,自己带头不做。逐条对照党风廉政建设十个方面廉政内容,从未收送现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问题,自己为人始终做到待人诚恳、光明磊落,作风正派,没有“跑官要官”行为,不任人唯亲、不拉帮结派,不搞小圈子;严格要求并自觉管好自己的家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坚决按照有关规定和准则办事,不做有损于党和人民利益的任何事情,时刻保持严谨的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

四、下一步努力方向

如果说,在缓解“两难”等工作上,我们做出了一些成绩的话,我以为,要归功于党委、政府和上级公安机关的正确领导,要归功于广大人民对我们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尤其是在城市化进程中,地铁、道路等建设方兴未艾,对人民群众的出行造成了很大影响。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交通“两难”问题仍然存在,离大家的期望和要求还有不小的距离。下一步,我们将加倍努力地去做好各项交通管理工作。

一是改进工作作风,树立良好形象。推行货车通行证网上办理。10月8日交警通行证办证窗口搬迁入钱江新城“市民之家”后,将在交通信息网推出货运车辆通行证网上办理项目,进一步方便办事群众。同时,进一步简化交通影响评价分析审批流程。根据《关于认真落实省建设厅、省公安厅对重大建设工程开展交通影响评价工作的补充意见》(杭规发〔〕451号)文件精神,依法简化流程,加强过程监管,缩短审批时间,并推出网上办理服务,提高行政效率。

二是强化群众观念,巩固宗旨意识。进一步加快为民办实事的实施进度,按照市“两难”办半年度工作会议确定的目标和要求,抓好进度督查工作,确保按时保质完成。力争在10月底完成200个禁左方向的工作目标;11月底完成20条道路单行措施的实施工作。

市政工程交通组织措施篇4

为加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保障农村公路完好畅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2005〕49号)、《省农村公路条例》等法律法规及市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加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重要意义

农村公路是我市公路网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公益性基础设施。近年来,我市紧紧抓住中央、省和市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有利时机,大力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相对滞后,存在着管理养护责任落实不到位、养护资金投入不足、管理养护机制缺乏活力等问题,直接影响了农村公路正常使用和群众出行安全,制约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建立和完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机制,实现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正常化、规范化,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以下简称各镇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重要意义,采取有力措施,扎实有效地做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

二、明确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目标

坚持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并重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落实市镇两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责任,建立稳定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筹集渠道,建立符合我市实际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机制,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纳入政府考核目标,实现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正常化和规范化,保证农村公路路况完好、路产完整,路权得到有效保护,培育竞争有序、保障有力的农村公路养护工程市场,全面提高农村公路养护质量和服务水平,保障农村公路安全畅通。

三、明确农村公路养护范围及工作内容

(一)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范围。按照国家规定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修建,经交通行政主管部门验收的县道、乡道和村道及其附属设施。

(二)农村公路养护工作内容。农村公路养护工作分为养护工程和日常养护。

养护工程主要有:大中修工程、改建工程、危桥改造和安保工程等。

日常养护主要有:沥青(砼)路面病害处治,路面保洁,路肩、边坡培修,桥梁加固及定期检测,沿线设施维护,绿化修剪,涵洞疏通,道路抢修,路政管理,突发事故应急处理等。

四、建立管理养护机制,明确职责分工

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保障投入、确保畅通”的原则,建立“机构精干、权责明确、运转协调、监管有力”的管护组织体系,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为辅、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筹措机制,逐步实现管养分离、市场化运作。

(一)建立农村公路养护分级管理机制

市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监督和指导,组织全市农村公路大中修以及县道的小修和日常养护工作。

各镇政府负责辖区内乡道、村道的小修及日常养护工作,受市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对县道的小修和日常养护一并管理。

(二)落实管理养护机构及工作职责

市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组建农村公路管理机构,承担全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具体工作。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全市农村公路的规划、建设和养护工程的组织实施;负责建设和养护资金管理使用;负责县乡路交通量和病害调查,建立农村公路数据库,统计上报农村公路养护情况;编制我市农村公路建设和管理养护建议计划,并组织实施;监督、指导、考核各镇政府农村公路建设和日常养护工作;组织受灾农村公路的抢修;依法实施路政管理,维护路产路权;负责处理县道的安全责任事故。

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派驻各镇的交通运输管理机构,按照规定的职责,协助各镇政府做好乡道、村道的管理和养护工作。

各镇政府镇村建设服务中心加挂“农村公路养护站”牌子,至少安排3名专职工作人员负责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其主要职责是:执行上级农村公路有关规定;负责编制年度建设和养护计划以及管理养护数据的统计上报;管理养护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完成年度养护目标;协助交通部门做好路政管理和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的实施工作;负责处理乡道、村道的安全责任事故。

村民委员会协助镇政府做好本村村道日常养护的组织实施工作。

市政府相关部门及广大群众要积极配合做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和路产路权保护工作。

(三)落实管理养护资金筹措机制

建立政府投资为主、多渠道筹措为辅、鼓励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筹措机制。市镇两级政府应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列入财政预算,逐年加大投入,逐步满足农村公路日常养护需要。

1.养护工程资金。我市年度养护工程项目计划编制规模原则上与上级切块补助资金相当;市政府安排计划规模大于切块补助资金的,县道由市财政配套,乡道、村道由各镇政府按不低于30%的比例配套。

2.小修及日常养护资金。按照上一年度养护成本和农村公路基础数据库中的实际里程,核算年度养护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县乡道小修及日常养护资金由市财政统筹;村道的养护资金由各镇政府筹集,通过村庄的村道,其村内部分可以由村民委员会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在遵循村民自愿、量力而行的原则下,采取“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和政府奖补相结合的方式筹集养护资金。

在确保落实市镇两级财政投入的同时,各镇政府及市财政、交通等部门要积极探索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筹集的新路子,广开筹资渠道,多方筹集资金,不断提高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标准和水平。鼓励利用冠名权、绿化经营权、广告经营权、路边资源开发经营权等方式筹措社会资金,用于农村公路养护。鼓励企业、单位和个人捐助农村公路养护资金。

五、强化工作措施,规范农村公路管理养护

(一)加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管理制度建设。市交通部门、各镇政府要针对我市农村公路现状和养护工作特点,依据《省农村公路条例》和《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办法》及其实施细则,制定和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和措施,进一步规范农村公路日常养护和养护工程管理行为,切实加强对小修和日常养护工作的监管,逐步实现农村公路养护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二)加强计划管理。农村公路年度管理养护计划由市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牵头,依据农村公路数据库中县、乡、村道的技术状况,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及各镇政府编制,经市政府研究,报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组织实施。

(三)加强日常保养和养护工程管理。市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加强对日常养护从业人员的岗位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确保满足农村公路日常养护工作需求;各镇政府要全面落实日常养护、养护工程和安全管理责任目标,严格执行国家、省市有关公路养护技术规范,逐步通过招投标方式,择优选定具备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和日常养护作业单位或承包人,实行合同管理。养护工程应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度、工程监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和质量保修制度,建立健全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保障体系,加强进度、质量和安全的全过程监控,保障安全生产,确保工程质量。养护工程项目完工后,要同步完善公路沿线安全设施和安全标志。

(四)加强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市农村公路管理部门承担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各镇政府和相关部门要与市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农村公路管理机构积极配合,加强对农村公路法律法规的宣传,建立健全路政巡查制度,依法查处占用、跨越、挖掘农村公路和超限超载车辆运输等违法行为,确保农村公路及附属设施正常使用,保障农村公路安全畅通。

市政工程交通组织措施篇5

1.1编制目的。

提高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综合防御和应急处置能力,建立健全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体系和运行机制,减少和控制灾害损失,维护经济社会运行秩序,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省突发事件总体应急措施》、《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措施》、《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措施》,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措施。

1.3适用范围及定义。

本措施适用于全市范围内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应急处置工作。

本措施所称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指由低温、雨、雪、冰冻等天气现象并发引起的自然灾害。

1.4管理体制。

(1)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下,实行综合协调、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

(2)各乡镇人民政府、办事处、场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处置工作。根据本措施,编制本地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措施,并报市政府备案。

(3)市政府有关部门按照职责负责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处置工作。

2.组织体系和职责

2.1组织体系。

2.1.1领导机构。

成立市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设在市政府。

指挥长:常务副市长。

副指挥长:各位副市长。

成员:市政府办公室、市委宣传部分管负责人,市发改局、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国土局、市建设局、市交通局、市农办、市水利局、市农业局、市商业总公司、市卫生局、市林业局、市粮食局、市物价局、市安监局、市气象局、市供电公司等单位主要负责人,市发改局分管负责人。

2.1.2办事机构。

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局。办公室主任由市发改局局长担任,副主任由市气象局局长、市发改局副局长担任,各成员单位分管负责人或办公室主任为成员。

2.2职责

2.2.1指挥部职责。

(1)统一领导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工作;

(2)决定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防御和救灾重大事项;

(3)协调相关乡镇、有关部门应急处置工作;

(4)决定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响应启动与终止。

2.2.2指挥部办公室职责。

(1)落实指挥部的各项任务;

(2)执行指挥部下达的应急指令;

(3)组织协调制定具体应急措施并监督执行;

(4)组织开展灾害损失及影响评估;

(5)负责信息收集与;

(6)负责指挥部日常工作。

2.2.3成员单位职责。

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责,承担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防御和应急,根据本措施建立本部门或本单位的应急措施或工作流程,并负责组织实施。

2.3咨询机构。

指挥部办公室设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专家组,由部分成员单位专家组成。专家组负责决策咨询、提出建议,必要时参与应急处置工作。

3.预防和应急准备

3.1灾害防御规划。

市政府组织开展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风险评估,编制灾害防御规划,统筹安排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

3.2避难场所准备。

市政府确定避难场所,设立标志,制订完善紧急疏散办法和程序,确保受到灾害威胁的群众安全、有序、及时转移到避难场所。

3.3队伍准备。

市政府加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承担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救援任务。各有关部门应建立专职或兼职应急救援队伍。

3.4培训与演练。

市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组织制定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培训计划,组织开展应急处置、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

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演练,提高应急队伍专业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

3.5宣传。

政府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居(村)委会应组织开展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和防灾应急、自救互救等知识普及教育。教育部门应指导学校将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防灾应急知识纳入教学内容。报纸、广播、电视、网站等新闻媒体,应采取多种形式宣传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防灾应急知识,提高公众应急能力。

4.预测与预警

4.1预测及信息报送。

(1)市气象局负责在每年月份组织低温雨雪冰冻天气预测会商,将会商结论报送指挥部及成员单位,并定期向指挥部及成员单位报送一次监测预报信息。当预报即将发生或已经发生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时,应每天向指挥部及成员单位报送监测预报信息。

(2)民政、交通、供电、通信、商业、粮食、农办、建设等部门应于月份对本系统防范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准备情况进行检查分析,并及时将检查分析报告报送指挥部办公室。

(3)当发生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时,民政、公安、建设、交通、供电、农办、国土、卫生等部门,应每天向指挥部办公室提供灾情信息和应对措施建议;当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引发重大灾情时,应随时提供信息。

4.2预警分级。

按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影响范围、强度和危害程度,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预警分为四级:一般(Ⅳ级)、较大(Ⅲ级)、重大(Ⅱ级)、特别重大(Ⅰ级)。预警分级参考《省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与传播管理办法》中的暴雪、寒潮、霜冻、道路结冰预警信号确定。

5.应急响应

5.1应急启动。

达到预警级别时,指挥部办公室组织专家组讨论。当专家组建议启动应急时,由指挥部办公室报指挥部研究决定。Ⅳ级、Ⅲ级由副指挥长宣布启动;Ⅱ级、Ⅰ级由指挥长宣布启动。

5.2应急响应行动。

5.2.1Ⅳ级应急响应。

启动Ⅳ级应急响应后,指挥部办公室实行24小时值班,并在1小时内主持会议,制订Ⅳ级应急响应行动方案;每24小时向指挥部及成员单位和市委、市政府提供一次灾害天气监测预报信息、灾情信息及应急处置情况。

(1)市气象局应组织天气加密观测,增加天气预报会商次数和预报时次,及时气象灾害预警信号。

(2)市交通部门应启动交通事故易发区域交通状况的加密监测,按交通应急措施采取措施,保证道路畅通;协调抗灾救灾人员、物资的运输;组织提供转移灾民所需的交通工具。

(3)市建设局应督导各有关部门组织清扫积雪、融冰化雪工作;组织抢修队伍,及时排除故障,防止停水停气事故发生;帮助和指导居民落实防冻保暖、安全用水用电用气的各项措施;组织检查建筑施工场所,责成建设单位在灾害期间停止室外施工,协助对建筑民工的妥善安置;负责保障城市供水、供气、公交等市政设施正常运行;保障城市主要交通干道通畅;会同工商部门对危房、临时建筑物、农贸大厅等场所以及广告牌匾、工地塔吊进行安全检查,及时疏散人员,防止倒塌伤人。

(4)供电部门应加强电网系统和电力设施运行监测,电力设施抢修人员进入待命状态,必要时应组织局部除冰,及时将影响和受灾情况向市政府报告。

(5)其他成员单位应当根据各自职责开展应急检查,做好应急准备,传播预警信息,启动相关应急措施。

5.2.2Ⅲ级应急响应。

启动Ⅲ级应急响应后,指挥部办公室实行24小时值班,并在1小时内召开会议,制订Ⅲ级应急响应行动方案;密切关注灾情变化,及时收集有关信息,每12小时向指挥部及成员单位和市委、市政府报送一次灾害监测预报信息、灾情信息和应急处置情况。

参加Ⅳ级应急响应的部门应在1小时内提升响应级别,分管领导应到岗指挥,增加应对措施。以下部门应在1小时内启动应急响应,分管领导到岗指挥:

(1)市公安局应监控治安秩序状况,维护灾区社会治安秩序,疏导交通,适时采取交通管制;协助有关部门在灾区开展抢险救灾;严厉打击各类趁灾实施的违法犯罪活动。

(2)市民政局应组织灾情核查和综合上报;根据灾害损失情况派出工作组指导救灾工作,协助受灾乡镇政府组织转移安置倒房和居住在危房中的群众;根据灾区需要及时下拨救灾应急款物,督促受灾乡镇政府做好灾民生活救助工作,保障灾民基本生活;负责申请、管理、分配救灾款物并监督使用,适时组织、指导开展救灾捐赠活动;负责组织协调灾后倒损民房恢复重建工作。

(3)市农办负责种植业和养殖业冻害监测,指导做好防冻防压准备工作,指导做好大棚、养殖场畜禽房舍的加固工作;随时准备派出农技人员指导农作物防冻救灾;负责掌握和核实农业受灾情况,分析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提出措施建议;制定灾后补救措施,组织农民开展生产自救。

(4)市卫生局应组织医疗卫生机构组建救灾防病应急队伍,随时准备赶赴现场开展医疗救援、救灾防病和卫生防疫工作。

(5)市商业总公司应组织灾区各类生活必需品的供应,组织粮、油、肉、蛋、菜等重要生活必需品市场监测,及时报告监测情况;会同物价局做好市场监管和平抑物价工作,维护市场稳定。

(6)市教育局应组织全市教育系统抗灾救灾工作,指导学校抗灾救灾;根据灾情调整教学时间,确保师生安全;动员组织学校开展除雪除冰工作,组织开展校舍教室安全检查,确保师生安全。

(7)市粮食局应做好粮食市场的调控和供应工作,确保灾民基本生活所需的粮、油供应。

(8)市工商局应依法打击囤积货物、欺行霸市等违法经营行为,维护市场秩序;负责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督管理,重点加强食品、食用农产品以及灾后重建所需农业生产资料、建筑材料等生活生产必需品的市场管理;协助政府做好因灾受损市场内经营户临时经营场地安置工作。

(9)市物价局应监测市场基本生活物品价格异常波动,及时查处相互串通、哄抬物价、扰乱市场物价等违法行为。

(10)市安监局应组织开展预防性检查、督查,组织专业救护队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开展安全工作的检查与监管。

(11)市旅游局应协调组织实施对因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滞留在景区内的游客和工作人员的救援工作,及时向本行业传递低温雨雪冰冻预警信息。

(12)电信、移动、联通等单位应及时对受损通信设施进行抢修,尽快恢复通信。

(13)其他成员单位应当根据各自职责开展应急检查,做好应急准备,传播预警信息,启动相关应急措施。

5.2.3Ⅱ级应急响应。

启动Ⅱ级应急响应后,指挥部在1小时内召开会议,部署应急响应工作,根据需要向受灾乡镇派出工作组,并向市委、市政府汇报应急处置情况。

参加Ⅳ级、Ⅲ级应急响应的所有部门应在1小时内提升级别,主要领导应到岗指挥,增加应对措施。以下部门应在1小时内启动应急响应,主要领导到岗指挥:

(1)市财政局应配合有关部门了解核实灾情,及时向上级财政部门报送灾情,申请上级财政救灾资金;会同有关部门提出救灾资金分配方案,报市政府审批后及时下达;加强救灾资金的管理和监督。

(2)市国土资源局应加强对地质灾害重点区(点)的监测和防范,发现险情时,及时向市政府报告,根据险情变化及时提出应急对策,组织群众转移避让或采取排险防治措施,情况危急时,强制组织避灾疏散。

(3)市水利局应组织、协调、指导水利设施、工程的抗灾抢险工作,加强安全检查,配合做好防冻除雪,负责灾后水利设施的修复。

(4)市环保局应对灾区环境污染情况进行监测、分析并提出处置方案。

(5)市林业局应按时统计上报有关林业受灾信息;派出工作组和专家组赴受灾乡镇核实灾情,协助指导受灾乡镇政府和林业站制订防灾应急对策,协调有关部门调拨林业救灾物资和资金。

5.2.4Ⅰ级应急响应。

启动Ⅰ级应急后,指挥部在1小时内召开会议,部署应急响应工作,明确防御目标和重点;随时向市委、市政府汇报有关情况;向受灾乡镇派出工作组指导工作,组织指挥重大灾情的抢险救灾工作。

所有成员单位进入Ⅰ级响应状态,主要领导24小时带班指挥本部门应急响应工作,确保与指挥部的联络畅通;应急抢险救援人员奔赴救灾现场开展救援;随时调用各种应急物资、装备、技术人员,及时补充应急物资、装备。市政府及各成员单位多渠道争取中央、省及咸宁市对我市应急工作的支持。

5.3社会动员与参与。

(1)受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影响的街道、社区、村组和其他区域应当按照应急指挥机构的决定、命令进行宣传动员,组织群众开展自救、互救,协助维护社会秩序。

(2)企事业单位应服从应急指挥机构的决定、命令,根据需要,做好本单位的应急救援工作,组织人员参加所在地的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

5.4应急终止。

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结束,灾害已得到有效控制,指挥部办公室组织专家组讨论后提出终止建议,报指挥部研究决定,由应急启动人终止令。

6.灾后恢复与重建

6.1善后处置。

(1)各乡镇和有关部门组织力量做好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善后处置工作,修复损坏的公共设施,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2)各乡镇和有关部门深入开展灾害损失核定工作,制定并实施救助、补偿、抚慰、抚恤、安置等善后工作计划,对征用的民用场所、设备、设施和其他物资予以恢复或适当补偿。保险机构应及时做好灾害损失的理赔工作。

6.2社会援助。

市政府依据有关社会援助制度,鼓励和动员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供物资、资金、技术支持和捐赠。市总工会、团委、妇联、红十字会和慈善机构应组织开展捐赠、心理疏导等社会援助活动。

6.3调查与评估。

应急响应解除后15日内,指挥部办公室组织专家组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造成的影响进行调查、核实、评估,形成灾害评估报告并报指挥部。报告内容包括灾害损失评估、预测预报情况、救灾情况和经验教训、对应急工作的改进措施建议等。各部门应将监测资料、灾情资料、工作技术总结、服务材料等进行收集并整理归档。

6.4恢复重建。

应急响应结束后,市政府立即制定恢复重建计划,迅速开展恢复重建工作。

7.保障措施

各乡镇政府和有关部门应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措施规定,切实做好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人力、物力、财力保障,做好安全保卫、交通运输、医疗卫生、通信等工作,确保应急处置与救援工作的需要,确保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保障恢复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7.1人力保障。

有关部门应动员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志愿者等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工作。

充分发挥武警和民兵在灾害应急中的骨干和突击作用。

有关部门应当为专业应急救援人员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和器材,减少应急救援人员的人身风险。

7.2财力保障。

市财政应安排应急工作预备费和一定数量的日常工作经费,保障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对工作的需要。

7.3物资保障。

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保障制度,完善重要应急物资的监管、生产、储备、调拨和紧急配送体系。

7.4基本生活保障。

民政部门应做好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确保受灾群众衣、食、住等基本生活条件得到保障。

7.5交通运输保障。

交通、公安等部门应保证紧急情况下应急交通工具的优先安排、优先调度、优先放行,确保运输安全和畅通。交通设施受损时,有关部门应当迅速组织力量进行抢修。

7.6通信保障。

通信、广播、电视等有关部门应做好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期间应急通信和广播电视保障工作,负责重大应急信息的传播。

8.表彰奖励与责任追究

市政工程交通组织措施篇6

关键词:特点;体系;

引言:

市政工程设施是基础设施的一个重要部分,工程质量的好坏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及公共利益,为确保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效益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市政工程质量管理必须严格把关。同时市政工程多数在城市内施工,战线长、露天作业、交叉施工、交通和环境影响大多是市政工程不同于其他建设类工程的一个显著特征,这也使得市政工程的安全管理有着显著的不同。

1市政工程的特点

要做好市政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首先要对市政工程的特点有所了解,然后才能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对策。市政工程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1作业场所多变,作业环境复杂

市政工程施工既有城市立交等高空作业,也有地铁等地下空间施工;既有跨河流的大桥施工,也有穿越山体的隧道工程;既有一次性作业,也有改造、整治等维护内容;既有主体工程,也有管线配套施工;既有郊区空旷的作业场面,也有市区交通拥堵地段的作业环境。因此,市政工程的作业环境有着相当程度的复杂性,这给安全管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1.2高处作业难度大,影响面广

城市市政高架、桥梁项目施工,不仅存在高空作业,而且往往下方两侧道路作为车辆、行人的交通通道,通行不断,对脚手架安全、高空吊装等都产生较大影响。安全事故一旦发生,往往可能伤及过往车辆及行人,影响面大,给社会带来一定损害。

1.3施工作业方法多样性

由于地理条件、地质情况等的不同,即使是同一种作业项目,其施工作业方法也可能不同,这也导致了安全技术及安全管理上可能存在很大的不同。

1.4作业环境差

市政工程由于露天作业情况较多,受天气、温度影响较大,气候的变化往往会严重影响到施工和生产安全。此外,受交通的影响,不少市区工程本身存在着较大的交通安全隐患。

1.5人员安保知识贫乏

目前,市政一线工人大量从农村中农民转化而来,缺乏市政工程施工经验,自身安全保护知识缺乏,对不良行为自控能力较差,人员流动性大,缺乏一系列的安保知识教育和安保制度的约束,容易造成这类群体中安全事故的发生。

1.6分包管理漏洞较多

市政工程存在不少分包情况,公司往往仅派几个技术人员到现场配合管理。人员配备本身不足,分管安全的专业人员更是少之又少,使得分包情况难以在施工期间建立和落实企业责任制,对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产生了较大影响。

2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

为了确保施工安全,需要依据市政工程的作业环境、作业方法、作业人员等生产特点建立严格而有效的施工安全管理体系,来避免或减少一般安全意外事故和轻伤事故,最大限度地确保施工中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2.1思想保证

做好安全管理工作,首先要处理好安全与思想的关系。常言道:思想是人体的灵魂,思想决定行为。人们做事,也总是离不开思想的指导。我国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作为安全生产的总指导方针,也正是要求我们从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采取各种可能的措施,将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或安全事故扼杀在萌芽状态,以最大可能地减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

要通过经常性的安全教育,从思想源头上提高职工安全作业意识,提高职工安全技术水平和知识。安全教育首先要提高职工对安全生产重要意义的认识,以增强关心人、保护人的责任感;其次职工必须熟悉施工工艺、方法,施工生产危险区域及其安全防护的基本知识和注意事项;再次就是结合自身工种特点,加强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技术知识包括特殊作业安全防护的培训教育。

2.2技术保证

市政工程的特点决定了施工生产中的安全技术涉及面广泛,需要解决的问题多样。技术保证就是要在对施工要求与安排、施工环境、技术设计、监控管理的要求以及相关事故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可能存在的事故要素(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起因物、致害物和伤害方式等),通过整理、分析、评价,建立起适应安全生产管理要求的、科学的技术保证措施,以控制或消除施工生产过程中的意外情况发生,杜绝重大安全意外事故和伤亡事故,避免或减少一般安全意外事故和轻伤事故,最大限度地确保建筑施工中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在贯彻实施安全技术措施时,要认真进行安全技术措施的交底;安全设施、防护装置实施应列入施工任务单,责任落实到班组个人,并实行验收制度;加强对安全技术措施实施情况的检查,并建立与之匹配的奖惩制度。对于大型体或大面积、结构复杂的重点工程,除在施工组织总设计中编制安全技术总体措施外,还应编制单位工程或分部分项工程安全技术措施,详细制定有关安全方面的防护要求。

2.3组织保证

企业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安全工作全面负责。企业负责人应在企业内部设置安全组织机构,机构的设置要体现高效精干,有较强的责任心,有丰富的现场实际经验,便于统一指挥、步调一致。机构负责监督、检查、指导企业的安全生产执行情况,确保安全指令的顺利下达,安全措施落实以及安全防护设施的到位。同时负责查处企业安全生产中违章、违规行为,负责对事故进行调查分析及相应处理。

一般来讲,安全组织机构的具体设置视企业的规模而定。大中型企业要有独立、专业的安全管理机构,小型企业则根据具体情况,可只设置兼职工作人员。对于工程队比较集中、工种不多、作业简单的项目,安全管理机构可只设到队一级,下面设一名专职安全员。对于大规模、复杂的项目,则相应组成相当规模的管理组织,配备足够的工作人员,要保证组织机构行之有效。

2.4制度保证

安全规章制度是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保证就是要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实现制度化安全生产管理。安全制度的制定依据要符合安全法律和行业规定,制度的内容齐全、针对性强。企业的安全生产制度,应体现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反映企业性质;应明确界定各级部门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责、权、利;应面向生产一线贴近职工生活,让职工体会并理解透彻。

一部合理、完善、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制度,有利于企业领导的正确决策,有利于规范企业和企业职工行为,有利于指导企业生产一线安全生产的实施,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加强企业的安全管理,最终实现杜绝或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生存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市政工程交通组织措施篇7

天津市防洪抗旱条例全文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防洪抗旱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防治洪水、沥涝,防御风暴潮和抗旱的有关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防洪抗旱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科学防治、全面规划、统筹兼顾、团结协作和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的原则。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防洪抗旱工作的统一领导,组织有关部门、单位,动员社会力量,做好防洪抗旱以及洪、涝、潮、旱灾害后的恢复与救济工作。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将防洪抗旱工程设施建设纳入本行政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高城乡防洪抗旱综合减灾能力。

第五条 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在市人民政府领导下,负责全市防洪抗旱的组织、指导、协调、监督等日常工作。

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在区、县人民政府领导下,负责本辖区防洪抗旱的组织、指导、协调、监督等日常工作,业务上受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

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防洪抗旱的相关工作。

第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依法参加防洪抗旱的义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对在防洪抗旱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 灾害防治

第七条 全市防洪规划,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海河流域综合规划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批准后的全市防洪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和平区、河东区、河西区、河北区、南开区、红桥区的防洪规划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编制。其他区、县的防洪规划,由本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全市防洪规划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八条 全市除涝、防潮等专业规划,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全市防洪规划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区、县除涝专业规划,由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全市除涝规划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城市排水规划应当符合全市除涝规划和水污染防治规划。

第九条 建设防洪抗旱工程设施,应当符合全市防洪规划和水资源综合规划。

受洪水、风暴潮威胁的单位兴建自保工程应当符合防洪、防潮、除涝规划要求和设计标准。

第十条 建设防洪抗旱工程设施,应当明确工程管理机构,安排运行管理经费,保证工程设施建成后的正常运行。

第十一条 已投入使用的防洪抗旱工程设施的管理责任人,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工程设施进行维护管理,并对工程设施的运行安全负责。

市和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防洪抗旱工程设施定期组织检查,对不符合防洪(含防潮)标准或者有严重质量缺陷的设施,应当责成管理责任人采取除险加固措施,限期消除危险或者重建。

水库大坝的检查监督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第十二条 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相关部门和有关区、县人民政府对山体滑坡、崩塌和泥石流隐患进行全面调查,划定重点防治区,并设立警示标志,采取预防和治理措施。

第十三条 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和区、县人民政府,提出划定饮用水水源和备用水源保护区的方案,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告。

第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大投入,完善排水设施和污水处理设施,实现雨水、污水分流,达标排放。

第十五条 本市鼓励对雨洪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雨洪水收集利用的具体规定和鼓励政策由市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应当因地制宜地建设雨水收集利用设施。

第十六条 市和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采取措施,在保证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充分拦蓄、收集雨洪水。

第三章 防汛与抗旱

第十七条 防汛抗旱工作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负责。

第十八条 市人民政府设立防汛抗旱指挥机构,负责组织领导全市的防汛抗旱工作。其办事机构设在市水行政主管部门。

区、县人民政府设立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在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和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执行上级防汛抗旱指令,统一指挥本地区的防汛抗旱工作。其办事机构设在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平区、河东区、河西区、河北区、南开区、红桥区的防汛抗旱办事机构的设定,由各区人民政府指定。

市和区、县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及其成员单位的职责分工由本级人民政府确定。

第十九条 本市的汛期起止日期为每年6月15日至9月15日。情况特殊时,市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可以决定提前进入或者延长防汛期。

当河流的水情接近保证水位,水库水位接近设计洪水位、海潮超过警戒潮位或者防洪工程发生重大险情时,市或者区、县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可以宣布进入紧急防汛期,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

第二十条 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区、县人民政府,根据国家批准的防御洪水方案,结合本市实际情况,编制本市洪水调度方案,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国家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备案。

第二十一条 市和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批准后的洪水调度方案、防洪抗旱工程设施和水资源状况,编制防洪预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防洪预案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变化,适时修改完善。修改后的防洪预案,按原程序报批。

第二十二条 水库和重要闸坝、泵站的管理部门应当根据批准后的洪水调度方案和防洪预案,以及工程设施实际情况,制定调度运用计划,报有管辖权的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批准,并报上一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备案。

第二十三条 水库和重要闸坝、泵站等防洪工程设施的管理单位,在执行调度运用计划时,必须服从有管辖权的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的统一调度指挥和监督。

第二十四条 市和区、县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各成员单位应当依据防洪预案的要求,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相关工作,并及时向本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报告有关情况。

第二十五条 有防洪、防潮任务的单位,应当根据洪水调度方案和防洪预案,制定本单位的防洪、防潮措施,征得所在地的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由有管辖权的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监督实施。

第二十六条 河道、水库、闸坝、泵站、海堤等工程管理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对工程设施进行巡查,发现险情,应立即采取抢护措施,并及时向所在地的区、县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发生重大险情时,所在地的区、县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当立即组织抢险。

第二十七条 发生汛情、潮情、旱情紧急情况,市和区、县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当向有关单位通报。有关单位应当采取相应措施,减少灾害损失。

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应当根据市和区、县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提供的汛情、潮情、旱情,及时向社会防汛抗旱信息。

第二十八条 在紧急防汛期或者其他发生汛情、潮情紧急情况时期,市或者区、县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可依照职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因抢险需要,调用物资、设备、交通运输工具和人力,取土、占地、砍伐林木;

(二)组织群众安全转移;

(三)紧急处置壅水、阻水严重的桥梁、引道、码头和清除阻碍行洪的障碍物;

(四)依法决定实施陆地和水面交通管制;

(五)其他应急措施。

市或者区、县防汛抗旱指挥机构采取以上措施,任何单位和个人应当服从统一指挥,不得阻拦。

调用的物资、设备、交通运输工具和人力,事后应当及时返还或者给予适当补偿。取土、占地、砍伐林木的,应当依法向有关部门补办手续。

第二十九条 在汛期或者其他发生紧急汛情、潮情、旱情时期,河道、水库、闸坝、海堤、泵站、码头、排水工程设施等的使用,必须服从市或者区、县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的统一调度和指挥;利用水工程设施和与防汛抗旱有关的水体从事旅游、航运、体育、餐饮、娱乐等活动,必须服从市或者区、县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的统一管理。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擅自启用防洪抗旱工程设施。

第三十条 市和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根据水资源条件、水工程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需求,编制抗旱预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三十一条 在旱情发生时,市和区、县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当组织有关部门,确定干旱等级,按照抗旱预案,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第三十二条 在旱情紧急情况下,市或者区、县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当按照优先保障城乡居民基本生活用水的原则,采取以下应急措施:

(一)核减用水计划和供水指标;

(二)暂停洗车、洗浴等服务业用水和高耗水工业用水;

(三)对机关、企事业单位、居民用水实行定时、定点、限量供应;

(四)启动城市应急后备水源;

(五)统一对地表水、地下水、再生水、淡化后海水等水源进行调配;

(六)组织车辆实行人工送水;

(七)临时设置抽水泵站,开挖输水渠道,应急打井,建蓄水池;

(八)必要时封堵有关排水、排污口门,保护水源水质;

(九)其他应急措施。

第三十三条 旱情紧急情况下的跨流域调水预案,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编制,经市人民政府同意,报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本市跨区域的调水预案,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区、县人民政府制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四章 保障措施

第三十四条 发生灾害后,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做好灾区的生活供给、卫生防疫、救灾物资供应、治安管理、学校复课、恢复生产和重建家园等救灾工作以及所管辖地区的水毁工程设施修复工作。

第三十五条 受灾地区的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当及时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对洪、涝、潮、旱灾害造成的损失和影响情况进行核实,提出减灾措施,及时报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

第三十六条 防洪抗旱经费按照政府投入为主、受益者合理负担的原则筹集。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提高防洪抗旱投入的总体水平,保证防洪抗旱工程设施建设资金及时到位和配套资金足额落实。

第三十七条 防洪抗旱经费主要用于下列事项:

(一)防洪抗旱工程设施建设、维护和修复;

(二)水文测报、旱情监测、通信预警、生物措施等防洪抗旱非工程设施的建设、维护和修复;

(三)抗洪抢险和水毁工程的修复;

(四)防汛抢险、抗旱物资储备;

(五)防汛机动抢险队伍、抗旱服务组织建设;

(六)防洪抗旱日常工作。

防洪抗旱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严格审计监督。

第三十八条 市和区、县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当按规定储备一定数量的防汛抢险、抗旱物资。

有防洪、防潮自保任务的单位应当储备必要的抢险物料,并接受市和区、县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的监督检查。

第三十九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防汛抗洪抢险专业队伍,配备一定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设备、车辆,提高防汛抢险能力。

本市鼓励组建农民用水者协会等抗旱服务组织。各级人民政府对抗旱服务组织应当予以扶持。

第四十条 在汛期或者其他发生紧急汛情、潮情、旱情时期,公安、交通、公路等有关部门应当保障防汛、抗旱指挥和抢险车辆优先通行,免收过桥(路)费。防汛、抗旱指挥和抢险车辆标志由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印制,市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核发。

第四十一条 市和区、县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当建立健全防汛抗旱信息系统,提高防汛抗旱预报、预警和指挥决策支持能力。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工程管理责任单位对不符合防洪(含防潮)标准或者有严重质量缺陷的防洪抗旱工程设施,未按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求采取除险加固措施,按期消除危险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逾期不改正的,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在汛期或者其他发生紧急汛情、潮情、旱情时期,利用水工程设施和与防汛抗旱有关的水体从事旅游、航运、体育、餐饮、娱乐等活动,不服从统一管理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视情节轻重和危害后果,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应当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拒不执行经批准的调度方案、预案的;

(二)拒不服从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统一调度和指挥的;

(三)擅自启用防洪抗旱工程设施的;

(四)截留、挤占、私分和挪用防汛抗旱经费及物资的。

第四十五条 对违反本条例的行为,法律、法规已有处罚规定的,按其规定处罚。

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六条 本条例自20xx年12月1日起施行。

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国务院设立国家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流域设立防汛抗旱指挥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的防汛抗旱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有关单位可根据需要设立防汛抗旱指挥机构,负责本单位防汛抗旱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以下简称国家防总)负责领导、组织全国的防汛抗旱工作,其办事机构国家防总办公室设在水利部。国家防总主要职责是拟订国家防汛抗旱的政策、法规和制度等,组织制订大江大河防御洪水方案和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划的调水方案,及时掌握全国汛情、旱情、灾情并组织实施抗洪抢险及抗旱减灾措施,统一调控和调度全国水利、水电设施的水量,做好洪水管理工作,组织灾后处置,并做好有关协调工作。

长江、黄河、松花江、淮河等流域设立流域防汛总指挥部,负责指挥所管辖范围内的防汛抗旱工作。流域防汛总指挥部由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该江河流域管理机构的负责人等组成,其办事机构设在流域管理机构。

市政工程交通组织措施篇8

    ××市作为交通部农村公路改造工程示范县,在去年就自筹资金8339万元,完成了440公里的农村公路改造,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油路。针对今年的农村公路建设,××市按照“突出重点、形成框架、分步实施、提升档次”的思路,以实施城区道路延伸、骨干道路改造、提高农村公路等级和实现柏油公路网络化为目标,合理确定了今年农村公路改建计划。目前,今年已新修道路206公里,占全年计划的80%。在具体工作中,市主要采取了以下几条措施。

    一、广开筹资渠道,落实配套资金

    为搞好农村公路建设,××市政府制定了相关扶持政策,并在国债资金及省市两级补助资金的基础上,采取“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办法,积极落实配套资金。为此,××市政府决定今年财政列支4500万元,银行贷款500万元,另外各乡镇采取财政承担一点,向银行贷一点,村集体负担一点,社会各界捐助一点等办法筹措资金,同时对于部分断头路、连村路采取谁受益、谁负责的办法进行建设。截至目前,配套资金已全部到位,保证了工程建设的需要。

    二、完善组织机构,强化组织领导

    农村公路改造工程建设投资大,涉及面广,需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科学决策。为此,××市政府专门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市长任副组长,交通、公路、财政、公安、经委、土地、林业、广播、电力、电信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村村通油路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交通局,具体负责全市的公路建设工作。有关乡镇也都相应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并抽调一名副职干部专门靠上工作,切实加强了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市政府专门召开了三次政府常务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并十天一调度,半月一检查,帮助解决工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了工程的顺利开展。

    三、开展廉政教育,落实廉政责任

    在加强廉政教育,提高自律意识的同时,全面建立和落实廉政责任制,规范建设行为。项目法人、施工项目负责人和工程技术人员、监理人员都签定廉政责任书,在工程招投标、监理、原材料采购和竣工验收等环节,大力推行“阳光操作”,并对农村公路改造资金实行专户专存、专款专用,杜绝挤占挪用,切实防止腐败问题的发生。

    四、落实四项制度 强化工程管理

    (一)全面规范招投标制度。为了增加工作透明度,进一步规范建设市场行为,××市根据去年“村村通油路”工作经验,对所有建设工程实行招标投标制度,严格把好市场准入关。规定具备法人资格和相应资质的单位方可进入建设市场,既看资质又重业绩;杜绝暗箱操作,严禁弄虚作假,严厉查处施工转包和违规分包。通过招标,择优确定了施工单位,为有效保证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创造了先决条件。

    (二)建立市乡两级项目业主负责制度。

    ××市在农村公路建设中实行双业主制,××市村村通油路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实工程监理为市级业主,负责国债资金、省补资金的管理;相关乡镇领导小组办公室为乡级业主,负责乡镇配套资金筹措和落实。签订合同时,两级业主的法人代表共同作为甲方,与施工单位签订施工合同。

    (三)严格落制度。为把监理工作落到实处,××市拿出112万元聘请潍坊市交通工程监理中心12名专业监理人员,对农村公路改造工程实施全程监理。××市交通局质监站也充实了多名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培训后持证上岗。这些工程监理人员在强化质量管理、控制工程造价、提高投资效益及施工管理水平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坚决实行合同管理,落实质量责任终身制。所有施工单位都签订施工合同,并严格实行合同管理。同时按照质量责任终身制的要求,层层签订“责任状”,做到横向到边、竖向到底,一级抓一级,一级促一级,层层有责任,人人有义务,并且所有“责任状”均严格按照档案管理要求存档,一旦工程出了问题,严格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五、建立质量保证体系,确保工程质量

    为确保工程质量,××市建立完善了“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企业自检”的三级质量保证体系。××市交通局质监站及村村通油路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同志工作在一线,对在建工程进行检查,随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保证了工程建设始终处于政府监督之下。并规定工程竣工后进行交叉验收,并由审计部门审核认定后,方可拨付资金。对出现质量问题的,资金暂不拨付,要求施工单位限期返工。其次,聘请纪检、监察、财政等部门对农村公路建设进行全过程监督。××市交通局还组织施工单位自检人员参加了交通厅和潍坊市交通局举办的质检人员培训班,并要求企业质检人员持证上岗,强化了施工企业自检工作。

    六、加强档案管理规范内业资料

    为保证工程质量,规范施工程序,××市严格了内业资料的上报程序:根据业主和工程监理的要求,各项目设立专职资料员二名,分别负责测量、实验资料的内业工作。测量、实验人员将原始数据交给内业人员整理,经工地总工对资料审查无误后与原始数据一并上报给监理,监理审查签字后,作为合格材料加以保存。若所报资料反映出实体工程不能满足标准及规范要求,则由监理人员监督施工单位整修或返工,直至满足要求。复测后的数据需经监理人员签字认可,合格后才能进入下一工序的施工。××市农村公路改造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安排专人进行农村公路项目的档案管理工作,对所有资料均按规定做到了归档管理。

    七、坚持建管并重 保证完好畅通

市政工程交通组织措施篇9

研究和指导流通体制改革,制订全市商贸发展规划;培育发展和完善商贸市场体系,合理安排商业网点;提出维护流通秩序的政策意见;负责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监测分析市场运行和重要商品的供求状况并组织调控;制订工贸结合、内外贸结合的政策措施;会同有关部门承担重点工业品和原材料的进出口管理;研究和指导重要商品市场建设、定点销售和管理工作;负责全市化学危险物品、剧毒物品经营安全的指导与监督管理以及经营许可证的审核与发放;负责全市民用爆破器材的专营、管理、审批工作;负责对全市各类商品和技术展览展销活动的组织、管理、指导和审批,规范各类商品和技术展销活动;管理工商贸的重要会展活动;组织实施内贸流通行业的产业政策;研究制订内贸行业发展规划、方向、重点、布局和经济技术政策;推进行业结构调整;负责行业统计工作,分析行业经济运行、技术指标和市场信息;研究行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并提出建议;指导内贸行业体制改革;指导商品猪基地建设,负责生猪屠宰定点管理;负责典当拍卖行布局和日常监督管理;负责全市餐饮业、旅馆业的指导与管理;指导商业、物资行业职业道德建设,联系商业、物资等相关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组织企业开拓内外市场。

技术进步科主要职责

研究提出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政策措施并指导实施;指导工商企业、金融机构及社会资金的投资方向;贯彻实施国家工商领域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并进行监督,负责外商投资企业技术改造项目的审批工作;研究提出鼓励企业技术改造的有关政策并组织实施;编制全市技术改造投资年度计划和中长期规划;研究提出技术改造投资总规模结构和资金来源,研究制订项目备案制的具体措施、办法并指导实施;负责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的审批、申报和组织实施工作;组织培育省、温州市“五个一批”重点骨干企业;负责全市工业园区管理工作;研究提出全市企业技术进步、技术引进和重大装备国产化的方针和政策意见;组织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负责企业信息化推广和应用工作,组织实施企业上网工程;指导和协调全市重点技术创新、重大引进技术消化吸收、重大技术装备研制、新产品开发等项目的实施;指导和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建设和产学研联合;组织和协调企业对外技术使用与交流;负责全市技术创新重点项目计划管理和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和认定工作;为全市企业提供国内外重要科技信息和服务;指导、规范、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建设。

企业科(行业科)主要职责

对各种经济成份的企业实行宏观指导,规范企业行为;研究提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针、政策和体制改革方案,指导全市国有企业的管理;指导和协调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改造和改制,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配合有关部门实施再就业工程;组织对市重点扶持的大企业、大集团的规划制定与培育工作;负责企业规模类型的划分和认证工作;参与企业治乱减负工作;指导全市企业兼并破产和协助有关部门积极做好职工社会保障工作;负责乡镇企业(中小企业)的改革、发展和管理等工作;起草有关发展乡镇企业(中小企业)的地方性政策措施和政策意见,经审议通过后组织实施;指导企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组织结构调整,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指导、规范为乡镇企业(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各类中介组织,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融资、技术、培训、信息、创业辅导等服务体系,会同有关部门指导乡镇企业(中小企业)的财务、审计、资产评估和资产管理等工作;牵头组织对乡镇企业(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培训工作;制订实施机械、化工、建材、轻工、二轻、医药、电子、信息、电器、广告等行业政策;研究提出促进行业发展的经济、技术政策;监督、检查行业政策实施情况;研究提出行业发展规划,推进行业结构调整;负责各行业生产许可证、准产证等的审核、申报和管理工作;抓好行业经济运行分析和宏观协调,研究行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并提出建议;负责行业协会的管理和行业体制改革工作。

综合科主要职责

监测、分析全市国民经济运行态势并提出对策建议,做好月度工业经济运行分析工作;研究提出全市产业发展的方向、重点和合理布局的建议及有关政策;组织重要物资的紧急调度和综合运输协调工作;负责重要生产要素的配置、协调、平衡工作;协调横向经济协作工作;综合分析近期全市国民经济运行和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协调经济总量平衡、结构调整、淘汰压缩落后生产力;研究提出近期经济运行调控目标、政策和措施;对经济运行中涉及财政、金融的政策性问题与资金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建议;负责起草全市经贸宏观性、综合性报告;收集、整理、分析和经济信息;会同有关部门指导乡镇企业(中小企业)的计划、统计工作。

研究提出企业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发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政策措施;负责有关资源综合利用、节能、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示范项目的规划;负责对高耗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节能审查和节能产品认定的审核,开展节能执法工作;推进以资源节约、综合利用为主要内容的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和设备改造;组织制订能源行业的专项规划和相关的政策措施;研究分析全市电力行业运行状况,参与协调电力供需、电网运行中的问题;参与资源综合利用、新能源电力项目的管理;参与研究提出电力价格政策,负责折让电量的分配,指导节约用电;负责全市农村电气化建设,指导农村用电工作;做好成品油(含燃料油)市场的规划、建设、运行和秩序整顿工作;负责对成品油(含燃料油)、煤炭经营企业的资质管理;负责报废汽车回收(拆卸)管理和旧机动车流通工作,组织协调工业环境保护,负责环保产业示范工程、产品(设备)、技术的规划管理和推广应用,并承担局属企业的环保、设备管理工作;指导并推广清洁生产工艺工作;指导新型墙体材料改革、推广工作。

办公室主要职责

协助局领导处理机关日常政务;建立健全机关各项规章制度;负责目标责任制的制订、考核、督查;负责局机关文秘、调研、重要会务、政务信息、宣传、政务公开、档案、机要、、保密、安全保卫、财务、资产、接待、车辆等行政后勤工作;负责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的组织办理工作;负责全局计算机网络建设和管理;负责组织起草工业、商贸方面的规范性文件,经审议通过后组织实施;负责普法教育工作;承办行政诉讼有关事项;负责局机关及所属单位思想政治工作、机构编制、组织人事、考核奖惩、劳动工资、教育培训、职称评聘、综合治理、计划生育及离退休干部的管理服务工作;负责指导局属单位的党群工作。

经济贸易局部门职责

一、监测、分析全市国民经济远行态势,调节国民经济日常远行;提出并实施近期经济运行调控目标、政策和措施,组织解决运行中的重大问题并向是政府提出意见和建议。

二、执行国家产业政策,组织制订和实施地方性产业政策措施及专项产业政策,监督、检查执行情况;指导产业结构调整,研究提出重点行业、重点产品的调整方案;研究确定、组织培育市重点骨干企业;联系和指导有关行业协会等社会中介组织。

三、制订工业、商贸方面的综合性经济行政措施等规范性文件草案和政策意见,经审议通过后组织实施;收集、整理、分析和经济信息。

四、组织制订行业规划和行业管理措施,实施行业管理;负责物资流通的管理;组织重要物资的紧急调度和综合运输协调工作。

五、参与全市能源、原材料、新型材料等重大建设项目管理工作。

六、研究和规划竞争性行业投资布局,定期公布项目投资引导目录;负责限上和涉及国家、省、市有关政策措施的技改项目报批工作;指导全市重大技术改造项目的组织实施;提出工业、商业企业利用国外贷款的投向;参与研究提出工商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的政策建议,指导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指导生产企业境外带料加工、装配业务;管理工商贸的重要活动。

七、研究和指导全市流通体制改革,培育发展和完善市场体系,提出规范流通秩序和市场规则的有关政策,检测分析市场运行和重要商品的供求状况并组织调控;会同有关部门制订和协调内外贸政策意见和进出口措施,商市发展计划局编制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宗重点工业和原材料的进出口计划;指导广告业发展。

八、指导各种经济成分的企业,规范企业行为规则,研究发展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的政策措施;研究制订全市国有企业改革的政策措施,指导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指导国有企业的管理、扭亏和减轻企业负担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实施再就业工程;参与指导企业直接融资工作;负责市政府重点扶持的大企业、大集团的规划与培育工作;协调解决企业改革中的重大问题,指导中小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指导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

九、研究企业技术进步的方针、政策意见,指导技术创新、技术引进、重大装备国产化和重大技术装备研制;研究提出全市企业运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的政策措施,组织制订全市企业高新技术发展、运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的规划和计划;负责工商企业技术改造的招投标工作;指导企业信息化的推广和应用工作,组织实施企业上网工程;负责除自然资源外的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工作。

市政工程交通组织措施篇10

交通基础设施是支撑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命脉。目前,我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尚未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建设过程中存在项目审批繁琐及征地拆迁周期长、难度大等问题。为加快推进我市交通基础设施(包括公路、轻轨、水运)建设步伐,现就加快我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如下意见:

一、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全面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我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十项民生工程之首,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市确立了2020年实现市域“30分钟生活圈”、镇区15分钟上高速以及基本形成港口码头“一港五区”格局的目标,通过干线公路网与港口码头的接驳,进一步带动我市物流业的发展,逐步形成水陆联运的良性运营模式。市政府出台多项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致力改革交通建设投融资体制,加快网络化、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都是构建“大交通”蓝图的重要举措。各部门、各镇区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立足大局,充分认识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全面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加快推进市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二、加强领导,强化职能,完善机制

(一)充分发挥交通建设领导小组的作用。市交通建设领导小组是市政府牵头成立的跨部门协调机构,负责统筹规划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协调建设事项、督促建设进度、监督建设质量,通过建立各项工作制度和健全长效工作机制,促进解决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工作制度如下:

1、交通建设季度汇报制度。市交通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季度收集项目建设进度情况及存在问题,以季报形式向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通报。

2、交通建设季度会议制度。市交通建设领导小组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听取项目建设的情况,分析、协调和解决存在问题,重大事项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

(二)明确各环节分工,实行部门负责制。

1、市发展和改革局、国土资源局、交通局、公路局、建设局、财政局、环保局、水利局、航道局、海事局、交通发展集团等相关单位在各自职责权限范围内,对项目审(报)批的各个环节负责,并按照“依法依规,简便高效”的原则,分解目标任务,简化程序,缩短办理时间。

2、项目业主要认真执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组织专职人员,提前并平行交叉开展各项工作,做好被征地群众合法合理的补偿、科学安排项目报批和建设等具体工作,及时提供用地报批所需的图纸等材料。对项目用地预审已批复、各项基建程序基本完善、征地拆迁合同或协议已签订并补偿到位、群众基本无意见、土地已基本交付且可供使用的项目,要抓紧组织控制性工程先行用地材料的报批,加快推进控制性工程开工建设。同时,项目业主要在国土部门规定的时间内组织项目总体用地材料报批,为全面开工创造条件;未能在规定时间内组织项目总体用地材料报批的,由市交通建设领导小组督促其书面说明情况,书面材料同时抄送市政府办公室以及市发展和改革局、交通局和国土资源局。

3、各镇区、各部门和项目业主单位对逾期未能完成各自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事项,要主动向市交通建设领导小组说明情况,由市交通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成立专项督查组督促落实,有关材料同时抄送市政府办公室。

三、加快项目前期审批工作

(一)实施联合限时审批,开辟绿色通道。为确保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时效性,缩短项目各环节审批时间,由市交通建设领导小组组织市发展改革、交通、规划、国土、建设、财政、公路、环保、水利、海事、航道、公安交警等部门就项目专项评估召开联席审批会议,实施联合限时审批,针对个别办理时间长的环节,采取灵活措施,特事特办,为项目的加快推进开辟绿色通道。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要抓紧组织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尽早明确线位,提前进行各阶段设计及评审工作,交叉作业,缩短前期工作时间。沿线镇区应积极配合工作的开展,对因路线方案未定而影响项目立项报批的,由市交通建设领导小组督导相关镇区限期解决。

(二)加强指导,积极主动跟踪。对于报上级部门审批的事项,市相关部门及项目业主要积极主动跟踪,特别是用地预审及用地材料报批、环评报告审批、项目立项(核准)等环节的进展情况要定期向交通建设领导小组反馈,对未得到审批的专项评估,要及时分析原因,相关措施。对于地方审批的专项评估,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在不违反法律规定的前提下,简化程序、加快进度、加强指导,明确项目审批所需提交的资料和上报程序,对资料不齐全的项目,尽快通知相关部门及项目业主补齐;对已报审的项目,在资料完备齐全、不违反政策的情况下,尽早安排评估审查、审批。

四、加快落实用地指标及“以地建路”政策

(一)我市每年预留足额的农转用指标,用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储备。市规划局、国土资源局要做好项目建设用地和土地储备的规划和预控工作。市国土资源局对规划项目中涉及的农保用地,应按国家、省有关规定要求并结合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予以协调解决,同时根据市政府安排的用地指标对项目用地和耕地占补平衡情况予以落实。

(二)全面落实“以地建路”政策,进一步拓展项目投融资渠道。干线公路两旁的预控土地或符合规划的其他等值建设用地在办理农用地转用、土地征收批准手续后,统一由市土地储备中心进行储备,已依法储备土地可委托市交通发展集团开展管养维护和前期开发等工作。储备土地变现前的规划、招商应充分征询属地意见,共同培育和推动土地的有效增值。

1、市土地储备中心作为征地主体,负责审定、签订《征地补偿合同》及办理各种文件资料。储备土地所需资金由土地储备中心统一划付给被征地单位。

2、市国土资源局、财政局、交通发展集团签订三方协议,明确责权利并建立相应的储备土地台帐和资金台账。储备土地处置变现的资金由财政局按规定扣除有关费用后,通过年度基建预算安排用于交通基建项目,划入交通基建项目专户,按《印发重点交通项目建设资金筹集和还款方案的通知》(中府〔*〕107号文)的有关规定执行。

五、加快项目征地拆迁工作

(一)依法加快办理用地手续。在保障群众利益的前提下,妥善解决用地手续办理与建设实施时间的矛盾。对于带状特点的交通基础设施用地,有条件的地方可集中预留征地留用地,不具备条件的按省国土资源厅征地留用地实施意见执行;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要出台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的具体实施意见,确保项目用地报批条件完善。在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具体实施意见出台前,由镇区和项目业主单位作出规范、明确的书面承诺,书面承诺的具体格式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会同有关部门负责订制;市劳动保障部门根据项目审批需要出具审核意见书;国土部门按规定组织项目用地材料上报审批。

(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厉行节约集约用地,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用地标准,尽可能利用荒地、山地,少占耕地,尽量避免占用基本农田。同时,要创新建设用地补充耕地方式,国土、农业、林业等有关部门要努力推进土地开发整理,除开发未利用土地外,将部分低效园地、山坡地等开发整理为耕地,纳入耕地管理并用于建设占用耕地占补平衡。项目业主应在国土部门的指导下有计划地储备一批耕地占补平衡指标,做好先补后占。在不能满足建设项目耕地占补平衡需要时,按照‘依法、平等、自愿、有偿’的原则,可异地(或提前)开垦耕地作为占补平衡补充耕地储备。项目建设占用耕地必须缴纳的耕地开垦费应单列缴纳,不得与其他征地费用整体打包,确保耕地补充方案得到落实。

(三)为确保征地、拆迁工作落到实处,工程项目和土地储备的征地拆迁工作实行属地负责制。项目沿线镇区负责组织重点项目征地拆迁的具体实施和征地拆迁及建设过程中涉及地方关系的协调,做好被征地群众的工作,及时足额落实征地拆迁补偿,妥善解决被征地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组织办理项目用地报批手续,依法按时交付建设用地。不得实行征地补偿费包干,严禁截留、拖欠征地补偿款,切实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各镇区承担的征地拆迁工作任务,由行政主要领导总负责,工作成效作为镇区党政班子实绩考核指标之一,并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具体由市考核办会同有关部门研究落实。市土地储备中心、市征地拆迁办协助各镇区开展有关征地、拆迁工作,并提供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各镇区要积极协助国土部门和项目业主认真做好如下工作:一要做好耕地占补平衡、基本农田补划调整、宅基地调整及规划调整、征地听证等方面的工作,组织项目用地材料的上报工作,限期完成;二要有效解决土地权属争议、发展留用地规划安排、“钉子户”房屋拆迁问题;三要加强宣传,依法制止抢种抢建行为,项目设计批准确定用地范围内的抢种抢建不得给予赔偿;四要根据被征用地的批准用途并区别于商业项目用地,对重点项目建设范围的建设用地实施补偿安置;五要按照时限要求完成征地拆迁工作,如期提供建设用地。各镇区要切实履行维护线位稳定的职责,对已纳入市交通设施建设项目的线位要保持稳定,维护用地现状,保障征地拆迁工作顺利开展。

六、加强督导和组织保障

(一)加强检查督促。项目主管部门要督促各项目业主从纵向倒排工作目标及计划安排,从横向落实任务指标,每月检查落实,以月促季,以季促年;建立和完善项目督查巡视制度,会同各有关部门及时协调解决制约项目建设的难题,并建立相应奖惩机制,确保建设项目按计划完成。具体由市交通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研究制定相关制度。

(二)防止拖欠工程款。各项目业主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项目建设标准、规模和成本,积极筹措和切实落实资金,防止拖欠工程款;各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督管理,对资金不落实和其他建设条件不具备的项目,不予审批(审查)和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