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图书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36:03

数字化图书管理篇1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必要性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3)12-0175-01

图书的有效管理是图书使用率的重要表现。在中国的高校图书馆管理,运用数字化对图书的管理还不够完善,尤其在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中还应用到许多新科技,其中就包括多媒体数字库技术、资源分布式网络技术等等。这就需要我们了解高校图书馆问题及相应的对策之后在进行完整的数字化建设。

一、图书馆数字化的必要性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方式也有了很大的改变。从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上来说,其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读者对现代信息的要求,因此,实现高校图书馆数字化是发展的必要趋势。

图书馆的数字化是信息技术广泛发展影响下的必然产物,它的特点就在于它应用了各种技术,是一个结合体,也是一个整体,作为一种新技术而存在。相较于之前老式的管理模式,数字化图书馆可以更加清晰

现在许多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高校图书馆已经完全数字化,我们建立数字化也是与国际接轨的需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地球时代的到来种种背景下,建设数字化图书馆合理的顺应了时代的要求。

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性还在于现在的图书资源越来越丰富,类型越来越多,对于管理人员来说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稍有不慎就会造成管理上的漏洞和资源上的流失。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就是建设数字化,这样既可以减轻管理人员的负担,同时也可以在准确无误的情况下,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图书资源的完整性。

二、图书馆数字化管理可行性分析

数字化图书馆的可行性分析也就是它在操作上的问题,从目前发展的形式上看,已经可以充分证实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是可行的,所有的问题不在于是否可以建设,而是在于该如何建设。

可行性分析的目的是:一方面对高校图书馆字化进行评估,、采集以及系统分析,另一方面要分析形同需要解决的问题,重点要把握好系统的实用性。无论用户出于何时何地,都可以对书籍进行在线的借阅,这不仅是高校图书馆数字化服务的一个重要特点,而且延伸和拓展了传统图书馆的服务功能。

三、高校图书馆数字化管理模式的构建及系统的分析设计

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动态模式的构建过程中,网络是进行结构建设的基础条件,数字化建设就是利用网络,使得读者、图书管理工作人员以及图书馆中的图书资源之间能够进行及时的、有效的紧密联系。

而对于高校图书馆数字化的静态模式的构建也是一个重要的部分,处于信息化的高校图书馆建立信息数据时更多的是采用面向对象法进行相关的设计及建设,这样就更具有针对性,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节省时间及资源。

图书馆数字化的实现和发展完善方面。系统的设计的关键在于首先要明确系统中所包含的元素和部分的元素之间的搭配组合的规律所在,明确数字系统的各个系统间的关联性和差异性,然后进行综合的设计,最后运营到实际生活中。

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模式的实现环境和系统结构需要采用系统分析与设计系统的静态结构可以通过这几种图来描述:对象类图、对象图、组件图、配置图;系统的动态也可以拥挤中途来描述:顺序图、协同图、状态图、活动图。一个完整的设计必须包括这些元素。

每一项都相当于一个事件,完成需要若干相对对象之间的相互合作。这种协作关系可以通过绘制顺序图以及协同图来帮助观察和理解。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的基本流通服务可以通过流程行说明。用户登录并通过验证后,然后提交服务请求才能阅读或借阅书籍。

动态和静态的完美结合构成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管理模式,因此,同时具有静态结构和动态结构才能实现数字化,使绝大多数高校的图书馆管理进入数字化管理,这样大大的提高了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水平。

四、图书数字化的特点

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可以推动数字化教育的发展,同时还可以促进网络的发展。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的特点包括:开放性、灵活性。

(一)开放性

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来源于计算机与互联网的发展,所以它有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开放性的他点。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也应从开放性开始,即每个在校学生登录校园网都可以查到校内图书馆的书籍情况,这样既能清楚明了的知道自己所需要的图书,也能节省时间,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二)灵活性

灵活性市图书馆数字化的重要标志之一,经过数字化的图书资源,可以任用同学调用,比如,他需要一本书,他可以去学校的网站进行查询,看看这本书是在图书馆还是被其他的同学借走,如果被其他的同学借走,还可以根据图书馆所提供的信息找到该同学进行借阅。这样既节省了图书管理人员在管理的上麻烦,也用了最快且有效的方法找到自己想要的图书。

五、关键技术问题

字化图书馆是采用现代的高科技所吉利的系统,信息技术的集成在数字化图书馆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具体的来说,1)在数字化图书馆中标准与法规的制订和实施应该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与教训不断地完善我国的数字化系统。2)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的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都必须建立在丰厚的数字资源上,否则实现数字化就是一句空话。高校的图书馆应该根据自身的真实情况,将本馆的资源数字化。3)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离不开人才。数字化图书馆要求管理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学历和专业素质,而且必须对计算机能进行熟练的操作。

首先,建立一个可执行的系统,需要经过系统分析与设计之后,根据设计的模型在具体的环境中实现系统,生成系统的源代码和可执行程序,以及建立对应的软件文档,之后还需要对该系统进行检测,来确保系统的完善性。检测结果之后必须保证系统可以正常运行和其可靠性。

数字化管理的运行中也会出现问题,比如: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就目前的情况看来,我国许多高校图书馆管人员的专业素质低,有时系统出现一些故障不能独立解决,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这样才能确保高校图书馆数字化的实施更加顺畅。

其次,高校图书馆的图书资源的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知识的需要更加的广泛。许多人认为图书馆的书籍的都是属于经典的,对于刚刚发售的或者刚刚流行的书籍没有高度重视,这也使得高校图书馆之注重数量而忽略了质量,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对于这种情况可以在图书馆的首页进行浮动宣传,吸引同学们的注意,保证书籍的有效性。

六、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正处于初级阶段,处于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化的图书馆迈进的趋势。在这个时期,高校图书馆的宗旨不会改变,依然是全心全意的为广大的学生提供好的服务和高质量的书籍,让同学们可以有更好的环境学习。并且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人员也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素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数字化图书馆水平会有一个质的改变。

参考文献:

数字化图书管理篇2

[关键词]图书馆;管理;特点;数字化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3.23.049

[中图分类号]G250.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3)23-0085-02

近年来,数字化技术迅速发展并且被广泛地运用到管理工作中,尤其是对档案文件和资料的管理。在图书馆管理领域,数字化图书馆管理模式渐渐取代了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在实践中出现了多种数字化图书馆管理模式,这些模式各有利弊,需要具体进行分析。

1数字化图书馆的概念

对概念的明确是一切研究的起点,要探讨数字化图书馆管理,首先要明确的就是数字化图书的含义。所谓数字化图书,顾名思义,就是指纸质版的图书经过数字化技术处理之后,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储存并可以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上阅读的“图书”。数字化图书馆就是储存这些数字化图书的地点,但是与传统的图书馆不同,因为数字化图书是无形的,因此数字化图书馆也是无形的,它主要以服务器以及相关的无形的电子管理机构形式出现。管理数字化的图书馆不同于管理传统的有形的图书馆,这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包括对以电子信息形式出现的数字化图书的收录、存储、分类以及排序等,此外,数字化图书馆在管理中还涉及设计检索数字化图书的工具、检索权限的授予、维护存储数字化图书的服务器等。

从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和数字化图书馆管理模式的现实情况来看,目前数字化图书馆仍然处在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一个科学的或者统一的管理模式。现在的数字化图书馆管理模式主要有4种:静态的网络服务器终端模式、交互式的网络服务器终端模式、传统图书馆索引与静态网络服务器终端结合的模式、传统图书馆索引与动态网络服务器结合的模式。

2数字化图书馆管理模式的特点

2.1静态网络服务器终端模式

静态网络服务器终端模式是指主要依靠静态网络技术设立的,最终以纯网络形式出现的数字化图书馆管理模式,是由网络服务器终端到数字图书读者的单向供给,读者可以直接输入账号或者密码,或者无需账号、密码,直接通过静态网络连接进入数字化图书馆页面进行数字图书的查询检索和下载等操作。静态网络服务器终端模式的优点在于图书归类十分清晰简单,便于查找、梳理和阅读,与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差别不是太大,主要差别就在于一个以电子数据载体的形式出现,另一个则是以实体的形式出现。但是,由于图书馆和读者之间是单向供给的关系,采用静态服务器终端模式管理的图书馆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发展的瓶颈,而且通常来说,这类数字化图书馆前期的建设投入都比较大。总的来说,静态服务器终端模式的数字化图书馆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图书馆前期一般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是图书馆后期的维护工作较少,并且此种图书馆的规模因数字化图书资源的大小而定。

2.2交互式网络服务器终端模式

交互式网络服务器终端模式,是指依托交互式网络服务器终端进行数字图书馆管理的模式。与静态网络服务器终端模式相同的是,两者都是单纯的网络电子图书馆,但是静态网络服务器终端模式采取的是用户与服务终端的单向直接交流,而交互式网络服务器终端模式则是采用交互式的网络平台。通过交互式网络平台,用户和数字图书馆之间不仅可以实现从数字图书馆到用户的单向信息传递,而且用户和图书馆之间还可以进一步交流,用户甚至可以参与数字图书馆图书的收集和分类。交互式网络服务器终端的出现得益于动态网络技术的发展,典型的利用交互式网络服务器终端进行管理的数字化图书馆有百度文库、it168文库等。

在利用交互式网络服务器终端进行管理的情况下,本来最为复杂、工作量最大的电子化图书资料的收集过程将不必由服务器终端独自承担,而是通过交互过程与用户一起分担,因此自然大大降低了网络服务器终端收集整理电子化图书资源的成本,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事物总是具有两面性的,对于交互式网络服务器终端运用与数字化图书馆管理也是如此,虽然可以使服务器收集资料的过程得到简化,但是由于用户数量庞大,信息更新快,因此也会使服务器终端对众多资料进行分类整理编排变得困难。这样的话,传统的按照编号进行资料检索的方式就不可行,应当采用输入关键字的方式进行资料的检索。此外,由于用户并没有经过专门的训练,而且他们也并不关注传递给服务器的资料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因此,服务器从用户那里获取的资料常常是不完整的,或者格式不规范,或者只涉及所论述问题的一个片段,如果交互式网络服务器终端不对这些资料进行再加工,那么将很难满足其他用户检索的需要。

2.3传统图书馆索引与静态网络服务器终端结合模式

这种模式是传统的图书馆索引模式和静态网络服务器终端的结合体。前已述及,静态网络服务器终端由于自身的限制,在数字化图书的藏书量和完整度上都可能遭遇发展的“瓶颈”,而藏有大量实体图书的传统图书馆,刚好可以弥补利用静态网络服务器进行管理的图书馆的缺陷。但是为了实现传统的图书馆和数字化图书馆有效的结合,必须要用科学的手段对传统图书馆的藏书编制数字化目录或内容索引,以便用户和读者能够快速查阅到想查阅的资料。这样的管理模式适合于有大量藏书的图书馆,一般来说,各大高校图书馆内部运用这种混合型的模式进行管理的比较多。

传统图书馆有大量的藏书,但是按照编号来寻找图书效率低,工作量大。而静态网络服务器管理的便捷性刚好弥补了传统图书馆在这方面的缺陷,传统图书馆对于静态网络服务器也是如此,因此,传统图书馆索引与静态网络服务器终端结合的模式可以充分发挥传统图书馆和静态网络的优势。这样的管理模式具备这样的特点:由于加入传统的图书馆,以传统图书馆的书源和藏书作为依托,继承了传统图书馆系统性强的特点,但前期的建设投入一般比较大,而后期管理则比较简单,主要包括图书借阅登记和编排索引、目录等。

2.4传统图书馆索引与动态网络服务器终端结合模式

这种模式是传统的图书馆索引管理模式和动态网络服务器终端管理模式的结合体。交互式网络服务器固然具有资料收集量大且迅速的特点,但收集起来的资料难以分类,往往缺乏系统性,给用户的检索带来了困难。而传统图书馆的超大藏书量和传统图书馆在图书检索编排上的系统性刚好弥补了交互式网络服务器管理模式欠缺系统性和藏书量有限的缺陷,可以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吸引用户参与数字化图书馆的管理和建设。典型的采用传统图书馆和动态网络服务器结合模式进行图书馆管理的是奥克兰大学图书馆管理系统、美国国会图书馆管理系统。

和前面3种数字化图书馆管理模式相比,这类图书馆管理模式不论是在管理系统的复杂程度方面还是在藏书的数量方面,都胜于前三者。它兼具两种图书馆管理模式的优势,信息量是最丰富的,管理也是最系统的。相应的,这种模式对管理的要求也更高,既要求具有纸质图书的借阅数字化管理流程,同时还要求图书馆在管理上运用数字化技术对图书收集整理,对交互式平台进行经营和管理。因此,建立这样的图书馆管理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这种管理模式的特点是:这种图书馆一般规模很大而且系统性很强,因此管理稍显不方便,同时图书馆藏书量很大,因此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不断完善。并且随着客户和读者的参与互动,这种图书馆的规模会不断变大,但最终仍要以实体图书馆为依托。

3未来数字化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发展方向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信息的多样化需求也大大超越以往。如果仅仅依靠传统的图书馆,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一定不能得到很好的满足,而且在资料的检索和携带方面都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高效率的追求,因此数字化图书馆管理模式既是一种趋势更是一种主流。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未来的数字化图书馆管理会越来越人性化、便利化、系统化。然而小规模的数字化图书馆同样也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信息资源共享的需求,因此大型的,甚至超大型的系统化的数字图书馆管理平台将应运而生。由于数字化技术的有限性,数字化图书馆无论怎样发展,依靠传统图书馆实现资源的共享在短期内仍然是无法取代的。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化图书馆相互结合,实现优势互补,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趁势。

根据上文对传统图书馆管理模式和数字化图书馆管理模式的介绍,可以发现,系统性的数字化图书馆管理是未来数字化图书馆管理发展的方向。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是一个系统性极强又十分庞大的工程,其中涉及到图书资源的知识产权问题、用户和读者的身份验证问题、图书资源的索引编排以及图书借阅等问题,需要在数字化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妥善解决。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冠强.数字图书馆管理论纲[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2]郭卫真.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

数字化图书管理篇3

关键词:图书馆;数字化;档案管理

中图分类号:G25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浅析21世纪图书馆数字化档案管理

收录日期:2013年7月17日

21世纪是一个数字化的信息时代,随着网络及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正以其前所未有的迅猛态势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图书馆档案正在以数字化的形式收集并存储,用高度有序的数字化模式管理已是必然趋势。数字化图书馆的档案管理是适应信息时代和信息社会需要的现代化(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等),是建设信息高速公路需要集当代先进信息技术之大成的技术基础下的飞跃,是适应数字信息文化时代和文化领域信息化要求的必然。

一、图书馆档案管理数字化的必要性

(一)图书馆档案数字化的基本认识。图书馆档案是图书馆在开展各项业务活动中形成的,经过鉴选归档的文字、统计照片、数字、图表、声像制品等资料。它是反映图书馆历史发展和业务活动情况的原始记录,是图书馆工作人员从事工作活动中形成的珍贵资料,也是图书馆工作成果的一个综合反映。它记录并总结了图书馆在过去不同时期的业务工作状况,是记录图书馆工作的重要依据,也是我们总结经验、制定计划、探索规律、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参考。

“数字化档案管理”是指将传统的以纸张、录音带、录像带为存贮介质的各种原始档案资料,通过扫描、压缩、转化等手段转换成图片文件、声音文件和录像文件,对图片文件通过文字识别等技术达到相配于每张图片的科学手段,再运用级存储管理技术将图片和索引字段存贮于光盘库、磁带库等各种大容量的存贮介质上,并可通过各种方便的查询手段迅速地检索出所需要的档案资料,并到局域网、广域网、企业内部网甚至国际互联网,最终实现“数字化档案”管理网络的新兴的档案管理技术。它是一个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基础上,利用数字化手段,以高度有序的综合档案信息资源为处理中心,以高速宽带通信网络为技术设施的超大规模、分布式数字信息系统管理。

图书馆档案数字化是通过数字化技术,如高分辨率数字扫描和色彩矫正、光学字符识别、信息压缩、转化等,把各种文献资料替换成计算机能识别的二进制系列图像,在安全保护、访问许可等完善的权限管理之下加以管理和利用。图书馆数字档案管理就是运用当代信息技术,将馆藏档案数字化,组织档案信息的采集、整理、存储、检索、传递、保护、利用。

(二)图书馆档案管理数字化的作用

1、有助于更有效地保存图书馆档案。通过对图书馆档案数字化管理,首先能够迅速发现不完整或欠缺的文件材料,并通过各种途径予以补齐;其次可以修复图书馆档案中模糊褪色的字迹、污损残缺照片等。另外,还能集中分散在各部门及个人手中的各种文件、数据等。图书馆档案数字化后仍能代替原件使用,数字化档案副本还可异地保存,即使发生天灾人祸也能最大限度地保持档案的完整性,有利于保护档案原件,确保原件保存的永久性。

2、有利于提高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效率。随着无纸办公时代的到来,在新形势下产生了大量的电子文档,利用计算机技术、扫描技术、oCR技术、数据库技术、数字摄影(录音、录像)技术、存储技术、多媒体技术等高新技术、先进的设备可以大大提高图书馆档案立卷、归档的工作效率,实行档案数字化管理后,便于图书馆档案管理人员开展档案查找、咨询工作,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办事效率和工作水平。图书馆数字化档案的管理能够准确、即时地将档案资料归档。

3、有助于开发图书馆档案资源,创新服务档案机制。有效地开发利用图书馆档案和创新档案服务机制是图书馆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最终目的。图书馆档案数字化使得档案信息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建立图书馆档案管理的网页,积极开展网络服务,实现档案信息的网上检索,有利于为学校领导决策、组织教育教学、科研活动及馆内各项工作准确地提供档案信息。同时数字化、科学化、系统化的图书馆档案更有利于建立图书馆的评估资料,以更有效地完成国家教育部每五年一轮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

图书馆档案数字化的最大优势在于档案内容系统、完整、信息资料更新快、查阅速度快、内涵更广,通过开展网上在线服务,图书馆档案部门可以在网页上通过汇编相应的专题、提供数据库查询、电子信箱等服务方式,让学校有关部门与图书馆档案部门利用电子邮件在网上快速通讯,进行信息交流,回答服务对象对档案材料真实性与保存价值的咨询,提供查询服务;通过开展现行文件阅览服务,帮助需要者了解图书馆的状况、政策及发展。

二、图书馆数字化档案管理的完善与发展

图书馆档案数字化建设可以说是一种“二次建档”。与侧重于实体保存的“一次建档”相比,图书馆数字化档案的管理则以有效整合档案信息资源为目的,根据一定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地筛选馆藏档案应当数字化的范围,包含目录部分的数字化以及全文的数字化。高校的图书馆要依据本馆的实际情况,选择有特色的、保管期限较长的、利用率较高、已开放的档案来进行数字化建设,避免再造数字化档案垃圾。

(一)建立图书馆档案目录数据库。档案目录是建设数字化档案的基础,是开展馆藏档案数字化工作的保障。作为档案信息查询的集散中心,目录数据库能够将检索框架体系化,做到层次分明、结构合理,严格规范档案信息的标引,以更好地确保档案数据的真实、有效和完整。它能够将确认不合机密的档案信息汇编成目录,在校园内部网或经授权的信息internet上供大家依需要查询,对于建立高质量的档案目录数据库具有重大意义。

(二)建立图书馆档案全文数据库和指南资料集。在目录数据库的指引下,建立图书馆数字化的全文数据库,将纸质、录音带或录像带、照片等为存储介质的各种原始档案资料,通过扫描、压缩、转化等手段转化为图片、声音或影像等,再以一定方式存储于磁盘、光盘数据库上,也就是实现源文件信息数字化。但图书馆档案的数字化并非没有轻重缓急,应当分阶段、分层次、分步骤进行数字化整理,以利用率频繁、数量较大、能体现高校特色或图书馆特色为重点,建立特色图书馆档案库,全方位体现特色图书馆档案管理。为引导阅读和使用图书馆数字化档案,图书馆指南资料集应以介绍图书馆档案、宣传档案数据及馆藏档案文献情况为主体,充分实现资源有效利用化。

(三)重塑原文影像资源库。原文资料始终是一手资料,为满足人们在网上任意途径检索、查询后阅读原文的需求,将原文影像资源与开放档案用户目录数据库结合起来,能够保障数据资料的权威性和准确性,同时有助于满足不同阅读者的需要,实现图书馆数据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四)数字化图书馆档案的管理。图书馆应在图书馆主页设置图书馆档案专栏,公开数字化图书馆档案信息,使人们能通过图书馆的网页利用图书馆档案资源。基于图书馆档案管理的开放性和对网络依赖性特点,信息的安全便成为重大隐患,在图书馆档案数据库管理和利用过程中,要注意保证数据安全,防止被增删、修改,确保图书馆档案信息原始的真实性。建立数据库系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经过由低到高、由单个到群体的循序渐进过程。笔者以为,建设数据库经验中最主要的有:领导重视,统一认识,坚持计算机技术人员同档案业务人员协同配合;面向应用,建立“活库”,以利用频率和使用效率考核数据库的“活性”。

图书馆档案数字化建设工作要继承和借鉴前人的科研成果,学习和参照图书馆和档案馆数字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数字化图书馆服务管理的经验,不断创新,以实现新世纪的图书馆档案工作规范化、信息化、网络化,与现代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工作的同步发展,为图书馆事业建设服务。

主要参考文献:

[1]寿洁敏.关于图书馆档案管理计算机化的思考[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04.2.

[2]粱转琴.对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模式的思考[J].兰台世界,2005.7.

[3]刘家真.电子文件管理理论与实践[m].科学出版社,2003.

[4]何振.档案馆学新探[m].中国档案出版社,2003.

[5]董永昌,何嘉荪.电子文件与档案管理[m].百家出版社,2001.

[6]宋永和,郗文华.如何加强高校教学教研的档案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21.

[7]梁立中.浅谈如何加强高校档案工作的管理水平[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3.

[8]林端庄.以科学发展观推进高校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

[9]李淑萍.关于数字化档案管理的对策探讨[J].中州大学学报,2009.4.

[10]郑晨.论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内容和步骤[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

数字化图书管理篇4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数字化模式;建设意见

高校图书馆中收藏了很多图书,为学生提供图书阅览服务。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图书资源数字化管理提上日程。

一、高校图书资源数字化管理的意义

高校图书馆为学生提供诸多资源,学生可以在这个地方进行交流,答疑解惑、分享成果等。现在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对资源的需求量大,精确度要求也较高,因此,对图书资源的要求较为高。现在,高校学生在获取资源时一般选择在图书馆里面检索资料,因此,图书资源数字化管理必须不断完善。为了满足学生的需求,图书资源数字化进程要加快,图书馆还要尊重学生的需求,提高服务水平。此外,网络资源更新速度快,为了能够跟上时代的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资源,高校图书资源数字化管理必须不断发展和完善。

二、高校图书资源数字化管理的现状

图书馆作为信息聚集地,其资源丰富,人流量大。图书资源数字化管理主要是在计算机上管理大量的数据。但是,调查显示,部分高校图书馆还没有做到图书资源数字化管理,有的高校图书馆还是以传统的方式(藏书)进行管理,致使很多珍贵的资料流失。传统的图书资源管理方式是以纸质资源为知识载体,学生到图书馆借阅资料需要进行登记,人工检查图书借阅卡,而且对借阅者的借阅权限及借阅天数等采用人工计算、手抄的方式来进行。这就导致学生还书的时候程序烦琐,数据复杂,容易出错,去图书馆借阅书籍的积极性被严重打击。高校图书馆没有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不利于学生的借书和寻找相关图书资源,也阻碍了图书资源数字化管理进程。

三、实现图书馆资料数字化管理的途径

1.建立图书资料信息网络,实现联网和资源共享。高校图书资源数字化信息管理主要依靠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这些技术为图书资源数字化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现在,很多图书以电子档或者扫描件的形式在网络空间被分享,图书馆建立图书信息资源网络系统,还可以与其他图书馆或者出版社进行合作,引进更多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2.通过建立标准化数据库,实现图书资料的数字化管理。图书资源数字化后需要存储在一个标准化的数据库中,建立数据库的途径有以下几种:一是分析高校自身需求,在学校各项规范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资料数据库,可以与其他图书馆进行合作,分享资源,实现图书资源数字化管理。二是将图书馆的书籍按照学生的专业和内容范畴进行分类,并安排在指定区域,然后在计算机上建立检索链接,使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需要的资料。三是为了更新图书馆资源需要借助图书数据库,将新的知识和科研成果保存到数据库中,运用网络将资源进行整合。经过这样一系列的操作过程,数据库里面的资源量会不断增加和更新。

3.增加资金投入,提高管理设备的质量。高校图书资源数字化管理过程离不开设备支持。建立数据库对计算机设备质量和系统内部构造要求较高,只有引进高质量的设备才能够将图书资源数字化管理的优势显现出来。新型设备能够提高数据信息的安全系数与数据分享速度,在后期数据系统维护上能够减轻技术人员的难度和数据损失量。此外,新型设备内部防盗措施和计算器的防攻击能力较强,防范不法操作及黑客、网络病毒的攻击,提高网络环境的安全性。图书馆建设也要根据其所处地域的经济发展情况,在图书馆管理中引进网络技术,增加资金投入,合理规划图书馆发展,避免出现资金浪费的情况。

4.扩大服务范围,提高图书馆管理者的素质。高校图书馆归根到底还是一个为学生和教师服务的地方,其建设主要围绕教师和学生进行的。高校图书资源数字化管理需要满足学生方便、快捷的读书需求,建立网上咨询平台,学生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能在此平台上进行询问。学校最主要的活动是教学活动,因此,图书馆的图书资源大部分是与学生的专业相关。除此之外,图书馆可以适当地扩大书籍资源的范围,引进新书后要及时公布在图书馆网络系统中,使读者能在第一时间借阅。高校图书馆数字化管理过程中出现管理者的操作能力和素质不符合要求的,学校应该加强管理者的培训,提高其服务意识。同时,高校图书馆要积极引进高技术人才,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更为专业、优质的服务。

四、结语

图书馆是学生学习和知识交流的场所,也是工作人员补充知识,提高能力的场所。高校图书馆只有不断与时俱进,在推动数字化管理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完善,才能满足读者的不同需求。

作者:王婉单位:长春工业大学

参考文献:

数字化图书管理篇5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特征

以数字化为前导的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发展一日千里,令人目不暇接。数字化的生存正引着自人类有史以来一场最为广泛而深刻的技术革命,网络已深深融入到日常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伴随着数字化和网络化大潮的推进,作为知识的殿堂——传统高校图书馆正面临着一次全方位的技术革新,一个集信息储藏、加工、交互与传播于一体的崭新载体——数字图书馆,正脱颖而出。数字图书馆替代传统图书馆,已是势之所趋。当前,如何加快地方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改造,主动跨入数字化时代,是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1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技术融合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主体方向

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的区别只是图书馆在发展阶段上的区别,并不是本质意义上的区别。因为计算机的大规模普及和internet的畅通为数字图书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而传统图书馆的馆藏、分类、编目、查询、资源共享、传递等固有的模式,则是数字图书馆产生与发展的坚实基础,没有传统的图书馆,就没有日后的数字图书馆。

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的这种既有区别又具有内在发展联系使图书馆人认识到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技术融合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主体方向。图书馆务必要适应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充分应用各类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进行技术革新和服务创新,这样,才能焕发蓬勃的生机与活力。高校数字化建设也应把握这一主体方向,进行全方位的技术革新和服务创新。

2人力资源是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关键

人力资源,即数字图书馆的专业人员、管理人员及其后续储备人才,是建设数字图书馆的关键。建设数字图书馆必须确立“以人为本”。传统图书馆时代的工作人员的工作基本模式是人与书的结合,或者说是以书为媒介与读者的结合,也就是人与人的结合。而数字图书馆时代图书馆员工作的基本模式是人与计算机的结合,也就是所谓的“人机结合”,工作人员得通过计算机和计算机通讯网络来获取或提供信息服务。因此,数字时代图书馆员既要有扎实的传统图书馆学知识,又要兼备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知识,并要通晓知识产权(版权)保护和网络安全维护知识,即是通才、复合型的人才。美国报刊曾称:电脑图书馆管理员、对答网络技术人员是21世纪头10年将问世的10种兴起职业中的两种稀缺人才。而在我国由于图书馆数字化起步较晚,计算机在全社会普及率不很高,目前,各类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图书馆尚囿于传统的馆藏、借阅工作模式。工作人员中的“两多”和“两少”现象较为普遍,即低学历者多,非图书馆专业毕业者多;图书馆学专业者少,懂信息技术者更少。因此,高校图书馆要实施数字化建设,首先要解决人力资源这条“短腿”问题,必须注重对现有人员的信息素质培养,突出图书馆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专业教育,使之紧跟信息化的发展步伐。同时,要花大力气进一批能驾驭计算机开发、运行管理和维护的专业人才,并配备若干名知识产权方面的专业人才,为图书馆的数字化改造、信息化发展和网络化管理作好人力资源的准备。

3数字化资源是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前提

数字化资源建设是发展数字图书馆的前提条件,不然,图书馆的数字化发展犹如无米之炊、无本之木。数字化资源建设要立足于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馆藏资源数字化;二是社会资源馆藏化。

馆藏资源数字化,就是根据各高校的学科特点、科研方向和日后的发展规模,建立个性化的数据库,实现目录检索、主题检索和全文检索;同时,还可根据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对相关的教学参考书、学术期刊作数字化技术处理,在此基础上建立全方位搜索引擎,实现网上轻松阅读和下载。

社会资源馆藏化,指对社会上已数字化的信息资源进行收集、整合和利用,大力拓展网上资源,通过对信息的搜索、跟踪和过滤,将有关资源分门别类地加以组织,供教师、学生使用。如根据学校教学的需要开通相关镜像站点,有用web方式提供网上检索服务。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数字化是一项关联度较高的工程,鉴于图书馆又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政府部门务必在政策上给予特别的扶持,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在这一方面,国内一些地方高校已有所动作,据黑龙江省图工委自动化专业委员会的调查,目前,该省29所高校图书馆已有23所通过了自动化工作的评估,自动化建设的总经费达1855万元,购置各种硬件设备共计1317台(件),自动化应用集成系统计23套。在软件应用方面,采访子系统应用的有22所高校;流通子系统应用的有21所高校;查询子系统应用的有19所高校;期刊子系统应用的有18所高校;文献开发系统应用的有12所高校。21所高校拥有校际局域网,联入internet的有18所高校。其中,哈尔滨工程大学图书馆建立了中国船舶文献等5个专题数据库,存储14万多条数据。此外,东北农业大学的大豆专题数据库和大庆石油学院的中国石油网页也颇具特色。

4组织模式创新是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保证

数字图书馆是一种崭新的图书馆形态。建设数字图书馆,必须要构筑一个能与之相匹配的新的组织模式。对此,我们通常可以从三个层面去理解:一是从数字图书馆构成要素去理解,即数字资源、网络化存取和分布管理;二是从技术层面去理解,主要包括用户接口、预处理系统、查询系统和对象库等基本构件;三是从社会组织系统方面去理解,作为社会整个的数字图书馆与行为个体的高校数字图书馆之间各自的组织结构及相互关系。

从宏观角度去探析数字化后的高校图书馆,它仅仅是日后社会广义数字图书馆众多节点的一个点,是狭义的数字图书馆。目前,学术界对狭义数字化的高校图书馆机构设置(组织模式)观点各异。笔者倾向于按主题来设置和划分高校图书馆的工作部门:

1)人文科学部门。负责人文科学方面数字信息的采集、整合、咨询、传播等工作。

2)自然科学部门(可根据各高校的科学设置状况,设置若干小组加以细分)。负责自然科学方面数字信息的采集、整合、咨询、传播等工作。

3)数字系统维护部门。负责软、硬件的维护,网络系统运行安全,数据保存备份等工作,兼管知识产权(版权)保护及诉讼工作。

4)管理部门。保障图书馆内部信息的通畅,负责管理指令的下达、执行和反馈,进行上下沟通业务联系及馆际间横向协作等工作,并对图书馆的总体发展方向、管理目标,作出科学、前瞻性的规划。

按主题进行部门设置、工作分工的数字图书馆组织模式,是对传统图书馆时代组织模式的创新,大大精简了传统的庞大工作部门,便于按学科,按工作性质加以划分,着重、着力于对信息的采集、整合、传播,突出信息咨询服务,有利于优化人员结构配置,降低管理成本,提升管理效能。按主题进行图书馆组织创新,实质是充分发挥专家型馆员的学科“领头羊”作用,同时也迎合了数字图书馆各项业务之间相互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

同时,还要注重图书馆人员的素质提高。日后数字化高校图书馆的人员结构应加大高级专业人员的比重,按数字化的发展建设进程,逐步增加既具图书馆专业知识,又有信息学、计算机系统运行管理方面一技之长复合型人才的比例;要加大现有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力度,使之知识结构能适应数字化的发展要求。

5改善硬件是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基础

目前,高校图书馆大多在筹划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尽管起点不尽相同,但都还属转型发展期。数字化发展,硬件先行。硬件建设要有前瞻性,要建立一套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和灵活的结构化布线系统,这样,才能为日后数字化建设留足发展空间。考虑到高校数字化图书馆以数据处理和应用为主,最大限度地满足全校师生访问馆藏资源、网上资源的需求,因此在选择技术和产品时应选择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可即时扩展,且易于维护。总之,高校图书馆的硬件条件改善要突出能创造开放式的信息环境,重点要抓住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建设高性能、高可用性的图书馆网络及服务系统。目前,各地高校相继建设校园局域网,建议网络主干采用千兆以太网,同时配备1000m高速以太模块为主干的交换机和交换集成器,使图书馆局域网骨干带宽达到1000m的能力,能基本满足日后数字信息包括多媒体信息传输和交换的容量之需。

——多媒体阅览室建设。多媒体阅览室的开设满足师生多样化信息需求的有效服务手段。各校的多媒体阅览室建设要立足高起点、富规划,有条件的可配备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同时,能为读者提供扫描、拷贝、打印等系列化配套服务,实现文献检索课程的网上教学、人员培训。

——书(刊)厅电子化建设。随着数字图书馆时代的来临,馆内电子资源占馆藏资源的比重将日益增大,单一的印刷型载体书厅难以满足读者需要。就地方高校图书馆而言,随书磁盘、光盘的量将会逐年递增,而现行的图书入书厅,光盘归电子检索室的做法,给师生入库查阅带来诸多的不便。若采用磁盘和光盘上网、电脑入书厅的方法,且在书厅配备一定数量的联网工作站(开通节点),那么厅便兼具了电子阅览的功能,实现印刷型、电子型文献资源及网上资源的综合查阅,使用户在同一时点便可获取多媒体的信息,满足多方面的信息需求。

6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应量力而行、因“校”制宜

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是社会信息化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一项子工程,不应搞“小而全”、“大而会”,应遵循整体性原则,各馆的数字化馆藏资源必须各具特色,不必搞人为地重复。笔者以为,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原则取向是:因“校”制宜、科学规划、准确定位、特色鲜明、逐步推进。互联互动,网络资源共享,是社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原则,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无疑也要遵循。目前,国家教育部正在实施的calis项目,是高校图书馆数字建设的总体规划,是总纲,各高校图书馆要在服从calis规划的前提下,从地方性、办学特色性及用户需求个性等因素出发,量力而行,使有限的人力、财力资源和硬件条件在建设网络信息资源中发挥的效能达到最大化,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资源共享。

(来稿时间:2001年9月)

参考文献:

1.吴志荣.数字图书馆——从理论走向现实.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10

数字化图书管理篇6

关键词图书馆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250.76文献标识码:a

信息技术进驻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带来了一场数字化变革。图书馆的档案管理应该改变传统耗时耗力的管理方式,积极引进信息技术,开展数字化建设。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在世界各国已经广泛应用,其实效显著,应该成为我国图书馆档案管理研究的方向。

一、图书馆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的意义

(一)提高信息利用率。

档案管理数字化将档案信息转变为数字化的信息资源,且可通过计算机进行识别,使信息载体发生改变,使图书馆档案管理更具活力。数字化的档案管理方式,告别了档案信息采集困难、费时费力、查询不便、难以共享的旧时代,使信息利用率大大提升。

(二)提升社会服务质量。

在网络技术的帮助之下,信息的传达更加快捷、顺畅,公众通过网络可以享受到优质的档案信息服务,使大范围的信息共享成为可能。档案信息的开放化程度更高,信息传递的过程更加规范标准,使档案资料不再局限于图书馆内部,更加面向大众,提升社会服务质量。

(三)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

图书馆档案数量庞大,人工管理十分耗时耗力,档案管理数字化的引入,使管理人员从繁杂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利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就可以快速完成档案管理工作,自动化程度更高。合理运用数字化技术不仅提升了档案管理水平,还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四)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

用户需求随着网络时代的推进也在不断发生改变,足不出户却能快速获得想要的信息是很多用户的追求。数字化的档案管理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客户这一需求,通过网络进行信息共享,使档案信息的流动不再受到地域的限制。远程沟通得以实现,用户多样化的需求得到满足,图书馆的档案信息服务也更加优质。

二、图书馆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的方法

(一)构建档案数字化平台。

图书馆应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带入到档案管理当中,运用信息技术对档案数据进行统筹,建立一个完善的数据中心。档案指南、文件汇编、用户目录、音频视频等资料都应该纳入到该数据中心当中,形成资料完备的数据库,以备查阅和使用。还需要对服务器、操作系统等基础设施进行建设,应用档案管理的先进软件,开展网络化管理,为图书馆的档案管理搭建起数字化平台。

(二)创新信息化档案管理模式。

要改变档案管理模式,创新信息化手段,首先要对内部的档案网络进行结构及系统的优化,提升性能,使之符合国家对局域网的要求,确保运行安全。其次是档案外网的建设,外网面向的是社会大众,有信息公开的要求,让公众可以感受到信息化档案管理带来的便捷与高校。但是对内外网的安全要求必须提高,采用科技手段进行信息隔离,确保信息的流通更加安全、稳定。同时要注意网络功能的提升,大力推进数字化,使档案管理的模式不断创新,全面实现信息化管理。

(三)完善档案信息服务体系。

及时准确地提供档案信息服务是开展档案管理的一个重要目的,因而要着力完善档案信息服务体系。以信息化标准为基础,从图书馆自身情况出发进行信息资源的补充,为跨库检索提供便利。在互联网环境之下,使档案的目录、内容及编码呈现一体化。积极推进档案制度的建设,促使档案管理数字化更加科学规范,投入力度进行数字系统的维护与管理,并发挥监控的功效,使数字系统的运行更加可靠。为了满足公众对信息质量的高要求,需要改变资源开发的手段,提升知识含量,使档案信息形成一个全面的体系,从而提升信息服务水平。另外,在主管部门对档案管理的要求之下,将档案系统的维护工作进行外包,使其运行更加规范,公众在使用档案信息时也更加便利。

(四)打造复合型的档案管理人才。

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建设要充分发挥人的能动作用,要改变图书馆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低下的现状,着重选择和培养复合型的管理人才。应数字化建设的要求,档案管理者必须既有档案管理知识,又精通信息技术,因而,要将更多的档案管理专业、图书馆专业的人才引入档案管理队伍,并且对其信息技术素质进行考核。对现任的档案管理人员的数字化技术培训也不能放松,力求档案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可以满足数字化建设的需求。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图书馆的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在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信息利用率方面意义重大,需要图书馆管理者、社会大众给予重视,从系统、模式、管理人员等多方面采取措施来加快建设进程。使档案管理的数字化更好地运用于高校、单位及社会图书馆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力求与信息化的时代步调一致。

(作者: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职称:助理馆员)

参考文献:

[1]安东.图书馆硬件支撑体系建设中存在的误区与解决途径[J].图书馆论坛,2011(02).

数字化图书管理篇7

关键词:数字化图书馆;期刊管理;分析

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与未来发展得益于时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期刊文献资料作为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多、内容丰富、以及时效性强等特点极大发挥了期刊的主要功能,从而广泛满足了广大读者的阅读需求。如何利用现代的网络信息技术,构建数字图书馆的期刊资源平台,从而提高期刊管理的工作效率,扩大期刊服务的深度和广度,使读者更为高效地利用期刊文献资源将成为未来数字化图书馆期刊管理的研究重点。

1目前图书馆期刊管理的现状

期刊是一种定期或不定期的连续出版物,有固定刊名,以期、卷号或年、月为序,每期的内容不能重复。有些期刊有自己的编辑方针,并将特定领域的作品汇集成册出版[1]。根据统计资料显示,自1663年德国出现的第一本杂志起,历经300多年的发展,全世界出版发行的期刊已经多达40多万种。期刊作为信息情报的重要载体,已经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1.1图书馆读者阅读心理的分析

所谓读者的阅读心理,是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心理活动,通过读者的阅读需求、阅读兴趣、阅读目的、阅读情绪等多种心理因素制约与影响读者的阅读过程[2]。读者的个体有所差异,由此引发的阅读需求、阅读兴趣、阅读目的也是千差万别。高校图书馆读者作为一个整体而言,在其阅读习惯、阅读兴趣、以及阅读需求上有一定的规律可循。高校图书馆的读者一般包括本校师生以及少量的校外读者。校内学生读者的阅读重点主要以文学、体育、休闲、娱乐以及部分专业期刊为主。如大众文学、大众影视、社会热点报道、军事军旅、大学生活、以及时尚流行等方面的信息报道。而教师读者则主要关注相关领域的学术专业期刊的学术报道。如化学化工、生物分子、物理材料、以及计算机等专业领域的学报期刊以及国内外权威杂志。

1.2传统纸媒期刊与电子数据库的资源互补

传统纸质媒介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凭借自身价格低廉、阅读成本相对较低、以及便于携带与保存等特点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即使在互联网技术发达的今天,在电子设备以及网络技术传输落后的地区,传统纸质期刊仍然在信息情报传播发挥重要作用。

当时间跨入21世纪,伴随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不再仅仅依赖于传统媒介带来的信息情报。电子光盘数据库的发展为读者提供了更为广阔的信息平台。尤其对于专业学科领域的专业期刊,出版社更是研发了使用简单、方便查询与检索的电子期刊数据库。通过这些电子资源平台,读者不再受到时间、空间、以及地域的限制。读者可以通过数据库提供的链接,有秩序的下载信息文献资料。同时,这些数据库平台所特有的性质与操作模式也同样适合信息的传播与资源的共享,可以更好地推动科技期刊的传播[3]。

2图书馆期刊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2.1期刊管理模式需要转变

进入20世纪80年代,我国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业务架构基本按照图书馆的传统职能设置机构划分。目前期刊的管理模式仍然沿用了传统的基本框架模式,各高校图书馆都设立独立的期刊部门,实行期刊的单方面管理。清华大学图书馆在1997年率先打破了期刊管理“一条龙”的传统模式。分别将期刊的采编、编目、以及期刊的阅览、装订等工作进行合理资源整合,从而实现了借阅合一、层次清晰、重点突出的管理理念。

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期刊管理模式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电子期刊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文献采集、管理利用、以及检索的模式,并迅速成为新的文献载体,同时也使图书馆馆藏资源的配置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读者通过Vpn和Ftp等系统登录图书馆主页,可以随时下载所需的文献资源。新期刊管理模式的转变,实现了馆藏纸本资源以及电子期刊的资源整合。同时,全方位的“借、阅、藏”三合一的期刊管理模式也保证了科学文献资料的整体性和连续性,最大化满足了读者对科技查新、文献传递与信息检索等方面一系列的外延。

2.2读者需求与馆藏期刊的矛盾

图书馆长期的期刊管理一直以馆藏纸本的文献资料查阅为主要形式。而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进入图书情报领域后,读者对期刊文献的传递不仅限于查询与复印等简单功能,而是要求图书馆为其提供期刊信息的查询检索、回溯检索、成果查新以及新课题的文献跟踪服务等新功能。此外,伴随高校图书馆规模的不断扩大,专业学术领域的细化,以及科研新课题的深入研发,使得高校图书馆对专业学科领域的期刊订阅需求有大幅度地增加。与此同时,高校图书馆的期刊管理也面临着经费投入增加,图书资料价格上涨等多方面问题,使得图书馆馆藏现刊的数量呈下降趋势,从而难以全面满足高校读者的需求。

3解决方案

3.1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

数字化图书馆不是简单的将图书文献信息网络化、数字化,而是要建立一个系统的数字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从而实现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与科学整合。图书馆需要将目前的馆藏文献资源以专业文献数据库以及电子期刊出版物等各种形式进行资源整合。数字化平台所提供的信息服务不再局限于图书馆的开馆时间,读者可以不受时间与地域的限制,随时随地拜访数字图书馆,并获取所需的文献资料。

与此同时,数字化图书馆也将缓解图书馆采购与馆藏纸本期刊所带来的压力。一方面,随着书刊成本价格的逐年提高,图书馆必将每年提高预算用于采购与订阅这些期刊。另一方面,读者对于文献资料的扩大需求也使得图书馆面临馆藏书库容积的压力。所以,建设数字化图书馆将是现代图书馆未来发展的方向。

3.2馆员素质的提高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高校图书馆面临由传统借阅服务方式向数字化、信息化服务方式转变。在此转变过程中,也要求图书馆期刊管理员的自身素质与职业素养不断提高。一方面,图书馆馆员要树立“读者至上”的服务宗旨,尤其对期刊管理员而言,更需要高度的工作责任心,真诚地面对读者,尽心尽力为读者解决各种疑难问题。另一方面,伴随图书馆信息化、数字化的推广与运用,图书馆馆员归于期刊资料的管理应该具有更为扎实的职业素养与深厚的知识储备。高校图书馆所服务的对象主要是高校师生,以及科研人员。这些读者对其专业研究领域的信息情报要求信息的系统性与连续性。同时,对于相关专业的信息获取要求精准、系统、快速与准确。这要求期刊馆员对于读者的信息资源的传递与检索具有针对性和准确性。此外,馆员还应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与外语知识,能够利用计算机知识在期刊管理中实现期刊的编目、阅读和二次文献信息的开发与传递,从而实现期刊管理的资源共享[4]。

参考文献

[1]汪建林.高校图书馆读者阅读心理探析[J].情报探索,2006(2):11-12.

[2]王武学,卫佳.论网络时代高校图书馆的期刊管理新探[J].图书与情报,2007(6):80-83.

数字化图书管理篇8

关键词:数字化时代;图书馆管理;服务;理念创新

图书馆的发展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文化传承以及社会科学信息的传递,针对数字化时代的发展要求,我国图书馆应当积极转变图书馆管理理念,针对现代数字信息技术要求,加强图书馆数字化管理,加快建立网络应用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数字时代图书馆信息枢纽的作用,拓展传统图书馆业务,为人们提供更多更好的信息服务。

1数字化时代图书馆管理创新的意义

综合各方面情况来看,图书馆内外环境的发展和变化使图书馆不仅成为保存人类文化的中心,更发展成为大众赖以交流信息、传播信息,甚至相互沟通和链接的重要载体。因此,在数字图书馆时代的创新管理和服务理念应当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人们对书籍、数据等信息的需求,在此基础上整合信息资源,为人类社会文化传承和科学发展做出新的卓越贡献。

2数字化时代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

2.1信息资源管理

数字时代信息资源的手机管理是图书馆不可缺少的环节。一方面是实现现有馆藏资源的信息化,通过数字化处理让纸质资源实现永久保存和广泛传播,数字化管理技术是一项综合技术,通过信息压缩、多媒体、超文本以及超媒体等技术让计算机作为图书馆馆藏资源的载体,以超文本的方式为读者提供便捷的阅读服务,提高信息资源档次,让读者感受灵活的阅读方式。另外一方面,是对外界信息资源进行收集整理,通过在线订购、数据库购买等方式在全球范围内多渠道地收集信息,并运用现代手段以及摩尔定律对图书馆信息进行储存,包括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都可以在一张硬盘上被大量地保存。最后要做好信息资源的维护工作,例如馆藏资源信息化以及外界信息的整理收集,在系统软件和硬盘方面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制定网络使用安全标准,进行安全维护,保障网络的良好运行,备份数据,避免丢失;开发图书馆自身的防火墙技术,把一定的预算费用作为专门的信息资源维护费,保护好图书馆相关信息文献资源的版权等等都是图书馆在数字化时代格局下必须做好的信息资源管理工作。

2.2无围墙化服务

在图书馆从传统化向数字化发展转变的进程中,信息技术的使用让图书馆提供的服务向无墙化方向发展,运用新的管理技术手段让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和管理方式都发生了相应的转变。其中包含对馆藏文献的自动定位收藏和管理,通过自动识别系统对图书进行有效的分类和盘点,实现自动化图书信息查阅和获取服务,在没有工作人员的情况下实现自助服务设施的调配和安全防护,以及对图书馆室内环境温度和湿度的调节[1]。通过这些手段为阅读者提供跨越空间时间限制的便捷资源信息服务,拓展了服务形式,并且强化了管理平台功能的实现。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使图书馆能够通过物联网来对馆藏资源进行自动化管理,减少了人工成本,并且提高了管理的效率和准确度。应用智能监控管理平台实现所有设备的联通,对于工作人员而言,能够在异地实现对平台设备的接入、管理、认证以及防控等工作内容,同时利用云技术实现对馆藏资源的统一调配,能够快速从海量信息中筛选有效数据和信息资源,以最快的速度为阅读者提供其所需求的服务,为图书馆的管理提供了新的方式。对于阅读者来说,在享受到图书馆文献资料信息服务的同时与图书馆之间建立了打破空间限制的亲密联系,从而实现图书馆“无围墙化”的服务模式。

3图书馆管理的创新途径分析

3.1创新图书馆馆藏资料的管理

数字化时代是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图书馆的管理和传统图书馆的管理方式手段存在很大的差异。除了传统纸质资源的管理还增加了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因此在数字化时代图书馆馆藏资料的管理中,要创新管理模式,增加馆藏资料的种类,为各个领域的需求者提供突破时空限制的信息资料和信息服务。针对图书馆现在的馆藏资料管理工作需求,加快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技术建设,建立与完善广藏资料库,并通过技术手段对馆藏资料进行整理和分类,在数字化时代促进图书馆资源的进一步丰富和多元化。

3.2创新图书馆管理制度

图书馆管理工作需要进行制度创新,通过规范管理工作,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实现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想创新图书馆管理制度,就要依据数字化时代对图书馆服务工作提出的新的要求来进行改革,建立管理体系评分制度,同时完善制度考核与评价,在制度创新的内容中囊括阅读者对图书馆服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另外引入企业管理测评机制,实时掌握图书馆管理情况,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修正,保障图书馆的服务质量。为阅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通过设计私人订制化的计算机系统使阅读者在检索资源的过程中能够享受邮件推送以及个人空间收藏等个性化服务[2]。

3.3软硬件基础设施管理的创新

数字化时代图书馆要加强软硬件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将信息技术引入到软硬件基础设施的建设当中,增加对传统纸质文献资料的维护,同时将纸质资源信息转换为电子资源信息,通过建设数据库和数据资料备份系统来完善数字资源的内容。在此基础上,通过硬件设施进行联网,方便计算机对数据库的链接和查找,满足现代图书馆高效运作的需要,通过元数据、搜索引擎技术、文献检索技术、图像信息压缩技术、多媒体、超文本以及超媒体技术等来加强图书馆软件设施的建设。增加对internet的应用,通过网络技术实现各种相关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类,以超文本的方式供给用户,开展信息深加工服务,提高信息服务的档次。

4结论与展望

我国现代社会主义建设,对文化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图书馆作为传承文化,加强人们对科学知识的学习的重要场所,在传承文明和增强人类交流互动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我国现代图书馆的建设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开始着更开放、更现代、更数字化的方向发展。数字化建设将图书馆服务从低层次向高层次转变,简化了人工服务的过程,节约了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为生产力的发展解脱了更多的资源。针对我国图书馆的发展现状和数字化技术应用的情况,我国图书馆应当加强管理制度建设与创新,创新图书馆馆藏资料的管理模式,加快软硬件基础设施管理的创新,只有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和管理模式,才能够满足阅读者在新形势下对阅读的需要,应用创新理念引导数字化时代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工作的开展,对我国文化事业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注释

[1]冯钊.信息时代图书馆的数字化管理探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4(30):78-78.

[2]刘晓东.关于信息时代数字化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的几点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2).

参考文献

[1]惠青.数字化时代图书馆信息资源版权使用优化创新研究[J].出版广角,2014(21):123-125.

[2]冯钊.信息时代图书馆的数字化管理探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4(30):78-78.

数字化图书管理篇9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优化管理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大部分高校也引进了信息技术,特别是在高校的图书馆中,图书馆运用这种技术方法引入了许多的数字资源,且这些数字资源逐渐成为现今高校开展教研活动的重要教学资源。但因数字资源中存在着许多相同的信息,且许多的数字资源之间没有联系,也不能体现各个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得大量的数字资源被闲置。因此,怎样优化高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管理,是目前各高校图书馆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二、数字资源整合管理

对图书馆的数字资源进行整合管理是指将原本比较离散以及不同的数字资源利用信息技术中的相关中间技术将这些数字资源整合成一个整体,形成相应的数字资源体系,从而有利于图书馆对数字资源的管理以及服务。整合而成的数字资源系统具有相应的检索功能。这个功能可以使读者在检索入口进入图书馆的数字资源管理库,使得读者能够快速查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料。这种模式已经逐渐成为现今图书馆发展的重要趋势。

(一)基于opaC数字资源整合

opaC是一种检索系统,这种检索系统是图书馆常用的检索系统之一,也是读者在图书馆查找资料时十分熟悉的检索工具之一。opaC检索系统可以有效地帮助读者查询图书馆内书刊以及资料的流通情况。但是这个检索系统在使用中也存在着一些缺点,就是读者不能同时对同一问题在检索系统中进行检索。这个缺点不仅给读者在检索资料时带来了许多的不便,也降低了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利用率。因此,图书馆要想将图书馆中的实体书刊等资料和数字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可以opaC检索系统为基础,将图书馆中的实体书刊等资料和数字资源进行整合,使得读者可以利用检索工具快速地在图书馆中查找其需要的资料。现今,已经有大部分高校的图书馆采取了这种数字资源检索管理模式。但是因opaC数字资源整合对信息技术以及人力要求较高,部分高校的图书馆还没有完成对图书馆全部资源的整合。

(二)检索平台整合

大部分高校图书馆中的数字资源都是运用多种方法引入电子图书数据库、中外文期刊数据库、互联网上免费收集的信息资源和图书馆自己组建的数据库等。这些数字资源包含有学位论文、各种期刊和图书等,但是这些资源都处于独立状态,并且各个数据库之间缺少联系以及各个数据库所用的检索软件也不同,导致读者一般都需要多次查询才能查询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因此,高校图书馆可以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将图书馆的检索平台进行整合,将不同的数据库进行链接,从而最大化地发挥数字资源的使用效率,提高读者的检索效率。

三、数字资源重组

数字资源因其种类繁多,如果不将其进行重组整理,将对数字资源的查找带来一定难度。所以,对图书馆的数字资源进行重组和建立相应的导航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建立相应的数字资源导航系统,帮助读者了解图书馆中的各种资源,且有助于读者对数字资源的查找。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互联网的普及,高校图书馆所收藏的各种数字化文献将会逐渐增长,其中增长最多的就是数字化期刊。现今,各个高校的图书馆所收藏的数字化期刊的数量已经超过了纸板期刊的印刷量,又因数字期刊的种类多且比较分散,给读者的检索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为了提高数字化期刊的利用率,高校图书馆应重视数字化期刊的重组问题,并建立相应的导航系统。所建立的数字化导航系统可以根据中西期刊的不同对导航系统进行设计,使得读者可以利用期刊的刊名或数据来源来检索期刊,从而给读者提供既方便又快捷的查找途径。

四、数字资源的维护及保存

在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的管理中,对数字资源进行维护和保存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现今各高校在建设数字资源的同时,也要将数字资源的维护和保存作为数字资源管理的重点。如果数字资源管理保存不恰当,将会给图书馆造成重大的损失。图书馆中的数字资源的维护以及保存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且繁琐的工作。虽然数字资源需要占据的空间比较少,但是在进行维护和保存时需要相应的技术支持才能将数字资源的管理工作做好。首先,在对数字资源进行管理时,要将数字资源的保存进行区分,确定哪些资源是需要进行长期保存的。其次,选择合适的媒体材料,数字资源的保存离不开媒体,而图书馆中所使用保存数字资源的媒体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数字资源的丢失与否。所以,图书馆在对数字资源进行保存时应选择优良的媒体,使得数字资源能够被良好地保存下来。再次,在对数字资源进行保存时,应选择合适的技术平台。因信息技术的发展非常快,相应的信息技术更新换代率也非常快,这给图书馆的数字资源的管理保存带来了比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高校图书馆要紧跟信息技术发展速度,保障数字资源维护技术的新旧之间及时的替换,从而保证图书馆中数字资源的安全保存。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图书馆中的数字资源的管理是一项需要进行系统的,复杂的,且长期的工作。这需要学校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来保证图书馆数字资源的管理,从而有效发挥数字资源的作用,为学校的教研活动以及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多的便利。

参考文献:

[1]毕忠东,周敬治.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与整合现状调查与分析[J].情报资料工作.2009(5).

[2]李育嫦.高校馆藏数字资源整合现状调查与分析[J].图书馆建设,2007(6).

数字化图书管理篇10

图书馆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程,也是我国学校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指标,对于图书馆的建设可以体现学校的教学水平。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需要,我们必须要在数字化环境中将图书馆与社会合作管理结合起来,加强图书馆和社会管理的合作,让读者和图书馆内部的管理人员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推进图书馆的发展。

1数字化环境下图书馆要加强社会合作的必要性

进入新世纪后,世界信息量的增加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着,根据一些数据的统计,信息量的增长基本是依循普赖斯曲线的规律并且呈现出幂指数的形式,它的发展速度是非常之快的,可以用“百万’来计量。在因特网和信息化技术的迅速发展下,出现了大量丰富的数字图书和信息图书的网页,人们可以通过越来越完善的检索工具和先进的网络技术对这些图书信息进行搜索,这样就逐渐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复杂的、数字化的信息环境。在信息资源不断增多以及人们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的情况下,还有信息的地域化差别、学科的交叉、语言种类的不同、各地区文化历史背景不一样等各种纷繁复杂的情况影响下,仅仅凭靠一个图书馆的情报机构为社会各阶层提供服务是不行的,它的力量太过于单薄,会在它的发展之中遇到很多的困难,就不能保证图书馆服务的准确性和质量了。所以,在数字化的环境中,发展的急切需要就是:合作、互补和共享,在这其中合作的基础是拥有共同的目标,而合作的环境就是互补,合作能够让人们把自己所掌握的信息与他人共享,还可以分享和交流相互的经验,在共享中整合我国的历史文化资源,并把它们再次辉煌的发展下去,同时,共享经验能够提高大家的竞争能力,为可能遇到的网络环境和数字技术的风险做好准备。

2图书馆与社会合作的合作对象

在哲学的唯物辩证法之中,哲学家认为,任何地方和物体都是存在矛盾的,矛盾时时刻刻地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地方,即使我们将旧的矛盾解决了,也会有新的矛盾随之出现。因此,数字化环境在很大的程度上使图书馆的管理工作、服务的手段和方式、还有图书馆人员的工作理念得到了改善,方便了图书馆的工作,但是任何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数字化环境方便了图书馆的工作的同时,也给图书馆的工作带来了一些困难。第一,在海量的信息面前单个的图书机构没有能力去管理,因为信息的大量增长已经大大超出了图书机构拥有和管理的范围;第二,数字化环境的形成离不开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不仅有利于数字环境的形成,同时还为文献的积累和服务培养了一大批的竞争对手,以前,在图书馆的管理之中文献积累和服务一直都是处于鳌头的位置,而信息化带来的这些竞争对手,降低了图书馆的利用率。

因此,在面对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想赢得更多的客户,使客户得到个性化、多样化和层次化上信息需求的满足,图书馆就必须要与社会管理合作,它包括三方面的合作内容:(1)个人和书商。要让社会各界的人参与到图书馆的管理建设中来,管理他们把自己的书拿到图书馆中与读者分享,使读者的读书需求得到满足;(2)政府机构。要把政府作为图书馆发展的一个桥梁,图书馆是政府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因而我们要加强政府与图书馆的合作,让图书馆对社会各个阶层的人都开放,让那些没钱买不起书的人有书可读,使图书馆的管理实现公平、平等、公开、自由、开放;(3)企事业单位和民间组织。一些社会上的企事业单位和民间组织与图书馆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数字化环境图书馆的建设中有着具足轻重的作用,所以一定要加强图书馆与它们的合作。

3图书馆和社会合作的方式

3.1资源上的合作

资源合作是图书馆和社会合作的主要核心,也是图书馆发展事业的主题。资源与社会合作的程度可以决定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方向,也影响着未来图书馆工作的管理内容和服务的能力。在数字化的环境中,图书馆资源与社会合作的内容主要有:资源利用的馆际化、业务发展的集成化还有经济的共享与共赢。

3.2管理的合作

管理的合作就是要将合作的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还有控制,使图书馆的各个管理机构还有机关可以有效的全面的合作起来,这其中包括图书馆、档案馆等与图书馆相关的外部机构,还有图书馆的资源、技术、经费等,它们共同组成了社会合作管理的对象,我们要不断的完善图书馆的管理制度,这样才能使图书馆有更加健康的发展。要树立一个有本地图书馆特色的品牌,建立一个图书馆管理的目标,有效地对图书馆进行管理。

3.3服务的合作

服务的合作要建立一个系统的完整的服务体系,建立一个全天候的信息咨询的服务机构,使图书馆的各种资源和服务得到充分的利用。它使用网络的力量和信息机构的资源,使资源得到了共享,也促进了图书馆信息化服务的发展,它是图书馆与社会合作的最高的一个层次。